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

篇1

[关键词]制药企业 信息化建设 现状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314-01

一、阐述制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在制造企业开始初步的信息化建设后,其生产、管理和运行的全过程都发生了变化。因为制药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制药企业利用了网络、计算机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了信息资源,不断提高了其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还有经济效益,实现了生产和管理的信息化。现阶段的制药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是:目前企业在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后,自身管理信息系统更加完善了,整理和支配信息更便利化,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更广泛和普遍,管理升级。制药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提高显著,使得其资源管理得到优化,高层管理人员能更快捷地通过信息系统获得企业发展更为详细的信息,进行领导和作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信息化的制药企业可以通过详细的丰富的信息系统获取和企业相关的信息,和社会交流信息,并与时俱进更新企业内部的信息。另外,制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制药企业全面数字化的生产和管理,其又以电子商务的新形式开拓了更广大的业务范围。事实上,制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后的确提升了自身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核心竞争力也得到提高,但是我国本身的信息化水平并不算高,制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只是停留在初级或中级阶段,发展现状良好但仍存在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以便制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规模化地发展。

二、分析制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原因

由于现阶段我国的信息化的水平不高,制药企业的发展快、需求大,而信息化的建设慢,水平低,和发展要求不相符。加上制药企业本身的信息化的管理机制较落后,导致制药企业的管理单一,效率低下,也不奏效。制药企业之间还有和社会的联系和交流并不多,也不能用信息化技术来实现发展,有时候信息交接的过程中还常常出现错误。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速度完全和企业发展速度不一致。简单的人工交流途径远不及信息化建设后所进行的交流那么便捷,这种闭塞的联系也导致制药企业无法获悉最新的医疗信息,无法便捷地获知现今市场对医药的需求,得到顾客的反馈建议,从而做出调整和改变。而只有在制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后,才能做到快速准确地收集相关信息,了解更多社会的情况和发展趋势。其次,由于制药企业的工作特点,其内部结构都是分层进行,各个环节独立完成后才综合起来运作的,这样的工作方式有时候会导致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环节相对来说过于独立,联系过少,即使在同一内部却互不了解,产生了沟通上的困难,不能相互协调地完成任务,所以在信息化建设后企业的内部信息进行了流通后,联系会更加密切,便于各个部门工作和环节互相沟通和开展工作,更加便利地进行日常工作。除此之外,制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甚至可以说是国内整个发展形势中都存在着这样的意识上的问题,对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和概念薄弱,并产生认知误差,再加上制药企业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不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过少,所以导致制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和水平仍然是比较低的。因此,制药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有利于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完善其生产和管理还有售后服务的全过程,提高了制药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降低其生产成本,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并确定制药企业结合信息化建设后的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探讨制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制药企业要实现信息化,需要转变现阶段仍未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半信息化模式,逐步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向着全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全面实现制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还有标准化。利用网络、计算机等信息化技术对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料进行整合,输入系统,方便随时调配和查找信息。高层管理人员重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勿忽视其力量,作出正确的决策和领导,坚持大规模地信息化建设,改善其落后的内部信息管理机制,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并适时加大与外界社会的信息联系和交流,方便获取相关资讯。在制药企业内部,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进行信息建设,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购买先进设备和配套设施完善信息,进行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让企业降低成本,获得更大利润。另外,由于专业性的信息技术人才缺乏,现有的信息人才也不能满足制药企业的发展需求,阻滞了制药业的信息化建设,再加上这类型专业的人才只专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对制药行业不甚了解,所以培养信息化技术和制药知识兼备的新型人才是当前发展关键,也是适应和加大制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同时,企业还需要对内部所有员工普及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可以熟练地运用和操作与制药相关的软件系统,提高员工们的工作效率。其次,在大环境背景下,制药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扶持和帮助制药企业开展深入的信息化建设,推动其进一步的发展。

四、总结

本文首要阐述了制药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其存在的问题,再进一步分析了制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原因,最后对其应如何发展信息化技术做出探讨。实际上,制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遵循了现今社会制药行业对其新的要求,使得企业能在完善生产和管理后也能更好地服务百姓了。所以,现代社会的发展不能脱离信息化技术,为加快制药行业的发展,实现便利化和安全的制药过程,推进制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鲁林鑫;制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关键性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0年02期.

[2] 刘鑫;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年18期.

[3] 陆文琪;制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

篇2

关键词:云计算 中小企业信息化

1 云计算的发展现状

当前,信息技术正在步入一个新纪元――云计算时代。云存储、云安全、云模式、云路由……等等一系列与云计算息息相关的技术名词层出不穷,因此,业界对它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一种技术,一种模式,一种服务……云计算至今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概念,但是其基本原理是一致的:云计算是一个分布式计算模型,包括云硬件(数据中心)、云平台、云服务三个层次,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提供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计算资源,通过互联网渠道的应用层为用户提供一系的服务,如:存储服务,应用服务,平台服务等,而用户则通过一些终端设备如手机,电脑等,通过互联网接入,进行相应的身份识别,就可以便捷的享受到相应的应用和服务。因此,云计算不仅仅只是技术的创新,它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会改变互联网的技术基础,甚至影响整个产业的格局。云计算在国外发展得相对成熟,到目前为止,Google、微软、亚马逊等较有实力的软件公司都参与到了云计算的研究和开发中,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方案并取得了丰厚的商业价值;我国的云计算目前正处在成长期,搜索引擎、网络硬盘、电子邮箱、云安全等云计算服务日渐被广大的用户接受并认可,随着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积极推进,各级政府,企业,均在加快云计算及其相关服务的建设与运营,搭建政府信息平台、电子商务云中心、互联网产业园等一系列云计算项目,据Gartner估计,2011年我国在全球约900亿美元的云计算服务市场中所占份额不到3%,但年增速达到40%,预期未来我国与国外在云计算服务的差距将逐渐缩小。

2 广西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广西是地处南部边陲的少数民族自治区,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因素影响,致使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在全国属于欠发达地区。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加快,泛北部湾型经济合作战略逐步推进,广西已成为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广西经济的一支生力军。据官方介绍,在2010年,广西实现工业增加值2702.4亿元,比2005年增加2596.3亿元,年增长21.1%;中小企业户数(含工商个体户)128.7万户,比2005年增加30.6万户,平均每年增加6.1万户;创新型企业中56%是中小企业,自治区认定的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70%是中小企业,在广西被评为国家、自治区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中70%由中小企业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占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总数的80%以上。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在广西,中小企业数量日益增加,实力日益增强,为繁荣广西,推进工业化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广西中小企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特别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意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现有的信息化模式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在个性化、多样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近几年,广西各级政府和部门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去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但我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处在初级阶段,普遍规模较小,人才、资金紧缺,技术落后,管理混乱,创新意识淡薄,产品质量差,缺乏市场竞争力等一系列问题极大的限制了广西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因此,需要逐步建立由各级政府部门、IT企业共同搭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持、服务、保障平台,帮助扶持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和技术帮助。

3 云计算对广西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影响

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为广西的信息技术领域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在资金、人才、成本等方面的信息化难题,它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快捷通道和重要趋势。

3.1 改变传统信息化建设模式 传统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一般主要包括自主开发模式,联合开发模式、外包开发模式、整体引进等模式,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的特点及需求有选择的进行搭建。但无论哪种模式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使用云计算技术以后,一切的技术,硬件都由云服务提供商来进行提供,所有的数据计算,存储,维护等都存在虚拟的云端,企业只需要花少量的资金来进行有选择性的租赁相关的服务,从而使用较低的成本把日常的工作应用都搬到云环境中去执行。

3.2 减少信息化资金投入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将大大减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资金投入。在基础设施方面,由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企业只须采用租赁而非购买的方式,而且投入资金不需一次到位,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在软件开发与应用方面,由云技术服务商进行软件的开发,并提供相应的软件应用服务,企业不需要专门组织力量进行软件开发,而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均由云技术服务商来进行解决;同时,由于不存在硬件和软件的维护问题,所以后期的管理,维护,更新等一系列延续性费用均可以省掉。

3.3 降低信息化投资风险 中小企业的投资一般都具有规模小,周期短,回报快的特点,因此,相对一些需要大量投入,而结果未知的投资,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持谨慎态度,云计算的出现则有效的降低了这一问题中的风险。使用云计算技术之后,企业所需要的服务均由云计算服务商来提供,这些云计算产业链中的各级服务商一般都具有先进的技术,强大的研发能力,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成熟而又灵活的产品线,完全可以适应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需要,避免了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走弯路、失败等一系列风险。

3.4 提升企业工作效率 云技术的应用将会使日常的办公更加简单和方便,用户的终端可以不用装操作系统和存储设备,所有的工作数据都存放在计算云里,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登录到计算云中完成自己的日常工作,即使是同事之间的团队协作也可以实现,这样对时间、地点没有要求的工作方式更加的灵活,方便,也更容易让人接受,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对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大有帮助。

3.5 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 云计算产业链的各项服务不仅仅只提供给中小企业,对大型企业也一样,因此,通过云计算,中小企业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以及同行业中的有利资源,使得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起点较高,所处的环境对于企业本身整合资源,降低投入,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多方面提供很多的便利和帮助,从而大大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云计算是一场IT的变革,也是一场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更是推动社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变革,它将信息产业变成绿色环保和资源节约型产业,将IT基本设施变成如用水用电一样按需使用和付费的社会公用基础设施,将软件产业变成高速运转流通的高效产业,它颠覆了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简化了企业的IT管理,有效的降低企业信息化投入,全面提高了企业整体信息水平,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它的到来将为广西的中小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和源泉,为繁荣广西经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刘鹏.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周洪波.云计算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雷万云.云计算―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任冬炎.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

篇3

【关键词】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策略

近年来,我国的勘察设计企业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中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就,例如:工程技术、办公自动化、模拟优化计算、项目管理等方面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有效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在国内勘察设计企业现阶段的信息化建设中,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认识误区,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在今后的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的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以实现我国勘察设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逐步迈入正轨,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开创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国内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起步相对较晚,Auto CAD绘图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勘察设计企业在Auto CAD的应用中经历了起步、发展、高速发展、完善等阶段,作为我国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志,其具体发展历程为:1)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引入专业计算机绘图软件,但是受到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造价较高,以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客观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导致国内勘察设计企业在计算机绘图方面明显落后于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2)普及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Auto CAD10.0-12.0软件的引进,国内勘察设计企业基本实现了绘图软件的更新与应用,有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配置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基本实现了计算机专业绘图软件的普及应用;3)高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国内勘察设计企业在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和相关技术的应用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尤其是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有效推进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各种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呈现出良好的趋势,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图档管理系统等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标志;4)系统集成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系统集成与资源共享的新趋势,特别是随着国内专项科研成果的增多,为其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2、国内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认识误区

通过对于我国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进行回顾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化建设的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与国外勘察设计企业先进国家相比,国内在信息化建设中仍然存在较多的认识误区,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国内部分勘察设计企业仅是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种促进工作效率与质量提升的生产工具,更多的依赖于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而缺乏对其潜在意义和作用的深入挖掘,从而导致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片面性、局限性的问题。例如:国内部分勘察设计企业在地质勘查与设计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但是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方面则忽略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使得的信息化建设缺乏全面性,其整体建设效果也不容乐观。

2.2国内勘察设计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片面突出技术问题的研究与解决,而对于管理问题的研究则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部分勘察设计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软硬件设备,并且加大了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力度,以为这样做就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但是在信息化建设中,却忽略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单纯的加强技术方面的投入,只是形成了表面的信息化,而对于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强化则是提高其实际效果的关键部分。由此可见,单纯技术性的概念是影响国内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误区之一,必须及时予以解决。

3、信息化建设在勘察设计企业的实现策略

从国内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而言,为了进一步推进其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进行,必须结合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各种技术手段研发与应用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实现策略,以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性、系统性。笔者总结了国内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强化勘察设计企业决策者的观念转变。在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决策者必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且摆脱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误区。部分勘察设计企业决策者认为只要引入了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与通信技术就实现了的信息化建设,这种观念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新时期的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到的经营与管理格局中,在推进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优化的过程中,要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为的长期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力的技术条件,并且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3.2在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强细致的需求分析。随着国内勘察设计企业的快速发展,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所以,勘察设计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进行具体的需求分析。例如:在专业软硬件设备、产品的采购中,不要片面追求高智能、高科技,而是要符合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最为经济、适用的信息化产品。另外,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勘察设计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对于信息化设备、产品的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必须制定完善的信息化建设策略,按照实施路线进行逐步、逐层的信息化改造,这样不但有效节省了的资金,而且符合信息化建设的必然发展进程。

3.3在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加强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从国内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现状而言,管理信息化与人员信息化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管理信息化是决策者观念转变的必然结果,而人员信息化则实现整体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分。因此,在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将文化建设置于重要的位置,利用多种手段与途径在内部进行宣传,促进全员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全员参与。在勘察设计企业逐步迈入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信息素质也将有明显的提升,两者之间的协调必须依托于的文化建设,其所具有的协调、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3.4在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强继续跟踪集成应用系统平台技术的研发,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完善集成应用系统设计中的管理规定与技术规程。由于勘察设计企业涉及到的项目与内容较多,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注重科技研发、项目管理等业务板块,以适应新时期勘察设计企业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在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管理中,要加强网络与信息的安全管理,尽量采用技术较为成熟的安全软硬件产品。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系统在运行中必须通过网络连接实现相关功能,在设计中要注重网络建设与技术应用,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以实现各类信息的安全传输与共享。另外,在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国内技术研发单位应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特别是计算机软件研发公司之间的技术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实现信息化建设效果的主要途径。

篇4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电子商务 SWOT分析法

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也成为各个企业与消费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企业究竟该如何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如何利用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关系,以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并不断发展企业和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明确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之间的关系,并正确处理这种关系。

一、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概述

1.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其实质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2.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商务活动,再具体一点,它是将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手段,通过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进行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方式。说得通俗一点,电子商务一般就是指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的一种方式,例如:网上营销、网上客户服务、以及网上做广告、网上调查等。

电子商务是Internet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Internet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也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并使得电子商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会改变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与结构。

二、结合陕西电信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1.陕西电信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1)外部机遇

陕西电信公司在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指导下,特别是2002年电信行业重组以来,一直把内部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自己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而应当在信息化社会中唱主角所承担的历史责任,时刻牢记在心。一方面,适逢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倡导思想。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外电信企业的进入也为我国电信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学习国外电信企业如何做好信息化建设,如何将信息化建设推向电子商务阶段,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宣传企业的产品、服务,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基础建设开始跟上,市场潜力很大。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年,网民已近8000万,互联网的力量已开始渗透到人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等高科技技术逐步发展,法律的必要条件也开始得到重视,这无疑不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外部挑战

自从电信行业重组以来,在固定运营商里就存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以及中国铁通三家运营商。从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条件方面来讲,中国电信已经是发展几十年的老企业了,面对自己最直接的两大竞争对手,不但要在业务上竞争,还要在自身内部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为社会企业信息化建设上竞争。除此之外,国外电信运营商的介入对于我国电信企业而言,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对外贸产品、服务情有独钟,这势必会影响国内电信企业的发展。

消费者的消费意识难以转变。就目前来看,消费者对网络产品的认识还停留在:不真实、介绍与实物有差距、更为重要的是对支付问题的怀疑等。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使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从传统的观念中转变过来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

认识程度不同。由于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同,因而其受重视的程度也不一样,不少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建设还存在着误区,他们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买几台计算机,然后联网;开发信息系统就是通过程序将与业务、产品相关的内容到互联网上等等,所以企业对此在认识程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别,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3)自身优势

作为通信领域里的一个老牌企业,在凭借自身已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硬件的优势条件下,陕西电信在建设信息化的同时,不断通过自身庞大的支撑网、传输网系统等开展网上交费、业务介绍、网上社区服务、客户投诉网等业务,来不断向信息化的最高级――电子商务来靠拢。依靠自身已有的雄厚网络资源和软、硬件基础,不断自我开发和发展企业信息化。

企业的信息化使得各项业务、产品的宣传更为广泛、及时,走前言化的发展趋势对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企业的品牌形象又反过来影响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各种业务比如关于缴费卡的业务,客户即可以通过网上信息的查询,不需东奔西跑便可以完成缴费的需要。用户还可以通过客户投诉网来及时反馈对企业的不满和需要,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反馈的信息帮助企业及时改进、更新业务。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电信由传统运营商转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我们明显以看出中国电信的战略方向,其不仅自己在逐步走向信息化道路,而且其新业务品牌的出现,如商务领航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4)自身不足

业务上,由于我国通信行业的重组,目前六大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通)都有自己经营的业务,业务的同质化,使得陕西省电信缺乏必要的核心竞争力。比如:移动通信运营商几个月前纷纷都开始了手机电子商务,“首届中国手机营销电子商务发展大会”的召开将一批手机电子商务网站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增殖服务。所以,陕西省电信要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程度和电子商务工作进度,必须使得经营的业务多元化、综合化、特色化,这样才符合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技术上,虽然也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能够满足一些基本的业务信息化的要求,但是要真正意义上实现业务完全网上经营,实现电子商务,其技术平台的支撑还不够。譬如:对于网上缴费这一项业务,到目前为止客户还不能登录网站进入电信的缴费平台,这必须要有一个成熟的技术平台来一方面满足网上缴费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保证企业内部数据安全性。

2.SWOT分析

从劣势与挑战分析可以看出,影响陕西电信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来自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完全,具体来说就是缺乏具体的、可行的技术来支撑一些传统业务、新业务的网上需要。没有新技术不能实现信息化也就不能更好地进行电子商务,因而会影响产品与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产品、业务宣传力度、销售量达不到直接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而进行信息化建设除了一定的人力投入外,也是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基础的。

三、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之间的关系

从上述案例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之间的关系:

1.从概念上

企业信息化的范围比电子商务的范围更为广泛,就好比从社会上开始出现“服装”这一名词,随着人们观念以及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休闲服装”、“正装”等等。那么这两者单从概念上也可以这样理解,企业信息化在随着人们观念以及技术等的发展,出现了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是将企业的所有行为数字化,是一种过程,更注重的是技术,靠技术去实现数字化;而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技术只能作为它的一个平台,相比技术而言其更注重的是商务活动。

2.从现状上

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方面受市场环境、企业自身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制约,换句话说没有企业基础的信息化建设就不可能有完善的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建设为电子商务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平台,但是我们还是要明确:信息化建设是一种工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才是关键。

所以说,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历史产物。企业信息化进程孕育了电子商务,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又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的深入进行和深层次开发。没有企业信息化,社会对电子商务不可能有强烈的追求,置身于电子商务中,人们才能感受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助推器,省略//article/2002/0300/ A20020300203127.shtml

[2]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省略/ewkArticles/Category145/Article5737.htm

[3]俞立平 曹志文 杨瑞桢 黄传武等编著:《电信市场营销基本理论与实务》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10:29-30,79-80

篇5

【关键词】 SaaS模式 中小企业 信息化应用

1 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根据《2012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需求与现状白皮书》专项调研显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困难重重,阻扰信息化建设因素中,列举了信息化作用认识、业务集成难易程度、信息化专业人员和信息化机制等主要因素。

1.1 观念问题

众多中小企业家认为在现有的管理方式下,中小企业依然蓬勃发展。但熟不知在那个“时势造英雄”的年代,中小企业的“第一捅金”获取相应容易,但决不能将创业者的成功变为企业的经典和定律,不屑于管理的变革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些企业将信息化误认为仅是计算机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艰巨的工程。

1.2 人才问题

目前,在中小企业里很难找到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些领导精通企业管理流程,但对信息技术知之甚少;有些员工精通信息技术,但不懂企业管理流程。而专业的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绝大多数只精通IT技术,对企业信息化难以全面把握,造成业务需求和技术之间的沟通壁垒,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1.3 资金问题

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显示:我国有74%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而发达国家通常在2%~3%之间。企业信息化系统每年的维护费用普遍占整个系统建设费用的10%-20%。而中小企业由于实力弱、管理水平低、信誉差、融资难等缺陷,以至于许多企业无法负担如此巨大的信息化维护费用,更有甚者因后续资金不足间接导致初期投入的浪费。

1.4 管理问题

一些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不清晰,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无法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有些中小企业缺乏总体规划,各部门对信息条块分割,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1.5 信息化模式与企业发展需求不匹配问题

不同的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截然不同。许多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带有很大盲目性,未能准确把握自身需求,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究其原因,关键是定位不准,未能将适度信息化作为追求的目标。

1.6 环境问题

虽然国家近几年在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开展信息交流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总体还是很薄弱。同时,国家在电子交易的法律保障、支付信用、货物配送、网络安全等方面有待完善。部分企业担心商业机密泄露,系统遭到攻击与病毒侵袭,导致数据丢失和破坏甚至系统瘫痪,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2 SaaS模式概述

SaaS是Software as a sewice(软件即服务)的简称,是21世纪兴起的一种创新型的软件应用模式。它是供应商提供信息化所需网络设施软件及硬件运作平台,并全权负责前后期一系列服务。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只需支付软件租赁费,即可通过Internet享受不受时空限制的服务。

2.1 SaaS服务模式的优势

(1)投资成本低。SaaS不仅减少了或取消了传统的软件授权费用,而且厂商将应用软件部署在统一的服务器上,免除了最终用户的服务器硬件、网络安全设备和软件升级维护的支出。

(2)按需订购。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按需订购软件应用服务,SaaS供应商通常是按照客户所租用的软件模块来进行收费的,而且 SaaS的供应商会负责系统的部署、升级和维护。

(3)灵活性强。SaaS模式可以在任何接入Internet的地点和时间使用,并在后续升级、产品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还使用如Web新技术。付费方式也灵活,既可按服务模式,也可按使用时间。使用时可支持多用户同时使用,另外在数据交换接口友好,方便用户导入导出,便于客户衔接SaaS数据于内部系统。

(4)先试后买。SaaS模式使服务提供商与客户间的沟通更加透明化。除了公开公正价格和功能外,还提供了“先试后买”的消费体验。用户通过试用体验功能、感受服务,是否符合自身实际需求,以决定选择哪家服务商,大大降低了企业信息化实施风险。

2.2 SaaS服务模式的缺陷

(1)适用范围受限。由于SaaS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且数据存储在互联网上,一切都掌握在SaaS服务提供商一方,因此安全性成为企业采用SaaS信息服务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虽然SaaS服务提供商也提供了一定的安全加密机制措施,但其实际防范效果还需经过企业的实际检验。

(2)服务效率相对较低。与传统摸下的企业信息系统相比,SaaS服务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信息运行效率和数据传输速度相对较低。

(3)风险问题潜在。由于SaaS的安全性和服务效率等问题,造成了企业实施SaaS信息服务模式下的风险。企业必须要考虑SaaS信息服务系统发生故障或崩溃时,如何采取安全策略及时恢复的问题。

(4)成熟度整体偏低。由于SaaS本身的优势,出现众多的SaaS服务提供商,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现存的SaaS服务成熟度可以用成熟度模型(CMMS)来衡量,一般分为定制级(CMMS1)、可配置级(CMMS2)、高效多用户支持级(CMMS3)和高效多用户支持可扩展级(CMMS4)四个级别。大部分SaaS服务还处于较低级水平(1级或2级),只有部分实力较强的处于较高级水平(3级或4级)。

3 SaaS模式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对策

3.1 发挥SaaS优势,扩大适用范围

采用SaaS信息化服务模式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资金少、业务量少的特点,但并不是中小企业将所有业务统一化为SaaS模式。尤其是安全性和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系统(如生产管理)。而对于财务管理系统,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及相关业务要求,需要采用企业内部系统和SaaS应用系统“双系统”模式,才能很好解决SaaS在中小企业适用范围的问题。

3.2 加强完善安全机制,确保SaaS安全性

由于采用了DES、RSA等数据加密技术和数字认证技术(CA)、安全套接层(SSL)、安全电子交易(SET)等协议,并且SaaS服务商还提供了优良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案,所以SaaS模式下的系统安全运行和数据安全传输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如微软公司(Mircrosoft)的SaaS的模型中,采用了先进的Windows通信基础构件技术,集成数据加密、认证、安全技术协议等技术为一体,为SaaS安全服务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当然,安全的实现还需从制度上加强完善,这需要SaaS服务商、客户企业以及政府等多方面的努力。

3.3 利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高系统服务效率

以“云计算”技术为例,云计算融合了分布式计算、网络计算技术和虚拟化、Web2.0等热点技术,具有超大规模、高可靠性、通用性及高扩展性等显著特点,恰巧符合了SaaS服务模式要求,为SaaS信息化服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Michael Cusumano研讨了云计算与SaaS的关系,认为云计算能为SaaS服务提供一种全新的高效服务平台。A.Caceres提出了云技术的SaaS应用方案如(图1)所示。

3.4 ,制定风险管理对策

信息安全风险始终是SaaS信息化应用不可避免的,企业必须要正确面对。作为客户企业既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又要培训人员具备较强的风险和保密意识,并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对策机制,以将风险降低最小。

3.5 加强规范化SaaS产品的开发,提高成熟度

提高SaaS规定S成熟度要通过相关部门制定SaaS服务商准入制度,以及SaaS开发规范和标准,并确定其服务范围及领域,以此改进当前SaaS服务业成熟度较低的缺陷问题。

4 结语

在当今互联网的信息激增的社会,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应用模式必将是大势所趋,SaaS信息化应用模式正是顺应时展要求,当然,SaaS信息化应用模式的发展会存在种种问题,但是相比传统信息服务模式的优势特征,必将推动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法律法规外部环境的进一步成熟,SaaS模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必将被更多的中小企业接受,必将成为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新一代有效信息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马立林,李红.基于SaaS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2).

[2]姜天一.SaaS模式在黑龙江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3]杜卫星.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困境与SaaS模式应用研究[J].经济视角,2008(12).

[4]孔烨.中小企业基于SaaS模式发展信息化的步骤与策略研究[J].管理信息化,2011(12).

[5]毛华扬.SAAS模式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1(07).

篇6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摘 要:纵观辽宁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制约着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信息化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极大浪费。辽宁省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小企业要实现良性发展,我们必须要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并予以认真解决。本文从当前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对相应的改善对策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能够对加快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有所裨益。

关键词 :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079-03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飞速展给各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促进着各行业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已成为我国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之路。

一、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概述

作为东北经济大省,辽宁省的中小企业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能否实现。从十六大提出信息化发展指导至今的十多年间,辽宁省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纵观辽宁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如,仍有不少的企业对于信息化的概念缺乏清晰的认识;企业的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企业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适应性较差;企业信息化成本较高;缺乏完善的信息化服务软件;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缺少健全的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等等,这些突出的问题在制约着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信息化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极大浪费。辽宁省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小企业要实现良性发展,我们必须要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并予以认真解决。

二、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企业对于信息化概念仍缺乏清晰认识

所谓信息化,指的是借助计算机等智能化工具来培养和发展具备较高信息化能力的新兴生产力,并使之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运用智能化工具的信息化能力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处理,以及信息的再生利用等等。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提高信息的运用和处理,而目前辽宁省不少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概念仍然停留在引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这一层面上,总体认识深度还不够,最终导致了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改革时难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导致企业经营活动受限

经过几年的发展,辽宁省中小企业的计算机普及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大多数的企业都仅仅是配备了计算机并装配了一些基本的办公软件,有的企业甚至还没有实现外部互联网和企业内部局域网的搭建,这不仅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难以畅通流动,各级管理人员也基本上依靠电话短信等方式来进行沟通。由于信息比较闭塞,不仅导致了管理人员“各管一摊”的问题出现,还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此外,由于网络应用化水平限制,也给企业在运用网络信息和资源方面带来了困难,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

(三)企业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适用性较差

企业进行信息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效率,进而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益得到提升。信息化的过程不仅需要对企业基础的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规范化,还要对企业的管理流程和制度方面进行重组。然而,由于受到传统经营思想的影响,以及企业原有管理流程的限制,使得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对信息化这一新概念也接受缓慢,甚至不愿意改变原先的工作习惯,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改革。可以说,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模式习惯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中小企业要实现信息化发展,必须要对企业中落后的管理观念、业务流程,以及组织结构进行根本的改革。

(四)企业信息化成本较高,缺乏技术型管理人才

中小型企业一般具有生命周期短、抵押资产少、信贷风险大、资信度差、融资渠道少,融资困难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改革中,投入的建设资金和先进技术十分有限,用于引进高级的技术型人才的资金投入则更少。然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投入大的系统性工程,它不仅需要依靠IT厂商提供基本的硬件设施,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后期的软件、网站的开发、升级和更新等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中小企业不仅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成本,还承担着难以预料到的风险,种种因素的制约成为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障碍,使得许多资金能力有限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望而却步。

此外,人才是决定企业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得企业经营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而当前辽宁省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所存在的紧要问题之一就是缺乏复合型人才的支撑,特别是对于既掌握IT技术又熟悉企业业务和管理流程的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缺口。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用人机制缺乏吸引力,所能提供的待遇也十分有限,一方面导致了企业很难引进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企业难以通过自身发展来留住优秀人才,导致了人才的二次流失,尤其是企业内部一些骨干型人才的流失,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五)缺乏定制化的服务软件,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市场上的大多数企业管理软件都是通用型的软件,系统功能和模块组成大体相同,很少有软件商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推出专业化的配套软件。有些软件商虽然针对企业进行了修改和定制,但价格昂贵,远远超出了中小企业的成本承受能力。同时,由于相关的软件开发人才匮乏,软件商在企业管理管理软件方面的开发能力也受到了很大限制,这两方面的因素最终导致了软件服务与企业发展的不协调。

此外,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千差万别,而目前,市场上仍没有完全适合中小企业的差异化解决方案和个性化产品,使得大多数针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往往仅停留在了宣传阶段,难以得到企业主的认可和接受。同时,目前市场上针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仍然不完善,如有些企业主即使购买了解决方案,但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仍缺乏及时的培训和指导,久而久之,导致了企业对信息化产生失去使用连续性,甚至对软件服务上失去信任,最终导致了中小企业失去了信息化发展的信心。

三、推进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对策思考

(一)各级政府应加大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推动力度

各级政府应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指导下,不断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高重视,为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发展出台切实有效地鼓励和扶持政策。

1.各级政府应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向全省范围内的中小企业积极地宣传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要广泛地借鉴和吸收其他省份和国外企业在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改革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制定多项适合本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针对性扶持政策,使企业真正得到帮助。

2.各级政府应在财税和金融资本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倾斜度,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并为之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切实减轻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的资金压力,使辽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改革更为便利和畅通。

3.各级政府应大力资助或成立公共信息服务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初级的信息服务,使企业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公共信息服务,从而使企业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奠定一定的知识基础,并对信息化的优势有初步的了解和认可。对于经济实力较差、资金流转较困难的企业,政府应在资金和技术方面予以适当的减免和协助,以帮助企业逐步提高自身信息化的应用程度。

(二)提高企业对信息化的认知,转变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

信息化改革已经成为当前企业进行全球化发展、开展跨领域合作的必由之路。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和服务这一层面,而是逐步扩展和提升到了信息化应用的层次,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程度更是成为了衡量该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前文所述,当前省内不少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改革中存在着不少认识误区,如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够重视,仅仅认为装配几台电脑,开通企业网站,财务管理实现电脑办公等等就是实现了信息化发展,这些片面的认识严重阻碍着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因此,中小企业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准确把握信息化发展的改成含义和思路,要以信息为核心,以信息化相关的软、硬件设施为媒介载体,将信息化技术引用于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的整个过程,广泛搜集企业各个运营环节的数据,运用大数据理论进行科学分析,从而使企业的信息管理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

此外,企业要认识到信息化发展并不是仅仅使用电脑进行办公这一简单机械的工作,而是借助信息技术,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从而使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得到改进和革新。所以,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改变以往陈旧的经营方式、僵化的组织结构,以及不合理的管理流程等,使企业在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中提升产品质量、技术能力,以及管理水平。

(三)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实现多方受益的良性发展局面

能否对有限资源进行科学地利用,是衡量一个企业运转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志。面对有限专业人才资源、信息技术资源,政府应牵头组建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参与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以使各个中小企业都能得到合理的资源使用。

为此,建议省政府建立一个全省范围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在这个服务平台中,建设信息化知识宣传、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技术指导,以及信息化建设项目等模块,使企业在平台中能够得到有效地学习,并及时获得最新的政策信息。同时,还应鼓励软硬件服务商加入到信息化服务体系中,并给予其一定的政策帮扶,使其加大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软硬件开发力度,使开发出的软、硬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不同的行业。此外,要加强企业与软硬件服务商、科研院所、高校间的互动交流,将企业的信息化需求、软件服务商的先进技术,以及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人才优势进行有机统一,这样,不仅有助于企业找到适合自身信息化发展的科学途径,还将给软件服务商改善服务、提升技术带来动力,同时也将使人才实现更有效地流动。

(四)开展校企合作,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培养

辽宁作为教育大省,省内不仅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各类科研院所,还拥有门类齐全、数量庞大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然而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水平不同,使得这些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各门类技术人才在省内处于分散存在的局面,并且存在东、西部分布不均的现象,由此导致了辽宁省东、西部的企业在信息化发展和人才质量等方面不均衡,甚至产生差距悬殊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发挥牵头作用,引导辽宁东部企业和高等院校与辽西地区的企业和院校开展深入而广泛的合作,促进资源的平衡配置和使用,使各地区的企业、院校和科研院所都得到发展。为此,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搭建院校交流平台。鼓励沈阳、大连等地的优秀高校与其他市区的高校建立教学交流关系,一方面派出优秀教师到各地的院校进行专业知识讲解,及时传递企业信息化领域的前沿咨询;另一方面要积极的接收来自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到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并将学习到先进的思想和专业技能带回去,有效促进各地院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2.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因此,企业应主动的与高校建立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一方面要与高校建立合作实践基地,为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提供场所,使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另一方面,企业应派优秀的管理人员到高校中进行讲学,使学生们了解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当前需求和前沿发展技术,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方向和目标,从而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不仅满足了企业需求,还将有效地提高高校的就业率。

3.建立企业互助发展联盟。对于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发展的(中小)企业,要鼓励他们与其他行业的企业建立互助联盟,借助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系统将已经拥有的资源、渠道等进行推广和分享,形成一个信息资源共享体,实现共同发展。这样,不仅有助于各企业资源的流动和共享,还将使各自企业的业务得到有效地拓展,实现多赢。

四、结束语

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正在崛起,中小企业应抓住信息化的发展契机,不断进行大胆的探索,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不断实现产品创新和技术革新,最终使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使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持续提升,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对辽宁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亚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及改善[J],中国科技信息.2014(02).

[2] 马晓君,郭晓琳.辽宁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统计分析及政策建议[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02).

[3] 张代军.辽宁、浙江两省中小企业融资比较与启示[J].辽东学 院学报,2010(03).

[4] 党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3(13).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云计算;财务管理信息系统;SaaS;LaaS;PaaS

1.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9%以上,为我国创造了大量财富和就业机会,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有如下特点:信息基础设施较少;业务结构简单;数据的复杂性和安全性要求比大型企业低。中小企业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上需要综合考虑初始投资成本,后续维护费用,灵活性和适应性等因素。所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选择合适的建设模式非常重要。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和商业模式,在应用层面可视为ASP模式的延伸和拓展。其中,公共云是一种由第三方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位于企业防火墙之外的云服务。这种服务下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所有软件、硬件、基础设施等都是由云服务提供商负责安装、维护、管理和供给,企业客户只需要按功能使用付费即可。公共云的个性化配置能够满足我国存在差异性的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有针对性的配置云服务应用。

综上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采用公共云更符合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尤其是在IT投资成本上的节约收效明显,企业应用云服务开展信息化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来说,云计算模式已经成功应用于CRM、办公协作等领域。

2.需求分析

2.1 总体需求分析

财务管理信息化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需求的分析。对于云计算的财务管理信息化需求分析,中小企业可以采用第三方咨询与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参与相结合的方式。云计算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分析包括战略层、运作层和技术层三个层面的需求分析。

(1)战略层需求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公司治理和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需求也是企业战略规划中总体需求的一部分,所以云计算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从传统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迁移到云计算模式下,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战略规划,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小企业尤为重要。

(2)运作层需求分析

在战略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对企业整体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需求分析。云计算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的交付实现运作方式与传统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云计算模式的应用将在便捷性、共享性等方面极大改变业务运作方式,所以有必要对企业运作层面进行需求分析。

(3)技术层需求分析

企业信息技术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环境,对于已经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企业而言面临着现有信息系统的各个模块功能的转换和迁移,而对于尚未开展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小型企业,则需要根据发展现状和业务需求分析使用何种技术,这些都需要进行企业技术层面的需求分析,特别是后续的系统维护、升级、整合等方面都要做系统的规划。

以上三个层次的需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信息化需求是信息化建设中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需要对各个层次的需求作综合的分析,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2.2 需求特征分析

云计算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因不同的企业类型而不同。虽然中小企业更适合云计算,但是哪些中小企业更适合采用云计算平台开展信息化建设,还要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发展特征有针对性的采用云计算模式。

(1)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云计算的需求不同。对目前还处于手工管理阶段的企业是较适合采用云计算模式,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的IT建设、几乎从零起步,采用软硬件租用模式后,可以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享受财务管理信息化服务。

(2)业务和销售区域的分布特点也是中小企业选择云计算的重要因素。如果中小企业的业务范围是多点分布和管理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数据能够在不同公司之间共享,云计算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可以低成本高效的实现异地信息的快速共享和使用。

(3)企业内部IT管理能力是影响云计算选择的重要因素。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外包就需要考虑自身的IT系统和IT管理人员的素质,结合内部系统的灵活性和完整性进行选择,而对于IT管理能力较差的企业可以采用云计算,交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统一规范管理。

(4)相互协作的工作性质。如果经常需要与他人在项目组上进行协作,那么采用云计算模式比较合适。在多个用户之间实时共享和编辑文档的能力是基于认web的应用的主要优势之一,如可以在项目中与工作组成员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向公司管理人员异地汇报工作,应用云计算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建设模式分析

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不够充裕,希望尽可能节省成本的情况,因此,中小企业应该选择由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专业服务而并非在自己企业内部构建专门服务于自己企业的云计算服务。另外由于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应该在涉及大量普通数据计算、大量与外部交互的系统模块上寻求公有云的服务,而对于财务管理核心的数据计算和存储以及内部业务的处理上应该寻求私有云的服务。

云计算的三层服务架构中提供的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对应IaaS,PaaS和SaaS,本文将其统称为“IT即服务”,企业信息化建设使用IT作为服务,也包括三种基本模式,即IaaS,PaaS和SaaS。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路径

0引言

近两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证明,信息技术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行业细化分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在信息化社会的浪潮中,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主体都在寻求发展的良好机遇。一方面,国家提出“互联网+”的产业催化政策,从宏观环境方面优化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从某种程度上激发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活力。一些企业正是看准了信息技术的红利,适时借助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饿了么、滴滴打车等新兴企业便是例证。在看到中小企业走信息化管理道路的机遇的同时,也要准确把握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定位有一个准确把握。

1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截至2016年,我国企业的数量超过5000万家,其中,中小微企业所占比例高达99%,这些企业在税收、吸纳就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从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来看,虽然多数企业接入了互联网,实现了信息化的沟通与交流,但真正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到核心业务和部门中的企业数量偏少,多数企业只是将互联网作为一种沟通的方式,并没有将其融入企业的长远发展中。从地域方面来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大。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在业务开展、资源整合等方面有较高的需求,并且拥有较为丰富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程度偏好,能够发挥信息化引领企业发展的作用;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管理方式和资源方面的限制,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开发方面缺乏动力和紧迫性,发展相对滞后。从行业来看,目前,新兴行业,尤其是服务行业,在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应用程度方面相对较高,而一些传统性行业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则比较落后。从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创新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被动式的应用,即只有当自身的发展面临重大挑战时,才可能想到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缺乏主动实践和创新的动力。

2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对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价值和意义有一定的认识,但从真正信息技术应用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化管理理念滞后、信息化管理人才缺乏,以及信息化管理缺乏制度支撑等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挖掘和实现信息化管理,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展具有推动作用,丰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实践。

2.1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滞后

管理理念是贯穿企业日常运营与管理的重要思想主线,是企业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推动力,同时,也是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的先进与否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而企业获取信息是否及时、信息的价值是否能够充分被挖掘和利用,是衡量一个企业市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对信息化管理理念的认识和践行程度并不理想,多数企业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企业运行中可有可无的工具,没有将其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特点进行整合、创新。一些企业虽然开通了网站入口,但网站的日常管理与运营工作滞后,信息出现长期不更新的情况,信息化建设仅仅停留在起点。

2.2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

缺乏人才是支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企业是否拥有足够优秀的信息化人才,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效果。而当前我国广大中小现有的人员虽然能够从事简单的信息系统录入和分析,但难以从海量的数据中分析出对企业决策和发展有真正价值的结论。一些企业甚至是通过外聘兼职或者托管的方式,进行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管理,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风险,同时容易导致企业发展的不健全,不能彻底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长远需要。

2.3信息化管理缺乏制度支撑

当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制度对企业运行的价值,在实际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过程中,缺乏硬性的规定,虽然引进了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在使用方面缺乏必要的培训制度和监管制度,导致信息化管理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

2.4信息化管理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信息技术

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短暂而迅速的时期,在短短的几年内,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而与这种发展速度形成对比的是信息安全方面弱点的暴露。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遭遇重要信息被窃取、篡改的情况,而国家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制度滞后,导致对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维护面临诸多困难。同时,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意识,一些工作人员在重要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导致不安全因素有机可乘,严重威胁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3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质量的路径

3.1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

中小企业要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应用、研究与创新,不断革新企业管理理念。一方面,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要形成一套关于自身以及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思想和模式,定位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发展方向和目标;另一方面,企业要多进行企业间、行业间的信息化管理理念的交流,通过与大型企业管理者的互动交流和学习,提升自己对信息化建设方向的敏锐度和洞察力,并能够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制订灵活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策略,提升企业信息化发展对市场变化的“免疫力”。

3.2打造信息化管理主力军

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化人才的获取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首先,企业要通过与高校密切合作的方式,通过实行校企合作的方式,利用学校优秀的人才作为支撑,挖掘和培养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化人才。其次,企业要立足于发展现状,从企业中寻找可以培养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提升现有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能力。再次,企业要善于利用外部优秀的信息化管理资源,如,一些当前没有实力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管理队伍的企业,其可以暂时聘请一些外部的信息化咨询管理公司,利用其专业的知识和管理系统,提升自身的管理效果。

3.3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从制度层面加强对企业相关行为的引导与约束。首先,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制定适合企业或者部门日常工作开展的规章制度,对信息化管理的落实提供保障。其次,企业要完善相关的培训、监管制度,切实保障企业的各种信息化管理手段能够落到实处,让基础员工熟练掌握。

3.4强化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保障

面临经常遭遇信息化安全威胁的情况,一方面,国家要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建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为基础,不断完善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各种侵害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权益的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管理环境。另一方面,社会要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通过对本行业内信息化运行情况的分析和掌握,制定较为统一的安全性保障制度和规范,保障中小企业行业内运行的安全化、稳定化。

4结语

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对我国大量的中小企业来说,既是一种提升自身实力和竞争力的因素,也是企业进行创新与发展的“孵化器”。信息化一方面能够弥补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资源缺乏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够提供相对比较宽广且公平的平台,为企业实现良性发展提供帮助。当然,当前中小企业在管理理念、人才应用、资源整合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企业用发展的思想进行有效克服,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夏鸣.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管理[J].厦门科技,2012(2).

[2]胡磊.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思考与探索[J].企业经济,2011(11).

篇9

关键词:移动互联技术;中小企业信息化;移动信息化

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内部管理的要求十分迫切,企业信息化建设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升级换代,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近年来,移动互联技术和智能通讯终端的迅速推广普及,为高效快捷的信息处理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手段,是当今企业信息化建设热点,对于中小企业有着更加现实的意义。因此,中小企业的移动信息化应用就成了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1、企业信息化和移动互联技术

1.1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当今社会,信息产业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之一。所谓信息化,就是在社会活动各个领域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共享各种信息资源,使人们能够在任意时间地点,通过媒体相互传递所需信息,以提高社会活动的工作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是信息化在企业范畴的统称,指的是在生产、流通及服务等各项活动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提升企业的集约经营程度,使得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贡献达到较高水平。企业信息化也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就必须首先实现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升,尤其是七十年代以来,个人计算机和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从单机作业到网络应用,企业信息化从局部系统走向全面应用,并向全覆盖全联通迈进。

1.2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现状

移动通信技术(指移动终端设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移动互联技术。与固定的有线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特点主要体现在终端设备和接入网络,以及由于终端和移动通信网络的特有功能所带来的独特应用。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未来十年内最具有创新活力和市场规模的领域。

有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的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8700万,这个数字排在世界第二位。更惊人的是中国手机用户超过了三个亿,和这个数字相比较8700万还不及其三分之一。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领域中,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已成为支柱产业,信息、通信、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最新技术无不为这两大支柱产业所应用。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毫无疑问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应用服务的市场。互联网发展历史还不到30年的时间,这一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移动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所以,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相结合是必然的趋势,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属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时代已经到来。

2、中小企业信息化对移动互联技术的需求分析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提出了企业移动信息化的概念。

企业移动信息化是指企业人员通过手机、PDA这样的移动通信终端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和移动应用软件系统处理、交换和共享企业信息,进行实时管理、即时通信,实现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功能。企业管理者可以在任意地点和时间实时准确获得企业的经营运作信息,准确地做出决策和判断,摆脱了桌面系统和有线网的束缚。在移动信息化平台的帮助下,企业的内部、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自由,而中间环节减少了,作业流程标准化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企业移动信息化正在改变客户的生存方式,改变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方式。

在这里,我们以中小企业为例,分析其发展中对于企业移动信息化需求。中小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但信息化基础薄弱逐渐成为其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中小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

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增强企业管控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就需要以简单可行的方法整合企业日常信息,规范业务信息流程,快速处理信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中小企业需要的信息化手段应该是充分利用现有社会技术资源,建立经济实用,推广迅速,使用方便的信息系统,重点解决信息处理及时性和灵活性问题。最终满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灵活高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

虽然中小企业对实施企业移动信息化需求迫切,但目前中小企业实现移动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随着移动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技术普及和建设成本降低以及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可以看出移动信息化技术在中小企业中还是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3、移动互联技术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3.1 移动互联技术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双重限制,企业的移动信息化建设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一个开发周期短、投入成本小、见效快的移动信息化信息平台,对于中小企业应用是最为合适的。总之,如何选择和架构适合中小企业自身需求的移动信息化平台及其相关应用技术是移动信息化能否在中小企业中得以开展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这里,我们给出一些移动互联技术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典型应用。

3.1.1 移动供应链管理

移动信息化提供的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广域无线传输技术的供应渠道管理系统,企业只需通过无线网络,就能实现渠道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从而帮助企业的管理范围实时快速地延伸到渠道每个角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企业无法及时有效获得关键市场数据的问题,真正实现采购、生产、销售和市场的匹配。以RFID(射频识别)技术为例,企业可以实现对产品流通过程的实时跟踪。在入库时控制设备对产品进行自动识别,登记相关信息。在库存管理方面,依靠该技术,通过无线扫描各个货物区,系统便可以及时掌握存货的状况。在销售环节,产品流转信息会不断发送到移动信息化系统。然后通过移动设备,管理人 员能够及时准确掌握产品在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并可以随时指挥供应链的运转和协调。移动信息化系统的销售数据采集同样可以做到实时进行,移动信息化系统完成各地销售终端的销售数据汇总后推送给营销人员,以便灵活调整企业营销策略。同时,系统自带的后端数据分析功能与决策支持系统,使企业的管理者可以迅速掌握商品的实时销售及库存情况,能够做到对市场的快速响应。

3.1.2 移动业务协同

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的扩大,员工也分布于全国甚至是全世界各地,对分散各地的员工管理问题日益凸现出来。而对此移动信息化系统也可给出满意的解决方案。企业利用移动业务协同系统,使外地员工能够随时随地访问公司的业务信息,为他们提供便利的企业协同支持,增强企业团队意识。以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将桌面业务协同功能扩展到无线移动设备,企业业务范围将从单点扩展到无限。移动业务协同促使企业员工的移动终端设备(手机、PDA等)和桌面设备(桌面电脑、IP电话)的整合,员工间信息沟通渠道更加通畅,让工作流程变得紧密。这样,员工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使用不同的设备,实现相同的业务处理功能。移动业务协同使企业管理者可以及时安排工作、提供指导、做出决策,加快业务协同的反应能力,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移动业务协同还可以利用已经非常成熟的短信技术,与企业相关的客户和供应商等进行外部业务协同,如供货通知、市场信息反馈、产品信息查询等,从而提高了企业间业务协同的效率,使各个企业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图1是企业间业务协同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1 企业间业务协同系统架构示意图

3.2 企业移动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企业移动信息化进程的全面推进,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移动信息化系统将逐步成为各企业中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对于移动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规模化发展

随着人们对移动信息化技术认识的提高,以及通信运营商和开发商不断降低开发成本、增加边际效益等方面的考虑,必然加强移动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力度,移动信息化技术将在各行各业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3.2.2 单一应用向整体应用演变

随着移动宽带技术的普及,网络传输速度和质量的提高将支撑更多更丰富的应用。移动信息化将进一步发展,出现持续不断的创新应用。移动信息化技术应用将深入到各类企业用户的供应、财务、生产、销售等环节之中,从局部应用发展到全面的移动信息化应用。移动信息化将会给企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更好的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4、结束语

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加强企业内部管控,提高快速反映能力,增强企业间协作共赢力量,将促使更多的中小企业不断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完善,伴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涌现和普及,企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技术手段提升竞争力成为必然。可以预见的是,移动信息化将会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中西部 中小企业 电子商务 企业信息化

一、企业信息化现状

20世纪90年代,电子商务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而开始萌芽。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在阿里巴巴等企业的带领下取得了飞速进展。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6月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包括B2B、B2C、C2C)交易额达到2.25万亿元;其中,B2B交易额达到2.05万亿元,B2C与C2C网购交易额达到了2000亿元。预计2010全年B2B交易额为3.85万亿,网购交易额为4300亿。据《2009-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报告》,中国的电子商务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预计2013年将达到12.7万亿元的交易规模。

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不同,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似乎总是在蹒跚迈步。从50年代开始的单机应用,到70年代企业内部的跨部门应用,再到80年代开始的企业之间集成应用,一直到今天,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普及程度低于业内预期。来自于原信息产业部、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指出,虽然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但利用互联网来从事业务应用的只占44.2%,只有9%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4.8%应用了ERP。这些数据表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程度不甚理想。在中小企业中企业上网、企业网站、电子邮箱等虽然有广泛的应用,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经营活动和改进管理方面,特别是实现核心业务管理如生产控制、人财物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还需要大力发展。

据用友的《2009年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数调研报告》调研结果,2009年中国企业信息化综合指数为40.46,其中应用状态为51.3,应用范围为25.3,应用效益为49.9,中国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成熟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二、企业信息化趋势――全程电子商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产业也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传统的电子商务、信息化模式难以帮助企业应对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也催生了增量交易挖掘、存量客户在线与离线管理、企业内外管理协同、企业间商务协同等需求,中小企业信息化亟需新的应用模式。

2006 年1 月,北京网信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次公开提出要打造“全程电子商务平台”。7月,重庆金算盘软件有限公司也提出向“全程电子商务”转型的战略,推出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全程电子商务概念开始走入公众视野。

全程电子商务( Integrated E-Commerce) 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面向全球化供应链网络,将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供应链协同融为一体,实现企业贸易活动、内部运营管理及供应链上下游商务伙伴间协同等所有业务过程的数字化、电子化的一种全新的商业活动模式。它融合了IT、管理、商务等领域特征,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和经营理念。全程电子商务的核心是商务,主体是企业,重点是全程。

企业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全程电子商务的基础。只有把企业内部的各工作流及有关信息进行“数字化”,并在企业OA系统架构基础之上,实现真正的协同办公,企业才有可能真正融入并体验全程电子商务的优势。这时,企业可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搜索”、动态整合上下游产业的有效资源,形成产品供给或服务,挥洒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经营理念。不仅如此,全程电子商务的应用,将有助于企业降低营销、采购两端的成本,提高企业内部运营效率。市场需求动态信息源源不断地汇入到企业经营决策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将大大促进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已经取代了企业单体之间的竞争。产业链竞争的核心是快速促进供需双方达成交易活动,而全程电子商务正顺应了这一点,它是构建产业链竞争的一种理想模式。通过全程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不仅能快速获取市场需求信息,还能对用户互动参与所建立起来的“商流”进行分析,掌握用户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趋势,获取市场潜在需求。当然,要实现这一点,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要从理念和观念上进行转型,要从早期的把企业信息化建设定位在企业的内部管理,延伸到外部合作伙伴,建立集上游供应商、下游分销商和客户紧密于一起的全程供应链管理。鉴于此,全程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企业信息化注入了新的内容,这必将大大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

三、企业实施全程电子商务的条件

对于企业而言,信息技术把企业管理和企业运营的商业模式打包、集成,这种全集成的趋势是全程电子商务的基础、前提和土壤。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企业的需求欲望

企业实施全程电子商务的首要条件是企业真正的需求欲望。企业在实施全程电子商务的过程中需要把产业链的协同、管理、统一通信、交易、支付五个功能全部融合在一起,难度很大。一个要实施全程电子商务的企业,只有真切地感到必须实施全程电子商务,才能端正思想,明确目标,满足企业当前以及未来战略性发展的需求,从而以百折不回的决心和恒心实施全程电子商务。相反,如果一些企业没有确切的需求欲望,勉强开展全程电子商务,则必然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失败。

2.具备良好的技术支持及软件支持

全程电子商务是以企业的信息化为前提,信息化需要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为此,企业需要稳定的网络设备支持全程电子商务实施,除此之外,还需要安装功能完善的客户端软件,软件可通过企业自身开发或者向提供商购入。

3.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管理的基础上

全程电子商务包含企业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它不能脱离企业基础管理这一操作平台。只有扎实的管理基础,才能将企业内部运作数字化。同时,数字化也是其基础管理的发展与延伸,并赋予了基础管理新的内涵,对基础管理起到了一种放大和加速效应。例如,黑龙江的斯达公司将基础管理与信息化相结合,企业管理水平得到了实现质的飞跃。

4.与管理改革相结合

全程电子商务与企业原有的产权结构、经营机制、组织形式、业务流程、运作方式、利益格局等诸多方面的根本性变革互为基础和条件。这里主要体现为企业信息化。斯达公司的前身--黑龙江造纸厂利用合资的机会,明晰企业产权,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作,为斯达公司大力进行信息化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斯达公司的信息化又与激励约束机制的改革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经营者、生产者置于严密的监控之下,堵塞了一些人的灰色收入和消极怠工现象。

四、中西部实施全程电子商务现状分析

1.中西部发展背景

中西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受制于其地域的制约,但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进步为中西部带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在网络环境下,企业从事各种商务活动没有地域的阻隔,中西部企业可以和东部、南部甚至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来获取商业信息资源,展开竞争。

将实施全程电子商务应用阶段归纳为简单的部门级应用、多部门级应用、企业级应用和生态链级应用四大阶段。根据调查,69.1%的企业处部门级或多部门级应用阶段,23.2%的企业处于企业级应用阶段,只有7.7%的企业处于生态链级应用阶段。可见,目前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第一或第二阶段,只有极少数企业已经发展到了高阶段的应用。也就是说,中西部正处于全程电子商务的初级阶段,需要向更高阶段前进。

2.法律支持

我国的信息化法律在《电子签名法》于2004年8月28日出台后有了“零”的突破,数据电文、电子签名、电子认证的法律地位得到认可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安全性得以全面提升。而从广义的角度看,规范交易行为的《合同法》、规范电信网络的《电信条例》、规范网络信息服务的《因特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范计算机软件保护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范信息安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都在从不同角度支撑着我国信息化的法律环境。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法律环境作为信息化法律环境的一个子集,其立法经历了较长的过程。从1999年开始,相关的立法呼声开始出现,2000年人大会上一号提案使电子商务立法成为更多人关注的焦点,在其后5年的时间里,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陆续出台,以电子签名法为首,以相应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为辅助的我国信息化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已经较为完成熟,为全程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了法律环境和基础。

3.政府政策

从政府的角度看,首先是政府的角色定位。目前,中西部地区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社会环境是:政企不分,信用制度不完整,流通秩序比较混乱。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纵横交错滋生出形形的保护主义。这种境况不利于全程电子商务的开展。

其次是政府的支持度。同发达地区相比,西部的信息技术比较落后,政府的参与将有利于引进技术,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部门对发展电子商务的宏观规划和指导,也将有助于各地区发展的平衡和各部门之间利益的协调。实施电子商务的主角是企业,政府部门对电子商务应以宏观规划和指导为主,不应过多地予以干涉,应遵循电子商务的国际准则,尽量放权于企业。可当前,我国西部所面临的环境是,一部分企业政企不分,信用制度不完整,地方保护主义较为严重。

4.全程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

继2006年,金算盘推出国内第一个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后,许多软件公司都相继推出了全程电子商务服务产品,如伟库、友商网等。然而,不同的提供商对于全程电子商务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以至于各种产品之间存在差异,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购买合适的产品,实施运用。

5.中西部自身条件剖析

中西部各省区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网络建设的基础比较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与加快信息化建设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信息交流不畅通。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经济不发达,消费水平低

西部有些偏远地区总体上属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水平较低,城市居民收入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使用计算机与互联网服务的费用却高于东部。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事业单位实施电子商务的设备投入成本与其收入相比较高的。

(2)基础设施滞后与人才短缺

目前,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大多未实现电子化。信息加工和处理手段落后,且仍以提供单纯的技术产品信息为主,不能及时进行动态信息的跟踪和获取。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非常淡薄,真正交费上网者的很少,企业用户还没有大量出现。

人才短缺是制约西部电子商务发展的另一大因素。西部实施电子商务的主体应是企业。无论是创办企业,还是传统企业在网上开办电子商务,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从目前情况看,人才短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供求矛盾非常突出。近几年来,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大多数流向东南沿海大城市。西部地区由于地理偏僻,条件艰苦,待遇低,更由于有利于人才发展和创业的环境与机制没有形成,难以吸引、留住人才。

(3)观念落后

中西部偏远城市受到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相对比较封闭,开放程度相对较低,传统文化和习惯比较浓厚,人们改变传统习惯的内外部推动力相对较弱,经济水平低等,使实施全程电子商务在中西部企业中需求不高。

(4)基础管理水平不够

目前,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相对于东部来说,比较薄弱,缺乏高级管理人才,理论知识水平低,管理基础不牢固。

五、中西部实施全程电子商务的建议

1.提高企业整体信息化成熟度

中西部企业整体信息化成熟度偏低的主要症结在于,企业对其所处的业务发展阶段和信息化应用阶段的关系认识不清晰,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于企业实际的业务发展需求吻合度低,同时缺乏前瞻性;企业信息化应用范围小,大部分放入信息化集中在企业的部分业务中,无法体现出整体信息化的效益,但同时在目前的信息化应用范围下,其应用效益已经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企业IT治理普遍欠佳,缺乏科学全面的IT规划,IT部门设置不完善,地位较低,人数严重不足,无法承担起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相关职能,另外相关的IT制度体系和IT绩效考核体系缺失严重;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信息化参与程度低,直接影响了企业整个信息化应用的状态、进程和成功。

为了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成熟度,企业需要加强与专业信息系统服务提供商的战略合作,在其咨询指导下,顺利完成企业信息系统的升级,实现系统间的集成与整合,进行面向业务流程、跨领域、跨组织的信息化应用部署。在当前集团掌控和企业间互联互通需求的驱动下,企业要加强集中式信息化应用和全程供应链信息化应用的部署,加强企业间的协同和整合,从全程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中取得发展。

2.扩大企业信息化应用范围

通过对目前中西部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范围调研发现,其信息化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业务管理信息化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应用和战略管理信息化应用。信息化应用范围的广度偏小,其中企业财务管理应用居于首位,其次是业务的信息化应用,再次是人力资源的信息化应用,战略管理的信息化应用最低,且应用比例相差较大。

为改善这种状态,应用范围的科学扩展与深化将有效地提升企业整体的信息化成熟度。企业信息化应用范围扩大的主要方向有:扩展信息化应用的广度,主要是增强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和全程供应链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加强信息化应用的深度,比如财务管理应用深度的扩展。

3.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政府在全程电子商务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程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可从如下方面着手:

(1)政府要做好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划和宏观指导

政府对电子商务活动不应过多地干涉,而应遵循电子商务的国际准则,尽量放权于企业。政府在其中起的作用应是扶持和服务;而不是控制和干预。当然,当交易中出现侵犯知识产权等现象时,政府应有及时、准确的行动。

(2)建立行业的综合保障体系,加强管理

全程电子商务的实施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网络管理、金融结算、网上税收、法律法规的制订等诸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要使其蓬勃发展,需要跨部门跨地区的强有力的机构进行组织和协作。由于互联网服务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个复杂的综合体,因此,为了保障全程电子商务健康顺利地实施,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行业综合保障体系。

(3)加强对网络工作者和用户进行职业道德及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目前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有待健全,电子支付有待完善,政府必须制定规则和规章制度来规范电子商务操作流程,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

(4)促进网络安全产品开发

政府应当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平台,针对不同用户的实际情况,不同侧重点,设计适应用户的网络安全方案,开发出不同层次的网络安全产品,保护全程电子商务的实施。

(5)促进物流体系建设

中西部物流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扶持,发展物流联盟,引进技术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各级政府应积极引导,在中西部地区范围内构建物流体系,并实行规范管理,为中西部地区企业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创造一个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企业物流发展的积极环境,引导中部西部地区企业加强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投资力度,引导企业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对原有物流体系进行改造和优化。积极配合国家建立统一的物流管理的行业组织,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制定工作。其次,统一建设中西部地区综合物流基地,完善现代物流系统公共设施,改变中西部地区物流资源复配置的格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物资集散的高效运行。最后,加快建立以物流科技创新和培养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积极联合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和物流系统,做好人才储备和智力投资。

4.企业自身发展

由于企业目前信息化的程度不同,在具体实施全程电子商务时的起点和步骤也不一样,但总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企业门户网站(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双模建站最优),以满足企业更多的需求和功能。网站建成之后,进行网站推广,通过组合传播,达到更多用户流量的效果。通过精确营销,变流量为交易,以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最后,通过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经营以及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间的协同,提高采购、销售管理效率以及企业内部物资流通速度。这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有必要,可租用已有的全程电子商务服务来进行管理。

六、总结

当前,置身于信息时代的中国企业,尤其是中西部企业,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抵御风险,赢得持续的发展和显著的竞争优势,这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大量研究和事实表明,企业要解决以上问题,要必须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战略作用。全程电子商务将会是解决中西部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陈火全 郭东强 欧阳钟辉:信息化文化_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 营销在线.2010年第2期(下)

[2]陈宪宇: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与实证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6月 第6期

[3]宁连举 商 浩:我国企业信息化指标评价体系探究.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年6月 第3期

[4]蒙 薇:企业信息化建设探析.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年第12期

[5]赵 赵许发:西部开发中的电子商务功能.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1

[6]兰宜生 张玉冰:区域发展差距与电子商务推广.汕头大学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