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政资金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篇1

第一条为加强政府投资城市建设资金管理及财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级财政性城市建设资金管理,以及国家、省安排城市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国家、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财政性城市建设资金包括:(一)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城市建设资金;(二)政府性基金安排的城市建设资金;(三)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安排的城市建设资金;(四)国债、政府担保融资安排的城市建设资金;(五)城市资产经营收入安排的城市建设资金;(六)其他财政性资金安排的城市建设资金。

第四条城市建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实行政府采购,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项目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财务审计制和竣工验收制,严格履行有关程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五条发展改革部门负责财政性城建项目的审批、稽查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财政性城市建设资金的筹集、分配和财务管理监督,负责政府投资工程概、预、决(结)算的审查管理,监督执行工程取费标准,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初步设计、招投标、工程验收等工作。

第二章项目预(概)算管理

第六条城市建设实行项目计划管理,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安排城建资金。城建主管部门每年11月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社会各界建议,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会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编制城建项目安排建议方案,报市政府审查。市财政局可根据需要委托投资评审机构或社会中介机构对投资项目概算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和财力状况提出调整城建投资计划的意见。

第七条城市建设项目资金编入本级年度预算,经市政府同意后,按法定程序,报市人代会审查批准。财政部门根据财政收入情况和建设项目进度,在批准的预算范围内拨付资金。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批准的项目资金计划和内容建设。

第八条城建项目的工程预算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标准编制。财政部门负责对政府投资招投标项目的工程量清单或预算投资额进行审核。

第九条具有编制招标文件能力的招标人或社会中介机构编制工程预算,报送发展改革部门、城建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对工程预算的下列内容进行审查:(一)工程预算的编制范围及内容与原批准概算的范围及内容是否相符;(二)有无擅自扩大投资、建设规模;(三)有无变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主要设备选型;(四)工程预算的编制是否合规、准确。

第十条未列入年度城建计划的应急工程,经市政府同意,按照法定程序,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追加预算或在下年度安排支出预算。

第十一条城市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变更设计的,建设单位和城建主管部门应当组织设计单位和工程造价、监理等机构研究确定,形成工程变更意见并附相关资料,报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作为追加城市建设项目投资的依据。单项工程50万元以上的重大设计变更,需报市政府批准。

第三章竣工财务决算管理

第十二条政府投资项目实行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制度。财政部门对市级财政性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实行“先审核、后审批”的办法,即先委托投资评审机构或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对项目单位编制的竣工财务决算进行审核,再按规定批复。审核结果经财政部门审定后,作为工程价款结算、转增资产和批复决算的依据。审核费用列入当年财政预算,由财政部门按规定支付。

第十三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后3个月内完成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在竣工财务决算批复之前,原机构不得撤销,项目负责人及财务主管人员不得调离。

第十四条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应当对城市建设工程项目概况、甩项工程及造成工程量调整的主要因素和原因做出详细说明,经城建主管部门初审后报财政部门审查。建设单位管理费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实行总额控制,经财政部门核定后分年度据实列支。

第十五条财政性资金用于城市建设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以及购置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实行政府采购或公开招标,择优选定材料设备和服务供应商,并积极推进工程代建制。城建主管部门或委托的项目单位按照《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发改、财政、审计、监察、建设等部门参与监督。

第十六条对于重点城建项目,财政部门根据需要可向建设单位派驻财政监督员,负责对项目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管理监督。财政监督员须具有注册造价师或注册会计师资格,面向社会中介机构招聘。发展改革部门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稽查力度,严禁超规模、超标准建设。

第十七条有关单位应当对施工现场实施监督管理。隐蔽工程的签证和验收应当做到情况清楚、数据真实、图式完整、责任明确,城建主管部门、监理单位和财政监督员应当在签证单上签字确认方为有效。对引起工程造价增减的工程签证要说明原因,按月报送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财政部门对项目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下的零星工程,审核工程预算后将资金拨付城建主管部门,由城建主管部门拨付项目单位包干使用,财政部门参与工程验收。

第十九条对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的城市建设工程竣工结算的审核,按下列规定办理:(一)依法招标工程,审查工程施工后的变更项目和有争议的内容,招标合同部分按原约定执行;(二)单项工程的某一单位工程有争议,或单位工程的某一部分有争议,其他单位或部分工程按原约定执行;(三)特殊工程在部分项目(子目)的预算定额、费用定额运用上有争议的,其他单位或部分工程按合同约定执行。

第四章资金核算管理

第二十条财政性城市建设资金实行项目预算管理。财政和建设主管部门根据年度投资计划及确定的单项工程预算,建立项目台帐,分项目控制资金拨付进度,按支出内容确定拨付方式。

第二十一条财政性城市建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城建主管部门开设“城市建设资金专户”,统一核算财政性城市建设资金。每月15日前,城建主管部门根据下个月城建资金支出需要,提出下月用款计划,报财政部门审核。每月25日前,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支出计划,将城建资金拨入城市建设资金专户。工程建设资金的拨付逐步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

第二十二条拆迁补偿资金按照核定的数额一次性及时足额到位。

第二十三条城建工程款和材料设备采购款按工程进度及监理单位签定的工程报表,按月填报工程用款计划,城建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施工合同和工程预算及进度审核确认后,按月逐笔拨付。

第二十四条工程完工后,预留工程价款总额的30%;工程竣工决算后,扣除5%质量保证金外,按合同约定足额支付。

第二十五条对财政投资城建工程拖欠的工程款,在财政和审计部门审核确认的基础上,由财政和城建主管部门根据财力情况确定还款数额,制定还款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从每年用于建设的财政资金(包括预算内资金、土地出让收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各种政策性收费等)中安排专项资金清偿。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财政部门按照职责权限依法对财政性城建资金的使用和财务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建设工程概算、预算和竣工决(结)算进行审核监督。审计部门对财政性投资城市建设工程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对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和国有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有计划地定期审计。未经审计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竣工决算。

第二十七条受财政部门委托的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或社会中介机构对城建工程的审核结果负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监理稽核人员和财政监督员在现场签证过程中、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或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追究违规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财政部门可采用暂缓或停止资金拨付等措施责成其予以纠正:

篇2

我县从2003年8月开始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国库单一帐户集中收付财政性资金的管理体系,11月成立国库集中收付中心,与县财会核算中心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下设办公室、会计、资金、核算大厅四个股级机构。2005年4月,***县全须面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和国有资产管理五项改革,成立了县财政局国库科,与县财政局预算科合署办公,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国库集中支付职能。2006年,为进一步强化国库工作职能、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县财政局“国库科”从“预算科”分离出来单独办公,“国库集中收付中心”更名为“国库收付局”。

财政国库制度改革是财政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近几年来,国库改革在不断创新发展中前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县推进国库制度改革的实践为例,探讨和分析县级国库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和解决思路。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县财政局在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和关心下,以“热情服务,规范管理”为工作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服务机制。财政国库收付工作是一种窗口服务行为,***县为积极搭建一个为部门、为企业、为基层、为群众提供良好服务的工作平台,努力营建一个文明服务窗口,不断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服务制度体系。在对外服务上,制订完善了《限时办结制度》、《首问负责制度》、《无缺位工作制度》、《值班主任岗位制度》、《工作纪律制度》、《分级审批制度》等。在对内管理上,完善了《考勤管理办法》、《百分比考核制度》、《AB岗位责任制度》等多个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各岗位的相关职责,最大限度地规范了干部职工行为,使干部职工的自觉性、原则性日益增强,得到了上级部门及预算单位的一致好评。

(二)规范预算支出程序,加大财政监督力度。针对预算支出报账权限特别制定了《分级审批制度》。在严格执行部门预算的同时,对一般性、经常性支出按规定要求进行审核、拨付,对临时性、特殊性、非正常性支出必须由股长、值班主任或局长复核后才能拨付。对项目支出严格按照《分级审批制度》规定执行,禁止各预算单位擅自调整预算科目及篡改科目使用资金,最大限度地规范了各单位预算支出,加大的监督力度。

(三)加强会计核算管理,稳步推进职能调整。由于国库收付局延续了财会核算中心职能,使得收付局同时还承载着部分县直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为确保会计核算健康有序进行,每半年一次抽调业务骨干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会计做到账证、账账、账表、账实相符,并对检查出来的问题一一指出并作为量质化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随着国库收付职能的加强,根据上级要求,国库收付部门要逐步退出会计核算职能。***县采取“稳健操作、有序推进”的做法,根据各预算单位会计人员配备实际情况,认真做好退账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下发退账通知给各个预算单位,然后印发意见表200余份,并对反馈意见进行汇总报送分管财政局领导,制定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新模式,从而确保核算向支付转轨改革的稳步推进。

(四)加强规范管理措施,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为了管理好财政资金,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在帐户管理和资金拨付上制订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一是印鉴分离:印鉴实行出纳股长分别管理制,同时还必须做到人走章锁,以确保资金安全;二是撤并帐户:将原来的41个帐户撤并为现在的16个帐户;三是单笔金额五万元以上,必须向银行附上由股长签字的出资证明,银行方能付款;四是单位借支3万元以上、项目支出10万元以上须经股长局长审批,方能拨付;五是出纳在日清月结的同时,每月必须与银行及预算单位对帐,经对帐三方确认无误后,各相关单位在收付局提供的对帐证明单上盖章。对有项目的单位,并针对各项目特点制定出完整规范的《资金拨付办法》,明确要求各项目必须有批复、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项目预算、中标通知书、合同等相关文件,付款时凭相关手续直达用款人。严禁超预算、超范围、超标准使用项目资金。

(五)推行公务卡消费改革,提高公用支出透明度。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做法,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行公务卡消费改革。截止2009年底,全县应办卡单位135家,已办卡121家,占应办卡的90%;正在办理的12家,占应办卡的8%;未办卡2家,占应办卡的2%。2009年公务卡消费支付1万余笔,支付金额480余万元,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财务结算程序,规范了单位现金管理,明显增加了财务支出透明度,使各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

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其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涉及到方方面面,既要有严谨的工作方法,又要有热情的服务态度,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根据自身的经验,存在有如下问题:

(一)专项资金多户核算与单一帐户的矛盾。根据省厅相关业务处室要求,各种专项资金都要求设立专户,虽然各专户都由国库科统一设立,但专项资金种类繁多,有些资金还只能通过一些专业性银行设立,这跟国库单一帐户体系的建立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工作难度,也跟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增添了麻烦。

(二)提供便捷优质服务与监督管理的矛盾。国库部门作为财政局的服务窗口,也代表着本级政府的形象,虽然我们制订和完善了服务制度,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广大群众对改革和相关政策缺乏了解,以为不能办的业务当做是有意刁难,沟通解释都效果不佳,迫使收付局干部职工在工作中感觉到畏手畏脚,影响到干部职工的工作情绪。

(三)实行部门预算约束与实际操作的矛盾。部门预算是集中支付改革的关键步骤,是关系改革成败的重中之中。实践证明,部门预算的编制与实际操作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状况。比如交通费,部门预算每年每车包干是3万元,但实际支出数往往大于预算执行数。

 (四)推行公务卡改革与用卡环境的矛盾。目前,县级银联网络系统还不够完善,一些中小型商家都没有布网,还有些商户因为需付手续费而不愿意设刷卡机,影响了用卡率,从而给推行公务卡带来难度。

三、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几点矛盾,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规范单一帐户设立,完善分账核算办法。针对专项资金帐户设立过多问题,建议省厅出台相关措施,加强规范国库单一帐户管理,要求县级财政国库部门只在人民银行设立一个帐户,所有专项资金都采取转移支付的办法实行指标结算,然后采取分帐核算的办法,明确核算各类资金的来源、使用和结存情况,这样,既提高了资金结算的效率,也方便了会计核算。

(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国库工作不仅仅服务于行政事业单位,而且是服务于社会广大群众。因此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耐心的做好解释,让广大群众理解我们的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电信、银行和人民银行、基层财政所及上级财政部门的联络,相互配合,相互理解,不推诿,不逃避,真正做好清算资金的及时、安全和畅通。另外,还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做工作中的细心人,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三)认真执行规章制度,规范部门预算支出。进一步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按规章制度办理业务,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严格按照《分级审批制度》来审核和拨付,处理好越位、错位和缺位三者之间的关系。严禁各预算单位擅自调整预算科目及篡改科目使用资金,严禁超预算、超计划拨款及擅自改变支出用途,严格控制行政运行成本,从而规范各单位的预算支出。##

(四)加快支付资金清算,大力推行公务卡消费。不仅要加强人行、银行、银联及电信部门对支付资金及时清算力度,而且要进一步加大公务卡的推行力度,要积极配合,相互沟通,加强银行和商家对推行公务卡的工作认识,解决好公务卡消费存在的弊病,比如手续费过高,刷卡点过少等问题,要增加Pos机的投放量,加快布网速度,改善用款环境。同时要求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做好公务卡消费的宣传解释工作,让预算单位财务人员了解公务卡消费的利与弊。

改革是一个不断摸索和完善的过程,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更需要一个长期实践和不断完善,要紧紧围绕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财政服务优质便捷、财政管理科学精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我们的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县财政局   柯拥军  2010年5月21日)

 

通联:***县财政局  柯拥军

篇3

一、责任管理原则

(一)坚持依法行政与依法监督的原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开展依法管理、依法监督、依法追究。

(二)坚持分级管理与权责统一的原则。按照事权划分,明晰权责主体,防止管理“越位”和“缺位”。

(三)坚持政策激励与管理约束的原则。建立以支农资金使用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分配机制,通过审计、财政监督检查和考核,对使用效果好的在项目资金的安排上予以倾斜,对违纪违规的依法予以追究。

二、管理责任划分

县财政、涉农项目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是承担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的主体,按照各自的职能,正确行使职责。

(一)县财政部门责任

根据县委、县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合理编制本级年度农口单位部门预算,会同农口部门统筹安排使用本级支农资金;认真落实上级支农专项资金,及时转发支农资金指标文件,配合涉农项目主管部门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根据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支农资金整合要求,会同涉农项目主管部门制定年度支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联合申报支农项目,明确支农资金监管责任人;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和国库集中支付要求,及时审核、拨付项目资金;配合农口部门核实各种惠农补贴资金的基础数据,按照“一折通”方式及时足额兑付资金;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严格招标、采购、拨付、报账程序;负责惠农资金及涉农专项资金信息录入,按要求上网公开;配合审计、财政监督等部门对支农资金开展审计和监督;对上级下达的涉及财政部门事项整改通知负责整改到位;配合涉农项目主管部门对重大支农项目开展检查验收和绩效评估;督促乡镇财经所支农项目专管员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支农项目效益发挥;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审核和拨付程序的规范性负责。

(二)县涉农项目主管部门责任

县直涉农项目主管部门要紧密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编制和申报本年度部门预算;按照财政改革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配合财政部门统筹拟定年度支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按照资金整合要求,联合财政部门共同申报项目,明确项目责任人;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组织项目实施、检查、验收、评估和信息反馈;依据本级财政部门预算和上级下达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把资金落实到项目;对本部门主管或者直接组织实施的项目,进行报账单据审核;会同财政等部门核实惠农补贴资金的基础数据;按照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审计、监督整改通知要求整改到位。对财政支农项目的真实性、专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负责。

(三)乡镇人民政府责任

具体组织本乡镇财政支农资金责任管理工作,研究布置本乡镇责任管理的目标和措施,按照职责把责任管理落实到位。根据上级财政和涉农项目主管部门确定的支农资金计划和项目,负责组织本乡镇支农项目实施、检查、验收、评估和信息反馈,确定专人对本乡镇支农资金报账单据进行审核;按照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审计、监督整改通知要求,督促整改到位。对本乡镇财政支农项目实施的真实性、专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负责。

(四)乡镇财经所责任

建立财政支农项目专管员责任制度,设置财政支农项目资金台帐,全过程参与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督促项目所在村对惠农补贴资金和项目进行张榜公示;根据上级财政和涉农项目主管部门确定的支农资金计划和项目,审核、拨付资金;归集整理乡镇、村组织实施的支农项目报账单据,并进行初审,经乡镇政府审核后,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或受县财政局的委托,实行委托报账制;组织开展惠农补贴资金的“一折通”发放;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各项基础工作数据调查、统计、核实;对上级下达的涉及财政事项的整改通知,整改到位。对所在区域内的支农项目资金(包括惠农补贴)运行安全负责。

(五)项目单位责任

1、村级组织责任。配合乡镇财政部门做好惠农政策的宣传,搞好本村的资源信息统计、登记和张榜公示;为支农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受上级委托直接组织本村支农项目的具体实施;向上级反映群众对支农惠农政策及资金落实情况建议和意见。对上级有关单位安排在本村支农项目实施的真实性和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负责。

2、项目实施单位责任。对县通过招标直接确定或者由县级涉农项目主管部门确定的项目实施单位,要严格按照项目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定期向项目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反馈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接受财政部门、工程质检机构、项目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验收;对各级下达的项目整改通知按要求整改到位。对项目工程质量负责。

三、管理责任追究

(一)责任追究的依据。财政支农资金违纪违规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各级审计部门、财政部门正式下达的整改和处罚结论为依据,以《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政策法规为准绳,按照各个环节、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准确认定违纪性质,区别不同情况,由有关部门给予相应的处分和处罚。

(二)责任追究的方式。行政处罚处分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三)责任追究的落实。责任追究涉及及刑事责任追究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涉及到行政处罚的,按照谁审计、谁处罚、谁负责落实的原则进行责任追究,人事处分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和《会计法》等有关法规程序办理;建立以支农资金的绩效管理为导向的考核分配机制,将惠农补贴资金等不适合绩效挂钩以外的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绩效挂钩;将支农惠农资金责任管理情况与支农工作考核挂钩。

四、责任管理措施

财政部门和涉农项目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牢固树立“抓资金管理就是抓资金投入、抓资金管理就是抓使用效益、抓资金管理就是抓资金安全”理财观念,建立工作责任体系,强化基础工作,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财政支农资金责任管理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

(一)建立责任体系。按照财政财务管理职责分工,建立县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和涉农项目主管部门通力协作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责任体系。财政和涉农项目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部门分管和业务股室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承担管理责任,具体负责制定措施和落实。县政府成立上述主要负责人为县级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协调落实专班,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责任管理的指导,协调布置各项工作,确保财政支农资金责任管理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的开展。各乡镇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本乡镇财政支农资金责任责任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各自的职责把责任管理落实到位。

篇4

第一条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财政财务改革,规范财政专项资(基)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根据《预算法》、《会计法》等财政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财政专项资(基)金是指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的规定,由财政部门提请政府按照法定程序规范设立,具有专门用途的财政资金。

第三条财政专项基金是指依法设立的具有确定用途的长期性财政资金;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依照有关规定设立的具有特定用途的期限不确定的财政资金。

第四条财政专项资(基)金按照“纳入预算、专项核算、先收后支、专款专用、直接支付、结余结转”的原则管理和使用。

第五条财政部门是财政专项资(基)金的主管部门。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相关财政专项资(基)金使用的日常管理。

第二章设立

第六条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前,主管部门应向财政部门提交需要设立专项资(基)金的政策依据,财政部门应对所提供的政策依据的有效性进行审核。

第七条财政部门根据主管部门提交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策依据,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不同效力,结合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向区政府提交财政专项资(基)金预算安排的建议方案。

第八条财政专项基金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优先安排设立。

第九条财政专项资金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按照零基预算的原则设立。

第十条区委、区政府研究确定的重大事项,需要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的,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调查论证后,由财政部门根据区委区政府文件规定及有权机关批准文件,提请政府依法定程序列入预算,按照零基预算的原则规范设立。

第三章管理

第十一条财政专项资(基)金实行分类管理。

第十二条财政专项资(基)金,区别情况,分别纳入政府预算或部门预算,由财政部门统一实行预算管理。

第十三条法律法规或上级财政部门明确规定实行专户管理的财政专项基(资)金,由财政部门设立专户,实行专户管理。

第十四条实行专户管理的财政专项基(资)金,主要实行“纳入预算、专项核算、先收后支、专款专用、直接支付、结余结转”的管理方式。

第十五条实行专户管理的经常性支出的财政专项基(资)金,财政预算部门应根据年度预算安排和财政预算执行部门的申请,按照序时进度将资金拨入财政专户。财政预算执行部门审核主管部门提交的基金使用计划后实行直接支付。

第十六条其他财政专项资(基)金,主要实行“纳入预算、专项核算、先收后支、专款专用、直接支付、按实列支”的管理方式。

第十七条其他财政专项资(基)金,主管部门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和项目合同(计划)书,会同财政预算执行部门共同调查论证,依据项目实施进度,联合下达项目资金使用计划。财政预算部门根据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下达的资金使用计划,将资金(指标)直接下达到用款单位或有关镇(街办),确保财政资金支出效率。

第十八条由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的项目,为确保政策及时落实,区财政可按政策规定标准全额安排预算,上级专项资金(指标)到达后归还区财政已安排的资金。

第十九条财政专项资(基)金支出预算批复后,遇到下列情况时可予以撤销、终止或变更调整:

(一)由于政策变化需要进行相应调整的;

(二)项目履行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的;

(三)项目承担单位不再具备资格的;

(四)项目承担单位违反有关规定或合同的;

(五)由于财政收支状况出现必需调整预算的情况的;

(六)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未能达预期要求的;

(七)其他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认可的。

篇5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国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使用。为加强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以下简称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补贴资金用于支持采用高效照明产品替代在用的白炽灯和其他低效照明产品,主要包括高效照明产品补贴资金和推广工作经费。

第三条补贴资金采取间接补贴方式,由财政补贴给中标企业,再由中标企业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减去财政补贴资金后的价格销售给终端用户,最终受益人是大宗用户和城乡居民。

第四条财政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实行公开、透明管理办法,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补贴产品和受益对象

第五条财政补贴的高效照明产品主要是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三基色双端直管荧光灯(T8、T5型)和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等电光源产品,半导体(LED)照明产品,以及必要的配套镇流器。

第六条财政补贴的受益对象包括大宗用户和城乡居民用户。大宗用户是指工矿企业、写字楼、医院、学校、宾馆、商厦、车站、机场、码头、道路等采用照明产品集中的场所,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推广高效照明产品的节能服务公司可视为大宗用户;居民用户是指以社区或行政村为购买单位的用户。

第三章中标企业及产品要求

第七条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企业及协议供货价格通过招标产生。国家实行统一招标,并根据招标结果,公示中标企业、高效照明产品及其中标协议供货价格。

第八条中标企业提供的高效照明产品必须达到照明产品国家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其规格、型号必须通过国家节能产品认证。

第九条中标企业应当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履行约定的质量承诺(大宗用户不少于1年、城乡居民用户不少于2年)。

第十条中标企业应在产品外包装和本体上印制“政府补贴、绿照工程”字样。

第十一条中标企业必须按照中标协议供货价格减去财政补贴资金后的价格销售中标产品。

第四章补贴标准

第十二条大宗用户每只高效照明产品,中央财政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30%给予补贴;城乡居民用户每只高效照明产品,中央财政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50%给予补贴。

第五章资金申报与拨付

第十三条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根据国家高效照明产品年度推广任务、人口分布、城乡发展水平及白炽灯使用情况等因素,联合下达年度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并提供中标企业名单、产品目录及其协议供货价格。

第十四条省级节能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下达的高效照明产品年度推广任务,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所需产品的名称、型号、数量、厂家及推广地区等,联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备案,并组织协调中标企业落实推广任务。

第十五条中标企业根据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计划、高效照明产品实际安装数量、中标协议供货价格、补贴标准,提出财政补贴资金申请报告(见附表1),经高效照明产品推广所在地财政部门和节能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级财政部门和节能主管部门。

第十六条省级财政部门会同节能主管部门对企业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核,分别于每年4月30日和8月31日前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见附表2)。

第十七条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对高效照明产品推广情况和实际安装数量进行抽查。

第十八条财政部根据抽查情况下达财政补贴资金预算,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第十九条财政部视情况安排一定的推广工作经费,支持基层节能部门、居委会或村委会开展与推广相关的需求统计、宣传资料、组织联络等工作。

第二十条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将财政补贴资金及时拨付给有关单位和中标企业。

第六章资金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企业对财政补贴资金申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对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补贴资金的企业,财政将追缴扣回补贴资金,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取消企业的供货资格,同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二条财政补贴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对违反规定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七章附则

篇6

在近几年国家的审计报告中,不断出现某某事业单位,在使用和管理财政资金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查出上百万、千万甚至近两亿元的大案,相关人员锒铛入狱的同时,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令人扼腕叹息,痛心不已。但追根溯源,这些案例,其实都与单位内部控制失灵有关。本文将以这些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对财政资金管理展开探讨。

(一)财务内控制度不完善

有的事业单位没有统一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认为已设置的机构职能和岗位职责,便视为内控制度,导致相应的部门规章制度不健全或不完善;有的事业单位将其他部门的内控制度照搬到本单位,存在与实际工作性质、职能职责不相符;有的事业单位财会岗位设置存在业务交叉,专?I人才配置不足,导致人员职责不明确;有的事业单位内审机构未设置或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其实效,设立的规章制度只为应付相关部门检查。

(二)财政资金预算编制执行不够严谨

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在预算编制中依然采取落后的编制方法,预算改革为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采用零基预算、项目三年滚动预算等,由于每年的预算时间紧、预算难度大,致使年初预算粗放、不准确。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难免会超预算执行,甚至有些单位改变财政资金用途的情况发生。

(三)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

受传统的政治管理模式影响,事业单位领导者在对财政资金进行管理过程中,常会出现工作态度不严谨、思想观念薄弱等情况,发生预算不明或超出预算,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不能使财政资金物尽其用,甚至致使财政资金严重浪费或流失。

(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无偿拨付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事业单位使用效率。加之,受传统社会经济管理体系的影响,在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被少数事业单位变相用于弥补单位经费。使一些专项财政资金不能按项目要求、质量实施到位,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最近,财政部及相关部门虽然采取了不少手段,加大了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但因财政资金使用点多、面广,另外有些财政资金数据未列入大数据统计范围,单靠原有简单的监管方法,相关监管部门不能完全做到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得不到明显提高。

二、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内控管理的关键对策

(一)落实财政管理职责

管理好我国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第一步,就是理顺我国事业单位间各部门的关系。在管理过程中以财政部门为核心,主管部门等事业单位部门为辅,确保财政资金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理想化。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健全组织结构,加大管理力度,优化管理制度。例如:组织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广招人才精英,挑选专业知识强、思维清晰、富有丰富想象力、敢于提出新思想新观念的新兴人才。此外,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从行动及思想上,让管理人员重视财政资金的管理,进而稳步提升财政资金管理的质量。

(二)明确财政资金管理绩效考评程序

公共财政角度下,事业单位的发展尤为重要,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好转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发展轨迹。因此,提升事业单位管理者自我责任感与归属感,及时转变其思想观念,并建立科学化以及规范化的财政资金管理绩效考评制度,对于提升管理者的素质、提高财政资金管理质量尤为重要。

建立财政资金管理绩效考评的程序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在明确我国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目标、所需的资产以及预期的结果等前提下,结合相关资产预算以及目标任务,提出符合实际的资产管理效益与效率目标;其二,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在跟踪过程中,应做好资料收集、资产运作情况以及任务实施的情况等,对于出现的问题,须及时寻找解决对策;最后,再由资产管理的部门对管理的绩效进行审核和评估,提交分析报告,并提出可行性的资产管理对策上报相关部门;进而使事业单位实现责任和义务的统一,管理理念与行动的统一,使财政资金管理日益走向正轨。

(三)优化完善监督管理的机制

管理好财政资金的正常运作,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如财政资金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机制,财政资产购置与政府采购相衔接机制,健立财政资金的处置机制,创新并建立分类管理的运行机制,健全监督机制。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将监督管理机制落到实处,对资产管理操作过程进行定期盘算,对于查出的不明问题,实时的进行调查了解,如出现不良的违法行为,立即向司法及相关部门进行反映举报,不姑息、不纵容;对于管理得当的事业单位给予夸赞与奖励,提高工作热情;做到处罚分明,鼓励各个事业单位改正不良风气,优化部门管理,给行政事业部门注入新的生命力。

(四)优化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任何管理都需要有与时展相匹配的管理制度,财政资金的管理也不例外。2006年出台的《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办法》解决了当时财政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纠正了不良错误;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也发生了改变互联网+的出现,新的一轮管理问题由此产生,而以往制定的管理措施并不能解决当下所出现的问题。所以,在管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时,应顺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财政资金相关制度,积极构建与当下时代相符合的制度,加大调研的力度,梳理相关管理制度的漏洞和不足。

篇7

1.缺乏科学的资金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是资金管理的基础,是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预测、计划、控制和评价。实施科学的预算管理,能够保证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具有计划性、科学性、效率性和合理性。但是,当前事业单位在自己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系列的不足,制约了资金的科学使用。首先是事业单位对资金预算的前期准备工作缺乏计划,造成资金的预算编制不够详细、具体,没有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制度,这将导致事业单位的预算外拨款、上年度结余没有纳入年初预算,预算外资金未纳入部门预算当中,事业单位预算严重超支等问题。另外,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存在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财政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监督和内部控制,造成财政资金被挪用、挤占,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发生和违法乱纪行为,影响资金使用效益。最后,缺乏对预算管理结果的评价,财政资金在使用之后,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造成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得不到科学评价和反馈,不利于持续性的事业单位资金管理。

2.资产闲置和资金沉淀问题严重

事业单位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在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和片面性。事业单位习惯于争投资、争项目,盲目追求资产的最大化,在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过程中,重复购置或者盲目购置固定资产,造成严重的资产浪费,许多固定资产多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的状态,没有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往往受到个人动机影响,造成盲目的投资和资产购置,脱离单位实际使用情况,不利于财政资金落到实处,发挥最大效益,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另外,一些事业单位出于部门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置公共利益于不顾,最大限度的为单位争取财政资金,造成严重的财政资金冗余、沉淀和浪费,缺乏完善的资金管理方式,资金的使用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不利于财政资金的保值增值,造成巨大的浪费。

3.缺乏高效的内部外考核评价机制

内部审计是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事业单位尚未就内部审计部门进行专门设置,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制约了内部审计对财政资金管理的监督效率的发挥。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部门的权限范围受到了限制,影响事业单位资金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内部审计开展,不利于高效的内部审计控制。另外,内部审计大多处于事后监督,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这严重制约了审计作用的发挥,给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带来诸多不足。就外部监督而言,外部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多重视对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的事后审计和监督,对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和资金控制水平进行实质性的监督和检查,缺乏有力的外部监督,制约了事业单位资金的保值增值和运营增效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对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措施

1.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体系事业单位提供资金管理和使用的效益,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体系。事业单位应当完善单位的财务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多渠道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加以控制,维护财政资金的安全,保证财政资金高效使用,有效实现财政资金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使用和管理。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促进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和计划性。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单位的运营情况和外部环境制定自身的资金使用制度和条例,建立完善的资金审批制度,合理的控制事业单位的项目资金支出和固定资产购置等经费支出。另外,应当树立科学的战略发展目标,明确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和运行目标,促进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在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保证下,在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的支持下,事业单位才能够科学、合理、高效的使用资金,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实行问责制度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资产闲置和资金沉淀等我问题,制约了事业单位资金使用和管理效率的提升。因此,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注重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运营增效,激活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首先,应该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筹集效率,降低资金的筹集成本。其次,应该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采购的监管,避免出现盲目采购和资产闲置的问题。再次,应该规范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审批程序,设置专门的资金管理人员实施对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流动管理,避免专项资金遭到滥用和挪用的行为,实现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财政资金的集中核算,设置专门的资金管理账户,促进资金的使用效率的最大化,避免造成资金沉淀和资金冗余。另外,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应该坚持履行资金管理问责制度,保证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都得到高效稳定的监督和制约,对资金使用部门的负责人开展责任问责制度,明确资金管理和使用过程的权责利,加强彼此监督制约,促进资金合理高效使用。

3.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在资金预算管理方面,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资金管理制度和资金使用目的,制定科学的资金预算管理,结合上年度预算管理的问题和收支明细,制定本年度的资金预算管理。充分的考虑资金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充分的预算编制计划。对专项财政资金的使用要建立专门的项目库管理制度,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事先科学的分析和审核,为预算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另外,应该提升单位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保证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加强预算控制,并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以检验资金使用的效果和效益。

4.改进资金内外部监督审计方法

篇8

一、**省**案件的简要通报

20xx年12月24日,**市财政局国库收付中心职工**盗窃特设专户拨款凭证及银行预留印件,分两次将580万元财政专户资金转入私人账户,随后分多次从武汉、荆州等地将款项取走后潜逃。案发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紧急部署相关事宜。一是组织市检察及公安机关争分夺秒全力破案;二是迅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财政资金管理清查,对全市财政系统管理的现有账户和资金进行一次全方位、拉网式的清理检查,认真核对账务,确保资金管理不掉链节、账户管理不留死角,堵塞财政资金管理上的一切漏洞。

迫于财政系统开展的资金清查压力,**市张金镇财政所零户统管中心出纳陈某向当地检察机关自首。又曝出了张金镇财政所3名职工挪用170万元零户统管资金案件,在**省乃至全国财政系统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财政部、**省领导对此非常重视,责成**省财政厅认真进行分析、检查和整改。分析**案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不彻底。由于传统体制的惯性以及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一些市县的改革没有完全到位,操作也不尽规范,改革中采取和保留了一些过渡性办法。一是会计集中核算转轨不彻底,与国库集中支付双轨运行。在预算单位财务收支管理上,财政部门集单位会计与出纳为一身,削弱了预算单位作为预算执行主体、财务管理主体和会计核算的地位,致使预算单位内部会计与出纳的牵制机制全面消失。二是财政专项资金沿用财政专户管理的办法,没有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统一管理。各种财政专项资金分别设户、分散管理、独立运行,并采用传统的实拨方式拨付资金,导致资金拨付管理链过短,增加了资金运行风险。**市财政局国库收付中心**和张金镇财政所3名职工,选择财政专户资金和财政代管的单位资金作案,正是利用了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上的漏洞。

(二)财政资金运行机制不健全。在改革过程中,由于新老制度并存,各种资金管理方式不一,基层财政部门在机构设置、账户管理、资金拨付等方面都很不规范。一是国库机构设置不合理。部分市县国库科(股)、国库收付中心分开设置、各自独立运行,造成资金管理链条和流水作业程序被人为分割,业务管理机构不能有效行使对业务执行机构的管理和监督。部分国库收付中心实质上仍为会计核算中心,本应由预算单位承担的资金风险转为财政部门承担。二是财政专户管理不规范。从20xx年度财政专户年审情况看,市县仍然存在专户过多、重复设置、管理分散的问题。**市财政局开设的各类财政资金账户多达40几个,而且分属国库科、国库收付中心、非税局、国资中心等不同的科室管理,没有做到“集中管理、分账核算、统一调度”,资金监管存在着“盲区”。三是实拨资金拨付程序不严谨、管理脱节。财政专户资金、集中核算资金、零户统管资金等大多采用实拨方式,拨付流程比较简单,而且拨款凭证的生成和传递主要依靠手工操作,缺少网络平台支持,在预算单位、财政内部相关科室、银行之间无法形成程序规范、管理严格、监督制衡、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市两起案件都是当事人绕过规定审批程序作案,资金被挪用和盗取后单位也未及时发现,这说明实拨资金方式在运行机制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三)内控管理制度不落实。**市两起案件的发生,暴露了基层财政部门内部管理上的薄弱。一是岗位设置不健全。一些市县财政国库机构和乡镇财政所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在内部管理上存在一人多岗、岗位交叉的现象,致使一些非常重要的制度如隔手制管理、定期对账等无法落实,一些需要相互牵制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权限集中在个别人员手中,给资金安全留下巨大隐患。二是印鉴和票据管理不严格。少数单位未对支付印鉴实行分人分印管理,而是一人保管全套支付印鉴,印鉴存放也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一些地方未将财政支付凭证作为重要空白凭证加以管理,保管、领用和核销制度不严格,出库后随意摆放,管理漏洞较大。三是稽核和对账制度未落实。一些地方未按制度规定设置内部稽核岗位,对账工作不及时、不认真、流于形式,造成问题发生后长期不能发现。综观**两起案件的作案手法,其手段并不高明,但正是内部管理制度的失控,使得作案由一路红灯变为一路绿灯。如果印鉴、票据、稽核、对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管理到位,问题就不会这么容易发生。

(四)国库集中支付管理风险不可忽视。国库集中支付虽然程序规范、方便快捷,但也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一是财政部门对财政直接支付申请(资金用途、收款人、收款账户)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难以核实,存在预算单位虚假套取财政 资金的风险。二是财政授权支付给预算单位违规操纵财政资金留下了空间,一些单位频繁大额提现,甚至违规向老账户划转资金,逃避财政管理和监督。三是国库集中支付依赖于系统管理和操作,一旦系统安全出现问题,后果将十分严重。目前,基层财政部门受资金投入和人员素质的限制,在网络环境、硬件配置和运行维护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一些地方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使用轻管理,系统运行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财政部会议的主要精神

财政部党组对财政资金安全工作一直高度重视,****案发生以来,谢部长、廖副部长、张通部长助理几次作出重要批示,多次要求有关司局认真查找原因,堵塞漏洞。部内有关司局行动迅速,派出工作小组赴**实地调查,掌握了案件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查找出**案暴露的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和漏洞。

2月19日上午,财政部召集**、北京、辽宁、黑龙江、**、广东、四川、**等八个省市的财政厅分管厅长、纪检组长、国库处处长、监察室主任,召开了部分省市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工作座谈会。会上,**省财政厅先介绍了**市财政专户资金被窃案的情况、查摆的原因以及整改措施,与会代表讨论了《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财政部部长助理张通主持会议,纪检组长贺邦靖同志做了重要讲话。

就地方财政资金安全管理问题,贺组长提出两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案的发生,值得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进行反思:一是有些地方财政资金安全意识淡薄,由此导致内部管理松懈;二是制度存在缺失,执行不到位。财政专户开设过多,专项资金没有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财政与银行、预算单位之间的定期对账制度、相互制约机制和纠错机制都不太健全,漏洞较大;三是市、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还不彻底,一些市县在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时,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紧迫感不足、畏难犹豫等问题,没有很好地落实改革的有关要求;四是管理制度实施操作过程中存在漏洞,在财政资金管理的重点环节,如管人、管账、管电脑密码、管保险柜等方面,都有很多漏洞,存在有制度不严格执行等问题。

(二)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工作。

1、扎扎实实开展好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财政部决定组织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开展一次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国库司、驻部监察局和监督检查局将组织专门检查组,对地方财政部门检查和整改情况进行抽查。

2、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对会计、出纳、审核岗位分设,印鉴、票据分开使用管理,财政部门与银行之间的权、责、利关系等关键环节和风险点,以及专项资金管理进行重点规范。

3、全面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一是改革尽快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20xx年省、市两级所有预算单位都要实施改革,20xx年前力争将改革覆盖到所有市县的所有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性资金,暂不具备条件的,也要在20xx年前完成改革任务;二是抓紧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转轨或衔接工作。不能再采取将资金实拨到核算中心账户沉淀形成“第二国库”的做法。条件比较好或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当按照规范化的要求,抓紧做好转轨工作;全面转轨条件尚不具备的地方,先将会计核算中心的实有资金账户改为零余额账户,将国库集中支付做起来,力争20xx年前所有市县都实现改革和转轨;三是要全面推动国库管理机构和国库收付执行机构之间的职能和业务流程整合,按照财政资金支付的“流水线”设岗作业,建立起科学、高效、安全的财政资金支付流程,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四是要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对财政资金支付业务实现实时动态监控,充分发挥动态监控的威慑作用。

4、狠抓财政总预算会计队伍建设。各地要在财政总预算会计编制、人员和岗位配置上,采取一些硬措施,确保满足资金安全管理对机构、人员编制和人员素质的基本要求。

5、加强财政部门内部的协同配合。在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内部管理制度上,各有关司局要全力配合。比如在财政资金专户管理上,要加大清理、归并和撤销力度,严格控制开设新的财政专户,列出具体时间表,尽快将财政资金专户统一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由财政国库部门统一管理。部内各有关司局发文,凡涉及新设财政资金专户的,必须商国库司同意。

三、财政部关于开展地方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的要求

座谈会后,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地方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财库20xx18号),决定于3月至5月,在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内部开展地方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

检查内容包括十个方面:组织领导、财政资金专户管理、印鉴和票据管理、制度建设和内控管理、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资金收付管理、账务处理、对账管理、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管理。

检查方式:由财政部统一部署,由省级财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检查方式以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自查为主,上级财政部门抽查为辅。财政部将于20xx年5月中下旬组织对地方财政部门检查工作的抽查,省级财政部门也要组织对下级财政部门检查工作的抽查。

四、布置我省的财政资金安全大检查工作

我省的财政资金安全大检查工作分为自查和抽查两个阶段。检查方式以各级财政部门自查为主,上级财政部门抽查为辅。

(一)时间安排:

1、4月10日之前,省、市、县、乡各级财政部门完成本部门的自查和整改工作。

2、4月20日之前,县级财政部门完成对本级及所有乡级财政部门自查和整改工作的检查,并将本地区的自查和整改报告报送市级财政部门。

3、4月30日之前,市级财政部门完成对本级及所有县级财政部门自查和整改工作的检查,并对乡级财政部门的自查和整改工作进行抽查,并将本地区的自查和整改报告报送省级财政部门。

4、5月20日之前,省级财政部门完成对本级及所有市级财政部门自查和整改工作的检查,并对县级财政部门的自查和整改工作进行抽查,并将全省的自查和整改报告报送财政部。

省财政厅将成立6个检查小组,其中1个小组负责对省本级进行检查,5个小组负责对市级财政部门进行检查,并对部分县级财政部门的安全检查情况进行抽查。

(二)具体要求

1、切实加强领导,分级落实责任。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县财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作为本部门安全检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对本部门的自查和整改工作质量负全责。各市、县财政部门要参照省上的模式,成立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部署、分级负责,确保安全检查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细化检查方案,逐条逐项落实。各级财政部门要参照省上的安全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按照《财政部关于开展地方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10个方面的检查内容,制定出详细的对本级自查和对下级检查的实施方案,10个方面共计51条自查内容要逐条落实,一条内容都不能少,所有涉及此次检查内容的科(处)室和单位都要参加自查,一个单位也不能缺。尤其要对资金收付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风险点进行重点检查;被检查的科(处)室和单位,要密切配合检查组工作,不允许以任何理由逃避检查。

3、边自查边整改,务求取得实效。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自查出的问题,边查边改,抓紧研究提出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整改措施,根据检查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对自查出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上级财政部门报告,应当移交司法机关的,要及时依法移交、依法处理。已经立案的,无论案情大小,都要向上级财政部门报告,最后由省财政厅统一上报财政部。上级财政部门对下级财政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时,要调阅相关自查工作底稿,以及单位内部的相关制度规定,逐项逐环节进行复核,确保下级财政部门自查和整改到位。限期整改的部门,要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对检查不彻底或仍然存在管理漏洞的,省上将采取通报批评和视情节追究责任等措施予以严肃处理。

篇9

一、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会计人员管理

会计人员管理主要包括国库现金会计、稽核人员及会计核算人员等管理。国库现金会计工作岗位,分设资金拨付、会计核算、稽核等岗位,资金拨付岗位行使出纳职能,初审资金拨付申请,并提交稽核人员复核,审核通过后,拨付资金。资金拨付人员不得兼管所负责拨付资金的稽核、会计核算工作。稽核人员负责复核资金拨付申请,审核资金收付手续,完备收付依据,将原始凭证转会计核算人员记账;负责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人员负责财政资金会计核算、会计档案保管工作。会计核算人员不得兼管所分管账套的稽核工作。

(二)资金运行管理

财政资金运行管理包括支付管理、对账管理及债务管理等。支付管理主要指日常资金拨付和票据印鉴管理,资金收付相关票据、凭证安排专人负责保管,及时清点入库、安全存放,建立票据领用登记核销制度;印鉴实行分人分印管理,资金拨付岗位保管预留个人印鉴,稽核岗位保管预留单位印鉴;保管人严格遵照相关规定对印章妥善管理,遇休假、出差等事项须主动向处(科)室负责人请示印章代管事项,指定临时代管人员,不得在空白纸张和未填列具体内容的材料上使用印鉴。对账管理主要涉及与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的对账事项,要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及账表相符。债务管理是指对财政对外借款的审批登记、日常维护和核算回收。

(三)资金信息管理

自2002年“金财工程”实施以来,财政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各地已基本形成了部门预算编制系统为龙头,预算指标管理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非税收缴管理系统、部门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系统为核心的财政信息管理系统,财政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但随着财政业务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信息存储安全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非法用户截取导致信息泄露,非法篡改造成的数据混乱,非法用户假冒合法身份发送虚假信息,都会威胁信息安全。

二、影响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的因素

(一)基层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按照财政部要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需实现“横向到边”和“纵向到底”的改革目标。就我所在的江苏省南通市而言,各市级部门预算单位已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基本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各区和各县(市)改革程度不一,特别是乡镇区域,还存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二)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执行不到位

财政内控管理制度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对账制度、岗位轮换制度等。某些基层单位由于人手配备不足,在内部管理上存在一人多岗、岗位交叉的现象,一些关键环节和重要权限集中在个别人员手中,少数单位未对支付印鉴实行分人分印管理,定期对账制度流于形式,财政资金运行的各项内控机制无法完整落实,给财政资金安全留下很大隐患。

(三)财政资金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

财政监督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财政监督和财政管理之间还存在脱节的地方,财政监督检查基本是事后监督,检查后反馈的结果对于单位日常管理的整改作用有限;财政监督队伍建设跟不上实际需要,财政监督力量薄弱,没有营造良好的财政监督执法环境。

(四)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改革未到位

对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财政部及各级政府一直有明确要求,要求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不得再将资金实拨到会计核算中心沉淀。但至今仍有一些基层单位没有退出会计核算中心,说明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时,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紧迫感不足、有畏难思想等问题。此外,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改革提倡减少现金备付、使用公务卡结算,在这一方面工作还不够细致深化,区级单位公务卡改革尚未完全覆盖,进行公务消费时未形成公务卡支付的习惯。

(五)财政资金运行管理受外部影响

在国内经济形势仍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地方债务风险成为日益关注的焦点,不少地方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比重达到60%。加之当今形势下,楼市低迷,房产销售数量减缓,危及地方政府财源,近年2.82万亿刺激地方经济计划的影响,地方政府想方设法争取投资项目,从而导致地方负债比重不断提高,将直接影响到财政资金安全运行。

三、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的思考

笔者认为,要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必须整体联动,协同共进,构建从上到下、从点到面,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监督运营机制。

(一)增强财政资金安全责任意识

财政资金管理活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按照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从事资金使用运行的活动。各级财政部门要重视学法用法工作,全面提高广大财政干部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理财的水平。当前财政资金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各级财政部门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公职人员的廉洁性,及时消除资金安全隐患,确保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如江苏省南京市财政局定期对会计从业人员组织培训,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提高会计人员的资金安全意识和廉洁从业意识。

(二)强化执行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一要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督促各县(市)、区将一、二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并创造条件向基层预算单位延伸,逐步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如江苏省苏州市适时提出对条件成熟的乡镇,借助会计核算中心平台和组织机构,通过转变职能、明确职责、转换岗位、理顺关系,逐步将会计核算中心(结算中心)转为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全市乡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有序开展。同时紧抓农村综合改革的有利契机,加快了制度改革进程,截至2012年底,苏州全市已有近70个乡镇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基本实现乡镇集中支付全覆盖。二要积极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公务卡结算的直接作用是将传统现金支付改为公务卡支付结算。公务人员在公务活动中使用公务卡刷卡消费,然后通过单位财务报销还款,财政部门可以对公务消费实行动态监控。这对于加强财政财务管理,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自实行公务卡管理后,截至2014年6月,南通市市级部门预算单位共办理个人公务卡6000多张,取现比例大幅度下降。

(三)完善财政资金内控制度建设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政部门的规章制度较多侧重原则性和政策性的规定,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导致很多制度未能真正落到实处。各级财政机关应在内部制度中明确和细化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及权责分配,对预算编制指标管理、资金拨付财务管理及票证管理等财政常规业务建立明确的流程和标准,加强风险控制。同时,建立完善包含财政供养人员预算单位资产、预算单位基本职能和专项工作等在内的基础业务信息数据库,与人事、统计、民政、社保等相关数据联网共享,并实行动态管理更新,以准确了解国民经济和各基层预算单位的真实情况,为科学编制部门预算提供保障。如江苏省扬州市制定了《扬州市财政局国库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涵盖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控制、集体决策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为确保财政国库资金、非税收入资金、各财政专项资金安全、快捷、高效运转提供了制度保证。此后又将扬州市财政局国库处各项工作职能进行细化,按内控制度的要求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A、B岗位工作制,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协调的机制。

(四)深化财政资金安全制度改革

要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管理,必须深化资金安全制度改革,采用相关科学技术手段,保障资金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笔者认为,可采取的手段主要有:在财政数据传输或者存储过程中进行信息数据的加、解密处理;使用VPN技术,对财政内部网络进行扩展,在内部网络之间建立可信安全连接;建立防火墙,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设置障碍,防止外界对内部资金的非法访问,以及内部对外部的不安全访问;使用安全审计技术,系统管理员对使用人员的系统使用行为审计,确认行为的规范性,确保管理安全性。

(五)丰富财政资金管理评价方式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实行预算项目绩效管理办法,是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的又一有效手段。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要按各自职能、职责开展预算项目绩效管理,建立分层次预算项目绩效管理机制。原则上,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项目,其目标的编制、审核、下达与财政预算编审工作同步开展;项目实施单位开展绩效跟踪日常管理,定期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报告绩效项目目标实施进展情况;实行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应在预算执行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项目决算,开展绩效评价;政府专项资金项目按预算年度或政策实施周期进行绩效评价。如我所在的江苏省南通市于2014年5月份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市级预算绩效管理购买服务实施办法》,从预算绩效管理购买服务的内容、服务受托资格认定、服务委托费用确定等方面对政府购买服务的预算绩效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办法》实施后即在2014年度预算绩效再评价项目招标工作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吸引了上海、省级等优质服务机构参与评价工作,经受了实践检验。

(六)健全财政资金安全监管制度

笔者认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作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必须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财政性资金活动监控为重点,以动态监控信息系统为平台,实时接收银行、预算单位信息,全程监控财政性资金支付活动,充分发挥动态监控的威慑、警示、纠偏、规范作用,确保财政性资金安全、有效、规范地收缴和使用。2013年4月,江苏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开展省级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通知》,制定《江苏省省级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规程(试行)》,完善动态监控软件,正式上线运行省级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有效遏制了单位违规支付行为,促进了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强化了预算执行效果。

(七)保证财政资金可持续性发展

篇10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财政局,河北秦皇岛066300)

摘要:加强与规范财政专户管理,是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强化财政资金监管的关键环节,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文章分析了当前财政专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规范财政专户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规范,财政专户,对策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125-02

收稿日期:2015-01-20

作者简介:齐云敏(1976-),女,汉族,河北省秦皇岛市人,本科,会计师,研究方向:国库改革,财政专户管理,会计规范管理。

财政专户是指财政部门为履行财政管理职能,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开设的用于管理核算特定资金的银行结算账户。财政专户是有效管理财政性资金的重要载体,是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与规范财政专户管理,是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强化财政资金监管的关键环节,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对加强与规范财政专户管理越来越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规范提高。

一、我县规范财政专户管理的主要作法

(一)实现财政专户归口管理,并明确管理职责。我县从2000年成立国库机构以来,逐步将分散在各业务科室管理的各类财政资金专户归口国库部门统一管理。按照“管钱”与“管事”相分离的原则,明确各科室的管理职责。财政专户资金的分配、监督管理、绩效考核由业务科室负责,银行账户的管理、资金拨付、会计核算由国库部门负责,形成了资金管理、拨付、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长效机制。

(二)建立健全财政专户管理制度。为了规范财政专户管理,健全财政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根据财政部、省财政厅和市财政局关于加强与规范财政资金专户管理的相关文件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财政专户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抚宁县财政资金专户管理办法》、《抚宁县财政局关于加强和规范财政专户资金基础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关管理制度,从财政专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资金缴存、拨付及核算、各科室的管理职责到监督与检查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使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操作规范。

(三)规范专户设置,精简专户数量,建立统一规范的账户体系。财政专户的设置遵循“规范、统一、高效、精简”的原则,开立财政专户时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办理。在开户银行选择上实行考核竞争机制,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依据银行资质、规模大小、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对我县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程度慎重选择开户银行。自2011年以来,按照《财政部关于清理整顿地方财政专户的整改意见》的通知要求和县专户管理实际,为进一步加强与规范财政专户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对现有财政专户进行了全面清理撤并,共撤销财政专户16个,其中撤销无文件依据的房产售房专户1个,撤销具备有效文件依据的财政专户9个,撤并社保资金专户6个,撤并后保留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新农合基金3个社保基金专户,同一家商业银行只开设1个社保基金专户,对各类社保基金实行分账核算、单独计息。

(四)加强财政专户资金管理,收支核算全部纳入信息系统。按照“集中管理、分账核算、统一调度”的管理原则,建立起高效、有序的财政专户资金支付流程。严格按照程序办理资金支付,规范支付方式,规范财政专户与国库单一账户之间的资金调度。财政专户资金收支核算全部应用河北省财政厅研发的“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专户管理模块。与传统手工填单、人工传送的资金支付管理手段相比,信息系统具有严格、安全、高效等特点,是加强财政专户资金安全管理的有力工具。既实现了专户资金支付各环节之间的有效制衡,提高了资金运行效率,又方便数据查询和资金的动态监控,使专户资金的运行更加“阳光”透明。

二、财政专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库部门人员配备不足,综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财政专户管理涉及银行账户审批和管理、印鉴和票据保管、资金拨付、账务处理、稽核、档案管理等多个环节。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以及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要求,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财政部门应将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自律意识强的同志选拔到国库部门,并应确保人员配备充足。由于近年来取消毕业生分配,县级财政部门人员缺乏,尤其是三十岁以下科班毕业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之,面临人员断档的风险,这就造成县级财政国库部门人员配备不足、年龄老化、业务素质不高。目前县级财政国库部门基本在5人以内,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造成在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有些内控制度难以严格落实,同时也制约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国库部门对非税收入汇缴账户的监管有待加强。非税收入汇缴账户是财政专户的组成部分,财政部曾明确提出要全部归口国库部门统一管理,但目前很多市、县尚未真正实现归口管理,既使有些地区已经实现归口,全面规范的也不多。由于人员等因素制约,大部分市、县只是将账户交给国库部门,银行预留印鉴为国库部门的,会计核算仍由非税收入征管部门人员管理,造成在会计核算、对账、档案管理等环节不同程度的存在管理职责不清、收入入库不及时等问题,存在较大的资金风险隐患。

(三)财政专户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有待加强。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中专项项目资金占很大比重,主要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拨付,由于有些项目实施时间长,容易造成资金长时间沉淀,不能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有些地区因本级财力有限、国库资金紧张,存在挪用财政专户资金,借出周转使用的问题。

三、规范财政专户资金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足额配备人员,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配备足额的、具有较高素质的财政专户会计与管理人员是保证专户资金安全的重要基础。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国库部门干部队伍建设,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选拔到国库部门。要确保人员充足、岗位职责分明,真正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完善内部制约机制,控制风险。同时,要坚持经常性地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通过采取多种灵活多样的手段和形式,强化素质教育,不断提高财政专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严格控制财政专户设置,规范专户资金管理。一是规范财政专户设置,严格落实国务院及财政部的财政专户管理政策,梳理不符合文件规定的财政专户,全部进行清理撤并;二是除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的规定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外,预算内资金应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严禁违规将财政资金从国库转入财政专户并虚列支出;三是强化财政专户资金管理,加快财政专户资金的支出进度,提高支付效率、安全度和透明度,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杜绝将财政专户资金借出周转使用、违反规定改变资金用途和挪用财政专户资金等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

(三)加快推进非税收入汇缴账户归口管理工作,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国库资金和财政专户管理的通知》要求,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将非税收入财政专户等各类财政专户归口财政国库管理机构管理,并明确财政部门国库管理机构和财政部门其他机构的职责分工,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内部工作机制。各市、县要加快推进非税收入归口管理,将这块资金纳入国库监管范围,明确管理职责,杜绝资金管理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