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0: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教育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能教育的概念

篇1

【关键词】GeoGebra;数学多元智能;概念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提倡人的多元化发展和个性的发展,其教学原则可概括为两点:“为多元智能而教”“通过多元智能来教”,符合《纲要》的要求,有利于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改革,为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数学多元智能

基于对传统智力理论及智力测验的不满,受美国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运动的影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对智能做了新的界定,并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智能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七种智能(1999年,加德纳在他的专著《智力的重构——21实际的多元智力》中讨论了另外三种智能存在的可能性).

加德纳认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非数学独有;反之,数学不是专门培养逻辑数理智能,对其他智能的培养也很重要. 本人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相结合,把数学多元智能分为数学言语智能、数学观察智能、逻辑数理智能、数学空间智能、数学乐感智能、数学动觉智能和数学存在智能等. 每个人身上都有这几种数学智能,但在不同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组合,使得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GeoGebra软件

GeoGebra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州亚特兰大大学数学系教授Markus Hohenwarter设计的动态数学教育软件. GeoGebra集代数、几何和微积分于一体,能做到几何图形与代数方程的同步变化,展示数学对象动态生成的全过程. 它在欧洲及北美地区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并广受好评,自2002年开始,曾获欧洲学术软件奖等多项国际奖励.

篇2

关键词:金融机构 融资能力 指标体系 影响因素

引言

银行等金融机构经营惯用资产抵押、第三方担保的方式来保障其三性原则中的安全性原则,因此出现了两种现象:一种是部分企业由于拥有足够的资产进行抵押,或能够提供第三方担保而顺利取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但实际上其本身并不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最后使银行的安全性并未得到保障;另一种则在部分新兴企业中得以体现,这些企业本身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于他们并不具有金融机构所要求的提供抵押的资产或是第三方的担保,从而不能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而渐渐退出市场。这两种情形势必要引发我们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经营的安全性原则的标准是否适当进行思考。

笔者认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衡量安全性的标准时应将融资能力作为一个解释变量,在继续适当采用传统的抵押担保方式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企业是否具备较强的融资能力,因为融资能力是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关键,是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又是商业竞争优势之源,能够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金融机构将资金提供给这样的企业才能使其资产的安全性得到保证。但目前对企业融资能力的研究还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刻,因此需要从融资能力的理论内涵着手探讨,进而根据其内涵建立判断融资能力大小的指标体系。

融资能力的内涵

前人对融资能力的研究鲜为少见。孙林杰、孙林昭、李志刚(2007)认为融资能力就是指企业结合社会资金供给状况、自身经营状况以及发展战略,在恰当时机、选择恰当方式和融资对象筹集资金的能力。廖俊平、罗党论、齐勇(2010)在其研究中也采取了同样的定义。印中华、宋维明(2011)则认为融资能力就是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而发挥的企业融通资金的能力。另外,史春梅(2009)从资金需求方的角度将融资能力定义为内源融资能力与外源融资能力的综合,从资金供给方的角度将其定义为企业的投资价值。

笔者认为以上学者都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研究融资能力,仅是从微观的层面进行探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有企业都是在一个大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当前的政治、经济乃至企业所在的行业、技术领域环境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笔者认为对融资能力的研究应跳出企业自身的范畴,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重新看待,既要考虑微观环境,又要考虑宏观环境。另外还应思考是否存在中观因素影响金融机构对企业融资能力的判断,笔者认为企业所处的供应链就是影响金融机构评价企业融资能力的中观因素。供应链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中,基于对供应链整体状况及主体企业实力的掌握,由银行等金融机构运用结构性融资工具发放给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融资。我国大多数金融机构都推出了此融资方案,在国外,供应链融资服务发展亦十分迅速。这是将融资企业及供应链上各企业看成一个整体来考虑,既不属于从宏观角度考察外部环境,也不属于从微观角度考量企业素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可将其列为中观因素进行考虑。综上所述,融资能力就是指企业在所处的经济金融宏观环境下,结合社会资金供给状况、所处的供应链现状,向金融机构展现出其盈利水平、发展战略等各方面实力并选择适当的时机、合适的方式使金融机构愿意提供其所需资金的能力。

融资能力的核心要素

影响企业融资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根据上文对融资能力内涵的解析,笔者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提出外部环境、企业所处的供应链、融资企业素质三个核心要素,具体如下:

(一)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一般包括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行业环境、技术环境,它是影响企业融资能力的系统性因素。在这些外部环境中,自然环境对一些诸如环保之类以及主要依赖自然条件的企业的融资能力影响极大。政治环境对国家重点监控的产业领域的一些企业以及国家扶持的一些企业都会产生影响,会使前者的融资能力降低,后者的融资能力增强。而经济环境不同的生命周期对企业的融资能力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经济环境成熟期的后期以及衰退期,企业的融资能力较弱,而在经济环境的恢复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前期,企业的融资能力则较强。除此以外,良好的行业环境、较好的技术环境都能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反之则削弱企业的融资能力。

(二)企业所处的供应链

金融机构是将融资企业所处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当作一个整体,因此其融资能力就应与供应链的整体运行状况有关,运行状况越好,就越易获得资金。颜莉、刘迅(2011)认为供应链上的各主体企业的素质、与融资企业相邻的上下游企业的基本情况也会影响到企业的融资能力,各主体企业素质越高、上下游企业的基本情况越好,融资企业的融资能力就越强,反之越弱。

(三)融资企业素质

企业的素质对其融资能力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前人对这部分的研究已有很多,但还不十分到位。企业自身素质通常可以以其基础素质、盈利能力、企业规模、成长潜力、偿债能力、创新能力、交易及信用状况等来反映,企业的自身素质越好,金融机构的风险就越小,越易向企业提供资金,从而企业的融资能力就越强,否则企业的融资能力就越弱。

融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以上对融资能力内涵与核心要素的认识,全面评判、衡量一个企业的融资能力大小不仅是金融机构减小自身风险的方式,也是该企业发现自身问题提高其融资能力的途径之一,为此需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所遵循的原则

构建融资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合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备可获得性;与政策目标紧密相连;具有动态性,能够随时准确地评价企业当前状况。

(二)评价指标的确定

根据上述对融资能力概念及核心要素的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所应遵循的原则,结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及本文的研究目的,提出初选指标,然后对初选指标进行筛选。对定性指标的筛选:凡超过80%专家认可的即入选;对定量指标则根据调研得到的相关定量指标的数据,经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到,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一级指标是从宏观、中观、微观环境的三个角度构建外部环境、供应链、企业素质三个大框架的指标体系;二级指标是对一级指标进行的细分;三级指标主要是针对二级指标的细分提出的终极具体指标。

(三)评价方法

根据上述融资能力的指标体系及广泛运用的评价方法,目前针对融资能力水平的评价,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单项指标评价法,通过单项指标的对比,综合评价企业整体的融资能力水平,这个方法的缺陷就在于无法从多角度定量评价影响企业融资能力各因素的等级次序;另一种方法是综合评价法,通过对多个单项指标加权,得到综合得分,以比较各企业的融资能力高低。同时,这一方法也可对单项指标进行判定,从而确定影响融资能力的各因素的等级次序,但在确定指标的权重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笔者认为运用第二种方法对融资能力进行判定更准确,并力图在使用时减少主观误差,以便为各企业之间进行融资能力的比较提供依据。

1.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在构建的评价指标中,由于数值的不同,需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否则就会导致对企业融资能力的评价不合理。企业的无量纲化处理主要采用归一化方法处理(见式(1)),其中x为归一化后的指标数值,x*为所有指标数值,x*min和x*max为该指标区域各评价个体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1)

2.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就是指各个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相对重要性的数量表示,科学合理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评价企业的融资能力强弱非常重要。由于各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作用及地位不同,应根据各指标对其上一级的影响程度赋予权重。

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很多,较常用的是德尔菲法。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调查法,是指采用通讯方式,取得彼此不相联系的专家小组成员的预测意见,再将取得的意见告知各专家小组成员后再次征询,经过几轮后使预测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得出较为一致的预测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较为可靠,但其主观性太强,过于依赖人的判断。基于此,本文采用将主观性与客观性结合起来的方式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即采用专家调查法与变异系数法的组合。变异系数法是直接利用各项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通过计算得到指标的权重,它主要反映单位均值上的离散程度,常用在两个总体均值不等的离散程度的比较上。专家调查法主要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变异系数法主要依赖客观的数据,这种组合方法如式(2)所示,其中wi是第i项指标总权重,wiD是专家调查法确定的第i项指标的权重,wicv为变异系数法确定的第i项指标的权重,λ为主观偏好系数,1-λ为客观偏好系数,λ范围为0~1,由决策者根据偏好给出。

Wi=λwiD+(1-λ)wiCV (2)

3.综合合成方法。本文拟采用线性加权和法,通过对三级指标中归一化后的指标数值线性加权后确定二级指标的评价值,再由二级指标的评价值线性加权后得到一级指标的评价值,最后再通过对一级指标的评价值线性加权得到评价企业融资能力大小水平的综合评价值(见式(3)),其中,S表示企业融资能力大小水平综合评价值,xi为标准化后的无量纲指标,wi表示相应指标权重。

S=∑xiwi (3)

4.主观努力程度等级划分。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已成为一个趋势,但各行各业对提高融资能力的主观努力甚至是沟通能力及技巧方面也是不一的,为了合理评价企业的融资能力,对企业提高融资能力的努力程度等级进行划分还是有必要的,但限于统计数据的欠缺、统计方法及标准又严重不一,使得难以对此进行准确划分。随着对融资能力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工作也将在未来逐步展开。

参考文献:

1.孙林杰,孙林昭,李志刚.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5)

2.廖俊平,罗党论,齐勇.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能力、经营效率与企业价值—基于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8)

3.印中华,宋维明.中国木材产业融资能力探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篇3

关键词:儿童 数概念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35-01

数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和连续的过程,是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数概念的形成也是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我们所看到的很多研究都是针对3~6岁的儿童而开展的,那么0~3岁儿童数概念的发展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水平呢?基于此问题,笔者选择了一个25个月大的幼儿,对其进行了个案研究,该研究结果虽然没有普遍的代表性,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该研究对象在数概念方面的发展水平,从而得出一些启示和教育指导。

1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教育

那么经过一系列的测查和比对,笔者得到了一些启示,笔者所列举的参考标准主要选自《幼儿园数学教育》一书中,第五章节“学前儿童数概念的教育”。

(1)在计数(数数)方面,3―4岁的幼儿一般能从1数到10,但多数都像背儿歌似的背诵这些数字,带有顺口溜的性质,并没有形成每一个数词与实物间的一对一的联系,幼儿尚不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这阶段幼儿的口头计数表现出以下特点:①幼儿一般只会从“1”开始,顺序地往下数,如果遇到干扰就不会数了。②幼儿一般不能从中间的任意一个数开始数,更不会倒着数。③在口头数数中,常会出现脱漏数字或循环重复数字的现象。

在测查的题目中计数这一块,笔者主要是根据以上这几个特点来设计的,一般幼儿对于连续的一到十的数数是没问题的,所选对象在这个环节也是很好的从一数到十,当中没有停顿。但是如果是任意一个数字开始数,便会出现问题,而且年龄阶段是在三到四岁的儿童也会出现这一问题,所选对象在这个环节虽然需要做出提醒,但是还是很顺利的接着数下去了,笔者认为所选对象对于数的意义的理解已经开始有一定的突破,并对数字的表象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了。

(2)按物点数,这要求儿童在口头数数的基础上,将数字与客观事物的数量联系起来,建立数与物之间的一对一的联系,做到口手一致地点数。

所选对象在点数的时候,口头的数数是正确的,没有出现乱数的现象,但是由于手眼协调性的原因,手不能很好地指向所数到的物体,但他的手也知道要依次点过去,不会往前回复。这里所涉及的是数与物的一个对应,笔者想他对于数与物之间的联系也形成了一定的概念,只是手眼还不能很好的协调。

(3)说出总数,即儿童在按物点数后,能够说出所数物体的总数。说出总数的发展要更慢一点,它要求儿童需把数过的物体作为一个总体来认识,即能理解数到最后一个物体,它所对应的数词就表示这一组物体的总数,也就是在数词与物体的数量之间建立起联系。3岁~4岁幼儿有的虽然能正确点数实物,但常不能说出被数物体的总数,而是随意地说一个数。

这个问题涉及到幼儿总体概念的一个形成,对于理解总体与部分的关系有很大的帮助,所选对象在进行这个题目的测查时说出了正确的答案,但是笔者也不能妄加推测它已经有了总体的这个概念,当然,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他对于数的整体的一个理解,在此问题上,应该还要进行更多的测查研究。

(4)按数取物,即按一定的数目拿出同样多的物体。这是对数概念的实际运用。按数取物首先要求儿童能记住所要求取物的数目,然后按数目取出相应的物体。3岁~4岁的幼儿一般只能按数取出三四个实物。

按数取物对于所选对象年龄阶段的儿童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他在进行操作的时候有点犹豫不绝,他边拿边看笔者的反应,但最后还是拿了三个苹果给笔者,这里不仅涉及了儿童对数的理解,同时还涉及了对应等方面的内容,要求比较高。而在比较大小的时候,他还是需要借助实物,通过点数来确定大小。

2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教育定在3-4岁的原因

综上来看,笔者所立的标准都是针对3~4岁幼儿的,即相当于小班幼儿的年龄段,而对于小班幼儿的要求是开始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能进行5以内的计数,在数数时能做到手口一致地对应,开始认识0-9的数字。而所选对象的发展水平似乎已经接近小班幼儿的水平,只是手眼协调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笔者认为所选对象在数概念的认识方面几乎接近3-4岁幼儿发展的一个平均水平。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笔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论述:

2.1家庭教育

基于测查的结果,笔者与所选对象的母亲进行了一次访谈,笔者觉得她的教育在所选对象数学能力的发展上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据她所说,她主要在游戏的过程中让他认识了更多的数字,后来还特地给他准备了一个计算器,给他作为玩具,他很喜欢这个计算器,经常会按出一些数字,然后问妈妈这些数字是什么。出去散步的时候,路边会有很多广告,上面会有一些数字或电话,她也会让他看一下,念一念。当然雪花插片也是他们经常玩的,所选对象的妈妈会有意识地让他取几个雪花插片给她,也会时常让他练习点数,不过这些都是在游戏的时候进行的。通过此次访谈,笔者觉得所选对象的母亲在对当当数学能力的发展上有着很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2.2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将智能分为语言智能、空间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八种,不同人的各种智能指向性是不同的,也正是因为此,就有了个体差异性,所选对象其他智能的发展我没有做进一步的研究,但就此次对数概念的发展的研究中可以推测它的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应该是比较好的。

3 反思和建议

首先,不管是哪方面的教育,我们都要遵循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如果儿童的发展还没有到达某个阶段或某种水平,我们不应操之过急,而要学会尊重儿童。

篇4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59-02

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构造智能机器(智能计算机)或智能系统,使其模拟、延伸、扩展人类智能的学科。随着人工智能的理论与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在教育领域内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主要形式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最直接结果就是诞生了智能教学系统。智能教学系统是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基础而兴起的,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计算机为媒介,利用计算机模拟教学专家的思维过程而形成的开放式人机交互系统。目前,智能教学系统已成为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主要形式。智能教学系统主要是在知识表示、推理方法和自然语言理解等方面应用了人工智能原理。由于它综合了知识专家、教师与学生三者的活动,因此,与之相对应的,智能教学系统一般分成知识库、教学策略和学生模型三个基本模块,再加上一个自然语言智能接口。智能教学系统的功能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条: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特点和当前知识水平;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允许学生用自然语言与“计算机导师”进行人机对话。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不仅要有计算机科学的知识,还需要有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

二、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局限性分析

1.阻碍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一直存在着对“计算机是否能代替人脑甚至超过人脑”的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工具模拟人的某些思维活动而产生的人工智能是有局限的。①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根本原理。要计算机解决某种问题,有三个基本的前提:必须把问题形式化;问题还必须是可计算的,即要有一定的算法;问题必须有合理的复杂度,即要避免指数爆炸。由于人的智能活动不能完全形式化,因此,机器就不能将人脑的智力活动全部复制出来。电子计算机最终只能把握0、1这两个开关代码,遇到不能形式化、不能找到算法或不能程序化的任务,计算机则难以执行。②人和机器之间的根本区别。智能模拟利用了人和机器的共性,即两者都是一个信息转换系统,但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本质区别。智能模拟与天然智能属于两种不同的进化系统,人类的智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机器的智能是机械制造的结果。大脑和电脑的组织结构也不相同,两者属于两种不同的运动过程,前者是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后者是机械--物理过程。智能模拟可以在局部上超过天然智能,但是,模拟的根本方法是功能模拟法,两个系统在结构和实际过程上是不一样的。智能模拟不具有人的思维的社会性,不具有主观世界。

2.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局限。就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以及人工智能本身的特点而言,它在教育中的应用也是有其局限性的。①与学生之间无法畅通交流。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交互”活动,而智能教学系统无法实现最充分、最真实的交互。目前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成果非常有限,远不能达到人人交流的要求。此外,就态度、品德、情感等教育问题而言,机器只能通过学生输入计算机的信息来判断其掌握和内化程度,而无法像人类教师通过自然状态的交流和观察来判断学生的真实情况,因此,“机器智能”很容易被蒙蔽“双眼”,无法做到像人与人之间那样自然畅通的交流。②决策和推理机制不完善。智能教学系统的关键智能所在是其决策和推理机制,即“教学策略”模块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推理做出灵活决策,这种决策基于学生模块提供的有关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而这些不能完全被形式化。同时,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系统所应用的教学策略模块用于评估和判断学生学习过程的能力是有限的。③人工智能并非适合所有的学习领域。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类。言语信息分为符号学习、事实学习和有组织的知识学习,这些属于可形式化内容,适用于智能教学系统;智慧技能分为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其中前四项属于可形式化内容,适用于智能教学系统,而高级规则属于复杂――形式化内容,部分内容不适用于智能教学系统;动作技能和态度领域的学习,在其认知成分中可以使用智能教学系统,但情感和行为成分等非形式化内容,则难以用智能教学系统来实现。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都适用于智能教学系统。智能教学系统在教育中应用的重点应放在认知领域中的符号学习、事实学习和有组织的知识学习、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以及规则这些学习内容上。

三、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1.开始突破单一的个别化教学模式。长期以来,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和智能教学系统都是强调个别化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等方面确实有许多优点。但是,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和智能教学系统中只强调个别化是不够的,在某些场合(例如问题求解)采用协作方式往往更能奏效。因此,近年来在智能教学系统中,协作型教学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

2.智能教学系统日益与超媒体技术相结合。超媒体系统具有良好的开发环境、灵活方便的用户界面以及图、文、声并茂的特点,而且其信息的组织方式与人类认知的联想记忆习惯相符,已成为目前一种最理想的信息载体和最有效的信息组织与信息管理技术,在许多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把超媒体技术引入智能教学系统,从而发展成为智能超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可以大大改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3.智能教学系统与网络的关系日益密切。网络的应用和普及为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当前,智能教学与多媒体网络的结合成为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一个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

4.传统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模糊决策机制相结合。传统人工智能从宏观角度开展认知模拟,可以部分地模拟人类的逻辑思维过程,而神经网络模糊决策机制从微观方面进行认知模拟,着力实现模仿人类右脑的模糊处理功能和整个大脑的并行化处理功能。今后将探索一种新的智能处理模型:把神经网络的模糊决策机制和符号专家系统的推理能力结合起来,利用多重知识源、多种模型进行复合协同处理。如果上述技术能够成熟运用,那将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士同.人工智能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2]王永庆.人工智能原理与方法[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3]何克抗.计算机辅助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徐鹏,王以宁.国内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现状与反思[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5):3-5.

篇5

关键词:多元智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Abstract: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o provide a new vision fo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develop students' multiple intelligence has become a trend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twenty-first Century. This paper take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o apply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discussed and implemented teaching students the six kinds of intelligence and training in the classroom.

Key words: multiple intelligences;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 : G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Gardner)在1983年出版的《智慧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的理论(英文简称MI),在研究了不同对象的人脑与智能的基础上,修正了传统的智能概念,并把智能分为八种智能。新课程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而多元智能理论对实现“三个发展”,尤其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从与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关系来看,多元智能观与它的关系密切,其内涵比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更加丰富。总之,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已经成为21世纪外语教学的一种趋势。

本文以英语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的途径与方法。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与特征: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运用。

(一)训练认知策略,发展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地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能运用听说读写进行交流、讨论、解释、说服、创造知识、建构意义以及对语言本身进行反思的能力。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听力训练,七年级时“听句子,选单词“,“听问句,选答案,”“听对话,选符合对话的图画”,“听短文,填缺词”;八年级“听对话,选答案”;九年级“听短文,回答问题”在程度上一步步加深;并积极培养他们的资源策略,鼓励学生涉猎教材以外的资源(如词典,互联网)。通过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他们发展语言智能。

(二)指导阅读训练,促进逻辑数理智能

逻辑数理能力涵盖数学、科学和逻辑三个领域,它主要指数学和思维方面的能力。外语学科同样拥有某些数学概念,如排列、组合、编码、对称等,掌握这些概念可以促进外语习得。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阅读训练中,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预测和改变逻辑结果等能够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逻辑数理智能在思考核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根据语篇中已知的信息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

(三)运用空间表征策略,开发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指对结构、空间、色彩、线条和形状的感悟能力,包括用视觉手段和空间概念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利用真实空间、借助现实物理空间进行直观教学(如at\in\on等方位介词)是培养空间智能最直接的手段。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挂图、图表等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有助于激活空间智能。如教学七年级 “Where is….? .”一课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介词”on\behind\under\in\near”,用不同的位置突出各种介词,进行反复操练。通过多媒体使学习的对象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

(四)加强动觉训练,提高身体运动智能

运动智能指个体控制自身的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和灵活性来表达思想感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与认知发展、语言发展和情绪发展密切相关。“在玩中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和智能发展密切相关,在玩中看、听说,体现了“在做中学”的原则。有资料显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只有10%的知识是从读中学到的,20%的知识是从听学到的,30%的知识是通过看学到的,而70%的知识是从读、看和说的协同中学到的,而90%的知识是通过一边动作、一边说学到的。在教材中把课堂游戏纳入教学内容,运用游戏能够训练学生的肢体语言、口语和书面语,促进语言与肢体的配合、动作与表情的协调。比如,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领会词语含义,通过对话练习口语,通过扮演去熟练肢体语言。

(五)开展合作学习,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是人的智能最重要的方面,它主要指与人交往合作,觉察、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并能够据此作出适当的反应的能力。创设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教师先准备一段难易适中的短文如;然后做听写训练;接着要求各小组学生集中讨论听的内容并重新写短文;最后由教师评定成绩。这种方法是引导学生在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所学语言,使语言学习更有交际意义,符合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规律。

合作学习能营造轻松自如的学习气氛,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学生之间愿意沟通,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对小组指导或提供帮助,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

(六)训练观察技能,改善自然智能

自然智能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培养自然智能是各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对英语学科来说,教学中可以利用环保与生态题材的课文,引导学生学习植物、动物和环境方面的知识,并联系实际就某一话题展开调查或讨论。根据多元智能的观点,培养学生观察事件所处的环境,把握人物、事件、时间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理解与分析人物的动机、事件前因后果。

三、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不断学习多元智能理论等新的教学理论。这是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前提条件。在新课程推行的新形势下,终身学习已势在必行。作为英语老师,除了继续学习英语方面的内容外,我们还必须关注各种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等。我们必须吐故纳新,积极吸收新的教学理论。

2、在上面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把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如备课方面、学生的评价等方面,真正实现“用多元智能而教,为多元智能而教”,使学生得到更多和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Gardner, H.FramesofMind[M].NewYork: BooksInc.1983

2、黄远振《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 》[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3、赵冰洁:霍华德.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对培养创造力的启示,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4期

4、杨艳云:关于多重智能理论的几点思考,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第7期

篇6

关键词:双语教学;智能控制课程;教材选用;教学效率;学习兴趣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科教学过分偏重理论、脱离工程实际、内容比较陈旧;英语语言教学也采用低效的应试教育方式,因而教育部和科技专家都提出了在高校开设双语专业课程[1],选用英语原版教材,甚至引进外国专家授课的建议。从2008年起,教育部连续3年推出了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我国现阶段开展大学双语教学非常有意义,有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理念,使教学内容务实、结合工程实际,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2];也出现一些问题,如效率低,学生掌握慢、兴趣降低等[3],教学管理难,教学难度大,很多学校主动愿望不强,一些非顶尖的应用型、教学型高校,一般每专业只选择1~3门简单的基础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现在,各层次科研、技术人员的工作与国际科学技术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密不可分[4]。因此,教师应逐渐加强双语课程的比例。首先是专业导论课,其次是发展快的新技术课程,太过宽泛的基础课程反而不是首选,因为专业词汇少、新概念少。比如对自动化专业,我们的开设选择顺序是:自动化导论、计算机控制、智能控制技术。相反,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并不适宜作为首选。

1双语教学的问题

目前,智能控制课双语教学中的问题表现在教与学两方面:

1) 教师教学难度大、教学效率低。目前的双语教学主体基本都是国内老师,英语水平有限,交流能力不强。智能控制课需要理解理论,更需要掌握应用技术,内容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同时,英语讲解慢,课堂传授的信息量减少,按原来的教学课时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表1是双语教改前采用全双语教学与未使用双语教学的普通班教学效果对比。

2) 学生学习兴趣低。学生开始学习的兴趣还是很高的,但由于英语水平不够、学习效率低、理解差,会导致很快失去兴趣。作为专业选修课,开始选课学生人数还很多,最后坚持下来的人数少。表2是教改前学生选课人数变化对比。

从表中的数据也可以看到,采用双语教学后,虽然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提高,但专业学习反而受到影响,教学效果不好,学生意见也很大。

2教学内容和教材选择

结合学生情况和意见进行分析,我们学校是地方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学生英语水平比较差。为此,我们在教学内容和双语比例上进行了改革。

目前,国内还找不到很满意的双语教学教材,而直接选用国外教材,难度太大,学习效率低。值得借鉴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机器视觉算法与应用》教材[5]直接译自德语原著,同时双语对照,虽然占用版面,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好。

在尚未有好教材的情况下,采用教师自编讲义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自编讲义基本采用双语对照方式,核心概念、新技术内容完全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内容,同时介绍一些最新技术文献,供学生自学阅读,介绍相关计算机软件英语版的使用。

由于智能控制学科起源于西方,很多基本概念、理论都翻译自国外文献,直接使用原文的概念定义、理论解释、应用举例,对于更准确地理解概念、掌握基础理论是很有帮助的。

3英语讲授比例掌握

在双语教学中,英语讲授比例一直是困扰双语教师的问题。过去只强调英语教学,口语、课本几乎全是英语,教学效率低、学生兴趣差,教学效果很不好。结合双语教学的目的、学生和课程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汉语入门、英语加深、双语互助、师洋根本”的教学思想。不把英语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数据作为开设双语课程教学的一个指标,而是根据需要采用英语教学。具体措施如下:

1) 新概念、新课程入门时先使用中文介绍,使学生有基本概念,能先入门。

2) 再学习英语材料,对关键概念、知识进行加深理解和正确理解。

3) 对最新技术和发展快的技术知识,较多地使用英语材料,并侧重于阅读,使学生掌握智能控制技术的核心根本,并能灵活应用。

4) 淡化口语、听力教学。绝大多数学生以后主要是阅读英语文字资料,所以双语教学应以专业教学为核心,英语是教学辅助,学习国际最新的先进技术知识是根本。

4教学方法改革

智能控制课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很强;相关技术发展很快,不断有新的研究突破和技术进步;而且该课程的工程应用性很强,是一门技术应用型课程。在双语教学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

4.1结合英文原著阅读

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比较复杂的,照本宣科的讲解不仅使学生没有兴趣,而且也难以准确理解。在教学中,我通过中文介绍,使学生对基本理论先有一个简单了解,然后直接选用著名学者的经典原著、代表性的研究论文作为学习材料。西方学者的研究原著、科技论文是深入浅出的,而且结合理论的图解、实例非常丰富。通过教师讲授,专业词汇学习,学生可以很快看懂、理解这些英语材料,而且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更准确。

例如,学生对模糊集合、模糊推理等概念的理解不好,我在教学中讲授了模糊逻辑创始人扎德教授标志性的研究论文《Fuzzy Sets》[6]。论文中对模糊逻辑的研究背景、思想起源、概念定义、结论推导的翔实介绍,使学生对整个技术的起源、发展都有了了解,对概念理解和知识掌握很有帮助。

为了使教学内容与最新技术成果联系得更紧密,我们还从IEEE数据库下载了很多最新研究论文,布置给学生课后阅读,并进行讨论。

4.2知识讲授结合工程设计应用

智能控制课是技术应用型课程,要培养学生应用开发智能控制系统的能力。美国Matrix公司的MATLAB软件有专门的智能控制技术相关软件工具箱,如模糊逻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而且有很好的仿真平台,用户可以利用该软件开展设计和仿真实验。在教学中,我们就是结合MATLAB专业工具箱的智能控制系统开展设计开发和仿真实验。MATLAB软件目前还是英文版,对英语专业词汇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使用该软件。

在学习了模糊控制技术后,学生可以使用MATLAB的模糊逻辑工具箱设计水箱液位模糊控制器、倒立摆模糊控制器,而且进行仿真实验。动态仿真显示实验效果、曲线显示控制数据,使教学形象生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工程设计应用能力。

在学习遗传算法工具箱时,如果不学习专业词汇,学生根本无法看懂大量的参数设置,更无法使用该工具进行应用开发[7]。图1是MATLAB的遗传算法图形用户界面,可见参数设置要看懂大量的专业词汇。

5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改革后,我们在2006级自动化专业同样开设了双语班和传统全中文教学普通班,对表1和2的统计项目重新进行了统计对比,如表3和表4所示。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经过双语教学改革后,学生不仅英语能力提高了,而且专业成绩大大提高,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大大改善。

6结语

由于我国在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领域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双语教学是教育改革的一项很有意义的措施。对双语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还必须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改革,适当掌握双语讲授比例,注意双语教学的根本。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双语教学水平会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EB/OL]. [2007-01-22]. edu. cn/gao_deng_781/20070205/t20070205_217843.shtml.

[2] 韩秋.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09(19):37-38.

[3] 吴平. 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 中国大学教学,2007(1):37-45.

[4] 黄明.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与国外双语教育之比较[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49-54.

[5]C. Steger, M. Ulrich, C. Wiedemann. 机器视觉算法与应用[M]. 杨少荣,吴迪靖,段德山,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1.

[6]L. A. Zadeh. Fuzzy Sets[J]. Information Control,1965,8(3):338-353.

[7] 雷英杰,善文,李续武,等. 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及应用[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60-172.

Reform on Bilingual Teaching of Intelligent Control

LUO Bing, GAN Jun-ying, ZHANG Jian-min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uyi University, Jiangmen 529020, China)

篇7

一、“云”时代的来临

云计算的概念最早由Google提出,此后包括Microsoft、IBM、Amazon、EMC和HP在内的多家IT行业巨头相继宣布在云计算上进行重点的研究。2007年10月Google联合IBM宣布推广“云计算机”的计划,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华盛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在内的许多知名高校都参加了这项计划,清华大学也在2008年3月加入了这项计划当中,通过这项计划,高校的研究者能够方便地利用Google和IBM的云计算资源,搭建出各种创新的应用。云技术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应用也在逐步开展。

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1]。这就好比从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并网的模式,我们使用电能时不用再去关心这电能是来自内蒙古的风电站,还是三峡水电站。云计算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而且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它的一个根本保障就是高传输速度的互联网。经过数年“校校通”工程建设,农村学校已基本接入互联网,他们大部分都具备了开展基于云计算应用的条件。

二、农村智能学校跨越“数字鸿沟”

1999年,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最先在名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提出“数字鸿沟”概念。美国商务部的“数字鸿沟网”把数字鸿沟概括为:“在所有的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的最好的教育。另外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或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处于这一鸿沟的不幸一边,就意味着他们很少有机遇参与到我们的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当中,也很少有机遇参与到在线的教育、培训、购物、娱乐和交往当中。”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村教育的模式。云构架下的农村智能学校,将成为农村学校的新形式,为我国广大农村跨越“数字鸿沟”注入动力。

智能学校是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系统地更新、设计教学方法和学校管理,以培养具有信息技术素养和技能的人的一种学习机构[2]。智能学校有别于一般学校的重要品质是:坚信所有学生只要施予教育并寄予厚望都能学好的教育哲学;兼顾全体学生的不同能力和需要的广域课程;有利于学习的良好校风;能提高教学效果的即时评价方法;得力和有专业水准的校长和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充分参与和支持。农村智能学校将不仅仅是为适龄儿童提供教育,而且也为农民终生教育服务,为“数字鸿沟”的消除提供教学技术、资源和场地的支持。

三、云构架下的农村智能学校

信息社会的到来,特别是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信息化的影响波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当然也包括教育系统。智能学校的理论中,智能学校是一种教育系统。依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个完善的系统中只要有适当的输入,就可输出所预期的结果。基于云构架的农村智能学校系统的建立,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农村儿童适应信息时代的各种挑战,从智能、身体、情绪以及精神信仰等方面多元化全方位发展;为农村儿童发展个人长处与开发个人潜能提供多样的选修课程;培养儿童创作思考与科技素养的能力;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开启学校的建议管道,利用相关技术建立快速的联络沟通管道;提供学生家长与社区人士共建农村智能学校的机会;为农民提供终生学习的新途径。通过农村智能学校系统的建立,促进学校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的转变,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多元智能人才。同时依托智能学校平台农民可以进行终生学习,让智能学校也成为农村学习的平台,提高农民的信息水平,为他们提供一个看世界的窗口。

云计算按照服务类型大致可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和软件即服务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等三种类型[3]。要建立一所农村智能学校,必须考虑云计算的这三种服务,下面将依照云计算的这三种类型构建农村智能学校。

1.基于PaaS的农村智能学校课程资源建设

经过多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学校教学资源已经累积了一定的数量,但是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资源的高效配置,资源的持续开发还存在很多的问题,PaaS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通过云计算的整合平台,使农村学校能和其他学校一样享受相同的资源。

智能学校理念中,课程必须强调意义的重整,因此学生从课程中除学习知识外,也必须获悉其应具备的社会责任,以及了解多元文化中个人的传统及对他族文化的尊重。农村智能学校课程资源云计算的修订是为了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包括:语言与沟通,科学与科技,社会科学,身体与健康发展,职业与自我意识,实务与创造艺术,个人价值发展。课程设计中也强调学生的内省,特别是他们的技巧与态度,这些都可以通过PaaS构建的平台实现。每一门课程都可以从基本沟通交流层面、认知层面、态度与情感层面、身体与社会责任层面作为开发和建设学习资源的出发点,以学生为主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农村智能学校的教学与学习资料必须完全符合学校各种条件限制下的教学与学习策略的需要,同时也要兼顾经济效益与科技的适当性。另一方面一些与“三农”相关的资源也可以整合到平台中,它们既可以作为学生的选修课内容,也可以作为农民终生学习的资料。

2.基于IaaS的农村智能学校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农村智能学校提出新课程体系,利用云计算提供的高性能教学设备,改革当前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不同的学习过程包括:基于远程桌面的主动学习的过程,基于概念地图的学习者建构意义的过程,基于移动学习支持的持续性学习的过程与基于智能的个别化的学习过程。

3.基于SaaS的农村智能学校的多元评价研究

在智能学校建设的过程中,依托云计算软件,引入多元化、动态评价策略,制定“教师评价、学校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标准和量规,用以衡量学习者在教育过程中所必须发展出的各个组成元素的成就。用一种更方便、更详细的数字化、实时性的综合方法对学习者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客观评价。教师将摆脱以前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传统评价方法,通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智能评估得出学习效果,通过图示化教学目标引导学习者学习。这些功能都能够在基于SaaS的农村智能学校教学系统中得以实现。

4.农村智能学校的管理研究

农村智能学校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学校管理、学生事务、教育资源、外在资源、财务状况、设备情形、人员管理、安全事项及科技资源等各个方面的通力协调。通过云计算技术调动这些因素协作,使得农村智能学校作为一个完整系统能够高效运作。云计算技术简化了管理流程、节约管理成本,这将是学校管理的一场革命。

5.农村智能学校的人员、技巧与责任

无论技术如何的先进,人的因素在技术应用中应该是重点考虑的,云计算技术也是如此。农村智能学校的建设涉及到学校的校长、教师、职员、教育部官员及学生家长等成员;每位成员都必须具备特别的知识、技术与责任,才能扮演好他们的角色。建设基于云构架的农村智能学校是应通过前期调查与访谈,提出对各种人员的培训方案,组织有效的研讨与培训。

在云构架下的农村学校实现向智能学校的华丽转身,这是我们可以肯定的。变革总是循序渐进的,在进行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应注意技术与人的关系研究,注意新技术与农村教育现状的结合,不要让技术成为一种摆设,成为一个美丽的概念。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云计算[EB/OL].http:///view/1316082.htm

[2]黄嘉胜.马来西亚智能学校教育系统之分析研究.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5).

篇8

晏红

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邀专家,北京市海淀区教委早教工作室副组长现于清华大学从事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研究,代表作《培养幼儿好习惯》、《宝宝入园完全手册》、《宝宝入学完全手册》

什么是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是宝宝把握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与物体之间关系的能力,主要指物体或物体之间的形状、大小、方位(如上下、前后、左右、里外等)和距离(如远近)等,宝宝主要凭借自己的视觉、听觉、动觉和平衡觉来获得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对宝宝的4大意义

如果宝宝的空间智能发展得较好,不但有助于他获得普通的生活能力,还可能发展一些特殊的能力、

视觉空间能提高宝宝的安全感和自我保护能力。

有的妈妈说自己的宝宝喜欢爬,即使爬到了床边也不知道收手,结果有叫大人不注意,宝宝就摔下去了。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宝宝空间智能中的深度知觉还没有发育好,他没有发现床面与地面之间的落差,并且没有对这种落差产生恐惧感,所以他“勇往直前”,却没想到“险象环生”。因此,凡是喜欢攀爬、跳跃或者走马路牙子的宝宝都需要较好的空间智能,这样他才能玩得安全、玩得开心。

较好的空间智能使人灵活地转动身体,在拥挤的交通道路上自如地骑车、驾车,在适宜的路面流畅地轮滑,或者在河流上平稳泛舟,或在没有足迹的森林和荒漠中找到方向,所以空间智能让宝宝充满了灵性与动感。

空间智能是从事某些艺术领域的基本素质。

雕塑、建筑、绘画、摄影、航海、飞行员、设计师等行业都需要特殊的空间智能,例如美术家能分辨物体大小1/60~1/150的变化,染色专家可以区分40~60种黑调,这些能力都是经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

空间记忆能力较好的宝宝,会在大脑里积累大量的视觉和空间形象,为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素材,也更容易理解比较抽象的点、线、面等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原理,为学习数学打好基础。

培养空间智能的6个方法

空间智能的发育主要靠视觉刺激,但是新生儿的视力不是很好,主要靠听觉和触觉辨别空间方位,他可以循着妈妈的声音,用嘴寻摸妈妈的,获得最初的空间方位感。因此在最初的一个月里,当宝宝安静而清醒的时候,要经常面对着宝宝慢慢地、清楚地说话:“宝宝,看妈妈,妈妈在这儿。”或者“宝宝,要吃饭了,来,妈妈抱抱,”等等。宝宝二三个月大的时候,他能够抬头和转头了,就渐渐靠视觉建立空间方位感了。

6个月之前,宝宝经常会躺在小床上玩耍,他的视力也比新生儿要好许多,能看得清较远的物品。宝宝喜欢注视移动的物品,如果让宝宝看看摇曳的树叶,如果在宝宝的小床上面悬挂风铃,风铃随风摆动,宝宝的目光也随之摆动,如果妈妈再伴随风铃摆动呈现“左、右,左,右……”的语言刺激,对宝宝的空间智能就更有积极意义了,当宝宝坐着玩的时候,妈妈可以一只手搂着宝宝,另一只手玩溜溜球,边玩边说“上、下,上、下……”这对宝宝也具有同样的意义。除了树叶、风铃和溜溜球以外,还可以在地上玩小汽车、小动物,宝宝的目光也会随着物品左右移动。

用各就各位法培养宝宝的空间秩序感。

习惯成自然,如果妈妈把宝宝的用品和玩具总是放在固定的地方,宝宝就建立了物品与空间之间的定位关系,他就用各就各位的方法建立空间秩序感,知道哪个物品是从哪个地方来的:如果有一天他发现物品与空间之间错位了,例如每天用的奶瓶不在桌子上,而跑到椅子上了,他的秩序平衡感被打破,可能就会产生惊奇甚至焦虑所以,妈妈要把宝宝的物品归置有序,如果哪天发现物品不在原处,就与宝宝一起边找边说:“宝宝的奶瓶天天都在这儿,今天跑哪儿了?我们找、找、找,啊,在这儿,终于找到了。”宝宝对物品在一个新地方的出现将会感到兴奋,他的空间方位感也得到锻炼。

用户外身体运动培养宝宝的空间概念

大小、高矮、上下、前后、左右、里外都是基本的空间方位概念,一般情况下,宝宝先掌握大小、高矮、上下概念,3岁的时候才能掌握前后、左右概念,4岁的时候掌握里外概念。这些概念的掌握不能仅凭口头传授,主要通过宝宝的亲自运动来感受。例如高矮概念,除了引导宝宝观察比较静态的高树与矮树之外,还可以玩一些动态的身体游戏,妈妈带着宝宝一起蹲下去说“变矮了”,站起来说“变高了”,立起脚尖说“变得更高了”。前后、左右、里外概念可以通过公共汽车游戏实现,把家里的小椅子排成一两列,像公交车的座位,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和宝宝分别做乘客或者售票员,在游戏的过程中,跟宝宝交流:“谁上车(或)下车了?谁在宝宝的前面(或后面)?谁在宝宝的左边(或右边)?谁在汽车的里面(或外面)?”平时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也应该这样主动引导宝宝。

用藏猫猫法锻炼宝宝的客体永久性。

客体永久性是宝宝空间智能发育的重要方面,指宝宝能够认识到客观事物是不依赖自己的感知而独立存在的实体,例如,宝宝看见一个小汽车跑到床下面了,却不去寻找,他以为小汽车不见了,但是大一点的宝宝就会自己寻找或者寻求妈妈的帮助,这说明他已经认识到小汽车不见了,并不说明小汽车不存在了,它虽然看不见但还藏在床下面所以宝宝都很喜欢玩藏猫猫的游戏,他的客体永久性可以得到反复锻炼 当宝宝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妈妈可以用手帕或小毛巾盖着自己的脸,说:“宝宝,妈妈不见了,快来找妈妈。”最初宝宝不知所错,妈妈就自己把手帕或小毛巾从脸上拉下来,不久宝宝就知道玩藏猫猫了,以后妈妈还可以用手帕遮盖自己或宝宝的手、脚和其他小玩具,开始不要太难,只遮盖一部分就可以了,帮助宝宝发展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等宝宝会走路的时候,可以提高藏猫猫的难度,例如把整个物品换个地方藏起来,或者妈妈和宝宝藏起自己的身体,让对方找,这些都是宝宝乐而不疲的益智游戏。春天在户外藏猫猫则会更加刺激有趣。

篇9

关键词:智能;切入点;情境一、观察幼儿的智能强项,为设计个性化教学做好准备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备八种智能,包括数学逻辑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人的智能无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结构的差别。因此,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教师首先要明确每个幼儿都是“聪明”的,但他们“聪明”的领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但其他方面表现平平,这说明语言智能是他的优势智能,有的孩子虽然不善言辞但很喜欢唱歌,那表示他的音乐智能可能比较高。

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要观察幼儿日常活动和教学活动中的一言一行,观察其与众不同的课堂行为表现,并且以多种形式对其言行以及结果予以记录,逐步为每个幼儿建立起一份智能档案。如在语言、科学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语言、数理逻辑、空间智能的发展状况;在艺术和健康活动中观察幼儿音乐、身体运动、空间智能的发展状况;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人际关系、自我认知、自然智能的发展状况等。把握不同幼儿的智能特点和学习风格,确定其各自的优势智能,从而为幼儿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做好准备。

二、整合多元智能目标和三维目标,关注各目标的智能切入点

幼儿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事先明确某教学活动所指向的智能领域,再把发展幼儿这些智能的相关目标融入三维目标的描述里,由此实现多元智能目标与三维目标的整合。一般来说,每一堂教学活动教师都应找到三至四种智能的切入点来设计其教学目标。比如大班“认识时钟”的教学活动,分为时间认知、信息收集、钟面感知、整点认识、时钟游戏等几大环节,据此,教师首先可分析出该活动主要关注幼儿逻辑―数学、空间、人际交往、身体运动等智能的发展,然后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这几方面的智能目标与三维目标进行整合,比如:(1)感知、认识时钟和时间,学会看时钟(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2)在拨、认整时的操作中和集体时钟游戏的过程中培养探究和合作的意识(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3)热爱科学,培养充分利用时间和做事不拖拉等良好习惯。

三、选择能调动多种智能的教学内容,设计能激趣增智的情境

幼儿园课程要指向各个智能领域,要利于儿童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并能通过多方沟通协调合作解决问题。比起知识记忆式的活动,幼儿参与式和探究式的活动更能调动幼儿的多种智能。因此,在幼儿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应为幼儿准备有探究价值的环境,让幼儿以多种途径和渠道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教师备课不只是准备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为幼儿准备一个既有趣又可以引发多种智能充分发展的活动情境。比如,以知识背景创设激趣增智的情境,以形体动作创设激趣增智的情境,以视觉形象创设激趣增智的情境,以交流互动创设激趣增智的情境,以热点新闻创设激趣增智的情境等等。

四、用多元智能去教,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结果表达方式

由于个体间智能存在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不可能存在一种对所有幼儿都适用的教学策略,教师应根据幼儿智能特点拓宽教学策略,应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去帮助幼儿理解同一个概念或知识。而多元智能理论就为教师提供了一系列能激活智能的教学法,拓宽了教师教学设计的思路。各项智能教学法的内容举例见下表:

多元智能教学法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组织教育活动并不是指每一次教育活动都应该涉及7个智能领域,是否应该涉及某一智能领域以及如何涉及取决于这一智能领域是否有助于幼儿对概念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把握。一般情况下,一堂教学活动教师动用三至四种不同智能的教学法是比较合适的。

篇10

涂序彦曾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学术指导委员会主席,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主要创建人、我国“人工智能”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的“广义智能信息系统论”为“人工智能”学科提供了统一的理论架构,他倡导的多学派兼容、多层次结合、多智体协同的“广义人工智能”学科体系,为现代“人工智能”学科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提供了研究开发策略,他提出的“广义智能学”促进了“智能科学技术”新学科的诞生。1988年,他编著的高等学校教材《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1977年,他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作,主持“控制论组”,与北京市中医院合作,研究开发我国第一个中医专家系统“关幼波中医肝炎诊断治疗程序”,这也是世界第一个中医专家系统。1985年,主持“国家经济信息专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提出大型“多级专家系统”新方法,获国家“七,五”攻关重大成果奖。

1960年,在第一届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世界大会,创立多变量控制系统的新原理:“协调控制”理论,他提出的升船机多电机同步的“协调控制”方法应用于三峡工程。1981年,在《科技管理与科学学》发表“论协调”,提出创建“协调学”新学科。

1977年,涂序彦发表我国“大系统理论及应用”首篇论文,1985年,创立“大系统控制论”,1994年,撰写出版《大系统控制论》专著,发展“控制论”的新学科。

1979年,根据国情,他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最经济控制”理论,提出天文科学卫星“最经济姿态控制”新方法,在《自动化学报》发表了关于“最经济控制”多篇论文。

1980年,总结有关“生物控制论”的科研成果,主持编著我国第一本《生物控制论》专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重点研究“人体控制论”,他提出“针麻-多级协调控制过程”,“经络-人体控制系统”新学说。

1977年,涂序彦发表我国“智能控制及其应用”首篇论文,开拓“智能控制”新技术,1985年,提出“多级自寻优、自协调控制”新方法,1990年,参与发起主办“全球华人智能控制与智能自动化”大会,任大会主席之一。2004年,在国际“人工生命与机器人”AROB学术会议宣读论文“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based onArtificial Life”。

1985年,在IFAC/IFORS/IFIP国际学术会议,涂序彦提出“智能管理”(Intelligent Management)新概念,开拓我国“智能管理”新方法、新技术,1995年,撰写《智能管理》专著,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他和马忠贵博士撰写《协调智能调度》专著,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1995年,在“人工智能”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涂序彦提出“智能仿真”的概念与系统架构,2009年,应邀在中国计算机仿真高层论坛作“协同智能仿真”大会报告。

2000年,开发“智能信息推拉”技术、“基于公共知识库的智能通信”系统,2004年,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信息网络学术会议,作大会报告“智能通信与智能网络”,2005年,提出“互动智能通信”的概念,2008年,他和马忠贵博士撰写《智能通信》专著,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2年,涂序彦发起并主持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首届“人工生命及应用”学术会议,提出“广义人工生命”的概念和类谱,2003年,在国际“人工生命与机器人”AROB学术会议宣读论文“Generalized Artificial LifeRace&Model”,2004年,主编《人工生命及应用》论文集,2005年,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2年,涂序彦与曾广平教授等合作,提出“软件人”的新概念,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虚拟机器人一软件人”支持,2004年,提出“广义软件人”,2007年,总结相关研究开发成果,撰写《“软件人”研究及应用》专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主持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Humanized Systems,作大会主题报告“Advanced Intelligence,Humanics,SoftMan”。

2002年,涂序彦与韩力群教授合作,提出“多中枢自协调人工脑”的新概念,2004年,在AROB国际学术会议“Study of ArtificialBrain based on Multi-Centrum Self-Coordination Mechanism”,2009年,总结相关研究开发成果,撰写《多中枢自协调人工脑》专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3年,他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十届全国人工智能学术大会报告中,提出“人工智能”的姐妹学科:“人工情感”的新学科架构。2004年,在北京主持召开中日国际学术会议,作大会报告“Artificial Emotionand its Applications”,提出“IntelligentAnimation,Intelligent Game,IntelligentFilm&Television”。

1991年,在全国“智能控制”学术会议的大会报告中,涂序彦提出“智能控制论”新学科架构,2010年,他与王枞教授等合作,撰写出版《智能控制论》专著,在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4年,在“智能系统”国际学术会议,涂序彦提出“拟人系统”新概念,2005年,在中国武汉,发起并主持第一届“拟人系统”国际学术会议,他提出创建“拟人学”新学科,2008年,在中国北京,主持召开“拟人系统”国际学术大会。

2005年,他的诗集《糊涂集》包括:理智篇、山水篇、情感篇等涂诗四百首,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