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的思维导图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的思维导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的思维导图

篇1

一、学习运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追求课堂自主高效培养创新人才的观念,早已深入教者之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学习先进教学理论,模仿先进的教学模式,尝试探究着各种教学方法。但现实状况依然是老师找不到可以放手的好理由,学生找不到自主乐学的好途径。历经探求尝试验证,笔者终于找到了能让初中语文课堂真正实现自主高效的利器―――思维导图学习法。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由一个中心出发,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是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的图形。

思维导图在语文课文教学中的运用:将课文根据文体内容及应抓要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有层次地展示出来,即引导学生经过联想、想象、归纳、分析等思维活动将文字图文化。

三、思维导图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目前运用状况:思维导图是21世纪风靡全球的瑞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在全球教育界掀起了一场超强的思维风暴。发起人是英国东尼·博赞,他著有《思维导图大全集》一书,电视广告中的学之源头脑风暴,全脑开发、陈克正“高速记忆法”,均是着眼于对大脑思维模式的研究。全球已有2.5亿人在享受使用思维导图的好处,世界500强的许多企业已把它作为员工的必修课程。一图胜万言,思维导图引发的大脑海啸已惠及全球。四川出版集团出版的人教版《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首先展示的就是课文图解,那就是思维导图的一种,思维导图用于教学将大有可为。

理论依据:大脑潜能无限,左右脑各有分工,记忆主要由右脑负责,而右脑对图形的记忆力是对普通文字记忆的100万倍。课文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其实也是对思维模式的改进过程,是激活调动大脑多方功能的过程,故能充分的激发大脑的潜能,才能开发智力,提高效率。

四、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

工具:白纸、水彩笔和铅笔数支

方法:1)从白纸中心开始画图,周围留出足够空白。

2)在白纸中心用图象表达你的中心思想,即是将课文中心和标题图形化置于中间。

3)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颜色。因为颜色和图像一样能让大脑兴奋,能够给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

4)将中心图像与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将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

5).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不要画成一条直线。曲线和分支就像大树的枝权一样更能吸引眼球。尽量多用图形。

6).在每条线上使用关键词。所谓关键字,就是表达核心意思的字词。

五、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形成一套基本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有模式可用

与学生商讨基本的导图符号,商讨绘制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及适用所有类文章基本思维导图模式的方法,并形成一套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按所给思维导图增删完善。如以一支笔代表作家作品,以圆中加点代表文章的中心,以梯子代表层次,以心形图代表爱、想念等。笔者将语文课文整理出了六大分支:作家作品、文章主旨、文章结构梳理、美点赏析、重点提要、课文拓展。这六个一级支上又有分支,尤其是结构梳理,支上分支极多,建议放在中心图右侧,便于书写关键词。笔者是从中心图的上侧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绘制六大分支,以免遗漏和便于书写,并便于学生形成习惯。下面是《出师表》导图及适用所有课文的粗略图:

(二)教给学生战胜困难的方法,帮助其克服怕羞怕难心理

通过思维导图在具体课文中的运用,学生充分地体验了思维导图的神奇作用,学习运用思维导图的兴趣被大大地激发,有了运用思维导图学习语文的强烈冲动;在课文思维导图的大体模式的增删完善中享受着自主学习的乐趣。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最突出的问题:不会绘制中心图、图不成形、理不出层次、提不出关键词。

这时要告诉学生,中心图多为文章的中心,是在对全文内容把握的基础上再借用图画将主旨直观的表达出来,要用到比喻、象征、夸张、想象、借代等手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老师做起来都有难度;如果找不到恰当的图,可先将中心图空出,在完成其他环节后再设法补上。

图画虎犬不分,没关系,图能自认就行,那只是增强记忆的方式,真实图形自在心中。画标准图形是画家的事。敢画就是有胆,能画就是有才。

理不出层次,提不出关键词,面对这个问题,老师要降低要求,分层次给学生提目标,让学生在成就感的激励下向思维导图深入迈进。祝贺学生找到了自己的重难点。理不出层次提不出关键词这正好体现了思维导图的神奇作用,能帮我们发现难点,这正是独学、对学、群学要解决的重难点。全体参与,优秀者可在基础模式上自创,困难者学会依样画瓢,根据示例去增删完善。让人人有得,个个有成就。

(三)小组为单位,分层要求,交流激趣,评比励志

以小组为学习竞争单位,针对学生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以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学习,并以自我推荐、同学举荐、老师赏评等方式交流评比激趣,评出“超强创意星”并大力表彰。

六、思维导图的作用:实现课堂的自主高效

(一)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能够自主

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学有抓手,能知要点、明难点。在按照老师所给导图模式分析课文时,学生知道应抓之点及自己的难点所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能做,学生个个忙碌,老师只需巡回引导,真正体现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还课堂与学生。

(二)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乐意自主

在绘制导图中要用上比喻、联想、想象、夸张借代等手法,激活学生思维。在梳理课文层次结构时,体会到了能将复杂的课文梳理得层次井然的成就感;更有在梳理中发现课本的错误的惊喜,俨然自己就是一个研究者,这种自豪感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在提取关键词的思索中分析与概括的能力得到大大提升;在交流自己作品及品同学不成形的或创意丰富的作品中,快乐地享受智慧的交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以自我推荐、同学举荐、老师赏评等方式的评比中,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在考试检测中享受分数提升的幸福……诸多的可喜变化,让学生乐于利用思维自主学习。

(三)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享受课堂的高效

思维导图模式在让学生绘制彩色导图中要用到联想、想象、比喻、夸张、借代等手法,寻找以图代文的途径,思维被全面激活,大脑处于高速运行之中,枯燥的信息变成了彩色的生动图画,记忆必然快速而深刻。

如阳宇浩同学为《杨修之死》设计的中心图用了漫画手法。军账中对峙两人,曹操头部硕大如球,心却小如绿豆;杨修双目望天,长舌上搁刀,喻示了曹操的心胸狭小、杨修的恃才放旷祸从口出;马凤君绘《星星变奏曲》主图用红色与蓝色的变幻分别象征黑暗与光明;刘哲宇为《陈涉世家》绘的主图是一面大旗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反”字下面光芒万丈,陈涉头戴王冠,意味着高举反旗,首事之功,永耀史册;李涛介绍傅雷时用了英语与汉语互换来表明其翻译家的身份。

在完善思维导图模式中学生至少要完成六个主支,其中多大数同学都会在理层次与提关键词中遇到困难,于是就有了思考的重难点,就会调动各种思维方式及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资料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层次分析的能力、关注整体、细化局部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大提升。

篇2

引言

导学案,是指教师按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编制的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方案。而高中语文教学的导学案,是指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时,教师按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教学编制的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方案。设计高中语文导学案的过程,也即是有效的整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过程,其既能够有效的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还能够较好的指导学生有效的运用自学方法,较好的提升了学生的自学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一、何为导学案

导学案是通过新课程标准来进行有效的指导,并按照新课程改革教材内容,以及素质教育的目标来进行编写的,借助于教师们来对教学进行深入的研讨、教师的单独备课、再进行公开研讨等流程来编制,并有效的指导学生来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完全投入、分析研究、持续升华的学习方案。其较好的体现出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是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分析研究、不断反思、总结评价的学习指引图。充分运用导学案,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将学习流程向前推移,并有效的展现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的内在关联性,重点可分作四项学习流程:(1)在课前开展预习的导学阶段;(2)课堂学习当中开展合作讨论;(3)课堂学习结束时总结与评价;(4)课后进行延展学习。通过上述的四项学习流程能够让学生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

二、导学案实际应用的意义

充分运用导学案,可使教师从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指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策划者、促进引导者,让学生能够确实的转变学习的方式。第一、有效的运用导学案,能够给予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流程图,让学生能够有序的推进自主学习。第二、有效的运用导学案,能够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让学生对于文本具有深入的理解。第三、学生有效的运用导学案,也可视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心得体会,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的记录来教学有效的总结与评价,并进一步的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第四、导学案可有效的彰显出整个课堂知识结构体系,让教师能够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所设计导学案的质量水平,也会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编写一份优质的导学案,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建议

为了充分说明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导学案的有效运用,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热爱生命》来作为实例进行重点的分析与研究:(1)在课前开展预习的导学阶段,来明确教学的目的,如何来体现出课文内容当中对于生命的热爱,来真实的体验人生,构建起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并彰显出自身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与意志;(2)课堂学习当中开展合作讨论;人应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珍贵的生命、积极的去面对生活呢?在阅读了《热爱生命》的课文之后,从中了解导作者具有怎么样的对待生命的态度?(3)课堂学习结束时总结与评价;总结:课文启发了让人们要去热爱生命,在现实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热爱生命”的楷模呢?你自己是否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评价:人的生命是极其短暂的,因此我们必须珍惜时光,珍视生命。(4)课后进行延展学习,要热爱生命,充分利用时间来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并要懂得关爱他人。

1.进一步明确学案和导学案概念

第一、为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有效的保障科学合理的运用导学案,必须注重有效的来认知与了解学案与导学案等概念具有差异性,应进行较好的区分。如果混淆了两者之间的概念,就不能充分体现出导学案所具有的科学性。导学案目的是有助于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必须注重指导学生运用适合与自身的学习方法,较好的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为自我导学制定出简单的学习方案。而学案是以问题来作为重点,有效的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方案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其重点是较为注重学生在课堂当中学习与掌握的相关知识内容,因此,能够较好的区分学案与导学案的概念,不能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和在运用当中来混淆此两种概念。

2.应较好的体现出导学案的实际应用效果

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对导学案进行设计与应用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注重由于学生处于不同的学习层次,其性格特征、学习水平、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都具有差异性,因此不能单纯的运用一致性的、相同的导学案,为了较好的满足学生们的不同学习需求,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开展因材施教,在设计与应用导学案时,应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贯彻落实分层设计与分层运用的方式与方法。

3.较好的的规避了出现问题化教学

高中语文导学案较为注重通过所设计的问题,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是问题探讨,借助于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当中,既能够让学生深入的理解与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还可较好的培养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效的促进学生解?Q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但是也必须注意到: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充分运用导学案,能够有效的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总体地位,促进学生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的问题,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从而较好的规避了出现问题化教学。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

目前,高中语文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课程标准,也满足不了教师的教学需要,亟待改革创新。多媒体教学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产物,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最佳措施之一。为此,笔者对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借助多媒体教学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

一、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指的是以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为基础,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设计,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图像、动画、图形、音乐、文字等元素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然后通过计算机或智能设备等进行处理、显示,完成交互式操作,以多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从而优化整个教学过程[1]。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动画、音频等多种方式创设图文结合、声情并茂的文本情境,把课文描述的场景、故事情节等呈现出来,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官刺激,进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二,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文章语言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提供给学生直观易懂的学习资料,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情感与中心思想,突破教学难点;第三,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课外优质的教学资源引入高中语文课堂,丰富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培育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第四,多媒体教学融入高中语文课堂后,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弥补了板书教学缺陷,增强了课堂活力,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成功的课堂导入,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可以带领学生快速进入当堂课的最佳学习状态。所以课堂导入环节至关重要,关系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成败,只有做好了课堂开场白的铺垫,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把握课堂节奏,成功导入新课[2]。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的语言铺垫导入方式,运用多媒体的视频动画、图像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借助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使其全身心投入课堂,进而成功完成课堂导入。例如,讲《琵琶行》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动画模拟演示了白居易在湓浦口送别友人,夜里听见船上的琵琶声,被其声音所吸引、所感染,邀请琵琶女弹奏一曲的情景。学生看到这样的情景,对文章内容、思想内涵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借此提出:“白居易为什么流泪?他的眼泪蕴藏着怎样的情感?”的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听到这样的问题,自然而然会产生探究欲望,阅读理解课文的热情十分高涨,从而自主、自愿地进入学习状态。如此一来,借助问题情境就成功导入了新课,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持续的动力源泉,也是学生思维运动的开端[3]。对于学生而言,板书+口语讲解的教学过程过于枯燥,趣味性严重不足,无法引起学习兴趣,并进行活跃的思维运动,自然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多媒体课件,以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呈现课文内容,把抽象、静态的文字语言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使教学内容趣味化,增强课堂教学活力,这样必然能够引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进行文章内容学习,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例如,讲《荷塘月色》时,作者通过各种手段描写了美丽、幽静的荷塘月色,把月光下的荷塘风光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倘若课堂上只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讲解文章内容,未免有点苍白无力,无法表现出荷塘月色的美,学生自然提不起学习兴趣。对此,笔者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荷塘月色的动态图像,把文章描述的原景形象地呈现出来,既生动又有趣,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应用多媒体介绍文章创作背景,拓展课堂教学资源课文阅读理解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学生要想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就要充分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4]。然而,高中语文教材篇幅有限,不能详尽介绍文章的创作背景,不可避免地影响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效果。为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文章的创作背景引入课堂,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文章创作背景,弥补教材缺陷,拓展课堂教学资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例如,讲《醉翁亭记》时,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以讲故事方式介绍了作者的生平际遇,以及作者创作文章时的时代背景,以便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此篇文章时的心境、时代背景,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理清文章的创作主旨,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解读。

(四)应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文本意境,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担,也承担着审美教育的责任[5]。为此,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文本意境的创设,结合文章描绘出来的意境实施审美教育,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那么,如何创设文本情境呢?单纯地用语言去描绘课文中的意境是苍白的,根本不能完美表现文本意境。基于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视频搭配轻音乐的方式,声情并茂地创设文本意境。教师可以用视频呈现文本意境的画面,用音乐营造意境氛围,让学生在视频与音乐的双重感染下进入文章的文本意境,进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意境美,增强审美情趣。例如,讲《雨巷》时,笔者运用多媒体视频呈现了散文的内容:黄梅时节,江南小镇,雨淅沥沥地下着,青石路上流淌着涓涓的细流,一条幽静而狭长的小巷里走来一位一脸忧愁的姑娘。这样的视频画面搭配《梦幻曲》,再配上的声情并茂的散文朗读声,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雨巷》的抒情意境。然后,教师结合这样的意境适时展开审美教育,让学生结合散文意境强化自身的情感体验能力与感悟能力,从而促进审美情趣的提高。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 活动单导学 多元智能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4-0022-02

基金项目:江苏省陶研会“十二五”重点滚动课题“多元智能理论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与探究”(Z201114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祝芳华(1978―),女,江苏如皋人,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一、“活动单导学”的概念

所谓“活动单导学”就是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继而实现教学目标。“活动单导学”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核心概念:

第一,活动,包括社会实践活动、物质操作活动与内在思维活动。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中,活动为主题,简而言之,通过活动来推动学生的发展为该模式的根本目标之一。第二,活动单,即呈现活动方案、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相关教学元素的一个平台,为导学的主要途径。活动单通常包含活动方案、课题名称以及活动的名称等相关内容。第三,导学,就是教师借助情境的创设、启迪与点拨、提升与评价等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主要包含导行、导趣及导思。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中,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充分发挥为其应用的基本策略。

“活动单导学”模式中的“活动”,强调的是学生从生活经历或者经验中发现、解决问题,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及空间,继而进一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中,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室或单一的文本教材,而是通过探究、实验、调查、资料收集、交流和讨论、访问、操作、反思、体会以及创作等各种活动进行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多元智能理论简述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教学思想主要包含合作学习理论、结构学习理论、教学工程最优化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化理论。其中多元智能理论由加德纳提出的,加德纳认为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的智能均有着自身的特点。在传统教育中,衡量个体智力的标准过于单一,不可将学生的能力全面反映出来,为此,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把人的智能划分成七种,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音乐旋律智能。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智能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也就决定了在该教学模式中实施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必然性。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可基于自身智能优势,结合相应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则是基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所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继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进步。下面笔者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就在“活动单导学”模式应用中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详细阐述。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语文“活动单导学”模式中的应用

将“活动单导学”模式引入教学,其研究价值之一在于“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环节,整合课堂资源,强化活动体验,注重思维过程,关注生命成长,催生效率课堂、生命课堂、智慧课堂,促进教学相长”。[1]

(一)“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构建

第一,进行科学的分组。根据同组异质与异组同质的原则,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心理素质、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等,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评定进行分组;同时还要合理进行分工,使小组内每一位成员的个性与优点均可得到发挥。

第二,在活动前,教师应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第三,基于教师的指导,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以及需求,结合活动方案进行学习,通过对自我学习过程的调控来实现学习目标。在完成自主学习以后,统一组织各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学习结果的交流,将未解决的问题提出,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以及教师的帮助,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各小组情况进行巡视,通过对各小组学习情况的了解,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四,待上述任务完成后,由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这不仅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继而进一步提升其学习效率。在展示过程中,各小组对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可进行相应的补充与纠正,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定。

(二)应用案例

以高中语文教材《鸿门宴》一文为例,通过精心设计的“学生活动单”和“教师导学案”来开展课堂学习活动。在学生“先学”,即在个人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基础上,教师进行必要的评价和指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呈现特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率明显提升。“先学后教”模式理清了“教”与“学”的关系,明确了课堂必须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位,以“学情”来定教。正如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个体的智能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讲故事比赛的方式来导入该堂课,基于《史记》,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阐述《鸿门宴》一文的内容,在限定的三分钟阐述时间内,要求故事内容必须准确且完整,语言必须流畅,可适当辅以表演。在学生讲完故事以后,将课文引出,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听史引向学文。通过这种讲故事的方式,不仅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使学生通过故事了解相关的历史。

接着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本堂课的活动有四项:

第一,旧知识,对重点词语加以解释并自主默写。教师可对文内重要文言现象进行归纳,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第二,对课文进行精读,并深入思辨。同样,这里采取的是自主完成的方式,通过组内交流与合作,再将小组学习成果展示给全班,最后组间借鉴和质疑。第三,语言的赏析与情感的体会。该活动采取的是自主思考与自主展示的方式,此环节学生的学习是生本的、自发的、充满灵性的。第四,拓展与延伸。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分析,可通过《题乌江亭》《乌江亭》《咏项羽》这三首诗来对项羽这个人物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定。

实践证明,这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5

一、高中语文强化批判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主体地位不被重视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习惯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1]。在高中语文批判性阅读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文本当中的字、词、句、语等知识,大多数教师为了加强学生记忆,往往采用反复机械式记忆。而课外也喜欢运用题海战术,并且在阅读理解题目当中,设定标准答案,学生的标准答案意识也被进一步强化。久而久之,学生主体地位與自主意识将会极大程度被减弱,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2.教师课堂资源的意识不强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对教材的解读,也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自身课堂资源意识不强,对课外教学的重要性意识也不够。事实上,高中语文课本虽然是教育部门精心编制的,但是想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仅凭教材远远不够。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课堂资源意识,拓展学生阅读面,引导学生从知识点学习慢慢转化为形成自身知识链。并且鼓励学生多多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高中语文强化批判性阅读教学实施意义

1.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高中阶段是人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处于青年初期、学龄晚期,生理和心理发育均逐渐走向成熟[2]。因此,该阶段的学生独立性和自觉性均有了明显的提升,更加积极向上、朝气活力。反省性、抽象概括性、监控性等均明显提升。在该阶段高中语文中实施批判性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认清事物本质,敢于发表自身的见解,敢于质疑,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2.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高中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学科,需要学生长时间的积累与学习。高中生压力比较大,往往因为语文学习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而忽略其重要性。在高中语文中开展批判性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文本的分析、推测、评价能力,从而让学生养成探究、质疑的习惯。学生养成相应的学习习惯后,教师再开展阅读教学,学生理解能力也会进一步提升,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高中语文强化批判性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1.注重文本资料收集,布置导学案

任何形式的阅读教学,文本资料准备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开展批判性阅读之前,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的和阅读目的。在批判性阅读教学中,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阅读预习走向[3]。例如,教师让学生阅读本文后,可以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出主旨句或者主题句,并且对文本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掌握学生对文本的了解程度。其次,让学生充分明确文本标题的意义和作用。大多数本文中的标题都能够反应整篇文本的大概内容或者中心思想,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教师在开展批判性教学时,应该让学生通过审题,去文中寻找重要线索,了解文章的主旨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第三,对文章作者的了解。阅读过程就是与文章作者精神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作者的背景、写作背景等,加深学生的理解。

2.注重对话互动,使用评注法

高中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学科,对于语言性学科而言,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对话。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批判性阅读教学当中,学生“阅读水平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量的俗读、浅读、错读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为了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且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文本作者的情感与想要表达的内容,充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注重评价反应,运用合作式学习模式

在批判性阅读教学中,评价反应必不可少。由于学生自身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评价文本时,可能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写作目的、主题、要点、读者范围、语言风格等各方面对文本进行评价。同时,每一个评价板块又可以细分,让学生掌握科学和合理的评价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加强生生之间交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强化高中语文中的批判性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童宝玉.高中语文批判性阅读——一种新的阅读尝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1).

[2]杨千慧.高中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批判性阅读教学研究[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3(8).

[3]王凤瑜.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中批判思维的培养[J].青年时代,2015(8).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港高级中学325802)

篇6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语文课堂实践运用

引言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导学案模式已经成为教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个过程中许多创新教学方式和理念在实际教学中被运用起来,并且效果显著。在目前新的课程标准中,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地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索的能力。

一.导学案在实际运用中的问题

1.1导学案演变成繁重压力

导学案是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来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工具,其中练习以及测验都是检测学生学习质量和知识水平的工具而已。但是有些教师并没有充分的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将原本应该在讲解完之后再来做的习题搬到导学案上,没有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相应顺序的教学,对学生来说缺少过度。没有过度的结果就是学生在提前自学导学案的时候根本不会做其中的练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长期以往学生会对导学案教学方式产生排斥,对学习失去信心。

1.2导学案替代教案

教案是指教师为了实施教学而自主编写的教学方案设计,重在表达怎么讲解课程的什么内容、以什么为中心等,而导学案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编写的学习方案,这两者存在很大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有的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没有进行相应的拓展,知识把教案里面的内容更加细致化地展现出来,再列出几个与内容相关的习题。这种导学案并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中心主体,因为它没有对导学案的实质进行深入挖掘。

1.3导学案编写失衡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因此在编写导学案时要考虑到这一问题,对不同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自学目标,即要切实地在导学案的编写中贯彻分层的理念[1]。在课前预习时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最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区分对待,在引导和梳理的过程中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基础学习方面达到同一目标。

二.导学案如何合理地运用在高中语文课堂中

2.1明确导学案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0,物理新课程目标提出要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以此为目标,导学案也不例外。教学的主体依然是学生,明确了这一点,才能正确地利用各种教学方法。

2.2严谨编写导学案

重点章节内容的导学案应该由教师来编写,但是对于那些比较简单章节的导学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进行编写,教师可在旁边给予恰当的辅助,对于较大的及时纠正,对导学案的不同部分给出相应而且合理的意见。学生在编写某章节导学案的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在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而切实提高了学生自主研究和学习的能力。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明确目标,理清编写思路.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设计,设计主要是指能够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由浅至深地逐步达到学习目的,因此要在设计上下功夫[2]。我们一般把导学案分为情景展现、学习预习、学习目标、课堂教学、知识小结以及针对练习等几个部分:其中情景展现是指教师在讲授课堂内容时应结合一些与课文内容对应的典型的生活例子,让学生有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教师为之解疑答惑的机会;学习目标部分是指要充分明确本堂课的内容中课堂学习和自学的目标是什么,参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要求;提出问题,即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内容,在找到问题答案的过程中理解全文内容;学习导航,指通过预习让学生掌握课堂的基本知识,然后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可以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内容的基本框架,在学生亲自体验的过程中加入必要的应用的工具,比如坐标系、图表函数等;知识小结是对整节课的一个系统总结,使学生概括了解本节课的所有内容;针对练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当堂达标的练习,难度不能太大,而课外部分的练习就要注重提升他们的能力。

2.3导学案的合理使用

使用导学案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前将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提前进行深刻的预习[2]。在整个预习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预习,比如要毫无保留地告诉学生导学案中的教材哪些内容只是需要略读,哪些内容要细细地读并且注意知识的前后铺垫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教材;其次,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做好笔记,把自己遇到的困难后者理解记录一旁,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还促使学生养成课前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结语

综上所述,导学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原有的高中语文课堂中常见的“综合征”情况。要彻底让高中语文课堂活跃起来还是一条很漫长的道路,所以教师在累计教育智慧的同时也要重视课程实施的过程,应在提高自身专业和专业素质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和探索学习新空间,拓展专业道路从而向更高的境界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敬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希望月报(上半月), 2013,5(5):48-49.

篇7

摘要:当今教育正走向是国际化、现代化和信息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学科,这表明教育已面临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挑战。高中语文课更以其丰富的信息及书写量大且费时的特点,期待着多媒体的普及和有效利用。因此,积极将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教学改革、确立崭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索发现中全面发展都极具意义。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高中语文 建构主义 整合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刷新了整个教育。多媒体技术集声像、动画为一体,能进行超文本、超媒体链接等,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并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基于网络技术而提出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以个人独有的方式主动地建构知识,并且,每个学习者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建构知识。特别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1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整合的可行性

语文其实就是国家的文化,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实践性很强,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最先进的科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选无疑的。就拿演讲训练来说吧,听名人的演讲,用传统的工具,学生只能听到演讲者的声音,而不可近视,难以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能看到演讲者的动作、神态和表情,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内心对演讲的兴趣和欲望,所以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势在必行!

2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整合的优势

2.1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是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的更新。

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用得最广的是多媒体和互联网,它们图文和声像并茂及独有的系统功能。如学习罗贯中《三国演义》一课,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播放的影像,让学生直接观看什么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网络的运用,可拓宽思维空间,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唾手可得自己想要的材料。 在高中教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如海明威《老人与海》、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爱克曼《歌德谈话录》、杜牧《阿房宫赋》等等,要品味其中的美,人文的氛围和自然科学背景是必备的,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意境全出,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

中国要“师夷长技”,需长期的积累,学生难以深刻而快速地领悟西方文化的精粹,如果以信息技术作工具就不同了。如学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时,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就可以迅速让学生享受人文科学的意境美和自然科学的创造美,通过情感的感悟和熏陶,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课前,做一个关于俄国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的课件,通过音乐和画面让学生感受俄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自然科学的探索史,再通过画面想像:在这一时期相关著名人士以及他们所从事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回答问题前,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18世纪和19世纪俄国开始大规模地学习西方进行工业化探究的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之后,经过讨论,整理资料,然后对照阅读,通过理性分析,深刻领会俄国人民在探索中不断开启革命思想的萌芽之谜,在发现中,辛勤追求科学真理的意义。

2.2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是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改革。

互联网像一部百科全书,知识有如海洋般的深遂宽广,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采集到广泛的知识,使学生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资源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学习英语。如在互联网里,有很多关于阅读理论、技巧的文章和众多例文评点,阅读课上,老师可以用此来指导学生阅读,这样,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眼界开阔了,积累的素材也多了,这就为学生阅读解决了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特别是整体把握和细节理解方面的创新。另外,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问题和心德放到网上论坛中,相互评议,让更多的人来给力。

3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的关键: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

当代教师的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设计者、社会文化的诠释者、教育的研究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教师要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促进学习网络的形成,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而语文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相整合,其关键性、现实性在于教师,所以,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更新自我知识体系,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将教学手段、教学策略都融进信息技术里。

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教师提供了广大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等课程的整合可以为当代教育提供最理想的新型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 宗秋荣;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改革与创新[J];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2] 康贵.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4 .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培养;语文思维]

语文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中,能够从所学知识中提取更深刻的信息并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和解析,从而发表自己的见解”。语文思维的培养在高中语文知识学科中是非常的一项,思维主要从听、说、写三个方面来提升。例如一个学生的语文思维发展的不够好,那么在听说写三个方面的学习就比会比较困难。所以学校应注重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掌握语文知识,并理解其内涵。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性

语文思维是在学习语文知识中得到的信息,综合自己的见解,得出创新的结果,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知识,并且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交流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可以进行分组交流与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提问,大胆解答。师生之间的交流形式可以体现出思维能力,可能有些学生在想法意见不同,但是通过交流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之间的思维相互调整,最后得出适当的结果。基于这种思维的交流方法,能够挖掘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看问题,从而得到独特的见解。

(二)认知能力的挖掘

语文知识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比如:政治、理想、学校、经济等。因为教育形式不同,所以学生思维反馈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对学生介绍内容的中心思想,针对学生提出的创新思维,要给出合理的评价与认可。

(三)创新能力的开阔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讲解知识时,都投入热烈的情感,体现出慷慨激昂的教学状态,我国的语文教材编排大多采用优美的诗词语句,给人们一种语言美与意境美的感觉。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首先,教师的态度非常重要,传统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中,必须对学生负责,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带动学生发掘自身的语文思维。其次,学生要有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教师要细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并进行正确的开导,鼓励学生多多参加课外阅读活动,养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增加知识的同时,拓展思维深度。

三、培养语文思维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高中课程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各科的学习压力,包括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施实起来可能有一些困难,首先教师必需具备积性的态度,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思维培养的重要。例如在人教版高一第二册第六单元《师说》一课讲解时,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带有影响力,因为《师说》中体现了很多通假字与不常见的词语,教师要通过普通的阅读方法,带入美的语感,能够使自己的思维全心身的投入到课本中,以此来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二)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语文思维的拓展可以通过阅读课外读物的方式进行拓展,语文思维一定要多读多看,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才能更好的锻炼语文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教材,避免学生思考局限性。例如在人教版高一必修2第三单元《赤壁赋》一课讲解时,教师可能通过布置任务的形式,比如让学生查阅作者苏轼的简介内容,并阅读一些与苏轼相关的文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资料,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等途径查阅。这种形式有利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还能够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三)培养语文思维的深度

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要从整篇课本或中心思想某一角度进入深入思考。语文思维的深刻培养,学生思考点与思考力的坚持是培养语文思维的要点。学生要想提高语文思维,首先要培养深刻的思维,杜绝学生只分析事件的表面。引导学生追求事物的根源,挖掘事物的本质现象。例如在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道士塔》一文讲解时,在讲解前教师可以播放《大敦煌》以及《守护敦煌》的视频,让学生边看边比较,深入了解探究,得出合理的结论“王道士的无知,外国人的贪婪,环境的恶化只是表面原因”等强求论。通过网络教学方法得到有利的资源,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能够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过程,因此,这个过程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的重要性。

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381-01

高中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师的忽视点,但是这并不代表语文审美能力不重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多数高中语文教师以高考考试标准为教学目标,侧重学生逻辑能力和知识技巧训练,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让学生感受文字魅力,从课本中“看见”作者的当时写作的情景,体会到当时作者的心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对文章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中国文学底蕴深厚,提高高中学生语文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各个方面都得到锻炼,美的感受也能刺激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触发学生心底的追求美得欲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想象力。高中语文教育不仅能够传承历史的知识,也能够通过文学教材激励学生追求真善美,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现状

中国学生从启蒙教育开始一直接受语文教育,至到高中教育为止,语文教育一直占领着重要的地位,他不仅能够让学生读懂文字含义,更能够让学生从文字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但是现在我国语文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高中语文教学大多采用灌输式,将文章段落分成几个小节,再分别讲授每小节的段落大意,语句含义。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荷塘月色》时,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将部分经历用于分析课文中语句和文法,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主要思想一笔带过。造成这种教学现象是因为现在高考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训练、重视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策略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教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还要学会感受语文的美得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够感受文章的意境。例如《诗经》中《采薇》一文的学习,古文和白话文有着很大的区别,现在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机会较少,在学习上更应该利用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将简单的文言文用华丽的词藻翻译成白话文,让学生从简单的的文言文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意,“采薇采薇,微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室,;狁之故。不遑启居,狁之故。”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为“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狁来厮杀。”将深涩难懂的文言文翻译成有趣的白话文,将当时少数民族侵犯国家,将士因为大战有家不能归,一年又一年的思乡之情,通过文字和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展现在学生脑海中,对文章有了深刻的意识,既能学到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深入挖掘课本中蕴含的美的元素

高中语文教材包含的文学体裁多种多样,既有深涩难懂的古代文言文,又有风趣幽默的白话文;既能学到我国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又能体会到优美抒情的古代诗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了文学美得熏陶,引发审美想象力。以文学作品为例,古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螟》一诗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句诗句中表达出来的艺术美,重点突出“浣女”及“渔舟”。只有洗衣女子的归来竹林才会热闹,渔舟摇曳荷花才会动摇,而正因为竹子林得茂密,莲荷的稠密,才能让作者从静景和动景的结合中,描绘出一副绘声绘色,动静结合的美好情境。通过对字词的深入探究,与作者共鸣,发掘出文学作品的内在美。

3、借助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语文学习方法和语文思想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最终缩小乃至消除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状态,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能和目标。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希望能够解决当前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有效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提高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努力实现教材和教师之间的信息对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成为课堂创造的主角,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培养学生情感、能力等方面的隐性信息,使凝结于教材的隐性知识与作用,通过教师的加工而转化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捷径,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品质,才能有效地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才能有效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二、 设计有效的课前导读方案

有效设计课前导学方案,努力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对称,让师生双方拥有一个共同的信息平台,这是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这就需要教师要设计合理的导学方案,让学生动手实践或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从而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总之,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并兼顾学生学习的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三、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努力实现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对称。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是生生之间信息互动、思维碰撞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合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寻找解决策略,从而使学生在互相的的交流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

四、做好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行为是在课堂教学目标指引下的行为,因此,课堂反馈行为不是漫无目的的反馈,而是针对教学目标完成状况的反馈。要完成这样的反馈,有针对性的练习是不可缺少的。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每堂的反馈练习,使语文课堂练习既做到适度、省时、高效,又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能让教师和学生都对此做出调整,进而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长亭送别》选段时,我针对当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这样两道题目:1.赏析“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相遮蔽”这幅场景。我设计第一道题目的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对曲词的赏析,更好地理解文中人物送别时的心境,品味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而第二道题目的扩写,既考查了学生对文章主人公情感的把握,又锻炼了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这两道题可以有效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 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多元评价激励机制的设置不仅要注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结果,更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思想水平、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等,要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并努力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要想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教师就要采取定性与定量、鉴定与发展相结合的评价办法。这可以促使教师和学生全面、充分了解对方信息,能推进教育健康和谐地向前发展,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的教育理想。

六、 注重语文知识的背诵

背诵就是记忆,不背诵就无法积累语言材料。头脑里没有一定的语言信息,想提高语文水平就是一句空话。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每天早读的时间进行背诵,或利用每节语文课前的三分种进行背诵,还可利用节假日进行背诵。学生在背诵的时候要遵循记忆规律,掌握、理解记忆法。学生在背诵时可以先理文意,再去背诵,这样的背诵不仅快速而且不容易忘记。学生还可以采用各个击破法来进行背诵,即把篇幅长的文章或段落分成几个短小的部分来背,背出一部分再背下一部分。这样,每次背的内容少了,速度加快了,学生就有“成就感”了,这比一次背诵全文、全段要容易得多。

七、 结语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曾经指出:“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无论是从宏观上看还是从微观上看,只有提高了语文课堂效率,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走出语文教学疲于赶进度、苦于应付考试、效率低下的困境,才能全面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江平.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探讨[J].成功(教育),2009(08).

2.吴建军.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与对策[J].新课程(教研),2010(10).

3.陈瑜.让学生在阅读的天空自在飞翔——新课改背景下学生阅读方法初探[J].文教资料,2010(27).

4.刘晓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做法[J].教育导刊,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