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发展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教育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构建未来学校形态,营造智能校园环境
升级优化基础设施。福田教科院附小大力推行教育管理数字化,构建具有附小特色的“掌上附小”教学管理系统,建设了附小特色数字中心机房,实现评价系统云处理,学生学业成绩大数据综合平台分析,优化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库,学科资源覆盖率达90%以上。基于5G技术,一方面完善校园安全管控信息化建设,提升校园实施视频监控水平;另一方面,以“5G+互动教学”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鼓励跨校区课程协同共享,“自动跟踪录播教室”“未来阅览室”等先进的信息化设施陆续启用。目前学校已实现教育管理数字化应用全覆盖。重构创新教学空间。重构后的福田教科院附小具有五种空间形式:一是“研学创中心”,是基于项目式学习、问题探究、满足高水平学习者(教师、学生)能力的学习研究创新的空间;二是“学科大观园”,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构建学科教学情景空间、全学科班级图书角,在真实空间中感受学科魅力;三是“学校文化长廊”,利用此空间打造智慧图书馆、校园历史博物馆,凝聚、展现附小校园文化;四是“创意盒子”,这是一个创新型的孵化器,在此空间师生可以参与各种科技类创新项目,实现“让创意可见,让思维有型”;五是“云上学院”,搭建自选式创新学习超市,组建项目化学习网络社区空间。
引领规划整体设计,打造前沿智慧课程
两年来,学校先后邀请了20多位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前沿的专家为全校教师量身定制项目化及学科融合课程培训计划,积极引导各学科探索开发“信息化特色课程”“AI+”特色课程,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教学空间,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开展智慧科技特色校本课程,并探索开发科技与五育融合课程。重塑年级组内各学科相对独立的形态,形成五育融合教研共同体,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五育融合理念下的课程融合,是基于知识、经验、社会需求的融合。将其形成“学科+”的课程形态,即“学科+学科”“学科+生活”“学科+社会”“学科+活动”等课程形态。
AI赋能智慧教学,创设育人新生态
信息技术赋能学科教学。深圳教育以教育部信息化“双区”建设为有力抓手,以信息技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新型教与学模式。信息技术赋能学科教学一直是刘锐娟倡导的教育教学方式。认知科学与智能技术的结合将使教与学变得多元化,并且可进行低成本、高效能的个性化定制,帮助学习者设计更有效的学习策略。2021年,福田教科院附小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赋能学科教学与区域教研的实践研究》。同时,福田教科院附小以青年教师“青蓝杯”基本功大赛和骨干教师“红烛杯”教学展示为契机,通过公开课、录像课、微课录制等活动,激发更多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学习空间、教学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方面,学校积极普及人工智能课程,探索人工智能教学的路径和策略,以期实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普及全民智能教育、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目标,为促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提供参考。智能体育守护生命本色。深圳市福田区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综合改革实验区,福田教科院附小是全区首批参与中国教科院的重点课题《中国学校体育智慧系统研究》的学校,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致力于智慧体育探索研究,实施青少年健康体能促进与干预方案。2021年12月,刘锐娟亲自主持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研究》课题项目子课题《“双减”背景下对智慧体育校园构建的研究》顺利开题。2022年1月,以学校为牵头单位的“智能体育学生数据分析与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荣耀入选教育部“2021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基于学校智能教学基础和理念,刘锐娟在体育科组率先尝试依托AI技术精准监测与评价学生的体能训练,利用运动数据采集装备+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学生佩戴的传感器设备,实时采集每位学生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及运动负荷情况等数据,对潜在的运动风险进行实时的评估与预警,把学生的体质数据形成电子成长档案,为教师设计合理的体育课程提供参考,为学生的体质健康保驾护航。多样态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一是在线教学求质量,创新课堂新生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泛在学习普及的双重背景下,在线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搭建适合学生学习的平台,采用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提供全程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二是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泛在化学习发展。项目化混合式研究团队结合学段特点、学校校情,以调查研究作为基础,以教师培训、课程实践、评价改革作为抓手,以项目化课程为载体,以混合式教学为手段,在校内进行探索实验。
多元评价,看见动态成长
篇2
论文摘要:智能机器人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开展智能机器人教育活动已经非常普遍。由于没有专门的机器人教育专业,使得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机器人方面的师资处于接近真空状态。在师范类院校开展智能机器人教育,为基拙教育提供更好的师资力量,也为师范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带来了新的思考。师范院校开展智能机器人要形成一种师范模式,重点在对学生进行机器人教育指导能力的训练。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犷一股热潮。随着机器人技术理念的逐步完善和相关设备更新,人们也笋越来越重视智能机器人的教学和竟赛活动。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及中小学教育在这方面也都投人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智能机器人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发现,智能机器人教育在国内外已不是少数学校的事。
1.国内外高校智能机器人教育开展现状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在高校开设智能机器人教育课程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但主要是一些综合性大学。比如日本是世界上机器人教育和机器人文化普及最高的国家之一,在日本不仅每所大学具有高水平的机器人研究和教学内容,且每年举行多种不同档次的机器人设计和制作大赛,通过大赛培养了大批机器人技术研究和应用人才,使日本的机器人技术走到了世界前列。其他再比如一些欧美国家,亚太地区等都有该类项目的开设。
在国内,据不完全统计也有为数相当的高校有开设这项课程。其中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综合型大学,也有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师范类大学,其他还有一些职业技术学院等等。可以说我们的教育界还是注意到了这门新兴的学科,也在这块领域投人了相当的支持和关注。
2.国内外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教育开展现状
国外青少年热中于机器人基于他们的历史文化环境:一是高新科技(尤其是IT的超速发展);二是漫画、电影、电视、体育竞赛、电子游戏以及互联网的影响。也正是由于这些文化因素的影响,智能机器人教育在国外开展地如火如茶,发展也比较迅速。目前,各国都有举办不同级别、科目、门类的比赛:比如日本的ROBO-ONE比赛至今已经举办了7届,还有“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等,其主要参赛者都是年轻人。与此同时韩国的青少年也在掀起一股机器人热潮,韩国政府和企业也正在投人大量资金开发机器人产业,并使之商品化。而在美、德、法等国家,机器人产业也正在受到重视,一般采取“官产学”形式。“官”即政府的支持和调节,“产”即产业界的自我分类的研究和开发,“学”即学校专门设置的课程,进行学校教育。在如此庞大的体系下,机器人产业在国外已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当今的信息技术时代。
我国的智能机器人教育现状又如何呢?据不完全统计,在 2005年全国已有2. 5万余所中小学、320余万学生参与到智能机器人教育当中来。随着这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中小学参与到机器人教育这个项目当中的人远远超过了上述数据,而且还在不断上升。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比如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区。目前的主要开设形式是校本课程或者兴趣小组等,参与的学生也大多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
3.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教育的师资现状
由于智能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领域,智能机器人也成为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 生综合素质,开拓智力的平台;同时,也是进行程序设计形象化、成果化教育的平台。
目前就已开展智能机器人教育的学校来看,其主要的指导老师就是信息技术老师。智能机器人教育主要多个学科的知识,由于没有专门的机器人教育专业,使得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机器人方面的师资处于接近真空状态。可以看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师资方面还存在着诸多欠缺的地方。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这两类专业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都带有局限性。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他们培养的人才往往有双重性:一是培养具有教书育人的良好素质,能胜任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教师;二是可从事计算机行业的相关人才。而教育技术专业虽然把培养目标调整为“具有良好的信息素质,胜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但是,目前多数教育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模式培养大批“胜任”智能机器人教育课程的教师显然不切实际。
4.关于师范院校开展智能机器人教育的情况
在我们国家而言,智能机器人还属于比较新兴的项目,作为科研重要基地的大学起步也较晚,大家的水平差距相对较小。如果师范院校现在开设该项目,以时机来看,比较恰当。正因为大家处于同一起点,相互之间的差距不是很大,更加有竞争。师范类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基地,更应该看到这一事实。目前师范类院校较综合大学来实力上看处于劣势状态,但师范院校由于和基础教育结合紧密,在发展机器人教育方面事实上具有先天优势。为提高师范类院校的竞争地位,增强培养人才的实际能力,创造出师范特色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都值得我们思考并加以实施。
二、师范院校开展智能机器人教育的价值
1师范类院校提高本身竞争力的需要
在师范类院校开设智能机器人教育正是顺应了师范教育改革的潮流。不仅可以为基础教育提供更好的师资力量,也为师范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带来了新的思考。拓宽了师范生的就业渠道,增强了社会竞争力。
2.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教育的需要
智能机器人教育引人中小学,不仅有利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我们探索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将推动我国智能机器人知识和技术的普及;促进我国智能机器人事业的发展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促使新兴的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形成。因此智能机器人进人中小学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机器人教育这个平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造就创新人才。不久的将来,智能机器人教学必将进人我们的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员便会参与到其中。如果师范类院校开设智能机器人教学,那么等到这些人员从事到中小学教育以后,他们发挥出来的作用将不可限量。
3.培养学生的诸多能力需要
智能机器人技术是世界强国重点发展的高技术,也是世界公认的打开21世纪大门的钥匙。智能机器人融合了机械、电子、人工智能等技术。如果把它引人教育,不仅有利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我们探索人才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同时将推动我国智能机器人知识和技术的普及;促进我国智能机器人事业的发展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实践证明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跨专业的综合应用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把智能机器人引人师范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诸多能力,同时又为师范类院校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提供了一项优势,何乐不为?
4.师范性和专业性结合,培养更全面人才的需要
师范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培养文学家、科学家,而是培养能培育文学家、科学家的教育家。在师范类院校开设智能机器人课程便是培养模式上的一种尝试和创新。由于师范类院校其本身的特殊性,它主要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力量,侧重点在于培养教师而不是培养研究性人才。师范类院校要培养智能机器人教育的人才,势必要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把专业性和师范性更好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优化人才,增加竞争力。师范类院校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的同时也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目前中小学存在的问题就是专业教师的缺乏。为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教育提供更优的师资,也为师范类院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言,在师范类院校开设智能机器人教育也就非常必要而且也很有利。
三、要研究智能机器人教育发展的师范模式
1.要总结开设智能机器人教育的做法和经验
湖州师范学院于2004年开始智能机器人教育,目前拥有机器人仪器80台,实验室两个。主要以学科竞赛、兴趣小组形式开展设,目前正在课程开设试验。举办过六次机器人院级比赛,五次机器人校级比赛,举办过两期暑期培训,并代表学校参加过7次全国性的比赛,参与到这项教育活动的学生数大约有600人,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多项,引起社会、其它学校的关注。
作为师范院校,开展智能机器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突出专业特色,增强社会竞争力。虽然我们开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无论是自己举办活动还是参加大规模的比赛,我们的师生都认真努力,收获颇多。在教学实践和理论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从笔者的走访来看,无论是参与到其中的教师还是学生,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一些同学甚至还受到了一些中小学的邀请,去担任他们的兴趣小组指导教练,参加省级比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智能机器人教育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同时打造了学校品牌,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多一条的途径。
但同时在教育对象、课程设置、实验室管理等方面也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智能机器人是融合了多种技术的综合性课程,开设培训课程以前,需要学生有一定理论基础。所以需要开设一定的前序课程。由于受到实验室、师资等问题的限制,目前我们学院开设的项目还比较少,学生参与面还不够宽等等。
2.要明确培养目标,更好地开展机器人教育,形成师范模式
就师范类院校开展智能机器人教育而言,笔者认为我们要按师范专业的特点开展一系列智能机器人教育课程、活动,形成一种师范模式,更好地普及机器人教育,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人才。
(1)在师范专业开设一些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当今时代,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根据我院实际经验,学生在参与到机器人活动中时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比如C语言编程,而我们师范生缺少的就是这方面的知识。如果师范院校在这方面能开设一些系列课程,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有所积累,对于我们开展机器人教育必将有极大的帮助。我们在从小学教育专业、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中开展智能机器人教育,就十分重视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补充,因此师范生在智能机器人教育的一系列活动、选修课程中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就迅速提升。
(2)建立配套完备的机器人教育实验室
智能机器人是技术的前沿之一,集成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电子、材料、能源、计算机硬件、软件等众多领域的科学和技术知识,没有一种技术平台比智能机器人更综合。所以为了使现在的师范生能够更适应未来信息时代的要求,在教学实验环节中及时地增加教学实验内容是非常有必要和可行的。况且,机器人教学需要有实际的场地设备等要求,机器人教育实验室的创办非常需要。加强机器人教育实验室建设,重点在对学生进行机器人教育指导能力的训练,同时要注意实验室的专业完备程度,规范管理等,并提高机器人实验室的软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
(3)成立大学生机器人教育协会,组织机器人学科竞赛
机器人比赛是一项很好的科技创新活动,不仅易于激发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学生们在研讨争论中,逐渐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在策略方案分析中,锻炼了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在具体设计和安装调试中,综合运用各门课程知识,提高了工程设计和工程实施的安装能力。我们目前建立大学生机器人教育协会,吸引学生参加这方面的活动,学习机器人原理,掌握机器人制作、编程、操作技能,活动形式主要是开展机器人学科竞赛。这样既可以检验我们学生学到的实际的知识以及获得的能力,也能赢得更多的荣誉,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扩大师范院校在机器人竞赛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从亲身实践中学会和发展智能机器人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篇3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教学能力;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3-0146-02
智能建筑于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兴起,被称为发展极快的新兴产业,智能建筑发展速度之快导致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教育部于2005年批准设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随着行业发展的迅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发展也很快,但由于专业创办历史不长,有此专业的高校也不是很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需要深入探索[1]。
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特点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在智能建筑快速发展与社会需求急速上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专业以土木建筑为背景,以建筑物为载体,研究建筑物内电能的传输、分配、转换、控制、利用,以及建筑物内信息的接收、传输、处理、利用,是涉及多个学科的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本专业使智能化融入到建筑当中,使节能融入到建筑环境当中,既涉及强电又涉及弱电,既涉及软件又涉及硬件。因此,涉及专业知识既包括建筑领域的建筑、结构、水、暖、电、管理等,也包括信息控制领域。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建筑电气及其智能化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管理、产品开发、调试等,应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应具有较广泛的知识体系和与时俱进的工程实践经历。
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现状
2.1对口专业教师来源少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年轻的专业,没有本专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高校引入教师的一项强制要求便是硕士以上学历,所以引入青年教师大多学习的是控制专业或者电气工程等相关的专业,没有土木建筑专业背景,新进教师需要较大力度熟悉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但大多数博士硕士引进之后,抱着原有专业不放,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建设当中,造成教师专业偏离现象。
2.2为评职将方向无关联的教学科研一起抓,精力有限,不利于教学进步
目前大多数院校评职考核标准都是科研量化,教研量化,主要看的数量和质量,参加项目的难度级别等,大多数教师对建筑电气智能化这个专业处于熟悉阶段,所以很难在此专业发表出有见地的高水平论文,但评职心切,急于求成,往往还是在熟识的研究领域发论文,搞科研。以追求快速的论文、项目产出率,很难静下心来专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不利于专业的发展,使院校的专业发展速度滞后于社会专业的发展速度,
2.3实践能力不强
当前,大多数高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专业教师都是从各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承担教学任务,毫无工程实践经验。近些年高校专业教师的引进首要看重的是学历学位,若是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刚开始的几年,也是了解专业最具激情的几年,除了满足教学工作量,最重要的任务便是继续深造,取得更高的学历学位,而且继续深造的专业一定不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往往都是相关专业,一边教学一边学习,专业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实践环节。即使博士生引进,也是直接进入教学,没有本专业的实践经验。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身就是应用型的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环节极为重要。
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3.1从量化考核方面作出调整,加强教师专业意识
在职称评聘上应根据教师从事专业的特点进行考核,不应该一概而论。从事像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这样的应用型专业的教师,在考核时,可略放低科研门槛标准,提高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把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实践经验转化为科研工作量,这样专业教师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促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使专业教师踏踏实实、全身心地投入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建设上来。
3.2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应用型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尤为重要,可派专业教师到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挂职锻炼。学校应积极提供便利条件,如企业挂职期间无需完成教学工作量,期间从事的工作可折合成相应的教学工作量,确保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指标,踏踏实实从事实践工作,了解最新行业发展现状,确保所授知识的实时性和实效性。
3.3从设计院、施工单位引入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专兼职教师,带动学校教师发展
在人才引进方面,对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这样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不必过多强调学历学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即使学历偏低也可优先引入,可主要考察他们在实践中的工程业绩,考察他们的工程技术职称。引入的工程技术人员没有教学经验,所以应该先对他们进行教师培训,使其具备教师的素质,即可承担实践教学,也可承担理论教学。
3.4增强校企合作
增强校企合作,既可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有可请企业资深技术专家到高校讲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发展迅猛,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人员到院校讲座,可使教师和学生了解行业现状,了解行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使教学和科研具有实效性。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促进实践教学的最有效办法,也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但是大多数企业单位不愿接收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大学生没有实践经验,进入企业首要培训,投入很多资金和精力后学生可以独立工作了,但是基本也就返校了,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利益,所以大多企业是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这就需要学校方面进行沟通,也需要政府针对学生到企业实习,给予企业响应的奖励优惠政策,以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的顺利展开。
4结论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的发展极快的专业,需要专业教师既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也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经验。教师的发展应提高自我发展意识,既应考虑理论知识的积累,又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波,冯增喜,于军琪.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43-45.
篇4
关键词:技能比武;职业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2-0163-02
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进入黄金发展期,职业教育规模持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国家、各省、市、县、职业学校都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充分展现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果,反映了职业学校广大师生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和精湛的职业技能,为社会各界所瞩目。尤其是那些在技能大比武中脱颖而出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成为企业用人的“抢手货”。技能大比武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更有效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了职业学校与企业和市场的更好对接,形成了全社会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本文就技能大比武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试作以下分析。
一、技能比武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人才,特别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素质提高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的发展方向,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在职业教育办学实践中,业内人士已经形成一种共识:普教看高考,职教有大赛。此言所表达的含义是,职业技能大赛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如同普通教育中的高考。职业教育的技能比武这一鲜明特色,是由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办学宗旨决定的。技能比武,不仅是对职业学校实践教学成果的最好检验,它更是职业教育的办学亮点。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可以充分张扬职业教育的办学优势,彰显出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实践证明,技能教学抓得实、练得好,学生毕业就业好、收入高,职业学校办学就会蒸蒸日上,职业教育就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二、技能比武是教育部门检验职教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为充分展示职业教育办学成果,促进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技能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着力培养国家和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各级教育部门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职业学校师生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其目的,就是要以技能比武为载体,来检验、评估各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
教育部门提出“职教强技”的要求,在对职业学校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评估中,把学校师生参与技能大赛的情况,作为衡量学校办学的重要指标,把技能成绩作为评估学校、奖励师生的重要依据。如江苏省教育评估院编制的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标准体系中,就将“技能竞赛”作为星级中等职业学校专项评估的重要考核指标。规定了从学校实施经常性、规范性和广泛参与性的师生技能竞赛制度、管理办法、奖惩制度、参赛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考核,以全面提升师生参与技能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专家组到学校进行现场考察时,还有对学生进行技能测试的考核内容。由此可见,技能比武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专业技能较量,更是各职业学校间的办学实力、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的较量。各职业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技能教学,以技能比武推进教学改革,加大师生技能训练力度,提升师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三、技能比武是职业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
教、学、做合一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根本保证。技能比武就成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力抓手。
各职业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和企业实习岗位的作用,强化专业技能实训,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武,让学生全面掌握本专业岗位所需的实践操作技能。
职业学校开展“技能竞赛月”活动,为全校师生搭建一个技能训练和比武的平台。通过技能比武这个平台,一是在强化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师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选拔优秀选手参赛,并让他们站上这个平台,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能水平。二是在训练和比武中互相交流,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专业技能。三是以此来检验学校专业教学的成果,并扩大职业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提高职业学校的知名度。笔者所在学校以培养生产一线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突出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并举的教学实践,实行毕业生复合工种技能鉴定制度,通过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开展技能大比武活动,有力地提升了学生在专业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该校在参加2010年扬州市职业技能大赛餐厅服务比赛中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4人;在2011年3月参加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旅游类餐厅服务比赛中,获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技能比武是职校学生强化技能训练的内在动力
学生的智能倾向不同,对知识的掌握有着不同的指向性。职业学校学生的智能倾向是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他们不善于研究型、学术型知识的学习,却擅长技术型、技能型知识的学习。他们在初中阶段的以抽象思维能力为主的学习,没能完全体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自信心受到挫伤。进入职业学校后,由于学校更注重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更多地是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这正是职业学校学生的特长所在,学生对专业技能感兴趣,就会用心去学、反复去练,再通过技能比武活动,让学生找到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心,专业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从而进入了良性循环状态。专业兴趣和自信心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强化技能训练的内在动力。
职业学校的学生不断培养专业兴趣,是学好专业知识、练好专业技能的前提条件。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兴趣是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是求知的先导,有了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就会相对集中。” 职业学校应通过不断地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和拓展学生的专业兴趣。技能比武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在技能训练和比武的过程中,学生能培养吃苦耐劳、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团结互助的企业精神;能更贴近生产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磨炼过硬的技术素养;能从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的乐趣、成就中,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兴趣。
自信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自信不但能带来快乐,愉悦内心体验,更能激发人的各种潜能,是积极心态的催化剂。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自信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觉得成功并非可望而不可即,只要自己加倍努力,完全可以摘取成功的果实。技能比武为学生提供了发现自我价值,展现自我才能,正确评价自我的机会,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技能比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职业安全感,转化为学好专业技能的内在动力,激励他们勤奋学习,钻研技术,掌握专业岗位必备的技能,为今后走向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多元智能;信息技术;双语培训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042-02
双语教师培训是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培训中,汉语言应用能力的培训比重较大,主要涉及汉语言的听、说、读、写及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参训教师听、说、读、写及综合运用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培训者着重考虑和试图解决的问题。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双语教师培训领域里的广泛运用,有助于开发和培养双语教师多元智能,更好地完成汉语言的学习。
1 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
多元智能理论自1983年提出以来,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和亚洲许多国家各个层面的教育,并且取得极大的成功。根据加德勒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类具有有效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想法和了解别人的语言智能;有效运用数字与推理的逻辑与数学智能;以三维空间来思考,准确感觉并把内在空间世界表现出来的空间智能;善于运用肢体来表达想法和感受的肢体动作智能;能够觉察、辨别、改变和表达的音乐智能;能够察言观色、善解人意的人际智能;自我觉察的内省智能和对生物辨别观察的自然观察者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带来新型的人才观,让人认识到,社会中的个体都有各自的智能专长,这些专长彼此相对独立且相互联系,表现出个体间的智能差异。
2 创设多元化培训环境,提高双语教师培训效果
多元智能理论使双语教师培训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可以灵活运用的理论基础,从而丰富了双语培训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双语教师多元智能的发展创设了物质和动态的学习环境,使之成为激发和强化多元智能发展的强效活动平台。物质环境包括一切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和教学场地。若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和教学场地设计合理,能够对双语教师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使他们在听、说、读、写等学习过程中,开发和培养多元智能。
例如,广播电视能够为双语教师的语言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感观世界,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语言学习情境,也是当前培训过程积极选用的语言学习环境;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文本、图像、动画、色彩、线条、声音、视频、音量的变化,也时时刺激双语教师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为他们提供真实的、多样化的、易于理解的语言与文化材料,提供大量机会用目的语进行真实的、有意义的交流,做出相应的、及时的和易于理解的反馈等,从而发展和锻炼其多种智能,达到增强培训效果的目的;同时,由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所构建的多媒体网络学习环境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环境,可以让双语教师方便地查询到所需的各种学习资料和信息,突破培训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间的时空限制,使他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变得更加快速方便,也是今后要积极推进的学习模式。因此,在信息技术营造的学习天地里,各种智能活动都可以按需所求,获得培养和发展,提高双语教师培训质量。
动态环境包括培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培训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间的互动方式。培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有目的地安排教学过程,选择合理的、能够促进学员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努力探索教与学的关系,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开发适当的教学活动。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类运用视听结合的方式获取的信息量与记忆率,远远大于单一的听或看所获取的信息。因此,培训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积极应用多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转变成能够促进学员多元智能发展的多媒体形式,如文本、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形象、生动,富有刺激性和感染力,提供多感官刺激,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注意教学过程中非语言符号的使用,通过大量的非语言信息,如图画、实物、音乐、动作、姿势、面部表情等,激发双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多元智能,简化学习过程,降低学习难度,使最终的学习效果成倍增长。
3 创设多元化培训环境时应注意的问题
3.1 加大教学环境与教学媒体的投入
按照多元化教学环境对双语教师汉语言学习能力的促进作用,培训教学过程中比较理想的教学场地是以多媒体教室或多媒体网络机房为主的教学环境。这些环境的创建需要培训单位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所以不论是培训单位还是组织者都要意识到这一点,从保证培训的效果出发,在双语教师培训中要加大教学环境和教学媒体的投入,促进双语教师多元智能的发展,提高培训效率。
3.2 提高培训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若要建设优势的教学资源,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培训教师要有一定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能够合理地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开展教学。同时,培训教师还要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不仅能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开展多元化教学,而且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教学媒体,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因此,要注重提高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要求培训教师在专业上提高学历层次,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可通过对培训教师进行多方面的要求和培训,促进培训教师不断学习,具备多方位、诸方面的综合能力,更好地开展多元化智能教学。
3.3 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灵魂作用,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模式、方法及教学媒体的选择等。双语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具有自己的思维类型、年龄等个人特点,因此,在多元化教学环境中,培训教师要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
1)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多元化教学环境,操作性、互动性、实践性都很强,传统的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教学环境,培训教师要改变教学行为,优化学员的学习方式。其角色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参与者,师生互教互学,教学相长。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双语教师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强化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等学习方式,让学员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感到学习的快乐。
2)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并不能完全分开,它们既有对立的一面,更有相互补充和相互制约的一面。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充分发挥学员的认知主体作用,又要重视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培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学,这一观点与建构主义理论倡导的“以学为中心”的观点是一致。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课堂教学要由传统的讲授型的教学模式转变到信息化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基于问题的、基于项目的、基于网络协作的等教学方法,重视学员的学习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创新思维。在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实施信息技术与双语培训课程整合,建立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员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改变传统的教学四要素之间的地位与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志贤.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4(3):7-11.
篇6
关键词: 功能论;知识经济;成人教育;必然性
收稿日期:2006―01―12
作者简介: 1.朱利永(1980-)男,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成人教育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管理。
2.朱 蕾(1982-),男,河南新乡人,河南大学成人教育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
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进步日新月异,一种新的经济悄然兴起,引起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深刻变化,需要从业人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技术,以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便受用终身的做法从观念到实践已成为过去,这就是知识经济。按照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它是以知识为主导,信息为支柱,创新为灵魂,人才为核心的经济。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都将以知识为基础,知识的经济功能将得到充分的体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财富的源泉,所有的财富都是知识的凝结;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它具有无限性、非消耗性、波及性、共享性等特点。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更多的知识,谁将获得更高的报酬,哪个企业拥有更多的知识,将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哪个国家拥有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哪个国家获得更快速地发展和强大。知识经济实际上是一种人才经济,人才是知识经济的核心,知识的掌握,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利用,知识的创新,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去实现。
一、知识经济下成人教育的功能的转变
作为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教育,其目的是促进成人个体和社会迅速、健康地发展。其中,促进成人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是成人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基本手段,调整社会结构和促进社会进步是成人教育的根本目的,这就是成人教育的功能所在。而今,新世纪的大门已经开启,一个不同于传统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社会――知识经济社会,正向我们走来。在21 世纪的知识社会里,不难预料,掌握更多知识的人才更适应赋予竞争与变化的社会环境的需要;拥有更多知识的企业才有可能赢得更多的市场;创造更多知识的国家才有可能拥有更强的综合国力,可见,成人教育担负起了一些独特的功能。
(一)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平台
1.成人教育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教育关怀
教育关怀是指政府为代表的所有利益主体或利益人,从教育的途径在总体上关注并致力于所有人的人生预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和家庭条件的优劣,造成了受教育的起点不公平。成人教育具有补偿性这一特点,可以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次持续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从而弥补由于外在条件的各种差异而造成的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2.成人教育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首先,成人教育在教学手段上扬弃了传统的“一支粉笔”的形式,使用了现代网络技术。其次,成人教育通过卫星电视进行教学,可以获得大量信息。第三,成人教育通过光盘,录音带进行教学,可获取各自需要的信息。第四,采用双向视频教学,建立同步课堂,可以获得相应的信息。
3.成人教育为学习型社会提供开放的学习机会
成人教育涵盖开放教育、函大、夜大、成人大学、自学考试等等,具有体制相对灵活,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灵活等特点,知识信息可以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流入社会组织和学习成员的家庭,从而把学习、生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促进。
(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载体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重要的载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个人的生理、心理素质;认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人的潜能得到发展;人的需要得到全面丰富和满足。
成人教育的学习内容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还包括态度、方法、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成人教育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学历层次,而且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陶冶情操,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在人际关系,人与社会、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都将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三)为社会的稳定提供智力支持
国家的长治久安,全面发展,一方面要强化国家机器和完善国家法律;另一方面要加强国民教育,提高民族素质。教育具有缓冲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的功能。当前新增劳动力就业不充分,下岗职工再就业任务艰巨,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只有广大劳动者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成人教育在当前知识
经济的背景下,应当审时度势为社会稳定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
二、从教育全球化趋势看成人教育的发展
教育全球化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衍生的概念,是针对经济全球化趋势而采取的教育应对行动。它表现为跨国界、跨地区的力量,它所强调的是世界教育整体的行为和国际规范的作用,它所寻求的是全球教育发展的共同点和一般方法。而人们通常所说的教育国际化,一般指国与国之间的教育交往,而并非教育全球化的全部。首先,教育全球化表现为全球教育价值观念的整合与更新,教育全球化是一种普遍化。它体现为各国、各民族和各种不同文明体系之间在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上的某种趋同。其次,教育全球化表现出成人教育的新特征:其一,现代化特征。教育全球化形势下成人教育的发展,是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新技术全球普及的趋势将给成人教育从教学科研、管理到基础设施,甚至学校的形式带来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成人教育在相互交往和发展过程中,要更新传统陈腐的教育观念,使教育观念现代化,并在教学手段、科研手段及管理手段上现代化。其二,开放性特征。与封闭性的教育相比,在教育全球化形势下成人教育更具开放性。体现在交流内容更为丰富多彩,交流空间更为扩大。其三,多元化特征。教育全球化形势下成人教育的多元化主要表现为各个国家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具有不同性。它们各自制定自己的教育法律和规章。同时,成人教育的多元化还表现在每个国家内部的教育主题多元化、教育对象多元化和教育方式多元化,包括教育投资主题多元化和教育行为主题多元化。
需求推动发展,在教育需求日益全球化的推动下,成人教育显示出了它特有的功能。
三、从终身教育的观念看成人教育的发展
知识经济的崛起,要求我们尽快地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从一次性的学校学习转向全社会学习的终身教育观念。终身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强调人的学习是终身性的,而这一思想的主要理论支撑点就是强调人的未完成性。因为人的未完成性,所以人的学习、受教育的过程必然是终身的。所谓终身性,它涵盖教育的整个过程,是从出生到死亡连续不断、甚至是周而复始的过程,是像日本的一些学者所讲的“从摇篮到坟墓”所受到的全部教育过程。目前,对成人教育促使个体发展的功能一般理解为个体对现实社会的适应性方面,即通过促使成人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或更多地说是职业的需要。实际上,当成人教育逐渐突破学校教育范畴的时候,便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更多地强调了对人的潜能的开发,学习成为成人个体一生发展的可能性表现出来的时候,成人教育不局限于知识、技能、能力的提高,也为成人一生中的不同阶段的人格的发展、个性品格的完善提供更为全面的教育服务。
四、知识经济时代成人教育要发挥重要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强化国民终身教育,是时展的要求,也给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成人教育的功能在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将表现得更为充分,特别是成人高等教育通过培养大量的知识形态的高级专门劳动力,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等方面,表现出了重要作用。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标志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普遍应用和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也显示出对充足的人力资源的迫切要求。培养高素质的知识型劳动者和大量的智能型专门人才,成为成人高等教育为知识经济发展服务的根本任务。继续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全力拓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及高层次的岗位培训将直接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科技人员的素质,从而直接提高科技的发展能力、推广能力和转化能力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促进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这都充分显示了成人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相对独立的教育门类,成人教育以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特殊经济功能而显示出其促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迎接知识经济社会,适应教育全球化趋势,构建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宏图,需要成人教育充分发挥其现实及潜在的功能。深入理解现代社会成人教育对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能使我们根据社会发展阶段,对成人教育功能进行理性分析,从而使成人教育结构发挥出整体优化功能。
综上所述,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成人教育功能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全球化、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形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是我们成人教育在新世纪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方茁,梅国荣. 论成人教育如何在构建我们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作用〔J〕. 成人教育学刊,2001,(6).
〔2〕耿文侠.对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目标的思考〔J〕. 浙江师大学报,2000,(6).
〔3〕葛建华等. 知识经济与终身教育〔J〕.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2).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学会学习〔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篇7
【关键词】技能大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0-0067-03
【作者简介】1.袁玲玲,江苏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214045)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教学;2.李龙江,江苏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214045)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
1976年,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劳伦斯・克雷明在所著《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生态学”的概念。劳伦斯・克雷明指出,教育生态学的方法就是把各种教育机构与结构置于彼此联系中,以及与维持它们并受它们影响的更广泛社会之间的联系中加以审视。
职业教育本身是一个完整开放的生态系统,是在职业教育环境内,以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教学软硬件条件为依托,与环境进行能量转换与信息传递的功能统一体。[1]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系统中同样也包含主体、环境与各生态因子。在技能大赛生态系统中,竞赛主体包括教师、学生等管理服务人员;环境由宏观的社会环境、中观的院校环境及微观的技能大赛内部环境构成;生态因子包括教育资源等。根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原理,宏观的社会系统环境制约着院校的发展规模与定位等,同时院校以输送人才的方式作用于社发展。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与内外部因子、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对于技能大赛系统环境而言,内部环境是否稳定与协调一致,决定了技能大赛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对整个职业教育的系统环境建设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要使职业院校的发展始终处于系统环境平衡状态,必须加强职业技能大赛内、外部环境建设,形成从微观到宏观良性发展的生态结构,从而推进职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一、技能大赛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态困境现状分析
(一)技能大赛生态位的偏离
在传统生态学中,生态位原理主要指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物种都拥有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即占据一定的空间,发挥一定的功能,生态位现象对所有生命现象都具有普适性。教育部提出的大赛目标导向是很明确的,总体要求是学校举办比赛,师生都能参与,建立从学校至全国的大赛选拔机制。国家主管部门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院校领导、大赛指导教师把夺取奖牌作为大赛的唯一目标,有些地方甚至只以学校取得的金牌数作为考核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指标,重奖金牌选手,对取得银、铜牌的选手都不以为然。这些院校为了能够完成上级的考核要求,不得不把宝压在种子选手身上,对教育普及性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则难以顾及。这种本末倒置的功利思想,偏离了以人为本的职业技能大赛观。
(二)技能大赛的资源配置耐度失衡
教育生态学中的耐度定律认为,教育发展的数量、规模和速度要在国民经济的承受范围之内,否则即使发展了,最终还会衰退下来。目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进行得如火如荼,技能大赛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院校的办学质量。所以一些院校将拿金牌作为竞赛的目的就不足为奇了,大赛的成绩就是学校的展示窗口,将学校的财力、物力、人力集中在技能大赛上,调用院校最优秀的教师,选拔最优秀的学生脱离正常教学,集中进行封闭式训练,这种为竞赛而竞赛的参赛方式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此外,有些项目的大赛要求与日常教学要求相关性不大,而院校为大赛可以不惜成本购买参赛设备,大赛结束后有些材料、设备就束之高阁,造成资源浪费。
(三)竞赛内容与课程体系存在花盆效应
教育生态学中的花盆效应对技能大赛内容与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技能大赛的目的是通过各级比赛推动全体师生加强技能学习,在比赛过程中大家相互观摩、学习,共同提高师生专业水平。技能大赛是对平时教学效果的检验,竞赛的内容应与日常的教学紧密结合,院校通过竞赛找出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弥补平时教学的不足。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以旅游服务类学生组导游项目为例,比赛的内容分别是导游讲解、理论考试、才艺展示三个部分。才艺展示虽然只占总分的10%,却是对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和对选手关键能力的考查,但这无论是在中职还是在高职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都没有对应的课程。在实际的比赛中,因为参赛选手均具有导游专业基本功,所以在导游讲解、理论考试部分差距不是很大,但由于个人所具备的才艺基本功不一致,成绩往往在这里拉开差距。所以院校选拔参赛选手时,为了在才艺展示部分取得优异的成绩,会优先选择曾专门受过才艺专业训练的学生,且大部分的参赛选手被送至专业演艺培训机构进行才艺节目的量身定制,这已是一些院校对参赛选手进行包装的普遍做法。这种专人、专职、专业参加竞赛的做法不能体现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主流,也偏离了竞赛组织的初衷。
二、技能大赛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态平衡对策
篇8
一、创设语言教学氛围,使组织教学生活化
为了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我根据不同课节的内容,选取贴近生活、贴近语言实际的歌曲、音乐,利用生活中的音乐、韵律等创设语言学习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语言教学之中。如在学习“Christmas”这一课中,我利用网络搜集了与之相关的英语歌曲《Jingle Bells》、《Silent Night》等等。并用卡片、铃铛、雪花、圣诞老人等布置教室,让学生置身于圣诞情景之中,听学并哼唱着圣诞节的各种歌曲,仿佛融入西方国家,真正在过圣诞节一样。将组织教学生活化,使生活化英语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二、创设语言学习氛围,使语言呈现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创设较为真实、生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话,并根据教材内容,配以生活中的游戏竞赛,童谣儿歌,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让英语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实物演示 根据小学生直观性、形象性、生活性思维较强的特点,充分运用直观教具来导入新课,引出新单词,创造日常生活情景。如在学习“Colour”“Fruits”等单元时,我就充分利用了实物,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画面情景 有些人、物、场景等是无法用实物展示的,这可以借助图片、卡片、简笔画等进行教学。既简单易懂,又通过形象感知培养了学生直接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如在学习“国旗”这一课时,我利用各个国家旗帜的卡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模拟真实活动情景 英语的教学内容多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英语单词或简短的小对话。在教学中,我尽可能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如我在教学交通规则时,将交警的手势语教给学生,让学生边做动作边学习语言,进行情景体验,在交流中创造性运用知识。
多媒体情景 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有时是实物情景和画面情景无法比拟的,而模拟情景的创设有时又不能完全
表达出真实的语言情境时,我们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来提高已有生活经验的认识,并创造性运用语言。例如:当学习北京名胜古迹时,就可利用一段录像配上英语语言来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一边从视觉和听觉来加深认知,并身临其境地来学习语言。
三、 创设表演实践氛围,使巩固练习生活化
语言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小学英语教材都有适合学生活动表演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亲自进行各种生活化的活动表演,如调查表演,会话表演,情景剧表演等。不仅可以把知识巩固不留痕迹地融入到活动实践中,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与书本上的知识密切相关,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四、让英语逐步融入生活,使作业设计生活化
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我经常设计一些精彩有趣的课外作业。如让孩子收集英语名言和谚语,制作英文书签,根据班级英语程度,让孩子编辑班级英语墙报和各类英语小报,编写看图故事等等。我还经常布置口语作业,让学生进行真实的生活体验来巩固语言、灵活运用语言。这样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又给孩子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吸引力,也使英语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
总之,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觉得在课堂上,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了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学生的心智技能也得到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说英语,讲英语,在生活中用英语,英语真正走进每一个学生的生活。
篇9
叫停奥数,取消奥数与入学挂钩政策,在监管层的持续关注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正在显现出一定成效。不过,公众更关切的是,取消奥数与升学挂钩的政策之后,教育公平化和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能否有实质性进展。
各界之所以对奥数颇有微词,是因为一些中学或自办奥数培训机构,或与社会办学机构共同开展奥数培训,扭曲了义务教育的本旨,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一些地方、一些学校将奥数变相成为小升初入学的选拔标准,使未参加奥数培训的学生和家长承受了一些压力。奥数培训利益链与升学捆绑在一起,给一些家长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
其实,奥数之祸只是表象,深层的原因在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殷切期待,对校际教学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的担忧。可以设想,在校际差异化没有确实推进、不同学校之间教学质量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背景下,即使取消了奥数,很可能会有其他的替代方式出现。一些家长担心,取消奥数之后,小升初将更加“拼爹”。在奥数存在的情况下,条子生、共建生等带有“拼爹”痕迹的现象就或隐或现,没有了奥数,这些“拼爹”行为可能更为严重。
这不是杞人忧天。事实上,有关方面对奥数的治理不是一次两次了,可每次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到头来,奥数培训不仅没有降温,而且更为普遍。之所以形成背反效应,症结就在于,一些地方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力度离公众期待相距甚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些地方喊了多年,但总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样的局面能不能尽快有所改变呢?
取消奥数只是第一步,同时,应该对共建生、条子生等“拼爹”现象进行遏制,形成协同效应,以巩固治理奥数的成效。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从战略上斩断奥数培训的存在基石,更快更扎实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尽可能消除校际差异,让义务教育尽快真正公平起来。比如,从财政上给予非示范校更多扶持,以改善其硬件;从教师选配上,向非示范校倾斜,以改善其软件;同时,也应承认和回应部分家长的担忧,在校际差异短时间内难以消除之前,研究从制度上以更公平的方式进行自主招生。
9月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奥数热”涉及中小学择校问题,而中小学择校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他表态,近日国务院已经作出了部署,将全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篇10
摘要:文章从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出发,结合我馆近年来开展的一系列公益性培训实例,就如何开展并做好这项工作阐明了自己的体会。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1-0019-03
1提供公益,是图书馆的社会职责
194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了《公共图书馆宣言》,“公共图书馆应当完全以公共经费支付,并不许向为之服务的任何人收取直接费用”,“公共图书馆应当随时可让人到馆,它的大门应当向社会上一切成员自由地、平等地开放,而不管他们的种族、肤色、国籍、年龄、性别、宗教、语言、地位或者教育程度”。它确立国际公共图书馆免费平等的基本服务理念。中国图书馆学会于2008年通过了《图书馆服务宣言》。这是一部依据国际图书馆界通行的理念而制定的宣言。其主要目标是: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与信息中心,以公益为基本原则;向读者提供平等服务;在服务与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努力促进全民阅读;与一切关心图书馆事业的组织和个人真诚合作,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图书馆建设。
对少年儿童而言,学校是“第一课堂”,是以智育为侧重点的;家庭是“生活课堂”,是以德育力侧重的;图书馆则是“第二课堂”,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以美育为侧重点的社会教育。作为知识信息的集散地、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图书馆已成为启迪民智的第二课堂,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尤其是提高少年儿童素质、促进少年儿童学习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让贫困儿童和留守儿童共享和谐社会的温暖,兴化市图书馆决定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以少儿读书俱乐部为阵地,与社会联姻,从2010年秋季开始,举办“快乐读写”公益(免费)班。开始计划举办三期,每期招收30名学员,利用双休日时间进行培训,培训时间约40个学时。第一、二期已圆满结业,第三期(“七彩夏日”夏令营快乐读写、英语班)于7月9日正式开学授课,受到学生、家长们的一致好评。三期公益班的成功举办,让我们坚定了继续举办的信心。2开设“快乐读写”公益班,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的职能目前,社会上许多少儿培训活动,被染上了盈利的色彩,甚至背离了活动的本意,公益性似乎成了奢望。但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少年儿童应享有平等享受文化教育的权利,群众呼唤少儿社会教育更多地回归公益性。为了让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共享和谐社会的温暖,营造关心和重视贫困儿童、留守儿童的氛围,促进全社会共同关爱贫困儿童、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兴化市青少年学生周末快乐驿站――市图书馆少儿读书俱乐部于2010年秋实施了“快乐读写”公益培训,面向市区的贫困儿童和留守儿童举办了公益培训班。这项活动得到了城区学校的大力支持,这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一项创举,也是给贫困、留守儿童的一份厚礼。
兴化市图书馆举办的“快乐读写”公益(免费)班,着重公益均等性,经宣传、发动、报名和严格统一考试,最后择优录取,在录取上体现出均等性,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第一期有100多人报名考试,第二、三期有200多人报名考试。许多学生家长陪同前来报考,以能入学为荣。并且第三期增设了“快乐英语”班。3“快乐读写”公益班,内容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快乐读写”公益班以丰厚的文学资源、社会资源和教学经验结合起来,设单项能力训练、综合能力测试、读书知识竞赛、作文游戏、口头作文、演讲、采风、摄影等特色课程。在培养孩子们观察力、想象力的同时,让孩子们学会快乐阅读和优美表达,注重塑造其良好的人格、心智,以发现、挖掘、升华每个孩子身上的潜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关爱、分享、感恩、谦逊、责任、尊重与合作的价值理念,提升孩子们的道德修养,为孩子们成人成才提供帮助。
为了进一步丰富青少年学生暑期生活,让学生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今年暑假增设了“快乐英语”班,围绕“快乐英语”开展课堂讲授和世界经典童话剧表演,采用新东方少儿英语教材,通过故事、动画、歌谣、图解、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孩子学单词、句式,在“玩”中顺其自然的掌握英语,使少儿沉浸在英语学习的各种情趣中;从而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译、演等方面的综合能力。4“快乐读写”公益班,方式灵活多样,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4.1品读名著经典,体会读书乐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可以拓宽眼界,滋养心灵。我们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让孩子们品读名著经典,开展丰富多彩的与读书有关的教学活动,如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读书竞赛,名篇仿写、改写等,使学员感受浓厚的读书氛围,体会到读书的极大乐趣,养成手不释卷的良好习惯。
4.2走进社会,开阔视野胸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出教室,感受生活,注重社会实践和采风成为快乐读写培训班教学的最大特色。快乐读写培训班适时组织“走进社会、拥抱自然、分享丰收快乐”,组织同学们先后进行了品尝鸭血粉丝汤、戏剧表演、走进江苏太子乳业奶牛养殖场、采摘冬枣、包饺子等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奶牛场,与奶牛零距离接触,了解牛奶的制作工艺,采访奶牛养殖工人,理解劳动的价值,学会感恩、尊重、责任、合作与分享。“参观历史遗存、寻找人文足迹”,组织同学们“走进成家大司马府参观非遗陈列馆”,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增强同学们热爱家乡的自豪感。“非遗”及人文兴化讲座给同学们深层次了解和认识历史文化名城“兴化”打开一扇窗户,增长了同学们的见识。
2012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天,正值本市隆重举办“中国・兴化千岛菜花节”。利用这个契机,承办了文广新局与市环保局、教育局联合举办“生态兴化・我的家”青少年环保宣传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百名中小学的优秀学生代表走进李中水上森林、缸顾千岛菜花风景区、兴化城南污水处理厂、泰州市环保局环保展厅,感受水乡美丽生态环境,参与兴化环境保护行动,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态环保之旅”。
在李中水上森林,一幅幅奇特的水上森林景观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同学们纷纷用相机拍下优美画卷,并由衷感叹:“这次生态参观,让我领略了兴化水清树秀、花美鸟欢的大自然美景,我们小朋友一定要增强环保法律意识,为建立生态水乡作出贡献。”
在千岛菜花风景区,朵朵菜花交织成一条无边无际的金黄色地毯,缕缕清香扑面而来。同学们被这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迫不及待地拿出画板,选好角度,纷纷用画笔定格这一幅幅美景。
在感受了水乡的生态美景后,同学们又来到兴化城南污水处理厂以及泰州市环保局环保展览厅。在污水处理厂,孩子们参观了各种污水处理设施,直观地了解了生活污水由处理到达标排放全过程。在环境教育展馆,孩子们如同进入了环保知识世博会。尖端的光电、声控等现代化技术,将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环保科技、环境质量以及党和国家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融为一体,以新奇的展示方式,让同学们流连忘返。
4.3快乐中阅读,激发写作兴趣
“快乐读写”公益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聘请经验丰富的老师授课,对每堂课都精心设计,利用采风、写作、讲座、演讲和作文竞赛等形式,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快乐中阅读”,达到启迪孩子们的心灵,播撒智慧的火种的目的。强化了同学们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提升了同学们的观察、采访、社交、动手、表演与读写等综合能力;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底蕴。为同学们阅读和写作夯实基础,为同学们健康快乐成长打开一片广阔的天地,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同学们从怕作文到喜欢写作文了。在“生态兴化・我的家”主题宣教活动中,通过“生态环保之旅”一日游,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手抄报、绘画、征文比赛,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4.4提供成果展示平台,树立品牌特色
开设公益培训班,组织参观、学习,最终是收获和展示成果。这是树立品牌特色的关键,必须加强宣传,我馆在宣传公益班培训学习成果上所采取了:一是开设学生成果展专栏,定期更新学生优秀习作的获奖信息,提高同学们的成就感。二是编印“快乐读写”报刊,发表学生的优秀习作。今年我馆试编印了第一期“快乐读写”报,同学们以刊登自己的作品为荣,受到了学校、家长的好评。
三是选送优秀学员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在获取良好成绩后加以宣传。从而提高学生创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四是在本馆的网站上开辟专栏,提供成果展示。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能和交流的平台。
5“快乐读写”公益班,拓展了图书馆的宣传空间
兴化市青少年周末快乐驿站――少儿读书俱乐部和市图书馆教育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的“快乐读写”公益班,两期结业典礼上,学生家长代表在发言中,高度赞扬培训班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和辛勤劳动。我馆向获得“学员之星”的学员颁奖后,并向两期学员赠送图书证,巴拉巴拉童装股份有限公司兴化分公司、爱心圆饼屋向学员赠送了纪念品。在掌声中,学员朗诵了自己的习作,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快乐读写”公益班典礼结束。目前,第三期“快乐读写”、“快乐英语”公益班已开学。两期“快乐读写”公益班的成功举办,吸引了许多学生、家长及企业代表等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扩大了图书馆读者队伍,从而拓展了图书馆的宣传空间。
“快乐读写”公益班是面向市区贫困、留守优秀儿童举办的公益培训班,面对着一张张求知若渴的面庞,我们深感责任在肩,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在我们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让孩子们品读名著经典,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兴趣,点燃了孩子们的激情,诱发了孩子们灵感,挖掘了孩子们的潜能,从而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收获的快乐,收获的成功。兴化市图书馆少儿读书俱乐部“快乐读写”公益培训班,从阅读走向悦读。
参考文献:
[1]马建平.从“巴蜀讲坛”读者信息反馈问卷调查统计分新看图书馆举亦公益讲座的社会效益[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6):50-52.
[2]张成荣.公共图书馆公益性与社会化服务[J].理论观察,2012(2):129-130.
[3]邓卿.公共图书馆举办公益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0(1):163-166,171.
[4]刘娜.图书馆公益讲座的社会教育功能探析[J].黑河学刊,2012(8):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