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坠落风险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处坠落风险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悬索桥;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悬索桥具有的跨径大、材料耗费较少、桥型轻巧优美等特点,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悬索桥的主要结构由锚碇、主塔、主缆、加劲梁(或称钢箱梁)组成,与普通的桥梁有相似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悬索桥的施工既包括悬索桥引桥(梁桥)施工部分,如:栈桥搭设施工、桩基开挖施工、承台建造施工、墩身施工、箱梁制作与吊装施工、桥面铺装施工等分部分项的施工;同时又具有悬索桥特有的锚碇施工、主塔施工、索鞍吊装、猫道架设与拆除、主缆架设、吊索与索夹安装、钢箱梁吊装等分部分项的施工。
下面从悬索桥特有的锚碇施工、主塔施工、索鞍吊装、猫道架设、主缆架设、吊索与索夹安装、钢箱梁吊装等分部分项施工中,对颇为复杂的悬索桥施工进行安全风险分项,为施工安全管理做好准备。
一、锚碇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锚碇作为悬索桥主缆荷载的传递与承重的重要结构,从锚碇的分部分项施工来看存在了大量的挖掘,钻、铣、凿、锤等施工作业,钢筋制作、钢筋笼运输、钢筋笼吊装作业;模板的运输、拼装、安装与拆除作业,混凝土浇筑、养护作业,以及锚固系统施工作业。而这些作业环境特点是:作业场所狭窄、作业人员混杂、施工设备繁多、临时用电较多,施工过程稍有不慎,便易发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坍塌事故。
二、主塔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主塔施工涵盖了:基础、承台、系梁、塔座、塔柱、横梁、塔身以及桥梁基础设施施工等分部分项施工。在这些分部分项施工环节里,由于施工方案与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设计、施工过程的安全、施工作业环境、施工气候条件以及各种施工作业的安全措施落实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与影响,施工过程的疏忽大意势必易发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等安全事故。
三、索鞍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悬索桥的索鞍吊装包括主索鞍、散索鞍的吊装施工,由于悬索桥的主索鞍、散索鞍等构件属于大型的构件,这些构件是悬索桥梁的主缆支撑、定位构件,其重量较大,主、散索鞍的鞍体重量达几十吨甚至近百吨,构件的体积较大,最大的长宽高可达近10米、宽度与高度可达4~5米,起吊的高度一般在20~40m左右。因此索鞍等大型构件的吊装施工易发生起吊伤害(甚至导致机毁人亡的严重事故)、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身亡等安全生产事故。
四、先导索过江(海)、猫道搭设与拆除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悬索桥在完成锚碇、索塔、索鞍等施工后,马上要进入主缆的架设,在主缆架设前,必须进行先导索过江(海)与猫道搭设等施工流程。在先导索牵引过程中,使用的船只、卷扬系统、指挥与牵引施工的作业人员,必须在规范、可靠、可行的施工方案要求进行,并且要在海事部门严密的封航措施配合下,才能得以顺利完成。在索道牵引、猫道架设与拆除作业中,长时间的高空、水上作业,必须在严谨、可行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的前提下,方能顺利完成先导索过江(海)及猫道架设与拆除施工。这些作业往往容易发生:车辆伤害、淹溺、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安全事故。
五、主缆架设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悬索桥梁主缆索股牵引依靠牵引系统完成,大桥主缆架设一般采用门架式单线往复式牵引系统。主牵引卷扬机布置于两岸锚碇后方,放索机构布置于其中一锚后方地面上。牵引系统由主牵引、辅助牵引等两部分组成:主牵引部分为一锚碇锚块、另一锚碇后锚面间牵引,采用两台卷扬机进行牵引;辅助牵引部分为放索支架于一锚后锚面间短距离的牵引,直接采用布置与锚块的卷扬机作为动力。由于主牵引、辅助牵引分别在陡峭的锚面间安装放索支架、在锚面安装牵引绳索,锚面的支架支撑地面平整压实问题、高处焊接作业的站立稳妥、钢丝绳的安全可靠性、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用品的佩戴、卷扬机与手拉葫芦等设施的安全可靠性、猫道上的高空(高处)作业与水上作业均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直接影响了施工作业的安全,稍有疏忽大意,将极易发生高处坠落与跌伤、高处坠物(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淹溺等事故。
六、吊索与索夹安装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悬索桥上的几十甚至上百对的主缆夹与吊索是将钢箱梁、桥面系等恒载荷及钢箱梁的活载荷传递给主缆,同时保持主缆的形状,使钢丝受力较为均匀的重要结构。在主缆夹与吊索的安装施工中,使用平板车、驳船将索夹运送到塔底及锚碇处向塔顶逐套安装。在索夹的吊运、安装时,需要拆除猫道门架,保留固定在散索鞍门架、塔顶门架之间的天车承重索,需要安装简易的天车梁。为了保证悬索桥主缆的工艺要求,必须保证索夹安装过程的温度稳定。因此,吊索与索夹的安装存在着起重伤害、物体打击、淹溺、触电等施工安全风险。
七、钢箱梁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钢箱梁的吊装,集中了水上、陆地、高空等多层面的立体作业,是悬索桥施工中作业风险极大、施工情况复杂、作业工序较多、施工周期较长、使用设备繁多施工。由于钢箱梁的吊装施工一般采用:跨缆机、卷扬机、滑轮组、拖轮、平驳船等设备,施工过程受到施工周期、海面潮汐、天气变化、施工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非常易发高处(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水上淹溺、机械伤害、船只碰撞等特大或重大安全事故。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评价与对策
引言:
建筑工程中施工中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安全隐患,在以往的施工现场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安全事故,如高处坠落事故、坍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等,危害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同时也严重损害建筑企业的各项利益。所以,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能够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的同时,基于风险分析的角度对安全管理进行评价,将会确定在管理施工现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及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有效控制恶化,监督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的执行。
一、风险介绍及分类
所谓风险是对潜在的未来可能发生损害的一种度量,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在冒险和弱点交互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预期损失。风险的定义有两种形式,其一是风险可能是一种预期损失,在特定的时间中发生的概率不确定;其二风险可能是虚幻的,无具体的实际意义,同时当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发生,就具有实际的意义,是是否具有实际意义无法判断和推测。风险主要有纯风险和投机风险两种类型,纯风险是没有潜在收益的风险,而投机风险是存在亏损可能的同时也有获取收益的可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属于纯风险!在工程建设施工现场中安全风险体现其特点,即无法预知施工过程中在那一时刻、那一地点发生事故,安全风险无法估计。所以,在施工现场降低好安全风险,最佳的方法就是做好全方位的防护措施。
二、建筑施工现场发生事故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各种形式的因素,造成各种事故的发生不同。通常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发生事故属于突发性。
1.高处坠落事故
当今建筑业不断推行高层建筑物的发展。在城市-中越来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促使高层建筑工程建设越来越多,施工人员发生高空坠落的概率增加。施工人员发生高空坠落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从脚手架上坠落、悬空高处作业坠落、拆除工程中发生的坠落、登高过程中坠落等。高空坠落是主要施工安全措施不到位,与施工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有一定的关系。
2.物体打击事故
每年受物体击打而造成的伤亡事故在事故总数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如控制落物、崩块和滚动物体、固定或运动中的硬物、反弹物、器具、破片的飞溅都有可能造成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建筑工程施工是在露天中进行,大大增加物体击打事故发生的概率。这种属于突发性事故,其危害性较大,很多施工人员毫无征兆的死亡。
3.坍塌事故
坍塌事故的发生也主要是因为工程质量差。在施工现场工程出现坍塌的主要部分是基坑坍塌、边坡坍塌、基础桩壁坍塌、支模板坍塌、施工现场临时建筑倒塌等,施工出现坍塌事故与施工过程施工人员、建筑材料、周围环境及管理有很大的关联。因为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力度不到位,危险信号装置缺乏、施工雨水较大等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促使工程坍塌,导致工程坍塌事故的发生。
三、基于风险分析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评价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同时还进行安全管理评价,其主要原因是对是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认清现状、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改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评价主要是基于风险进行实施。其评价方法有概率风险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预先危险分析法等。通过采用不同形式的安全管理评价,促使更加全面的了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程度。例如,采用概率风险评价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单个元件(如管路、泵、阀、操作人员等)的设计和操作性能估算整个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是评价和改善技术安全性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评估事故发生的概率或事故造成的损失,以定量的方式来衡量风险的大小。而危险指数评价法应用系统的事故危险指数模型,根据系统及其物质、设备和工艺的基本性质和状态,采用推算的办法,逐步给出事故的可能损失、引发事故的危险性。所以,不同形式的安全管理评价方法以不同形式进行评价,从不同角度确定施工现场事故发生的概率,促使安全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管理方案,对实施现场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四、基于风险分析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对策
1.组建安全管理的机构
建筑企业组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的机构,其主要目的严格监督和控制施工现场安全施工,最大限度控制施工现场的风险因素,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所以,建筑企业要求组建工程项目部,主要工作内容是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项目管理负责人组建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及其他具体工作的负责小组,对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进行管理,及时解决和处理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安全管理人员在日常 管理过程中要不定期的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的发现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将其进行控制。另外,对施工现场进行规划,是建筑材料按照类型有序放置;随时整理施工用具;经常对施工设备进行检修;及时安全放置易燃易爆物品;及时补齐安全用品等,促使施工现场有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及秩序。
2.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一个施工人员的一个小失误或施工中的一个小漏洞都有可能引发一场安全事故,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的基础是制定一个健全的管理体系,策划危险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方案,明确施工现场中各种类型的作业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有效的控制风险的发生。制定安全管理方案,针对施工风险制动相应的管理办法即制定预案,促使施工安全管理人员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按照风险防护措施进行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实际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分析与安全施工方案之间差距,使其不断弥补和提高。在安全管理体系的控制下,将施工现场存在的不足和漏洞进行纠正,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现场漏洞的存在。另外,做好施工现场安全预防工作是重点,最大限度的避免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
3.有效处理安全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
建筑工程出现安全事故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施工现场混乱,影响其他施工人员的态度和心境。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安全管理人员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人员抢救伤员,疏散其他工作人员,防止增加伤亡是数量;其次控制施工现场,保护好事故发生现场,便于以后进行事故调查工作进行;再次在第一时间上报到上级主管部门,并且联系公安、安全监察、卫生防疫等政府部门,寻求帮助及支持;最后,妥善处理事故的后续工作。有效管理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也是安全管理工作内容中重要一部分。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较大的工程,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忽视一个细节而导致事故的发生。针对施工现场容易发生事故的情况,建筑企业制定针对施工安全管理的部门,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施工过程,最大限度的保证安全施工。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的同时,不段以风险为基础进行安全管理评价及基本风险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的制定,优化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范新河.浅析当前建筑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70~71.
篇3
1.1风险概念、特征及分类风险是指有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具备不确性和产生损失后果两方面条件,风险研究是围绕有害事件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展开的,风险与人的行为存在联系,客观条件变化是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基本特征为风险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既不管有没有意识到风险存在,一旦诱发条件成熟,就会造成风险事件发生;风险的随机性,风险事件发生及其导致的后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可识别性和可控性,通过相关理论方法能够得到风险发生概率,预测风险产生的后果;风险相对性,不同的主体承受风险能力是有差异的,对不同主体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风险可变性,风险的性质会随着活动的发展而变化;风险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大型建筑工程规模大、周期长,风险种类也繁杂多变相互影响。风险按照存在性质可以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按照对象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按照产生根源分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管理风险、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按照承受能力分为可接受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按照性质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
1.2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是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工作,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控制,降低风险发生概率,降低发生后的损失。其基本流程为风险规划,通过风险规划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制定预防方案;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步骤为收集资料,预估风险形势,依据项目特征识别风险;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的可能先后顺序,分析因果关系;风险应对,减少实际发生损失,降低风险威胁;风险监控,详细记录识别风险的发展动态,检查实际效果和预期效果的差异等。
1.3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人员伤亡事故,使安全施工的投入与收益达到最佳的效益比,减少国家和集体财产受到损失。其基本过程要注重系统性、动态性和完整性,主要内容有安全风险识别、安全风险分析、安全风险评价、安全风险应对和安全风险监控几项。
2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2.1安全风险识别的程序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的程序为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确定风险事件及其后果、对风险进行归类、编制风险清单四个步骤。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是为了能深入全面地识别项目风险,保证风险识别的完整性。收集数据时应对项目建设环境、类似工程数据以及工程勘测、设计数据重点收集。通过分析研究收集的数据,确认项目风险事件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后,进一步确定项目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分类。风险清单是对风险成果的整理,主要是对已识别出的风险发生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估计,根据需要也可以对项目风险征兆以及潜在风险编制风险清单。
2.2安全风险识别方法对于安全风险来说识别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德尔菲法、访谈法以及头脑风暴法等。德尔菲法选取一定人数的专家匿名分析识别,要求专家分析项目风险,并针对风险问题给出专家意见,最后整理专家意见,并反馈给专家再次征求意见,循环反复几次直至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德尔菲法根据反馈意见循环征求专家意见使分析过程保持良好的沟通,另外采用匿名意见可以避免权威以及外界因素带来的影响。访谈法是通过面对面地访谈项目负责人,专家或者与项目密切相关的人,让其根据自身多年的经验以及相关资料对项目风险进行分析。项目风险管理负责人应选择合适的人作为访谈对象,并向访谈人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最后根据访谈结果对风险进行分析。访谈法适用范围较广,负责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可以灵活地选择针对性问题进行访问。头脑风暴法较为常用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该方法邀请6-12位不同层次的人以会议的形式分析和识别风险。头脑风暴法可以鼓励参会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畅所欲言,运用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进行风险识别。
3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常见安全风险
3.1高程建筑物常见风险类型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表现形式较为复杂,主要形式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和起重机事故、触电事故等几个方面。高处坠落为在基准面2m以上进行作业时坠落物体,高处作业工作量大,人员多,多种工序交叉进行,并且多种临时设施同时存在,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物体打击则是由于操作不当,材料或零件打击造成人员的伤亡事故;机械设备伤害由于多种机械同时工作,动力转动装置复杂,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事故发生;触电事故是因为施工现场多为临时用电线路,容易在外界影响下破坏电线外表,造成漏电,另外违章操作,管理制度不严等也会造成触电事故发生。
3.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风险源人的因素,人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更要重视对人的管理,要定期进行安全风险教育,提高人的风险意识,找出影响项目安全性的潜在风险,将风险发生概率降到最低。机械设备因素,高层建筑施工需要大量多种型号的机械设备,在操作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较大,为了保证施工过程安全,要制定完善的机械设备使用制度,检查机械设备工作状况,降低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物料因素,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材料进场前和进场使用中都存在着安全性风险,要做好材料的抽检和保存工作,合理使用材料,为以后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奠定基础。方法和技术因素,高层建筑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相对复杂,存在着很多不可知变数,因此不仅会引发安全事故,还会给施工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所以要做好对方法和技术因素的风险识别工作。环境因素,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受到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在主体结构周围环境也会复杂多变,这些都会给施工安全带来很大影响,所以要检查施工环境,对潜在危险及时消除。
篇4
关键词:隧道工程;专项风险评估;风险源;风险控制
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在各行各业都得以普遍开展。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已经成为项目开工的一个先决条件,如何在前期的风险评估工作中全面、系统地预见可能发生的各类施工风险,为工程施工提供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辽宁中部环线南山隧道专项安全风险评估为例,探讨山体隧道施工中的风险评估方法,为同类工程的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借鉴。
1工程简述
南山隧道是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的一部分,位于铁岭市和抚顺市交界处鲢鱼沟附近,呈北西-南东向展开,设计两条分离式单行曲线隧道,隧道左幅长1075m,右幅长1210m,如图1。隧道围岩为Ⅳ、Ⅴ级为主,隧道铁岭端洞口段和中间段左右线均位于直线上,本溪端洞口段左右线分别位于R=3500m、R=4000右偏圆曲线上。隧道铁岭端平面线位线间距为16.8m,本溪端平面线位线间距为24.4m,隧道最大平面线位间距位于中间段,为263m。在项目总体风险评估工作中,已经将南山隧道列为III级风险,需要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2专项风险评估
2.1施工工序分解及风险源普查开展专项风险评估时,首要步骤是结合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进行工序分解,南山隧道按照施工过程,可以细分为:场地平整;施工场地布设;边坡开挖及防护;洞口施工;超前支护;洞身开挖;初期支护;仰拱施工;监控量测;二衬防水层施工和二衬施工。风险源普查,主要是根据施工经验和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程,结合现场施工情况,确定可能发生的施工风险,南山隧道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有: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起重伤害;坍塌;涌水突泥;机械伤害;爆破伤害和车辆伤害等。2.2风险源辨识风险源辨识是分解工序和风险源普查的情况,将各道工序中可能发生的潜在事故和伤害程度逐一列举,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是专项评估的最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确定了潜在事故类型和致险因子,才能准确地制定具体预防措施。因此,风险源辨识环节应谨慎细致,避免单纯依靠一两个人盲目分析的形式,应该广泛讨论,征求各方意见,最好由风险评估单位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和业主各方共同讨论,集思广益才能得到最贴近施工现场情况的辨识结果。以下是南山隧道洞身开挖的风险源辨识结果,也是经由多方讨论以后达成的共识成果。2.3风险源分析在充分的风险源辨识之后,评估小组需要参考设计图纸并结合多次现场实地考察情况,对潜在的事故类型进行分析,判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定是否应该将该风险源作为重大风险源进行详细评估分析。在隧道施工中,主要应该根据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和开挖方法等方面对风险源进行评估分析。南山隧道未发现地表水,无泉眼出露;地下水以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风化裂隙水为主,水量随大气降水量及节理裂隙贯通情况不同而变化,围岩富水性不均一,透水性较弱。在洞身山坳处ZK288+840~ZK288+940(K288+850~K288+940)段有电阻率偏低现象,推测为岩石风化界面较深或节理裂隙发育。隧道区未发现有大型断裂构造发育。隧道区出口端全强风化岩层较厚,岩芯呈砂土、碎石状,层厚5.6~12.5m。铁岭段洞口存在偏压问题。隧道洞口处左侧地势低,右侧地势高,存在偏压问题。隧道开挖方式主要采用钻爆法,软弱围岩段也可采用机械开挖或人工开挖。开挖方法根据围岩级别和隧道埋深情况分别采用台阶预留核土法和上下台阶法,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CD法、CRD法进行施工。二次衬砌混凝土采用整体式液压模板台车浇筑。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指导原则。通过施工工序分解、风险辨识、风险分析、专家调查等一系列过程,初步确定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坍塌、涌水/渗水、洞口失稳等事故为重大风险源。下一步对其进行分析和估测。
3重大风险源分析
3.1风险矩阵和管理评估指标风险矩阵和管理评估指标是依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员伤亡等级、财产损失等级、企业的施工经验、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综合因素确定施工等级和折减系数的方法,是一个系统的计算过程,具体计算方法在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交质监发[2011]217号附件)中有详细的说明,在这里就不再冗述。3.2事故可能性分析事故可能性分析同样是一个详细的量化计算过程,这里省略计算过程,仅列出南山隧道各项重大风险源可能性分析结果。见表2~表4。
险控制措施
之前一系列的量化分析结果,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出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在提供风险控制措施时,评估人员应广泛参考同类工程的成功经验,在技术、管理、人员、设备等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便于施工单位现场实施。根据南山隧道风险评估结果,评估组将隧道风险分为一般风险源和重大风险源。所谓一般风险源,是指风险源相对简单,影响因素间关联性较低,运用一般知识和经验即可防范的风险源。南山隧道主要一般风险源为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事故。此类风险结合各类施工规范要求,健全各类操作规程、开展好安全培训教育、编制安全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各类安全防护措施,在此不再冗述。重大风险源是针对工程特点,评估出来的可能产生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风险源,针对此类风险源应提出详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南山隧道重大风险源主要包括:隧道整体安全、坍塌风险、涌水、渗水事故、洞口失稳等。评估小组针对重大风险源,从做好洞口洞内排水、加强监控量测、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安装洞口门禁设施、设置逃生管道、合理采用开挖形式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5结语
篇5
【关键词】检维修 HSE能力及评估 风险控制 PDCA
1 油气设施检维修现状分析
1.1 作业风险
油气设施检维修作业覆盖了设备维修保养及检验、工艺流程改造、设备设施防腐保温等多方面,所涉及到的特种作业包括高处作业、管线打开、受限空间、动火作业、吊装作业、脚手架作业、临时用电、挖掘作业等。又由于油气介质易燃易爆、隐蔽工程等特殊情况,给检维修作业带来极大风险。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着火爆炸、机械伤害、触电、物体打击、中毒窒息、坠落等。
1.2 检维修风险管理常见模式
1.2.1 油田承包商作业管理模式
近几年中石油、中石化承包商事故频发,承包商管理也一直是油田管理的重点,油田公司认真落实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承包商健康安全环境管理规定》,按照承包商管理“六个统一”的要求,制定了承包商HSE管理“八条规定”和属地管理“八项要求”,明确了属地管理单位和承包商单位的职责要求,及时将发现的突出隐患问题反馈给各承包商总部,共同促进承包商管理。完善了市场准入和退出的双向管理机制,规定了承包商准入必需具备的17项HSE申报审查材料,对严重违章的承包商单位进行停工处理。
分析及结论:
(1)油田承包商管理PDCA:保证承包商队伍的整体水平合格。
(2)油田承包商监管PDC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规避作业风险,并作为HSE定级考核依据。但抽查主观性强、覆盖面小、检查深度不够,很多潜在风险识别不够,所以对检维修作业的风险规避作用非常有限。
(3)介于以上两点分析得出,油气设施检维修风险控制关键环节在基层属地管理单位的细节管理。
2 油气设施检维修风险控制改进措施
2.1 技术措施
2.1.1 标准化施工现场
为规范施工现场,做到施工现场整洁干净、井然有序,减少因现场杂乱无序带来的风险,我们制作了施工入场证(内容含施工安全管理规定)、作业信息及风险提示牌、安全警示牌、物料标识、阀门及用电上锁挂牌、盲板信息牌等9类目视化提示牌,做到标准化施工。
2.1.2 安全工具、设备
由于承包商安全投入不够,安全工具、设备缺乏,给检维修作业安全带来不少风险,为此,我们配备了部分常用安全工具、设备,在满足本单位使用需求的同时,方便承包商必要时借用。包括便携式复合型气体检测仪、风速仪、防爆配电箱、防爆工具、蓝色施工安全帽、安全带等,并通过改造,在各配电室、机泵房新增了7个防爆接头,减少了每次临时用电重复接线带来的触电风险。
2.1.3 实用新工具
标准、规范中原始工具具有通用性、指导性的特点,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实用性会打折扣,或者部分领域缺乏相应的工具。因此,根据实际需求,我们完善并补充了多项检查表,弥补作业许可制度原始工具的不足之处。先后开发了《施工违章检查记录表》、《受限空间隔离核查清单》、《气体检查记录表》、《盲板、盲法兰信息记录表》,为风险受控又增加了一道防护网。
2.2 管理措施
考虑到基层检维修风险基本管理模式仅仅解决了风险管理流程问题,忽略了作业人员的HSE能力,所以在油气设施检维修风险管理上着重加强了作业负责人及关键作业人员HSE能力培训和评估、关键作业HSE风险分析以及监督人员的HSE能力培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2.1 做好站内工程监督人员的HSE能力培训
每项工程设立一名工程监督人员,由本站员工担任,负责工程质量及安全,因此,工程监督人员在油气设施检维修风险控制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由于,针对油气设施检维修存在的风险,专门制作了《施工作业程序管理》及《检维修作业常见违章风险识别》多媒体课件,对工程监督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2.2.2 承包商作业负责人HSE能力培训及评估
承包商作业负责人的HSE能力直接影响到施工作业安全保障水平和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效果,因此,对于高风险作业,在作业前,对负责人进行HSE能力培训和评估非常重要。通过培训,提高了现场负责人的HSE能力,使其在检维修风险控制上发挥作用。对于培训后能力评估不合格人员,根据作业风险情况决定是否更换负责人,并且在监督检查过程中重点“照顾”。
2.2.3 开展关键作业工作前HSE风险分析
对于一些关键高风险作业,仅仅在作业许可证中难以制定完善的安全措施,需要进行《工作前HSE风险分析》,充分考虑到每一个作业步骤及其风险,采取对应措施规避风险。
3 效果分析
篇6
[关键词]危险品;环境风险评价;安全对策;风险源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315
1引言
11国外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风险评价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起源于保险业。20世纪60年代以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迫使人们将研究重点从污染后的治理研究转移到污染物进入环境之前的风险管理。环境风险评价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处于萌芽阶段。主要用毒物鉴定方法进行健康影响分析,以定性研究为主。例如,关于致癌物的假定只能定性说明暴露于一定的致癌物会造成一定的健康风险。直到60年代,毒理学家才开发了一些定量的方法进行低浓度暴露条件下的健康风险评价。[1]
第二阶段:20世纪的70年代到80年代,这是风险评价研究的高峰期,基本形成了评价理论体系。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风险评价的发展和完善阶段。
12我国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期,风险评价开始逐步引入我国,受到我国大中型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航运业特别是亚洲航运业的发展,港口码头的安全管理工作也逐渐受到重视,一些学者参与到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下面对国内危险品码头方面的风险评价研究做一个简单介绍。
陈虹[2]以湖北省危险品码头为例,从危险品码头风险的影响因素入手,参照评价体系的确定原则,建立了我国内河危险品码头各个环节的子评价体系和风险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进行量化处理。
王海[3]用FSA的安全评价方法对事故发生前后进行分析,系统地分析潜在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一旦事故发生其后果的严重性,并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了多级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以岚山港为例介绍了危险化学品码头的综合安全评价程序。
李天惊[4]结合长江干线危险品物流港口布局现状,指出了主要存在的问题;接着使用回归分析法、灰色模型法以及指数平滑法对长江干线危险品物流港口总吞吐量以及各港口的危险品吞吐量进行了组合预测。
风险评价特别是环境风险评价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随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偶发事故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的重要性。
国内外危险品运输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发生过很多大大小小的危险事件。而岱山危险品码头虽然是包装危险品,相对于散化危险品码头危险性相对降低,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发生危险,后果也是难以估量。
2岱山危险品码头工程概述
本文所做的环境风险评价主要是针对岱山2000吨包装危险品码头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以及设备、人员等的安全。由于其货种的特性,一旦发生事故,对周边环境、人员和财产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对危险品码头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21码头周围地区自然环境概况
本码头位于舟山市岱山县岱西镇摇星浦村。
岱西镇位于岱山u的西端,西、南、北三面环海,东与高亭镇相接,西与渔山岛相望。本项目位于岱山县岱西镇摇星浦村,处于岱山县经济开发区内,距离岱山县城约8千米。
22货种、流量、流向
码头主要承担岱山岛内包装危险品(丙类)的运输。根据统计,目前岱山岛由定海、宁波等地进岛的主要危险品种类为丙类液体化学危险品,出岛向定海、宁波等地运输的主要危险品种类为油漆、油、沥青(丙类)等。
根据上述统计资料,岱山岛的危险品货物吞吐量在逐年增加,预计到2020年,岱山岛的危险品进岛货物总量将达25万吨,出岛将达13万吨。
23建设规模
码头主要为2000吨级包装危险品(丙类)公共码头一座,共布置两个泊位(一个2000吨级泊位、一个300吨级登陆艇泊位)。
24岱山港区危险品码头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本码头两个危险品泊位相距较近,其距离小于《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JTJ237-99)中丙类相邻油品码头的间距要求,因此码头运营单位须合理安排船班,避免两个泊位同时进行作业,并做好相关的安全保障措施,以保证船舶的作业安全。
(2)2000吨级危险品码头前沿水深位于-50米等深线之间,水深不足,需予以疏浚至-770米高程;300吨级登陆艇码头前沿水深位于-37~-50米等深线,水深不足,需予以疏浚至-460米高程。因此在疏浚过程中激起的泥沙会在一定程度上污染周边的海域。
(3)根据台风暴潮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海岛地区的台风暴潮强度相对而言要略小于大陆沿岸的台风暴潮,但由于台风暴潮引起的台风增水对码头构成较为严重的威胁,必须高度重视。
3岱山港区包装危险品码头环境风险分析
31岱山港区对生态环境污染源分析
港口运营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船舶含油污水以及货物的装卸、堆存产生的粉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港口运用中还存在船舶溢油污染事故风险。一旦事故发生,将可能较长时间内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32岱山港区安全危害因素分析
危害因素分析
(1)岱山码头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和有害特性。
(2)该码头存在以下危险有害因素。
①淹溺、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火灾、爆炸、触电、自然灾害等危险因素,可引发人员伤亡、机损货损、电气伤害、船岸触损、港口机械台风和突发性强阵风等事故。
②有高温、噪声、腐蚀及中毒,对作业人员可造成伤害。
码头在建造和运营期中,在码头工作人员对机械操作,货物装卸中不时会遇上以上的危险有害情况。如2008年舟山和丰船务有限公司经营的“新舟山”集装箱船驶往温州龙湾码头靠泊时,因涨水流影响,船舶失控,触碰到泊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0万元。2009年在琼海市龙湾港码头发生水泥罐从高处砸向地面工人,导致两人死亡。2011年上海沪东集装箱码^一名工人操作不慎,从超过20米高的桥吊坠落,当场死亡。2012年3月防城港务集团码头吊机起吊集装箱时突然坠落,砸中下方的货车驾驶室顶部,导致司机受伤被困。2013年9月1日在长江干线望江段大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码头卸油时由于油品危险性不明导致两名船员中毒身亡等。诸如此类的安全事故非常多。
因此应重点防范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火灾、爆炸、触电、自然灾害、高温及中毒危险因素,这些危险有害因素易造成作业人员伤亡事故;机损货损事故及靠离泊事故也是码头工程多发事故,导致这些事故的危险原因较多,应特别给予重点防范。
(3)根据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5],码头不涉及货物的储存,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岱山码头设计最大靠泊船型为2000吨级,在易燃液体装卸船作业时,现场危险化学品量均为较大,存在发生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危险,纵观国内外,危险品码头发生泄漏、火灾的事故也层出不穷。
而本码头装卸的油漆、沥青和柴油也属于危险品,按照交通水运行业惯例,码头在装卸作业期间应作为危险作业场所进行管理。
4结论
从我国的危险品码头储运生产实际情况来看,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是在于变事后处理为事先预防。但是我国很多码头对环境和安全评价都存在着考虑因素欠全面的问题,等事故发生之后才来亡羊补牢,事故突发性的处理能力欠缺,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NRCScience and Judgment in Risk Assessment[M].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4
[2]陈虹基于ANP的湖北省内河危险品码头风险灰色综合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3]王海基于FSA的危险化学品码头安全评价的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7
篇7
关键词:电梯 风险管理 安全 三级教育 PDCA
中图分类号:TN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1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工程的风险管理日益受到重视;风险无处不在,电梯行业更是如此。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发现风险、评估风险、规避风险成为企业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风险管理是指为了达到一个既定目标,对企业所承担的风险进行管理的系统过程,其采取的方法、措施应符合公众利益、人身安全、环境保护以及有关法规的要求。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响应、风险控制四个方面。
1 风险识别是前提
作为一个企业要想得到健康长足的发展,就应该注重安全生产,实施风险管理,收集相关风险信息,确定风险因素,编制风险识别报告。制定多种防范措施,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各种损失。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梯行业迅速崛起,我国目前的电梯产、销量及电梯在用量已处在世界首位。电梯已成为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特种设备,它的安全运行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电梯在设计、生产、安装和运行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是电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问题。
2 风险评估是理论支撑
风险评估就是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专业方法,分析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量,确定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电梯属于一种大型机电一体化特种设备,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和完整的电梯安全评估准则和程序,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电梯安全评估准则、程序和方法,已迫在眉睫。电梯安全风险评估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先进检测仪器设备,对在用电梯运行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检测和分析,通过对潜在的影响电梯系统运行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预测电梯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分布部位、数量、故障概率以及严重程度等影响电梯系统寿命周期内的安全状况,从而提出采取降低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电梯作为大型特种机电设备有着其特殊性,它不是整机出厂而是需要在现场进行安装、调试。从设计、销售、运输、安装、维护等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它贯穿于各个环节。因此电梯风险评估过程要从电梯的安全要求出发,进行风险情节与风险源的识别;依据电梯的不同阶段划分为不同的评估单元,可分为设计制造评估、安装调试评估、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评估等几个大的单元。每个大的单元根据国家规范和相关标准分别包含不同的内容;设计制造评估单元主要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电梯技术条件》(GB/T10058-2009)、《电梯试验方法》(GB/T10059-2009)等国家规范,参考世界发达国家现行的标准,对企业的资质、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进行理论分析;安装调试评估单元主要依据《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T10060-2011)、《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等国家规范,进行风险分析;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评估单元依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T7001-2009)、《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TSGT5001-2009)、《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维修规范》(GB/T18775-2009)、《提高在用电梯安全性的规范》(GB24804-2009)等国家规范,分别进行曳引能力评估、制动能力评估、限速器一安全钳可靠性评估、电梯控制系统评估、轿层门与层站评估、主要零部件与安全装置评估、能耗评估、运行性能评估等;其目的就是对电梯运行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由此可辨识出电梯各个环节中导致事故发生的有关危险源;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评估。
3 风险响应策略
风险响应是对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的策略,常用的对策包括风险规避、减轻、自留、转移、投保等,要有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计划一般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目标(2)管理范围(3)管理方法及依据(4)风险等级(5)管理职责及权限(6)风险跟踪(7)资源预算。针对电梯行业来讲,掌握好国家的政策和行业动态,运用新技术、新标准,本着节能、环保、安全、降低电梯成本,在研发设计时期,要搞好市场调研,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的需求;在运输过程中,对不可控制的意外风险,采取向保险公司投保进行风险转移;在安装维护阶段,要求施工人员要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上岗;上岗前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进入现场要遵守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对使用的电动工具要定期安全检查,做好现场的安全防护,公司不定期进行自检和专检,督促落实好各项制度。
4 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对危险源的识别,评估危险源造成的风险,确定风险等级,制定出不同风险水平的控制措施计划表。一般风险等级划分为五个等级,可忽略风险、可容许风险、中度风险、重大风险、不容许风险。
针对不同危险源采取相应降低风险的措施,将技术管理和程序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利用技术进步来改善安全控制措施;制定可行、有效、成本效益最佳的应急方案;提高各类设施的可靠性,增加安全系数,减少故障,设置安全监控系统,改善作业环境;加强员工培训,克服不良习惯,严格按章办事,帮助其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电梯安装过程中存在高处坠落、摔伤、触电、物体打击等风险,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按规定搭设脚手架并加装防护网,预留的洞口和厅门口按要求进行封堵并张贴安全警示标志。电梯每天在不停的运转,由于设备部件不断磨损,电气元件老化等原因,电梯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故障,有可能发生如停梯、关人、冲顶、蹲底等风险;因此在维修保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每半月进行一次清洁、、调整、检查,确保电梯各项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5 结语
随着社会对电梯安全需求的不断提高,电梯安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为了充分认识电梯系统的危险性,就必须对电梯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的综合评估,了解潜在的危险和薄弱环节,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风险管理。规避显性和隐性的各种风险,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置 循环上升的PDCA模式进行风险控制,避免电梯事故的发生,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水电工程 目视安全管理 安全效应
1 水电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水利水电工程(以下简称“水电工程”)施工工期长,人员、设备流动性强,临时作业项目较多,而且作业环境复杂,难以开展实效性和有针对性的现场安全管理。这是当前水电工程安全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且安全事故多是随机性的,具有不确定性、多样性和突变性等特点,不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而且施工单位常常因此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水电施工事故的上述特点,现有的安全管理模式一般是采取安全管理制度方式,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施工文明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制度以及各种安全技术规程等。
存在着这样一个事实,相当的部分事故根据对水电工程工地已经发生事故的统计资料分析,一般都是由于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而引起的[1]。处理事故时通常会发现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监理方,都有很详细的规章制度,但参建人员对这些章程、制度一知半解,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直接影响了安全制度的落实。而目视安全管理恰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
2 目视安全管理与水电工程风险分析
2.1 目视安全管理概述。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施工活动,达到提高劳动施工率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2]。它将所有有关安全生产的信息以图文、色彩等形式传递给相关人员,使其了解安全管理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自我管控[3~4]。因此,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中利用这样的可视化的安全管理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的程度。这无论对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还是业主单位,将为整个工程的安全施工带来极大的好处。
2.2 水电工程风险分析。水电工程一般存在基础开挖、边坡支护、挡水结构、上游引航道中的靠船建筑物、导航建筑物、混凝土底板结构等主体工程的土建施工及大型设备安装工程[5]。根据笔者常年在水电工程上的反复实地调研结果发现,存在的如下主要风险:
①高处多重立体交叉作业,事故隐患问题突出。具体表现为交叉作业信息传递不及时而导致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事件。②施工人员安全素质不高,存在人的不安全行为。具体表现为“三违”问题、施工安全组织不健全、安全文化建设有待提高等。③施工机械设备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为齿条、螺母柱升降平台、纵导向施工升降平台、平衡重井吊挂施工平台、施工排架、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以及相关特种设备失效等局部结构工程失稳,容易造成机械设备倾覆、结构垮塌、人员伤亡等事故。④其它问题。如作业行为管理、施工现场安全警示标示、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管理、应急救援及现场处置方案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3 水电工程实施目视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通过对目视安全管理理论的概述,结合水电工程目前的施工特点,水电工程目视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目视安全管理形象直观。组织指挥安全施工是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这种职责实质上是在各种安全信号和安全信息。施工作业环境复杂,工期紧张,因此必须保证施工现场安全信号以及安全信息的传递快速准确。目视安全管理,即利用图文的形式将安全施工要求、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技术及相应风险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形象化和具体化,从而给施工人员以直观的视觉刺激。这些能实现安全施工要求、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技术及相应风险注意事项等与施工现场的岗位进行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水电工程安全管理效率。
3.2 目视安全管理透明度高。根据“四不伤害”中“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原则,目视安全管理的可视化信息,对所有作业人员的安全要求是公开透明的。因此,这样的可视化信息手段能提示与规范每一个进入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有利于作业人员的默契配合。同时,也是对作业人员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可以起到提醒和警示的作用,使其作业行为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进而有着互相监督的效果,使作业人员都共同遵守安全施工的有关规定。
3.3 目视安全管理形成安全效应。目视安全管理综合了行为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和研究成果。各类学科在目视化管理模式中交叉作用,发挥着能够比较科学地改善施工现场的安全视觉、安全感知相关的环境因素。现场施工人员的行为和心理受环境影响而产生了安全效应,从而在施工中有目的的运用这些理论,促进规范作业。
4 水电工程目视安全管理的内容
4.1 规章制度与工作标准的公开化。施工单位有责任将有关现场安全作业的制度和章程告知所有参建人员。为了实现安全施工和文明施工,与作业人员有关的要求,应分别展示在相应的岗位上,并要始终保持完整、正确和有效。
4.2 与定置管理相结合。有完善而准确的信息显示。为了消除物品混放和误置,应进行有效的定置管理,做到“物有归属”。如设备临时安置区、工具区、垃圾与废品区、物料区,包括标志线、标志牌和标志色。
4.3 与设备安全管理相结合。设备安全是实现现场本质安全的重要方面,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够用图表等可视化形式讲解,使操作人员充分理解正确的安全操作要领。各类设备用不同的颜色代表其中的不同介质,而且为防止人为误操作,介质的流向必须通过箭头标示清楚。
4.4 与安全隐患管理相结合。事故隐患不犯重复错误,充分发挥目视安全管理的长处,将事故隐患现场、被事故毁坏的现场及事故造成的损失等,通过图片等视觉形式,公布于众,给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警示,进一步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
4.5 作业人员着装的统一化与实行挂牌制度。作业人员按不同单位、工种和职务统一着装。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施工负责人和安全员应随时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情况,不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的人员不得上岗,现场实行安全责任人负责制,具体制定各项安全施工规则,检查施工执行情况,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安全防护知识,并进行安全作业考试,考试合格的职工才具备进入施工作业面作业的资格。
4.6 特种作业与高处作业的目视安全管理。特种作业或高空作业人员必须通过相关部门的资格认证,确保每一位工人持证上岗。施工单位要对这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考核,每一位通过考核的人员必须在安全帽上贴上单位发放的资格合格目视标签,使施工作业规范化。
5 水电工程目视安全管理应用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先选取某一作业区域进行目视安全管理,这一区域将作为该项目工程的目视安全管理示范区,其它施工区域可以参照对比,所有进场的作业人员可以进行参观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到作业区域应注意的危险状况。
实施方案除以《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等相关标准为依据外,还应结合当前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目视管理的现状,按照安全目视管理理论与实践要求,统一制定标准和组织实施。
6 结语
目视安全管理模式在水电工程的施工现场的应用,可将安全操作规程以图文、色彩等形式直观的传递给每一位施工人员,以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所有现场作业人员通过目视可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的隐患点,从而在施工过程中有意识地规避这些安全风险。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可在施工时重点关注这些隐患点,加强安全管控,尽量做到“零事故”。在未来的水电工程安全管理中,目视化安全管理模式将是重要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杨建,王丽亚.基于目视化管理的现场改善在开卷落料线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11(S4).
[2]赵凤祥,刘颖.浅谈在应用目视化管理时不应忽视的几个问题[J].安全生产与监督,2012(02).
[3]曾明星,李军.目视方法在企业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管理,2007(03).
[4]肖智军.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标准化・目视管理・管理看板[J].企业管理,2003(11).
[5]朱文亮.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J].建筑安全,2009(03).
篇9
[关键词]风险 应急管理 问题 方案
中图分类号:TM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035-01
一、引言
为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在保障安全生产投入,落实安全生产职责,构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同时,建立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通过应急管理的多个手段,避免、减少事故的发生,挽救人员生命,降低事故损失。
要防范事故的发生,必须认真进行风险分析和管控,应对事故,“救援”只能是事故后必须采取的而又无奈的行动,“预防”才是应急管理的重中之重。
核电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工艺复杂、建设人员繁多,面临的风险种类、基础风险点也很多,同时还需要应对多变的气候,可以说是形势严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核电建设期间存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建立统一指挥的应急管理机构和完善的工作机制,提出核电建设期间事故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方案,以期做到预防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应急管理的高效反应、科学决策、快速应变,对保障核电建设的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二、核电建设期间存在的风险及应急管理的现状
1、存在风险
核电建设期间主要存在三大类别的风险,一是生产事故,二是自然灾害,三是环境污染。
(1)生产事故
核电建设期间的主要生产事故类别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坍塌,除此之外也可能会发生中毒、窒息等伤害类别的生产事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因建设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动火作业,加之核电厂的设备设施贵而精,一旦过火后果十分严重,因此火灾事故也是核电建设期间需要面临的一大风险。
(2)自然灾害
中国的核电大部分都是在沿海地区,尤其是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海南等地区,每年5-10月份为台风高发季节,核电建设期间防范台风灾害十分重要。除此之外,大风、大雨、大雾、雷暴等气候也会对建设工作带来安全隐患。另外,核电建设期间存在大量的露天施工,在炎热的夏季,钢筋混凝土表面温度往往都达到四五十摄氏度,加之工人剧烈的体力消耗,中暑也成为核电建设期间需要面临的又一重要风险。
(3)环境污染
核电建设期间难免会产生噪音、施工垃圾、粉尘等,施工过程中的油漆、废油等以及调试期间还会涉及的危化品等等,如果不进行控制或者不按规定处置,也会产生环境污染。
2、核电建设期间的应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目前大部分核电建设的企业均建立了本单位的应急管理体系,能够对突发的事故、自然灾害等作出应变处置,能够有效的降低受到的损失,但是笔者认为仍然存在着几个方面的不足,主要如下:
其一,应急预案制定过程中,系统危险性评价缺乏有效的依据,核电建设企业目前主要采用LEC法(生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但在评价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人员的工作经验,加之很多为强化安全管理的力度,对LEC法的标准作出适应性的调整,评价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进而影响评价结果和应急预案制定的针对性。
其二,应急管理体系的应急指挥系统不够完善,核电建设期间往往都是多家单位共同协作建设,但多家单位的应急管理指挥系统衔接不足,指挥系统之间的沟通仍然通过会议、电话、或者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单个的指挥系统,其内部也缺乏高效迅速的沟通平台。
其三,应急预案中的应急处置措施缺乏针对性,可执行性不强。相当一部分现场处置方案,在编制过程中依然套取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模式,为能有效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致在执行过程中没有相关依据,只能凭处置人员的工作经验进行。
其四,应急救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目前核电建设期间均与地方医疗机构签订协议,甚至在核电现场设有专门的医疗小队,核电现场也均有消防队,能够满足需求,但是现场发生生产事故后,周围的作业人员,第一时间赶来的兼职救援人员,其应急救援能力仍然不足,仍然有因不正确救助造成二次伤害的事情发生。
三、福清核电建设期间的应急管理建设方案
1、成立统一指挥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
核电建设期间要以总承包单位为核心,建立延伸至所有参建单位的组织机构,连同现场各个单位的组织机构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针对各单位施工专业方向的不同,由总承包单位统一协调各单位之间的应急管理资源,已达到合理高效利用的目的。各单位组织机构中,除指挥系统外,还应当建立专业行动小组,单位之间行动小组相互保持接口关系,以促进相互之间协同合作关系。
2、建立预警信息监测系统
核电建设期间要从两个方面完善预警信息监测工作,一是建立突发事件报警平台,设立包括消防、治安、工业安全等方面的报警专用电话,以便报警信息能够第一时间传达至决策层;二是建立日常监测系统,包括水文气象、消防报警、视频和网络监控等等,对于尽早获悉预警信息提供便利,进而为提前做好应变措施准备充分。
3、构建组织内部沟通平台和渠道
目前常用的手机、电话、邮件、传真等平台,存在沟通时效性不足,且受办公地点和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够第一时间传达应急工作指令。在上述情况下,构建新的沟通平台和渠道,提高时效性、便利性显得尤为重要。在3G/4G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施,借助“QQ”、“微信”、“易信”等平台,构建一个随时随地可以实时指令,点对面迅速响应的沟通平台。
4、加强应急救援培训工作
通过开展定期的应急救援知识培训,提高全员的应急应变处置能力。尤其要加强一线作业人员的培训,因为一线人员临场处置对于第一时间的抢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还需要通过对预案进行演练,磨合应急组织机构,检验处置措施的有效性,锻炼应急人员的能力。
5、总结评估持续改进
总结评估应急响应和应急演练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使应急预案有适应性、有针对性,使应急处置措施有效可行,指导实际工作。同时通过经验反馈,使现场各单位应急管理工作逐步提高,共同提升。
四、结束语
应急管理本身是一个循环管理模式,从事故预防到应急准备再到应急响应最后是应急恢复,在循环中不断提升改进,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安.应急管理的机理体系[J].安全.2007年06期.
篇10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管理;危险源识别;危险源控制;交通建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7-0088-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7.045
通过文献研究和相关报道可知,近年来公路桥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危害巨大,例如2006年北京顺义悬索桥荷载试验时垮塌事故、2011年广东韶赣高速公路马坝互通立交桥坍塌事故以及2011年福建武夷山公馆大桥垮塌事故等,伤亡惨重,触目惊心。因此,对于施工单位来讲,应将保证工程质量作为坚决执行的根本任务,而在施工中做好危险源识别与控制工作是杜绝安全事故的重要途径。
1 桥梁施工危险源识别
危险源识别是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作用是明确项目部安全管理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有效控制事故发生。
1.1 危险源识别的依据
桥梁施工现场进行危险源识别的主要依据有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操作规程、事故案例等。
1.2 危险源识别的主体
在以往的研究文献中,研究中大多把研究重点放在识别方法上,而对于识别主体很少提及。实际上,这是应当首先明确的问题,即“谁”去识别危险源,主体是谁。只有确定主体职责,才能切实进行此项工作。
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识别主体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安全管理岗位人员,即专门负责全过程安全管理的人员;第二类,设备设施的维修人员,他们是在设备设施出现故障后对设备进行维修操作的人员;第三类,单人单机人员,即只负责操作一台设备的人员;第四类,多人单机人员,即多名员工按照固定顺序操作同一台设备。这四类主体的划分,是以设备为主还是以岗位为主的辨识主体选择问题,其选择没有统一标准,而应当按照施工的具体情况加以确定。结合笔者经验,在工程实践中,一般是采用岗位与设备相结合的识别主体,例如专门从事设备维修的人员,因其工作都是在设备设施出现故障后进行的,因此他们无法与机器设备一一对应,只能以其岗位作为识别的主体,全面分析其在工作中所有可能面临的危险,其结果将会是多种设备危险源的组合,但不会是多种设备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并集;再如对于单人单机人员,操作人员将作为对该设备及其工作结果安全性负责的主体,一旦出现危险因素,将作为主要负责人。
除了以上这种按照岗位和设备结合的划分方式,还可以按照梯度负责的方式进行。即由安全管理部及组成人员负有主要责任,他们负责危险源识别的主体工作,例如确定识别内容、选择识别方法等,并监督具体实施者的安全行为。而被监督的实施者负有次要责任,其职责是认真落实上级安全管理部门交代的任务,在执行过程中不得出现差错。
1.3 危险源识别的内容
施工中危险源的内容划分有两种方法:
1.3.1 按照事故发生的部位进行划分。公路桥梁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的部位通常有深基坑工程、超高跨膜板工程、脚手架工程、起重机械装拆工程、施工临时用电工程、“四口”“五口临边”等。
1.3.2 按照事故发生的类型进行划分。主要有高空坠落、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坍塌、淹溺、起重伤害、火灾、爆炸、中毒等。
一般来讲,公路桥梁工程常见危险源大约有47项,共9个类别。这9个类别分别是:桩基施工(钻机移位安装、泥浆池、护筒、挖孔桩井孔、平台船舶撞击);基坑施工(防护不到位、坑壁坍塌);墩柱盖梁施工(脚手架搭设和拆除、钢筋笼倾倒、吊装模板、模板倾覆、混凝土浇筑);支架现浇施工(满堂支架搭设和拆除、支架顶压、箱梁施工、钢筋施工、预应力张拉、千斤顶);移动模架施工(模架安装和拆除、模架前移、高空作业平台、钢筋施工、混凝土施工、预应力张拉、千斤顶);挂篮悬臂施工(挂篮安装和拆除、挂篮行走、模板安装和拆卸、钢筋施工、砼施工、预应力张拉、千斤顶);预制梁施工(人员高处作业、机电设备、模板倾覆、交叉作业、预应力张拉、箱内拆除、梁体存放);预制梁架设(起吊设备、提梁和运梁、架梁、架桥机行走、高处作业、交叉作业);跨线桥通道安全防护(行驶车辆撞击通道架设、物体打击)。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各企业应根据工程实际,对每一个项目都制定专门的危险源内容表,而不能将其他项目的危险源识别表拿过来套用。
1.4 危险源识别的方法
1.4.1 经验分析法。经验分析法是最直观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又可以分为对照法和类比法:(1)对照法。对照法就是根据危险源识别的依据(上文所提到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和案例等),结合识别主体的观察、经验和判断等,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其优点是方便快捷,适合施工现场危险识别,缺点是容易受到主观意识的限制。为消除其弊端,可以采用安全检查表进行弥补。安全检查表是为检查某些系统的安全状况而事先制定的问题清单。为了使检查表能全面查出不安全因素,又便于操作,根据安全检查的需要、目的、被检查的对象,如综合安全管理状况的检查表、主要危险设备设施安全检查表、不同岗位层次安全检查表等。(2)类比法。类比法即比较类推法,按同类事物或相似事物的发展规律相一致的原则,对预测目标事物加以对比分析,来推断预测目标事物未来发展趋向与可能水平的一种预测方法。在危险源识别中,是指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士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
1.4.2 事故树分析法。在桥梁施工危险源分析方法中,事故树分析方法较为直观,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辨识和评价,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还能深入地揭示出事故的潜在原因,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以脚手架事故为例,事故树分析法的主要步骤为:(1)将脚手架坍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定义为“顶上事件”;(2)确定造成顶上事件的两个因素:支撑系统坍塌和逃生失败;(3)从上到下,逐一分析事故原因;(4)定性分析;(5)计算概率;(6)定量分析。
1.4.3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评价法)。LEC评价法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ikelihood(L),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xtent of Exposure(E),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Consequence(C)。作业条件危险性分值为Degree(D)。D=L×E×C,D越大,说明危险越大。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缺点在于对于各项因素的取值因各个行业不同、各种作业的不同而有差异,往往是各单位自己的总结,没有统一标准。
2 桥梁施工危险源控制措施
危险源控制是进行施工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其作用是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2.1 控制原则
在进行危险源控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2.1.1 避免风险原则。消除危险源的最根本措施不是预防和控制,而是从源头上消除,实现本质安全,也就是应考虑从设计环节出发,尽力确保设计合理科学。
2.1.2 降低风险原则。如不能从设计环节避免风险,就应考虑降低风险。即采取各种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尽力将潜在的危险源或者已经发生的危险进行控制,降低损失。
2.1.3 个体防护原则。即应当加强个体防护设备的配置,作为降低危险系数的补充对策,例如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网、安全绳等。
2.2 控制措施
2.2.1 桩基危险源控制。(1)遵循安全操作规程;(2)机架垫平,设置警示标志;(3)设置防护栏杆;(4)加盖木板或钢筋网盖;(5)护壁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开挖一层防护一层;(6)佩戴安全帽,经常检查吊绳、挂钩保险装置及软爬梯等;(7)井口严禁堆放渣土或杂物,必须设置防护栏。
2.2.2 基坑危险源控制。(1)基坑四周应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栏;(2)配备施工爬梯;(3)支护方案必须经过审批后方可实施;(4)必须根据土质情况放坡开挖;(5)确保排水畅通;(6)基坑顶面2m以内不准堆设机械、料具或者弃土。
2.2.3 墩柱、盖梁危险源控制。(1)脚手架设计计算书及搭设方案必须经批准才能实施;(2)使用质量合格的材料,操作人员必须具有上岗证,个人防护工作要做好;(3)进行技术交底工作;(4)设置施工平台,防护栏杆并挂设安全网;(5)墩柱周围搭设牢固脚手架,高于6m的脚手架四周必须设置缆风绳;(6)安装、拆除、存放等操作必须符合规程,并进行现场把关;(7)混凝土下料时,振捣人员不能停留在墩柱
周围。
2.2.4 支架现浇危险源控制。(1)箱梁两侧设置施工平台、防护栏杆和安全网;(2)张拉时千斤顶后方严禁人员停留;(3)作业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
2.2.5 移动模架危险源控制。(1)模架的设计、加工、安装和拆除必须由具有资质的单位承担;(2)移动过程必须由专人指挥,按照规程操作;(3)千斤顶工作要平衡,模架应缓慢、对称、均匀行走;(4)制定安全用电注意事项,洒水时不能洒到电线或电气设备上。
2.2.6 挂篮悬臂危险源控制。(1)挂篮的设计和施工必须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承担,必须有产品合格证;(2)挂篮的行走应平整顺直,限位器应设置牢固;(3)挂篮行走前,人员必须撤离。
2.2.7 预制梁施工危险源控制。(1)采取防滑措施,操作平台要稳固,空间充足;(2)高处作业人员必须要身体健康,安全防护用品要佩戴齐全;(3)配备通风设备及防暑降温用品;(4)存梁承重枕梁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承载力;(5)存放必须有防倾覆措施。
2.2.8 预制梁架设。(1)必须有专人现场指挥起吊设备运转,并在规定作业范围设置警戒线及警示牌;(2)起吊前,应及时了解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情况,严禁机械带故障或超负荷使用;(3)检查钢丝绳、架桥机等;(4)严格控制架桥机行走速度;(5)制定高空作业专项安全措施。
2.2.9 (1)设置夜间信号灯、限高、限速等警示标志;(2)设置防撞墩;(3)通道顶面采用5cm木板满铺,通道口两端比梁翼缘板外沿宽1m。
3 结语
公路桥梁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交通命脉,因其具有建设工期长、投资金额大、技术要求复杂等特点,如不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就不可能保障安全运行。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做到全面辨识危险源,并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将安全隐患予以全部消除。这也是预防建成投产后发生安全事故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基于此,对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工作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金文生.事故树分析法在桥梁施工危险源辨识中的应用[J].建筑与环境,2012,(4).
[2] 刘冬瑛,谢文军.桥梁工程风险分析研究方法综述[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4).
[3] 崔建荣.浅谈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整治及评价[J].科技资讯,2007,(23).
- 上一篇:房屋交付的法律依据
- 下一篇: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