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0: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篇1

一、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努力让学生去理解我们讲解的那些散文、古文、小说,我们的学生在我们不厌其烦的讲解中到底收获了什么?这个只有学生才有发言权。当你慷慨激昂地要把那些伟大而宏远的目标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时,学生很激动,很兴奋,似乎从老师的描绘中发现了什么哥伦布的新大陆似的;而当老师要把这些目标跟他们的学习实际联系起来的时候,要求他们做些切实可行的工作时,他们的兴奋与激动很快就跌落到冰点。好像我们老师所说的这些必须做的事情是在跟他们过不去,是在增加他们的工作难度。当你反复在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的书写,反复告知他们要注意理解别人的作文题意时,他们似乎总是从左耳进,右耳出,他们总是漫不经心地做这些本来是属于他们分内的事情,总觉得教师的提示与告知是有点多余的。可是每次写作,每次的考试,每次的表达他们总是在犯曾经犯过的那些错误,似乎犯错误是他们的必需。写错别字,看错题目,写作文偏题,很正常嘛,老师你干嘛这么着急?有时当你在热情洋溢地评点学生的作文,在肯定他们的精彩优秀之后,提醒某些学生得注意某些不该出现的问题:或者语言表达的不当,或者逻辑关系的混乱,或者选材的不合适。我在那里热情洋溢,而有些可爱的学生居然拿出其他学科的作业,在那里安稳地做着。你问他怎么啦?他会反问老师,你讲的那些失误,我没有。

二、解决困惑的对策

1.明确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课标的实施和推广中伴生了一种新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结果是教师被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在阅读对象和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产生意义建构时,才能形成阅读者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建构课文与生活的“桥梁”,使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这是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生活的关键所在。这个“桥梁”非语文教师莫属。

2.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修养

一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是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前提。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视野。教师有了精深的专业知识,讲课才能游刃有余。二要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知识。语文教师在打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广泛涉猎诸如天文、地理、历史、生物等其他学科知识。三要提高教育教学素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3.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1)开放学习内容,促进协调发展。教师首先就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语文教学应立足课堂,向课外开放;立足教科书,向书外开放。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而且可以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和学习结构,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让新课标的理念之花,在语文教学的园地,通过语文教师的努力,结出丰硕的果实。

(2)倡导自主探究,张扬学生个性。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须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为知识的内化是学生对现有材料和已有知识加以分析、感悟,产生迁移的过程。不同个体知识背景和思维过程往往也不同,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也必须考虑各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他们去探索,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新知。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更多体现“主体转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的精神。语文学习应尊重多元性,张扬学生个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新奇感、神秘感、无畏感走进一个个文学“迷宫”,迈进一座座文学“殿堂”,探索一块块文学“新大陆”;鼓励学生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作出反应。在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容忍学生犯错误,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让学生意识到“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篇2

我们经过对大量的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的调研和访谈后总结出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育教学存在的困惑的,主要包括这几点: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向在哪里,目前的语文教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意义在哪里,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对于语文学科的考核方式应该如何改革等方面。

(一)语文学科到底应该教什么

语文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新课程改革这么多年,对于语文学科的改革要求不断变化,课程标准也不断的变化,今天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到底什么才是必须的,什么才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都是语文教师的问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主要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展和推进,对于语文语法和汉字的学习到底要进行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教育教学的困惑,不少的一线高中语文教师拿捏不准,只好完全依据高考的考试大纲来选择教学内容。

(二)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语文教学改革一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到底是为什么要给学生讲授语文,学生学习语文的目标在哪里,从传统的学生学习语文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基本的汉字进行学习,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的书写和沟通交流能力等,到今天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对基本的汉字的学习,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训练,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和中国传统的价值观的学习,对于基本的语言文字的而应用能力也不仅仅局限于现阶段的语文教育教学,更加看重对于学生的能力训练过程。但是教师难以对这些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和把握。

(三)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如何提高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少教师认为高中语文对于学生而言花费时间最少的一科,学生的学习到底应该从哪个角度出发,为什么学生在上语文课时的积极性都比较低,学生对于基本的语文学习的兴趣到底为什么缺失,这是传统的原因还是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原因。

(四)语文学科的考核方式应该是怎样的

语文学科的考核方式一直是考试和日常的作业,但是从现阶段制定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仅仅依靠考试和作业是完全不能够将学生的实际能力测试出来的,对于学生的能力训练和教育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因此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的考核方式到底应该是怎样的,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二、高中语文教师存在这些困惑的原因

从我们对于高中语文教师存在的困惑的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现阶段而言高中语文教师存在上述几种困惑的主要原因在于两点:教师自身没有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较低。从上述教师的困惑我们不难看出,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师对于目前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依然存在较大的困惑,快速变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对于教育教学的要求的急剧变化,让部分语文教师难以赶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高考指挥棒依然存在,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一直是一个两难的问题。第二就是语文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较差,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的一线教师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对于教育决策的话语权依然十分少,这当然是不利于教师依据现实的情况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解决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困惑的对策建议

从上述对于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的分析以及存在这些困惑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解决这些困惑最重要的因素包括教师自身和教育决策机制的改革,教育话语权的转移,教育改革的持续性和自下而上的改革变化。

(一)从教育决策角度看,增加一线教师的话语权

从教育决策的角度上来看,目前的语文教育教学决策的主要的方向在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这些是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因为决策者对于教学一线的情况的了解始终不如一线教师,而一线教师对于教育决策的话语权非常少,这种不对称性导致教育决策的不适用,教师难以真正贯彻落实。

(二)从教育改革角度看,增强改革的自下而上特点

我们认为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改革的主体应该是在下方,由一线的教师和学生、家长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主要力量,政府担负着组织者和执行者的角色,帮助推进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

(三)从教师自身来看,加强学习是根本

篇3

【关键词】职业高中 语文教学 能力

语文的教学地位非常重要,是职业高中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职业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低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对职业高中学生毕业时及毕业后的就业和工作有重大影响。为提高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效果和促进职业高中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本文探讨了提高职业高中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一、注重激发职业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由于职业高中学校主要是学习专业技术,所以很多职业高中学校不重视像语文学科这样的基础学科,致使职业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不佳。本文通过调查发现,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55.8%的学生认真听讲和记笔记,24.4%的学生在课后认真复习上课内容,然而大多数学生完全是被动听课,听课的目的也主要是应付考试。因此,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通过各种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注重开阔职业高中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如信息化对于语文知识提出的高要求。当前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轻松便捷,但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要能够快速提取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在现在的社会,拥有信息意味着拥有了财富。信息主要是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传输,如果我们有良好的语文表达和理解力,我们就可以快速有效地处理和提取信息。相反,我们就会错失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导致错失大好机会。职业高中学校应引导学生自主掌握前沿信息,以便于开阔职业高中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快速有效处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职业高中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突出其基础和实用价值。当然,职业高中对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着力培养他们应用语文的能力。

三、注重提高职业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源于疑。”教师只有通过引导职业高中学生不断思考,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的活动中来。职业高中的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设立更多的问题,引导职业高中的学生自主思考,使他们深刻感受到自主探索语文知识的快乐以及体验解惑答疑的成功。职业高中的语文学习不仅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也要注重培养职业高中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但是,职业高中往往紧抓学生的专业技术方面的学习。这样做虽然有利于培养职业高中学生的理性思维,但是这两种思维能力在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非常重要,所以,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也非常重要。现在的教育改革都推崇开放式教育,教学不仅限于在课堂上教学,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更多地走出课堂,带他们去享受大自然,激发他们去感受生活,这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敏锐的生活观察力。

四、注重培养职业高中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避免因为学生自身能力的局限产生的思维死角。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可以有力促进职业高中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例如,职业高中语文教师设定一个主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通过查询资料及小组成员的讨论学习归纳问题的答案,并由小组长回答,最后由语文教师进行点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当前现代化的社会,许多工作需要团队协作完成,所以很多用人企业在招聘中强调员工要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而不只是看个人表现。作为一门语言工具,语文更重要的作用是用它表达和认识自我。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教师要让职业高中的学生充分认识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同意语文就是教语言表达的技巧性和能动性的主要工具。

五、注重全面提升职业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与以往的传统教育不同,职业高中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大力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教会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写作训练。例如,教学生写工作计划和个人简历等,为职业高中学生参加工作夯实基础,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技能,以便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总之,职业高中的语文教育要正视语文的重要价值,即语文可以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起到辅助和服务的作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成效的提高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因此,语文教学应从实际出发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所以,职业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策略,让学生的文化课和专业课同时进步,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勤勤.浅谈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出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合作学习方式运用

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的倡导一直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了让这种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一些中小学校相继将其引入课堂。这种促使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教育模式很快起到了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但是有些问题却逐渐暴露出来。由于引入时间较短、教师认识不足以及缺少经验,导致部分合作学习效果不明显。因此,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合作学习成了每位语文老师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近年来,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逐渐得到广泛运用,而要使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作用,首先应了解其内涵。“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中,教师要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小组里的学生们自主自发的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将任务分配给每位学生,并让其明确自身的职责,以达成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来活跃课堂氛围,发展合作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这种教学策略对于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也有着显著效果。

(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与领悟能力。对于高中语文学习而言,宽泛而深入的阅读学习较多,因此,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领悟能力要求较高。如此一来,学生就要制定阅读训练,可采用精读方式,多阅读一些名著或者优秀读物,这样才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与思考能力,同时与作者展开“跨时代”的对话。学生阅读能力与领悟能力的提升,能够为高中语文合作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2、对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帮助。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在健全的合作学习模式里,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学习的方式,以及反思、归纳和探索等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贯彻合作学习的措施

(一)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的加强主要是在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中开展。首先,要将学生分组。要注意的是,分组要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应该要结合各个学生的特点,将他们进行合理搭配,让他们有一个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氛围,在相对愉快的气氛里,淡化现代学生中容易产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其次每个小组都要有大方开朗的组织者、机灵细心的发现者、专注内敛的采集者等,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小组里找到适合自己、能发挥自身特点的角色,在充分履行职能的前提下,让每位小组成员都掌握合作技能。最后,教师要告诉学生“倾听他人”的重要性,同时教导他们如何倾听他人。例如在意见不一致时要先安静的听完别人的叙述,在此过程中不要强行打断别人。只有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合作的技能,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才能既懂得尊重别人,又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二)合作学习方法的整合运用

作为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小组活动是将学生四人或六人分为一组,确定好每位组员的职责,合理设计任务,在学生对较难的活动存在困惑时,教师应该适时地予以点拨。另外的合作学习形式还有两人活动、短剧表演、研究性学习等,并非一定要拘泥于小组这个形式。学习小组的形式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变化和老师教学内容的需要而改变的,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对学习小组进行适当的重新组合,让学生体会不同小组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孔雀东南飞(并序)》这一课中,合作学习的方式并不受限,并非只能采用小组活动。老师也可以将小组活动与短剧表演形式结合在一起,让分配好的小组来讨论、了解此文章,然后让每个小组派出两位同学将他们小组的理解以短剧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促进了学生自发的互相探讨,在每一个人都表达了自己想法的同时也都参与到了小组活动中,能够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三)强化教师自身的合作技能与专业素质

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引导者,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性。虽然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也需要有较好的管理组织能力。第一,教师要为学生创立适合开展学习活动的环境,把握学习活动的进程,维护好教学活动的秩序,使活动能顺利的展开。第二,教师要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并参与其中,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活动无法正常继续的时候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第三,教师对于学生此次活动要给予中肯的评判与合理的建议,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与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从正面给予评价与鼓励,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与进步,从而树立学生的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譬如高中语文第一册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该文章题材为散文,而对于散文学习而言,最为重要的是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一般而言,在散文中,作者会采用借景抒情或者托物言志的方式,而此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懂得作者想要抒发何种感情或者述说何种志向。教师在教授此类文章时,不能直白的告诉学生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或者要表达的情感,而是要以自身的专业素养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组织学生在自发的相互讨论中完整的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欣赏乃至写作散文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承担着“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等多种角色,只有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的合作技能与专业素质才能让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最大化的体现出其价值。

结束语

合作学习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已经渐渐渗入各个学校中,而这种鼓励学生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进取意识、加强创新思维的学习模式也将得到大力推广。科学的学习方式、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合作能力、学生的积极性等都将成为左右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朱万香.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探析[J].教学研究,2013(2)

[2]李国栋.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0(14)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契合策略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把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熏陶契合开展,是现代语文教学的新要求,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探讨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契合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结合策略。

1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契合的现状

1.1没能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元素。通过语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阅读资料,这些阅读资源不仅信息含量丰富,而且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重要渠道,这也折射出高中语文教学挖掘传统文化的缺失。首先,高中语文课堂给学生提供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较少,没能满足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古典文学名著教学、历史文化散文教学中没能充分的进行传统文化熏陶。其次,传统文化教学机械,没能把传统文化知识有效的传递给学生,还主要以知识介绍为主,没能采用辩证的教学态度,学生获得的传统文化的信息内容较为肤浅,存在教学简单化和形式化问题。最后,教师研究传统文化投入少,没能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教学价值,在静态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传统文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突出。1.2缺少科学的传统文化渗透方法。传统文化的魅力建立在科学的教学方法基础之上,只有高中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体现出传统文化的价值。首先,教师没能结合语文教材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联系的不紧密,例如,在《师说》的讲授过程中,没能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氛围。单纯建立在课文翻译基础上的传统教学方式,没能让学生深刻领会师道尊严的价值。其次,教师没能实现课内课外的结合,没有在课堂教学把握传统文化渗透的重点和有效方法,不能掌握科学的方法把传统文化嵌入到语文课堂上来,没能及时解决来自学生的文化困惑问题。最后,信息化的渗透方式是当前的主流教学方式,但是课堂教学中没能探索出形成学生良好价值观和激发学生情感的信息化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

2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契合的原则

2.1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原则。在高中语文课堂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且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汉语言思维,引导学生认同汉民族的共同语言,赞同汉语言文字的文化艺术魅力。首先,应当注重使用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传统文化,注重展示传统文化的语言美与文学美。其次,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特别是在把握经典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以汉语言的思维方式把握传统文化内涵,形成正确的文化观。2.2理论结合实践教学原则。高中语文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必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要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又要结合学生的实践,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深刻印象,帮助学生在内心认处认同并实践优化传统文化。首先,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语义的理解,全面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潮流与内涵行为与价值认同。其次,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传统民俗活动进行教学,例如,引导学生在端午节理解理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情怀等,促进学生践行优化传统文化。此外,还可结合乡土特色,开展地方性教学,注重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现象进行语文教学。

3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契合的策略

3.1挖掘语文教材内容策略。为了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契合目标,应当从高中语文教材出发,注重挖掘语文教材中渗透的传统文化内容,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目标。首先,教师应当全面熟悉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围绕教学目标对传统文化教学素材进行整合。其次,优化教学设计,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把传统文化元素有效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氛围中科学的掌握传统文化内涵。最后,把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课堂教学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促进学生产生情感与生活的共鸣,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例如,在课文《兰亭集序》的教学中,在讲述“不知老之将至”时,可以结合论语中“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的珍惜时间例子和语句,引导学生深刻感知时不我待之感,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中有关时间的观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中语句。3.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还必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契合中,全面提高传统文化教学的效率。首先,在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中,应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方式方法,以直观的形式把传统文化元素生动的展示出来,为传统文化教学形成良好的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主观学习兴趣。其次,可以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包括学生的亲身体验参与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深刻的记忆效果。最后,从学生感兴趣的历史典故等出发,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现象进行深刻的思考,还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的经典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把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可以结合传统礼仪,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繁琐的仪式,从而引导学生对文化中微妙的人物关系进行深刻体会,进而全面的把握人物形象,使高中生对文本形成深入理解。3.3结合课堂拓展传统文化阅读。为了起到语文辅助教学的作用,应当结合高中语文日常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辅助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素材,促进学生在在不同的辅助教学中全面感知熟悉传统文化,并且对古代经典文化有更充分的领略,形成学生较好的传统文化修养。首先,教师可以围绕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为学生推荐精典的古典文化的篇章段落,促进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修养。其次,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把机械的教学内容生动的讲授给学生,重点对其中的文化现象进行重点阐述,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刻的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接触古典文化名著,同时阅读一些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散文,例如,引导高中生从余秋雨,秦牧等人的历史文化散文中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熏陶,全面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的修养。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实现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契合的目标,不仅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可为高中语文教学营造良氛围,促进学生更好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形成学生良好的语言素养。为此应当挖掘传统文化内容,科学使用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理解传统文化能力。

参考文献

[1]姜祝萍.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高考,2016(15).

[2]史海英.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学周刊,2016(7).

篇6

一、增加人文味,滋润学生心田,提高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让这些精神同化学生,进而内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品德修养、气质个性和人际交往中获得提升。高中语文在教学内容上就具有极强的人文性特征,很多都是人类优秀思想的成果,对高中生的品德修养、气质修为具有一定的熏陶作用,可以滋润学生的心田。语文教学应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突出人文精神的宣传,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突出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给学生一定的精神洗礼。具体来说就是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并且把这些所谓的人文教材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内化到学生的心灵,让学生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感悟,体会到真善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具备健康的身心。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真的整合教材和学情之间的关系,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人文精神,实现新课改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

二、增加情感味,升华学生的情操,提高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就目前的高中语文教材来说,其内容更具有人本性和人情味。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之间交流情感和探究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作者,感悟作者写作意境的过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释放文章中的情感味道,增加课堂教学的人情味,升华学生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情感,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成长和成才。课堂中,人情味的注入需要教师认真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并且能通过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能给学生宣传某些思想情感,并且能让学生做出一定的反思和情感的内化。高中语文教材中牵涉到很多的情愫,有爱国情怀、有浓厚的亲情、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这些情愫的表达恰恰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的人情味。比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恰恰可以帮助学生能进一步的了解和感悟父亲的形象,了解自己父亲对自己的期望和关爱,引导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进而实现人情味的教育,实现情感的共鸣。

三、提升文学味,提高文学修养提高学习兴趣

语文课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难看出,在对文章的选择上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有诗歌、有古诗词、有小说、有童话故事、有科技散文等等,这些都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向学生讲授了不同文学载体的赏析、鉴别和创作的方法,如果学生能有效的掌握这些资料,学生的文学素养就会有一个质的提升,那他们的文学素养自然也就提高了。据统计,现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文学类作品所占的比例都在60%以上。由此可见,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实现“诗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高中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能让学生学习之用,通过学习的知识能进行文学创作,语文课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文学基本功夯实的过程,通过一点一滴的文学素养的积累,最后能让学生创作出充满文学色彩的文章,这就是说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需要高中语文课堂中给与知识的普及和写作方法的指导。

四、连接新闻味,做好学习导航,提高学习兴趣

篇7

一、困惑的源头在何处

管然荣先生提出,在与教师座谈的过程中教师提出了一些困惑:有人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语文课程基本属性不科学,二者不属于同一性质……说实话,一些质疑与感叹早已经见诸报纸杂志,在基层教师的教学探讨中也有涉及。但在笔者看来,面对这些问题似乎没有必要表现出“苦大仇深”的样子,更没有必要以此为借口“回到凯洛夫教育学当中去”(某大学教授语)。理由有二:

其一,如果因为课程改革中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实施出现一些问题就要否定既定的思路的话,那传统的语文教学早已出现了那么多的问题,岂不是要全盘否定?事实显然不是这样的,因为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早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即无论是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课程标准,更多的应该是扬弃与综合,应当是取传统之所长,取他国之所长,补本土与传统之不足。至于“误尽苍生皆语文”“语文无效教学批判”等惊人之语,应当视作语文前进的一种推动力量,对于其中的观点应当理性选择,不能因此而乱了改革的阵脚。

其二,更多的时候我们认为问题并非出在课程标准上,而是出在教师身上。众所周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课标组在研究、吸纳了当今世界比较流行的教育教学理念后,按照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一定的逻辑体系编写出来的。但出现在普通一线语文教师的视野中时,可以肯定地讲,绝大多数人都是在用原有的经验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或者是基于课标中文字语句的表面含义进行解读,至于为什么课程标准中会有相应的说法,该说法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往往是没有意识去研究。这对于课程改革在普通语文教师心中的内化,消极影响是巨大的。当然这也是课程标准推进过程中的一大不足,只想着让教师“知其然”,却不想着让教师“知其所以然”。

总而言之,不知原因,不知背景,却老想着用原有的经验去解读新的课程标准,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问题的重要根源。

二、解疑的途径是什么

如上所述,面对困惑,不应当选择退却,而应当积极寻找解疑的途径。以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例,如何理解其中所谓的“不科学”“不同类”呢?笔者以为,从学术意义角度来讲,工具性与人文性有讨论“科学”与“同类”的必要,但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这种纲举目张的所谓必要性,似乎没有必要冲淡日常教学的主题。说得再直白一点,就算不知道所谓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教学还是得继续下去。

那面对高中阶段的学生,面对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要求,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才能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一般理解落到实处呢?笔者以为,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多的应该是一种理念,一种既重语文知识基础又重语文立意的理念。或者这么说,语文学习本为立意,而意之源头却离不开工具性的体现。有了这样的理念,工具性与人文性便不再是两个互相割裂的概念,而是融为一体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我们亦可以将这二者比作一枚硬币的两面。

结合这一理解,笔者对课文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向学生再次明确语言的价值在于语言的力量,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以言表意,以意驱言;其次,与学生研讨语言的力量(人文性)与语言本身(工具性)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二者关系紧密,无法分离。在此基础上读《我有一个梦想》,我们的态度是:文章首先就是用来读的――以读者的身份读,以作者的身份读……读到最后会怎样?学生会读得热血沸腾,会读得表情庄重,会读得热泪盈眶。人文性即在其中,而工具性也会在不断地朗读中被感知、被感悟。

三、普通教师的课标观

课标是不能不学的,不过更重要的问题是怎么学、怎么悟。坦率地说,关于课程标准的争论一方面笔者知道跟在争论的专家后面很难分出所谓是非,只能惹得一头雾水,还容易乱了原有的认识。因此,笔者认为普通教师的课程观更多的应当是立足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艺。

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再谈谈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认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阐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笔者以为,日常教学中理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人类文化”是不必过于仔细咀嚼的,是不是“最重要的”,是不是“人类文化”,并不影响日常的教学实践,无论如何,语文都得教,都得在现行考核机制下教。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必须揣摩的,尤其是其中的“统一”二字,意味着不必因为描述分开而在教学中也分工具性与人文性。

篇8

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德准则,只有它们被学生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语文学科具有现实的社会性,高中语文更是与社会生活、与学生的成长实际融为一体。因而,在教学形式上,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要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课内走向课外,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采取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过程之中,成为德育的主体因素,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创设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的思想在活动中得到体现,得到升华。在学习的《雷雨》时,笔者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情究竟是真诚的还是虚假的。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从而在民主平等的交流中认清了周朴园对鲁侍萍爱情的实质,也为自己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奠定了初步基础。由学生饰演的课本剧《哈姆莱特》,动作滑稽,语言冷峻犀利,对剧中人物心理的挖掘很到位,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剧中人物的情感。在学习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时,笔者组织了一次学生演讲,演讲的题目也是《我有一个梦想》。同学们积极参加,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梦想。笔者便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要胸怀广阔,志向高洁,要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工作中实现自己远大的梦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灵活生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学生在主动的参与中能将外在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在学习散文的写作时,笔者将学生带到山林里,带到嘉陵江边,让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深刻领会自然景物的美妙,陶冶情操,从而写出了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在学习对联的创作时,笔者要求学生为南部县城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这一创建活动拟创一幅对联。同学们热情很高,纷纷进行思索,既学习运用了知识,又关注了社会生活,提高了环保意识。在学习语言知识的运用时,笔者让学生学习写主持人主持节目的串词,并创设条件,让学生主持一台“五四”晚会。在灵活的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既提高了能力,又增强了团结意识、合作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了自己的道德情操。学生主动地使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并积极参与其中,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成为德060育的主体因素。高中语文教学从来都不是封闭的,在信息时代,学生更应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先进媒体,在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新闻联播”节目能让学生感知社会主旋律的脉搏,“感动中国”能激发学生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发展自己。《人民日报》能让学生学会理性地看待、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栏目则成为学生深度了解社会的窗口。借助网络,学生可以“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而学生主动地在“强国论坛”留言讨论,则更是彰显了当代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言传身教,充分张扬教师

在德育因素中的自身人格魅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固然许多事有赖于学校的一般规章,但是最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对面交往的教师个性,教师的个性对年轻人的心灵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德育作用是巨大的。这体现在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学习的指导者,而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因而,教师也是重要的德育因素。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会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语文教师要有爱心。爱便是教育。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是做好全部德育工作的基础。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与学生平等相处,注重与学生思想的沟通,注意理解学生的要求,尊重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并注重对学生情感进行关怀和指导。同时,尽可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德育的主体地位,“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门别类地进行指导,如:高中生心理障碍与调适,女生安全问题,怎样看待自身与家庭,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怎样提高学习效率等,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及时得到解决,在老师爱心指引下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做出表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为学生做出表率,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不仅使老师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而且良好的教师人格形象本身就给学生成长提供“最直接、最有益的营养”。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深入钻研教材,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注重教学艺术的提高,用自己过硬的本领打动和征服学生。笔者注重提升自己的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也坚决不做。笔者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关心学生但也严格要求学生,对待学生公平公正,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以良好的师表形象和职业道德出现在学生面前,引领他们健康成长。语文教师是德育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在语文教学中,德育内容的选择,德育方法的采用,德育机智的展现,德育效果的形成,都是教师主动参与德育过程的结果。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主动参与到德育过程中,既教书,又育人。笔者以教会学生做人和提高综合素质为导向,借助于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的情感,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品德董陶,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剪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进行演讲比赛等。同时,笔者利用课余辅导、作文评语、期末教师寄语等进行德育渗透,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总结

篇9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强调教育并不只是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包括外显的和潜在的),并在实践中扩展和培育这些积极的品质。积极心理学要求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尝试将积极心理学引进课堂,引入语文教学活动,融入阅读与写作之中,由此来培养学生积极品质和美德、诱导积极情绪和增进积极体验。自觉、有意识地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轻松、积极、乐观的氛围中授予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以求实现语文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学会赞美赏识,激发学生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一个正确的回答,一种巧妙的解题方法,一个新颖的提问,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欣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可以通过肯定的、赏识性的评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敢于质疑、敢于争论、参与探讨。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们应把赏识教育落实到每一个细微的行为之上,对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要多肯定、多表扬。教师的肯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继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使他们能够积极地面对学习与生活。

二、精心选择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度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内心存在着固有的积极力量,通过后天的教育“促使人的积极品质不断增长并使人所具有的积极力量得到充分发挥,人性的消极方面就会被抑制或消除”。语文内容包罗万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其隐性教育价值,让学生不只感知语言美,感悟思想情感,更要通过学习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个体品质、人格、人性得以完善、升华与提高,形成积极品质和美德。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授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生想学,甚至主动去学,从而收到极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性的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传统语文教学中被教师“一言堂”夺走的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的一项“民心工程”。它需要教师的耐心细致和高度责任感,让学生活泼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度。

教学活动的效果最终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自身情况,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需要和学习基础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高效率。如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发展的水平不同,教学方法的选用如果超出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就极可能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巧妙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师恰到好处的问题设计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调动思维,承载落实“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具体身份的任务。全部问题设计要围绕中心,在进行总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要设在重点处、难点处、拓展处;要具体而易于操作、符合学情而有所拓展、讲究过程而注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引导和引发学生在思考中掌握所学、把握重点,理清思路、突破难点,夯实基础、有所拓展的目的。而决不可以流于兴之所至、随便设疑,简单细碎、数量泛滥,边问边答、毫无重点的骑驴聊天式的低效问答。如此问题设计,既毫无设计价值可言,又会使学生疲于应答,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即使学生在师生问答中有所得,也是鸡零狗碎式的零散信息,绝不是教师进行课堂问题设计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有些语文老师在教授《装在套子里的人》(人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一课中,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

1.别里科夫有哪些“有形的套子”?这些“套子”对别里科夫有什么作用?

2.别里科夫有哪些“无形的套子”?说明了什么?

并且郑重其事地告诉学生要探究探究。其实,这两个问题只是对课文内容的浅层的理解,学生只要稍微认真读一读课文,就能解决了。对高中语文教学来说,这样浅显的问题,显然没有探究的价值和必要。更不能激发学生积极心理,引起学生积极思维。

如果问题是这样提的,那效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1.别里科夫否认他与华连卡的恋爱关系,是一时冲动,还是深思熟虑?为什么?

2.如果别里科夫跟华连卡结婚了,他的生活会怎样?婚姻能否改变他的性格?

3.作者设计别里科夫恋爱并且最后失败这一情节的用意何在?

这些问题是对课文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对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和鉴赏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四、设置逼真情境,触发学生积极心理

新课标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语文课堂要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能真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遇到这样的文章,我常设置情境让学生自由想象,自主感受文章的韵味。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入情的目的。

篇10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成教学;高中语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3-0093-01

课堂生成教学指的是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不囿于课前的预设,而是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大胆地突破预设,适时、合理地抓住生成的一些教学资源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其更好地进行探究。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时候,重视课堂生成,能够推动语文教学模式的改善,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更加开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形成属于自己的感悟,这对活跃学生思维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中语文课堂生成教学的动因

1. 生成教学有利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符合学生潜力开发需要

传统观念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过度地重视知识灌输,按照自己的预设思路掌控课堂,课堂教学“循规蹈矩”,不敢与课前预设有所偏差,无视学生生成资源的运用,对学生提出的“怪异”想法要么敷衍搪塞,要么不加理睬,按照自己的设计按部就班进行教学,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做,既无法解决学生的疑惑,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参与热情,甚至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主体作用发挥非常不利,不符合对学生潜力开发的要求。

2. 生成教学注重合作交流,突出以人为本,符合新课改需要

新课改要求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更加重视师生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交流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进行思考,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产生思维碰撞,生成新的教学问题。通过对生成问题的思辨,不断校正自己的不成熟认识,形成正确的、稳固的见解与看法,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由此,我们能够发现,生成教学符合新课改的需要,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高中语文课堂生成教学的策略

1. 打造民主课堂,营造良好的生成氛围和环境

高中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对象。高中生经过多年的系统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学习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感悟和认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绝对不能“专权”,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表演场,而是应该发扬民主,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好自己的课堂智慧,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和提问。有些时候,学生的一些提问也会给老师带来启发,将老师的教学灵感激发出来。课堂教学本身便是动态的生成过程,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老师无法提前预见的“偶然事件”。教师课堂教学之前的设定若是比较多,学生上课的时候,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会比较少,出现的生成资源也会比较少,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删繁就简,给学生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

2. 重视学生需要,对其进行诱发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文本方面的挖掘和教师的引导,有着直接关系。激发学生的需要,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走进教材。语文教学中,顺应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的积极性会有明显的提高。比如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教学时,老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可以就一件事情,也可以就某个人物进行描写,老师自己讲的比较少,只是谈谈自己阅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帮忙进行解决。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很容易提高,会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解决老师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3. 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异点,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

异点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某一个问题产生的不同看法。这便要求老师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观点,让学生敢于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异点往往能够让学生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对于学生思维方面的碰撞,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和引导,这种异点不是教师单方面提出,然后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形成的,这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对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及个性发展非常有利。笔者执教《鸿门宴》的过程中,学生在翻译句子“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时,出现了分歧。有的学生把“加彘肩上”理解为“把猪腿放在肩膀上”,有的学生理解为“把猪腿放在盾牌上”。笔者并没有直接指出谁对谁错,而是分别让他们说出理由。然后,把这个问题再抛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教学资源的捕捉,并对其进行利用,构建、生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只有这样,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效率才会真正得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也会相应提高。

参考文献:

[1]余文森,郑金洲.新课程语文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