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防疫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防疫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当今,若想不断提升房地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要提高员工满意度,以满足购房者的需求。由于组织的需要,房地产企业中员工往往会被分为管理层与基层两大阶层,而不同阶层往往会对企业绩效管理制度产生不同的要求。因此,本文对不同层级房地产企业员工对企业绩效管理制度满意度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其中,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包括对工作成就感、对工作公平公开满意度、对绩效考核方式满意度等方面。
关键词 :不同层级 房地产企业 绩效管理制度满意度
一、引言
职位即组织位置,它是组织组成的基础单位。不同职位的员工所面对的工作体系不尽相同,其对工作的认知与态度也必然不同。而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员工满意度对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就要求组织制定出满足不同职位员工的工作需求的绩效考核制度,从而提高房地产企业的工作效率。
在此背景下,基于当今房地产企业制定发展方向时的迫切需求,不同职位的房地产企业员工对企业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的不同要求的研究呼之欲出。不少学者对房地产企业绩效管理制度进行分析,例如程德强、毛志皓、权克等人,但是不同职位的房地产企业员工对企业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的不同要求却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
本文将房地产企业员工作为研究对象,将房地产企业员工划分为基层员工与管理层员工两个层级,具体地,本文将建立房地产企业员工层级与绩效管理制度满意度的模型,并根据模型所列指标向23个省份的房地产企业工作人员进行问卷的发放。在假设同一职位下个体层面的价值相互认同,且组织层面的公平氛围存在的情况下,本文将对员工层级与绩效管理制度进行交叉分析,并深入探究不同层级房地产企业员工对企业绩效管理制度满意度的关系。
二、理论框架
如图1所示,为了研究不同职位的房地产企业员工对企业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的不同要求,本文聚焦不同职位的房地产企业员工对绩效管理制度满意度,将房地产企业员工层级划分为基层员工与管理层员工,并将绩效管理制度A1划分为四大准则层。进一步,本文将对这四大准则层进行进一步划分为11个指标层,建立房地产企业员工工作回报满意度指标体系,并进行对房地产企业员工职位与绩效管理制度满意度的交叉列联表分析。通过交叉列联表分析,本文将对房地产企业不同层级的员工对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满意度的不同表现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对相应指标的统计量进行分析,最终给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三、样本与分析方法
1.样本数据来源
本文将采用问卷法,在理论基础上对所获数据进行分析。利用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向被访者提问,被访者大部分处于房地产企业管理层或基层员工。本次调查采用匿名的方式,问卷的发放主要靠调查者的人际关系或互联网直接发放给房地产企业员工而并非通过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从而减少员工顾虑,以达到调查数据真实、调查结果准确等目的。经过筛选,剔除作答不完整的以及作答明显存在重大漏洞或疑点的问卷27份,得到有效问卷101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8.9%。在所调查的101份问卷中,基层员工77人,占比约76.24%,管理层员工24人,占比约23.76%。样本中的房地产企业主要上分布在江苏、广东、浙江、北京、上海等省份(城市)。
2.调查问卷结构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为了能够设计出符合本次调研与分析所需要的适用且充足而准确的信息资料,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总结,归纳并整理出体现房地产企业员工特征,从而对房地产企业员工的工作成就感、所获得薪酬满意度、绩效考核方式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以达到调研目的。为了使被调查者能够很方便地标出自己的态度,本研究采用了李克特五点量表法对指标层进行打分。
由于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几十家房地产企业,假设检验涉及到多层次分析,采用常用的基于最小二乘法所进行的回归分析会将各房地产企业间差异与个体间差异混淆,使得分析结果误差较大。因此,本文通过控制变量法,采用交叉分析法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分解分析,以达到分析数据的目的。
四、样本数据分析与结果
1.房地产企业员工对企业绩效管理制度满意度的总体分析
从全体员工着眼,本文对全体员工各指标层满意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如表1数据分析结果所示,在对各个指标层进行打分时,房地产企业员工所选择的高峰均介于3分与4分之间。而其各指标层所对应的分数极小值与极大值均为1分与5分。其原因很能是:第一,房地产企业所制定的绩效考核制度具有漏洞,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二,完备美好的绩效考核制度并不存在,员工对制度的追求依然存在。
2.房地产企业员工层级与企业绩效管理制度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
如表2所示,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对员工层级与指标层C11绩效考核制度满意度进行卡方检验时,Pearson 卡方检验值为0.024,远小于0.05,而员工层级与指标层C5指标层薪酬制度与工作匹配度的Pearson卡方值为0.026,同样远小于0.05。因此本文认为,房地产企业员工职位与其企业绩效考核制度合理性满意度以及薪酬制度与工作匹配度满意度之间存在较大相关性。而其他指标层的Pearson卡方值大于0.05,因此员工层级与其没有显著相关性。
3.房地产企业员工层级对企业绩效管理制度满意度的统计量分析
通过4.2的分析可知,员工层级与绩效管理制度满意度中的绩效考核制度的认可度与薪酬制度与工作匹配度显著相关,而与其他各指标层无关。因此,在对房地产企业员工层级与企业绩效管理制度满意度的交叉分析中,本文将对房地产企业各层级员工与绩效考核制度认可度满意度以及薪酬制度与工作匹配度进行统计量分析。
首先,根据表3所示的房地产企业员工层级对绩效管理制度的统计量分析表可知,基层员工对绩效考核制度认可度的打分为3.0779分,而管理层员工的打分为3.3333分。从以上数据分析可得,房地产企业的基层员工对企业绩效考核制度满意度较低,而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层员工则对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的满意度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第二,基层员工对薪酬制度与工作匹配度的打分的均值为3.2338分,而管理层员工的打分为3.0000分。从以上数据分析可得,房地产企业的基层员工对薪酬制度满意度较高,而其管理层员工则对薪酬制度持有不满意的态度。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的研究的是不同层级房地产企业员工对企业绩效管理制度满意度的关系。对本文数据研究,具体有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大多数员工对绩效管理制度较为满意,而仅有极少数员工对绩效管理制度非常满意。对研究数据分析,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与员工对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高期望。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认为企业首先应该对自身绩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在完善的基础上对员工不断进行激励,使员工期望与企业的发展速度相一致,以此来确保员工对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满意度的提升。员工满意度的提升,对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与影响力方面都会带来极大的帮助。
第二,在企业绩效管理制度满意度所划分的各指标层中,房地产企业员工层级与企业绩效考核制度认可度以及薪酬制度与工作匹配度这两个指标层相关,而与其他指标层无关。根据本结论可知,在房地产企业制定相应的绩效管理制度时,应着重考虑绩效考核制度的认可度以及薪酬制度与工作匹配度关系的研究,找出员工层级与这两方面指标层的相应关系,并在综合分析的前提下进行绩效管理制度的修正、制定。
第三,管理层员工与基层员工在不同的方面工作满意度不尽相同,基层员工对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认可度的满意度较管理层员工更低,而基层员工对企业薪酬制度与工作匹配度的满意度相较于管理层员工更高。每位员工都有不同的特点,尤其是不同职位上的员工。标准化的绩效考核制度忽略了这个因素,将员工等齐划一,不利于员工个人成长。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所指定的绩效考核制度更符合管理层员工的工作方式,这就导致基层员工的绩效考核制度满意度下降。具体来说,管理层员工则更加看重薪酬制度与工作的匹配度,与工作高度匹配的薪酬制度更能激发管理层员工的工作热情。
因此,我国房地产企业应尽量考虑到基层员工与管理层员工多方面的员工需求,把握好绩效考核制度的度,使考核内容尽可能细化,以实现考核的准确性。在明确考核机构合理分工的同时,要明确各个职位下的绩效考核制度的适用性。在薪酬制度与工作匹配度方面,真正做到以岗定薪,依据外部市场调查的结果对本企业各职位薪酬水平的合理性进行检查分析,以确定薪酬制度与工作的匹配。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还可以采用内部员工满意度调查法对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满意度、员工薪酬制度与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时刻把握员工的心理动态,使得员工积极性不断上涨,企业效率及竞争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隋杨,王辉,岳旖旎.变革型领导对员工绩效和满意度的影响: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及程序公平的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2012,44(9):1217-1230
[2]程德强.房地产开发公司绩效管理研究——以HD地产公司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艾建国,2012
[3]毛志皓.房地产企业绩效管理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科技创业月刊,2007(2):104-107
[4]权克.房地产开发企业追求绩效管理的探寻之路[J].中国标准导报,2012(8):21-23
[5]刘绍娓,万大艳.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 国有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2):90-101
篇2
关键词县级兽医实验室;建设;措施;江苏吴江
兽医实验室承担着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主要任务,是兽医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的重要技术保障和依托,而县级兽医实验室在动物疫病监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轻重的作用[1-4]。近年来,国家对动物防疫工作高度重视,农业部和地方各级政府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兽医实验室。2008年以来年吴江市按照江苏省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以及相关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下达要求,共投资350多万元改建了吴江市(县级市)兽医实验室和全市基层动物防疫站(原乡镇畜牧兽医站)动物疫病采样诊断室,实验室硬件设施、仪器设备以及人员素质均有较大提高,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科学规划,明确设计标准
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吴江市积极探索发展以区域特色为重点的生态畜牧业、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的畜禽产品加工业和以优良品种为先导的种源畜牧业,2009年全市出栏生猪20.6万头、家禽206.2羽、湖羊3.5万头,生产鲜蛋6 985 t,加工蛋品3.5亿枚,出孵苗禽2.4亿羽,畜牧业总收入达到10.924亿元。畜牧业是吴江市农业的一大优势特色产业,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传统产业。但是,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原来的兽医实验室因面积小、设施少,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动物防疫工作需要,需要进行改建。为此,根据吴江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和各级项目资金落实情况,利用原有的一幢400 m2的小楼来改建兽医实验室。为确保实验室布局的科学合理,请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兽医实验室的专家帮助规划设计,由专业公司进行施工设计,要求实验室配备好准备室、解剖室、血清室、细菌室、病毒室、PCR室、精密仪器室、病料留样室、技术档案室等功能用房,并按照生物安全二级的要求进行装修,病毒室采用负压装置,洁净度10万级,细菌室配备了洁净度万级的无菌室,并在细菌培养操作区域安装百级层流罩,做到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确保各功能室的配置能满足检测工作需要[5]。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兽医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领导,完善设施,加强管理,并专门建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动物疫病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管理,吴江市畜牧兽医站按照领导部署和省实施方案要求,全力以赴组织实施,坚持建设高标准、管理高要求、使用高效率,确保建设标准符合设计要求。
2筹措资金,完善基础设施
为了推进实验室建设的顺利进行,吴江市积极争取项目配套资金,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又自筹资金增加投入,促进兽医实验室的提档升级。一是增加基建投入。按照江苏省要求,县级兽医实验室面积不小于200 m2,但考虑到建设的长远利益,吴江市尽量提高建设起点,投资71.7万元,用于兽医实验室400 m2的土建改造和净化装修工程,保证实验室分区科学、功能配套、结构合理,能够适应畜牧业和疫病防控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增加设施投入。在配足省规定的县级兽医实验室应配备的仪器设备的基础上,为提升吴江市兽医实验室的档次,还自筹资金15万元,添置了1台PCR仪、1套凝胶成像系统、2台生物安全柜,增强了兽医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扩大了检测项目,并在保护实验人员、保障生物安全方面起了积极作用。目前,吴江市的兽医实验室可以进行细菌、病毒的分离鉴定,血清学与病原学监测,寄生虫检测与形态学观察等,开展抗体监测、疫情监测和疫病诊断,为促进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3规范管理,严格操作规程
为了提高兽医实验室的操作水平,在完善仪器设备配套的同时,抓好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做到规范管理,严格操作。一是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实验室要求,先后制定了《吴江市兽医实验室工作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操作程序与规范》《吴江市兽医实验室工作流程图》等一系列制度,做到制度上墙、记录归档,并做好制度落实工作,定期组织试验室人员开展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培训和研讨,使每个实验室人员熟悉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室报告审核、流程,强化实验室档案管理,完善实验室试剂和耗材管理,促进实验室有序运转。二是完善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为了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认真落实实验室人员岗位责任制,切实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建立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册,定期开展保养维护和校验,并及时做好维护和使用记录,确保仪器设备性能。三是强化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生物安全管理的规定,充分发挥生物安全柜的作用,做好实验室人员个人防护知识的学习和防护措施的落实,严格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做到安全运行,不留隐患[6]。
4积极运转,及时发挥作用
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开展,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大力支持。一是配足技术力量。吴江市兽医实验室在已拥有4名硕士的基础上,2009年又引进了1名博士,并加强实验室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检测技术。二是配足检测资金。近年来,吴江市财政每年安排实验室检测经费不少于10万元,其中2009年安排了15万元,保障了检测试剂和其他易耗品购买,促进了实验室检测工作的正常运转。每年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吴江市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实验室监测计划,加强疫情和免疫监测,在做好春防、夏季补免和秋防三大突击行动免疫监测的同时,加大平时的抽样监测力度,搞好奶牛“两病”监测,对每次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并形成分析报告,分析原因,找出不足,及时改进。2009年,实验室在抗体监测方面共完成禽血样635份,猪血样327份,牛羊血样54份,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各镇站,对不合格的场(户)及时排查原因,督促补免,跟踪监测,确保抗体保护率达到80%以上。同时,平时注重采样人员和实验室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采样工作和检验操作的规范,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无误,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发挥更大的作用。
5参考文献
[1] 张险朋,朱燕秋,王健青,等.浅谈兽医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10):117-118.
[2] 农业部不断强化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9(2):50.
[3] 项玉燕,王世清,胡晓青.浅议加强县(市)级兽医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J].浙江畜牧兽医,2001(3):26.
[4] 张海燕.基层对兽医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养殖技术顾问,2009(1):139.
篇3
关键词:畜禽养殖;存在的问题;对策措施;五河县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3-0106-02
目前,五河县畜禽养殖小区发展迅速,每年都有5~6个养殖小区涌现,“集中地方、分户饲养、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独立核算”的小区规模养殖模式,不仅有利于管理、防疫、防盗和推广新技术,而且有利于标准化生产,提高了畜禽养殖的生产效率,促进养殖、加工、经营、销售各环节联结,提高了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了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但是,在建设养殖小区的过程中,也存在缺乏科学规划,盲目建设,管理混乱等现象,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为了积极探索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的新模式和新机制,使建设和管理与标准化生产紧密结合,就养殖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谈谈个人看法。
1 存在的问题
1.1 选址不合理
建设过程中,为了交通便利、扩大影响、便于检查,有些养殖小区建设在距离村子、公路比较近的地方,极易造成疫病的发生和传染。忽视当地的风向、地势、环境和污染源的远近等因素,致使养殖小区的臭气造成空气污染,畜禽排泄物造成村民饮用水的污染。
1.2 规划设计不科学
缺乏统一规划。一是圈一片土地,承包给养殖户自行建设,布局混乱,畜(禽)舍建设不统一,建筑材料不同、房舍走向、面积大小及配套设施混杂。二是生产区、生活区和废弃物处理区没有严格分离。三是多畜种混养,不但饲养鸡、鸭、鹅,而且有猪、牛、羊等多个品种。
1.3 防疫消毒制度不健全
防疫消毒没有完全制度化。不注重消毒和卫生,消毒卫生制度仅仅是流于形式。养殖场门口未设消毒池,即使有消毒池也无消毒液;生产区门口未设消毒间,非生产人员可以随便进入;畜舍内外环境和公共场所也不进行定期消毒。防疫程序千差万别,有的养殖户以为免疫接种多多益善,相反有的养殖户图省事,该防的病不防,购买低价劣质疫苗或采用不恰当方法接种,结果不仅起不到免疫作用,甚至还造成疫情扩散。乱丢病死畜禽,乱堆粪便,乱扔药品、饲料包装袋(瓶),极易造成传染病的扩散。绿化是净化小区内环境的有利措施之一,但许多小区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圈舍建得密不透风,未留下充足的绿化空间,不利小区可持续发展。
1.4 缺乏统一管理
建设养殖小区是为了形成规模化饲养,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实行统一管理。但许多养殖小区建成后,无章无制,没有自己的统一管理组织或机构(如协会、合作社等),无人协调小区内公共基础设施问题,比如水、电、路问题。引种、供料、防疫、消毒和产品销售等相互之间不进行信息交流,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有的甚至恶意竞争,导致生产秩序混乱,效益不高。
1.5 重建轻管
有的为了完成目标任务或争取资金补贴,大力宣传和鼓励建设养殖小区,没有及时帮助农民购买畜禽入住小区,存在有“区”无畜的现象,有的小区畜禽存栏率极低,造成大量土地和房舍闲置浪费。有的群众打着建小区养殖的幌子占地建房。
1.6 资金短缺
资金短缺是制约小区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技术服务跟不上。
2 建议与对策
2.1 科学规划设计
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调查研究,组织畜牧、土地规划、环保等部门,制定《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按当地特点、优势与发展目标,指导养殖小区建设,对养殖小区用地、供电、供水、交通、防疫、物质供应、生产布局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养殖小区前,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对小区的选址、建设规模、畜舍建设标准、生产区和管理区的布局等进行多方面论证,对审定不符合要求的小区建筑设计图纸或场址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规定的,应及时纠正。
2.2 加强防疫,确保养殖小区健康发展
效益靠规模,成败在防疫,认真做好养殖小区的防疫工作,加强对防疫的监督和技术指导,督促养殖小区制定严格的防疫制度,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并及时组织同步完成小区周边区域的免疫注射工作,确保养殖小区的健康发展。每个养殖小区都要有配套的防疫、消毒、疫病诊断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提高疫病的控制和预防能力,不断降低养殖风险。
2.3 推行标准化生产
通过建立健全养殖小区卫生防疫制度、人员物品管理制度、畜禽出入养殖小区制度、消毒制度、标准化生产管理制度等。制定科学操作规程、防疫程序、制定品种、产品质量控制标准,加快养殖小区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着力打造优质畜禽产品品牌,不断提高饲养水平,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养殖小区快速发展。
2.4 加强管理
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和《兽药管理条例》。加强对小区养殖户的管理及培训指导工作,以提高防疫消毒意识。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等规定,抓好养殖小区内企业或个人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发证工作。同时在养殖小区内建立服务管理机构,比如成立养殖协会或联合会等合作组织。由该组织负责协调养殖小区内的日常管理、品种引进、饲料供应、疫病防治、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等管理工作,使防疫制度、消毒制度、技术培训制度等规章制度能落到实处,使养殖小区步入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保证养殖小区健康发展。
2.5 加强环境保护
解决环境污染是实现养殖小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摆在畜牧业生产发展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地区实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予以治理:一是制取沼气。将小区内畜禽粪便统一集中后与水混合,经厌氧发酵处理能产生大量沼气,可供区内养殖户照明、煮饭。沼液是营养丰富的肥源,是发展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的重要保障。二是实行粪尿分离,除臭减污。尽量减少用水冲粪便,在畜禽舍内垫上锯木屑或稻谷壳等,使粪便迅速干燥。各户将粪便送到小区内的粪便处理场。处理场可用塑料簿膜做顶盖,利用太阳光和风蒸发粪中水分,干燥后制成颗粒状肥料,供为农用。三是采用好氧生物堆肥处理技术减少污染。就是将畜禽粪便单独或与其他填充料混合堆肥,使其发酵后作为农用。
2.6 加强技术服务
通过举办学习班、现场观摩、定期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养殖小区内的养殖户进行培训,推广普及先进实用的现代科学饲养综合管理新技术和疫病防制技术,实现良种与科学方法配套,全面提高小区内生产水平。业务部门要开展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入区蹲点帮扶活动,结合“科技入户工程”,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入区蹲点,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切实解决好防疫、配种、诊疗等关键问题。
篇4
关键词 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创建;做法;问题;建议;陕西城固
中图分类号 S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283-01
城固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盆地腹地,北依秦岭,南靠巴山,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养猪环境条件和传统习俗,是国家生猪生产和调出大县。在国家推广畜禽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过程中,城固县规模养猪场大部分都能积极参与,严格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简称“六化”)要求进行创建,现已建成3个部级、2个省级和6个市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推进了全县生猪标准化养殖的发展。通过政府、业务部门和规模养猪场的共同努力,虽然标准化养猪场创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该文通过分析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1 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创建的主要做法
1.1 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引导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
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分别负责领导和指导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在工作中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格按照标准化示范创建“六化”要求,积极宣传报道畜禽标准化创建的典型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使标准化创建意义深入人心,广大规模养殖户积极主动申报创建[1]。
1.2 扶持龙头企业,提升样板带动作用
高度重视龙头企业在推动畜禽标准化创建中的重要作用,在行政引导和技术支持方面加大对申报创建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其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和养殖档案等。通过示范带动,使得全县5个规模场通过了部、省级标准化创建验收,6个场通过了市级标准化创建验收。
1.3 强化服务意识,努力解决养殖难题
目前,规模养殖场最缺乏的是畜牧兽医管理和技术人才,城固县根据创建申报场的实际困难,从县镇兽医站选派高、中级畜牧兽医师驻场包联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其改进基础设施,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措施,解决技术难题等[2]。
1.4 严格日常考核,提高创建验收通过率
县局、县站在日常工作检查指导中重视标准化创建,把省级标准化创建指标纳入对规模场的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对于申报创建场,每次检查都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在上级验收通知下达后,县局组严格按照相应级别标准化规模场验收指标进行初步验收,凡是4项硬件指标不达标或综合评分不到88分的场,不予推荐,从而大大提高了创建通过率。
2 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观念落后,缺乏创建意识
标准化创建是按照有利于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生产的需要,对养殖环境、设施、设备、粪污处理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资金投入较大,影响其生产流动资金和扩大生产规模。因此,部分养殖场只顾眼前利益,进行简约化生产,不愿申报标准化创建。
2.2 盲目引种,档案资料不全
种畜禽是畜牧业生产的源头,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规模养猪场良种化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纯种种猪和优良二元母猪仍然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有的场跨省、市引进种猪或二元母猪,事前不报检、事后不补检,引种手续和种猪系谱档案不全,严重影响后代选育,导致良种猪的优良性能无法充分发挥。
2.3 基础薄弱,养殖设施落后
城固县养猪业历史悠久,随着养殖业集约化、现代化、规模化的发展,起步较早企业的基础设施已经不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
2.3.1 选址不科学,布局不合理。随着农村和城镇的不断扩大,原先相对远离村庄、交通要道的养殖场,现已被居民区包围;场内生产区与生活区、各栋圈舍间距太近或无隔离带,净道污道有混用现象等。
2.3.2 防疫条件不健全。规模养殖场大部分建有消毒池、更衣(消毒)室、兽医室等防疫基础设施,但大部分消毒池建设不规范,宽度、深度、长度达不到要求,有的更衣室紫外灯不能正常使用,兽医室生物制品及兽药储存、使用不规范,厂区入口、生产区入口无防疫标识等。
2.3.3 猪舍设施差。发展较早的养殖场大部分设备陈旧,圈舍缺乏通风换气、保温、防暑、除湿等设备设施,致使圈舍内空气浑浊、冬冷夏热;大部分养殖场仍采用直冲式清粪方式,未采用干湿分离等生产工艺。
2.3.4 无害化处理方式简单。目前,城固县大型规模场都建设了沼气池和化尸窖等,都能规范化处理粪污和病死畜,但中小规模场缺乏硬件设施,多采用尸体深埋或焚烧、粪便堆积发酵等无害化处理措施,不能完全达到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治污目标。
2.4 专业人才缺乏,生产不规范
据调查,城固县养殖企业畜牧兽医专业人员比例不到5%,大部分场都有管理制度、技术规程等,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监督和具体实施,导致许多规范性技术措施难以落实,生产效益不高,档案填写不规范等。
3 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扶持科学养殖
在目前传统养猪数量仍占较大比例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要加大标准化养猪技术的宣传力度,对主动申报开展标准化创建的企业给予政策和技术支持,以提高标准化养殖普及率。
3.2 强化监管,提高依法生产意识
各级畜牧兽医执法机构要加大对规模场的监管力度,促使其按照标准化创建“六化”要求规范生产,对于多次检查不达标场,依法取消政策性补助,促进其科学养殖[3-4]。
3.3 科学规划,立足长远发展
按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要求,规划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规划区,对于新建或扩建养殖场,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为养殖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4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增强养殖竞争力
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业务单位要加强人才引进力度,提升政策指导和技术服务能力;各规模场也要充分认识人才对于养殖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要不惜重金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以提高生产经营效能[5]。
4 参考文献
[1] 2014年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J].农村实用技术,2014(4):7-8.
[2] 晓楠.深入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启动会在大连召开[J].中国牧业通讯,2010(10):1-2.
[3] 江苏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J].农家致富,2013(10):49.
篇5
(一)新建温室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县政府协调配水配电;给予棚户补贴棚膜;给予棚户每延长米后墙体、草帘各20元补贴。
(二)新建冷棚集中连片设施面积达100亩以上的,县政府协调配水配电;给予棚户补贴棚膜。
(三)新建冷暖棚小区中的棚室每延长米给予3元软管微喷灌物资补贴。
(四)应用秸秆反应堆的每亩补贴200元(新老棚均可)。
(五)新建零散暖棚和旧改暖棚顶建设任务,只享受墙体、棚膜和草帘补贴。
二、验收标准
(一)新建暖棚验收标准
棚体建设必须符合温室建设的“七度、三材”标准和“五防”要求。“七度”即:跨度6.5米,长度50米以上(70-80米长为宜),下卧深度0.5米,矢高3.5米,后屋面水平投影1—1.2米,后坡仰角45º,墙体厚度(砖墙1.25米、泥叉墙底宽1.6米、顶宽1.2米),方位角正南偏西5-10º;为防止雨水冲刷,必须封好后沿;“三材”即:选择价格低、质量好的建筑材料、覆盖材料、保温材料;“五防”即:防风、防水、防雹、防寒、防倒塌。
验收计算方法:温室50延长米按占地1.5亩统计,冷棚设施面积1.5亩折一个50延长米的温室。无后荫棚的暖棚,验收时不核算数量。
(二)新建冷棚验收标准
冷棚8米跨度,矢高2.2—2.4米,长度50米以上,五排立柱,水竹竿做骨架,钢架无支柱也可(暖棚间的冷棚可以根据地势适当调整跨度和长度)。按实扣面积验收,不达标的冷棚不算新建任务。
(三)旧改温室验收标准
墙体推倒重建或在原有基础上整体前移1米以上,且其它项目符合以上新建温室的标准。
三、考核标准
零散温室按每50延长米折占地1.5亩算,零散冷棚不顶任务,不享受政策;温室占地50亩为一个标准小区,冷棚占地100亩为一个标准小区,不足小区规模的视为零散棚,达到小区规模的按标准小区整数倍数计算增加小区。实行100分制考核,按完成数÷任务数×100分+小区加分(一个小区加5分)=建设得分,上不封顶。
四、组织验收
由县农村经济发展局牵头,会同县财政局、扶贫开发局共同组成验收组负责验收,县监察部门做好监督工作。
五、奖励办法
为加大奖惩力度,县政府将拿出100万元,对任务完成得好的乡镇领导班子实行重奖,对完成3个标准小区的乡镇奖励2万元,在此基础上,每增加1个标准小区奖励2万元,上不封顶。对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另行奖励。
2009年畜牧业工作
优惠政策、考核标准及奖励办法
为促进全县畜牧业快速发展,壮大畜牧产业规模,提高畜牧业产业效益,特制定优惠政策、考核标准及奖励办法。
一、优惠政策
(一)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实现畜牧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对养殖户建设养殖业小区占地,按省政府“畜牧业用地属农业结构调整用地”的意见,不属于改变耕地用途,免收一切费用。
(二)畜牧业龙头企业建设(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符合验收标准)纳入项目建设任务指标,享受县里项目建设优惠政策。
(三)投资500万元以上的畜牧业加工龙头企业项目,政府负责“三通一平”,即通水、通电、通路,场地平整。
二、考核指标
2009年畜牧业考核任务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一)畜牧业生产任务指标,200分;
(二)动物防疫,300分;
(三)标准化畜牧小区建设,200分;
(四)标准化专业村建设,100分;
(五)规模养殖户建设,100分;
(六)饲料玉米种植,100分。
三、考核标准
(一)标准化畜牧小区
符合《养猪小区综合生产技术规范》(DB21/T1297—2004),《蛋鸡小区综合生产技术规范》(DB21/T1296—2004),《肉鸡小区综合生产技术规范》(DB21/T1294—2004),《奶牛场建设技术规范》(DB21/T1301—2004),《肉羊小区综合生产技术规范》(DB21/T1295—2004)等要求,并符合以下条件:
1.选址合理。远离村屯500米和省以上公路主干道1000米以上,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2.生产规模。小区占地面积10亩以上;猪、奶牛、肉牛、羊、蛋鸡、肉鸡、鹅、鸭等畜禽存栏数和标准舍建筑面积分别达到:1000头和1500m2以上、100头和500m2以上、200头和960m2以上、500只和1000m2以上、5万只和3250m2以上、5万只和5000m2以上、5000只和1600m2以上、1万只和1600m2以上。
小区畜禽存栏量由当地动物卫生监管部门根据小区有效的饲养档案、免疫档案和产地检疫证明等综合核定。
3.设施完善。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标准舍、粪污处理设施、防疫设施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小区用围墙或防疫沟与外界隔离,小区周围和畜禽舍周围设有绿化隔离带,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净道与污道分离,水通、路通、电通。
4.管理严格。小区生产管理、卫生防疫、兽药使用、禁用药目录、档案管理、岗位责任、岗位培训等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有为其服务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通过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
(二)标准化专业村
1.选址:3公里范围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皮革厂、肉品加工厂、屠宰厂等生产污染源,距主要公路1公里以上,具有良好的天然和相对独立的自然环境。
2.规划布局:标准舍、粪污处理设施、防疫设施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齐全,水、电、路通畅。
3.疫病防治:具备专门隔离舍及兽医室,实行统一免疫,免疫率达100%。
4.管理:生产管理、卫生防疫、兽药使用、禁用药目录、档案管理、岗位责任、岗位培训等各项管理制度健全。通过协会、管委会等形式实行统一管理。
5.良种率:达到90%以上。
6.规模:猪存栏6000头以上,奶牛存栏200头以上,肉牛存栏1000头以上,羊存栏1000只以上,蛋禽存栏4万只以上,肉禽存栏80000只以上。
(三)规模养殖户
年末存栏:猪50头;羊50只;肉牛25头;奶牛5头;蛋禽2000只;肉禽年出栏4000只。
(四)畜牧业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
畜牧业龙头企业必须为新建的加工型畜牧龙头企业,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为新发展的)经相关部门认证。
四、验收考核办法
畜牧业生产计划任务完成情况以年末各乡镇上报统计局数字为准,并由县里统一组织检查,按完成比例确定分数。
动物防疫工作以春秋两次防疫检查结果平均分数为准。
标准化畜牧小区以通过省市检查验收为标准。标准化专业村、规模养殖户年末由各乡镇上报,经县抽查后按完成任务比例确定得分。
草原沙化治理及确权以通过省市验收为标准。
饲料玉米以各乡镇实际种植面积为准。
青贮数量以秋后检查验收为准。
考核结果作为县政府对各乡镇畜牧业工作考评和奖励的依据。
五、加减分项目
对于新建投资500万元以上的畜牧业加工型龙头企业,每建一个给该乡镇加100分,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加200分;新建小区集中5个以上标准化规模为一片,扩小区为大区,并通过省市验收的每片加20分,达到10个以上标准化规模并通过验收的每片加50分;新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每个加20分;新发展改良站点每个加20分;青贮秸秆300吨以上加50分。无公害认证(不含新建标准化小区),每认证一个加10分。
草原沙化治理和确权未通过省市验收的减100分。
六、奖励办法
篇6
一、总体要求
通过对生猪和猪肉质量安全的集中整治,建立健全从养殖生产、屠宰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全过程综合监管链条,建立生猪和猪肉质量食品安全的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猪肉质量监管网络,提高猪肉质量安全,保障市民放心消费。
二、工作目标
(一)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完善我区生猪屠宰场布点工作,至年底,我区生猪进点屠宰率实现100%。
(二)加强猪肉流通监管。实现我区肉类批发市场、菜市场、超市大卖场、集体食堂、餐饮单位和食品加工企业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生猪定点屠宰企业。
三、责任分工
为推进猪肉质量安全管理,完成全区今年猪肉安全整治的工作目标,建立以分管区长为召集人的猪肉质量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联系会议成员为区经委、农委、公安分局、工商分局、食品药品监管分局、质量技监局以及各镇、街道、工业区。各部门明确职责,相互配合,形成各职能部门分段管理和区、镇两级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猪肉质量安全监管网络。
(一)区经委。负责猪肉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总体牵头和协调工作。生猪定点屠宰的定点布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查处取缔非定点屠宰生猪的违法行为;对各镇、街道、工业区推进取缔非定点屠宰生猪工作进行督查;会同区食品药监等部门推进建设完善猪肉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
(二)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负责对猪肉食品安全监管的综合监管和全过程组织协调;加强超市大卖场、集体食堂、餐饮单位等的猪肉进货监管,检查督促经营企业建立健全生猪和猪肉进货索证索票、“瘦肉精”残留检测、进货台帐和不合格猪肉退市等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肉品质量安全实时监控系统;依法严厉查处销售病死猪肉、注水猪肉和含有“瘦肉精”残留猪肉等违法行为;配合有关部门查处取缔非定点屠宰生猪的违法行为。
(三)区农委。负责本区饲养生猪的动物防疫和监督工作;加强区境道口进入本区的生猪及猪肉的检疫监管;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场的检疫监督;依法查处无耳标生猪调运、非指定道口运入等违法行为;配合有关管理部门查处取缔非定点屠宰生猪的违法行为。
(四)区工商分局。负责猪肉加工、经营企业营业执照的发放和无证照经营活动的查处、取缔;加强批发市场、菜市场(集贸市场)的猪肉进货监管,检查督促经营企业建立健全生猪和猪肉进货索证索票、进货台帐和不合格猪肉退市等各项管理制度;配合有关管理部门查处取缔非定点屠宰生猪的违法行为。
(五)区质量技监局。负责对食品加工企业使用猪肉的进货监管,检查督促食品加工企业建立健全猪肉进货索证索票和进货台帐管理等制度;依法严厉查处使用病死猪肉、注水猪肉和含有“瘦肉精”残留猪肉生产加工食品等违法行为。
(六)区公安分局。负责依法严厉打击生猪屠宰及猪肉经营中违法犯罪行为。
(七)各镇、街道、工业区。负责本区域内的生猪屠宰点选址及建设工作,查处取缔辖区内的非定点屠宰生猪的违法行为。
四、工作重点
(一)做好生猪屠宰点和收购点的设置工作。我区目前仅有漕泾镇一家生猪屠宰点,覆盖面不大,无法满足全区对屠宰的要求,致使私屠滥宰现象严重。鉴于这一情况,各镇及工业区要按照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生猪屠宰点和生猪收购点,区农委及各镇、工业区要对生猪屠宰点和收购点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
(二)全面查处取缔私屠滥宰工作。针对我区私屠滥宰情况严重问题,各镇、街道、工业区要认真排模本辖区内的非法屠宰点,争取区内各执法部门支持,在年内彻底取缔无证屠宰点,确保今年生猪进点屠宰率实现100%。各职能部门要按照自身的工作职责,配合各镇、街道、工业区的全面查处取缔私屠滥宰工作,共同做好猪肉质量安全监管。
篇7
竹山地处鄂西北边陲,西与陕西旬阳接壤,南与重庆巫溪毗邻。版图面积3586平方公里。数山区农业县,八山一水一分田。
竹山县动物卫生监督局(竹山县动物检疫站)成立于1960年;2005年撤销竹山县动物检疫站,成立竹山县动物防疫检疫总站,级别为副科级;2008年撤销竹山县动物防疫检疫总站,成立竹山县动物卫生监督局(加挂竹山县动物检疫站牌子),机构规格仍为副科级;2014年5月,县委、县政府将原县商务局内设的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办公室连人带编划归为动物卫生监督局业务范围,增加生猪屠宰和生鲜乳收购环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现将我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现状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简述如下:
1 监管工作现状
1.1 基础保障工作到位
1.1.1 防检监督体系健全。竹山县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于2008年底到位,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竹机编[2008]34号)核准:
1.1.1.1 成立了“竹山县畜牧兽医局”(加挂“竹山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牌子),内设5个股室,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7名。
1.1.1.2 成立了三个副科级单位:一是“竹山县动物卫生监督局”(加挂“竹山县动物检疫站”牌子),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8名。二是“竹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加挂“竹山县动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牌子),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2名。三是“竹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加挂“竹山县饲料管理办公室”牌子),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0名。
1.1.1.3 全县17个乡镇分别设立了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站和动物卫生监督分局,有独立的办公用房。统一悬挂了中国动物卫生监督标志图案,加挂了“竹山县畜牧兽医局XX乡(镇)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站”和“竹山县动物卫生监督局XX分局”标牌。公示了检疫申报管理制度、公示牌、检疫工作流程等。并配置了消毒喷雾器、红外线测温仪、检疫采样专用箱、冷藏包、应急灯和防护服等设施设备。共设立检疫申报点34个。
1.1.2 财政经费保障有力。自2007年起,我县一是将疫病预防、控制、扑灭、动物卫生监督、监测、物化、紧急免疫、扑杀补偿等经费纳入了本级财政预算。每年本级预算对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动物卫生监督、监测、物化、紧急免疫、扑杀补偿等不低于100万元专项经费。2015年县级预算批复项目经费95万元,其中计划免疫特种疫苗购置5万元、动物防疫物资器械采购及工作经费20万元、动物防疫疫苗冷链体系建设及维护10万元、动物实验室疫病监测经费10万元、动物实验室设备采购5万元、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经费20万元、动物产品检疫检验收入10万元,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监测经费5万元、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储备10万元,专项经费有力的保障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正常开展。2016年,在取消检疫收费后,又将动物产品检疫检验、动物产品安全监测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20万元。二是全县17个“乡镇防疫检疫工作站”,核定全额拨款编制34名,为畜牧兽医局派驻的股级事业单位,待遇纳入财政足额预算。三是村级动物防检协助员按人平8000元年落实了劳务报酬。
1.1.3 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据不完全统计,2011至2014年,竹山县畜牧兽医局共获得:湖北省农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畜牧兽医局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先进单位;获十堰市市政府动物防疫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市综合目标考核优胜单位、信息宣传先进单位、全市畜牧兽医工作先进单位;获县委、县政府:党风廉政建设优胜单位、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
1.2 检疫监管工作现状
1.2.1 产地检疫申报受理和屠宰检疫工作情况。一是产地检疫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管理规范的通知》精神,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要求,强化产地检疫,全面提高产地检疫率。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强化措施,不断完善了各项检疫制度和动物产地检疫责任管理制度。产地检疫监管上做到“六有”(有办公地点、有各项规章制度、有规范档案记录、有联系方式、有消毒设施、有公示牌)。全县设立了34个动物检疫申报点,聘请了125名动物检疫协检员,实行执法人员分片包干监管工作责任制,县、乡、村“三级”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体系基本完善。二是屠宰检疫。检疫办公室“十有”建设完善,“四有”登记齐全,做到了检疫“五个到位”。屠宰检疫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1.2.2 跨市、州引进乳用、种用动物监管情况。为进一步做好疫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发生和扩散,切实保障畜牧生产发展和动物产品有效供给,严格按照农业部和《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规定,切实加强检疫监管,防疫知识宣传,督促履行调运义务。严格执行调入前申报备案、调入后落地报告等制度。
1.2.3 重点部位落实了监管责任人
1.2.3.1 规模养殖场防疫监管责任明确。一是规范动物防疫条件。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从严把关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工作,对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一律下达限限期整改通知书,不予受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审批。二是落实监管责任人。对全县所有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建立基本信息档案和动物防疫条件监管档案,实行一场一档,进行全面指导监管。明确各辖区动物卫生监督分局局长作为第一监管责任人,每月进行4次指导检查,实行常年常态化监管,具体履行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和养殖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服务,督促、指导和帮助养殖场(户)依法建立规范的畜禽养殖档案,科学免疫,科学用药,提高养殖户的报检意识。并根据《湖北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要点》和省市畜牧兽医局的工作安排,从完善规模养殖场(小区)防疫条件审核入手,采取政企共建的办法,监督养殖场(小区)的规范化生产行为,落实防疫措施,落实了养殖场监管责任人。三是实行专家进场服务责任制。公示服务电话,定期对辖区内养殖场跟踪检查及服务。四是完善管理制度,签订承诺书。每个场都建立了防疫制度、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等制度,签订了监管责任状、强制免疫通知书、兽药安全使用责任书、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承诺书。通过严格监管,提高动物饲养场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源头上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1.2.3.2 屠宰场所防疫监管工作到位。与生猪定点屠宰场签订《动物屠宰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加大对辖区生猪定点屠宰场的巡查力度和频次,加强对定点屠宰证、章、牌的使用管理,严格审查生猪定点屠宰场的动物防疫条件。2015年8月份购进“瘦肉精”智能检测金标仪,每天对屠宰场屠宰的牲猪进行尿样检测。屠宰检疫监管上严把“六关”(入场查验关、检疫申报关、违禁药物监督关、检疫出证关、无害化处理监督关、防疫巡查关),做好监管记录,实现了动物产品检疫到位率100%,上市动物产品合格率100%,不合格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屠宰企业“瘦肉精”自检率达100%。
1.2.3.3 活畜禽交易市场防疫监管有力。对每个活畜禽交易市场都明确了监管责任人,悬挂监管公示牌,对活畜禽实行市场准入和定期休市制度。建立购销记录。对动物经纪人建立并录入了信息专档禁。
1.2.3.4 动物投入品监管到位。对辖区内的兽药经营企业开展兽药GSP达标验证工作,严格规范管理,每批次产品必须实行登记备案。经常性开展清查农业部通报假劣兽药、兽药产品标签和说明书规范行动、认真组织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经营违禁药物、假劣兽药、人药及超范围经营的违法行为。不定期开展GSP企业兽药质量监督抽查。
1.2.4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情况。一是落实工作责任。细化措施,扎实做好生猪无害化处理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工作专班,制定了具体操作程序,落实专人负责,将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相关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强化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县生猪定点屠宰场及副中心乡镇建成了日处理动物及其产品1吨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其他各镇建立有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点。处理中心、收集点管理制度、流程图、处理标准完善。
1.3 应急处置工作现状
1.3.1 应急队伍建设情况。根据我县实际:制定“竹山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竹山县防治牲畜口蹄疫应急预案”、“竹山县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工作机制。开展了对各乡镇防检站长、部分防疫员和养殖业主进行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演练知识培训。
1.3.2 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1.3.2.1 冻库建设:县疫控中心建设疫苗冻库两个容量80立方米,常年储存有各类疫苗20万头份左右,可保障辖区内应急需求。
1.3.2.2 应急物资管理:一是建立了应急物资管理、强制免疫疫苗使用管理等制度。二是应急物资实行专人管理,进出库记录规范,坚持每天两次温控监测,并定期对冷(冻)库进行保养维护工作。
1.3.2.3 疫苗管理:建立了动物疫苗使用管理追溯体系。健全了动物疫苗管理档案,积极做好失效报损和空瓶回收工作,保证疫苗的使用有据可查。
1.3.3 应急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落实情况。设立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布了动物防疫举报电话,各乡镇防检站分别在醒目位置公示了负责人及举报电话。坚持应急值守。制定了24限时值守和领导带班值班及遵守核查制度,要求相关负责人在值班期间确保通讯畅通,值班人员做好各项登记工作。
1.3.4 动物疫情报告体系情况。自2012年起,我县通过建立和完善村、乡(镇)、县三级疫情报告和核查体系,制定疫情报告和核查制度及时核查疫情。及时核查处理群众反映动物疫情,确保我县动物达到了“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的防控目标。
1.3.5 动物疫情处置规范情况。有效控制疫情是发展养殖业的必由之路,我县在疫情管理上高度重视,从不懈怠:一是建立了疫情监测网络,明确村级疫情测报员队伍;二是建立了疫情管理、疫情报告监督和核查制度,县乡村分别有专人负责报告;三是建立了疫情处置程序,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快速反应,按规定上报疫情,按相关防治技术规范及时处置,未发生疫情扩散和蔓延;四是建立了扑杀补偿储备金机制,动物扑杀实行了先行按标准垫付扑杀补偿资金的制度,未发生因疫情处置不规范导致上访事件。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机构设置不到位。突出表现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设置不到位。对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没有核定编制,执法人员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实际承担工作强度的需要;部分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还不是独立的法人,存在执法主体资格不合法的问题;目前乡镇一级在履行日常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职责同时还需组织、实施数万牲畜、数万只禽类、多个病种的强制免疫、疫情调查、疫病抽样监测、临床诊断等工作,还包括承担生鲜乳监管、兽医医政、药政及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一岗多责导致人力分配与实际工作强度间矛盾突出。
2.2 条件保障不到位。基层财政保障不到位:政府对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少,导致执法条件差,装备缺乏或落后,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无执法车辆,工作靠租车,检疫手段设备落后,检疫依然靠原始落后的经验、感官、镜检等分析手段。尤其是实行动物卫生监督与“瘦肉精”监管一岗双责、检疫检测同步实施以来,检测经费支出增加,乡镇一级无专项资金保障,导致经费缺口加大,难以保障执法工作有效开展。同时,随着全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也暴露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技术力量薄弱的缺陷:缺乏快速、简易的检测定性手段,快速检测仪器等相关设备不能配置到位,不能为执法工作提供科学切实的技术保障和依据。缺失了执法工作的公正性、准确性。
2.3 执法人员素质不到位。目前,基层执法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人员老化、结构不合理,非专业人员从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情况还比较严重,法律知识缺乏、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强,少数执法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甚至存在违法执法的问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水平的瓶颈。
2.4 动物卫生监督检测手段技术有待更新,设备设施有待增加完善。现有的疫病诊断、检验设备设施、防控技术远不能满足我县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县、乡(镇)防疫技术员队伍有待充实、稳定,防控技术有待培训、提高,防控设备有待于补充、完善。
2.5 规模养殖迅速发展,养殖环节监管面,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大面源污染日渐突出。随着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畜禽规模养殖场数量不断增加,集中、量大的畜禽粪污给养殖企业的处理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部分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与养殖规模不配套,处理能力有限,造成一定污染,影响了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2.6 移动监管难度加大。现在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外来活畜随便出入给当地养殖业带来疫病传播风险。我们监督执法既不能上路执法,又不能拦车执法,对有些过境运畜禽车辆,随意流窜,随意流通,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和方法。
3 主要建议
3.1 继续深化改革。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动物卫生监督体系改革,健全监督机构,强化队伍建设。建立符合法定要求的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由国家层面统一要求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为独立法人资格的参公事业单位,乡镇设立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每个分所配备2名官方兽医。依法规范和加强官方兽医队伍,切实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配备,现有的各类协检员,逐步转为政府雇员,依法履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监管职能。
3.2 重点协调解决部分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编制和经费保障等关键问题,规范和理顺执法主体资格。做到机构名称(包括派出机构)统一、执法主体资格合法(独立的法人、独立的财务、独立的办公场所、独立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职能配置规范、职责任务明确、保障措施到位、工作运转有序、监督执法有力。同时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分设管理,形成统一、稳定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技术支撑机构。
3.3 完善监管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和落实动物卫生监督、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县乡政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实行畜产品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层层落实动物卫生监督责任制,逐级签定动物卫生监督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实施协检员包场包户和官方兽医分片包干的方式,对监管对象包干监管。建立完善动物卫生监督巡查制度、检验检测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各项制度。
篇8
奶畜小区是实现奶畜标准化饲养、科学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一体化服务、高效化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健康养殖的重要形式和建设现代奶业的必由之路。为了提高全县奶畜标准化生产水平,推动奶业由小群体向大规模、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化,将奶畜养殖小区建成生产管理水平高、规模优势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的优质奶源基地,全面提升奶畜聚集度和生产质量效益,推进全县奶业跨越式发展,现就全县奶畜小区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设原则
1、奶畜小区建设遵循“科学、经济、实用”的原则,综合考虑资源、资金、技术、管理水平等因素,力求生态、环保、安全、高效。
2、奶畜小区建设场区布局规划必须按照“建筑紧凑、节约土地、布局合理、方便生产”的原则实施,综合考虑整体生产需要。
3、标准化奶畜小区建设坚持“统一设计,集中建设,适度规模,分户饲养,设施配套”的方针,推行配种、饲草饲料、饲喂、防疫等生产标准,努力提高经营效益和优质原料奶生产水平。
4、新建奶畜小区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设和运作,大力支持和鼓励个体、专业合作社、股份公司建造奶畜小区,集体建造的奶畜小区应积极向个体、专业合作社、股份公司经营管理转变。
5、奶畜小区建设用地,依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应符合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小区建设用地视作农业生产用地。
二、建设标准
1、小区设计规模为奶牛存栏300头、奶山羊存栏3000只,圈舍、运动场、青贮窖等生产性设施建设必须按县畜产局审核的设计图纸施工。
2、奶畜小区内必须设有良种繁育室、疫病防控室、饲料加工室、资料档案室、技术培训室等公共基础设施。
3、小区内应设有配套的机械挤奶站。
三、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内在全县奶牛存栏前50位的奶畜大村建成和完善标准化奶畜养殖小区50个(详见下表)。
四、生产管理
1、奶畜小区应成立由乡、村或奶协牵头的组织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小区日常管理工作。管理费用按0.025元/公斤的标准,从入驻户交售鲜奶收入中提取。
2、由县畜牧站协助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体系,包括系谱、育种、技术、生产性能、疫病防治及饲料添加剂购入使用记录等六类档案,实行专人管理。有条件的标准化奶畜示范小区应逐步推行奶牛档案电脑化管理。
3、奶畜小区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以户为基础,形成群防群控网络,树立防火、防盗、防投毒、防疫情传播等安全生产意识,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小区内人身、财产及奶牛安全。
4、小区应建立健全各项小区管理制度,规范生产和管理行为。
5、奶畜小区实行技术包抓管理制度,由畜产局向每个标准化小区派驻1—2名专职技术人员,一定三年不变,负责小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入驻户要积极参加奶牛科学饲养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科学养畜水平。
6、标准化小区采取机械化挤奶,管道输送,标准容器贮存运输。每天挤奶3次,每次挤奶至交售时间不超过3小时。每日对生产鲜乳相关的器具及时进行消毒。
7、小区管理者应积极协调好入驻户之间、小区与乳品加工企业、奶农生产与小区公共安全等关系,保证小区生产平稳运行,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补贴标准
1、凡建成存栏奶牛300头、奶山羊3000只以上的标准化奶畜养殖小区(场),经县奶畜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合格后,由县财政一次性拨给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扶持款20万元。
2、凡在县境内建设机械化挤奶站,且与县内乳品加工企业签订购销协议(合同)交售鲜奶的,经验收合格后由县财政一次性补贴5万元。
六、考核奖励
1、县上将标准化奶畜养殖小区建设工作纳入乡镇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小区建设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凡不按时、按标准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不得评选为岗位责任先进单位。
篇9
(一)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循环畜牧业发展。按照“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形成大产业”的思路,在县玉皇庙镇3号公路北建设畜牧养殖循环示范园,占地面积200亩,计划投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2013年12月份竣工投产,投产后主要以养殖黑猪、黄牛、北白山羊;种植有机绿色蔬菜等为主。循环示范园紧紧围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以生态放养为主线,通过“畜—沼—农、畜—沼—渔、畜—沼—果”等循环生态模式,达到“循环经济、有机栽培、特色养殖、保护生态”的目的。目前,园区内羊舍、牛舍、猪舍、鸡舍主体基本完工,道路硬化、附属办公用房正在建设中,已累计投资606万元。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标准化建设。今年2月份,招商引进了养殖有限公司,该公司按年出栏50万头商品猪的总体规划,5年内在我县投资约7亿元,用地2000亩(5-10块地),建设2个祖代种猪场(存栏母猪5000头)、8个父母代场(存栏母猪20000头),按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组织建设,将猪场建设成农场式种养结合的农业生态示范区,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可出栏商品猪50万头,年可实现产值7.5--9亿元。今年4月份县政府已与养殖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协议,第一个祖代种猪场已落户孙集乡,并于2012年6月份正式开工建设,占地面积300多亩,计划投资6000万元,2012年年底竣工投产,投产后存栏母猪2500头,年可向社会提供父母代种猪62000余头。目前,猪场内部附属设施如水井、变压器等已配置到位,四栋猪舍已基本完工,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已累计完成投资1200万。
(三)重点发展实体经济,推进养殖模式转变。饲料有限公司标准化生猪繁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位于许商街道办事处,占地面积110亩,主要从事二元母猪和商品猪生产。项目计划投资1200余万元,于2012年5月份开始筹建,12月份正式竣工投产。投产后可存栏良种母猪1200头,年可向社会提供二元母猪5100头,商品猪15300头,利润总额5000余万元;在贾庄镇建设宏康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占地面积100亩,总投资1400万,于8月中旬正式竣工投产,目前存栏肉鸡20万只,年可出栏肉鸡100余万只。项目建成后将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我县畜牧产业发展。同时,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劳动就业机会,对推动我县农村经济调整和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通过发展实体经济对全县畜牧业生产布局再定位、再提升,争取形成新的区域优势和产业集群,区域特色鲜明、规模标准高端、设施功能完善的现代畜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使我县由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转变。
二、强化防检疫监督管理,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加强检疫监督,确保执法管理到位。规范了产地检疫,严格到场、到点检疫制度,严格落实官方兽医对生产、加工、运输、储藏各个环节的全程监管。为进一步树立依法行政、快捷高效的畜牧执法形象,我局于9月下旬开展“提高执法能力,加强机关作风”整顿活动,强化内防外堵,严格查证验物,严防疫情传入和传播。为市县的西大门把好质量关。
(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县乡两级政府和兽医部门分级责任制。全年开展集中强制免疫,加强日常补免,定期开展免疫抗体检测和疫病监测,加强动物防疫督查,确保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常年保持100%。
(三)加大对规模养殖场(户)监管力度。协助养殖户制定养殖档案管理制度、兽药及兽用制品管理制度等十二项制度,将农业部规定的十八种违禁药品张贴上墙,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免疫记录、用药、用料等九项养殖档案。并与规模养殖场(户)签订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
篇10
关键词:生猪;检疫;监管;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S85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1-0074-03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猪肉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肉类产品,猪肉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养猪业的头等大事。生猪产地检疫和猪肉产品流通环节检疫、检验是其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猪防疫是检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加强检疫工作能有效地促进防疫工作,二者紧密相联,密不可分。但实际工作中存在重防疫轻检疫的现象,因检疫工作不规范而导致疫病传播的现象屡见不鲜。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抓好防疫,才能确保猪肉食品安全。
1 生猪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产地检疫率低
产地检疫是生猪检疫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防止疫病从产地扩散的第一道道防线。由于产地检疫工作面广、量大且距离远,时效性强,时有出现养殖户报检后不能及时上门检疫的情况;有的虽到现场但不经认真检疫就出证,未到现场就出具检疫合格证明。这些是导致产地检疫率低的重要原因。
1.2 屠宰检疫操作不规范
屠宰检疫是猪肉安全的最后防线,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屠宰检疫的程序复杂,需在短时间内作出判断。一是屠宰场不凭证收购,宰前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不凭检疫合格证明即入场待宰,以致一些疫病在宰前能够发现,宰后难以判断,导致疫源扩散和屠宰场污染,失去了屠宰检疫的意义。二是宰后检疫不规范,有的检疫人员不熟悉宰后检疫的规定部位和检疫要求而以盖上检疫验讫印章为完成任务;有的虽知道检疫的规定部位但未认真实施检疫,以致在监督检查时未见规定检疫部位的检疫痕迹;还有的不与屠宰流程同步,在屠宰结束后盖上检疫验讫印章代替检疫工作;也有对检出的有害产品未实施现场监督销毁,而导致检出的有害产品又混入流通环节而失去屠宰检疫的意义。
1.3 检疫人员乱作为
检疫合格证明是具体实施检疫合格后出具的凭证,是十分严谨和严肃的行为。在日常监督检查中除发现未经检疫即出证的情况外,还发现检疫人员乱出证的现象,有的在出证时将数量、出证日期不填,而由货主自行填写,检查中可见此栏笔迹明显不同;还有省外出境证明与省内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混用;更有甚者在收取检疫费后将空白检疫证明交给经销商,由经销商自行填开,严重影响生猪检疫工作的正常开展,检疫工作名存实亡。
1.4 检疫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检疫人员大多数在乡镇,近几年乡镇招录的大中专毕业的专业人员极少,大多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父亲带儿子的形式加入的,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安置人员将非专业人员安排进检疫队伍,导致乡镇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1.5 管理体制不健全
防疫工作通过长期以来的严格管理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疫苗的领用、保管、定期的防疫、防疫检查与防疫密度考核、发生疫情后的处置以及责任追究等,保障了防疫工作的有序运作。而检疫工作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即使有制度也无相应的考核奖惩措施作保障,以至在具体检疫发生问题时也无法明确责任,出现监管难、难监管的现象,这是检疫工作难以规范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1.6 监管不到位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对动物及其产品实施检疫,可是实际中不凭证收购、不凭证运输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现在落实了生猪无害化处理经费,但只是针对规模养殖场(户),农村散养户没有补偿经费,且资金数额小,一些不法商贩与某些餐饮业主勾结,专门经营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生猪,甚至将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猪肉加工成腌腊制品和冷冻食品,形成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使检疫监管工作难以开展。
1.7 官方兽医政策未落到实处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官方兽医,是指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兽医主管部门任命的,负责出具检疫等证明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已经实施了5年,可是从省到县、乡没有任命一名官方兽医,现在的检疫人员都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官方兽医,所出具的检疫证明不具备法律效力,屠宰检疫工作无法正常有序开展。
1.8 工作经费缺乏
目前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只能保持正常运转,特别是随着防疫费的取消,检疫费只收取2元/头,除去检疫疫合格证明工本费和收费收据的工本费后根本无结余,仅靠收取检疫费来维持检疫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导致检疫工作很难正常开展,更谈不上检疫人员素质的提高,还容易导致不规范收费现象的出现,这也是发生此类现象的根本原因。反之,如能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则这类现象的发生率会大大降低,还将有利于提高检疫队伍整体形象和素质,提升检疫水平,也能较好的体现检疫工作的政府职能,确保猪肉食品安全。
2 对策与建议
2.1 发现苗头及时查处
违法行为通常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如能在萌芽状态发现并加以制止,就能有效减少违法案件的发生。因此,除了要加大本部门检查力度外,还要通过相关部门、有关经营单位设立信息收集点等多渠道收集信息,凡经营单位存在或可能存在违规经营状况时立即进行监督检查。一旦查实违规行为应立即责令整改或依法给予处罚,使违规情况在萌芽状态就得到及时纠正,既避免了事态负面效应的进一步扩大,也使违法者的心理得到有效的震慑,有效地制止了因违法行为长期得不到处罚而使违法者产生有恃无恐的心理,使监督机构在案件处理时较容易,对萌芽状态的案件及时查处也能降低执法成本。
2.2 加大猪肉生产地监管力度,建立畜禽及其产品可追溯体系
认真开展畜禽养殖档案建立工作,建立畜禽及其产品可追溯体系。养殖企业、规模养殖场(户)、农村散养户均必须建立养殖档案,签订不添加违禁品和执行休药期制度承诺书,建立诚信机制。严格兽药、生物制品的管理和使用,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检疫人员在检疫时要认真查看养殖档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监督整改,整改合格后放能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从源头上堵住猪肉生产地监管的漏洞。
2.3 加大对餐饮业使用猪肉品的管理
2011年8月通过的《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集体伙食单位以及从事肉食品加工的单位和个人使用未经检疫或者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卫生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相关动物和动物产品以及违法所得,并处同类检疫合格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 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照)机关依法吊销有关证照”。这给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要求各餐饮企业在购买猪肉等产品时必须向经销商索要检疫合格证明,同时建立每日采购台账,在监督检查时出示检疫合格证明和登记台账。对用肉单位实行严格、有效的督查,从机制上保障猪肉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4 加大督查工作的力度
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在平时正常督查的基础上,增加突击检查的频率,加大检查的力度。同时结合周边地区,及至外省、市发生疫情时可能对本地构成威胁,及时开展高频率的监督检查,既有较强的针对性,又容易得到经营者的配合和消费者的支持。因此,充分利用节假日、周边地区发生疫情时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也是进一步扩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社会影响,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权威的良好契机。
2.5 鼓励群众举报违法行为
要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消费,仅靠政府、部门的监管还不够,群众参与监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欢迎群众参与监督猪肉安全。群众举报的违法行为针对性强、准确性高、查处容易、效果明显。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举报及时行动,就能较快、较准确的查获违法行为,使违法者措手不及,有效打击侥幸违法经营的心理,有较强的震慑和警示作用,树立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威信。
2.6 加大对屠宰企业的监管
派驻到屠宰企业的检疫员必须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过硬、熟练操作的检疫人员。要求屠宰企业凭证收购,进场的生猪必须是检疫合格的,对没有检疫合格证明的生猪予以补检,对补检不确定的予以隔离观察,对补检不合格的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的扩散和污染屠宰场,从源头加以预防。加强屠宰环节的检疫,在生猪屠宰过程中实施全流程同步检疫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测,对检疫不合格的猪肉产品出具检疫处理通知单,并监督屠宰场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不合格产品混入市场。
2.7 加大对猪肉销售市场的监管
(1)推行猪肉销售商对猪肉安全负责的制度。猪肉作为商品,也应如同商店、商场对其销售的商品一样,实行“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如有质量问题,消费者只要找到销售商,由销售商负责为消费者处理和解决问题,而不管商品由谁生产制造和出自何方。因此,对猪肉这一直接关系到消费者身体健康的特殊商品,必须实行销售者首先负责的投诉处理模式。
(2)逐步推行直销店和连锁销售模式。目前肉类销售基本上以个体销售商为主,虽然多数销售商能遵纪守法、合法经营,但仍有少数销售商为利益驱使,不惜违法销售不安全猪肉而造成食品安全事故,行为恶劣、危害严重、影响极坏,虽然可以对其依法查处,但造成的危害无法消除,对整个社会的负面影响极大。因此以个体销售商为主的销售模式是难以从根本上防止猪肉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逐步推行养殖场、屠宰企业、批发商直销和连锁销售的模式,生产、批发、销售一条龙,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系模式,发生安全事故就能直接找到事故的源头,避免相互推诿。所以转换销售模式,从机制上确保猪肉销售规范化,也许是保障猪肉安全的根本所在。
- 上一篇:中级审计知识点
- 下一篇:古代文学的价值与意义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