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检法律法规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0: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检法律法规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检法律法规的特点

篇1

【关键词】警犬安检;搜爆;法律性质

一、警犬安检的法律内涵

警犬安检行为虽然被广泛运用,但是关于警犬安检行为的法律内涵却没有明确的界定。由于警犬具有灵敏的嗅觉特性,因此在现阶段警犬安检行为主要被应用在警卫活动、大型公共活动、以及爆炸案件中。警犬在上述活动中被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由于警犬本身具有灵敏嗅觉的特性,其对于发现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爆炸物等具有快速的反应。警犬安检行为的存在,有力的保障了上述活动的顺利进行。

通过上述对警犬安检应用领域的分析,警犬安检行为,属于公安机关所特有的行为和权力。公安机关运用警犬安检行为,是为了在特定的环境中发现具有特定危险性的物品,从而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警犬安检行为主要被应用于两大领域。即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领域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治安案件领域。

警犬安检活动与公安机关办理其他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措施和手段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差异。警犬安检活动与其他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相比,其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公安机关为了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所采取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他们的最大区别之处就在于警犬安检活动针对的对象和案件是特定的。警犬安检活动无论是在刑事案件中还是在行政案件中,必须针对具有特定气味的环境和物品。这也是由于警犬自身的特性决定的。因此,在实践中,警犬安检行为,往往指警犬在警犬训导员的指挥下,利用警犬灵敏的嗅觉,在警卫活动、大型公共活动以及爆炸案件中快速发现具有刺激性并能够被警犬所鉴别出的危害物的活动。

二、警犬安检行为的法律性质

(一)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中警犬安检行为的法律性质

公安机关办理的刑事案件和惩处打击的犯罪行为往往具有社会危害性大的特点。因此,警犬安检行为在特定的刑事案件中也被广泛应用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里所说的特定案件指犯罪嫌疑人利用具有特殊刺激性气味并能够为警犬所鉴别出的犯罪工具所实施的刑事案件。在实践中,警犬安检被运用最多的往往是爆炸类的案件。在这类特定案件中,公安机关运用警犬搜索出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所利用的爆炸物。警犬搜索出的上述爆炸物往往成为对于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非常重要的证据。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可以看出,警犬搜爆的过程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其他侦查手段具有相同的法律性质,他们都是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找出刑事证据从而破获案件的重要手段。因此,笔者认为,警犬安检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应该是属于侦查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警犬安检行为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也应该遵守法律对于所有侦查行为的法定程序。不按照法定程序搜索出来的证据,就有可能由于程序的瑕疵从而被排除应用。

(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中警犬安检行为的法律性质

警犬安检在公安机关办理的行政案件中,主要应用在机场、地铁、大型活动、警卫活动等场合。由于上述场合的特点决定,进入该场合的人员不得携带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进入。警犬安检主要在上述场合查处具有特定性气味的、能够被警犬所鉴别出的特定行政案件中。因此,笔者认为,警犬安检在公安机关办理的行政案件中应该属于行政检查的一种。由于理论界对于行政检查的法律内涵及法律性质没有统一的认识,也就导致了警犬安检作为行政检查的一种重要内容,对于其性质也有争议。笔者认为,要想明确警犬安检的法律性质,必须明确行政检查的法律性质。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的界定警犬安检行为的性质。

目前,学术界关于行政检查行为性质的争议,主要集中在行政检查属于行政法律行为还是行政事实行为,它属于独立行为还是辅助行为的焦点上。

第一种观点认为:“行政检查的性质是一种依职权的单方具体行政行为,是一种独立的法律行为。”赞同此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行政检查,是行政主体为实现管理职能,依据法律的规定,对相对人是否遵守法律和具体行政决定的情况进行强制直接了解并作出法律结论的行政行为”。再如:“行政检查,也有称行政监督检查,是指具有行政监督检查职能的行政主体,依据法定的监督检查职权,对一定范围的行政相对人是否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是否执行有关行政决定、命令等情况,进行能够影响相对人权益的检查了解的行为。”持该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行政检查是具体行政行为,具有独立性。

第二种观点认为:“行政检查是行政主体在其最终行政意思表示做出之前的准备行为,它不具有自己独立的意思表示,而是基于一个最终的意思表示的做出和实现而进行的,是一种程序性行政事实行为。”支持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说有“行政检查行为,它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管理目的,依法对行政相对一方是否遵守法律和行政决定所进行的监督检查行为。是一种权力性事实行为。”行政监督,又称行政监督检查或行政检查,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依法对行政相对人是否遵守行政法规范和执行行政决定等情况所作的事实行为。从上述观点我们可以分析出持该种学说的学者认为,行政检查不具有独立性,它只是行政主体做出行政处罚前的一个准备性的辅的行为。

通过上述对行政检查行为性质的分析,笔者支持第一种观点。笔者认为,行政检查应该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警犬安检作为行政检查的一种,也应该属于独立的具体行政行为。之所以得出这样结论,笔者认为警犬安检行为完全符合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

第一,关于警犬安检行为的主体。警犬安检行为的主体是在依法享有行政检查权的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依法作出的。警犬安检行为是在依法享有行政检查权的警犬训导员的训导下作出的。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作出该种行为。

第二,关于警犬安检职权的行使。警犬安检行为是公安机关行使行政检查权行为,该种行为是行使国家权力的表现,具有强制性等特点。同时,该种行为也应该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

第三,关于警犬安检的目的性。警犬安检行为是为了督促参与到大型活动中或者在机场、地铁等特定场所里的行政相对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从而维护公共安全。如果该行政相对人不遵守相关的规定,通过警犬安检行为确定其携带有具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危害性的物品,将有可能被处以行政处罚。

第四,关于警犬安检行为的对象。警犬安检行为主要针对的是在上述特定场合携带具有特定刺激性气味的爆炸物等物品的人员。而且警犬安检行为针对的人员是与公安机关相对的不特定的人员。

通过上述分析,警犬安检行为完全符合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公安机关办理的行政案件中,警犬安检行为作为行政检查的一种,是一种独立的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

警犬安检行为在公安机关办理的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实践中必须重视该种手段的运用。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警犬安检行为,是指警犬在警犬训导员的指挥下,利用警犬灵敏的嗅觉,在警卫活动、大型公共活动以及爆炸案件中快速发现具有刺激性并能够被警犬所鉴别出的危害物的活动。警犬安检行为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应该属于侦查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行政治安案件中,警犬安检行为应该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具体行政行为。

参考文献

[1] 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94页.

[2] 杨建明.论行政检查[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4月.

[3] 王连昌主编.行政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84页.

[4] 胡建森,王银江.现代行政视野中的事实行为[J].行政法学研究,2003年第l期.

[5] 方世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篇2

一、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法律基础

检察机关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维护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国家法律自然包括行政法律,而行政执法领域,密切关系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自由权,理应接受检察机关的监督,纳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视野。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只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而未限定人民检察院的职权范围。其他法律规定,主要有四个:一是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劳动教养机关的活动实行监督。”该规定为创设了检察机关对其他行政执法行为进行检察监督的先例,积累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经验,奠定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基础。二是《人民警察法》第42条规定:“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依法接受人民检察院和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第46条规定:“公民或者组织对人民警察的违法、违纪行为,有权向人民警察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行政监察机关检举、控告。受理检举、控告的机关应当及时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告知检举人、控告人。对依法检举、控告的公民或者组织,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丰富了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范围。三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14条规定:“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应当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不严格执法或者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行政监察机关检举、控告;收到检举、控告的机关,应当依据职责及时处理。”至此将人民警察实行具体行政执法行为的内容与程序,纳入到检察机关的行政执法检察监督中去。四是《行政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检察机关通过监督行政诉讼的方式,间接对可被诉讼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

二、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建议与思考

开展行政执法检察监督专项工作以来,通过对于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积累了经验,摸索出了较为可行的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方案,配合即将出台的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办案规则等法律条文,行政执法检察监督虽然存在难点,但是取得了积极地社会效果。(一)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应当注重思想素质建设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是一项新事物,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必须要加强思想素质建设,解决认识上的问题。通过集体研究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实施方案研讨会,通过深入讨论,统一检察业务人员的思想,使工作人员一致认识到,这项工作有宪法和法律的支持,应当从思想上坚定地去监督,放开手脚去监督。思想认识的到位,为开展好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工作打开了大门,铺平了道路,打好了基础。(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应当注重“一体化”建设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工作是一项综合工程,并不是民行部门单独的事情。因此,在开展工作时应特别注重工作的“一体化”,建立了整体性的联席会议、部门性的协调制度、科室间的合作机制等多项“一体化工作机制”,合理地调动了其他部门的有生力量,较好地解决了民行部门人员不足的困难,形成了“大监督”的良好工作格局,有效提升了工作效能。(三)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应当注重适当性与必要性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在两个方面做到注重适当性与必要性:在监督范围方面,针对行政执法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的特点,重点监督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受到损害而行政机关怠于或错误行使职权的案件,不受理个案,不搞有案则理、面面俱到;在监督方式方面,针对行政执法既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监督又有同级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的特点,除涉及职务犯罪以外,一般以发出检察建议、行政执法机关整改相关问题为主,支持行政执法机关内部自我纠错,不再延伸工作触角,做到监督不监管、到位不越位。(四)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应当注重“立身之本”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应当坚持把握与检察职能相联系提,应当始终坚持把行政执法检察监督作为检察工作的一部分,与检察工作紧密融合,把检察工作作为“立身之本”,把检察特色作为“行己之标”,不脱离检察职能开展监督。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方式也体现了检察工作特点,没有直面行政执法本身去寻找线索,没有把检察监督等同于对行政执法行为的一般监督,能够得到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五)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应当注重“调门适度”当前行政执法检察监督一般都是内部宣传,仅有少数行政执法单位知晓,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应当在注重案件质量的同时,做好宣传工作。要通过专项报告,让同样拥有行政执法监督权力的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全面了解;要加强对外宣传,避免个案报道,让社会公众了解检察机关的该项职能,让更多的行政执法机关理解并支持检察机关的监督工作,为这项工作尽快纳入统一立法渠道创造必要的舆论环境,最终解决依法监督的难点。(本文来自于《法制与社会》杂志。《法制与社会》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李文超 孙振强 高海燕 蒋京辰 单位:即墨市人民检察院民行科科长 即墨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室主任 即墨市人民检察院民行科副科长 即墨市人民检察院民行科科员

篇3

关键词:目录 制定 调整

作为我国入世后履行对外承诺修改的第一部法律,现行商检法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作为立法宗旨,借鉴国际通行规则,适应国内法制建设进程,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进入了法制建设的快车道:形成了以新商检法及其实施条例为法律基础,以“目录”内商品法定检验、“目录”外商品法定监督抽查和检验机构监督管理为基本制度,以质量保证能力监管、产品抽检、实验室型式试验检测等多种合格评定活动要素为手段的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体系。

一、依法行政是建设法制国家的必然要求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包含了现代法制的基本精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指出要加快质量法治建设;国务院办公厅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行动计划中也提出强化质量法治建设。2013年召开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关于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质检工作体系,支树平局长要求突出抓好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和工作机制的完善。深化法治质检建设,强化法治理念、法治思维,科学制定立法计划,完善质检法规体系特别是技术法规体系。检验检疫独立的执法体系建设关键是技术法规体系的完善,发达国家的产品监管机构如美国的CPSC、欧盟指令等技术法规体系极为健全和细密,其质量安全监管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必须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目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录的制订、调整无相关法律规范

商检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了由国家商检部门制定、调整“目录”并公布实施,但至今尚无任何有关目录制定、调整的管理办法或工作规范。目录的制定、调整需不需要听证,按什么程序如何制订出来等,对于公众特别是行政对象来说一无所知。实践证明,过分地回避检验目录的制定、调整问题,将使得对进出口商品监管工作陷入被动。

(二)“三检合一”对目录的整合欠妥

“三检合一”后,三法三条例所有的检验、检疫目录统一,动植物、卫生检疫部分基本上均按产品特性设置,而商品检验部分多按产品HS编码设定,与技术法规和产品特性包括安、卫、环、能效等方面法律层面关联度不够,部分商品与《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不能对应,HS编码无法列入。国外对产品监管的技术法规多按产品特性设置,且商品检验是按“进出口”而定,即一般指“关境”,而检疫均指“国境”。

(三)目录与技术法规体系不能有效衔接

目前总局的《目录》中,与国家其他技术法规(我国向WTO/TBT-SPS通报的技术法规还包括国家强制性标准)尚不能有效衔接,致使许多产品游离于监管之外。如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农事活动的机械、设备。第十三条:进口的农业机械应当符合我国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并依法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依法必须进行认证的农业机械,还应当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进行入境验证。但相当一部分农业机械是不在“目录”范围,海关进出口税则中84.32章:农业、园艺及林业用整地或耕作机械;84.33章:收割机、脱粒机,包括草料打包机等农业机械均不在目录范围,如收割机(HS编码:8433510090)。再如国家发改委、质检总局的《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其适用产品目前在目录中并无像3C认证“L”的监管条件。同理,还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等一大批国家技术法规涵盖产品,相当一部分也是游离于目录之外的,这部分产品均涉及安全、卫生、环保和能效等方面。

三、对我国必须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目录制定、调整的建议

(一)尽快出台种类表管理办法

商检法规定商检部门制定、调整商品检验目录,并对法定检验以外的进出口商品实施抽查检验。我们习惯称作的“法检目录”其实不准确,除列入目录的进出口商品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的其他进出口商品均为依法检验,都属于法定检验商品,包括双边协议产品范围、进口成套设备等。总局每次调整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20XX年)》应称其为进出口重点商品目录,制定应是国家重点监管产品目录而不是“法检目录”。

在目前法律框架下,应尽快出台种类表管理办法。种类表的制定或调整的关键不是它的名称和叫法,叫种类表、法检目录、重点监管的商品目录或者叫消费品安全监管目录并不重要,“种类表”管理办法是基于产品特性制定和实施技术法规,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具体的“表”,而是技术法规。美国的消费品安全法、欧盟的通用产品安全指令等都是依据产品的消费对象或设计用途来判断是否属于管制对象。目前我国检验检疫机构主要依据HS编码来识别进出口商品是否属于法定检验,而不是以商品用途和消费为对象,明显不能与我国主要贸易国家的政府质量管制无缝对接,导致大量涉及安、卫、环等高风险产品处于法定检验的盲区。

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行动计划提出:强化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包括制定国家重点监管产品目录。根据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级和重要程度,及时将涉及质量安全的产品纳入重点监管目录。加强重点产品、重大设备、重点工程和重点服务项目的质量监管和监督检查。完善进口工业品分类管理制度,加大对进口高风险工业品的检验监管。基于“种类表”管理办法,运用如“二八法则”等管理学理论,可以检验检疫重点监管的商品目录。运用已经建立的主要贸易国家间的通报、召回信息平台系统,结合国内产品召回,建立健全缺陷产品数据库,将缺陷产品情况作为种类表的动态调整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考虑。

(二)按“三检合一”后统一的检验检疫要求设置目录

检验目录应参考检疫目录,主要体现在对涉及安、卫、环和能效等高风险产品调增进口商品检验,对不涉及这类要求的产品调减出口商品检验。并参照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令《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等,对进出口商品检验和进出境动植物、卫生检疫适当区分“关境”和“国境”,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进出口商品检验目录适用问题。国务院下发指导意见指出,整合现有类型的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将整合为综合保税区,涉及检验、检疫的关境、国境问题应在“目录”制订、调整中体现。

(三)目录进一步与技术法规有效衔接

目录的制订、调整要紧扣国家现行技术法规体系。梳理国家现行的涉及产品欺诈、安全、卫生、环保、能效等方面的技术法规。参照欧盟指令、美国消费品安全监管等法律制度建设,在WTO/TBT框架内按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要求完善我国的技术法规体系。我国应构建法律层面的技术法规运行机制。欧盟通过指令和协调标准制度等纳入欧盟法律体系、美国通过次级立法条例等纳邦法典,我国也应建立立法机构的技术法规组。建议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法制办引入技术法规委员会,将技术法规管理与立法有机结合,既符合我国上位法的要求,又能使我国技术法规与国外技术法规各方面相协调一致。

四、结语

现行商检法及其实施条例贯彻了党和国家全面依法行政、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突出了“适应改革、应对入世、落实承诺、规范执法”的要求,成为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的重要依据,对规范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顺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后入世时期,落实好《质量发展纲要》,完善中国特色的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法制体系,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深入研究WTO/TBT等国际条约条款与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法制体系的关系及其适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参考文献:

[1]王立志,汤万金.欧美国家的安全监管模式[J].中国质量,2009(5)

[2]尹国梁.我国标准化法律问题的再思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3]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9号

[4]郭丽.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技术法规问题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

[5]刘春青,于婷婷.论国外强制性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关系[J].科技法制研究,2010(5)

篇4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市人大常委会今年采取统一部署、市县区上下配合的方式,有重点地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这是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常委会主任会议对此十分重视。4月6日下午全省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电视电话会议后,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工作机构,起草了工作计划,下发了执法检查实施意见。从前期情况看,执法检查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今天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目的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确保执法检查取得实效。周杰副市长还将就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做好执法检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下面,我根据主任会议的要求,先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全市上下围绕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切实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取得了一定成效。市人大常委会这次在全市范围开展上下配合的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有利于督促解决一些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矛盾,有利于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有利于推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实施。我们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工作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扎实做好这次执法检查工作。

(一)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总书记在3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进一步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五”时期,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其中突出一项就是安全生产工作形势仍然严峻,具体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较高,损失严重。2005年,全市安全生产各类事故共3240起,死亡560人,受伤3319人,直接经济损失2530万元,虽然与2004年同比分别下降29.92%、16.42%、29.08%和18.68%,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二是重点行业领域重特大事故频发,占比居高不下。2005年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8起,死亡47人。其中道路交通、矿山企业仍然是安全生产事故的重点区域。三是许多行业事故隐患严重。虽然经过多次治理整顿,但不少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拼设备、拼健康、甚至拼生命的情况依然存在。科学发展首先是安全发展,以人为本首先是以生命为本。这次执法检查的重要目的,就是要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制度上保证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的重要性,切实将执法检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安排,确保执法检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践。安全生产工作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如何加强监管,是我们必须重视与研究的问题。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安全生产事故屡查屡犯,从原因上分析,有我市中小企业量大面广、经济粗放增长的问题,有行业管理弱化、企业管理滑坡的问题,也有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不健全、制度缺失的问题,但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不力是主要问题和关键问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被称为“血铸的条文”,件件法律、款款条文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神”。如安全生产法,就是在重特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制定出台的。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对促进安全生产法制化、稳定安全生产形势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我市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情况看,虽然总体比较好,但不少地方及部门对安全生产执法工作不重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不少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松懈,安全生产隐患严重;少数企业主利欲熏心,对员工的生命安全极不负责。近年来,因安全意识不强、执法力度松懈而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不胜枚举,从大范围看,可以说安全事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这绝非危言耸听。总书记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重特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害。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作为安全生产监管的责任主体,一定要痛定思痛,深刻吸取教训,将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放到极端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坚决遏制住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在这次执法检查中,要通过检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对策,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推进各级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进一步推动生产经营单位严格守法,努力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运行。

(三)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是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的有效途径。执法检查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也是依法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有效途径。本届人大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已相继在全市范围内对劳动法、生态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从总体情况看,执法检查提高了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推动了政府依法行政,促进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执法检查的效果是好的。今年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将从解决当前我市安全生产最紧迫、人民群众呼声最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矿山安全、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督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政府承担起安全生产监管主体的职责,确保企业承担起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确保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承担安全生产监管的职责,把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同时,还要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做好《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的研究制定工作,完善法制,标本兼治,夯实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制基础。因此,执法检查不仅是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更是对政府工作最有力的支持。

二、明确执法检查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总体安排

执法检查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求高,社会各界对此期望很高。为确保执法检查有序开展,要在总结以往执法检查经验的基础上,明确要求,把握原则,扎扎实实做好执法检查各项工作。

(一)执法检查的指导思想。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通过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制意识,推动各级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为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努力。

(二)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这次执法检查的范围,主要是2005年以来我市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情况。面上检查内容包括: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的落实情况,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以及预防和处理事故措施的落实情况,安全生产基本建设经费投入情况,各级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执法情况,本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审议意见和执法检查中涉及安全生产工作内容的整改情况。安全生产法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机构队伍建设、安全生产“两个责任”落实、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投入和省市重大隐患单位、项目、区域的整治等;消防法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农村和老城区消防水源、设施、道路、队伍建设,消防设施“三同时”以及“三合一”企业和公共娱乐场所等;道路交通安全法执行情况重点检查道路交通事故危险点段整改、路面交通秩序整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落实和安全管理等;矿山安全法执行情况重点检查矿山安全标准化推广和矿山开采方式改进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日常监管、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和压力容器设备等。

安全生产工作涉及面广,各地各部门情况各不相同。各地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检查。特别要将安全隐患严重、事故高发的薄弱环节列入检查的重点,以提高检查的针对性,确保执法检查取得实效。

(三)执法检查的总体安排。这次执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成立执法检查组,常务副主任蔡圣初任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维娟、陈秀昌任副组长,执法检查组设六个检查小组,分别由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有关委室负责人组成。下设两个工作组,一是综合组,主要负责整个执法检查活动的制订计划、组织协调和材料起草等工作;二是宣传组,主要负责制订宣传计划、组织宣传报道等工作。检查采取重点检查和一般检查相结合、自查自纠和组织检查相结合、检查和整改相结合的方法,分宣传发动、自查自纠、检查审议和总结整改四个阶段进行。具体作如下安排:

4月上旬至中旬,参加全省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电视电话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全市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动员会,对执法检查工作作进一步动员和具体部署。会后,各地、各部门要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动员各行业关注安全生产工作,形成声势,把法律宣传与执法检查有机结合起来,为执法检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4月中旬至5月中旬,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部署和市政府的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开展自查自纠、边查边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小组赴各地进行检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5月下旬主任会议听取检查情况汇报,研究形成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执法检查报告(初稿)。

5月底,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报告和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本次执法检查的报告。根据执法检查和审议情况形成审议意见,向市政府反馈,并进行跟踪督查。

6月上中旬,接受省人大常委会检查组对我市及部分县区的检查。6月25日前我市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工作情况书面上报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7月份,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情况和整改意见,市、县区人大常委会配合省人大常委会跟踪督查整改情况,推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四)执法检查必须遵循的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在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过程中,执法检查组和各县、区人大常委会的同志要牢固树立党的观念、大局观念,将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紧密结合起来,重大事项要及时向党委报告并认真办理,确保执法检查始终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我们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的重要原则。执法检查要广泛听取民声,充分反映民意,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集中力量,抓住关键,切切实实解决一些突出问题。要通过执法检查,让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更加安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稳定,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三是坚持依法检查。执法检查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履行职责。坚持依法开展执法检查,既保证这次执法检查充分体现法律的强制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又保证人大工作既不失职,也不越权。这也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贯彻落实依法治国这一基本国策的具体实践。四是坚持实事求是。执法检查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认真听取多方意见,全面、客观地掌握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情况。执法检查既要充分肯定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做法经验,又要客观反映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既要深入分析深层次原因,又要提出符合我市实际、切实有效的意见建议。

三、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深入开展

这次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周密部署,积极配合,确保这次执法检查达到预期的目的。下面提出四点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领导重视是关键。各有关部门都要充分认识这次执法检查的重要意义和开展这项工作的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各县、区人大常委会要按照省、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把这次执法检查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认真组织实施。虽然这次执法检查的对象是政府及有关部门。但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检查中不是被动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主动组织和实施。安全生产主要靠政府。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规定,加强领导,周密部署,通力协作,自觉做好自查自纠工作,一件一件抓好落实,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做好执法检查工作。

(二)广泛宣传,深入贯彻。从前期调研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和部门“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还没有牢固树立,重发展、轻安全的思想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一些企事业单位人员安全法制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混乱,事故隐患严重;大量的务工人员没有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教育,自我保护能力不足,有的还存在无证上岗、违章作业的情况,他们往往是事故的肇事者,又是事故的受害者。因此,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成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导力量,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在动员会后,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全面发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做好安全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各级新闻单位要积极配合,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生产法制意识、事故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真正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

(三)讲究方法,突出重点。执法检查分宣传动员、自查自纠、检查审议、督促整改四个阶段进行。在自查自纠阶段,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对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深入查找执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与突出问题,及时纠正改进。在这一阶段中,自查的范围广不广,力度大不大,问题找得准不准,解决措施有不有力,都将直接决定执法检查能否真正取得实效。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广泛征求其他行政部门和行政相对人的意见,梳理与分析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要将自查自纠工作与日常工作、执法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自查自纠工作,提高与促进业务工作水平和行政执法能力。要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抓好重大事故隐患督查整改,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下大力气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检点,加强检查的针对性。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意见,要认真研究。对于能解决的问题,要明确责任部门与责任人,立即着手整改,对于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努力创造条件,并积极寻求支持,逐步加以解决。

篇5

围绕上述工作思路,着力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抓好质量强市创建,推动质量发展。

围绕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进一步提升全市质量发展意识,凝聚质量发展共识,大力实施质量强企、标准引领和品牌发展战略,努力提升企业、产业和城市质量发展水平。加强组织协调,督促和推动质量强市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积极争创全国柑桔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筹备市“两江”质量奖颁奖大会,帮助市政务服务中心创建全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扶持名牌产品创建,力争新增省级名牌1个。

(二)抓好特种设备监管,保障安全运行。

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暂行办法》的贯彻落实,推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做到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安全责任、基础管理以及应急救援“五到位”。加大隐患公示督办力度,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探索创新的安全监管方式,推动建立电梯远程监控平台,着力打好安全监管攻尖战,确保全市不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三)加强质量监管执法,确保规范有效。

以提升重点产品质量为中心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和执法打假工作,切实抓好涉及计量、特种设备、强制性认证等各项专项监督检查,严查违法行为。创新执法理念、完善执法制度、改进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素养。向技术执法要案源,拓展执法新领域。

(四)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夯实技术基础。

进一步做好计量惠民活动,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热点民生计量问题。按照计量强制检定目录规定,开展好周期检定,确保在用强检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可靠。加强公共检验检测平台建设,提升实验室认证食品、建材类的检验能力,提供公平、公正、准确的检验数据,出具科学有效的检验报告。

(五)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内部管理。

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引进及使用上下功夫,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机制,发挥能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政治及业务培训,提升干职工的整体素质。大力推行个人目标管理,规范内部管理,严格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持续改进工作环境。

篇6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执行机构虽然没在劳动行政部门内,但它的设置原则、管理体制、职责权限、监察人员任免均由国家法律、法规所确定。因此,与一般行政部门的内设机构不同,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机构与被监察对象没有上下级关系,只有行政执法机构和法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安全卫生监察机构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可以采取包括强制手段在内的多种监督检查形式和方法来执行监察任务。

安全卫生监察机构的监察活动是以国家整体利益出发,依据法律、法规向政府和法律负责,既不受行业部门或其他部门的限制,也不受用人单位的约束,因而具有公正的第三方特性。

安全卫生监察具有专属性。其执法主体是县级和县级以上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部门,而不是其他的国家机关和群众团体。安全卫生监察还具有强制性。安全卫生监察机构对违反安全卫生法律、法规、标准的行为,有权采取行政措施,并具有一定的强制特点。这是因为它是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后盾的,任何单位或个人必须服从,以保证法律的实施,维护法律的尊严。这也是法律同其他行为规范,道德规定和社会舆沦的最根本的区别。

同时,《劳动法》中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各方面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达到消除隐患,减少事故,保证劳动法律、法规和标准全面正确贯彻实施的目的。实行监督检查制度,对健全社主义法制,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劳动安全卫生监察的法律依据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巾就提出人民政府“实行工矿检查制度,以改进工矿的安全和卫生设备”。1950年5月,政务院批准的《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试行组织条例》和《省、市劳动局暂行组织通则》规定:“各级劳动部门自建立伊始,即拉负起监督、指导各产业部门和企业劳动工作的任务”。1955年5月,中共中央批示:“劳动部门必须旱日制定必要的法规制度,同时迅速将国家监督机构建立起来,对各产业部门及其所属企业劳动保护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同年5月25日,国务院在“三大规程”的决议中指出:“各级劳动部门必须加强经常件的监督检查工作。”

197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劳动总局会同有关部门,从伤亡事故和职业病最严重的采掘工业入手,研究加强安全立法和国家监察问题。1979牛5月,原国家劳动总局召开全国劳动保护座谈会,重新肯定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立法和建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件。1982牛2月,国务院《矿山安全条例》、《矿山安全监察条例》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宣布在各级劳动部门设立矿山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同时,相应设立了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机构,以执行劳动安全卫生国家监察制度。1983年5月,国务院批转原劳动人事部、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安全监察工作的报告》,指出:“劳动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监察制度,加强安全监察机构,充实安全监察干部,监督检查生产部门和企业对各项安全法规的执行情况,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应有的监察作用。”确定全而实行劳动安全卫生国家监察制度。

从1982年至199R年,由四川、湖北、天津等地区带头,相继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一些城市通过了地方立法,规定了劳动行政部门(劳动局、厅)是主管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工作的机关,行使国家监察的职能,在本地区实行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制度。同时,下级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机构在业务上接受上级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机构的指导。

1993年8月,劳动部了《劳动监察规定》,对劳动监察的内容作出了规定。1994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了《劳动法队进一步明确了劳动安全卫生国家监察体制。1995年6月,劳动部颁布了《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管理办法》(劳部发[1995]260号文),具体规定了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劳动文全卫生监察员应具备的条件、推荐、考核发证、监察标志、应履行的职责、应遵守的纪律和奖惩等条款。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应根据该管理办法来执行。这些法规对于完善劳动安全卫生国家监察体制利建立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劳动安全卫生监察队伍,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机构和监察人员

一、监察机构

我国现行各级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机构的设置为:劳动部设安全生产管理局、职业安全卫生与锅炉压力容器监察局、矿山安全卫生监察局。省、自治区、宜辖市劳动部门设立劳动安全相对应的处,市、地、县设立劳动文全相对应的科、股或设监察员,分别负责本地区的劳动安全监察工作。劳动安全监察机构受同级劳动行政部门领导,在业务上受上级劳动安分机构的指导。

劳动安全监察机构的基本任务是:代表国家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及其主管部门遵守与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政策、法律、法规的情况,检举、纠正和惩诫违章行为,维护安全生产铁序和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权益,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从而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监察人员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除具备国家公务员的基本条件以外,还应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管理办法》功规定。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如下。

1.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熟悉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2)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勤政廉洁;

(3)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并有二年以上工作经历;或从事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五年以上;

(4)身体健康,能胜任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工作。

这些条件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不能强调其中某个条件而忽视或偏废下其他条件,应该全面考虑,缺一不可。

劳动安全卫生法律主要是指由全国人大颁布的一些法律,在这些法律中对劳动安全卫生内容作了规定。

劳动安全卫生法规主要是指由国务院、劳动部以及劳动部与其他有关部委共同颁布的条例、规定、规章等。

技术规范是治国家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它们一般分为六大类:基础标准,管理标准,安全工程标准,职业卫生标准,综合类标准,劳动防护用品标准。

2.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的职责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管理办法》规定,监察员应履行以下职责:

(1)宣传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

(2)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执行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等法律、法规的情况;

(3)在履行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职责时,发现违法行为,有权制止或责令改正;

(4)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思,职业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5)参加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调查处理;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3.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的任免

任免是由具有任免权的机关按照有关法规,在一定权限范围内,按一定的程序,任用或免去担任一定职务的人员。在《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管理办法》中规定,省级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推荐,报劳动部考核、发证。

地市级、县级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由同级劳动行政部门推荐,由省、自治区、宜辖市劳动行政部门考核、发证,报劳动部备案。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经考核台格后发给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证件和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标志。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的调动、奖惩应事先征得发证讥关的同意。

4.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的权利

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具有的一定的权能(或资格)。它可以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也可以要求他人作出某种作为或不作为。法律上规定的权利,都要受到国家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侵害这种权利。

《劳动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人员执行公务,有权进入用人单位了解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查阅必要的资料,并对劳动场所进行检查”。《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管理办法》规定,监察员在履行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职责时,发现违法行为有权制止或责令改正。根据这些规定,监督检查人员在执行公务时享有下列权利:

(1)实地检查权。根据工作需要,监督检查人员可以进入有关单位,对劳动场所以及其他认为应该检查的场所进行实地检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和阻挠。

(2)书面调查权。劳动安全卫生监察人员有权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在限定的期限内就有关问题做出书面解释和说明。必要时,可按规定向用人单位或劳动者下达“通知书”或“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指令书”,并要求其在收到该“通知书”或“指令书”之日起十日内据实向劳动行政部门作出书面答复。

(3)询问权。劳动安全卫生监察人员有权向包括单位领导和普通劳动考在内的接受检查单位的所有人员询问有关情况。

(4)查阅资料权。劳动安全卫生监察人员认为必要时,有权查阅、复制被检查单位的有关资料,如内部规章制度、事故记录、检修记录、职业病记载和劳动条件检测结果等。

(5)处置权。在现场检查中,发现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有权令有关人员纠正或停止作业及撤离人员,并通知单位领导人迅速处理,

(6)向有关部门、上级监察机构反映本地区和企业、事业的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倩况。

5.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的义务

与权利相对的是义务。法律上的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所承担的某种必须屉行的责任,或者法律关系参加者必须从事一定行为或不应从事一定行为的责任。

《劳动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人员执行公务,必须出示证件,秉公执法并遵守有关规定”。《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管理办法》规定:“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应当学习劳动安全卫生牛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应当秉公执法、文明执法、勤政廉洁;应当保守在执行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公务活动中接触到的企业商业秘密。”根据这些规定,监督检查人员在行使监督检查权时,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1)开展监督检查活动时出示证件,向被检查者证实自己的身份。

(2)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秉公执法.不询私情。

(3)不得向他人泄露案情及企业有关保密材料。对于行使职权活动中知晓的被检杏单位的商业秘密、生产秘密及其他不宜公开的秘密要严格保密。

(4)为检举和举报人员保密。对检举、举报人员以及反映了不宜公开问题的被询问人的姓名等有关情况,要严守秘密。

(5)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这些义务既是保证劳动安全卫生监督检查公正、合法的需要,也是保护被检查单位和有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要求,必须严格遵守。

第三节劳动安全卫生监察的类型、方式和程序

一、劳动安全卫生监察的类型

国家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分一般监察和事故监察两种类型。

1.一般监察

一般监察是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常规的全面监察。对于监察而言,它的主要目的是预防事故的发生。近几年来,对一般监察的具体内容、方法和频率等方面有了明确规定,如有的省市制定了一班监察的考核标准,并编制成监察程序表,按安全管理、安全技术;事故调查等方面确定了几十项内容。

这样就使一般监察做到了考核目标明确,标准统一。

这种监察活动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

(1)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地组织监察执法活动。这种活动,胡的是进行全面的劳动安全卫生检查,有的是对某些伤亡事故或职业危害严重的行业和单位进行重点检查。

(2)按照劳动安全卫生检查考核标准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评定。部分地区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系统工程原理,全面提出了用人单位管理项目、安全技术、安全效果等方面的检查项目,规定了具体的检查内容和评分系数。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机构依据这些标准,对用人单位实施定期检查、考核和评定,并分别授予用人先进单位、合格单位或不合格单位的标牌,同时指出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3)根据举报进行监察活动。监察机构根据职工对劳动安全方面事件的投诉和工会组织的检举、揭发,派员调查,依法进行处理。随着经济承包责任制和劳动合同制的推广,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发生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争议逐渐增多。根据举报进行监察,可更有效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4)劳动安全管理监察,通常是指劳动安全卫生监察人员对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执行安全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等情况(内容)的监督检查。从形式上看,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监察属一般监察,从安全管理的角度看,监察内容一般包括:企业对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企业是否建有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体制和安全操作规程,有无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检查制度。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是指为了推进企业自主安全活动,企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者、作业主任、安全委员会等。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各级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工作应负的责任和各级工程技术人员、职能科室人员及全体职工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文全生产应负的责任。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明确规定各级领导和各类人员在生产中应负的安全责任,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我国现行的安全管理主要内容,它反映了生产过程的自然规律,是长期生产实践经验和事故教训的总结,是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基本保证。

安全检查制度是指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自身对企业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规政策的情况和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条件、事故隐患等所进行的检查。

安全教育又称安全生产教育,是指企业为实现安全生产所进行的教育活动,通常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劳动纪律教育、安全方针政策教育、安全技术训练以及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的教育,此外还包括法制教育。

企业安全教育一般分为二级安全教育,日(经)常性安全教育,特殊工种的专门教育,复工安全教育等形式。此外,还有对厂(矿)长的安全培(1992午12月7日国务院经贸办秘书局、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将企业厂长(经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企业领导干部培训计划的通知》)、对安全专业干部的培训及对采用新的生产方法、新设备、新工艺和新调换工作的工人进行的新操作法、新岗位的安全教育等。

三级安全教育是指企业对新丫人(包括生产实习人员参加生产劳动的学生)和调动工作的工人进行厂级、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

入厂教育是指分配到车间或工作地点之前对新工人的基础安全教育,重点讲解本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主要安全法规、企业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结合本企业生产特点讲解安全卫生知识和本企业的重大事故教训。车间教育重点讲解本车间的生产特点、劳动纪律、安全管理、安全规程、危险地区和本车间的安全生产状况和典型事故案例。班组教育重点讲解班组安全生产状况、工作性质及职责范围、新工人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安全卫生防护知识、各种防护设备和保险装置的作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生产方法以及新产品投产或调换工人工作时,必须对工人重新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

经常性安全教育是职工业务学习的必修内容,应贯穿于生产活动之中,这也是安全管理中的经常性工作。

2.事故监察

事故监察是指对重大职工伤亡事故,重大经济损失和重大急性职业性中毒的报告、调查、处理、结案、分析、评价(包括经济损失计算)等工作。

这方面的监察工作,应以国务院75号令和34号令等一系列文件为准则。在我国这方面的工作是比较成熟的。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将在第六章介绍。

二、监察方式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的方式有行为监察的技术监察。

1、行为监察

行为监察的内容包括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职工教育培训,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等。行为监察的目的和作用在于提高安全意识,在工作中切实落实安全措施,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要严肃纠正和处理。据调查,因“三违”行为所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60%以上。由此可见,做好行为监察,对降低伤亡事故有着重要意义。

2.技术监察

技术监察是指对物质条件的监察,包括对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三同时”监察;对用人单位现有防护措施与设施完好率、使用率的监察;对个人防护用品的质量、配备与作用的监察,对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危害性较严重的作业场所和特殊工种作业的监察等等。技术监察的特点是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常常需要专门的检测检验机构提供数据。技术监察多是从“本质安全”上着手,是监察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

三、劳动安全卫生监察程序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程序是指监察活动的步骤和顺序,一般包括:

(1)制定计划。劳动部有关监察局每年都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要点),其中对我国每年劳动安全监察上作的重点有明确规定。如1991年一1994年期间,安全监察的重点主要是在加强对建筑行业的安全监察,搞好现场(重点是易发事故企业)监察,加强事故监察和危险性较大设备及特种设备等的预防性专业监察,加强对重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监查检查。1995年强调,加大对建筑业的监察力度,重点是对建筑施工巾“五大伤害”的监督检查。

地方劳动安全监察部门根据年度安全监察工作要点,结合本地区特点,制定相应监察计划,确定枪查优先权。

也可用打分方法确定检查优先权,即根据企业事故发生趋势和安全状况,按一定标准打分,企业问题越多,事故频度越高,其得分也就越高,因而就更应被优先视为监察指导的重点对象。在我国,对监察对象按优先顺序排序十分重要。这是因为我国企业数日庞大,达81万多家(其中尚不包括乡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400多万户),而监察负数量相对却很小,不可能对全部企业一实施劳动安全监察。根据事故趋势和安全状况等因素排定优先权,有助于抓住监察重点,帮助安全问题较多的企(行)业改善劳动条件,降低事故发生率,从而保障职工的安全。

(2)检查前的准备,在订好本部门监察计划,并将监察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后,安全监察人员在对企业进行监察前有必要尽可能多地热悉监察对象的有关情况,加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特点,被检历史,适用的劳动安全标准、规程等。到达被检企业后,监察员须首先向企业有关负责人出示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证件,证明自己的身份,随后可通过开行动会议等方式,讲明到该企业监察的原因(如事故率超标等)、白的、检查范围(如是实施全面检查还是部分检查)和适用的各项标准。会上还应确定陪同监察员进行检查的职工代表(可由工会选派)和管理人员(企业主管领导)代表。

(3)检查的实施。监察人员可在企业有关领导和职工代表陪同下,对企业进行检查。安全管理检查分两方面的内容:

1)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方面的检查,包括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体制、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及经费落实、安全教育等情况进行检查。这种检查通常是查看有关纪录、档案.不一定亲临生产现场。

2)现场检查巡视,即在有关领导和职工代表陪同下,监察员对企业落实有关劳动安全政策、标准、法规等的情况进行检查。如查看安全操作规程是否被违犯,安全设施是否齐全等,检查路线和在各处逗留时间由监察员定,但应尽量减少对工作场所内工作的干扰。监察员可边观察,边与职工磋商,拍照,查清记录等,监察员必须保守所看到的商业秘密。

在检查中对明显的违章现象可以立即予以纠正,并作记录,虽已作了纠止,但仍可作为签发传票和处以罚金的依据。

检查巡视可以是对该单位作业场所的全面检查或重点抽查,也可以是按事前准备的检查表逐项检查,并当场记录。

(4)检查结论。巡查之后、监察员、企业负责人和职工代表可举行会议,就检查的情况进行自由讨论、交流,监察员指出该企业的明显违章行为,并提出自已的意见。

根据监察情况,监察部门把监察指令书(或通知书)下达给企业执行,限期整改,违法情节严重的,发出处罚决定书。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指令书》是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机构责成有关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改进或纠正劳动安全卫生方面存在问题的指令性书面通知书。《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指令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有关单位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确保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产的正常进行,提出限期整改的要求。

企业接到《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指令书》后,逾期不作改进的,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机构应按有关规定发给《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处罚决定书》,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处罚决定书》是一项经济制裁措施,是教育有关企业或领导干部加强安全管理,保障职工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的一种辅助手段。

篇7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持续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整治安全生产突出问题,依法依规、依据政策,集中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坚决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规范安全生产法制秩序,有效防范各类非法违规行为导致的安全事故,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重点

(一)严厉打击13类共性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1.无证、证照不全或过期、超许可范围从事生产经营建设,以及倒卖、出租、出借或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安全生产许可证的;

2.关闭取缔后又擅自生产经营建设的,应关未关或关闭不到位的;

3.停产整顿、整合技改未经验收擅自组织生产及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卫生“三同时”规定的;

4.瞒报谎报事故以及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治的;

5.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抗拒安全执法的;

6.非法用工、无证上岗的;

7.现场管理混乱、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的;

8.安全生产工艺系统、技术装备、监控设施、作业环境、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9.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整改不到位的;

10.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的;

11.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不健全,应急预案制定修订演练不及时,以及自救装备不足、使用培训不够的;

12.新材料、新设计、新装备、新技术未经安全检测核准投入使用的;

13.其他违反安全法律、法规、规章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二)深入排查治理7大类具有行业和领域特点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1.道路和水上交通。营运车辆驾驶人超速、超载、超员、疲劳驾驶、酒后驾驶、逆向行驶、占道霸道行驶以及无驾驶证、驾驶证与所架车型不符、无从业资格证驾驶运输车辆的;客运和危化品运输车辆挂靠营运的;客运车辆夜间通行达不到安全通行条件的三级以下山区公路或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的;旅游包车未取得包车证或持空白包车证的;非客车(船舶)违法载人的;不具备营运资格车辆非法营运的;非法改装车辆从事运输的;高速公路违规停车的;未经批准的渡口渡船非法经营的。

2.建筑施工。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单位承包的;施工、监理单位无相关资质或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转包、违法分包工程的;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无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无操作证书,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

3.消防。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或者未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的;单位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占用、睹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单位建筑消防设施损坏、不能正常运行、擅自关停,或者消防控制室人员没有持证上岗、不会操作设施设备的;消防设施、器材未定期检测,消防安全标志缺损的;车站码头、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及“三合一”建筑等重点单位未进行火灾隐患排查治理,未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

4.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未经正规设计,以及未经过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并已建设、投入生产运行的,未进行重大危险源备案,未进行评估或评估未通过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整改而继续生产、经营的。

5.烟花爆竹。转包分包及多股东各自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超许可范围生产经营或违规使用氯酸钾的;违规跨市运输黑火药、引火线,以及将烟花爆竹产品与黑火药、引火线混装运输的。

6.冶金。违法违规在煤气区域进行作业的;违法违规在有限空间进行作业的;违法违规在粉尘爆炸危险物场所进行作业的;违法违规进行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的。

7.特种设备。未经许可,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特种设备的,非法使用无资质单位生产的特种设备的;特种设备在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过程中未经法定监督检查维修验收合格投入使用的;使用未经注册登记特种设备的。

三、工作职责

沙湖派出所和场政法办负责消防、道路交通行业(领域)集中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

场城建办负责建筑施工集中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专项行动。

场经委负责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行业(领域)集中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

四、工作安排

“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坚持属地为主与行业督导相结合,企业自查自纠与部门督查相结合,全面排查与重点整治相结合,监督检查与联合执法相结合的原则,从现在开始,到12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排查摸底阶段(5下旬—6月中旬)

各分场、各单位要认真分析本地、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现状,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本地、本行业领域的实施方案。要迅速动员部署,督促企业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及时治理纠正非法违规行为,切实消除安全隐患,要在全面排查摸底的基础上对近两年因非法违规行为被处罚过的企业进行重点排查,并将排查出的问题逐一登记,建档立案,督促整改。

(二)从严执法、集中整治阶段(6月下旬—8月)

各分场、各单位要在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组织联合执法,按照“四个一律”的要求扎实开展集中整治。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负责人,一律按规定的上限予以处罚;对存在非法生产经营建设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格追求法律责任,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检查督查、巩固提高阶段(9月—12月)

各地、各部门要采取交叉检查、跟踪检查等方式,对“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严防活动流于形式,防止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违章违规行为死灰复燃。各有关部门要针对本行业领域特点,对重点地区、重点环节和突出问题展开专项检查,加强督促指导,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分场、各单位要把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作为减少隐患、遏制事故的重要举措,成立领导机构,落实“打非治违”责任,做到部署周密、措施果断、推进有力、打击到位。

(二)从严执法。各分场、各单位要紧紧围绕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和坚决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两大任务。严格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从重处罚、严肃问责的“四个一律”要求,以更严厉的要求、更严厉的手段、依法惩处并公开一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典型案件。

篇8

市院党组决定,从现在起用两个月时间在全市检察机关开展一次作风纪律整顿。按照党组的要求,市院政治部、纪检监察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向省院、市委政法委、市人大报告,得到了领导机关的同意和支持,省院XX副检察长、政治部X主任指示要把作风纪律整顿作为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的深化和延伸,对搞好这次作风纪律整顿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委政法委XX书记、市人大XX主任在百忙中参加会议,还要作重要指示。下面我根据上级领导的要求和市院党组研究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加强检察机关作风纪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队伍集中教育整顿、“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教育、“公正执法树形象”教育、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等活动,队伍的作风纪律建设得到了加强。有些同志可能会认为,年年教育、年年整顿,机关作风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该整的整了,该究的究了,没有整顿的必要了,或者认为目前正是办案的好时机,进行整顿会影响工作。这些认识是错误的。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机关和队伍在执法活动和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严格执法的要求,与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与检察人员纪律是不相称的,与检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不适应的,有必要通过作风纪律整顿,解决这些问题,使我们的队伍的执法水平、执法能力和整体素质有新的提高,以适应检察工作的需要。

(一)加强作风纪律建设是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能力的客观要求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同时又是一个执法部门,依法办案、公正执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现在,法律越来越完备,执法标准越来越严格,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越来越高,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这是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这些都给检察机关在执法观念、执法水平、执法机制和执法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检察机关的权力是很大的,尤其是自侦案件,轻者关乎一个人的政治前途,重者掌握着一个人的生杀予夺。如果我们的执法水平不高、执法能力不强,没有严明的纪律,不严格执行办案纪律,不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案,工作稍有出格或过分,就会给当事人造成极大的伤害。有些案件办错了,可能还可以纠正,有些案件办错了就无法挽回,而对于案件当事人,不论是大案还是小案,那就是百分之百的错误,是根本无法挽回的。因此,不增强严格执法意识,不转变执法观念,执法水平不高,就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也正是如此,我们有必要通过作风纪律整顿,使广大干警充分认识民主法制建设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把执法办案与强化法制、纪律约束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干警树立与民主法制建设相适应的执法观念,保证检察人员依法正确履行职责,推动执法水平、执法效率的提高。

(二)加强作风纪律建设是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保证

良好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始终是体现和反映一个单位、部门生机和活力,是凝聚战斗力和保持队伍精神面貌的重要方面。这种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对检察机关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检察机关担负着保护人民、打击敌人、惩治犯罪、服务经济建设的职责,检察队伍是一支武装性质的战斗集体。当前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惩治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法律监督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检察机关要正确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就必须建立一支公正执法、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队伍。如果作风散漫,纪律松懈,人们的思想就会涣散,就没有思想统一和行动一致,就不可能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不能充分履行职责,不能保证检察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由此可见,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是保持思想统一和行动一致的重要保证,作风纪律的这种积极作用,是其他因素无法替代的。

(三)加强作风纪律建设是机关作风纪律现状的迫切需要

应该肯定,我们的队伍和绝大多数干警的作风纪律是好的。但在执法办案和作风纪律方面也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前两年,我们的干警有因违法收取取保候审保证金被处理的,有办案中被处理的,最近又处理了两名干警。这次整顿方案中列举的八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可以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严重干扰依法办案,影响公正执法,也严重腐蚀我们这支队伍。如果我们不深刻地、清醒地看到这一点,认识不到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仍然麻木不仁,漠然置之,任其发展蔓延,就会给我们的事业、给我们的队伍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痛下决心,硬起手腕,认真解决在执法和作风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正确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各项检察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可靠的思想、组织保证。

二、突出重点,认真解决作风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

开展整顿的全部价值和意义在于解决问题,要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各单位、部门和每个干警都要对照方案规定的内容,认真查找在执法办案和作风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那些“顽症”,要认真查一查,要围绕问题查原因,围绕原因订措施,围绕措施抓落实。通过整顿,使每个同志思想上受到触动,主要问题得到解决,作风有明显改变,组织纪律性明显增强,工作有新的起色。为了引导深入讨论和整改,我对几个重点问题加以强调。

(一)以公正执法为重点,规范执法行为

检察机关履行各项检察职能的手段,归纳起来就是执法办案,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是检察机关性质的本质要求,也是履行职能的重要体现。为了保证公正执法,除了法律规定外,高检院、省院还制定了一些禁令、规定。但在具体的执法活动中,存在着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不廉洁等情况,如有案不立、该捕不捕、该诉不诉;重实体、轻程序,重打击犯罪、轻保障人权;随意扣押、冻结款物,受利益驱动办案甚至违法违规办案等。在政法机关集中教育整顿和接受人大检查评议中,检查出那么多应立案不立案、不应立案而立案;该捕不捕、不应逮捕而批捕;该诉不诉、不应诉而的案件,每个院包括市院,都存在这个问题,少者7-8件,多者20多件。当然,有些案件属于适用法律不同、认识不同的问题,但一部分案件确实存在执法不严、不公正问题,确实存在办关系案、人情案的问题。我们的一些干警,或受人之托,或接受案件当事人及其人请吃喝送钱物,就丧失原则、不顾法律,办关系案、人情案,甚至为犯罪嫌疑人说情、通风报信,为案件当事人出谋划策。我们有些案件研究的意见、部署,案件当事人一清二楚,就是有人给通风报信,给办案带来极大的困难。有些干警还利用与公安、法院比较熟悉的关系,到公安、法院为犯罪分子说情,为犯罪分子开脱。有的还打着检察机关的牌子,干扰公安机关办案。

检察人员作为社会中现实的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与一定的人相交往,有亲情、友情等私人感情。但是,在执法活动中,当他作为执法者,作为代表国家权力和意志出现时,不论是与案发单位、当事人以及亲朋的关系就成为工作关系、法律关系。如果把这种工作关系、法律关系变成了朋友关系、感情关系,把“情”渗透到执法活动中,就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执法就可能是非颠倒、混淆罪错,以致放纵犯罪。但同时对执法者则会沾污形象,损害法律的尊严,影响检察机关的声誉。作为检察人员,在情感的体现和运用上,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职业的要求,当面临情与法的冲突时,要坚定地把法律放在首位,敢于顶住各种歪风邪气和无原则之情,严格执法,秉公办案。

因此,这次整顿要坚持从检察机关处理的涉检案件中查找问题,从查处的检察干警违法违纪案件中查找问题,从发生的办案安全事故中查找问题,从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投诉中查找问题,从已发生的被纠正或决定赔偿的错案中查找问题,从复查当事人不服不立案、不捕、不诉的案件中查找问题,从人民监督员不同意检察机关决定的案件中查找问题。同时要坚持开门整改,广泛征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查找问题的过程中,要勇于联系实际,敢于触及思想,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举一反三,深挖根源,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

(二)以执行“禁令”为重点,确保办案安全

中央政法委“四条禁令”,高检院九条“卡死”硬性规定,省院依法安全办案“八条禁令”都是办案安全的保障,已颁布多少年了,干警都知道这些禁令,但在执行中仍有违反。为了突破案件,不顾办案时限和程序规定,认为只要案件搞准了,超期羁押没有关系;为了查清犯罪事实,程序上可以变通。在这种执法观念的指导下,有的地方经常出现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现象;有的没有立案就采取强制措施;有的案件没有侦查终结就办理“退回补充侦查”手续以“合法”地延长侦查期限;有的为了获取有罪证据,不惜对犯罪嫌疑人体罚虐待,甚至对证人变相施加压力;有的在看守所或检察机关讯问室以外讯问犯罪嫌疑人;有的在案件初查阶段不经检察长批准接触被调查对象等。这些情况说轻了是违反规定,说重了是违法办案,明明知道是违反规定办案。为什么制定这些禁令,首先是要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与案件有关的人员,不能因为怀疑其犯有某种罪行就任意践踏其合法权益,就无视其基本人权。

即使经过法院判决认定其有罪,没有依法剥夺的权利,依然应当予以保护。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在执法观念上,一定要牢固树立保护人权的意识,把保护人权的要求贯穿于执法办案的整个过程。其次是保障办案安全。高检院、省院规定的“禁令”,对办案的权限,对传唤、拘传、讯问的地点、时限等作了明确规定,严禁对证人采取任何强制措施,严禁无安全措施办案,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就不会出现犯罪嫌疑人逃跑、自残、自杀等办案安全事故。第三是保护我们的同志。省院《依法安全办案八条禁令》明确规定,违反禁令的,一律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一定后果的,按照《检察官纪律处分暂行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予以追究;造成涉案人员死亡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和负有领导责任者先停职,再根据情况依纪依法处理。高检院九条“卡死”硬性规定也规定,因、非法拘禁、违法办案等致人死亡的,除依法依纪追究直接责任人外,对于领导失职渎职的一律给予撤职处分。这些规定是很严格的。如果违反了,出了安全事故,是要处理人的。虽然是为工作,要保护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要严格执行各种“禁令”,在“禁令”面前不可越雷池半步。

(三)以规范管理为重点,严格执行制度

关于规范管理问题,这次主要强调三点:一是饮酒问题,二是车辆管理问题,三是扣押款物管理问题,因为在这方面出问题最多,最近处理的两起违纪问题,都是因为饮酒过量和警车私用。

首先是饮酒问题。中政委把接受当事人的请吃喝作为“禁令”,市院在1996年专门下了禁酒令,严禁接受当事人的请吃喝,严禁工作日午间饮酒。但我们有些同志整天喝的醉醺醺的,有些同志在办案单位、下基础要吃要喝,有的开着警车、身着检察服,在饭店吆五喝六,有的还借酒发疯、滋事,丑态百出,很失身份,很损形象。有的接受当事人请吃喝,就可能造成案件泄密,或者办人情案,影响公正执法。这次要明确规定,凡是未经批准工作日午间饮酒的,就回家休息,按旷工处理。酒后滋事,造成较坏影响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接受当事人的吃请,造成案件泄密或办人情案的,要依法以及严肃处理。

其次是车辆管理问题。去年,高检院下发了《关于严禁检察人员违规驾车的四项规定》,这四项规定是很严格的,严禁警车私用,违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交通事故并致人重伤、死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给予开除处分。并规定,因管理不善导致检察人员违反规定的行为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按照《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的规定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这些年,我们在车辆管理方面是下了功夫的,纪检监察部门、车辆管理部门多次查处,但违反规定的情况依然发生,有开着警车、鸣着警笛横冲直撞的;有公车私用,开着警车到宾馆饭店乱停乱放的;有用公车游玩、钓鱼的;也有不负责任,造成车辆被盗、损坏的;有酒后驾驶,致人死亡的;有肇事逃逸的等。酒后驾驶致人死亡,肇事逃逸的,因为属于雇用人员,我们无法按规定处理,但给单位和个人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尤其是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今后,要严格执行关于车辆管理的规定,纪检监察部门、车辆管理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定时不定时的检查。对警车乱停乱放、警车私用、开车游山玩水、酒后驾驶等违纪行为要坚决处理,对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并致人重伤、死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按规定给予开除处分,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三,关于扣押、冻结款物管理问题。关于这个问题,高检院下发了《人民检察院扣押、冻结款物管理规定》和《关于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的通知》,规定扣押款物要实行“收、管分开”,办案部门的暂扣款,要交由院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实行一案一帐,办案部门不得自行管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截留、侵占、挪用、私分、私存或擅自处理扣押款物。但是,有的单位、有些部门,把扣押款物当成自己的“小金库”,随意截留、挪用,甚至以发“奖金”、“补贴”等名目私分。有的干警在办案中,把暂扣款干脆装入自己的腰包,这种情况在每次执法检查中都有发现,这次整顿也要把落实扣押款物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清理检查和理顺。大家对这个问题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旦出了事,谁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对于扣押款物一定要落实“收支两条线”的规定,要实行责任制,检察长为第一责任人,层层抓好落实。纪检监察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对违反规定的要及时查处,给予直接责任人和决策人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以克服特权思想为重点,转变执法作风

我们检察机关从整体上来说,队伍的素质是好的,人民群众也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国家法律赋予了检察官一定的权力,这种权利只能在法律所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使,但我们有些干警往往把这种权力当成特权,在社会活动中高人一等,耍特权、逞威风,态度蛮横,对群众态度生硬、冷漠;在办案中接受案件当事人及其人宴请、钱物,,甚至利用职权搞不正之风;有的打着检察机关的旗号吃拿卡要;有的借办案之机向发案单位或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属提出一些无理要求,借用发案单位的交通、通讯工具长期不还等。

特权思想和霸道作风,虽然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但它影响恶劣,损害了检察机关的声誉和检察干警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发展下去就会失去群众对检察机关的信任,失去执法的严肃性和法律的尊严。我们是检察官,我们从事的工作、我们的地位,在群众眼里就是特殊的社会成员,特殊的社会成员就应该有特殊的道德规范,一般群众可以做可以说的,你就不能做不能说。同样的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身份的人的身上,它的后果和影响就会有截然不同。因此,我们每一个干警必须充分认识到,反对特权思想是检察官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经常用“热爱人民,不骄横霸道”这条检察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彻底克服特权思想和衙门作风,欢迎群众监督,接受群众批评,做一个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好公仆。

(五)以提高工作效率为重点,规范机关工作秩序

目前,机关在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有的同志无所事事,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干;有的对工作能推就推,能拖就拖;有的怕苦怕累,拈轻怕重,讲价钱图“实惠”。有的工作低标准,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敷衍塞责,了草从事;有的不负责任,甚至推卸责任。二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倾向严重。有的单位执行上级决议、指示不坚决;有些干警不服从领导,不听指挥。三是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松弛。有的上班迟到、早退,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工作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甚至长期见不到人;有的工作时间办私事,点名或签到后就无踪影;有的工作时间闲聊,上班在微机上打电子游戏等等。

加强作风纪律建设,一靠管理,这是基础;二靠制度,这是根本。这些年来,我们在抓作风纪律上花了很大气力,解决了作风纪律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但有些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而且在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从我们自身找原因,与我们对干警的要求、教育、管理和监督不严有关。因此,我们必须严格管理,严格制度,使我们的队伍保持良好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

首先要严格管理。我们有些领导、中层干部,只看到在社会大环境下我们的队伍是好的,只看到干警辛辛苦苦,有些同志甚至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个别人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对干警的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有的当老好人,怕得罪人丢选票,不敢大胆管理,遇到问题和矛盾绕着走,对一些不良作风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甚至对一些违纪行为不敢批评。我们的干警确实很辛苦,但不能因此而放松对干警的要求和管理。对干警既要厚爱,更要严管,严管才是真正的爱护。今后的竞争上岗,不能仅以得票多少取人,对一些有进取心,工作成绩突出,不怕得罪人,敢于大胆管理的同志,就是得票低一些,也要坚决使用。这一条要作为今后的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的重要原则。其次是严格执行制度。制度建设是带有长期性、稳定性和根本性的措施,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案件,才能推进作风纪律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关键是要执行、落实,可以说,我们的制度是不少的,中央的、省市委的,高检院的、省院的,我们自己的,但再好的制度,不落实等于一张空文,毫无意义。制度定了,就要坚决执行,使制度真正成为约束和规范干警的行为准则。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要按照规定处理,丁是丁,铆是铆,决不能姑息迁就。对不执行制度、违反制度的不处理,制度就失去了严肃性,既不能达到教育本人、警示他人的目的,而且会养痈遗患。

三、加强领导,严密组织,保证整顿取得实效

市院党组在目前决定开展这次整顿,表明市院党组抓作风纪律建设的决心。为了保证作风纪律整顿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提几点要求。

(一)加强领导,确保不走过场。市院成立了作风纪律整顿领导小组,我任组长,纪检组长XX、政治部主任XXX任副组长。各基层院也都要成立领导机构。要实行检察长责任制,各单位的检察长对本单位的作风纪律整顿负责。检察长要亲自抓,要来实的,动真的,扎扎实实抓好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工作,用党性保证整顿不走过场。哪个单位走了过场,要追究检察长的责任。

(二)要联系实际。要联系本单位、部门和干警的思想、执法和作风纪律的实际,真正使一些问题得到解决。以前的整顿、教育,有些问题不能得到彻底解决,有些问题“旧病复发”,关键是联系实际不够。要对照有关纪律的规定和规章制度,集中时间查找本单位、本部门以及干警个人在执法工作和作风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坚持眼睛向内,多从主观上、从自身查找问题和原因。对发现的问题,要深刻剖析根源,找准症结,制定整改措施,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篇9

(一)检查时间:此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时间为2015年5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

(二)检查范围:全镇所有村(居)委会、所有行业领域、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以下简称“各单位”)。重点检查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非法开采、地质灾害、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水利、电力、农业机械、特种设备、食品药品、学校、民爆器材、防汛等行业领域。各行业、各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区域、行业的检查,加强对事故多发重点地区的整治,突出学校、医院、商业和文化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突出农民工等人员集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突出对反复发生、长期未得到根治的重点问题和隐患开展检查整治工作。

(一)检查各村(居)委会、各部门、各单位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规定要求和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责任,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是否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是否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的责任分工是否明确、是否清晰、是否落实,是否做到监管工作的全覆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专项整治是否取得实效。

(二)检查各单位、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是否把“安全第一、生命至上、保护职工生命安全”作为最重要的职责,各类安全生产制度是否健全完善;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制度的要求;依法依规组织生产经营建设,加强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科技支撑、教育培训、持证上岗、应急管理等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情况;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和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情况。

(三)明确责任,强化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大检查

1.安监站负责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及工贸企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检查。重点检查非煤矿山是否按照要求开展整顿关闭工作;露天矿山是否存在高陡边坡、违规爆破、一面墙开采;排土场是否存在一面坡排土、抗滑措施是否有效、防排水措施是否到位;查处超许可范围生产、非法盗采等非法违法行为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等各环节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对油库、重点区域危险工艺、危险产品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情况;打击治理烟花爆竹企业“三超一改”、非法生产经营行为以及生产企业转产关闭退出情况。

责任领导:* 副镇长

责 任 人:* 安监站站长

2.派出所、打非治违中队负责道路交通安全、民爆器材、消防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进行全面检查。道路交通重点查处:无证驾驶、驾驶无牌无证车辆、超载、非法营运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查处超员、超速、违法超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载人、酒后驾驶、驾驶报废车辆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强化对事故多发路段的监控和巡查,要在重点线路、危险路段安排足够的警力,加强巡逻执勤,加大执法力度,遏制道路交通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消防安全重点检查:旅馆、饭店、娱乐场所、医院、学校、超市及高层建筑等人员密集、易发生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场所的消防设施设备是否完好有效、值班值守是否到位、应急救援物资是否储备充足;生产、储存、经营与住宿合用的“三合一、多合一”场所的防火间距、防火防烟分区、疏散楼梯、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设置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消防设施配备是否满足消防安全需要;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是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是否明确、是否经过消防安全培训。督促各单位进行消防安全检查,重点检查消防

行政许可、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日常防火检查巡查、建筑消防设备设施和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是否符合要求、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生产经营单位认真落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人员控制和疏导措施。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消防设施、应急广播和照明以及火源、电源进行全面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认真落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人员控制和疏导措施。民爆器材重点检查:涉爆单位对民爆器材运输、存储、使用等环节的安全。

3.国土分局、安监站、煤管所负责治理私挖乱采及地质灾害安全检查。经常巡查为主,加大巡查频次、频率,对重点区域,死角难点私挖乱采进行检查,对非法开采发现一处,取缔一处。要按照经常工作为主,从重从快从速处理,不让非法开采有可乘之机,从源头上杜绝和堵死私挖乱采行为。检查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完善预案,建立预警预报系统,采取“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防御措施,落实汛期监测、临灾预报、人员转移路线等情况。

责任领导 略

4.交通所负责公路建设在建工程施工、公路及其设施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公路建设在建施工安全,桥梁、隧洞、危险路段、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安全隐患和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是否到位;临水临崖、长下坡、急弯等部位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完善,确保道路安全。

责任领导:杨 林 副镇长

责 任 人:杨伟平 交通所所长

5.村建所负责房屋建筑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和红梁子集镇建设施工的安全检查。重点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起重机、物料提升机、施工升降机、吊笼、脚手架等设施设备安全情况,落实防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倒塌措施情况;查处违反法定建设程序和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等行为情况。检查施工临时宿营区安全、现场排水、边坡基坑支护、脚手架工程、施工用电等情况,要针对雨季施工的特点,切实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严格落实防触电、防坍塌、防坠落等各项安全防范技术措施,基础工程要加强维护和排水,特别要把防范深基坑边坡崩塌、塌陷等作为监控重点,确保万无一失。

责任领导:杨 林 副镇长

责 任 人:吴关生 村建所所长

6.煤管所负责煤矿安全检查。重点检查煤矿提能改造、转型升级实质性工作推进情况、《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及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七大攻坚举措”是否落实到位;瓦斯抽采是否达标;矿井通风系统是否稳定可靠;煤矿矿井是否落实水害防治、顶板管理措施;矿井安全管理和现场管理是否到位;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是否达到进度要求和煤矿安全七项治本攻坚举措,严厉打击私挖盗采、超层越界开采等非法违法行为情况;超能力组织生产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被列入资源整合重组、停产整顿煤矿是否存在未经批准违规组织检修、抢修、偷开偷采现象。

责任领导:刘红雁 副镇长

责 任 人:张如党 煤管所所长

7.中心学校、__镇一中、二中负责学校安全检查。加强对全镇各类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要抓紧排查学校危房,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加强对中小学危房的管理。要通过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师生开展汛期安全教育,增强学生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杜绝学生涉水事故发生,防患于未然;对无安全保障的夏令营活动要一律取消。

责任领导:略

8.水务站负责水利工程、水库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全镇人畜饮水安全、各类防洪度汛预案的可行性,防御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制度,落实县、乡、村三级防汛责任制度及汛情监测、传报机制和措施。防汛抗洪工作制度,检查河道、水库、山塘、堰渠、地质灾害危险地段安全隐患。

责任领导:略

9.食药安办、工商所、卫生院负责食品药品安全检查。重点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流通等环节的安全检查。加强对村级卫生所、各类药店、化妆品店、餐馆、食品经营零售点、集体用餐企业、农村红白喜事宴席、学生食堂,尤其是幼儿园的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责任领导:董琼波 副镇长

责 任 人:略

10.供电所负责全镇电力安全检查。要对全镇工矿商贸企业、各村寨的用电安全等进行全方位的排查和治理。特别对重要输变电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做好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强化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及电力建没工程的安全管理。

责任领导:略

11.农机站、农科站负责农业机械、农药安全检查。农技站要强化对农药种子市场、农产品残留农药的监督管理。农机站要严格检查农用拖拉机登记、年度检验工作,拖拉机驾驶证的申领、换发和审验情况;检查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查处违法载客、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

责任领导:略

12.林业站负责森林防火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加强对全镇林区的防火管理,督促护林员、村(居)委会、村小组人员认真履职,组织相关人员经常上山巡查,在重点林区、重要路口设置卡点,进山人员一律不得携带火源,严防火源进入林区;发生火情时,及时组织扑火队员进行扑灭,杜绝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责任领导: 略

13.特种设备安全,由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所监管对象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主要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管理机构、责任人员、规章制度建立落实情况;使用的特种设备是否有使用证、作业人员是否有上岗证、设备是否依法申报检验合格;是否制定特种设备应急预案;是否存在使用非法生产、国家明令淘汰、已经报废、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全格,以及其他不符合相关法规、技术

规范、技术标准的特种设备。14.其他行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能职责要求对所监管对象开展安全检查。镇直各部门要按照职能职责及相关要求规定的检点认真开展安全检查。

责任领导:镇政府各分管领导

责 任 人: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有关人员

15.各村党总支、村(居)委会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认真开展本辖区内的各类综合安全检查并严格做好记录,对排查出的较大以上、且不能及时处理的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镇政府,严防事故发生。

责任领导:各村(社区)书记、主任

责 任 人:各村(居)委会有关人员

(四)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事故查处情况,重点检查责任追究是否严格依法,各类防范措施是否落到实处,相关安全标准、制度是否完善。

(五)开展汛期隐患排查和隐患点除险加固,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情况,汛期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是否落到实处;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健全完善预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工作机制情况。

(六)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开展好“六月安全生产月”活动,提高全民安全生产素质和意识。

(一)各单位、企业都必须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彻底的大检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要求,严格细致,认真检查事故易发的重点场所、要害部位、关键环节,排查出的隐患、问题要制表列出清单,建立台账,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并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排查情况、整改方案和整改结果,都要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在单位内部公布,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并上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中央、省属管理的各类企事业单位要在内部认真进行检查的同时,自觉接受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行业监管部门、各村(居)委会要按照职责分工对直接监管的单位做到全覆盖、全过程进行检查、督查。

(三)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镇直有关部门要组织督查组,针对本行业领域的实际,组织指导和监督本行业领域的检查督查,对本行业领域开展安全检查的全过程进行督查、抽查,组织互查,开展专项检查、督导。各有关部门要将检查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通报有关地方政府。镇安委会要组织督查组对各村(居)委会、各部门进行全过程督导、督查。

(四)要创新检查方式。在全面督查检查的基础上,采取明察暗访、突击夜查、回头检查、交叉检查等多种方式进行,重大隐患要挂牌督办、一盯到底。各村(居)委会、各部门、各单位要定期分析研究安全大检查工作中的问题。

(五)要把安全大检查与打非治违及严格执法相结合。对检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必须现场依法提出处理意见,对存在重大隐患的,要依法停产整顿,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复产必须经过验收。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处罚;对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镇安委会统筹安排部署大检查工作,安委会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督查。各村(居)委会要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牵头的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小组并明确责任,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好动员部署,落实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明确责任,做到动员部署、责任落实、监督检查一线。镇直有关部门也要明确此项工作的负责人和检点,针对本行业领域的实际制定检查方案,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本行业领域的检查督查。

(二)加强宣传发动,引导社会参与。宣传部门要加大安全大检查活动的宣传力度。各村(居)委会、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各种方式,对安全生产大检查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及时组织报道先进典型和经验。要充分发挥群众和舆论监督作用,鼓励通过“12350”及各单位的举报电话举报安全隐患,及时兑现举报奖励。同时对安全检查走过场、隐患排查治理不力的,要予以公开曝光。

(三)敢于动真碰硬,务求取得实效。各村(居)委会、各部门、各单位安全大检查,要切实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走过场,以更加“严细实”的作风,以对隐患和问题“零容忍”的态度,坚持“命”字在心、“严”字当头、敢抓敢管,忠实履行职责,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现场。督促指导,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确保大检查取得实效。

(四)强化督查,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各村(居)委会、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推进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要上下联动,在组织企业认真开展安全生产自查的同时,组织专门检查督查组,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带队下基层,深入生产一线进行督促检查。

篇10

一、当前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食品卫生法》自2009年6月1日开始实施,但由于监管部门多,监管范围过于狭窄,导致监管中存出不可避免的管理盲区,造成监管滞后和监管不力等诸多问题的发生。

1、多部门联合监管导致管理盲区。依照《食品卫生法》规定,负有食品卫生监管的部门涉及质检、工商、农业、卫生等多个部门,在具体的监管工作中实行分环节管理,每一个监管部门管辖环节具体界定及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还不够明确,存在职能交叉、界线不清,容易导致各职能部门推诿、扯皮现象,工作存在漏洞,管理存在盲区。

2、监管缺失导致对食品卫生违法行为打击不力,使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目前,食品安全源头监管薄弱,是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近年来的食品安全案件,大多发生在食品生产源头和初加工环节,相关监管部门处罚力度小,甚至存在着“以罚代刑”现象,对涉嫌犯罪的食品卫生嫌疑人不移交司法机关。

3、 监管水平有限,配套监测设备不健全。目前,基层食品安全的技术监管水平有限,食品质量检测配套设备落后,特别是在农村等监管人员的监管水平低下,在日常监管中,仅靠经验和常识进行粗略判断,大大降低食品卫生的安全率。如笔者单位去年查办病害猪无害化处理中发现,各乡镇检疫员对肉质品的检验中大多凭目测和经验,对一些肉质品存在的复杂问题较难发现。

4、配套法规和标准不健全,影响了法律实施效果。从国家层面看,一些监管工作需要的法规、规章和制度还存在空白。如食品安全法授权国务院制定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至今尚未出台。从地方层面看,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对国家出台的法规、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政策,不能及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并加以落实。有的食品还没有安全标准,有的同一种食品不同监管部门的标准不尽一致。

5、个部监管人员责任意识淡薄,法律意识意识差。据分析,在检察机关已查办的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中,个别监管人员对食品卫生监管意识不强,存在着不作为现象,且个别执法监管人员对自已该掌握的法律知识和行业规范了解不多,势必影响其监管职能的有效实施。

二、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渎职侵权犯罪的特点及原因

1、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渎职侵权犯罪的特点

为打击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渎职侵权犯罪,今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严肃查办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专项工作,将七类危害食品安全渎职犯罪案件重点查办。据报道,截止今年5月24日全国共立案侦查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37件57人,其中贪污贿赂犯罪17件18人,渎职犯罪20件39人。在所查办的食品安全类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窝案串案多。如今年我省发生的“瘦肉精”事件,检察机关经过对涉嫌工作失职的53名公职人员调查取证后立查26名渎职侵权犯罪嫌疑人,均是从事畜牧监管人员;

二是类犯罪突出。据报道,在立案侦查的39人中,犯罪22人,占56.4%;

三是危害后果严重。如我省济源市畜牧局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邢凌峰、副所长卫建设,涉嫌,对进入食品厂的生猪不按照规定进行瘦肉精检测,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严重损害了国家和公共利益。

2、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渎职侵权犯罪的原因分析

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屡禁不止,其背后的渎职侵权犯罪不容忽视。笔者认为,导致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渎职侵权犯罪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负有食品卫生监管职责人员对渎职侵权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认识不足,存在“失误在所难免,是交学费”、“决策失误不为罪”、“为公滥权不犯法”等错误思想。

二是法律素质低,不能依法办事。某些食品卫生监管人员因自身素质不高,对法律法规、政策不懂或一知半解,在执法过程不能正确执行法律法规、政策,造成重大损失,从而触犯刑律。

三是拒腐意识差,执法观念错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部分食品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利用手中职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或缘于钱、亲情以及哥们义气而放弃原则、放弃职责或滥用手中的权力,从而走向渎职侵权犯罪的道路。

四是监督不健全,制约机制缺失。个别食品卫生监管人员“自由裁量权”较大,因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致使行为失范而不能及时制止;有的单位纪检监察部门未完全履行监督职责,甚至满足于表面上的“相安无事”,认为不出问题就是监督有效。

三、检察机关对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渎职侵权犯罪监督和预防的必要性

1、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决定了监督和预防的必要性。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对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进行专门监督。因此检察机关是行使法律监督权的主体,负有运用法律赋予的专门手段对特定范围内严重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法律职能。“食品安全渎职罪”是我国《刑法修正案八》中新增设的罪名,查办和预防食品安全领域渎职侵权犯罪也是检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表现方式。

2、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决定了监督和预防的必要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安全已成为目前公共健康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甚至还关系到民众对社会和政府的信赖问题。因此,深查和预防食品安全事故背后的渎职侵权犯罪也是检察机关维护民生民利的重要手段。

3、食品安全渎职侵权犯罪后果的严重性决定了监督和预防的必要性。据报道,今年以来检察机关所查办的危害食品安全渎职犯罪三大特点之一即是危害后果严重。如我省济源市畜牧局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邢凌峰、副所长卫建设,涉嫌,对进入食品厂的生猪不按照规定进行瘦肉精检测,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因此,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对食品卫生领域渎职侵权犯罪进行监督和预防刻不容缓。

四、检察机关对食品安全领域渎职侵权犯罪的监督和预防对策

1、依托信息共享平台,排查职务犯罪风险点。当前在“两法衔接”工作机制框架下,创建“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即运用信息手段,在公安、检察、监察、行政执法机关之间搭建的信息共享、案件移送及监督、互动交流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网络平台,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的同时,可充分运用这一平台,准确掌握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情况,及时发现排查职务犯罪的风险点和风险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避免行政执法机关出现以罚代刑的执法偏差,降低“”渎职犯罪的可能性。

2、 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预防合力。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由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参加的联席会议,对行政违法案件与刑事犯罪案件调查、处理和移送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协调,这样可以提高食品监管行政执法机关发现涉嫌犯罪案件的能力。并统一协商制定食品安全监督机制,明确监管职责,针对法律规定盲区制定适应本地特点的针对性措施,确保食品卫生监管落实到位。

3、运用侦防一体化工作机制,增强预防实效。通过“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检察机关可实现对全县行政执法机关所有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对公安机关受理的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的立案、侦查及后续处理情况开展立案监督。预防部门加强与侦监、反贪、反渎等部门的配合,及时掌握案件情况,制定惩防对策,跟进预防措施,切实将办案工作筑成预防工作的基础和依托,增强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整体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