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重要意义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2: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学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篇1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越来越高,用于医疗保健事业的总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也日益增加。在我国,目前全社会卫生保健总费用约600亿人民币。公费、劳保医疗费用的年增长率高达23.2%,明显高于国家财政的年增长率(约10%),逐年飞涨的医疗费用成为社会和国家沉重的负担,而药物作为医疗保健的主要手段,在高额的医疗费用中的消耗更是令人瞩目。如何利用有限的医药经费,运用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研究药物在防病、治病中的费用-效果。考察疾病防治方案,研究和评价每种(类)药物与药物治疗的经济背景,为合理用药、药政管理和新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决策依据显得更具现实意义。现就个人观点论述如下。

1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

在院内广泛宣传、认识药物经济学,选择治疗效果好、经济效益高或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案,使药物高效、安全而又经济地为患者服务。这对减轻国家、单位和个人负担有重要意义,这也需要药剂人员重视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用经济发展的眼光对医院药品的供应、药品管理、合理用药赋于新的理解和要求,有目的地运用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使药品管理和使用更趋于合理。

2 提倡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面对药品市场迅速的更新换代,我国基本药物的遴选审定工作已基本完成。基本药物是我国目前临床应用的各类药品中经过科学评价而选出的同类药品中有代表性的药物,其特点是疗效高、不良反应小、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等。由为重要的是该类药物绝大部分为医保甲、乙类,患者只需承担少许费用。例如头胞氨苄为乙类医保药,其疗效确切,医保患者仅需承担20%左右费用。同时列入基本药物的品种,国家将保证生产和供应,提倡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不仅可以提高医生合理用药的水平,也可以节约经费防止药品的滥用。

3 保留部分医院制剂

目前我国省、地级医院制剂室一般自配制剂在200~300种以上。随着科学技术和制药工业的发展与提高,价格政策的理顺,我国的工业制剂将会有较大的发展,而医院制剂也将随着工业制剂的发展逐渐减少,逐步萎缩。但有些制剂临床疗效好,用量少,还有些制剂仅供某些地区或某时期医院所需,工业化生产成本将大幅提高,同样会加重患者及社会负担。因此可考虑以一个市、县为中心,建立地区性中心制剂室,降低成本,提高药物经济性,但基本条件和布局必须符合制剂验收标准,以保证自配制剂的质量。

4 增强医务人员的经济意识,改变只重视治疗效果,不讲经济费用的传统用药观念

收集了解药物不良反应,评价新、老药物。调查分析病历和处方用药情况,努力制定出患者与社会的经济能力都能承受的处方,不断提高用药水平。当昂贵药品与廉价药品相比优点并不明显时,就应少用或不用贵药,抗感染治疗时应做药物敏感试验,这不仅是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用药水平的有效方法,也是改变当前药品广告误导医生对药品的选择而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的有力措施之一。

5 临床用药力求兼顾高疗效与低费用

有些药物治疗方案,虽然在疗效、毒不良反应方面无可非议,但治疗成本一直比较高,也有的药物适应证相同,但半衰期、不良反应及疗效不同,而且更有费用之差。例如近年来ACE抑制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的大量上市,使高血压患者用药费用产生逐年上升的趋势;第三代头孢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也使抗生素的治疗费用大幅度上升。但费用的增加是否能被健康的效果所替代,还缺乏资料证实。因此,提倡对不同来源的同一药物、同类药物的不同品种及不同药物的治疗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从而重视高疗效、低费用的全疗程药物治疗。

篇2

管理学院中开设西方经济学或微观经济学课程。可以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初步掌握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增进对市场经济制度和运行方式的理解。由于我国政府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已经基本上采用了西方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将有助于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对学生今后把握自己的工作、生活有重要帮助。但这门经济学基础课程只针对管理学院的学生开设的,学时也比较少,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窄,造成了其他学院如临床学院、药学院的医学专业的学生不能结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情况调整自己的专攻方向,使一些学生在进校时选择了热门专业,毕业时却找不到工作。笔者认为在中医院校各专业开设经济学基础课程可以很好地培养一批既懂医,又有经营理念的学生。

1 中医院校普及经济学基础的重要性

40余年来,高等中医教育造就了大批高级中医人才,为中医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社会对中医人才知识结构及专业设置提出的更高要求,按传统的纯医学课程培养出的高级中医人才,已暴露出不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弱点。这些只学好所谓技术知识的学生毕业后并不能适应社会。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在提高,中医院校应该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战略,面向国际市场调整人才设置,增加国际经贸知识等课程,让各学院的学生都能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悉我国医药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具有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学习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对了解到另外一个领域的知识有所帮助,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另外笔者认为在本科阶段,学校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广泛的知识,培养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在研究生阶段应培养精英人才,在自己的专业上下功夫。因此,在本科阶段接触到另一个领域的知识也是有益处的。

2 中医院校普及经济学基础的途径

2.1 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应采用比较浅显易懂的初级教材。教学的重点是已经发展成熟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对于各种流派和分支、前沿问题,可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做简单介绍,有正确的理解,能够对基本概念做出正确解释,并能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解释现实社会中常见的经济现象和政府政策。

2.2 考虑到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有较大差别,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接受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采用实例教学。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运用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现象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加以说明,并根据专业不同,调整课时数。

2.3 培训教师,至少每年1次让讲授经济学的教师参加经济方面和医药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这让老师在授课时更有针对性。

2.4 面向全校的学生开设经济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可以结合时事,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篇3

1超分子化学在光电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1.1超分子有机无机杂化物的合成及应用

未来的分子、电子功能集成将依靠超分子化学的基本原理,合成出多功能高科技的有用材料,而表面活性剂包埋的杂多酸超分子复合物在光物理、电化学、磁性族、化学传感器、生物标签、药物以及催化等领域均有着潜在而巨大的应用前景。为此,东北师范大学的李健生等人通过离子交换法将DODA+阳离子和多酸阴离子作为建筑块成功合成了四例超分子有机无机杂化物[DODA]5[PW„039RhCH2C02H].6H20(1)、[DODA]6[SiW„039RhCH2C02H].6H20(2)、[D0DA]2[M〇204(EDTA)]-2H20(3)fn[D0-DA]12[Mo36(NO)4O108(H2O)16]-33H20(4)。采用FTIR光谱、TG分析、NMR谱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用DSC、偏光显微镜、VT-XRD和HRTEM表征分析了其结构,实验表明化合物1、3和4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形成层状液晶相结构。进而通过循环伏安法、表面光电压、光电流-时间曲线首次研究了化合物的光电化学性质。循环伏安结果表明包裹后多酸阴离子的氧化还原性质未改变。SPV表明化合物1、3、4光照下能够产生表面光电压,并且光电流时间曲线证明化合物在氙灯照射下能够产生光电流。这一开创性工作为多酸基液晶材料光电功能化开辟了新机遇。

1.2含苯噻唑与芴的有机小分子受体超分子材料的光电性能及应用

太阳能是最好的清洁能源之一。在各种太阳能电池中,网络互穿结构的超分子体异质结构(BHJ)太阳能电池被证实是十分高效的器件。其活性层材料中的给/受体材料是太阳能电池最核心的部分,此前受体材料大部分研究都围绕富勒烯球及其衍生物。近年来非富勒烯球类的有机小分子受体材料由于其易于合成与纯化、通过分子设计使能级更方便调节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此,延边大学的隋明锐等人以2-((7-(9,9-dipropyl-9H-fluoren-2-yl)benzothiadi-azol-4-yl)methylene)malononitrie(K12)为原型改变其原子或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的有机分子。芴类化合物作为一类具有刚性平面联苯结构的电致发光材料,由于具有宽的能隙、高的发光效率等特点,备受各方面的关注。故他们用Si原子取代C原子后,键长将明显增长,故有利于降低分子内部的空间位阻,提高结晶度和载流电子的传输。他们的研究还表明,苯噻唑小分子衍生物在制作0PV器件过程中,可以采用真空蒸镀等方法得到无定形薄膜,经进一步退火处理,则可得到高度有序的薄膜并获得良好的电子传输性能。现今,苯噻唑小分子衍生物作为电子受体材料在0PV器件中表现出较大的潜力,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他们的研究还表明,K12等一系列分子与富勒條球相比,有更好的吸收光谱和能隙,相似的H0M0、LUM0能级和开路电压等,因此从理论上解释了K12等一系列分子可能具备高效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的潜质[6]。该研究将在材料科学、光电科学、生物科学及催化科学中得到应用。

1.3超分子凝胶的形成及光电性能

低分子量的有机凝胶(LMOGs)是一类重要的超分子软物质材料,在溶剂中加热溶解,冷却过程中通过氢键、范德华力、堆积等分子间作用力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在分子内引入具有手性的氨基酸单元可以增加分子间作用的位点,增强分子的成胶能力。为此,延边大学的孙晋国等人利用3-羟基-2-萘甲酸和6-羟基一2-萘甲酸作为初始原料合成了超分子凝胶因子A和B,通过对凝胶因子A和B的成胶能力测试,结果发现凝胶因子B在苯中形成凝胶(4.lmg/mL)的能力远远大于凝胶因子A在苯中的成胶(27.4mg/mL)能力,且凝胶因子B形成的是透明凝胶,而凝胶因子A形成的为不透明的凝胶。荧光测试结果发现B在苯中形成的凝胶(5xl(T3mol/L,蓝色线)相对于溶液(2xlO—Vol/L,红色线)发生了明显的红移且伴随着荧光的淬灭。而A无此现象,这是由于羟基位置的影响。该研究将在光电材料科学、光谱分析及胶体化学的研究中得到应用。

2超分子化学在环境科学及医药学中的应用

2.1盐酸改性粉煤灰吸附含Cr6+废水的研究及应用

粉煤灰是锅炉燃烧过程中没有完全燃烧的飞沫,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与化学稳定性,故对金属离子具有吸附过滤特性。经盐酸处理后的粉煤灰颗粒表面变得粗糙,形成许多凹槽和孔洞,从而增大了颗粒的比表面积。含Cr6+废水来源于诸多工厂及行业,其可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产生污染,此外Cr6+易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蓄积,如过量摄入,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为此,延边大学的权跃等人以盐酸改性粉煤灰为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法对实验室模拟含C/+废水进行了单因素(粉煤灰投加量、吸附体系pH值、吸附时间、废水初始浓度)吸附研究,并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即在室温251条件下,盐酸改性粉煤灰对含铬废水中C/+的最佳吸附条件:当初始浓度5.Omg/L的含Cr6+废水30mL中盐酸改性粉煤灰投加量4.5g、吸附体系PH值2~3、吸附时间90min时,Cr6+的去除率达95%w(最大)。用该方法处理后的废水中Cr6+的浓度降低到0.25mg/L,低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SPCr6+专0.5mg/L。该研究将在农业种植、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及医药学研究中将得到应用。

2.2KOH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吸附行为研究及应用

近年来,染料废水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多数染料带有复杂的芳环结构,故具有一定的毒性和生物积聚性,且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亚甲基蓝属于阳离子染料,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其污染会导致人体的一些不良反应,如心跳增加、呕吐、休克、黄萎病、黄疸、四肢瘫痪和人体组织坏死等。而壳类物质经过适当的表面化学改性可进一步提高其吸附效率,故在污水处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此,延边大学的权跃等人以花生壳为原料,KOH为改性剂,研究了改性后的花生壳的吸附性能、吸附机理及最佳实验条件,为改性花生壳作为废水吸附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即用KOH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进行吸附,其最佳吸附最佳条件为:20mg/L亚甲基蓝溶液50mL中投加改性花生壳0.05g、pH值11.0、吸附时间50min,其对亚甲基蓝废水的去除率为97.86%。该研究将在环境科学、医药学、分析分离科学及工业污染治理中得到应用。

2.3BPQ-DNA超分子加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苯并(a)芘(B[a]P)在生物体代谢过程中会生成BPQ(Benzo[a]pyrene-7,8-dione),从而导致DNA(Deoxyribonucleicacid)分子的损伤。BPQ-DNA超分子加合物是其对DNA化学损伤的最普遍形式,可以用来评价和预测化合物的潜在致癌性。为此,延边大学的孙士美等人考虑了体外合成BPQ-DNA超分子加合物的影响因素,建立并优化了BPQ-DNA反应体系。利用该方法分别合成了BPQ-deoxycytidine(dC)、BPQ-deoxyguanosine(dG)、BPQ-deoxyadenosine(dA)的DNA超分子加合物,并对该系列超分子聚合物利用光谱分析进行了结构鉴定,且研究了其分析方法对潜在致癌性的评价和预测。该研究将在环境科学、医药学及分析分离科学中得到应用。

2.4盐酸改性粉煤灰吸附处理含铜废水的优化条件及应用

含铜废水污染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环境问题,它可通过水、土壤、空气及食物链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健康;过量的铜离子可导致植物生长不良,诱导土壤微生物死亡,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等,故低成本高效率处理含铜废水刻不容缓。粉煤灰是燃煤过程中排出的一种固体废弃物,具有多孔性、比表面积大等优点,故有着优良的吸附性能。粉煤灰经酸处理后,表面形成了许多凹槽和孔洞,其比表面积增大,从而提高了吸附能力。酸处理后粉煤灰含有人AL2(SO4)3,Fecl3,Alcl3等成分,而它们又有着优良的絮凝作用,这些物质水解后可形成许多复杂的多核超分子络合物,这将更有利于吸附废水中悬浮的胶体杂质。为此,延边大学的吴昊等人以盐酸改性过的粉煤灰为吸附剂,探讨了其对含铜废液中铜离子去除的最佳条件,即当含铜废水中铜离子初始浓度为5.0mg/L、体系的pH值为9.0、给50mL含铜废水中加入5.0g改性粉煤灰、吸附时间为90min时,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最强,其去除率达到95%以上。处理后的水中铜离子浓度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故实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且为含铜工业废水治理提供了经济、实用、简单的处理方法,对治理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3超分子化学的同质多晶现象及应用

从原子堆积的同质多晶现象到分子堆积的同质多晶现象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这一概念的缺陷。分子堆积的同质多晶现象研究表明,同一分子基于晶态阵列的变化会呈现出不同的理化性质,并表达出不同的生理活性。同时,同质多晶现象的研究也进一步揭示了物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人们对功能材料的制备和开发获得了更加有用的工具。目前,人们研究分子的同质多晶现象主要包括互变异构多晶现象、构象异构多晶现象、有机金属多晶现象、超分子多晶现象以及假多晶现象。为此,华中科技大学的李红政等人近十年来主要研究了超分子化学的同质多晶现象,并基于分子同质多晶的性质来实现等级晶态结构体的构筑,发现了多个具有四级结构的高阶晶态堆积结构体。该研究将在超分子化学、结构化学、结晶学、材料科学等研究中得到应用。

4结语

篇4

关键词:构建主义教学法; 西方经济学 ; 案例实践化

一、《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

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但是,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决非易可,不仅要从自己的实践中总结教训,也要从别人的实践中获取经验,还要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改革。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发达国家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市场经济的理论也在不断的完善,并形成了一个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虽然许多经济学名著出于西方学者之手,研究的是西方国家的经济问题,但他们归纳出来的许多经济学理论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行为,这些理论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要想迅速稳定地改革和发展我国的经济,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先进经济学理论与知识。《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如下:

第一,西方经济学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而改变其内容的学科,从而其教材应该照顾到这一点。为了对此加以照顾,教学内容所包含的大体为居于主流地位的正统经济理论及其体系。

第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我国一般读者没有必要去掌握西方经济学专业所要求的全部理论。因此,教授的西方经济学说限于主要的理论以及理论发展的线索和重要的应用方面。

第三,评论部分并不拘泥于某一固定的方式。针对某一西方学说,除了指出其错误的直接方式以外,也使用思考题的提问方式、章节安排以及提供评论方面的参考著作的方式。

二、构建主义教学法的内容

所谓的构建主义教学法是指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信息加工过程,针对教学的不同的环节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内容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轻松愉快而卓有成效地学习。该方法主要是针对西方经济学的学科特点而设计的。构建主义教学法具体内容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课堂教学,即指学生老师限定在教室内.另一部分是实践教学,即指学生老师进入企业完成教学内容。该教学法具有的特点:

1.信息加工的系统性

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是分别以学生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的,相应的八种心理过程为:期待、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应和强化。从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从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愿望的满足。将这些过程归纳为五个阶段:自学探究 ── 知觉选择阶段;串联精讲 ── 理解领会阶段;整理吸收 ── 记忆贮存阶段;练习巩固 ── 作业反馈阶段;实践教学――综合运用阶段。所以,把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系统,系统中的每一阶段都是为学生安排外部教学情境,以支持他们每一阶段的学习。

2.突出学生主体

就是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能动地了解当前企业的营销环境和现状。这种能动作用表现为两个"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做到:要使学生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中学习西方经济学,即强调从理论到实践,然后从实践到理论,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核心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设计及模式构建

《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是必要的,营造课堂情境,为学生构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内容特征分析等方面,进而设计学习任务、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学习策略。最后,《西方经济学》课堂的总结与评价。这部分主要是进行课堂的总结,同时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强化与练习,课后要设计学生评教的信息反馈途径,进而收集教学评价信息。

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思想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产物,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大量教学实验的基础上,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形成的稳定、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方式。所以,本项目在研究建构主义理论和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建构主义的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核心,以知识建构为目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力争提高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性。

四、构建主义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上的进一步拓展――案例教学实践化

中医药院校管理类专业是一个特色专业,主要培养医药企业中的高级营销人才,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同时,根据构建主义教学法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探索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案例教学的实践化,即由在课堂上讲教材上的案例转变为让学生到医药企业实地研究,通过实践来学习理论,从而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程水龙.高校传统学科教改探研[J].首都教育学报,2014(12):55-57

[2]王俭华。关于任职教育院校教员业务素质重构路径的思考[J],继续教育,2012(28)

篇5

1.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现状

从大的环境上来看,目前我国的高效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通过对近年来中职学生的就业情况分析来看,其就业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1对于部分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来说,经过他们几年的努力,学业有成之后,在选择就业的过程中,往往不愿意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对他们而言,放弃自己的专业方向从事其他工作,思想包袱较大,一个是由于从事其他行业不与自己专业挂钩,感觉自己在学校的艰辛学习不能学以致用,从心理上认为自己在学校的专业学习白白浪费了,心有不甘;另一个是由于很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大部分时间用来主攻专业方向的学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如社交、语言及一些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等,导致他们一时很难接受其他行业的工作,担心由于能力问题而不能胜任。

1.2有部分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在面对毕业就业的过程中,传统观念较强,认为从事医务行业,工作稳定,薪酬待遇好,相对稳定,压力较小,如果从事其他行业,与自己专业不对口,风险较大,而且自己的岗位竞争力不强,因此不愿意从事一些富有风险和挑战的工作,铁饭碗思想较为严重。

1.3有部分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在选择就业的过程中,视野狭小,对其专业及就业方向的理解较为片面。很多大学生在邻近毕业的时候,就会选择去医院,临床等见习,而对与其专业有关的其他行业方向则考虑的较少,如医药销售行业、营养师行业、医疗保健行业等等。导致其在就业过程中,就业压力大,选择范围片面,自我才能的发挥也受到了影响;同时,也耽误了他们选择适合行业的时间和机会。

2.当前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1在经济全球趋势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跨国企业进驻到我国,这一形势大大加强了我国市场对高技术人才和外语类及金融类的人才需求,对知识型的全能型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引起了我国人才市场就业结构的大变动。在这种形势下,由于很多中药专业的大学生只具备单一的操作技能,职场能力较为薄弱,我国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就业被处于了劣势和相对冷门的行业领域里,就业环境压力大。

2.2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医学行业也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不断交叉发展,世界各国均把目光投向中国,渴望能在中国得到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也看到了我国的发展的前景和潜能,在这一时期,他们也纷纷回国创业,把自己在国外学到的东西带回来,相对而言,这些回国创业的留学生们,见多识广,了解国内外形式,医药专业技能更强,而且市场经验足,毫无疑问的给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了竞争和挑战,更对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带来巨大的竞争和挑战。

2.3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不断改革,减员增效,精简机构,对就业人员的要求层次不断提升;从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分析来看,为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我国的国有企业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逐渐减员增效,同时,来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也将急剧专业何上升,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劳动过剩的现状,再加上生产效率的逐渐提高,我国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的就业环境日益严峻。

3.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就业对策

针对前面介绍的关于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和现状,对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就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看法。

3.1努力为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他们正确的就业心理和职业心理。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就业心理和职业心理,正确看到自己的就业问题,认识到当前的就业现状,才能更好的客观分析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指导自己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心理和职业心理,一方面,中职院校领导要重视毕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选择正确的时机对他们进行疏导和教育;同时,学校还应该积极为毕业大学生们开展就业讲座,指导他们的就业问题,减轻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3.2鼓励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自主创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于面临严峻就业形势的学生而言,创业不仅给了自己发展的一个广阔前景,同时也是锻炼自己的一个良好机会。目前,我国政府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并积极推出了很多相关政策,如就业支助政策等,以此来鼓励大学生的创业。例如,政府给予大学生自主创业免收3年的地税、国税及工商注册费;高效毕业生自主创业可申请2到5万的小额贷款,同时,财政部门给予50%的贷款贴息等等。

3.3努力转变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的就业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形势,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勇于挑战,敢于承担风险的能力和胆魄;正确认识传统的"铁饭碗"就业观念,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同时,开阔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的视野,转变他们单一狭小的就业观念,指导他们多向其他相关领域发展,如医药保健行业、营养师行业等,寻求真正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

3.4加强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的自身素质的提高,专业技能的提高。对于中药专业的学生而言,中医药无疑是一项实战型很强的专业技能。因此,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个合适的岗位,就必须从自身做起,打好基础,增强内功,以扎实的技能赢得优秀的岗位。学校应充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给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和氛围,加大师资力量队伍建设,用最好的教学资源培养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

3.5提高对中职学校中药专业学生学生的要求,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全能型人才、知识型人才。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不再只是要求单一技能的人才,而对全能型、创新性人才的需求量要求很大。针对这一发展形势,院校就必须努力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通过增加一些专业以外的课程,丰富他们与其专业以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扩大他们的就业能力范围,增加他们就业的可选择性和就业空间。

3.6重视对毕业学生的就业辅导,开展职场教育课程,提高他们应对就业的面试技巧等等。比如,可以通过具体的课程,如礼仪课程、模拟招聘等课程,教他们怎么应聘,怎么制作一份漂亮的简历等等。同时,邀请资历人士和专家们给毕业生开展专题讲座,为毕业生们解决应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的困难,从应试技巧上面给予他们指导,为他们疏通就业道路,开辟蹊径。

篇6

关键词:食品分析;实验;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264-02

《食品分析》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关键技术课程之一,其所涉及的实验教学环节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然而,在常规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课程普遍存在着准备过程繁琐,实验周期长等问题。另外,传统的食品分析实验主要以验证型实验为主,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单一地向学生讲授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骤,而学生只是参照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近年恚由于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频频发生,全球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导致人们对食品分析技术的要求也朝着更高效和更精确的方向发展,同时对相关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再者,笔者所在单位为中医药学科背景,如果按照传统工科模式进行食品分析实验教学,该专业的整体发展就很难与之相适应,使得该专业培养出的学生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学生相比,缺乏专业特色和竞争力。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和要求,笔者以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2014级学生共计67名为研究对象,在学习其他高校食品分析实验改革手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专业设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实验教学模式、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对食品分析课程实验进行了初次改革探索。

一、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笔者承担的食品分析课程共72个学时,其中实验学时36个。在过去的实验教学环节中,一般都是以统一安排时间进行实验的单一模式教学,实验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只有被动接受,而且部分食品分析经典实验耗时较长,常常导致实际实验学时远超理论学时,实验效果较差。针对这一现象,本次改革准备适当延长实验学时至54学时,在此基础上采用“1+3+1”的实验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开始实验之前,以2―3人为一组,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和自身情况自由选择1个基本实验操作项目、3个基础实验项目和1个综合设计实验项目进行实验,具体实验时间不进行统一安排,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平台预约实验时间和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并提交相关作业或报告即可。上述实验教学模式的主体将直接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负责对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进行指导和评分,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思考、学习和动手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探索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实验安排的主体内容是验证型实验,例如“食品中水分含量的分析”、“食品中脂类物质的分析”、“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分析”等经典实验。但上述实验存在两大问题:第一,实验步骤固定,学生按部就班的操作而很少思考,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由于实验整体耗时较长,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实验学时内完成实验,教师经常会提前进行样品预处理工作。这样一来会导致学生不能够经历完整的实验过程,反而容易造成其动手能力的降低和相关知识点的缺失。因此,本次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将重新修订《食品分析实验大纲》和《食品分析实验指导手册》。其中,将《食品分析实验大纲》分为实验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在原有基础上删减部分耗时较长的验证型实验内容,新增综合设计实验选题范围参考;第二部分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基本实验操作考核和综合设计实验研究报告评分标准。《食品分析实验指导手册》参照《食品分析实验大纲》进行相应修订。

在实验教学环节,将食品分析实验课程分为基本实验操作、基础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三个部分。第一,设置包括酸碱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常用实验仪器操作等实验项目,每个实验4学时;第二,通过基础验证实验让学生掌握食品分析基本操作技能,其包括实验项目有“水分及水分活度的分析”、“碳水化合物的分析”、“脂类物质的分析”等,每个实验6学时。其中,将部分由于涉及样品预处理环节而耗时较长的实验内容进行拆分,分为“实验样品的预处理”和“样品分析”两个实验内容,这样既能保证实验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又能缩短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第三,结合中医药学科特色和社会热点话题开设综合设计实验,选题范围包括“食品分析技术在药食同源的食品原料中的应用”、“不同样品处理方法对药食同源的食品原料中有效成分影响”、“利用相关食品分析技术检测药食同源的食品原料中相关危险因子”、“快速分析方法对中药材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分析”、“现代食品分析技术在药食同源药材活性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共计32学时。学生在该环节可以2―3人为组自由组合,从实验分组、题目拟定、技术路线设计、实施到研究报告的撰写均由其独立完成,以此提高学生综合应用食品分析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考核方式改革探索

在实验考核方面,将其划分为实验基本技能测评、基础实验考核和综合设计实验研究考核等三个部分。首先,实验基本技能部分主要用于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所占分值比例为30%。由教师从实验前准备、实验过程中基本实验器材的使用情况、实验操作过程等三个方面进行评分;其次,基础实验部分主要用于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占分值比例为25%。分别从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报告撰写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分;再者,综合设计实验研究部分主要用于考核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创新的能力,所占分值比例为45%。在该部分的考核中,学生按照实验大纲要求选定研究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并提交研究报告,教师根据其实验方案的设计、研究过程、研究报告的撰写情况进行评分。综合上述三部分评分即可获得学生的食品分析实验综合评分。笔者期望通实验考核方式的多样化改革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动手能力,进一步综合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

四、展望

综上所述,本次食品分析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在保留部分经典食品分析基础实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特色,将药食同源资源及其主要成分作为分析对象,开设利用相关食品分析技术进行综合设计实验的研究型实验,通过创新性思维在食品分析实验中的应用,逐渐对学生灌输科研的基本思路和手段,不仅使学生初步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还能提高学生对实验设计和方法的思考,促使学生通过已知的方法和结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产生新的思路,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达到实践上升到理论再指导实践的一个过程,达到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另外,通过对食品分析实验考核内容的丰富,在原来单一提交基A实验报告的基础上增加基本操作技能测评和综合设计实验研究报告评分等考核内容。本次改革完成后结合实验综合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对此次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估。笔者期望通过一学期的应用实践,能够让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逐步适应上述实验教学模式,促使其认真完成实验的每个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能给基于中医药学科背景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其他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周浓,刘亚,谢主兰,等.食品分析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7):132-133.

[2]吕丽爽.高校食品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科教文汇,2015,(3):70-72.

[3]蒋边,刘锴栋,袁长春,等.食品分析综合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139-140.

[4]汪少芸,付才力.食品分析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福建轻纺,2016,(1):48-50.

[5]许华,朱敏杰,李志鹏.食品检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207-208.

[6]熊政委,邹晓川,王存,等.应用型高校食品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食品工业,2016,37(7):240-242.

[7]班燕冬.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专业《食品化学与分析综合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轻工科技,2016,(4):127-128.

[8]曹湛慧,黄和,周浓,等.食品分析课程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3):308-309.

[9]谭韩英,潘百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分析与检验实验课程改革初探[J].广州化工,2015,43(4):209-210.

[10]牛广财,杨宏志,王宪青,陈洪生,魏文毅.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效果的问卷调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2):102-104.

Exploration on Food Analysis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NG Xiao,JIANG Li-shi,CHEN Yan,JING Lin,CHEN Da-yi

(School of Public Health,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Chengdu,Sichuan 611137,China)

篇7

【关键词】慢性乙肝;经济学;甘草酸类药物

【中图分类号】R57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015-01

甘草酸具有光谱抗病毒活性,在培养细胞内对单纯疱疹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甘草酸类药物同时是临床上十分常用的保肝药物,其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细胞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同时还具有保护肝细胞、消除细胞炎性反应等效果[1]。

本文就我国临床常用的2种甘草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价值做出相关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异甘草酸镁组(A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B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以确诊且符合治疗指征。A组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16~61岁,平均38.5岁;肝炎轻度12例,中度23例,重度15例。B组患者男41例,女19例;年龄18~59岁,平均38.9岁;肝炎轻度11例,中度28例,重度11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护肝的常规治疗,A组患者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942)0.1 g加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病情不见好转者,剂量可增至0.2 g。B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山西善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7643)40~60ml静脉注射。两组患者以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1.3 临床效果评价: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ALT、AST等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均改善50%以上;无效:不符合以上指征者。

1.4 成本评价:计算两组患者的药物费用和给药费用,因两组患者检查化验费及住院费等基本相同,故只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费用和给药费用。按照当年我院药品费用和医疗收费标准进行给药费用统计,即C总=C药+C给。

1.5 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均以P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见表1

2.2 成本-效果比较 见表2

3 讨论

异甘草酸镁是一种肝细胞保护剂,其具有良好的抗炎、保护干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有关药效试验表明[2],异甘草酸镁对D-氨基半乳糖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优良的防治作用,能够阻止动物血清转氨酶升高,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该药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慢性肝损伤具有治疗效果,改善四氯化碳引起的慢性肝损伤大鼠的肝功能,降低NO水平,减轻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复方甘草酸苷也为临床上常用的肝保护剂,其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良好的抗炎症作用、抗过敏作用,且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酶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该药还可调节患者的免疫机能,抑制乙肝病毒增殖和对病毒进行灭活[3]。

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复方甘草酸苷较异甘草酸镁总有效率略高,但二者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由于两组患者检查及住院费用基本相当,故单纯按照药物使用成本进行比较。根据当年的药品市场价格对两组患者的药物成本及给药成本进行2个疗程的统计,结果A组患者成本为4698元,成本-效果(C/E)为54.19;B组患者成本为6235元,成本-效果(C/E)为70.61。两组患者成本-效果(C/E)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余健华,苦参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乙肝病毒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2):965―696

[2]殷小兰,异甘草酸镁联合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慢乙肝的早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6):674―675

篇8

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急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左右,其致死、致残率很高。因此,对脑缺血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在治疗领域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和途径已成为最紧迫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研究表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作为神经元损伤性生化标志物,已备受脑血管病研究领域的重视。

NSE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一种关键酶,对维持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极为重要,其绝大部分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其他脏器与血清中不足中枢神经系统中的1%,神经系统中又以脑内最多。脑梗死时,神经元变性坏死,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NSE可以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体循环血液,血清NSE可明显增高,因而可在外周血中测定NSE。脑卒中后能量耗竭,再灌注后氧的利用仍然很差,NSE的增加加速了神经元胞体膜的破坏,神经髓鞘崩解,NSE释放出来,神经元细胞内的糖酵解途径,使三磷酸腺苷增加,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同时加剧了自由基产生及乳酸堆积,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害。血液NSE的浓度变化与脑损伤呈正相关,检测血清NSE水平能反映脑梗死病人早期脑损伤程度,并可作为评定恢复期神经功能康复程度的客观生化指标之一。NSE作为神经元损害的定量生化标志物已为多数研究者所认定,但是目前关于中医药对脑梗死急性期病人血清NSE的研究并不多,中药对其的影响尚需进一步临床验证和实验室研究,因此,发挥中医药优势,对本病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脑卒中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早在《灵枢・刺节真邪篇》就有记载:“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关于中风病机的认识,历来论点不一。唐宋以前,主要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代,多以“内风”立论。明・张景岳《景岳全书・非风》倡“中风非风论”“非风一证,即时人所谓中风证也。此证多见卒倒,卒倒多由昏聩,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厚非外感风寒所致”。清,王清任指出,半身不遂的主因在于元气亏损,元气虚损不能激发气血正常运行,血液运行无力易致血瘀,即“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认为气虚血瘀是中风病的主要病机,气虚为本为因,血瘀为标为本,创补阳还五汤治之。

1.1 痰瘀互阻或痰瘀痹阻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主要病机为痰瘀互阻或痰瘀痹阻。从中风病全程来看,致病因素不外虚、火、风、痰、气、血六端,此六端因素可出现多种转归:或由深出浅,表现为邪渐消,正日复而病向愈;或由轻渐重,表现为风邪横窜经络,每结痰挟瘀。痰瘀一旦产生,每每互相胶结,阻遏气血。史玉香等认为中风病急性期,肝、脾、肾三脏皆虚,导致水津运行受阻,聚而生痰,痰阻脉道,郁而成瘀,痰瘀内阻,进一步损伤脏腑功能,脏腑功能低下,化生气血津液功能受损,导致气血不足,脑髓失充,中风不易恢复,故此期以痰瘀内阻为主,且痰瘀贯穿中风病的全程。

1.2 肾气亏虚 肾气亏虚为中风急性期的重要病机。肾藏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气亏虚,髓海不足,则脑络不畅,神机失灵,肢体筋络、五脏六腑之功能失调,必致肢体瘫痪难以恢复。肾阳虚则水湿不运,聚成痰湿,阻滞经络,旁达四末则手足麻木不用,上犯于脑,则脑脉闭阻,血运不畅,痰瘀互结,阻于清窍,而成中风诸症。王进等强调“肾虚血瘀”,进一步说明了肾虚对于中风发病的基础作用。国素梅宗《素问・灵兰秘典论》“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之说,认为肾精亏虚,不能作强,筋骨失于充养,伎能失于精巧,故肢体瘫痪。中风病人精细动作恢复最难,从而强调补肾法在中风急性期的重要性。气虚血瘀的中风病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肾虚的表现,而中风发病,年龄50岁以上为多,“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元气为肾中精气所化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肾中精气不足,则元气日渐虚弱,当“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之时”,必发生肾虚血瘀之病。

1.3 气虚血瘀 《景岳全书・非风》曰:“卒倒多由昏聩,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认为正气虚衰是中风病发病的基本病理基础。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强调气虚是致病根源,而血瘀是其结果。正气虚推动血液循环功能减弱,而致血流缓慢,血行不畅,阻塞于脑,血瘀髓海,脑窍闭塞,发为中风。中风病发病后的基本病理为脑脉瘀滞不畅,瘀象存在自始至终,表现为偏瘫、失语等诸症。

1.4 中风毒邪论 认为中风病在病机演变中,诸多病理因素如风、火、痰、瘀等久留不去,众邪归一,酿积成毒,是为中风发病的基本点,这个基本点,贯穿于病程的始终。常见的毒邪有热毒、痰毒、瘀毒、寒毒,其中热毒多见于中风先兆期和急性期,痰毒多见于恢复期,瘀毒和寒毒多见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王永炎提出“毒损脑络”病机假说,认为中风病发病是由于毒邪损伤脑络,络脉破损,或络脉拘挛瘀闭,气血渗灌失常,致脑神失养,神机失守,发为中风。毒之来源,因于脏腑虚损,阴阳失衡,内风丛起,风火上扰,气血逆乱,上冲于脑,或风火挟内生瘀血、痰浊上犯于脑,交结阻于脑络等,终致营卫失和而壅滞,则毒邪内生。强调营卫失和、火毒损络是较严重的微观病机。

1.5 其他病因病机 张汉梁等认为气虚证和阴虚阳亢证是中风急性期的主要改变。麻志恒等认为脑与脾胃在生理上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从而导致中风病急性期脾胃虚弱为本,瘀痰风火为标的病理变化,提出中风恢复期治疗当重于脾。李桥等提出中风病急性期以脑络瘀血、颅脑水瘀、脑窍闭塞为基本病理环节,瘀血、痰浊、邪毒、水瘀是阻碍中风病早期康复的主要标实病理因素。

总之,对中风病机的认识,众说纷纭,正由重瘀时代、重痰时代、重痰瘀时代向中风毒邪沦方向发展。概言之,中风病急性期以本虚标实为基本病机,正气亏虚为本,痰、瘀、毒众邪蒙蔽清窍,阻滞脉络为标,虚实夹杂,互相影响,共同导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脑神失养,而出现偏瘫、失语,甚至神昏痴呆等症状。

2 辨证论治

2.1 口服中药

2.1.1 活血化瘀法 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同,成为治疗缺血中风的基本方法。傅玉成认为中风恢复期病机特点为气滞血瘀,非虫类搜剔难以奏效,自拟参蛭通络汤加减治疗78例,对照组给予尼可占替诺、胞二磷胆碱、维生素E、阿司匹林等常规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均配合针灸按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头颅CT变化,结果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梗死区域血供方面优于对照组。韦月梅报道所观察

的脑卒中病人均有瘀血存在,自拟活血通络汤药用地龙、全蝎、水蛭、穿山甲、乌蛸蛇、蜈蚣、黄芪、姜黄,前6味药碾粉,用后2味药水煎冲服,每日3次,15 d为1个疗程,治疗58例病人,对照组50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及胞二磷胆碱注射液静脉输注。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和80.0%,(χ2=4.09,P

2.1.2 化痰通络法 化痰法亦为脑梗死急性期的常用治法。叶人等宗丹溪“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治痰为先”之言,以豁痰开窍法治疗大片脑梗死急性期病人38例,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者分别予以西药降压、降糖对症处理,3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89.47%,治疗前后神经缺损积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1.3 益肾通络法 肾虚是中风发病之本,痰瘀阻络为中风发病之标,故益肾通络法是标本兼治的方法。赵拥军认为中风急性期的治疗当以平补肾阳.肾阴、兼祛痰活血通络为大法,取地黄饮子(补肾、化痰、通窍之功)加减治疗病人62例,与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58例比较观察,总有效率分别为95.16%和73.31%,两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中药针剂 中药针剂主要以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利于梗死区周围侧支循环的建立为立法依据。邱全采用黄芪注射液、水蛭注射液配合功能锻炼治疗50例(治疗组)与采用西药曲克芦丁(维脑路通)注射液配合功能锻炼治疗50例(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SOD、丙二醛(MDA)水平变化的对比观察,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74%,治疗组血流变学的改善、提高SOD活性、降低MDA水平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黄芪注射液、水蛭注射液通过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性,增强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对脑梗死恢复期的康复有良好的作用。华刚用补阳还五汤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形成病人65例(其中病程7 d以内者50例,1个月~6个月以内者12例,半年以上者3例),结果治愈42例,好转23例,总有效率为100%。

2.3 中医综合疗法 目前辨证论治规范化和治疗方法多样化是中风病治疗的主要趋势,临床研究资料显示,中医综合疗法对于脑梗死恢复期病人肢体、综合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的改善有显著疗效。采用温胆汤加减、针刺(头针、体针)、推拿、药枕法、穴位注射、中成药,并注意饮食、起居、情志、环境的调理及护理和康复训练。提示中医综合疗法对脑中风恢复期病人的肢体、综合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有显著疗效。

3 小 结

中风为本虚标实,急性期以标实为主,实者即风、火、痰、瘀、腑实也。风乃肝阳化风,表现为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角歪斜等;火乃五志化火,心火暴亢,表现为烦躁、面红、口干、舌红苔黄;痰乃嗜食肥甘,脾失健运,水湿停聚为痰,痰蒙清窍则神昏不语,喉中痰鸣;痰阻经络则肢体麻木不遂;脑脉破损,学溢脑外则为瘀血,血阻络脉则肢体麻木;腑实乃邪浊中阻,气机升降失常,出现腹胀便秘,口中臭秽,脉滑。在脑出血的急性期,风、火、痰、瘀、腑实往往兼见。若单用醒脑开窍,则脑中瘀血不能及时消散,腑气不通畅,痰火不能清化;若单用活血化瘀,则风邪不能平熄,火热不得清泄,腑气不得通畅;若单用承气类泻实,则上炎之风火,痹阻之痰瘀均不能同时消除,这对于及早控制病情,改善主证,缩短病程都是不利的。应风、火、痰、瘀、腑实综合治理,方能符合病机,收效满意。为此,根据急性期脑卒中的发病特点,熔清热熄风、化痰活血,通腑开窍于一炉,选择力专效宏的中药组成一方,故临床收到满意效果。

篇9

关键词:快乐教育;国民快乐幸福;快乐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2-0202-01

0 引言

快乐经济学是近些年新兴起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它以人的快乐幸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作为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在整体主义价值观与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支持下,结合行为学、社会学、实验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知识,构筑经济学新的理论体系。该理论强化了经济学对人类行为本质的解释,其理论框架是从人自身的主体性出发,扩大为人与对象平等的“互主体”思想,并最终将经济发展的价值尺度归结于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和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快乐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在全社会引发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政府开始关注国民快乐幸福指数,人们开始反思人生真正意义,学术界开始反思传统经济学的种种弊端,而教育界开始正视教育理论与教育手段的人文关怀。那么,快乐经济学带给现代教育哪些启示?人类追求快乐幸福,需不需要教育的引导?快乐教育的内容有哪些?如何构建快乐教育体系?这便是本文需要探索的问题。

1 思考一:快乐经济学带给现代教育哪些启示

21世纪,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人们开始关注个体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开始深入思考自我如何获得自由、平等、全面的发展。快乐经济学启发人们,追求快乐幸福是生活工作的必然要求。而教育就必须适应这一需要的变化,转变理念,丰富内容,拓宽思路,给受教育者提供精神和心灵上的愉悦,使受教育者从容、自信、快乐地面对人生与未来,使受教育者获得感知快乐幸福、获取快乐幸福并创造快乐幸福的能力。

快乐经济学促使人们反思传统苦乐观,快乐教育则启发人们树立积极向上健康的幸福观。传统儒家思想中的苦乐观代表中国古代人生哲学主流的苦乐观。儒家文化讲苦感,倡导克己、安分,抑制欲望,主张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我们常常听到诸如“苦中作乐”“先苦后甜”“苦尽甘来”之类的词,就是其思想的形象体现。凝神仔细体会这些词语中暗含的苦涩味道,就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这种苦乐观对于人们思想的禁锢。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很少谈及追求快乐的话题,谈乐被认为是伤大雅之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言乐视为不正经,把休闲娱乐理解为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而加以指责。快乐经济学认为,追求快乐幸福是人类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提倡快乐幸福地生活与工作,无疑对我们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具有启发意义。

2 思考二:快乐需不需要教育

“趋乐避苦”是人类的天性,这种自然而发的天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本能驱动下的快乐幸福只能说是低层次的。人类具有的思维是其区别于其他生灵的根本特征,表现在对快乐幸福生活的追求方面就是善于主动积极地探索各种方式方法,以求得更高的价值。教育就是人类有目的的提升快乐幸福能力的重要手段。那么,快乐幸福不需要教育,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人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生活没劲”“工作无意义”“心情郁闷”,还有很多人业余生活极其匮乏,即使有休息时间了,却因为无所事事,虚度美好时光。这种空虚郁闷寂寞难耐,实际上是缺乏体验快乐、追求快乐的能力。

3 思想三:快乐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快乐经济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人类快乐的许多非财富性因素,能够用一个更加广泛的指标体系替代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GDP,并且告知人们快乐对财富的反作用。基于快乐经济学对影响人类快乐幸福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快乐教育的内涵主要体现为六大方面:①正确的财富观,辩证分析财富与快乐的关系,强调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快乐增加:②和谐的家庭观,重温幸福的婚姻家庭对于快乐幸福的重要意义,强调人间真情的伟大;③积极的职业观,正确面对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寻求工作意义,体验工作乐趣;④公平的社会观,客观分析。理性对待社会中的人、事、物,忌愤世嫉俗,忌消极堕落;⑤科学的自然观,以仁爱之心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感受快乐:⑥豁达的人生观,客观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做一个真实的自我。快乐经济学视角下的快乐教育内涵丰富,总体思路是让人们从审视人性美的角度看待幸福和快乐对人生的意义,快乐教育则指向和贴近影响快乐幸福的每一个因素。

篇10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诺贝尔经济学奖;发展趋势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微观经济学自建立以来便获得了长足发展,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微观经济学体系初步建立起来,之后微观经济学无论是在理论创新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诺贝尔经济学奖诞生以来不少奖项都是由研究微观经济学的经济学家所获得,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微观经济学是获得了较快发展的。今后对此不断加强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对于我国经济学的研究也将能够起到借鉴意义。

一、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创新

理论创新是微观经济学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近些年来公共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管制经济学等微观经济学领域都获得了较快发展。对于在这些不同成果应该不断加强研究。

1.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公共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新领域,埃莉诺・奥斯特罗姆重点分析了一群人如何自行组织起来来解决公共资源问题,从而提出了研究公共资源的一种新范式。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构建起以来的一整套公共资源分析框架得到了人们地赞赏,人们对其研究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不少学者评论其了基本的经济教条,奥斯特罗姆成了实际上公认的公共经济学家,成为了公共经济学的创始人。正是因为如此,在今后人们对公共经济学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起来。在实际工作中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与其一起获得2009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奥利佛・威廉森在经济管理尤其在公司边界问题的分析上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2.劳动经济学的新发展

传统的新古典主义的劳动经济学本身是存在着重大缺陷的,该理论体系本身远离市场经济的现实情况,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201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彼得・戴蒙德以及戴尔・莫滕森等人对其进行了补充修正,这些学者主要是对劳动市场上的供求冲突进行了重新解释,他们建立起了一系列复杂模型,通过这些模型解释了政府干预政策的应用将会使得市场运行起来更有效率。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他们还提出了提升搜寻效率的措施,这对于政府干预劳动力市场提供了重要地理论依据,对此今后工作中应该不断加强研究。该领域当前已经成为劳动经济学的主流理论,对于这种理论今后应该大胆研究不断创新。

3.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地重要分支,不少学者都在福利经济学领域都取得了突出贡献,霍布斯和庇古是旧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创始人,他们认为经济福利主要是取决于国民收入数量以及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为了实现福利最大化就应该进行财产转移。新福利经济学则主要分成了社会福利函数论派及补偿原则论派这两大派。这两种派别都取得了不同的成就。社会福利函数论派中的阿罗以及萨缪尔森认为帕累托最优并没有明确究竟是哪一个最优状态才能够使得社会福利能够得到最优,正因为如此,今后就需要利用社会福利函数来解决这个问题。社会福利函数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这方面的创新应该引起注意。这些学者认为效用可能曲线同社会无差异曲线之间的切点就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最优状态。对于这方面的情况,今后工作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在福利经济学发展过程中阿马蒂亚・森做出了突出贡献,森对福利经济学进行批判性重建,森对社会选择理论规范性命题进行了基础性工作。他认为阿罗定理公里性条件应该进行更加明确的表述,为了进一步研究,他还对阿罗定理进行修改。自由悖论是森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他认为帕累托条件同自由选择条件应用在无限制定义域的社会选择框架中的时候,两者之间将会出现矛盾。此外森还对萨缪尔森把社会福利看做是个人效用总和的函数观点进行了批评。能力功能概念的引入是森的重要理论贡献。对此,在今后工作中应该对其不断加强研究。这样才能够适应实际工作情况。

4.管制经济学

在管制经济学方面,斯蒂格勒是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是他首先对政府的管制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主要在《经济管制论》中利用案例分析法来对管制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当前斯蒂格勒已经成为重要地创始人。

二、微观经济学方法的创新

在观察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的同时,对于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是一项重要内容,在今后工作中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更有助于今后的进步。当前不少新方法的得到了普遍应用,对于这些新方法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

1.计量经济学的出现

计量经济学是拉格・弗里希创造的一门学科,之后迪鲁布等人对此作出了贡献,詹姆斯・海克曼等人是在微观计量经济领域作出特殊贡献从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这些学者的研究标志着微观计量经济学的诞生,微观计量经济学的出现对于个人层面上出现的许多新问题都能够进行经验型地研究,通过这种方式将更有助于实现科学地分析研究。微观计量经济学实际上给今后微观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重要地研究方法。

2.博弈论的引进

当前博弈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个领域中,博弈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是最为成功的,当前的博弈论已经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博弈论主要是用来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的,通过利用博弈论这一分析工具,将有助于拓展微观经济学。通过研究博弈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也比较多,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埃尔文・罗斯以及罗伊德・沙普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罗斯主要是用博弈论修不了运转不佳的庞大体系,沙普利则被认为是博弈论的具体化身,潜在博弈论指数是其主要贡献。《随机博弈》是其典型代表作。

3.统计学的应用

当前在微观经济学研究过程中,统计学得到了广泛应用。统计学的应用对于提升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效果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弗里德曼在其《美国货币史》一书中就采用统计分析法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他在经过统计分析之后发现货币实际数量的长期变化同实际收入的长期变化之间是存在着密切联系的,从而构建起了他的弗氏货币学说。

三、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从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分析中,我们就能够看出今后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现代微观经济学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1.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趋势

随着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和创新,在实际工作中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降火拓展到人类的所有行为中。在今后研究过程中家庭作为重要的生产基本单位将会被纳入到微观经济分析中,舒尔茨和贝克尔在经过充分研究之后发现家庭本身就像是一个企业,这个企业既可以生产用于增加未来收益的产品,同时还能够生产消费。与此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国家和政府将会被看做是一种政治市场而纳入到经济分析中,布坎南以及塔洛克所创建起来的公共选择理论就是一种重要地研究理论,该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是政治制度同最佳经济状态之间的关系、对经济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将呈现出交叉性、多元性以及综合性

在今后研究过程中分析方法将更加多元化,综合性。经济理论同数学的结合将能够形成数理经济学,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一种重要风尚。

现代微观经济学今后将能够得到快速发展,在今后发展过程中通过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关注将有助于了解这种发展趋势。本文重点通过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研究分析了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后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 经济学( 第18 版)[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4

[2]柴盈,曾云敏. 纪念首位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J]. 经济学动态,2012( 8) : 97

[3]周勤. 管制经济学的理论、政策及其应用[J]. 东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8( 8)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