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

篇1

关键词:创新课堂 精品课堂 互动教学 分组教学 活动教学 选修课

创新课程是国内高等教育专家韩延明先生在2011年提出来的一个崭新理论,“要大力推行讨论式、情景式、探究式、案例式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彰显综合性大学个性化教师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按照大课变小课、小课变讲座的要求,实现教学模式的一课多样”。韩先生认为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社会性、公益性活动,必须在与社会的交往和师生的互动中才能真正确立自身的存在并获得全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应逐步走向多样、灵活、创新的弹性教学或柔性教学,以保持动态性调整和全方位开放。[1]创新课堂理论的核心是强化推进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注重互动教学。

众所周知,创新课堂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互动教学;而精品课堂应该是创新课堂建设的终极目标和最高标准。互动教学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往往片面强调了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往往成了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的互动,难以实现真正意义的全方位互动,不能有效地将更多的学生纳入到互动教学的体系中来;只有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让更多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互动教学才会真正有意义。所以互动教学除了和谐的积极的师生互动以外,生生互动、组组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也应该是互动教学的应有之义。能否创造出科学高效的互动教学应该是精品课堂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一般高校课堂上最常见的就是讲授法教学。这种方法优点明显,缺点也很突出。“当前我国许多高校所订的教学计划,在教学方法上,一般存在重讲授,轻实验、讨论、实习以及自学指导缺乏、自习时间太少的问题。这样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2]所以,在讲授法盛行的高校,一谈到课堂,一般人,包括一些教师都认为是某某教师的课堂,但其实创新课堂应该是任课教师与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课堂;准确地说,在这一间教室里的所有人都是创新课堂的参与者,都是精品课堂的建设者。在学生中一定要强化某某课堂是“咱们的课”“我们自己的课堂”的理念。笔者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专业方向课《史记讲读》、校公选课《史记与人生》的教学中,开展了分小组教学的改革尝试,效果非常之好,大大出乎笔者以及几乎所有学生的意料。

中国大学的课堂,往往是大教室的大规模的课堂,尤其是在专业方向课和全校性选修课的课堂上,存在极为明显的两头满现象:第一次、第二次课济济一堂,最后一两次课一堂济济;平时缺课严重,上课兴趣不高,总是稀稀两两的几十个人甚至出现了个位数,教学效果极差,没有什么教学质量可言。单门选修课一般课时较少,但是所有的选修课加起来的课时相当惊人,几乎占到全部课程的三分之一还要多,由此可见,切实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成才、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这应该引起所有人,包括任课教师,尤其是要引起高校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通过科学实践来加以解决,而推进创新课堂建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方妙药。

针对学生的实际以及课堂教学的现状,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分组教学的改革。分组教学正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而采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改革之初,许多同学都是抱着怀疑甚至排斥的态度的。“分小组教学,刚开始觉得不就是一门专业选修课嘛,至于搞那么多花样么”,“其实,我们刚开始对于小组活动都不感冒,简直是十分不看好的,认为是浪费时间;有的学生甚至有反感的情绪”但实施的效果,最后的圆满的结果告诉我们,分组教学、活动教学的改革是十分成功的。当然,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建立在一系列充分准备工作的基础之上的。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划分行政学习小组。笔者要求按照班级划分学习小组,一般是8人左右,一个班级一般有5个小组,小组就是一个集体,又是一个团队,小组既是学习小组,又是活动小组,还是具有一定行政管理职能的学习单位。平时上课小组成员相对集中,可以实现小组的有效管理,省却了点名的环节,大大节约了时间。授课教师自然是既定的管理者,但班额过大,学时过短,凭教师一人之力难以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因此划分学习小组、成立小的团队可以变大为小、化整为零,实现有组织地层级化管理。

《孙子兵法·势篇》曰:“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3]“治众如治寡”,这是孙子提出的方法论思想和管理学思想。所谓“分数”就是在军队中按一定的管理层级建立组织机构,也就是分官设职,建立等级职权系统;“形名”就是法令,即建立严明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具备这两种条件,就会使得治理一大群人就像治理一小部分人一样容易。我们的分小组教学其实就是《孙子兵法》“分数”原理的灵活运用。选修课创新课堂建设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推行分组教学,进行划分小组的理论研究,进行分组教学的条件研究,进行分组教学的可行性研究。在保证整体水平的前提下,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组成学习小组,形成学习团队,发挥各自特长,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功能,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目的。

在实践中,将教师讲授与分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小组学习中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可以将更多的同学吸纳到教学活动中来,许多班干部才拥有的机会最大化地在选修课上在更多学生中得到了实现。分组教学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演讲能力等等;可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功能。小组具有行政职能、学习职能、互助职能,具有高效的上传下达的作用。每小组设组长、副组长各一人,负责人灵活产生,可由选举产生,可由同学推荐,可自我推销,毛遂自荐。

其次是确定适合分组教学的内容,确立适合分组教学的问题;根据分组教学的需要调整设定课程教学内容。在分组教学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启发式、讨论式、情景式、案例式等新型教学方式的应用。切实做到分组教学与新型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注意安排学习任务,教师安排的任务与小组的自行活动相结合,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联系起来。教师提前布置作业,设计问题,有的当堂设计问题,当堂讨论,小组成员都要发言,讨论结束后,可自由发言,可推举代表发言,也可轮流发言,点名发言,还可以将本小组的讨论成果做总结汇报。教师在此环节灵活介入,实现对全过程的掌控。

分组教学中小组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活动教学。课堂学习的职能要求在第3、4周内确定小组活动的主题、内容以及形式,这些问题由小组成员集体决定,活动方式不一,由小组成员自由选择,但要求所有成员全员参与。活动的内容应与课堂密切相关,从实践来看,最受欢迎、效果最好的活动形式应是话剧。小组演出的话剧有《霸王别姬》《将相和》《凤求凰》《烽火戏诸侯》等,深受同学欢迎。同学们还创造出了主题演讲、辩论会、相声、新闻采访、庭审现场等形式,这些形式灵活多样,也很成功。活动主题集中,活动内容要分工负责,最后在小组内实习讲授演练,然后集中改进提高,最后拿出的是组员辛勤汗水和集体聪明才智的结晶。通过在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史记讲读”课受到了广大同学的一致欢迎和广泛好评。

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做好动员,做好引导。要求学生端正态度,选好活动主题,做好充分准备。教师一定要对于首先进行活动展示的小组主动介入,科学引导,开好头,起好步,确保一炮打响,一举成功,为其他小组的成功展示起到示范作用。在开始的小组活动展示结束后,以教师为主评论,引导学生自主点评,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其成功与失败之处;还注意让小组成员发言谈自己的感受与评价,最后教师做出针对性的总结评价。前车之辙,后车之鉴,这可以让后来者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拿出更精彩更成功的作品。

而且在小组之间,班级之间也无形中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从而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在小组活动的进行中,更加端正了小组学习、活动学习的态度。其中一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不浓,态度不够积极主动,无论是活动展示的形式还是内容都谈不上精彩,而其他班级的活动展示却屡屡大获成功。该班同学说:“在我们组表演话剧之前,我们班前两组展示的都是不怎么成功的ppt,经常听一起上课的别的班的同学问:‘你们班展示的又是ppt啊?’说实在话,听了这些,心里挺难受的。所以我们小组一起商定我们也要演话剧,而且一定要演好。最后,我们终于成功了。”知耻后勇,迎头赶上,在另两个班级的带动下,这个班级后来的两次小组活动展示也都非常成功。

分小组教学得到了全体同学的高度认可,有的同学说,一门选修课竟然成了每周同学最盼望的一堂课,这门课不仅仅全部同学参与,还吸引了许多外专业同学前来旁听,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一个个成功精彩的展示震撼人心,简直制造了轰动效应。这一切的收获不能不说得益于分组教学、活动教学的科学有效实施。

分组教学、活动教学的目的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让更多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更多能力的锻炼”,从而可以在大学阶段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所有成员的人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分组教学、活动教学的优点主要有如下五方面:

(一)知识学习与能力锻炼的并重发展

在分组教学模式中,每个学习小组每周都有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学习压力,组员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竞争,因此学生能够将精力投入到书本的阅读上来,知识学习得到了强化。毋庸多言,“读万卷书”一定是文科学生成功的重要前提。在活动展示阶段,有的要做主题演讲,有的要进行辩论赛,有的要进行话剧表演,这样就需要更加深入细致的阅读乃至研究。在分组学习过程中,在活动展示阶段,精彩成功的活动作品展示实现了知识学习与能力锻炼的并重发展。

分小组教学更好地贯彻实施了创新课堂的理论,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既学习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学生要找剧本,改剧本,编写剧本,准备讲演材料,锻炼了学生写作的能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在活动作品展示准备的过程中,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最终实现了全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的同学说,“在小组中收获了友谊,在活动展示中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也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别人,一些看似不能完成的事情竟然也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没想到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我发现了连我自己都不能相信的能力,想不到自己还有这么大的潜力。的确是的,如果不逼自己一把,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我抛弃了自卑,收获了自信,这正是我的最大收获。”

(二)传统文化传承与人生修养提高有机结合

在当代大学校园里,无论是提升大学生的人生修养,唤醒大学生的人文关怀,还是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情操,乃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等方面,《史记》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文本,而《史记讲读》课就很好地担负起来这个职责。通过《史记》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讲授学习与作品的阅读解析,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兴趣。史论和作品有机统一,知识性与趣味性密切结合,引导学生阅读古代典籍,自觉接受传统文化,从而能有效提高自己的人生修养,培养起自己的高尚情操。

在人生修养方面,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打开心扉,与人交流。世界上的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而人的一切问题都是心的问题,而心的问题往往是能否与人正常交往的问题。人生修养首先表现在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心态的有无上。学生在分小组学习、小组活动教学中,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与人打交道,能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班额、学时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分组教学实现大班小班化,取得了小班化教学的效果。学生说:“我们真正地体会了什么是相互讨论,什么是共同策划,什么才是合作的成果。通过小组活动,加深了组员之间的彼此的默契,并让我们学会了怎样与别人交流。……通过小组活动也让我体会到了团队的无穷无尽的潜力。……排练话剧让我们看到了团队的无穷魅力与不可思议的魔力。从来没有排练过话剧的我们,通过集体的努力竟然做出了那么优秀的成果,让人觉得一切皆有可能,我们只是需要不同的机会与锻炼。”

(三)教师科研与课堂教学的相互促进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教好书就好了,科研不科研的不重要。学术研究与课堂教学须臾不可分,这是一个无需争辩的话题。尤其是对于大学教师而言,没有科研,教学永远只能停留在陈旧的教材层面,无法把握学术的前沿,难以实现自己的更大发展,在教学中教给同学的只是机械的知识,不可能对学生的科研有大的促进。学术最为看重的其实就是创新,自己不能创新,教学就难以服人,学生的创新精神自然也就大受影响。所以教师应该积极进行科研,因为对大多数教师而言,教学与科研决不可分,科研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学。一般来说,科研工作有两个层面,一是学术研究,一是教学研究。但在目前的高校里,大多数教师进行的多是学术研究,忽视了教学研究,这其实也步入了一个误区。因为任何一所高校,没有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没有各种类型优秀人才的培养,就不能算得上是一所合格的大学;而各种类型优秀人才的培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自不必说,所以,进行教学研究应该成为所有大学教师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几年,笔者在汉本学生中进行了三轮分组教学的改革,第一次因为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分组教学成了个别学生的事情,没有达到让所有同学参与的目的,所以,基本是失败的;但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第二次、第三次教学改革是成功的。这里面既有教训也有经验。在此基础上,笔者申报了2011年度的校级教改立项《高校校选课创新课堂教学建设研究》,现已基本完成研究。成果其实就是自己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在教学中,学术研究可以紧跟学术前沿,给学生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2012年,适应分组教学改革的《史记讲读》获得了校级教材立项,今年已由山东人民出版社顺利出版。该教材史论与作品结合,体例新颖,非常适合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更重要的,这是一部适应分组教学的教材,通过这学期的使用,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最近几年,笔者还在一些学术期刊发表了有关论文,还成功申报了课题。这都是在平时备课过程中、或者教学中发现的研究线索或者思考,重视教学而不忽视科研,将科研与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学术科研从教学中来,反过来又回到教学中去指导教学,有的还可以成为教学的内容,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这样就实现了学术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和良性互动。

(四)课上教师教学与课下学生自学的贯通

现在的高校,大一主要开设公共课,大四开设课程非常少,课程都集中到了大二、大三。学生一周只有2-4节自习课,学生的上课任务非常重。课业负担如此之重,课下竟有不少学生反映在大学非常无聊,时间非常多,不知道该怎么打发。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中国的高校教师似乎只要将课上好就万事大吉,教学改革喊了那么多年,许多教师仍然是传统的讲授法。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际上也割裂了师生关系。近些年师生之间有若鸿沟,甚或老死不相往来,与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有着分不开的关系。教师负责讲课、学生负责听课,老师与学生之间除了简单的几个问答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交集。这样的课堂,只是教师的课堂,不是人才培养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没有互动教学,这样的被动学习的课堂无法吸引学生。有人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不体现在课上,而是决定于课下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这实在是极有道理的。

在分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散漫的,无目的的,被动的,而是有组织、有集体的,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而且教师与学生实现了全新的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的互动。互动教学不仅仅是课上一个教师与众多学生的互动,更是与多个小组的互动,小组与小组的互动,更是课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因为活动任务的存在,所以又是小组与小组、班级与班级的互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体,他们为了课上的讨论发言,需要提前预习、阅读,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许多的讨论交流等任务都需要在课下进行,这就将有限的课内与无限的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课上教学与课下个体自学、小组集体学习的贯通。

(五)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而且因为学习小组的存在,将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在一起。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教师不仅是教学的主导,更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即便教师的讲授非常精彩,所收获的也只能是单方面的知识,无法有效解决学生多方面能力提高的问题。

比如,学生要演出一部话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进行课堂指导,还可以通过电话、qq、微信、电子邮箱等方式进行全天候的网络交流指导,而且我们非常注意与学生的级级交流这种互动形式的使用,通过学生的级级交流报告会,发现效果非常之好。单纯教师来讲说,学生不一定愿意接受,但通过上一级学长的学习报告进行现身说法,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笔者认为对大学生而言学长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源,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他们的学习、成长乃至于以后的就业考研等都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而级级交流报告会正好为下一级同学提供了这种难得的交流机会。同学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跟进指导,学生有问题先小组内部交流解决,如果解决不了,教师再参与其中。如果发现问题带有普遍性,教师可以与全体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在进行活动展示的准备过程中,教师与各小组密切互动,确立下更有意义的活动形式、内容、主题等。比如指导学生找剧本,改剧本,编写剧本,准备讲演材料。起初教师密切跟进,科学指导,后来逐渐淡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实现更有意义的成长。在活动展示的过程中,小组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发表感言,谈谈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观众谈谈自己的观感,应该发扬哪些长处,避免哪些不足。这样就实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学习主体的统一。

分组教学针对中国目前高校课堂中存在的班额庞大的问题,很好地解决了中国高校中“一对多”,即一名教师对大规模学生教学的现状,变大班为小组,将徒具形式的选修课改变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卓有成效的高质量高水平的课堂。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活动教学是分组教学的一部分,其实,活动教学可以独立存在,成为与分组教学并列的教学形式。这两种教学模式看上去并不新,但在中国高校的大规模的课堂却少有人推行。而实际上,这两种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师生、生生关系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分组教学、活动教学的成功实践为高校选修课乃至专业课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可以切实改变高校师生之间有若鸿沟的关系现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而真正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分组教学是创新课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组教学不仅可以在选修课中大力推广应用,还可以在一些专业课中进行推广。这一教学改革顺应了当代教育发展的民主化潮流,很好地解决了目前高校选修课中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了教学效率。分组教学、活动教学将教学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将课程内容与小组活动有机结合,分组教学的改革既可以促进校选课的良性科学发展,为广大高校进行校选课的科学管理提供了经验支持,更可为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深化互动教学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提供科学有效的实践借鉴和智力支持。

创新才能成为精品,而创新的真谛在于真正重视学生,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施全方位的互动,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分组教学、活动教学的改革探索为精品课堂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文为临沂大学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高校校选课创新课堂建设研究》的结题成果。)

注释:

[1]韩延明:《建设创新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2]潘懋元主编:《新编高等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