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予受理的法律依据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1: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不予受理的法律依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不予受理的法律依据

篇1

【法律依据】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办法》第十五条:有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消费者投诉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告知投诉人:

(一)符合规定的投诉予以受理,并告知投诉人;

(二)不符合规定的投诉不予受理,并告知投诉人不予受理的理由。

第十六条下列投诉不予受理或者终止受理:

(一)不属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责范围的;

(二)购买后商品超过保质期,被投诉人已不再负有违约责任的;

(三)已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调解的;

(四)消费者协会或者人民调解组织等其他组织已经调解或者正在处理的;

(五)法院、仲裁机构或者其他行政部门已经受理或者处理的;

(六)消费者知道或者应该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超过一年的,或者消费者无法证实自己权益受到侵害的;

篇2

    问:1991年,我与一离异女子在没有领取结婚证的情况下,组建了家庭。2003年8月,我与她终因感情不和而分手。现在的问题是,在以往的人口普查中,我们在“婚姻状况”一栏都填写了对方的名字,派出所据此填写了我们的户口簿。由于我们没有结婚证,民政部门不办理离婚手续,法院也不受理离婚诉讼;而没有离婚证,派出所不予变更我的“婚姻状况”。这使我很尴尬———从户口簿上看,我仍然是一个有配偶的已婚者,而实际上我已经是单身。请问,民政部门与法院的做法有法律依据吗?我该怎么办?

    答:我国《婚姻法》第8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就是说,只有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结婚,并领取结婚证,才是法律意义上的夫妻,才是合法的夫妻关系,才受法律保护。由于竺先生没有进行结婚登记,没有领取结婚证,因此民政部门无法给他办理离婚手续。这是因为,《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对办理离婚登记的当事人有这样的规定,除了应当出示户口证明、居民身份证、离婚协议书外,还应当出示结婚证。没有结婚证,自然就不能办理协议离婚手续。

    我注意到,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25日出台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5条规定:“未按婚姻法第8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一是1994年2月1日《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二是《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之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但是,2004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二)》第1条规定:除了婚姻法第3条、第32条、第46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外,“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与“解释(一)”的“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规定,是有矛盾的。但是,“解释(二)”最后有一说明:“此前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相关司法解释与本解释相抵触的,以本解释为准。”可见,法院不受理竺先生的离婚诉讼,也是有法律依据的。

    看来,竺先生要更改户口簿上的婚姻状况,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先补办结婚登记手续,然后再办理协议离婚的手续.

篇3

上诉人(原审原告)张楚,男,汉族,47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住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教工宿舍。

委托人寇亮,女,汉族,43岁,中国政法大学职工,住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教工宿舍。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住所地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法定代表人谢寿光,社长。

委托人范广伟,男,汉族,48岁,该社职工,住北京市朝阳区磨房南里甲30楼2门301号。

上诉人张楚因侵犯署名权纠纷一案,不服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3)二中民初字第4689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03年7月25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3年9月8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张楚的委托人寇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简称社科出版社)的委托人范广伟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根据双方合同的约定和涉案图书已有的署名方式,张楚享有《网络法:课文和案例》一书译者的署名权。社科出版社提出涉案图书为委托创作的作品,双方在合同中对著作权归属做出了约定,因此包括署名权在内的著作权均由其享有的主张,依据不足,不予支持。署名权是指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社科出版社在涉案图书封面折页、扉页、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页、版权页上署名张楚为该书译者,表明了张楚作为该书译者的作者身份。张楚主张社科出版社未给其在该书封面上署名,侵犯了其署名权,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缺乏法律依据,不予支持。张楚还提出社科出版社的侵权行为是由于其违反双方图书翻译出版合同中有关署名方式的约定所至的主张,鉴于本案为著作权侵权之诉,对于双方之间的合同法律关系,在本案中不予处理。张楚和案外人乔延春、孙晔作为涉案图书的共同译者,共同对该书享有译者署名权。张楚在本案中主张社科出版社侵犯了其署名权并请求判令社科出版社在该书中去掉非翻译人员廖理的姓名,而廖理并非本案当事人,且张楚亦不能在本案中就其与案外人共同享有的权利单独提出主张,故与廖理有关的署名问题应另案解决。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张楚的诉讼请求。

张楚不服原审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其上诉理由为:1、一审程序严重违法,一审法院并未核对翻译出版合同原件即作为定案依据;上诉人曾要求在庭审笔录的每一页都签名,一审法院不允许,上诉人日后再查看笔录时,发现记录已明显不同。2、被上诉人未在作品封面给我署名,侵犯了我的署名权。3、署名权是作者的基本精神权利,被上诉人应对侵犯我署名权的行为公开赔礼道歉。4、署名权属精神性人格权利,不存在与他人共有的问题,上诉人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享有独立的诉权。故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撤销一审判决,支持上诉人的诉讼请求。

社科出版社服从原审判决。

经审理查明:2001年6月21日,张楚与社科出版社签订《图书翻译出版合同》,约定:社科出版社委托张楚将《CYBERLAW:TEXT AND CASES》一书由英文翻译成中文;翻译作品的著作权归社科出版社所有,社科出版社尊重张楚确定的署名方式。张楚与社科出版社均提交了该翻译出版合同复印件,经比对,两份合同上张楚的签名字迹虽不同,合同内容完全相同。

社科出版社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曾向张楚寄交涉案图书设计样稿两页,两页上均标有译者张楚等三人姓名,双方当事人对其中一页为版权页设计样稿无异议;对另一页,张楚主张为封面,社科出版社认为是扉页的环衬面。

2001年5月,社科出版社出版《网络法:课文和案例》一书。该书封面上标注有著者姓名,未署译者姓名,封面上方标有“创世纪工商管理译库 主编:廖理”;封面折页和扉页上方标有“主编:廖理 译者:张楚 乔延春 孙晔 出版人:谢寿光”;该书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页载明:“网络法:课文和案例/格拉德佛里拉等著;张楚等译”;该书版权页载明:“译者/张楚 乔延春 孙晔”。

社科出版社2003年第1期和第2期图书征订目录包括涉案图书,载明涉案图书的著者、出版年月、定价等内容,但未载明该书译者姓名。社科出版社称涉案图书尚未发行,仍封存在北京市焦王庄装订厂。张楚对此虽有异议,但未提供其他相反证据。

以上事实,有双方签订的翻译出版合同、图书设计样稿两页、《网络法:课文和案例》一书、社科出版社2003年第1期和第2期图书征订目录及双方当事人陈述等在案佐证。

本院认为,张楚虽对社科出版社所提交的翻译出版合同复印件提出异议,但该份合同复印件与张楚自己所提交的翻译出版合同复印件内容完全相同,张楚主张以其自己所提交的文本为准,在此情况下,已无必要要求社科出版社提交合同原件。张楚关于原审法院未核对社科出版社所提合同原件违反程序的上诉主张,缺乏法律依据,不予支持。关于原审法院擅自改动庭审笔录的上诉主张,上诉人并未指出在双方当事人当庭签署原审庭审笔录后,该笔录在何处有何改动,故其此项上诉主张缺乏事实依据,不予支持。

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社科出版社在涉案图书封面折页、扉页、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页、版权页上标明张楚为该书译者的行为,表明了张楚作为译者的身份,并已为张楚在该作品上予以署名。张楚关于社科出版社未给其在该书封面上署名,侵犯了其署名权的上诉主张,缺乏法律依据,不予支持。关于张楚主张社科出版社并未按照双方约定的方式在封面上为其署名一节,属于是否违反合同约定之争议,鉴于张楚以社科出版社侵犯其署名权为由提起本案诉讼,故原审法院基于本案为侵权之诉对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合同法律关系不予处理并无不当。

作者根据其署名权,有权禁止他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但鉴于张楚主张在该书上去掉廖理署名,涉及到廖理的署名权问题,而廖理并非本案当事人,故原审法院认为此问题应另案解决并无不当。张楚此项上诉主张缺乏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综上,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上诉人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对其上诉请求,应予驳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一审案件受理费一千元,由张楚负担(已交纳);二审案件受理费一千元,由张楚负担(已交纳)。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陈锦川

                                                                          审判员 周 翔

                                                                         审判员 张冬梅

篇4

婚姻法再次起诉离婚需要半年。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判决生效满六个月后,是可以再提起离婚诉讼的,此时,法院就会受理并依法进行审理。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人民法院对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的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据悉,这是《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我国首例涉及国家部委的行政许可案,倍受国务院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法律部门、全国律协及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2003年3月14日,原告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受人委托,向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提交了“易民EMIN”商标注册的申请。2003年7月17日,被告作出关于不予受理“易民EMIN”商标注册申请的85号通知,称由于原告不是《商标法实施条例》规定的“商标组织”,提交的商标委托书不具有法律效力,故决定不予受理原告关于“易民EMIN”商标的注册。原告不服85号通知而申请复议。国家工商总局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维持了85号通知。原告仍不服,认为现行法律未对商标组织予以特别界定,更未禁止作为法律服务组织的律师事务所从事商标法律事务,遂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85号通知。

一中院认为,根据我国《律师法》的规定,律师可以接受非诉讼法律事务当事人委托,提供法律服务。原告从事该项业务的权利应受法律保护。同时,国务院已取消了“商标组织审批”和“商标人资格核准”这两个行政审批项目,相关规定也未禁止律师从事该项业务、也未对提供商标服务的主体作出特别要求。在《律师法》已有相关规定前提下,被告关于原告不能从事该项业务的主张不能成立。被告拒绝受理原告作为人提交的商标注册申请缺乏法律依据,故一中院依法作出撤销商标局作出的85号不予受理“易民EMIN”商标注册申请的通知的一审判决。

篇6

关键词:举证责任、行政不作为、举证期限、法律后果

近年来,行政相对人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不作为案件呈上升趋势,此类案件的举证责任由谁来承担,法律尚未明确规定,在司法初中中认识也不一致,因此在案件审理中很难把握。笔者在此对行政不作为案件的举证责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原告对启动行政程序,引起行政法律后果承担举证责任。

行政不作为是指应当由原告申请行政机关作为或应当由行政机关依职权主动作为而行政机关不作为的行为,即行政主体不履行某种法定职责。原告作为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诉讼中应承担一定范围的举证责任,证明自己提出“申请”的事实,被告存在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或消极的行政行为,还应当提供证明自己的行为合法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讼。”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上述几种情况都是表现行政机关”不予履行“或”逾期不作答复“,是行政可诉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问题解释)第二十七条第(二)项规定:”在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该条款明确规定了原告在被告不作为案件中,原告应履行一定的证明责任,在提讼时证明符合法定条件、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提供其是在向行政机关提交申请或提出请求两个月后提讼的证明材料。

对于行政主体只有在相对而言人申请的条件下才能做出的行政行为,如行政相对人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这是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正当权利的合法行为,行政机关应当根据申请,按照法定程序给予答复,如果拒绝颁发或者拒不答复,都属于行政不作为。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自己启动行政程序为的前提条件。为充分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了除外条款,《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行政证据规定)第四条第二款规定:“在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经提出申请的证据材料。但在下列情形的除外:(一)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二)原告因被告受理申请的登记制度不完善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相关材料并能够合理说明的。”

二、被告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决定其应承担举证责任。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机关处于管理者的地位,而行政相对人却始终处于被管理地位,行政机关所作的具体行政为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的,无需经行政相对人的同意。基于行政机关的特殊地位,法律规定了在行政诉讼中被告负有举证责任,这是“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规则在行政诉讼中的充分体现。《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告对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做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这是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负举证责任的法律规定,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是指被告行政机关依法负担对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明责任,被告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履行举证责任将引起败诉的法律后果。被告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是行使国家权力的结果,其行为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先取证后裁决的行政程序规则,决定了被告在做出具体行政行为之前应当取得充分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公正、合法,保证所用证据符合法定证明标准,否则必然是违反法定行政程序,其所作具体行政行为将被依法撤销。同时由于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具有主动执法的权力,而原告所处的被动地位也决定了原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无法承担举证责任,因此我因法律把定举证责任分担给了被告行政机关。

三、行政不作为的特殊性被告对不作为的事实和理由承担举证责任。

行政机关的作为行为是行政行为,而他的不作为行为同样是一种行政行为,是特殊种类的具体行政行为。在行政不作为行政诉讼中,如果把举证责任全部落在原告身上,就可能是被告确实违反了法定职责,这就对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未经司法审查先下了违法的定义,原告对被告行政机关违反法定职责需进行举证。然而,原告对于行政主体的法定职责及其规定并非都有所了解,要求其承担全部举证责任有为其难,这也不符合法律关于行政诉讼对被告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被告负举证责任的规定。因此,在行政不作为诉讼中,已启动行政责任范围是有限的,即原告只应当证明其“提出申请”,已启动行政程序,及被告“不受理”、“逾期不予答复”等事实。

被告为什么“不受理”、“逾期不予答复”,没有履行应尽的法定职责,这种不作为是否合法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则应由被告对其不作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人有认为在经行政相对人申请不作为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主要是审查原告提出申请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只有原告才能提出申请是否合法的证据。笔者认为,人民法院在审查行政不作为案件时,应当将被告不作为是否合法作为审点,只要原告证明提出过申请的事实,举证责任即发生转移,对被告不作为是否合法的举证责任,则由被告承担。如原告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颁发营业执照,原告只要向人民法院举证证明已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过办照申请,被告在法定期限内未予受理或逾期不予答复等事实,则被告应举证证明原告的申请不符合法定条件,原告未履地申请义务,是否具有该法定职责,及无法履行的客观因素等。

四、审判实践中常见的行政不作为案件的举证责任。

行政不作为案件,不仅指应当由原告申请行政机关作为而行政机关不作为的行政案件,而且还有由行政机关依职权主动作为而行政机关不作为的行政案件。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是以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通常表现为行政相对人以法定的形式和程序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期限内,按照法定的行政审批方式、方法做出是否准许的决定,如行政许可行为、行政确认行为、行政裁决行为等,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没有履行法定职责,提起行政诉讼,就应当承担证明自己提出申请的事实、申请行为合法、行政机关具有相应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有在法定期限内予以答复、符合条件举证责任。被告应承担证明原告申请不合法、不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原告未履行申请义务、是否具有该法定职责、无法履行存在客观因素等举证责任。

如对正在受到不法分割的公民

申请行政机关予以保护,而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原告提起行政诉讼时应就下列事项举证:一是向行政机关提出了申请;二是人身权、财产权已受侵害,或正遭受侵害;三是接受申请的行政机关具有相应的法定职责。对于被告应依职权主动作为而不作为的,原告时不需要证明提出申请的事实,应由被告承担对不作为的事实、客观因素、依据举证责任。实践中还有因行政不作为引发的行政赔偿诉讼,《若干问题解释》第二十七条第(三)规定:“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政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行政证据规定》第五条明确规定:“在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应当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事实提供证据。”基于上述规定,无论原告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还是一并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原告都要对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遭受损失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因行政赔偿以确认行政行为违法为前提,所以被告可提供证明行政行为合法、不予赔偿或减少赔偿数额等方面的证据。

五、举证期限及法律后果

举证期限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和法院指定的期限内向法院提供证明其主张的相应的证据材料,逾期不提供证据材料的,法院则不予采纳。《若干问题解释》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被告应当在收到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交答辩状,并提供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依据;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应当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这一规定明确了被告不举证或者超过举证期限举证的不利法律后果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

篇7

一、刑诉法对刑事立案受理范围界定太窄,不利于线索的收集和受理。

刑诉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予立案。以上规定表明检察机关受理刑事立案监督线索有两个途径:一是检察机关在检察工作中发现,二是被害人提出。但在司法实践中,通过以上两个途径来源的线索不是很多,有许多是公安机关以罚代刑、以教代刑或收取保证金后一直取而不审的,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案件为数不少。其中包括公安机关作好当事人的工作,使当事人双方不向司法机关告发。要摸清这些情况只有通过调取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卷宗、劳教卷宗、取保候审卷宗来调查分析或者有关知情群众的检举。但调取卷宗公安机关以法无明文规定为由推委,检察机关也无良策。

二、刑事立案监督保障机制不完善,造成监督无力。

刑诉法规定:公安机关接到检察机关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后应说明不立案理由和公安机关接到检察机关立案通知后应予立案的规定,但公安机关如果不执行却无相应的措施。高检院颁发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三百七十七条规定:对于由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人民检察院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人民检察院可以立案侦查。此规定只是对公安机关不执行立案决定作了相应的补救措施,但由公安机关管辖的非国家工作人实施的犯罪案件如公安机关不立案却无相应强制规定,这对于作为不允复议的刑事立案监督来讲,其效果显然软弱无力。

三、刑诉法对刑事立案监督范围界定不全,易形成刑事立案监督的空白地带。

刑诉法第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高检院颁发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三百七十一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实行监督。由此可见,检察机关应依法对公安机关的刑事案件立案前后受理、审查、立案决定等一系列的立案活动进行法律监督。新刑诉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只限于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的案件进行刑事立案监督,这样实际上就使检察机关的刑事立案监督权存在局限性,不符合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进行监督的立法本意。公安机关以刑事案件受理审查等为由,久拖不决,稍纵即逝的证据有的不及时固定,造成证据湮灭无法弥补,不利于惩罚犯罪。检察机关对这类案件受理介入缺乏法律依据,从而存在法律监督空白地带。

如何充分履行刑事立案监督权,维护司法公正。笔者认为:

一、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拓宽刑事立案监督范围。

刑事立案监督线索的收集和受理是检察机关行使刑事立案监督权的前提条件。大力拓宽受案范围对于正确履行刑事立案监督有重要意义。

1、加大宣传力度,结合检务公开,通过广播、电视、图片巡回展出以及街头设摊咨询等宣传形式,广泛宣传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的立案监督工作。

2、通过检察机关犯罪预防网络成员,结合辖区企事业职工、街道居民群众座谈等形式,以及被害人及其亲属检举中获取线索。

3、认真审查公安机关提请报捕的的案件,强化审查意识,深挖犯罪线索。

4、通过立法赋予检察机关定期调取查阅公安治安处罚台帐等有关卷宗权力,以便对有案不立的案件和部门进行重点调查。

二、构筑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确保刑事立案监督力度。

刑事立案监督是不允复议的指令性监督,确保刑事立案监督力度,是正确履行刑事立案监督职能的关键。

1、对于公安机关不说明不立案理由的和接到立案通知后不予立案的,本级检察机关应向上级检察机关通报情况,与其同级公安机关联系,作好督办、催办工作,尽量争取公安机关配合。

2、争取党委人大政协等部门的支持,由党委、人大等实行个案监督,形成工作合力。

3、建议立法机关扩大人民检察院刑事立案监督方面增加具体强制措施。如检察机关纠正违法现象的督察权、检察机关适时介入权等。

4、对于公安机关涉嫌因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不履行职责造成犯罪证据湮灭无法弥补,放纵犯罪的,可由检察机关发出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予以制止、纠正,构成犯罪的移交渎侦部门查处。

5、司法机关加强司法解释工作,对刑事立案监督予以科学界定,使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强制性和可操作性。

三、全面开展刑事立案监督工作检察机关履行刑事立案监督职能,维护司法公正,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刑诉法第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和高检院颁发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三百七十一条是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刑事立案监督的法律依据。

2、全面科学理解刑事立案监督范围,不能仅限于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的案件。笔者认为还应包括:

A·应当立案侦查而不侦查的。

B·立案后又作行政处罚或劳动教养处理等以罚代刑、以劳代刑的。

C·公安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的。

D·立案后取保候审一直取而不决,不了了之的。

3、建议立法上赋予检察机关适时介入权、纠正违法现象督察权,以便于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立案前后的一系列工作过程予以监督。

A·公安机关受理有无推委刁难,不予受理的。

B·易于湮灭的证据有无不及时固定的。

篇8

民事判决书

上诉人(原审原告):圣松商贸公司。

委托人:屈红亮,新疆鼎信旭业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新业资产公司。

委托人:时培勇,新疆元正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被告:融盛投资公司。

委托人:时培勇,新疆元正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本院认为: 新业资产公司擅自改装暖气管线与圣松商贸公司库存货物受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且新业资产公司对损害事实的发生存在主观过错,故新业资产公司对圣松商贸公司构成侵权行为。圣松商贸公司要求新业资产公司就受损财产进行赔偿具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但具体金额应以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确认的财产损失金额为准。发生两次漏水事件期间,融盛投资公司已不再承租使用酒花大厦13楼,圣松商贸公司亦未提供融盛投资公司应承担财产损害赔偿责任的证据,对圣松商贸公司要求融盛投资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遂判决:一、新业资产公司赔偿圣松商贸公司38 800元;二、驳回圣松商贸公司要求融盛投资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诉讼请求。

被上诉新业资产公司人答辩称: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判决正确。原审法院对圣松商贸公司的货物损失进行了价值评估,所作出的评估报告程序合法,内容准确。双方对于赔偿数额的协商过程不能代表本案的最终判决结果。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原审被告融盛投资公司称:本案的发生与我公司无关,我公司在案件发生时不在该大楼内办公。原审判决我公司不承担责任认定事实清楚,判决正确,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经本院审理查明,原审法院判决认定的事实属实。

以上事实,有证明、房屋租赁协议、照片、统计表、资产评估报告书一、二审庭审笔录等证据在卷为证。

38 800元。因此,原审判决依据上述评估报告,判决新业国资公司赔偿圣松商贸公司财产损失38 800元并无不当。关于圣松商贸公司认为双方对于赔偿数额曾经协商调解,但双方最终未达成一致意见,故圣松商贸公司认为应当按照双方调解数额进行判决的上诉理由本院不予支持。综上,原审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本院应予以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案件受理费1 601.49元(圣松商贸公司已交),由上诉人圣松商贸公司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决 书

上诉人(原审原告):圣松商贸公司。

委托人:屈红亮,新疆鼎信旭业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新业资产公司。

委托人:时培勇,新疆元正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被告:融盛投资公司。

委托人:时培勇,新疆元正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本院认为: 新业资产公司擅自改装暖气管线与圣松商贸公司库存货物受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且新业资产公司对损害事实的发生存在主观过错,故新业资产公司对圣松商贸公司构成侵权行为。圣松商贸公司要求新业资产公司就受损财产进行赔偿具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但具体金额应以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确认的财产损失金额为准。发生两次漏水事件期间,融盛投资公司已不再承租使用酒花大厦13楼,圣松商贸公司亦未提供融盛投资公司应承担财产损害赔偿责任的证据,对圣松商贸公司要求融盛投资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遂判决:一、新业资产公司赔偿圣松商贸公司38 800元;二、驳回圣松商贸公司要求融盛投资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诉讼请求。

被上诉新业资产公司人答辩称: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判决正确。原审法院对圣松商贸公司的货物损失进行了价值评估,所作出的评估报告程序合法,内容准确。双方对于赔偿数额的协商过程不能代表本案的最终判决结果。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原审被告融盛投资公司称:本案的发生与我公司无关,我公司在案件发生时不在该大楼内办公。原审判决我公司不承担责任认定事实清楚,判决正确,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经本院审理查明,原审法院判决认定的事实属实。

以上事实,有证明、房屋租赁协议、照片、统计表、资产评估报告书一、二审庭审笔录等证据在卷为证。

38 800元。因此,原审判决依据上述评估报告,判决新业国资公司赔偿圣松商贸公司财产损失38 800元并无不当。关于圣松商贸公司认为双方对于赔偿数额曾经协商调解,但双方最终未达成一致意见,故圣松商贸公司认为应当按照双方调解数额进行判决的上诉理由本院不予支持。综上,原审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本院应予以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案件受理费1 601.49元(圣松商贸公司已交),由上诉人圣松商贸公司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黎 剑

审 判 员 肖 炜

审判员 蔡 联

篇9

一、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

二、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应提交下列材料:

1、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

2、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

三、当事人向法院提交证据,应填写证据清单。

四、立案庭在当事人履行必须的手续和交齐有关证据材料之后,在七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五、当事人应在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七天内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

六、立案手续后,案件由法院排期开庭,当事人应服从法院的各项工作安排,并于结案后到财务室结算诉讼费用,多退少补。

【法律依据】

篇10

一般是起诉时由起诉方预交,如果不交诉讼费,法院可不予受理或按自动撤诉处理,所以诉讼费的缴纳很重要,是立案的重要凭据。判决后,由败诉方承担,如缴纳的是胜诉方,可凭诉讼费收据直接到法院退回所交诉讼费。但有时法院也会在判决中让双方各承担一定比例的诉讼费。

【法律依据】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诉讼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共同诉讼当事人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其对诉讼标的的利害关系,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