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

篇1

关键词: 工业企业;管线综合;设计方法;

1.前言

工业企业的总平面设计中,除了对各个建筑物、道路、铁路、皮带廊等建构筑物进行布置外,还必须对各种工程管线进行综合布置,其布置的繁简程度取决于管线的种类和多少。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和产生的大部分液态、气态物质和一部分粉状固态物质,往往是采用管道输送,这些管线不仅性质、用途、管径、管材、输送压力等各不相同。而且对布置各有不同的要求,同时,由于各种管线的布置系统、路由、敷设方式、架设高度、埋设深度不一样,它们在平面和竖向上的相互关系又是错综复杂的,所以,工业企业总平面要比民用建筑总平面的管线种类要多些,管线综合布置也就相对复杂一点。

由于工程管线综合设计涉及的专业类别多、接口多、受制因素多,向来就是总平面设计的一个难点,以下就结合自己的一点经验,对工业企业管线综合设计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2.管线综合设计方法

2.1明确管线综合的设计原则:

(1) 从整体出发,结合规划容量,统一安排,流程合理,便于检修。使各种管线在平面和立面上相互协调、合理交叉。生产性管线不宜穿越预留扩建用地。

(2) 综合考虑各种管线的特性、用途、敷设条件、相互连接及彼此之间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选择合理经济的敷设方式和路径,使线路短捷、适当集中。

(3) 管线走向尽量顺直,平行于道路、建筑物的轴线;干管尽量靠近用户及支管多的一侧。

(4) 管线之间及管线与道路、铁路尽量减少交叉,需交叉时,一般宜为直角交叉或按工艺要求的交叉角度交叉。

(5) 改建或扩建工程中新增加的管线一般应不影响原有管线的使用,并应考虑施工要求及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

(6) 各种管线、管沟、管架在布置中产生矛盾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

a.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

b.有压力的让自流的。

c.柔性的让刚性的。

d.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

e.新建的让原有的。

f.检修少的让检修多的。

g.临时的让永久的。

2.2按各种管线的功能特性、介质特性、敷设方式进行列表分类:

a.一般厂区管线按功能特性大致分为上水管、下水管、补给水管、热力管、暖气管、供油管、压缩空气管、电力电缆、各种保护气体管等;

b.按介质特性分为压力管和无压力(自流)管;

c.按敷设方式分为地下敷设和地上敷设;而地下敷设又分为直埋敷设和管沟敷设,地上敷设又分为墙架式和支架式等几种方式.

我们了解了工程管线的各种分类,我们可以通过收集到的各专业所提供的工程管线相关资料,对管线综合涉及到的所有工程管线按功能特性、介质特性、敷设方式进行列表分类,通过这个步骤,这将会对我们下一步确定规划工程管线走向及敷设平面位置时起到很好的指导意义,列表举例如表1所示。

表1 某建材企业室外管线列表

管线名称

管线规格

敷设方式

介质特性

供水管(生产、消防、循环)

DN100--DN250

直埋

压力管

排水管(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等)

DN100--DN250

直埋

无压力管

采暖管

DN80

直埋

压力管

压缩空气管

DN80

架空

---

重油管

φ108

架空

---

电缆沟

宽0.8―1m

---

---

雨水明沟

宽0.4―0.6m

---

无压力流

氮气管

φ159

架空

---

氢气管

φ108

架空

---

天然气管

φ273

直埋

---

2.3根据工业企业室外管线列表做管线综合走向及敷设位置规划:

由于管线综合涉及较多的专业,所以这一步骤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各专业设计时没有按照整体规划来考虑,均按照自己专业方便来布置各种管线,那最终将导致管线综合时产生各种矛盾,最终引起设计返工,所以,在施工图设计开始之前,应积极同所涉及的各专业进行协商探讨,合理的做好管线的走向。

在做管线整体走向及位置规划时,我们可以参考上一步中做出的管线种类列表,埋地布置的管线中优先布置体量较大的管线,如表1中的电缆沟和雨水明沟等,然后再考虑布置各种体量较小的管线;架空管线布置时应根据表2的要求,尽量考虑共用管架,如表1中的压缩空气管、氮气管和氢气管就可以共用一个管架,管架应躲开埋地管线布置的范围,在可能的情况下埋地管线和架空管线应分别布置在道路两侧,以免互相影响。

表2 不宜共架敷设的管线

管线名称

不宜共架的管线

附注

氧气管

燃油管、乙炔管、导电线路

氧气管必须与燃油管共架时,宜布置在燃油管上面,且间距不小于0.5m

煤气、乙炔等可燃气体管

导电线路

热力管

汽油、苯类等易挥发的易燃物质管道

必须共架时,热力管道应敷设在这些管道上面

酸、碱等强腐蚀性管

各种金属管、电缆

必须共架时,酸、碱管应放在金属管、电缆的下层

通讯线

电力线路

通讯线尽量不与电力线共杆,如与1-10KV电力线共杆时间距不应小于2.5m

2.4重点处理各种管线交叉节点:

总的来说,管线综合设计的目的就是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合理布置各种管线平面和竖向位置,使其既满足各专业管线的功能需求,又不会现场施工时产生冲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管线综合设计除了根据各专业所提供的相关资料确定各管线的平面位置外,还要重点处理好各种管线交叉节点的竖向标高关系。

由于厂区管线种类繁多,其相互交叉节点也很多,设计时当然不能每个节点都一一处理,所以我们就重点处理那些截面较大的管线,尤其是那些对标高要求比较敏感的无压力流管线之间交叉节点,如污水管、雨水管或者排水明沟与各种管线交叉的节点。

设计时为了方便起见,我们一般对要处理的节点进行编号,然后对其进行列表,要在表格中标出相互交叉管线的标高和两者之间的垂直净距,如果两者之间有冲突的话,这样就一目了然,方便各专业之间相互协商处理,具体做法如表3所示。

表3 节点处理列表

节点编号

1

2

3

室外地坪标高(m)

9.70

9.70

9.50

上部

管线

管线名称

污水管

污水管

电缆沟

管径或截面(mm)

DN250

DN250

0.8x1.0

管底标高(m)

8.90

8.60

8.40

下部

管线

管线名称

给水管

天然气管

污水管

管径或截面(mm)

DN200

DN273

DN250

管底标高(m)

8.40

8.00

7.80

垂直净距(m)

0.3

0.327

0.35

3.结束语

总的来说,管线综合设计是一项繁琐的工作,为了将这些错综复杂、要求不同的管线统筹安排,合理组织好各种管线的路由,协调好管线之间、管线与其他设施之间在平面和竖向的相互关系,设计者必须详细了解各管线的用户和特性,熟悉管线布置的技术原则和要求,并通过综合分析,密切磋商和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比较,才能真正做好这项工作,才能最终使得管线布置既符合安全、防火、卫生等规定和满足施工、检修的要求,又力求管线顺直、短捷、投资最省、占地最少。

参考文献

1《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 50187-2012

2 王炳坤 编《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12

3 雷 明 编著《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

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5

篇2

【关键词】

出入口;物流;组织;疏散

一、车间出入口布置的意义和原则

工艺流程是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的基本理论根据,在满足工艺流程和物流关系条件下,厂内各车间的位置关系就基本确定了。

出入口是车间内部和厂内道路连接的枢纽点,是室内外空间组织联系的节点,是车间与车间之间相互联系的端点。运输是道路的基本功能,出入口布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整个厂区内部运输线路的长短、厂内物流运输量的大小,从而影响到了运输费用成本的大小。于是,出入口的布置成为了整个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考虑的问题。

出入口的布置直接决定了厂区交通量的发生点、吸引点以及主要货物的流向,合理地组织厂内货流与人流,需要对出入口的设置位置进行深入研究。这对企业的运营生产、提高道路的利用率、物流运输的高效性、以及消灭安全事故、方便职工正常通行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以实现厂区物流的合理化为基本出发点,车间出入口布置就需要实现人员、机器、物料与环境之间的最佳配合,要用最少的投入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收益。车间出入口布置的一般原则有:

(1) 效率与效益原则:简化加工流程;有效利用人、设备、空间、能源;减少物料搬运;缩短生产周期;力求投资最低。

(2) 系统化的原则: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以实现整体优化。

(3) 舒适与满足原则:即为职工提供方便、舒服、安全和职业卫生条件。

二、厂区车间出入口布置的影响因素

货流组织是布置车间出入口时考虑的首要因素。进行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时,已根据车间之间的物流关系强度,将运量大的、物料输送关系密切的车间靠近布置在一起。但是,受到建设场地、工业建筑物的轮廓尺寸、车间内生产线布置要求以及厂区通道的影响,车间出入口的位置选择仍会使得物料搬运长度在局部空间上发生距离改变。因此需要结合出入口的位置来规划物料流动模式,以期在进行货流组织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输距离,以节约线路长度和运营费用,从空间上获得最大的效益。

人流组织是布置车间出入口必须考虑的另外一个因素。合理的人流组织方案追求线路短捷且和货流交叉最少。出入口数量的合理设置恰恰可以有效分离和组织厂区主要货流和人流,减少货流和人流的交叉,即避免了好多冲突点。同时通过科学设置出入口更可加强人流组织的合理性,使室内外空间联系更加方便,时间组织上能够及时,从而实现有效的面积利用,创办良好的工作环境。

此外制定应对突发事件(比如火灾、地震)的疏散方案和疏散路线时,合理规划出入口的位置和数量对于迅速引导人们向安全区域撤离更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合理规划车间安全出口的数量、位置及门的宽度尺寸,可以迅速、有效诱导车间工作人员离开危险地带,减少安全事故的危害,从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除以上两个因素之外,出入口的布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厂区占地面积大小,用地是否紧凑。相邻车间之间在没有出入口的前提下,相邻车间间距一般只需满足防火、防震、防噪等距离,一旦设置了出入口,加上车间引道长度的要求,其间距必然会增大。比如有出入口与车间引道≮3.0m; 有出入口有车间引道按实际要求,为一车长时一般6-9m,一个车加拖挂≮6-9m,消防车15m,救护车6m,叉式汽车6m,电动机4m。所以车间的出入口位置需要慎重考虑,尽最大可能地利用每一份土地和公共基础设施,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三、某厂区车间出入口布置的优化方法

1、基于货流组织的优化布置

某厂区内,车间形状尺寸和总平面布置已基本确定。此时有A、B、C、D四个车间,假设A、B、C车间的出入口已经确定,车间的长为M,宽为N,车间之间的防护距离为F,通道宽度为T,详细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某厂区车间平面位置关系图

D车间的出入口有两种选择e和f,四个车间两两之间都存在着物流关系,在一个车间出入口确定的情况下,另一个车间因出入口位置的不同,从而得到的物流量大小也就不同。

设总运输费用P,运输距离L,物流量W,单位运输费用w0,相邻车间AB的运输距离Lab=T+1[]2[SX)]Ma+1[]2[SX)]Mb+Fab;车间AB的运输费用Pab=WabxLabx w0;所以四个车间总的运输费用P=Pab+ Pbc+ Pbd+ Pac+ Pad+ Pcd。

当车间的出入口为e时,总运输费用为Pe;当车间的出入口为f时,总运输费用为Pf。当Pe

2、基于人流组织的优化布置

仍以上述某厂区的ABCD为四个车间,E、F为车间周围最近的安全疏散场地,即安全空间,如图2所示。

当火灾,震灾突然降临时,周围四个车间的工作人员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及时的逃离危险地带,所以车间出入口设计都应满足要求,当D的工作人员从不同的出入口e和f出来时,需要对逃离的疏散场地做出选择,E还是F,必要时出入口处需要制定一定的交通诱导措施,交通标志或者标线,使人流组织更加直观化,室内外联系更加明了化。

假设安全空间E周围有ABCD四个车间,各车间的工作人员分别是Na、Nb、Nc、Nd,国家标准规范规定人均最小疏散面积不得小于3 m2/人,从而可以得到:

疏散场地E最小面积Fe=(Na+Nb+Nc+Nd)x 3,设疏散距离为L,根据耐火等级和抗震等级要求,疏散场地距各车间的安全疏散距离均应满足L小于安全距离要求。

计算疏散流量和全部人员撤出危险区域的疏散时间,因为车间操作人员比较少,可不考虑通行能力,但必须设置指示人们疏散、离开危险区的视听信号。避震疏散场地应根据疏散人口的数量规划,疏散场地应与广场、绿地等综合考虑。

四、结束语

通过对车间出入口布置的分析研究,进一步体会到出入口布置在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当中的重要性。车间出入口的合理布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将整个厂区的总平面布置和车间的室内外布局统一了起来,对于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益、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美]查理德﹒谬瑟.系统布置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3.121-124.

[2] 雷明.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陕西科技技术出版社,1998.5.85-87.

[3] 中国工业运输协会.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12.

[5] [美]查理德﹒谬瑟,李﹒海尔斯.系统化工业设施规划.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3.34-38.

【作者简介】

李伟峰(1982-)男,陕西西安人,工程师.

篇3

关键词:总平面布置 环保设计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 of general layoutfor

petroleum refining enterprise

LILong-mei

Abstra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s of chemical enterprise general drawing design specifications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enterprise fire prevention code

keyword: general layout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 U21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工业总图设计中总平面布置是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石油化工企业里总平面布置就是在既定厂址和工业企业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生产、使用、安全、卫生等要求,综合利用环境和条件,合理地确定场地上的所有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运输线路、工程管线、绿化和美化环保等设施的平面。其中环保设计在今后环境条件恶化的今天越来越来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双苯厂发生爆炸后,从人的生命、生产、周边所受到各种损失都远远超出预测,其中水的的环境污染是重中之重,间接损失达100多亿,其中水源中的苯是对人的身体有剧毒——致癌、产生癌变、伤害人的神经系统、破坏人造血功能。但是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在平面设计失误中体现为两点:第一点为厂址选址离水源太近,距离仅为500米左右。这样对于下游靠水源取水吃的居民和从事食品加工企业间接影响很大,平时发生小事故时,污水排放难免不发生超标,但故障一排除污水就达标,所以警惕性不高,认为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只要不发生大的污染事故很难引起注意。第二点就是该厂总平面布置时没有布置紧急状况下应排污用的导流池,导致爆炸发生后多辆泡沫车、水车先后灭火时地面上残留液体无法统一有组织排放,有组织统一处理,而是都留到现场下水井进到城市下水管网进而流到松花江。这是这场事故中问题中的关键,也是控制间接影响的关键。可是如果设计上注意到这个问题并统一考虑,那么吉林石化爆炸事件也就只能是安全生产问题,但事故发展到如今环境污染的坏影响和危害远远超安全生产问题。经国家环保局的监测,污染团已到达黑龙江也就是俄罗斯的阿穆尔河给邻国的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环境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经济损失更是无法计算的。

在总平面布置时,环境保护的任务是: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协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民创造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生产发展。

在设计中要做好以下工作:

工厂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充分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其中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项有害物质的排放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

改革工艺和设备,积极试验和采用无污染和减少污染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把危害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加强企业管理,实行文明生产,对于污染环境的“三废”,要实行综合利用、化害为利。这是消除污染危害,保护环境的积极措施。总图设计应主动配合,为工厂的工艺改革、综合利用、净化处理等创造条件。

对危害环境的工厂,除工厂对有害物质严加保护和管理外,还应根据当地城镇规划或工业和农业规划,调查研究工厂有害物排入大气、水体和土壤后的扩散规律和污染程度,充分考虑大气、水体的稀释能力和防护距离,利用风向、流向地形、地质等自然特点进行厂址的选择和总图布置,制定对环境危害最小,甚至无害的设计方案。

居住区的生活饮用水源、废水处理站、废水排放点综合利用场地和绿化用地等,应与生产场地同时选择,合理布局。

篇4

关键词: 建设项目; 设计与安全

中图分类号: U4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6-0066-02

一、引言

3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各行各业得到了飞快发展。同样,汽车工业也得到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汽车工业发展更快,而自主品牌汽车崛起和我国巨大的市场,使得汽车制造业在我国前所未有发展。对汽车工厂规划、设备设施、专用装备等整体统筹,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提升。由于多种原因,汽车工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与国家法规、标准要求还有距离。设计人员常常忽略将工厂常规防护、电气、机械、职业卫生、防火防爆、特种设备的设计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造成建设项目在竣工后,还要整改那些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设施不合格项,给工厂增加投资。有的遗留成永久安全隐患,甚至由于设计不合理酿成的事故。

二、汽车工厂建设项目涉及部分安全技术标准

我国的汽车产业从大类上划分属于机械行业,在建设项目上安全设施主要涉及常规防护、机械、电气、防火防爆、特种设备、职业卫生等。但是,由于汽车产业链长,形成集团化后,也涉及其它行业。如:交通运输业中的陆路物流、水路运输中的滚装汽车运输、港口等。本文所论述主要是汽车制造建设项目中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及相关机械行业的零部件配套工厂,不含其它制造业。

汽车工厂建设项目常用安全技术标准: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机械工厂建筑设计规范》(JBJ7-1996)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199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4053.3-93)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危险场所电气安全防爆规范》(AQ 3009-2007)

《安全标志》(GB2894-1996)

《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9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94)

《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GB10827-1999)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GB19517-2004)

《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GB 12266-90)

《加工中心 安全防护技术条件》(GB18568-2001)

《机械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5226.1-2002)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

《金属切削机床 通用技术条件》(GB/T9061-2006)

《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GB15735-2004)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T11651-89)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三、设计过程中注意事项

(一)设计缺陷案例1

笔者在某汽车厂焊装生产线做安全验收评价工作时候,发现安装在钢柱上的消防栓与焊装生产线发生干涉,造成所有消防栓门打不开。

从各专业设计上看:消防栓安装在钢柱是正确的,焊装生产线也符合工艺要求。当焊装生产线安装好之后,还没发现消防栓门打不开,在进行安全验收评价的时候才发现消防栓门打不开。

上述设计缺陷说明,虽然各设计专业正确,总图没有充分考虑各部件有干涉,造成的后果,只能是整改。

(二)设计人员不知道相关安全技术标准所造成的缺陷案例2

作者在众多机械行业进行安全检查或验收评价中发现:很多钢直梯、斜梯、平台的防护栏杆不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条件。经调查分析后主要是以下二方面所造成:1没有设计,想当然直接制造,造成钢直梯、斜梯、平台防护栏杆不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条件。2是设计人员不知道相关安全技术标准所造成的缺陷。笔者发现在钢直梯、斜梯、平台防护栏杆有图纸,但是,图纸不符合国家标准。甚至,还将不符合标准的钢直梯、斜梯、平台防护栏杆的设计写进论文中。

例如:

从该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设计中,我们看出工程师不熟悉国家标准GB4053.3-93《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国家规定的示意图和主要技术参数是:

防护栏杆外形的横杆应是两根;

防护栏杆的高度宜为1050mm在离地高度小于20m的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的防护栏杆高度不得低于1000mm,在离地高度等于或大于20m高的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的防护栏杆不得低于1200mm;

横杆采用不小于25×4扁钢或φ16的圆钢。横杆与上、下构件的净间距不得大于380mm;

立柱宜采用50×50×4不小于角钢或33.5-50mm钢管立柱间隙宜为1000mm;

挡板宜采用不小于100×2扁钢制造如果平台设有满足挡板功能及强度要求的其它结构边沿时允许不另设挡板;

室外栏杆、挡板与平台间隙为10-20mm,室内不留间隙。

四、汽车工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标准化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及时调整汽车产业政策。规模化、集团化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流。汽车工厂建设项目集聚增加,建设规划部门压力加大。随着对汽车质量、安全、环保等要求不断提高,汽车工厂对工艺、装备精度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建设汽车现代化工厂不仅在工艺、装备主体工程上达到生产需求,还要在安全设施上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以致在投产后,员工有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达到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

怎样达到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一)配置专门的机构

配置专门建设阶段的安全管理机构。该机构将项目建设阶段与项目建设投产后的日常管理分开,也就是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建设阶段的管理机构设置在规划设计部门,其目的保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为作业环境创造本质安全,保障员工在作业时安全与健康。

(二)部门人员配置

该部门的人员配置原则是,安全管理工作者必须懂得相关国家、行业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熟练掌握安全技术标准在实践中的运用,在安全设施设计、施工中能够及时发现不合格项,并能依据国家、行业标准,提出整改意见。

(三)提高对主体工程设计人员培训

在汽车工厂四大工艺主体设计过程中,各专业技术工程师对整个工艺设计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对电气、机械、防火防爆、特种设备、职业卫生、常规防护、工业管网、安全色、安全标志、设备设施安全距离布局设计等是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是这些工程技术人员的短板。提高对主体工程设计人员的安全技术标准的培训,是拓展该群体眼界,提高业务能力,防止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标准最有效途径。

(四)安全设施全程监控

汽车制造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建设阶段的管理机构,必须参与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不论本单位设计的项目,还是委托、共同与其它设计院设计的项目。若等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出来后,再来审核不仅时间长,而且极有可能有漏项,只有同步参与设计,及时审核,结合本单位实际提出调整设计,将安全设施设计达到最佳。

五、后记

汽车工厂安全设施设计正确与否,关系到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竣工验收乃至正常投产后,作业环境安全度。是保证员工生产时的本质安全最重要途径。重视和加强此项工作不仅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途径之一。所以,汽车工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必须得到重视和加强。

参考文献:

[1] 俞国平.生产领域中的事故预测与应用[J].安徽劳动安全卫生,1992(02).

篇5

关键词:煤矿;工业场地;布置;探讨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节约用地是我国工程建设中的一项政策性原则,在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中,总图专业应精心设计,紧凑布置,在满足各个设施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占地。并与其他专业共同努力,从不同角度寻找节约用地的新思路。

具体在煤矿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工业场地占地的多少,将直接影响煤炭企业的投资效益和运行成本。如果建、构筑物、各个场地等设施间距加大,不仅使整个工业场地占地面积增加,还会造成全场土方、水、电、暖气、风量增加;道路、铁路、各种管线均相应增长,势必导致前期基建费用和长期运行费用的增加,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土地的使用效率。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节约用地政策,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1 提高节约用地意识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是否充分考虑节约用地原则与设计人员的思想有直接关系,因此,设计人员应经常学习有关土地使用方面的方针、政策、规范等,了解相关用地经济技术指标,如工业场地围墙内占地面积、各个设施占地面积、建筑系数、场地利用系数等。设计中,在满足主要工艺流程顺畅、便于生产、方便生活的条件下,使工业场地各项用地指标切实做到建筑系数高,场地利用系数高,总占地面积少。并将其作为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合理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准。

2 精心设计,努力节约用地

2.1做好前期规划

煤矿工程项目设计前期,设计人员在做总平面设计时应和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安排。并且严格的遵守《煤炭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各项要求,在满足功能的条件下,尽量的减少用地。

2.2 重视井口及工业场地选址

煤矿开采地下资源,其工业场地不能远离地下资源。它与其他行业厂址选址的区别就在于此。确定井口位置既要对井下初期开采有利,使井田两翼煤炭储量大致平衡;又要对地面各种设施进行综合考虑。因此在前期工程设计的场址选择阶段,总图专业人员应积极配合其它相关专业了解拟选厂址的外部条件及井下开拓开采方案。场址尽量选择在对外联系通畅,不受洪涝威胁,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少压煤炭资源的区域,并且坚持节约用地原则,充分利用荒地劣地,不占或者少占耕地和经济效益高的土地。尽量增大公用设施社会依托程度,减少公用工程、社会福利设施等的占地面积。

2.3优化总平面布置

2.3.1 平面布置

设计时力求给工业场地一个合理、规整的外形,以利于合理紧凑的进行总平面布置。窄而长,短而宽的场地,其总平面布置的效果和占地多少是不一样的,在地形允许的条件下,合理外形的长宽比一般应控制在3:2左右,规整的场地外形,有利于充分利用场地面积,减少场地边角地的面积。具体布置时宜在用地完整的地带,优先布置建筑体量较大的主要建筑物,同时相邻建筑物尽可能平行摆放,以减少三角地带的面积;在零星边角地段,则采用填空补缺的办法,分散布置体量较小的辅助厂房、生活设施和绿地,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3.2 联合化和高层化

在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中,把工艺流程有密切联系的,功能、防火等级、安全间距相近的建、构筑物尽量联合布置,改变小而全的布局形势,既缩短运输距离,节省能源,也节约用地。另外单身宿舍、办公楼等办公生活建筑尽量高层、多层布置,有利于减少工业场地的占地面积,提高建筑系数。

2.3.3 合理压缩间距

在保证工艺流程合理的前提下,合理布置各建、构筑物、设备、场地等,使工业场地的占地面积最小。在工艺流程顺畅的前提下,将火灾危险性大的,有可能泄漏易燃、可燃液体,爆炸性气体的建、构筑物布置在场地边缘,这样布置既可缩小该建、构筑物与其它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而且把该建、构筑物对其他建构筑物的影响降到最小。

2.4合理集中的布置管线

在进行管线综合时,尽可能将性质类似、埋设深度接近的管线排列在一起,在满足管线施工、维修要求前提下采取较小管线间距。当管线多且集中并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综合管沟和综合桥架型式。比如在北方天气寒冷的地方,有压水管道与暖管道同管沟敷设,既能对水管道起到防冻作用,又有效地节约的用地。再比如在场区对美观要求不高的地段,对水、暖、电等有压管线进行联合布置,设置综合桥架,桥架采用多层,下层敷设管径较大的管线,中层敷设管径较小的管线,上层敷设电力、通讯及控制电缆等,且尽量减小桥架宽度,节约用地。

2.5尽量压缩临时施工用地

在煤矿建设过程中,临时施工用地必不可少,因此总图专业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施工用地位置,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尽量减少施工临时用地对永久建筑的影响,减少临时用地占地面积。

2.6合理考虑预留用地

实践证明,在总图设计中完全不考虑预留用地是错误的,因此就要规划好预留发展用地,解决好占而不用和预留不足问题。预留用地宜布置在场地边缘地带或者场地一段,根据具体的发展需要分批次征用,能不占的尽量不占,杜绝过早占用土地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同时扩建时多考虑在内部挖潜,在满足间距的情况下见缝插针,提供土地利用率。

2.7优化竖向设计

在场区竖向布置时,应充分考虑自然地形条件,依山就势,避陡就缓,填沟造地。当工业场地原自然地形起伏较大时,采用阶梯式竖向布置形式,台阶的数量不宜过多,同时要尽量把彼此间联系紧密的设施放在同一台阶上。这样同一台阶的相邻厂房也可以共用道路,减少了道路的占地。在采用支挡设施解决高差问题时,宜优先选用挡土墙,由于挡土墙墙体坡度比护坡大,故同样高度下,挡土墙占地面积比护坡小,在竖向设计中选用挡土墙解决高差问题是减少工业场地占地的有效措施。

2.8 节材方面

矿井及选煤厂独立规划建设,在供水、供电、采暖、通信等方面都要独立自成系统,因各矿井及选煤厂工业场地之间距离较大,供水站、矿井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站,矿井外部供电设施(变电站)、采暖设施(锅炉房)等均需独立设置,存在重复建设,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矿井及选煤厂联合布置,在供水、供电、采暖、通信等公共设施方面可以实现共用,减少供水站、矿井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站,矿井外部供电设施(变电站)、采暖设施(锅炉房)等的设置数量,缩短场区主要管沟敷设长度,提高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降低投资。规划在矿区东部设置综合利用电厂。场地联合布置,有利于实现矿区地面设施的集中供热,提高供热效率。另外,在矿井辅助设施材料、设备方面,也可以实现共用,减少了建筑材料消耗和建筑施工工程量。

2.9 环境保护方面

规划采用集中联合布置,土地集约节约用地较好,矿井、选煤厂及配套设施建设对周边环境的气、水、声和固废污染源相对减少且较为集中,有利于集中处理废弃物及垃圾排放,同时也为将污染源集中布置于工业场地、居住区及周边城镇、企业的下风方向,有效地减小了对环境的承载压力,有利于环境保护。

3 结束语

我国虽幅员辽阔,但人口众多,人均可耕地资源少。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根本方针。而且目前土地征用费用、租用费用日益昂贵,所以节约土地又有巨大的经济意义,因此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企业而言,节约用地都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中国煤炭建设协会,煤炭工程建设用地指标.

[2]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篇6

(昊华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143)

[摘要]在化工设计中《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是常用的设计规范,在设计中合理选用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如何正确使用两种规范,提出了应从八个方面作统筹考虑的建议,以期做到合理使用规范。

关键词 ]建规;石化规:化工设计[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193

1引言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是在化工设计中常用的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简称“建规”,《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简称“石化规”。“建规”和“石化规”在设计中合理选用至关重要。

2如何正确使用两种规范

化工设计中正确应用规范的责任重于泰山,化工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如何正确应用两种规范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两种规范使用一直以来有如下几种说法:一是根据规范条文的严格程度选用规范,即哪个规范严格就按哪个规范设计;二是根据设计中的介质是否属于石化企业的原料、中间产品、副产品、产品,属于的就按“石化规”设计,不属于的就按“建规”设计;三是相当多的时候,设计院经常按哪个规范的不严格就用哪个规范进行设计;四是按项目所在地用哪本规范验收,就用哪个规范设计。到底如何正确使用两种规范,我们需从以下几点全面考虑。

(1)根据国家安监总管三〔2013〕76号文的第十五条要求:“具有爆炸危险性的建设项目,其防火间距应至少满足《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的要求,当国家标准规范没有明确要求时,可根据相关标准采用定量风险分析计算并确定装置或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随后在国家安监总厅管三函〔2014〕5号文中对爆炸危险性的建设项目进行定义说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所涉及的物料(原料、中间产品、副产品、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建设项目应当认定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76号)第十五条中的“具有爆炸危险性的建设项目”:一是爆炸品或本身具有爆炸危险性,或者在遇湿、受热、接触明火、受到摩擦、震动撞击时可发生爆炸;二是在生产过程中具有爆炸危险性,包括可燃气体、可燃液体泄漏后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情况”。因此具有爆炸危险性的建设项目的设计必须采用“石化规”。

(2)适用范围。“建规”总则第1.0.2条规定:“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厂房;仓库;民用建筑;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可燃材料堆场;城市交通隧道。人民防空工程、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工工程和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等的建筑防火设计,当有专门标准时,宜从其规定。”第1.0.3条规定:“本规范不适用于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的建筑防火设计。”“石化规”总则第1.0.2条规定:“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的防火设计。”虽然两个规范中适用范围划定的很清楚,但是根据国家安监总管三〔2013〕76号文的第十五条的要求,“石化规”的适用范围明显比规定的范围要大得多。只有对于不具有爆炸危险性的建设项目,根据两个规范的适用范围进行合理选用才是有效的。

(3)火灾危险性分类。“建规”与“石化规”在火灾危险性分类方面共同点是都是以物质的安全特性为主要依据进行分类的。“建规”火灾危险性分类分为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两大类,并分别分为甲、乙、丙、丁、戊5类。“石化规”火灾危险性分类分为甲、乙、丙3类。其中可燃气体分为甲、乙2类,在甲、乙、丙3类中又细分为甲A、甲B、乙A、乙B、丙A、丙B六类。这里可以明显看到“建规”火灾危险性分类涉及的危险物质范围类型广一些,而“石化规”涉及的危险物质范围小一些,仅限于石油化工企业常见物质范围内,一般化工生产企业许多物质在“石化规”里是找不到分类标准的,毫无疑问,在火灾危险性分类问题上一般化工生产企业应参照“建规”执行,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应参照“石化规”执行。

(4)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安全生产方针,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是最重要的。“建规”侧重的是“消”而非“防”,基本是事故发生后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和事故后果加重的措施(如耐火等级、防火分区、防火间距、防爆泄压、安全疏散、消防等),主要偏重火灾时怎么“保护建筑物”,几乎没有预防事故发生的规定。而“石化规”是综合性的防火规范,既有“消”也有“防”,既有预防事故发生的规定(即“工艺”上怎么预防火灾),也有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和事故后果加重的规定。

(5)“建规”只规定了建筑物(如厂房、仓库)和构筑物(如堆场、罐区)应采取的防火措施,而对于建构筑物内的生产、储存、辅助设备设施本身及生产工艺过程应该采取什么安全措施则基本无规定。“石化规”是综合性的规范,既有对建构筑物的规定,又有对生产、储存、辅助设备设施本身及生产工艺过程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的规定。“建规”仅仅是一个建筑防火规范,建设项目中涉及的许多其他防火安全问题,诸如规划设计、平面布置、工艺设置、管道布置、仓库管理、清污分流、环境绿化等内容在“建规”中是没有具体要求的,但在“石化规”中却有比较具体明确的要求,而这些内容应该或者可以作为一般化工生产企业建设过程作为安全设施设计的依据。

(6)在防火间距经过对比,除罐区外,其他方面的防火间距,“石化规”比“建规”要大得多(如:“石化规”甲类装置间防火间距要求30m,“建规”甲类厂房间防火间距要求12m等)。“建规”规定的一个罐区的容量较小(甲、乙类5000m3,丙类25000m3),如果要储存的物料数量超过一个罐区的规定容量,则应布置成两个罐区,两个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求很大。“石化规”在一个罐区的容量方面无规定,只规定了一个罐组的容量,而多个罐组可以布置在一起构成一个罐区,这方面“石化规”在防火间距方面低于“建规”。且“石化规”对于装置储罐(中间储罐)与装置的间距要求较低。

(7)对于规模为中、大型的企业,如果生产装置是露天框架布置的,不管其是否属石化、炼油、化纤企业,也不管其是否在“石化规”4.2.12条文解释表5、表6、表7中出现,防火间距均应执行石化规,因为建规没有规定这种露天装置之间的间距,而且对露天框架装置的安全疏散、消防等方面,建规也没有规定,只能执行“石化规”。

(8)在一个企业或项目中,防火间距必须执行同一个规范,不能这个区块执行“建规”而另一个区块执行“石化规”。规范之间是有关联的,是相互引用的,例如,防火间距执行“石化规”的企业,在涉及建筑物间(如仓库之间、办公楼等民用建筑之间、空压机房等辅助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时,因“石化规”无规定或指明执行相应规范,这部分防火间距就要执行“建规”了。这种情况仍然符合一个企业在防火间距方面只能执行一个规范的原则——统一执行的是“石化规”,只不过“石化规”在建筑物防火间距方面指明引用其他规范,而未列出具体数据,我们按其他规范规定的数据要求,也是遵从“石化规”的要求。但对于“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的监管)”的建设项目应注意,根据国家安监总管三〔2013〕76号文第14条规定,至少还应满足下列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并以最严格的安全条款为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 50489);《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 50493);《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导则》(AQ/T 3033)。

3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以上几条统筹考虑,应能很好地解决“建规”和“石化规”在化工设计中的选用问题,做到合理使用规范。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CNG加气站分类问题

Abstract: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car as a major traffic tools into the country, leading to the world for oil consumption has increased sharply, and have a lot of car tail gas causes serious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In this context, natural gas to its economy,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lean advantage, an alternative to oil major transportation energy.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CNG fueling station in our country more and more, the existing security has exposed, how to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se security problem is worth us to discuss.

Keywords: CNG, fueling station, classification ,problem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为了控制严重的空气污染,维护生态环境稳定,迅速有效地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由科学技术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牵头,会同各有关部委共同组织实施了“空气净化工程--清洁汽车行动”。因此,天然气以其自身的优势,逐渐成为替代石油的主要能源,自然而然,也加快了CNG加气站的建设步伐。

1、城市CNG加气站的概念

CNG加气站是指以压缩天然气(CNG)形式给天然气汽车和大型CNG子站车提供燃料的场所。 经过前置净化处理后天然气中的硫份和水份已经去除,然后经过压缩后通过售气设备为所需车辆加气。CNG具有经济、高效、环保、清洁等优势,其应用技术也是日臻完善。

2、CNG的基本特性

CNG加气站生产运行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危险、有害物质是天然气。天然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其主要成份是甲烷,还含有少量的乙烷、C3、C4 等,如果泄漏,能迅速扩散,顺风飘移,遇明火回燃。若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极易燃烧爆炸。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天然气属于第 2. 1 类易燃气体,根据《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天然气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为甲 B 类。天然气作为一种无色无味、轻于空气而不溶于水的气体,其最低点火能量为0.28MJ,具有易燃、易爆、强力扩散、窒息等危险性质。

天然气的爆炸极限为5%~15%,爆炸下限较低,泄漏到空气中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易燃烧爆炸,燃烧分解产物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 。

天然气一旦发生火灾难以施救。加气站内较为常见的火灾隐患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加气站内的天然气泄漏,由于加气站内工艺流程长期处于高压密闭状态,很容易造成工艺设备及其附件老化导致气体泄漏。常见有管道连接焊点、阀门、压缩机等等。当压缩天然气管道拉脱、外力因素导致的意外事故发生时,很容易造成天然气大量泄漏。另一方面,高压存储容器也是火灾防范的重点,CNG加气站对压缩机加压要求为 25MPa,目前,这是国内可燃气体最高压力存储容器,这就对钢瓶质量要求更高,如钢瓶质量或加压设备出现故障,均有发生爆炸火灾的可能性。

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泄漏后不易留在低洼处,有较好的扩散性。

天然气为烃类混合物质,是无色、无臭气体。甲烷无毒,但空气中甲烷浓度过高能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到25%~30%时,由于使氧含量相对降低而能引发一系列缺氧症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精细动作故障等,甚至窒息、昏迷。

3 城市CNG加气站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

3.1加气站施工建设规避消防威胁

首先,加气站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我国对于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的设计标准,例如:加气站内的总平面布置要求和竖向设计,应严格按照《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执行。

其次,针对增压线的天然气管道做重点预防,优化设备材质选择,严格依据 GB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5310《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进行材料选择。压力管道及附件、压力容器及安全附件、车载储气瓶等特种设备的生产厂家要具备生产资质,产品合格证、检验检测报告、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证书等质量证明文件应齐全。承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装单位应取得特种设备许可证,焊接压力管道的焊工,应取得压力容器焊工合格证。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

针对埋地管道设计,应以严格执行SY0007《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最后,加气站对天然气存储设备的选取设计,必须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加气站应设应急照明,配齐消防器材,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危险场所等级选配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并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压缩机房、储气瓶组等重要设备做好防雷、防静电接地,接地电阻值符合要求。

3.2 防雷接地装置

自然灾害对CNG加气站的破坏力同样惊人,对于雷击的预防需更加谨慎。加气站场中设备设施存在很多问题:防雷设施未设置、设置不合理,或防雷设施损坏未及时进行修复,电气设施如果接地不良、布线错误,各供电线路、电源线、信号线、通信线、馈线未安装相应的避雷器或未采取屏蔽措施,都有可能在遭受雷击后,造成被雷击物体遭受严重的破坏,电力、电气系统损害以及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要在通过安装各种防雷接地设备,完成对加气站整体的防护。主要防雷接地装置包括防雷接地、电气设备工作接地、防静电接地、信息系统接地、保护接地等,可将以上共享接地装置,既能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安全系数。但是,要注意在共享接地装置时,要注意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当各自单独接地时,要注意防雷接地过程中储气瓶两端电阻。

篇8

一、《办法》的制定背景

在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各环节中,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需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需要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也需要取得相应的资质许可,而对于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企业在以前一直没有专门的许可制度。近年来,化工企业在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过程中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如2006年8月7日,天津市津南区鑫达工业园区宜坤化工公司发生反应釜重大爆炸事故,死亡10人,近200平方米厂房被毁。2011年1月6日,安徽省宿州市皖北药业有限公司实验车间发生三光气泄漏事故,造成75名职工住院接受治疗和观察,其中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的重症病人17人(包括危重病人5人、特危重病人1人),死亡1人。这些事故的发生说明需要加强对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需要把涉及使用重点品种的化工企业纳入安全许可范围。

2011年3月2日,国务院颁布了新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并且使用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应当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并对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安全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贯彻落实相关法规的新要求,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了《办法》。

二、《办法》的制定过程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2011年2月着手编制《,办法》,9月编制完成了《办法》(草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经过修改完善,充分吸收了各方意见。经多次修改,《办法》逐步成熟完善。前后历经1年多时间,经反复研究、协商和修改完善,最后《办法》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并公布,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三、《办法》的主要内容

《办法》分7章,共49条。包括总则、申请安全使用许可证的条件、安全使用许可证的申请、安全使用许可证的颁发、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办法》在《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框架下,参照《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针对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化工企业的实际特点,明确了《办法》的适用范围及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准入门槛,从申请条件、颁证程序、延期和变更手续、法律责任等各个环节规范了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并且明确了各级安全监管部门、企业和安全评价机构等相关各方的责任。

(一)明确了适用范围

根据《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九条“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并且使用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规定,《办法》的适用范围确定为:列入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适用行业目录、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并且达到危险化学品使用量的数量标准的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作为燃料的企业不适用本办法。

其中,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适用行业目录是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依据《条例》和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公布的需要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的化工企业类别。我局近期将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参照我国传统化工行业的分类,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三个典型的制造业(大类)化工行业剔除部分涉及化工工艺普遍简单、所用危险化学品量一般较少的小类行业后,作为使用许可范围,并予以公告。

危险化学品使用量的数量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农业主管部门依据《条例》进行公布。拟将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作为使用许可品种。使用量的数量标准,拟以企业危险化学品10天设计用量是否达到重大危险源临界量作为依据。

(二)明确了安全使用许可证颁发管理工作的原则

根据《条例》“申请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化工企业,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的规定,《办法》确定,安全使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实行企业申请、市级发证、属地监管的原则。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安全使用许可证的审批、颁发和管理,不得再委托其他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实施。

(三)严格规范了申请安全使用许可证的条件

《办法》有关申请安全使用许可证条件的规定有12条,基本参照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对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准入条件的有关规定,充分吸收了“两重点一重大”的有关要求(即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的《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严格规范了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的准入门槛,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选址布局、规划的要求。《办法》要求企业总体布局符合《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标准规范的要求,石油化工企业还应当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同时,新建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当地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的规划和布局。

二是设计、工艺和安全设施的要求。《办法》要求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需经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制造和施工建设:涉及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装置,由具备石油化工医药行业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

三是制度和人员要求。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办法》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每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与职务、岗位相匹配。《办法》还对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了细化,要求企业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轮流现场带班制度、变更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等19项主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四)明确了安全使用许可证的申请和发证程序

根据《条例》“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进行审查,自收到证明材料之日起45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颁发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的规定,《办法》对企业申请安全使用许可证提交材料如申请安全使用许可证的文件及申请书,安全生产责任制文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清单等11项材料明确做出规定,并对发证机关具体颁证程序、变更手续、延期手续及证书载明事项等作了详细的规定。

《办法》第二十五条对企业安全使用许可证的变更作了特别规定。企业进行安全使用许可证变更的条件,一是增加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品种,且达到危险化学品使用量的数量标准规定的情况;二是涉及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范围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情况;三是改变工艺技术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

(五)明确了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细则

《办法》规定,“发证机关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照本办法和有关行政许可的法律法规规定,颁发安全使用许可证”。同时,办法还详细规定了安全使用许可证的撤销、注销情况,并要求“发证机关应当将其颁发安全使用许可证的情况及时向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通报”。

根据《条例》要求,《办法》强调了对企业违规擅自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处罚。企业未取得安全使用许可证,擅自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且达到危险化学品使用量的数量标准规定的,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限期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顿。同时,《办法》明确规定了安全使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未办理延期手续仍然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伪造、变造或者出租、出借、转让安全使用许可证等情况下对企业的处罚及对承担安全评价、检测、检验的机构违规操作的处罚。

四、实施《办法》的意义

篇9

1.宜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宜兴 214206;2.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南京 210028

[摘要]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法、检验检测法分析稀土氧化物技改项目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效果。结果显示该项目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有效,但需进一步完善防尘措施,加强职业病危害的合同告知、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监管和应急处理能力的提高。

[

关键词 ] 稀土氧化物;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R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c)-0043-04

为更好的保护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健康,全面了解某稀土氧化物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产生环节,检测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

1内容与方法

1.1评价依据

本次控制效果评价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GBZ/T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法规、标准和规范。

1.2评价内容

本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内容[1-3]。

1.3 研究方法

本次评价采用现场调查法、检验检测法、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该建设项目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和控制效果进行评价。

2结果

2.1项目概况

江苏某公司主要生产各种单一稀土氧化物、单一稀土化合物、单一稀土金属、灯用稀土荧光粉、稀土抛光粉等,用于制造科技产品。1999年10月企业投资2980万美元进行技术改造,该项目主要产品为单一稀土氧化物,生产定员370人,一线作业人员272人,其中女工共有66人,生产人员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度,每班工作时间为8 h,年运行300 d。2002年12月开始运行,生产运行期间生产设施和设备、公用辅助设施和设备均运行正常,目前生产负荷已达85%以上,2012年10月开展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

2.2生产工艺流程

该稀土氧化物分离项目分轻稀土氧化物生产线和南方矿稀土氧化物生产线。轻稀土氧化物生产线工艺流程为氯化稀土RECl3·H2O、酸溶、过滤、配料、萃取、沉淀、洗涤、过滤、灼烧、成品包装等环节;南方矿稀土氧化物生产工艺流程为南方矿、酸溶、过滤、配料、萃取、沉淀、洗涤、过滤、灼烧、混料、产品包装等环节。项目酸溶工段需要人工投入稀土原料,液体物料由管道从储罐中泵入;萃取工段为自动化、密闭化生产,工人巡检;沉淀工段需要人工加入纯碱或草酸;焙烧工段工人负责上下料,整个灼烧过程为自动化密闭化、管道化。

2.3产品及原料

该公司产品为稀土单一氧化物,主要原辅材料包括稀土矿原料、盐酸、环烷酸、仲辛醇、草酸、氢氧化钠等,见表1,其中南方矿的主要成分为该公司产品为稀土单一氧化物,主要原辅材料包括稀土矿原料、盐酸、环烷酸、仲辛醇、草酸、氢氧化钠等,见表1,其中南方矿的主要成分为14.0%La2O3、1.85%CeO2 、3.32%Pr6O11、12.43%Nd2O3、4.25%Sm2O3、0.21%Eu2O3、5.62%Gd2O3、0.99%Dy2O3、6.55%Tb4O7、1.35%Ho2O3、4.02%Er2O3、0.63%、Tm2O3、4.17 %Yb2O3、0.56%Lu2O3、40.05%Y2O3。

2.4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布

该项目几种稀土氧化物(轻稀土氧化物、南方矿稀土氧化物、氧化钇、氧化钇铕)的生产工艺流程基本一致,只是仅部分工序所用物料不同,可分为酸溶单元、萃取单元、沉淀单元、焙烧单元及其他单元等五个评价单元。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稀土粉尘、氯化氢及盐酸、氢氧化钠、草酸、碳酸钠、臭氧、氧化钙、噪声、高温、工频电场和电离辐射,见表2。

2.5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

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连续3 d对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采样和检测。化学有害因素包括稀土粉尘、氧化钙、碳酸钠、草酸、臭氧、氢氧化钠、氯化氢及盐酸,物理因素主要针对噪声、高温、工频电场、辐射监测及个人剂量。

2.5.1 生产性粉尘酸溶工段稀土投料和焙烧工段搅拌倒粉两个岗位粉尘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均低于<0.2%。表3中检测结果可见,焙烧工段两个稀土粉尘采样点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余各检测岗位所测粉尘浓度。焙烧工段出窑装桶岗位粉尘超标,可能是因为岗位排风罩设计不规范、通风效果欠佳所致。焙烧工段搅拌倒粉岗位粉尘超标可能是因为滚料筒不密封导致粉尘外泄的原因。从表4粉尘分散度检测结果可见,酸溶工段一车间二楼稀土投料岗位的稀土原料粉尘粒径在10 μm以上的占61%,不易被吸入肺中,对人体危害较小;焙烧工段搅拌倒粉岗位的成品稀土粉尘分散度相对较高,粒径在5 μm以下的尘粒所占比例高,粒径小于5 μm的尘粒可随呼吸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企业需加强该岗位中粉尘出料和称重时工人的个人防护。

2.5.2 化学毒物石灰乳制备岗位检测氧化钙、废水处理岗位检测臭氧、加料岗位检测碳酸钠、沉淀池检测草酸、制水检测氢氧化钠和氯化氢、萃取加料出检测氢氧化钠、酸溶检测氯化氢、萃取车间检测氯化氢,结果表明萃取二车间两个盐酸采样点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余各检测岗位化学毒物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萃取二车间盐酸超标可能是因为车间内通风系统故障所致。

2.5.3噪声、工频电场和高温分别在酸溶工段、萃取一车间、沉淀工段、焙烧工段、制水车间、废水处理、配电房检测噪声强度,各岗位等效噪声强度结果均小于85 dB(A),废水处理离心机岗位为噪声作业岗位。分别在焙烧工段配电房、制水车间配电房、废水处理配电房、厂区配电房检测工频电场强度,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5kV/m)。依据高温分级管理原则,该项目焙烧车间辊道窑岗位及萃取车间工人主要负责巡检,为Ⅰ级轻劳动;焙烧车间出窑、装桶及沉淀车间装袋需要工人手和臂持续动作并搬运物料,因此为Ⅱ级中等劳动;焙烧车间辊道窑、焙烧车间出窑、焙烧车间搅拌装桶、萃取车间、沉淀车间等岗位的WBGT指数均低于职业卫生接触限值。

2.5.4 电离辐射水样放射性检测包括处理前废水、处理后废水、控制断面水、消减断面水、对照断面水中的总α、总β、铀-238、钍-232、镭-226、钾-40等指标,结果显示企业排放水控制断面水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铀-238和消减断面水中铀-238、钾-40的含量略高于天然本底水平,其余均在天然本底范围内;排放废水符合GB26451-2011《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钍、铀总量0.1mg/L)的要求。

固体样品检测结果显示:①控制断面底泥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钍-232、消减断面底泥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铀-238、钍-232、太湖入水口处底泥中钍-232和厂内花坛土中钍-232的含量略高于天然本底水平,其余均在天然本底范围内;②酸溶渣放射性比活度为5.1×105Bq/kg,属低放废物,应入库存放,避免散失,防止对厂内外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中和渣放射性比活度为1.4×104Bq/kg,企业应妥善处置。

外照射γ剂量率结果为:酸溶车间、料储桶区、污水处理车间、萃取二车间门口、萃取二车间、萃取一车间、原料库、仓库、酸溶渣库门口、中和渣库门口、新渣库门口外照射γ剂量率与江苏地区天然本底水平相比较高,厂内其它环境外照射γ剂量率属天然本底水平

20名接触稀土的员工配备了个人剂量片,监测周期为1季度,每年4次。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被检测人员的光子辐射个人剂量当量均在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限值之内。

2.5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分析与评价

2.5.1 总体布局厂区功能分区明确,工艺流程顺畅,运输便捷。该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为西南风,项目废水处理中心位于厂区东北侧、办公楼位于厂房的西侧,这种布置不尽合理。项目采用较为成熟的生产工艺,车间根据生产工艺分开布置;设施设备布局合理,且酸溶、沉淀反应釜自带通风系统;萃取装置密闭设置采用机械通风;主要生产设备按序布置在厂房内,不同工序车间相互隔离、又相互衔接。该项目选址和设备布局基本符合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GB 50187-20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的要求,但总平面布局有一定的不合理之处。

2.5.2防毒措施项目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毒物的控制。①酸溶车间液体物料如盐酸、氢氧化钠,通过管道自动加料,避免了人工作业可能接触到化学物质的风险;酸溶反应釜上方设有废气吸收塔,填料吸附、碱液喷淋后排空;②萃取车间全自动化、密闭化、管道化生产,物料流量计控制加入。萃取槽先采取水封工艺进行密封,然后槽上方加盖保护罩并设有通风管道,及时将盐酸等无组织废气排放;③沉淀车间液体物料管道进料,沉淀反应釜上方设有通风管道,草酸等废气经填料吸附、碱液喷淋后排空。

2.5.3 防尘措施该项目产尘点主要集中在酸溶车间的稀土矿投料口和焙烧车间下料口装桶、搅拌岗位。酸溶车间稀土矿投料口外未设置局部通风除尘设施,但反应釜内连有通风管道;焙烧车间出窑岗位设有带排风管道的通风罩,可及时将逸散在外的粉尘排出;焙烧车间出窑装桶岗位设有2200型除尘器配备有通风除尘罩,可及时将逸散在外的粉尘排出;搅拌倒料岗位的滚料筒外包有缠绕膜,可防止稀土氧化物产品高速搅拌时造成粉尘外泄;同时滚料筒装有通风管道,另一头接在BL-系列吸尘器上。

2.5.4防噪措施该项目选用了先进、低噪设备,高噪声设备安装了减振底座;在噪声较高的生产车间(萃取车间)设有碳钢塑料结构的办公室,工人除巡检外其余时间在车间办公室工作;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酸溶车间投料岗位工人每班工作2.5 h,尽可能减小噪声对工人的危害。

2.5.5防工频电场因工艺需要在许多车间设有配电间(焙烧车间、制水车间、废水处理车间),厂区也设有配电房。该项目选用了密闭化屏蔽效果好的设备且将配电设备隔离设置,以降低设备周围工频电场的强度。

2.5.6防高温该项目高温主要存在于焙烧车间、沉淀车间的滤洗岗位及萃取车间。主要措施有:①焙烧车间的辊道窑设有保温隔热层,可有效地预防高温影响;车间内通过顶部天窗及两侧的门自然通风;出窑岗位设有局部通风罩,并设有可移动风机。②沉淀车间滤洗岗位主要靠车间门、窗自然通风来降低高温对工人的危害;天气炎热时设置可移动风机。③萃取车间主要通过门窗自然通风,工人主要为巡检,尽可能减少高温接触机会。

2.5.7防电离辐射企业对辐射危害产生的工序及环节采用了辐射防护设施。原料和废渣的放射性比活度较高,存放的仓库均有单独设施,平时处于紧锁状态,一般人禁止进入。溶解单元的管道、设备采取密闭化,溶解槽上设置排风管道,保持溶解槽内;溶解槽料位与操作人员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操作工人佩戴口罩。萃取单元的萃取槽上设置水封装置,萃取槽上设置排风管道,管道采取密闭化、半自动化工艺。废水单元的污水处理均是露天布置,处理池加盖。

2.5.8个人防护措施企业配备了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酸手套、防尘口罩、防噪声耳塞等。但检查发现:①部分工人未按企业规定正确佩戴。萃取车间部分员工没有佩戴耳塞,焙烧工段工人平时佩戴纱布口罩;②部分岗位防护用品配备没有针对性。沉淀车间、废水处理车间混凝剂制备工人未配备防毒口罩,废水处理车间石灰石打碎、离心岗位等噪声作业岗位未配备防噪声耳塞。

2.5.9 应急救援措施公司针对急性中毒和化学灼伤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预案包括救援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应急措施等内容;但未针对辐射事故和高温制定相关应急救援预案。在一车间沉淀、萃取工段;二车间沉淀、萃取工段;三车间沉淀工段均设有急救药箱,在焙烧车间设有洗眼器,但酸溶车间及沉淀车间草酸投料处未设置洗眼冲淋设施。未开展应急救援演练,也未与后援医院签订救援协议。

2.5.10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企业指定管理安全科负责职业卫生工作,设有专职管理人员2名,建立了职业卫生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制定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但缺少放射危害防护管理制度。该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告知采取在车间工作场所张贴宣传标语及警示标识等,告知员工存在的危害及防护措施,但在订立劳动合同时没有书面告知劳动者。

2.5.11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设置情况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GBZ 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2.6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与评价

企业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委托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机构体检工作,结果能及时告知劳动者;并为职工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从2011年起,企业每年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体检针对的危害因素有其他粉尘、噪声和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盐酸、氢氧化钠、草酸、碳酸钠等);2011年、2012年分别体检322、334人,体检结果显示均未发现职业禁忌证或疑似职业病;体检项目设置不规范,粉尘作业人员未检查肺功能,放射、酸雾、高温等作业人员体检缺必检项目,易造成部分员工职业相关异常和职业禁忌证情况不能被发现,企业应规范开展职业健康体检。

3结论与建议

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稀土粉尘、氯化氢及盐酸、氢氧化钠、草酸、碳酸钠、臭氧、氧化钙、噪声、高温、工频电场和电离辐射,作业场所检测到的浓度或强度除超标点外均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接触限值,超标点(焙烧工段两个稀土粉尘采样点和萃取二车间两个盐酸采样点)经整改后复测结果也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接触限值。企业从采取机械化的生产设备,设置整体(萃取线)或局部(焙烧车间)通风排毒、除尘、隔离等方面设施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单独设置了渣库区,集中收贮酸溶渣、中和渣和新渣,防护设施基本符合要求。该建设项目为稀土金属冶炼,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项目,基本具备了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验收条件。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酸溶车间稀土投料岗位、萃取车间巡检岗位、沉淀车间滤洗岗位、焙烧车间装成品、废水处理。焙烧工段、萃取二车间在首次检测时存在超标现象,焙烧车间出窑装桶岗位的排风罩只是用布帘遮挡,应重新设计该岗位的排风罩[4]。企业应进一步规范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监督工人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在酸溶车间及沉淀车间草酸投料处增设洗眼冲淋设施,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规范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按要求设置体检项目。

本项目中稀土粉尘的健康危害应高度重视[5],加强原料和渣库的管理,控制生产过程中放射性危害,跟踪观察稀土元素对职业人群的健康的影响。

[

参考文献]

[1]夏超一,张峰,刘洋,等.某氟化工企业含氟聚合物及单体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3,26(3):222-2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4]谢景新,朱宝立.职业卫生工程学[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5]范广勤,袁兆康,郑辉列,等.儿童稀土暴露的健康效应研究[J]. 卫生研究,2004,23(1):23-28.

[6]范广勤,颜世铭,刘虎生,等.稀土矿区儿童血中稀土负荷水平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1):1316-1317.

(收稿日期:2014-09-19)

·编读往来·

论文写作技巧——摘要

1. 摘要应着重反映研究中的创新内容和作者的独到观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2. 研究性文章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发现(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和主要结论,一般应写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

3. 综述类文章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综述的主要目的、资料来源、综述时所选择的研究数目及这些研究是如何选择的、提炼数据的规则及这些规则是如何应用的、数据综合的最重要的结果和结论。可以写成结构式摘要,也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摘要。

4. 中文摘要一般使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

5. 摘要中首次出现的缩略语、代号等,除了公知公认者外,首次出现时须注明全称或加以说明。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语译名的术语,可使用原文或在译名后括号中注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