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急救护理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2: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术室急救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4-0609-02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4.073
重型颅脑损伤是严重的创伤性疾病,多由交通事故、撞伤、高空坠落、挤压、头部重伤等引起,其病情危重,变化快,临床经过复杂,并发症多而重,致残率和病死率高,据文献报道病死率占35%左右[1]。重型颅脑损伤多伴脑出血、颅内血肿等需要止血,清除血肿,去骨瓣等手术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和治疗是患者尽可能安全渡过急性期,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而手术室护理工作是救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完善的护理措施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死亡率,有利于救治成功。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4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38例,年龄3~83岁,平均56岁,91例为闭合性颅脑损伤,3例为开放性颅脑损伤。损伤原因:车祸伤79例占84%,跌伤11例占11.7%,高处坠落伤4例占4.2%。
2.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格拉斯哥(GCS)计分3~6分,急诊CT显示脑内血肿量≥30~40 ml,有明显的脑室或脑池受压,中线移位>1 cm,并有意识和瞳孔改变,颅内压呈进行性升高,生命体征紊乱。
3.治疗结果 94例经急诊手术开颅行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其中17例行双侧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手术结束后85例带气管导管送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救治,3例因严重脑挫裂伤、脑疝形成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6例经麻醉苏醒后生命体征稳定送入普通病房治疗。
护理配合
1.术前准备 ①迅速准备用物:手术室护士接到急诊手术通知单或急诊电话,立即调配护理人员,调节手术间温度20~25℃,湿度40%~60%,迅速准备无菌手术器械、敷料,准备好电刀、双极电凝、电钻、脑科头架、头灯及一次性无菌物品等,各仪器需迅速准备到位,确保其性能良好。
②全面评估患者情况:患者接入手术室,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经手术安全核查后,协助将患者移至手术台上,手术室护士立即快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查看全身皮肤是否完整,是否有其他外伤、出血、骨折等,如有上述情况,立即汇报值班医生及时进行处理,如呕吐物,大小便浸渍了衣被,须立即撤除,吸引器吸尽口鼻分泌物,如发现假牙应立即取出,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并留置导尿管,保持引流通畅,保证患者全身皮肤干燥,床单干燥平整,并注意保暖,昏迷病人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应及时固定约束病人并注意松紧度适宜,防止坠床,通过此时的评估和护理,对患者有了基本的了解,可以指导术中观察和护理,有利于术中鉴别异常和术后进行护理评价[2]。
2.术中配合 ①麻醉与:巡回护士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通常采用18G套管针进行穿刺,以便输血和脱水剂的应用,协助麻醉师建立监测系统,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和意识变化,协助麻醉医生进行全麻插管,麻醉成功后由麻醉师保护好气管插管,手术医生和巡回护士动作一致,将病人头部置于头架上,或根据手术切口需要行侧卧位安置,为预防头架副损伤,可预先在头架接触部的头皮贴上安普贴薄膜,用3M贴膜将双耳、双眼贴住,以防消毒液浸入。摆放后应妥善处理各种管道和线路,保证稳定,避免皮肤压伤,粘贴好电极板。
②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进行不同侧重的护理:重型颅脑损伤需立即进颅去骨瓣以减轻颅内压力,器械护士充分准备后立即洗手上台整理无菌台,协助医生铺单,连接好吸引器和各仪器,提前准备好一次性头皮夹、电钻、线据、骨蜡、敷料等,配合手术快速进颅。在实施手术过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观察手术野,做到手术所用器械迅速准确传递,动作敏捷,积极主动,打开脑膜后准备充足的明胶海绵和脑棉,预先备好止血纱布,配合医生彻底止血。巡回护士在手术过程中及时供应台上无菌物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随时报告麻醉师手术出血量,根据术中观察的结果和出血情况随时调整输液、输血的量和速度,为了保证术中快速输液、输血,根据需要备好压力袋。为了防止术中短时间快速大量输入库存血,应将血液加温后输入,同时术中给予升温毯保暖,提醒并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等药物。注意观察大量输血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如发现异常及时向麻醉医生及手术医生报告,同时实施必要的护理措施。根据手术要求正确调整仪器参数,观察各仪器运转情况。对随时出现的意外情况,要沉着冷静,做到准确判断,紧急处理。观察尿液的颜色和量,认真做好相关护理记录,并有预见性地协调好检验科、血库、重症监护室的工作,变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动抢救,缩短各项处置时间,保证急救通道畅通无阻。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应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有预见性的备好各项急救物品,互相协作,密切配合,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3.术后护送 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协助医生包扎头部,擦净面部血迹,检查受压部位皮肤情况,观察有无压疮及灼伤的发生,妥善安置引流管和尿管,协助麻醉医生吸痰,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搬运患者时,动作必须轻稳一致,应有一人双手托住患者头部,防止颈部扭转或受震动,转运过程中应注意病人的保暖,输液的通畅以及氧气的供应,与重症监护室或病房做好交接工作。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重而复杂,变化迅速。凡有手术指征者皆应及时手术,以便尽早地去除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和解除脑受压。对已经出现一侧瞳孔散大的小脑幕切迹疝征象,更应力争在30分钟或最迟1小时以内将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3]。强调一个“快”字,不仅需要手术室护士要有非常娴熟的手术配合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还要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耐力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抢救过程中,手术室护士应做到忙而不乱,分秒必争,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默契配合,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这是抢救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的重要措施[4]。同时要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夜班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应及时调配护理人员,保证手术及时顺利进行。在平时工作中,护士长要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不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使手术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既可缩短手术时间,也可减轻护理强度,使手术室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易声禹.努力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整体水平[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1):1.
[2]许顺子.手术期患者护理观察体会[J].吉林医学,2008,29(21):1998-1999.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篇2
手术是一种重要的诊疗技术手段,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进行2.34亿台主要手术,考虑到微创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并逐渐得到普及,这一数据仍将持续上升。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诊疗活动,因具有创伤性,存在安全风险,据WHO估计每年约有3%~25%患者因手术不良事件,延长住院时间、残障、死亡,在基础医疗服务质量水平较高的欧美发达国家,手术因具有创伤性、侵入性、需麻醉等特点,所带来的危害远超其他治疗手段[1]。手术室是医院高危科室,据统计约半数医源性有害事件与手术室活动有关。手术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后者直接影响手术安全,进而影响手术整体获益。WHO组织明确将疼痛列为体征指标之一,疼痛可影响呼吸、循环、泌尿、神经等多个系统,提高患者应激水平,影响患者耐受、消耗患者器官储备功能,增加手术风险[2]。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本院将无痛护理技术应用于围术期护理之中,取得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择期手术;(3)麻醉风险等级Ⅰ、Ⅱ级;(4)临床资料完整;(5)无手术禁忌证;(6)未合并感觉神经功能异常原发病;(7)认知、精神均正常;(8)知情同意;(9)无特殊人格。共纳入患者294例,其中男性119例、女性175例,年龄18~79岁,平均(49.2±7.2)岁。普外科184例、妇科48例、肝胆外科25例、其他37例。根据患者入院的时间先后分成均等的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麻醉方式等项目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
1.2.1疼痛检测评估
疼痛水平,主要包括疼痛部位、强度、强度变化、疼痛性质、疼痛恶化与改善条件、疼痛影响等,护士应熟练的应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准确评估疼痛。
1.2.2疼痛心理护理
提高患者耐痛阈是最直接、有效的镇痛方法,恐惧、抑郁、抗拒等负面情绪可能降低患者耐痛阈,同时疼痛可能引起生理变化,提高神经感觉强度,使患者对疼痛更加敏感。护士应掌握患者心理动态、性格特征,强化心理护理。主要包括:(1)耐心解释,避免患者因无知而产生畏惧,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方法、可能获益情况,详细解释麻醉药物、特性、起效机制、可能感受等,减轻患者顾虑,必要时现身说法,减轻患者担忧情绪;(2)态度亲切、和蔼,积极主动关心患者,许多患者担心医护人员不尽心尽力,要以积极的态度打消患者顾虑;(3)以娴熟的操作技巧,有条不紊、谨慎、认真、负责的工作状态,默契的医患配合,体现护士专业性,增强患者信心;(4)当患者出现疼痛,应积极抚慰,给予必要的同情、关切,促使其情绪稳定;(5)进行护理操作时,轻柔操作,减少刺激痛。
1.2.3无痛输液、注射与穿刺
正确熟练的应用穿刺技术,努力做到快、稳、准、轻,注意着力以及着力范围的把握,争取一针见血,规范操作。合理应用无痛护垫,消除止血带带来的束痛,许多小儿害怕束缚带捆绑。选择合适的外敷药物,在穿刺后外用,缓解疼痛。在输液过程中,多观察、巡回,细心、耐心,减轻患者输液痛苦,巡回护士应履行自己的职责。
1.2.4无痛导尿
导尿可缓解患者不适感,导尿也是预防尿潴留的重要方法,但尿管可能对尿道黏膜产生刺激,使患者在苏醒期产生躁动,故在术前应充分解释导尿必要性以及可能获得的感受,避免患者因尿道刺激产生紧张情绪,配合护士做好苏醒期管理。
1.2.5做好镇痛泵管理
护士应掌握三阶梯镇痛方法、麻醉基本理论知识、药物止痛原则,在麻醉镇痛期间做好监护工作,及时发现麻醉不良反应,评价镇痛效果,使麻醉既满足镇痛需要,又可将药物风险降至最低。麻醉镇痛因人而异,不同患者耐受不尽相同,应科学的给药,控制给药速度、时间间隔、药量。
1.3观察指标
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评分、MAP水平、心率。观察不良事件发生如一次穿刺失败、麻醉阻滞不完全、术中追加麻醉药物、麻醉过浅、麻醉苏醒质量不佳等。1.4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n(%)进行计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计量指标对比
对照组穿刺时、出苏醒室时,疼痛评分、MAP、心率水平高于观察组同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不良事件
观察组二次穿刺率、术中追加麻醉药物率、麻醉苏醒质量不佳率、术后追加镇痛剂率、不良事件合计例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篇3
【摘要】随着“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整体护理的念已由模式病房向手术室发展。各手术室普遍开展整体护理,但是由于护理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制约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提高。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护理现状对策
引 言
手术室对病患来说是拯救和治疗的重要场所,这个场所关系到了病人的生命安全。外科系统的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手术的治疗效果也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病情康复。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会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特别是对那些面临手术期越来越近的患者,出现的应激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还会使得他们的内分泌系统紊乱。因此,对手术患者需要实施整体护理,手术护理人员要从单纯的操作者转变为思考者,将健康教育引入手术室护理的日常工作,可以密切医患关系。比如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减轻因为手术的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手术后跟踪随访,可以提高患者战胜病情的信心,减轻焦虑的心态,提高心理的舒适度。
一 手术室护理现状
手术室的护士并不单纯是一个手术的配合者,还是手术患者的照顾者,咨询者,教育者和研究者。随着手术室护理的内涵不断扩大,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也被相应的要求增加了,其内容主要包括: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和术后的随访,并且还需要做好对病患及家属的相应健康教育工作。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一项重要职能和职责,访视的内容包含了对患者的评估,确定护理的问题和确定护理计划,术前对病人的指导。其中,对患者的评估主要是指患者一般生理,心理和发育以及病史,手术史等情况的评估,同时也需要注意对患者对手术的了解情况,接受手术的态度,对医疗的配合程度等的评估。在护理过程中,护士根据手术的种类和搜集的资料,对手术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预先制定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患者的配合程度。在指导方面,护士不仅要对病患进行心理指导,例如消除病患对手术的心理焦虑感等,还需要对病患进行手术相关知识的指导,例如对病患说明手术的必要性、麻醉的种类,以及指导病人配合手术。
术中护理过程中。在手术前,护士要把手术室的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保持在55%左右。因为要进行手术,这个时候患者在进入手术室的时候,心理处在极度紧张的状态,这时,就需要护士在手术室通过多种心理护理技术消除病患紧张的心情,例如护士站在病患的床边,及时给患者安慰和解释。对于手术器械,这些工作应当由洗手护士在术前15分钟做好准备,把需要的手术工具摆放好,并与主刀医生进行密切配合,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在整个手术的过程中,因为要保持应有的安静,所以护士在保障护理,治疗有条不紊的同时要通过一些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对病人传递信息。整个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时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手术后,更需要填写术中护理记录单,送患者回房,在对病人家属做好手术过程的讲述工作和术后注意事项后,还需要给予一定的术后指导。
术后的随访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结束的评价和全面信息的反馈,是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是手术室全面质量评价和手术整个过程护理的重要内容,主要是为了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进行手术后的指导工作。而且还需要开展手术室护理业务查房和手术科室的联合护理查房的工作,以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拓宽忽视的知识面,以掌握更多的理论和技术,提高护士护理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手术室护士人力缺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人力资源使用不合理,二,在编不在岗现象严重。护士人数一直沿用的是1978年的人力资源配置的标准,已经和现在的要求严重脱节,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时间被大量的不重要的间接护理的工作和非护理工作所占用,不能对手术患者进行连续的整体的护理工作。同时,手术室护士多是已婚的女性青年,婚嫁、哺乳假也占用护士编制,人员短缺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对此,为了保证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一定要完善手术室后勤支持系统,按照所需的护理量合理安排护士,排除在编不在岗的现象,弹性接班。
2.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大,手术的配合涉及的科室有很多,手术的种类也涉及很多,同时手术需要的精密仪器多,手术进行的时间一般也很长,因此工作量非常大。而且新手术的不断增加,对护士的知识要求和配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果导致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节奏快,强度高,使得护士不能按照整体护理程序进行整体护理。对此,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减轻护士的压力,例如教会护士一定的解压技能,把一些手术室护士从一些非护理技术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其次要设立专科护士,这是为了密切配合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通过强化专科理论知识和技术,提高手术的配合质量,打造高水平的专业化的手术室护理。
3.缺乏沟通技巧,访视形式比较单一。护士和病患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可以有效的帮助病人康复,但是由于一些护士缺乏一定的沟通技巧和相关知识,使得病患和护士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一种形式,没有很好的与手术患者交流,造成护理质量受到影响。对此,要加强护士对心理学,人际沟通学方面的知识的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访视的手段要多样化,不能停留在口头的询问,可以是通过照片或者音频和视频资料等进行访视。在访视的过程中充分调动患者视听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袁小兰,李红霞,李莹,等.手术患者整体护理的初探.护士进修杂志,2004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53例,男22例,年龄45~72岁,平均(51.21.2)岁。女31例,年龄48~71岁,平均(50.11.1)岁。53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为单发性肾结石,占临床总人数的30.2%,有36例患者为多发性肾结石,占临床总人数的69.8%。53例患者病程6个月~2年,平均(1.10.2)年。
1.2 方法
1.2.1 术前护理配合:①术前访视。在手术前的3 d左右,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访视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2个方面。首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主要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讲解,使患者能够全面的了解疾病以及手术方式,进而确保患者能够对自己的疾病以及手术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护理人员需要嘱咐患者在术前的饮食上以及作息上进行科学的安排,饮食应该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应坚持早睡,确保术前充足的睡眠。其次,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在术前会对手术产生恐慌,容易造成术前的压力过大,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的指导,帮助患者减少心理压力,才能够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②物品准备。主要进行手术器材和手术物品的准备,主要有电视摄像系统一套、冷光源、钬激光碎石机、钬激光光纤、灌注泵及供水装置、B 超机、输尿管取石钳、输尿管镜、F3~F7输尿管导管、F8~F20筋膜扩张器及塑料薄鞘、斑马导丝2根、肾穿刺针及膀胱镜插管1套、手术衣、持物钳、一次性输液器、无菌保护套等。在手术之前,需要对上述的物品进行全面的准备,并且应该检查3次左右,确保手术器械和物品的全面。另外,还应该注意一点,在手术之前,应该对手术用到的所有器械进行消毒,坚持无菌操作,避免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感染,影响到手术的效果,不利于患者的术后的良好康复。
1.2.2 术中护理配合:①对室内的温度进行调节。在手术正式开始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对室内的温度进行调节,很多的护理人员忽视了这项工作,影响到了手术的效果。由于手术室内的温度过高的话,容易诱发患者血管出血,而手术室内的温度过低的话,容易导致患者心肺功能的改变,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将手术内的温度调节到23℃左右即可。②护理人员还需要做好仪器的摆放和连接的工作。将腹腔镜电视显示系统放在患者身体健侧面对手术操作者,钬激光机置于手术者右后方,灌注泵置于手术者左侧,B 超机置于手术者对侧,连接各种仪器,接通电源,进行仪器的调试等。③在手术中配合医生。护理人员需要遵照手术医生的指示执行护理操作,并且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安慰,很多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非常害怕,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因此,护理人员一方面需要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另外一方面观察患者的变化,适当的进行指导,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④在手术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患者的心电进行密切的监护,一旦发生异常,需要及时的告诉手术医生,进而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发生意外情况,确保手术的安全。
1.2.3 术后护理配合:①在手术后,很多护理人员忽视了一项护理操作,就是为患者穿好衣裤,很多患者都是在送入到病房之后由家属将其衣裤穿好,这样做严重的侵犯了患者的隐私。因此,在手术结束后,就应该为患者穿好衣裤,充分的尊重患者的隐私。②手术后,护理人员应该对手术中的各项记录补充完整,尤其是具有重大责任的记录应该进行完善,以免发生医疗纠纷。然后,关掉仪器的电源,对其进行清理,消毒,以备下次手术使用。③护理人员应该充分的做好术后访视的工作,很多患者在术后会发生疼痛等情况,情绪非常不稳定,影响到术后的恢复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药物指导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缓解患者焦虑的情绪,确保患者手术后情绪的稳定。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如果患者发生并发症,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确保患者的并发症消失,这样才能够保证患者的良好康复。护理人员还应该建议患者多使用富含纤维的水果和蔬菜,防止患者术后便秘的发生。在患者出院时,还应该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疾病的良好康复,进一步提高配合护理的效果,提高护理的质量,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 结果
53例患者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1.21.1)d,平均住院时间为(8.31.4)d,未发生并发症情况,1例患者中转切开取石,占临床总人数的1.9%,穿刺成功率为100%。
3 讨论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在针对于肾结石的临床治疗中,不再的局限于药物治疗,而是通过采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由于该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非常好,手术效果好被广泛的应用于肾结石的治疗中。除此之外,要想进一步确保手术的疗效,有效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患者之后经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才能够确保手术的质量和术后的良好康复。因此,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主要针对于手术护理配合的护理方法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手术的整个过程中,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通过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护理配合的方法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能够促进患者在术后更快的恢复健康。
篇5
[关键词] 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纠纷;诱发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8(b)-149-02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在医院里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科室。近年来医患之间互不信任现象日趋严重,基层医院由于医疗水平限制,患者以及家属对医院不信任感更强,更容易诱发医疗纠纷的出现。现针对基层医院手术室的护理过程中易出现的纠纷进行原因分析,并对如何加强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1 诱发护患纠纷的原因
1.1 核对及遗嘱执行出现差错
在基层医院,多为农村患者,不经医生护士同意自动调换床位等情况时有发生。手术室护士如果只是按照床位接患者,易出现接错患者,出现纠纷。手术过程中清点器械纱布不清,也是偶有发生。手术室随时执行口头临时遗嘱,执行过程中如果责任心不强,很容易出现遗嘱执行差错。
1.2 手术护理记录单出现差错
护理记录单内容描述含糊不清,表达错误,与麻醉记录、手术记录不符,或者缺少必要的记录单,容易引发护理纠纷。手术护理单及时入病历,和病房护士交接清楚。
1.3 语言不当诱发纠纷
手术室环境特殊,应严肃、安静、温馨,如护士间或者护士和医生之间打闹,说一些无关手术的话,例如“看起来怎么像恶性的啊”,“你这个患者真是胖,你吃那么多干什么啊”,对手术室外等待的患者家属说“急什么急,不会死人的”等不当的语言,极其容易引起患者猜疑、恐惧或精神伤害,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1.4 消毒隔离不严格导致纠纷
基层医院一般采取紫外线消毒,消毒液拖地等方法消毒,对于艾滋病等患者无检测的条件,一旦出现隐形感染者手术后消毒不及时,容易导致后面手术患者出现交叉感染导致医疗纠纷。
1.5 手术标本相关纠纷
基层医院多无病理科,标本一般多是送外院做病理检测。手术中标本如果肉眼观是良性标本,医生会和患者以及家属沟通,大多不做病理检测,恶性程度高者交代做病理检测。护士如不问清楚手术标本做不做病理检测,标本不做固定,影响检测;标本没有交到家属手中,出现丢失也会导致纠纷发生。
2 护理纠纷防范的措施
2.1 加强法律文件学习,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的概念做了明确的界定,把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性质归属于民法上的侵权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明确规定有无护理过错,要医院举证。所以加强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是重中之重。医院和科室要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执业护士法》,并且要不定期地进行医护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结合工作中实际的一些实例讲解引导护士学习好法律知识,增强自我的防护意识和观念。降低护理纠纷风险发生的概率,维护患者和自身的利益。
2.2 制定合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防止纠纷差错发生
手术室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科室制度,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各司其职,交接班制度都要有书面记录,特殊的抢救记录及时补记。交接患者时要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床位、疾病等情况,与病房护士对接不出现错误。手术中听不清楚的临时医嘱要反复询问医生,执行剂量规格要按照医生医嘱认真核对执行。遗嘱签字时要和自己执行内容一致,避免和医生的记录不符合。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医院如没有条件做艾滋病等检测,需在手术前交代清楚,手术结束后及时消毒,严格按照消毒条例规范进行消毒,严防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1]。
2.3 认真规范书写护理文书,防止护患纠纷
护理文书是护理活动的依据,也是有无差错和过失的唯一法律依据,护理人员要认真书写,不涂改,不漏记,不错记。不记录和护理无关的手术医生或者麻醉医生应该记录的内容,不记录超出护理工作范围的任何资料,防止出现人为的误差,导致护理纠纷出现[2]。
2.4 沟通语言得当,防止护患纠纷
无论是手术室内交流还是手术室外和患者家属沟通,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注意采取合适恰当的语言,根据医疗规范流程进行沟通,多给患者关心,需要解释时态度耐心,认真,严禁谈论和手术无关的话题。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言语行为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对手术人员的信任度和手术的承受能力及预后。因此应注意使用保护性语言,避免应用引起患者猜疑、恐惧或精神伤害的语言,涉及患者的隐私要做好保密,不向他人透露[1-3]。
2.5 建立标本交接手续
手术标本,建立专门的标本登记交接本,写清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标本大小,术者,家属领取标本后签名等[4]。防止出现标本丢失无法分辨责任。避免纠纷出现。
3 体会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言之护理在医疗活动中的重要性。手术室的特殊性导致护理的难度较其他科室更容易出现一些医疗纠纷,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加强自我的防护意识,尽可能地减少和降低差错事故发生的机会和程度;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防范纠纷的发生,为建立和谐舒适的医疗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姚兰舂.基层手术室医疗纠纷的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2):2427-2428.
[2]费锋燕.浅谈手术室护理差错、纠纷防范[J].中外健康文摘,2009,6(34):166-167.
[3]聂智容,邱金玉,周蓉.对手术室质量投诉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0):32.
篇6
关键词:阑尾炎 围术期 护理干预 进展及趋势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071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58-01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发病率较高,大多需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措施是保障患者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1]。本文将探讨阑尾炎围术期护理干预研究进展及趋势,为临床提高此类患者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 急性阑尾炎概述
阑尾是机体右下腹部细管状器官(盲肠末端),部分患者出现变异可发生于其他部位。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属于外科发病率最高的急腹症,其特点为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大多为中青年人群。研究表明,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右下腹部固定性压痛或转移性疼痛,若未获得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将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2]。急性阑尾炎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部分患者由于出现手术禁忌症可给予保守治疗。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等多因素共同作用,急性阑尾炎发病率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2 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
2.1 术前。热情接待并讲解住院治疗注意事项及相关规章制度,带领患者熟悉院内及病房环境,消除其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保持温度及湿度适宜,定期对病房中物品、地面及空气消毒,尽量减少交叉感染发生率。讲解急性阑尾炎相关知识及手术治疗内容,指导家属积极配合患者治疗,例举临床成功治疗案例,适当增强患者自信心[3]。进行各项手术准备工作,如手术所需器械及仪器、备皮、麻醉及突况抢救药物等。指导患者禁食禁饮,严密观察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积极干预原发疾病,待其生命体征稳定后方可实施手术治疗。术前及时补液以便维持患者体内水分、电解质以及酸碱度平衡,若出现腹胀应给予胃肠减压。
2.2 术中。根据患者实施麻醉方法不同,选择合适的摆放,术中原则应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方便医师进行操作,保障患者舒适度及手术安全性,尽量减少对呼吸系统影响,保持肢体未处于过度牵拉或压迫状态。术中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出现异常反应及时告知医师并配合其进行处理,注意术中保暖。
2.3 术后。患者麻醉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等严重后果。严密监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告知其手术结果,改善其由于过度担忧手术疗效而出现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若患者发生休克则应立即取仰卧中凹位,将其下肢抬高(与身体保持20°夹角)、头部抬高(与身体保持15°夹角)[4]。给予必要的吸氧措施预防心律失常,提供音乐、书籍等物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术后待患者排气前应禁食禁饮,排气后第一天可少量饮水,第二天若患者无腹部不适感可适当进食流质食物,忌食牛奶、豆浆等高蛋白食物以防腹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时更改进食状态(流质、半流质等)。术后采取各项措施预防并发症发生,如实施抗生素常规给药预防感染等。严密观察手术切口变化,及时更换敷料及引流袋,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处理。主动询问患者围术期是否出现不适,并及时对症处理,尽量满足患者各项合理要求,提高其治疗疾病积极性。告知遵医嘱治疗重要性,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讲解良好生活习惯对疾病预后重要性,及时纠正患者以往不良生活习惯。
3 护理干预进展及趋势
随着急性阑尾炎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特殊患者数量也随之增加,如妊娠期阑尾炎、艾滋病阑尾炎、老年阑尾炎等,因此应总结此类特殊阑尾炎患者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可靠参考价值。
3.1 妊娠期阑尾炎。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情况是患者处于妊娠期最常见的外科合并症之一,且此类合并症可发生于患者妊娠各个时期[5]。患者经临床手术治疗后易出现先兆流产情况,危及患者及胎儿生命安全。在孕早期的产妇可进行常规性肌肉注射黄体酮进行保胎治疗,孕中期的患者需进行硫酸镁静脉滴入进行止宫缩治疗(遵医嘱将25%硫酸镁溶于5%葡萄糖内进行静脉注射)。指导患者对正常宫缩引起的腹痛与阑尾炎腹痛进行准确区分,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进行干预。围术期应保证供氧充分以免胎儿受损,应同时进行孕妇及胎儿生命体征监测[6]。术后若需给药预防并发症应选择对胎儿无影响的相关药物。
3.2 艾滋病阑尾炎。艾滋病,简称AIDS,属于临床传染病的一种,其发病原因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以及血液传播等。研究表明,艾滋病可引起患者食欲下降,因此大多数艾滋病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状况[7,8]。临床护理人员待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且可正常进食后,应给予针对性的饮食指导。艾滋病患者进食应以少食多餐为主,食用富含维生素、低脂、高蛋白、易消化以及高热量食物,并适当进纤维素防止便秘。必要情况下可对患者给予静脉输液补充营养物质,加强口腔护理保健,防止出现口腔溃疡影响患者食欲。由于艾滋病传播途径较为特殊,患者大多具有自卑、怕周围人笑话等负面心理情绪,因此排斥临床治疗与护理,依从性较差。护理过程应主动热情,消除患者上述不良情绪,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指导家属对其进行必要鼓励,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3.3 老年阑尾炎。研究表明,虽然急性阑尾炎疾病好发于中青年,但少数老年患者仍可出现此类疾病[9]。由于老年人群身体机能下降,且自身感受迟钝,无法及时主诉异常情况,因此常发生严重并发症。护理人员应主动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并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各类并发症,语言应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态度温和。术中尽量减少不必要部位暴露于空气中,以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等异常情况。必要时可根据患者实际心理特征及临床表现于术后给予暗示性止痛药物[10]。使用各类预防并发症药物(如抗生素等)应适当减少给药剂量。手术前后积极干预其各类原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4 小结
综上所述,根据阑尾炎患者实际情况,护理人员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其护理效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姜成文,宋希江,胡明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47例治疗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
[2] 李华芹,肖红岩,安慧玲.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18):2875-2876
[3] 杨志明,胡帮红,辛毅,等.改良麦氏切口在阑尾炎误诊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1):1913
[4] 陈德铭.临床护理干预在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2):60-61
[5] 高峰.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3(7):97
[6] 简艳军,黄益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313-314
[7] 王占英.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艾滋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0):153
[8] 王巧丽.艾滋病合并阑尾炎围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312-313
篇7
【摘要】目的:研究当代的手术室预防感染的护理方法,提高我国的护理水平和医疗质量。方法:寻找引起手术室遭受感染的主要来源:空气的污染、手术用物的污染、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卫生等。结果:希望完善现有的医学管理体系。有效的预防手术室的感染,确保病人的安全。结论:做好手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工作,特别是预防管理工作。
【关键词】手术室;感染;护理方法
病人要拥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需要先进的医学技术和设备,而且也需要干净卫生的医院环境,特别是当病人需要进手术室做手术时,如果因为工作人员或者环境的污染导致手术室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健康,手术室感染加重了病人的症状甚至威胁生命,因此,要做好医院的手术室感染工作,确保手术室的干净卫生没有污染,让病人拥有放心的住院环境,实现早日康复。自2011年9月到2012年三月,我院加强对手术室的感染预防管理工作,先把手术室预防感染的方法和过程进行如下总结:
1. 手术室遭受到污染的来源
1.1 室内的空气污染
由于手术室的人员流动很快,人员多且复杂,包括医生和护士进手术室对病人治疗和护理,还有病人家属的探望,因此会引起手术室环境的不卫生和污染,也有可能是因为工作人员粗心大意造成手术室留有杂物或者过期的药品食品等,室内环境的污染会对病人造成感染,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和恢复。
1.2 手术用品的污染
在对病人进行治疗过程中用到各种医疗器械设备,包括输氧管、手术刀、消毒液等,如果药水和设备处理的不卫生,没有经过消毒,那么直接接触病人的身体对病人造成二次感染,甚至是手术刀、注射器的严重污染给病人增添了新的疾病。
1.3 工作人员的失误
手术的过程是非常紧张并且很复杂,如果交给没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很可能会导致操作的不规范,例如手套和口罩的掉落、洗手没有经过消毒,造成多种病菌的传染,医生用自己没有消毒的手给病人治疗,如果接触病人皮肤就直接对病人造成感染。还有医务人员不能按照医院的要求着装,不戴帽子、不穿工作服,导致头屑、头发的掉落引起手术室的污染。[1]
2. 手术室预防感染的护理方法
2.1 创建完善的医院管理和监督系统
手术室具有特殊性,室内的环境一定要做到清洁、消毒卫生,手术室的不清洁直接引起病人病情的加剧,因此,要改善手术室不被污染,防治病人被外来病菌的侵害导致的生命危险,要加强手术室的预防管理和监督系统。制定完善的预防管理监督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和要求,规定人员必须标准化操作,奖惩严明,同时设立护士长、监测负责人等,通过领导成员加强手术室的预防,护士每天要做到洗手消毒、室内消毒、穿工作服带工作帽,上班时间服从管理,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医院的院长要做好监督工作,对于手术室的感染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教育工作人员加强医院的卫生管理工作,把好质量关,防治外界的感染侵入到医院,定期组织成员学习预防感染相关知识,并加强实践学习,对新成员进行岗前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医护人员的手术室的感染预防意识,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手术室预防感染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病人住院环境的良好。
2.2 手术所需物品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手术中经常要用手术刀、注射器、消毒液等医疗用品,对于一般性的设备要进行高温消毒,对于特殊的设备进行多次消毒后方能使用。确保设备和器械的干燥无污染。对于一次性的医疗设备和用品要做好用前的检查和测试,检查医疗用品的密封性和保质期,一次性用品要做好安全监测,否则会引起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要严格按照卫生部的相关管理规定执行,对于一次性用品的存放要整齐、保持环境的干燥无污染,避免病人接触,减少患者的感染。所有工作完成后要由专人负责检查、做好监督和管理,确保万无一失,医院是病人康复的港湾,医生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伟大重任,因此要从多方面认真做起,加强医疗设备用品的无污染。[2]
2.3 手术工作人员预防感染
所有工作人员在进入手术室之前,要做好双手的消毒工作,戴上消毒口罩和消毒帽,穿好消毒衣服,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之后禁止喧哗起哄。特别是手术的主治医生更要做好清洁卫生,严格按照规定的洗手制度进行,只有在全面的消毒之后,才能对病人开始手术。
2.4 手术过程中的感染预防
在手术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护士传递手术用具和用品,在这个过程中,护士要做到传递的物品卫生消毒不被污染,如果发现受污染的器械和用品要及时处理,高度认识手术室的清洁的重要性,对于特殊病人工作人员要带好眼睛口罩、做好设备的反复消毒处理,以免感染患者和自己。在手术室的开门和进门这一环节中,尽量减少开门的次数,避免频繁的空气流动对手术室环境的污染,通向走廊的大门,在手术过程中禁止打开,不允许任何人员以任何借口进入手术室干扰手术。减少人员的流动,不能让病人互窜房间,工作人员做好病人的日常起居状况记录,指导患者按照规定执行。
2.5 加强手术之后的感染护理工作
由于手术中会用到很多设备和药品,甚至会有患者的血液和排泄物,因此在手术结束之后医护人员要及时清理,对手术室进行全面消毒,必要时进行多次反复的消毒。
3. 小结
手术室是医院中受到污染较高的场所,手术室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病人的健康,对病人造成很到的威胁,病人会因为室内环境的污染感染外界细菌,导致病情的恶化甚至因此而丧命,因此,手术室的预防感染工作非常关键,在手术的前、中、后都要做好清洁和消毒,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管理和监督,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要加强他们的思想工作的教育和引导,保证医院的环境卫生,提高治疗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慧珍,于红菊. 基层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措施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18 (7): 998-998.
[2] 刘风芹.手术室医院感染麻醉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 [J]. 齐鲁护理杂志, 2008,(6): 19-20.
[3] 赖金环. 手术室医院感染存在因素及控制对策 [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8, (4): 700-701.
[4] 侯凤珍,董岩.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管理对策[J]. 中国医药导报, 2008, (17): 117-118.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50例剖腹产术中大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其中45例为初产妇,5例为经产妇,平均年龄为(25.5±2.15)岁,孕周为(34.5±5.5)周。实行剖腹产术中的原因分析:5例为巨大儿,4例为血小板减少,8例为双胎,12例为胆汁淤积,15例为妊娠高血压,6例为前置胎盘。
1.2方法
1.2.1抢救方法
使用凝血酶、立止血、欣母沛、米索前列醇以及缩宫素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采用热盐水纱布对患者的子宫进行按摩,并进行缝扎止血操作,宫腔填塞纱布,进行子宫动脉结扎以及子宫次切除术等操作。与此同时,还要帮助患者补充血容量,对其进行积极的抗休克抢救,有效预防并发症。
1.2.2护理配合
(1)要以手术通知单为准,要做好患者的交接工作,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对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仔细观察。(2)巡回护士要对手术台上需要的药品以及物品进行有效管理,对产妇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帮助其稳定情绪。指导产妇采用侧卧位,确保其呼吸畅通,帮助其维持合适的体温状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监测,对患者的尿量以及子宫收缩情况进行观察。洗手护士要对患者的出血量进行准确评估,并且做好充分的子宫切除准备。(3)要科学合理的为患者建立起静脉通道,确保各种液体与药物能够及时性的输入。相对于其它科室的出血来说,产科出血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孕期患者的血容量会增多,一旦出现出血的现象,情况便会十分严重。因此静脉通道管理护士要确保患者的各个静脉通道处于十分通畅的状况,要及时采用缩宫素以及立止血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在给予患者输血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加压输血袋进行加压输血操作,输血的过程中,要对其输血的情况进行仔细观察,防止患者的血管中进入空气。其次,要对输液的速度进行有效控制,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确保患者血管容量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充。(4)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因为失血量过多,血容量不足,再加上在急救的过程中输入了大量急救液体,因此会使得患者的体温下降,所以要注意采用相应的措施对患者进行保暖。通过对患者的皮肤颜色、四肢末梢循环以及血压等情况进行观察来调节手术室中的温度。在必要的情况下,要给予患者加盖加热毛毯。(5)在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的密切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器械护士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手术的相关步骤,对患者手术的进展进行密切关注。然后再根据患者手术以及解剖的不同,与医生进行密切配合,准确的将相关器械与物品传递给医生,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完成。其次,器械护士还要对纱布的重量以及数量、相关器械进行认真的统计与管理,和巡回护士一起对出血量进行准确估计,确保手术台面的干燥性,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
(6)在手术过程中,必须对查对制度进行严格执行。因为参加抢救人员过多,为了防止差错的发生,手术过程中,必须核对医生的口头医嘱之后才能够执行,对药品要进行仔细核查之后才能使用。空瓶不能丢弃,要放在空盒中,以备核对。
2.结果
经过抢救与精心的护理之后,本研究中的50例剖腹产术中大出血患者均抢救成功,并且术后恢复良好,均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3.讨论
剖腹产术中大出血属于产科中一种十分严重的并发症[1]。近年来,虽然孕产妇的死亡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是产后出血依然是造成产妇死亡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2]。在剖腹产术中,对进行积极有效的抢救,并进行密切的护理配合是十分重要的[3]。剖腹产术中大出血情况十分危急,并且以较快的速度进展。所以在抢救的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物资准备,明确职责分工,并且在手术过程中要进行密切的配合,对患者进行积极及时的抢救[4]。作为手术室护士,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理论知识,并且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术,拥有高度责任心,在护理过程中要做到认真细致,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5]。其次,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要具备充足的应变能力,要能够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与医师进行密切配合,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大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篇9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34-01
结肠癌是发生在结肠部位的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死亡率较高,在临床系统治疗后预后效果不佳,大部分患者在被确诊时已经处于结肠癌的进展期,在施行手术根治术之前已经存在转移或复发的情况[1]。随着近些年结肠癌发病率不断提高,患者在出现症状时已经处于中晚期,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近些年对于结肠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越来越得到重视[2]。并且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对于患者术后顺利恢复十分重要,做好正确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研究对结肠癌手术老年患者施行询证护理的具体方法和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开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普外科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90例,患者经腹部超声、结肠镜检查确诊为结肠癌,无严重肝肾、心肺功能障碍,无肠梗阻表现。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9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27-77岁,平均年龄536岁,手术切除部位左半结肠19例、右半结肠21例、横结肠5例;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541岁,手术切除部位左半结肠20例、右半结肠22例,横结肠3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手术切除部位等临床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手术前帮助患者禁食、灌肠、导尿,在手术后对患者施行胃肠减压、营养护理、抗生素预防、引流管护理等措施。
观察组患者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有针对型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并引入循证护理方法,具体护理方法如下[3]:①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病情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护理,在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表现恐惧、悲观、焦虑的心理,不仅影响患者心理状态也会在手术中绕手术,导致手术失败。在术前进行沟通交流,并且配合社会支持系统,护理人员可通过多学科的知识调动患者和家属的治疗积极性,并正面配合手术治疗,对于还不知道身患癌症的患者,在日常护理中注意保密。②对患者进行癌症相关健康教育,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焦虑、恐惧感,护理人员应该与家属积极沟通,让家属和患者逐渐接受疾病的存在,通过渴望和期望疗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开展直结肠癌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可通过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手册的形式开展,宣讲的重点为患者及家属,主要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术后配合的相关注意事项,例如术后如何翻身、下床活动、进食、恢复锻炼技巧等。让患者和家属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识,在护理人员开展工作时得以配合,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也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可有效缩短医患沟通的距离和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率。③术前进行饮食护理,禁水时间较长会影响患者休息和睡眠质量,建议在术前1天可进食少量饮食,在手术前晚进食流质饮食,术前6小时禁食,术前3小时禁水。结肠癌患者在手术前1天进行肠道清洁,避免在手术中术野受到污染,也防止术中感染的发生,在术前6小时服用和爽粉,术前晚进行肥皂水清洗灌肠。术前15-30min对患者放置尿管和胃管,减少患者因过早放置带来的痛苦,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配合整个手术过程,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在术前后对患者加强观察,让患者感受到整个手术过程均有护理人员照顾,增加患者安全感。④在?g后也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除常规临床护理外,密切观察患者伤口及生命体征情况,注意病房环境的整洁舒适,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帮其恢复舒适,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工作,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减少患者因疼痛出现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消除患者不良紧张情绪,对患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衡的可及时补充水分,术后在排气后尽早饮食有利于增加患者的肠道蠕动和肠道血流量,有利于长到功能的恢复,下床活动可帮助消化功能恢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活动范围和活动强度可从小到大,逐渐开展,运动应在患者身体可承受范围内,在术后3天后才能进行下床运动。对于创口较深较大的患者,应避免过度增加腹压导致创口扩大,应告知患者早期活动的重要性,不但可加快术后恢复还能有效预防肺部感染,争取得到患者的配合。患者在术后48小时内容易出现腹腔内出血,应保证腹腔引流管通畅,加强引流管护理,密切观察各种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对患者腹部切口的敷料渗出液和渗血情况也应密切观察。待患者术后排气后可恢复饮食,腹腔管内出现粪水样物应怀疑吻合口瘘的出现。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回复后,应经过主管医生和护士的同意,在科学指导下恢复饮食,初期为流质饮食,逐渐过度到半流质,到普通饮食,饮食成分组合应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避免出现食用粗纤维食物。患者应少食多餐避免过高张力出现吻合瘘,禁止摄入刺激或辛辣食物。在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引流管颜色、渗血、性质等情况,患者是否出现腹胀、腹痛、腹膜刺激情况,如有发生应立刻告知医生。在术后三天的时间里密切观察造口处肠黏膜的血运恢复情况,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防止肠内容物与皮肤接触,观察皮肤是否出现水泡、充血、湿疹等,如发生造口感染、堵塞、脱垂等及时告知医生,重新处理。并告知患者和家属正确使用造口袋的方法,及时更换防止感染。
13临床评价在患者出院前由护士长组织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测评,采用自制《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4],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l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分析,满意度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构成,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计量资料用均数和标准差构成,组间比较用t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8%明显高于对照组88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9%低于对照组200%,两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篇10
[关键词]无缝衔接一体化;严重创伤;急救护理
近年来社会高速发展,城市节奏加快,因意外事故导致的严重创伤的事故也日益增多,而创伤原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急救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严重创伤往往较为复杂,且对一些较为隐秘的损伤易出现漏诊,患者常因失血性休克和心脏压塞而导致患者迅速死亡,必须及时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救护模式,是集信息网络、现场抢救、入院急救、院内专科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术后康复护理等为一体的信息化、整体化、环环相扣的新模式,该模式可以增强急救效率,为患者争取宝贵时间,因此近年来获得医护工作者的不断报道和好评。本研究尝试性将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应用于本院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ICU病房进行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147例,其中男87例,女60例,年龄25~68岁,平均(46.1±11.2)岁;创伤严重程度评分(TRISS)24~52分,平均(33.5±12.6)分。创伤原因包括生产事故伤、车祸伤、高处坠落伤等。将147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1例与对照组66例。在观察组81例中,男45例,女36例,年龄25~67岁,平均(45.5±10.8)岁;创伤严重程度评分(TRISS)24~52分,平均(32.7±12.0)分。对照组66例中,男42例,女24例,年龄25~68岁,平均(46.8±11.5)岁;创伤严重程度评分(TRISS)24~52分,平均(34.1±13.0)分。创伤原因包括生产事故伤、车祸伤、高处坠落伤等。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与分组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订家属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模式,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依医嘱进行救治,同时联系相关科室接收患者进行会诊。
1.2.2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急救护理管理网络、院前抢救、院内急诊科抢救、急诊科与相关专科衔接以及转运中的监测与生命支持等工作组成。(1)建立急救护理管理网络:首先成立一个急救小组,各个科室明确自己的职责,围绕急诊科进行救护工作。建立健全的急救护理网络系统,重点配备急救过程中必需的救护车、抢救室、手术室等,并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联系120指挥系统,设置信息预报系统,追踪救护车实时动态,定时将患者信息和车辆位置反馈至急诊科,急诊科根据系统信息及时做好早期准备和方案。(2)入院前抢救:120救护车随行的医护人员准确快速地评估患者情况,并将情况及时反映给急救中心;随后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适量的生理盐水维持患者的生理基本需求并给予一定量的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血浆等维持胶体渗透压;随时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并给予充分的氧气;控制患者的伤口,减少血量的流失与感染的机会,同时尽量固定患者,减少患者的搬动。入院前实施与院内同步衔接急救方案,有利于缩短患者到院内各环节的时间。(3)院内急诊科抢救:进入急诊科后立即实施抢救措施,工作人员分工明确,确保急救过程操作流畅。急救小组成员一般分为四组:①气道支持组:负责吸痰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②循环支持组:负责胸外心脏按压建立静脉通路用药等;③体征监测组:负责生命体征监护与记录伤口止血包扎等;④联络组:负责科间联系安抚家属等。对患者进行抢救时,首先根据患者情况总体评估,随后各组分工合作。(4)急诊科与相关专科衔接: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科行x线、B超或CT检查后需转移至相关科室做进一步深入治疗,在转诊各个环节开通绿色通道,使检查会诊时间缩短,争取更多有效治疗时间。在转诊前应将患者基本信息、所需急救措施及用物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后,由急诊科直接转入急诊专科或直接送到手术室,从而简化了科室间转诊步骤。(5)转运中的监测与生命支持:转运途中携带相应急救仪器从而能够对患者进行急救并对伤情进行相应处理,同时也需要备有足量的急救药品及用品。同时也要密切观察患者,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处理。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包括急诊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多科会诊时间以及急诊到手术室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以及抢救成功率;对两组患者的急救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并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急诊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多科会诊时间以及急诊转移至手术室时间等项目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救治效果比较
如表2所示,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如表3所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创伤是指外部因素导致皮肤黏膜损伤,组织器官损伤,局部或全身功能发生障碍。而严重创伤情况复杂,多发复合伤,伤情变化快、病情复杂,且对一些较为隐秘的损伤易出现漏诊,且易出现失血性休克、心脏压塞等引起患者死亡,必须及时给予科学有效的生命支持。大约有50%的严重创伤患者在创伤发生后的数分钟内就会死亡,主要原因往往是重要大血管的撕裂。因此临床上有“黄金1h”之说,在“黄金1h”内实施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将决定着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不仅仅要缩短从院前抢救到院内急诊时间,同时更需简化科室间转诊步骤,提高急救效率,提高患者存活的几率。
传统急救护理模式是由急诊医师接诊,患者后行常规检查,据医嘱进行急诊救治,后再通知相关科室接收患者进行会诊及术前准备,再由专科决定采取住院观察治疗或手术抢救,这种急救护理模式容易出现配合不到位,分工不合理,从而使患者无法及时得到最佳的治疗,同时由于科室间的交流不到位也易出现漏诊与误诊,无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客观的评价。而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是一种集现场抢救、入院急救、院内专科救治、损伤控制性手术以及术后康复护理等为一体的信息化、整体化、环环相扣的急救新模式,相比传统的急救模式,该模式对各科室明确分工,相互协作,缩短了转运时间,明显改善了不同部门之间协调度不佳的局面。急救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无间,效率提升,效果更好。
- 上一篇:百日行动情况汇报
- 下一篇:垃圾分类推进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