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审计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职教育;会审专业;审计实务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等应用型人才,满足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双重原则,建议学校和任课教师在安排高职会审专业的《审计实务》课时,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在教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下足工夫。
一、专业教学不能脱离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的会审专业的学生应该在毕业时就能参加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所以,在学好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上必须开设一门《审计实务》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讲授实务之前,首先要保证理论够用。因为在上《审计实务》前已经学过《审计》,学生对审计过程、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都有所了解,所以,在讲《审计实务》时就没有必要再花大量的时间去重复,但仍然需要把执业道德规范、基本的审计程序、具体审计方法的运用、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的编制简单介绍一下,尤其是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规范体系一定要强调,因为讲实务,首先必须要保证其执业行为规范。理论上扫除障碍后,接下来就要强调学生的独立操作。会操作不仅仅是指能发现会计核算错误,主要是指会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能编制、整理审计工作底稿;能和被审计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和出具审计报告。最终目标是学生毕业后能顶岗。要真正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的目标,就得要求学生一毕业就能顶岗。学生毕业时,能明确岗位职责,进财务处就能干出纳、进行日常核算;进会计师事务所就能提供会计服务和从事具体的审计业务。
二、配备具有专业能力的教师
高职学生的思维一般都很活跃,但自制力略差一些,学习的积极性、自动性和求知欲稍差一些,大都没有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面对这样的群体,就要求教师除了要严慈有度,时时处处体现出对学生的关爱外,还要让学生热爱教师,进而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如果老师照本宣科,讲课枯燥,学生最多坚持听一两次课,就对这门本来就有难度的课完全丧失了兴趣。一个合格的审计实务老师,对会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其执业的引路人,是学生未来职业道路上的榜样。
讲授高职《审计实务》教育的教师,应具有较为全面的知识储备,较高的专业应用能力,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既要成为本专业的讲师、教授,又要成为本专业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所以,教师要定期到会计师事务所的第一线去从事会计服务、审计和验资等业务;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生产技术,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教学水平;要成为学术水平、教学水平较高,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
曾经从事过会计、审计专业的教学,后来改行到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是讲授《审计实务》课的最佳人选,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对会计、审计的行业现状也比较熟悉,他们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有现实的帮助,而且还能给在校的专业教师提供及时的指导,所以,学校应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尤其是在实训教师、实训场所和就业机会等方面。
三、挑选一本好教材
《审计实务》与《会计实务》不一样,《会计实务》开课多年,各方面都趋于成熟,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也相对低一些。而且,会计实务贴近生活,学生容易理解,教材多,可选择的余地很大,教材的编排也比较科学,而可选择的真正的《审计实务》教材却很少,适合高职的就更少了。目前,市面上有关审计实务方面的教材要么是纯案例教学方面的,要么是过于偏重审计理论方面的,这些作为参考书可以,但若作为教材还有欠缺。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理论比重过大,与《审计》有太多的重复,实务部分太薄弱,具有可操作性的案例太少,根本无法满足技能培养的需要;二是实务部分的案例过于直接、简单,而且基本上都是会计核算方面的错误,没能有机地结合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容易给人造成审计就是简单的查账的错觉。而高职教育使用的应该是突出高职教育特点的,有效融入了资格认证、案例教学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内容,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其操作技能的实用教材。
《审计实务》教材的编写可以参考《会计实务》的模式,《会计实务》的编排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工作流程即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的顺序来进行的,这与实际的会计工作流程吻合,既系统又有条理,学生容易接受,实训效果较好。《审计实务》也可以按照实际的审计过程进行编排,即以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为红线,把各业务循环作为工作平台,在每个工作阶段都配套有相应的资料和对应的审计工作底稿。学生可以在执行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的同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这样编排教材的好处是避免了人为地割裂审计工作,审计中不按报表项目来组织审计工作,而是按业务循环来组织审计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能明确各审计阶段的工作要点和重点,能有效地强化学生收集审计证据、鉴定审计证据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能力。
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
1.要精讲理论
理论教学要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突出高职教育应用性、针对性、岗位性、专业性的特点。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职业道德准则与规范、法律责任,这是为了让学生清楚自己将来作为审计人员应遵守的行为守则、职业道德和违反行为守则和职业道德后应承担的后果。目的是帮助学生明确责任,规范职业行为。二是重点介绍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方法。三是简单介绍审计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这是为了让学生对整个审计工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清楚每一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和主要任务。目的是不让学生迷失方向并做到心中有数。
2.要强化校内实训
校内实训教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案例教学,讲案例不仅仅是就案例讲案例,而是通过讲解案例,教学生如何识别异常现象的方法,向学生传授审计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掌握审计技巧。二是在实训教室进行仿真模拟实训。我建议采用学生角色互换,教师指点迷津的办法来进行实训练习。教师先将每12名学生分成一个团队,在团队内分两组,一组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处,另一组是代表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实训分两个阶段,团队内的两组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进行角色互换。分组后,教师将同专业其他班级学生完成的完整成套的《会计实务》作业发给各小组,每个小组都配套一份完整的会计资料和其他信息。准备工作做完后,教师就带领学生从审计业务承接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编制审计计划进行风险评估按货币资金审计、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等业务循环的顺序,针对各循环涉及的具体报表项目,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认定和审计总目标,选用科学的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实训结束时,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高低来评判学生的实训得分。
实训时以团队为单位,学生还能在被审计单位与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之间进行角色互换,学生自己分工,自己为公司取名,自己商定团队纪律,所交的实训作业也是以团队为单位,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审计实务的操作技能,而且还能通过团队合作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学习能力,培养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要依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校外实训
学生较多,要将全部学生安排到会计师事务所去实习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开设《审计实务》课的那一学期的三、四月份,由《审计实务》老师按照6∶1的比例在每个小组挑选一名会计、审计理论基础扎实,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将其分配到与学校有合作协议的会计师事务所去进行跟队审计一个月,学生学成回校,再将自己的执业经历和掌握的职业技能传授给本组的其他成员,通过学生来教学生,及时、方便,辐射面广,效率高,效果也不错。
五、将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专业教师除了教学生专业知识外,还应将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做事先做人。”课堂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结合《审计实务》的学科特点,从审计的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等职能出发,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每堂课都可以结合审计案例对学生进行有关职业道德和财经法规的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财经法规知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
综上所述,在明确了高职会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配备了会审专业实战专家的基础上,如果能做到内容安排恰到好处,教学方法科学适用,师生共同努力,落实检查督促,就一定能实现高职会审专业学生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肖小飞.审计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殷文玲.审计案例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0(c)-0170-02
作者简介:杨家银(1965,10—),男,汉,广东广州人,研究生,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刘新红(1981,10—),男,汉,河南信阳人,研究生,中级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
建筑施工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越来越多,由于建筑施工专业岗位对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特别是对于身体素质来说则更为重要,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在高强度施工作业下就无法更好的完善施工任务,甚至会出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建筑施工专业岗位的身体素质培养。尽管从总体上来看,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的身体素质基本上都能够适应施工岗位的需要,但仍然存在一些身体素质欠佳的问题,这主要是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对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身体素质的培养,导致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的身体素质不强。这就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的培养,着力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加适应不同强度、不同类型、不同特点建筑施工需要,确保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
1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因而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的身体素质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有利于提高施技术水平,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施工专业岗位人员的身体素质欠佳,即使有再高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能力,那么也是无技可施,因而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的身体素质如何,对其技术水平的运用与发挥具有重要影响;有利于确保施工质量,质量是建筑施工的“生命线”,对于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来说,只有较好的身体素质,才能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强度、不同环境的施工需要,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确保建筑施工质量不出现任何差异,试想如果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的身体素质出现了问题,必须会对施工质量造成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保证施工安全,建筑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人的身体素质如何对于能否做好自我保护、能够确保施工安全到位到关重要,因而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的好否,必然会对建筑施工安全造成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建筑施工企业还是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都要把强化身体素质作为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
2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2.1缺乏足够重视
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专业岗位人员身体素质的培养,目前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更多的是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养,面对于一线的各类人员来说,还没有建立专业素质培养机制,必然会影响到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身体素质的整体水平。比如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还没有将专业岗位人员身体素质培养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因而在身体素质培养方面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同时也没有专业的师资力量,必然影响到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工作,这一点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2.2投入比较匮乏
从目前我国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情况来看,尽管有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的培养,但在投入方面仍然比较匮乏,这就直接导致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身体素质培养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效,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的重要瓶颈。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普遍重视经济效益,因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投入本身就相对较少,有限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投入到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方面就更少,这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身体素质欠佳。
2.3培养模式落后
培养模式对培养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的培养,必须有健全和完善的管理模式,但很多建筑施工企业还没有建立符合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需求的管理模式。比如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展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方面,普遍重视理论忽视实践,更多的是强调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做好工作,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往往忽视;再比如目前一些建筑施工企业还没有建立专业化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思想、培养计划、培养措施等都缺乏完善性。
3加强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的对策
3.1重视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工作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要高度重视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把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要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领导要对此给予认真对待。建筑施工企业还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规划,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思路,强化培养成效。建筑施工企业还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体系,既可以在人力资源部门建立组织机构,也可以单独建立,为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奠定组织基础。
3.2加大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投入力度
建筑施工企业在提高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就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建筑施工专业岗位的身体素质培养能够更好的组织实施。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特别是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要大力加强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师资力量的投入力度,要聘请专业的身体素质培养人才开展工作,这样能够提高专业化水平,使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取得更好的成效,这应当成为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的重要措施。
3.3创新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模式
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展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方面,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既要高度重视理论培训,又要高度重视实践锻炼;既要重视系统培养,又要重视自我锻炼,总之要在创新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模式方面狠下功夫。特别是对于专业化培养来说,更要在创新培养模式方面取得突破,比如建筑施工企业可以设计出一套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自我培训的教学课程,使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能够每天自己通过锻炼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再比如可以经常组织一些集体性身体锻炼活动,既能够形成凝聚力,也能够提高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的身体素质。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危险性以及艰巨性,这就对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确保建筑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否则就会成为重要的隐患。这就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要牢固树立“问题导向”原则,着眼于提高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的身体素质,积极推动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身体素质培养工作创新,特别是要在重视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工作、加大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投入力度、创新建筑施工专业岗位身体素质培养模式等方面狠下功夫,最大限度的提升建筑施工专业岗位人员的身体素质,为确保建筑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彬.新环境下对建筑施工人员基本素质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3(3):374,386.
[2]季红.施工企业提升员工素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3(17):94-95.
[3]寿继平.浅谈土建施工劳动力素质对施工的影响[J].现代妇女(下旬),2013(9):185.
篇3
[关键词]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作者简介]周红(1966- ),女,湖南攸县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数控教研室,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湖南 株洲 41200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111-02
我国铁路正向高速、重载方向实施跨越式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正向“精益制造”的高标准迈进,对直接为制造业服务的数控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规范和技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者作为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从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营造职场环境,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四个方面入手,对深化工学结合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以制造业对人才的新需求为驱动,解构重构课程体系
1.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将职业素养、规范和技能并重作为解构重构课程体系的核心指导思想。只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讲述或只注重技能培养的数控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制造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邀请了多名教育专家和现场数控专家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论证,对学生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确定,把个人目标、企业需求和教育目标三者有效结合,从过去的注重技能,演变为职业素养、规范和技能并重;把“立德树人”放到第一位,指导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此来引领课程体系重新建构工作。
2.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从工作程序上保障课程体系开发建设的质量。借鉴cbe、双元制理论与模式,融合英国btec、澳大利亚tafe先进职教理念进行专业建设。对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进行本土化的设计与开发,引入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创建了企业全程参与的“一支团队、两方论证、三个阶段、四层循环”的课程开发流程,开发了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建设的程序控制文件、作业文件、记录文件,保障新的课程体系符合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3.大胆破旧立新,解构学科体系课程,重构基于工作过程本土化的课程体系。原有的高职课程体系是“本科的压缩食品”或“中职的发酵馒头”,不适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层次剖析,依照三点对课程进行重组:一是完善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把讲述性知识转化成过程性知识;二是利用真实存在的项目、产品、顶岗实习等,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技术技能和操作规范,从而解决理论性偏强、应用性太弱这一多年存在的问题;三是把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以及成本意识。重新构建了基于“产品加工”的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构建了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公开出版了《基于工作过程数控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开发与设计》专著,出版特色教材6本,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新课程体系实施后,数控技术专业在湖南省专业评估中排名同类专业第一。
二、以培养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1.以六步教学法为核心,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组合。全面推广工作过程“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教学法,它体现了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实现了教与学的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六步教学法,任务设计法、自由工作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创新组合,进行行动导向,提高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促使学生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构建校内外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整合专业资源,构建“先进、丰富、共享、开放”的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在专业教学网站,为学生、为企业提供技术资源和培训资源,为大众学习提供条件,实现校内、校外资源共享。
3.构建“三三四”顶岗实习运行模式,确保学生职业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在“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动力、有教无类”的理念指导下,建立“三三四”顶岗实习模式,即三层次目标导向、三阶段实习保障和四途径组织实施。为了确保顶岗实习顺利实施,实行工期定学期的浮动管理,这样能满足企业柔性生产需求,学
院通过实行小学期制、串行排课、学分制等柔性教学管理,顶岗实习时间可以根据企业需求灵活安排,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因市场变化而导致的企业用工需求与校内教学安排衔接不上的问题。
三、以制造文化和现场“6s”管理为主,在实训基地营造真实职场氛围
1.结合学院cis标准,构建企业文化环境与氛围。职业院校的学生只有在校内就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毕业后才能尽快融入企业。2004年开始,我院建立了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对实训基地进行统一、规范、系统的建设,从职业教育理念、技能、态度、素养、现场管理、品质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团队精神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了比较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
2.按企业生产的要求,建设布局实训基地。根据企业生产管理、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要求,同时依据本专业的特点,将实训室分成基础教学型、产品加工型、技术应用型、模拟仿真型四种类型。拥有校内实训车间30间,拥有企业当期主流的西门子、法拉克、华中等数控系统,及企业当期主流生产设备。
3.引入企业管理理念,全面推行“3t”“6s”管理。在实训基地管理中,引入“3t”管理(tqm全面质量管理、tpm全面生产管理、tps / lp精益生产管理)、企业现场管理5要素(人、机、法、料、环)、“6s”管理(整理、整顿、安全、清洁、素养、清扫)等管理理念,完善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和评估指标体系。在实训教学现场管理中,以学生素养作为“6s”管理的落脚点,从点滴小事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同时严格执行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6s”管理的积极性。4.师生扮演企业员工角色,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和素养的训练。实训采用“车间组织”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小班化。学生是生产员工,老师是技术主管或车间主任,实训教学过程就是车间生产、管理过程。实训管理依照企业班组管理模式进行,让学生成为准员工,可以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责任心。
四、以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打造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1.建立全员提升双师素质机制。把双师素质作为专业课教师的最低任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同类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培训、到对口企业培训、参加国内知名师资培训基地培训等措施,对所有教师进行轮训。校办企业是生产型实训基地,教师可以到校办企业挂职,担任技术员,零距离把握企业的最新需求和前沿技术。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比例达到100%,教师100%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平均企业工作经历为5年。有4位省级专业带头人,3位省青年骨干教师,1位省级优秀“双师”,5人取得硕士学位。学生对老师的测评满意度平均达到了95%以上。
2.建设高水平动态兼师库。学校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原则,招聘经验丰富的现场专家进入学校的校外兼职教师资源库,全程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科研等工作。兼职教师的加入与专任教师形成了优势互补。
五、实践效果
1.大幅度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新课程体系和课程方案的实行,学生的实践技能、开拓创新、上岗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满意度达96%以上。该模式打破传统,凸显了人才全面发展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在职业综合素质的养成教育方面形成了体系,实现了突破。成果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情操和技术应用能力,大幅度提高了人才质量,毕业生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010年该专业三名学生获湖南省春季数控技能竞赛一等奖。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7%、98%、96%。
2.专业建设。“示范学院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在长沙面向湖南62所职业院校进行专题交流,学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模式开发的课程方案和教学实施方案被全国知名专家教授收录,并在全国各地的讲学中运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篇4
服从调剂者一旦被录取,后面的志愿就一律作废。所以服从调剂到底好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服从专业调剂好不好_志愿不服从调剂的后果是什么,希望你喜欢。
服从专业调剂好不好
1、报考志愿时的“冲一冲”
“冲一冲”意味自己分数缺乏竞争力,在专业选择上显得被动,最后容易会被“冷门专业”录取。人品好的还能分配到自己愿意读的专业,运气好可能分配到自己不愿意读的专业。
很多“过来人”或“志愿报考专家”都会推荐“冲稳保”的志愿填报法则,其实我觉得因人而异,大部分考生还是适合“稳保”,适合冲的人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填报专业太过热门,没有冷热门结合。
每所学校有6个专业选择,如果6个专业都是热门专业,自己分数不够竞争力,很有可能被调剂,如果冷热门结合,有效降低被调剂的几率。何为冷热门结合?填一些分数高自己非常喜欢的专业,以及填一些录取分数低但自己不讨厌愿意读专业。如何判断冷热门?看录取分数线高低。
我个人建议的是3+3法则,3个自己最喜欢的专业+3个录取分数低但自己愿意读的专业,如此便可大大降低自己被调剂的机率。
3、因为身体原因,学科有身体素质要求而被调剂。
这类被调剂比较少,主要是一些学科对身体素质有一定要求,对某类物品过敏(特别是偏化学类的)等原因被调剂,还有色弱色盲,报考时请看清报考专业目录要求。
我们建议服从调剂是因为首先保障自己有书读,然后再考虑是否去转专业!
没录取上没能去读跟录取上没去读是两回事,大家懂了吗??
如果还是担心被调剂,那就不报这所学校,报投档线更稳的学校,这就能录取到自己喜欢的专业。
志愿不服从调剂的后果是什么
1、如果你的分数真的很高很高,很稳很稳,不影响你选择院校专业,那就能顺利录取上喜欢的院校喜欢的专业。
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果
2、如果报考的学校过了它的投档线,但所填的专业都很热门,你的分数不够竞争力,所填的6个专业太热门没录取到你,你就会被退档,退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能要补录!而且部分高校的专业录取规则仍是顺序志愿,进一步提高被退档的可能!所以一定要了解清楚高校的专业录取规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平行志愿,还是志愿优先,择优录取的顺序志愿
3、很多人以为,我填不服从调剂,我喜欢的专业它不录取我,我大不了退到我填的第二个院校去检录。
这个想法是大!错!特!错!的,一旦因不服从调剂被退档,你后面所填的志愿院校全部作废,没有任何院校录取你,因为你的档案被提取了,后面的学校没办法提取你档案,你最后只能等补录或者或者复读!
什么时候才用不服从调剂
1、过了优先投档线,想读某一高校的某个喜欢专业,冲的第一所学校可以不服从调剂,如果被退档,还有第二次检录投档机会。
注意,只建议第一所学校可以不服从调剂,第二所及之后的建议全部服从调剂,假如第二次检录又被退档,就真的等补录了。
2、非军检类提前批可以不服从调剂,非军检类提前批因不服从调剂而退档,还可以被普通批次再次检录投档。
3、刚过本科分数,想读某个本科学校某个专业,如果没录取就退档读专科。
篇5
>> 专业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翻译研究 高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模式 课程体系中渗透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基础英语融入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 高职院校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专业英语的“尊重”教学模式 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模式实践与对策研究 浅析农业院校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及双语教学的整合 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初探 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及案例分析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 “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高职物流专业英语衔接基础英语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高职基础英语衔接物流专业英语教学中评价体系的研究 “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高职基础英语衔接物流专业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高职基础英语衔接物流专业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高职物流专业英语衔接基础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浅析 浅析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 浅析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①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高职基础英语阶段渗透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浅析 高职基础英语阶段渗透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浅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高文卓")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通过分析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发现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政策的要求、学生的要求和教学的要求三个方面对高职基础英语阶段渗透专业英语的可行性进行探析,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标准三个方面进行高职基础英语阶段渗透专业英语的教学尝试。 【关键词】高职基础英语 专业英语 可行性 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075-02
一 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再单一,而向多元化发展,学习英语不再被看成仅仅是为了获得良好的教育,应与专业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比较单一的基础英语教学已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为了迎合不同专业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需求,专业英语应运而生。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英语教育有三大特征:应用性、实践性和实用性,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是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分离,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过度关注教材中的基本语法和基础词汇,强调英语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更谈不上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使学生不能熟练地运用英语来解决自己的专业问题;在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专业知识丰富,但是很少经过专门的英语培训,从而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专业英语的课时偏少,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展开多层次、形式多样的教学工作。因此,高职英语基础教学必须与具体的专业相结合,与专业建设相辅相成,体现为专业服务的思想,这就要求在高职英语的基础教学中不断地渗透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创设工作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思维,使整个英语教学渗透在相关专业的情境中,达到英语教学为专业服务的目标。
二 基础英语阶段渗透专业英语教育的可行性
1.政策的要求
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时,在课程设置方面明确提出,“高职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基础英语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与行业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或将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交流的深入,对专业英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家对专业英语人才的教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并且提倡在高职基础英语阶段不断渗透专业英语的教学。
2.学生的需求
学生在高职学校的英语学习过程中,除了要通过学校的各项考试之外,还要学习跟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基础英语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在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之后,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需求更为迫切。
3.教学的要求
江苏省高职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大多都是江苏省职业学校教材组编写的英语课程,通过对其研究之后发现,在传授高职基础英语的同时,也可以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专业英语的教育,把专业内容渗透到基础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的自然过渡。以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为例,她们的专业课涉及商务谈判、外贸英语函电等专业课,这些专业课在高职基础英语的教材中也会涉及。例如,在第二册的高职英语教材第三单元at the market,这一单元讲述了在购物时的讨价还价,这恰恰与商务谈判中的第四章商务谈判的报价与磋商紧密相连,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作为基础英语教学的一个延伸,同时又与专业英语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在高职基础英语阶段渗透专业英语是可行的,也是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三 基础英语阶段渗透专业英语的教学尝试
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并非相互独立的两个阶段,而是为了同一个教学目标而构建的两个层面。虽然在不同阶段两者有主次之分,但是在内容上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探讨如何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不断渗透专业英语的途径,使高职英语教学更加贴近专业,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在高职基础英语阶段渗透专业英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1.教学内容
以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商务英语翻译、涉外商务、外事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从事外企单位的外销员工作。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同时又能掌握商务知识,熟悉文秘工作,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了解了商务英语学生的培养目标后,在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就能不断渗透专业英语的理念。例如,在高职英语教材的第二册Unit 4 What’s in fashion?中,主要讲述的是让学生知道如何恰当地穿着以及对潮流的观点和看法,这与商务谈判教材的第八章商务谈判礼仪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第八章主要阐述的是在商务场合中男士和女士的举止风度礼仪和仪容仪表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把商务的礼仪渗透到基础英语教学中,通过视频或者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刻了解在商务场合中的礼仪,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和准备。
2.教学方法
在高职基础英语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满堂灌”的做法,教师在课堂上以讲授为主,要求学生了解英语的知识点,掌握词汇,通过默写、考试来检查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与她们的专业相脱节。但在高职基础英语阶段渗透专业英语,采用课堂讨论法、模拟情境法、交际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来开展研究性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高职基础英语教材第二册Unit 2 Family and friends 这一单元中,讲述的是如何解决你和朋友之间的矛盾,这可以与商务谈判教材的第五章谈判中沟通的技巧结合起来,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模拟场景,如有一家汽车公司,想要购买一批布料来装饰汽车内部,有三家公司参与该项目的投标,请学生扮演投标公司的代表与汽车公司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和练习英语口语,并且使英语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所学的专业。
3.教学评价标准
在评价方式上,摒弃单一的教学考评模式,增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采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考核的过程中,可以采用PPT演讲展示方式,要求图文并茂地阐述商务谈判礼仪;小组活动,选取感兴趣的公司来完成商务谈判的报价和沟通,通过小组的评比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使基础英语的教学中渗透了专业英语教学。
在考核方式上,可以采取下列方式:(1)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重视学生课堂表现的同时,注重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参与和付出情况;(2)课程学习和英语竞赛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发挥自己的才能,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在课后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竞赛提高其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3)课程学习与专业考级相结合,基础英语学习给学生奠定了语言基础,学生能掌握英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通过基础英语中对专业英语的渗透,加快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掌握,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参加专业级别的考试,例如,针对商务英语的学生,可以鼓励学生去参加全国职场英语考试和商务英语等级考试。通过这些考试,让学生知道专业英语的重要作用,激励他们积极学习,突破传统的观念,这对高职的英语教学至关重要。
四 结束语
篇6
一、审计专业人员的胜任能力要求
(一)一般要求IFAC会员团体应要求会员在成为审计专业人员之前,须具备职业会计师资格,并拥有学士学位或者具有同等学力。如果一个会员团体不要求其会员必须拥有学士学位,那么它需要证明会员已经通过其他方式获得了所应具备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专业知识审计专业人员教育和发展计划规定,审计专业人员应掌握历史财务信息审计、财务会计和报告、信息技术知识并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达到高级水平。IES2《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内容》规定了职业会计师所应具备的知识。高级水平意味着审计专业人员掌握的知识水平应比IES2所规定的成为职业会计师所应具备的知识水平更深、更广。具体包括历史财务信息审计领域的专业知识,包括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典型实务及当前相关的问题和发展动态、国际审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实务公告、其他适用的准则或法规。此外,审计专业人员还要掌握国际质量控制准则、国际审阅准则、国际鉴证业务准则和国际相关服务准则或者地方等同的准则。财务会计和报告领域的专业知识包括财务会计和报告程序及实务以及目前相关的问题和发展动态、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其他适用的准则或法规。如果审计客户被要求按照公共部门的准则编制财务报告,那么审计专业人员还应掌握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及指南和国际、国内或地方适用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类似的准则或指南。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包括财务会计和报告的信息技术系统及目前相关的问题和发展动态、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中评估和评价会计和报告系统的控制和风险的框架。
(三)专业技能 审计专业人员的教育和发展计划包括以下两方面的专业技能:一是在审计环境中识别和解决问题、开展适当的技术研究、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收集和评价证据、通过正式的书面或非正式的口头交流的方式提出并讨论观点、恰当地对待机密信息的能力;二是在审计环境中运用相关审计准则和指南、询问和抽象的逻辑思维及关键性分析、职业怀疑、专业判断、解决冲突的能力等技能并提升至高级水平。IES3《专业技能》规定了职业会计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要求。在这里,高水平意味着审计专业人员应具备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比IES3规定的职业会计师需掌握的技能水平更深。此外,IFAC会员团体可以自行确定获取这些技能的适当方式和应达到的水平。
(四)职业价值观、道德和态度IES4《职业价值观、道德和态度》规定了职业会计师必须具备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和态度。在从事审计工作之前,审计人员应能够应用IES4所要求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和态度。所有的职业会计师都需要深入理解道德对管理决策的潜在影响,并且还需要意识到决策者在坚持道德原则时可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同职业会计师一样,审计专业人员要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应用IES4规定的职业价值观、道德和态度。在审计人员执业过程中,将获得有关职业道德方法、基本原则的实际应用、不道德行为产生的后果、道德困境的解决等方面的指导。审计专业人员在具备职业资格后还要继续学习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在审计领域具有特殊的意义,原因在于公众利益的维护依赖于审计。IFAC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规定了下列基本原则:正直、客观、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谨慎、保密、职业行为。此外,IFAC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要求所有鉴证小组和组织独立于鉴证业务委托人。对审计人员来说,意识到工作中潜在的新的道德范围的扩展和道德冲突的存在并保持专业会计团体和公众对其道德期望是非常重要的。
(五)实务经验职业会计师在成为专业的审计人员之前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相关专业实践。实践时间通常不得少于3年,其中在业务合伙人指导下从事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时间通常至少为2年。在有些地方如果会员团体没有规定这个最少实践时间,那么会员团体必须要求会员证明他们能够在审计环境中应用本准则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培养在审计业务中应用专业判断的专业能力和胜任能力。
(六)职业后续发展(CPD) IES7《职业后续发展:终生学习和专业胜任能力后续发展计划》提出了包括审计专业人员在内的所有职业会计师的职业后续发展要求。致力于成为审计专业人员的职业会计师可以通过CPD来帮助其达到本准则规定的胜任能力要求。CPD对于保证审计专业人员发展和保持更高水平的胜任能力也是必须的。IFAC会员团体可以考虑针对审计专业人员或致力于成为审计专业人员的职业会计师开展特别的CPD活动。
(七)评估在职业会计师成为审计专业人员之前,其专业能力和胜任能力应接受评估。全面的评估可以证明是否已经具备了胜任审计工作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价值观、道德和态度。对审计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胜任能力的评估可以通过本人所在的IFAC会员团体、其他IFAC会员团体、第三方(教育或培训组织、政府或监管机构或会员团体的同业复核等)、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系统或以上各个方面的综合来执行。在由其他机构给审计人员颁发资格证书的地区,IFAC会员团体应鼓励这些机构采用IFAC的准则。
二、业务合伙人的胜任能力要求
审计业务合伙人比一般审计人员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因此,需要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良好的价值价值观、职业道德及态度。另外,业务合伙人还需要证明能够充分了解审计过程并有能力上与各方当事人进行沟通。当审计专业人员晋升到诸如业务合伙人之类的职位时,将需要证明在下列领域具有胜任能力:对审计质量负领导责任;对遵守独立性要求形成结论;承接具体审计业务和继续维持客户关系;项目组任务分派,确保具备收集审计证据的能力和执行审计业务与签署审计报告的胜任能力;在审计业务的执行、指导和监督过程中遵守职业准则和法律要求;对所执行工作进行咨询、复核和讨论;出具有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支持的适当的审计报告。
三、特殊环境及行业中审计专业人员的胜任能力要求
(一)一般要求IFAC会员团体和会计师事务所需要确保在特殊环境或行业的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中,对重大专业判断负责的审计专业人员拥有与该环境或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当职业会计师已经获得了能力并证明拥有了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胜任能力之后,对在特殊行业(如:金融业)或环境(如:跨国审计)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中的重大判断负责之前,他们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胜任
能力。
(二)跨国审计参与跨国审计的审计专业人员应当满足审计专业人员的胜任能力要求,并掌握适用的财务报告和审计准则、跨地区审计和集团审计的控制、适用的公司管理要求、适用的国家监管框架、全球及区域的经济和商业环境等知识。同时,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差异(例如:规范、习惯、行为和期望等),参与跨国审计的审计专业人员对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及态度的运用会更加复杂。
(三)特殊行业在某些特殊行业,由于各行业性质不同,对其规定统一的专业知识要求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对于保证从事特殊行业审计的审计专业人员具备相应的胜任能力,IFAC会员团体、职业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应共同承担责任。
(四)实务经验从事特殊环境及行业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审计专业人员在对重大专业判断负责之前,必须具备一定的实务经验。从事审计实务的时间和强度必须保证审计专业人员能够证明他们拥有了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及能够应用在特殊行业或环境中,胜任审计工作所要求的职业价值观、道德和态度。
四、启示
会计职业保护公众利益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要求所有审计专业人员拥有有效执行审计工作所应具备的技能,公众有权期望所有的审计专业人员都经过适当的培训,并且在其职业生涯中都能胜任所执行的工作(IAESB主席Henry Saville,2006)。因此,我国应借鉴国际教育准则的做法对审计专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进行严格的规范。
(一)对一般审计专业人员的胜任能力作出规定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价值、实务经验等方面对一般审计专业人员的胜任能力要求作出规定。如实务经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规定,非执业会员从事审计业务工作两年以上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申请注册为执业会员。但未对审计工作经验的广度、深度等作出具体规定。因此非执业会员只要在会计师事务所实践两年以上就可以申请转为执业会员,但是有些非执业会员在事务所并非从事与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相关的工作。因此,对实务经验的规定要十分具体,以确保注册会计师获得胜任审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价值、职业道德观和态度,而且实践的大部分时间必须从事与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相关的工作,并有审计业务合伙人进行指导。
(二)对审计项目负责人和合伙人的胜任能力作出规定我国对审计项目负责人和合伙人的专业胜任能力没有具体的规定,但是在会计师事务所内,业务合伙人与一般审计人员相比,却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因此,更应具有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良好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和态度。当审计专业人员晋升为业务合伙人时,除满足审计专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要求之外,还应具备更深层次的专业胜任能力(如审计质量负领导责任、对遵守独立性要求形成结论、承接具体审计业务和继续维持客户关系等)。
篇7
【关键词】职业能力 审计 独立学院
随着我国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专门化的发展,独立学院开设会计学专业旨在通过系统的学历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类财会人员。审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教学应关注审计职业需求。下面通过对注册会计师职业胜任能力的解析,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分析高校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以此来构建课程教学体系。
一、职业能力的基本理论观点
职业能力是完成特定职业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和经验,也称胜任能力。《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定义胜任能力,是指注册会计师能够在实务工作环境中按照设定的标准完成工作任务,胜任能力是以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为基础的。
(一)职业能力的要素
《职业会计师国际教育准则》中认为:职业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道德与态度三个基本要素。《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指出:胜任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和道德等专业素质和实务经历。这些都从个体投入的角度对职业能力作了要求。
(二)职业能力的层次
1.职业特定技能:应包括从事特定职业、岗位必须或应当具备的技能。如医生会开处方,会计师会做账、审计师会查账,特定职业有特定的技能。
2.行业通用技能:在属性相同或相近的职业群中体现出共性的技能和知识要求。如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专业对应职业群有:会计、统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评估等。审计职业群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审计机关的政府审计、企业的内部审计。作为属性相同的审计职业群,要求审计人员保持职业谨慎、具备职业怀疑思维方式、具备职业判断能力。
3.基本技能: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最基本的技能,如沟通能力、软件操作能力等。
从个体纵向发展看,可以从事任何岗位工作,如科员、科长、助理、所长等,不同岗位对应职业能力层次要求会有差异,能力要素结构也有差异。下面通过实证调查进行分析。
二、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胜任能力要求的调查分析
2011年10月8日至2012年6月12日,收集了来自山西注册会计师协会网公开的招聘信息,对山西45所大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招聘信息中不同岗位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调查。有关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1.岗位调查情况。2011年19家 ,2012年26家,共45家。调查结果显示,会计师事务所对项目经理和审计助理岗位需求都处于高峰期,需求量相当大。这段时间学校可以为学生安排校外实习工作。
2.学历要求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审计助理岗位要求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招聘单位的95%。
3.专业背景要求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审计助理人员专业相关度要求较高,有明确要求的占66.14%。
4.职业资格。调查结果显示,在职业资格方面,项目经理要求具备注册会计师资质的达93%。助理人员需取得注册会计师考试所要求的科目中有3门成绩合格,或具备会计师职称者优先。
5.工作经验。调查结果显示,对项目经理的要求较高,量化工作年限的达67%以上,有的明确要求有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财务、审计工作经历。对审计助理要求2年以上经历的较多。
6.其他要求。其他方面的要求主要在职业道德层面和基本工作技能层面的要求。包括: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能熟练操作使用word,excel等office应用软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心强,有上进心;善于沟通,有团结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吃苦耐劳,能适应出差工作等。
可以看出,不同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层次侧重点不同。对知识的要求,基层从业人员(助理审计)集中在审计与鉴证业务、相关法律法规、会计核算、成本会计、信息系统技术等。中层从业人员(项目负责人)集中在审计与鉴证、资产评估、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高层从业人员(合伙人、主任会计师)对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等方面要求较高。对能力的要求,助理人员侧重操作层面实务技能,中层以上侧重风险管理层面。因此,独立学院应重视职业相关度较高的基础课、核心课。
三、课程设计与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要求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7年《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培养职业后备人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各高等院校开设会计学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以《指南》为指导。《指南》明确了胜任能力是以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为基础,注册会计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素应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实务经历。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是以专业素质为基础,而专业知识主要是通过学历教育方式获取,职业技能可以通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实务经历等多种途径获取。构成注册会计师专业知识的主体有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组织与企业知识,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知识。专业知识涵盖的主要内容为课程设置提供理论指导。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设计应与职业岗位需求相一致。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岗位的调查可以看出,会计师事务所注重财会人员的执业能力,其职业晋升具有“阶梯式”特点,由审计助理、项目经理到高级项目经理、合伙人。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一般先从审计助理岗位做起,工作2~3年后,可带领小组负责具体项目,就有机会晋升。因此,高校开设审计课程,其教学目的首先应重视培养助理审计人员基本知识和技能。不同层次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同,重点院校应重视高层次职业技能的培养,独立院校侧重最基本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从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可以看出,本科阶段开设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培养目标应是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为主,并侧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开设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的独立院校课程培养目标定位应以强化核心知识和基本工作能力为主。
2.课程体系设计应按照审计工作流程设计。
(1)课程内容设计。为使课程满足专业发展的需求,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坚持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技能,理论教学围绕与职业技能、执业能力紧密联系的知识点展开。独立学院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特点,不必刻意追求课程理论体系完整性,按照本专业相应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更利于学生职业发展。在审计课程内容安排上,理论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审计概念、基本审计知识,包括审计目标、审计流程、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程序等,学习后明白审计是什么,怎么做审计。实践教学要求掌握审计程序怎么实施,审计工作底稿如何编写,审计意见如何确定和撰写等,主要是解决审计怎么做的问题。在整个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如对各业务循环的具体审计事项进行判断,职业中面临的道德困惑应对思路等。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有效组织教学。为使教学能达到预期效果,必须有效地组织教学。审计课程按照审计工作流程,考虑各环节典型工作任务,分项目实施。如果说会计工作是按会计期间循环,那么审计工作是按其所承接的业务循环。从审计流程看,起点是承接业务、接下来风险评估、计划审计工作、实施审计工作,到完成审计。教学中不同环节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内尝试案例式、讨论式教学,以提高学生对现实、真实业务事项的敏感度,促进其专业分析判断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激发对审计职业的热情。校内利用实验室手工模拟,利用电算化审计软件,掌握审计业务的流程以及基本技能,贯通相关会计、税法、财务知识的综合运用。
以下按审计流程分别说明职业能力中所涉及的知识性要点、技能性表现,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其一,业务承接环节:知悉业务约定书,判断是否承接业务,实物演示、案例教学。
其二,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应考虑的因素,判断重大错报可能性,讨论式、案例教学。
其三,计划审计工作:审计计划内容、要素,如何编写审计计划,模拟情景。
其四,实施工作:审计程序、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格式、要求,如何有效实施审计程序,审计工作底稿如何编写,用实训手段,教会学生怎么做。
其五, 完成审计:复核、整理、审计报告,审计意见决策,案例教学。
从职业能力层次看,业务承接、风险评估阶段对职业判断能力要求较高;知识层面要求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能力层面体现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方面较多;计划工作、实施工作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专业能力要求突出;完成阶段体现综合素质,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反映。
3.课程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统一,注重过程评价。考核方式灵活,如实验报告分析、操作流程演示、计算机控制等。考核结果要能反映实践教学效果。考核项目与内容设置兼顾审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操作,评价标准要考虑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成绩评定要分多档次,以激励学生动手操作。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教学体系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础上,专业建设应考虑毕业生就业职业定位、行业定位、用人单位定位、区域定位。课程建设应考虑从事职业要求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核心知识、职业未来发展道路等因素。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应以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的知识架构为指导,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培养合格人才。
(作者王卿丽为硕士、高级会计师、教师;陆迎霞为硕士、教研主任、高级会计师、)
参考文献
[1] AICPA.Core competence framework for entry into accounting profession[EB/OL].(1999).http://.
[2] IFAC.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s for professional accountants[EB/OL].(2003).http:///.
[3] 胡建波,汤伶俐.职业能力的内涵与要素分析[J].职教论坛,2008(2).
篇8
【关键词】工程造价;审计;问题;建议
1.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现包括四大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以及竣工决算。这些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1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滞后性
我国建筑业通常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建筑工程周期较长,审计工作也随之一拖再拖,等项目建成之后再开始进行审计工作,由于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便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要及时开展这些项目的审计,就需要更多专业知识人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经验也必须提高。大量的实践表明,审计单位在对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的时间介入上大多数都是滞后的。
1.2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审计人员素质问题一直是建筑工程业的大问题.建筑工程审计工作是一个严谨专业,复杂而又科学含量很高,对工作人员而言,是知识技能要求很高的工作,审计人员既要具备基本的建设经济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建设项目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
在某些审计机关, 审计企业专业人才是不足的,专业不对口、或者专业错位的情况很普遍。审计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由非审计专业人员构成,有的是学会计或相关经济专业的,有的则是半路出家,有的则是从会计岗位调入的,总体上比较偏重钻研财务方面的知识,缺乏对财政、金融、基建等现代经济所需要的宽领域的专业知识及良好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此外, 某些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较为欠缺,即使发现审计方面的问题,也是视而不见或是知情不报,这也会给工程造价审计带来不小的风险。
1.3建设项目管理方面的混乱,增加了项目审计的难度
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在人员组织、工作制度等方面,没有可行的具体工作标准,管理混乱,虽然拥有程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以及财务制度,单却未能有效确切的去执行,这些方面的欠缺,无疑增加了项目审计的难度。
2.对造价审计工作的改进建议
2.1加强对合同的管理,严格按照合同执行
参与审计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施工合同协议书、投标书等相关文件的规定,掌握工程计算规则,对整个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有全面了解,纠正工程量计算出错、错套、高套、定额换算错误等情况。对合同签定的程序、规范、合法性进行审核;并且要严格按照合同的内容,对招标范围内完成的工程量进行具体的审计,还要检查合同是否全面贯彻执行。
2.2加强全过程跟踪审计,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和签证
我们应该采用浮动控制工程造价的方法。在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以后,工程造价审计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审计方法, 而不是单纯的事后结算审计,这样就可以确保工程审计的质量。
对于审计人员而言,不能只在办公室办公,还应深入带施工现场中,从工程动工开始就进去施工现场,才能监督到位。在工作中,要做好与相关部门人员的沟通工作,并取得最新的一手资料,关注好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在施工现场中,还要掌握好工程量变化的细节,对工程设计进行过变更的,要做好监督,对施工材料的使用要做好详尽的记录。
此外,施工方有可能通过变更设计,增加工程量,提高设汁标准,提高工程造价,这就要求我们健全工程设计变更审批制度,以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计算建筑工程费用的依据基础是经业主签证认可的工程签证单,所以,签证单如果不真实就会危害到业主及工程方的利益,在隐蔽工程的施工中,就要求审计人员深入到现场中,对隐蔽工程进行细致的审核、签证和验收,以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工程变更能进行及时的监督和审核,保证对工程造价进行主动、有效的控制。
2.3建设综合性专业审计人才队伍,采用有效的审计手段和科学的审计方法
各审计机关必须根据当前工程造价审计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挑选人才,加强确实拥有专业技能和综合专业知识人才的引进,切实加强审计力量。除必要的财会审计专业人员外,也要选配一些包含各个领域综合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次,要工程审计人员提供有更多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人才所拥有的素质和知识不落后;第三,改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建立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并系统、定期地组织高层次业务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采用有效的审计手段和科学的审计方法 (1)明确各建设阶段的内容,建立全过程造价控制。(2)加大审计技术含量和经济投入 (3)实行主动控制,主动地参与项目投资决策、设计、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4)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提高审计方法的技术含量加进科技含量达到提高审计效率,确保审计质量和精确度,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篇9
笔者根据胜任力特征要素,设计了《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专业人员胜任力特征指标调查问卷》。以李克特量表(LikenScale)为工具,以胜任特征为测量指标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每项指标的平均分,为后续的建模做准备。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被访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单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和职务;第二部分主要是各胜任力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调查;第三部分主要是调查被访者对自己所从事审计岗位的胜任情况,主要从个人对审计工作的了解程度、熟练程度、完成工作质量、工作被认可程度四个方面来区分。个人胜任程度根据每个选项与个人审计工作的胜任关联度高低,授予分值权重加以区别,将个人对审计工作的了解程度和个人工作被认可程度划分为三级,分别由低到高赋值1、2、3分,个人完成审计工作的熟练程度和质量划分为三级,分别由低到高赋值1、3、5分。然后合计每个人四个选项的总分,得分在14~16分为优秀组,表示胜任程度高;在9~13分为一般组,表示胜任程度一般;在4~8分为绩差组,表示胜任程度较差。胜任力特征指标重要程度按照“不重要”、“较不重要”、“一般”、“较重要”和“很重要”设为5个等级,并分别赋值1~5分,形成封闭式问卷,要求被调查者结合自己对审计专业人员工作岗位的理解,分别针对各胜任特征指标予以计分评价,获取各胜任力特征指标的评分。本次调查问卷发放的主要对象为安徽黄山市审计局、合肥市审计局、芜湖市审计局、亳州市审计局、蚌埠市审计局、休宁县审计局、怀远县审计局、固镇县审计局、五河县审计局、蚌埠市四个区审计局等地方审计机关以及笔者工作所接触到的8个全国地方审计系统联系。笔者主要通过现场问卷和邮件形式向安徽省各市县审计同仁和其他地方审计机关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并通过纸质和邮件形式回收调查问卷260份。
二、问卷结果实证分析
(一)项目分析项目分析是为了检验问卷项目是否能鉴别受试者的反应程度。笔者经过对44项胜任特征按照项目分析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总分相关系数判断,所有题项均具有显著性,表明44项胜任特征具有显著鉴别力。
(二)分层因子分析笔者采用spss18.0软件分别对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专业人员胜任力特征的四个层面44项指标进行了分层面的因子分析。以专业知识层面因子分析为例,专业知识层面经过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和巴特利球形检验(Bartlett-TestofSphericity),KMO的抽样适当性参数为0.854,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为0.000,适合做因子分析;然后将原始变量进行主成分抽取,方差解释率为61.973%,方差解释率较高;最后经过最大正交旋转,按照因子负荷量大小排序,清晰地提取了三个公共因子。因子一:经济学知识、行政管理知识、金融知识、投融资知识。因子二:案例和经验知识、基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地方政策和法规、法律知识。因子三:财政知识、审计知识、财务会计、税务知识。专业技能层面经过第一次因子分析后,提取了四个共同因子,其中第四个因子只包含数理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所包括的题项数少于3个,无法测出所代表的层面特质,不适宜单独构成一个因子,因而将这两个题项删除后进行了第二次的因子分析。经过第二次因子分析后,抽取了三个共同因子,三个共同因子累积解释变异量为63.040%。因子一:人际关系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力、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力。因子二:领悟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观察力、学习能力。因子三: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职业品质层面经过因子分析,可抽取二个共同因子。因子一:廉洁奉公、追求卓越、公共责任、相互尊重、保密、遵纪守法、职业谨慎。因子二:公正、客观、独立。专业经验层面KMO统计量为0.566,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只要保留一个共同因子,包括全部题项:审计经验、财务会计经验、经济管理经验、其他行业经验。
(三)信度检验从各层面Cronbach’salpha系数检验结果来看,审计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品质三个层面的Cron-bach’salpha系数分别0.882、0.908和0.835,均达到了0.8以上,测验的质量完全可以接受;专业经验层面的Cronbach’salpha系数也达到了0.6以上,尚可接受;总量表的a系数为0.942,非常高。可见,《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专业人员胜任力特征》量表经信度分析后,各分量表及总量表的信度非常好,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
三、胜任力模型构建
篇10
以上是美国会计教育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要求,在中国乃至湖北省,社会经济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要求,又将如何?为此,笔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其调查分为两步:第一步,设计了一套问卷调查表,其中两题与此有关。即“(1)您认为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有哪些?(2)您认为会计人员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然后,请调查对象在彼此互不沟通的情况下,就上述问题笔谈各自的看法。
调查对象主要为市州县会计局、审计局与注册会计师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大中型企业(上市与非上市、国有与股份)、行政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的负责人及财会人员,大学会计教师,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会计中介服务机构的注册会计师及从业人员,行业主管部门的财务负责人。
调查对象共30人。从职称情况看,教授、副教授5人,占16.67%;高级会计师5人,占16.67%;高级经济师2人,占6.67%;高级审计师3人,占10%;注册会计师5人,占16.67%;会计师5人,占16.66%;助理会计师5人,占16.66%。
从调查对象的工作岗位看,会计理论工作者5人,占16.67%;外资企业会计人员3人,占16.67%;行业主管部门财务负责人3人,占10%;单位负责人2人,占6.66%;大中型企业会计人员3人,占10%;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3人,占10%;财政与审计部门的会计管理工作人员3人,占10%;会计师事务所及会计咨询公司做从业人员3人,占10%;小型企业财会人员5人,占16.66%。
所有调查对象均为本科以上学历,从事会计及与会计有关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具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关于第一个问题,多数调查对象认为,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准则与制度知识、财务会计知识、成本会计知识、管理会计知识、税务知识、审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国际会计知识、经济法律法规知识、国际贸易知识等。
如荆州市审计局汤从华高级审计师认为,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除传统内容外,应考虑增加与投资有关的证券业、保险业、期货业相关的知识内容,包括WTO在内的国际经济交往方面的知识内容(如国际结算知识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方面的知识内容。
关于第二个问题,多数调查对象认为,会计人员应该具备会计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提高能力、市场开发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职业分析与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和管理咨询服务能力等。
如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的沈烈教授认为,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会计实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和分析能力、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沟通及交流和书写能力、会计设计能力、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能力,其中,沟通及交流和书写能力、会计设计能力、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能力,是对中高级会计人员必备的能力要求。
第二步,在第一步调查的基础,将上述两个问题合并为一个调查项目――“您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可选多项)”,并提供了18个选项(具体选项见下表),供调查对象进行多项选择。其调查对象为湖北省市州及县市区企业、事业和行政机关单位的313名财会人员。从其职称构成情况看,高级职称占0.9%,中级职称占31.9%,初级职称占67.2%。
现将第二步调查结果整理如下表:
调查结果表明,5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会计准则与制度、会计操作、法律法规、税务、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与技能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1/4或接近1/4的调查对象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除“会计准则与制度、会计操作、法律法规、税务、财务管理”外,“审计、管理会计、自我提高、人际沟通”等专业知识与技能,也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
从上可知,会计人员将掌握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知识摆在首位,一方面,由于新的会计准则与制度不断出台,基层会计人员对新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掌握程度不高,急切需要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表明会计人员遵循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意识不断增强,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此外,调查对象将法律法规及税务知识,排在财务管理知识之前,说明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在增强,税务与会计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且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别越来越大;相反,财务与会计的分歧越来越明显,财务管理的职能正在走向独立,财务与会计的分离势在必行。
两步调查结果相比,在会计专业技能的认同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一步调查对象比较重视的专业技能,如职业分析与判断、语言表达和信息处理等,在第二步调查中,没有获得较高的认同。笔者认为,并非上述各项知识与技能不重要。一方面,“会计准则与制度、会计操作、法律法规、税务、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自我提高和人际沟通”等知识与技能仍然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由于第二步调查对象主要是从事具体财会工作的人员,他们的工作岗位与所处的管理层面而使其认识水平受限。从两步调查对象的职称结构看,第一步调查对象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占83.34%;而第二步调查对象中,中高级职称人员仅占32.8%。正因为第二步调查对象的经历、资历与第一步调查对象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职业分析与判断、语言表达和信息处理”尚未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会计理论界与会计实务界高层管理者的认识比较接近,而这两者与处在第一线的会计人员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上述第二步调查结果,与荆新教授所在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力需求和现状统计表”中,将“日常会计操作”列为会计人员最应具备的素质或技能,基本吻合;与秦玉熙教授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来自基层单位会计的报告》中,将“税收”知识列为会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不含会计)的首位,将“财税金融”知识列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也是基本一致的。
教育心理学认为,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技能,按其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两大类;按其形成途径,可分为一般技能与专门技能两种。一般技能是指在一般活动中形成的心智与动作技能,如一般的观察、倾听、理解、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技能;专门技能是指在某些专业和特殊职业活动中形成的心智与动作技能,如阅读、作文和计算技能等等。会计人员不仅应具备一般技能,还应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专门技能。综合以上分析,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如下:
1.语言表达技能。即用口头语、书面语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传达给他人的技能。这是作为一个现代人最起码的技能要求。正如老舍先生所说,一个人表达不了自己所想表达的东西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会计人员要能用口头语、书面语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通过语言交流,尤其是应用频率较高的口头语言传递信息、布置汇报工作、提供咨询;运用书面语言撰写各种常用的应用文。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不仅要具备汉语表达技能,还应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外语表达技能。
2.人际沟通技能。即融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关系的技能。会计工作者不仅参与会计管理活动,处理会计事务,而且要与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员接触、交往,协调由经济活动所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
3.信息处理技能。即运用计算机收集、存贮、加工和传递各种信息的技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和计算机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运用计算机处理各种事务、从事会计管理的技能,已成为会计人员基本的技能要求。
4.会计操作技能。即填制凭证、登记帐簿、计算成本、编制报表、会计分析、会计检查、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等方面的技能,这是对会计专业人员最基本的技能要求。
5.组织与管理技能。即对经济活动中的人、财、物进行安排、调度,使之得到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效率的技能。会计专业人才不仅是会计管理活动的参与者,而且又是会计管理活动的组织者,具备一定的组织与管理技能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条件。
6.职业判断技能。即对会计专业中不确定的、复杂的或新出现的情况,能够凭自己的知识,做出分析、判断、顺应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技能。正如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言,管理者“要具备凭现状以判断未来趋势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企业所带来的效益,现在可能是零,将来可能是无限的”。
上述6项技能,从技能要求的层面来看,语言表达、人际沟通、会计操作和信息处理技能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础技能;组织管理与职业判断技能则属于发展技能;会计操作技能既是会计专业的专门技能,又是会计专业的核心技能。
会计专业的人员基本技能的构成应当呈宝塔型,基础技能扎实、专门技能应当过硬、发展技能应当突出。
由于技能的培养训练与知识的转化和积累相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分析,推断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构成。根据以上对会计专业技能的分析,笔者认为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应包括会计、内部会计控制、税法、财务管理、审计、金融、信息技术、经营与管理、经济法律法规、经济学、政治文化知识等项内容。
- 上一篇:垃圾分类推进情况汇报
- 下一篇:工程监理和施工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