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财务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险行业财务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保险行业财务专业知识

篇1

相比未能在大学里经过专业学习的人,有着系统专业知识的保险专业大学生对于行业需求已然炙手可热。

需求缺口不小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保险系主任许飞琼介绍,目前保险行业中,高层次人才比例偏低。整个行业的营销人员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凭的人员不到30%。因此,保险人准入门槛的提高,将会对保险从业人员结构进行新一轮的洗牌。

一寿险公司高管称,其所在公司大专以上的保险销售人员比例占到60%-70%左右,在同行业比例中属于较高水平,对具有专业知识的“科班生”的需求也比较大。而纵观国内高校的保险教育,师资不足和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称为了其普遍存在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委托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4所大学举办保险专业。近30年来,各高校自主发展保险专业。

根据2011年一项数据统计,每年从高校毕业的保险专业大学生有3000―4000人。然而,我国保险业每年大约需要3万名保险专业毕业生。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严重不足。

据统计,早在2003年,每10万人口拥有保险从业人员的数量,美国为1357人,日本为331人,而中国在2010年还不足300人。我国国内保险从业人口总量偏小。

有数据表明,目前市场主体大量增加,各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对人才需求急剧增加,我国国内保险业人才储备的供需比例约为1∶4,就北京市场而言,保险人才缺口就有十多万。2010年《福布斯》亚洲企

业人才调查显示,保险承保(核保)人员和保险理赔人员排在十大急需人才类的第6位和第8位。

本刊记者统计,目前我国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已经超过100所。从2008年开始,全国各地的大学中,开设保险专业的学校呈逐年增多的态势,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湖北、江苏、山东等省份均有6所

以上的高校开设保险专业。从地域分布来看,东部沿海省份相比西部省份多。

专业细化成趋势

据本刊记者调查,目前全国高校中,重点大学保险专业学生普遍比普通高校人数少。以武汉大学和河北金融学院为例,这2所大学的每一届的学生人数平均为10人和100人。多数重点高校走研究型人才路

线,而地方性院校正探索动手能力型人才培养。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潘国臣向本刊记者介绍,目前武汉大学保险系共有9名专职教师,在专业方面分为精算等专业。在本科生毕业去向方面,潘老师还认真地做过统计。“在过去的5年里,

超过1/3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进入保险行业的毕业生也超过1/3;另外不到1/3的毕业生在银行或其他企业找到了工作。”

与重点大学研究型对比,地方性的高校更多地在探索操作性人才的培养。河北金融学院保险系李树利对本刊记者介绍,该学院的保险专业学生人数比重点院校多,但是一直控制在一个数值范围,“我们

并不提倡扩招。”

“以河北金融学院保险系为例,2007年以前保险专业是专科层次,2007年以后出现专科、专接本、本科三个层次,专科人数从以前的200多人缩减为如今的100多人,而本科人数也维持在100人左右这个

数值。”李树利说道。

对于师资力量,河北金融学院保险系主任高鹏介绍,他们目前邀请更多的有工科背景老师以及曾在保险一线工作的人才到学校做专职教师。“我们买了与保险公司一模一样的软件,进行试训。不仅学生

要参加,教师也要参与。”

“纸上谈兵”是软肋

潘国臣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出了目前国内保险行业和高校在保险专业教育上普遍面临的部分问题。“国内保险业对行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保险业务除了保险营销之外,还包括市场开发、产品设计、

保险精算、展业、承保、客户服务、理赔等有关保险业务。”潘国臣说,这些工作岗位,都需要具备保险专业知识和一定实务经验的毕业生。而国内缺乏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保险专业教师,虽然学生在

校能较为全面地学习专业课程(核心课程包括货币银行学、公司财务、财政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财产保险学、人身保险学、保险法、保险经营与管理、保险精算、保险会计与财务等),但大多数

学生很难接触到保险实务,特别是本科生的专业知识与行业需求有差距,保险公司认为学生不太好用。潘国臣还提到,大陆的保险行业形象较差,员工待遇不及银行、证券类金融行业。加上很多人不了解保险行业,甚至以为是保险是骗人的东西。这些共同导致学生本身不愿意选择保险专业,许多家长更是谈“保险”色变。

篇2

一、保险公司会计核算的会计准则特点

保险公司的会计核算,所依据的就是国家针对保险行业所出台的相关会计准则,如我国的保险行业会计准则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计制度》发展到了现如今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阶段,目前我国保险行业的会计制度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更加接近国际惯例。即新的保险会计准备不仅规范了传统的保险合同的认定、划分与审核,同时还构建了很多现代化的理念,更加的符合会计核算过程中的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以及清晰性等原则。并且使得会计核算中的报表更具有真实、可靠性;二是保险行业的准则更加突出复杂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现代保险行业的复杂性所决定,不仅会涉及到保险行业业务常用的技术术语,而且对于保险会计准则中的一些问题还有待彻底的解决,从而使得保险行业的会计准则有了一定的复杂性。

二、目前保险会计准则实施中所体现的不足

(一)保险风险不够明确

保险风险作为保险合同的一个重点内容,在新的保险会计准则中,并没有对保险风险有一个明确的限定,同时对于特大保险风险也是没有进行限定,从而使得混合保险合同的分解难以操作。最后就会影响到保险公司会计对收入的会计核算工作。

(二)有违会计原则

在新的保险会计准则的实施过程中,对于保单取得的成本中,保险费用中的附加费,如常见的有手续费、体检费、劳务报酬等费用,明确规定需要计入到当期的损益中,这种保险业务取得成本费用化的核算方法,其实有背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从而导致了会计信息的不准确性。

(三)再保风险的管理机制不严格

新保险会计准则中明确的指出了保险业务承担独立核算机制,但是对再保险风险的机制却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种会计准则的不严谨性,就会导致会计再保险会被泛滥的使用。对于再保险人所需要承担的各种保险经过原保险人与再保险人之间的协议就可以把风险转变为再保险,这就是财务保险,属于有限风险再保险的其中一种,能够为投保人与再保险人带了经济上的丰厚回报,深受保险行业的青睐,因而被广泛滥用的情况就会出现,但其最根本就不具备风险转变的条件,因而成为了金融投资的一种工具,从而造成了保险公司效益增收的一种假象,对于保险公司的财务报表起到一定的粉饰作用。

三、保险公司会计具体核算哪些工作

(一)收入的核算

作为保险公司,其主要的收入就是保费收入,当彼此双方签订保险合同之后,就需要对保费收入进行核算,即对公司收入的确认。但由于收入核算的复杂性,并不是所有的合同签订都可以进行收入的确认。需要根据保险合同的内容来进行对公司收入的分类确认,并且对于不同性质、种类的合同期收入的核算方法也是不同的。我国保险行业的会计准则中规定,对于收入的核算,需要以公允价值为主体,实行权责发生制,从而确保保险合同与收入的同步核算确认。

(二)准备金的核算

对于保险这个特殊的行业,我国对其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保险公司是不可以进行对外举债的。因而需要通过准备金的方式来表现出公司的负债,对于这一公司重要的会计信息披露,能够真实的反应出保险公司的盈利与偿债能力。但就目前的准备金的相关制度,我国仍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三)投资收益的核算

投资收益的核算是保险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做好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核算,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一个保险公司的收益情况,同时还能够准确的反映出其资金投资的浮盈。对于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核算主要包括四方面,持有至到期的投资、贷款与应收的款项、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及以公允价值计算且变动后计入的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四)费用的核算

保险公司的费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保险的赔偿款、销售费用以及其他所发生的间接费用。我国的会计准备中对保险行业中所出现的费用支出,主要都是以费用化的方式来进行核算,把公司当期所发生的费用计算当期损益,从而对保险企业的成本有一个正确合理的计量,与此同时,还有助于财务风险的把控。

四、如何做好保险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

(一)做好企业资金的审批、核算与控制

做好保险企业内资金的核算与控制,可以使得企业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合理的规避掉一些财务分险。在具体的资金核算过程中,要采用双重管理方法,一是通过企业的银行存款系统,二是对现金控制系统,并且对于公司的现金与银行存款进行每日的结算统计,对于资金的增减变动做好相关的记录。除此之外,还要做要资金的预算与结算工作,并对其审批流程做到严格执行。

(二)强化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核算的基础都是依照国家出台的相关会计制度准则,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保险公司会计核算体系,并且建立起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职业道德素养,从而杜绝违规、违法行为的出现。

(三)准确核算成本费用

由于现代保险行业业务范围的广泛性,因而保险公司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也会越来越复杂,尤其是体现在对保险公司成本费用的核算上,随着信息量的增大,使得公司财务核算也会随之变得复杂化,不仅增加了难度,而且对于信息的准确、及时也会受到影响,因而保险公司可以适当的采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从而能够及时、准确的进行会计核算。如上海的一家保险公司早在2012年就引进了ERP财务系统,能够很好的把公司各个部门的成本费用进行核算,不仅提高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加强企业内审工作

内审工作的执行是保险公司对于核算工作的一种监督与控制,可以有效的降低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发生,因此作为保险公司,要充分发挥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从而为企业的管理起到一种监督的作用。除此之外,内审工作还能够对保险公司的各个环节的管理起到检查的效果,如保险公司的经营、投资、融资等这些方面,内审部门都是需要进行对其审计的。

(五)会计集中核算要建立标准的业务流程

保险公司要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根据流程再造原理,把会计核算业务建立成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标准化的会计工作流程可以保证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顺利运行,使保险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全面、健全的推行。会计集中核算要求会计科目体系要做到上下统一,多层次的会计核算体系可以体现出管理的要求,并能够和资产管理、预算控制相协调。

(六)培养专业的财务人员

为确保会计集中核算能够保险公司的经营带来绩效。保险公司应该培养以下三种专业型人才:首先要有基层单位中专门负责业务录入的人才,他们能够编制基本的会计凭证,进行本单位会计系统的基础维护以及简单的税务业务和资产业务;其次是在保险公司集团中心的会计人员,他们负责会计系统的维护和完善,公允价值的确认基础以及如何进行减值准备计提等专业化会计业务,汇总会计报表的生成和重大事项的事前和事后控制;最后是专门负责公司财务核心业务的管理和风险控制。

篇3

关键词:财经类高校;保险学专业;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保险行业逐渐成为异军突起的经济支撑点。保险行业需要大批量优秀人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优秀的人才既是保证保险行业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繁荣,国泰民安的重要支柱。而我国高等院校的保险教育,就是支持源源不断输出人才的重要学府和机构。为适应保险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相继有数十所高校逐步开设了保险学专业,专门从事保险学相关知识的传授与理论研究。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奋斗,我国财经类高等学府对保险学的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与长足的进展。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某些高校还开设了硕士和博士的教育点。但是也应该看到,虽然保险学专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比较实际的问题,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口径相对狭窄、针对性不强等。

一、财经类高校保险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从保险的特质上来讲,保险学专业应该属于比较务实的专业,因此,保险学教育应该与各种保险实务紧密结合在一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我国的保险学专业教学也挖掘并采用了大量的案例,但从某些层面来讲,内容仍然空洞,存在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多所财经类出版社出版了很多关于保险学的教材,然而,由于我国的保险事业起步晚,又受传统经济体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影响,民众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淡薄,这些教材大部分仍以理论说教为主,内容中的传统理论存在雷同的现象。反之,学生最需要了解的,与老百姓的生活联系密切的保险方面的知识涉及甚少,如养老、医疗、教育、工程保险等。(二)教学模式过于陈旧高校保险学专业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内容不够新颖,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参与性,导致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虽然部分教师也在课堂中与时俱进地引进了一些多媒体的教学设备和案例教学,然而由于核心的东西仍然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仍根深蒂固,整个教学模式仍以应对考试而设置,所以,学生并没有学习到保险学中的重点知识。(三)师资力量薄弱保险业务内容杂、强度大、梯次多、节奏快、连续性强,学生必须经过大量的实际操作与资深保险人的悉心指导才能熟练地掌握业务。因此,财经类高校保险学专业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师资力量,才能完成如此艰巨的教学任务。而实际上,我国财经类高校内担任保险学专业的教师严重不足,缺少“双师型”教师,大部分教师的理论知识丰富,但是保险实务方面较为欠缺,以至于难以对学生进行教导。(四)学校对保险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某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保险的本科教育曾经与金融专业合并,多所高校将保险学专业并在金融学专业里。我国的财经类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是我国保险学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因此,财经类高校更应该重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笔者认为,我国财经类高校在设置保险学专业的相关课程时,更应该重视保险学专业的部分学生经济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对于某些金融类的知识了解较少,甚至作为经济学基础的会计知识也不甚了解。总体来说,就是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

二、提高财经类高校保险学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交互式保险教育模式财经类高校应在保险学专业教育中开展横纵向相结合的交互式培养模式,这种教学理念是对保险业发展提供人才的保障。因此,财经类高校保险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出合格的保险人才,保证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及敏锐的创新能力。首先,财经类高校的教育应该拓宽教育视角,这就要求在开展保险学专业教育时,应该引导保险学专业的学生积极涉猎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包括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等,都要博采众长,吸收其中的精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避免被未来激烈的竞争所淘汰。除了纵向的交互式教育培养方式外,横向交互式培养也十分重要。例如,保险学专业与金融学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保险学教育应拓宽教育口径,实施在经济学口径范畴内跨学科教育的交互式培养。也就是说,在保险学专业的课程基础上,开设金融实务教程,使学生掌握货币银行、国际金融、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统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爱好,开设金融与保险、保险投资与理则、保险会计与审计、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保险电子商务与营销等方向的课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实现自我提升.另外,财经类高校也可以成立保险专业的“探讨会”,定期鼓励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并与从事保险的企业保持密切联系,给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强学生与保险行业的互动,不断丰富学生的见识。(二)建设更多实习基地,贯穿多种教学方法财经类高校应该为保险学专业的学生建设更多的实习基地,训练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将多种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中,如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都是不错的办法。在实习基地贯穿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掌握到运营保险行业的诀窍,做到灵活运用。笔者建议,实习基地应该尽量丰富实践内容,如模拟最新险种的理赔、承保等方面的知识。(三)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解决师资力量薄弱问题针对目前我国财经类高校保险学专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善。①建议财经类高校定期邀请保险行业的资深人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定期给学生讲授一些新鲜的保险专业的知识与行业的现状。保险人已经在行业内打拼多年,在业内拥有良好的声誉,可以通过自身的经验带给学生更多更真实的行业体验。例如,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的院长郝演苏教授,从1983年起在高校从事保险教学与科研工作,曾经在香港从事保险管理工作三年,现任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兼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保险与风险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保险学会理事、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笔者建议,我国财经类高校可以借鉴中央财经大学的做法,使高校的保险学专业教育更鲜活。②建议财经类高校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规定从事保险学的教师定期到保险公司从事保险人业务,摸索保险行业真实的工作体验,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才会更灵活,避免一味枯燥地照本宣科。(四)提高对保险学专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纵观我国保险业20年的发展,保险市场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保险是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保险学教育,既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国民保险意识、促进保险业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财经类高校有着独特的保险普及教育的天然优势,保险学专业教育任重道远,不能一蹴而就,在扶持专业教育上,财经类高校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重视,全面抓好保险学教育。

三、结语

财经类高校真正从自身出发,不断更新保险学专业的知识结构并提升教学能力,从传授传统知识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向转变,就一定可以适应保险行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出更多的保险行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4

财务经理的职能绝不再仅仅是做好财务核算,提供财务分析报告、编制预算、成本和资金,更需要对企业的全面运营管理甚至是战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财务经理面试自我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财务经理面试自我介绍1

您好,首先向您简单地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__—_,出生于19__年,来自浙江台州,20__年6月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专业。大学期间,我主动学习了专业知识、商务英语、计算机、心理学、商务谈判、文学等知识,曾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学习之余,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20__年7月我加入印幅瑟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飞利浦项目组。在infosys的这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会计专业知识、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商务英语等知识。最重要的是,我在infosys学到了什么是团队精神。20__年3月,我加入了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职位是会计主管,在这里我更系统的学到了预算管理等财务知识以及最先接触到了人员的管理。

现将我的核心竞争力汇报如下:

1、我有扎实的基本功,我在我的学习和工作期间都没有虚度光阴,而是比同龄人更努力,这也是我为什么期待比自己本身年龄段和资历更高的职位。

2、我熟悉bpo行业、保险行业并了解国际商务行业。其中我最熟悉的部分是财务共享。因为我有四年的这方面的职业经历,我在这方面会比较得心应手。但是我也愿意尝试其他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内容。

3、我希望我的理念跟您是契合的。

财务经理面试自我介绍2

尊敬的考官:

大家好!

我叫__,是__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本人诚实稳重,乐观大方,积极向上且爱好广泛。大学三年,我不仅学好了财务专业全部课程,而且对财务软件有一定了解。能熟练操作各类办公软件。

短短的三年里,我始终以“天道酬勤”自励,积极进取,立足扎实的基础,对专业求广度求深度。在学好每门功课的同时,更注重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同时,除了认真学习课堂知识,今年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和会计中级电算化证在校期间积极参与文体活动与社会实践。

通过不断的学习,我已变得成熟,稳重,具备了良好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也铸就了我坚毅的性格和强烈责任心,我坚信,也坚定的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

一滴滴汗水是面对昨日舒心的微笑,也是走向未来丰沛的信心。站在世纪的曙光中,面对新的考验和抉择,我无法退缩,也无法沉默,我要用我那双冷静善于观察的眼睛,那颗真诚而热爱事业的心,用那双善于操作而有力的手,那双发誓踏平坎坷的脚一如继往的发扬对工作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和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磨砺前行。为您,为我,为我们的共同事业创造新的辉煌。

虽然,缺乏经验是我最大的不足,但作为应届大学生的我已明白:一个青年人,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己,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我相信,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不懈的钻研精神一定能使我很快胜任我的工作。

如果我能喜获您的赏识,我一定会尽职尽责地用实际行动向您证明:您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但您的未来,我愿奉献我毕生的心血和汗水!

财务经理面试自我介绍3

尊敬的考官:

您好!

很荣幸能参加公司的这次面试。我叫__,是一名财会专业应届毕业生,四年的专业学习让我扎实的掌握了专业知识。能熟练操作word、e_cel、用友U8财务软件以及__管理系统。

我是一个性格稳重、做事有耐心的人,具有踏实勤恳、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心态。会计专业学习更培养了我细心、严谨的学习生活态度。在校与师生关系良好,富有团队合作精神,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极强的责任心,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继续保持。正是由于这种性格因素,我非常喜欢会计工作。

实践方面,在财务软件练习课上,我们对客户员工资料输入修改、业务处理、凭证的填制、以及报表的制作输出都做了大量练习。通过会计账务流程模拟实践,了解了从收集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结账,到制作报表的全过程。通过专业学习我更加坚定的选择了会计这个行业,我觉得很适合这份工作,并希望在会计职业生涯中能有所成就!

篇5

1.法制观念淡薄和职业道德丧失

某些公司领导法制观念淡薄,片面认为只要能做回业务,帐无非是做出来的,对假帐、假报表没有在思想上引起重视。部分领导为完成任务,要求或暗示会计人员做假帐,甚至把做假帐水平作为衡量会计人员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志。有些会计人员缺乏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为谋求一定的利益,主动迎合领导作假行为;有的是在单位领导的授意下,受理假凭证,作假帐;还有的处于“道德两难”,屈从于领导的意愿,被迫违反制度,弄虚作假。

2.保险行业信息的预计性给保险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空间

保险行业收取保费在前,成本支出在后,这期间需要专门的方法与大量的职业判断进行确认和计量,因此,预计性在保险行业利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使保险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别的行业会计相比稍有逊色,特别是长期险业务很多都是期限达10年、20年甚至30年以上的长期性负债,在收入补偿与发生成本之间存在较长的时间差,利润实现有较强的滞后性。原则上,在一份保单终止效力以前,保险公司是无法计算这份保单所带来的真实利润,我们只能估计这些保单的未来变化。因此,保险会计中确认利润时,人为色彩更加浓厚,精算师的客观独立性与职业道德倍受考验,如何保证保险公司精算结果的准确性和损益不受任意操纵,是一个重要课题。

3.保险会计制度不健全

目前,保险会计遵循的是《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里的相关规定,但是,这个制度只就保险公司财务会计事项做了原则性规定,财会制度相关内容不全并过于宽泛,没有体现保险行业的特色。比如:新制度对各项准备的计提只作了原则上的规定,对于准备的计提与否以及比例的确定都由公司自行根据情况确定,这在客观上为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因为同一经济事项,会计人员可能有若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做出不同的估计,必然使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此外,新制度对于一些重要信息的披露也没有作出规定或规定得不恰当。

4.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差异

尽管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力求准确性,为公司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但是由于会计人员本身专业知识、经验的不同,自身素质参差不齐,职业判断水平存在差异,可能同样一项会计政策,由于理解的不同而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从而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比如,新制度要求对贷款损失准备根据贷款质量采取五级分类法,但是由于会计人员对谨慎性原则的理解不同,可能性质相同的一笔贷款,有的将其纳入“关注”,有的将其归人“次级”,使评估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从而削弱了各公司贷款质量的可比性。又如,投资连结产品独立帐户的估值方法,该产品既有投资功能又有保险功能,区别于一般保险产品,估值方法也不例外,如按交易日市场价值、基金单位净值及公允价值等估价方法,在无任何参照的价值下,全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其进行估计,不同的计价方法下独立资产帐户价值不同。

5.公司治理不严和管理体制不到位

毋庸讳言,保险公司经理与股东之间的受托责任关系使二者客观上存在利益不一致的矛盾,保险公司的经理(人)有着不同于股东?(委托人)的独立利益目标。在所有权和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条件下,经理在获取公司控制权方面处于有利地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这种人和委托人的利益偏离情况会造成经理出现道德不良,故意隐瞒公司的真实情况,提供虚假的信息给投资者,特别是对于在保险市场上占有很大市场份额的国有独资保险公司,产权过分集中于国家,产权是虚拟的,只有形式上的所有者,而没有事实上的所有者,这种产权主体的缺位很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因为,只有真正的产权所有者才会为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付出成本,才有动力去监督公司的会计信息,并愿意为此承担一定的代价,如果产权归属不明确,缺乏根本的利益动力,因而不能形成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扭曲。

篇6

人之一生,立功、立德、立言。而不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社会服务上,黄伟旋先生都谨守“信”之一字,以诚待人,严己守信,以诚和信让人自觉产生亲近,以诚和信来获得他人的信任,以诚和信来赢得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

他这一生最大的满足,不是有形的钱、财、物,而是因以诚待人,因对他人的关爱、责任、爱心、奉献,而收获的一种人生最大的快乐,被人需要的感觉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在黄伟旋先生目前的人生轨迹里,他的事业轨迹曾经发生过很大的转变,但唯独服务社会的习惯,和那颗服务社会的心,却一直没有改变过。

从1973年开始工作,到1980年他就加入到义工的工作中,服务青少年,而后通过这个契机,加入到元朗青年商会,以这个平台,更好地为青少年服务。从1984年加入到1995年被推举成为该会会长,期间并参与总会董事的工作,继而加入元朗公民教育委员会、元朗区议会、元朗大会堂等地区服务团体,他用二十多年时间真心真意地去慢慢拓宽自己的服务层面、范围,而自己也在不知不觉间被潜移默化地改变。

他变得更加亲切,与人相处时,总会令人产生一种亲切感,而不会产生些许排斥的情绪。而正是这种改变,为他日后的事业开展,埋下了深深的铺垫。我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瑶,每每想起来,这确实是他事业上最大的帮助。

黄伟旋先生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他是家中长子,还有四个弟弟,家庭的经济环境只能容许他在完成初中一年级之后便要出来工作,帮助补贴家用。可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在晚上继续进修,最终完成高中课程,而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获老师赞赏。

到1980年初,他已经晋升为公司的管理层,不过与其它员工不同的是,他深得老板的器重和信任。一方面是他本身能力出众;另一方面,他有股子不断进取的劲头,在白天工作之余,或者是星期天休假的时候,都会去选择进修,学习工商管理和金融财务管理知识,不断地自我增值。因而公司很多事情都由他负责,所以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锤炼。

这样顺风顺水的日子在1986年的时候发生了根本性地改变。随着老板几个儿子陆续从国外回来,慢慢地接手公司各项事务,他意识到,自己的发展机会到头了。就好像站在玻璃屋顶的下面,望上去依然有蓝天白云,似乎看不到尽头,但伸出手去,却可以切切实实地触摸。他知道,自己的前途需要作出一个决定。

黄伟旋先生显然是一个果敢的人。恰好那时候一个同学从国外归来,从事过保险行业,因而告诉他做保险是一个很不错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这令他怦然心动。但也有要好的朋友反对,认为他的性格不适合在保险行业发展,因而诚恳地劝慰。这种情况下,黄伟旋先生由衷地想去试一试,不下河又焉知水深水浅,况且他想知道自己学的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知识,在保险行业是否有用武之地。

理清自己的思路,黄伟旋先生果敢地走入保险行业,加入友邦保险,他用两年的时间来适应环境,在这个行业里立足,成功地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没想到的是,在社会服务多年所养成的那种亲和的气质,在这两年里却切切实实地帮了他大忙。

被人需要是最大的满足

做保险,需要认识许多朋友、主动跟人接触、主动跟人沟通,还要令到人家接受你、信任你、喜欢你。这一切,对于原本有点内向,不习惯于主动找别人的黄伟旋先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一次事业上的转身,是华丽,还是黯然收场,都需要取决于他面对新生活的勇气。毕竟在工厂做事的时候,因为负责很多事务,因此许多物品的订购,都会有别人来主动找他,主动来配合他。而如今从事保险,却完全地反了过来,他需要走出去,去主动找别人,那种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不过可能我以前对人不错,做社会服务工作比较投入,给人感觉形象不错。他们不一定跟我买保险,但都愿意听我介绍一下产品,起码敲门的这一步没有太大的阻碍,比别人多一次机会。我这时才知道,原来以前对人的感觉是有效的,因此令人对我多了一分信任,少了一分怀疑。”黄伟旋先生有点庆幸地说。

第一步的困难,就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慢慢地迈过。慢慢地,黄伟旋先生的客户多了起来,身边的朋友多了起来,而他也一头扎进了友邦保险,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事业岗位,将保险认定为自己一生的事业,而如今,他已经成为友邦保险的资深分区经理,创下许多的销售业绩。

但过往的职业生涯,却留给他太多的感慨。由客人拒绝他,然后变成他的正式客户,再到相信他,然后跟他做好朋友,把他当做身边一个可以依靠的朋友,这些都令他对于这个行业有着深深的感受和体悟。与之伴随的,一些开心的、难过的经历,也成为他人生之中难得的精神财富。

有一位客户,由一个陌生的拜访,而最终成为他的客户,但后来意外受伤而住进医院,他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帮助客人处理相关赔偿事宜,比客户的亲人还早一步到达,信守自己的承诺(他曾经说过,客户如果出现意外,会第一时间赶到),令客人感到惊讶,也令朋友感动,感动于他做到自己的承诺,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地出现。回想起来,这种满足感,都是他人生中开心的事情。

但也有令他感到难过的事情,是因为他切实地感受到客户因为意外而产生的痛苦。其中就有一个客户,50来岁的两夫妇很恩爱,他们没有子女,后来太太发现患有肾病安排进医院换肾,但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偏偏在这个当口,客户发现自己患上癌症,令他很彷徨。太太知道这个消息,哭得死去活来,黄伟旋先生唯有给予他们安慰,尽量地帮他们解决一些事情,尽量地配合客户所需,希望他们可以从打击中走出来。

这一些切身的经历,在令到黄伟旋先生开心、难过的同时,也令他去深深地思索,自己从事这个行业,所带给人们的,究竟是什么?“我想,是他们用得着我们的服务。”或许,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懂得付出,被人需要的感觉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非为虚名只是诚心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我相信我从事保险行业以来所交到的朋友,无论这个朋友是分开,还是在将来,我们都会是好朋友,他会感觉到我和他的关系如何的亲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就如此,在保险行业多年,黄伟旋先生更是对此深有体悟。也许人生重要的,不是他所购买到的,而是他所创造的;不是他所得到的,而是他所付出的。只有诚恳待人,严己守信,很多事情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因为这本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因而现在除了对自己的团队,在对新进人员,对刚刚升职的分区经理等行业内人员进行培训时,他都会强调如何去与客户沟通,如何令自己产生一个信心。“第一就是要诚实,不能骗人,骗了人也骗了自己;还要有打拚的心态,因为保险是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业,多劳多得;还要愿意去学习进修,因为社会进步了,很多专业知识我们要学习,不然人家在进步,你在后退;而最重要的,是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佣金,这种心态很快就会被客户发现。”黄伟旋先生如是说。

可以看出,以诚待人是黄伟旋先生一以贯之的人生态度,不论是在事业中,还是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他都是秉承这种态度,以诚心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当然有人曾经问他:“你参加那么多社团,是不是蜻蜓点水,是不是为了一些虚名?”

黄伟旋先生用行动作出生动的回答。其实回首过往,从他最初走上服务社会的道路开始,他就一直没有停下脚步,从义工到社团,再到社团领导,他一步比一步走得远,但却一步比一步带给人的更多,他的真诚,令他在2005年获得了特区政府颁发的“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也赢得人们的尊重:非是为此虚名,而是确实有心。

有心就够了。有心才会在事业之余,毫无保留地投入到社会服务中;有心才会在意识到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后,慢慢地将服务社会的重点转移到学生上,转移到青少年上。他的名片上,所印的职务,譬如元朗区公民教育委员会、元朗公立中学校董会校董、国际青年商会参议员、香港特别行政区杰出学生联会顾问等等,清晰地揭示了其服务社会的主题。

黄伟旋先生尤其关注大学生的社会活动,因为他认为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毕业之后,并不能马上融入社会,他们会面对许许多多在学校不曾遇到过的问题。在这种考虑下,他经常会跟大学生们一起交流,每个月有固定的时间为他们举行讲座,让他们认识到,学业固然重要,但进入社会的准备,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更为重要。他曾经指导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开展社会活动,将一个学校型的活动,慢慢开展为一个地区型的、区域型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筹备活动中,在与社会的交往中,逐步地得到锻炼。

黄伟旋先生为此默默地付出着,他是特许寿险营业经理,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但他人生重要的,却不是他所学到的,而是他所传授的。当细细地体味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他最大的快乐,正在于他所创造的这些价值当中!

篇7

关键词:保险业;人力资源;开发

保险业的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三年后,中国保险业大门全面向外资打开,外资保险公司可以在中国所有城市设立机构,外资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可以拓展到寿险团险企业年金等品种外资保险公司与中资保险公司一样享受“国民待遇”,因此“开闸”后的保险业经营由粗放型分散化向精益型集约化转变也是大势所趋,保险市场的开放发展激烈竞争为行业人才带来了莫大的机遇,同时也加速了保险行业的人才争夺战,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谁能把握机遇,拥有合适的产品,完善的售后服务,谁能培养打造一流的团队,尤其能够开发培养出一批熟悉WTO规则能够根据国际惯例进行资本运作和管理的高素质优秀人才,谁就能在“开闸”后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持续发展

一、保险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1.行业人力资源需求的特殊性

与其他行业相比,保险业的人力资源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保险行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三类人才的需求上,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营销人员在地区新保险公司的不断设立老保险公司的业务扩张中,对行业市场的把握,营销策略的运用,公司业务操作的规范以及稳定公司的发展方面,高级管理人才往往体现出个人的管理经验和营销价值,行业对有经验的人才有很大的需求;保险行业不同的险种需要有很强专业背景的人才,如精算人才勘察人才等,在一些健康险的客户服务以及产品设计方面还需要具有医学背景的人才;销售管理人才,保险公司的销售团队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团队也有所区别,个险方面,他们主要提供一对一的服务,那么销售团队是非常庞大的,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销售管理人才进入行业的门槛并不是很高除了对一些例如精算IT等类型的人才,会有相关专业技术的要求,对于销售类型的人才,更多是看这类人员是否具备在保险行业发展所需要的特质,而不会特别关注其是否具备保险的专业背景很多对保险这个行业感兴趣的各类社会人员,都能加入保险行业去发展当然,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行业目前的营销队伍中,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如何培养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营销队伍,这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也是一个挑战。

2.行业人力资源的缺乏

现在保险行业最缺乏的人才,主要还是集中在有一定保险管理经验的人才当外资保险公司受到国民待遇的同时,团险业务也会对外资保险公司开放实际情况是,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开展团险业务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外资保险公司经营的地域限制取消了,都面临各地分公司逐步设立的问题,为了熟悉当地市场,具有一定人脉,必然需要有保险行业管理经验的人才来负责分公司的运营,而原有的本土保险公司为了提高自身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实力,也需要招募更优秀的专业和管理人才因此,在业务发展的各个层面,都出现了对有一定行业经验人才的较大的缺口另外在营销团队的建设方面,保险公司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对营销人员招募的难度加大毕竟随着行业的发展,机会的增多,他们的选择面也会更宽。

3.行业人才流动的加快

不管从哪个行业来看,人才流动都是非常正常的人员合理的正常流动对公司的经营是有利的从员工的角度,员工不断地谋求个人的发展;从公司的角度,公司会提供很多发展的机会来寻求这两者之间的平衡,需要人岗匹配,每个职位都是需要经过层层选拔的不是最适合人选的员工,或许会有些挫败感,或许觉得在这个公司发展前景不大,或者认为外面的机会更好,待遇更高,那么,他们就会选择离开原有本土保险公司也在快速发展,新的机构也在不断成立,市场上的机会很多,原有本土保险公司之间的人才流动率本来就较高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的市场后,同时也会利用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来培养当地的人才从这个方面来看,在外资保险公司开业的初期,可能需要从当地的市场上来招募一些有经验的人,再通过这部分有经验的人来培养新人,这是公司发展合理的需要,势必会进一步加快行业人才的流动,当然另外存在的问题,一是在外资和中资人才的“挖墙脚”争夺战中,是不是会付出经营成本上的代价,代价有多大;二是从外资公司的本身发展来看,在开业初期,主要人员来自于各个不同的保险公司,各种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会面临文化冲突,毕竟,这些在行业有一定资历的人,之前公司的文化在他们身上都会留下很深的烙印,如何去打造一个共同文化的团队,这对公司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4.人力资源的回流现象

人力资源回流现象在保险业中是经常出现的人才流动的特殊现象,因为行业的发展很快,很多保险业务也对外资保险机构开放,市场机会也比较多,人员的流动也比较快,而很多从某个保险公司出去的员工,会考虑再回到公司其实,每个人的价值观和职业发展观都会发生变化,离开几年之后,这些人可能发现原来的保险公司还是最适合他们发展的公司这其中有一些影响他们选择的因素:如业务操作的规范性业务发展的稳定性等当初员工选择离开的时候,可能发现其他保险公司机会更好,待遇更高,但是在加入新公司后,由于本身之前对新的团队新的领导层并不了解,当实际开展工作时,发现合作会出现问题,彼此风格不符,整个公司的发展不稳定,业务操作不规范等情况,而这些并不是新公司能提供更好的职位更好的薪资所能解决的问题分析这种人力资源回流,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另一方面是个人的择业观目前,保险行业从业人员都比较年轻,择业观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当外部机会很多的时候,他们是很容易被吸引的另外,保险公司始终是坚持欢迎有经验的旧员工回到公司,并不会用员工当初选择离开来评估员工的忠诚,业绩的稳定增长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保险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和措施

1.留住人才

公司留人,从公司招聘选才的阶段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在招聘时要考虑应聘者的价值观是否和公司的价值观一致,如果在价值观上与公司不符,与公司的文化冲突,即使你用高薪来聘请,也是留不住他的在用人方面,如何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如何为他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如何组织相关的培训帮助员工实现他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是高层人力资源部门和基层负责人都需要认真考虑的很多员工离开公司,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感觉到在这个公司没有发展的空间,怎么给员工发展的空间,这是值得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研究的课题所以,作为比较有经验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在最初招聘选人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哪些个人素质应被放在第一位,比如说沟通能力,因为沟通能力对从事保险业很重要,专业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可以培养的,而个人某些方面的素质则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培训来改变。

2.培训人才

保险业人力资源流动较快,尤其是一批一批的新员工会进入到公司大部分保险公司的经验是老人带新人的方式,公司最初进入到某个地区时,往往是从公司总部或其他业务比较稳定的地区抽派人员来支援新市场,并且培训本地市场招聘的人员,这是一种培训的文化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说,如果一个员工在目前的岗位上培养不出一个接班人,从个人的职业发展来看是很难得到提升的其实每个员工进入公司,对个人发展都有期望,他也不希望一直停留在一个岗位上对于每个员工而言,将他们的业务知识传授给新的员工,并不意味着他的位置将被替代,也不意味着他将失去竞争力,而是他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他将有机会去学习更多的东西,了解更多的领域。

保险公司在创立之初,不得不从同行业中“挖”人从同行业中引进的有经验的人固然在短时间内即可胜任工作,为企业创造效益,但这些人以前接受的是一种企业文化,来到新公司就要适应另一种企业文化,尚需一段调适期和磨合期,两种企业文化磨合的过程中所带来的负效应,可能就抵消了其为公司所创造的那部分价值但当企业的发展进入成熟期后,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用人机制及培训体系业已建立,这时就不能单纯从同行业中引人,而转向为公司培养自己的人力资源。

3.配置人才

当保险公司进行业务扩张时,需要有经验了解公司业务操作流程的员工来拓展业务,保险公司通常的方式就是需要考虑把总部的员工派出去一方面要考虑派哪些员工出去,另一方面要考虑符合要求的员工是否愿意被外派另外,每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源状况不同,因此,不可能用统一的方法来解决各地的人才配置,一个企业内部,最起码要做的是保证用人策略在各地的一致性另外,在财务和成本控制上比较严格的公司,一般在业务上不强求快速扩张,公司人员的增长完全根据对业绩预期的增长进行管理这就需要优化人员配置,在增加员工的计划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在岗位设置上也讲究精简每个员工被要求培养成多面手,同时,要求对员工的培训要强调效率问题,在同等保费收入的前提下,投入的人力达到最少。

保险业内目前经常使用的营销策略是“人海战术”,即招纳庞大的营销队伍,这对许多想在保险业兼职的社会人员具有很大诱惑力,公司喜欢这样的战术,原因是明显的,这些人不会给公司造成人工成本上的压力,因为这些兼职人员的工资完全是根据业务量来提成的,没有最低保障工资,没有各种社会保险费用,有的甚至没有正式的劳动合同,公司则采取的是“优胜劣汰”法则,这种关系是公司业务委托保险业务人的一种关系,而非一种正规的劳动关系从公司短期发展来看,这些庞大的队伍可以为公司带来客观的业务销售量,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社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团队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再加上培训不足,在营销人员“一对一”的客户服务中,就可能忽视公司的理念并可能产生一些“诚信”方面的纠纷和危机。

4.人才备份

备份来源于IT词汇,在IT中的解释是为了防止信息文件损坏和丢失,同样道理,人才备份是防止因员工流失引起损失的重要工具无论是保险业还是其他行业,需要备份的人才一般是一些“核心的员工”“核心员工”通常存在“不可替代性”,因此让保险业的管理者头疼,因为只要可能存在“不可替代性”的因素,就确实是一个企业需要深思的问题,就更需要公司有未雨绸缪的思想如何做好人才备份,不少保险公司一方面会强化人才的储备和技术培训,使某项关键业务流程和客户不会只被一两人独占;另一方面,尤其是团体业务至少要有两至三人同时攻关对于精算勘察医疗等技术岗位的某些重要职位,采取了设立后备人员的培养计划,让这些“替补人员”提前熟悉将来的工作,或是给这些技术岗位的人员配备助手,潜移默化的以“同事助手”关系建立一种“师徒”培训机制,一旦发生这些岗位人员的流失,则这些“助手”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胜任关键的工作,从而降低了由于员工空缺而造成的损失。

另外,建立完善的计算机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公司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员工离职率变动情况以及离职原因及早采取相应措施,有效的信息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用人留人政策同时和社会一些正规和专业化的职业介绍所或是劳务公司通过合作也可以建立有效的人才备份,因为职业介绍所和劳务公司往往有大量的人才信息和储存机制,具有“人才银行”的特点,这样既能减少备份人才的成本和精力,又可以减短招聘人才的时间,尽最大可能来减少员工流失带来的损失。

篇8

本文对COSO框架的进行全面剖析,并将其应用到XX财产保险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通过定性分析方法探讨该公司内部控制框架的相关内容,从而提出改善公司内部控制体建议,有效防范风险。

关键词:内部控制;保险公司; COSO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要求备案的企业在年报中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有效性做出报告,并建议使用COSO委员会在1992年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作为企业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进行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 COSO框架已经成为美国企业风险管理重要理论。

一、COSO理论体系

COSO委员会( 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of The National Co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是由美国会计学会、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组织成立的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的组织。其于1992年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Integrated Framework),1994年对其进行增补[1]。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槭迪志营的效果性和效率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守性等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一个过程。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是防范风险。COSO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是为了合理确保经营的效果和效率(基本经济目标,包括绩效、利润目标和资源的安全),其后才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与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包括中期报告、合并财务报表中选取的数据的可靠性)和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两个传统的内控目标。COSO的标志着内部控制由结构阶段进入整体框架阶段。2002年7月《萨班斯――奥克利斯》(Sarbanes-Oxley Act)法案最终细则也明确表明COSO内部控制框架可以作为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2]

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把内部控制划分为五个相互关联的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ies)、信息与交流(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和监测(Monitoring)。每个要素承载三个目标: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合规性目标。控制环境是整个内控系统的基石,支撑和决定着其他四个要素,是建立所有控制的基础;风险评估是建立控制活动的先决条件;控制活动是内控体系的核心;信息与交流是控制系统的“血脉”,是内部控制的实质;监督位于内控系统顶端,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一种再控制。内部控制框架如图1[3]: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企业的氛围、基调,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执行的宽度与力度,是整个内部控制的基础,主要包括组织人员的诚信、职业道德和工作胜任能力、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管理层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企业的权责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4]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就是识别、分析相关风险以实现既定目标,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评估是从目标、风险识别、管理变化三个方面进行。它随着经济、行业、监管和经营条件而不断的发生变化。[5]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为了防范风险而采取的有助于管理层决策顺利实施的政策和程序、信息系统控制、实体特征控制。包括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6]控制活动又可以分为预防性控制、检查性控制、人工控制、计算机控制、管理层控制等类型。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系统产生各种报告,包括经营、财务、合规等方面,使得对经营的控制成为可能。处理的信息包括内部生成的数据,也包括可用于经营决策的外部事件、活动、状况的信息和报告。所有人员都要理解自己在控制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相互的关系;必须认真对待控制赋予自己的责任,同时也必须同外部团体如客户、供货商、监管机构和股东进行有效的沟通。

(五)监控

监控是对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估的过程,实质上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包括持续监督、独立评估和缺陷报告等。

二、A公司的内部控制分析

(一)概况

A公司是经保监会批准成立的财产保险公司。几年来,A公司本着“资本充足、管理规范、内控严密、质量和效益优良”的经营理念,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成了分支公司,形成了业务覆盖全国的财产保险公司,公司在风险管理上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二)内部控制体系

A公司内部在业务流程、财务流程、资金流程、IT流程等各个方面制定了与相关业务匹配的政策与程序,但是没有形成系统的内部控制文件和体系,以下将按照COSO框架逐一进行分析。

1.控制环境

(1)诚信与职业道德

A公司企业文化强调了艰苦奋斗、穷尽资源、勇于奉献的创业文化,要求“资本充足、管理规范、内控严密、质量和效益优良”地发展公司业务,公司有明确的员工行为手册,在平时各种会议中也积极宣传合规经营的理念,对于违反有关政策和行为规范的情况,管理层基本能够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

(2)对员工胜任能力的关注

A公司基本上建成了一只与其规模相匹配的人员队伍,建立了干部选拔、聘用等相关的制度,配合其岗位职责,A公司明确了员工的完成其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经常对各条线的员工进行政策、流程、知识技能等的培训,不断地提升员工的胜任能力。

(3)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

A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部以及合规部,协助董事会进行风险管控。各级分公司的负责人为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合规部为风险管理的牵头部门,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风险进行管理,负责牵头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对其执行进行监督与评价,处理内控缺陷。

总公司董事会建立的风险管理部门相对比较独立,能够及时对获得敏感信息、违规行为进行调查监督,有效地在总公司层面执行了内控的监督与评价,但是各级分支机构中,特别是收入规模较少的机构,组织机构设置相对比较简单,人员素质层次不齐,往往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合规职能,其风险管理职能的发挥明显受到人员素质、时间与精力、独立性等方面的限制,有所欠缺。

(4)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

公司管理层十分重视合规经营,强调“资本充足、管理规范、内控严密、质量和效益优良”发展思路,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实现合规经营目标,如重大事项会签制、业务机构的系统重要权限分级制、审计合规检查、信息系统控制等。公司也一直关注信息系统建设与关键岗位的建设,每月均有由总公司处长级以上领导参加的数据分析会,强调数据的真实性,以客观、真实数据分析基础上行采取适当的发展策略。

(5)组织机构与责权分配

公司结合行业惯例与业务实际成立了十三个部门与三个管理中心,业务部门按照业务内容划分,执行专业化管理;管理部门按照职能划分,并随着公司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公司资产由实际使用部门管理,分公司综合部为资产的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为账务管理部门,金融资产由总公司资金运用部管理,资产管理责权分明,政策完善。

(6)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

公司十分重视人才,明确发展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考核等,公司人事部制定了员工培训、晋升、绩效考核、岗位调整、干部任免、后续教育等十二项人事管理制度。在各部门的职责体系下,均有具体的岗位职责,员工按照其职责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各层级分支公司的人事制度执行均有总公司人事部的监控,执行力度较好。

2.风险评估

(1)目标

随着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公司的战略战术也及时进行调整,除合规目标因其遵循法律法规、监管环境等相对比较稳定外,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随着公司的战略和战术及时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年年中都会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对本年预算进行调整,以保证经营目标和财务目标的可靠性。

各个部门在公司总体目标下,根据其部门职责制定部门目标以辅助公司目标的实现,各部门负责人对其具体落实,并对结果负责。公司目标尽可能实现量化管理,以便监督、考核。

(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的职能与目标实现是由相同层级执行的,风险识别与目标实现的落实均分解到各级部门,最终分解到具体员工职责上,通过内部控制政策与程序联系起来,形成风险识别政策与程序,而跨部门的风险则通过部门会签等形式予以解决,特殊风险则由审计部门、合规部门以及总经理室来识别。

(3)管理变化

今年年初公司成立了战略企划部,专门用于研究公司发展战略与策略,识别环境变化、管理变化对公司目标实现的影响,特别是存在重大风险的情况,从而制定相关的对策。

3.控制活动

公司制定了各种政策与流程,进行活动控制,以实现其目标。

(1)政策和程序

公司根据部门职责进行授权,并由总经理室领导进行分管,实现管理与监督。对各部门目标进行分解,从而客观地进行考核与评价。公司每个月的KPI经营分析是授权与业绩评价的最终结果。

各部门进行具体控制活动,并辅助信息系统的支撑,具体控制措施则受到负责人的管理方式等影响而不同,风险控制点是否全面决定了设计控制活动的质量。

(2)信息系统控制

公司已经建立近十种信息系统,以支持公司的业务发展与数据管理。一般控制方面由三名处长负责,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恰当运行。应用方面,IT部根据各部门提出的需求对系统进行不断的改造,其开发队伍以及外援开发队伍最多达到七八十人,证实了公司对于环境等变化的敏感性以及对信息系统建设重视程度。公司还积极与国外保险公司形成关系,以加强其信息系统建立与数据管理能力。

4.信息与沟通

(1)信息

公司已经按照部门职责进行授权,员工能够在权限范围内履行其职责,公司各部门员工在岗位职责的基础上,能够及时地获得内部、外部信息,但是由于保险业竞争非常激烈,各个竞争主体政策也一年多变,因此对行业竞争主体的信息收集与反应成为公司制定战术的关键所在。A公司各级分公司只是大概了解对方相关信息,没有专门的机制和人员收集此类信息,制约了分支公司与市场互动程度,当然此类信息也受到竞争主体的保密而较难收集。

(2)沟通

公司明确了员工的岗位职责,并定期对其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相关,因此员工比较清楚了解自己的角色;管理层通过预算,OA文件等方式下达指令;员工之间通过腾讯通、OA等工具也能够实现较好的沟通,自上而下或者平等的沟通较为良好,自下而上的沟通渠道也较为通畅,其实际结果还取决于员工的素质、责任心等。

5.监督

(1)日常监督

公司经理室各分管领导是各部门工作的直接上级监督,审计部、合规部以及其他方面的监督则是平级监督,部门内部为了实现其目标而进行的控制与监督则是内部监督,外部监管机构以及行政机构的检查则是外部监督,几种监督方式构成了交叉纵横的监督体系,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与改善。

(2)个别评价

管理层根据个别事项的性质,形成了不同级别的特殊事项评价机制。具体执行时依照一事一议的原则进行。

(3)内部缺陷的及时处理、报告

管理层十分重视风险管理,对于已经识别的内部缺陷能够及时响应,并根据风险严重程度,成立不同层级的临时组织应对风险,必要时,上报总经理或者董事会。

三、A公司内部控制改良建议

总体来讲,虽然A公司]有形成书面的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基于业务、管理等原始需要,A公司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内部控制政策与程序,执行较为有效。根据COSO体系,结合上述分析,对于A公司内部控制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内控制度,形成内控体系

内部控制是实现风险管理与主体持续有效运行的科学手段,国际大型公司内部控制思想已深入人心,上市公司必须出具内控报告。作为中小保险公司的A公司,为了提高管理能力、抵御风险、实现公司稳健发展,有必要形成书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体系,并将其传达到组织机构最低层。内部控制规范化、制度化是公司被动应对风险到主动管理风险的实质性转变的重要标志。

(二)完善组织架构,明确内控管理

公司已经有审计部、合规部等部门进行风险管理,但是由于缺乏整体内控体系以及工作安排,两部门的风险管理更多地是基于部门职能的自主行为,缺乏有效的整合。而各部门的风险识别与应对存在同样的问题。建议在形成完整内部控制体系基础上,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以协调整个内部控制工作。

(三)提高人员素质,促进内控执行

一些分支公司的内部控制人员大多是兼职,专业知识与个人素质层次不齐,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与效率。员工是内部控制活动执行主体,没有专业的知识以及个人的素质作以辅助,再好的内控体系都是空谈,实现管理与控制的质量的根本就是员工个人的胜任能力与素养,更何况更多的风险来自于分支机构层面。因此,不但要充实基层风险管理岗位与人员,更要对其知识与素质进行严格的筛选,并进行专业和符合公司实际的培训,以促进内控有效执行。

(四)加强信息管理,提高内控效率

风险管理与目标实现第一步就是信息的获得,A公司各部门已经可以获得相关信息,但是其渠道和质量却难以支持公司发展战略。信息获得的渠道应当是多元化的,特别是各地区的竞争主体信息的获得更应当是自下而上的一个过程,更重要的是应该建立一种机制与渠道,来获得信息并实现总分的沟通,而这种机制更能够强制分支公司进行信息收集,确保其市场政策与环境相一致。

(五)专业风险识别,夯实风险管理

由于风险识别与目标实现均属于同一层次,各部门风险识别效果会随着本部门组织机构、部门负责人风险意识、责任心等因素而不同,难以实现有效的风险挂你,而审计部与合规部参与其他部门活动的频率与深度毕竟有限,风险识别与管理难以保障,因此在部门内部建立专门风险管理岗位,将风险管理目标落实到部门负责人职能中并加以考核,或者建立部门间牵制风险管理机制,都是提高部门风险识别,夯实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 Coso.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 1992 (9).

[2] SEC. Management’s Reports o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Certification of Disclosure in Exchange Act PeriodicReports. Final Rule,2003,June 5.

[3] 朱荣恩. 内部控制评价[M].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9:9.

[4]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4:179-184.

篇9

[关键词]保险 精算 风险不确定性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41-01

引言

精算师,这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名词近几年来一直在高校中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精算这个字眼,但很多人也许不一定会知道精算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体系日益完善,保险精算乃至这个保险行业对于整个金融经济和社会稳定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保险精算的原理实质就是将具有相同风险的个人聚合成一个团体,团体成员的损失共同分担,从而实现个人风险向团体风险的转移。而由大多数定理的规律可知,当个体风险聚合到一定程度时,其整体风险就会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这就有利于对风险的预测和控制。通过这种机制最终使得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两者之间取得合理收益和达到风险保障目的。

一、精算是一门科学

精算称之为“actuarial science”,意为精算学,其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经济学、金融学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在保险、金融及其他领域中,分析、评估不确定的现金流对未来财务状况的影响。国际上,一直将精算这门学科作为一门科学去研究,其运用更多的是借助数学上的工具进行验证和推理关于未来风险不确定问题的命题。其主要针对寿险、非寿险两大领域进行研究。

(一)寿险精算

寿险精算学主要应用在人寿保险公司内部,它渗透在寿险业务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人寿保险业实现稳健经营的基础。站在保险公司的角度来分析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内容:

1.利息理论。利息理论主要是利用复利理论和年金计算方法,解决保险资金和养老金资金在未来的投资收益问题,为远期支出要求在当期负担的量化(现值)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2.生存分析。生存分析是借助生命表理论,通过构造生存模型:单生命生存模型和多生命生存模型以及多元衰减模型来研究生存现象和响应时间数据及其统计规律。

(二)非寿险精算

1.费率厘订。在非寿险精算中索赔次数和索赔额是费率厘定的两个重要方面,利用数理统计模型来对风险进行测度和损失发生的频率与严重程度的研究则是其核心内容。

2.损失分布估计。其目的在于预测未来损失的发生情况,着重于根据过去的损失数据估计损失的分布,具体包括分布拟合与参数估计两大类问题。而关于损失分布的讨论则常用非参数的最优拟合方法,估计拟合精度和比较拟合效果。

二、精算是一门技术

虽然精算作为一门科学,但是精算的发展依然需要更为广阔的社会“土壤”才能进一步发展,而精算师一般在保险公司的营业运作和监管、养老金计划管理工作和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精算师在保险公司的作用

精算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一般来说,精算师要通过极其严格的考试才能获得相应的资格认证,而且相关的精算行业协会还要求其成员进行后续教育和对道德行为约束。精算师在保险公司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职责是否有效履行将直接影响着一间保险公司的未来风险。而精算师主要的工作有:

1.经验数据的分析;

2.新产品设计和定价;

3.负债评估;

4.对财务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偿付能力评估和公司价值评估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精算师在保险公司中还发挥着监管职能,对公司内部的各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精算师需要根据保监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下,审核并签署公开披露的有关数据和报告,以此确保公司有足够的偿付能力和较好的经营状况。

(二)精算师在养老保险计划中的作用

精算师在养老金计划地设计中,需要与计划发起人充分沟通,明确计划的设计目标和原则,在此基础上,考虑法律法规的限制,对计划的类型、参保要求和覆盖范围、筹资方式和水平、待遇水平及其调整、既得权益的确认与管理等提出详细的设计建议。在计划设计上,需要精算师评估设定的待遇目标所需要的缴费,或者评估在一定的缴费下能够实现的待遇;而且需要评估计划是否与相关法律法规相冲突,检验计划的合规性。

篇10

首先我很荣幸参加这次竞职,我竞职的职位是综合科主管。

个人情况简介

我是,岁,年毕业于大学系本科。同年成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一员,在本支公司工作道现在。先后担任过银行兼业顾问、外勤及综合科出纳等职位。

在学校我学习的专业就是保险,对保险行业有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为自己能投身这样一个富有朝气和活力的行业而感到骄傲。我们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是老字号的保险公司,为了顺应加入WTO的形式,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次人力资源改革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变则通,通则顺”,有改革就有活力,在进入国寿的这几年来我深感这个公司的发展潜力巨大,不仅屡获各种殊荣,更跻身全球500强行列,为中国的民族寿险业争光。我部作为x市市场上不多的专业团险公司,在总公司领导下其发展潜力同样不可估量。我们的业绩节节高,我们的发展一天比一天好。与公司一同发展壮大是每个员工的愿望,当然,我也不例外。也很想在这片沃土上有所作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此次竞聘给了总结检验自己机会和展示自己的舞台,做为基层公司的一员,我也很想为公司的发展出一分自己的力。

从学校毕业后,我就进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x分公司x部工作,虽然工作时间不是太久,但在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学到不少东西,能力大有提高同时也具备了做为主管应有的一些素质。

首先,有完善的保险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我毕业于保险系保险专业,对保险基本原理掌握比较到位,经历的工作岗位使我对保险知识由理论到实践融会贯通,这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同样,这些知识对于理解上级公司的方针和政策,领会上级对一个阶段工作重点的部署也都大有裨益。这为争取工作的主动,少走弯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会计学,金融学,经济法学方面的知识也能使自己在工作中和处理相关问题时能够游刃有余。

其次,具有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

综合科主管是公司的中层管理阶层,也是公司的中流砥柱。随着金融一体化,市场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正在快速到来,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综合科作为协调公司内外部的重要职能部门其主管的协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对内部而言,在目前的工作中,我的职务是综合科财务出纳,担负着本公司与市公司财务部之间的衔接工作,能作到两者之间信息及时沟通,问题顺利解决。此外,由于工作需要,我还负责与税务部门,质量监督局,公积金中心及银行等其他公司外部单位协调关系,使公司的工作能顺利有效的进行。

第三,熟悉财务管理,现代化办公技能熟练,能有效的使工作顺利进行。

由于现在从事的是财务工作,我对财务工作比较熟悉,已顺利取得了会计师资格证。在工作中能很好的协助领导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及时准确的把握,确定公司发展的方向。另外,对OFFICE等办公软件能熟练操作,企业办公自动化方面应该不成问题,在对新技术使用方面,在今年的学平险的收费管理中,还首次了使用财务软件进行管理,大大减少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四。具有从事综合科工作的经验。

我的职位所在综合科,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使我对办公室的工作情况比较了解,对其工作流程较为熟悉,能够在上任之后尽快的使本部门工作走上正轨。

竞聘后的几点想法:

一。认清综合科工作在公司整个管理工作中所处的位置,完善并修定办公室的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水平,提高运行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层次;作好大家的后勤保障工作,不拖不等:1.结合工作勤于思考,从领导的角度思考应该需要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要作出什么样的工作部署;从其他部门的角度思考他们缺少什么样的服务,需要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思考员工目前有哪些实际困难,该如何去帮助解决。2.做好“上行下达、下情上达”的重要环节。对上级交办的任务、对其他部门的具体要求,能办的一定马上就办;对反映工作的动态性信息要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及时上报。3.多到业务部门走走,多了解情况,以求及时掌握工作动态,争取工作主动。

二。做好协调工作:首先是内部协调,对内部而言,在日常工作中,协调好上下级关系,遵循把方便留给业务处室的原则,使其和谐顺畅;其次是注意强化外部协调,与税务,银行,质检局及市公司相关部门有关处室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使本部一些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

三。加强财务管理,及时了解最新的财务信息及状况,发挥财务的监督和管理的职能。扮演好“管家婆”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