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用电作业风险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0: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时用电作业风险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检维修 HSE能力及评估 风险控制 PDCA
1 油气设施检维修现状分析
1.1 作业风险
油气设施检维修作业覆盖了设备维修保养及检验、工艺流程改造、设备设施防腐保温等多方面,所涉及到的特种作业包括高处作业、管线打开、受限空间、动火作业、吊装作业、脚手架作业、临时用电、挖掘作业等。又由于油气介质易燃易爆、隐蔽工程等特殊情况,给检维修作业带来极大风险。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着火爆炸、机械伤害、触电、物体打击、中毒窒息、坠落等。
1.2 检维修风险管理常见模式
1.2.1 油田承包商作业管理模式
近几年中石油、中石化承包商事故频发,承包商管理也一直是油田管理的重点,油田公司认真落实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承包商健康安全环境管理规定》,按照承包商管理“六个统一”的要求,制定了承包商HSE管理“八条规定”和属地管理“八项要求”,明确了属地管理单位和承包商单位的职责要求,及时将发现的突出隐患问题反馈给各承包商总部,共同促进承包商管理。完善了市场准入和退出的双向管理机制,规定了承包商准入必需具备的17项HSE申报审查材料,对严重违章的承包商单位进行停工处理。
分析及结论:
(1)油田承包商管理PDCA:保证承包商队伍的整体水平合格。
(2)油田承包商监管PDC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规避作业风险,并作为HSE定级考核依据。但抽查主观性强、覆盖面小、检查深度不够,很多潜在风险识别不够,所以对检维修作业的风险规避作用非常有限。
(3)介于以上两点分析得出,油气设施检维修风险控制关键环节在基层属地管理单位的细节管理。
2 油气设施检维修风险控制改进措施
2.1 技术措施
2.1.1 标准化施工现场
为规范施工现场,做到施工现场整洁干净、井然有序,减少因现场杂乱无序带来的风险,我们制作了施工入场证(内容含施工安全管理规定)、作业信息及风险提示牌、安全警示牌、物料标识、阀门及用电上锁挂牌、盲板信息牌等9类目视化提示牌,做到标准化施工。
2.1.2 安全工具、设备
由于承包商安全投入不够,安全工具、设备缺乏,给检维修作业安全带来不少风险,为此,我们配备了部分常用安全工具、设备,在满足本单位使用需求的同时,方便承包商必要时借用。包括便携式复合型气体检测仪、风速仪、防爆配电箱、防爆工具、蓝色施工安全帽、安全带等,并通过改造,在各配电室、机泵房新增了7个防爆接头,减少了每次临时用电重复接线带来的触电风险。
2.1.3 实用新工具
标准、规范中原始工具具有通用性、指导性的特点,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实用性会打折扣,或者部分领域缺乏相应的工具。因此,根据实际需求,我们完善并补充了多项检查表,弥补作业许可制度原始工具的不足之处。先后开发了《施工违章检查记录表》、《受限空间隔离核查清单》、《气体检查记录表》、《盲板、盲法兰信息记录表》,为风险受控又增加了一道防护网。
2.2 管理措施
考虑到基层检维修风险基本管理模式仅仅解决了风险管理流程问题,忽略了作业人员的HSE能力,所以在油气设施检维修风险管理上着重加强了作业负责人及关键作业人员HSE能力培训和评估、关键作业HSE风险分析以及监督人员的HSE能力培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2.1 做好站内工程监督人员的HSE能力培训
每项工程设立一名工程监督人员,由本站员工担任,负责工程质量及安全,因此,工程监督人员在油气设施检维修风险控制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由于,针对油气设施检维修存在的风险,专门制作了《施工作业程序管理》及《检维修作业常见违章风险识别》多媒体课件,对工程监督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2.2.2 承包商作业负责人HSE能力培训及评估
承包商作业负责人的HSE能力直接影响到施工作业安全保障水平和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效果,因此,对于高风险作业,在作业前,对负责人进行HSE能力培训和评估非常重要。通过培训,提高了现场负责人的HSE能力,使其在检维修风险控制上发挥作用。对于培训后能力评估不合格人员,根据作业风险情况决定是否更换负责人,并且在监督检查过程中重点“照顾”。
2.2.3 开展关键作业工作前HSE风险分析
对于一些关键高风险作业,仅仅在作业许可证中难以制定完善的安全措施,需要进行《工作前HSE风险分析》,充分考虑到每一个作业步骤及其风险,采取对应措施规避风险。
3 效果分析
篇2
关键词:浮盘;拆除作业;密封更换;风险辨识
近年来,石化仓储企业内浮顶储罐浮盘拆除作业过程中时有闪爆事故发生,比较典型的事故案例如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5·12”闪爆事故,一苯罐进行检维修作业时发生闪爆事故,造成6名现场作业人员死亡。2020年12月28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0—2020),要求内浮顶罐的浮盘与罐壁之间应采用浸液式密封、机械式鞋型密封等高效密封方式,新建企业自2021年4月1日实施,现有储油库企业自2023年1月1日实施。目前采用囊式密封等低效密封形式的内浮顶储罐必须在2022年底前完成浮盘改造,加之内浮顶储罐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浮盘也会出现破损维修的情况,内浮顶储罐浮盘拆除作业数量将进一步增多,发生储罐闪爆、窒息事故的概率增大,如何全面、有效地辨识内浮顶储罐浮盘拆除作业安全风险,制订有效的安全管控措施,是防范内浮顶储罐浮盘拆除作业事故的关键[1]。
1石化仓储企业内浮顶储罐浮盘拆除作业安全风险
1.1承包商相关安全风险
(1)承包商作业资质风险分析。储罐浮盘拆除作业为非常规作业,一般委托外部承包商进行处理,承包商作业人员的作业资质和素质对浮盘拆除作业安全实施至关重要,因此储罐清洗、检维修承包商及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常见安全风险主要表现为承包商及作业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作业资质。(2)储罐浮盘拆除作业方案安全风险分析。储罐浮盘拆除作业承包商作业人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技术交底、安全交底情况,结合从业经验、施工工具等,编制储罐浮盘拆除作业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需要包括施工技术路线、施工计划、安全风险分析、管控措施、应急预案等内容,其中施工技术路线和安全风险分析非常重要,需要业主方参与施工方案的编制和评审。常见安全风险有施工方案缺失、施工方案内容简单或不全、施工方案安全风险辨识不全、施工方案不具有可执行性等。
1.2施工作业人员行为安全风险
(1)违章作业行为。储罐清洗作业和浮盘拆除作业人员大多数学历不高,安全意识相对偏低,作业过程中易出现违章作业的行为,如未佩戴劳保用品或劳保用品佩戴不规范、作业指令执行不到位(出现可燃气体报警仍然继续作业)、野蛮施工等。(2)作业人员身体存在职业禁忌风险。高血压、癫痫、高度近视等患者不适合从事储罐浮盘拆除作业,一旦违规进入储罐内,易发生人员晕倒、受伤事故。
1.3施工作业监护安全风险
施工作业监护是确保施工项目有效落实安全防控措施的重要监督手段,施工作业监护人员的履职能力非常重要。作业监护方面常见安全风险有监护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离开作业现场;监护人员能力不足,无法识别现场中的安全风险;监护人员不履职尽责,对“三违”情况不加以制止;监护人员兼做施工作业,一心两用,无法进行有效的作业安全监护等。
1.4施工作业工器具安全风险
储罐清洗和浮盘拆除作业的主要事故类型为人员窒息、中毒、闪爆等,其中闪爆需要的条件有点火源、达到闪爆条件的爆炸气、氧气。工具器的主要安全风险是使用过程中产生火花从而导致闪爆事故。工器具产生火花的可能原因有工器具本身存在问题、出现电气老化破损、非本安型、操作不正确等。
1.5储罐存储物料安全风险
储罐存储汽油、苯、混合芳烃等易燃液体,储罐在清罐作业过程中,易形成爆炸性气体环境;储罐存储基础油、燃料油等高闪点物料,则不易形成爆炸性气体环境。因为储罐存储物料种类对储罐清罐作业、浮盘拆除作业的安全风险等级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储罐清罐、浮盘拆除作业前,必须充分考虑存储物料对作业的安全影响。
1.6储罐清洗及浮盘拆除作业环境安全风险
储罐清洗作业和浮盘拆除作业前,需对储罐进行清罐作业,尽量清除残存在储罐内的物料,并经过机械通风、自然通风等操作,确保储罐内的作业环境符合人员进入条件。储罐内的作业环境风险主要是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有毒气体浓度达到可接受限值,氧气浓度不足等导致人员窒息、中毒或发生闪爆事故。可能导致储罐内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超标的原因如下:温度和人员走动影响,随着储罐环境温度的升高,作业人员在储罐内来回走动,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储罐内残存的物料逐渐转变体态,导致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升高和超限;储罐浮盘的附件如浮筒、橡胶密封等渗漏。储罐浮盘里面存有一定量的物料,随着浮盘拆除作业的推进,里面的物料会泄漏出来,随时间的推移,储罐内的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会升高并超限。
2石化仓储企业内浮顶储罐浮盘拆除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2.1承包商的作业资质
储罐清洗作业承包商应具备储罐清洗专项资质;储罐浮盘、密封拆除作业承包商应具备常压储罐检维修专项资质;承包商现场安全负责人应取得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应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持证上岗[2]。
2.2施工HSE专项方案
施工作业前,企业工程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本次施工背景、施工内容组织编制施工方案和HSE专项方案,施工HSE专项方案的编制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基本情况、HSE管理机构及岗位职责、设备设施完整性评估报告、HSE资源配置及相关保障条件、员工能力评价及培训要求、对本次施工作业所进行的HSE风险辨识与管控措施、重大风险清单、应急预案、污水及油泥处理方案等。施工方案和HSE专项方案须经企业评审通过后方可实施。
2.3人员安全要求
作业前,承包商的作业人员需要进行充分技术交底,并在交底记录上签字确认。企业HSE管理部门应根据作业情况对检测、监护、维修等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经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特殊工种人员应持有效证件。操作人员必须知晓储罐原物料及物料MSDS,了解原物料的理化特性及应急处置方式等。原则上,需要对该储罐近1年的存储品种进行风险分析。操作人员应身体健康,无高血压、心脏病、癫痫、高度近视、过敏性气管炎、哮喘及与作业内容相关的职业病和职业禁忌等情况。进罐人员不得超过3人,地方政府有规定的,按更严格的标准执行;第一次进入不得超过1人,并且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随身携带便携式可燃、有毒气体检测仪。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作业时,储罐人孔外应设专职监护人员,当施工作业由承包商承担的,监护人由企业、承包商各委派1人担任,且监护人员只能监护1个作业点,监护人员必须对进入人员进行记录,并且检查进入人员劳保用品使用情况,检查携带的作业工具是否为防爆工具等。监护人必须懂得并会使用空气呼吸器、便携式可燃、有毒气体检测仪,具备现场应急急救能力等[3]。企业项目负责人负责现场的安全巡回检查,做好监督检查记录,及时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所有进入施工区域的人员须在进入罐区时完全释放人体静电。作业人员应每30min出罐休息1次,休息时间每次不少于10min。
2.4施工作业管理要求
(1)作业前。①在进入储罐作业前,应做好储罐(内涂层储罐除外)蒸洗,之后断开储罐的工艺管线、氮封管线、蒸汽管线等,将储罐进行通风置换,合格后办理工序交出手续;对断开的阀门、短管应加装盲板的,应执行“盲板抽堵作业”管理要求;消防水及消防泡沫管线应保持畅通,并具备立即投入使用功能。②储罐经蒸洗、自然和强制通风后,经进罐检测合格,取样及分析结果应满足以下要求:油罐内取样分析应有代表性、全面性,应保证储罐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体的浓度和氧含量合格。当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大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为合格;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为合格;含氧量为19.5%~21%,富氧环境下不大于23.5%为合格。③气体检测方法。第1次检测气体,要在下人孔、上人孔、透光孔处多次检测。在下人孔处用1.5m以上的长杆,绑住检测仪器,伸入罐内侧方检测;在上人孔处用1.5m以上的长杆,绑住检测仪器,伸入罐内侧方检测;在透光孔处用麻绳绑住检测仪,进行3点检测:大约1/4、1/2、3/4处;以上检测均合格后,穿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面罩泵式长管呼吸器,人员携带2台检测仪,从下人孔进入罐内,从人孔处沿罐边缘向前检测,同时注意观察2台检测仪数据对比。④施工方案应经企业确认和安全技术交底,并进行技术培训(应当包括原浮盘的结构)。安全交底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技术交底由企业施工管理部门负责。承包商负责人需将交底内容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再交底、再培训,确保所有施工人员都掌握施工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⑤作业前必须先对密封囊及浮筒等可能存油部件进行认真检查,对怀疑有油的要做好标记,并对后续拆除人员做好重点交接,加强拆卸时的防护措施。⑥施工作业场所应设置警戒区,放置警戒线、警戒标志和安全栅栏等。⑦施工作业前,应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涉及动火、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盲板抽堵、人孔开启等,应同时办理相应的作业许可证,进行“最后一分钟分析”确认、签字。⑧储罐内罐底板需进行防坠物产生火花措施,可采用罐底注水、罐底注泡沫、罐底板全铺吸油毡并用水打湿等方式。⑨作业前了解天气状况,如可能发生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应将作业时间推迟。(2)作业过程中。①作业人员不得携带非防爆工具和电子产品进入罐内,特别是电子车钥匙、普通金属钥匙等严禁带入储罐内,进罐前应用金属探测器进行探测。②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鞋、防静电工作服和便携式有毒、可燃气体检测仪,不得使用化纤绳索及化纤抹布等,有特殊防护要求的,按照物料介质的特性,选择相应的防护服、呼吸防护器材。③作业过程中连续对罐内进行强制通风,作业人员需佩戴至少2台有毒、可燃气体检测仪。④进罐作业人员腰部应系有救生信号绳索,绳的末端留在罐外,以便随时抢救,作业过程中可用铜质铃铛或口哨等进行罐内外人员的交流。⑤作业过程中,储罐四周30m内严禁动火作业。⑥作业过程中清理出的浮盘构件,应定置摆放,对于浮筒、密封圈等含油物料的,立即进行收集。残油收集时的油壶、油盆等必须符合防爆要求。⑦作业中消防应急设施应配备齐全,包括储罐固定式消防泡沫、消防水设施完好,应能立即投入使用;同时,根据情况,应在罐外配备移动式消防设施,包括消防车、灭火器、消防水带等。⑧储罐出入口内外应保证其畅通无阻,不得有障碍物。作业人员进入罐内后,应对周边环境进行确认,随时明白逃生方向和路线。(3)作业结束后。作业停工期间,为防止人员误进,在储罐的入口处应设置“危险、严禁入内”警示牌,并进行隔离。作业结束后应做好现场的安全检查,清点人员及作业器材等工作。对清理出的浮盘构件进行整理,对于收集的残液,交由企业进行妥善处置。
3石化仓储企业内浮顶储罐浮盘拆除作业施工工艺建议
(1)浮盘密封排液:拆除囊式密封,施工人员从低位人孔进入沿密封圈割破囊式密封下部,放空密封包内的积液。(2)周边密封:逐一拆除密封螺栓、压条,把填料海绵拆除,清理出罐内合理堆放。(3)浮筒:检查漏油浮筒,并做好标识,先拆除漏油的浮筒,后拆除不漏油的浮筒,内浮盘边缘浮筒及中间浮筒按拆除方位顺序逐一拆除。按顺序拆除主梁、支柱和浮盘边缘板等构件,运出罐外,分类存放。(4)导静电装置:拆除导线与浮盘连接螺栓,把导线缠绕后统一堆放。(5)防旋转装置:将固定在罐底板上的不锈钢绳卡连接螺母和钢丝绳松开,将防转绳放下,然后将钢丝绳缠好送出罐外统一堆放。(6)内浮盘盖板:将盖板固定在骨架梁上的连接螺母松开,将盖板压条逐一取下,将盖板逐一卷好运出罐外堆放区。(7)骨架:拆除固定在骨架上的人孔及梯子,将所有支腿拆除,再按长短梁、副梁、内圈梁、主梁、外圈梁的顺序,逐一拆除。拆除的骨架按外观和长短特性捆扎后,清理出罐外堆放区。(8)罐内清扫:内浮盘内所有构件拆除和清运出罐外后,把罐底各处的螺栓及垃圾清扫干净装袋运出罐内。(9)交工验收:现场工完料尽、场地清,检查验收,全部合格后,带好所有施工机具,撤离现场。
4结束语
储罐内有毒及可燃气体的监测与管控是浮盘及密封拆除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的核心。在储罐浮盘拆除及密封更换作业过程中,确定浮筒内、密封内是否渗漏且残存了存储物料是非常关键的步骤,目前通用的做法是进行外观观察、防爆工具敲击、拆卸抽查等。在作业过程中,若发现浮筒、密封内渗漏了原来存储的物料,一定要关注作业空间内形成爆炸气的安全风险,降低储罐内作业人员数量,进行通风置换和连续气体浓度监测,一旦出现可燃或有毒气体浓度报警,所有人员应立即撤出储罐,待作业环境符合作业条件时,再行组织施工作业。作业前应组织开展“最后一分钟风险分析”,对作业流程、内容及风险点、应对措施等进行明确,让每一名参与作业的人员都提前知晓即将从事作业的风险点和应对措施,以提高异常情况下的应急速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扬.导管架平台拆解作业风险控制技术研究[D].镇江:江苏科技大学,2021.
[2]吕东良.如何做好化工过程安全管理[J].今日消防,2019,4(10):4-5.
篇3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视察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企业主体、科学务实、分类指导、源头管控的原则,持续深入推进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构建“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全员覆盖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科学完备、执行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先进适用的安全设施设备体系,严格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企业全过程、全领域的安全生产管理,有效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推动全乡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体系
1.确立安全第一的企业安全文化价值观。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安全生产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严于一切,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价值观,学习借鉴其他乡镇先进安全文化经验,结合行业特点、企业实际、管理状况,提炼、总结本企业特色安全文化理念,按照“将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体现在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态度和行动中,落实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将安全管理融入企业整个管理的实践中;将安全法规、制度落实在决策者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方式中;将安全标准落实在生产工艺、技术和过程中”的要求,形成覆盖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安全文化体系。积极发挥安全文化的渗透引领作用,指导安全生产实践,提高全体员工安全意识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2.广泛开展安全文化宣传。积极构建安全文化体系宣传教育网络,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人人管理安全”的浓厚氛围。通过会议、横幅、宣传栏、温情提示、安全文化廊、广播站、微信、刊物等平台和载体,举办培训班、研讨会、辩论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安全生产月等方式,将企业安全文化理念灌输并根植于全体员工的心中,使安全生产知识常识逐步渗透到员工的思想之中。让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融入每个员工的骨血之中,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行动自觉。
3.发挥安全文化的引领约束作用。将安全文化贯穿于企业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引领、激励、凝聚、约束作用,引导广大员工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通过员工从内心深处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认同,促使安全文化成为员工的共同认知,“零违章、零伤害、零事故”成为员工的共同追求,最大程度激发员工安全生产责任感,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逐步形成员工的安全行为习惯和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
(二)建设全员覆盖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4.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机制。健全并严格执行以企业主要负责人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培训责任制,把安全教育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体系,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培训责任机构、人员、制度、计划、经费等必要条件,依法依规安排各类人员应训尽训和考核取证,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合格上岗制度。
5.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企业要编制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方案,确保所有员工全部进行强制性安全教育培训。要开展常态化的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保证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掌握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要加强对新录用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将外包队伍的教育培训考核纳入本企业培训工作当中,未经培训教育并考核合格的,不得上岗或作业。要建立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组织实施本企业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对安全教育培训的落实情况进行严格考核,确保取得实效。
6.拓展安全教育培训的深度广度。企业要加大对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力度,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要在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确保取得更好效果。要在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常识培训的基础上,围绕关键业务和不同岗位特点按需开展培训,重点对操作技能提升、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控、应急处置自救互救、解决岗位中存在深层次问题隐患(如误操作、习惯性违章等)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使安全教育培训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不断深入。要采取现场实践安全技能培训、集中授课、送外管理提升培训、聘请专业技术咨询机构或行业专家培训等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培训形式,提高员工参与安全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拓宽教育培训的广度。
(三)建立健全科学完备、执行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
7.建立全员覆盖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及《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等法律规章,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根据岗位的性质、特点和具体工作内容,明确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从业人员(含劳务派遣人员、实习学生等)的安全生产责任、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范围、考核标准要简明扼要、清晰明确、便于操作,要覆盖企业所有组织和岗位,确保形成“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
8.建立健全实用管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企业要根据生产经营实际和特点,建立健全涵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结合企业装置、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作业场所等,组织有经验的岗位员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制定覆盖所有岗位和全部操作过程的安全操作规程,为员工提供操作必须遵循的程序和方法、必须严格禁止的行为和异常情况下紧急处置步骤和方法。(责任分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具体落实)
9.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有效执行。企业要建立完善实用的激励考核机制,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真正得到有效落实。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主动向全体员工和社会进行安全生产承诺,督促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定期组织检查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和执行效果,强化管理考核,严格奖惩。鼓励广大员工相互监督、相互帮助,保证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有效落实。
(四)建设先进适用的安全设施设备体系
10.加强设备设施的源头安全管理。企业要从源头上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管理,科学、合理选用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本质安全型设备设施,保证设备设施的正确安装,防范因设备设施先天性缺陷、不合格产品、安装不规范等导致的潜在安全隐患。要建立设备设施技术档案和备品配件管理台账,编制设备操作和维护规程。要突出对自动化控制系统、仪器仪表、电气设备设施、安全报警设施、重大危险源等重点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受控。
11.加强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企业要定期监(检)测检查关键设备、连续监(检)测检查仪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关键设备要装备在线监测系统。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定期校验、检修,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及附件,不得继续使用。定期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及时淘汰、更换存在严重事故隐患、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的设备设施、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的设备设施,保证设备性能完好、运行可靠。
12.提升设备设施自动化控制水平。要结合企业特点,狠抓科技强安行动,引导企业淘汰安全保障能力低的落后产能,积极探索、使用符合企业实际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采用自动化程度更高、操作更加简便、智能化程度更高的设备设施,大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建设。非煤矿山企业要推进地面生产生活设施改造和“五化”建设,危险化学品(化工)企业要推进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不断减少高危场所现场作业人员,降低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从本质上提高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水平和生产效率。
(五)建设严格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13.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要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认真对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及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从组织机构、安全投入、规章制度、教育培训、装备设施、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应急管理以及事故报告、绩效评定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积极推动企业班组安全建设,通过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活动,不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各级各相关部门要严格验收标准、达标时限和推进措施,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
14.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企业要发动全体员工,选取科学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安全风险档案,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整治隐患,努力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要向职工公开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危害、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情况,接受职工群众监督。要持续推进岗位责任卡、应急处置卡、风险告知卡等先进安全管理经验,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15.强化危险性作业的安全管理。企业要针对动火、进入受限空间、动土、临时用电、高处作业、断路、吊装、抽堵盲板、检维修、开停车等事故易发多发环节,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应的危险作业许可制度,规范作业安全条件和审批程序。实施危险性作业前,必须进行风险分析、确认安全条件,确保作业人员了解作业风险和掌握风险控制措施、作业环境符合安全要求、预防和控制风险措施到位,现场监护和应急处置措施得到落实,经严格审批方可作业。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建设企业本质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把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作为落实、总理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举措。各企业要成立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具体建设方案,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抓好各项措施落实,确保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二)加强指导,确保实效。加强对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和督导,要把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纳入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重要内容,出台本辖区本行业领域内的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方案,督促引导企业积极推进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将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纳入安全生产责任考核,适时开展督导检查,对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明显的通报表扬,对本质安全水平较高的企业在安全许可、执法检查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倾斜,充分调动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对工作懈怠、被动应付的严肃问责,确保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高三的语文笔记
- 下一篇:护理人员值班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