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值班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0: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人员值班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人员值班管理制度

篇1

“慎独”在伦理学上是指人们在无人监督情况下,具有做各种坏事的机会,并且不会被人发觉,但仍坚持正确的道德信念,遵守原则、规范,不做违反道德的事[1]。

临床护理工作繁杂,护士承担着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诸多工作,而且还要进行“三八制”班次运行,护理人员独自承担工作的机会较多,频繁的倒班、重复机械的工作流程,使护士身心俱疲,久而久之,不免产生厌倦心理,对工作缺乏责任心,导致个别护士不自觉行为发生,以致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所以,加强临床护士的“慎独”修养,确保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重中之重。为此,通过创建医院护理共同文化,营造护理道德修养氛围,树立护理人员正确的世界观,使护理人员保持良好心态,在护理工作中自觉执行“慎独”修养;健全护理制度、规范护理行为,加强护理人员高度责任感、事业心;严把护理环节关,使“慎独”修养得以长期贯彻和培养,确保护理工作安全、高效运行,杜绝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现将其总结报告如下。

创造护理共同文化,营造护理道德修养的良好氛围

医院护理部、科室制定护理哲理,共同宣言并执行承诺,使护理人员思想上有理念,行动上有遵循,为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专业品格营造良好的氛围。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保证心理健康

教育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才能自觉抵制和纠正各种不健康的思想意识的侵袭和干扰;只有端正心理的认知因素,才能保证健康心理,才能使护理人员的“慎独”修养得以发扬。如近几年由于医务人员开药回扣、医技检查提取,使护理人员心理不平衡,在别人不注意或一人值班时故意少加一支不主要的药物,以解私愤,此种行为对患者影响不了治疗,但这充分反映了护理人员的“内心”修养的贫乏,所以加强护理人员的“慎独”培养,势在必行。

健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规范护理行为

用制度进行管理虽带有强制性,日久天长的陶冶就形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如制订夜班护士值班管理规定、基本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等规章制度并将制度印制成册,保证人手1册;对新上岗护士进行严格岗前培训及严格的考核,使之形成规范制度,这不仅使护士受到庄严神圣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时更好地规范了他们的职业行为,对违反制度的将进行严厉处罚。如2009年ICU值班护士在无患者情况下,两人私自协商决定轮休,而值班护士肆无忌惮到值班室睡觉,急诊抢救患者(已无生命体征)家属叫门无应,不得不在普通病房抢救,为此医院对两名护理人员进行停职处罚的决定,所以加强临床护理的“慎独”修养势在必行。

强化教育,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首先进行系统的理伦教育,帮助护理人员定好人生坐标。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认识,激发护理人员的道德情感,必须搞好理论灌输,即定期组织护理人员系统学习《论理学》、《哲学》、《医疗法律法规》等,通过道德知识的教育让护理人员在思想上形成认同感,即要做好护理工作,做一个优秀的护士,首先必须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和对患者高度的责任感,使护理人员时时处处做好自我监督,形成良好的内心“慎独”修养信念。

严把护理环节,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是护理工作的主要环节,通过交接班可以及时发现或了解交班者的工作执行情况,并对交班者护理工作质量及时进行点评,及时发现是否有漏做或不做行为,以监督其“慎独”执行力,纠正护理不良行为,防止差错发生。如神经内科曾住一抽搐烦躁患者,意识欠清,值班护士自认为不进行翻身不会影响什么,反正无人知道,由于未重视皮肤护理,致使早交班时被发现患者受压部位皮肤发红,及时给予翻身等皮肤护理,使皮肤压伤得道良好控制。认真交接班、及时发现护理工作执行不良行为,是对“慎独”修养培养的监督,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

篇2

【关键词】护理纠纷;原因;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患者就医意识的增强,对医院的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都有较高的期望,而这种期望所表现出的法律意识、经济意识和自我利益、保护环境,也不断增强[1]。但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由于个体上存在思维判断能力、业务技术水平,临床经验和道德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而出现护理上的缺陷、失误。造成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或误解。进而引发纠纷。因此分析护理纠纷原因及其对策是当今护理工作中的必行之事。

1 导致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

1.1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及综合素质不断满足病人对护理的更高要求,最常见的如静脉输液没有做到“一针见血”。

1.2护理人员缺乏责任性、工作马虎,未能严格执行规范操作,出现配错药、加错药、打错针,巡视不及时、输液速度掌控不好、药液外漏造成输液部位肿块等等。甚至违反操作规程,发生护理差错,给病人造成交痛苦或损失[2]。

1.3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 人力资源不足,频繁的日、夜班交替使护士处于紧张的身心疲惫状态,过度的工作和劳累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导致错误的增加。人力资源的不足还会导致为病人的治疗护理不及时,而引发病人的不满。

1.4服务态度差 对家属及患者的询问,不耐心解答,态度冷淡。表现出不耐烦或回答语气“生、冷、硬、顶”使对方难以接受。

1.5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理解 社会上普遍存在重医轻护的心理,部分病人素质不高,对护士有出言不逊或不尊重行为。由于患者及家属缺乏专业知识,对疾病不了解,对医生的期待值太高,难以接受治疗结果不理想的情况,就怀疑医生的治疗水平及诊断结果,不再接受护理人员的护理治疗。

2 解决护理纠纷的对策

2.1加强职业培训、理论学习 相应部门对新工作人员入职要加强管理,确保持证上岗,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不仅要增强新职工心理素质、思想素质,更要注重对新职工专业知识、理论知识的培训。大力支持在职护士参与继续教育,选派优秀人员去上级医院学习,深造。继续推行护士查房制度,严格进行“三基三严,培训不断拓宽知识面,有效的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促进质量的提高,减少失误、防范纠纷。

2.2建立完善的风险制度并组织实施 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是保证患者及医护工作者利益,减少医疗纠纷的基本制度。加强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并严格执行,主要包括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制度,医疗事故报告及自理制度,会诊制度、查房制度等。另外,重点科室及部门要制定专门的风险管理制度,根据其治疗特点,常见纠纷原因等而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2.3制定合理、弹性、科学的排班制度 要根据患者的数量及患病情况,合理安排值班人员数量、及时增加就诊高峰的值班人员。制定应急状况下护理人员调配方案,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并通过夜查房和节假日抽查,加强夜班护士的责任心、倡导慎独精神。

2.4转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护士对病人要做到人道主义,首先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因此,护士服务理念和服务态度如何直接体现了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护干热情、主动、周到细腻的微笑服务表达了护士良好的服务表达了护士良好的服务态度,也是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护士应随时注意自己的语言、微笑、仪表、态度、应主动真诚的与患者沟通,以使患者能理性的认识医疗活动,加深护患双方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消除不必要的误解,更好地建立起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3]。

2.5正确应对护理纠纷,对有纠纷倾向的患者班护士要及时上报,护士长要早介入、早处理,对有情绪不稳或过激行为的要早制止,防止其恶性发展。如果确实是我们工作不到位引起的纠纷,我们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赔礼道歉,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弥补我们的过错,尽最大努力减轻患者的痛苦或经济上的负担,对采取非法手段聚众闹事、无理纠缠的纠纷只能上报院领导,通过法律的方法解决。

参考文献

[1]蔡梦冬,谷红东.新形势下护理管理工作的再思考[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5):193~194.

篇3

医疗队于2014年11月14日赴利比里亚执行抗击埃博拉病毒任务,为期2个月,共有护理人员68名,其中留观病区22名,90%护理人员为临床一线有护理管理经验的护士长,约8%的人员为临床高年资护士,2%的护理人员为毕业3年以内的低年资护士。截止2015年1月12日留观病区共收治病人61例,其中疑似和可能埃博拉病人56例,确诊病人5例,床位使用率达80%以上。

2护理管理模式

2.1救治原则

由于利比里亚基础卫生设施薄弱、人员防控意识差,疫情发生的初期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作为救治中心的留观病区,其特点是病员流动量大、疾病的不确定因素多,既有疑似病例又有可能病例。因此,对新收病人的首要措施是隔离与防护。实施区域隔离,即严格“三区两带两线”的划分,同时加强气体的流向控制,建立由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正压气流,并减少气溶胶的产生。

2.2组织架构

按照国内医院管理模式实行三级管理体系,护理部下设总护士长、护士长、副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副护士长相当于责任组长,病区实行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制。另护理部与医务部联合组成专家督导小组参与病区值班,主要由总护士长、高年资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及感染控制专家组成,负责护理行为、护理质量及个人防护的监督管理。

2.3严密组织,科学管理

2.3.1制定管理制度,规范护理工作

根据留观病区床位开展情况及收治特点,结合医院及护理部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留观病区的个性化护理制度,包括各级人员管理制度与职责、个人防护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安全防控与管理制度、督导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器材及一次性耗材管理制度等。要求每位队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进一步规范并细化了留观病人护理工作制度,确保护理工作的程序性、科学性及制度性。

2.3.2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护理人员的排班方式完全按照责任制护理排班模式,实施三班制,每4人一班,两人一组轮流进入污染区。充分体现了医护一体化,每次进入污染区的人员中必须是医生与护士的组合。由于工作环境特殊,进入污染区的医务人员需穿防护服,加之气温高,导致出汗多,体力透支大。而面对的是烈性传染病病人,护理人员心理负担相对较大。因此,在污染区工作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h。女性生理期由于抵抗力下降也不宜进入污染区域工作。每组人员中均设有A、B、C、D班。A班护士主要由高年资及业务、沟通、协调能力强的人员担任,即为总务护士,主要协助护士长及副护士长做好病区管理、协调工作,监控督导其他各班的工作质量;B班护士主要协助C、D班护士进入污染区前物品的准备、护理文书的记录、新入院病人信息的录入及负责清洁区的卫生等;C、D班护士主要与医生、护工等人员一同进入污染区为病人实施相应的医疗、护理,落实分级护理、给药、沟通及病区观察等。同时D班护士担任在污染区其他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监督,协助对病人实施操作,接触病人或病人物品的部位及时用0.5%含氯液喷洒,保证安全。

2.3.3加强医疗防护物资管理,保障到位

每班设专职人员负责病区内药品、污染区及半污染区一次性物品和防护物品等物资的清点和管理,并做到账物相符。制定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要求队员严格执行,保证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

2.3.4加强消毒隔离管理,严防感染

接触传播是此病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的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器官、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且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高危人群包括与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员,如医务人员。因此,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人员的管理与防控。对于住院病人采用单间、划区域隔离,将留观病人分为疑似与可能病例两个区域,收治病人时分开收治,一旦确诊立即转入治疗病区进行治疗。向病人进行必要的传染病危害、防控知识、防控方法的宣讲及培训,做好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严格一接触一换手套一消毒的做法,防止交叉感染。对于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分级防护标准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保证医务人员“零感染”。另一方面是环境的消毒与管理。污染区的地面、房间及物品均使用0.5%含氯制剂进行拖地、喷洒消毒,每个病人出院后均进行终末消毒。清洁区的环境卫生主要由我方的医务人员完成,仍用0.5%含氯制剂进行拖地,然后用清水拖地2遍以减少含氯制剂对人体的刺激。物体表面使用含氯消毒湿巾擦拭,每日3次。对于病人呕吐物的处理也是感染风险极大的一项工作,将呕吐物浸泡在0.5%含氯制剂中半小时以上再倒掉。

2.4全面、全方位人员培训

执行援非抗埃任务时护理人员既要抢救病人生命,提高护理质量又要做好防护,保证“零感染”,因此护士在收治病人前必须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不打无准备之战。既包括专业知识培训,又包括语言培训、外交礼仪培训;既包括我方工作人员培训又包括利方工作人员培训,只有全面兼顾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病人,保证各级人员的安全。

2.4.1技能培训

包括我方人员和利方人员的培训。我方人员:我方人员在执行任务前期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培训。包括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与考核、个人防护知识培训与考核、全套防护用品穿戴齐全下各项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包括静脉输液、静脉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培训等。根据任务搭建模拟病房反复演练、推敲流程与应急预案。模拟现场环境(包括当地环境温度等自然情况)、排班模式及病人病情沟通、医疗废物处置等。到达救援国后前期仍进行现场反复模拟演练,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如预先制定的制度、流程是否符合现场要求、医护人员存在的薄弱环节等。同时进行了护理人员优良工作姿态的培训,使每位护士均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关注病人心理,促进康复。利方工作人员:培训对象包括护士、护工、保洁人员等。培训内容可分为理论与操作培训、与我方医护人员的配合两大部分。理论与操作培训内容可制作成VCD配合现场讲解,经考核合格后方为通过。之后到模拟病房与我方医护人员进行密切配合。观察协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沟通问题、理论知识运用的灵活性等。

2.4.2语言培训

语言交流障碍是能否顺利完成援利抗埃任务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除医疗队前期组织的统一培训外,留观病区针对收治病人的特点编写了常用短语、医护查房用语及问候语的专用小册子,并利用每天早上晨交班的10min组织学习、指定帮带。将健康宣教的内容做成壁画贴于墙上。充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背景等,防止因不了解情况工作时造成不必要的误解甚至国际纠纷。

3小结

篇4

结论 对急诊科病房的患者进行有效的病房护理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更好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避免在护理过程当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更好的保障患者疾病的治愈,值得临床上使用。

【关键词】急诊科病房 护理管理 方法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245-02

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第一场所[1]。由于病人的特殊性就迫使我们的护理工作人员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应变判断能力、自己动手能力和有效的沟通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整个日常的工作当中需要较熟练的掌握护理急救的理论知识和使用的急救操作工具,有效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为确保急诊病房的护理质量,现本文就将我院急诊科采取的具体管理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进行如下的简要报告。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急诊科患者138例,其中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56例,患者的年龄为8-78岁,平均48.5岁。患者的疾病包括有内科疾病患者59人,意外伤害患者49人,外科疾病25人以及其他疾病类型患者5例。以上所有患者在进行初步的检查判断之后,收治进入急诊科病房,患者的疾病分类数据详见下表一。

1.2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急诊科病房护理,实施急诊科病房护理管理干预,并在患者疾病基本控制之后,使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为护理人员在工作当中发生的护理差错以及患者对我院护理质量的满意情况。

2 结果

我院急诊科2012年3月~2013年10月无1例医疗事故发生,我院急诊科医疗事故发生的比率要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且在138例患者的问卷调查报告中,所有的患者均对我院使用的管理制度较满意,满意度达到90%以上,1例患者出现明显的情绪波动,经过有效的调解之后,患者满意。具体结果详见下表二。

表二 患者的满意情况

3 讨论

从上文的研究结果显示,我是采用的 急诊科病房护理管理制度,不仅有效的降低了我院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比率,而且还明显的提高的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的提高了我院的护理质量,其中具体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责任制度:按照我国相关的医疗管理制度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关的医院规定[2],严格规范各个科室的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同时实行层层责任制和确立责任到人制,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各项有关急诊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在整个护理诊疗过程当中要反复强调“三查七对”的重要性,将“三查七对”作为整个工作当中的重点。对科室内的病危、病重的病人作为重点观察,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科内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监督和控制护理质量,避免事故的发生。

3.2加强业务培训:任何新入科的护理人员,除去学习常规的科室资料、科室规章制度等介绍资料之外,还学要学习往年科室出现过的差错事故[3],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提高业务水平。同时除了掌握护理工作的常规项目之外,还需要比较熟练的掌握心电图和常规的生化检验指标。重点学习和掌握急诊抢救仪器如呼吸机和危重病人的护理观察[4]。定期举行业务知识培训,使用有经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进行讲解,有效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于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需要进行重点培训,使得护士能够得心应手的处理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况。

3.3合理排班: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较为繁忙,且因为职业的特殊性使得医护人员的精神压力较大,特别是急诊科的医护人员,突发事件多工作量大而繁重而且生离死别情况的发生也给护理人员的精神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为了保证急诊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是为了更好的保障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必须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制度,实施“三班制”[5],夜班后连休等,同时在具体排班时采用整体护理模式排班制度,即“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配对值班制”以减少医疗过错的发生。为了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规避错误的发生,护理记录一定要及时准确,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的动态情况。为了降低护理人员的精神压力,科室可以组织适当的娱乐活动。

总之,在急诊科病房护理管理体系当中,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急诊护理模式。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理论思想,就能够最短时间内达到让患者就诊的目的。缩短急诊病人就医住院的时间,是能够最好的保证急诊患者的生命安全的最重要措施。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更好的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潘小兰.医院病房护理管理模式探讨[J].当代护理学杂志,2011,10(31):339-343.

[2]吴伟.急诊科病房护理管理的实施方法探讨[J].实用护理学杂志,2010,09(08):114-119.

[3]李玉兰. 加强医院科室护理管理措施的必要性[J].当代医学杂志,2012,05(11):77-82.

篇5

针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现状及班次运行,管理层次采取扁平化配置,护士长下辖总代教护士、办公桌护士、治疗护士及护理组长,明确管理责任及权限,总带教护士协助护士长制定年度及月度带教计划及其他相关管理职能,办公桌护士负责协助护士长完成患者出入科管理,治疗室护士负责药品的配置及相关手术器械准备,护理组长负责日常各班手术的护理人员分配及巡台。通过扁平化管理模式,实现了护士长对手术室各项工作的全面负责,每个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管理流程突出标准化

在现有的管理流程基础上,对流程进行优化及再造,突出标准化及可追溯性,相继出台了《手术室护理考勤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带教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巡回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值班班管理制度》、《手术器械领取及回收管理制度》,每一项管理制度的在在可操作性基础上细节标准化,突出精益管理理念。

3管理操作突出可视化

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管理中体现可视化,将管理要求及标准通过展板,贴士,标识、标准作业指导书等形式具体化,分别张贴在手术室护理通道、治疗室、操作台、休息区等位置,使每一名处于护理岗位或某一护理流程上的护士了解当前护理工作的要求及要点,使各项护理管理工作得以落实。

4管理过程突出闭环化

护士长通过对管理操作的各个环节的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寻找解决方案,并彻底解决,解决后查找不足、落实责任,及时修正管理操作中的不足,新的方案通过护理展板公示,不留管理盲点。

5管理记录突出追溯化

针对每一个管理过程的特点,建立《手术室巡回记录》、《手术室器械记录》、《手术室交班记录》、《手术室带教与考试记录》,做到每一个管理过程有记录,每一个管理环节有记录,实现对各个管理过程及其环节实现可追溯化管理。

6小结

篇6

[关键词]住院病人外宿;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以及病人与家属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如何加强对住院病人的管理,确保患者安全,无疑对医院管理者是很大挑战。本文调查某基层医院住院病人晚上外宿情况,分析探讨外宿率高的原因及隐患,提出针对性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09年12月某日某基层医院住院病人304人,其中男性197人,女性107人,年龄16~94(57.8±7.6)岁,外宿病人117人,男性61人,女性56人,年龄16~81岁。当日值班护士13人。

1.2 方法

采取时点调查的方式,对2009年12月某晚外宿病人进行调查,由专人到病房收集,并与值班护士核实。第二天到病房对外宿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由专人填写,问卷内容:外宿原因,对疾病认识,是否有医护人员宣讲住院制度,外出是否请假,外出是否有医护人员给予干预。发放调查问卷117份,回收117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State 6.0 软件进行频数和百分率的计算。

2 结果

2.1住院病房某日病人外宿情况(见表1),共计外宿117人,占住院病人数的38.5%,无正规办理请假手续病人。

2.2外宿病人根据病情护理级别分类(见表2)

2.3住院病人外宿原因分类情况(见表3)

2.4 外宿病人接受医护干预统计(见表4)

3分析

3.1家住得近与病房条件差是基层医院病人选择外宿的主要原因

随着全面推行医疗保险制度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需求增加,基层医院病人数增加,危重病人相对减少。来源医院周边的病人选择白天在医院治疗,晚上回家休息。本次调查中外宿首要原因(40.2%)是家住得近方便。其次医院条件差与怕给家人增加麻烦。医院病房每间房3-4个病人甚至更多,房间没有厕所、空调等。医院条件差、家住在附近病人多。基层医院病人外宿率居高的局面将持续存在。

3.2护士对病人及临床环境管理对护理安全影响认知程度较低。

相关文献调查发现,与护理安全有关的7个方面106项因素中,护士认为对护理安全影响较大的前10项因素中,无一项归属病人与临床环境因素,表明护士对病人与临床环境对护理安全影响没有护士足够重视【1】。本次调查30.8%外宿病人因病房环境差的原因选择外宿。与病人沟通少,了解不足,关心不够,病人反应问题未予重视处理不及时。调查中发现值班护士对科室外出病人数、病人病情、外出原因回答不清楚。护士对病人与环境管理重视度不够,是造成病人外宿率高间接因素。

3.3护士及病人对外宿风险认知不足。

本次调查外宿病人117人其中一级护理病人31人,二级护理86人。需要一级护理的病人是病情稳定的危重病人以及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病情随时发生变化的病人;二级护理的病人是病情稳定、生活能自理但需卧床休息的病人【2】。31位病人其中16位不知道自己是一级护理病人,10位不认可医生护士告知,认为夸大了自己病情。31位一级护理病人医护病历有外宿风险谈话告知记录的10人,当晚值班护士发现病人外出给予干预20人。外宿二级护理86人中有11人未接受住院不能外宿的告知。医护人员对病人外宿风险认知不足,对住院病人外出未做好风险告知义务,一旦外宿病人病情变化不能及时救治或出现意外伤害很容易引发纠纷。

4对策

4.1完善住院病人管理制度

护理行业是一种高风险职业,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必须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各项护理活动,而护理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核心【3】。针对住院病人外出率高,护理部制定管理制度。实行值班护士、责任护士、护士长三级管理。在住院须知增加一条:住院必须遵守制度,为了您的治疗和病情观察,住院期间一律不外出和外宿,因您离开病房可能出现病情变化或其它意外我们无法及时救治。规定新病人入院接待时对外出风险给予告知并签字;值班护士对外出病人登记交班,一级护理病人外出及时告知值班医生,并与病人或家属电话联系要求及时返回病房;责任护士对责任区病人做好病情告知宣教义务,对外宿病人再次进行外宿风险告知并书写护理记录,护士不能为病人批假外出、外宿,特殊原因需外出外宿必须由病人及委托人书面申请交主管医生,主管医生口头与书面告知病情与外出风险及注意事项后,病人或委托人签字才能批假。护理部夜查房及护士长加强对外宿病人检查,督促落实外宿风险告知执行,规避纠纷发生。

4.2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重视举证倒置。

随着《医疗事故条例》出台,医护人员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新的挑战,而举证倒置的实施以及舆论较以往更注重考虑患者的利益,护士首先要正确认识举证责任倒置的利弊,以积极心态面对【4】。调查中117位病人外出,只有10位护理记录中有风险告知记录,说明我们护士法律意识、风险意识淡薄,一旦病人外出出现意外,没有证据说明我们护士尽到告知、宣教义务,发生纠纷处于被动。针对这种情况,护理部采取举办防范医疗纠纷法律讲座,通过相关典型案例分析进行教育,提高护士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改变病人外出我还省事的观念。重视对住院病人外出的管理。

4.3加强病房管理,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本次调查家住得近与医院环境差是病人外宿的主要原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有利于病人的康复,也可减少病人外宿。基层医院改善住院环境需要医院、护士、护理管理者共同努力。医院对室外绿化与室内设施增加投入,室外增加绿化带、休闲场所,病房内增加电视、厕所、衣柜等。美化住院环境。护理部在全院开展“绿色、安全、人性化”护理工作模式【5】。在注重护理人员“三基”培训的同时,更加关注意识、护理伦理素质职业精神的培养。为病人营造了绿色、安全、人文、便捷、舒适的住院环境。

基层医院住院病人外宿率高是老问题,而且会继续存在。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患者与家属的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增加。病人外出发生意外纠纷增加。医护工作者高度重视住院患者管理。改善住院环境;做好住院患者的病情与外出风险告知签字能有效规避或减少纠纷发生。

参考文献

[1]黄星,郑一宁,付凤齐,等.护士对医院临床环境安全认识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8(6):51~52.

[2]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

[3]陈莉涛,甘秀妮. 履行病人知情同意权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6,5(6)53~54.

篇7

关键词:护理安全;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6-0173-0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医疗护理活动日趋复杂化,并且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日渐提高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引发患者的不满或投诉,导致护患纠纷,给护理工作带来困扰。因此,如何在日常繁琐的工作中及时查找隐患,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是护理工作中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医院应最大限度地消除护理不安全因素,这是现代优质护理工作首先应做到的。

1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

1.1 护士自身的法律意识淡薄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护士在校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学习,在职工作中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又不够重视,同时缺乏继续教育的机会。在日常工作中,护士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如:不注重患者的床头交接班制度,不保护患者的隐私等。一旦有事,也不会注意证据的收集和管理,这些都将影响护士的执业安全。

1.2 护士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由于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及受到环境的影响,医院对护理工作的重视不够,投入较少,使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偏少,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护士应变能力差,护患之间沟通不良。另外由于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年轻护士,资历浅,临床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技术操作不娴熟,工作中理论不能联系实践,容易导致操作失误而发生护理差错。

1.3 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患者对护理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特别是夜间一人值班,使护理操作中许多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2]。

1.4 护理记录不规范

临床护理记录包括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评估单、危重护理记录单、护理交班报告等。这些记录是全面反映患者整个救治过程的主要依据,在法律上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但有些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的及时性、严肃性、全面性、客观性及准确性不够重视,应付了事,涂改较多,甚至凭主观经验随意书写,为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1.5 患者的因素

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医院期望值过高,心里承受能力差,加上部分患者文化程度低,经济条件差,当出现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病情反复时,会不信任医护人员,表现出不合作,甚至拒绝治疗,导致患者人为的护理安全隐患。

2 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

护理人员必须认识到,护理安全防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要时刻注意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查找原因,将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2.1 重视法制教育,增强法律知识

护理人员必须学法、懂法、知法,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科内应每月组织一次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学习,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德规范》、《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等,让每个护士认识到违法的后果,加强责任感,维护患者和自己的权益。

2.2 教育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护理人员要正确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临床实践证明,护士的专业素质与护理差错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因此,管理者要千方百计为护士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并且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不断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在护理工作中遇到难点、疑点时才会学会观察、分析和判断。如:由于医生开医嘱时手误,将氯化钙10mL写成氯化钾10mL静注,而护士因理论知识低,盲目执行医嘱,就会引起医护耦合性差错[3]。所以,每一位护士都必须熟练掌握“三基”知识,同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强化培训学习。另外,护士还要适当学习一些关于人文、心理、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以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2.3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一名护士具有多重角色,除了工作角色以外,可能既是女儿,又是妻子,还是母亲。而在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时,护士就会超负荷的工作,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这也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方面[4]。因此,应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护士长对排班模式可以进行尝试性改革,根据护士的实际情况采取弹性排班,动态安排人力资源,注重开发护士的潜能,以最少的人力投入提供最大的护理服务,从而节省人力、设备和时间。对工作负荷大的夜班,由1人改为2人,以减轻护士的身心压力,为护士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2.4 书写护理记录要规范

完整的病案资料是具有重要法律作用的文件。护理记录是对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连续性记录,是病史资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认真仔细地书写护理记录、交班报告等,做到准确、及时、实事求是,不得丢失和随意篡改。

2.5 言行举止谨慎,保持和谐关系

护理人员在患者面前,要有良好的形象,举止文明,要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提高语言的艺术性。遇有患者出口不逊时,应宽容、忍让,避免与患者发生争执,随时进行换位思考。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以同情、体贴、关心、尊重的态度与患者建立感情,给患者以希望,使患者感到可靠和信任,自愿接受和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好安全质量教育是降低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同时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要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患者营造一个更安全、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的和谐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 现代护理管理学[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2] 阎成美. 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

篇8

[关键词] 风险管理;医疗纠纷;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8(a)-0158-02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RM)指对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发现、评价,并寻求其对策的科学管理,以减少经济损失的风险和法律诉讼为目的。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1]。护理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风险无处不在,常导致纠纷和投诉的发生。2010年以来,本院通过不断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并采取有效可行的督促检查机制,有效地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现将防范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培训护理人员增强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具体方法如下:

1.1 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1.1.1 完善相关安全制度 护理部根据护理安全工作需要,制定了符合本院护理工作的9项护理核心制度小手册,其内容为:分级护理制度,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护理查对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危重患者交接班制度,护理病历书写规范,消毒隔离制度,医嘱执行制度,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人手一册,组织学习、考试,要求人人牢记,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遵照执行。将核心制度的考核、落实情况纳入每月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挂钩,将护士个人利益与医院的整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使每个护士在工作中都能有效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做到常备不懈。

1.1.2 危重患者床头交班制度 2011年1月本院建立了危重患者床头交班本,其内容为日期、班次、床号、姓名、诊断、交接内容(包括口头、书面、床旁),交接内容包括执行医嘱是否正确及时、卧位是否符合要求,患者是否舒适安全无坠床,口腔是否清洁无异味湿润,皮肤是否完整清洁,会阴是否清洁无异味,头发是否清洁胡须短,抢救药品是否齐全,导管是否通畅无外漏,敷料是否清洁无渗出,仪器监护性能是否良好无异常。接班时交接班人共同巡视病房,根据交班本上的内容逐一进行检查交接,当面交清并签名,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过时发现者,由接班者负责。这样督促各班仔细观察病情,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明确责任,有效地杜绝护理隐患。

1.1.3 护士长总值班(夜查房)制度 护理部主任及病区护士长轮流值班,每周两人共同查房,查房内容包括日期、填表人、科室、患者数、危重患者数、陪护人数、值班护士、病房秩序,危重患者治疗护理是否落实到位,岗位职责(在岗、仪表规范),毒麻药品管理是否规范,基础护理是否到位,是否需要调配人力。通过护士长查房,使病区环境安全,工作有序,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确保护理安全。

1.1.4 坚持每日的黄昏巡视 近几年来,本院多次派出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到贵州省人民医院参观学习,借鉴了他们的黄昏巡视制度[1]。每日下午下班前30 min由护士长主持,带领在班全体护士全程巡视病房,由主班护士汇报病房动态,责任护士介绍所管患者的姓名、性别、诊断、治疗、护理以及存在的护理问题,护士长检查各项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了与患者的交流,体现了对患者的关爱,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1.1.5 查找护理隐患 以科室为单位,找出每个科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然后互相借鉴,根据科室特点,拟定出防范措施,作为科室的安全管理资料,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护理部发动每个护理人员,找出自己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以书面的形式上交护理部,然后制定成小手册,人手一册,以方便随时学习。以上这些,提高了护士识别风险因素的能力,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熟练掌握安全护理对策。

1.2 健全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对护理安全实施监控

本院护理部结合护理工作特点,成立了7个护理质控组,即:基础护理质控考核组,危重、一级护理质量考核组,护理病历质量考核组,急救物品质量考核组,健康宣教质量考核组,病房管理质量考核组,消毒隔离质量考核组。质量考核成员由各临床科室的护士长负责,按照各个质量考核组职责,每月对各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进行交叉检查,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汇总上报护理部,同时告知所在科室护士长及时整改;护理部每月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对各质控组检查结果进行通报讨论,让大家找出整改措施,然后科室组织学习,以杜绝类问题再发生。各科临床科室成立与医院护理部相对应的质控检查组,由有经验、高年资的护士担任检查组长,随时按要求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护士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护士长每月组织科室护理质控会议,传达全院护理质控会议精神,并将科室发现的护理问题提出讨论,拟定整改措施。通过两级质控监督检查,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效规避护理风险,实现最大安全保障[2-3]。

篇9

【关键词】护理工作 安全隐患 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287-02

1 绪言

在目前的临床医疗中,人们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护理纠纷也日渐增多,而妇产科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承担的风险极大,安全隐患也比较多。妇产科护理人员的知识面要求全面而广泛。在妇产科护理的管理上,管理人员需制定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并贯彻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从根本上消除护理隐患,确保护理安全。

2 目前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2.1 没有严格执行护理规程的操作及忽略了对病人病情告知的重要性。

部分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足,没有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例如在执行“三查七对”、产检时及产后的护理上,没有认真地按常规执行,导致接错液体、抽错血、发错口服药及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或死亡等安全隐患的发生;急症时,又忽略患者的权益,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知情,出现异常结果时引发家属激烈的情绪反应,从而出现护理纠纷的发生。

2.2 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有限 ,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广泛使用及各类新药的快速更新,还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过高,都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年资护士的技术力量薄弱及经验不足和各方面的协调能力的不够易引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还有,在无菌操作上,部分医院的妇产科出现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管理上的缺陷,在检查、接生、缝合、抢救新生儿的时候,没有按常规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容易被血液、体液污染和锐器刺伤,存在较大的职业暴露风险;而产房、检查室、新生儿室、洗婴室等特殊区域,也因医院感染管理措施不力,易导致医院感染。

2.3 制度执行不严与药物、设备潜在的安全隐患。

专人管理的产房用品、药品和急救设备,也因助产士责任心不强,没有班班清点,不熟悉用物放置等;急救药品配备不良,医疗设备种类不全、性能不佳等;急救药品和抢救设备没能处于良好的应用状态而延误了抢救时机。

2.4 没有彻底落实核心制度,出现交接班制度缺陷和护理书写不规范等隐患。

没有彻底落实核心管理制度,造成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的缺陷,?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安全隐患无工作预案;岗位责任制不明确,工作职责不清;护理人员“三基三严”落实不到位,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不重视新护士岗前培训和在职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对于危重、手术、输液病人及新生儿未按规定进行床头交接班,对于一般的手术病人也存较多的安全隐患。另外,任意涂改护理记录,病情变化时未及时书写,加大了医疗风险的程度。

2.5 新生儿护理差错事故隐患。

护理人员的过度自信、技术操作失当及经验不足极易造成新生儿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在对新生儿护理的管理上,职责分工不明确?、“两卡一条”内容不一致及婴儿洗澡间无应急物品等等因素都会导致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的发生。例如,职责分工不明确,没考虑到新生儿疫苗注射部位、方法、剂量三环节的特殊性,没有将不同疫苗分工人不同的护士注射,极易在最后两个环节出错,将卡介苗当成乙肝疫苗注入婴儿体内,而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在执行“两卡一条” (床头卡、胸卡、手条)时,由于各种原因病房护士补写胸卡及手条时写错母亲姓名、婴儿性别、体重时出现三者内容不一致现象,这样极易引发护理隐患,导致投诉或纠纷。而在婴儿洗澡间,往往都没有配备急救药品和器材,在新生儿洗澡过程中一旦发生烫伤、呕吐、窒息,护士就可能因往返取物而延误抢救。

2.6 医疗废物处理杂乱无章。

个别医院或科室管理对医疗废物处理无章或有章难行,妇产科医疗废物混同生活垃圾直接进入填埋场或流入社会,成为传染性疾病传播的隐患,易引发医疗纠纷的发生。

3 对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管理

3.1 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严格执行病情告知制度和护理规程。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等法律文件,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法律意识,提高护理病历书写的质量,制订医疗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明确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严格执行病情告知病人或家属制度;需告知:出入院告知,手术前后告知,麻醉前告之,急、危重、抢救患者告之,侵入性检查告知以及医药费用告知等。将告知内容及病人及家属意见,记入病程记录或签写相关条约;另外,如果患者或家属有违背诊疗常规的要求,医务人员必须与其谈明风险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病人需手术或输血时,必需由本人及其家属同意签字为证,恶性肿瘤或可能预后不佳的手术则需由病员本人书写委托书,医生与所委托的家属谈明一切病情,征得对方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治疗(急诊抢救除外);对有关医药费、住院诊疗费、手术费等问题,工作人员应将基本情况向病人告知。

护理技术操作是基本功,在执行具体操作前,仔细作好病人的准备和药品器材的准备,明确目的,了解病情,认真查对,严格无菌操作,并在操作后注意病人反应。严格执行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和特别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组织专门人员从事护理技术的规范化培训。选择和制定符合实际的技术操作规程,逐步修改、完善、配套,形成本院统一规定,便于检查和评价;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监督,与质量评定、技术经济责任制相结合形成制度。

3.2 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水平的管理。

鼓励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开展产房24小时值班制,加强产房的技术力量,提高了孕产妇及接生的护理质量。对新药的说明书应仔细阅存档保存。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专科知识和急救技术进行理论培训技能实践,并定期进行考核。

3.3 严格无菌操作、控制医院感染。加强无菌物品集中放置与管理,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携带传染性病毒的患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一律按医疗废物进行收集。

3.4 彻底落实核心管理制度,完善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等核心管理制度、规范化护理记录的书写和加强药品、设备的管理。

彻底落实核心各级管理制度,纠正造成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的缺陷,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护理人员职责,科室每位成员应共同参与科室管理,发挥团队精神。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到人,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重点工作有专人管理和监督,如采集新生儿足跟血、预防接种、分娩统计、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做到专人负责检查,建立检查登记本,每月将检查结果汇总,进行分析和改正,便于及时弥补护理漏洞,将护理隐患降到最低。组织护士学习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在实施及落实制度中,护士长要常规化督促检查和严格管理。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做每一项操作时要严格查对,如有疑问及时核对,对产前、产后应用的药物要特别注意;送剖宫产手术时,应严格查对产妇姓名、住院号、皮试结果及手术准备情况,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清楚,并听胎心记录;新生儿出生后即告知产妇观看性别及全身情况,之后即戴手牌、胸牌,写清产妇姓名、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及体重,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过失。

对于孕妇、手术、危重病人、新病人及新生儿实行床头交接;产妇分娩后由专人护送产妇及新生儿回病房并将新生儿交给产妇,看清手带标记;向病房护士交待清楚产妇及新生儿的情况;各项记录不可随意涂改、删除和撕毁。保证产房的用品、药品和急救设备物品的完好和耗材充足,对急救设备做到专人管理,随时检查医疗设备是否完好无损,急救器材常规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保证药品充足,对使用的药物做好记录备案。护理记录是重要的法律依据,书写护理记录要求及时、真实、准确,记录孕产妇及新生儿情况、分娩时间、婴儿性别、分娩方式;新生儿足迹和拇指印记录清晰,对产前产后观察内容、重点宣教内容要详细记录。

各科室建立事故、差错登记本,由当事人及时登记发生事故差错的经过、原因、后果。护士长经常检查,定期组织讨论和总结。

3.5 熟悉新生儿护理差错的易发因素,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搜集并总结日常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对于新分配和新调人人员进行新生儿专科专业知识及产科专业知识的垮训。在对新生儿实行护理时,需警示标志,如:巨大儿、小样儿、异常产儿写上“重点巡视”、“热水袋保暖”的卡片挂在婴儿床头上;在婴儿洗澡用热水管墙壁上标上“注意水温”字样,紫外线灯开关上标上“紫外线开关,无人时使用”。每次淋浴后都应严格核对,送回床边与产妇查对一致,严格执行“两卡一条” (床头卡、胸卡、手条)的查对制对,要从各个环节防止抱错新生儿,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严密观察新生儿排便排尿、新生儿黄疸情况,重点观察,一旦发生异常需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3.6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条例,防止引发诊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2003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废物的产出、分类、收集、转运、焚烧及处理的全过程均严格按规章执行。

4 结论

护理安全可以反映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年轻护士必须加强护理安全的教育,特别是妇产科的护理人员,必需提高对护理安全工作的认识,并通过对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查找,理清对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管理的工作思路,规范了护理程序,对杜绝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及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一、医院行政总值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医疗设备分布不均匀

医院内部在开展治疗工作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急救设备实施急救工作,并且每个医院都有侧重的治疗科室,科室内部具备健全的医疗装置;部分医院由于医疗设备分布均匀,在发生突发性医疗事件期间由于医疗设备不足,导致急救工作未能顺利开展;此外,各个科室之间将设备相互交换使用,没有参照相关流程进行设备交换使用工作,尤其是在非办公时间;未通过科室主任同意,护理人员等不敢做主将设备借出等,导致医疗设备常常出现分布不均匀、借用困难等现象,降低治疗效率,影响医院声誉。

(二)员工能力参差不齐

随着现代化不断发展,医疗治疗管理工作逐渐实现专业化和细分化管理,加大行政总值工作人数,一些工作人员缺少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医疗知识,并对医院管理流程不熟悉,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容易在出现纰漏,降低工作质量。主要表现在由于不同员工岗位具备不同岗位职责,因此工作流程也会有所不同;还有部分员工在遇到突发性工作时,对工作的认识度较低,未能给予在重视,没有给予合理处理工作,没有充分实现医院行政总值班岗位的作用。除此之外,由于员工责任心、耐性不够,对突发性事件处理毫无耐心,认为在医院值班可以轻轻松松度过,有些处理工作能拖就拖,延迟医疗治疗工作,降低工作质量。

(三)考核机制不明确

在开展医院行政总值班过程中,该工作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属于容易被忽视部分,因此缺少完善的考核管理机制以及健全的管理制度。部分工作人员在处理工作期间缺少职业精神,无作为、无风险、无能力,在行政总值班工作过程中未能发挥自身作用,只懂得得过且过;由于医院奖惩机制和考核机制的制约,导致员工积极性下降。部分员工在处理事情过程中,由于处理不当引发护患纠纷,责任无处可寻,而处理事情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可以有效处理突发性事件,但未能获得相对应奖励,降低员工积极性。

二、医院行政总值班对策分析

(一)明确员工职责

由于总值班工作在医院行政管理中属于关键部分,属于在医院非正常上班中协调医院内部、外部联络以及对医院突发性事件进行处理的一个职责。常规来讲,医院白天上班时间期间,各个科室有各科主人管理,医院管理中有指定部门进行管理、监督,因此医疗人员以及护理人员在进行工作期间处于一种有序、认真的工作态度,这样医院治疗管理工作才能获得保证。但在节假日以及夜间工作的医疗人员,各个科室人员纪律能力、耐心、自觉性就会下降,因此在此期间工作的精神状态与白天相比相对下降,并在工作期间会出现不必要的错误;所以总值班人员应履行自身职责对各个科室巡查、监督,明确责任自身岗位职责。于此同时,医院内部应根据员工不同特征给予不同岗位,有助于充分发挥出员工自身能力,提高总值班工作质量。此外,医院应根据值班工作制度,对员工之间交接班给予详细记录,并要求员工填写工整,填写内容包含有:患者住院例数、病危患者例数、当天病区患者总数、值班护士、医生、在岗员工总数等。

(二)完善总值班工作制度

医院总值班人员在开展工作期间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相关工作,需要严格遵循工作制度开展工作,因此要完善总值班工作制度,构建健全的制度方案,这是加强医院管理、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医院领导详细了解节假日、夜间医院员工工作状况,让医院工作处于全程管理过程职工,充分实现工作有制度可循,无缝隙等。通过严格按照健全工作制度实施工作,容易观察到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以及对行政总值班人员实现有效监察。

(三)加强员工整体素质

将总值班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整理成为一个问答手册,根据手册对员工进行考察工作,让员工熟记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初次之外,对总值班员工给予培训,并对值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解决、讲解,提高值班人员工作效率;同时对员工定期组织进行培新工作,让员工和员工之间相互交流经验,提高值班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