工业企业财务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2: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企业财务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工作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F406.72;F4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前言
目前,虽然在我国已经有很多工业制造企业能够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对其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工业制造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管理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是来自财务活动方面的风险,其次,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部门的管理决策能力比较弱。因此,优化工业制造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机制,对于企业实现长足的发展具有较为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就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来看,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来自于企业财务活动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度方面的问题。
1.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风险
在工业制造企业中,对于财务信息的关注度角度,企业不能及时且准确了解到企业经济活动信息,导致了企业财务活动开展环节中存在着不稳性因素。如企业应收账款、企业来往账等方面所村在的风险。这些财务活动中风险都将会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带来严重的阻碍。当企业财务活动透明度低,财务活动存在着弄虚作假等情况,导致企业财务内控难以实施[1]。
2.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不完善
工业制造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不完善,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危险,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针对企业项目发展进行相应的财务控制,并且为企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决策。然而当前,工业制造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一方面来自于人员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内部控制方法。工作人员工作疏忽,而出现了才财务管理效率低下的情况,以及在缺乏科学的财务控制制度下,财务管理形式涣散[2]。
二、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对策
化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需要在企业中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并且完善企业的资金结构,逐渐的提升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能力。
1.实现全面预算管理
为了完善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式,提升企业综合经济实力。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具有较为突出的作用,是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工具,能够实现企业资源的配置。同时能够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处理,为企业绩效管理提供相应的依据。在全面预算管理环节中,主要包含了经营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三个管理体系,这三个预算管理体系相互衔接、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在经营预算中,通过销售预算管理企业期末存货预算、生产预算、销售以及管理费用预算。然后将这些预算内容与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等建立联系,最终产生现金预算。现金预算属于财务预算中的核心,包含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在资本预算环节中,主要对企业新增固定资产、长期投资以及投资收益预算进行综合管理。工作制造企业财务实现全面预算管理,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模式,以企业战略目标来规范实际行动[3]。
2.完善企业资金结构
对于工业制造企业而言,优化内控财务制度,需要通过完善内部资金结构的方式,促进企业发展。工业制造企业的资金结构需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计划和偿债能力,来确定企业的实际资金结构,以促进企业能够实现高效发展。在企业筹资环节中,需要对企业现有的经济规模、经济实力以及企业负债、企业偿债能力等进行分析,选择适合企业的经营方式。成本最低方式比较适合于工业制造企业,以降本增效的方式,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例如,在对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进行分析环节中,资产负债率的比例下降则意味着企业经济实力增强,企业潜力有待于发挥;企业资金来源充足,获利的能力需要根据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来确定。管理者需要在了解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以企业战略为核心,为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财务策略。
3.提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素质能力
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素质能力决定着企业财务内控建设,为了提升企业财务部门内控制度建设水平,在工业制造企业中还需要以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为改革点,进一步提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得其实际的财务工作能力提升。具体的实施环节中,为企业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制定培训计划,为其在工作之余开展相应的财务培训。企业及时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应的知识培训,如专业技能的培训、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会计电算化培训等。同时引入先进的会计制度,防止财务风险的出现,实行会计轮岗制度,全面的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4]。
4.建立财产保全制度,防范生产风险
完善工业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度,还需要在企业财务部门建立菜场保全制度,以防范生产中所存在的风险。在财务部门内部严格执行财产保全制度,限制未授权人员对企业财产的接触。在具体的管理环节中,以定期盘点、实时核对的方式,对企业各种类型的财产进行安全管理。同时与企业财务监督机制相互结合,实施企业财产监控。财务部门工作人员需要针对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点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借助风险的预警、识别、分析等方式,对工业制造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针对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应用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当前,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风险、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阻碍着工业制造企业的发展。优化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需要在企业中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并且完善企业的资金结构,逐渐的提升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璇.浅析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4,17:229.
[2]朱蕴博.浅谈电信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5,04:261+266.
篇2
关键词:财务管理新模式,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在建筑领域逐渐崛起一批又一批大型国有施工企业集团公司,如中建集团、中冶集团等,这些企业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建筑业市场上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将企业做大做强,急需建立一套和现代经济相吻合的财务管理模式,也就是需要建立与施工企业集团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实施逐级上报的管理模式
对于一般的施工企业集团,他们的工程项目业务往往是数量众多,施工内容繁杂,施工地点多样,工期交错不一,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从企业财务的角度看,施工企业资金流动性大,进出账频繁,因此,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运作显得十分重要也很迫切。努力做到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监管,强化企业对经营活动的财务控制很重要。因此,集团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采用何种财务模式管理的问题。
二、制定符合企业集团发展现状的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贯彻实施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会计政策和税收制度,实现公司及下属各子单位在会计科目使用、业务往来的处理、财务报告编制等方面的规范统一,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数据,公司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经营理念,制定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财务会计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为公司的财务人员提供统一的、规范的模式化的会计处理方式。
三、制定与企业自身管理体制相适应的预算管理模式
施工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工程收入,根据财务管理要求,财务核算应以工程成本为中心。根据企业战略目标,以企业项目利润目标为导向,科学管理,细化成本,树立集约化的管理理念,对每一项成本支出做细分处理,真正地实现科学管理成本的功效。
1、每一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就应该实施公司成本管理核算,这样既简便可行又节约成本。做好市场调研,熟悉当地的经济文化状况,实行可操作方案,预定项目的操作成本以及项目费用,制定出项目利润率。
2、项目部根据公司成本管理核算所预算的总额,按照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原则进行汇编。
3、各项目部及下属各单位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成本与公司预算成本作对比,向公司上级领导提交申请,公司成本管理核算部门根据讨论结果作出一定的调整,经过平衡调整后,使得预算跟公司经营目标方向大致相同,从而形成公司的财务预算,报公司董事会审批。
4、建立施工成本责任制,对各项成本支出种类进行细化,具体落实到每个人,进行成本考核,建立成本考核奖惩制度。同时对成本的超支部分进行分析调查,找到问题原因所在,以便日后加强成本资金的管理。为此,公司应对预算的执行的情况采用双轨制进行记录,就是对每一笔的财务支出均能在系统及财务软件系统中同时记录。注重“过程管理”,以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四、加强合同管理,防范资金风险
合同是一切业务开始的纽带和终结的标志。合同的签订必须要通过集体决策,不能以某个人的名义来做决定。因此财务部门必须全程参与到合同制定、执行以及合同终止的一系列过程中。施工单位项目多而分散,涉及面广,所以合同种类也是五花八门,比如有按总价包干的,有人工费包干的,也有按实际工作量结算等合同。对于合同的拟定即要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也要注意防范风险。
五、注重财务和税收的等效筹划
任何施工单位既承担着企业责任也有着社会责任,这种双面性主要体现在企业在管理财务与税务方面要做到等效筹划。
在工作中既要重视效率,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又要为国家创造价值,为社会做贡献,体现在为职工交纳社会保险以及各类税款。如果施工单位只是从事单个项目,那么税收筹划是非常简单的,因为施工项目一般涉及到的税种仅有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附加费、合同印花税以及代扣的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但是当施工单位有多个项目,并且项目涉及跨地区、跨省,甚至跨国,税收所涉及到的就不仅仅是税种问题,还包括税率、纳税地区分配、税收的清算汇缴等等,所以事先要对各类财税问题进行有效规划、事中监督控制、事后核算和总结,既要考虑到现金流的问题,同时又要掌握国家税收政策,合理避税,这样,就可以为企业工程项目在财务管理方面赢得现金,获得经济和社会双重收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六、实行资金统一化管理的模式
施工单位实施工程项目通常不只是单个,数量较多,有的施工企业往往设置项目经理部为一个内部独立的核算单位,以此负责项目的全过程。施工单位的集团的财务总部对其项目财务的一切工作基本交由一个会计进行全面核算与监督,这样项目经理却有着工程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的一切大权。从现实意义来说这种操作模式不利于企业的运营效益,从财务角度上看,不利于财务监管,不利于财务操作的规范化。
所以,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集团公司需要集中掌控资金,在资金收付问题上严格统一化管理,所有项目支付必须通过集团资金管理部门的核付,集团财务部应委派会计人员对项目部资金进行监管,按周期制定资金分配计划,必须上报经由领导签字认可,上交给资金管理部门核定批准,然后到资金结算中心进行支付。同时,工程项目上应配置相应的出纳员,跟会计进行财务工作的交接。这种操作模式可以有效地对资金出入进行掌控,了解资金动态,及时编制财务报表,以及资金收支情况表,实行弹性预算,保证资金存量的安全性。提高资金周转率,保障工程建设生产使用资金,充分运用好集团资金结算中心统一账户。同时,财务总部通过这种模式能使财务支出的合法、合规,使财务与税务紧密相关,避免了项目经理部财务各自为政的局面,简化了程序,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七、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开展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严格执行财政部部委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坚持经营战略与风险策略一致、风险控制与运营效率及效果相平衡的原则。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一是加强存货管理,健全完善收发及保管流程。制定《存货管理办法》,根据生产需要设定工程项目部库存限额,建立完善的管理台账,及时盘点物资。二是加强工程物资验收管理,制定《工程材料供应管理办法》,强化工程物资验收反馈责任制。细化验收反馈程序,保证工程材料物资质优价廉。三是加强工程结算管理,针对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查找问题源头理顺流程,分清职责,全面提升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结语
现代企业必须重视资金的管理,建立先进的财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此同时,领导者应重视财务管理,抓紧资金管理工作,集中资金力量,把有限的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到生产中去,降低资金成本,以实现资金的有效循环,确保生产安全有序进行,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魏秀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完善,现代审计与经济,2006(5).
[2]翟利艳,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会计之友,2006(4).
[3]陈楚宣,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设计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篇3
一、新会计制度给企业财务核算带来的变化
(一)会计体系
新会计制度纠正了原来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会计科目体系重新进行了整理和归类,对部分科目进行了修改。其中,重点在于对会计科目进行了统一编号,在进行登记时,必须同时登记会计科目名称和相应的科目编号,这样就减少了出错的概率。随着会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会计工作将更加规范化、体系化。
(二)核算方式
为了确保企业资金安全,完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会计制度明确了资产计量原则,简化了会计报表,极大的增加了财务信息的对比度。这一系列举措增加了财务核算的透明性,方便了核算工作的开展,确保了资金的及时入账,企业资金安全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会计要素
引入了虚堤折旧和摊销的创新处理方法,在具体操作中不再使用计入支出的登记方式,而是采用冲减非流动资金的方式进行登记,从而可以在不影响单位财政预算审核的前提下,更好的体现资金流向和消耗数额,为财政核算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
二、新会计制度下企业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不到位
资金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对此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长远战略规划。但是,部分企业过于关注短期经济效应,体现到财务方面,就是对资金管理的严重短视,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缺乏对会计报表的评估标准,导致资金流量难以管控,进一步增加了资金管理的难度。
(二)预算管理不到位
许多企业缺乏一个合理的远期发展计划,管理层又缺乏经验,随意插手企业日常经营,这就导致了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在部分企业内,预算报表形同虚设,每年实际使用的资金都远远超过了预算规定;也有一些企业的预算成了一个单纯的数字,仅仅只对一段时间内企业的总开销进行限制……预算管理不到位是许多企业发展后继乏力的关键因素,也是下一步进行改进的重点。
(三)财务核算体系及人员素质问题
虽然经过了改良,但是现有的财务核算体系仍不完善,调控范围过窄,对投资资金缺乏相应的调控渠道,容易引发非法集资的现象;财务核算机制时效性差,在具体执行中往往落后于企业的发展。但是,相比较之下,缺乏专业财务核算人员的问题更加突出。财务核算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但是相当多的企业认识不到这个问题,单纯的将财务人员当成出纳员看待,从而使得财务核算过程中漏洞百出。
三、新会计制度下企业财务核算的改进对策
(一)制定完善的资产运行管理机制
首先,应当从领导机构入手,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规定。其次,要加快相应机构建设,提高监督和调控能力,定期对各单位相关意见进行汇总和反馈,并根据调查处的情况对财务状况进行规划。最后,定期评价机制运行情况,对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二)强化企业预算管理能力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每一阶段工作开始的时间,提前进行预算的研究审核工作,并以报表的形式分发反馈给各业务部门和监管部门。在具体的工作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报表进行管理,同时,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对资金使用不当而造成经济损失的及时追究其责任,从而确保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
(三)建立健全财务核算体系
财务核算体系改革事关各方面利益关系,可谓任重而道远。首先,管理层应当认清,其自身是会计行为的主要责任人,应对此担负领导责任,不能做“甩手掌柜”。其次,加强单位内部制度建设,以明文规定的形式将财务核算工作的方式方法确定下来,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当注意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使之符合各业务流程的实际情况。最后,要狠抓具体落实情况,使财务核算制度真正能执行下去、坚持下去,从而确保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财务人员包括会计中心财务人员和财务报账员,应当分门别类,根据其担负工作的不同,分别进行财务管理知识培训、财务规则知识培训和会计规则培训。同时,要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并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培训和综合财务管理系统操作培训。总之,对财务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和辅导,有利于其专业能力的提升,为其快捷高效地完成企业赋予的任务奠定了基础。
结语
篇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铁道部,电力部,交通部,邮电部,煤炭部,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中国石油天燃气总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为加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财务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等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制度》、《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并已征求劳动部等部门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告知我部。
附件:(1)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制度
(2)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
(3)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财务管理办法
附件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务行为,维护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利益,根据国家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分别按职工总额及缴费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为保障企业职工离休、退休、退职后基本生活而筹集的专项基金。
第四条、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依法筹集和使用基金;努力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并如实反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严格遵守财经纪律,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
第五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工作需要有权要求企业提供在职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总额、离退休人数、离退休费用等原始数据,以保证及时、足额收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
第六条、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体现政府职能的专项基金,在国家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建立以前,先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即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第二章、基金预算
第七条、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于年度终了后,根据上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收支预测、编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度预算草案。
第八条、编制年度预算草案要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表式、时间和编制要求等进行。
第九条、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编制的年度预算草案,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报同级政府批准后执行,并报上一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条、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定期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财政部门应逐级上报预算执行情况。
第十一条、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严格按批准的预算执行。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执行。
第三章、基金筹集
第十二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筹集。
第十三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包括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利息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转移收入、财政补贴和其他收入。
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是指按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用于养老保险的款项。
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是指按职工本人缴费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的用于养老保险的款项。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利息收入是指用基金购买国家债券或存入银行所取得的利息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的上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拨付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下级上解收入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的下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上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转移收入是指企业职工在不同统筹范围调动而划入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财政补贴是指同级财政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贴。
其他收入是指滞纳金及经财政部门核准的其他收入。滞纳金收入是指因企业拖欠基本养老保险费而按规定收取的费用。
第十四条、企业和职工个人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比例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并报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十五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拨付基本养老保险金原则上实行全额缴拨。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实行差额缴拨,并积极创造条件向全额缴拨过渡。
第十六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银行设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过渡户。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开户银行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出的托收凭证,按月代为扣缴,划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过渡户,并按照一定期限将收入过渡户资金全部划入同级财政部门在银行设立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过渡户除缴付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资金外,只收不支。
具备条件的地区,也可以采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出托收凭证由企业开户银行将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直接划入同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的办法。
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发放工资时代为扣缴。
第十七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企业和职工个人收缴基本养老保险费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专用票据。
第十八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按照政府核定的缴费比例及时、足额收缴基本养老保险费,不得擅自减免。
第四章、基金支付
第十九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按照国家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开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扩大开支项目和提高标准。
第二十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开支项目包括离休金、退休金、退职金、各种补贴、医疗费、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救济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费、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转移支出、其他支出等。
离休金是指按规定支付给离休人员的生活费用。
退休金是指按规定支付给退休人员的生活费用。
退职金是指按规定支付给退职人员的生活费用。
各种补贴是指支付给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的各种生活补贴、物价补贴。
医疗费是指支付给未参加医疗保险、已经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开支范围的离休、退休、退职人员按照规定准予报销的医疗费用。
死亡丧葬补助费是指用于离休、退休、职退人员死亡的丧葬补助费用。
抚恤救济费是指支付给死亡的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供养直系亲属的抚恤和生活补助费用。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费是指用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展业务工作的费用。
补助下级支出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拨付给下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
上解上级支出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上缴上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
转移支出是指企业职工在不同统筹范围调动而划出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
其他支出是指除上述项目以外,经财政部门核准开支的费用。
第二十一条、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银行设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帐户,用于接受财政部门从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拨入的资金。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发生支付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季或月提出用款计划,并填写用款申请单,经财政部门审核后将基金从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拨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出帐户。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银行设立的支出帐户除接受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拨付的资金外,原则上只支不收。
第二十二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年入不敷出时,按下列顺序予以解决:
(一)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动用历年滚存结余中存款。
(二)存款不足以解决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调剂金的地区由上级部门负责调剂解决;调剂后仍不足以解决或者没有建立调剂金的地区,可提前变现特种定向债券或其他种类的国家债券。提前变现特种定向债券或其他种类国家债券的具体办法,由财政部商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三)提前变现特种定向债券或其他种类国家债券仍不能解决时,可经同级财政审核并报政府批准后调整企业缴费比例。
(四)调整企业缴费比例仍不能解决时,同级财政可给予适当补贴。
第二十三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免税费问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基金结余
第二十四条、基金结余是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相抵后的余额,包括当期结余和前期结余。
第二十五条、基金结余除留足两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大部分用于购买国家发行的特种定向债券。购买特种定向债券后的结余额,可根据国家年度国债发行计划,认购其他种类的国家债券。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在境内外进行其他形式的直接或间接投资。
第六章、资产与负债
第二十六条、资产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现金、存款、国家债券、暂付款等。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形成的各类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应按国有资产有关规定严格管理。
第二十七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认真做好现金的保管、押运、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现金的内部控制制度。现金的收付和管理,要严格遵守国务院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中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及时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储手续,按月和开户银行对帐,保证帐帐、帐款相符。
第二十九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购买的国家债券应视同货币资金妥善保管,确保帐实相符。
第三十条、暂付款应定期清理,及时收回。
第三十一条、负债是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暂收款。暂收款应定期清理,及时偿付。
过期无法偿还的各种暂收款,经同级财政部门核批后,并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其他收入。
第七章、基金决算
第三十二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期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报送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表、资产负债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收支情况,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三十三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并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报告。
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情况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增加财务分析指标。
第三十四条、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于年度终了后,按财政部门的要求编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度财务报告。编制年度财务报告应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第三十五条、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编制的年度财务报告,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政府批准,批准后的年度财务报告为基金决算。
各级财政部门应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的本级决算和下一级决算。
财政部门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年度财务报告审核后发现有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应予以纠正。
第三十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将本级决算和下一级财政部门报送的决算审核汇总后报财政部,由财政部审核汇总报国务院。
第八章、监督与检查
第三十七条、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支出等进行检查,自觉接受审计、财政、银行、工会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并向养老保险监督组织报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管理及服务工作情况。
第三十八条、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财政部门要定期不定期核对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内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并向政府和基金监督组织报告。
第三十九条、企业无故不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除责令其补缴所欠款额外,按每日加收所欠款额2‰的滞纳金。
第四十条、下列行为属于违纪或违法行为:
(一)截留、减免、挤占、挪用、贪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二)擅自增提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
(三)不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
(四)未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利息收入、滞纳金收入等存入基金专户。
(五)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四十一条、有第四十条所列行为的,应区别情况限期纠正,并作帐务处理。
(一)追回基金。
(二)退还多提的基金。
(三)足额补发基本养老保险金。
(四)存入基金专户。
第四十二条、对有第四十条所列违纪或违法行为的单位以及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者的处罚,按照《行政处罚法》、《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执行。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单位和主管人员以及直接责任者处以的罚款应上缴国库。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的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应当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开设帐、单独核算。
第四十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根据本制度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备案。
实行养老保险系统统筹中央行业经办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由财政部另行制定。
第四十五条、本制度由财政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四十六条、本制度自一九九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各地区、各部门制定的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同时停止施行。
附件二: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的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财务行为,维护企业职工利益,根据国家关于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制度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的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是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由企业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缴纳,为失业职工提供生活救济及促进失业职工再就业而筹集的专项基金。
第四条、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依法筹集和使用基金;努力做好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并如实反映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严格遵守财经纪律,确保失业保险基金的完全与完整。
第五条、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工作需要有权要求企业提供在职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总额等原始数据,以保证及时、足额收缴失业保险费。
第六条、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是体现政府职能的专项基金,在国家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建立以前,先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即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第二章、基金预算
第七条、各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于年度终了后,根据上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收支预测编制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年度预算草案。
第八条、编制年度预算草案要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表式、时间和编制要求等进行。
第九条、各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编制的年度预算草案,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报同级政府批准后执行,并报上一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条、各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要定期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财政部门应逐级上报预算执行情况。
第十一条、各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要严格按批准的预算执行。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时,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执行。
第三章、基金筹集
第十二条、失业保险基金的收入包括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基金利息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转移收入、财政补贴和其他收入。
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是指按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用于失业保险的款项。
失业保险基金利息收入是指用基金购买国家债券或存入银行所取得的利息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是指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的上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拨付的失业保险基金收入。
下级上解收入是指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的下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上缴的失业保险基金收入。
财政补贴是指同级财政给予失业保险基金的补贴。
转移收入是指企业职工在不同统筹范围调动而划入的失业保险基金收入。
其他收入是指滞纳金及经财政部门核准的其他收入。滞纳金收入是指因企业拖欠失业保险费而按规定收取的费用。
第十三条、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企业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0.6%向企业收缴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基金不足或者结余较多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适当增加或者减少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但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总额最多不得超过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
失业保险费缴费比例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及同级人民政府核准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十四条、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在银行设立失业保险基金收入过渡户,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由企业开户银行根据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开出的托收凭证,按月代为扣缴,划入失业保险基金收入过渡户,并按照一定期限将收入过渡户资金全部划入同级财政部门在银行设立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失业保险基金收入过渡户除缴付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资金外,只收不支。
具备条件的地区,也可以采用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开出托收凭证由企业开户银行将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直接划入同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的办法。
第十五条、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向企业收缴失业保险费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专用票据。
第十六条、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按照政府核定的缴费比例及时、足额收缴失业保险费,不得擅自减免。
第四章、基金支付
第十七条、失业保险基金要按照国家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开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扩大开支项目和提高标准。
第十八条、失业保险基金的开支项目包括失业救济金、医疗费、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救济费、转业训练费支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费、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转移支出和其他支出。
失业救济金是指按国家规定支付给失业职工的生活费用。
医疗费是指支付给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失业职工在失业期间所发生的按照规定准予报销的医疗费用。
死亡丧葬补助费是指用于失业职工失业期间死亡的丧葬补助费用。
抚恤救济费是指支付给在失业期间死亡的失业职工供养直系亲属的一次性生活补助费用。
转业训练费支出是指为提高失业职工职业技术素质和再就业能力所发生的未形成固定资产的费用。
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费指用于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开展业务工作的费用。
补助下级支出是指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拨付给下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失业保险基金支出。
上解上级支出是指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上缴上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失业保险基金支出。
转移支出是指企业职工在不同统筹范围调动而划出的失业保险基金支出。
其他支出是指按国家规定,并经财政部门核准为解决失业职工生活救济和帮助其再就业确需支付的其他费用。
第十九条、转业训练费包括转业训练费支出和购置固定资产支出。转业训练费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具体使用项目和用款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使用。
第二十条、各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在银行设立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帐户,用于接受财政部门从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拨入的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发生支付时,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季或月提出用款计划,并填写用款申请单,经财政部门审核后将基金从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拨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支出帐户。
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在银行设立的支出帐户除接受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拨付的资金外,原则上只支不收。
第二十一条、失业保险基金当年入不敷出时,按下列顺序予以解决:
(一)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动用历年滚存结余中存款。
(二)存款不足以解决时,建立失业保险调剂金的地区由上级部门负责调剂解决;调剂后仍不足以解决或者没有建立调剂金的地区,可提前变现特种定向债券或其他种类的国家债券。提前变现特种定向债券或其他种类国家债券的具体办法,由财政部商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三)提前变现特种定向债券或其他种类国家债券仍不能解决时,同级财政可给予适当补贴。
第二十二条、失业保险基金征免税费问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生产自救周转金
第二十三条、生产自救周转金是指在保证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的前提下,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划出用于帮助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而周转使用的资金。
篇5
关键词:公司治理 财务控制 企业财务分析体系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关系着企业能否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根本目标。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能够对以往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对企业财务现状进行进行衡量,还可以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企业中原有的财务分析体系已不能符合公司治理发展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难以达到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要实现长足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企业财务分析的基本现状
(一)对财务分析认识不到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
从当前企业财务分析的现状的来看,主要是对财务管理的作用、地位等认识不到位,对财务分析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对财务分析的根本目的了解得不够。一是当前不少企业注重的是生产管理产生的利润价值,营销管理所获得利润的多寡,而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特别是对财务分析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片面地将财务分析当成财务部门的事情,没有将其提高到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去认识,没有将其放到企业整体利益的方面去落实,忽略了财务分析于企业各个部门乃至每位员工的利害关系。
(二)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财务人员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是财务人员对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对财务指标的分析缺乏足够的理性,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客观性和盲目性。通常只是把结果和常规标准实行简单地对比,缺乏对财务分析问题本身进行深刻、详尽的分析。二是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了解不够,要么了解得不全面,要么了解得不深入透彻,面对企业繁杂的资金运行情况,无法熟练的运用财务手段进行有效的解剖分析,其期分析存在着模糊性、笼统性和不确定性。
(三)企业财务分析缺乏横向联系,纵向分析不到位
一是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缺乏与相同行业中竞争企业的横向对比。在纵向上,对企业经营的阶段的考虑不到位。二是从当前企业财务分析现状来看,主要注重的是对自身各期比率的分析,这样做的结果是对其竞争对手缺乏必要的分析,很难确定其竞争地位。三是因为忽略了企业发展的阶段性,其采用的评价指标也与不同阶段的实际不相适应,这样的分析结果不能正确地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不利于企业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调整。
(四)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缺乏逻辑性,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从当前的企业财务分析体系来看,其评价指标在构建组织方面,缺乏逻辑性,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不注重对现金流量的分析,缺乏对经营活动足够的剖析,特别是对非财务因素往往容易忽略,比较注重事后分析,缺乏对事前及事中的分析,从而导致企业盈利指标、知识资本指标和无形资产指标的缺少。
二、基于有效的公司治理对企业财务分析提出的新要求
不论是外部财务控制还是内部财务控制,企业关注的是财务控制体系最终输出的结果对于他们进行公司治理的价值性。就企业实践而言,基于公司治理的财务控制在执行层面上要实现建立计划、执行、评估、反馈等过程中的专门财务控制程序和方法来实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全程控制。而对于采用全面预算体系来加强对企业财务流程控制和监督的财务控制体系,财务分析体系是关键。基于公司治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协调企业财务控制权的要求,企业财务分析体系需要更加具有针对性、动态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深入剖析,强化对现金流量和非财务信息的分析,通过选取新指标来完善财务分析体系。
三、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探讨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内容
(一)评价与构筑战略体系分析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战略抉择。基于价值管理的前提下,进行财务分析,其在战略评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即把战略的预期计划的结果,借助EVA这一价值衡量指标衡量,并将其作为战略评价与筛选的独一无二的标准,战略构筑的根本思想就是逐步分解这一价值衡量指标,从而确定最根本的价值创造因素,进而在确定的战略模式的前提下,围绕每个价值创造因素以确定战略基本内涵
(二)有关价值驱动的相关因素探讨
价值驱动因素,就是企业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找出对创造价值的有关影响的关键因素,并量化关键绩效指标法,进行重点管理。在绩效管理过程中采用做多的办法就是关键绩效指标法,基于价值管理的前提下,进行财务分析能与关键绩效指标法的绩效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关键绩效指标法将价值衡量指标作为起始点,并逐层分解,并从财务指标到至非财务指标促进价值树的形成,对齐进行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并对拓展的价值树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对价值树具有价值影响的节点,也就是关键的价值驱动因素,再量化关键价值驱动因素,形成关键绩效指标法的指标,从而结合战略价值创造并设定实际的关键绩效指标法的目标。
(三)价值创造执行分析
其实质是价值创造过程中的监控和预警分析,基本手段是标杆分析。标杆分析的标准包括三大类,分别是预算标杆、竞争对手和历史标杆。价值创造分析围绕着KPI指标展开,通过KPI实际完成额与既定KPI目标的差异分析,来把握价值创造过程与计划的偏差原因,并通过相应的措施减少偏差、达成目标。
总而言之,现行的财务分析体系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应该全面、深入的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站在公司实现有效治理的角度,对企业财务分析体系进行新的构建,从而使其能更加符合企业财务管理和发展的需要,为企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荔.基于公司治理的财务控制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角度;企业;人工成本;控制措施
企业人工成本是财务管理中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人工成本投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降低人工成本,建立完善的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做好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对企业而言,十分重要。
一:简述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换一种说法就是劳动成本。企业的人工成本,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或者需要提供劳务的活动中,投入的劳动力使用过程中需要的全部的经济费用。企业在进行人工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保持人工成本和企业利益的平衡,才能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财务管理角度,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保证企业人工成本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水平。
我国企业的相关法律,规定人工成本的范围应该包括社会保险费用、员工教育经费、员工工资总额、员工住房费、社会保险费用、劳动保护费用、员工福利费用和其它的人工成本支出费用等。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员工工资总额。通常情况下,人工成本有专门的分析指标,作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数据。主要的人工成本分析指标,包括人工成本总量指标、人工成本效益指标和人工成本结构指标。人工成本总量指标主要的作用是对企业人工成本的总量水平进行反映;人工成本结构指标,可以实现全面的人工成本水平分析和控制;人工成本效益指标,可以对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利润率和人工成本费用率等进行分析和控制。
二:企业的人工成本与控制
企业进行人工成本控制,主要的依据就是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控制。根据需要人均支付的人工成本费用作为对比分析的是绝对指标,通常情况下,比较前期的和现在的绝对指标是纵向对比,相同企业在相同时间下进行的绝对指标的对比,被称为横向对比;对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在不同的相关指标中占的比重进行的对比分析是相对指标,跟绝对指标一样分为纵横对比。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根据这两种指标的对比和分析,提供有效的管理理论和参考依据,以实现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科学化。
基于财务管理角度的企业人工成本与控制,应该在企业经济效益和投入的范围中,提高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水平,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增长进行考察,保证企业人工成本管理课控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企业的人工成本投入,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不同的影响。一方面,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实现对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人均增加值和销售值的增长;另一方面,人工成本的增长,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费用,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总的成本管理和人工成本管理目标一致,两者之间成正比关系。人工成本的增加会造成总成本的增加,人工成本的减少,企业的总成本也会相应的减少,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可以最大化的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财务管理人员应该考察人工成本的比率指标,和行业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在总的成本中占的比重和人工成本的费用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确定指标的差异程度。根据对比分析出的综合偏差率,确定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状态,结合企业成本管理中实际的人工成本管理情况,对企业现行的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企业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水平,实现财务管理角度下,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水平的发展,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基于财务管理角度的企业人工成本与控制措施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角度下,实现对企业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明确人工成本的核算范围,主要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 对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规定详细的核算标准,有利于提高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科学化和准确性。企业的人工成本项目,包括员工的培训费用、薪酬、社保、招聘费用、税金和其它的费用等。财务管理角度下的人工成本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员工的薪酬管理,主要包括员工的固定工资、激励奖金、绩效工资、加班工资和年终奖金。员工的薪酬是自己劳动所得,属于自己的合法财产。从另一种角度说,是企业对员工工作表现的肯定和奖励。
做好财务管理中的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需要企业对员工进行精简,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才能有效的实施企业的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企业的员工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实施。例如,企业中存在人员冗杂,工作内容和方法比较单一的问题,容易造成工作效率下降和工作能力下降。这对这种问题,企业应该在人工成本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对员工进行管理,削减劳动力素质和工作效率较低的员工,或者定期的对员工进行专业技术和知识的培训,培养优秀的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
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人工成本控制和管理,可以建立完善的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体系,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才能实现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现代化发展,促进企业的发展。例如,企业可以建立高效的工资分配制度,实现对人工成本的控制。高效的工资分配制度,可以按照员工的职称和级别,建立完善的工资分配制度。员工的工资,应该符合企业对学历、工龄、职务和职称等的要求,根据员工工作能力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工资标准。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实施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实现对工资总量的控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总结
企业的人工成本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对人工成本的认识,结合企业实际的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现状,按照相关的管理法规,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楠、储剑锋.企业人工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09,28(04):27-28
[2]刘军亚.浅谈基于财务角度的企业人工成本控制[J].商业经济,2013,32(04):51-52
篇7
【关键词】VaR值 财务风险 汽车业 上市公司
随着国际经济的日益发展,公司规模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上市,而上市对于企业来说是机遇同样也是挑战。因此,企业应该必要的措施,进而有效地解决财务风险问题,以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
上市公司作为公众企业,其经营业绩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宏观和微观的两个方面。1990年12月9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中国证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也成为了国民经济重要的一部分。1998年4月27日沪深两市特殊处理第一例―ST辽物资,继而ST板块日益壮大。由此看出中国上市公司在有突出表现的同时还存在一定风险的,而且上市公司的整体状态不容乐观。汽车产业是技术资本劳动密集型企业,该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及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然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汽车生产国和最大汽车销售市场。鉴于此,我们认为上市是汽车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并据此以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建立包含VaR指标的财务风险度量体系,并对上述上市公司的风险进行评估。
一、汽车业上市公司风险价值(VaR)及其计算
在现实中,由于中国股市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监管不利等因素往往会造成股市的异常波动,但随着近些年中国股市的日益发展,股市的波动性逐年减弱并呈现出弱有效市场的特征。故本文运用蒙特卡洛方法计算VaR,并假设股票收益呈正态分布,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研究过程中的计算量。
(一)样本及指标选取
现今股票市场有A股和B股组成,A股的全称为人民币普通股票,B股的全称为人民币特种股票。由于这两种股票在认购方式以及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没有可比性。又由于汽车产业是技术、资本、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拉动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力量。鉴于此,我们认为上市是汽车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并据此以沪深两市A股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样本。本文选取了20家上市汽车企业的2012年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以个股每日收盘价为基础指标,对VaR进行了研究计算,企业名称及代码见表1。
(二)分析方法、实证结果及解释
本文基于汽车行业上市公司股票的日收盘价计算其相应的收益率,假设股票持有期为一天,在95%的置信水平下,选取上市公司2012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估计,将个股日收盘价(pt)进行对数转换得到ln(p*)。将第一部计算得到的结果代入公式r*t=lnp*t+1-lnp*t进而得到调整后的对数收益率r*t。现假定以上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对该数据进行分布检验。
通过检验得出10家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企业,将数据代入公式VaR=-μp+1.65σp,得出股票的VaR值,计算结果见表2。
由此得出的VaR值将被作为新的财务指标与传统的财务指标结合,从而建立起新的完善的体系。
二、包含VaR值的汽车业财务风险度量体系的建立与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
鉴于以往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因素来自于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市场风险的其他因素。公司的盈利能力也被叫做企业资本或资金的增值能力,表示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收益的多少。
同时,市场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当市场出现风险时,企业的购买力就会下降,导致影响到净现金流量的增加,从而加大企业遭遇财务风险的概率。本文将通过VaR值体现市场风险。
故假设:
1.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与财务风险程度负相关。
2.上市公司的VaR值与承受的财务风险程度正相关。
(二)样本选取
本文针对汽车业的20家上市公司,在剔除了数据不全和VaR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公司后,得到以下9家企业。其中金杯汽车为ST股票。ST(Special Treatment)股票,即特别处理股票,是针对财务状况和其他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而制定的。
(三)指标的选取
根据前人的研究经验,本文将遵循参照性原则、作用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可运用性原则来选取指标。为了更准确的研究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偿还能力,本位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各项财务指标如下:
1.盈利能力财务指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
2.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3.营运能力。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
4.成长能力。营业收入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
市场风险指标本文选取VaR值(X10)作为市场风险指标,上文已有阐述,故在此不再加以赘述。
基于以上指标查找数据如下(表2-2),数据均来自于金融界网。
三、财务风险度量体系的建立
(一)因子分析概述
在实际研究问题时,人们往往愿意找许多的相关变量来建模,但这些变量并不一定都有助于模型的建立,有的甚至给建模过程带来许多问题,如: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和重复性。为了对变量进行筛选,此时因子分析就派上了用场。
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因素或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即将相关程度较高的几个变量综合于在同一类中是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这样每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因子分析的原理就是以比较少的因子反映资料中的大部分信息。
因子分析过程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前提条件。因为因子分析过程是对原有变量进行筛选,将相关的变量归为一类形成因子。因此要求原有一类变量之间要有较强的相关关系。本步骤就是通过计算相关系数矩阵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当相关系数矩阵中的绝大部分相关系数值小于0.3,这表示各个变量间大多为弱相关关系,即相关程度较小,那么原则上这些变量是不是用于因子分析的。
2.因子提取。因子分析过程的核心步骤是将原有变量组合成少数几个因子。所以依据样本求解因子载荷矩阵是本步骤的关键。其求解方法主要基于极大似然等方法。
3.计算各变量的因子得分。因子分析的最终体现是因子得分。因子得分的概念是各因子在各个样本上的具体数值,而形成的变量就是因子变量。进而在之后的研究过程中,将因子变量代替原有的变量进行建模,可以起到简化和优化原有模型的目的。
(二)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9家汽车业上市公司2012年度的财务指标(即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的财务指标,结合上文中根据2012年各上市公司股票日收盘价计算出的VaR值,如表2-2所示,一同作为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分析过程如下:
1.计算因子相关矩阵。分析得出因子相关矩阵,如表5所示。
由上表可知,在该矩阵中大部分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大于0.3,所以变量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从而适用于因子分析。
2.分析得出公共因子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原有的11个变量综合为3个公共因子,并得出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见表6。
3.计算因子载荷矩阵。所谓载荷矩阵表示的是各个变量的变异都可以用那些因子解释,而载荷所表示的就是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求出因子的载荷矩阵,见表7。
4.计算个变量因子得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8。
由上述表达式可知主因子F1与变量X1(销售净利率)X2(总资产收益率)相关系数较大,表明该因子与企业盈利能力密切相关,故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
主因子F2与变量X5(总资产周转率)、X7(应收账款周转率)相关系数较大,表明该因子与企业营运能力息息相关,故命名为营运能力因子。
主因子F3与变量X9(每股收益增长率)相关系数较大,表明该因子与公司的成长能力有关,故命名为成长能力因子。
5.计算上市公司综合得分并且排序。由表9中的主因子方差贡献率作为各因子的权重就可以的到基于VaR值得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度量模型,如下:
F=0.43404F1+0.26365F2+0.14841F3 (2-4)
基于以上主因子的研究以及对于样本数据的标准化,可以得到各个上市公司的主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绘制成下表并加以排序。
由上表可以看出比亚迪和金杯汽车这两家企业位居最后两位,由于指标的选取和数据选取的局限性,从而造成比亚迪2012年的财务状况不如金杯汽车,但是被特殊处理的金杯汽车仍排位靠后,故可以看出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其意义所在。
四、有效性检验
下表是通过比较风险度量指标体系(下文中简称体系1)和财务指标度量体系(下文中简称体系2)来验证体系的有效性。
由表可以看出体系1中的F、VaR值与变量X1、X2的相关性要比体系2中F与X1、X2的相关性高,又因为X1X2是表示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则说明基于VaR值的风险度量指标体系要比财务指标体系对于风险和收益水平的预测能力要更强一些。
由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当我们在原有传统的风险度量模型上加入VaR值后,其评估结果不仅更加全面客观,与事实较为相符,而且对比原有模型与企业的盈利能力的相关程度更大,即更能体现企业的盈利水平,进而更加直观的表现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一个企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盈利,这也是企业决策者最关心的项目之一,所以新的体系的建立更加有力于决策者对于现今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管理,尽最大可能避免企业出现财务风险。
五、结论
本文从财务风险度量体系入手,引入了VaR值(风险价值)这一概念,以汽车行业上市公司2012年的股票日收盘价和财务指标为样本数据,建立了全新的风险度量指标体系,进而更加客观严谨地对这些上市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进行评估。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产业――汽车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样本数据,规避了不同行业无法比较的弊端,从而得到更加客观的研究结果。
第二,本文基于VaR值,与传统的财务度量体系相结合建立了风险度量体系,并对汽车业上市公司进行了度量分析,得到结果大体与实际情况相符,证明了该体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第三,本文对于两种体系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得出风险度量体系相关性更强,体现了新体系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阳.VaR体系与现代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J].金融沦坛,2001(5),44-50.
[2]丛菲.基于VaR值的建筑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度量分析[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3]范英.VAR方法及其在风险分析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管理科学,2000(3)26-32.
[4]黄智猛,曹华,吴冲锋.VaR风险监管下金融机构的决策模型与分析[J],1999(4),1-6.
[5]金小平.VaR在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
[6]李亚静,朱宏泉,何跃.基于VaR的风险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J],2000(5),36-46.
[7]李梓华,龚光明,廖云.企业财务风险度量:方法的选择与应用[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6(7),70-71.
[8]刘晓棠.基于VaR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度量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7.
[9]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10]薛薇.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
篇8
我们知道,一个企业要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保持持续,必须要有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以及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而企业想获得较高的盈利,就应该倍加重视财务方面的管理。众所周知,财务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使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呈现出明显的差别。不当的财务管理不但使企业不能最大程度的获利,而且会让企业承担众多的风险。由此看来,企业陈旧的财务管理措施已经无法追赶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的要求,本论文试图通过对目前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的探讨,找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办法,旨在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从而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研究内容 本论文重点探讨关于加强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其一,会介绍财务管理的定义,阐明在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相关管理中,其财务管理的目标及重要性;其二,找出并说明企业财务管理中现今阶段存在的一些弊端;最后,探讨并给出加强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及其重要性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指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务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目标实际上就是企业的理财目标。伴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目标也不断地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企业所有财务活动所希望体现的结果,工业企业的价值最大化需要依赖于有效的资本市场。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相继出现,其中,最先出现的是利润最大化目标,因为,利润是企业新财富创造的代表,一个企业利润越大就表示该企业的财富增加的越多;而后,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另外三个重要的目标。另外,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企业是相对受限的,即便是同一个地区的企业,也因为其自的多少而影响了企业目标的选择。具体到一个企业时,其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企业多个利益部门或集团的目标,在有些时期的有些环境下,某一利益部门可能会起主导作用,但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只强调某一利益部门的利益是对企业不利的。因此说,企业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现代财务管理的目标,实现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均衡。国民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制度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企业财务管理重心的转移。财务管理问题在企业里已经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而通过对资金走向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像血液一样渗透并贯通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一切管理领域。2009年8月,甲集团公司接到这样一个通告,其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勇盗用公司现金并携款潜逃至国外,经查实,李勇系子公司会计兼出纳,在职期间,利用职位之便将大量款项汇至个人境外帐户。近年来,这样的案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企业屡次发生,其根源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中内部控制的严重缺陷,由此看来,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尤为重要。
二、工业企业中现今财务管理的弊端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内部管理面临严峻的考验,而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的诸多问题,不但影响着企业的竞争优势,更是对企业内部管理更为严峻的考验。从长远角度来看,现今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健康和谐的发展。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一)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虽然企业都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其不健全和执行力不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企业对于财务管理制度中的管理内容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欠缺。比如:资本金的管理、负债管理、现金管理、资产管理、对外投资管理、成本费用管理、收入利润管理、风险管理等等。
(二)管理观念相对陈旧
在现今的企业中,多数的投资者与经营者是统一的,尤其是在中小型企业中,经营者管理意识相对淡薄或不专业,这势必会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决策以及执行上的障碍,更不利于企业内部审核的独立性。具体表现在内部控制不严格、监管不力、财务信息失真等方面。
(三)财务控制薄弱、缺乏科学性
在大多数工业企业中存在着财务控制环节薄弱的问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对强化财务管理方面的不够重视,忽视了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具体表现在:首先,是资金管理方面不够严格;第二,是应收账款的周转不及时;其次,是存货控制相对薄弱,造成资金不能有效利用;最后,是企业资产流失严重,忽视企业中对“物”的管理。
(四)管理模式僵化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思想上受到传统的财务制度的约束,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的观念相对滞后。企业财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 集权管理成为众多企业典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由于财务管理模式的疆化,财务管理不能充分发挥它带给企业关键性的作用,也严重冲击了其在企业运营的重要地位。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财务管理至关重要,加强科学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是企业管理的最终趋势。而有效的财务管理方式恰是工业企业最有效的途径。既然企业财务管理存在如此众多的问题,我们借此用以下方面来探讨财务管理的相关对策和措施。
(一)完善并强化财务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应该积极完善财务制度,对财务管理按规定严格把关。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涉及以下方面: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规定;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三、资金的管理;四、销售收入及应收帐款的管理;五、财务报告的管理等等。总之,企业所建立的应该是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并能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
(二)增强企业财务方面人才的队伍建设
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注重专业会计从业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在管理制度中明确所需人才的标准,科学合理的配备财务工作人员;依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提高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和学历需求,健全资格确认制度;加强财务工作者的再教育工程,以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总之,造就一支专业、严谨、高效的财务人才队伍不可小视。
(三)重视企业资金的管理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业企业,应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必须清楚地了解企业的资金现状,包括资金来源和使用的有效配合。另外,能够比较准确地知道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期限。最后,对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固定资金的应用要能够合理地进行分配。
(四)增强成本管理
成本是企业运营中生产、采购、销售及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费用。企业要使利益最大化,其精打细算、严格控制、加强成本管理至关重要。成本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必须本着最大程度地节约费用、降低成本的原则,只有这样,企业的财务管理才完整并有效。
(五)对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经济的不断全球化和信息化,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而中国的工业企业要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更是空前绝后的。由此,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要求逐渐迫切。财务管理信息化,实际上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财务工作中流程的优化、财务活动的规范及组织、财务关系的处理以及财务信息的挖掘等,进而加快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的企业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企业内部看,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正常持续的运营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及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是何等的重要!只有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才能使企业具备源源不断的生机而赢得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篇9
关键词:工业企业;会计;内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7-010502
1 建立和完善工业企业会计内控体系的重要性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建立和完善会计内控体系对于企业会计功能的完善、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完善工业企业会计功能。从一般会计作用来看,工业企业的会计往往在工业企业中发挥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作用。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工业企业的会计往往只发挥这财务会计的功能和作用,而管理会计的作用发挥的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建立和完善会计内控功能,能监督财务会计,同时管理企业的资金安全,协调工业企业各方的资源要素,为管理会计发挥作用奠定基础,因而,具有完善工业企业会计功能的作用。
第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在国内沪深两市上市,不但为企业带来财务收益(上市融资),还能获得溢价收益,比如良好的声誉、更好的发展环境等。但同时,这也对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已经上市的工业企业,其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较为完善,财务管理水平较高,而非上市的工业企业则应努力完善内控机制,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第三,促进企业发展。工业企业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可以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尽量减少和控制企业资金的欺诈、遗漏等现象,有利于保障企业经营活动正常而有序的开展。同时,通过完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可以使企业完善财务制度,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能起到直接促进工业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2 工业企业会计内控体系的现状
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料的整理和阅读,以及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按照企业规模划分,大中型工业企业一般都建立了会计内控体系,而且大型工业企业的内控体系也是较为完善的,而小微型工业企业则一般都较少建立会计内控体系,而且制度也都较为不完善。按照上市与否来划分,一般上市工业企业的会计内控体系较为完善,这主要是在上市之初,工业企业都要接受投资银行的上市辅导,进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控体系,并且都要达到证监会的硬性要求才能上市,而非上市工业企业的会计内控体系则同按规模划分的企业状况差不多,大中型非上市工业企业较为完善,小微型非上市工业企业则较为薄弱甚至是未建立内控制度。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工业企业的会计内控体系还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一,管理层对工业企业会计内控体系的重视度不够。尤其在很多中小型和微型工业企业中,很多的管理层不太重视会计内控体系,甚至认为会计只是起到记账的功能,对于会计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更谈不上建立会计内控体系。而在民营工业企业中,也存在着对会计内控体系的认识不足的问题。往往正是由于对会计内控体系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容易出现财务管理问题,比如会计出纳串谋等现象。
第二,工业企业会计内控管理体系不完善。在一些工业企业中,存在着会计内控管理体系制度不健全的情况。比如,在设计会计内控制度之初,就重效率、轻控制,制度安排以效率为主,忽视对会计业务的控制。当然,这类制度安排有利于会计工作的高效率运作,但潜伏着一些会计控制的威胁因素,特别是一些不相容的职务未得到有效分离的弊端。例如,有些小微型工业企业为了降低人员成本,可能将会计和出纳岗位由同一个人担任。此外,有些工业企业的会计内控制度也存在着集权和分权不合理的现象,比如任何金额的报销都必须经总经理签字等等现象。
第三,工业企业会计内控体系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这个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化程度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尤其是传统的工业部门可能信息化程度要普遍低于财务管理部门。二是存在着财务人员不能熟练使用财务管理软件的现象。
第四,会计数据管理不规范。由于在一些工业企业中,各个部门的信息化程度不一致,有些部门报送的会计原始凭证是机器打印,较为规范,而有些部门就是手写的会计凭证,因此,未能做到统一和规范。这种会计数据管理的不规范,也给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进而给会计内控制度的开展制造了障碍。
3 建立和完善工业企业会计内控体系的建议
从当前工业企业会计内控体系的现状来看,我们应有针对工业企业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建议,以建立和完善工业企业的会计内控体系。
第一,提高工业企业管理层的会计内部控制意识。鉴于会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宣传,让管理层对会计内控体系有充分的认识,并能重视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同时,应让工业企业的各个部门和职工都了解会计内控制度的一般性知识,了解内控制度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于会计工作和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并能配合财务部门建立会计内控制度。
第二,提高工业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建立和完善会计内控制度,关键还是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包括企业管理层、财务总监和财务管理部门人员等。一是应做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等基本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让相关人员对于会计内控制度有基本的了解。二是应针对财务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的会计培训包括会计内控制度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以及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等技能方面的培训,以不断提高工业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
篇10
关键词:物业 财务管理 现状 改进
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物业管理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于20世纪80年代从香港传入我国大陆。1981年3月,在深圳成立了我国大陆第一家物业管理企业,标志着我国物业管理时代的到来。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企业大多是微利企业。作为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加强管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始终是物业管理企业的重要课题。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部门、每个环节,甚至每一名员工。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决定着企业的战略管理和经营管理的效果。
通过对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了解,笔者发现物业管理企业在财务制度建设、资金运作、财务基础工作、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财务管理概念及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是指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指导下,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企业对资金管理的要求,有组织地对企业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所进行的一项管理工作。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物业管理企业所有涉及资金的活动都是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金的运用和资金的分配等。财务管理的实质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
二、我国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物业管理行业至今没有一套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物业管理企业仍然存在执行不同会计制度的现象。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规定》、《物业管理企业会计核算补充规定(试行)》以及各地方颁布实施的《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等等会计制度法规,提供了物业管理企业制定内部财务制度的依据和参照,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行业内部制度执行混乱现象:有的执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有的执行外商投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有的执行旅游、饮食服务业企业财务制度;有的执行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有的执行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等等。物业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过于多样化,导致会计人员在具体财务工作处理上存在较大差异,既不利于行业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统计和比较,也不利物业管理这个新兴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资金运营缺陷
我国的物业管理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资金少,受委托管理的资产量大、风险大、责任大,物业企业盈利性差。受上述因素影响,物业管理企业筹资信贷能力差,又缺乏政府的支持,融资困难,这又进一步造成了其资金短缺。物业管理企业依据物业合同提供物业服务,支付公共部位的设备设施维护维修费、绿化保洁、垃圾清运、物业人员薪酬,代收代缴房屋租金、水电费等,承担大量资金流出的同时,还要面临业主不按时缴纳费用,甚至是长期拖欠物业管理费的现象。某些物业管理企业无视国家制度,私设“小金库”或是违规使用资金购置汽车、违规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占用大量的资金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动。资金流动是企业的主动脉,一旦被切断,本就资金紧张的物业管理企业,其经营情况可想而知。
(三)内部控制体系缺失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内部控制不仅能维护企业的财产安全、防范经营风险,还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过程准确无误,从而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些物业管理企业由于对内控工作不够重视,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制度不健全,制度流于形式并没有贯彻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存在内部审计职能弱化的现象。内部控制体系的缺失,必然导致财务管理的混乱,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增大。
(四)财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普遍不高,或无证上岗,或不具相应的会计技术资格证。财务人员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会计工作的质量。实际工作中,有的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甚至参与弄虚作假;有的财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不熟悉财经法规、制度;有的财务人员缺乏职业判断力,业务处理能力较差;有的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保守商业秘密观念较差;有的财务人员不注重自身业务水平和技能的提高;有的财务人员服务意识较差,岗位工作敷衍了事,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
三、完善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物业管理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物业管理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无法吸取行业会计制度的经验,当前的会计制度、条例等也没有提供具体的、详尽的指导意见,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在了解、分析物业管理业务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用于物业管理企业自身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物业管理企业的非流动负债、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等核算内容区别于其它行业,物业管理企业财务数据定期地向业主报送,从而更具透明度。物业管理企业具有较多的委托经营业务,会计核算应该强化资产核算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物业管理企业应该依据上述核算特点,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二)加强物业管理企业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物业管理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该将资金集中进行管理,这将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可以参照“资金池”的方式进行资金集中管理,这样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资金头寸,统一、合理的运作企业的资金,利用闲散资金进行对外投资,谋求资金的中短期收益。物业企业应认真做好营运资金的预算,分别细化到每年、每月、每周编制资金预算,使预算在不断的变化中与实际收支趋于一致。要求各相关部门上报资金预算,据此对各部门的日常现金流量进行控制,并对资金预算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考核。事先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才能强化物业管理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资金集中进行管理可以改善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降低经营风险,从而拓宽企业从内部和外部进行融资的渠道。
(三)加强物业管理企业内部控制
1、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物业管理企业大多属于小规模企业,机构设置相对简单,人员较少。在机构和岗位设置上,更应该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如财务工作中的会计和出纳就属不相容职务,需要分离。
2、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指对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它可以保证物业管理企业各项业务的执行和限制。如物业管理企业处置废品的数额超过某部门的批准权限时,只有经过更高级别的部门批准,才能进行该项经济业务。
3、实物资产控制
实物资产控制主要包括限制接近控制和定期清查控制两种。限制接近,如物业管理企业除物业特定维护人员外,其他人员则限制接近公共区域内的大型机器设备,可以保证资产安全。定期进行实物资产清查,可以保证账实相符,如发现账实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4、风险控制
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物业管理的服务风险和物业管理的财务风险。物业管理企业唯一的产品就是服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物业企业受托管理的资产存在发生各种灾害的可能,面临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借入资金需要还本付息,一旦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企业便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
(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
由于目前网络、媒体等极度发达的社会环境,物业管理企业对财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高知识存量、高技能型财务人员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企业财务制度是随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而不断更新、细化的,财务人员只有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变化,满足财务工作的需求。财务人员应该有意识的进行知识更新,自我“充电”,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法律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财务制度不完善、营运资金管理不规范、内部控制缺失、会计人员职业素质较低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笔者提出了改进方法。但就目前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现状而言,改进过程仍然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物业管理企业既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又是一个管理密集型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只有重视财务管理,才能在当前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形势下,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物业管理企业应在立足自身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拓展服务范围,向规模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柏光燕.我国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外资,2008(8):106-108
- 上一篇:高中语文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 下一篇:保险行业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