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财务人员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0: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单位财务人员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健康有序的发展,防范财务风险成为当务之急,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势在必行。下面将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几个突出的问题做如下分析。
1、国家扶持的专项资金管理及应用中较为薄弱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专项资金是指国家拨款指定用于某一方面的预算资金。但是在目前看来,专项资金管理在体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专款不能专用问题比较普遍,不少部门单位程度不同地存在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现象,在资金分配存在严重的随意性。
固定资产账簿不全,包括其固定资产的取得、保管使用、处置、记录等没有专门的人员或部门负责,没有明确划分责任许多单位没有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致使财务对资产失去了应有的控制,造成资产具体构成不清,去向不明。
(二)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1、财经预算制度执行不严格。部门预算编制不完整,超预算支出现象较为严重,当年收支执行结果不能做到收支平衡,超支出预算部分直接转挂暂付款项,从而形成隐形赤字挂账,且数额越滚越大,设置账外账,财务人员故意隐瞒收支规模,逃避上级领导部门对其财政的监督。
2、在采购中制度执行不到位。采购预算制度不完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采购制度没有具体的细则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常见问题。具体存在无预算采购行为,一些单位未经审批就擅自采购,未能严格坚持先预算后采购的原则,或者采购程序不够公开透明 。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财务人员在日常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事业单位财务系统的管理得当与领导关系极大,许多单位主管财务的领导政绩意识强,而对如何规范财务管理却不重视,依法理财的观念淡薄,对相关的财务制度缺乏常识了解,所以造成了部门领导对财务管理的不重视,对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不良影响。
(二)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良好的控制制度,有效的控制制度可以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并能形成一项长效机制。目前有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建立一个系统的控制制度,这样不健全的内控制度为许多财务风险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主管领导和财务人员相关法律法规及财务业务的培训,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单位主要财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财务法规理论水平,预防职业犯罪。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使财务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加强财务工作中的核算业务,提高财务人员的基础工作水平。
(二)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着重加强财务制度的不断完善,重点对收入支出机制进行有效的控制。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执行,对于以往不完善的制度及时进行更正,进一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逐渐规范。
(三)强化各个部门的监督执行工作。对事业单位的领导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相关的审计部门要强化管理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真实性、合规性、准确性的监督,制止各种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
结语
篇2
关键词:经济体制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一)基本账务处理不规范
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往往忽视了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导致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以及审核等基本账务处理工作不规范。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也日渐增多,但是没有配套的收入核算体系与之相适应,财务人员对收入来源的处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财政拨款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等入账不够规范。第二,事业单位的支出主要集中于公共事业支出,支出项目多而复杂,再加上事业单位运转经费等支出,涉及的会计科目较多,众多业务素质不够高的财务人员难以胜任,支出账目不健全、混乱,往往只求报表上的收支平衡。第三,在实际工作中,报表填制粗糙、科目混乱;票据审核不严、手续不齐;会计发生事项填写简陋、数据无备案等等问题,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此外,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缺乏详细的说明,无疑这也是账务处理不规范的表现。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够高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整体不高,人员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以致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比较严重,且呈普遍之势。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不规范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像其他企业那样自负盈亏、独立经营,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松懈、滞后,执行力低下,私设“小金库”现象比较严重。同时,事业单位却没有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例如,事业单位的大部分开支没有明确的界定范围和执行标准,使得财务人员在进行账务处理时无据可依,超发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各种补贴在我国众多事业单位中盛行。此外,由于我国事业单位中存在严重的政企不分的现象,受传统体制影响,单位领导往往凭借个人经验与直觉办事,缺乏财经法律知识,使得财务管理体制难以有效改进。
(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形同虚设,甚至在有的单位,审计岗位的工作人员并不懂财务管理知识,更没有必要的审计专业技能。值得一提的是,领导的指示比审计更重要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比较普遍。第二,不相容岗位没有做到相分离,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相当一部分财务人员同时兼任会计和出纳,这造成了财务管理工作内部控制的失控。第三,风险意识淡薄,事业单位的经费很大一部分由政府拨付,财务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同时,事业单位内部监管不足,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难以保障,这必将导致决策失误风险的上升。
二、对策建议
鉴于以上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的分析,事业单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完善: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我国事业单位应该参照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标准,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第一,在收入方面,按收入来源分类入账,建立严格的收入记账程序,账实相符。尤其是资产、股权类收入,应当正确按照其公允价值入账。第二,在支出方面,建立更加完善的支出定额标准制度。定额标准的制定应当遵从合理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定员定额与综合定额相结合。 第三,在建立健全严格的财务审批制度,划分审批权限,规范审批执行,对于没有原始凭证或者手续不完全的报销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同时,适时建立财务公开制度,完善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内容,逐步提高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
(二)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首要工作。为此,对于老员工要进行会计知识再教育,提高老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对于招聘新员工,加强专业素质考核,提高入职门槛,从而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水平。此外,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继续教育,及时更新会计知识,加强学历教育,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等。此外,转变财务人员的思想观念、法律观念以及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也是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的必要内容。
(三)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要强化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这是预算得意有效执行的前提保障。其次要强化内部审计制度,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可以参照其他盈利性企业,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绩效管理审计等多项审计内容,树立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的经济责任意识,改善内部财务管理环境。最后要严格考核,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在科学的预算为财务支出树立的风向标,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支出标准计划严格执行预算,建立各种考核指标。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按照真实完整准确的原则记录会计事项,为考核提供数据指标基础。
三、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前进步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表明,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破解现实问题的出路。因此,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当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予以改革完善,争取改革所带来的红利。
参考文献:
[1]樊莉.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
[2]高翔.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5)
篇3
摘 要 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能够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性,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强化使用事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建议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财政改革的日益深化,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相应的强化措施,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一、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财务内部控制意思比较薄弱
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体现在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这两个方面,目前事业单位由于受到编制等事项的限制,导致一些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甚至还有一些财务人员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并且单位很少针对财务工作开展系统的培训和学习,而会计制度和知识更新非常频繁,从而导致财务管理中诸多问题的出现。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是否良好,与其管理层和财务部门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是否强大息息相关。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事业单位从整体上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的事业单位管理层和群众甚至认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从来不进行评价,从而导致不能起到应有的监管作用。
2.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监督制裁力度不够
很多事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一方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不够规范,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大额费用审批制度及出差管理制度等都存在着不够管理松懈的问题,某些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购置方面存在很多漏洞,容易造成资产流失和帐外资产的风险;另一方面是财务人员的分工不够合理,岗位的设置比较随意,特别是不相容职位存在着由相同财务人员担任的现象,同时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比较落后,安全性较低。
目前有些事业单位的一切工作都是以领导的指示为依据,具有法律效力的会计法规在这些单位里流于形式,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有些下级财务人员宁可违背会计法规,也不敢违背上司的指示,使得会计法规形同虚设。有的财务人员因遵守法规而违背了上司的意愿,便会遭到打击报复,会计监督制裁力度较弱。
3.会计基础工作薄弱,预算控制不够合理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某些事业单位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数据不够准确、会计凭证不够规范、会计资料不够完整、帐外设帐和私设小金库的现象;二是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缺乏,其知识和理论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不能有效地按照构建财会法规、财经制度独立进行会计监督。
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是保障其预算严格按照编制的要求实施预算,达到预算制定目的的重要手段。现在很多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不够合理,不能够反映本单位的职责、目标和下一年度的支出计划。由于事业单位预算的计划性和科学性不强,导致其预算调整追回比较频繁,资金的使用缺乏预见性,遇到突发问题就要向领导打报告,从而削弱了预算的约束力和控制力。
二、 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1.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增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意识
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财务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要严格落实财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对财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后续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力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队伍。
与此同时,要增强不同层次的内控意识:(1)单位领导要牢固树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观念和意识,支持财务人员实施内部控制,教育职工理解和执行内部控制;(2)财务人员要牢固树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实施内部控制的观念和意识,把财务审核的内控机制贯穿于日常的工作中,确保各项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确保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转;(3)单位普通员工要牢固树立遵守财经纪律的观念和意识。事业单位要营造群众监督、民主理财的良好气氛,确保每位普通员工都能参与到会计监督的工作中。
2.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通过内部审计监察制度,确保现金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出差管理制度、大额费用审批制度的严格实施:建立恰当的审批程序,根据不相容职位相分离原则,明确管理职责以及各种监督关系,使职责分工明确,权利相巨制衡;完善外部和内部审计监督,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并根据实施效果制定奖惩机制: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各种流向的信息沟通,加强备部门的合作交流。
3.加强会计系统控制,做好预算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要加强会计系统控制,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与此同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在编制方面,要采取“零基预算”。各级预算在编制的时候,应当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在保证事业单位支出合理需要的前提下,按照预算支出额的一定百分比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突发事件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在预算时实施方面,要确保预算执行的刚性,各部门在各项业务活动中要严格按照预算办事;在预算评价反馈方面,以预算的各项指标为依据,对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系统的记录和计量,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对比来考核各责任中心的工作成果,从而进行有效的纠偏和奖惩。
三、 结论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确保预算平衡、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关键。事业单位必须不断发现其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反复思考,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摘 要 事业单位是政府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的正常运行对其职能的发挥有着决定作用,如何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成为不可回避的难题。本文分两部分,首先简要阐述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接着从三个角度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管理制度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健全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还存在漏洞与不足,具体表现有,一些单位制定了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且在一定时期很好地指导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部分制度不再适应财务管理的要求,需要修订;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经济事项办理流程、经济实体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等还没有建立完整制度体系,实际操作中仍依靠经验或陈旧条文,“拍脑袋”、“长官意志”等现象在日常管理中常有发生;对新制度的学习与认识程度不够,单位的制度宣传解释工作不到位,导致财务人员掌握制度的尺寸不一,前后的标准不一,执行制度过程中出现偏差与失误;财务管理制度条文重要求轻执行,对违反制度的处罚条文条款少,落实责任细则少,制度的许多内容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单位在资产采购过程中,申请、购办、资产验收均由一人经办,容易引发采购行为的不透明;部分单位缺少必要的财务管理监督制度,没有形成必要的会商机制,往往财务行为到了付款阶段,前面的各类手续齐全完备了,财务人员才掌握基本情况。
(二)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单位领导没有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为事业单位财务处理内容简单,谁都可以胜任,这就造成了财务人员选用时的随意性,财务人员学历与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财务人员的基础功不扎实,不能很好地处理当前环境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部分财务人员还身兼多职,疲于应付工作中的琐事,缺少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机会,知识体系的更新跟不上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存在凭经验凭感觉处理工作问题的现象,导致日常财务管理基础业务发生失误。
(三)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一些事业单位采购固定资产时,经济意识不高,忽视财力状况、客观需要,没有按照有效、节约、合理原则购置单位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购置缺少前瞻性,违规采购和规避政府集中采购时有发生,采购管理制度的不完备,使得采购过程中人为因素过多,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采购的经济效益性和客观性,一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分工不明职能交叉的不足,对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缺乏严格的实物管理和详细记录,资产保管、领用无健全记录或台账,手续不完备,管理不规范,缺少定期清查盘点固定资产制度,物资财产清查形同虚设,实际资产与账面资产不相符。
二、解决财务管理不足的相关对策及完善措施
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以完善:
(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在资金运动、人员配置、业务特点、管理体制等方面下功夫,建立健全能够体现本单位特点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有效解决本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步骤有,建立具备综合性与指导性的管理制度,根据实际需要,修改完善本单位经费管理和财务人员岗位职能等相关制度;建立邮资费、办公费用等单项经费审批使用管理制度;建立人员与公务用车等办公事务管理制度,使得财务工作的开展都有制度可循。完善财务管理分析,财务分析是事业单位经营决策和财务决策的重要依据,其在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不可替代,客观真实的财务分析报告不但能够防止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漏洞,有利于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还能够有效提高资金的经济效益,因此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的要求与规定,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科学合理分析,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应侧重资金的利用效率,具体使用的财务分析标准有,预算完成率、人员支出比率、经费结余率、公用支出增长率、专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预算拨款增长率等,财务人员可根据上述标准对本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与开支情况进行科学分析。
篇5
摘 要 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财务管理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事业单位的发展状态。从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发展情况来看,依据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解决对策
一、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进行了行政体制改革,财务管理工作也取得了相应的进步,但从整体发展状态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有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不熟悉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对于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没有进行很好的结合,因此使得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职能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缺少职能分工,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分析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缺少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经费使用等财务方面的有效管理,对于财务预算的编制缺少正确的认识,有些管理者认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预算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对于预算编制方法没有进行限定,这些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不科学。在事业单位的预算收支中,没有对预算外收入与支出进行有力的监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三)事业单位缺少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
审计是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做好财务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有的事业单位缺少相应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有的单位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岗位,但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且从事这方面工作人员缺少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不能保证内审的质量。此外,有些领导的财经法规意识淡薄,没有加强对基层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使得财务管理信息出现失真等情况,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四)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素质偏低
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有些财务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财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理财的理念非常落后,管理方法不科学。有些财务人员对于收付款凭证的审核不严格,各种账目处理存在交叉的混乱现象等。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了事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二、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提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
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增加成本管理理念,树立成本意识,能够利用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地进行风险的规避。市场经济中竞争日益加剧,管理者要树立市场化的管理观念,加强对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意识,进行运行资金的规范化,提高财务资金的运作效率,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竞争力。
(二)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制建设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预算编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预算管理体制建设,进行科学的预算管理。作为事业单位重要的资金管理环节中的预算管理决定着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所以可以将收入和支出进行综合的核算与管理,在预算编制时进行详细资料的收集,进行收支的细化,与此同时,要加强对资金运行的监管,健全收入分配制度。
(三)加强对事业单位资产运行的管理
事业单位加强对资产运行的管理,首先应该建立资产清查制度,对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了解资产状况;其次,确立“钱物分离、互相牵制、职权明确”的管理原则,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分工,划分职责范围;再次,进行采购形式的改革,采用公开招投标制度,增加采购环节的透明度;最后,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仓储管理制度,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管理。
(四)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要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增加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事业单位应该采用持证上岗制度,从硬件方面对财务人员进行约束。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通过单位组织的培训增强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综合素养,提升管理人员的经济效益观念,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重用作用,提高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水平。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基础,定期的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进一步规范化事业单位的基础会计工作。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要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重点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此外,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机制,发挥监督工作对财政运行的预警保障作用。
三、结语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与其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是密切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行,管理人员要进行观念的转变,加强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的建设,同时加强财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良好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潘月.论新经济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1(12):150-151.
[2]张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财经界.2011(24):195.
[3]来丽娜,朱明华.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思路.商业经济.2012(4):108-109.
篇6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简述
(一)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指的是在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指导下进行资金的筹集和运用,尽量做到收支平衡,并对科研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管和控制。
科研事业单位与企业和行政单位存在较大不同,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首先,科研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可以得到国家和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因此科研事业单位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更要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益,应该根据具体的科研活动和成果制定不同的财务管理办法;其次,科研事业单位不能采取一般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科研事业单位在进行资金使用和到位状况分析时,既要反映国家拨款资金的使用状况,又要反映单位自身经营活动的资金使用状况。
(二)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科研事业单位若想在竞争激烈的新时期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和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为科研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第二,科研事业单位的资金筹集渠道多样,因此科研单位必须加强对于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合理控制成本支出,严格做到科学依法理财;第三,加强财务管理可以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实现对资金的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科研事业单位的长久健康发展。
二、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研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愈加重视,财务管理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但相对于要求不断提高的财务管理工作,科研事业单位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实践操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科研事业单位往往对于预算编制的认识不够,只对当前的科研资金做了详细预算分析,并没有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相协调。同时,由于预算编制的时间较短并且缺乏相关的监督机制,在进行预算时不能充分考虑到现实中的不确定性和一些复杂的情况,出现一些资金未纳入预算管理的现象,预算编制不够全面。并且,预算编制大多凭经验估计,缺乏专业人员的调研和论证,科学性和合理性相对不足。
(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核算不仅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大多缺乏创新意识,相关工作人员对于会计核算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把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因此出现的问题有:第一,会计核算制度不规范,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制度,虽然能将科研事业单位的资金流量详细记录,但是不能准确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情况,导致在会计核算中往往会出现一定时间内收支不匹配的现象;第二,财务管理不足,科研事业单位对于会计核算的监督力度不够,往往比较重视资金的支出而相对缺少财务管理,使得会计核算流于形式,造成核算的低效率;第三,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部分单位会计账目设置随意,账务处理不严谨,手续不健全,缺乏规定的业务控制程序。
(三)新会计制度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科研事业单位自2014年实行新会计制度后,财务管理的规范性有了显著提高,但与企业相比,科研事业单位对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认识和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其财务工作对于新会计制度的落实也不是很到位,同时各部门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使得在实际工作中的统一性较差,不能齐心协力的落实新制度和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
(四)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部门预算、决算管理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等的推行,使得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财务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中不缺操作型人才,但缺少操作及管理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一些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业务能力较低,对自己的要求也仅停留在做好报销工作不出差错的认知水平上,没有积极参与财务管理的意识,不能发挥财务管理应有的辅助决策功能,极大地影响了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预算管理工作
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要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并重的原则。首先应该对预算的编制工作高度重视,要有明确的指导原则,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作出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注重权责利的统一,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准确把握工作重点,严格按照规定执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差错。其次,改善预算编制的现有方法,采取“零基预算”的预算方法,对预计的各项活动进行科学预测和系统分析,细化预算科目,逐步完善预算支出标准。再次,增强预算制度的执行力度,避免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脱节,对于预算收支情况实施全面跟踪。最后,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广泛采用最低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评价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改善会计核算方法
首先,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由于会计人员手工操作往往存在一些主观问题,其数据处理不够精确,应尽量采用计算机数据处理,进行统一核算,同时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制度,应定期对会计核算软件进行维护和升级,实现数据的动态处理,使得核算流程更加规范化,信息化。其次,应加强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杜绝胡乱花钱、铺张浪费等现象,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再次,需要对核算方法进行规范,制定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避免在财务管理中出现混乱的现象,如可以落实权责利到个人,实行财务公开,增加财务管理的透明度,确保资金的使用科学合理。
(三)监督新会计制度落实
新会计制度是国家财政部结合新形势下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制定的新准则,因此新会计制度相对于原有制度更加具有合理性,其有更加明确的使用范围,能够对于具体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又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较为准确的反映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科研事业单位应重视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在开展财务管理各项工作时,时刻注意会计制度的变更,并且制定新的工作方式,如建立和完善原有的财务收支审批流程,进行逐级审批,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完善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联系,形成良好的内部牵连制度,从而增强制度的约束力,落实新会计制度准则,从而提高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四)提升财务人员素质
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针对当前科研单位中财务人员存在的问题,要组织和加大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第一,对于国家财经法规及新颁布的政策规定等,要及时组织财务人员认真学习,并积极贯穿于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切实提高依法理财的能力;第二,加大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及时发现科研单位资金运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三,在加强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需要进行定期的考核,对于表现优异的财务人员给予奖励,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加工作热情,提升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管理效率。
四、结语
总之,在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只有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问题,逐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才能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为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康忠芳.科研事业单位项目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2).
篇7
关键词:财务共享中心;组织机构 核算流程;人员流失;财务风险
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国家跨地区经营逐渐增加,使得财务增加了一些较为高级的职能,如资本的重置、全面预算等等内容,而不再只是传统的会计记账、结账、报表这些,伴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升级,财务会计部门进行集中管理集中核算、内部流程的改革以及资源的重新配置都是一个必然趋势,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随之产生。但是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实践中获取成效的同时也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就目前共享中心管理模式问题进行探讨。
一、组织机构问题
集团总部直属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虽然服务于其他业务单位,但是在组织关系上,没有领导任何一家业务单位的权利。这样,在平常的工作中会出现中心的财务人员沟通失败的情况,而且一旦出现重大的失误和错误,没有人出来承担责任。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常对核算和复核环节的流程处理采用“任务池管理”的模式,即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进行自动的平均分配。每个业务单位在完成审批手续时,业务自动流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任务池。在任务池的自动分配后,在财务人员中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复合、出纳、归档一系列步骤。这种核算模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共享服务中心的核算效率,也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的监控整个核算流程的进度,避免积压。但是却不够关注各个业务单位账套的完整性,每个员工和不同的业务单位打交道,沟通不畅,也比较容易出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核算风险。同时,每个财务人员需要同时面对不同的单位的人员,沟通成本大幅度上升。每个公司的不同笔业务也是由不同的人员来做,完整性难免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解决组织机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一是赋予财务共享中心一定管理职能。可以建议由总部财务人员的高级管理层同时兼任作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第一负责人,定期来到共享服务中心进行监督和抽查,统一向当地公司发邮件,告知当地公司积极配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并对合作程度做到奖罚分明。同时可以同时赋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定管理职能,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当地公司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起到一定的管理作用,让当地公司不再认为自己仅仅是被服务的对象,同时也需要积极配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二是进一步强化分公司财务部的监督职能。由传统的核算模式转变到财务共享服务的模式中,财务职能得到了改变,由财务核算转变为财务监督。针对一旦出现问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和当地业务单位财务部互相推诿的情况,必须要明确强化各地分业务单位财务部的监督职能,明确责任,做到赏罚分明。各个业务单位的会计凭证和账簿保存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物资产则留在各个业务单位,存在账实分离的情况。当地业务单位应当做好资产的监督工作,对于毁损的资产及时进行调查,查明原因,通过逐级审批,上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统一处理。 三是将对各地分公司财务部的要求具体化。比如说,在应付账款流程中,需要各地分公司扫描发票,可以根据发票量的多少沟通出一种适当扫描发票的频率,以免工作大量积压。这对财务共享中心的工作效率提升会有很大帮助。四是优化人员管理。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员职责分工问题,需要积极地进行清理。从长远的发展目标来看,需要对一部分的职责分工进行重新界定和确认。可以加入一些支撑型岗位,这些岗位的财务人员需对财务核算进行监督,以提高合算的准确率和完整度。而且,可以对核算流程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发现其中的关键点和易出错的点,对于这些点进行重点关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发现各单位职责分工中是否出现新的空白区域,一旦出现空白区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还可以按照业务单位的业务相似程度将一个任务池分为两个到三个,客户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不会过于分散,加强财务人员对流程的熟悉程度,这样对会计核算准确率的提高以及账套的完整性都会有很大帮助。
二、核算流程问题
(一)应付账款流程中付款情况不佳
存在共享财务服务中心没有及时进行付款,还有一部分是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量确实太大,没能及时将付款情况通知到业务单位,业务单位的客户对于收到货款并不知情,来查询付款情况,不论是客户还是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效率都受到了一定影响。业务人员只对原始单据进行扫描,不负责记账,不会对扫描的单据进行检查,当采购发票传递到财务服务中心的财务人员手中,经常会发现错误、发票重复及不合规的问题。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发现不合规的票据已经是收到发票扫描件几天之后的事情了,这时再与当地业务单位的业务人员沟通,就会产生沟通障碍,业务人员再把正确的扫描过来,耗时很长,两边的工作效率都受到影响。而且,在邮寄发票和邮寄货物的过程中,除邮寄本身耗时,邮寄丢失或破损的问题也偶尔会发生,整个付款流程中发生任何一个小的差错都有可能导致付款的时间延长。
针对应付账款流程所存在的问题,我们的优化对策可参考以下几点:一是增加扫描发票初步检查程序,当地业务人员扫描采购发票时多检查一下发票的合规性,是否经过适当的审批,有没有重复、缺页的情况出现,附带的资料是否齐全,减少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严格控制票据处理时间;应付账款组的工作人员,应该时时关注采购的存货或者材料的入库情况,另一方面,业务单位一定要保证及时将发票扫入系统中,传给共享服务中心应付账款组的会计进行账务处理,一旦过期的发票没有及时的被处理,那么系统就应该自动发邮件联系相应的业务人员进行通知和报备。 三是与业务单位财务人员以及供应商随时保持沟通。应付账款组的财务人员应随时与业务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随时了解应付账款的情况,付了还是没有付,还有多长时间必须要付等等。根据每笔账款的截止日期安排相应的付款,业务单位的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审批无误后,进行付款的操作。货款支付完成之后,应该通过管理系统自动向各个国内采购的供应商发送通知,以减少供应商询问和查询的时间和人力。
(二)费用报销流程工作效率低
大量的报销单附着单据通过邮寄每个月大量飞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报销组的审核工作异常繁重,效率很低,正确率也无法保证。审核小组的成员需要熟悉各个部门负责人的签名,审核的工作非常枯燥。一旦审核中发现不合规的内容,需要逐个和相关人员沟通,效率异常低下。上述所说的种种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而且会因种种原因遭到其他部门的投诉。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自动来逐步解决,通过在公司内部系统中加入每个员工都能够登陆的报销申请模块来进行改进。申请报销的人员可以随时登陆自己的员工报销模块查询自己的费用报销流程进行到哪一步,沟通也变得更加顺畅。
(三)应收账款流程沟通低效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收账款流程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和客户的沟通和对账方面,对账的工作进行的很被动。三方对账仅仅靠财务服务共享中心和客户还不能完成对账,需要当地业务单位的协助。
应收账款流程的优化的突破之处是要求财务人员每天进行清账,避免问题账款的堆积。应收账款组最关键的任务就是保证业务单位的收款及时入账,及时和客户保持沟通,对于逾期未收的账款进行催收。还有就是对账,应收账款小组应该重视对账的问题,积极进行三方对账,及时和客户进行对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四)总账流程易纵,月底赶制报告加班严重
总账组是较为容易纵的部门,财务负责人为了让数据好看,总账组存在被命令调账的风险。另外,总账组存在每月上中下三个时段流程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旬总账组人员加班的情况会比较严重。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完善的主要是对月底调整类账目的原始凭证的获得,严格审查应付账款以及核查应收账款,保证应收账款每笔都合理不存在舞弊。针对操纵利润和不合理进行费用计提的问题,需由内审部门对此部分进行重点关注,详细核查,一旦出现操纵利润和人为干预调账的情况,需由总部干预,严惩不贷。 针对之前提到的总账组的每月上中下三个时段流程工作量严重失衡的问题,只能由总账组组长积极和其他组进行主动地沟通,将能够提前交给总账组做的任务优先完成,尽量均衡总账组的工作量,避免出现每月下旬总账组人员加班加点的情况。
三、人员流失问题
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种形式的特殊性,财务人员的职业前景不是很明朗,对于员工的职业发展没有清楚的规划和明确的通道。财务共享服务将简单重复大量的会计核算任务集中在一起,财务人员的工作非常单一,比较不利于员工的全面发展。员工的工作单一枯燥乏味,员工长时间工作很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人员的流失率提高,不利于整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健康发展。
具体的优化对策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利用相互的交流实行人才培养。定期组织业务单位的财务人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参观和交流,在交流中,各业务单位的财务人员可以实际参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流程处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财务人员去当地业务单位进行参观和沟通,亲身参与一些业务活动,比电话和邮件的信息传递效果要好上许多。二是注重中心自身的员工培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该全面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包括财务、管理、税务、会计等等方面的知识的学习。三是为员工计划职业生涯。为员工设计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渠道,激励员工提升自己的技能,使得员工无论是从薪资水平和业务能力上都能获得很大的提升。
四、财务风险问题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由于核算形式的特殊性,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财务风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业务进行统一处理后,由于这种形式的特殊性,会计的核算都是脱离实质的经济业务的。中心的财务人员还是对业务单位的活动无法确实的掌握,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共享核算模式使得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都有所下降。
针对上述问题,企业需加强自身的监督作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重视自身合算的监督和检查,加持以风险为导向,改进核算质量。设置专人转岗,负责质量监督的工作。可以尝试打造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第一级是业务复核岗,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符合;第二级是综合抽查岗,对于第一级的质量管理进行复查;第三季是季度自查,在前两级的基础上进行再次抽查。同时对关键指标进行定期巡查。质量核查部门应当定期进行分析,对于各种指标进行统计,将质量监控的工作日常化处理。保证每天对重要的指标和科目进行巡查,对于出错的部分,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员上,惩罚分明。另外要重视和业务单位的沟通和交流,对于新业务新流程随时更新,迅速了解,分析各个业务处理的关键点,以更好的支撑企业的业务发展。
五、结束语
本文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逐个进行了深入的成因分析,按照组织管理、核算流程、人员流失、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章劲闪.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2,7(14):249.
[2]石篙.探究财务共享平台下的企业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4,5(1):182-183.
[3]冯志强.论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与应用管理[J].科技信息,2013 (22).
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述
根据1998年国务院、2004年修订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依法成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动社会进步,具有服务性、公益性和知识密集型三个特征。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在执行事业计划、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有关经费的筹集、运用、报销、管理和监督等事项,包括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专用基金管理等内容,具有资金来源多样性、管理目的服务性、管理程序严密性、资金使用节约性四个特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是正确实现单位预算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社会消费基金经济效益的有力工具,是事业计划及任务全面完成的有力保证。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 财务人员缺乏财务管理意识,素质有待提高
在一些事业单位中,财务人员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对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算账,财务管理应有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有些财务人员对关于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与规定缺乏了解,即使了解也不够深入,不懂得如何对财务进行分析,在经营运作中难以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另外,还有些财务人员在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的关系,不能把它们联系起来,把财务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财务的表面工作上,不利于发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深层次的问题。同时,目前事业单位管理层和财务管理人员在组织能力、运筹谋划、协调争取、调查研究、文语表达、科技应用、勤奋钻研、躬身实践等方面能力不足,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财务人员的素质需进一步提升,以满足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2.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不健全,有待完善
在我国,一些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缺少内部监督机制的制约和监督。虽然有些事业单位设置了内部审计的岗位,但安排的相应工作人员并不懂财务和审计知识,有些甚至没有设置内部审计岗位,这都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监督的正常开展与职能。此外,由于有时候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监管功能缺失,会导致财务信息失真,不利于事业单位发挥其职能。
3.对预算编制不重视,收支管理不规范
虽然国家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提出要求,应根据事业发展的计划来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但一些事业单位对编制预算不重视,在编制预算时只是根据往年预算增加一个系数来编制预算,而不是按照预算要求进行分析,这就导致了编制的预算和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不相适应。另外,有些事业单位在资金收支管理上也不规范,不按照规定把预算外资金纳入单位预算进行统一管理和核算,对资金的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用途随意进行改动,导致开支范围扩大,单位经费在使用中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构建人才团队
进一步加强和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较之企业具有相当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感。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的关键。
第一,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主动加强学习,改进工作作风。在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的同时,要具备与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化工作手段,通过技能的掌握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第二,要注重调研,改进工作方法。在工作中,不能够墨守成规,要做到与时俱进,运用最新的、合适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分析、把握当前事业单位财政改革的发展趋势,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第三,加强廉政建设,促进财务人员遵纪守法。财务部门掌握着一定资金的审批权和管理权,必须带头艰苦奋斗,廉洁自律,强化制约机制,从制度上和源头上保证依法理财。
第四,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后期教育,利用绩效考评制度对财务人员的工作的质量进行考核,并以此对其进行奖惩,推动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
第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应不断进行财务创新,树立起经济效益观念,在资金的运营上讲究投入产出比,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
2. 完善事业单位监督机制,增强财务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领导应充分重视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以及相关财务人员的配备,树立危机意识,消除潜在风险。首先,建立单位财务内部审计和控制制度,实行监管分离,规范本部门内部财务管理。以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手段为重心,细化预算,规范资金运作,提高效益,使财务指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对违法违纪问题要从严处理。
3. 加强预算管理,规范收支管理
首先,要加强预算管理,充分认识到预算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根据自身特点对预算控制进行完善,安排充足的编制时间,严格执行各项标准,为科学预算提供条件。同时,事业单位要将收入进行统一的核算和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执行支出审批程序,按实列支各项费用,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规范收支管理,避免前松后紧等情况的发生。
四、小结
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财务管理在其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事业单位在采取以上措施加强财务管理的同时,还要积极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其他不足,并进行改革和优化,做到与时俱进,以有力促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浣非.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框架构想[J]. 中国经贸导刊,2010(21):56.
篇9
(一)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财务分析了解职校的财务运行能力和财务管理状况,及时发现职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所以预算方法和财务收支计划要用科学的方法制定,针对各个阶段的业务活动结果及时进行总结、分析,拓宽资金来源,优化财务支出结构,减少不合理开支,杜绝铺张浪费,增强自我发展,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使职校财务管理走向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二)监督学校经济活动。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加强财务监督,了解职校执行财经法律法规的情况,了解职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有效地监督学校的经济活动,防止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三)掌握职校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通过此项工作对财政、教育局等有关上级管理部门,掌握职校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有很大帮助,更能准确及时了解职校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配比情况,使用情况是否合理等,为上级了解宏观信息,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职校财务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其在财务日常核算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给财务人员减少了很多劳动,然而信息技术对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和预测,却没有真正开发和利用起来。如开设专业,在研究社会需求、师资的基础上,还要经过财务分析对其投资回收能力进行考核,但职校往往对投资回收率缺乏分析,甚至不考虑。(二)职校财会制度不完善。职业学校属于事业单位,一直以来事业单位是不进行财务分析的,执行的也是收付实现制。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颁布后,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由于不健全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也就没有系统的行业标准。所以现行职校的财会制度中列举的财务分析指标内容中没有筹资分析、投资分析和反映净资产构成的指标,缺少对进行教育成本的核算。(三)项目前后分析不平,大多重视事后总结,事前预测分析忽略。职校的财务分析只是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所做的会计报表后的分析总结,只做变化事项的说明,而事前分析,几乎没有。随着职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职校的竞争和风险加大,传统的事后分析总结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它要求财务分析能为职校提供发展和预测超优的信息,在重大决策前,做财务分析,才能使职校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上有的放矢,不盲目上项目,不盲目投资。(四)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不高。财务人员尤其是做财务分析的人员,不仅应该具备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知识,还应该掌握相关联的知识,同时还要熟悉本单位的情况。但是职校的现状是一是缺少专业的财务分析人员,二是即使有财务分析人员,他们的知识水平也参差不齐。在职业学校,教师更愿意在教学岗位工作;财务工作岗位工作量大,业务学习时间少,职称晋级很难,待遇普遍不高,缺乏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五)缺乏对职校经济活动的思考、分析。财务人员平时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日常业务上,缺乏对职校经济活动进行思考和分析,勉强作财务分析也只是急于应付,很少对全校全面工作做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财务分析数据不足。
三、加强职校财务分析的措施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实际工作中,有个别财务人员丧失原则,隐瞒真实情况,违背了财务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原则。财务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维护财经秩序、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作为自己的任务,要有“红线”意识,从事财务工作关键、最重要的是必须遵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的关于职业道德的六个方面,即“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所以必须重视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纯洁财务人员队伍,使财务工作更好地为教职工服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二)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要加强对财务人员尤其是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熟练应用现代化的分析工具,树立正确的财务分析理念,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及时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三)加强财务监督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监督是预防和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环节,支持事业发展是财务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只为眼前利益,不顾法规约束,不讲原则,那么,即使事业发展了,财务风险的爆发也会引起财务秩序混乱,最终也会阻碍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内部财务监督机制,注重内部审计,健全在资金的使用上、资产的处置上等方面的监督。通过监督检查,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以及营私舞弊行为,及时处理,避免给教育事业带来损失。(四)确定分析方法,明确分析目标。职校财务分析方法既包括对资产负债表、收入明细表、支出明细表有关数据的分析,还包括往来款情况表、财务异常变动情况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通常使用因素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职校财务分析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本单位整体财务、业务活动情况的说明;比较详细地说明会计报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说明借款情况、资产处理情况;说明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调整情况;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的说明。财务人员在做财务分析时,首先要明确是在什么项目上做财务分析,这个项目所需要的指标都有哪些,是需要横向的还是纵向的分析,然后根据需要查找数据;把需要查找的项目列成序号或表格;在数据统计齐全的情况下,按照相应的公式或计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根据得出的结果,具体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分析。这些分析不是财务数据上的简单拼凑和加工,而是要剖析数据产生的原因。
四、结语
篇10
关键词:行政部门 财务 管理机制 措施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财政方面的投资逐年增加。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下,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不断改革和加强。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时间尚短,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疏忽,引发了一系列财务问题,造成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混乱,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严重阻碍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所以,加速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明确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固有的观念占主要因素,大多管理制度不能适应现在高速发展的经济,使得财务核算缺乏统一有效的标准,各部门间相互比对不实,财务控制能力较弱。单位岗位设定不规范,没有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存在违背会计准则的情况,使得财务管理核算和预算存在严重背离实际情况的问题。部分单位对财务管理制度不够重视,执行力大打折扣,使得财务管理只流于形式。
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不够规范,财务处理不及时清算造成呆坏账。将资金划拨给其他单位或者以赊销方式出售,造成空账,很有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在内部财务管理中,由于单位内部票据的管理和使用不够明确,私自使用票据的情况屡见不鲜,造成许多坐收坐支、白条抵库等法律明文禁止的行为。
(二)财务人员素质偏低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现象严重,年轻血液不能补充,使得财务管理僵化,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经济发展。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许多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健全,不能形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财观念。而新加入的人员接受新的财务管理体系,缺乏基本经验,管理意识模糊,很难进行正确的财务管理。使得新老财务人员在思想上产生分歧,严重阻碍了财务管理效率。
(三)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由于大多数都是在内部进行,许多制度不够透明化,这给监督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岗位设置不够明确,使得许多人身兼数职,遇到问题相互推卸,阻碍了监督管理的开展。内部财务计划和预算审批程序不够明确,不能有效达到先审批后审核的执行标准。尽管单位设立监督审核机构,但是内部人员相互利益裙带关系使得审核名存实亡。乱支滥用现象滋生,缺乏约束和管理,造成,损害国家利益。
二、如何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
(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让财务管理及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组织认真学习《会计法》、《预算法》以及财政部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准则和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坚决纠正和彻底堵绝。要在领导层普及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重视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增强财务管理的能力。其次,可以进行绩效考核制度,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在思想上加强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观念,邀请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对理论基础不足人员进行培训。再次,组织进行新财务管理方法的学习和财务管理系统的使用,全面实行信息化、规范化、统一化管理模式。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制定适合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结合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部门所存在的问题。制度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从业水平,要尽量通俗易懂,细节明确。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应从内部入手,保证职能充分履行,并且各职位职责权限分离,建立相互制约,相互依托的竞争机制。制度的建立不仅在综合管理方面,更应该细化到每个岗位,比如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管理程序制度,资产清查制度等。要做到财务管理的每个步骤都记录保存,按规章办事,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
制度的制定不仅是在单位内部进行,同时也要有外部监管。建立健全的内部财务审计监督管理制度,是对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也是对规范内部财务审计的推动力。财政部门通过考核、检查、监督等形式严格贯彻执行既定制度,对各职位进行定期总结汇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合法、透明。对预算编制单位执行的全过程要进行监管,保证预算编制科学合理。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迅猛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国家经济的有效增长。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遏制事业单位腐败和强化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管理制度和管理责任,让财务管理人员能够真正用自己的心和热情去参与到工作中去,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资金有效利用,提高事业单位处理问题的能力,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姬慧玲.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务分析,2011
- 上一篇:优质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 下一篇: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