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笔记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3、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4、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
5、如果刀刃怕伤了自己而不与磨刀石接触,就永远不会锋利。
6、成功的秘诀就是每天都比别人多努力一点。
篇2
关键词:多媒体 优势作用 弊端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学科,也是我们接触时间最长的一门学科。人们自从出生以来就开始接触语文知识,进入学校之后又开始了系统的语文学习。但是,从各个教学阶段来看,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并不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课堂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活力,也紧紧围绕考试展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求,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应该有新的面貌。在时代的要求之下,为了激活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技术被广泛的应有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自从多媒体教学技术出现并应用之后,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生机。但是,在多媒体教学之下也有着一些问题不容忽视。面对这种情况,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形成正确的认识,做到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合理运用,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认识到了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利弊。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认识。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兴趣是人们认识某事物的积极倾向,有了兴趣就有了探究的动力,在学习中,教师同样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兴趣的促使之下,学生们一定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使用电子计算机以及各种输入、输出设备进行课堂教学,能够使课堂教学具有图文并茂、声色结合、动静交错的特点,在教学时,不再是孤立文字的讲授,而是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使用,学生们的视听感官都受到了刺激,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学生们都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在兴趣的促使之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依靠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知识的讲授,教学方法也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单一的教学形式之下,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有限,课堂教学也显得枯燥、乏味。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进行知识讲授的形式更加多样。教师在讲解不同的内容时,可以在讲解过程中穿插相应的图形、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多媒体丰富教学资料的展示过程中,学生们从多个角度、层次上获取了知识,在直观、形象的展示中自己的思维也活跃起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同时,在当今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运用现代技术的便利性,从网络上搜集大量的教学资料,在学习课本上知识的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展示,通过对所学内容进行拓展,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使课堂教学也更具趣味性。
(三)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也是凭借自己的讲述进行授课。原本丰富的语文教学也失去了其应有的色彩,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多媒体教学技术出现之后,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适当语文课堂又逐渐恢复了其活力和生机。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之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堂更具有吸引力,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感染,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月下荷塘的美丽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上获得感受,从而让学生和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学生欣赏的同时,教师可以边播放荷塘月色的音乐,边进行文章的朗读,让学生获得进一步的感受。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弊端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滥用
由于多媒体教学技术形象、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因此,自从多媒体教学技术出现之后,就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在这种情况之下,有些教师在教学时不加以考虑,一上课必定要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但是,有些课程根本不用采取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不仅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反而会对课堂教学造成不利的影响。这种逢课必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教学课件的质量不高
篇3
【关键词】高语境;低语境;文化;交际;差异
语境作为语言学概念,是德国语言学家Wegener于1885年最先提出来的。Wegener认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实际使用而产生的,语言的意义也只有根据语境才能确定。他指出,语境概念包含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说话时的客观情景,二是受话者能够直接联想到的各种成分或因素,三是人的整个心态,尤指交际双方对各自身份的意识程度。Wegener的语境思想在语言学界并没有引起很大反响。1923年,Malinowski重新讨论语境这个问题,提出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这个概念,把它应用于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和理解之中,并于1935年提出/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概念,把语境研究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度。文化语境指的是语言交际活动参与者所处的整个文化背景。语境、文化和交际三者紧密联系。
一、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形成原因
每一种语境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一套系统,指导人们日常生活的言行。它是如此根深蒂固地塑造了人的思想,以至于人们形成了一种价值意义上的条件反射(陈国卿,2001:98)。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中的差异的形成有其深层次的宗教和社会的历史根源。
(一)宗教根源。高语境社会相对来说发展较慢,受多年积累的文化熏陶,有着极其相似的背景只是,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念、信仰、民族心里、行为准则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要取得交际的成功,往往需要进行察言观色。低语境社会中多半是科技发展较快、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低语境文化的形成也与西方宗教息息相关。西方人对上帝的崇拜强烈的影响了他们对语言的重视。上帝以语言创造世界,人与宇宙、上帝之间的关系自然要靠语言里维系和沟通,掌握在上帝手中的真理也需要用语言去探索和研究。在美国文化中,在沟通的时候强调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把多由要沟通的信息都用明白无误的、清晰易懂的文字语言传达出来。
(二)社会历史根源。中国高语境的形成也可以从历代统治政策中得出。历代王朝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阶级的统治地位采取的“焚书坑儒”等文化专制政策。“”时期,一句话稍有不慎就会带来灾难,这样的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下,人们更多的依赖于非语言的行为,从而影响到高语境文化的形成。而低语境文化如美国等,人员组成复杂,生活流动性大,居住较为松散,缺少相同的生活经验,很少或不能形成语境的一致环境,因此在交际的过程中借助明确的语言信息来传递意义,以确保不被误解,最终逐渐的形成了“低语境文化”。
二、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交际中的差异表现
任何文化都兼有高语境和低语境的某些特征,根据各种文化中占优势和主导地位的交际活动方式,将不同文化定位在一个坐标轴上,轴的两端分别是最典型的高语境与最典型的低语境。通过对两种不同文化观的比较发现,在意义传递中,语言和语境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也会导致高低语境文化中交际的差异。
(一)认知方式的不同。高低语境文化中交际的差异表现在人们感知与认识世界的不同,其区别体现在是侧重事物的总体还是局部,即依存性和独立性。一般说来,在个体主义的文化中,低语境交际居主导地位;在集体主义文化中,高语境交际居主导地位。在美国的低语境中,强调的就是个体化的独立性,而传统崇尚集体主义的高语境的中国则更偏重依存性。
(二)交流方式的不同。高低语境文化的不同决定了各自的交流方式也大不一样,即直接与间接的交流方式。美国人愿意坦率直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中国人则喜欢以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低语境的交际者很少接触社交客套话。他们确实也使用一些表达问候、谢意和告别的礼节用语,但是这些固定短语和惯用语在低语境中的作用比在高语境中的小得多。高语境的交际者在交流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对方的感觉和“面子”问题,习惯于把自己的那时思想隐藏起来迂回,婉转的表达出来,为的是避免双方出现尴尬。
(三)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人类的交际从语言角度看,可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高语境文化中,语境在意义传递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低语境文化中,在意义传递上起重要作用的是语言。低语境的交际者常渴望弄懂每个人说的话,他们希望所有的言词都有意义,经常忽略非言语传达的信息。他们认为交流是有意义的言语信息的交流。他们是回应人们所说的而不是回应人们是怎样表现的。他们对情景,参与者的角色等语境因素不予注意。高语境的中国文化,特别是中文的表达的含蓄性,平实有节制,感情一般不会不加掩饰地流露出来,说话比较含蓄,旁敲侧击,点到即止,对语义的准确传达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四)成功交际的责任所属的不同。高语境文化中,绝大部分信息或存在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于交际者个人,所以高语境中的交际者认为说话者不必在言语中完整精确地表达意思,听话者有责任通过注意言语表达的语境来阐释言语的意思,他们期望听话者在阐释信息意思中负更多的责任,进而推导出说话者的意图,听话者也习惯于并善于从身体语言、沉默、停顿等话外之音去寻找意义。低语境文化中,大量信息都要靠编码清晰的信息来传递,低语境中的交际者认为对交际成功负责的是说话者或作者,应该通过言语将意思表述得清楚易懂。
(五)获得信息的渠道的不同。高语境文化中的人偏好人际间的信息来源,低语境文化中的交际者追求、信任并愿意使用客观来源的信息,这一点可以从到美国求学的中国留学生和到中国求学的美国留学生的经历中看出。到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可能会获得很多以书面形式呈现的信息,如:留学生手册,各类指南,宿舍管理手册,关于不同类型签证,如何换或续签签证的印刷信息等等。到中国的美国留学生可能会得到这类的信息,但不多。
三、结束语
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是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代表,对其交际中的形成原因和差异不同进行对比分析,促进跨文化交际者对两种不同文化交际的学习、理解和尊重。高低语境国家之间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然而两个文化背景中的人们的交流不可避免会产生许多冲突和误解。为了达到成功的交际,来自高低语境文化的人们就需要做到充分了解自己的文化及对方的文化背景,培养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培养自己的多元文化意识,消除单一的文化观念,换位思考,对不同于自己的文化能够抱有一种宽容、包涵的心态。这样才能够成功的有效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孔子.论语[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篇4
>> 残疾人公平共享高等教育资源的研究 中美残疾人高等教育比较及启示 “教育公平”视角下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政策发展的研究分析 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保障体系研究 残疾人应用型高等教育初探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探索 首都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学生学习状况及学风建设的对策研究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宏观结构研究 武汉城市圈残疾人高等教育补偿机制研究 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研究 “人本特教”背景下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多元化的思考 谈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建设与发展 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后个人效益的分析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德建设的思考 中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对比研究 我国残疾人教育公平问题现状调查与研究 建设和发展应用型残疾人高等教育 残疾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探析 生命关怀视阈下残疾人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7-05-28].
[2]黄伟.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公平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4).
[3]李强,鲍国东.中、日、美聋入高等教育模式的对比与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4,(11).
[4]陈小饮,申仁洪.试论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5]姚璐璐,江琴娣.美国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9,(2).
[6]朱珊珊.普通高校健听大学生对听障大学生接纳态度的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教学院为例[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3).
[7]陈光华.对视障生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态度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5,(12).
[8]David J. Conner. Help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transition to college: 21 tips for students with LD and/or ADD/ADHD[J].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2012,(44):16-25.
[9]Carol A. Dawdy.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and Special Edu-
cation: Partners in Transition for Individual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J].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1996, 29( 2).
[10]李继刚.美国特殊教育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8,(8).
[11]蒋云尔.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J].中国特殊教育,2004,(7).
篇5
在振兴赣南苏区的春风吹拂下,宁师中学成为宁都县唯一实现“班班通”的学校。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无穷魅力,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帮助教师们逐渐实现教学思想的两个转变,即从单纯重视“教”,转变为既重视“教”又重视“学”;从单纯重视传授知识,转变为既重视知识传授又重视能力培养。但不容忽视的是,教师们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就针对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应对策略。
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误区
1. 新技术,旧教法
虽然用上了现代信息技术,但在老区普通高中,教师还是按着“我教你学”的思路来制作课件,对教材的研究较深,至于学生掌握得好与不好,则很少考虑,教学过程完全是由教师来控制的。因此这种教学设计基本上是预设的,有计划的,静态的。甚至每一个教学环节、具体活动内容、什么时间学生发言、教师讲什么都由教师课前做了规定。诚然,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但一味强调预设,实际上扼杀了教学的生命力。课堂是在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交流中生成的,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蕴藏着丰富的教学价值,在此基础上的生成会令教学产生不期而遇的精彩。如笔者听过一节《夜归鹿门歌》赏析课,前面讲得精彩,学生答得漂亮,可以看出,这节课教师是下足了功夫的,不料有学生突然举手提问:“这个庞德公是不是《三国演义》中的庞德,他不在前方打仗,怎么跑到鹿门隐居起来了?”教师尴尬地顿了顿,最后说:“你提的这个问题与本课无关,希望以后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要打岔!”一个课堂生成的好机会就这样被粗暴地扼杀了。新技术与旧教法的尴尬,如同用飞机拉着牛去耕田一样。
2. 从满堂灌到满堂放
高中传统语文教学重视教法,忽视学法;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结果(升学率),忽视过程。有些教师以为使用了多媒体,就达到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整合的目的,认为多媒体作为主要教学手段有利于克服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却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从满堂灌变成满堂放,教师成了播放员,学生成了被动的观众,师生被课件左右,被电脑程序牵着走。教师疲于点击鼠标,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受到了剥夺。曾有一次文言虚词复习同课异构活动,两位教师的课件一模一样,一个班对“之”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不好,另一个班则对“者”有些稀里糊涂,但两位教师都将课件从头播到尾,并没有顾及本班学生学情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3. 不恰当地取代学生的文本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是一种学语文的好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可是有了多媒体,很多教师上课不读了,即便是适于诵读的诗歌、散文,也听不到朗朗读书声了。少了诵读的语文课,带来的是学生语言感悟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退化。
4. 忽视了板书的重要性
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屏幕限制,不可能在一个画面里同时设计主体板书和辅助板书,教师们常常把所讲授的知识、概念、
关键词 分拆在几个画面呈现。但快速闪过的画面造成学生往往并没有看清或熟记学过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注意到,老区普通高中相当一部分教师以为多媒体上什么都有了,上课不重视板书,没有精心设计,随意性大,很少板书甚至没有板书。其实,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设计在课堂教学艺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少了板书,语文教学的魅力会大受影响。
5.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文学理论上有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这就是联想和想象的结果。读者也好,学生也好,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决定了对同一件事物认识上的差别。多媒体课件以直观的形象代替了想象,固然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感知,但过于直观,缺少一个认识过程,从而遏制乃至扼杀了学生的自由发挥,在统一模式面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受阻。如我们在鉴赏苏轼作品时,课件中总是出现一个豪情四溢、乐观豁达的形象,以致出现《江城子 · 十年生死两茫茫》之类的思悼词时,学生仍偏执地认为体现了苏轼的乐观豁达,怎么会有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之情?
应对策略
1. 由静态教学向动态教学转变
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革新,不仅仅是将简单的技术融合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中去,而且是师生认识论、方法论的变革,以及学习观、课程论上的变化在教育实践中的自然体现。
新课程教学设计是“以学定教”。教学设计始于体现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案”,但又不等同于过去的“教案”,因此,教学设计是一个流动的过程。教学设计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向互动,始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发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中进行。正因为这样,教学设计不应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能是描述大体的轮廓,而要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在流动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一堂课的完成,也就是教学设计暂时的终结。我们可以根据课标的要求灵活地掌握教学目标,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新课程下的教学方案是动态的、多样的、灵活的和粗线条的,而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这种教学设计应如何去操作和实践呢?我们可以根据课标的要求灵活地掌握教学目标,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课堂上,学生的思路就是我们教学的“线索”,我们只是引导学生前进。过去以传授知识与技能为主,现在我们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过去我们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今天我们陪着学生走向知识;过去我们把教科书作为学生的世界,今天我们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
2. 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不能丢
以古诗文为例,其特有的节奏和音韵,即在表达上所造成的一唱三叹、回环婉转、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等,使它具有无限的语言张力。《采薇》运用朗读、吟咏与讨论的方法,在内容上通过反复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战士戍边远离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时序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音节。在结构上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再加上叠音词,一唱三叹,音节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等细节,又用了“四牧业业”、“四牧骙骙”、“四牧翼翼”等叠音词,用赋的手法,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传达出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这样采用诵读法,比单纯的展示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又如板书,虽有多媒体课件的主体板书,但传统板书丢不得。教师清晰、工整、格式规范的板书永远是课堂教学的常青树。教师的板书能对复杂的课文内容进行形象化的高度概括,能把繁杂课文的内部关系和逻辑关系简洁明了地展示出来。对学生而言,易于理解课文内容,便于梳理结构层次,学习如何归纳要点,学习教师认真规范的书写习惯。
3. 与时俱进,积极改变高中语文的教法与学法
由于世界观、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不同,每个人心目中再现出的作品形象是不同的。在运用信息技术时,教师应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不能过多地追求直观教学,生硬地把自己心中创造的形象灌输给学生,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而应将其与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完美地结合起来。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牢固树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教师的职责是辅导、引导和开导,使高中学生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培养愿意、乐意接受多元优秀文化熏陶的习惯和自觉鉴别视听材料的能力。因人制宜、因文制宜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掘教学资源中的人文精神宝藏,这对中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篇6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主动书写读书笔记,有效地书写读书笔记
在提高读书笔记教学质量之前,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可以有效地融入读书笔记教学的情境中来,对此,老师首先应该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需要了解每个学生在书写读书笔记时的阅读偏好以及写作能力,然后再安排或是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读书笔记任务,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书写读书笔记的教学活动中来。
二、做好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尤其应该巩固与延伸标点符号、修辞手法等学生语文基础能力
老师应该做好对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培训,尤其应该将标点符号、修辞手法、关联词等常用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细致化的讲解与梳理,保证学生可以拥有良好的语文基础能力,使学生准确进行词汇选择、语言组织、段落划分等,?读书笔记成为学生锻炼写作能力,提升写作技巧的重要方式,进而提高读书笔记的书写质量。
三、弱化读书笔记的形式,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写的、愿意写的、能够写的
老师应该弱化读书笔记的形式,也就是不能将读书笔记的内容敲死,一方面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写随想、写感悟、写体会,总之,就是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写的与愿意写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读书笔记的作用,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促使学生完全投入到书写读书笔记的教学情境中来。
四、发挥老师对阅读教学的引导与管理作用,做好学生读书笔记教学的个性化辅导
老师还要主动发挥对阅读教学的引导与管理作用,重点放在对学生写作质量的管理与辅导上,而不是对学生写什么、怎样写、如何写的关注。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写作能力来合理分配读书笔记的写作任务,让学生有话说、能够写、写得好,让学生个性与个性读书笔记结合起来,让读书笔记不是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是情绪与心理的释放。
五、组织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开展主题辩论会或者演讲会,让读书笔记活起来、动起来
老师还可以定期组织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尤其是让学生根据生活、情感、人生、理想等读书笔记内容来组织主题演讲会或是辩论会,一方面让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促使读书笔记的内容变得更加立体与丰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分享读书笔记内容来激发学生写作的荣誉感与积极性,让读书笔记从量到质都有一个全面的提升。
六、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资源进行读书情境的创设,安排学生在课堂上书写读书笔记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地与同学、教师交流,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并在对问题的思考、认识、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由此可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进行知识的传授。因此,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将教师“教的课堂”逐渐转变为学生“学的课堂“,将教师“教知识”转变为教授学习知识的方法,从而达到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根据多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高中语文新的课程标准,总结出几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仅供参考:
一,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人们对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上,教师应该积极的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学习。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特点,利用学生容易接受、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展开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把抽象的、枯燥的语文教学引入到我们生活中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去,还可以合理的运用图片、多媒体、模型等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当前,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还处在“填鸭式”的教学状态,教师在课堂上不停的讲授相关的知识,学生在课下忙碌的记着笔记。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他们没有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思维,没有参与课堂的教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不会得到提高。新课改下,强调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才能与教师一起在课堂教学互动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如,笔者在教授《囚绿记》这节课时,就引导学生很好的参与了课堂的教学。这次教学,我直入主题首先在黑板上写下了“囚绿记”三个字,然后让学生思考仅仅从“囚绿记”三个字中,我们能够的到什么信息呢?同学们都被这个奇怪的课文标题给吸引了,他们纷纷议论着为什么是“囚绿记”呢?“绿”能够被囚住吗?在同学们的疑惑中,我介绍了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当时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背景知识介绍完,学生似乎有些明白了。有个学生说:“其实‘囚绿’说明了作者对绿色的向往,他希望绿色永远陪伴着他,所以想将绿囚住。”“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陆蠡的《囚绿记》,在文章中来寻找答案吧!”
这样,在于同学们的互动中,引入了今天教学的内容。在这篇文章学习的过程中,我不断的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① 作者为什么囚绿?②他把绿“囚”牢了吗?③ 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然后让学生通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这堂语文课,我引导学生参与了课堂的教学,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及时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更好的对学生进行了引导,有效的提高了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带进了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应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有效的提高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们知道,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精髓,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遵循“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的原则,让小组成员之间团结互助,而小组之间在学习中形成竞争机制,这样学生才能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笔者教授《烛之武退秦师》这节课时,就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篇文章中重点讲述了三个人物——郑伯,佚之狐,烛之武。于是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了六个小组,其中两个小组分别总结郑伯这个人物,以及这个人物在文章中的作用。两个小组分别总结佚之狐以及这个人物在文章中的作用。最后两个小组分别总结烛之武这个人物。然后在上课时,每一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对小组总结的情况进行汇报,最后由我做出综合评定,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小组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还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敢于创新;学生要积极的配合教学,与教学一起参与课堂的教学。这样才能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中 有效 作文教学 研究
一、强化语文作文的基本功练习
强化书写训练,每天练字,进行书法比赛等活动,训练学生写字规范、写整齐,让学生作文书写得满分,防止出现写字不认识、书写不规范、乱涂乱抹等现象,提倡用心书写、书写规范,使之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评作文时,经常会出现错别字多,词汇贫乏、句子不通,就根本谈不上写文章。针对这种现象,要求高中生巩固并逐步扩大识字量、努力消灭错别字,同时积累丰富词汇,进行“火眼金睛”、“近、反大赛”、“成语集锦”、“美语句大比拼”等活动。使之语言规范化。字写规范了,句子通顺了,下一步就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逐步做到使多数学生的作文内容实在,感情真切、条理清楚。进行每天一段话、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等活动,训练学生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想法、能用具体完整的语段表达。使之“我手写我心”。
二、寻找多样的写作素材
为了让学生有话可写,教师可以从多渠道拓宽写作途径,让学生有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文时才不会无话可写;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文时才会是有源之水;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才会有下锅的“米”也就不愁写作文了。注意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平时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闪光点。例如《背影》、《春》这些课文时,进行仿写、改写、缩写、补写等训练,培养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资源的能力。以《春》为例课前让学生寻找与春有关的诗句、优美语句等。课后要求学生对《春》进行缩写,训练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抓住行文的几幅图画进行描写。这样不但使同学们理解了课文内容,有利于背诵,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注意写作与生活要紧密结合。多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参与生活,多与亲人和友人交谈,多看书读报、看电视,从不同的角度去关心社会,了解社会。
三、回归课文资源
人常说:“以本为本”充分利用课文资源,认真研读课文。学习多种修辞手法:例如在学习《藤野先生》,让同学们理解运用了反语的修辞,运用反语修辞写话。另外学习范文的优美语句及写作手法,学生就不会无从下手了。这样再让学生写自己最想对母亲说的话,学生就不会头疼,而是才思泉涌,不到30分钟作文就写好了,而且写地非常棒。学生既学会了写作文,也懂得了感恩,真是双丰收。
四、创新作文批改
作文的批改,传统方法是教师批改。教师费力不少,收获却甚微,所以我打破传统。有时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选定好作文,点、讲、评。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参与批改作文,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学习的机会。有时是师评和学生评相结合,有时是面批面改。这样学生们也喜欢。可以说作文讲评的实际效应优于作文前的指导,抓好讲评课也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讲评的方法很多,根据作文完成的质量,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像着重讲评有代表性的作文,也可选择不同水平的作文进行对比指导,还可进行专题讲评,举行作文展览等。总之,讲评要恰如其分,切忌面面俱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写文章,作文教学又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因为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就学生说,作文是各科学习的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因此我们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学生很好地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避温栽培;马铃薯;复种;鲜食玉米;栽培技术;经济效益;燕山北部
中图分类号 S532.04+.7;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063-03
燕山北部的承德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中南部县(区)无霜期160~180 d,北部110 d,为一季作区域,中南部主要种植玉米、谷子、小面积杂粮、马铃薯及鲜食玉米,农作物产量比较低,人均生活水平居全省最低。因此,如何改变承德中南部县(区)的种植模式、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是承德市亟需解决的问题[1]。通过早春覆膜,提高地温,可提前播种10~15 d,避免低温对马铃薯幼芽的危害,人为延长生长季节,合理选择早熟或极早熟品种,提早结薯,避免结薯期高温对薯块膨大的危害,实现双季种植[2] 。通过3年的早春地膜覆盖避温栽培马铃薯和鲜食玉米的复种试验,结果表明,前茬避温栽培马铃薯能在6月底至7月初采收上市,商品薯产量达33 000 kg/hm2,纯收入22 800元/hm2;下茬鲜食玉米9月下旬至10月初陆续收获,产量达14 250 kg/hm2,纯收入15 000元/hm2,2季纯收入37 800元/hm2。比传统一年一熟的玉米、谷子、马铃薯分别多增效30 300、15 300、21 600元/hm2,实现了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该栽培模式改变了承德中南部县(区)传统一年一熟的一季作的种植形式,2种作物合计纯收入达3.78万元/hm2以上,经济效益较显著。为了在承德南部适宜范围内大面积推广该种植模式,指导马铃薯复种鲜食玉米的复种栽培技术,为农民取得最大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 马铃薯避温栽培技术
1.1 播前准备
1.1.1 选地。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砂质或砂壤质、疏松的中性或微酸性、排灌方便的田块,忌黏土、地势低洼的地块。
1.1.2 整地施肥。整地前,清除前茬及农膜等残留物,深翻30 cm以上,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绿宝土壤活化剂7.5 kg/hm2,农家肥15 t/hm2,马铃薯专用肥(30-10-15)1 500 kg/hm2;或等量氮磷钾的尿素(含N 46%)825 kg/hm2,磷酸二铵(含N 18%、P2O5 41%)375 kg/hm2,硫酸钾(含K2O 50%)450 kg/hm2,将肥料混合均匀,翻入土中,整细耙平。
1.1.3 品种选择。马铃薯避温栽植旨在早播种、早收获,早上市,价格高,效益好,并为下茬复种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必须选择结薯早、块茎前期膨大快、早熟、高产、优质,从出苗至收获60 d左右,适宜种植密度7.50万~8.25万株/hm2,块茎平均产量34.5~42.0 t/hm2的品种。而荷兰15脱毒薯是较理想的品种。除此之外,从出苗至收获60~70 d的,还有荷兰7号、鲁引一号、津引八号、大西洋、早大白及出苗至收获仅为55 d的东农303等品种。
1.1.4 挑选种薯。切块之前,选取薯形整齐、芽眼正常、无病无伤、皮色新鲜、光滑细腻的脱毒一级原种为种薯,对芽眼坏死、病害、损伤、腐烂、皮色暗淡、粗糙老化的种薯一律剔除。
1.1.5 种薯切块。切块时,要求芽块大小均匀,保证每个芽块不少于30 g,均有1~2芽眼。为防止病菌从切刀传染,备用2把切薯刀,当遇到病薯时,及时剔除,换用经1%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的切薯刀,继续切块。切好的芽块用草木灰拌种,或用滑石粉+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农用链霉素拌种。
1.1.6 薯种芽块催芽炼芽处理。播种前15~20 d将薯种芽块摆放在17~20 ℃的大棚或温室内,上盖2~3 cm厚的湿砂进行催芽。当幼芽膨大长至0.5~0.8 cm时,捡出芽块,放到散射光下低温见光炼芽,3~5 d后,待幼芽转绿,即可播种。
1.2 适时播种
一般于3月底或4月初采用地膜覆盖播种,此时,地膜下深10 cm土层的温度已达7~8 ℃,幼芽即可生长。播种量一般为2 250 kg/hm2左右,保苗6.70万~7.50万株/hm2。
1.2.1 人工播种。按1.4 m一带2行,宽窄行种植,小行距50 cm,大行距90 cm,人工开深13~15 cm的播种沟,株距为18 cm,2行芽块交错点播,及时覆土,立即覆盖地膜,保证膜面宽80 cm,膜侧沟宽60 cm,种植密度80 250株/hm2。
1.2.2 机械播种。利用马铃薯专用播种机进行播种。开沟、播种、覆土、覆膜一次完成。播种前,调整播种机的各项指标,保证膜面宽80 cm,膜侧沟宽60 cm,播种沟深13~15 cm,株距18 cm,每带2行,小行距50 cm,即一带1.4 m宽窄行种植模式。
1.3 田间管理
1.3.1 膜上覆土。播种后随时检查,待马铃薯幼芽距离面膜2~3 cm时,人工或机械从膜侧沟取土均匀覆盖在膜面上厚3~4 cm,有效防止膜内高温灼伤马铃薯幼苗及降低地膜韧性,幼苗自行破膜出土,减少人工、保证出苗整齐。当苗高3~4 cm时,从膜侧沟再次取土,进行第2次膜上覆土,要求覆土紧实,与苗高平齐,能有效增加匍匐茎,增加结薯层数[3]。
1.3.2 除草与浇水。生育期间,随时铲除膜侧沟的杂草。根据墒情及时浇水,在发棵期控水蹲苗,在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分别浇水1次,开花结束时控水,遇阴雨天气,及时清沟排出积水。
1.3.3 病虫害防治。早春马铃薯主要病害是晚疫病,偶有发生早疫病;主要虫害是蚜虫及二十八星瓢虫。为有效预防和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现蕾后,每隔7~10 d,用易保450 g/hm2兑水750 kg/hm2,抑快净450 g/hm2兑水675 kg/hm2,银法利1 125 mL/hm2+光合原粉150 g/hm2兑水750 kg/hm2喷雾防治。若有早疫病发生,在发病初期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等防治。蚜虫可用50%抗蚜威2 000倍液喷雾灭杀或插挂黄板粘杀。二十八星瓢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
1.4 及时收获
当马铃薯主茎叶片中下部开始发黄,根据市场行情,在6月下旬开始收获,7月5日前收获结束。
2 下茬鲜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1 播前准备
2.1.1 整地施肥。马铃薯收获后,及时翻深25~30 cm,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有机肥7 500 kg/hm2、尿素450 kg/hm2、二铵225 kg/hm2、硫酸钾450 kg/hm2,翻入土中,整平耙细。
2.1.2 品种选择。鲜食玉米品种应选择适宜本地区种植的、生育期在80 d以内、10月1日前后即可收获的优质、高产、营养丰富、采收期长的品种。京科糯2000为首选品种。除此之外,在承德中南部县区夏播鲜穗采收期75~80 d,适宜密度为6.45万~6.75万株/hm2,平均产量13.5~15.0 t/hm2的还有金甜878、思甜528、渝糯8号等品种。
2.1.3 种子准备。播种前,剔除霉烂、破碎、变色及杂粒。选用发育良好的健壮种子,放在室外阳光下晾晒1~2 d后,方可播种。
2.2 播种或育苗移栽
马铃薯收获后,及时整地,直播的在7月10日之前播种完毕。行距60 cm,株距30~35 cm,播深3~5 cm,播种量45~60 kg/hm2,保苗4.2f~4.8万株/hm2。为抢季节,浸种催芽后播种。对马铃薯收获较晚,7月10日之前不能完成播种的地块,在7月5日左右用营养钵或塑盘等进行育苗,在2叶1心至3叶时按规定的株行距进行移栽[4]。
2.3 田间管理
2.3.1 补苗、间苗、定苗。出苗后,及时查、补、间、定苗,采用先补后间的原则。若缺苗断垄,挖取大苗进行补栽。待幼苗3~4叶时,拔除病苗、弱苗、小苗及根际杂草,按规定株距留双株;待幼苗5~6叶时,按株距留单株壮苗。
2.3.2 掰除分蘖。鲜食玉米比普通玉米易产生分蘖,及时在晴天掰除分蘖,确保主茎健壮生长[5]。
2.3.3 中耕除草。在苗期、拔节期、孕穗期等进行3~4次中耕除草,达到消灭杂草、增温保湿、促进玉米良好生长的目的。
2.3.4 培土起垄。在玉米拔节期、孕穗前,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2次,有效防止和减少玉米倒伏。
2.4 隔行去雄
在玉米雄穗刚刚抽出,离开地边5~6行的地块,进行隔行去雄,或隔株抽去弱株,去除虫株的雄穗,保证全田去雄植株不足1/2,既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又能节省养分,减少虫害。
2.5 人工辅助授粉
在开花散粉盛期,选晴天露水干后的9:00―11:00,抖动植株或拉幕法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有效减少秃尖,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提高商品质量。
2.6 病虫害防治
下茬鲜食玉米主要病害为小斑病、大斑病,同时,易受玉米螟、蚜虫等害虫的危害,严重影响其商品质量和市场价格。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的原则。对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可使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防治。对玉米螟可使用毒死蜱500~1 000倍液灌心叶防治,每隔7 d喷施1次,连续喷2~3次;对玉米蚜虫可在玉米田间插挂黄板,进行粘杀。
2.7 适时收获
鲜食玉米在授粉后25 d左右,籽粒发育乳熟期,即花丝变黑时为收获最佳时期。为保持鲜食玉米的营养及适口性,一般在收获后,及时销售或进行保鲜加工处理。
3 经济效益分析
3.1 避温栽培马铃薯复种鲜食玉米的经济效益
地膜覆盖避温栽培极早熟马铃薯复种鲜食玉米的种植模式,可实现一年两熟的高效种植,其马铃薯在6月底陆续收获,上市早,价格自然高,鲜食玉米秋季收获,较一季作的贮藏时间短,成本降低,效益提高。 以2015年平泉县南五十家子村地膜覆盖避温栽培马铃薯复种鲜食玉米为例,总体经济效益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前茬的地膜覆盖避温栽培马铃薯,商品薯产量33 000 kg/hm2,毛收入52 800元/hm2,种子成本、地租、农药化肥、人工、包装及运输等总支出30 000元/hm2,一年纯收入22 800元/hm2。下茬的鲜食玉米,果穗产量14 250 kg/hm2,毛收入28 500元/hm2,总支出13 500元/hm2,鲜食玉米纯收入15 000元/hm2。一年两熟双季种植合计纯收入37 800元/hm2。
3.2 一年一熟玉米、谷子、马铃薯的经济效益
燕山北部承德中南部县区传统种植制度一年一熟,主要种植玉米、谷子,马铃薯及小面积杂粮,仍以2015年平泉县南五十家子村为例,对一年一熟玉米、谷子,马铃薯进行实地测产,其经济效益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一年一熟中晚熟玉米,实地测产,平均收获籽粒15 000 kg/hm2,毛收入21 000元/hm2,种子成本、地租、农药化肥、人工等支出13 500元/hm2,一年纯收入7 500元/hm2;一年一熟谷子平均收获籽粒9 000 kg/hm2,单价5元/kg,毛收入45 000元/hm2,总支出22 500元/hm2,一年纯收入22 500元/hm2;一年一熟马铃薯产量42 000 kg/hm2,单价1.1元/kg,毛收入46 200元/hm2,总支出42 000元/hm2,一年纯收入16 200元/hm2。马铃薯复种鲜食玉米比单季玉米、谷子、马铃薯分别多收30 300、15 300、21 600元/hm2;增效比分别为5.04∶1.00、1.68∶1.00和2.33∶1.00。可见,地膜避温栽培马铃薯复种鲜食玉米的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推广前景广阔。
4 参考文献
[1] 蒋书亭,庞萍,李林生.马铃薯复种鲜食甜糯玉米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6):135
[2] 赵颖,史书强,何志刚,等.马铃薯复种玉米品种和播期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5):115-119.
[3] 黄承建,赵思毅,王龙昌,等.马铃薯/玉米套作对马铃薯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3(2):330-342.
篇10
【关键词】阅读;人物传记;方法
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
王肖潇 田亮
坡有诗:“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北京三里河的国务院宿舍区,是杨绛居住了37年的地方。院子外务院部委云集,院子里满是翻新外墙的脚手架,103岁的杨绛静悄悄隐身在一片喧闹中。
前几年,院子里的邻居还能见到杨绛,她散步、锻炼,尤其喜爱跟小孩子玩玩。近来,邻居也少见她了。杨绛的“隐”并非因为年岁高了,而是她习惯了。“钱钟书先生在时,他们夫妇就常年生活在这种状态里。”朱虹说,“很难把他们同整天跑这个会那个会,到处演讲的‘专家’联系起来,他们跟这些事一点关系都没有。”
杨绛,一向温厚幽默,但容不得假与恶,尤其容不得对丈夫钱钟书的任何冒犯。去年,她做了一件全社会关注的事――通过法律程序,紧急叫停某拍卖公司对钱钟书、钱瑗以及自己的私人信件的拍卖,并且在今年4月最终打赢官司,获得20万元赔偿。她当然不是为了赔偿,而是为了守护已故的丈夫和女儿。
还有一件事,杨绛已坚持13年。2001年,她和清华大学签订协议书,将钱锺书和她当年上半年所获稿酬72万元及其后他们发表作品获得的报酬,全部捐献给母校,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帮助爱好读书的清寒子弟完成学业。随着钱、杨稿酬的不断累积,“目前本金达到1400万元”。而且,杨绛还会和获得奖学金的“小友”“读书的种子”见面聚谈。
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这个时代。
1938年,杨绛一家三口乘坐海轮,从欧洲回国。她与钱锺书都晕船。一次大风浪中,杨绛突然悟出不晕的办法:船身倾斜厉害,舷窗外,一会儿全是水,一会儿全是天,波动幅度大,人自然会晕;她教钱锺书,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而以船为中心,让自己随着船倾斜,这样永远头在天之下,脚在水之上,不波动了。钱锺书照做,果然不晕了。他说:为人之道也如此。 归国后,抗战、内战、“”、改革开放……每一次,杨绛都拿出了当年“不晕船”的见识。
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大多面临生活的艰难。一部分人在利诱之下做了汉奸,另一部分坚持抗日的,过着颠沛流离、入不敷出的生活。前者杨绛绝不会做,后者杨绛又不能做。钱钟书是书生本色,不擅生计。为了让钱钟书和女儿过稍微体面的生活,她当过中学校长,给富商小姐做过家庭教师,也做过小学代课教员。后来,日本人接管了工部局北区小学,杨绛立即辞职,跟随几个朋友创作剧本,解决家里营生。
为支持钱钟书的写作,杨绛让他减少授课时间,又辞掉女佣节省开支,自己包揽所有家务,劈柴生火做饭。杨绛不抱怨,心甘情愿做“灶下婢”。抗战后期,物资更为匮乏,杨绛不得不精打细算。比如烧煤,煤球里泥掺多了,烧不着;掺少了,又不经烧。为了省煤,杨绛自己和泥,把炉膛搪得细细的。有一次煤厂送来300斤煤末子,杨绛如获至宝,掺上煤灰自制煤饼,能抵四五百斤煤球。她还负责买菜、洗全家人的衣服。钱钟书的婶婶见杨绛一位千金小姐,在家什么粗活都干,很是感慨,对杨绛说:“你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宣哥(钱钟书小名)是痴人有痴福。”后来,公公病重,问婆婆:“我死后,你跟谁过?”婆婆说:“跟季康(杨绛字季康)过。”杨绛之贤,由此可见一斑。
1998年12月19日凌晨,钱钟书身体状况很不好,医生连忙通知家属。杨绛赶到床前时,钱钟书已经合上一只眼,还睁着一只眼等待妻子。杨绛帮他合上眼睛,轻轻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
如今,“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她最终逃向了世上最难的学问――古希腊语哲学读本、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斐多》,一头扎进去,忘记自己。“我按照自己翻译的习惯,一句句死盯着原文译,力求通达流畅,尽量避免哲学术语,努力把这篇盛称语言生动如戏剧的对话译成戏剧似的对话。柏拉图的这篇绝妙好辞,我译前已读过多遍,苏格拉底就义前的从容不惧,同门徒侃侃讨论生死问题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我,他那灵魂不灭的信念,对真、善、美、公正等道德观念的追求,给我以孤单单生活下去的勇气。”2000年,中译本《斐多》出版,被称为“迄今为止最感人至深的哲学译本”。
之后,在那张钱钟书曾伏案工作的写字台上,杨绛完成了整理钱钟书学术遗物的工作。2003年出版3卷《钱钟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2011年出版20卷《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现在,还有100多册外文笔记等待整理出版。一位103岁的老人,仍在坚韧地、静默地“打扫现场”。
(节选自《环球人物》,有删改)
【阅读指津】阅读人物传记一定要明确写作对象,理清行文思路。为某个人物立传,说明传主有可“传”之处,总的来说无非就是两个方面――功业成就与人格品质。因而,不少传记就从这两方面来记叙传主事迹,刻画人形象。但是,我们发现伟大的人物往往都是二者兼具的,因为任何成就的取得常常源于优秀的品质与习惯,高尚的人格与品质会铸就人生的辉煌。而一个人的思想人格的形成必定会受到其生活经历、成长坏境、时代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还有不少人物传记以时间为纲,截取传主人生经历中的几个关键时期的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但是,这篇传记似乎摈弃了常规的写作思路,而有其内在的行文线索。
那么如何把握此类传记的行文思路呢?必须回到传记的根本――“人”,即传主身上来。人物传记无论是写成就,还是叙人生,归根结底都是要揭示传主的精神世界,因而所选材料也必然为表现其精神世界服务,可以说抓住了作者对传主精神世界的定位评价,就抓住了文本的纲领。本篇标题“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就是作者给予杨绛先生高度的评价,正是全文的纲领。这个标题有两层含义:一杨绛先生是一位隐士,二她为这个时代所惦记。全文正是围绕这两点展开的,一突出杨绛先生之“隐”,二突出杨绛先生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影响与意义。
第一段开篇点题,引用东坡之语,古今辉映,点出杨绛先生“万人如海一身藏”,静悄悄隐身在一片喧闹中,大有“大隐隐于世”的味道。
第二段进一步交代杨绛先生的“隐”不是因为年事高,而是一种人生常态,人生追求。同时和当今社会那些热衷于功名的所谓“专家”进行鲜明的对比,更突出她的这种“隐”在这个浮躁喧闹的功利化社会尤显弥足珍贵,因而最为人惦记。
三、四段看似与“隐”有矛盾之处,实则匠心独运,此处也很可能是阅读考查的重点。这两段是很有必要的交代,恰恰让传主人物形象更丰满。它让我们看到先生的隐是低调,是对自己内心的坚守,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与拍卖公司的叫板则是不容对丈夫钱钟书的冒犯,是对假与恶的抗争;长达十几年的捐款资助以及对文学“小友”栽培呵护则是善的传递,文化的传承。在当前这个社会,人心浮躁,很多学者稍有一点名气就置身于各种社交场合,置学问于不顾,而杨绛先生看淡功名利禄,坚守自己内心的追求,一心投入学问之中;当下知识分子,大多明哲保身,不能勇敢站出来向恶人丑事宣战,而杨绛先生义无反顾向与假与恶作斗争,传播真善美。无论先生的“隐”还是“不隐”都体现的是对道德、对文化的坚守,这就是一个有良知的知R分子人格的坚守与抗争。无论先生的“隐”还是“不隐”都在静悄悄的影响这个世界,影响这个时代。
后面几段主要围绕先生的“不晕船”生活哲学与智慧,选取典型事件来表现先生的“隐”。杨绛先生既能隐于环境,适应环境,又能坚持自己的气节与操守;既能隐于丈夫身后,甘做“灶下婢”,又能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晚年丈夫离世,先生闭门谢客,孑然一人,隐于翻译作品、整理丈夫遗作之中,用最难的学问,忘记最深的痛苦。
杨绛先生一生在文学史上的成就绝不容忽视,可本文不谈成就,以一“隐”字统领全文。我们抓住了标题,抓住了“隐”字,就抓住了线索,就找到了破解本文的密码。在理清行文思路的基础上,筛选事迹、概括传主形象都不是难事,而在结构、内容安排上的鉴赏难点也迎刃而解。
总之,一个“隐”字,就是杨绛先生的精神实质,它活画出先生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甘于寂寞,潜心治学,坚守气节,坚守文化,坚守良知,传递真善美的“隐士”形象。这样的隐士在这个时代最让人惦记!
作者简介:程晓蓉(1975-),女,汉族,湖北省远安县人,高中语文高级教师,单位:湖北省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 上一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模式
- 下一篇: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