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管理法律法规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数据管理法律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数据管理法律法规

篇1

关键词:大数据;政府;数据管理

大数据开启的时代转型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它在商业领域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正大步向政府部门进军,其产生的思维革命与方式转变正不断冲击着政府数据管理。讨论大数据背景下政府数据管理而临的机会与挑战,寻求政府数据管理的变革途径显得尤为必要。

一、大数据与政府数据管理概述

大数据是通过量化角度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是改变市场格局、组织结构,以及政府与公众关系的独特方法。大数据具有转化为国家重要公共信息资源的潜力,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本和数据资源,俨然被各国政府提升到了战略高度。政府部门己然开始考虑向大数据管理迈进,在数据信息量飞速增长的当今,通过多元化渠道来搜集数据资本,挖掘决策信息,支持政策制定。

面向大数据管理的技术与模式研究首先兴起于西方国家,政府希望运用大数据来增强其解决诸如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等国家难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其服务公众的信息和咨询功能。国际上已有一些国家推行了先驱性的政府大数据探索,并积累了管理经验。

(一)着力开展国家数据管理项目部署

而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各国政府给予空前重视,以不同方式开展大数据管理,于宏观层而部署本国大数据战略。2004年,英国政府建立水平扫描中心,以提高政府应对跨部门和多学科数据管理挑战的能力。2011年,水平扫描中心通过对多渠道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预测了环境保护对缓解资源紧张局势和维护国际安全的作用。2012年,欧盟委员会在“2012欧盟数字化议程和挑战”中指出,大数据战略是数字化议程一部分。2011年,韩国国家信息通信技术战略总统委员会提出大数据发展倡议,建立广泛的政府大数据网络分析系统,促进政府和私营部门之间的数据整合。

(二)拓展公开信息数据资源服务平台

更大程度地公开和整合政府数据资源,是提高政府信息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效方法。韩国卫生福利部建立社会福利综合管理网络,分析来自35个机构的385种不同类型公共数据。

(三)自主探索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管理合作

结合国家层而大数据管理部署,进行部门间或国际间合作是一个较好途径,政府部门和区域根据自身数据管理特点,制定各自层而的特色数据管理策略。英国等17个国家与IBM公司共同发起了DOME大数据合作项目,开发能够处理每天来自平方公里列阵射电望远镜的超过1EB数据集的超级计算机系统,探讨新兴技术于日常积累的大数据的计算、存储和分析的应用。

当前,我国政府数据管理以做出一些探索。国家统计局自2011年着手研究政府大数据应对之策;上海市政府运用大数据,对接1号店、上海钢联等企业,落实大数据在政府管理中的战略要求;南通市以综合数据管理平台为突破口,依托政府支持,协调48家成员单位,探索出部门信息归集运用新模式。

二、我国政府大数据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与国际相比,我国政府大数据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跨部门和跨领域的合作函待加强,信息平台构建的任务十分紧迫。

(一)大数据丰富政府数据资源数量,改善政府数据资源质量.

政府各部门结合部门职能创建海量数据库,借助数据管理解决实际问题和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历经多年并不断提升的政府数据信息化建设,使得政府领域积累的行政记录数据大规模增长。

(二)大数据提升政府数据资源管理技术,节约政府数据资源管理成本

政府大数据不受时空限制,可重复使用,处于持续更新中,不断发展的数据资源要求数据资源管理技术升级。国际范围的政府大数据技术正不断取得突破与发展,大数据技术日趋成熟。国际上各国政府部门的数据管理实践,能够给我国政府数据管技术提升带来启示。我国商业领域大数据应用己取得一定进展,其大数据技术可以批判性地应用于政府数据资源管理。政府大数据规模巨大,必要时可与商业交易数据和网络用户数据对接,要求政府具有与数据规模相适应的数据存储与处理能力,在硬件上提升政府数据库更新维护能力,在软件上推动相关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大数据利用已有的行政记录、交易记录和网络信息,能够大大降低统计调查的成本,节省政府数据管理开支。同时,政府部门为掌握社会发展状况和综合管理社会资源,势必进行一定规模和频率的统计调查活动。许多数据搜集活动仅存在调查口径与统计标准的微小差别,造成统计调查的相似与重复,从而增加了被调查者的统计负担。政府整合利用大数据能够大大降低被调查者的负担,使其免受重复调查影响。

(三)大数据促进政府数据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增加政府数据资源管理深度 伴随日益明显的政府数据开放趋势,大数据将是政府数据透明管理的开端。大数据冲击着政府数据管理的固有体制模式,为政府数据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利于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信息职能,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数据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新飞跃。大数据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要求政府全而开展数据管理信息化与标准化建设,以适应大数据给政府数据管理带来的冲击,促进各级政府数据管理部门全而提升其硬件与软件技术,改革统计调查方法,变革数据管理流程设计,制定数据管理标准推动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政府数据管理主要以逐级汇总的历史数据为主,数据周期长,无法即时反映经济现象的当前变化情况,政府信息咨询功能具有时滞性。利用大数据能改变这一现状,网络实时记录和上传的信息,通过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进行快速分析和计算,使得数据的实时分析和实时报告成为可能。

大数据增加公众对政府数据公共资源的需求,增大对政府数据管理能力的考验,提高对政府数据产品的质量要求。当前我国政府的数据管理意识和技术还不能够完全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公众数据信息需求,仍然存在一些函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大数据冲击政府数据管理体制。政府大数据管理采取专业部门独立上报模式,管理相对分散。政府为适应大数据环境,必须改进原有的数据收集制度,新型调查制度的制定与实践比较困难。由于其复杂性与专业性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管理,需要调整己形成满足传统调查体系要求的人力资源结构。新调整的人力资源结构,可能无法快速适应大数据要求,也可能由于人员变动影响传统调查开展。而且,大数据概念相对新颖,涵盖的范围可能超出现有法律规章的规定与说明,保证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管理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特别要保护国家秘密、企业秘密和个人信息不受侵犯,需要增加有关的数据管理法律规章。

第二,大数据冲击政府数据管理的思维。大数据具备的自身特点使其区别于传统数据,需及时转换思维模式,调整数据管理的内容以适应大数据管理要求,对传统政府数据管理理念与模式形成挑战。树立大数据意识是政府部门有效管理大数据的基本前提,大数据意识的缺乏可能严重滞后我国政府大数据管理进程,降低大数据管理创新速度。大数据概念引起政府部门重视相对滞后,政府管理部门缺乏大数据意识。我国社会公众对于政府数据管理的职能和具体工作还不够了解,对于大数据理论与实践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无法以社会公众监督形式成为推动政府大数据管理变革的坚强力量。

第三,大数据冲击政府数据权威性。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飞速发展,政府己不再是数据唯一者。商业领域和社交媒体积累了海量数据,对数据进行开发与挖掘,分析结论提供咨询服务。虽然存在一定相似性,但由于数据渠道和计算方法不同,其数据结论往往与政府存在一定差异,影响政府权威性。因公众对政府数据的服务需求日益旺盛,但政府数据在顶层设计上的宏观性存在先天不足,没有以微观性的公众需求为导向,对数据解读不够个性化。关键性的数据资源存在壁垒,未能开放到公众个人。如何在保障必要机密的情况下,适当开放数据资源,增加与公众需求相适应数据信息共享。大数据具有噪声性和低密度性的特点,政府进行公共数据产品提供,就需要对大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确保数据产品的质量。政府数据部门进行制定和更新数据标准同样存在困难。

第四,大数据冲击政府数据管理技术。政府大数据管理需要深度挖掘更具价值的指标数据,更好地服务决策制定与社会管理,这需要更加专业化与高效化的数据处理技术,需要高水平与高素养的专业数据处理人员。传统的数据存储与处理设备无法满足与日俱增的数据量增长,即时交互的信息需要更加专业的硬件设备支撑响应,需要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与更新硬件设备,这可能增加政府数据管理成本。

三、政府大数据管理的对策建议

大数据时代己然到来,为更好地实现社会管理,满足公众需求,完善数据信息资源公共服务,政府部门可从以下方而探索其大数据管理之策。

(一)加大宣传和培养力度,自上而下提高大数据意识和能力。以科普宣传为主要手段,在公众范围内普及大数据知识。提高政府数据管理人员大数据意识,学数据前沿知识,转换大数据思维,接触大数据实践。专业大数据管理人才是最直接与政府大数据打交道的人员,直接影响部门数据处理效率。政府可以与高校联合培养的模式,也要加大具备多方向知识结构的复合数据管理人才培养,必要时引进外部优秀数据管理人才。

(二)不断优化政府职能机构配置,建立健全大数据管理体系。强化政府数据管理的服务职能,着力考虑数据需求者的运用目的与环境,对用户需求展开调查,服务需求者的决策制定与行为选择。在调查方法上,丰富政府调查数据的类型,利用已有电子行政记录、商业交易记录和网络用户信息,降低调查成本。在指标设计上,应由宏观向微观转变,增设满足社会需求指标,减少重复或不必要指标。在数据标准上,明确数据含义、计算方法、数量单位和应用环境,使数据合理应用。

(三)多角度深化领域间合作,着力引进和创新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应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结合实际从国家高度提出大数据计划,自上而下逐步渗透,制定各部门大数据计划或部门联合大数据计划。政府大数据作为保密性质的重要公共资源,我国采取政府与商业联合开发的模式较为适宜。在初期着力引进外部大数据管理技术,力求掌握核心技术,在中期采取边引进边创新的策略,探索适合我国的政府大数据管理技术,在后期着力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数据管理技术,掌握大数据技术主动权。

(四)建立政府大数据服务平台,维护政府权威与公信度。建立官方数据服务平台,促进政府公共数据查询服务公开透明。在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信息基础上,以政府官方网站为依托,打造在线政府大数据信息平台,向社会公众免费公开非数据。在公共服务场建设数据查询服务基础设施,切实增强数据可获得性。平台实施统一标准,做到科学规范,保证数据可比,实现数据共享。

(五)完善相关法律规章保障,确保大数据环境信息安全。政府部门有必要建立健全大数据相关法律法规,重点制定与大数据新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大数据安全保障技术,通过技术手段监测数据安全程度,不断升级数据安全核心技术,加大对本国数据安全相关企业投入,共同开发新技术。不断配套完善政府大数据管理组织体系,共同维护数据安全。

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数据管理任重而道远,需要我国政府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树立大数据意识,保持扬弃态度,加快数据挖掘技术创新,不断深化数据管理革新,进而加速大数据应用进程,提升政府数据服务能力,共同推进大数据背景下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陈建宝,陈谢斌.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 (12) .

[2] 赵彦云,周芳.试论大数据时代中国政府统计改革发展新模式[J].教学与研究,2014 (1) .

篇2

【关键词】网络信息时代 虚拟社会 发展策略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爆炸式发展,知识经济、社会活动、人们的生活起居处处都充满了新型的网络信息手段和高端的科学技术的管理和服务,社会管理工作得到了新的跨越式的发展。近年来,在社会管理工作中,怎样迎合网络信息时代的虚拟化特点,有效应对网络信息条件下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不断提升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已经成为社会管理工作中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网络信息时代下虚拟社会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网络虚拟社会是以互联网虚拟空间和操作平台为载体,以大数据管理为手段,以线上的虚拟联络、虚拟指令、虚拟信息交换为举措,形成的一种虚拟的工作和关系渠道,它是人们生活和生存的二度空间,也是社会管理工作的无限延伸,具有虚拟性、广泛性、个性化、便捷化的特点。随着新媒体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到了质的改变和影响。可以说,人人都有手机,人人都有虚拟终端平台,人人都是信息的者和管理者。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虚拟化覆盖率仍在不断攀升。

二、网络信息时代下虚拟社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网络虚拟空间成为为滋生社会矛盾的土壤,网络层出不穷。人们在网络信息平台一般都是以匿名注册,所以相对缺乏对自己言行和言论的严谨性和约束性,并且网络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是传统传播的几何倍数,在推动网络意识形态真实性的同时,极易造成舆论的错误导向和社会矛盾的激化,由此事来的网络层出不穷。

(2)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层出不穷,手段不断翻新。俗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很多心怀不轨的恶意煽动者和不法利益犯罪者,同样借助网络隐密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在虚拟化的网络平台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并且犯罪和“捉迷藏”的手段仍在不断翻新,甚至存在严重的黑客威胁。

(3)网络低俗文化泛滥,严重影响网络文化环境。随着网络传播手段和速度的强大优势,一些内容低俗、低劣的不健康言论、音像制品曾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严重地影响着网络文化环境,对人们的思想认识和文化品位,特别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三、当前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虚拟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在虚拟网络环境快速发展的同时,虚拟的社会管理长效机制却没有同步跟上,公安、教育、文化、娱乐、经济各个方面在各自不并不成熟的网络管理工作间还存在很大的缝隙和漏洞,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2)虚拟社会管理的法制建设滞后。随着日渐多元和丰富的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虚拟社会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相关问题接踵而来,但我国虚拟社会管理相关法制的建设步伐却长期滞后,现有的网络环境管理法规中仍存在许多空白和盲点,导致很多网络犯罪的形成。

(3)网络舆情引导不利。在我国,传统媒体长期以来负责政府政策意向的宣传和相关舆论的引导。但随着新媒体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人都可以以自媒体的形式进行新闻传播和舆论终端的操作,大大影响了主流网络媒体的舆论力度。

四、加强和创新网络信息时代下虚拟社会管理的对策建议

(1)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体系,为依法管理网络虚拟社会提供法律依据。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要求,尽快建立健全实效性、针对性、全面性的网络法治性治安管理长效机制,为依法治理网络环境打下坚定的基础,提供法律依据保障。一是要加强对网络违法案件的侦破和总结,积极探索研究网络治理的有效办法;二是提升网络立法层次,让法治网络环境管理更加有力度和权威。

(2)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建立网络公共危机应对机制。一是设置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测队伍,强化网络舆论情况的分析和监测。对网络舆论情况做到随时有着清醒的认识,及时发现网络舆情发展的不良隐患和苗头,善于发现隐藏在深处的问题苗头,并及时做出预防和应对方案。同时,通过阶段性的网络民意调查、有奖举报和针对性治理等有效了解网民舆情、净化网络环境。

(3)推进虚拟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安全、绿色、有序的网络环境。构建网络社会诚信体系的根源就在于实名认证,让以往在网络上不知道是谁干的事一目了然的看出出处和作者,以达到事事有根源、有责任,时时有监管、有审核,对出现不良问题的机构和个人实行责任追究和网络除名。这样,才可以尽快地将低俗文化实施源头打击,让网络不法份子无藏身之地。

(4)畅通网络民意渠道,切实保障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各级党政机关和国家地方政府要积极实行政务、党务信息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要充分利用政务论坛、互动评论和交流组织网民经常进行意见征集和汇总梳理,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和意见表达权。从而更好地监督政府行政,畅听群众诉求,并及时办理,及时给予反馈维护较好的政风行风。

(5)健全虚拟社会管理的领导机构和组织体系。应建立由政府牵头、行业组织和互联网服务单位参与、网民支持的虚拟社会综合防治体系,形成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虚拟社会管理体系。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交流与协作,形成合力,引导互联网业界行业自律。

(6)培育网络社会中介组织,共同推动虚拟社会的自律管理。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积极推动建立相应的网络行业协会,构建行业自律机制,规范网络行为。督促行业组织积极制定行业规范和细则,真正实现有法管、管得到,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