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知识归纳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三语文知识归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三语文知识归纳

篇1

关键词:高三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253-01

高三语文课堂有着知识量大、教学内容多、复习任务重的特点。而多媒体的应用长期以来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更偏重于对于知识的展示,没有重视对于知识的引申。因此,教师要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对多媒体的应用进行探索与创新,强调多媒体的辅,而非把其变成一个“满堂灌”的工具。

一、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前检测

整个高三语文课对于复习内容的偏重使其形成了一个知识量大、覆盖范围广、识记内容多、且信息量泛滥的教学现状。特别是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大量的语音成语与文学常识的识记内容都具有着范围广、联系少、分布散的特点。且各小知识点的雷同性与区别少,很容易混淆。如高三语文中的多音字,很多学生平时生活中所讲的话都是方言,而普通话中多音字的区别点又非常细致,甚至与其所使用的方言截然不同,学生要想准确记忆是需要下功夫的。再如汉字中的形近字,字音不同,字形相似,再加上这些形近字的字音字形的使用都不常见,所以,学生在识记时的难度就非常大。考虑到这些客观因素,笔者在整个高三语文教学中,对于这些字音与成语等基础类信息会利用多媒体进行5分钟之内的重点操练与复习。如以往给学生进行默写抽查时,教师一边要把内容进行全部板书,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学生是否真的在认真默写,还要在板书的过程中回头来进行监督。这样的方式方法不仅不利于教学的连贯性,同时还大量地占用了课堂时间,但高三语文课中大量的基础知识必须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抽查才能知道学生的掌握程度。而多媒体的应用则完全省去了这种麻烦,实物投影与相关的PPT使用方法都可以直接省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同时还有效地提高了对于学生实时学习状态的监督效率。

目前来说,笔者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高三语文备课时,会先把需要检查的内容写到备课本上,省却了打印试卷的过程。而出题时也可以直接把所有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选择性纳入,把其变成课堂检测的一部分。这种备课方法不仅可以把学生的情况全部纳入到教学设计中,同时还可以节约大量板书时间、节约大量纸张。可以说,多媒体应用中的实物投影技术对于高三语文复习资料的高效全面展示有着传统教学中无可比拟的优势。基于此,利用好多媒体教学中的时效性,对于提高高三语文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作用,而这一点也越来越被所有高三语文教师看重,不仅在课堂应用中越来越多,而且也有着更多的创新应用方式。可以说,这5分钟的课堂演示,一方面有着提纲挈领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达到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检测的目的。

二、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思维训练

在整个高三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论是专题性复习还是综合型训练,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而高三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单方面的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进行教学肯定是有失偏颇的。高三语文教学在教授学生正确理解题意的同时,还应教会学生随机应变,学生如果听懂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可以把课堂知识都进行全面消化,那么即使当学生遇到更多创新性的题,他们也可以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其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解答。这样的教学思路避开了很多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做大量题,最终却发现学生的成绩并无太大起色的怪圈。利用多媒体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拓展,让学生得以训练其思维,真正把知识融汇成学生的能力,内化为学生的资源。基于此,笔者在进行高三语文教学时,特别是进行45分钟内的专题复习时,把做题的速度放慢,并且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思路拓展,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堂知识。如大量的现代文阅读中所出现的题目,都是强调学生的阅读语感,强调学生明了解题规律,但又可以培养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而现代文阅读中如散文这种体裁,其出题范围本身就非常广泛,同时各作家自身的经历不同、学历背景不同,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散文也有其不同的特点。但做题时,学生对于这千字以内的素材不仅要做到快速阅读,同时还要在限定的时间内“体物察情”,正确理解题意,考虑到不同的得分点才能拿到分数。在这样的难度要求下,作为高三语文教师,不仅要把考点全面吃深吃透,还要能利用多媒体进行各种题型的重点训练,把各类考点进行集成与汇总。在多媒体优秀而快速的信息切换能力与展示能力下,把知识点与考点进行有效归纳与层层引进,提出各类拓展思路的创新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全面分析,才能带领学生在众多的题型中游刃有余地答题。

三、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有效性

对于高三语文而言,大量的做题是常规性的教学现象。而学校对于学生所做的试卷与测试都是要求教师进行全面批复的。这种100%的批改率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工作量很大,另一方面,不同测试与试卷的训练目标不同,教师在批改时,固然可以得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同时也要看到没有选择性的批改,没有针对性的点拨,只会劳而无功。特别是对于些当堂练习来说,学生一做完就讲,才能提高其记忆力,加深其印象,等到下节课批完卷子后再讲,学生的记忆力也就差了一个层次了。基于此,笔者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所做的试卷更有效、更具针对性。在教学上利用多媒体的实时展示功能,把答案直接投到屏幕上,让大家一起分析与解决问题,集思广益,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篇2

首先,高三语文教学贵在“生发”。 

语文知识点漫无边际,识记必须要识记的内容。但是,仅仅靠识记知识点,语文高考就能取得好成绩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高三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同时,更要教给学生如何阅读材料、怎样筛选有用信息,如何分析材料、选取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016年9月23日,有幸聆听了黄厚江老师上的“议论文的审题”的作文课。这节课,黄厚江老师选取了“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作为切入点,并且整堂课始终围绕这一材料分析、引导、生发。 

黄厚江老师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喜欢一个人走,还是一群人走,理由是什么。同学们有的认为一群人走好,理由是一群人走路不累,不孤单,可以相互分担、互相帮助;有的同学认为一个人走路自由,更能磨砺自己。对于同学们的回答,黄老师给予了及时的肯定,但黄老师马上指出以上同学缺少独立思考,进而提出议论文的审题要有“独到见解”的观点。 

黄老师指出,要注意命题的陷阱。比如,上课只有一群人走,没有一个人走:而一个人走的过程也是一群人走的过程,如航天英雄杨利伟,他所代表的不只是他个人,而是中华民族,甚至是全人类。从这个角度来说,议论文的审题“视野要宽”:独特的文章,一定要有一个独特的视角,思维也更独到。 

除此以外,黄老师还讲述了议论文审题立意不要忘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个材料,能写出几种观点,要从中选择更有质量的观点,睁大眼睛,好好看看,该出手时就出手,但不能“看到第一眼”就决定。要善于从材料中发现矛盾;结合材料从不同角度审题:跳出简单的对立:每个观点都有好有坏,要互相结合,最后选取一个适合自己的观点行文。 

可以说,整堂课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如脱缰的野马,四处奔走,语言的交汇,思想的碰撞,在笑语欢声中结束了美丽的作文课。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的每一节语文课都有所收获,语文教师就要“放”,要“引”。洪水之所以可怕,是由于他汹涌澎湃却无处可去:学生不会解决问题,是由于思维僵硬,无路可走。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语文教学贵在“生发”,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给思维一片广阔的天地,就是给语文课堂一片广阔的天地,就是给学生的未来一片广阔的天地。 

其次,高三语文教学贵在触类旁通。 

高三语文教学不能只讲题海战术,更应该注重解题技巧与答题思路的培养,贵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真正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却又似乎有一定的距离。语文教师讲了又讲,引导了又引导:学生听了又听,思考了又思考,可为什么一旦自己独立做题时,却举一反不了三,触类不能旁通呢?我个人认为还是学生没有能够真正学透、学懂,没能把握好材料,驾驭材料。 

如2017年1月苏州高三语文模拟题4,下列诗句都写到了梅花,其中没有用比喻的一项是( ) 

A.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B.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值《夜深》) 

C.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D.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做题时学生很快找到“落梅如雪乱…‘云来去、数枝雪”是比喻句。然后在B、D之间犹豫之后,选择了B,而答案是D。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B“小梅飘雪杏花红”,夜深时,能看到杏花“红”,而如果“小梅飘雪”是真的“飘雪”,在凛冽的寒风中,杏花应该是“白”而非“红”。因此,从“杏花红”我们反推出“小梅飘雪”也是比喻句,故答案选D。 

这道题选错,主要是对材料分析不透,或者说没有结合材料对《夜深》的“恻侧轻寒翦翦风”“杏花红”等信息进行分析。因此,做选择题时,除了识记知识点外,绝对不能脱离材料。 

分析材料、解决问题,要想达到触类旁通,必须找到“类”的特征,而“类”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尤其离不开“材料”和所给的“问题”。与其抱着成千上万的技巧行事,不如带着一颗“宁静、澄澈的心”解题。品读文本,筛选关键信息,找到切入点,变换角度分析。这道苏州的“梅花”题选B就是一个很好的反证。 

最后,高三语文教学贵在反思、纠错、反思。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思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试题也做过了,教师评讲了,可为何下一次学生再做题还是不会呢?我想,这可能是学生只做了一个“秘书”,甚至或者“秘书”也未能达到,以为答案记下了,就万事大吉了。可是,语文高考不考语文老师平时讲过的原题,也不考死的知识点(名句默写除外)。学生自以为完成的学习任务,按照高考考纲的要求來看,相距甚远,甚至还没有起步。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对讲过的题(材料)进行“消化吸收”,也就是没有思考,没有真正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如2017届苏北四市高三语文模拟题14: 

请简要分析小说尾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素姑正是这样望着,右手支着头。……一颗泪珠从她脸上滚下来,接着又是一颗。 

参考要点:①写“雁嘹唳…‘晚风萧索的响声”,以动衬静,写出“果园城”的沉寂、萧索。②以沉寂、萧索、凋零之景衬托素姑悲伤、寂寞的心情。③以景结情,含蓄蕴藉,意味悠长 

评讲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时,一般情况下,会和学生一起复习归纳以下几点: 

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环境)。 

2.营造了某种氛围,渲染了某种气氛,奠定了某种感情基调。 

3.推动了情节发展,或者引出下文,为下文某个情节做铺垫。 

4.烘托了人物怎样的形象,衬托了人物怎样的心境或情感。 

5.深化小说主题,升华情感。 

6.景物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发展或变化。 

如果学生能够结合小说的三要素,把以上几点消化好,再做类似的题就轻松多了。 

因此,语文教师在试卷评讲后,要给学生一个思考、消化的过程,哪怕只给5分钟也是好的;同时,给时间让学生进行纠错,纠错不是仅仅抄抄问题,抄抄答案,而是再次反思,找到答案、问题、材料三者之间的关系,老师是怎样分析的,怎样在材料中找到答案的信息点的,而自己为什么没有做出来,是材料没有读懂,还是审题不清;是不会筛选关键词语,还是其他原因等。只有知道错在哪里,才有可能会改正。 

高三语文教学,必须学会在题海中游泳,同时,又反对在不考虑环境是否被污染的海水中无限量的游泳。与其教出个“书呆子”,不如留一根尚未雕琢的原木;与其束缚住学生的“手脚”,不如给学生一片驰骋的天地;与其匆匆赶路、艰辛跋涉,不如走走停停、欣赏一下路边的“野草花”——身体既无倦意,心情又舒畅怡然。 

篇3

工作总结涉及本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不能不分主次轻重,需要面面俱到并且抓住重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1

从接高三教学的第一天起,自己就明白要承担的责任,于是给自己制定计划、暗下决心,一定要踏实努力的走好高三这一年。现在到了学期末,回顾自己这一学期走过的路,深感获益匪浅。

一、深入研究《说明》,学习先进的经验,将理论与经验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作为标准和方向的《考试说明》,每年都会根据实际要求调整,这种调整或改动势必会对高考起到一定得指向作用,从而要求各学科针对说明进行细致研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断的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考点进行解读,并分析比较与去年的差别,特别是结合高考试题分析,从而明确教学的侧重点,为自己的工作做了更好的指导。

二、细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全部。

1、用好教材,注重双基。

学生总是抱怨语文课本对考试来说没用,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对的。教材是一个载体,它包含了高考说明中的所有基础考点,熟练掌握教材就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材又是一个跳板,只有从教材中拓展、生发,就能够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而高考试题正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用好课本我们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2、激发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只有步入高三的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紧迫性和肩负的责任感。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何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收获。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激发兴趣绝不是一个故事或者笑料就足够的。因此我根据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做好准备。注重知识点与高考说明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变通,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这些,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表面上的,也不是僵化的,要在使用中掌握知识,在理解中拓展知识。同时,再辅以课堂中的那些生成性问题,联系实际生活和感悟,就使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使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是课堂上的,还有生活中的……

3、突破重点,注重实效,抓好常规,注重平时积累。

高三的教学工作绝不是高一高二的简单重复,特别是教材的复习,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所突破,紧扣大纲要求,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如文言文教学,不仅是掌握基础词语、用法和现象,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规律的归纳总结,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系统,这样才能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掌握复习的重难点,从而有效的达到复习的目的。

对于专题专项复习要抓好常规落实。由于语文知识点多,分散广,再加上记忆的遗忘性,就要求哦我们注意多积累,做好基础知识和错题的分类整理,为高考的最后冲刺夯实基础。在落实上要加强课前练习,从字音字形成语标点语病诗词鉴赏和名句默写上做好,即对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警示作用,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精选习题,优化训练,上好讲评课。

高三阶段是专项复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的时期,要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做题中去,就要精选试题,主要选择那些有针对性、典型性、创新性的试题,同时试题要紧密结合考试说明。

在讲评试卷时,也要做到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要结合考纲分析出题的类型、方向和趋势,甚至明白命题者的考查意图。这样也能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认识。

同时,还要讲究解题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答案分析主观题的答题步骤、术语和得分要点,全面提高学生的阶梯能力,限度的避免失分。对于错误一定要分析原因,做到借鉴和学习。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提醒适当拓展,将那些同类但不同问法的试题集中归纳。

5、做好学情分析,对症下药。

通过定时练习来检查我们在教与学上的不足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对于这些,及时通过学情分析找准具体环节,然后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稳步提高的目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反应以及课后学生的作业上发现问题。这样多管齐下,限度的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的创设是高三教学的有效保障。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故人所说的“教学相长”就说明了这一点,教师的“教”影响到学生的“学”,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也会促进教师的“教”,而且师生关系的融洽影响整个课堂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多从自身反思,多与学生交流,以此来促进自己的教学。

其次,同事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可以补自己所短;多向老教师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增加教学经验。而学校整个大环境上从硬件设施上给教师提供更大的便利,采取许多措施和提供很多的教师成长和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都是我们整个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

当然由于自己的年青,经验不足,也在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如课堂上会因为时间的不足和学生反应慢而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少等,我将积极发现并改正缺点。

经过一学期的踏实努力,取得了一定得成绩,虽然成绩不是自己满意的,但自己对这学期努力的过程是无怨无悔。感谢领导的信任和老教师的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学生给予自己的理解和配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的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汗水。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2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__届高考早已尘埃落定,回顾过去一学年的工作,高三语文备课组在校长室和年级组的领导下,团结协作,群策群力,付出了心血,洒下了汗水,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成绩不够理想。现由我将过去一学年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汇报如下。

一、立足考纲,明确清晰地把握备考方向。

在高考备考中,备课组首先认真学习、理解《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了解、分析了高考信息,认真研究高考题型,从而对高考趋向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不仅教师关注、领会、理解,我们还要求学生也了解、明确,知道考什么、怎么考。我们将考试说明作为一种备考资料印发给学生,还专门用了一定的时间为学生进行解读,使学生也能明确备考内容和方向。俗话有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花点时间让学生认识理解考纲,我们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制定方案,扎实有序地落实教学目标。

1、将大纲、课标、学情三者有机结合,体现科学性。

2、收集信息,与市、区高三中心组的备考策略取得方向上的一致,体现现实性。

3、我们把整个备考复习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重抓课本,夯实基础。

以《核按钮·教材梳理》为纲,完成对前面必修1—5册教材的梳理复习,特别是对课本中经典文言文的复习,包括知识点的梳理、归纳、应用,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专题复习,注重课内与课外、专题与综合相结合的复习训练。本阶段重点目标是夯实学生课堂知识学习基础,进一步为提高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铺垫。

第二个阶段:专题复习阶段。

以《核按钮·考点各个击破》为纲,系统梳理高中阶段的知识,建立考点体系,明确复习重点,关注备考盲点,突破训练难点。本阶段的重点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并逐步巩固比较完整、全面的备考复习框架,掌握解题方法,促进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形成。

第三个阶段:综合强化阶段(高考前)

最后的综合模拟阶段。提升综合解题能力,提高解题速度,强化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基本思路是:适量训练,保持感觉;回顾总结,强化能力;稳定状态,顺利冲刺。

三、精选习题,高效优质地进行训练。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真题的选择性训练。往年的高考试题是精雕细琢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所以,我们让学生尽量多的接触经典的高考试题,做经典的高考题可以让学生体会哪些是常考点,哪些是必考点,积累做题感觉。

我们选择备考资料的基本原则:

1、体例分明,简洁明确;

2、例题典型,答案翔实;

3、适度拓展,利于发散。

“有效训练”体现以下几点:

1、针对性强,注重解决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

2、由点及面,构成系列,逐步推进;

3、引导思考,点拨规律,总结方法;

4、基本训练与强化训练结合;

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

四、强调规范,提高得分技巧。

备考中,我们反复强调,希望学生重视答题的规范,强化得分意识。比如做现代文阅读题,如何答才是比较规范;作文写作,如何体现文体规范。重视规范,可以把能得到的分拿多、拿满,这里的“规范”包括:1、答题思路的规范。准确把握题意,明晰答题要点;2、答题表述的规范。说得出来,讲得准确;3、答题格式的规范。书写工整,有条理,无错字语病。

五、保尖扶中提差,分层落实,整体提升。

根据学生的情况,在以下专题的处理上,教师确立分工,做到分层落实,整体推进与个别辅导相结合:(1)古诗文阅读;(2)现代文阅读;(3)作文。

六、关注动向,掌握最新信息。

通过网络及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活动,留意备考形势的推进变化,吸收各方的信息,并做好我们的备考计划的适时调整。

1、积极参加区、市教研活动,从备考的上层动向了解相关的备考动向,吸收外校同行的备考经验,确是一种很好而有效的方法。

2、主动参加区里组织的评卷工作,这有利于我们作更具体客观的分析比较。

因为可以“跳出来”,因为对他人有所了解,看得清楚了,也就更能看清自己的问题。

3、科学分析每一次检测结果,注意从相关数据的统计中既分析学生作答的得失情况,也了解相关题目设置的情况。

4、注重与外校的互动交流。

我们曾经到苏南的横林中学和张家港的梁丰中学参观学习,到淮安市的龙头老大淮中学习交流,从学习中,我们收获了很多富有现实价值的复习迎考的建议和策略,并把这些建议和策略及时地运用到我们的备考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七、精诚团结,分工合作,努力前行。

完整明晰的方案,切实具体的步骤,这一切的实施还需要一个敬业的、富有战斗力的集体来贯彻、完成。我们备课组的18位成员,分工协作,发挥各自所长,整个备课组工作得到了扎实、有序的开展。

八、存在的问题。

1、对高考信息的把握还不够准确。

例如:高考第一题是考察错别字的,但在复习备考中,我们只是强调在作文中注意,没有单独去复习。

2、许多同志,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时间投入上,基本上除平时课堂时间和课外适量的书面作业时间外,主动投入的时间和机会是极其有限的。在平时,学生可以花几个小时做数理化,花几十分钟背外语,而每天的时间是额定的,于是等他们打开语文课本时,早已睡眼惺忪,往往是几分钟也轮不上。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汉语是母语,很多学生认为学习难度不大,不存在问题;二是在学生中普通存在着这样一个观念,语文学习往往事倍功半,投入的时间未必与最后的产出成正比,于是,秉着一个功利唯上的观念,语文学科的学习自然处于可学可不学的尴尬境地。其实,我们应该纠正学生这个观念,又要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只能是痴人说梦,一份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而学生之所以没有收获或收获不大,不是田地的问题,而是耕耘的时间不足,或是耕耘的方法不当,那些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不是因为他们天资聪颖,而是因为他们在语文学习上付出的比别人更多,他们的学习更得法。

3、对学生的语文基础认识不足,致使语文教学枪口过高。

我们的学生只能是淮海的学生,他们不是淮洲的学生,更不是清中的学生,淮中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习惯有待改进,对时间利用不够充分,对语文学习重视不够,具体表现在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普遍较差,课外阅读量少,语言表达不够流畅、精确,书写不够规范等等。

4、对个别考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寻找不到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

例如:文学类文本阅读、作文教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前车之鉴,后事之师。20__届高考语文的失利还有多方面的原因,相信20__届高三语文备课组能够从中吸取教训,打赢20__届高考语文的胜利,为淮海中学明天添光增彩。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3

转眼间,高三上学期已经过去,回首一年的工作,感慨万千。在这一学期里,我们组的组员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收获了很多。先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研究,共同进步。

我们高三语文组成员大部分是年轻教师,所以,从开学初我们就定下工作方式:围绕在高三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冯菊红老师周围,充分发挥年轻教师激情、努力的优势,争取取得好的成绩。

因为是“新课改”第一年,所以高三语文的工作压力非常大,需要带领学生学习很多之前从没有见过的知识点。为了更充分的备课,我们几乎每天都是集体备课,认真研究每个知识点。每次开始一个专题的学习,大家都各展所长,寻找知识点理论知识、经典例题;备课时各抒己见,共同探讨疑难点;课后不断交流,相互学习课堂教学经验。一学期下来,每个老师都收获了很多,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教学能力。

二、科研不断,模式初现。

响应学校高效课堂模式的探讨,我们组经过不断讨论,提出了复习课“导练式”教学模式。为了验证这个模式的可行性,我们组八位老师分别分专题进行了课堂实践。如:冯菊红老师的“作文专题”、王东铭老师的“病句专题”、张小敏老师的“文言文翻译专题”、刘象乾老师的“诗歌鉴赏专题”、苏芬芳老师的“语言文字应用题专题”、史小菊老师的“小说阅读专题”、孙琰佩老师的“文学评论专题”,我的“传记阅读专题”。在这些专题复习课的课堂实践以及课后反思、研讨中,我们一次次修正模式各环节的名称以及课堂使用时间,逐步形成了复习课三程式:

①研讨型,其程序为:诵读巩固——归纳要点——展示交流——巩固练习。(课本)

②探究型,其程序为:考点解读——典例探究——重点训练——反馈小结。(专项)

③情景型,其程序为:例文展示——师生研讨——亮点突破——升格训练。(作文)

在校领导的指导、指正下,我们的“导练式”课堂模式得到了认可;在实践中也证明了,它可以有效杜绝老师“随堂课”现象,提高了语文课的课堂效率,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提高课堂效率,规范学生答题。

为了提高复习课课堂效率,我们实践应用了“导练式”课堂模式,而对于讲评课,我们正在逐步验证“15+25循环课堂”的模式,即:每次专题试卷学生课堂25分钟左右完成,然后教师收起批改,下节课15分钟讲评。这样有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以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在批改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卷面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知道,帮助学生进行规范答题,以便于提高成绩。

四、存在问题。

一测考试凸显了几个问题,如:学生卷面、答题时间的把握、答题步骤等方面仍旧存在问题,今后将在这些方面继续强化。学生对语文仍旧存在轻视心态,在下阶段要改变这种状况。

总之,一学期以来,我们组的八位成员辛勤工作,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取得了一测的较好成绩。下学期,我们将一如既往,扬长避短,争取取得高考的好成绩!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4

20__年高考已成过去,回顾过去一年的备考工作,真的感触良多。谈到高考备考,就让我想起了前阵子唐吉民老师说的一番话,他说高考是三个人的游戏,四个人在玩。想想也很有道理。但是,我认为,在我们的备考过程中,主要有三个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备考,那就是方向、老师和学生。下面,我将就这三方面谈谈我们备课组的一些做法:

一、立足考纲,抓准方向,确保备考全面对路又重点突出。

(一)落实市教研室会议精神,认真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确保教学对路。

在开学初的市一轮会议结束后,我们针对20__年高考的新形势,认真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深入领会,争取把考试要求落实在每个专题中。整理归纳,精心选题,重点突出,忙而不乱,稳扎稳打。针对学生普遍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制定新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确保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工作踏实对路。

(二)积极参加教研,关注高考动态,广泛搜集有效信息。

我们非常重视信息的搜集,积极参加各级举办的教研活动,充分利用手头上的报刊,电脑网络以及各地发来的资料。同时还与兄弟学校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共同探讨,不放过一条有价值的信息,让有效信息能为教学服务。

(三)钻研试题,精选练习,保证复习有效对路。

高三下学期,我们备课组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高考题、模拟题。通过熟悉考题,寻找命题的规律,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去思考,对考点考题有了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对复习有了更好的把握;二是通过熟悉考题,提高选择练习材料的把关能力,精选习题,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使我们的复习更有效。

二、立足本职,细化规划,备课组群策群力又各施各法。

(一)备课组群策群力集体的智慧是保证备课组整体质量的前题。

在20__届高三语文备课组组建伊始,我们全体人员就达成共识,尽自己每个人的努力,形成集体的合力,齐心协力,使学生的成绩能够有所提高。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强调“一人为主,多人着手,共同参与”的原则。根据备考的专题板块和结合各位备课组成员的特长,将各专题板块落实到个人。然后在各专题开始前,按照教学计划让该专题负责人确立好议题,备课时一人主讲,大家讨论、补充,明确该专题的复习重点、教学方法和课堂具体内容。备课时畅所欲言,形成教学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发现问题后及时提出和商讨解决。这样,大家经常沟通交流,互通有无,群策群力,共同提高。

(二)备课组成员各施各法。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们大家再根据每个班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施行教学。再加上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呈现方式都不一样,所以,出来的课堂不仅不会如出一辙,而且还会各有特色。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团队力量、集体智慧的优势,有挖掘除了个人潜能。正是因为这种合作无间的关系,让我们的教学成绩得到共同的提高。

三、立足学生,及时调整,确保复习合理有序又落到实处。

(一)开学初,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安排和教学思路。

高三一开始,我们认真分析了高二学期的学生成绩,找出了本届学生的薄弱环节与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共同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邓,制定出相对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因此,我们决定,高三一年,我们要回归教材,夯实基础,重点突出。高三不再侧重于新知的传授,而是对旧知的回顾汇总。使学生的积累由量变到质变,把握规律,加深认识。在复习时,我们并没有丢掉教材。而是根据复习计划,在单项训练时把教材内容穿去,二者兼顾,融为一体。如在文言文部分,考点与教材联系非常紧密。重点实虚词都有教材内容。而且分项考查。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把学过的课文再对照注释,认真地看一遍,然后再通过练习检测巩固复习成果。并且师生共同归纳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利用熟悉的知识积累文言文的感性材料,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而且,教材内容讲过捡拾起来就容易些,对于其中的重点也好把握,积累够了,也促进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针对每个专题板块,我们都能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但是,在这么多板块中,我们也不是平均用力的,而是重点抓住选择题和作文两大板块,强化训练,重点突出。

(二)教学过程中,细心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作出调整。

1、在教学中观察发现,我们的学生存在学习能力不强而又心急想要蛇吞象的急躁心理。

针对这点,我们对学生课堂内容和课后作业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务求做到细化内容,化虚为实,化大为小。每节课要求学生干什么,都有明确的目标,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认真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力争把学习落到实处。

2、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我们在练习的安排上也作了一番考量。

在练习上尽量做到训练有序,合理安排各个考点的训练思路、训练内容,做到层层深入,不断推进,反复强化,提高复习效率,把工作落到实处。

3、在复习过程中,总会发现学生跟原先我们设想的不一样。

例如,开学初,在复习课内文言文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发现我们的学生在课外根本没看课文,做检测练习时也是翻书直抄,而不是回顾课文后进行自我检测。经过了解发现,学生花在语文身上的课外时间是少之又少,其他各科已经把时间挤得满满的,学习效果不能立竿见影的语文自然成为牺牲品。针对这点,我们只好调整我们的复习计划,放慢脚步,在课堂上多预留时间给学生看书。教学计划是拖慢了,但是复习的质量却是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学生阶段考试后,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重点

每次月考的结果出来后,我们都会充分利用好该次考试的数据,找准我们学生的知识短板,狠抓薄弱环节,挖掘新的增长点,向规范训练要成绩。例如,在增城统测后,我们发现作文是学生的弱点,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在接下来的复习中,我们以晚读写作训练和系统化训练为突破口,加大这方面的复习投入,很快有了起色,学生的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又如一模结束后,从全卷各小题的得分情况分析中发现,我们的学生得分较低的点在于字音、文言实词、文言文阅读的理解文意和翻译、理解句子涵义、实用类文本阅读等地方。针对以上薄弱点,我们在坚持不间断地对基础前四题进行反复训练,反复抓,抓反复的基础上,还进行了相应的集中训练,让学生在集中训练中总结规律,寻找做题的感觉。并对文言文阅读的理解文意题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进行了专题讲解和专项训练。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还是在学生身上。只有立足于学生复习的实际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安排和教学策略,才能保证复习的合理有序和落到实处。

以上只是本人小结的一些粗浅的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指正。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5

紧张忙碌的高三上学期即将结束。总结高三半年来语文备课组的工作,可用“落实计划不折不扣,备教批考紧然有序。”来概括。

一、作好进度的安排

从20__年的9月份开始,高三复习就全面开始。高三开学之初,我们就依据学校的具体计划安排,制定了这一学期的整体备考思路及计划安排,划阶段、分层次、定目标、定任务。在备考相应阶段,力求每一步备考都有章可循,按时而动。备课组把语文复习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高考古诗文复习。第二阶段以课本为中心,夯实基础,重点进行会考复习。会考后开始第三阶段的专题复习。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联成网络,同时查漏补缺,准备最后的冲刺。高三语文课的课型分成知识传授课、专题练习课、作文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不同的课型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

二、复习原则与策略

高考复习最关键的一点务求“命中”,求“效益”;否则,前功尽弃。

方向:紧扣《考纲要求》

充分领会《考纲要求》。要求还可以根据各部分题量及赋分情况合理地分配复习精力,安排时间,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提高复习效率。

三、加强备课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

刘慧昭老师,潘文龙老师,孙津津老师上一届高三的老师,高考复习有经验。胡明远老师是老教师。刘荷荷、陈淑微两位老师是新教师。我们都需牢记住自己作为一名高三教师所具有的特殊使命。

首先,在备考工作进行中,我们依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复习思路,修订计划。有计划的实施复习突破。针对作文训练过程,开展深化立意训练。

在高三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并没有完全按部就班,而是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形式。重视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专题复习阶段,我们要求将各个知识点的讲解复习透。

四、复习策略

1、用好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试题不直接取材于课本,因而有人对课本的作用产生怀疑,对课文的教学不感兴趣。其实,高考命题虽不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默写题,只要掌握课本和大纲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就能拿满分。因此,在高三我们重视课本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复习,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我们试图利用试题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各种必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发展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

2、突破重点,注重实效。

我们要向语文教学本身要效率。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无效的低效的劳动,从而取得“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学效果。

为提高高三语文的复习实效,我们把那些花时少、见效快的训练点作为重点加以突破。如字音、字形、成语运用等,让学生认真理解记忆便可准确掌握。

3、精选习题,优化训练

针对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高三复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做足够量的练习题,是十分必要的。但训练必须讲求实效,那种不分试题优劣,不顾训练效果,盲目搞题海战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当前社会上滥编复习资料的现象十分严重,网上资源源源不断,我们注意以精制滥,认真筛选,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高考试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导向性,成为我们首选的训练题。我们把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训练,然后认真评讲,讲命题依据,讲命题特点,讲命题思路,讲解题技巧。

4、争对会考,重点抓好备考指导思想和施教策略

从考纲要求、备考理念、备考方法、注意事项等及时交流。争对我校情况,备课组两次召开会议研讨会考复习。

青年教师由于新接手高考备考,在解题、选题、命题方面经验明显不足,所以要求青年教师定期命一套规范化的试题,以更好的促进对试题的认识与研究。通过努力,青年教师的解题、选题、命题能力大为提高。本学期刘荷荷、陈淑微都参加了命题。

此外,新老教师互相间总结经验,交流反思,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达到了共同提高语文教学能力的目的,这也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今后,在教科研方面还需加强交流、沟通与适当的指导,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教研两方面的发展。

五、下一步的打算与措施

目前高三应届班也全面进入了二轮复习(考点复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复习效果好坏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

1、向45分钟要质量。

2、备课要大量参考多种资料,力求知识的新、全、准。

3、上课要注意方法的灵活多样,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多启发学生主动去寻求答案,掌握原理。

坚决反对满堂灌,填鸭式。

4、多布置作业,及时收交,及时批阅。

多鼓励学生,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

5、还要适当布置口头作业,及时抽查。

6、讲评高考模拟试卷,一定要注意讲清思路,教给学生方法。

特别是教给他们解读现代文的方法。

说到不足,我觉得我们的教研条件还很简陋,教研空气还有待浓厚,教研生态还很闭塞,我们知道教学涉及到课堂,教师,学生三方,任何一方被忽视就不会有好的效果。而高三学生成天被数理化和英语的围攻,已经无暇顾及早被边缘化的语文。很少有学生在课外攻语文的。学生的功利意识是很强的,特别是在这个世俗气息极浓的时代里。当然,这里有语文教师的责任。可是,当语文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作文唤不醒课堂上沉酣入梦的高三学子时,老师也是无计可施的!

篇4

语言知识及运用:对这部分知识的讲授要本着简明、实用、高效的原则,要结合实例讲解。耍根据“考纲”内容要求,将每点内容分解为若干测试点,将每个测试点配上5个左右的题目,强化训练,直到过关为止。语文基础既是技艺之学,也是积累之学,是检测学生真正语文水平的根本,所以这一知识板块的复习,必须重在挖掘以往知识库存并伴随着持续的大量的课外积累即“功夫在课外”的工作,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高三语文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1本学期是高三最后阶段,这学期的任务重、压力大,从学生情况看,绝大部分学习目标明确,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从学情出发,中后层的人数较多,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较弱,且学生普遍都有轻视语文的思想,极少在自学时间学习语文,更无暇顾及课外的阅读,故而造成阅读水平提高不快,知识面窄,思路阻塞,文章洞;而基础不扎实又导致了语文迁移能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在紧扣“考纲”,研究考题,把握方向,讲练结合,培养能力的指导下,拟订计划

一、教学安排

合理、周密地安排下学期的教学计划。本学期按三个月安排教学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X月X日至X月上旬。本轮复习的要点:一是狠抓“双基”不动摇,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二是以专项复习为主,综合复习为辅,注重能力训练。

第二阶段:X月中旬至X月中旬,以综合练习为主。综合有两条线:一条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一条是解题思路、方法和规律的综合。

第三阶段:X月X日至X月X日,查漏补缺,调整心理,铆足干劲,冲刺高考。

二、主要措施

在语文复习应考要注意这么几点:

1、全面复习,夯实基础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作为命题的原则,对我们的总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科学、更有序地训练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鉴赏能力。而不能摆花架子或寻求一蹴而就的捷径。

2、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要练之有“法”,除了有训练量的保证外,更重要的是加强题型研究,给学生提供规律性的解题钥匙。

3、重视“语用”训练。

语言情景题(改病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句式的变换、仿写、选择,语句扩展,语段压缩等等)要有专题突破的措施,总结规律,强化技巧,落实操作性训练的.“序”和“量”。

4、作文训练要到位。

“写作能力永远是语文能力的半壁江山”且高考的份量重,而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关键在练。本学期力求做到每周都有作文或写作指导。做好以下工作:

(1)、解决学生“巧妇无米”之难,积累写作素材。

(2)、抓好审题立意,避免偏题离题。

(3)、根据学生实际订出写作目标,例如层次低的要求做到观点明确,结构清楚,有材料,层次高的要求能辩证分析问题。

(4)、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所长,指导写作不拘于一种文体。

(5)、抓好写作的文体感,特别是b班的学生,避免写出“四不像”的文章。

(6)、精选例文,除了高考滿分作文外,不妨将各档次的文章也印发,让学生有个借鉴。

(7)、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关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注意从身边,从报刊杂志上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并由此积累学问知识、思想观点、事例材料和精彩的语句。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2高三下学期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做好学生的复习计划以及学习计划,所以高三语文教学计划的重点也应该在这两个地方。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所教高三X、X班是学校的普通班,大部分学生成绩不太理想,语文基础较差,最令人尴尬的是部分学生根本不把语文学科当成一回事,普遍都有轻视语文的思想,极少在自学时间学习语文,更无暇顾及课外的阅读,故而造成阅读水平提高不快,知识面窄,思路阻塞,文章空洞。

二、教学设想

1、研究考试大纲,加强学习。

认真研究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并将近十年的高考语文试题认真做了一遍,试图从中寻找一些考试规律,准确把握高考动态,并且及时加以落实。

2、狠抓专项复习,夯实基础。

第一轮复习主要进行专项复习,夯实基础。

3、落实培优补差工作,分层教学。

根据不同学情,采用了“区别对待,分层施教,全民参与”的教学方法。

4、落实问题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要抓住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授课有明确的目的性,突出实效性。

三、具体的措施及注意问题

以最节省的时间换取最高效率,是我们的愿望。

1、复习以学年时间安排的内容为主线,将按照高考试卷结构分模块复习。

2、为学生精心挑选出质量较高的训练题,争取举一反三,提高效率.

3、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规律、解题规律、解题方法,特别是梳理知识点进行单项训练时,老师切忌只是宣读答案的机器,点评练习,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主要实际问题,并将出题者的意图、目的、惯用的手法告诉学生,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教会学生解题方法,

4、语文靠的是积累,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半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而学生在繁忙的学生中总是忽视语文,为在课外争得时间,把部分训练题、部分作文、放在课外完成,教师要严加检查,务必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抽出时间来学习语文。

5、加强阅读训练。

没有足够“量”的阅读积累,就想通过试题训练产生“质”的飞跃,是不可能的,因而,各类文体的阅读贯串在整个高三的复习中。我们知道,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可随之提高,更能带动写作,且高考阅读份量不轻,因而抓好阅读是复习的一个重点。

6、依照《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把每一个知识点落实,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将出题者惯用手法告诉学生,如移花接木、无中生有、偷梁换柱、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歪曲观点、漏掉条件等等。

尤其要注意训练学生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合乎事理、情理、逻辑的分析、综合、推断,将字面上写而未透的内容明朗化。克服学生回答问题时只会抄原文,不懂提取组合加工原文的毛病。

7、本学期,语文科要加强综合性训练,练速度、练能力,通过训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8、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关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注意从身边,从报刊杂志上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并由此积累学问知识、思想观点、事例材料和精彩的语句。

9、写作方面,解决学生“巧妇无米”之难,积累写作素材;

抓好审题立意,避免偏题离题;根据学生实际订出写作目标,例如层次低的要求做到观点明确,结构清楚,有材料,层次高的要求能辩证分析问题。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3一、教学安排

合理、周密地安排下学期的教学计划。本学期按三个月安排教学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月28日至4月上旬。本轮复习的要点:一是狠抓“双基”不动摇,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二是以专项复习为主,综合复习为辅,注重能力训练。

第二阶段:4月中旬至5月中旬,以综合练习为主。综合有两条线:一条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一条是解题思路、方法和规律的综合。

第三阶段:5月10日至5月30日,查漏补缺,调整心理,铆足干劲,冲刺高考。

二、主要措施

在语文复习应考要注意这么几点:

1、全面复习,夯实基础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作为命题的原则,对我们的总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科学、更有序地训练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鉴赏能力。而不能摆花架子或寻求一蹴而就的捷径。

2、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要练之有“法”,除了有训练量的保证外,更重要的是加强题型研究,给学生提供规律性的解题钥匙。

3、重视“语用”训练。

语言情景题(改病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句式的变换、仿写、选择,语句扩展,语段压缩等等)要有专题突破的措施,总结规律,强化技巧,落实操作性训练的“序”和“量”。

4、作文训练要到位。

“写作能力永远是语文能力的半壁江山”且高考的份量重,而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关键在练。本学期力求做到每周都有作文或写作指导。做好以下工作:解决学生“巧妇无米”之难,积累写作素材;抓好审题立意,避免偏题离题;根据学生实际订出写作目标,例如层次低的要求做到观点明确,结构清楚,有材料,层次高的要求能辩证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所长,指导写作不拘于一种文体;抓好写作的文体感,特别是b班的学生,避免写出“四不像”的文章;精选例文,除了高考滿分作文外,不妨将各档次的文章也印发,让学生有个借鉴。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关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注意从身边,从报刊杂志上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并由此积累学问知识、思想观点、事例材料和精彩的语句。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4从接高三教学的第一天起,自己就明白要承担的责任,于是给自己制定计划、暗下决心,一定要踏实努力的走好高三这一年。现在到了学期末,回顾自己这一学期走过的路,深感获益匪浅。

一、深入研究《说明》,学习先进的经验,将理论与经验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作为标准和方向的《考试说明》,每年都会根据实际要求调整,这种调整或改动势必会对高考起到一定得指向作用,从而要求各学科针对说明进行细致研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断的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考点进行解读,并分析比较与去年的差别,特别是结合高考试题分析,从而明确教学的侧重点,为自己的工作做了更好的指导。

二、细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全部

1、用好教材,注重双基。

学生总是抱怨语文课本对考试来说没用,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对的。教材是一个载体,它包含了高考说明中的所有基础考点,熟练掌握教材就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材又是一个跳板,只有从教材中拓展、生发,就能够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而高考试题正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用好课本我们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2、激发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只有步入高三的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紧迫性和肩负的责任感。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何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收获。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激发兴趣绝不是一个故事或者笑料就足够的。因此我根据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做好准备。注重知识点与高考说明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变通,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这些,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表面上的,也不是僵化的,要在使用中掌握知识,在理解中拓展知识。同时,再辅以课堂中的那些生成性问题,联系实际生活和感悟,就使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使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是课堂上的,还有生活中的……

3、突破重点,注重实效,抓好常规,注重平时积累。

高三的教学工作绝不是高一高二的简单重复,特别是教材的复习,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所突破,紧扣大纲要求,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如文言文教学,不仅是掌握基础词语、用法和现象,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规律的归纳总结,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系统,这样才能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掌握复习的重难点,从而有效的达到复习的目的。

对于专题专项复习要抓好常规落实。由于语文知识点多,分散广,再加上记忆的遗忘性,就要求哦我们注意多积累,做好基础知识和错题的分类整理,为高考的最后冲刺夯实基础。在落实上要加强课前练习,从字音字形成语标点语病诗词鉴赏和名句默写上做好,即对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警示作用,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精选习题,优化训练,上好讲评课。

高三阶段是专项复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的时期,要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做题中去,就要精选试题,主要选择那些有针对性、典型性、创新性的试题,同时试题要紧密结合考试说明。

在讲评试卷时,也要做到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要结合考纲分析出题的类型、方向和趋势,甚至明白命题者的考查意图。这样也能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认识。

同时,还要讲究解题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答案分析主观题的答题步骤、术语和得分要点,全面提高学生的阶梯能力,限度的避免失分。对于错误一定要分析原因,做到借鉴和学习。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提醒适当拓展,将那些同类但不同问法的试题集中归纳。

5、做好学情分析,对症下药。

通过定时练习来检查我们在教与学上的不足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对于这些,及时通过学情分析找准具体环节,然后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稳步提高的目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反应以及课后学生的作业上发现问题。这样多管齐下,限度的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的创设是高三教学的有效保障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故人所说的“教学相长”就说明了这一点,教师的“教”影响到学生的“学”,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也会促进教师的“教”,而且师生关系的融洽影响整个课堂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多从自身反思,多与学生交流,以此来促进自己的教学。

其次,同事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可以补自己所短;多向老教师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增加教学经验。而学校整个大环境上从硬件设施上给教师提供更大的便利,采取许多措施和提供很多的教师成长和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都是我们整个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

当然由于自己的年青,经验不足,也在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如课堂上会因为时间的不足和学生反应慢而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少等,我将积极发现并改正缺点。

经过一学期的踏实努力,取得了一定得成绩,虽然成绩不是自己满意的,但自己对这学期努力的过程是无怨无悔。感谢领导的信任和老教师的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学生给予自己的理解和配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的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汗水。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5本年度我但任高三语文课.针对高三教学的特点,特拟定本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所教高三(9)、(10)班是学校的普通班,大部分学生成绩不太理想,语文基础较差,最令人尴尬的是部分学生根本不把语文学科当成一回事,普遍都有轻视语文的思想,极少在自学时间学习语文,更无暇顾及课外的阅读,故而造成阅读水平提高不快,知识面窄,思路阻塞,文章空洞。

二、教学设想

1、研究考试大纲,加强学习。

认真研究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并将近十年的高考语文试题认真做了一遍,试图从中寻找一些考试规律,准确把握高考动态,并且及时加以落实。

2、狠抓专项复习,夯实基础。

第一轮复习主要进行专项复习,夯实基础。

3、落实培优补差工作,分层教学。

根据不同学情,采用了“区别对待,分层施教,全民参与”的教学方法。

4、落实问题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要抓住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授课有明确的目的性,突出实效性。

三、具体的措施及注意问题

以最节省的时间换取最高效率,是我们的愿望。

1、复习以学年时间安排的内容为主线,将按照高考试卷结构分模块复习。

2、为学生精心挑选出质量较高的训练题,争取举一反三,提高效率。

3、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规律、解题规律、解题方法,特别是梳理知识点进行单项训练时,老师切忌只是宣读答案的机器,点评练习,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主要实际问题,并将出题者的意图、目的、惯用的手法告诉学生,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教会学生解题方法。

4、语文靠的是积累,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半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而学生在繁忙的学生中总是忽视语文,为在课外争得时间,把部分训练题、部分作文、放在课外完成,教师要严加检查,务必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抽出时间来学习语文。

5、加强阅读训练。

没有足够“量”的阅读积累,就想通过试题训练产生“质”的飞跃,是不可能的,因而,各类文体的阅读贯串在整个高三的复习中。我们知道,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可随之提高,更能带动写作,且高考阅读份量不轻,因而抓好阅读是复习的一个重点。

6、依照《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把每一个知识点落实,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将出题者惯用手法告诉学生,如移花接木、无中生有、偷梁换柱、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歪曲观点、漏掉条件等等。

尤其要注意训练学生根据文章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合乎事理、情理、逻辑的分析、综合、推断,将字面上写而未透的内容明朗化。克服学生回答问题时只会抄原文,不懂提取组合加工原文的毛病。

7、本学期,语文科要加强综合性训练,练速度、练能力,通过训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8、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关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注意从身边,从报刊杂志上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并由此积累学问知识、思想观点、事例材料和精彩的语句。

9、写作方面,解决学生“巧妇无米”之难,积累写作素材;

篇5

高三语文复习自主学习自主内化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各个学校都相继开展了课堂的改革实践,但一到高三,很多领导和老师都有所顾忌,认为让学生自主探究,会耗费大量时间,担心复习效率不高或复习进度受到影响,改革变得谨慎,甚至重走老路,教师讲授又占据主导地位。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是给学生一头猎物,还是给学生一杆枪?”聪明的老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因为猎物总有被吃完的时候,而学生一旦有了“一杆枪”,他就可以靠自己捕猎继续生存下去。

在高三的语文复习备考中,能解救陷入题海中的学生的方法也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游泳,就是学生自己将知识内化,掌握规范。因为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最清楚什么样的学习最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最清楚自己糊涂和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学会”,也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内化知识,进而规范答题过程,达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构建学习中的“内化”过程,其目的之一就在于更好的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让他们成为自律学习者。正如当今美国著名的自主学习研究者――齐莫曼所说的,“当学生可以主动地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将自己的计划付诸实践,并监控整个计划的实施过程,我们就可以称该学生进行的是自律学习”。

下面就高三语文备考复习中自主内化的几个教学过程在价值上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自主探究,寻找答题规律

在高三的备考复习中,老师最爱讲的是信手拈来的针对考点的各种答题策略。在教学中,教师习惯将这些策略一股脑儿端出来,有一种母亲亲手整出满桌佳肴的欣慰与满足,但学生对我们传授的策略并不能理解其精要,只能囫囵吞枣。回想我们最初参与高三教学时,好多策略也并不十分清楚。随着见识日广,总结日多,也就渐渐明白了其中的规律。学生习得这些规律的途径何尝不是如此?所以我们不能越俎代庖,课堂上不如让学生自己探究、寻找答题规律。比如病句的九大雷区,不妨把同类型的病句收集在一起,先让学生判断病因,再寻找共同的语言标志,一定比先告诉他雷区在哪儿,然后让他改正。

二、自主修改,磨合答题规律

高三最辛苦的莫过于改卷子,天天练,周周测,月月考,老师整天忙于改卷,主观题多,改虽容易,让学生掌握落实却是有难度的。不妨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给学生每人提供一份详细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先让学生自主修改答案,根据要求自主赋分。再让得分不同的学生上台演板,由学生进行批改,交流给分理由。

在这种质疑对抗和评价给分的自主修改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掌握的答题规范不断加以修正和巩固,发现自己的失误和不规范的之处,用异色粉笔修改学生就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成长的痕迹、规范的过程尽显眼前,从而警醒自己,这比教师匆匆在试卷上画下的分数来得更有效。在修改过程中,死板的答题规范被应用于实践,学生还学会如何根据问题表述的不同对答题范式做相应调整。

学生的这种“内化”的过程,能拓宽教学信息的反馈渠道,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进行适当调控,能帮助教师实现由知识灌输者向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转变。这个过程对学生学习品质、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也是很好的检测过程。

三、自主梳理,理解答题规律

课堂上的自主修改还只是初步获取知识,要想建构清晰的语文知识体系,还需要自主梳理。自主梳理的形式要多样,时间的节点要恰当选择。如课堂小结可以学生自主口述,课前检查可以集体复背知识,而课后笔记整理是最重要的。整理笔记层次要清晰,选例在经典,方法归纳要精准,参考答案要规范,要注意用不同的色彩作不同的记号。笔记整理得井然有序,其知识结构必然脉络清晰。这样的自主整理自然要花大量时间,这需要教师解放思想,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尤其是复习后期,更要拿更多的时间来整理,这样必然会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考点。

四、自主命题,实证答题规律

命题向来是专家和老师的事,不过我们也要尝试让学生来命题,让学生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命题,是对考点的再回顾和再认识,设置参考答案,是对答题规范的再训练,这样理论联系实际,再遇考试学生就不会茫然无措,因为他已经知道子弹将从什么方向飞来,将会采取什么方式应对。

这种学生自觉“内化”的方式,首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有动机的学习,目的性更为明确,主动性更加强烈,效果更加明显。其次,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学生对所学科目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个没有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就像一个使劲敲着生铁的铁匠。”再者,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经历和“内化”空间。

五、自主归纳,巩固答题规律

要真正轻松驾驭答题范式,还要不断巩固成果。如何巩固?不妨让学生“分步达标”,分轮次、分层次,逐步达到要求。

刚开始复习时,能够一步到位的学生是少数。学生答题,堆砌术语、答非所问、装模作样,这说明他已经在有意识地规范答题。第二轮复习时对学生的答题就要提要求了,要能够准确表述,规范书写,扣题作答,层次清晰,这一时期用面批作业、作业展览、评卷现场还原等方法可有效促进学生内化。再次复习时,则重在对新题型的剖析,让学生在新题中找到旧题的影子,识破变化的假象,找到对应的答题规范,并做相应变化……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不同的题型,作为对常见题型和常见范式的补充。也可以让学生创造性的归纳公式,进一步简化答题范式,方便学生记忆。

篇6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考语文策略建议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学习潜力以及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阅读和概括能力、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云南省加入新课程改革的高考也已有两年,从这两年高考备考时学生答题情况看,语文学科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表现为知识点张冠李戴、概念不清等;二是解读文本信息的能力差,表现为不能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正确把握题意等;三是答题不规范,表现为表述不当、思维混乱、答案错位、完全照抄材料、答题口语化等。

要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中体现、落实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能力上有所突破,最大程度地提高复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语文备考工作。

1.研透考纲,从考点入手,注重基础,详讲知识要点,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有足够的知识之源,有必备的可用的武器。

注重指导学生学会梳理知识,将知识连点成线,连线成网,构建全方位的、立体的、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在新的问题情境下快速地提取信息,准确地调用相关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方能信马由缰,游刃有余。

众所周知,基础知识是根本,离开了基础,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不管如何命题,学生要考出好的成绩,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高考的竞争也是学生基础知识的竞争,丢掉基础,就会丢掉高考。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谁抓住了基础,谁就是成功者。因此要把夯实基础放在复习战略的第一位,将主要精力用在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上,用在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的夯实上。我认为复习过程中每一环节上不能图快,要步步为营,决不盲目赶进度。

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主干知识,仍然是新高考成功的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能力根植于知识,从知识中考查能力。离开基础知识,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只要在充分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下,努力做到以基础知识为支撑点,以能力为再生点,以思维训练为落脚点,一定能在高考中以不变应万变,充分掌握高考主动权。

2.教学与训练同步优化,要把握好复习的节奏和进度,模糊伦次,讲求实效,针对学生实际,准确把握合适的难度和容量,降低教学要求,挑选练习,让学生“力所能及”的做,让他能做,敢做,讲求策略,提高备考效率。

在教学中,重点内容重点讲,主要知识滚动讲,分出板块专题,大小专题交叉讲,避免枯燥乏味,又提高效率,哪里薄弱强化哪里,不需要搭花架,摆龙门阵,做到有的放矢,直奔考点。教学方式要优化。要注重典型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参与和体验,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归纳,让学生学会建模,教会学生解决同类问题的程序化套路和规范的解题模式。

在训练中,训练方法要优化。一是要明确训练目的:教什么,练什么,同步检测,坚决反对教与练脱节;二是要注意反馈和跟踪检查:要精选题目,及时训练,及时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及时矫正纠错抓关节点;三是要坚持“考必纠,纠必考”,以考集中检查,纠正后再考加以巩固,不解决问题不罢休。

高考有个规律叫做“难题得分少,容易题丢分多”,命题者会让你高高兴兴、心甘情愿的丢分。所以一定要抓中低档试题。即使好学生和优秀学生也是如此。在考试中,照常有些高分学生犯低级错误,就是中低档试题丢分。毕竟不是每一道题都是给每一个考生预备的,因此难题得分少比较正常。但“容易题丢分多”就不正常了。训练中要重点抓那些会做但没得到分、没做对的题。反对教与练的脱节,要通过教与练让学生打通相关板块,举一反三,节约时间,注重实效,提高效率。

3.跳出题海,落实反思,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中坚持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捕捉做题灵感,形成属于自己的做题能力。

高三必须要做足练习,做够试题,但作为领路人,教师自己必须要清楚做多少叫做足够,要明白为什么做,培养学生能力既要深入题目,又要跳出题目,注意总结归纳提升,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规律,总结归纳解题方法。要敢于跳出题海认真抓好“反思”。一模之后,各区各地模拟试题蜂拥而至,冲刺阶段的复习,黄金时段的复习最怕进入题海。“会做的题反复练,会使考生的智力不断下降;不会做的题反复练会使考生的心理一次次受打击”,这就是练习无度的后果。

“熟能生巧”是指技能而言,高考考查的重点是能力,是以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为核心的较高层次的能力,属于学生个体的思维是不能复制的。高考冲刺复习就其本质而言是提高思维品质,增加思维的活动量,因此冲刺阶段复习要抓住“反思”这个环节。努力做到“做对一道题掌握一套题,掌握几个规律”;“做错一道题,汲取一个教训,在正式高考时努力做到一题不二错”。预备一个错误记录本,将考试中的错题记录下来,收集、整理、改正错误,错误就变成了宝贵资源。

4.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备考应注重拓宽学生视野,要新课程重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重视知识的应用,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安排适当时间让学生去阅读,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活实际,要引导学生用不同学科知识的视角和方法去观察、思考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能将所学过的学科知识联系并应用于新情景、解决新问题,学以致用,能把新课改的理念潜移默化揉进知识运用的过程中。

探究性试题越来越多,是新课程高考命题的大势所趋,对这类试题光靠搞“题海战”很难奏效。必须在复习中真正地实实在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学会对探究问题自主构建,这样才能学会思考探究,从而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出的创新能力。

篇7

从2013年起,贵州省首次进入新课标高考,选用全国新课标Ⅱ卷,其中语文试卷突出新课改理念,设计合理,梯度适中,覆盖面广,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学习潜力及运用学科思维与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中要注意体现、落实新课改理念,加强教法研究,运用“少教多学”策略来指导复习迎考工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复习效率,促进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

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好高三语文复习备考工作:

一、研透课标、考纲、考题,从考点入手,注重基础,把握方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以下简称《考纲》)既是高考命题依据,也是高三师生复习指南,因而在复习迎考中教师必须研究钻透这两个文件。对《考纲》中规定的高考语文考查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等六种能力、六个层级”及“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烂熟于心,并通过研究近年高考真题,了解命题动向与趋势,体会复习教学与命题专家在理解《考纲》上的差距,准确把握复习方向,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复习中选题组卷的针对性有效性,增加复习教学的计划性和实效性。

二、完善知识体系,注重夯实基础

在指导学生复习迎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梳理知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知识结构,在新问题情境下快速提取信息,准确调用相关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迁移能力,在问题情境中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众所周知,基础知识是根本;离开基础,能力就成为无本之木。不管命题如何,学生要考出好成绩,就要具备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要把夯实基础放在复习迎考首位,将主要精力用在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运用上。因为,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主干知识,仍然是新课改高考成功的基础。能力根植于知识,从知识中考能力;离开基础,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只要在充分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以基础知识为支撑点、以能力为再生点、以思维训练为落脚点,在高考时以不变应万变,充分掌握高考主动权。不过复习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都不能图快,要步步为营,决不盲目追赶进度。

三、讲练同步优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在传统复习中,通常是教师利用板书或课件将某章节基础内容进行归纳,然后不厌其烦地讲授,而学生检测成绩却达不到预期效果,其原因主要是复习过程中“教多学少”,教师教得多讲得全,而留给学生自主复习、自我训练的时间很少,这样即使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解,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然而获得知识的只是教师、不是学生。因此,复习迎考中一定要大力实施“少教多学”理念,讲求实效,针对学生实际,准确把握合适的难度与容量,降低教学要求,精心挑选练习,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力所能及”地能做敢做,有所侧重地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留足时间让学生强化训练,才会实现复习效益最大化。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重点内容重点讲,主要知识反复讲,什么知识薄弱就强化,哪个版块已经掌握就淡化,做到有的放矢、直奔“考点”;且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典型问题剖析与解题方法提炼;教会学生建模,让他们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在解决同类问题基础上学会规范的答题模式、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四、坚持精讲精练,提高复习效率

在高三复习中,不少教师误以为题目讲得越多,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就越全面越透彻。毋庸讳言,完成一定数量的训练、解答必要的题目,是高三复习迎考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巩固基础知识、熟悉解题方法、提高解题速度都很有必要。然而现实告诉我们,教师讲得太多,不但笨拙耗时,且所讲题目缺少典型性和针对性。所以,高三复习一定要“依纲据本”、回归教材,不要被资料牵着“鼻子”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地选择题目、简明扼要地讲解练习。那要怎样做才恰当呢?自然只有在“精”字上下功夫。换言之,要求教师身体力行、跳进“题海”,精挑细选,选择那些时代感、启发性、思辨性俱佳的新题来训练,既适应高考命题趋势和题型变化,又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同时,教师讲题也要求精求活,既不能对完答案就了事,也不能大包大揽、讲得太透,要留点“包袱”给学生,让他们产生探求知识的渴望与自主思考的动力。

还有,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时,一要明确训练目的,教什么,练什么,同步检测,坚决反对“教”“练”脱节;二要注意反馈和跟踪检查,题目要精选,训练要快捷,校正纠错要及时;三要防止步入“难题得分少、易题丢分多”的怪圈。因为在高考时,命题者常常会巧设“陷阱”,让考生心甘情愿地丢分。所以,一定要教育学生抓牢并正确解答中低档试题,复习训练时重点抓那些会做但未得分、没做对的题目,举一反三,注重实效。

五、培养审题能力,训练答题准确性规范性

所谓审题,就是仔细阅读题目、理清思路,按正确方法分析、推理和判断。学生只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并认真审读,就等于找到正确解题的“钥匙”,往后的组织、拟写答案就容易多了。因为,每个高考题都只允许一次阅读,所以平时复习就要注意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具体做法是讲题时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然后复述该题是想让自己做什么,接着教师再总结、归纳、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篇8

1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重在抓基础

一轮复习的重点是将文言知识点、修辞等高考考点拆解归类后进行集中复习,而其中一个环节就是复习教材中的重点篇目,巩固基础知识。通过复习,学生会察觉文言文中很多常见的实虚词在教材中都曾出现过。如“薄(迫近)”出现在李密的《陈情表》,“雅(向来)” 出现在《张衡传》中,由于对课文较熟悉,学生复习时掌握这类词语更快,记忆效果更好。2012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 “东西异路”的“路”字,就在必修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烽火扬州路”一句中出现过,词意为“宋元时行政区域名”,不可当一般道路讲。由此,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回归教材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掌握基础知识才是学生解题的关键,要想让学生一轮复习的效果好,就要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框架,细化知识点,拓展知识面,让他们做到:考什么心中有数,问什么不犯迷糊。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如何去应考!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知识,在解题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 二轮复习,区分不同题型,掌握解题技巧

针对高考六种题型,我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复习,力求让他们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要领,领悟题型差异。如一般论述类文章,重点考察的是学生理解能力,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而文学类文本阅读除此之外,还要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只有明确了不同题型的区别,学生在解题时才能及时转换思路,抓住问题的关键,避免思维混乱,出现所答非所问的情况。

此外,在对各种题型的讲解中我会穿插一些解题技巧。如,小说阅读中的自然环境作用题,我给学生归纳了7条: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照应前文;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学生将这些常见题目的解题技巧牢记于心,在解题时就不会慌乱,作答时也能做到有的放矢,言之有物。

3 三轮复习,合理分配时间,提升学生应考能力

此轮复习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高效地完成一套完整的试卷。训练中,学生要合理分配不同题目的解题时间,尽量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后,快速转换思路,进入到下一题的解题思维中。为此,我常将不同题型的试题组合成一套试卷,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合理分配时间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转换思维的速度,之后再进行套卷的练习时,学生的应变能力就得到了明显提升。

篇9

《高考考试说明》把语文学科内容分成“语文知识和运用、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五个部分。对于这些知识学生在上高三前各个学习阶段都接触到了,只是所接触的都是一些零星散乱的知识。升入高三后,我们的教学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把这些知识用线连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知识网络,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能够根据命题的要求迅速而准确地从基础知识的网络中挑选出有关知识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取得高考的优异成绩。

高三语文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在一年时间内,既要学习五六册课本,又要系统的复习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对全年的教学有个通盘的考虑和安排。我们通过反复讨论,制订了如下计划。上学期上完第五册课本,复习“语文知识和运用、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完成小作文写作专项训练;下学期学习第六册课本,复习“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完成大作文的写作教学。除此之外,我们还对每周的主要工作作了安排:一周一次作文指导评讲课,一周一堂研究课,一个考点一堂示范课,一周一次集体备课。

具体来说,我们的复习课教学基本上是分三步进行的。

一、定点选题

根据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要求,把五大块所规定的各个考点又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一节课或几节课讲一个知识点。我们把点选定后,围绕这一点有关内容,选取典型例题,借助这些例题来让学生了解这个点的相关知识。

这一步是在上课前即备课阶段完成的。完成这一步,我们采取集体备课的办法。按照开学初制订的教学教研计划,在复习每一个考点前,语文组集体讨论应该讲哪些知识点,主要讲些什么内容,然后分工一人一个知识点去备课;并安排一位经验较丰富的老师主讲一堂示范课或研究课。之后,又将各自备课内容及示范课或研究课进行集体讨论,评价得失。通过补充修改后,形成统一的教案,印发给各个老师,并形成大致教法。因此,一个考点的备课要经过前后两次讲座后才定稿。这样群策群力,克服了以前各自为战的状况,调动了全体老师的积极性,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让老师集中精力、时间去搞透某一点知识,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研究探讨风气。这样取长补短,克服了新上高三老师经验不足的现象,有利于这些老师迅速进入角色,便于教学的整体提高。

完成这一步,我们主要注意了两点。一是选点尽量小。切入的角度越小,备课的难度越大,但深度越深,学生掌握越来也就越容易。比如,“比喻”这一知识点,我们就主要讲了这些知识——比喻的特点及其分类、比喻与非比喻的区别、借喻与借代的区别、比喻的运用以及篇章中比喻的理解,花五节课的时间完成。又如议论文这一文体写作,我们除了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外,还重点指导了有关内容——论证方法的运用、论证思路的开拓、议论文语言特点、命题作文的审题、材料作文的审题、材料作文的拟题、材料的积累引述、论据的分析、引论本论结论部分的分项写作以及文学评论、读后感、驳论文等各类议论文的写作。除此之外,还注意了选题典型。语文学科的各个知识点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几乎都有所反映。为此,我们选题主要以高考试题为主,没有的适当补充,自己拟编。这样既有针对性,又有代表性,更有典型性。

二、分析归纳

我们确定了知识点,选好了例题后,就要对这些例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规律性或结论性的东西来,便于学生记忆、理解、掌握、运用。分析归纳的过程是学生增强记忆、加深理解、便于掌握、培养能力的过程。分析得越详尽,归纳得越具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就越深刻,越全面,运用起来就会融会贯通,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处理和驾驭学科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求欲,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智慧潜能,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攀登科学的下一个阶梯,不断闯入新的领域,进入新的境界,去夺取高考的胜利。

这一步是在上课时完成的。完成这一步,我们在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各个老师针对各班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本人对这个知识的理解,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打开思路,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相互补充、水到渠成的归纳出结论。因此各个老师上课,分析时有的深入浅出,有的循循善诱,有的高屋建瓴,有的势如破竹;归纳出的东西,有的简明,有的形象,有的全面,有的系统。真是异彩纷呈,而又殊途同归,深受学生欢迎。

如文学文化常识,古今中外,天上地下,内容庞杂、繁多,我们的老师就指导学生如何去记。有的引导学生列成图表,有的采用数字记忆法,各种各样。又如体会诗歌的意境。有的老师引用所学过的诗词通过多方引导去体会,有的就借助《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体会。以第一段为例,就提出了这几个问题:(1)这一段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2)作者用哪些形象性的词语描述这一画面?(3)能否借助想象联想把这一画面描述出来写成一段环境文字?(4)这一画面包没包含作者的心情?包含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5)借助背景体会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通过这样一层一层的深入引导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体会意境要从这几方面入手。即①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②抓住形象性的关键词语;③注意意象,借助联想想象。又如解答语言连贯中的排序题就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出了切实可行的解题思路:①借助外部语言标志(体现时序的词语,表示各种关联的词语,前后句中表指代、承接、照应性的词语);②根据语句的内在联系(语段中常见的总分、并列排列方式和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等各种逻辑顺序);③整体把握,抓中心句,化难为易。

完成这一步,老师的启发诱导作用是关键。诱导得法,气氛活跃,学生易记易懂,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一课一得。对于这一步,我们尤其注重各类题型的分析归纳,也就是解题方法的指导。根据知识点设计的各种题型,解答时总有一些规律可循,我们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规律,那么在以后碰到类似的有关知识题型时,就会迅速准确的找到答案。

这一步我们着重注意了分析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我们要让学生全体参与,按照前一步确定的点,紧紧抓住这一点进行分析。如果搞花架子、求形式,老师虽口若悬河,唾沫横飞,却劳而无功,得不偿失。同时注意了归纳出的东西尽可能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归纳出的解题思路。如果归纳出的东西缺乏操作性,就没有多大价值,起不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三、训练检测

理解知识和巩固知识是运用知识的基础。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学生从掌握知识到形成技能,从技能发展到技巧,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在反复的练习中,从最初的不会、不准确、不熟练逐步地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我们前面讲的采取各种办法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其教学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鉴赏评价各项语文能力。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配以适当的科学的训练。通过训练检测达到目的。为此,我们采用了多种训练检测的方法。课内训练和课外检测相结合,知识点单项训练和考点检测,强化训练相结合,单元检测和综合模拟训练相结合。特别是一月一次的综合测试更是检测学生一种有效手段。一般地,在讲完一节课的内容后,出几个有坡度的题目让学生口头的或书面的当堂训练,检查所学情况;在讲完每一个考点后,花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做一套考点训练;对高考热点难点内容还组织几套题目进行强化训练。真正做到章节过关,考点过关,一步一个脚印,稳打稳扎。这样反复的、多角度、多侧面的立体化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如果缺少这一步,我们前面讲的各种知识就落不到实处,培养学生的能力就会变成一句空话。这一步是在课内或课后完成的,而主要是在课后完成的。完成这一步主要在于平时检测题和模拟测试题的选择组织运用,即资料复习的选择运用。整个学年我们主要组织选择了这几套资料:38校编的《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及与之配套的《题典》、北师大出版的《考点强化训练》、28套模拟测试题。这个学期又订了5套北京的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另打算在5月份组织10套考前实战训练。对于这些资料我们是这样使用的。复习有关知识用《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课堂训练用《题典》上的题目,争取知识点讲到那里,《题典》上的题目做到那里,原则上不用整节课的时间训练和评讲。在讲完每一个考点后利用时间训练《考点全程训练》,抽查了解教学面掌握的情况,普遍性的问题重点讲评。模拟测试卷一星期一套,全批全改讲评,同时对于编的10套实战训练题,集体讨论统一评讲答案。而强化训练内容主要是集体讨论自己组织编写,像我们编的《词语常用手册》及“词语强化训练”,学生普通反映良好。

篇10

一、认真挑选试卷练习

因为学生在高三短短一年的时间内,要进行五门学科的总复习,课业负担沉重。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受能力、更受时间的限制。教师心中没底又怎能让学生明白?故而一份有质量的作业,一张有质量的试卷是能上好讲评课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做的不是对着参考答案抄录答案,而是应先独立完成。这样可以预见学生要完成这份作业所需的时间、题目的难易程度、题目的检测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提醒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倘能如此,可以使这项作业或练习更有效,教师长期坚持这样做,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能更好地跟随教师的脚步去迎接高考。

二、及时批改,迅速反馈

高三的教学任务繁重,许多教师会抱怨时间不够用。于是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先完成连续两堂课试卷,隔天在课堂上讲评。笔者曾经也采用过这个方法,但发现了一些问题:(1)目前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差,由他们自行批改订正,他们根本无从下手。(2)教师没有看过学生的答案,就只会分析自己心中的重点,这和学生所反馈的情况往往差别很大。讲评课的内容不符合学生的需要。(3)这样的课就完全变成了教师主导的一言堂,学生参与性不大,课堂的气氛很沉闷。

批改,一来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认真对待练习;二来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掌握的情况和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上课时的重点也就显而易见了。更重要的是面对高三的学生,教师始终用批改提醒着学生:教师与你们共同努力着。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教师会批改的作业,学生相对会认真完成,他们觉得教师在认真对待。这股认真劲也会感染学生,高三的学生需要一种持久的学习动力,这种感染力能一直鼓舞他们坚持到高考结束。

不仅仅是批改,更应该是及时批改。试卷有其一个时效性,若教师在时隔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才完成批改,然后进行讲评,这样同样是没有效果的。最理想的是能在学生交试卷的当天,教师在当天或是隔天就完成批改进行讲评,这样学生对于其完成时的思路和方法还有一个记忆保留的过程,也便于他们发现问题。

三、批改后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这一环节,是上好试卷讲评课的最重要环节。进入高三,应该在每一次的试卷批改后都有一次统计和分析的工作,只是统计分析的方式不同。有的教师会认为工作繁重,但实践后觉得其实统计的工作也有一些小的技巧在其中。

1.找出共性

这个共性可以是答得很差的,也可以是完成质量好的。高三的试卷的主要作用是找出学生在知识上的盲点。那么盲点的获得也可以是排除已基本掌握的,学生完成得好的,同样要记录下。这样在讲评时,学生会知晓哪些他们已经掌握,这样可以增添信心。高三的许多时间是在进行一种心理战。学生完成情况糟糕的,教师肯定要重点讲评。从一张试卷最重要的是找出这两方面的内容。

如在经过一个阶段的诗歌鉴赏训练后,在批改2010年合肥市二模试卷时,我班绝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答题时的解题步骤,我把这一情况记录下来,上课时告知学生他们完成得很好,不再累赘地评讲,只需辅导个别学生即可,从而为学生和自己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2.找出个性

这一点,特别针对的是试卷的一些主观题,如由学生自己动笔适当拓展完成的题目。这类题目往往在评分时也仅有一个评分标准,或是一段参考内容。语文试卷是学生个体经验的表达。自然,参考答案只能是个参考。如果忽视这一点,那么在讲评时教师所读出的,讲出的参考答案其实是距离学生很远的,学生有时是不容易接受的。用同伴中的一些好的内容,教师记下,讲评时请同学自己读出,既可以鼓励表扬好的学生,同时又给其他学生一些启示,同伴的体验对于他们而言更直接、更容易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不足。

教师不仅仅要注意一些完成得好的内容,还应该留心一些书写认真但因答题不灵活而完成得不好的内容,也就是反映学生死记硬背的“可爱的错误”的答案,这样的内容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又可以活跃一下高三的课堂,调节课堂气氛,能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

3.小分统计,细化到题

小分统计,即一张试卷以题号来区分,将每一位学生在这道题上的得分输入Excel表格,随后统计每一题的平均分。这样的统计似乎很麻烦,输入就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这样教师可以清晰地看到全班每位学生,这张统计表更便于看出学生在哪道题上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这比仅凭印象中的用笔纸记录要科学准确得多。这样,试卷在讲评时,突出的重点是学生回答有问题的这些题目,从考点、错误原因、正确回答的思路着手,有数据的支撑,学生也会比较准确地知道每一次重大考试所反映出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方式学生是反感的。

当然,每一次都进行这样的分析,耗费时间较大,所以在一模、二模这样的考试后,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平时的月考可以就几种题型的分数制作一张表格,从而较宏观地看出学生的答题情况,这样的方法也是不错的。

四、围绕考点,突出重点,反馈练习

上课这个环节自然也是重点,以往的试卷讲评课大多是将一份试卷从头至尾,几乎是每一道题,它是如何解出来的,由教师或学生讲。无形中课堂变成了对答案课,每份语文试卷都有21道题,全部讲完时间冗长,学生会睡倒一大片。高三的课堂讲求的是有效、高效,因此我的实践经验是从考纲考点入手,设计重点,每一堂试卷讲评课都得针对考点重点讲评,然后适当地结合这个考点进行反馈练习。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能明确考查内容和得分要点,又有了练习实践的机会,课堂教学效果好,基本上每一位同学都能认真地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