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常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三语文文常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试题;学情;对策
高三一年,如何提升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困惑,让教师彷徨。然而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使学生考取一个理想的语文成绩,是每位高三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高考语文试题,考查内容繁多,或语言应用,或现代文阅读,或古诗文阅读,或写作、提升往往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这无疑增加了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压力。通过对各个板块历年来得分率的了解和学生学情的分析,发现现代文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是各个区块中学生颇为迷茫的,而它往往又是高考中区分语文成绩高低的关键领域。鉴于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试从试题和学情两个维度对浙江高考语文现代文文学类文本作细致分析,进而对2013届复习备考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试题分析
(一)试题再现
(三)点滴感悟
1.浙江卷现代文文学类文本的考查范围基本明确,或散文或小说。这样的考查要求基本合乎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现代文文学类文本教学主要以散文为主要教学方向,代表作品如,《我与地坛》《故都的秋》《想北平》等,小说教学主要体现于外国小说欣赏的选修教学中,经典篇目有《丹柯》《娜塔莎》等。正是这样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对散文、小说的文体特征比较明晰,对这两类文学体裁的阅读图式有初步感知。
2.近四年的浙江高考现代文文学类文本考查,小说、散文呈交替态势,散文选取了国内作家的作品,小说选录的是外国作家的代表作。如此规律是否会在2013届浙江高考语文中继续沿袭不得而知,但复习先小说后研习散文,且重心略向小说倾斜,应该是一个可供参考的复习方案。
3.四年考查,稳定因素众多,表象如分值、题量、字数等。深象如主题、难度:四年高考都选择有深厚文化韵味,有丰富情感内涵,注重思想启迪作用,侧重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和体验,并贴近社会生活,具有时代气息的人文性作品,人文性是一个重要指标;四年选材难度总体都属不大,具体表现在小说情节不复杂,散文脉络基本清晰,文化上没有太多隔阂。
4.题型全面而典型。所谓的全面是指题型基本覆盖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在此将2012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相应要求呈现如表,以供参考。典型表现在基本题型反复考查,或结构的分析,或作品主题的概括,或重要表现手法的鉴赏;代表题型充分体现体裁的基本特征,如小说特别关注人物形象分析,景物描写鉴赏,散文尤其关注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言表现力的品味。
二、学情把控
试题的分析使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方向感更强,学情的准确把控可使阅读备考走向精细化、科学化。根据自身教学实际,特命制调查问卷,以期管中窥豹,有的放矢。
关于高三学生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及答题现状的问卷调查
各位高三同学:
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填写这份问卷。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是语文高考阅读中的重中之重,它是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通过近几年高考阅卷统计,这一板块相对于其他题类存在着得分率不高,提升难度较大的问题。鉴于此,特命制此问卷,旨在了解阅读现状,明了答题情况,从而为现代文文学类文本的有效复习作积极准备。这份问卷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请把您认为符合要求的选项字母写在该题后的括号内。
对于自己的阅读兴趣,你是如何评价的?( )
A.阅读兴趣浓厚而强烈
B.阅读兴趣不浓亦不淡
C.毫无阅读兴趣
1.在正常范围内,你前后两次阅读的间隔大概有多久?
( )
A.一天以内 B.两三天左右
C.大约四五天 D.一周甚至更长
2.当你进入阅读状态,平均每次的阅读时间是多少?( )
A.10分钟以内 B.10~30分钟
C.30~60分钟 D.一小时以上
3.平日你阅读的兴趣点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可多选)
( )
A.小说 B.诗歌 C.散文
D.戏剧 E.政治 F.军事 G.其他
4.对于哪些方面的阅读材料,你比较抵触?(可多选)( )
A.科学技术 B.政治生活
C.艺术美学 D.社会经济 E.其他领域
5.对于不感兴趣产生抵触情绪的课外文本,你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
A.立即跳过,不再回头 B.粗粗一看,了解大概
C.沉下心来,力求读懂
6.平日阅读课外材料,你一般采用怎样的阅读方式?( )
A.快速略读 B.精研细读
C.根据文本不同,进行粗读和精读交叉阅读
7.你觉得你的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理解能力如何?
( )
A.班级中偏上 B.班级中等
C.处于下层,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较弱
8.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高考满分基本为20分,请问您的理想得分是多少?( )
A.10~12分 B.12~14分
C.15~17分 D.18~20分
9.现代文文学类文本的解题,你有心理障碍吗?( )
A.无 B.偶尔会有
C.经常会有
10.对于阅读造成的理解障碍,你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 )
A.词语生僻 B.主旨深奥
C.思路模糊 D.作家陌生
11.对于目前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状态,你是如何自我评价的?
( )
A.觉得蛮好,平均分之上
B.马马虎虎,平均分左右
C.糟糕,好久没拿到平均分了
12.身为高三学子,你对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考什么,清楚吗?( )
A.完全清楚 B.基本清楚
C.模糊 D.全然不知
13.你觉得现代文文学类文本解题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 )
A.理解不当 B.审题不清
C.表达不明 D.方法不懂
14.针对自己的答题现状,你知道如何去调整和改善吗?
( )
A.知道,明白 B.基本了解
C.糊里糊涂,看运气
15.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你掌握其内在的答题模式吗?
( )
A.完全掌握 B.基本掌握
C.一知半解 D.模糊不清
16.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下列哪些意识你会关注并落实?(可多选)( )
A.审题意识 B.原文意识 C.主题意识
D分析意识. E.分点意识 F.表达意识
G.反思意识
17.你会在课外自行训练现代文文学类文本吗?( )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基本不会
18.课外训练中,你训练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
A.随选文本,粗略阅读,校对答案
B.精选文本,精细阅读,答案校对
C.精选文本,精细阅读,答案反思
借助调查问卷,掌握了学生在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重要信息,通过提炼从阅读和答题两个方面作简要总结:
(一)阅读
1.阅读习惯遭受严重冲击。在高三这样紧张而繁忙的一年中,高三学子阅读兴趣日趋减弱;即使拥有难得的阅读冲动,也往往得不到有效落实,因为相对于其他学科的实用性,阅读实效不明;学生在家长、班主任、自我体验的交织下,不断地将阅读地位降低,阅读周期延长,更有甚者,基本不阅读,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阅读语感急剧下降,阅读速度明显降低,从而间接影响应试心理的恶化。
2.阅读视角过于狭窄。绝大部分学生阅读范围过小,仅仅停留在自己感兴趣的或自己比较熟悉的文学类文本中,有着“一见钟情”“深陷泥潭不能自拔”的倾向:如爱好小说的同学,对散文不屑一顾;热爱散文的同学,对小说嗤之以鼻;更有甚者,爱好中国小说的就拒绝欣赏外国小说。
3.阅读方式太过单一。学生的阅读方式几乎是“清一色”的粗读或速读。精读,作为能有效提升阅读能力,提高语文鉴赏水平的重要方式,被大多数学生舍弃。快餐式的粗读只能使学生对文本鉴赏停留于表层,没有思考深度,没有揣摩训练,语言的领悟能力自然得不到显著提升,欣赏的快乐自然也难以植入内心深处。阅读成为累赘,而不是一种享受。
(二)答题
1.术语不清。根据历次考试,学生总会对一些提问模棱两可,推究根本,则是部分语词对学生构成了认识盲区,他们往往对词语概念不明,无从下手。如对“描法”“艺术技巧”“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术语,学生往往茫然无措,无法正确区分和理解,从而导致答题过程中出现方向性错误,失分过多的情况。
2.方法不明。对小说散文的基本特征有感受、有体会,但结合具体文本的具体设问,一知半解,糊里糊涂,无法做到了然于心。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手法题,首先是对手法题另类提问的转换意识薄弱,如“请赏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其次是胡乱答题,手法三步骤不清楚:手法是什么,手法如何显现,手法的作用是什么。对于如此鲜明的答题思路,学生往往出现缺一漏万的情况,实在可惜啊!
3.意识不浓。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在答题过程中,主要有如下几大意识:审题意识、原文意识、分点意识、主题意识、表达意识、精炼意识、反思意识。审题意识主要在于了解命题意图,明确答题方向,确定答题区域,明了答题方法,最常见的审题标志是“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联系社会和自我”等;原文意识首先强调在筛选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过程中,尽量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词或关键句,再结合理解适当组织,从而构制出一个完美的答案;其次原文意识也依据原文来组织答案,切忌天马行空,大肆渲染,离文万里;分点意识即角度意识,是对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的重要考查,要求学生在答案的组织过程中,分角度呈现,而不是同一点、同一角度一味地堆砌,造成字多不得分的现象;主题意识,则要求学生在构制答案时,要时刻以主旨为中心,在其统领下,根据具体的提问设置来具体表达,主题偏离或离开主题都会对得分产生巨大的冲击;表达意识是针对阅读中学生答案错别字层出不穷、语句不通顺、表达不简洁等问题而出现的,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量,表达首先求准,再次求简,最后求明;精炼意识:精炼意识是针对粗糙意识而提出的。所谓的粗糙意识即虽有训练和检测,但总显得蜻蜓点水,浮于文本的浅层思考,着重于答案的简单比对往往停留于单个文本的理解,不能从规律层面作深度分析,无法将各种意识落实到位,无法将文本的理解走向深处。反思意识,在几个意识当中占据最为重要的地位。正是有了反思,学生才会在自己的错误表述中找到不足,在参考答案的研究中获得深刻感悟,由此学生才有提升的可能,才能不断地接近完美,没有了反思,题目仅仅是题目,学生的训练将陷入题海,那么学习将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
三、备考策略
1.阅读广而精。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以阅读能力为根本,没有阅读能力,那么阅读就不出成效。而阅读能力提升的最佳方式是大量阅读,只有广泛阅读才能熟悉各种文学文本的内在机理,从而快速提升整体把握的能力,当然这个广,并不是无谓的放大阅读范围,应该有一个可收缩的空间,那就是阅读在广的前提下,需要特别关注散文、小说两类文本,从而使现代文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针对性更强,更见成效。所谓的精首先在于阅读材料的选取一定要做到高标准,要选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本作为阅读的首选。为何要高标准?因为只有高水准的文本才合乎科学的文学文本特点,才能最准确地对阅读者产生良好的“催生”效果;其次精还涉及阅读过程中要注重文本细读,在文本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细读要求更深入推敲字词句的深味,挖掘文学潜在的魅力,更留心阅读积极性的调动,借助自身的阅读积累能动性地对文本进行揣摩、体味、深思,获得自身对文学类文本独特的理解,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去研究,赏析性文字语言的感悟能力才能大幅度提升。
2.训练真而实。真实即是在平时的训练检测中,材料的选择以小说、散文为参选范围,其中要适当加大小说尤其是外国小说的比例。题型要与浙江省高考真题保持较高的仿真度,对于相应文体的常考题型要反复操练,做到训练的实效性。对于相应文体的其他题型,也要适当点缀,以加大学生对这类文体的深入了解。当然真实还表现在训练的时间把控上,要关注定时训练的效果和价值。限时操练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是面向真实考场环境的,也是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更为客观直白的体现,更有助于学生对自身的阅读现状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最后训练要关注巩固性训练,巩固一方面要做到及时,使知识点的讲解得到最有效的消化,切莫讲评之后流于表层,同时巩固要留心记忆力的遗忘法则,适时采取回顾性训练,使学生对答题模式熟练,对答题方法了然于胸。
3.批讲细而密。批改最理想的方式是面批,通过师生单独的面对面交流,学生更乐于接受,讲解的针对性也能极大提高,教师在面批的过程中也能收获得更细微、更有效。但由于教学的实际条件,面批的覆盖面不可能太广,只能择要面批。关于讲解,由于主观表达的特殊性,讲解的方式可采用干扰项和正确项并列呈现的方式,如此能使学生对失分区块有更深印象,对正确答案的理解更为具体深刻;讲解内容要避免单调枯燥,就题论题,教师应该在文本最大限度内依据高考现代文文学类文本的考查要求挖掘讲解的广度和深度,做到文学欣赏趣味无穷,题型分析举一反三,课堂更灵活生动,学生思维更积极主动。
4.领悟深而实。要加大学生反思和总结在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比重。传统教学往往将教师的反思和总结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直接享受着教师的研究成果。虽节约了复习时间,但在复习效果上却大打折扣。没有主体性的融入,所谓的反思和总结往往只能停留于大脑表层,属于短时记忆。随着时间的变迁,这种反思和总结的效果会越来越糟糕。由此,应尝试让学生总结现代文文学类文本的考查特点,反思现代文文学类文本小说和散文两类体裁的基本答题模式,开始可能行走比较艰难,但最后收获的效果是巨大和惊人的!
参考文献:
[1]浙江省高考命题咨询委员会.2011年浙江省高考命题解析.浙江摄影出版社,2011.
[2]浙江省教育考试院.2012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浙江摄影出版社,201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三挑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