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景观设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型景观设计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

篇1

[关键词] 个案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2-0122-04

Effect of case management in treatment of community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severe mental illness

JIANG Songguo ZHU Huiwu WANG Jiaohua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han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Jiangshan 324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case management in community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severe mental illness. Methods A total of 360 patients with basic stable major psychiatric illnes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20 communit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had 180 case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case management, control group were not adopt case management because patients did not agree to attend the case management.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arried out for a 22-months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nd then the clinical efficacy, medication compliance, troublemaking assess the situation and life quality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clinical efficacy, medication compliance, troublemaking assess the situation and life quality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all

[Key words] Case management; Severe mental disease; Community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research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发病时,极有可能丧失对周围环境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并且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甚至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长期患病者可能给患者本人、家属及社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1]。由于重性精神疾病自然预后差、社会功能伤害明显、致残率高的特点,引起国家卫生部门的重视,然而由于人们长期的精神卫生知识匮乏,对于精神疾病存有偏见,导致绝大多数患者患有心理问题后都不能及时地就医,这也导致许多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散落在社会,给精神卫生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2]。个案管理是一种基于社区的新型福利服务供给模式,也是一种新型的医疗管理模式,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发展兴起[3],并在本世纪初最早引入我国,目前也开始应用于慢性疾病的管理。众多研究表明其在提高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4,5]。为此,本研究将个案管理应用于重性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从20个社区选取360例病情基本稳定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精神病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6];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③与家人共同生活,能够接受有关精神卫生教育;④小学以上文化程度;⑤年龄18岁以上。排除标准:①心、肺、肾、肝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患者;②乙醇或其他药物严重依赖患者;③无法配合患者;④妊娠以及哺乳期妇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80例。试验组男84例,女96例;年龄18~62岁,平均(40.48±21.63)岁;精神病史1~12年,平均(5.33±1.27)年;疾病类型:精神分裂82例,偏执型精神障碍44例,心境障碍29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18例,其他类型7例。对照组男83例,女97例;年龄19~61岁,平均(40.46±21.38)岁;精神病史1~13年,平均(5.49±1.32)年;疾病类型:精神分裂85例,偏执型精神障碍42例,心境障碍27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15例,其他类型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精神疾病类型、治疗前依从性及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给予个案管理,并针对个案给予有针对性地阶段性治疗方案及生活职业能力康复,具体方法为由专业精神科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家访,每月一次,及时掌握患者病况,并叮嘱患者和家属,在居家治疗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及时咨询医务人员;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相关精神疾病的居家治疗与护理等相关常识,现场对康复及药物应用进行宣教,使患者家属充分了解疾病治疗方法及护理的重要性;详细、通俗地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对药物使用方法进行详细指导;身体治疗的同时也要注重心理治疗及护理,通过情感认知等方法对患者情绪给予有效疏导;每月组织患者进行一次精神卫生知识讲座,邀请相关院内医务人员进行知识宣教,并鼓励患者进行讨论,共同传授经验。对照组患者为病情基本稳定但不愿参加管理,无系统的治疗及康复措施。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2个月规范化管理治疗和随访,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服药依从性、肇事肇祸评估情况及生活质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和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肇事肇祸评分、疗效。①服药依从性采用自制依从性量表,依从性诊断标准:完全依从:能够自愿、按时依医嘱服药;部分依从:不能够严格遵医嘱服药;不依从:难以遵医嘱服药。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病例数]×100%。②肇事肇祸评分采用《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肇事肇祸评分指南》[7]进行评分,从轻到重分为0~5分。③疗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8]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8]进行评估,BPRS量表包括关心躯体健康、焦虑、情感交流障碍、紧张、定向障碍等18项内容,每项0~7分,总分18~126分,总分反映疾病严重性,总分越高,病情越重;SDSS量表包括职业和工作、婚姻职能、父母智能、个人生活自理、家庭内活动及家庭外活动等10项内容,每项内容0~2分,总分0~20分,总分反映社会功能障碍的严重性,总分越高,社会功能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依从性情况比较

在治疗和随访期间,试验组的依从率(96.11%)明显高于对照组(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表1 两组患者依从性情况比较[n(%)]

2.2两组患者肇事肇祸评分比较

实验后,试验组的肇事肇祸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表2 两组患者肇事肇祸评分比较(x±s,分)

2.3 两组SDSS、BPRS 评分比较

实验后,试验组的SDSS和BPR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表3 两组SDSS、BPRS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3.1 重性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危害

重性精神疾病是表现极其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为精神功能障碍或者受损的程度达到患者本人自知力严重丧失、妄想、幻觉、行为紊乱、思维障碍等精神病性症状,造成患者日常生活受损,不能面对现实生活,并且可能对社会公共安全及他人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甚至严重影响到社会的正常功能,精神疾病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给社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9,10]。长期以来,由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持续地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和关注,但患此类疾病的患者初期并无明显表现,因而耽误病情。或由于社会对精神疾病存有歧视态度,增加了大多数患者的心理负担,致使患者患有心理问题后尽量隐瞒病情,不愿面对自己的病情而不就医,这也导致相关卫生部门无法及时地掌握许多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情况,给精神卫生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11]。

3.2 重性精神疾病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门近些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近些年来我国成年人人群精神疾病患病率占将近成年人口的两成,也就是说,成年人中几乎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然而这些患者中只有极少数因心理问题看过医生,而就诊的患者中绝大多数已经发展为重性精神疾病[12]。然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自然预后很差,在缺乏治疗的情况下,病情将很不稳定,对社会功能及公共安全带来极大损害,患者自身残疾率和自杀率也很高。从而可以看出,我国精神疾病患病率高,但是就诊率低,绝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未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就诊,导致绝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流落社会,对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带来极大的危害。根据卫生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四千余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然而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在院接受治疗,其余大部分病人流落于社会[13,14]。造成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不能或不愿就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国民对精神卫生知识的匮乏,对精神疾病患者存有偏见,和无法承受精神疾病患者长期带来的负担[15]。精神疾病对家庭造成极大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是目前我国疾病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在所有疾病负担中占有极大比例。由于精神疾病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同时治疗疾病需要花费巨额的金钱,使家庭不堪重负,除此之外,为了防止精神疾病患者有过激行为,每个精神疾病患者必须有至少一名家属陪伴,从而也加大了家庭的负担,这也是导致精神疾病中断治疗的原因之一[16]。

3.3 个案管理的方法及作用

我国卫生部门要求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应该以社会为基础,采用全面康复手段,积极治疗精神类疾病[17]。同时要求各个地区相关卫生部门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网络,进行精神疾病的查访,开展精神疾病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在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持续有效的基础管理的同时,要积极努力地进行个案管理。所谓的个案管理,是一种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为患者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与措施,使精神疾病患者可以在社区内得到持续有效的治疗[18]。个案管理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个案管理组可由精神科专业医生及护士随时对病人进行药物指导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用量、用法,并在不同时期随时调整护理方案,对于疾病的治疗及患者各项社会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个案管理可以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避免患者治疗的中断,提高社区治疗的质量,为精神疾病患者早日康复提供良好的条件[19,20]。

3.4 本研究临床效果分析

我院为了使精神疾病患者得到持续有效的治疗,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学习及劳动能力,从而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精神疾病的困扰,重返正常的社会生活,探讨了个案管理在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中的效用以及经济、社会效益,重点分析了有效的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治疗工作模式,为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规范化管理治疗工作,特别是个案管理提供依据和指导。本次研究采用实验前测试、针对性管理治疗和随访等干预、实验后测试的模式,以先随机确定社区、再随机确定患者的方法随机从20个社区选取360名病情基本稳定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服药依从性、肇事肇祸评估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依从率为96.11%,对照组的依从率为62.22%,试验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的依从率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的肇事肇祸评估情况以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参考文献]

[1] 杨惠青,邓筱璇,黄群明. 社区个案管理在重性精神疾病病人治疗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2,10(8):2109-2110.

[2] Karow A,Reimer J,Konig HH,et al. Cost-effectiveness of 12-month therapeutic assertive community treatment as part of integrated care versus standard care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treated with lluetlaplne lmmedlate release(ACCL,SS trial)[J]. J Chn Psychiatry,2012,73(3):402-408.

[3] Magdalcna A,Chcryl N. Designing measurements to assess cases management outcomes[J]. Lippinccctt`s Case Management,2002,7(6):261-266.

[4] 刘云娥,王志红. 国外个案管理在家庭护理中的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6A):65-67.

[5] 薛美琴,张玲娟. 个案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及思考[J]. 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367-368.

[6] 李东兰. 我国重性精神疾病社区干预的研究进展[J].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445-2446.

[7] 韩静. 天水市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与精神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探讨[J].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1):131-132.

[8] 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63-166.

[9] 邵志梅,李乃萍,李浒,等. 对精神疾病病人进行社区干预和防治的应用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2-33.

[10] 卢智胜,唐燕芳,黄翠姗. 130例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成效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4,12(4):600-604.

[11] 李守春,卢振胜,胡雅伟,等. 社区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1):46-47.

[12] 王凯,李丽红,宋平,等. 深圳市重性精神疾病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康复管理模式效果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57-159.

[13] 代光智,杨德华,毛文君. 成都市重性精神疾病社区防治现况调查[J].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1,5(6):323-325.

[14] Yamaguchi K,Tanaka M. Assessment on prevention and therapy management of psychoses among rural population in Liujiang county[J]. Journ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2011,28(1):47-49.

[15] 姚丰菊,王志敏,秦志华. 个案管理对社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13,3(15):895-897.

[16] ,林勇强,余英仪,等.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社区个案管理的效果分析[J]. 广东医学,2010,31(14):1836-1838.

[17] 段武钢,曾得志,罗建武,等. 家访服务在预防精神分裂症中发挥的积极作用[J]. 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4):4645-4646,4649.

[18] 邓筱璇,郑晓聪,杨惠青,等. 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规范化个案管理的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6):996-998.

[19] 张伟波,张国芳,朱益,等. 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的预警模式初探[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56,160.

篇2

现在都市人群的生活比较单一,三点一式外加一游玩,即工作、路上、家庭、假期游玩。快节奏的生活也使得城市景观设计简单流畅,大致分为3种: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带状空间场所规划设计、面状景观规划设计。这与传统的园林景观相比,传统的园林设计就显得过于复杂化、专业化。即使是居住环境的景观,也很难做到如此复杂的园林设计,如果都市景观严格按照传统园林设计很明显是行不通的。对于城市景观的建设,我们只能取传统景观与城市景观相融合的那一部分。在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上,可以多用传统的园林建设,小区建设主要是便利人们的生活,结合居住区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体现中国大家庭式的快乐气氛,建立具有人情味的聚集空间,给人们的交流提供场所,例如亭子、石桌、庭院等等,营造一个祥和的、快乐的气氛,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在人情逐渐淡薄的今天是很重要的;在带状空间场所规划设计上,虽然有时人们花费在道路上的时间较多,但是人们一般都是不停歇的,这就要求城市景观要在速度上冲击人们的视觉,景观不易做的太细。而针对较短的走廊,我们就可以多借鉴一些传统园林艺术,传统园林上的移步换景就可以应用到现在的走廊设计上,同时也要考虑人们的感知和经济开销;在面状景观规划设计上,像公园、商业区、滨水带和自然场所。这些景观大部分是给人们提供休息娱乐场所,就可以更多的采用传统园林的设计,为人们提供一个优美的、精致的环境未尝不可。

二、传统园林艺术在景观设计中应用的展望

随着现在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单单采用一种景观设计风格并不能满足人们的欣赏水平,只有多种风格相融合,和谐有趣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表达出令人惊奇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案例来做一个实际分析:位于十字交叉口的小型广场,中间采用西式的广场风格,厕所是传统的建筑,配有苏州园林式的走廊,同时走廊内的座椅满足前来休息的人们,镂空的墙壁、简单的格局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效果,成为人们茶前饭后休息娱乐的好场所。

三、总结

篇3

关键词:农村;景观设计改造;建筑废弃物;应用

在新农村景观设计改造过程中,建筑废弃物是十分常见的,无论是小型碎石还是大型的混凝土块,如果利用得当,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新农村景观设计改造过程中,建筑废弃物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设计手法:

一、建筑废弃物景观设计墙体设计

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景观设计中墙、窗、地砖、山水等的设计是较为常见的。一般来说,古典园林设计选材多为砖块、石块,可选择性相对狭窄。在利用建筑废弃物的景观设计墙体案例中,王澍先生的设计是十分典型的。他在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区的设计中引入了建筑废弃物元素,重新赋予废旧砖瓦灵魂。这种新颖的尝试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在建筑材料组合与应用领域发挥了良好的榜样作用,在建筑行业独树一帜。除了建筑的墙体,我们还可以利用建筑废弃物进行挡土墙、铁笼石墙等设计,将建筑废弃物变成适宜的材料,以敏锐的视角、生态的艺术触觉进行别开生面的设计和制作。

二、建筑废弃物景观设计地形设计

在农村景观设计改造的过程中,公园、园林的设计同样是十分常见的。在这些景观设计中,地形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地形过于单一、平坦,不但会影响农村的生态美感,而且会让人感到乏味。为此,在新农村景观设计的地形塑造过程中,设计者要着力改变面规划、平坦规划地形。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得改变地形,这样才能使整体设计效果更有艺术性。将地形的功能性充分体现出来,能赋予农村景观设计空间感、艺术感。利用建筑废弃物进行地形改造的例子有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拜斯比公园等,高低起伏、形态各异的地形酝酿出动静交错的氛围,形成高低起伏的韵律感,让简单的景观设计变得更有内涵和美感。

三、建筑废弃物景观设计装饰小品设计

在利用建筑废弃物进行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要依据建筑废弃物再利用的途径进行筛选、划分。其中,对于形态较为完整的废料,设计者可以尝试进行修复、组合、改造,使其成为景观设计的装饰物而继续发挥作用。具体而言包含以下几种情况:其一,假山。假山是人们熟悉的建筑装饰物。园林设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北方的皇家园林、江南的苏州园林、岭南的四大园林为代表。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造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艺术原则,我国的古典园林才独具一格,享誉寰宇。在我国的园林文化中,假山是十分常见的。在新农村景观设计改造过程中运用假山,一方面能够保留农村淳朴的自然风情,另一方面可以传承我国的园林文化。在假山小品的设计过程中,除了引入假山因素,还可以适当加入绿地、观赏植物,使其相映成趣。其二,空间记忆点的设计。特色庭院是农村景观设计改造农村景观设计改造中建筑废弃物的应用刍议陈加强1郭丹2摘要:农村建设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平衡,还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污染源就是建筑废弃物。目前,农村地区的建筑废弃物治理能力不足,若在农村景观设计改造过程中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不但可以减少建筑废弃物对农村建设的消极影响,而且能深入普及生态循环理念,促进农村景观设计改造的发展。该文分析了农村景观设计改造中建筑废弃物的应用形式,希望对农村景观设计改造、生态建设发展有所启发。关键词:农村景观设计改造建筑废弃物应用的一个重要的记忆点,既可以传承文化、浓缩记忆,又可以提供展示空间,为保护农村发挥记忆与传承的作用。其三,文化雕塑。文化雕塑是景观文化展现的一部分,一方面是展现地方特色和精神的载体,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文化共融,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展现当时的文化风貌,所以,雕塑题材和材料的应用极为关键。

四、建筑废弃物铺装地面设计

建筑废弃物实际上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设计者要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挖掘建筑废弃物的价值。在地面铺装设计方面,建筑废弃物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就笔者的经验来看,在硬化铺装设计中,建筑废弃物完全可以大放异彩。在诸多的铺装形式中,硬化铺装的应用较为广泛。设计者要对农村景观设计进行改造,很多时候需要考虑周围的环境,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设计而设计。这样的改造设计要保存农村古朴、自然的风情,也要物尽其用、因地制宜。结语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的设计手法,可以将建筑废弃物转化为景观设计资源,使其焕发新的生机。新农村建设迫在眉睫,如何处理、利用大量的建筑废弃物,是摆在设计者眼前的难题。笔者分析了农村景观设计改造中建筑废弃物的应用形式,希望对农村景观设计改造、生态建设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龙晋豫,邢振贤,孟小培.新农村建设建筑废弃物处置与再生利用初探.山西建筑,2014(31).

[2]曾灿桂,刘权,晋勇强.建筑废弃物在高速公路中的利用.华东公路,2014(6).

[3]张飞燕,陆杭高.浙中新农村建设中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统筹利用研究.科技经济市场,2015(3).

[4]徐可银,申绘芳,齐锋,张炬辉,姚健浩.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建筑垃圾的低碳化处理.建筑节能,2015(3).

[5]蒋姗莎.关于浙江省建筑废弃物处理问题的调查研究.科技与企业,2014(3).

[6]余绍彬,占一熙.农村建筑废弃物处置的调查与思考——以浙江省淳安县为例.中国集体经济,2012(7).

[7]樊魁,蒋玉川,何传书.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建筑垃圾污染现状及改善对策.安徽农业科学,2012(17).

[8]唐丽霞,左停.中国农村污染状况调查与分析——来自全国141个村的数据.中国农村观察,2008(1).

[9]杜婷,张勇,昌永红.国外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对我国的借鉴.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

[10]杨明生.多管齐下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筑,2016(16).

篇4

关键词:绿色环保理念;园林景观设计;绿色建筑

景观设计工作在城市建设中成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园林景观设计的绿色环保,也是这部分工作开展的现阶段所追求的重点目标。而绿色建筑的融入是最为核心的、能够体现出绿色环保理念的主要实践。在设计工作中,需结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及绿色建筑的功能特点等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落实开展景观设计工作,就能够促使绿色建筑环保理念在实践中与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实现有机地融合。

1园林景观设计融入绿色环保理念的基本原则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灵活性和丰富性的典型特征,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不仅是为了提升园林设计的整体质量效果也是为了促使园林设计在实践应用功能上更加突出地体现地体现出有效性和灵活性。

1.1结合区域环境实际开展园林景观设计

不同的区域环境气候条件都会影响到景观设计的植被选择以及景观设计的整体结构。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和绿色建筑实体的融入也需要考虑区域环境对绿色环保理念融入的基本要求,结合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气候特点以及建筑实体的功能特点与整体风格,合理融入绿色环保理念,应用有效的绿色环保技术开展针对性的设计工作,促使绿色环保理念下的景观设计,能够实现自然环境与景观设计环境相互融合的状态,达到优化自然环境,改变周围环境质量水平的作用[1]。从具体实践的角度上来说,设计工作人员需在前期加强对景观设计区域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观察分析,确保充分了解地区性环境条件的基本特征,以便找准设计工作的切入点,优化设计工作落实开展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一些细节上的植被选择植被联合种植的规划方案确定,也需要考虑前期的环境条件基础状态,避免环境条件影响到绿色建筑实体的融入以及景观设计的实际效果。

1.2注重园林景观设计的美观性效果

追求美观性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绿色环保的建筑和相关设计理念融入后,意味着工作的落实开展在具体实践环节更加强调自然环境中元素的应用。而是要选择适当的植被注重植被的造型设计和植被的色彩搭配的合理性,就能够促使园林景观设计在整体质量上更加美观,更加具备吸引力。这也是景观设计突出观赏性的一个重要方面[2]。作为设计者,其自身应当不断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注重结合自然环境与景观设计协调统一的原则,关注设计效果是否具备创新性和美观性。并且通过先进技术先进理念的融合应用,促使整体的设计效果在美观程度上达到更高的层次。从受众群体的主观感受上来说,当其在区域性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感受到环境的美感,其对于景观设计效果和质量的认同感也会更进一步的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的高层次目标也就同步得到了实现。

1.3注重设计效果的功能性保持

功能性的保持主要是指,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后,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达到装饰外部环境的主要效果,也需要从绿色环保、生态平衡保持以及区域环境中的改善和优化角度出发,发挥出相应的功能。设计工作中。功能发挥效果的保持需要设计者在基础的植被选择以及生态环境平衡过程中的系统结构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了解不同区域要维持生态平衡和稳定的生态系统状态所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在具体设计中通过针对性地引入相关的元素是整体的设计效果在功能性上更进一步的得到充分的体现。而绿色环保也是整个景观设计在实践中所追求的重点目标[3]。应当结合景观的整体区域面积以及景观区域周围的环境条件采取针对性的设计措施,促使景观设计的绿色环保功能,特点和效果得到有效的体现。

2绿色环保理念支持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基本要求分析

2.1景观设计需做好绿地面积应用的规划

无论是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还是绿色建筑实体的融合,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绿地面积的合理规划和规划区域布局形式都是需要考虑的关键性问题。虽然绿地区域所种植的植被以及规划的区块特征可能出现一定的差异,或显示出典型特征。但公共绿地区域的合理规划是充分发挥出景观设计功能、避免景观设计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关键要求。在常规的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人们日常活动的公共区域,或公园带状公共绿地都是比较常见的绿地面积规划和呈现形式。要形成一个具有绿色环保特征和功能的风景园林设计区域,需保证整体的绿地规划面积达到总面积的30%以上,这也是体现出绿色环保里面的重要切入点。

2.2对铺装区域面积和雨水花园面积进行针对性的明

在整体的景观设计结构中,铺装环境以及雨水花园环境对于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要求会产生非常显著的差异。为了确保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和有效性,需要对上述区域的整体面积以及设计方式,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进行针对性的确认,确保绿地面积在整体占比和规划方式上符合国家相关的评审制度规范与要求。在保证绿色环保理念融入的基础上。确保具体的设计效果与规范性的景观区域设计要求相符合,避免过于追求景观设计的外部辅助效果,导致绿地面积的规划出现缺失和不足。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虽然需要融入一部分铺装面积的施工流程和施工区域,但透水的体现也强调自然环境中的水资源和水循环利用要求的匹配。通过透水性更强的铺装材料的应用,促使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与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变化、气象特征相互匹配,充分利用来源于自然环境中的资源条件。

2.3不同植被种植区域的土壤环境和种植基础条件要进行精准确认

不同类型的植被在生长环境需求和日常的维护保养需求上存在比较典型的差异。因此,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结合不同类型植被的融入要考虑植被本身的生活习性以及景观设计区域所能够提供的基本条件和基础资源,确保不同类型的植被在联合应用到景观设计的区域内时,能够通过生态平衡的维持,相互支持相互利用,形成具有动态活性的景观设计和呈现效果。

3园林景观设计融入绿色环保里面的有效策略分析

3.1积极选用绿色环保原材料融入景观设计

绿色环保原材料的融入主要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落实中应用生态性能更强的绿色环保原材料,一方面体现出绿色环保的理念,另一方面材料本身也可与自然环境实现更加紧密地结合。例如,在植被养护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需求就可通过绿色环保有机生态材料的融入,达到增强效果的状态。另外,这类原材料的应用还能够减少资源利用过程中的消耗促使资源利用在充分性和针对性上更进一步的加强。关于来源于自然环境的生态环保材料的应用,主要是指,当景观设计的整体环境设计完成后,需要外加一些经过人工干预塑造造型的绿色建筑实体。这时,这部分材料就会成为景观设计凸显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要切入点[4]。只要注重景观设计造型的合理塑造,并且充分结合区域的土壤环境和植被生长状态融入具有促进作用的生态环保材料和绿色建筑实体,就能够促使整个景观设计区域的绿色环保效果和生态环境稳定性得到提升。

3.2注重植被的合理选择和有效养护

在城市环境中的景观园林设计需要结合城市的基本环境状态,用尽可能丰富且具有适宜性的植被品种融合,体现出景观园林设计的丰富性和创新性。另外,多种类型植被的选择也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小型生态系统,为区域环境的改造和优化提供帮助。具体来说,在植被选择时,可按照耐寒性强、抗旱力度高、喜阴、喜阳、降解甲醛等多种功能融入不同类型的植被。除此之外,植被的配置和养护也应当匹配具体植被的类型同步进行。为了体现整体的植被综合利用的美观性,设计者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植被进行造型的修剪,体现出园林景观的人文气息,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

4结语

结合本文的设计实践分析可知,绿色建筑环保理念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应用需要从基础的环境条件分析研究到细节的植被类型,选择与配置、再到设计工作中对造型以及自然环境状态的维护等多方面,全方位体现出绿色环保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利用先进的设计思路和手段取得预期的园林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惬寅.“生态的艺术”理念下风景区景观设计研究[J].美术观察,2020(2):154-155.

[2]穆昊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国外案例———美国一剧院外墙外保温改造项目[J].建设科技,2011,15:66-67.

[3]穆宏刚,卓昱伯,袁静.论BIM工具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评《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施工新方法研究》[J].材料保护,2020,53(8):171-172.

篇5

关键词:街头景观;景观元素;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城市街头绿地指城市道路用地除外,沿街布置,面积不大的开放性公共绿地。转盘,花园,广场均为街头绿地,其主要功能是装饰街景,美化城市,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并为游人及附近居民提供游憩、娱乐场所。

1 我国城市街头绿地景观的发展现状

在1985―2001年我国公园建设大发展的时期,城市公园作为城市景观和生态的有机组成分子,被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前期的城市街头绿地是由新区开发而形成,或者旧城更新而形成“装饰性绿地”和供人活动的“街头休息绿地"两种不同类型的城市街头绿地,这些绿地虽然数目众多,但却分布不均;并且这些绿地的景观设计大多数都以绿化为主,结合布置城市雕塑或其他环境小品,景观效果较差。尽管当时有学者提出景观设计应该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地确定绿地系统平面构图,从而创造出不同景观,以达到美化的目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街头绿地的研究发展一直较为缓慢。

直到2002年,建设部下发的分类标准明确了街旁绿地的属性,街头绿地的建设工作进入了新的。一方面,在设计手法的应用上,首先运用良好的视觉设计,外部空间通过形状、色彩、光影来反映空间形态;其次利用良好的视野。另一方面,延续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设计观点,遵循生态学原理,建立合理的植物群落,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区域性生态系统。

2 街头绿地景观在城市中的作用

(1)城市美化。街头绿地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具有自然和艺术的双重生命力,与亭台楼阁、山石水体等相映衬,更富有生机活力,给人们以静谧之感,令人心旷神怡。一个好的绿地景观设计是装饰城市开放空间的有力工具,它用绿树、鲜花等避开了城市的车流喧嚣,给城市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形象和舒适的居住环境,并在钢筋混泥土的丛林中营造出人性的空间。

(2)文化名片。由于全球信息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城市景观面临重大威胁:城市个性与特色逐渐消失,城市风貌日趋雷同。所以城市在设计街头绿地景观时可以将当地的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人物等元素融入其中,从而烘托出城市环境的文化氛围,体现出城市独特的人文底蕴。

(3)娱乐休闲。城市街头绿地大多小而分散,成为人们散步、运动、交流的主要地方,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大量休闲空间和良好的环境设施,是人们锻炼身体、消除疲劳的最佳场所。而这些活动不仅使得城市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城市本身更加富有活力和吸引力。

(4)生态保护。城市绿地有“城市的绿肺”之称,它具有释放氧气、杀菌减噪、减轻风沙污染、净化城市空气、蒸腾吸热、缓解“绿岛效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随着环境资源被不断开发利用, 经济的高度增长, 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局部地区后工业社会的逐渐到来, 利用绿化景观设计对受损环境与被破坏环境进行生态与景观恢复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5)防灾避难。当城市遭遇到如地震、火灾等灾害时,街头绿地能够成为市民紧急疏散和救灾的通道,其中的公园、广场等开敞空间还能作为居民的临时居住点。且大量的街头绿地还能有效的降低建筑密度,降低灾害的破坏程度,并能对火灾等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

3 街头绿地景观的规划原则

(1)人性原则。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中,要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人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环境景观设计的关键。由于街头绿地的服务对象是大众群体,不同人群会有不同的需求,这就要求城市街头绿地从功能、风格、艺术手法等诸多方面进行多样化设计,以适应人们不同的需求。

(2)生态原则。重视自然与环境,规范资源开发,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 ,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一项主要任务和重要原则。

(3)美学原则。街头绿地景观空间是由多种景观要素组成的综合景观体,包括地形、植物、水体、景观小品等。对这些要素进行复杂的组合,运用 “点、线、面”的手法来实现景观空间的营造,并通过材质、色彩、造型、质感之间的交错运用,使景观的布局效果更加美化。

(4)个性原则。街头绿地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周围环境、附近建筑物的风格及使用性质、绿地的功能要求等确定布局的形式和设施内容,同时也要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建设文化城市,创造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景观, 使城市的绿地景观更具特色。

(5)经济原则。很多地方政府在绿地景观设计师盲目追求“档次”, 提出“城市广场化”、“园林宫庭化”、 “绿地观赏化” 等设计手法,给城市的财政带来巨大负担。绿地景观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定位和经济水平,为市民带来真正的福利。

4绿地景观元素的具体应用

本文以南通市小游园的设计案例来说明景观元素在城市综合体中的具体应用。

南通市规划城市综合体共10处,主要布局在片区级以上商业中心,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相衔接。将城市综合体建设作为打造各新区形象、聚集人气、带动新区发展的重点工程。而且南通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城市公共景观空间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创造更便捷更优美的城市生活环境,街头游园的建设势在必行。在若干个重要节点处,布置因地适宜的小游园,下面将例举其中一个游园的建设,阐述景观元素在游园中的运用。

(1)小游园的总体规划

本文中的小游园位于崇川区五一路西、钟秀东路南侧,总面积为7564m2。经过现场勘察及对上位规划的理解,本游园北面为工厂地,西侧为商业办公用地,东南面为商业用地(主要经营“五金器材等)。为了化解略带严肃的用地特性,本次设计采用了曲线为丰要元素,以柔美的曲线贯穿整个园内。加上廊架、坐凳等景观元素的合理放置及乔花植物的运用,使周围使用者在园内得到身心的放松,解除一天上作的疲惫。

图2:小游园的总平面设计图(1.景观矮墙2.樱花径3.景观廊架4.阳光草坪5.台地雕塑6.镂空景墙7.入口广场)

(2)小游园的绿化设计

小游园的绿化设计如图3所示,把小游园分了三大绿化区,并配种不同的植物,增强了小游园的绿化效果。

图3:小游园的绿化设计

生态隔离带――朴树、栾树、青冈栎、香樟、银杏、重阳木、国槐

疏林草坪带――百慕大、合欢、马褂木、樱花晚樱、乐昌含笑

台地景观带――果岭草、白三叶、福禄考

(3)给水系统设计:

小游园的水源来自由市政府管网水,设计范围内有公园内小建筑给水、绿地灌溉及喷泉给水,主管管径为DN100。主管选用木工程给水管材及管件选用HDPE管,热熔连接。绿地灌溉用水采用固定式管道喷灌系统,选用固定水栓进行灌溉,接上软管后进行手动灌溉溉,即插即用,即拔即止。

针对雨水,本工程采用雨污水流制排水系统,雨水通过雨水管就近排入公园附近的水体中。规划区内道路的雨水管沿道路中线布置,雨水管选用高密度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规格为DN300,管网始端埋深不越过0.7米。

(4)专题设计

铺装设计

图4:小游园的铺装设计

广场铺地主要采用颜色:米黄、灰浅、深灰、褐色;

原路铺地主要采用颜色:深灰、砖红、浅灰;

木质铺地主要采用颜色:深咖啡、浅咖啡、本色;

透水转铺地主要采用颜色:砖红、米色、深灰。

景观小品设计

景观小品是景观中的点睛之笔,一般体量较小、色彩单纯,对空间起点缀作用。景观小品与设施在景观环境中表现种类较多,具体包括雕塑、壁画、艺术装置、座椅、电话亭、指示牌、灯具、垃圾箱、健身、游戏设施、建筑门窗装饰灯等。

图5:小游园的景观小品意象设计

灯具设计

夜景照明在用灯光的手段突出小游园设计的主旨、充分展现各种元素在夜间魅力的同时,环保和节能也是我们考虑的重点。为此,在灯具选择上我们全部选用节能光源和高效灯具。

图6:小游园的灯具意象设计

景观构筑物设计

小游园的廊架依弧形园路而建,为市民提供遮阴休息的场所。廊架顶面造型灵感来源驰的车轮,抽象简洁,与游园周边汽修汽配相契合。

图7:小游园的景观构筑物设计

5结语

景观元素包括了构筑物、绿化、小品及配套设施等等,如何将这些元素合理的创新的在项目中运用,我们通过上述案例阐述景观元素是个有机的联合体,不是个体,他们相互联系,相互衬托,并形成宜人宜景的空间环境。街头游园虽然小,但是承载的功能作用非常重要,从以民为本出发,利民便民,并为城市创造生态园林城市打下良好的硬件条件,我国街头景观的发展比较晚,城市的街头绿地景观布局还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城市规划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合理的景观布局显得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永进,霍宇红,马燕琼,张伟.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7(22).

[2]杨媛媛.谈园林城市绿化作用与效益[J].民营科技,2011(9).

[3]朱亚楠.街头绿地的景观设计[D].合肥工学大学硕士论文,2007(5).

篇6

关键词:景观设计建筑艺术

l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前景

景观设计一词近年来大为流行,似乎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上档次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标签。景观设计大到城市的总体形象设计,具体到城市节点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河亲水空间、街区景观、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设计等等;小到雕塑小品、种植配置、水池花池、铺地栏杆、桌凳垃圾箱,几乎涵盖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吴良镛教授在《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未采》的主题报告中认为:广义的建筑应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著名建筑评论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弗兰普顿(KenenthFrampton)教授在另一场主题报告《千年七题:一个不适时的宣言》中也认为:总体应用地景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整个城市化地区的社会的文化及生态特征。上述两个报告提到的地景,笔者认为即景观设计。可以看出,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应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文化及生态环境将是必然的趋势。

纵观现阶段的景观设计,感觉设计市场相当混乱,大有鱼目混珠之作。同时,社会对该行业的认识心态不一,开发商更多地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眼光,而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往往使优秀的作品习惯性流产;景观设计师普遍具有的浮躁心理也使得精品难觅。上述种种现状让笔者深感景观设计正走人误区。

2景观设计的误区

误区一行业缺乏规范

行业的不规范集中反映在名称、教育及市场管理方面。

(1)名称

在这个领域,以前惯称“园林”或“风景园林”,以后引入美国的称法叫“景观建筑”(LandscapeArchitecture),后来又时髦叫“环境景观设计”,也有人叫“环境设计”或“景观设计”……最近按吴良镛教授的提法又叫“地景”,究竟哪种称法更确切更合理,使之既要符合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并便于职业称呼,恐怕建设部的有关部门得来管管此事。笔者倾向于“景观设计”的称法,那么职称便可定为“景观设计师”或简称“景观师”。名称的统一非常重要,名正而言顺,可以说是行业规范的前提。这样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景观设计师将以独立而重要的角色与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密切合作,真正实现吴良镛教授“三位一体”的构想。

(2)教育

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如同上述混乱名称一样混乱不堪。目前从事这一职业的大多毕业于林业院校的园林系(偏重绿化)、城建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偏重建筑、规划)、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偏重小品、造型)等(目前城建和理工院校已不设风景园林专业,此专业仍存在于林业院校——编者),从目前景观设计涉及的范围来看,应该是上述三种专业的综合甚至有更高的要求。景观设计专业应该有明确完善的教学大纲,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并制定一系列的从业规范,最终实行与建筑、城市规划一样的执业注册制度,彻底实现行业的规范化管理。

(3)市场管理

景观产品具有其特殊性,与建筑相比,少了很多安全(如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并有较大的可改造性,不良后果的责任也较小,这些特点导致了各方面的干预增多。同时,建设主管部门对景观设计和施工的资质管理把关不严(如无图签、未盖章的图纸可用于施工)。个体施工队伍常常以免费设计以及灵活的经营方式占有市场,特别是中小型项目。而大中型项目的方案招投标也多不规范,评委的专业素养令人怀疑。在这种较为混乱的市场形势下,景观作品的质量又何以保证?

误区二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问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决策者往往在项目的开始便定了高调,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如此巨大的财力投入能否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二是该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记得几年前一个内河两侧绿地的规划会议上,某领导指示要建成“法国的塞纳河”,两侧平均不到lOm宽的绿带以及积污严重的河道,如何体现塞纳河风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情决定我们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需要上档次和创作精品的景观毕竟不多,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

误区三景观设计对人的需要及对人性的关注不够

在这一点上景观设计师本人要负很大的责任。一个设计任务下来,我们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个建筑作品我们强调它的功能很多人都可以理解,而对景观设计人们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了,于是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不用说,在这种氛围中都深深地陶醉了。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

在这里,笔者要提醒大家:

(1)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有多深的了解?

(2)在同量的资金投入下,我们完全有可能变“温饱型”的功能为“小康型”甚至“富裕型”,而并不以牺牲景观美为代价。

(3)说到这个误区,我想起某市的某段分车带上看到的铁丝网景观,这类军事上的构筑手法被沿用到现代城市景观来,深深刺痛了广大市民的心。笔者很理解管理部门的良苦用心,屡禁不止地践踏草地,迫使他们出此下策。但我反对这类做法,被践踏的草地只能在分车带上留下一道道泥痕,而铁丝网无疑在众多民众的心里留下痛楚的记忆。至此,城市景观对人性的关怀可以说被剥夺殆尽。

目前,大多数居住区环境设计简直无视人的需求,开发商是“罪魁祸首”,景观设计师成了“帮凶”。为了满足30%的绿地率要求,道路、停车场的用地被压到最低的指标,抠出来的用地扩充为绿地,要么用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要么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其商业目的。而所谓的绿地往往被理解为苗圃而简单地插上树,周边再用高绿篱围一围进而达到防护的目的,至于下一步的养管那更不知道是谁的事情了。档次高一点的小区,看起来绿地是大了,植物配置和环境设计好像是有模有样了,但试问:到哪里去找一块儿童嬉戏玩耍的场地?老年人被迫与一对情侣坐在一排,是退缩回到笼子似的家中还是硬着头皮当一回“灯泡”的角色?

误区四模仿之风盛行

我们中的不少人重“榜样”不重创新。创新常常被当作异类加以排斥。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习惯被当作容器拼命地接受知识的灌输,看似满腹经纶却毫无创意。景观设计虽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专业,但它最终将以空间景观的视觉形式展现给人们,是人可以享受其中的艺术产品。同所有门类的艺术一样,创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模仿抄袭必将导致生命之水枯竭。

创新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与众不同的形式”。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师本人的创造力等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与众不同的个性。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设计之前深刻地理解场所精神并综合协调各种因素进行创作,这就是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它的形式上,或具震憾力或富趣味性、或肃穆或活泼、或浪漫或休闲、或激动人心或平淡无奇,却不雷同。

眼下的行情大不一样,景观设计越来越趋于雷同。模仿之风盛行不衰,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地复制、翻版。面对这种现象,有必要冷静地探讨现象背后的原因。

(1)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决策人或业主往往把某地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不以模仿为耻,宁愿相信现成的也不愿接受新的方案构想。在他们看来,蓝图上的线条是虚无缥缈的,而曾经见过的景观却是真真切切的。业主的顽固已至如此,景观设计师唯有充当描图员,花尽量少的时间以取得效益。

反过来,设计单位为了追求方案通过率,千方百计地了解业主的意图,迎合他们先入为主的思路,以求得方案一次通过。设计单位也没有鼓励创新的奖赏机制,而只把奖金留给方案中标者,后者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对长远的创作不利。

模仿之风所以畅行,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面对比比皆是的雷同的景观作品,大众的反应是如此的麻木。我们的舆论只关心建设前后的效果对比,而对真正成功的作品缺乏评判能力。

(2)怕失败的心理新的尝试也可能是不成功的,但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个别或少数的案例而失去信心进而退缩。完美主义者往往害怕失败而踌躇不前,不敢创新,最终沦为模仿能手。实际上,即便是大师也难免有失败的地方,莱特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室内空间功能上的设计并不成功,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莱特的代表作之一,而且在建筑史上占一席之地。

(3)建设用时的限制大型的景观工程通常是政府的行为,如城市广场、综合性公园、滨河绿带等,是属于美化市容、获取民心的工程,关系到最高决策者的政绩。这些工程往往从方案提交到工程实施都被限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其结果必然导致设计上敷衍了事,实施中粗制滥造。还有一种奇怪的规律常常是这样:先紧后松再紧,一开始大造舆论,风云突来,等方案出来了却不管不问一拖再拖,突然间又风云重来,最后是草草收兵。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残酷打击了景观设计师的创作积极性。

(4)高付出低报酬景观设计是一种高尚而又卑微的职业,说它高尚是因为它是公益的,是为大众服务的事业;说卑微,是指它的低收人。目前收费标准是按工程造价的3%—5%。而真正能收到的恐怕只有1%—3%。大家知道,一般项目的景观工程只是作为建筑的配套工程,造价都被控制在较低水准。工程往往需要土建、绿化、水电等多种专业的配合,大家的收入低得可怜可想而知了,如果把工程做得认真细致,景观设计师的劳动付出却是巨大的,小体量的景观建筑、别具一格的小品设计、精心的绿化配置以及场地装饰的方方面面,其工作量实在不比大型建筑少。在这种处境下,景观设计师模仿他人之作以取得急功近利的效益便不足为奇了。

(5)信息时代带来设计趋同的必然信息时代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各类景观设计精品选接踵出版,景观设计师不出家门即可获取国内外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对成功作品的学习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各地的景观趋于雷同,产生“特色危机”,这同时也是建筑界所面临的问题。

要避免“特色危机”,景观设计师必须保持清醒的意识,对所处的环境和地方文化要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并融入设计。简言之,设计要有自己的思想,才有灵魂,才具备个性。

误区五效果图是迷魂汤,是“医治”拙劣设计的“灵丹妙药”

时下有个怪现象,方案汇报时,尤其是面对有拍板权的决策人土,墙上挂的全是立体效果图,再加上电脑投影屏幕上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帧帧优美的电脑动画配上美妙的轻音乐,难怪我们的领导(或业主)被深深地打动了。可怜那些拿不出漂亮效果图的同行,对着“天书”般的平面图大谈他的精妙构想,听得尊贵的领导(或业主)直打呵欠。可当人们苦苦期待着图面上梦幻般的效果能在现实中实现,猛然发现现场上已是另一般景象,失望和受骗之感才油然而生。靠违反常规的设计程序赢得设计任务后,优秀的效果图师傅们便手足无措了,效果图上夸张了的美丽根本就无法植根于现实的土地,慌乱之中只好靠现场的调整和突来的灵感来实现公众的理想——整套拙劣的设计总算是暴露无遗了。

这种惨痛的教训似乎并没有让我们决策人清醒。效果图仿佛是迷魂汤,让英明人士甘心上当,看来,在一段时期内,上述这类“悲剧”还将继续上演。

篇7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问题

1.居住区室外环境地形的设计

按照居住区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应规划停车位置。对于大型的居住区来说,如果按要求设计了地面停车,就很少有或没有景观的绿化用地,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多数大型居住区都设置地下停车库的原因。但地下室的营建,对于景观规划来讲,有着诸多的限制因素,覆土就是其中最为限制的。

2.景观与建筑设计的呼应设计

不少景观规划设计没有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是因为在图纸上不能详尽地表述建筑底层与室外环境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不少建筑底层设计与景观规划设计在这一个重要的交叉点上存在设计的盲区。诸如建筑入口台阶、无障碍坡道、建筑入口花坛等,建筑设计认为应由景观设计负责,而景观规划设计师认为这些是建筑的一部分应由建筑设计完成,最后造成在设计上的不协调。笔者认为,先由建筑师提出设想方案,组织建筑与景观设计的专题会议协调沟通,再由景观设计师深化,并出施工图,这样有利于住宅出入口与室外环境的结合。

不少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消防车道的设计施工交由景观设计完成,在设计上建筑设计规划了道路的定位,但景观设计时,往往只满足与消防车通行的功能,对于结构是否满足没有深化。特别是一些景观规划设计中,过于追求景观的视觉效果,对消防车道采用隐形车道推崇备至。4m 的消防车道,一半设计成硬质车道,另一半设计成绿地,但在结构上却没有采用消防车道应有的结构形式,这对于今后的使用存在着安全隐患。

景观设计对地面停车数量不应有较大的增减,特别注意目前规划中的残疾停车位的要求。在居住区的地面停车场规划设计中,建筑设计所规划的停车一般不考虑景观环境中如何布局,只按方便使用的原则设计,如不少建筑规划设计中一个停车场多达20余辆,严重影响小区的景观品质。原因是建筑设计是先于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的,常常占用了室外最为理想的景观用地,而在景观规划设计时,该停车场规划已向政府备案,直接导致景观规划设计时的被动局面。笔者认为,景观规划方案应在政府备案前完成,在保证地面停车数量和方便使用的情况下,结合景观规划,合理的设置停车场的位置和大小。

景观道路设计应以建筑规划道路为基础,可以进行合理的优化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景观布置,优化调整时应考虑建筑排水及配套管网的布局走向。但在居住区道路的规划设计中,景观道路的设计一般都是按建筑规划提供的路网进行下一阶段的设计,很少对建筑的道路或停车场设计提出优化建议,特别是一些衔接的道路(没有消防登高要求的区内满足通行要求的道路),建筑设计只考虑道路的通行和方便功能,不太考虑道路对于区内景观绿地的分割,及对整个景观规划的影响,这就要求景观规划时与建筑设计协调,加强道路系统的规划,更好地满足景观营造和功能的需求。

在地下室出入口疏散梯处理时,景观设计应特别注意出入口的开门方向,由于建筑设计提供的总图在该建筑上体现得不详细,疏散梯的开门位置往往与单体图不匹配,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时,要求建筑设计提供地下室疏散梯及排风井的单体图,并提供疏散梯的开门方向,以便景观方案规划设计道路与之衔接。并清楚地了解该建筑的立面、高度、地面标高等数据,为景观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总之,景观规划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只有对建筑的一层平面、地下车库图纸、通风口、采光井、人行出入口、地下车库出入口、水、电、煤等各类市政配套井的位置、配电房、电箱、垃圾收集等等做到充分地了解,才能避免矛盾和冲突,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景观的适用性。

3.建筑小品的设计

建筑小品是景观环境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及方便居民之用的小型建筑设施。一般没有内部空间,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富有特色,并讲究适得其所。建筑小品之所以在现代景观规划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普及,主要是因为它凭借其自身的艺术感染力,为现代景观规划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景观建筑小品由于具有能够美化环境和为人们提供休闲和散心的场所,从而使他们获得美的感受。所以,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建筑小品的设计是景观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居住区规划设计不同于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居住区的景观小品受到诸多的限制因素,不少景观小品在居住区景观中常常出现些问题。

(1)各建筑小品应有独立的基础,且基础应处在相同的断面上

居住区的景观空间有限,一般是在有地下室的绿地上进行设计建设的,这就产生一个基础沉降问题,要求景观小品的基础设计应尽量在同一断面基础上,否则不均匀沉降将会对小品建筑产生破坏,影响景观效果,产生安全隐患。尤其是水池的基础,如果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水池开裂渗漏,将是无法弥补的。

(2)小品的风格应协调,同时又能统领该小品所处区域的设计主题

居住区景观规划别喜欢选用一些设计主题,一般都是通过小品建筑或植物种植来点题。但也正因为如此,不少主题设计因为多,所以乱。相互间又不相呼应连贯,甚至产生冲突。特别是目前不少别墅建筑都爱用西班牙风格或地中海风格等国外的建筑风貌,景观设计也力图向这一方面靠,但由于缺乏对欧式或境外景观的深刻认识,设计出来的景观又套上了中式园林的烙印,不能不说是败笔。

4.水景规划设计

在居住区,规划水景,首先,由于其可以调节环境的湿度和温度,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其次,可以满足人们观赏的需要。从而使人们产生舒服的感觉。所以现代的居住区很多都采用人工的方法来修建水池、人工跌水瀑布、喷泉或与山石结合的自然山水池,增加居住环境景观层次,扩大空间,增添静中有动的乐趣。

(1)居住区水景设计应合理,关注水景的可持续使用

目前,在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一般多多多少少的会涉及到水景,或自然、或人工,都是景观造景的有利手段。但由于运营管理的差距,不少水景一旦交付物业管理后,出于成本考虑,物业方经常运行少,使得水景的水质富氧化,变得黑臭,反而影响了居住区的环境。久而久之,不少小区的水池干脆填土种植了绿化。这就要求景观规划设计时合理的设计,解决水景的自净、流动等防腐防氧化的功效。

(2)应注意水池的安全问题

按规范要求, 当水池深度大于60cm 需增加防护栏杆,或防护措施,但目前不少景观规划设计师一方面追求水池景观自净的功能(水景只有达到一定的深度才能有自净的效果),一方面又追求景观效果,对安全考虑不周,造成了本可避免的事故,这种教训不少。

在工程实例中还是有解决的方案,如种植植物或局部挖深都是可行的,这就要求景观设计师在方案设计时多花时间,仔细应对。在居住区水景设计中应结合流量进行泵坑设计,经常出现设计泵坑中放不下水泵的工程案例。水景设计中,一些喷泉水景的设计泵坑因受地下室影响,深度一般在600~800cm左右,只能安放卧式水泵。由于喷泉设计是由专业设计进行的,期间存在前泵坑中水泵的选择问题,在喷泉设计中如果一个水景由多个水泵提供,要求景观配合水泵泵坑大小的设计,否则在施工中就会出现放不下水泵的尴尬。

篇8

关键词:低碳;园林景观;绿化带;水体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2-0167-02

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快,人们开始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以及节约能源的意识,在全球的范围内,低碳概念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随着低碳概念的深入人心,也开始逐渐的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低碳也就是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低碳经济则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以及产业转型等多种方法来让温室气体的排放最大程度的减少,让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

而在园林景观方面,不仅可以让人们观光和休闲,更是有着增湿、释氧、降温以及减噪等生态环境协调作用。在城市的居住空间当中尤其如此,在城市生活的居民最方便的亲近大自然的方法就是通过园林。随着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如何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引入低碳的理念,是一个非常需要研究的问题。

1 低碳园林理念的产生背景

低碳,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低污染、低耗能以及低排放就是组成低碳理念的基础。在过去的100年,地球的人口急剧增多,经济规模也急剧扩大,从而造成了能源消耗的增多,形成了巨大的能源消费型社会。在2000年之后,全球的气候逐渐发生了变化,化石燃料也变得越来越少,自然灾害也在增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我国,在1980年之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步伐加快,由于一些高耗能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城市中的人口越来越多,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让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减少以及让区域小气候的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是一个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低碳理念下的低碳园林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出现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间之内让园林中的固碳能力增强,从而让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

2 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的低碳理念

在园林绿化的景观设计当中,低碳的理念主要表现在绿化植物品种的多样化、绿化面积的增大、植被固碳效率的提高,从而营造良好的园林绿化景观。具体的措施有下面几种。

2.1 在植物的选择上,优先选择固碳释氧能力良好的植物

有专家研究表明,醉鱼草、木芙蓉、垂柳、金钟花、碧桃、广玉兰、夹竹桃以及金叶女贞等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相对其它植物来说比较强,因此在设计园林绿化景观的时候,应该多种植这些植物,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固碳释氧能力。

2.2 营造合理且科学的低碳绿化景观

为了可以让植物群落的整体固碳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植物固碳能力的优势互补也要非常的重视,这样才能够营造一个合理且科学的低碳绿化景观。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落叶乔木和常绿灌木的合理搭配

研究表明,不同植物类型的固碳释氧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别,其中常绿灌木最强,其次是落叶乔木,再次是常绿乔木,最后是落叶灌木。因此在设计园林绿化景观的时候,应该要加大落叶乔木和常绿灌木的比例,搭配也要科学合理,不仅可以让冬季的景观得到改善,还可以让绿化景观的固碳释氧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2.2.2 高龄树种和低龄树种的合理搭配

通常来说,高龄树种的固碳能力并没有低龄树种的强。但如果只针对一棵树木的碳贮量来说的话,古树要比常规树种要高,但古树的总碳贮量有限,因此合理的搭配低龄树种和高龄树种,不仅可以提高绿化景观的固碳能力,还保护了历史文化价值和自然资源。

2.2.3 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的合理搭配

研究表明,速生树种的固碳能力明显比慢生树种的固碳能力要高,但一些速生树种不仅固碳能力强,释碳能力也非常的强。因此在设计园林绿化景观的时候要进行全面的考虑,选择周期长且固碳能力强的植物,将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搭配种植,从而获得较高的固碳效益。

2.2.4 常规园林植物和乡土植物的合理搭配

相比常规的园林植物来说,乡土植物对于当地的生态条件的适应能力非常的强,固碳效率也比较高。因此将常规的园林植物和乡土植物科学合理的进行搭配,不仅能够让整个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得到有效的提高,还能够有效的帮助本土园林植物资源的发展。

3 园林水体景观设计中的低碳理念

在园林低碳景观设计当中,水体设计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例如,对于景观设计中的高差部分,设计的方式通常是山上往小区门口形成一条溪流,雨水就落在溪流当中,水生植物则终止在溪流的两旁,能够起到蓄水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设计,就能够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之内,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比较大,原因就是植物种植的密度比较高。雨水资源也能够经过生态圈内的循环得到再次利用。要将低碳理念融入到园林水体景观设计当中,不仅要对景观效果进行考虑,还要注重其创造性、生态型以及亲和性。

首先要考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自然水源以及地形来选择水体景观的所在位置,这样就能够让设计和建造的成本降低,也让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其次,在追求辅助设计效果的时候,要对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让能源的损耗以及水的消耗减少。

最后,水体植物的种植要合理。水体植物不仅能够让景观效果增加,还有自净功能,能够让污染有效减少。

4 园林景观施工和维护中的低碳理念

园林景观从前期的施工到后期的维护,整个过程当中都必须要对低碳理念的融入进行全面的考虑。一个景观设计要获得成功,施工的质量水平必须要高,景观效果也必须要长久。在整个施工过程当中,应该秉承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对于机械化操作要尽可能的少使用,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避免破坏到自然资源的完整性。

园林景观的后期维护也相当的重要,应该让景观效果尽可能的保持良好。在后期的维护活动中,如修剪、施肥、灌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等,也要注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在设计园林景观的时候,植物种类选用粗放型管理的,丰富植物的多样性,都是可取的方法。

5 园林景观材料的优化选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污染及高能耗的传统材料已经逐渐的被淘汰,被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循环利用、不产生有害物质以及使用寿命长的新型材料所取代,例如木材料。大量使用木结构,可以有效的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让碳的固定更好的进行。其中一个比较典型使用环保材料的景观建筑就是上海世博会中的万科馆。这座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是天然麦桔杆压制而成的麦桔板,不仅让废弃物能够实现循环利用,同时也唤醒人们尊重、欣赏和顺应自然的态度,让低碳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园林景观材料的选择上,应该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园区内的废弃材料,除了可以用于景观地形的塑造之外,还可以循环利用。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日本十胜川千年森林园,这个园林不同于其它园林的就是它采用了减法原则,对当地的经管材料进行了充分的利用。

6 案例分析

6.1 工程概况

某景观园林项目的规划面积大约为3 hm2,地势较为平坦,北边有食堂、健身房以及羽毛球馆等等,南边有三块自然式水体相互连接。本方案重点对景观与环境、起手以及人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景观构建的材料以及结构进行了仔细了研究。

6.2 绿色建筑设计

为了让园林建筑贯彻低碳的理念,适用了采光、自然通风以及保温等方式实现,让日晒大幅度的降低,节约空调的消耗。

6.3 应用低碳型材料

本方案适用的地面材料为花岗岩,既贯彻了低碳的理念又保持了当地的特色。在软质材料的选择上,保留了原有的竹林,又用了周围废弃的稻草来围边,节约了大量资源。

6.4 植物配置方式

在植物的选择上,要选择景观效果较好以及固碳释氧能力较强的植物,如垂柳、香樟等等。为了达到更好的景观效果,将垂柳大量种植在水体的周边以及将香樟种在人工湿地上,贯彻低碳的理念。

6.5 水体去污与活化

为了让存在一定污染的池塘水能够被去污,可以采用人工湿地复合技术以及高负荷地下渗滤技术来进行。

7 结 语

如今,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明显、化石燃料等传统能源越来越匮乏,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要全面贯彻低碳的理念,并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的设计工作当中,创造出既能够适应气候变化,又能够让气候变化有效减缓的低碳园林。本文从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绿化设计和水体设计出发,结合了园林景观的施工和后期维护等等,对二氧化碳的排放能源进行了重点的分析,希望能够从根源上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蔡颖.低碳经济生活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探讨[J].绿色科技,2011,(6).

篇9

自古以来,孝在我国的家庭成分中均居于首位。儒家文化《礼记•大学》提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通常要求子女对其父母做到“养体”、“养志”,即物质供养与精神赡养。伴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龄,现如今家庭结构特点小型化为主,空巢老人养老难的问题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要求在逐渐增大。为迎合这一硬性要求,本文就养老产业康复环境的康复理论与设计方法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

环境;养老社区;康复景观;人文

何为养老康复性景观?利用景观设计中的相关理论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为实现健康养老而专门设计的环境即为养老康复性环境。养老社区的特色应该是为老年人提供家政、餐饮、娱乐、休闲、社交、康复、医疗等一条龙服务,而不是仅仅提供老年人居住的场所。何为康复环境?简单的说,康复这个词意味着具有恢复或者保持健康的能力,与环境这个词结合起来就得出“能够恢复或者保持健康的环境”的概念。正是由于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达到了保持健康和机能的作用。

一、现阶段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

我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一亿的大国。我国老年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正不断地积累经验,比如借鉴外国一些发达国家的养老产业的成功案例,并结合我国国情找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养老产业的发展也被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和各界人士关注,在实际的开发建设中也有不少企业开始尝试多元化的养老模式,但大多是高档社区或是高收费的养老机构,没有办法实现养老的公共性。依据我国目前的养老产业发展背景,并结合我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来看,我国的养老产业市场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重点发展养老地产及老年住宅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人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各开发商可以根据老年人生理和心理情况的特殊性开发专门的老年住宅。例如老年公寓、亲子套房、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

2、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社区养老是现如今最主要的养老方式,社区养老可以以社区服务中心为核心,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社区敬老院、社区托老所、社区老年学校、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为依托,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老年文化教育、休闲旅游产业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运动保健、休闲娱乐要求的逐渐提高,将会出现一批适合老年人的体育保健用品、老年文化课程、老年旅游产品的出现,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二、老年公寓环境设计中的康复理论

1、景观偏好理论

所谓偏好是一种态度,一种表示洗好程度的态度,即“比较喜欢”。偏好的态度常反应在选择行为上,故环境偏好是个人对一个环境装袋的喜欢程度。基于人类精神上对美的需求,大多数人偏好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的环境。人类偏好较高的环境应该具备一致性、复杂性、易读性、神秘性等特征。康复环境中的偏好理论也如此,首先应具备的是达到人类的“偏好”,让个体可以主动的认识到它的客观存在,才可能达到康复景观的第二重作用,即康复治疗。

2、园艺疗法

园艺疗法是通过植物栽培和园艺设计从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多方面进行调整的一种治疗手法。主要包括无感刺激、本能技法、心理恢复、集体锻炼这四个部分。

3、康复性环境理论

康复性环境的概念最早由没货密歇根大学的kaplan和talbot提出,定义为能使人们更好地从心里疲劳以及和压力相伴随的消极情绪中恢复过来的环境。研究发现,自然环境对于多数人都是恢复性环境。恢复性环境也是近几年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其主要包括两个理论要点,心理进化理论和注意力恢复理论

三、养老产业中康复环境的设计方法

1、模仿自然

模仿自然的最好方法是利用自然、向自然学习。建筑和景观设计中的模仿不是纯粹的模仿,而是根据人的需要对大自然的理解和重塑。从高迪的圣家族教堂到赖特的落水别墅都是建筑向自然学习的杰作,它们展示给后人的是尊重自然、学习自然、升华自然。

2、景观设计与建筑的互动空间设计

老年社区的设计中,不应忽视室外设计的重要性。老年人的康复训练绝大多数是在这里完成的,它是社区内人员康复、休息、活动和交往的庭院空间。传统的康复庭院是通过接触自然景观来达到康复治疗效果,有疗效的温泉、鲜花、树木很早便出现在康复建筑中。对于患者的病体和抑郁的心情,康复环境可以帮助患者精神放松、缓解心理压力,并提供室外活动和体育运动的场地。康复环境、建筑间隙空间与建筑设计应同步进行,这样才能保证环境康复设计思想的完整实现。

作者:王琦 弓太生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小型建筑设计;教学改革

一、小型建筑设计课程的特点

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小型建筑设计课程起到一个联系室内设计课程和景观设计课程的作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其他研究内容(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可以说都是围绕着建筑这个主体展开的,该课程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1.综合性与复杂性。每一个建筑的设计都是一个综合系统的设计,都已包含建筑的多方面的基本问题。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中指出:今天,即使一座单一的房屋在单一的环境中,其设计要求、结构、机械设备和建筑形式就会遇到各种以前难以想象的冲突。撇开这些问题不谈,单是根据建筑室内空间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空间的秩序,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难点。而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以上这些问题交错在一起,它们之间是一种动态的关系,不可以分解开而逐个解决,设计不是直线发展的,没有特定目标,所有的问题是限制也是机遇,掌握所有条件的预期结果,平衡各方面的要求与问题,并突出与众不同之处。因此,建筑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并且比较复杂的课程。

2.逻辑性的思维方式。建筑设计在空间布置方面要更多地考虑各空间的逻辑关系。比如:餐厅与厨房应该紧密相连,多层建筑的卫生间的垂直位置应该在相同的范围,不同功能的房间对采光的要求不同,其安排的朝向也就不同,等等。

3.理性与感性结合、空间的逻辑关系的分析是用理性思维,通过理性的分析确定空间平面布局。建筑的造型设计是形象思维,建筑外观可以反映建筑内部格局,也可以不反映内部空间。虽然我们常说建筑真正用到的是它的内部空间,正如老子所言:“当其无,有室之用”,但建筑的外观也是建筑设计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希望“美”的建筑的外型与合理的内部空间相得益彰。“美”又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形式美的法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界限,设计中也很难以理性的分析得出一个“美”的样式。所以,如何在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之间转换,并将二者合二为一,是设计构思中要注意的问题。

二、小型建筑设计课程面临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问题。一般建筑设计教学是按建筑学专业的目标,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独体的小住宅,做到方案阶段。对建筑面积、功能、造型、图纸规范、作业数量等有详细要求,整体教学重结果,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工整的绘图和手工模型的制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内容基本是围绕着建筑展开的,建筑室内环境是室内设计的范畴,建筑外环境即景观设计的研究范畴。作为第一个专业设计课题,小型建筑设计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决定该课程教学思路的关键。既然环境艺术设计研究内容是围绕建筑展开的,建筑在其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中介或纽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入门知识和基本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样是以建筑设计为题,环境艺术专业与建筑专业的教学目标必然有差异,其差异是由专业特点所决定的。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业主的需求、场所的特点;②建筑功能;③空间安排;④外部造型;⑤材料与结构等。由于建筑学专业在该课程前后有相应的配合课程(结构、材料学等),所以一个小型建筑课程可以要求面面俱到,一次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在后继课题中再次研究,以培养一个专业建筑师。环境艺术专业开设本课题的目的是以此让学生建立起组织安排空间的能力。以建筑专业的目标去要求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就会有偏颇。另外,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没有建筑设计专业的理论基础,之后也没有后继的相应课程,四年里只有一次这样的建筑设计课程,如果按建筑专业的目标去教,就会让这个课与整个教学体系脱节,课程对环境艺术专业的作用就被弱化了。

2.教学模式的问题。《小型建筑设计》虽然只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个很小的专题课程,但它在环艺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专题,但它同样涉及到了设计的其他因素,如历史、地理、人文以及哲学等。而现有课程的教学模式比较重视学生设计中的功能布局与使用以及制图的完整性与规范,而对培养学生设计信息的采集、设计概念的产生与思考、思维的活跃性上重视不够。其结果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设计方案的单一化、思维的僵硬、对设计的理解过于简单和肤浅,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及设计图形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3.教学方法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以灌输式的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提出设计中要注意的重点,然后学生就开始着手设计绘图,教师再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修改意见并让学生完善。课程结束时,多数学生的作业成绩令人满意。但在此后的设计课程中,学生却表现出对设计的认知度较差、对设计没有概念、创新意识相对较弱、缺乏创造性、思维局限性强等特点。

三、教学内容调整的基本思路

1.修订教学大纲,突出重点目标。首先是要明确环艺专业中该课程的目标,明确了目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对于之前完全模仿建筑专业的教学大纲该做相应的修改,突出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其一是住宅建筑空间组合的理性分析与布置,空间的平面和垂直布局安排,空间的尺度、空间流线、空间主次、秩序、空间的分隔与联通等这些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另外还有空间的大小与人的心理感受涉及环境心理学的问题,以及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成果的利用。其二是小型建筑的外部造型手法的学习与构思推演。至于其他的相关部分,不是本专业的教学重点,暂且放在一边。通过一系列的考察、分析,让学生真正开始对设计构思有初步的概念,能理性地去寻找问题,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方面可以选择《建筑空间组合论》、《建筑语汇》、《建筑设计方略———形式的分析》、《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这几本书作为主要教学参考书目,另外再准备一些建筑设计案例的资料作为补充。

2.解读大师作品,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找方法。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小型建筑课程时间太短。学生是刚接触建筑设计,毕竟没有设计的经验,自身对建筑设计中要面临的问题考虑的深度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第一次方案的结果常常是功能上有诸多问题,顾此失彼,并且造型比较简陋,学生自己也不满意。初学者一开始就要自己创造出平面布局合理且造型美观的建筑造型的确有难度,教师的引导很关键。首先学生要注意的是方法论的问题,即以什么样的方法论来解决相应的设计问题。学生现在没有经验,那就要从设计史中的著名案例中去找方法,解读大师作品是很好的方法。我们选取现当代建筑代表人物,从柯布西耶到哈迪德,对他们的一系列经典的小型建筑作品展开分析,通过找寻他们的建筑思想作品的发展轨迹,试图建立一个我们对建筑基本判断的平台。全面了解和把握建筑大师们的建筑思想和他们的作品、他们的建筑特点和语言手法,这些能帮助我们构建发现和解决设计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方面的参考书有《大师作品分析———解读建筑》系列。

3.加强设计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分析能力。针对环艺学生的特点,我们对我院的小型建筑设计课程教学重新进行了设计。课程时间为三周:第一周学师。大师作品分析,通过平面、立面、剖面分析建筑空间关系。教师以设计大师案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了解和认知小型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大师对于设计的认识和感受,了解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认识和理解了大师的作品后,让学生以3~4人为一组,自行选择一个著名设计师的作品,分别从设计背景、设计思想、空间组织、材料运用等方面搜集资料并分析和阐述作品的内涵。这个步骤可以使学生掌握自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自行分析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师在创作过程中的思想活动,也可以从中验证前一阶段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第二周思考。建筑空间安排的思路与住宅设计规范解读,根据设计任务书,完成小别墅的三个方案的设计草图与空间分析图。此阶段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寻找三个不同大师的不同作品,以绘图的形式来了解和分析作品的设计意图,了解空间、造型、材料、环境等因素对于设计作品的影响。通过已存在的作品逆向分析空间的组织和功能分区的布置,为下一阶段自行设计奠定认识基础。从培养和启发学生的设计概念入手,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去寻找灵感,发掘灵感的来源,可以先从基本的几何形体元素入手,通过平面构成中的加减、叠加、拼接等手法来自由组合空间的布局,也可以从功能出发,先行建立各个功能空间的位置及大小,再从各功能空间之间的连接组合得到一个空间的布局。平面布局成立后,再由平面布局推导空间立体布局。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平面向立体空间发展,这样可以使第一次接触设计的学生更容易上手。第三周推敲与设计表达。教师协助学生从三个草案中选出最有自己特点的方案,重点分析,将其不合理的地方加以修改,并用图纸准确表达其设计意图。

四、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和探索

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形式的不断更新,迫切需要我们对现有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打破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创造出新的多形式的互动教学模式,小型建筑设计课程的多种教学模式就是以培养学生在设计中开拓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的,采取课堂教学学习、图文资料学习和实践学习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调查与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思维模式,从而在实际的设计活动中更为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作者:叶砚蒇 单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