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智慧教育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生智慧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学生智慧教育

篇1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有效 体育 教学

中职体育教学中最大的困扰是学生上课面貌和纪律问题,不少学生站没站样、坐没坐相,老师抱怨学生,就“强迫”学生运动,学生则想尽办法逃避,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需要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

一、确立体育是学生就业技能的教育理念

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各种有知识、有道德、身心健康的技能型人才。当今社会,体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体育,中职校要确立学生掌握体育一技之长也是就业的一种技能的观念,因此要摆正体育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正基于此,应该把《体育与健康》课程纳入职业教育的计划中,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传授给学生体育技术,使学生在获取新知中体验成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身体素质基础。此外还应该十分注重体育锻炼、运动保健和体育教学法的教学,为增强学生职业就业能力增添砝码。对毕业生多年的追踪调查中表明,他们参加工作后,良好的身体素质、饱满的精神面貌、一技体育之长,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有优势。从这个角度看,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是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幼儿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掌握体育舞蹈、运动游戏等体育知识与技能,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有的毕业生由于有体育一技之长,在单位兼任工会工作,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成为单位的骨干,同样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有效性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体现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目标体系。为了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意识,为教学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方向。教材是确定教学中“用什么教”的问题,好的教材能很好地渗透出本节课要传授的内容,能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精髓,把教材内化。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职学生经验和时展去挖掘教材的延伸与拓展,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年龄段特征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把握好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特征,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洞察和把握学生学习活动以及思维活动的走向。

三、以专业为抓手看课程设置的有效性

中职校中有很多专业,每个专业对体能要求各不相同。如机电专业的特点需要学生具备耐力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教学中,我们先进行队列练习和站姿练习,然后再进行形体练习,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辨别美的能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由于机电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一定的技术工作,在身体素质方面需要较好的体力、耐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所以需设置相应的耐力素质训练。在中长跑教学中,增加较长距离的接力跑、距离不等的运球跑等内容,在提高学生的耐力时,也增加了学生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思想,不仅丰富了学习内容,还增加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机电专业的体育课程设置与其他专业不同,在教学中不仅安排队列、队形内容,还根据机电专业的特点增加上肢力量的练习。所以体育课上首先安排俯卧撑、单手或双手托砖等内容,提高其力量素质。对于这些方法,学生们的反应都比较好。腿上绑沙袋后进行折返跑、运球跑等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也提高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克服了以前单一的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提高了其对体育课的兴趣。

四、始终坚持关注中职生的个体差异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受益者,同时鼓励教师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教学。承认和接受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利用差异进行教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来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让课堂教学主体化、个性化,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体育技能的提升,并且在此基础上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快乐,在体育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滋味。此外教师还要善用差异进行合作教学,把不同能力的学生相互组合,进行优势互补,诱发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并适时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合作小组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里以支撑跳跃教学为例,因为此项运动难度较大,所以根据学生的需要组织了合作教学,鼓励小组内部相互帮助、默契配合,小组间相互竞争,并且还专门设置了不同的奖项,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小组合作逐渐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让他们体验成功,并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刘汉锋.中职体育有效性课题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1).

篇2

语块教学 中职学生 词汇记忆

美国著名作家L.RonHubbar的教育学理论认为:影响理解和应用的最重要因素是词汇。词汇是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不熟练掌握词汇,就不可能掌握一种语言。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课上花大量的时间讲解词汇,学生在课下学精力也都在词汇记忆上,但结果却差强人意,如何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便是我们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国内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1993年语言学家Michael Lewis在其专著《The Lexical Approach:The State Of ELT and the Way Forward》中提出了词汇法。Lewis 指出教学应聚焦于相对固定的表达上,他提出了教学的三个阶段:观察――假设――实验(obeseve-hypothesize-experiment)。Baigent基于Lewis的理论提出了语言学习的三个阶段:辨认――探索――巩固(identify-explore-consolidate)。而现在国内词汇教学却走入了一个固定模式。

1.新单词导入

新单词的导入一般放在授新课之前,教学流程一般如下:生词――正音――释义――举例――派生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全部是被动的接收。

2.词汇、句型学习

教师会讲解课文的同时,针对课文的语言点进行词汇、句型教学,但只涉及到比较积极的词汇,而不是全部生词。教学方法一般是“示范――模仿”,大部分学生的参与方式还是以听和记笔记为主。

3.作业和检查

针对词汇教学所布置的作业,几乎都是:拼写单词,或用所给的单词造句或者翻译。而检查的手段也不外乎拼写单词、默写、口笔头翻译。

二、语块理论及分类

“语块”这一概念最早是由Becker于1975年提出的,它是指介于传统的语法和词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多词词汇现象。在语块理论看来,语块指的是语言中出现频率比较高,形式、结构和意义比较固定,运用语境比较确定,兼具词汇和语法功能,由多个词组成,以整体形式被个体记忆、加工、储存和提取的成串的语言结构,如英语中的“classmate”“in this way”“Thank you very much”“I think”,汉语中的“吃饭”“一心一意”等都是语块。

三、语块在中职生词汇记忆中的作用

在中职英语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能记住和理解一些单词却不能在表达中运用自如,这就需要借助语块教学。

1.语言主要由语块组成

Ahenberg认为,约70%的日常口语交际主要由语块来实现。该理论认为,语块构成了人类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和交际主体,这就要打破单个词的词汇教学方法,把语块作为词汇教学的最小单位,并将语块教学与语言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如“a brunch party”,将“brunch”这个新单词放在这个语块中记忆,可以记忆的更形象,更牢固。

2.语言是语法化的词汇(grammaticalized lexis)

语块理论认为,语块既表语义,也表结构,本身就含有语法信息。学习者只要利用这些语块就足以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听懂或说出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句子。如“under a year ago”,由此可以引伸出,“under a month ago”“under three years ago”。所以,教师要提高学生对语块的敏感度,训练学生识别预制语块,并且学会使用这些语块。

3.利用Lewis的语块分类帮助学生记忆词汇

在Lewis的观点中,语块通常可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复合词(complex words)和聚合词(polywords);搭配(collocations或word partnerships);惯用语(institutionalized utterances);句子框架和引语(sentence frames and heads)。

鉴于中职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运用能力。通过语块的分类,为中职类学生记忆词汇提供捷径。例如,“traffic jam”(交通堵塞)、“traffic light”(红绿灯),借助复合构词法,学生可以同时记住几个相关短语。再比如,搭配语块记忆词汇:“get on(off) train/ship”“get in (out of) the taxi”,通过这种语块,不但可以让学生记住而且能分清楚。教学中我利用句子框架和引语,总结一些固定的用法,例如,在高中英语第六册(外研版)第三模块“… and found Roy going through the pockets of people’s coats”,由此总结出“find sb. going through the pockets of sb’s coats”这一固定的用法和结构。

总之,语块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以语块为基本单位记忆和使用词汇的习惯,有助于促使中职学生更快更准确地记住单词,提高词汇记忆的效果,使英语真正发挥交流功能,他们在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敢于说英语,并能够流利地使用地道的英语,使英语成为他们就业的一块砝码。

参考文献:

\[1\]Lewis,M. The Lexical Approach\[M\]. England: LTP,1993.

\[2\]VANPATTEN B. Input processing and grammar instruction: theory and research\[M\]. Norwood NJ: Ablex1996.

篇3

 

当时间的指针指在2008的时候,在改革开放的第31个年头,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豪情和信心阔步走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历史瞩目青年,时代呼唤青年,责任期待青年,波澜壮阔的事业等待着年轻人来搏击沧海、施展作为。这既为当代大学生创造了一个宏大的舞台,也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不容低估: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急剧转型、人们思想观念复杂多变的特殊时期,一部分人的荣辱观发生严重的倾斜和错位,在当代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进行荣辱观教育的必要性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理想、道德习惯、思维方式,不仅将决定着他们的一生,最终也决定着我们祖国、民族的未来。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当今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职学生是大学生中一支庞大的队伍。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湖北省2008年参加高考人数524365人;高招共录取新生293773人,录取比例56.02%;其中本科录取131780人,录取比例25.13%;高职(大专)录取161993人录取比例30.89%。从这组数据上来看,在湖北省整个大学生录取工作中,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占大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是大学生队伍中人数众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不得不考虑他们的素质状况和应该施加的德育教育工作力度。

 

二、对高职学生德育状况及原因的分析

 

高职学生自卑心理比较严重,对自己的定位评价相对较低。他们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和比自己好的同学相比。面对这样的现实,他们抬不起头,认为高考失利,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耻辱,和他们相比,自己低一等、矮半截。还有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即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不能和高等学校相提并论,在这里恐怕学不到什么知识。于是他们对现状不满,对前途估计暗淡,对就业不抱希望。他们放弃了努力,浑浑恶恶,整天混日子,以至于出现了许多不应出现的现象,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前不久,一名华中科技大学网络学院的学生给我系一模具专业学生发了一则短信:“我现在做什么都不顺,高考失利,到了某学院结果是成人教育,退学时学费只退了一半;现只好读高职。在图书馆借书,本科学生可以借三本,而专科学生只能借一本,我觉得处处不如别人,我想到了死,我就这样死了不华算,得找个垫背的。于是我想到我高中时最恨的人,你打了我,后又没向我道欠,我准备杀了你,让你也别好过。”

 

这样的学生面对现实,他们抬不起头,总觉得自己低一等、矮半截,对现状不满,对前途估计暗淡,对自己不抱希望,往往选择走极端。

 

模具专业一名学生,家境非常贫困,来校后学院给他安排了一份勤工助学岗位。10月的一天晚上,他从电台节目中听到胡陆的倾诉故事,他在学院的一个拐角摆摊卖些手机挂链、梳子等小物件。还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在鲁巷广场义卖楚天都市报将所卖的300多元通过楚天都市报记者捐赠给“玻璃女孩”, 楚天都市报及网站上都报导了该生的义举,湖北电视台邀请该生在生活栏目做节目。一时间该生成为各班级学习的榜样,部分班级纷纷邀请该生到学生作演讲报告会。

 

这样的事情很多,所以说,在当代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必要,青少年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从源头做起,特别是在当代大学生中开展此项教育,确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

 

三、高职院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1. 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

 

在高职院校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专业学习、就业问题,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渠道作用,结合讲课内容,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进入高职学生头脑,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2.切实发挥教师、辅导员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要把“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帮助教师自觉树立“八荣八耻”荣辱观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篇4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民族音乐;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106-01

狭义来说,所谓中国民族音乐就是指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个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它源于民间,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形成为有着丰富内容与深刻内涵的音乐体系,并成为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动下,民族音乐作为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树立学生正确审美观念的重要形式理应受到关注与重视。中小学作为向学生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载体,要充分认识到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将民族音乐引入音乐教育中,促使中小学生对于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促进其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的提升。

一、民族音乐能够深化中小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知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孕育与积淀,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底蕴。但凡历史悠久的民族,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并以此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撑,激励国人在民族文化的指引下坚强前行。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绵延已久的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并日益成为国家的财富与瑰宝。

在音乐教育中,向中小学生讲解和传授民族音乐的过程实质就是对民族文化进行宣扬的过程。以《夕阳箫鼓》为例,它是中国古典民乐的代表作,后更名为《春江花月夜》,与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同名。乐曲意境深远,乐音悠长,婉约质朴的旋律和流畅多变的节奏生动地展现出了月夜春江的迷人美景。

二、民族音乐能够培育中小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民族音乐历经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而成,其中凝结了众多劳动者的智慧。它与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及文化思想密切相关,是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的深刻折射和体现。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教师在讲解民族音乐作品和教授学生欣赏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实质是让学生体味民族精神,深化民族意识的一个过程。

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大力引入民族音乐,透过民族音乐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感悟到坚强勇敢、团结友善以及勤劳致富的民族精神,继而触动学生的民族意识,燃起学生的民族自豪与荣誉之感。

由此可见,民族音乐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对于中小学生有着一系列积极意义,它促使中小学生在坚韧顽强、自信向上的民族精神的指引下燃起爱国情怀,在青少年时期增强自身的民族意识。

三、民族音乐能够树立中小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

我国的民族音乐体系丰富,包含了民歌、戏曲、说唱等众多形式,透过这些民族音乐,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旋律和演唱,还能体会到民族音乐的内在魅力和深厚内涵,从而在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下对中小学生进行感染。在审美过程中,民族音乐讲求韵味、风格以及特点,透过浓浓的民族韵味、多样化的民族风格以及迥异的民族特质,民族音乐的美展露无遗。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借助民族音乐的教育形式,可以改变青少年对于流行音乐的过度青睐,抵制一些不良流行音乐对于青少年的腐蚀,将青少年的审美观从流行音乐扩展到民族音乐的范畴内,促使其在对民族音乐的耳濡目染下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正确衡量和分辨美丑,继而构建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语

民族音乐是蕴含着无尽财富的瑰宝,借助这一艺术形式,广大中小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理解将进一步透彻,自然而然地树立起民族意识,用民族精神进行自我激励,同时,民族音乐所具有的正确审美导向对于青少年审美观的树立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广大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引入民族音乐极其必要。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音乐教育;智力开发;人格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246-01

一、音乐教育能促进智能的开发

乐圣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这“火花”就是灵感、智慧。德国诗人歌德也称“音乐是人类获取更高知识的唯一的、非物质的方法”。达尔文更强调音乐教育与智力启迪的关系,他每周至少听3次音乐,如果失去这种爱好,他觉得是失去了一份幸福,就会影响智力。欣赏音乐时,要进行想象、思维、记忆、感觉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就促进了想象力、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能移情易性,益智健脑。优美的旋律,优秀的和声织体,诱人深思的复调,可以促使人的大脑神经之间互相进形周密的信息交换,日本发明大王松一部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时,总是请音乐声波来为自己做功,他把寓所房间四壁涂成黑色(以减少视觉信息的干扰),并在室内摆设许多良好的音响设备,当他思考发明方案时,就先播放轻音乐,然后是门德尔松的乐曲,接着是交响乐…….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终于为他架起一座通向理想之路的智慧桥梁,使得他平均每年能获得63项发明。

科学界认为:儿童出生后大脑不断发育,在不断发育的过程中,环境和经验都不断在神经元之间形成神经回路和图形。而如果大脑不利于用这些神经元,也不在他们之间建立通道,那么他们就会被削减掉。也就是说,儿童所处的环境越丰富多彩,其大脑网络就越发达。显然,丰富多彩的音乐儿童大脑网络的发达注入了活力。

关于音乐教育和其他学科学习成绩的关系,刘沛运用美国的有关统计数据进行了这方面的比较研究,也得出结论:学生学习音乐能提高其语文、数学成绩。STA(S cholasticAptitudeTest)是由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编制和实施的全美高中学生的标准化《学能测验》,内容分语文、数学两部分,主要考学生的词语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参加STA测验的考生需填写问卷,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他们是否学过音乐类课程,学过何种课程(包括音乐表演与欣赏、剧作及演剧、美术史与美术欣赏、舞蹈、戏剧欣赏、摄影与电影、美术与设计等八类)及学习年限。在对1987年至1993年共7年的STA成绩和学生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了如下几点结论:1.学习过音乐课程学生的平均语文、数学成绩高于全美STA考生的语文、数学平均成绩;2.学习过音乐课程的学生的平均语文、数学成绩,均大于高于没有学习过音乐课程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3.音乐课程学习的年限愈长,上述优势则表现的愈明显;4.没有学习过音乐课程学生的平均语文、数学成绩,均低于全美STA考生的语文、数学平均成绩。5.审美的、音乐化的音乐教育的智育功能的发挥,首先表现在像阿恩海姆所指出的,它能有效的提高个体的感知能力和知觉思维能力;也表现在像罗斯彻所指出的,他能改善儿童的空间智力,并维持时间很长;还表现在向戈登.肖博士弗朗西斯·劳舍尔博士所指出的,他能有效的促进儿童大脑产生神经回路和图形,进而提高个体空间——时间能力。正是这些能力的提高与改善,进一步促进了学生整个智力结构的完善和发展。

二、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人格发展的作用

音乐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和丰富性,为个体的审美心里建构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客体和探究刺激,音乐实践使儿童和青少年产生了审美的需要,形成了特定的审美情感,推动了判断美和创造美的意志行动。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培养审美素质,使个体产生和建立良好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音乐教育就是塑造完美人格的基础教育。

首先,音乐教育有利于中小学生积极情感的发展和消极情感的疏导。其次,音乐教育有助于中小学生意志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音乐教育能够促进中小学生自控能力的发展。再次,音乐教育有助于中小学生开朗性格的发展.。中小学生在其表现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从而获得一种认同感,享受着成功的欢乐和自豪,这些都有助于中小学生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

最后, 音乐教育有助于中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小学生人格和谐的必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通过音乐教育参与社会生活,不仅能从音乐教育活动中学会与别人进行最初的社会交流,而且还会慢慢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愿望、情感和态度,能顺应自己所出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 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青少年智力开发,也能形成完美的人格发展,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9.

[2]邱怀生,王珣.浅谈音乐教育与审美素质培养.音乐探索,2001.

篇6

艺术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和谐发展、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健康的艺术教育有助于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启迪智慧,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一个人从小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给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并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在艺术教育上舍得投入,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为使孩子今后成为高素质的人才而培土浇水。这正是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能够得到广泛支持、受到热烈欢迎的基础和大环境。

中国有“书画同源”的说法,说到“美术”,当然要学习必要的技能技艺,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只重视“术”而忽视了“美”。艺术教育首先应该是审美教育,是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教育。

古人曾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这番话对我们少年儿童美术教育来说,是很有启发的。

再说书法,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林语堂就说,“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中国的书法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书法讲究“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讲究风格精神和骨力气韵的才是上品,仅仅追求形态漂亮和实用价值的只能是下品)”,正是突显了书法的人文特征。

书画同源,都讲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就不仅是技法技巧的问题,还有学习文化、积累体验、丰富阅历、增长知识、提高修养的问题。艺术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重技艺而轻人文,不能在学科上有偏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的中小学生正处在学习、积累的最佳时期,要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各门功课,完成学习任务,打好文化基础,同时通过学习绘画书法,引导他们在审美的天地间获得艺术的神采和创新的灵感。

篇7

1.1当前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亟待提升的需要

中小学教师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关键。而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媒介素养还有待提升,表现在:第一,对媒介素养基本概念的认识不清。例如,一些教师将“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或“技术素养”等同。第二,受制于客观条件或是传统教学方法,制作、使用媒介进行有效教学的方式单一、经验欠缺。第三,解构媒介信息与批判思考的能力不足。第四,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意识不强或方式不当。联系背景分析,由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正式引入我国仅有不足20年的时间,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尚处于不断深化的阶段,因此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步伐整体上还未能与时代步伐相协调。具体来看,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在其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均未能接受到较为正式的媒介素养教育;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与继续教育的内容框架中也未明确涵盖“媒介素养教育”;我国高校师范生一般可以通过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影视鉴赏等课程提升一些媒介素养,但仍缺乏对“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系统全面的了解。由此,不难理解我国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亟待提升这一现实问题。中小学教师是处于中小学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群体,媒介素养教育理论只有通过他们的智慧才会在实践中生根开花,而他们的实践反过来又会促进相关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与丰富。当前在我国的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几乎看不到正式的、具有结构体系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这就更需要现阶段各学科的中小学教师拓展能力以协力承担起媒介素养教育的时代责任。例如,运用媒介为课堂教学增添亮点,理解媒介并将媒介理念融入自己的教育实践等。因此,推行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1.2当前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也许会有观点认为:目前中小学生面临着升学考试压力,因而其自主选择接触媒介的时间本身有限;加之以家长与教师的影响、监督,导致其所了解的媒介信息的内容看似也是可控的。因此,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大可“让位”于具体学科的教育。但在媒介化社会,教育几乎不可能逃离“媒介”的影响。而且无论是从中小学生心理行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还是从近些年发生的中小学生因“媒介问题”而犯罪的案例来看,对这一群体实行媒介素养教育刻不容缓。当一些不良信息通过多种传播途径影响到中小学生时,以往教师的做法多是在“学生”与“媒介”之间竖起一面冰冷的墙壁以起到“隔离”“、抵制”“、保护”的作用。但是,这样的教育并不完全有利于中小学生成长为媒介化社会中全面发展的个体。只有通过积极的媒介素养教育,中小学生才能理解媒介的形式与内容,才能自觉、合理使用媒介而不沉溺其中,也才能成为创造性思考与传播的新力量。当今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体现为适应并超越时代,而不是被时代所束缚。个体媒介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更是一种终身教育,应从中小学开始扎实推进。而推进的关键在于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教育水平。因此,推行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教育极为迫切。

二、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教育推行的路径

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教育仍处于准备与启动阶段。而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英国有专门从事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师,他们的职前培训虽显不足,但是“在职培训的形式多样,比如由媒介素养考试委员会或英语与媒介中心提供的为期一日的工作坊,由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和英国电影研究院提供的课时较长的课程班或硕士课程。”美国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方式主要有“教师自学”和“教育培训”两种。即便是“教师自学”,政府与社会媒体机构也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支持;“教师培训”则已形成了规模与体系,培训课程丰富且针对性强,培训机构专业化———“以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中心为例,它是一个教育组织,设有专业的培训机构,拥有丰富的公众教育资源,致力于促进和支持媒介素养教育一体化,研究和推广媒介素养教育。”在全球化时代,合理借鉴国外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经验,有助于构建我国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推行路径。

2.1政府———引导者

政府的引导作用首先应体现为提升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地位。在《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等。为推进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我国应在对其概念作出基本界定的基础上,将“教师媒介素养”的培养明确纳入到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以及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中;同时,建立适当机制,将“教师媒介素养”的发展与教师行业准入制度、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等建立关联。政府的引导作用还应体现为提供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框架,具体涉及:目标设定、课程设置、教材编制、培训机制、评价体系等。

2.2高校———指导者

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深入的教育研究作为支撑。特别是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更需要获得可以指导教育实践的专业知识。因此,需要高校发挥指导作用,即在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参与教材编写、进行课程评估、走入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社会各方共同承担起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重任。此外,高校的指导作用还表现在:突出师范专业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特色,并在全校范围内普及媒介素养教育。因为在学科间融合、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等背景下,目前高校中的学生均可能是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预备力量。

2.3社会专门机构———协助者

联系国外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情况来看,社会中的媒介机构与专门成立的媒介素养培训机构,例如,加拿大媒介教育协会、艾伯塔媒介认知协会等,均可成为推行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协助力量。当前中小学教师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理论,但如果缺乏传播的技能与从媒介生活中提炼教育素材的能力,就仍难以保证所进行的教育贴近学生实际。而社会媒介机构的介入与媒介素养培训机构的建立,在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实际的媒介教育素材的同时,也会向其传递出新技术、新方法与新视角,从而避免媒介素养教育流于形式。

2.4中小学学校———统筹者

中小学学校是开展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教育能力得以体现的园地。中小学学校应立足客观实际,开发“双向”媒介素养校本课程资源———面向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与面向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前一课程的实施是后一课程实施的保障,后一课程的实施是对前一课程实施效果的反馈,两者相互促进,以教促学,以学评教。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中小学学校还应统筹各种教育资源,加强与高校、社会相关组织单位等的合作,例如,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交流会等,丰富校内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

2.5中小学教师———主体

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推进,至为关键的是中小学教师自身转变观念、积极行动。目前,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整体的研究与实践还有待深化,在此现实背景下,更需要中小学教师先行树立媒介素养学习与教育意识,努力实践:首先,自觉将自我媒介素养的提升作为自己专业化发展的组成部分,提高自学力与反思力,努力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不断生成教育艺术———适当运用媒介技术打造新课堂,伴以媒介思维启迪新智慧;其次,发掘媒介素养知识与学科知识间的相关性,积极将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巧妙“融合”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与班级管理实践中。

三、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教育推行的意义

篇8

几年来,我们__市妇联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妇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宗旨,积极探索,努力实践,走出了一条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教育研究会为依托的新型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创办家庭教育研究会*个,家长学校__所,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家庭教育网络。参加学习的中小学生家长达__万人次,占中小学生家长总数的90以上。我们本着“积极牵头,调动各方力量;高举旗帜,抓住育人根本;着眼实际,服务每个家庭”的基本原则,积极部署工作,精心研究载体,广泛开展活动。做到一年突出一个主题,对热点、难点问题,每年都有新突破,使家庭教育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一是建立组织,形成网络。早在__年__市妇联就牵头成立了__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十几年来,研究会始终坚持以开展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促进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的教育方式,培育“四有”新人的教育宗旨。研究会的会员单位由过去的五个单位发展到现在的由妇联、关工委、教育局、卫生局、文化局、广播局、公安局、__日报社等八个单位组成。研究会办公室设在妇联儿童部,负责指导、协调、规划、督促、宣传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建立了市、县(市)区、乡(镇)街和村、社区四级家庭教育机构,形成了家庭教育网络,为规划的落实提供了组织保证。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例会制度,每年都召开1-2次会议,总结工作经验,研究讨论问题,安排部署工作,从而使家庭教育工作思想上有认识、组织上有位置、行动上有载体,并纳入了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盘子。

二是制定规划,形成体系。为了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有效性,我们在对全市整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长短结合、统分结合的原则,制定规划,使家庭教育工作逐步纳入全市整体工作布局,克服了盲目性、随意性和零打碎敲的现象,提高了工作成效。近年来,我们先后制定了家庭教育工作“八五”规划、“九五”规划和“十五”规划。工作中,我们将工作定位在督导上,既督促全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又指导团体会员单位规划的制定和落实;既督促城乡、中小学的家长学校建设,又指导家长学校注意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既督促中小学校抓好家庭教育,又指导中小学校将家庭教育工作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同步推进,从而推动了家庭教育工作有目标、有步骤的向前开展。

三是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加强组织领导是实现家庭教育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形成的根本保证。为加强对全市各级家庭教育研究会组织的管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非常重视、关心并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层层建立了由妇联、教育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由市、县(市)、区政府主管领导或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主任担任,其他负责人则由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担任。大家齐抓共管,有分工有合作,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不但有组织网络、机构健全,而且师资齐备、工作活跃,并纳入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促进了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家庭教育意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使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有了组织依托。几年来,我们家教会的教育心理研究组、宣传服务组先后几次就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身体的发育与教育、知识增长与智力发展的基本规律等问题在全市中小学家长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家教知识。为把家庭教育工作不断推向,引向深入,达到提高家长素质、教育学生的目的,我们市家教会指导各县(市)区家教会同教育局密切协作,在家庭教育的宣传、培训上下功夫,层层组织培训班,在新闻部门开辟专栏、设专题、办专版,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教环境。如__年,__县家教会同电合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向家长讲解了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标志、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及青春期性格的培养,请省优秀家长__介绍他是如何教育子女的、怎样架起与孩子沟通桥梁等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深得广大家长的好评。家教讲座播出了十一期,许多听众朋友打来电话说:“听了家教讲座,端正了教子观念,扭转了在家教中对孩子缺点指责多,正确指导少;按父母意志成长多,自身优势发挥少;关心身 体健康多,关心心理健康少”等十个教育误区。从__年下半年开始__县家教会针对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创办了“家教周会”专题节目,利用周末黄金时段播放十分钟家教节目,__日报校园版同时全文刊发,并每周推出一期“名人教子”文章,刊登广大家长教子言论。在电台、电视台家教讲座的同时,我们又在《__日报教育专版》刊登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有论文、有事例、有问答,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教育面广。一年来,播发6个专题、38讲。目前我们正在与__日报筹划开设家庭教育专版。

二是抓家长学校建设,规范家长学校管理。从家长学校创办至今,我们一直在探讨着规范化管理的形式与模式。根据我市家长学校的创办情况,为了切实发挥好家长学校的作用,我们指导各县(市)、区实施了三项措施:一是每年下发“家庭教育工作”活动方案,提出具体工作指示,制定措施。二是强化对家长学校的管理责任。指导各县(市)、区成立了由县(市)、区主管领导任组长,妇联主席、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各学校校长为其家长学校的第一责任人,教育局德育办公室、妇联儿童部具体负责家长学校的日常管理。三是扩大协调单位范围。家长学校建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的授课内容,我们又把科协、司法等部门都动员起来,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下到各中小学校和社区、村、屯向广大家长宣传科学的家教知识、法律知识。现在,全市的家长学校已步入“五化”(既组织建设网络化、工作程序规范化、管理方式制度化、人员配备严格化、工作操作标准化)的轨道。全市涌现出优秀家长学校__所,其中省级示范家长学校__所,__县实验小学家长学校的经验还在省家长学校骨干培训班上做了交流。为了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我们市妇联分别为两所家长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挂牌、授匾仪式,并以现场参观、经验交流等方式将他们的经验在全市进行了宣传和推广。组织订阅《家长学校系列教材》、《现代家长应知应会手册》,培训家教辅导员和家教骨干,还根据家教会、讲师团的工作经验,自行编印数千本《家长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十要”、“十不要”》等家教知识宣传手册,发放给中小学生家长,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和好评。

三是让家庭教育进社区,拓展家庭教育空间。社区是家庭教育最好的依托,是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之间重要的桥梁与纽带。我们__市是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市,社区建设覆盖率高,标准高,设施完善,每个社区都建设了高标准的居民学校,我们紧紧抓住这一优势,把家长学校融进居民学校。一是由教育局负责,先后出台了社区家庭教育工作会议制度、工作汇报制度、街道定点联系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帮教制度等十几项规章制度。为了系统掌握每个家庭、每个学生的详细情况,我们指导建立了在籍学生花名册;少先队、共青团员花名册;特长学生花名册;特困学生花名册;帮教学生花名册;单亲学生花名册;老教师、老干部花名册;志愿者花名册;需要帮扶贫困户花名册等十二册。二是强化社区家庭教育功能。协调市教育局从全市教育系统选派__名优秀的中青年后备干部进驻全市__个社区,担任校外教育辅导员。三是定期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开办服务热线,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学习辅导等方面的服务。__社区、__社区、__社区和__社区的辅导员还在社区内开设了青少年心理辅导站和心理咨询台,帮助家长对一些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和矫治。还利用寒假和节假日,组织青少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等等。

四是抓典型的示范,带动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知识得到广泛普及的今天,用典型引路、现身说法是广大家长们比较乐意接受的。因此,我们积极指导各县(市)区家庭教育研究会在培训典型、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上下功夫。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我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评选教子有方好家长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家长,其中县(市)、区级__名,市级__名,省级优秀家长__名。我们还分别请省级优秀家长在电台谈体会,在报纸编发经验文章,向家长们介绍他们的教子经验。几年来,在各地新闻媒体宣传集体和个人典型上千个,充分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

三、完善工作措施,使家庭教育工作进入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

为了实现家庭教育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各项目标,切实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我们不断完善工作措施,主要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是落实工作计划与开展调研相结合。我们在制定“九五”家庭教育工作发展规划的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经常针对热点和倾向性问题进行调研。__年市家教会就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农村中小学生家长对家教的认识及需求等多方面问题开展了调研,并对调研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总结,形成农村家庭教育调查报告,上报省家教会,获得了好评。同时,我们又根据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教训,及时指导各县(市)区家庭教育研究会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内容,从而推动了我市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是阵地建设与骨干培训相结合。几年来,我们一直注重指导各县(市)区以创建“标准化家长学校”活动为载体来抓阵地建设。目前全市创建“标准化家长学校”__所,占家长学校总数的50以上。为了保证阵地活动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全市的 家教工作者采取普遍轮训、骨干重点培训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方法,使家长学校的教师在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不断得到提高。__年我们请来__博士做“如何培育优秀子女”的大型报告会,从而激发全市家长开展家庭素质教育的热情,为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是理论研讨与知识传播相结合。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广泛深入地组织全市家长学校及中小学家长开展理论研讨活动。在其指导、带动下,全市家长学校都能够定期开展理论研讨活动。同时把理论研讨所形成的科学的、系统的家教知识以读书交流、知识竞赛、试卷问答、演讲等活动形式传播给广大家长,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使家长接受知识传播率大大提高,而且又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家长学习家教知识的热情,增强了做好家庭教育的信心。

篇9

中小学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是中小学生接受全面系统的素质教育的源泉。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除了主要通过课本中的学科知识吸收外,还需要从广泛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中加以充实。中小学图书馆可以利用图书馆的藏书,提供多种学科和门类的文献资料,满足中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对课堂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二、中小学图书馆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方便条件

今天,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已经把社会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中小学生面临的是一个充满知识、充满变化、充满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传统的 “一劳永逸式”的一次性教育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那种“十年寒窗,终身受用”的观点不仅完全被摒弃,而且还意味着只要停止一段时间的学习,就将成为信息社会的落伍者。创建“学习型社会”是现代化社会的要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而未来社会的人才要求,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传授获得知识的方法才是教育之本。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知识的单向传输,中小学生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图书馆则是以客体智力开发主体智力的教育形式进行教育,中小学生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可以充分体现自身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在图书馆学习,培养了中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图书馆学习的这种特点,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方便条件,对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三、中小学图书馆是素质教育的最佳场所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单纯传授文化知识为手段,以应付升学为惟一目的的封闭教育模式。这种教学严重脱离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素质教育不仅在于学生获取知识的广泛性,还在于培养创新能力的多面性。素质教育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素质的提高建立在学生广博视野、独立思考、动手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如果说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的共性培养的话,那么,图书馆就是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场所。图书馆丰富的书刊资料能全方位地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图书馆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既不拒绝学习成绩差的人,更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阅读,中小学生可以自由自主地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的专长。图书馆没有强制性的阅读,中小学生在图书馆学习没有在课堂学习时受到的定性思维的限制,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新颖性容易得到较好的发挥,有利于突破思维定势局限,为提高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四、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加强服务意识。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图书馆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围绕知识信息为教学的需要来调整图书馆服务观念,多方面发掘图书馆的服务潜力,将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过去的实际工作中,尤其是中小学校图书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个别图书馆仍只是还还借借,主动服务少。读者找什么,就提供什么,而不是主动推荐,甚至有的图书馆对图书的利用制定了许多限制的条条框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读者的信息需求日益增加,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要改革,应转变服务观念,要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思想。把为师生的服务看成是最大的乐趣,把读者在自己的服务中受益看成是最大的欣慰,让师生花费最少的精力和时间,得到最满意的服务。

2.加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图书馆要实现从书为本到人为本的转变,图书馆的规章制度都要有利于师生,有利于教学,有利于科研。图书馆的整个运行机制就是面向服务,其业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与读者服务有关。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地,它的管理理念是否能跟上时代步伐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水平。

3.规范服务与超常服务相结合。⑴规范服务:新书刊到馆后,必须及时、准确、快速编目、分类、整理、加工、上架。以最短的时间和师生见面。利用多途径、多渠道积极宣传馆藏内容。书库及资料室的管理员,不仅要熟悉书刊的位置,而且要熟悉书刊的内容,主动向读者推荐、介绍。开展预约借书服务。借书处设教师预约图书登记簿实行预约借书,把教师一时借不到的图书记录下来,书一还回,马上通知老师来取,如果没有此书,与书店联系,及时购买。书库、资料室建立教学用书刊登记簿,教师认为某一种图书,某一种刊物对学校教学、科研有用,有学术价值,都可以事先登记,及时统计征订购买,以满足教师教学用书的需求。⑵超常服务:超常服务,是指满足不同读者特殊的阅读需求。凡承担学校科研项目课题的师生,建立档案,根据读者开始设定课题所需的信息范围,将信息不断地传递给读者,并实行跟踪服务,定期为其提供信息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

篇10

这次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会议,是我省教育事业进入新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会议精神,分析我省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为突破口,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基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徐济超副省长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充分认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

虽然我省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的来看,实施素质教育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一些地方中小学办学行为不规范、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仍很突出。主要表现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比较严重,考试成绩成了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指标;不执行国家课程计划,随意增减课程或课时;学生作业多、补课多、考试多、竞赛多,教师、学生正常休息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身体素质下降,全面发展得不到保障,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下定决心予以转变。2009年4月,教育部在山东济南召开了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现场经验交流会,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充分肯定了山东省以规范办学行为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的做法,同时也明确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无论从国家的政策要求还是我省的实际情况而言,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省基础教育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和重要使命。

我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全国基础教育大省。全省共有普通中小学校3.61万所,在校生1894.68万人,占全省在校学生总数的69%。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既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态势的新形势下,尤其要突出教育的民生之首、民生之基的地位。当前,基础教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大幅度扩充优质教育资源,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这是一个重大转变。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就需要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就需要注重内涵发展,强化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就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规范办学行为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在这一新的形势下提出来的,是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教育的重大举措。因此,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充分认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举全省教育系统之力,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把全省中小学管理和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统一行动,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当前影响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我省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完善考试评价制度为引领,以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科学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加强学校管理为抓手,以强化督导为保障,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遵循规律、提高质量、强力推进,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当前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严禁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切实解决单纯以升学率对学校和教师进行排名和奖惩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按照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科学评价地区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今后,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给地区、学校及老师个人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不得以高(中)考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为标准对县(市、区)、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排名和奖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地区、学校、学生的高考成绩和升学率,不得炒作“高考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