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0: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历史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重视 基础知识 课本 记忆 建构

理解与把握课标和考试大纲,直接决定着我们教学的方向、考试的结果。重视历史基础知识是课标和考纲中都有明显体现和强调的:在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性质中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课程目标中指出“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新课程历史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历史考查的总体目标是: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具体考查目标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无一不是需要熟练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为前提。所以在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我们必须重视基础知识,那么如何将“重视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呢?本文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树立以本为本意识,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在新课改以来因为课本版本的多样化和高考中强调能力立意的考查,所以有很多老师在教学中试图脱离课本,以课标为依据进行教学,但又由于精力水平所限对史料的选取和史实的整合欠火候,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弃课本之不顾,对老师所讲的因缺乏完整的认识而成了半生不熟的夹生饭。笔者认为虽然在当前新课改下不能像以前那样教课本考课本,但课本仍是我们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料,还是要以本为本,理由有以下几点:首先,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在绝大部分的农村或小城镇中学教学条件有限,学生不能接触到课本以外太多的学习资料,所以课本自然也必须是学习之本了;其次,作为高三教师普遍工作量较大,教学任务重,除了上课还要命题组卷、阅卷、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每天能花在备课上的时间也就1-2小时了,由此可知在无力整合更多资源的情况下理所当然地课本也就成了首选教学依据了。再者,课本是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相关专家经过充分的酝酿、编排和审定,一定程度上代表学科的权威,虽然每个版本的课本内容不尽相同,甚至还有些出入或相左的地方,但总体上都是从课标出发,是最大程度的求真求实的教学资源,还是我们学习中最好的资源。所在高三复习中充分发掘和利用好课本这一宝贵资源,让学生认识到课本的重要性,回归课本不愧是明智之举,也是践行“重视基础知识”的有效之策。

二、引导学生阅读,真正读透历史课本。笔者所在学校位山区,学校生生源水平总体较低,素质较好的都流入周边较大城市。所以面对这样的学生常常历史阅读能力也较弱,如果在高三复习中老师不加引导,只强调要学生多看课本那结果就会在考试后总有学生找你抱怨“为什么我看了好几遍课本还是考不好”、“这次考到的、要用的基础知识在哪,我怎么找不到呀?”其实问题就是在于他们不会阅读历史课本,只是表面的,粗浅的阅读,找不到基础知识的信息点。关于引导学生阅读和发掘课本我的做法是:采用“学生自读”和“教师导读”相结合,学生在高一高二时由不同的老师所教,我接手开始高三总复习时至少在一轮复习中我会坚持“学生自读”和“教师导读”相结合,学生自读在课前,教师导读在课中,自读一般学生还只能读个一知半解,导读是在知识梳理中进行,教师作导读示范目的是通过反复强调和不断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例如:复习某课内容时,我先会引导读懂课本中的章、节、子目的标题含意 ,读懂它们之间的联系。注意引导读懂课本中史实与结论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课本中找到历史事件原因、经过 、结果、影响(意义)在课本中的位置,并总结出规律:原因(背景)在前面,经过(过程)在中间,结果、影响在最后等。带动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阅读课文。这样,由于老师的引导和示范,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被激发,个个跃跃欲试,课后布置学生自主去阅读课本,完成本节课复习巩固和下节课预习的任务,持之以恒地不断强化,既能让学生抓住并熟悉课本基础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加强方法指导,实现高效学习。高三历史复习内容庞杂繁多,时间紧。这么多的基础知识如果不讲究方法那就是到猴年马月也掌握不好。为了帮助学生高效掌握基础知识在复习中我尝试做了以下努力:第一,让学生学会建构知识结构图。知识结构图是指把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制成比较系统完整的图示,它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知识网络图。知识结构图是对建构知识形式化的表现,也就是知识建构看得到的成果。怎么建构知识结构图呢?细说的话很复杂,但简单地说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从教学流程来看,可分为课前建构、课中建构和课后建构三个步骤。从建构知识结构图的样式上看,可分为树状式、总分式、流程式、放射式等多种。从建构知识结构图的步骤来看,可分阅读理解,提取信息;关联信息,提炼语言;开拓思维,建构图示。让学生学会建构知识结构图,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脉络,便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对学生高效掌握庞杂繁多的基础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多种记忆方法。灵活记忆是高三历史复习中必备的能力,基础知识是多样的所以记忆方法也必须是多种多样,单一的死记死背会出现记忆疲劳,记不住,今天记明天又忘。在教学中我们需要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尽可能采用多种记忆方法,强化记忆。比如谐音记忆法、循环记忆法、睡前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感官协同记忆法、口诀顺口溜记忆法、串字记忆法、归纳记忆法等等,在这就不一一累叙,总之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并用牢记基础知识是根本。

四、勤于检查督促,及时巩固学习效果。重视基础知识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我们山区的学生学习欠主动,所以在复习备考中还要常检查督促,以及时巩固学习效果。具体做法有:第一,以练促学,在复习期间每节课有当堂练,每周有周测,每月有月考,在选题命题时除了常规考虑的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之外还会出一些基础性的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最近复习过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二,课前提问,在复习中针对上一节课或上一单元的基础知识在上课前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对复习过的内容堂堂清、单元清。第三,抽背抽默,在经过一轮复习普遍学生对基础知识比较熟悉的基础上,进入二轮复习时,因为学生自以为此时基础知识掌握已经较好了,再加上二轮注重能力方面的提升,所以往往学生会放松对基础知识的回顾复习。为了帮学生在这一阶段进一步夯实基础,我采取这按计划定时定内容但不定人的抽背抽默方法,对不合格的同学要求课后补火,下次再次抽背抽默,直至达标为止。

参考文献:

[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 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杨荣光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06期

[2]《普通高中历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制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第1版

[3]《201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科考试大纲说明(广东卷)》

篇2

【关键词】 物理教学 知识阶梯 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096-01

1 知识阶梯的成因

知识阶梯主要表现在概念、规律、方法和思维方式四个方面。

1.1 概念性阶梯

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首先遇到两个很困难的概念性阶梯,即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和从速度到加速度的阶梯。

1.1.1 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

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会使学生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然而要实现这个飞跃必须接受认识过程的巨大考验。初中学生只会代数运算,仅能从数值大小上判断两个量的变化情况,现在要求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几何方法),即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运算,判断矢量的变化时也不能只看数值上的变化,还要考虑其方向的变化。如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而方向时刻在改变,速度矢量仍是变化的。更困难的是矢量变化的定量计算,例如匀速圆周运动中若速度由为,速度的改变量,而如果和的大小相等都等于,速度改变量就写成,在计算中只有用几何的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结果。

1.1.2 从速度到加速度的阶梯

从位移、时间到速度的建立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学生容易跨过这个台阶。从速度到加速度是对运动描述的第二个阶梯,面对这一阶梯学生必须经受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具体的科学化能力的巨大考验。首先遇到的困难在于对加速度意义的理解,起初学生往往把加速度和速度的改变量混淆起来。更难理解的是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和速度大小、方向之间的关系,其计算也是用矢量式。而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可能相同(加速直线运动),可能相反(减速直线运动),可能垂直(匀速圆周运动),也可能成某一夹角(抛体运动),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陡的阶梯。

1.2 规律上的阶梯

概念上的阶梯必然导致规律上的阶梯,规律上的阶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1 进入高中后物理规律的表达方式增多,如文字表达方式、数学表达式、图象表达方式等,导致理解难度加大,使部分学生不解其意,遇到问题不知所措。

1.2.2 矢量被引入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由于它的全新处理方法使很多学生感到很陌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缺乏相应的观点,很难实现信息转换。特别是正、负号和方向间的关系,如运动学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都是矢量式,在运用其解题时都要注意各量的矢量性。

1.3 研究方法上的阶梯

1.3.1 从定性到定量。初中物理中很多内容只是对物理现象的定性说明和简单的定量描述,进入高中后要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化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这必然要求学生去跨跃很大的阶梯。

1.3.2 从一维运动到二维运动。初中只学习匀速直线运动,而在高中不仅要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还要学维的曲线运动,并在研究物理过程时引入坐标法,把一个平面上的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分解成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来处理。

1.3.3 引入平均值的方法。这个方法对于研究非均匀变化的物理量的规律是很重要的科学简化法,如变速运动的快慢、变力做的功、变力的冲量等,然而同样由于它的抽象性会使部分学生不易理解其物理含义。当然,一旦跨越这个台阶就会对很多物理现象的理解带来很大的好处。

1.3.4 实验方法上的明显深化。瞬时量的记录和测定手段、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结论的归纳以及误差的分析,特别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无疑是对初中水平的质的飞跃。

1.4 思维方式的阶梯

思维方式的过渡达不到认知程度提高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学需要具有形象材料的支持,以形象思维为主即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展现物理图景重现表象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到了高中阶段演示实验减少,抽象思维内容增多。要求学生不能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要重视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要学生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刚刚跨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往往是最欠缺的。

2 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分析与对策

2.1 因材施教,适度控制“台阶高度”

现行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就是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及初中和高中的知识阶梯编写的。把那些需要大量分析、推理和综合能力强的知识放在了高三选修部分,这也适合高三年龄段且已经有了一定高中知识和能力的学生。把高中知识框架和高中物理研究方法贯穿于高一、高二必修内容当中。

2.2 对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应注重循序渐近

篇3

关键词:气候类型的形成机制;高中地理;初中地理;相关性分析

气候在地理环境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像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干旱的气候条件是导致荒漠化主要的自然因素。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气候这一部分的地位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相当显著。高中地理教材中气候类型的形成机制以大量的初中地理知识为基础,因此,高中地理老师很有必要比较分析初高中气候类型之间的相关性。

1高中地理关于气候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

1.1气候的形成没有占用单独的章节,对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高度概括

人教版高中地理在必修一的第一章《地球上的大气》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讲述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其主要理论知识只有两小段话,第一小段主要说明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小段主要说明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所有文字都是结论性的概括出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1.2主要类型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没有全部列出,只以案例的形式出现

主要在气压带和风带影响下的气候具有明显地带性,高一学生刚学完三圈环流的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很好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因此,述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时,显得得心应手,以案例的形式讲述了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分布,成因和基本特征。

1.3论述气候形成的综合因素时,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活动

课本给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和“世界各种气候类型多年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表。然后提出问题,让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从而说明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初中地理关于气候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

2.1气候的形成机制占单独的章节,由浅入深详细论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用整整一章内容专门讲述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联系生活实际讲述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详细讲述了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相关知识。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由于把气候一部分分四节讲述,因此特别具体详细,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

2.2讲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时,逐步分层展开,篇幅较大

课本第三节把世界各地气候差异主要归因与太阳辐射的差异,其他因素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第三节并列分层讲述了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3世界主要类型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全部列出

课本第四节列举了世界主要的十种气候类型,按照温度带的差异排列,首先先讲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其次是对比较分析亚热带的两种气候,温带的两种气候;最后是寒带气候和高山气候。每一种气候类型主要让学生看图得出其分布位置,根据气温和降水数据认识其气候特征。

3初高中气候类型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1初高中气候类型分析讲述相似点分析

初高中地理教材在气候一部分的安排分别符合初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材的前后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初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突出地理教学特色,运用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类型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表。初高中地理教材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学生的“活动”设计占了较大比重,突出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3.2初高中气候类型之间的不同点分析

从前面“初高中地理关于气候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的论述可以明显看出初高中地理的不同特点,高中地理教材由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引出气候类型,内容精炼。初中地理从对气候的认知开始,详细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而且在区域地理中把不同类型的气候具体化,在不同的世界地理区划中像“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近国家”都把气候和区域地理特征结合起来,成为区域自然地理中非常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深刻影响当地的地理环境。

3.3高中气候类型的学习应该重新温习初中内容,然后提升总结

高中地理教材由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引出气候类型,然后以案例的形式讲了三种气候类型,然后以学生活动的形式涉及到其他的气候类型。这样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对气候气候类型的形成机制没有彻底理解,大多数学生一知半解。老师讲气候一部分时也是意犹未尽,是不是按部就班,遗留问题呢?这给老师很大的考验,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温习初中内容,然后提升总结。这样对我们以后学到大量和气候相关的内容非常有利,尤其是应对高考地理,我们必须如此。以2016年全国文综卷Ⅱ的36题为例:(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9分)学生在必须知道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而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结合最紧密的是初中“欧洲西部”的知识。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班级管理;特点;现状;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08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051

信息技术作为一项高级的现代化技术,将其应用于初中班级管理中,能够有效提升班级管理工作水平,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最主要的是使整个班级的管理逐渐走向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能够最大限度地赢得学生的支持与配合,教师应该深入思考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 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与现状

班级管理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工作,需要管理者投入足够的耐心、细心,具有一定的耐力和意志力,更要掌握技巧与方法,最终实现高效管理、健康运营的目标。从目前来看,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处于相对落后阶段,主要管理问题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一) 任务多且繁重

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涉及多个方面,例如,学生的学习管理、生活管理、组织协调管理等,这些繁琐、细致的工作需要班级管理者独自一人完成,事无巨细、要顾及各个方面,沉重的工作压力与繁琐的工作任务往往令班主任无所适从,导致班级管理工作效率低下,问题频发。

(二) 管理信息技术水平低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多种通讯科技的发展,各种科技、设备等被普及到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为工作时间,降低了工作成本。然而,目前班级管理工作依然缺少信息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无疑使得班级管理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可能导致班级管理的混乱,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水平。

(三) 管理效率低下

正是因为班级管理是一项任务繁重、涉及多方面的工作,而且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相对较低,都使得班级管理工作效率较低,在没有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与辅助下的班级管理,多数依赖于班主任一个人,个人有限的精力和时间都为班级管理带来了难度与挑战。

二、 信息技术支持下初中班级的高效管理

(一)创建班群,集中管理

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支持并带动班级的高效管理。所谓创建班群,就是依托于信息软件平台,例如,微信、QQ等统一创建一个群,整个班级学生和班主任都加入这一群,利用此群来将全体学生联系起来,在群内集中消息、统一信息等,让每一名学生都能随时随地关注班主任以及学校发放、公布的消息和信息,使得每一名学生都及时获得通知、得到消息,以此来减少班主任的工作量,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实现班级的高效化管理。最主要的是信息技术也适合现代学生的管理,因为现代学生更加适应于现代技术,学生对于多种聊天工具、网聊工具等有着特殊的兴趣,这种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班级管理能够赢得广大学生的支持与配合。

(二)开设意见箱,鼓励发表意见

班级管理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任何一项管理都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协作配合,这就涉及双方的交流。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对管理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管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班主任需要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呼声,需要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这样才能对自身的管理模式、处世态度以及管理方法等作出科学的评价与审视,从而不断地改进与优化自身的管理,积极听取学生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管理水平。

对此,有必要依托于网络信息系统这一平台,创建一个意见箱,为全班学生提供一个通畅的意见发表空间,鼓励班级内学生根据班级近期的管理情况、近期的事件等来表明自己的想法、说出自身的意见、表达呼声,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反馈来反思自身的工作,进而改进自身的管理,意见箱中可以设置留言模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匿名留言来回复学生,以此来实现师生之间的深入、细致交流,达到预期的管理工作效果。

(三)电子阅读,丰富生活

随着信息通讯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也在逐渐地使用智能通讯设备,利用智能机器进行网络阅读也正在成为现代中学生追求的焦点,然而,电子阅读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健康的阅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受到洗礼,思想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启迪。

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电子阅读这一形式,依托于电子阅读平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通过电子阅读网页来阅读一些美文,或者与语文科目、英语科目等相关的文章与文字,定期为学生布置电子阅读任务,让学生善于利用零碎的时间去阅读,并在阅读后写下感想,通^这种方式来丰富学生的生活。这种电子阅读教育模式一方面迎合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管理的工作效率,学生能够更好地配合阅读,从而更加积极地配合管理,有效地丰富了生活,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学生在阅读过后,同样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来编写一个阅读感受,说出自身想法,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电子文字传达情感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直接或间接地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同时,教师要不断关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等的最新发展情况,要不断地跟随形势变化,善于全面地利用信息技术,将其多重优势运用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去,为学生创造一个规范有序的班级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最终打造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篇5

山西省吕梁市岚县高级职业中学  山西  吕梁  033599

摘要:高职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以育人为理念,全面培养学生,使学生成为具有知识积累、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人才,才能够让教学活动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教育部门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理史教学;育人

教师在开展高职历史教学时,不能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要以帮助学生积累历史知识、培养思维水平、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通过高职历史教学,使学生能全方位的发展,成为具有知识、思维水平、实践能力的人才。

1职业高中历史教学概述

历史是一门自然学科,高职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过去,国内国外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从而对过去历史当中存在的人、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当前我国职高的历史课本过于强调理体系,它具有抽象化概念多、理论性强、知识点密集的特点。对于职高的学生来说,要掌握这样的历史知识,存在一些障碍。历史教师必须通过优化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历史学习的障碍。

2基于育人功能的教学理念

在过去的历史中,人类曾经犯下过种种错误,这些错误是值得今人去借鉴的,避免今人再犯类似的错误;同理,历史的人物也曾创下过光辉灿烂的文明,这些人物值得后人去敬仰、去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学习前人的思维,从中获取经验。历史人物在创下文明的同时,留下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实践经验,把这些经验应用到当下的学习、生活中。高职历史教师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积累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最终,是为了达到育人的目的。

3基于育人功能的教学措施

3.1应用信息技术把历史知识具象化

职高的历史知识具有抽象性强的特点,很多学生因为不能理解抽象化的概念,从而不能掌握历史知识。为了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教师在教学中,要应用信息技术,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象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体验具象化知识的过程中理解抽象的概念。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艺复兴”这个概念名词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在文艺复兴前西方的绘画和文艺复兴后西方的绘画,让学生对比图画的差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文艺复兴前和文艺复兴后,绘画的体裁有什么差别?此时学生会发现在文艺复兴前,西方的绘画以绘画宗教中的神话人物为主,或者以绘画宗教事件为主。在文艺复兴以后,画家绘画的体裁被大大的拓展,有些画家会画生活中真实的人、绘画风景、绘画动物,或者画家会画真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或者真实的历史事件等。教师又可引导沉降 一思考,在文艺复兴前后,画家用的绘画技巧有什么差异?经过思考,学生会发现在文艺复兴前,西方画家绘画的图像技巧比较单一,画面缺乏真实感。文艺复兴以后,画家开发出了各种绘画的技巧,此时画家们已经可以通过绘画光影,让画面变得真实。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体验思考文艺复兴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体验学习,学生会意识到,在文艺复兴以前,人们不重视自己内心的体验、不重实真实的生活。而文艺复兴则要求文艺作品能以人为本,把关注的重点放到人本身,去展现人们的嘉怒哀乐、真实生活等。此时学生能从具象化的体验感受到文艺复兴的抽象本质,文艺复兴,就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它关注人性的复苏。

3.2应用思维工具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

高职的历史知识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则不能深入的理解高职学习的历史知识。为了让学生理解高职学到的历史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的方法来思考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就用思维工具来分析知识、理解知识。

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例,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这一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成不变的吗,还是中间发生过数次变化?经过思考,学生认为它发生过数次变化。教师可引导学生应脾绘图的方法,把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变化分类描述出来,学生将变化分为雏形建立发展强化四个阶段。学生庆用了图式的方法描述这四个阶段的变化,会发现图式的方法能把这种变化呈现得一目了解、简洁明了。教师又引导学生应用概念图来展现每个阶段,能够呈现出中央集权制分类的特点,此时,学生在雏形期列出了分封制宗法制、王位世袭制这样的概念。依此类推,当学生完成了每个阶段的概念图以后,便能理解了在不同的阶段中央集权制具有的特征,从而理解了为什么中国的古代中央集权制是被不断强化的。

3.3应用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去实践,使学生把实践体验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深入的理解每个知识概念的意思。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实践的方法,自发应用实践的方法来探讨理论问题。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学生不能盲从历史课本的介绍,要学会质疑,这一历史事件是真的发生过吗?用什么历史证据来说明它真的发生过呢?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分辨一手史料、二手史料。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史料来分清历史的正伪,让学生通过学习史料来弥补课本上知识量的不足。学生通过实践,才会理解历史课本上的概念知识不是平空生成的,它是前人学者在实践及总结的过程中生成的。学生要学会自己实践和总结历史史料,批判已经存在的历史概念、创新历史概念。

4小结

高职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把抽象化的知识变成具象化,才能让学生迅速理解知识,从而能快速积累知识;教师只有应用思维工具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从而能深入的理解知识;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掌握实践的能力,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具有实践的能力。教师只有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全面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篇6

关键词:经济法;教学改革;理实一体化

《经济法》课程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近年来,不少学者在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如推行案例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课堂互动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弊端,即侧重于理论知识的阐释和理解而忽略了实务操作。其结果是学生学了合同法却不知道如何起草合同、如何解除合同;学了公司法却不知如何设立公司、如何行使股东权利;学了纠纷解决方式,却在发生纠纷后不知如何寻求权利救济、如何撰写仲裁申请书和诉讼文书,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解决这一弊端的有效方法是在高职经济法教学中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本文将从理实一体教学的实施途径和实施条件两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职经济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途径

1.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

教材是体现一定教学理论思想的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是教学理论发挥功效与实践的中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因素。

现行的高职经济法教材体系不同于作为部门法的经济法体系,除了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方面的法律制度外,还纳入了民商法、诉讼法方面的许多内容,如所有权、合同、公司、企业、知识产权、票据、保险、仲裁与诉讼等法律制度,体系庞大,内容繁多。由于受字数的限制,一本教材要容纳这么多内容就只能是堆砌概念和法条。这样的教材很不适合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高职学生的特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虽然近两年高职院校开始注重实训教材的开发,但目前的经济法实训教材基本上是理论教材的配套练习题库,根本达不到实训目的。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就必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经济法应用能力为主线对高职经济法的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进行改编,改编的基本思路是:摒弃从理论到理论并追求结构体系完整的编写方式,将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合二为一,根据财经类高职院校的特色和学生的就业需要,精选教材内容,创新教材结构,将法理与实务融为一体。在内容选取上,应考虑财经类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以实用、适用为度。对于财经类高职学生来说,初步具备下列经济法律知识的应用能力是必要的: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同法(含担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仲裁与诉讼法等。因此,这些法律制度应当编入教材。在编写方式上,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导入相关法理知识,将设立公司和企业、依法治理公司和企业、签订合同、履行合同、解除合同、撰写法律文书、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的预防与应对、知识产权的申请与保护、寻求权利救济等相关实务操作内容作为教材的重点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经济法的操作技能,把学生从枯燥的法律理论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感受经济法的真实性和应用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2.理实一体化教学组织

高职《经济法》课程一般开设一个学期,每周教学课时为4课时左右,没有专门安排实训课时,而《经济法》教材的内容较多,为了完成教学计划,现行的《经济法》课程仍然是沿用本科院校的理论教学模式,缺少实践环节。可是,经济法的理论很抽象,而高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抽象的教学模式根本不适合高职学生。虽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改进经济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例如,推行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课堂互动等。这些方法和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但是替代不了实训的作用。实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而操作能力的培养不是理论教学所能解决的问题。缺少实训的现行教学模式效果并不好,学生学了一个学期的《经济法》,对理论知识仍然是一知半解,遇到签订合同、撰写法律文书等实际问题时,则束手无策。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该目标能否实现不仅有赖于理实一体化教材的开发,更取决于教学实施环节能否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帮助学生努力在与工作任务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也就是必须彻底改变过去与任务相脱离、单纯学习知识的学科课程模式。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必须彻底打破按照知识本身的相关性组织课程的传统模式,要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并根据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来确定教学过程,即在通过对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必须关注的六个要素――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组织、工作产品和工作环境把握的基础上,形成学生对普适性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资讯(获取信息)、决策(做出决定)、计划(制订方案)、实施(进行操作)、检查(审视过程)和评价(总结反馈)。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未来职业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为原则,融“教、学、做”为一体,以行动导向与任务驱动为内核,开展教学工作,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完全对接。以合同法教学为例,可以将合同法的教学内容分解为订立合同、履行合同和解除合同三项任务,将教学演变为执行具体的工作任务;在执行订立合同的任务时,教师担任的角色主要是传授合同订立阶段的相关理论知识,如要约、承诺、合同效力、合同担保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订立合同的整个操作过程,包括获取市场信息、决定要约(或承诺)对象、制订要约(或承诺)方案、发出要约(或承诺)、检查和自我总结六个步骤,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在任务驱动下,学生边学边做,不再觉得经济法课程抽象难懂、枯燥乏味。这样,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知识积累和操作训练,基本上就具备了实际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经济法应用能力。

3.理实一体化考核评价

现代的职业教育考试系统,主要目的是在学习结果满足社会需求和满足个性需求这两个领域对学习进行考查。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无论是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还是在满足个性需求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在教材内容和教学组织实行理实一体化的情况下,考核评价方式也应当做到理实一体化,可以采用试卷考查和非试卷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采用试卷进行考查时,应将检测学生的经济法应用能力作为考查的内容,如案例分析、法律文书制作等,摒弃传统的纯理论性和记忆性题型,如名词解释、简答、选择填空等,考试形式以开卷为宜。非试卷考查主要是采用对接工作岗位、分组模拟工作过程的形式,如模拟设立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模拟签订合同或解除合同等,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此外,应当将考核成绩分散化,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将每次实训任务都作为对学生能力的一次考核,给出一定评价,并记入总成绩,避免传统的一锤定音式的做法。这样,通过“做”来检测“教与学”的效果,既可以考查学生对经济法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又可以考查他们的经济法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还可以有效地将所有学生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实现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大有裨益。

二、高职经济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条件

1.双师型队伍建设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建设一支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具备企业工作经历、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实现教师与师傅的对接。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对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和企业法律顾问考试的专职教师,鼓励其利用业余时间在律师事务所和企业从事兼职工作;对没有相关资格的教师,组织其利用寒暑假到法院、律师事务所及相关企事业单位顶岗锻炼,进行社会实践和技能训练,增加自身阅历,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操作能力,充实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聘请法官、律师和企业法务人员为兼职教师。他们具有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好的理论造诣,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应当尽量听取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他们指导学生的实务操作。

2.教学场所建设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场所,包括多媒体教室、模拟法庭、校外实训基地等。多媒体教室具有强大的演示功能,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操作任务,其播放功能则可以让教师从“今日说法”、“经济与法”节目中挑选相关知识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激发学生学习经济的兴趣。多媒体教室是校内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大多数教学活动可以在这里进行。

模拟法庭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模拟法庭教学以“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职业素养”为宗旨,重在培养学生的经济法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模拟法庭上,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第三人、人、证人等全部由学生扮演,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活学活用有关知识,积极主动地解决实际问题。

校外实训基地是连接教学与就业的桥梁,是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中转站。学生经过在校两年或两年半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然而这些操作技能是通过模拟或仿真训练获得的,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否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安排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训,对学生进行真实的工作任务训练,使学生深入实际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就业能力,实现实习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 孙中范.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5).

[2]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篇7

【关键词】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 脑室引流 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不等同于脑出血,脑出血又称脑溢血,系指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引起大块性出血所言,约80%发生于大脑半球,以底节区为主,其余20%发生于脑干和小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主要因素,还可由先天性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瘤、血液病、感染、药物、外伤及中毒等所致。

高血压脑出血系由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具有高血压特性,又称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全球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既常见又严重的疾病。我们于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对本病64例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及脑室外引流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4例,男性49例,女性15例;年龄在38~75岁,平均56.5岁;病程3~65h;血肿部位在内囊30例,外囊25例,皮质下出血9例;血肿量在30~40ml者11例,41~60ml者36例,61~80ml者10例,81ml以上者7例。

1.2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血肿对侧出现偏瘫、瞳孔的变化,早期两侧瞳孔缩小,当血肿扩大,脑水肿加重,遂出现颅内压增高,引起血肿侧瞳孔散大等脑疝危象,出现呼吸障碍,脉搏减慢,血压升高。随后即转为中枢性衰竭。

1.3诊断

根据高血压病史及临床特点,一般不难作出临床诊断。本组患者64例经脑CT、磁共振扫描确诊。本病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寒冷季节发病较多。常突然发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偏瘫及意识障碍,即应考虑脑出血。

1.4方法

近几年来血肿清除普遍采用微创手术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由于直接手术脑损伤较大,脑皮质受牵拉,而且耗时较长,对于重型出血难以承受,而在急诊室床边实施锥颅血肿抽吸加侧脑室引流不仅能做到早期清除血肿,打断脑室梗阻的恶性循环,又可减少病人搬动过多诱发呕吐、窒息等严重并发症。

1.4.1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局部剃发,采取局麻,基础加局麻或气管插管全麻,头部消毒铺巾,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据CT片确定血肿最大层面的颅表定位,避开重要血管及功能区,以电钻将穿刺针送入血肿腔,退出针芯后,将侧孔接引流管,用注射器抽出血肿的液化部分后,插入生理盐水2~5ml,冲刷粉碎血肿,经侧孔引流管流出,可重复多次,再注入血肿液化剂2~3ml,夹管保留4h以上后开放引流。

1.4.2侧脑室穿刺外引流 手术常规选择出血侧脑室额角穿刺,两侧则行双侧穿刺。穿刺成功后有血性脊液流出,置硅胶引流管,吸出部分碎小的黑色血凝块,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颜色变淡,注入尿激酶5ml,关闭引流2~3h后再放开,低位引流后据残血量和脑脊液的引流量调整引流高度。血肿量在10ml以下,无脑脊液循环梗阻,病人意识清楚,无神经功能障碍者可行保守治疗观察,破入脑室者可行同侧脑额角穿刺引流,加快血肿清除。血肿量大于10ml,或同时破入脑室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病人神志昏迷,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可立即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首先行一侧脑室额角穿刺,优先选用非脑室出血一侧,解除脑脊液循环梗阻,缓解颅内压力,维持生命体征平稳,防止脑疝发生。

关于脑室外引流时间:结合本组病例,我们的体会是出血后3~6h内引流有助于及早疏通脑脊液循环,避免脑室梗阻扩张和中线移位,终止颅内高压、脑水肿的恶性循环,使脑损害减轻到最低程度。在引流开始时,要注意防止脑脊液流速太快使颅内压骤降诱发患者呕吐、窒息及再出血。流通欠畅可以尿激酶2万U加生理盐水2ml注入脑室,夹管30min后开放,有利于血凝块的清除,引流时间以不超过1周为宜。个别病例视情况可留管7~14天。当复查CT脑室梗阻现象基本清除后可拔管。

以上微创引流1~7天左右,复查CT血肿消失后,拔除穿刺针及脑室外引流,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持血压稳定,防止并发症。

2 结果

本组病人中最短拔针24h,最长7天,CT复查血肿清除率为70%~100%。64例中成活60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93.7%,结果为效果良好56例,良好率为;87.5%;效果不佳8例。

3 讨论

由于血肿的机械压迫、各种血液成份的侵润、局部压力的增高,周围脑组织内发生小血管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红细胞外漏使周围脑组织坏死逐渐出现,组织坏死则其功能丧失为不可逆,因坏死层多在6小时后出现,所以早期清除血肿阻止坏死层的出现或增大是神经机能恢复的前提。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等特点,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严重的脑出血破入脑室后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及继发性脑损伤,而且患者多伴有潜在的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故死亡率极高。

颅内血肿周围脑水肿多在出血7-8小时左右出现,24-48小时达到高峰。超早期清除血肿,可显著减少脑水肿的形成和范围,减少出血量大的患者因脑疝形成而死亡或产生严重并发症使病情迁延(即使其生存质量也极差);超早期治疗,脑水肿轻,脑压相对低,血肿清除过程中受颅内压影响小,液化剂、止血剂分散易,作用充分,血肿清除容易。

因此,及时早期明确诊断,清除脑内血肿,保持脑脊液循环通畅,减轻出血后一系列继发病理变化,打破危及生命的恶性循环,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及侧脑室引流即能满足上述要求。应用微创血肿穿刺,起到抽吸引流、碎吸引流,辅以脑室穿刺引流出血性脑脊液,能够早期解除血肿压迫,改善局部循环,减轻脑缺氧和脑水肿,控制颅内高压及急性脑积水引起的病情变化,避免脑疝形成,减少并发症;还能有效预防远期发生的慢性脑积水。

总之,本疗法具有创伤小,术时短,简单安全,方便高效等特点,对老年患者、基础病多者尤为适用,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较好的可行性方法。

术后处理着重在控制血压,保持呼吸道通畅,营养,防治消化道溃疡、出血,高血糖,急性肾衰及多脏衰竭,针道及颅内感染等[3],可进一步降低病死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参 考 文 献

[1]李康增,郑明,等,主编,脑血管病,第1版,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

[2]杨炼红,陈世群等,经皮钻颅血肿抽吸法治疗脑出血的疗效研究.中国神经疾病杂志,1999.25(4):246.

篇8

关键词:高层住宅地基施工处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地基的存在目的是为高层建筑的稳定性提供保障,其是地下支撑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键点,所以,在选择地基施工和对地基的安全性进行设计时要做好具体的细节工作,保障地基的稳定和安全,一旦有某一部分出现问题,将极有可能出现高层建筑下沉或者裂缝,以至于出现倒塌,危机居住者或者周边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必须加强重视,切实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做好地基处理工作,进而保障工程的质量。一般来说,地基的土层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人工填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和岩石等,每种土层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应当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施工处理,以此来保障地基承受最大的压力。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形成有两种,一是天然地基;二是人工地基。在第二种地基的施工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以及一些基本建设材料的选择等,在符合经济原则的基础上,尽量保证建筑的实用性和高效。

一、高层住宅建筑工程中不同地基的施工处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首先需要处理好的就是地基的工作,地基在施工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没有一个符合要求的地基设计,即使再美观的建筑也不能保证其安全性。

1.地基施工处理的重要性

前面已经提到,地基是建筑施工中的一个前提性工作,地基关系到以后建筑物的稳定性,可以说直接关系到居住者和周边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甚至影响着社会的稳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伴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涌向城市的居民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有更多的居住房间以便于居住,这就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但是,现代建筑存在的一个极为危险的现象就是,在建设居住区的时候没有做好质量保障工作,尤其是地基的选择和施工处理,这是一种极为危险的信号,高层住宅出现安全隐患首先就是从地基开始的。

2.高层住宅建筑工程中不同地基的施工处理

高层住宅对于地基的要求更高,避免在具有较高压缩性和较低承载水平的软土层中设置,重视土层构造和深埋之间的关系。地下水会对土层承载水平产生巨大影响,例如,在粘性土之中,如果含水量不断增加,会导致强度的降低,如果地下水位不断降低,土层含水量下降,会导致基础的下降。冰冻线是冻结土和非冻结土之间的分界,如果建筑基础位于冻结土层之中,在气候较冷的地区,土层冻胀之后,会拱起住宅,在土层解冻的时候,基础会产生下沉等现象,住宅的稳定性较差。因为城用地十分紧张,导致房屋之间的距离较近,房屋相连或者共同使用一个地基的现象时有发生,或者设置一个变形缝,每个房屋使用二分之一的地基,在很多建设企业和设计企业只重视地基的浅埋水平,如果新建筑和旧建筑之间的间距较小,会对旧建筑产生消极影响。

二、高层住宅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1.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首先,测量放线的工作。这一工作是对高层住宅地基进行测量,以保证能够为之后进行的正式地基施工工作提高准确的数据,进而为工程施工提高技术保障,这是影响工程施工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必要性。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保障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完成。同时要及时改进测量的工具,使用最新科技设备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其次,对施工材料控制。建筑行业对于材料的要求很高,只有保证了材料的质量才能为工程的质量提高前提,没有合格的材料就很难达到施工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正式施工工作之前要严格把握好建筑材料的质量,重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对材料的生产厂家和供应者进行审查,保障材料的质量;第二,对进厂原料进行相关的检验。最后,完善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促进质量控制的实施。保障高层住宅施工质量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3通过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以及施工过程记录、监理等保障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为工程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2. 地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对将进行建设的建筑地基进行施工时,如果出现一些操作问题,则极有可能影响之后工程的开展,虽然从表面上看可能影响不大,但其中的却有巨大的危害,因此,必须一次次仔细的检查,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行为进行纠正,对于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和指导。通过工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控,对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能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工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查须遵循若前道工序不合格就无法转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原则,以此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另外,对于操作设备也要做好相应的检查和监控,在进行机械化施工方案的制定和评审时,综合考虑将要进行工程建设的场地、技术、方式等因素,采用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达到获取最大效益的目的。最后就是要对地基基础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让其能够明白一些操作原理和规则,并保证其严格执行,对其在工作中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严格避免可能出现的机械事故。

参考文献:

1.朱炳寅、娄宇、杨琦:《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载《西安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篇9

关键词:评估;理论基础;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281-03

一、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理论基础比较

(一)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作为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的主要指导思想,是指社会的一切发展既依赖人的发展,也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目的也是手段,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和主线。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求教育者把受教育者当做正在发展中的人,根据社会与人的发展规律,通过有效的方式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完整的人。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实现其国家政治目标,这一目标是根本性和方向性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以及评估等一系列问题。国外的学校非常多元化,学生的文化背景、都存在着不同,不能用某一种方式去笼统的概括,所以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就是国外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主要包括品德教育、宗教教育、历史教育、政治教育以及国际教育。

(二)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导思想的比较

1.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思想的共性。统治阶级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自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来规范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通过丰富的活动,课内课外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完善的教育模式。国内外高校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方式。科技发展为国内外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科技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播是功不可没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变的重要标志就是现代化手段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手段的现代化,不是对高科技的简单照搬,而是一个创造性运用的过程,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2.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思想的差异。西方国家中,宗教教育是普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明显的宗教性。对于大多西方人来说基督教作为一种信仰,参加宗教活动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可缺少。但在中国,多民族多信仰作为一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宗教教育在中国发挥不了很大的作用,宗教世界观与科学的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国外注重渗透式教育,而中国则偏向灌输式教育。这两种方式在不同的国家同时存在,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渗透式教育是建立在其社会和个人主义文化的基础上,重视对个体的教育,为个体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宽松的教育气氛,实行弹性管理。在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更强调系统性、理论性的灌输和规范,强调政治性,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进行理论教育,或者由受教育者系统学习理论,进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国外德育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中国则相对单一。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较为深入,道德教育和思想行为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各异,选择、使用的方法多样化。中国则处在研究起步阶段,总体水平不高,主要利用专门的途径进行直接公开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虽然已经形成,但是评估的参考因素还有待完善,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3.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思想比较的结论。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式方法,因为有相同的教育目的所以存在着共性,都是统治阶级为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而推行的,一定程度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起到巨大的作用,很多方法可以相互借鉴,互相补充,进而各自完善。又由于中外不同的文化背景、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因指导思想的指向有同有异,导致在评估体系建构、评估方法实施等方面也有同有异。

二、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状况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构成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发展几十年,其中较为权威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指标体系构成这一说法,指出评估体系应该被分为三类: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评估指标;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评估指标;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指标。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组织体系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活动中从事不同活动的各个主体,为了实现某项价值判断而组合起来协调行动的集合,由评估领导决策机构统领的,由评估管理组织和操作组织具体运作评估活动的系统组织。有调控性、规范性、分权性和复杂性四个特性。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方法是指为了达到某种评估目标,根据评估原则选定有利于协调各种评估力量和工作的一系列活动以及操作工具。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方法系统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系统分析法。第二,比较法。第三,效益评定法。第四,接受程度评定法。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核心,具有导向作用,是有一定难度的。其内在含义是指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对象整体特征状态的一种形式,是评估人员进行评估时依据的标准,遵循一定的价值和目标。但是对于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目标我们无法进行直接的判断和分析,这就需要把抽象的目标具体化,这种目标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而这些指标的集合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不足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有待拓宽。明确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是整个体系的基础,这样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更具针对性和目标性。随着社会进步和时展,高校学生越来越被外界新的因素所影响,生活方式多元化、价值取向复杂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停留原地,把教育的内容静止在课本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范围也应相应发生转变。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性质有待明确。中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明确是以行政为主还是以道德为主,这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目前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内容和德育评估的内容发生了重叠,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手段,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重点应该突出政治的层面,而德育评估的重点则在于道德。两者之间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所以如何将二者区别开,是我们现在需要研究的内容。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方法有待科学化。方法是实现目标所必须的途径,越科学的方法越可以让评估的过程合理化。在当前进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实践中,很多地方和高校只是在运用查阅文件等传统的评估方式。当然传统的评估方式有其优势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本来固有的方法就显得不够“与时俱进”。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效益的研究有待加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的价值是什么,是关系到评估存在合理性的重要问题,也是评估过程中最困难的一部分。现实生活中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评估价值是众多学者和专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很重要也很必要。但是如何让切实的效益发挥最大的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完善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巨大工程,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少不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约束和督导作用。各高校都建立了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以及国际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就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色彩,对思想政治教育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本的环节。中国一向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明确和规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高校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走形式不落实,说的比做的多,其效果怎样,只有在评估中经过实地调研才能准确把握。所以要定期的考核评价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状况,发现问题,查找薄弱环节,明确努力的方向,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深入。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及时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有效的方法。近几年中国高校采取了专项的评估工作,通过评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测,客观准确的了解各方面情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就应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明确的列为目标之一,保证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树立立体的教育观念,全方位的把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当中。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客观的依据。如何评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的效果是一个难题,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衡量和判断,不断的加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方案的选择、计划的制定等决策活动,都要从实际出发,对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环境等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估。如果没有这种方向性的评估,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极易受到影响。通过评估所获得的信息最客观,所作出的分析判断也最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在此基础上的决策也最有针对性。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正确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有力的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手段不是目的。其自身有一定的特殊性,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也不会带来经济效应。对于部分领导来说不能带来政治绩效,所以存在一定的应付态度。但是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生是国之栋梁,是民族未来的希望,如何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培养真正贯彻落实到大学生当中,是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就是正确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最有力的保障。

(二)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几条措施

1.确立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新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反映的是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要通过多次的评估活动对比之后才能得到反映,所以需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作为评估的主要依据其关键环节就是将教育目标层层分解,从而构成一个完备的目标体系。确立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新目标,就是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自身的质量和效力进行设立,通过新目标的设立便于人们通过对照评估目标,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活动与实现其预期目标的差距,能够检验评估活动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

2.运用现代的先进的评估手段和方法。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过于传统,有些甚至只是形式工程,很少用到现代化的评估手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不仅仅需要重视原始材料的收集检查,还要把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运用其中。当前客观现状不断发展变化,高校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创新评估手段和方法,以达到增强评估效果的目的。运用成熟的网络技术,帮助高校落实评估过程,不流于表面,方便管理。

3.在方法研究上强调定性与定量的统一。强调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的统一,就是要求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评估时,综合分析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的优缺点,将二者结合起来的一种评估方法。这种强调定性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法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决定的。纯粹运用定量评估方法的评估范围很少,大多时候是通过定量评估的方法来评估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因为掺杂了人的复杂思想所以有一定的观念性,很难进行精确的量化,也就无法通过单纯的定量评估来获得结果。所以二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可以孤立任何一方而单独评估。

4.建立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主体。评估主体是指评估行为的实施者由不同的评估主体评估会产生不同的评估结果。过去的评估主体通常是教育行政部门,但是随着教育客体的多样化发展,评估主体也应随之丰富起来,主体不应当只限于教育主管部门,还应包括教育领域中的中间力量。为了评估结果的真实客观,应加强评估主体的培训,建立完善的评估主体制度,结束评估过程以后,把评估结果反馈给政府机构和高校,以达到评估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程杨.论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评估方法[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2] 王建.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研究及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9) .

[3] 陈炳,姚会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3).

[4] 蔡海生,邱隆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13).

[5] 郭政,王海平.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标准和方法探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5).

[6] 邱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综述[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3).

[7] 赵立群.中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比较[D].上海:复旦大学,2008.

[8] 韦诸霞.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研究及启示[J].教育发展与研究,2009,(9) .

Comparison and Enlighten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Universities

YANG Qian

(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009,China)

篇10

关键字: 高分辨率视频图像处理; 高速缓存; SDRAM控制器; FPGA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12?0097?03

0 引 言

随着人们对视频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显示要求的不断提高,高分辨率、高bit位的视频标准相继被推出。造成了数据处理速度和数据处理量极大的增加,也给数据缓存的容量和控制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常用的存储器中,SDRAM具有大容量和高速度的特点,并且价格也比较便宜,在视频图像处理中被广泛的用于图像缓存[1]。在基于FPGA的高分辨率视频图像处理系统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用FPGA实现SDRAM控制器的方法[2]。但由于SDRAM的操作方式较复杂,常见的控制器支持的视频分辨率普遍都不高。在高分辨率的视频图像已经普及的今天,支持高分辨率的SDRAM控制器的设计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视频图像处理人士关注。本文介绍的这种控制器,采用的是Micron 公司的MT48LC4

1 SDRAM基本操作[4]

SDRAM主要包括初始化、读/写操作、刷新、激活、预充电等操作。以MICRON公司的MT48LC4M32B2TG型号SDRAM为例分别介绍。

1.1 初始化

1.2 读/写操作

首先激活具体的BANK和行;然后发出读或写命令,和所要访问的起始列。在读命令发出后,要等待CAS延迟时间,有效数据才会出现在数据总线上。在写命令发出后,有效数据立即出现在数据总线上。读写命令可分为单个模式和猝发模式,猝发模式根据猝发长度分为1,2,4,8和全页模式。猝发操作可用猝发终止命令

(BURST TERMINATE)结束。

1.3 刷新

由于SDRAM的内部电路特点,必须执行刷新命令,以防止数据丢失。要求64 ms内至少刷新4 096次。

1.4 激活

在读/写命令之前都要发出激活命令,激活特定BANK中的某一行。激活后此行一直处于有效状态,直到接收到预充电命令。

1.5 预充电

预充电命令用于关闭特定BANK中的某一行,或者所有BANK。

2 SDRAM控制器的设计

为了保证SDRAM的刷新要求,在每一行的SDRAM操作完成后就进行一次刷新操作,此操作经由输入的视频行同步信号(HSY)的触发,如果外部视频信号突然无输入,为了保证最后存储的数据不丢失,进入自刷新模式。一当控制器检测到HSY无变化就会启用自刷新模式,周期对SDRAM刷新。

由于猝发的最大长度为256,在每两行操作之间都要进行激活、读/写命令、猝发终止、刷新等操作。由于读/写数据都使用的是像素时钟的频率,这样总个FPGA系统只有一个时钟域,能保证整个系统完全按照同步系统来设计,能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这样会带来一个问题,要想仅仅在视频的有效时间,即DEN高电平部分完成一行视频数据的读/写工作,这是不能满足要求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借用行同步、前廊和后廊的时间,但是DEN无效后不传输视频数据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SDRAM控制器和数据流输入/输出接口之间要分别设计两个FIFO,深度大于一行的视频数据,采用乒乓操作保证视频流的流畅。

3 SDRAM控制器应用实例

该系统输入的为多路DVI信号,输入视频分辨率均为1 280×1 024,DVI信号经过DVI解码后输入FPGA。为了完成FPGA内部的视频处理算法和图像翻转的功能,在FPGA外部挂了两组SDRAM,实现了乒乓操作,保证了系统的处理速度。处理后的视频经过LVDS信号转化,输出到液晶屏上显示。

对于左右翻转在FPGA内部采用双口RAM进行操作能够轻易实现。而图像的上下翻转,由于涉及到一帧数据的处理,需要经过外部缓存SDRAM实现。在采用上述SDRAM控制器的基础上,控制SDRAM的读方式就能实现,在将视频数据写入SDRAM的时候,写地址从第一行按顺序写入。读的过程相反,要从最后行开始读。

4 结 论

该设计针对高分辨率视频图像处理的SDR SDRAM控制器的设计,采用统一像素时钟进行系统操作,降低系统的复杂度,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写修改相关参数,能够适应所有VESA分辨率的视频处理,通用性强;具有自刷新功能,在无外部信号输入情况下能够自动刷新,保证最后存储数据不会丢失;能够通过增加外部模块,控制读写地址,实现图像翻转功能。此控制器在Altera的StratixⅡ系列FPGA EP2S60F1020I4平台上,成功实现各种视频处理功能,验证了此控制器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周秀娟,陈文.实时固态存储技术应用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8,31(18):17?19.

[2] 张欣,王兵,张春华.基于 FPGA 的视频图像高速处理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10):178?181.

[3] 姜雪松.硬件描述语言VHDL教程[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4] Micron Technology. Synchronous DRAM datasheet of MT48LC4?

M32B2 [R]. [S.l.]: Micron Technology,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