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拆迁的法律法规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拆迁的法律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关拆迁的法律法规

篇1

在“四五”普法期间,我根据工作的需要,主要带领全县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系统广大干部群众,加大了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力度,取得了较大收获。通过学习,提高了执法管理水平,促进了全县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

一、加大学法力度,熟练掌握各项法律法规

守法、执法的根本前提在于学法、知法,在“四五”普法教育期间,我注意加大自身和城建系统的学法力度。

⒈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学习法律法规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城建系统包括建设、国土、交通、等行政执法部门,以及开发公司等建设单位,在工作中涉及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各项法规,专业性很强,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对于我们做好工作十分重要。为做好此次“四五”普法工作,我在全县城建系统内部深入进行宣传发展,进一步统一思想,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法律法规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据保障。在行政执法部门,熟练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将大大提高法制素养和执法能力,提高执法水平和群众工作的水平,确保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推进;在开发建设单位,熟练掌握国家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可以提高我们的业务素质,在基本建设的手续办理上少走弯路,将大大加快建设进度。通过深入发动,进一步提高了全系统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能够自觉结合岗位工作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

⒉认真学习,及时掌握各项法律法规知识

根据城建、城管工作与法律法规联系紧密的特点,我首先从自身做起,加大学法的力度,利用业务时间、工作间隙,自学了《土地管理法》、《行政诉讼法》、《建筑法》、《宽城规划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招投标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知识,使自己对工作所涉及的有关法律法规做到应知应会。同时,利用各种形式,采用多种办法推动城建系统内的法制学习。一是组织系统内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集中学习专项法规;二是在抽出一周时间举办全县城建系统中层以上干部培训班,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学习有关城建法规;三是结合土地日、创卫等活动,组织干部职工进行重点学习,提高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

⒊大力宣传,广泛普及法律法规知识

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关键在于提高全民的知晓程度,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工作中,不仅要求我们的建设管理人员能够依法执法,更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知法、守法,自觉依法办事。为此,我们加大了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在县有线电视台举办了多次法制教育专题节目,县、街道、村、社县等各级组织利用召开,悬挂横幅、标语、板报等多种形式认真做好法律法规知识宣传。

二、严格依法行政,加大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工作力度

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在日常工作中全系统各有关部门、单位严格依法办事,以所学的法律法规知识促进全县的城建、城管水平的提高。

⒈依法管理,规范城市建设秩序

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加强巡查,严格执法,及时处理违法建筑、违法用地行为,今年上半年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多平方米。并根据我县的县情,制订了《宽城县违法建筑、违法用地的处理意见》,加强了管理。市容执法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制止占道经营、整顿农贸市场溢滩、清理乱招贴、乱倒垃圾等废弃物的行为。交通、市政、绿化等管理部门也根据相关法规所赋予的职责,查处违法行为,维护了整洁、卫生、有序的城市面貌。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⒉依法办事,严格执行城市建设的各项规定

我们首先从自事做起,县属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规定,办理立项、招投标、土地、开竣工、质监、监理等相关手续,以制度确保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对于在我县投资的经济发展项目,我们充分的发挥法规熟、业务精的行业优势,想投资者之所想,急投资者之所急,积极协助投资者办理基本建设的各项手续,以此在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的同时,实现亲商、安商、富商,进一步提升我县的投资环境。

⒊规范程序,完善行政执法的各个环节

通过对《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我们城建系统各执法单位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程序合法的观念,即在我们的行政执法中,不仅要做到执法的结果合法,而且一定要做到执法的程序合法。各执法队伍配备了照相机、摄相机等设备,高度重视执法取证。在执法过程中,反对片面求快,严格依照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尊重执法对象的合法权力,以拆除违法建筑为例,严格按照取证,发出违章通知书限期自拆,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程序办理,不提前、不超期。

三、坚持执政为民,依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城市是最大的国有资产,做好城市管理就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认真依法办事,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杜绝行政不作为、效率低下等现象,定人定片,加强巡查,发现违法建筑、占道经营、破坏绿地等违法行为立即进行制止、查处,为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篇2

关键词:拆迁行政法补偿听证

近年来,我国的城ili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伴随着旧城改造,一人批老住户步入了拆迁户的行列。由拆迁带来的纠纷呈上升趋势。且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由拆迁带来的较为激化的矛盾。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拆迁这一关系人民根本利益的领域承待法律规范。

一、拆迁矛盾原因分析

1.立法理念、法律意识方而:拆迁是指为城市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有关机关许可而拆除权利人房屋并给予补偿、安置的行为。拆迁涉及房屋所有权人的所有权问题。所谓房屋所有权是指权利人对其所有的房屋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该项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均不得非法侵害。拆迁从性质上讲应该属于对公民则-产的征收。我国法律中虽没有明确规定“私有则一产神圣不可侵犯”,但法律对“保护公民个人的合法则一产”在《宪法》中作了承诺。也就是说:保护公民个人合法则一产安全是国家的法定义务而长期以来,在中国的法律传统中,公法文化一直占绝对优势,私权利一直得不到应有的俘重和有效地保护,无法同公权利相抗衡。在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强调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国家、集体利益。与之相对应,国外则非常强调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公民个人的土地,皇帝的马也不许跑。”而在我国,拆迁实践中的“钉子户”一词就反映着拆迁者与被拆迁者的对立关系,暴露出立法理念之落后。

2.法律体制方而:我国日前拆迁工程相当浩大,涉及到许多样众的切身利益。这方面的矛盾纠纷呈上升趋势。然而,在这一领域尚没有一部统一的《拆迁法》这方面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国务院在2001年6月6日第40次常务会议上通过并于2001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称《条例》)。各地政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依据此条例制定了当地的拆迁管理规定。如:1997年北京市颁布了《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关于拆迁补偿方法,规定比较混乱,因此带来了实际操作中的混乱现象。

3.执法方式与水平方而:城ili拆迁办公室是专门管理拆迁事务的机构,执掌着拆迁人权。目前存在着较多的违反法律程序、野蛮拆迁等情况,反映出执法方式粗暴单

一、执法水平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被拆迁人的感情导致了此类矛盾的激化。

二、行政法视野中的拆迁问题

1.关于拆迁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问题

现代法治国家一般都将立法纳入司法审查。例如在英国,无论是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还是抽象行政行为,只要超越权限,法院都可行使审查权。而在我国的实践中,有这样一种情况:在被拆迁人对一此拆迁规则表不疑问时,尚没有较有效的解决途径。这与我国现有的行政法律制度有关。我国《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所确定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困仅限于具体行政行为,而排除了抽象行政行为。2003年4月25日,《法制日报》以《公民状告政府行政“立法”不作为》为题报道了南京市江宁区的一件由拆迁纠纷引出的案中案。案件中的江宁区政府在上位的拆迁法规已修改多年的情况下,不及时修改当地的拆迁法规,仍然沿用7年前的祈行办法,以致被拆迁人因此损失数白万元,被拆迁人愤而状告政府立法不作为,其诉讼请求被驳回。而对一些地方政府以行政立法的方式损害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司法的活动空间很小,这也就使得当事人处在了一种投告无门的境地。故许多学者强烈呼吁扩人行政诉讼受案范困。有的学者还卞张从社会公共利益关系出发,一切行政行为都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2.《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不周延性

(1)《条例》尚未规定被拆迁人有权利参与拆迁的决策过程及监督拆迁过程。飞政府行政公开是现代社会的一人趋势,而在我国的拆迁实践中,许多拆迁决策存在着暗箱操作的现象,都是政府一言为定,不容被拆迁人的质疑。如果被拆迁人有参与拆迁决策过程的机会的话,会减少不少矛盾。另外,《条例》也未规定被拆迁人有权利参与监督拆迁过程。

(2)《条例》并未明确提出听证程序,只在第八条规定:“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在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同时,应当将房屋拆迁许可证中载明的拆迁人,拆迁范困,拆迁期限等事项,以房屋拆迁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布”而未要求“房屋拆迁卞管部门在审查拆迁人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时,应当听取被拆迁人的意见。”

(3)《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扦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被拆迁人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裁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自裁决书送达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拆迁人依照本条例规定已对被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或扦提供拆迁安置用房、周转用房的,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的执行。”这一规定存在两个问题:首先,裁决公正的前提是地位中立,而城市规划和拆迁或授权开发商拆迁本身就是政府行为,而且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追求所谓政绩的愿望与商人追求经济利益的目标相结合,于是政府和开发商之间有了更多的默契,由此产生的政府的裁决的公正性就可想而知了。其次,“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的执行”的规定使被拆迁人如果对拆迁补偿不满,即使选择了行政诉讼,也只能“带着镣铐跳舞”,无法改变被强制拆迁的命运。这就,,致一些被拆迁人采取非理性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3.其它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

我国尚没有系统地规范房地产评估方面的法律法规。目前多数房地产评估机构依附于行政权力而存在,其出具的评估报告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尽快制定相关措施。另外,有些地方性的法规虽然打着保护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旗号,但在实际立法过程中并没有把被拆迁人作为权利主体来保护,而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以方便拆迁为目的。这些都是立法中需要改进的。

三、解决拆迁矛盾之法律构想

要想彻底解决城市建设中的盲目与无序状态,从根本上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害,仅靠行政命令是不够的。为了防止推土机下的悲剧”的发生,需要从立法理念、法律体制、执法方法等层而解决拆迁矛盾。

1.树立正确的立法理念

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不应该把被拆迁人放在政府拆迁的对立面上。要改变政府的行政观念。政府行政的最重要目标,不应当是修了几条步行街,招了多少商,引了多少资,而应是为当地的群众提供好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西方国家拆迁一条街道往往要酝酿四五年甚至七八年,我国香港的街道少有笔直,都是因为他们用了最充分的时间进行平等的协商,直到双方都觉得公平为止。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基于平等基础上的拆迁法律法规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2.完善我国现行的有关拆迁的法律法规

(1)规范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

对涉及拆迁的,在规划审批前应以适当的形式予以公示,充分听取被拆迁人等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建设上程规划方案一经批准,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经过规划部门审批;城市规划行政部门在批准其变更前,应重新进行公示。

(2)应明确提出听证程序

《行政复议法》第四条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行政处罚法》专门对行政机关作出某此行政处罚决定前,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就组织听证的程序作硬性规定。可见,听证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在此基础上,《条例》应明确提出听证程序,要求“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在审查拆迁人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时,应当听取被拆迁人的意见。”只有充分体现透明度原则,才能提高行政效率。

(3)确立合理货币补偿机制

公共利益的成本当由受益人均衡负担,这是现代社会的共识。因此,对城ili建设中的利益受损者,应进行及时、充分、合理的补偿。《条例》规定,被拆迁房屋的评估办法及搬迁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费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或规定。从目前的情况看,各地的评估办法和补偿标准、补偿程序均不相同,拆迁补偿标准较混乱。且补偿标准一般都是政府说了算,较少听取样众意见。而目前的拆迁矛盾在很人程度上是由执行的补偿标准相对于市场房价偏低引起的。因此应赋予样众在补偿标准上的“话语权”,从而提高透明度,使补偿趋向于公平。有学者建议,国家可制定统一的《征收补偿法》,确立评估办法和补偿标准的制定办法,明确评估和补偿的程序。

3.就政府而言,应严格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必须强化听证程序,确保被拆迁方的知情权。依据相关法律的精神,在拆迁当事双方不能就拆迁补偿安置等问题达成一致,经做工作仍无效的情况下,对涉及拆迁住户多、影响而广、补偿数额人的纠纷应举行听证。根据拆迁行政程序规定和拆迁实践,笔者认为,把举行拆迁听证的时机选择在经多次做工作拆迁当事双方仍不能就拆迁安置补偿事宜达成一致,拆迁行政部门在下达拆迁行政裁决之前较为适宜。这样做便于充分听取拆迁当事双方的意见,也为即将下达的行政裁决提供充分的事实和法律依据,确保行政裁决的公正拆迁听证应以公开的方式进行,不但拆迁行政机关和利益关系人参加,一般公众经允许亦可参加旁听,新闻记者也可以采访。拆迁听证应遵守法定程序。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对听证结果进行审查,作出相应决定。

依法行政,需要注意方式方法现在有不少地方政府走的是“强硬派路线”,以权压人,以势欺人,根本没有把拆迁户放到平等的谈判位置。在利益之争中既不遵循法律,也不严格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而是按拆迁办单方面的意志行事,甚至或通过停水停电等违法方式逼人就范,或通过造成既成事实来强迫拆迁户接受。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拆迁方式应当依法确定,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实体方面,依照法律规定,对被拆迁人足额进行补偿、安置,不能利用评估或地位的优势克扣、减损补偿、安置数额,侵害被拆迁人的利益;一是依据法定程序拆迁,对不能达成协议的,可提请拆迁主管部门裁决。裁决生效后或被拆迁人不服的且拆迁人提供周转用房的方可强制拆迁。同时,拆迁部门应改进执法方法。这方面也有一些成功的经验。据报道,沈阳市在“金廊”拆迁过程中,走的是市场化路线”补偿金额通过"市场评估定价”。为保障被拆迁人及承租人的利益,还设定了最低补偿线。为尽快完成拆迁工作,采用现金奖励的办法,并采取了分时间段奖励措施:拆迁人会后25日内搬迁完毕的,每户奖励4000元人民币;拆迁人会后35日之内搬迁完毕的,奖励3000元人民币。这种“以柔克刚”、人性化、灵活务实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更适应当下的样众的心理。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远远好于一此地方的野蛮拆迁。只有依法行政,才能真正俘重人的俘严,达到拆迁的最终的目的,即为了满足的人更高层次的社会需要。

另外,政府要采取措施,为拆迁户提价供经济适用房和中低价商品房,以从源头上减少拆迁矛盾。

4.应畅通被拆迁人的权利救济渠道。

现实中,被拆迁人权利救济渠道的不通畅是造成拆迁矛后激化的重要原因。为此,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拆迁争议,同时享有拆迁纠纷的最终裁判机关的地位。同时,考虑到拆迁涉及一些专业知识,应组建由与拆迁双方没有利害关系的专业人士组成的裁判机构,公正而高效地裁决拆迁纠纷,既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又保障城市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拆迁本来是为人民样众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的一件好事然而由于立法理念的落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丙加上一此部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善花”结出“恶果”。笔者认为,只有全面廓清立法理念、改善现有法律体制再加上有关部门依法行政、人性化执法,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好,最终使人民样众受益。

【参考文献】

篇3

由于民主法治工作的努力开展和认真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赞同。因此,*居委会先后被市、区、街道授予“防激化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依法治村先进单位”、“人民调解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民主法治目标方略得以实现,主要有以下经验与做法: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管理。

党总支部、居委会认真贯彻落实新区、南站街道关于民主法治、依法治理规划精神,始终把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每年下发关于实施依法治理工作意见的文件,严格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从而确保了民主法治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地按步骤实施。

为充分发挥民主法治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职责,组成了以党总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和领导小组人员职责,由领导小组根据年初制定的考核细则年终对各单位、各人员实行考核,依据考核情况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了基层开展民主法治工作的积极性。

200*年3月,我居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下发了《*村委民主法治及依法治村规划》,明确了总体目标、主要任务、步骤、方法、组织领导和保障,对顺利实施民主法治工作及依法治村规划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到层层落实,层层发动,确保了法制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落到实处。

二、形式多样的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制意识。

1、成立了近40人的法治骨干队伍,举办了三期法治骨干培训班,结合自身工作和居委法治重点,对他们进行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提高了法治骨干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了对法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他们深入到居民群众中宣传,在整个居委形成了人人学法、自觉守法的良好氛围。

2、抓好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一是制定了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和领导干部年度学法计划;二是对领导干部学法采取在一起集中学习和自学,交流学法心得,检查学法笔记等方式;三是不定期地邀请专家举办法制报告会和专题讲座,就领导干部工作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

3、做好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工作。对中小学生,我们一是坚持发挥法制课教育主阵地作用,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和根据实际教育需要对中、小学生、青少年进行法律、法规辅导,重点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内容,以案释法,对同学们进行警醒教育;二是发挥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关心下一代活动基地的功能作用,多样化的开展对青少年的暑期教育活动,通过参观、讲座、听故事、看录像等形式,让青少年在活动和娱乐中获得法制和道德的学习教育;三是在学校深入开展“青少年维权岗”等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的维权和监管;四是制作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图板12块、禁毒宣传图板10块在学校巡回展览,教育他们从小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争做带头守法的小公民。

4、做好普通干部的法制教育。一是制定了居委干部学法考核制度,对居委干部的学法任务做了明确规定;二是利用会议、培训集中辅导,在每年干部冬训时,邀请上级政法部门领导为居委干部进行有关法律知识的大课辅导,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三是专题宣讲,结合新颁布的法律法规邀请专家进行授课讲解,共举办了“新婚姻法”、“宪法修正案”、“行政许可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专题报告会。

5、抓好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工作。我们以服务流动人口为重点,结合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向他们法制宣传,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律咨询,解答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类涉法问题,受到了居委流动人口的欢迎。

6、抓好普通群众的法制宣传工作。民主法治的目标就是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对普通群众我们一是送法到村、组,通过发放普法宣传资料,致群众一封信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与他们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利用居委法制宣传栏、黑板报、撑牌等宣传阵地施教;三是多种形式地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群众受教育面达80%以上。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遇到纠纷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民事纠纷逐年减少。

7、能够将法制宣传与大型活动、事件相结合。(1)现在我居委面临大量的拆迁任务,为使拆迁群众了解无锡市及新区拆迁的法律法规,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向拆迁户广泛宣传新区关于拆迁方面的文件,并制订了《*村农民多层住宅公寓楼购置办法》以及《*村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办法》等拆迁规定,使他们能够了解相关的法律、政策,主动配合拆迁。(2)在防治传染病工作中,我们积极向群众和流动人口开展防治传染病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做到科学防治与依法防治相结合。(3)为配合做好禁建工作,我们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禁建法规,在6.25土地宣传日宣传《土地法》,散发致全居委居民群众的一封信等,配合市、区进行拆违工作宣传,使控违禁建深入人心。

三、依法治理重点,走依法行政轨道。

在开展依法治理工作中,着重抓好了以下几个重点:

1、抓依法治村。统一布署,制定下发了《*居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意见》。结合村换届选举,由村向居委的过度,大力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条例》,提高村民自治、居民自治水平,使(村)居委会依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把推进村务公开与减轻农民负担结合起来,增强透明度;推进村务公开与改进干部作风结合起来;推进村民议事制与民主管理结合起来,在推进依法治村中,我们规范了村务和财务公开的内容、项目、为村民办实事的要求,有力地促进了依法治村工作的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居委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2、抓依法行政、依法治理。针对新形势下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出现的难点问题,开展依法治理。一是对村巷道路的翻新,绿化带的建设,给居民一个清新的生活环境。联合*环卫站对区域内的卫生死角、坑洼地带等居民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清理、修补,以及粪坑、坟墓等不雅之处,都进行了依法处理;二是与街道爱卫办、卫生监督办对居委的卤菜加工点进行检查,依法查封无工商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的非法卤菜加工点;三是协同街道执法队、村镇管理部门对居委养猪、养鸟、养鸡等影响生活环境的居民户进行清理整顿,有效地打击了危害居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的违法行为,整洁了居委的区容环境面貌。

3、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居委先后开展了打击“两抢”和入室盗窃等侵财性犯罪专项斗争,对流动人口实行专项治理,规范化管理。加强对“”人员的监控管理、转化教育力度,严防组织相互串联、相互渗透,严厉打击上京滋事、扰乱社会稳定的行为。对区域内的不稳定因素,加以控制,对社会不稳定人员,加以普法教育、思想开导。妥善协调处理因拆迁、民事纠纷及企业工资协商等引发的各类矛盾、不稳定因素,为*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为“建设平安*,创建最安全地区”的争创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

4、强化法律服务,保障经济健康发展。依法治理的目的是保障本地区的社会事业和经济健康发展,依托法律做保障,把法律服务不断深入领导干部、企业法人代表、居民群众。一是居委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地方性政策,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二是为企业改制、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法律服务,制定法律文书,参与合同制订的审核鉴定,保障企业改制的规范性、合法性;三是为居委群众提供法律服务,解答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涉法问题,帮助他们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四是积极调解钝化民事纠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达98%,有效地维护了居委的社会稳定,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篇4

一、积极履行工作职责

能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五是强化协调沟通不断改进工作作风。面对各类疑难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及时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及时把基层反映的情况向上汇报,确保下情上达,最终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工作中,坚持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着重点,敏行于事,做到立即办、马上办,确保工作有效运转。

做到热情接待,一是妥善处理等突发事件。对于来访群众。耐心听取上访群众陈述,把握纠纷的实质,理顺问题之间的关系,积极主动进行协调与处理。一年来接待来访来电100余人次,现场协调50余次,参与处理集访40余次。特别是处理拆迁方面,能够面对面地做拆迁户工作,深入拆迁现场和拆迁户家中调查了解情况,宣传政策,实事求是地做好拆迁户的思想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规定,二是外事侨务工作成效显著。因公出国(境)管理方面。审查、审核和协助市外办办理我区人员因公出国(境)有关手续,努力在严格管理和优质服务两个方面提升工作水平。服务经济发展方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重大对外经贸活动为平台,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外商、侨商项目的洽谈与对接,邀请外商和港澳同胞来商务考察、投资兴业。积极参与“2010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江苏行”淮安段活动,协助承担第二届海外侨领侨商“伟人故里”淮安行活动。为侨服务方面,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按照市外侨办部署,选聘9名兼职侨务干部,有效推动基层侨务工作开展。此外,还为一名归侨积极协调落实政策,帮助一名侨眷妥善处理拆迁问题。

能够积极贯彻领导意图,三是尽心尽力做好联系人工作。积极履行好以文辅政、沟通联系、参谋助手职责。对于领导布置的工作。迅速开展工作,想方设法予以完成。如在服务分管区长新区创建省级生态园区、处理拆迁遗留问题等重点工作中,能够深入一线,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情况,为领导决策服务;能够主动配合相关职能单位做好上下沟通联系,及时反映问题,促进工作开展;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服务领导水平。维护好领导形象。

严把办理时限关、答复关和落实关,四是积极主动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积极与代表委员联系。与承办单位保持经常联系,认真进行督办催办,掌握工作进度。今年以来共处理市、区代表委员建议提案169件,办结率、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100%

二、切实做到廉洁自律

注意严格要求自己,日常工作生活中。认真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及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一是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思想和行动上和上级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二是认真学习贯彻《廉政准则》进一步增强廉洁从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照八个禁止和52条不准,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没有利用公权力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没有违反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假公济私或化公为私;没有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违反规定;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力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没有讲排场、比阔气,没有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的行为;没有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工作中没有弄虚作假,没有做损害群众利益和党群干群关系的事。

三、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能力

坚持将学习与自身实际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政治上,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上级各项方针政策和文件精神,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业务上,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对社会发展、经济理论、沟通协调和写作等方面的学习,不断总结提高,努力提高践行科学发展、处理复杂事项和统筹兼顾的能力。思想上,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加强自身建设,脚踏实地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每项工作中。在学习的同时,还多次深入基层调研,认真撰写调研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今年共获得市委党校在线学习45个学分,撰写调研报告2篇。

四、努力学法用法坚持依法行政

都注意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贯彻党风廉政责任制的各项要求。工作至今严格遵守法律。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没做任何违法乱纪和有违党员干部形象的事情,能够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工作纪律,严格要求自己,谦虚谨慎,保持警钟长鸣。

通过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学习。结合工作实际。阅读报刊杂志中法制类等典型案例等方式,增强法制意识,为依法行政、履行职责奠定坚实基础。

篇5

一、着眼发展大局,在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上求实效

1、围绕社会经济建设抓普法。紧紧围绕全乡工作大局,积极开展好普及“四法一理念”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侵权责任法、统计法、食品安全法和可再生能源法的宣传工作。继续加强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招商引资、特色产业、群众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

2、围绕社会和谐稳定抓普法。积极开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法规,促进全社会自觉依法办事。积极做好有关征地、拆迁、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宣传,积极引导公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权,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

3、围绕社会热点问题抓普法。重点加强征地拆迁补偿、土地(水面)流转承包、医疗保险、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消费权益保护等与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重点关注老年人、残疾人、低保户、特困户等社会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切实通过普法教育、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二、扎实推进重点对象普法,在促进学法用法上求实效

4、深化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建设,保证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制教育工作达到普法规划的学习内容和时间。

5、深化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打牢预防违法犯罪的基础。努力提高法制教育水平和开展普法活动的策划水平,把法制教育贯穿于素质教育之中,充分调动青少年学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青少年法制教育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良性互动,校园、家庭和社会教育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6、深化农村普法宣传,不断提高农民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积极开展“关注三农,服务发展”的法制宣传活动,组织司法、公安、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广泛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和法律法规。针对“三农”和农民工的法律需求提供法律帮助。进一步加强各村普法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相关单位积极开展送法律图书活动,对农家书屋进行补充完善,达到标准要求。

三、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在提高品牌层次上求实效

7、精心打造法治文化品牌。进一步加大投入,在交通要道树立大型法治宣传广告牌,加强法制内容宣传。在有条件的村、企事业单位加强法治文化小广场、一条街、一面墙等阵地建设,提高法治文化在法制宣传中的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8、坚持普法载体创新。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促进普法工作向基层延伸。充分利用各类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积极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有督查,注重实际效果。

9、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通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法治创建工作,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要以落实“四民主、两公开”为重点,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创建,切实提高“民主法治村(单位)”创建工作实效。

篇6

【关键词】城市发展;拆迁问题;解决策略

一、拆迁概述

所谓的城市拆迁,指的就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为了顺利完成项目建设,拆迁人对那些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的房屋进行拆除,并且要给予被拆迁人合理的补偿。对于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定义,《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作了明确界定:拆迁人,指的就是已经获得拆迁许可证的单位,给予被拆迁人合理补偿和安置是拆迁人的基本义务;被拆迁人,指的就是所拆房屋的所有人,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并完成搬迁是被拆迁人的基本义务。有关城市拆迁的具体要求,国务院颁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也作了明确的规定:首先,必须有利于城市规划;其次,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最后,不能损毁相关文物古迹。

二、城市拆迁的重要性

城市拆迁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拆除那些已经废弃、影响城市美观的房屋,不仅仅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功能,而且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优化城市产业结构,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可以大大改善城市环境,在立国之初,我国对环境问题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城市规划欠合理,导致在城市市区内出现大量的重污染型企业,它们大多设备落后、技术水平较低,不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而且能够赢得的利润极少,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把这些企业拆除或者外迁,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3)大幅度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落后的城市建房,服务功能差,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例如,老居民房很多都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厨房、暖气等,拆除旧房,可以为建设新房提供重要的空间资源,进而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4)土地资源利用合理化,我国人口众多,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但是土地面积是不变的,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如果不把这些旧房拆除,那就只能占用耕地,耕地面积的减少,直接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存,所以,拆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房屋拆迁的问题

(一)在城市拆迁中,政府职能错位、缺位。一直以来,在城市建设中,政府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政府职能出现错位,指的就是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无限度的给予开发商优惠和特权,完全忽视广大群众的利益。政府职能出现越位,指的就是有些地方政府越过权限直接参与城市拆迁工作中,和拆迁机构以及评估单位混为一团,过分介入拆迁补偿工作。政府职能出现缺位,指的就是有些地方政府对城市拆迁进行管理的时候,缺乏规范性和公开性,在对城市拆迁进行规划的时候,也没有公示相关内容,侵犯了被拆迁人的知情权。特别是最近几年,城市拆迁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拆迁补偿、拆迁方式的问题。

(二)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拆迁法律法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没有制定明确的城市拆迁补偿标准,导致实际补偿太低,严重损害被拆迁人的利益,《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中只是说要适当补偿,到底补偿多少没有明确规定;(2)没有对强制拆迁行为进行明确的定位,也没有具体的操作流程,导致地方政府的权利过大;(3)在实际拆迁过程中,有些人被拆迁人利用《物权法》提出过高的补偿要求,不满足他,就不拆迁。

(三)城市房屋拆迁补偿不够公开透明,隐秘性太强。补偿一直是拆迁问题的重心,然而我国相关法律没有对此作明确规定。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对城市违章建筑难以进行明确的界定,拆除工作难度大,进而影响补偿的执行;(2)为了降低延期拆迁带来的损失,拆迁人给予“难缠户”过高的补偿,结果导致其他被拆迁人心理不平衡,进而引发各种纠纷。

四、解决拆迁问题的对策

(一)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健全的拆拆制度。当下,我国的城市拆迁问题突出,现有的拆迁法律法规已经没有办法将其有效的解决。所以完全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的拆迁法律,如《拆迁法》,这部法律要对各方的利益、权限、义务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制定城市拆迁的具体操作规范,规定出现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的责任,对被拆迁人的正当利益进行保护。

(二)对政府职能进行准确定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只需管理属于自己职能范围之内的公共领域,对公民社会领域只有行使宏观调控的权利,因为市场契约才是管理公民社会的主要手段。在城市拆迁过程中,监督和调节才是政府的主要职能,要履行好这一职能,政府需要使用各种有效的办法来调节自身与拆迁单位、被拆迁人、评估机构、拆迁中的具体操作人员的关系。

(三)在拆迁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思想工作。城市拆迁改造要以“人本化、人情化、人性化”为原则,以广大人民的意愿为依据,加强人民的凝聚力。在拆迁过程中,要重视拆迁思想和拆迁政策的宣传,把拆迁工作做到“深入、细致、实际”,真正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拆迁工作一定要注重方式,通过各种方式把拆迁的目的和相关政策详细的告之群众,以赢得群众的支持。除此之外,还可以开通咨询热线和网络平台,为群众解除疑惑,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五、结语

所以,在城市建设中,城市拆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城市拆迁问题。

参考文献

[1] 姜亮.拆迁别离开土地说事——谈城市房屋拆迁补偿中的土地法律缺位问题[J].中国土地,2009,21(13).

篇7

关键词:城市 房屋 拆迁 社会稳定 原因 对策

从电视、网络、报纸等各大媒体的报道来看,因拆迁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最主要是我国城市房屋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城市房屋拆迁的工作量非常大,但是,在采取措施改善老百姓住房条件等方面做的不够,引发了很多社会矛盾,不时迸发出不和谐的音符。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因城市房屋拆迁问题引起的群众上访事件明显增加,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应该对因拆迁而引起社会不稳定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有关问题进行妥善处理。

一、影响稳定的原因从部门了解到,从全国范围来看,因房屋拆迁问题而上访的案件不断增加,在上访案件中的比例逐年提高,已经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国家与地方有关拆迁的政策与法律的匹配问题

我国已经颁布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但是,有些地方没有结合当地实际对地方性法规进行及时的调整,有的城市还没有修改拆迁管理的办法,对被拆迁人仍然沿用原来的安置补偿办法和赔偿价格保准,没有经过评估、裁决等规定程序,在没有达成协议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实施强行拆迁,因而引起群众上访。也有个别城市对土地收储拆迁许可条件作了调整,但没有国家和省里的拆迁政策执行,只是简单地采取货币补偿的方式,剥夺了居民选择产权调换的权利,因而造成群众上访。

(二)对政策边缘性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

在城市房屋拆迁中,对于因历史原因形成的无批件房屋,也就是那些在《城市规划法》实施前就已经建成的房屋,还有由住宅变为用于生产经营的房屋和手续不齐全的房屋的补偿安置不够合理,对于这一类问题,国家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者是相关法律法规中的规定的可操作性不强,致使这类房屋的拆迁补贴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形成社会矛盾。

(三)拆迁政策不够健全,在补偿方面存在不公平现象

在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工作的重点是对建设相对落后的“城中村”进行改造和基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对“城乡结合部”进行进行统一规划和集中改造。在此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政策或者规定进行补偿,混淆了集体土地和城市拆迁补偿安置的相关政策,因此引起居民的不满,出现了不安定因素。

(四)住房与社保制度不够完善

相关部门虽然对城市房屋拆迁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有关问题的处理办法,但是,其对群众利益的保障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对低保家庭的住房的保障方面还没有真正达到群众满意,这部分人在房屋拆迁以后在购置住房方面的能力比较差,因此,由于这些人不愿意接受相关拆迁政策而形成矛盾与纠纷。

(五)野蛮拆迁、缺乏监督

拆迁中,有些行政主管部门不能严格执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在要件不全的情况下对违规建筑或者其他建筑进行强行拆除,不顾法律法规的存在,只是按照领导意图进行拆迁,或者在领导授意的情况下私自发放的违规拆迁许可进行拆除。为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甚至要挟、利诱评估机构故意压低被拆迁房屋的估价格,致使评估结果不准确,侵害了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拆迁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甚至出现拆迁人没有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房屋方面的相关协议,更没有经资产评估部门进行资产评估,对于群众关系的热点问题没有组织听证会,在没有协调好的状况下进行强行拆除。

(六)拆迁存在盲目性,居民安置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多数城市房屋拆迁计划只是在总量上进行控制,没有全面考虑拆迁资金来源、保障措施、安置房源的储备、贫困居民的住房保障措施等方面的问题,盲目地扩大城市房屋拆迁的规模,因而引发拆迁难、购房难、租房难、租费高等一系列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被拆迁居民的生产生活,或者是拆迁安置房的建设滞后于房屋拆迁,造成适合被拆迁人购买房屋数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净地出让或者商业性开发建设,将居民的房屋拆除,将安置房建设在条件比较差、环境不好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郊区,群众不愿意搬迁而上访。

(七)管理部门不能履行职责,制度不够健全

主要表现在:城市和管理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执行拆迁任务的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均比较低,在工作当中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够及时处理,处理事情的方法简单粗暴,甚至推诿扯皮,错失解决问题的良机。有的干部对不能解决和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不能及时对上访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工作上缺乏耐心,群众对正常上访失去了信心。

(八)少数上访群众无理取闹

在实践的处理过程中,本来已经经过两级答复和行政复议,但群众对结果不服,因而继续上访。有的是已进行了三级答复,有的是拆迁管理部门已经依法做出《行政裁决》,但是仍然不服处理结果,仍然提出过分的要求,不顾各方面的劝阻继续上访或者闹访。

二、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分析,结合城市房屋拆迁现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避免因拆迁问题引起群众上访:

(一)完善城市房屋拆迁相关政策,确保拆迁政策制定、落实到位

房屋拆迁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直接面对群众的工作,拆迁政策的是否完善完善、政策的落实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到干群关系,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完善的房屋拆迁政策可以确保被拆迁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案件的发生,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各级政府在制定与房屋拆迁补偿相关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和配套政策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所确定的各项原则,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能出现与上位法相抵触的条款和规定。

(二)依法进行拆迁和补偿,依法解决相关问题

在拆迁过程中,对因历史原因没有批件、没有产权证的房屋拆迁安置问题、住改非补偿问题、房屋地段等级调整问题、成套房装修补偿等相关问题要依据有关政策结合实际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拆迁”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拆迁补偿政策,使拆迁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尽可能避免因房屋拆迁而引发矛盾。同时,要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拆迁住房的保障力度,对居住面积小、补偿金低的少部分被拆迁人,可以提高补偿标准,增加人均享受面积。对那些确实没有能力购房的被拆迁户,应该将其纳入到保障体系当中,通过重新签订租赁合同,让其进入规范化的廉租房管理体系,依据有关土地和拆迁政策,并结合被拆迁户的实际情况,在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的情况下,尽快完善和制定拆迁安置补偿办法,做到有法可依。

(三)严格拆迁许可审核,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审查到位

拆迁管理部门在拆迁以前,都要按照有关规定发放拆迁许可证,在这一环节要严把审批关,对那些要件不全或者所提供的要件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拆迁补偿不能落实到位、拆迁方案不完善的项目,不能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一定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发放拆迁许可证,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应该认真履行行政部门的告知义务,做出拆迁行政许可以前,组织被拆迁群众召开听证会,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听证权。要强化城镇房屋拆迁监管,遏制强制拆迁和野蛮拆迁行为的发生。对于那些在监管中不作为、失职渎职行为的人员或单位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四)加强对拆迁工作的管理,确保相关政策执行到位

规范拆迁程序,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审批发放拆迁许可证,并履行相关程序后实施拆迁,严格拆迁管理,防止和减少拆迁群体访事件,要“以人为本”加强拆迁市场监管,通过实施“阳光拆迁”,真正做到平安拆迁。在拆迁中必须坚持拆迁公示制,特别是要坚持政策公开、补偿标准公开、安置选择方式公开、产权调换房源公开、工作程序、投诉渠道和评估结果公开,大力宣传拆迁政策,让被拆迁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切实维护自身权益。规范拆迁行为。,引导开发企业执行拆迁政策法规,加强对评估机构的管理,逐步建立评估机构进入拆迁市场的“准入”制度,建立拆迁评估机构信用档案制度。规范检查监督,建立检查监督机制,加大监管力度。

(五)加强计划管理,做好拆迁规模的控制

城市发展和拆迁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必须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合理控制拆迁规模的关系。城市房屋拆迁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规划,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确定城市发展的速度和合理而科学的拆迁规模,应加强对拆迁计划的管理,在制定拆迁计划的同时要对拆迁资金的来源与保障、安置房源的储备等情况进行审查。

(六)确保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到位

对于拆迁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进行深入地排查,切实弄清楚情况,实行领导包案,加大解决力度,对于比较棘手的问题要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依法进行办理,也可以分类进行解决。解决此类历史遗留问题,应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内,在不引起攀比的情况下,一案一策,妥善解决。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办法,确保拆迁补偿公平到位。

参考文献:

篇8

一、促进就业工作

(一)扎实开展各类统计工作。据统计,我镇户籍人口58169人,其中劳动年龄段36471人,就业率94.6%,二、三产从业率81.1%,符合条件申领失业金44人次,失业金40348元;其次,我们对____年全镇土征人员进行统计,共有1521人失地人员进入土征系统,涉及资金1901.25万元;并有142人进行了再次选择,总资金213.3万元;再次,我们积极配合县局开展嘉善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调查工作,3家样本企业的10个工种、98名企业职工参与调查。

(二)重点开展就业专项资金自查工作。结合自身实际,3月份专门下发《天政〔____〕21号关于开展公益性岗位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督促各村(社区)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不符合条件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清退;同时,为切实加强镇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根据善人社〔____〕53号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我镇于4月15日至5月15日对20__至____年度就业培训的资金使用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了自查,进一步增强了我镇就业资金监管的责任意识,保证了就业专项资金的合理分配,发放到位。

(三)组织企业参加各类招聘活动。上半年,共组织10家企业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类人才招聘会、交流会2场。2月份,在天凝如海超市门口举办天凝镇企业用工招聘会,20家企业提供48个岗位参加招聘。

二、扩大社会保险工作

截止目前,全镇社保覆盖情况:参加城乡居保24486人,基础养老及高龄补贴6183人,职工养老保险人员140人(在职35,退休105)。

今年上半年,城乡居保年缴新增24人,60周岁继保186人,60周岁新增20人,个人缴费资金共计¥2870700万元,镇财政补贴¥280629元;完成60周岁养老金申领225人,60周岁以下丧葬费申领14人,60周岁以上丧葬费申领165人;高龄养老补助68人;老农保退保133人,城乡居保转职保16人,失业金申领41人次。

此外,还对全镇420人的退职村干部养老待遇材料的上报和完善、补充;对500多位困难人员参加城乡居保缴费补贴材料收集、整理。

三、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组织举办国家级人力资源管理师(4级)培训班,来自各村(社区)、企业的39名学员参加培训,并于5月份参加全国统考。此外,还完成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转移数90人。

四、劳动监查、案件受理工作

(一)劳动监察情况:开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专项执法大检查,进一步深化网格化劳动监察体系,动态协调企业欠薪问题,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取得明显成效。上半年,共检查企业544家,提出合同签订及工资支付情况整改意见50余条,已全部落实整改;劳动监察网格化分类管理544家,A级企业156家,B级企业136家,C级企业252家,合计从业人数14838人,合同签订人数14719人,合同签订率99%,社会保险缴费人数7899人,参保率为53.2%。

(二)案件受理情况:劳资纠纷在经受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得到平稳处置。____年上半年,共受理普通劳资纠纷调解案件72起,涉及327人,涉案金额269.3974万元,其中群体性劳资纠纷9起(嘉兴市凌欣服饰有限公司、嘉兴市晋泉管桩有限公司、嘉善晋泉方桩厂、浙江艾得米兰服饰有限公司、嘉善县翁乐印染厂、嘉善凝巨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嘉善鼎峰电子有限公司、嘉善创丰金属制品厂、洪溪农贸市场改建工程),247人,涉案金额94.4819万元;工伤调解39起,涉案金额157.6275万元;简易工伤认定上报24起,涉案金额1.96万元;流动仲裁庭调解工伤案件3起,合计涉及3人,资金四十万元,调处结案率100%。

此外,还组织企业劳动年检591家,完成任务数的100.7%。

五、特色工作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建立劳动监察中队,将对企业执行劳动政策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和监督;二是三月份组织16名企业协管员和村协理员利用三天时间对全镇所有企业上门走访,宣传劳动政策法律法规,检查用人单位执行法律法规情况;三是开展了“给每个企业主的 一封信”的活动,指导企业主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实行规范操作;四是分两次召开“天凝镇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座谈会”,邀请部分劳动密集型和矛盾多发的企业法人或人事主管以及村劳保协理员参加,探讨企业如何发展生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公益性岗位专项检查。为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和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岗位的管理,有序开发公益性岗位,维护劳动用工双方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我所结合上级部门对我镇资金的专项检查,我们开展了岗位的专项检查工作。并于3月至4月份对全镇25村(社区)72个为困难就业人员开发的保洁、保绿、保安等公益性性岗位和32个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岗位的人员招用、用工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采取实地走访、查看工资发放清单等办法开展了专项检查。针对个别村存在的出勤无记录等问题,现场提出整改要求,要求有关村领导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整改到位,进一步完善招用、考勤、考核等工作制度,建立起日常管理、半年检查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长效监管机制,确保政策与资金落实到实处。

篇9

一、工作情况和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为维护稳定工作提供保障

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是一个单位的形象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了解和掌握群众的呼声以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推动整体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我局建立规范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

一是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列入岗位责任制,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一票否决制。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并认真抓好落实。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统一领导全局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同时,对涉及国土资源突出问题及工作根据各股室的工作性质进行了分工,责任到人。做到组织、机构、人员、经费四落实。

三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分析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情况分析会,对全系统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形势及时进行通报,分析矛盾纠纷隐患,研究排查措施,征求意见和建议。

四是实行首问负责制及局领导接待日制。同时,要求热情接待每一位群众,做到“五个一”,即“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声请坐、一杯茶水、一份满意”。并严格按照“来访有记录、来信有答复、处理有反馈”的工作要求,实行开门接访、带案下访解决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疑难问题。确保按规定确定是否受理,并保证给予书面答复和处理结果。

今年,我局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中,截止目前共发生土地违法行为1宗,面积0.012顷,收到来信来访3件,来访23人次,其中土地权属纠纷1件,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1件,省厅交办市局转办的1件,现已办理完备。对桃源烟叶站旁一起非法占用土地进行建筑,并已造成土地破坏的矛盾隐患,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对此事进行了受理并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作了结案处理,强行拆除非法建筑40平方米,退还和恢复耕地110平方米,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

(二)开展业务培训建立一支合格的维稳队伍

做好维护稳定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关键在人。只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依法办事,就能妥善处理矛盾和纠纷,为群众排忧解难。我局在认真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同时,对内注重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

一是今年年初对全系统人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封闭式业务培训。重点进行了《条例》、《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知识和各项业务知识的培训。

二是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依法行政和培训班,领导带头,全员参加。通过经常性学习培训,接待和处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实际运用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处理违法案件和土地、矿产矛盾纠纷中,严格按法律程序操作,该答复的及时答复,该查处的及时查处。有效避免了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现象。例如今年,对我县包氏兄弟多年去市到省因土地征收问题的上访,我局快速反应,认真对待,查清事实,对照政策及法律法规,给予澄清答复,有效化解了矛盾。

(三)加强宣传工作夯实维稳工作的群众基础

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抓好国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就要想方设法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使群众对矛盾纠纷问题有正确认识,从而避免群众因对法律、政策的误解越级上访,重复上访,有效降低上访的“成本”。

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二是及时编印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政策汇编数百册发放到各阶层人士手中,供学习留存;

三是通过政务平台网站,供公开查询法规政策、规章制度、业务流程、收费依据和标准等一切公开事项。通过宣传,不断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政策意识。

在“新区”建设、二期区开发等建设工程中,土地征用多、房屋拆迁量大,矛盾纠纷比较突出。对此,我局坚持做到法律宣传在先,并根据政策,结合实际,编写“问答”式宣传材料,逐一上门宣讲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做到依法征用土地。在旧城改造中,加强对城镇土地级别、基准地价及划拨出让相关政策的宣传,化解了社会矛盾,避免了上访。而且,群众举报违法用地的积极性明显提高,1-6月,在城区二调工作中,我局共受理办结涉及国土资源的矛盾纠纷案件226起,有力促进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严格依法办事大力维护社会稳定

国土资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既要按照政策法规宣传说服群众,又要切实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做到严格执法。对基层群众反映强烈,影响面广的矛盾纠纷案件,我局及时组织力量,调研,查处,决不拖延。例如今年对文屏石桥社区的集体上访和一些个人的典型上访案件,做到热情接待,及时调研,宣传政策,认真答复,及时依法处理。从而有效遏制了上访的势头。此外,为了更好地做好行政执法工作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近年以来,我局先后投资数万元,购置了电脑、摄像机及交通车辆,为及时处置违法占地、违法开采、土地纠纷等案件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存在问题

我局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愿望还有一定的距离。

一是对综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篇10

(一)执法对象的人身权或财产权受到侵害较为普遍

城市行政管理是城市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城市行政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实现城市的有序、健康发展。但是城市行政管理目的的实现决不能建立在违法行政管理基础上。城市行政管理执法活动中对执法对象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侵犯都是违法行政管理的典型表现,这种侵害有时甚至表现为暴力侵害。在执法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执法人员对执法的对象态度恶劣、侮辱执法对象的人格的现象,不时地在新闻媒体上还会发现执法对象的人身受到执法主体的暴力侵犯这样的新闻。执法对象的合法生产资料被查扣或者没收甚至直接予以破坏则更是常见。

(二)执法主体的执法手段变味与立法目的脱离

任何一部法律的出台都离不开立法目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也同样有自身的立法目的。即城市管理要追求使城市得以有序、合法的、和谐的发展,立法目的的实现离不开执法活动。执法实践中执法手段的运用要始终以立法目的的实现为中心。而现实中的执法手段往往与立法目的脱离。主要表现有以下两种形式:第一,部分城管人员在执法时一律采用强制手段迫使执法对象停止经营。对执法对象的生产资料一律扣留、没收或者直接破坏,以追求其短期执法目标的实现。第二,一些地方的城管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一味收缴罚款,对相关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既不加以引导也不加以制止,缴了罚款违法行为就可以继续。不管是第一种手段还是第二种手段,都不能实现上述立法目的,甚至阻碍立法目的的实现。执法活动与立法目的脱节是现行城市行政执法活动的又一特征。

(三)执法主体的执法活动中不注重行政程序

行政程序作为规范行政权,体现法治形式合理性的行为过程,是实现行政法治的重要前提,行政程序具有极其重要的法律地位。我国法律法规对行政执法以及行政处罚等行政管理活动的程序要求较为严格,相关执法主体需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行政执法活动。程序与效率往往是两个很难兼顾的法律价值,通常行政执法主体以牺牲程序价值来追求更高的行政管理效率价值。殊不知牺牲程序性要求的同时更有可能牺牲的是公平和公正。《行政处罚法》要求执法机关做到“三公开”,即依据公开、身份公开、处罚公开。但由于部门利益、管理不善和监察机制的缺失,在当前的城管工作普遍没有做到“三公开”。《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执法机关应当告知和保障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听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等权利,执法实践中这些权利得不到保障也较为普遍。这些都为行政执法活动中违法行为的出现埋下了隐患。行政程序得不到应有重视是现行城市行政管理综合执法活动的另一个显著特征。现行城市行政管理活动的上述特征,有的本身就是违法行政行为,有的则为违法行政行为的萌芽提供了温床。如执法手段与立法目的脱离可能会导致执法机构或执法人员为实现短期目标而不择手段,甚至暴力侵犯执法对象的人身及财产;不注重行政程序会导致随意执法、任意执法等违法行政行为。违法行政管理行为是引起执法矛盾的重要因素。近期在城市拆迁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恶性案件就是最好的例证。可以说,城市行政管理综合执法中的矛盾是和城市行政管理综合执法一起诞生的。接下来针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的矛盾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

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矛盾的形成原因

城管执法中的违法行为问题,实际上是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从客观上看,城管执法机关更是被推向了矛盾的风口浪尖上。通过深入的剖析,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矛盾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执法依据的不确定性

任何行政机关做出行政行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必须符合职权法定原则。职权法定原则是指各级政府所有职能部门的行政职权都必须由法律、法规授权做出规定。我国目前没有一部统一的行政法典,行政法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法律规定的内容一般较为笼统,可操作性不强,而根据法律制定得相关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则具体的多,可操作性较强。我国现行行政法体系中作为法律配套的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较少。缺少确定的可操作性强的执法依据,执法主体在实际的城市行政管理活动中可能是无法可依,部分地方政府会自行出台相关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如行政命令作为城市行政管理的依据。但是往往这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自身是否合法都是个疑问,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出现行政执法活动中的矛盾则不可避免。

(二)部分行政执法机构、执法人员不懂法或知法不守法

作为行政执法的主体,应当首先做到懂法、守法,只有自身做到懂法并模范守法才能在城市管理过程中正确公正地执法。恰恰相反,现实中执法主体自身不懂法,或者知法不守的行为并不鲜见。由于执法主体自身的法律知识和守法意识的欠缺,执法对象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变成了必然。权益被侵犯的执法对象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过程必然会与执法主体发生冲突。

(三)城市行政管理与个人生存权的冲突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了城乡差异,大量的农村人口、城郊失地人口流入城市;大量的企业改制和房屋拆迁问题又导致了大批下岗职工、房屋拆迁户的涌现。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城市居民以及流入城市的大量农村劳动人口构成了城市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文化水平低、知识技能单一、谋生能力不强。无法从事一些综合性的、高技术含量的职业,只能从事一些最简单的商品买卖活动,维系着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在得不到国家社会保障救济的情况下,摊贩经济几乎成了他们生存的最后希望。然而现代高速发展的城市追求的更多的是市容、市貌等外在形象以及投资环境等。因此,城市行政管理利益与个体生存权益之间的碰撞便不可避免。

(四)城市的公共服务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追求的也不断增高,城市公共服务的发展速度缓慢,无法跟上城市发展和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脚步。社会有较大需求,政府又不能满足。这就为一些在经营形式或方式上违反法律规范的小商小贩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比如,为方便民众生活需求,政府应当在繁华社区修建作为配套设施的集贸市场,但是,在追求土地利益的最大化的背景下,一些公益公用项目可能会被商业开发项目代替。经营场所的缺失造就了不法商贩的出现。城市公用交通设施的不健全给黑摩的、黑出租、无牌无保障的其他交通工具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为了生存,小商贩们不得不违法违规经营,做起了“走鬼”,与城管行政执法人员展开了“游击战”。

(五)部分行政相对人素质不高

从暴力抗法的行政相对人的构成来看,他们大多来自社会的下层,因此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法制观念也相对较弱。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自身违章行为的违法性,仍停留在“我又没有杀人放火,不就摆摆摊子,有嘛影响”的错误认识,这正是为何屡次再犯,屡禁不止的一大原因。暴力抗法后,他们大多也认识不到已经触犯刑律。面对城管人员的执法,他们会误把城管人员的正常执法行为当成是针对他们个人的个人行为,所以有的会采取暴力的手段进行“私力救济”,希望能抢回被罚没的财物;有的以为武力可以起到威慑作用,使执法人员放弃执法而得以逃避处罚;有的因为一时之气,基于报复的心态而对执法人员进行人身攻击。

三、化解城市行政管理综合执法活动中的矛盾一些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城市行政执法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依法行政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城管执法不能仅靠“政府令”来实施。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城市化水平并不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城管工作是一门新兴学科,加快立法进度才能改变城管工作缺乏法律依据的现象。尽快制定行政法典,完善行政法律法规体系。针对行政执法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制定相关配套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制定适应自身条件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真正实现城市行政执法活动有法可依。另外还要对现行部分地区存在的与法律法规不符的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清理,尽力确保执法依据的科学性。同时,还应当提高立法水平,认真研究城管工作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使法律法规既便于执行,又有一定的超前性。当然在进行城管立法时,应当确立立法价值应服从伦理正当性的原则,必须坚持弱势群体生存权优先的原则。城市管理针对的主要是弱势群体,如: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和其他种种原因而生活困窘的城乡下层民众等等;因此我们在立法中针对利益冲突的衡量与取舍时,应该考虑到上述这些因素,尽量为弱势群体的利益多做考虑,与市容市貌的整齐整洁、道路的通畅等相比,生存权应该给予优先考虑。

(二)加强对市民进行法制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市民素质

城市行政管理活动目标的实现和行政相对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是分不开的。公民文明意识的提升,为更好的实现城市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重视城市居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其法制意识,提高文明素质,使广大居民尽可能的理解和支持城管执法工作。要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做到执法主体、执法程序、处罚标准、违法事实、违法依据、处罚内容公开化,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规范城市行政执法程序,确立程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