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汇报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2: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汇报

篇1

县委、县政府将信用环境建设作为优化投资环境、提升人的素质、提高科学发展水平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统一标准、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多方受益”的原则,着力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一、群众“信用”意识普遍增强

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县委、县政府率先垂范,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归还乡镇政府、学校在农村信用社的陈欠贷款283万元。同时,由县纪委牵头,对党政机关干部银行贷款进行全面清理,共收回贷款1350万元。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增强了农民群众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各乡镇都把“信用村”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无形资产,想方设法帮助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形成了良好的信用氛围,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以农村信用户为主体,信用社、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农户“四位一体”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

二、农村信用社营销机制进一步优化

农户信贷评分体系不仅对信贷相关信息进行评分,而且对家庭信息、综合信息等能表明农户非信贷情况信息进行评分,从而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对农户进行评价。信用评价体系推动了信用社贷款营销机制的变革,促进了信用社资金的合理使用,扩大了信用贷款的覆盖面,有效满足了农民的贷款需求。

三、金融服务经济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旬阳县建立了“创业贷款”和外出务工人员贷款制度,加大了对农村进城务工经商户、小型加工户、运输户和其他与“三农”有关的城乡个体经营户创业金融信贷服务和支持力度;试点推行林权抵押和流转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拓宽了信贷条件;建立了“订单农业+信贷”服务模式,大力支持烟叶等主导产业发展;推行“富秦家乐卡”业务,实现了信贷消费一体化,还款还息智能化,开辟农户小额贷款“绿色通道”;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共评定授信个体工商户1842户,授信总金额3万元,组成“信用共同体”349个1109户,占授信总户的60.21%,有效破解了个体工商户贷款抵、质押不足的瓶颈问题。

四、密切了社群关系

信用工程建设不但给农民、个体工商户提供了经营资金,而且送科技、送信息,架起了信用社与客户的连心桥,使群众体会到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使社村、社群关系更加融洽。信用工程创建为农村信用社赢得了支持,赢得了地位,各村普遍与农信社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村级企业和村民的闲散资金,绝大部分存入信用社,壮大了农信社的实力。信用社以解决农民贷款难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良好信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有效地促进了自身发展。

篇2

这个电话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下称“承包商会”)驻日本代表处打过来的。自从3月11日震惊世界的日本大地震爆发以来,听取驻日代表处有关灾情统计和救援工作最新进展的汇报就成了刁春和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

在对有关救援情况的重要信息进行核实并对下一步工作做出部署后,放下电话的刁春和面色凝重。在刚刚结束的承包商会紧急召开的新闻会上,刁会长已经向与会的新闻界代表了备受关注的我国在日技能实习生安全及救援的最新情况。而现在,他知道还有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汇报工作在等着他,那就是将救援情况的最新进展和承包商会下一步的救援计划带到商务部。

民为邦本,本固方能邦宁。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刁春和表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加快实施,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几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面临着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土建施工为主向全价值链综合服务升等紧迫任务。因而在他看来,在当前更加注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形势下,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行业的转型升不仅表现为企业国际竞争实力的显著增强,还将体现在企业信用和社会责任建设的明显提升上。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责任建设作为广义的信用建设的组成部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信用建设的内涵。”刁春和表示,“近年来,作为唯一承担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行业协调职能的全国性行业组织,承包商会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切入点积极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不仅是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实现行业自律的治本之策,同时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促进行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事实上,他的这番表述在承包商会3月17日的新闻会上也得到了证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刁春和就表示,承包商会在日本地震后的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机制,及时沟通前后方信息,积极组织外派企业开展灾后救援,参与安置、撤离工作,尽最大努力确保在日技能实习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既是行业长期推进信用和社会责任建设的集中体现和有效延续,也是转型时期承包商会助推企业发展和行业升的必然要求。

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服务“走出去”战略实施

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也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的治本之策。“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必须充分发挥商会、协会等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刁春和告诉记者,“企业是反映社会信用状况的重要载体,因而要推动整个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在发挥行业组织桥梁中介作用的同时,又要重视企业的主体参与,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事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开拓海外市场的风险也正日益增大,行业内甚至存在个别恶性竞争、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在之前承包商会召开的一次新闻会上,商会综合部主任张湘就曾坦言,少数企业确实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在资源、环保、劳工权益、安全以及处理与当地社会关系等方面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不仅损害了国家和行业利益,也破坏了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良好声望和形象。

“为此,我们积极倡导企业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就是引导其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做到对股东和员工诚信回报,和利益相关方诚信合作,与社会和自然和谐共处,进而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据介绍,为稳步推动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承包商会确定了“以信用等评价工作为抓手,以建立和完善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为保证,以提高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为目的,以建设行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企业信用评价数据库为基础,全面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指导思想和目标。

在结合相关工作部署和行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承包商会一方面积极组织会员企业共同制定签署了《行业诚信自律公约》、《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行业和谐发展公约》及《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倡议书》,在行业内树立诚信自律的经营理念,倡导企业自律互律、规范经营;另一方面,密切配合政府部门开展诚信兴商宣传,反对商业欺诈、商业贿赂专项治理整顿等活动,此外,承包商会还举办形式多样的企业评优活动,树立行业内诚信经营的榜样,在维护行业秩序、促进行业自律、推动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积极开展信用评价,实现行业守信自律

行业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项系统、复杂的长期工作,在我国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工作都必须根据行业的实际情况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推进,而行业组织在其中则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开展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首先要在行业中培育信用意识、普及信用知识,建立行业诚信自律管理制度,制订并组织实施行业职业道德准则,成立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专门机构,积极在行业内推广企业信用等评价,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档案数据库和信息共享机制,营造守信褒奖和失信惩戒的行业信用环境,使“诚信经营”逐步成为企业的固有理念和自觉行为。

作为承包商会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企业信用等评价”活动在行业内赢得了一致好评。

自2008年以来,共有259家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企业参与了企业信用等评价,参评企业的营业额已经占到了全行业的一半以上。“自2008年4月以来,共有三批‘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企业信用等评价’结果,日本、埃塞俄比亚等国驻华使馆官员专门到承包商会咨询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状况,表示欢迎信用等良好的中国企业与本国企业开展合作;国内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也表示将在工作中重点参考承包商会会员企业的信用评价等。”张湘在谈及行业信用评时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承包商会长期以来非常注重对企业信用评价结果的推广和应用,几年来不仅初步建立起了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在商会网站上提供覆盖约230家会员企业的信息查询服务;还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行业组织内部信用档案制度,记录企业的违规行为和行政处罚信息,将其作为项目协调、企业推荐等工作的参考依据,对加强行业协调、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承包商会正在尝试建立行业上下游企业的信用信息内部交流平台,力求推动守信鼓励和失信惩罚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鼓励和支持信誉好的企业做强做大, 让失信企业在行业中无法立足,进一步增强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企业的自律意识,形成诚信经营的良好风气,实现行业秩序的根本改善。

刁春和在采访中还透露了承包商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继续加强对信用企业的宣传推介,在行业内树立诚信经营的榜样;并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促进行业自律机制的完善,逐步在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领域构建结构完整、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行业信用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会员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行业和谐持续发展。

以社会责任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是广义的信用建设的组成部分,它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对股东和员工诚信回报,与利益相关方诚信合作,与社会和自然和谐共处,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刁春和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责任建设与信用体系建设具有本质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因而行业的信用和社会责任建设工作应同步推进,二者既相互促进,又互为补充。

为此,承包商会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在日常工作和活动中积极倡导。根据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行业信用建设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工作交流会”会议精神,承包商会在五届五次会长会议上专题研究了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社会责任的有关问题,制定了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推进工作方案,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组织了“2009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社会责任评选活动”,举行了“2009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社会责任论坛暨颁奖典礼”,召开了“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会”,这些工作启动了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系统工作,深化了企业信用建设的内涵。2010年,组织行业专家和国际组织一道,制订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社会责任指引》,并向全行业。编辑了《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和《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社会责任案例集》,一方面,提升了社会对承包工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能力的了解,另一方面为企业提高社会责任建设水平提供了参考和帮助,推动企业“软实力”提升。

刁春和还提出,行业信用和社会责任建设要密切结合行业特点,创新适合行业发展的方式和制度,提高信用产品的社会认可度和守信行为的社会、经济价值。在承包商会看来,想尽一切办法保障在外劳务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既是推进行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延续和深化,也是打造具有示范意义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补充。

篇3

一、1—5月份工作情况

(一)提出了《2006年全省企业服务体系工作指导意见》。该意见从制定配套政策、落实中小企业创业辅导、落实银河培训工程计划,建立技术服务平台,加强管理咨询服务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意见。该意见已经省非公经济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原则通过。

(二)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部署和要求,开展并完成了全省担保机构基本情况的调查工作。对本省取得免征营业税资格的担保机构绩效考核与评价,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并就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情况上报国家发改委。对担保行业符合条件的争取免税政策的扶持上报工作。

(三)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总结上报了前三年(2003—2005)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使用情况。总结上报了我省三年来银河培训工程实施情况和2006年银河培训工程培训计划。在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了交流,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中小司的充分肯定。

(四)组织有关部门单位讨论修改我委起草的《云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暂行办法》。根据会议讨论意见,向省非公经济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呈报了《关于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的实施办法》,提请会议讨论。

(五)参与起草了《关于解决我省中小企业与非公济融资难、贷款难问题的汇报提纲》,向省政协调研组进行汇报。

(六)参与编制《云南省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十一五”发展规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划》。根据本委云经办〔2006〕1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云南省加快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筹备工作的通知》,参加了发展规划部分章节的起草和整个规划的修改。按要求完成任务。

(七)修改完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交即将于七月份召开的全省中小企业暨非公经济大会讨论修改通过。

(八)修改上报了国家发改委关于征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的意见,并建议国家尽快下发执行。

(九)成功举办了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在昆明举行的《gms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项目建设研讨会。并得到联合国官员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十)完成了政协人大的提案议答复(5件)。

(十一)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根据国务院减负办工作安排要求,完成了对国有煤矿企业负担情况的调查工作任务;根据国务院减负办2006年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提纲,对我省的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做了初步的安排。非公投诉中心工作;开展日常受理工作,受理投诉23件。对每起投诉案件视情况进行转办或直接处理。

二、下半年工作任务

(一)完成委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全省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的工作任务。修改完善报批《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与非公有制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意见》并落实好政府确定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事项。

(二)认真做好《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工作的落实。做好实施国家银河培训工程。制定培训方案,完成800人以上的企业家培训,并争取国家资金的保障。

(三)完成2000人的企业信息化应用培训工作,并争取国家的相应支持。

(四)按照滇沪合作有关项目,组织有关人员到上海培训和滇沪企业家的交流工作。

(五)组织企业的科技、服务项目向国家发改委申请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

(六)完成gms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建设一期工程建成验收及开通工作。

(七)推进州、市中小企业网建设,争取完成四个州市中小网分网建设,并对国家已支持的两个分网建设项目的督查验收并上报。

(八)争取国家发改委科技司对云南中小企业网扩容建设项目的支持,并推进宣传应用力度,争取在每天采编各类政策、行业、经济、商品、技术信息200余条,注册企业达到20000家。每天点击、收索3000余条的基础上,分别提高10%,下大力争取早日实现信息共享的服务目标。

(九)争取国家发改委各类项目的政策支持。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建设和公益服务建设,完成省级服务中心8个平台建设,争取挂牌并有实务性的为中小企业服务,有计划的推进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

(十)完成投诉中心日常受理工作,推进中小网已搭建好的中小企业维权平台,利用行业部门、专家、在中小网上的维权服务,有效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篇4

一、有效利用“两个系统”,提高征信服务水平

目前,全市人民银行对征信数据分析利用不够充分,影响着“两个系统”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为此,全市人民银行要继续按照总行提出的征信体系建设要“逐步把工作重心从注重系统建设转移到系统建设和服务并重的轨道上来”的要求,下功夫提高征信系统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继续加强征信系统数据质量管理。一是坚持做好企业和个人征信数据日常总量核对工作,按月逐机构、逐项目核对信贷业务入库情况,对发现的异常数据或入库率低、报送不及时的情况要及时反馈金融机构,督促纠正。二是以贷款卡年审为契机,认真审核被年审单位的各类信贷数据和信息并及时反馈,确保企业系统数据、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三是按照xx中支征信管理处的要求,组织辖内金融机构扎实做好每半年一次的个人征信数据明细核对工作,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促进提高数据质量。四是继续督促、组织基层农村金融机构采用手工录入方式向个人征信系统报送数据,同时按照xx中支的要求,在实现系统对接的基础上向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及时、完整的报送数据。

(二)强化贷款卡行政许可管理工作。全市人民银行要在严格落实贷款卡管理各项规定、按程序依法做好贷款卡审核发放等日常工作的同时,采取在媒体刊发年审公告、在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张贴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继续加大贷款卡年审宣传工作力度,引导企事业单位按时自觉参加贷款卡年审,丰富企业征信系统信息内容。要以政务公开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贷款卡服务工作规范,以方便、快捷、周到、细致的服务,增进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对贷款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要严格贷款卡资料收集、录入管理,确保企业征信系统基础数据资料的准确、完整。

(三)认真做好征信异议处理工作。要进一步优化异议处理工作程序,提高异议处理工作效率。对需要通过总行征信中心协查解决的异议申请,在受理的第一时间向征信中心提交;不需要征信中心协查解决的,在辖内快速组织协查,督促金融机构尽快修改错误信息;对确认属于金融机构原因形成的异议信息,在按程序进行协查时,协调异议发生银行为异议申请人出具真实情况证明,以便当事人正常申请信贷业务。在异议处理中,耐心细致地做好异议处理流程、征信系统运行原理等宣传解释工作,及时消除异议申请人的各种误会,化解矛盾。同时,要利用多种形式引导金融机构正确使用信用报告,关注信用报告中的“异议标注”与“本人申明”,客观分析和对待信用报告上显示的不良记录,提高信用报告应用水平。

(四)提升征信系统的服务作用。一是促进扩大信用报告的使用范围。在严格落实总行有关征信数据使用管理规定、保护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协调解决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在查询使用征信系统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征信系统更好地服务金融机构信贷决策和业务发展。二是对xx市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提出查询个人征信系统的申请,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积极给予申报。三是鼓励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在商业活动、项目采购、招投标及各类资格审查中使用信用报告,发挥征信系统在促进辖内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四是人民银行各县支行要充分利用总行征信中心新开发的企业征信系统统计分析功能,按季对分行业、分产业、分企业规模、分经济类型的各种信贷业务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监测贷款大户、关联企业、集团企业、异地贷款、资产质量等情况,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供信息服务,并为行领导提供金融数据支持。五是要围绕金融改革、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利用征信系统查询统计功能提供的线索,进行深入调查分析

(五)加强对执行系统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要监督、管理金融机构认真执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各项规定,完善内控制度,全面加强数据报送、信息查询、异议处理、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

二、强化沟通协调,下大气力开展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

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既是全市人民银行的重点工作,也是征信工作的难点所在。为此,人民银行各县支行要高度重视,强化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力求使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有所突破。按照各县人行确定的采集项目以及中支提供的非银行信息采集模板和数据接口规范采用手工录入的方式,加强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和信息的及时上报。一是继续强化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大力开展法院诉讼信息(企业和个人)、养路费征缴信息、企业和个人欠税信息、房屋及车辆抵押登记信息、行政执法等信息采集工作,力争下半年有大的突破。二是协调已提供信息的部门和单位,提高数据报送质量,做到准确、完整、连续报送。同时,在采集非银行信息过程中,要重视做好移送数据安全管理工作,严防发生泄密事故。

三、推动开展信用评级,加强征信市场管理

要结合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资信评级工作,结合实际制定辖内《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考核办法》,在争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的支持与配合的同时,认真做好中小企业资信评级的考核工作,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馈考评结果,服务地方信用体系建设。

认真履行管理信贷征信业职责,密切关注和及时掌握辖内征信市场、征信机构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新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大情况要及时向中支报告。

四、继续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要按照“科学组织、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扎实见效”的原则,继续把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全年征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及早安排部署,抓好组织落实。上半年完成了对20xx年12月31日时点已建档中小企业全部数据项的信息更新,同时,要动员和引导商业银行利用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挖掘优质客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积极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结合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发展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组织农村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农户信用知识的宣传工作力度,倡导“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风气,教育广大农民诚实守信,珍惜信用记录。依托深化农村信用村(镇)创建工作,继续组织农村信用社做好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工作,扩大建档覆盖范围,丰富档案信息内容,为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提供信息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户信用档案信息内容,建立农户信用评价体系。

五、继续深入开展征信宣传教育活动,注重宣传实效

(一)坚持做好对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宣传。为了理顺人民银行征信体系建设与地方信用体系建设的关系,争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对人民银行征信工作的支持,人民银行各县支行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人民银行征信体系建设和征信管理工作意图、取得的主要成效,同时借助各种平台,采取专题报告、报送信息、邀请地方领导现场视察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人民银行征信体系建设理念及征信体系在促进经济金融发展和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充分了解和认知人民银行征信工作,并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为依托,加快推进地方信用体系建设。

(二)加强对社会公众特别是普通借款人的宣传。坚持在贷款卡服务窗口和金融机构营业柜台、信贷网点常年摆放《百姓征信手册》等宣传材料,组织商业银行业务人员在日常信贷工作和收集中小企业信用档案资料中耐心解答客户征信问题,并发送宣传材料,主动宣传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促使人们诚实守信,自觉珍爱信用记录。要按照xx中支在全省范围集中开展大规模的征信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要求,我们联合商业银行举行了“征信宣传月”活动,采取悬挂横幅、播放征信小短剧、张贴“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海报、发放宣传材料、现场咨询等形式,促进提高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征信宣传的渗透力。

六、高度重视做好征信调研信息工作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尚处起步阶段,征信体系建设和征信管理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因此要特别重视和加强调研信息工作。上半年,全市人民银行征信调研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围绕加快征信立法和征信行业标准建设,加强相关理论研究,为推动出台《信贷征信管理条例》、《信贷征信管理办法》、《非银行授信机构接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制定《征信标准体系框架》和征信术语若干标准,修改已颁布的征信法规制度提供建议;二是结合工作实际,在解决难点问题上下功夫,继续加强对“两个系统”推广应用、信贷市场评级、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非银行信息采集、征信宣传等实务研究,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促进工作,同时为上级行决策提供政策建议;三是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对本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征信市场发展新情况、新问题调查研究,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及时做好信息反映工作。

篇5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金融服务“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农”问题事关民生、事关民心、事关社会稳定,历来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云南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相对薄弱,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既是全省金融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全省各级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势推进“一创两建”工作深入持续开展。

一是要提高对金融支持服务“三农”工作的责任意识。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居民收入总体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影响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整体进程。为此,党的十提出要加强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市场要素聚集扩散、优化资源配置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已成为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核心动力之一,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推手。我们深入开展的“一创两建”工作,在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又充分发挥了金融对农村市场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符合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重点放在农村的方针,符合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意愿,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要站在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站在社会长治久安的政治层面,持续组织推动“一创两建”工作深入开展。

二是要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推动工作。党的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对小康社会目标赋予了新的内涵。云南经济总量偏小,基数低、底子薄,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低,“三农”发展不足是当前最大、最现实的省情。2012年,全省城镇化率39.3%,在全国仅排第29位;农民人均纯收入5417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农村贫困人口1014万左右,其中,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面积较大,自然灾害频发,脱贫脱困任务艰巨。在未来8年中,云南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是我省的难点,也是重点所在。解决好“三农”问题,既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全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实现“翻两番、增三倍、促跨越”目标,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作为在滇的金融部门,助推“三农”发展,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要站在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通过深入开展“一创两建”工作,解决好当前全省农村地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金融服务问题,全面改善云南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缺失的状况,为边疆百姓谋福祉。

三是要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角度来加强工作统筹规划。党的十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其中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以服务“三农”为根本方向,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优势作用,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有效方式,引导、带动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开展“一创两建”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力度、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从而达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既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更是涉农金融机构自我发展的现实需要。实践证明,自启动“一创两建”工作以来,全省涉农金融机构及银联等金融服务组织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2012年,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营业性网点进一步增至2380个,净利润比2010年末增长了一倍,不良贷款率较2011年下降0.87个百分点;银联银行卡专业化服务体系及农村受理市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业务领域不断扩大,自身实力大大提高。因此,全省各级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一创两建”工作助推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深入开展“一创两建”工作为契机,加强统筹和规划,把握发展机遇,持续推动金融服务创新,不断拓展农村金融市场,有效构建服务“三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二、明确目标任务,深入推进“一创两建”各项工作

前一阶段,我们立足省情实际,通过精心组织推动,完善工作机制,搭建创新平台,整合各方资源,有效推动了“一创两建”工作的开展,为农村金融服务环境的根本改善作了大量积极有益的探索,成效明显,效果显著,实现了金融机构和“三农”共赢。下一步,我们仍要立足各地实际,按照《金融服务“三农”“一个创新 两个建设”工作规划》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充分发挥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优势,加强统筹规划,细化工作措施,确保“一创两建”工作持续推进。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要积极开发多样化农村信贷产品,创新抵质押模式,扩大担保抵押范围,增加小额信用贷款产品数量,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合联保贷款的覆盖面,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全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进一步优化农户贷款业务流程,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期货、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联动,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逐步形成一批成熟的、符合云南“三农”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产品。2013年,要实现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当年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和占比高于上年水平的目标。其中,重点监测的农村金融创新产品贷款增速高于全省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县域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投向“三农”的增速高于上年水平;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居民房屋抵押贷款、农村专业合作社贷款明显增长;全省新增林权抵押贷款力争达到50亿元;小额担保贷款累计发放金额力争达到90亿元。

二是进一步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要积极推广普及农村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应用,鼓励各类农业专业市场和收购企业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不断拓展农村支付清算网络覆盖范围,支持农村地区银行机构加入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和联网核查信息系统。推动完善农村支付服务市场建设,有效推进银行卡的联网通用,逐步改善农村地区用卡环境。2013年,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拓展惠农支付业务服务领域,促进惠农支付业务稳步增长,实现惠农支付业务服务点全省12620个行政村的全覆盖;要依托惠农支付服务点,继续推进烟草收购非现金支付,加大其它农副产品收购电子支付的推广应用,非现金支付推广应用要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银行类金融机构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覆盖率要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接入行内系统在2012年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扩大;要巩固现有银行卡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建设成果,充分发挥现有示范街的示范效果,力争年内新建20条县级刷卡无障碍示范街。

三是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要在总结前两年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围绕“建立全省统一的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适时更新完善农户信用信息,加强信用户、村及乡(镇)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加大对农户的信贷支持”的工作思路,人民银行要建立全省统一的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2013年2月底前,昆明中支统一从省农村信用联社的信贷管理系统中导入其农户信用信息,试点工作期间新采集的农户信息由各地按照数据规范录入(导入)人民银行农户信息管理系统;要适时更新完善农户信用信息,金融机构对农户凡发生信贷业务时,要按照人民银行统一的指标要求采集更新完善农户信息,并即时将信息变动情况更新到人民银行农户信息管理系统,人民银行要加强对金融机构更新完善农户信息工作的考核;要加强信用户、信用村及信用乡(镇)建设,昆明中支将制定出台全省统一的“三信”创建办法,各州市中支要组织有关金融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各州市“三信”创建实施细则,健全考核评定及授牌机制,要把“三信”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农户信用意识,进一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各级人民银行要引导金融机构充分应用“三信”创建成果,对信用户、信用村及信用乡(镇)给予贷款优先、额度放宽、手续简便、利率优惠等政策,积极拓展农户贷款,加大对农户的信贷支持。

四是进一步扩大“一创两建”工作内容。各级人民银行要加强指导,充分运用支农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品种、方式,加大信贷投入,全力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原特色农业、庄园经济、城镇化建设、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金融服务。要加强对灾后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促进灾区农村加快恢复重建工作,改善灾区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要积极支持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组织,促进农村地区金融组织体系多元化发展,不断增强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功能,降低“三农”融资成本。要拓宽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按照“惠农支付业务”网点与反假人民币、金融知识宣传站建设相结合,实现“站点合一”,丰富网点功能的要求,把点与站的建设同谋划、同建设、同管理,大力推进,增强“惠农支付业务”网点的宣传与综合服务功能。要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促进涉农信贷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融合,争取地方政府通过贴息、担保、奖励等方式,加大对涉农信贷和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工作的支持与撬动,提高农村直补到户资金的运用效率,逐步形成涉农贷款与财政补贴、保险保障等多方面资金相结合的金融支持模式。

三、加强统筹协调,确保“一创两建”工作取得实效

2012年9月,昆明中支印发了《金融服务“三农”“一个创新 两个建设”工作规划》,明确了“一创两建”以地方政府主导、人民银行牵头、金融机构为主的工作原则,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规划要求,加强统筹协作,合理分工布局,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制定规划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在鼓励业务创新和加强目标管理的同时,坚持稳健推进,强化风险管理,确保“一创两建”工作持续开展并取得实效。

一是进一步强化人民银行的牵头作用,加强组织推动。全省各级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发挥牵头作用,积极履行沟通协调、组织推动、引导统筹等工作职责,完善各层级的沟通协调机制,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强监测评估和监督检查,通过建立健全“一创两建”监测评估制度,充实完善监测和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强化对人民银行系统自身“一创两建”工作开展情况的责任落实,加大对金融机构目标完成效果的考核力度。要加强工作指导和实地巡检,及时全面掌握工作开展情况,增强金融机构执行各项政策措施的自觉性和准确性,切实提高“一创两建”工作成效。

二是进一步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的汇报沟通,突出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争取更多的重视和支持。各地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工作联动,加强汇报沟通,争取更多的配套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通过与各级政府共同建立激励机制、完善激励手段,支持各金融机构进一步做好“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一创两建”工作中来,增强金融机构创新业务手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三农”的业务空间。

三是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主体作用,加大业务拓展力度。各涉农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在“一创两建”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将自身业务拓展与“一创两建”紧密结合起来,结合总体规划,分解制订阶段性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积极主动地围绕农民需求什么样的金融品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等问题,落实措施,加大创新,拓展业务。要突出区域特色和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各地“三农”金融服务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切实增强“一创两建”工作成效。银联等金融服务组织要加强与政府和涉农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做好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市场的组织推动和环境建设工作,加强业务保障和技术支撑,加快农村和边远地区银联网络系统的建设,满足农村地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用卡需求。

篇6

一是由于没有专项资金对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工作进行扶持,资金缺乏影响了工作进度。自工作启动以来,团县委积极向县委、政府分管领导进行汇报,争取经费支持,但由于宁蒗县财政较为困难,难以落实专项资金支持此项工作,影响了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

二是农村人员流动性强,农村青年大量外出打工,试点工作覆盖面有限。由于目前农村青年大部分人员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多以老幼为主,难以符合农户信用档案采集资格,对推进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和开展信用评定加大了档案采集工作的难度,致使试点工作虽然进展顺利,但很难覆盖到所有农村青年。

三是信用档案的填报随意性较大,信息征集不全,档案真实性难以确定。通过对征集的信用档案进行整理,发现许多项目存在漏填、错填和虚报现象,针对宁蒗县,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宁蒗贫困地区社会信用环境差,群众信用意识不强,信用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认为不需要提供那么多信息;其次,信用档案中需要采集的信息较多,且不易采集或所采集的信息不易被佐证;第三,部分群众对此项工作不太了解,加上贷款意愿不强,不愿提供个人信息与资料用于建立档案,担心出现信息泄露,或自己的信息被他人所利用;第四,由于部分农村居民对其自有资产以及从事产业的量化认定不能出具相关证明材料,一些农户在农忙之余从事的季节性劳务或农副产品的销售等经营收益也难于认定,为了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在填报信用档案时人为地夸大资产,虚填收益;第五,部分乡镇、行政村团组织不健全,有的乡镇、行政村团组织没有专职人员,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分身乏术,给档案征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难以保证所采集信用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是不良信用记录给部分农村青年申报信用示范户产生影响。在开展试点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农村青年由于对征信知识缺乏了解,造成以前的贷款或为别人担保的贷款产生非恶意逾期,由此产生了不良信用记录,金融机构出于制度要求和风险考虑,对这部分正在创业或准备创业的农村青年申报示范户给予了否决。

针对以上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试点工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工作支持,强化地方政府在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此项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仅靠金融系统和团委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工作汇报等方式向地方政府争取支持。地方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组织职能,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如通过设立贷款风险担保基金、贷款贴息等激励政策和措施给予政策扶持,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农村信用环境建设。

二是引导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并利用春节期间外出农村青年返乡的有利时机,开展信用档案的二次征集工作,补全农村青年信用档案。建议政府部门积极出台措施,引导农村青年返乡积极开展各类创业活动,还可在春节期间,利用农村青年外出务工返乡的这一高峰时期,上门征集信用信息,建立和补全农村青年信用档案,最大限度地扩大试点工作的覆盖面。

篇7

在支行党组正确领导下和部室同仁的鼎力帮助下,我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今年来的工作向大家做以汇报。

部室工作头绪多、报表多、监测多、调研多,工作定位高、要求高、难度高、起点高。工作重点转移,调研、监测、分析、协调。工作手段不多,诸多工作基本上是服务性工作。工作以来,我胜任监测分析岗位以外,同时做好内勤、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日常工作。

主要工作

1、加强学习,内强素质

积极参加支行组织的思政教育及业务学习,认真落实廉政工作责任制,遵守廉洁自律规定。针对岗位特点,学习文件领会其精神,编发《金融机构信贷政策与要求》宣传资料,向有关部门和企业宣传货币政策,适时掌握辖内各行的信贷政策,反馈国家货币信贷政策的贯彻实施情况。

2、围绕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监测分析和动态反映。

加强对重大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监测分析。监测对象涵盖金融部门、企业、农民工、乡村,范围涉及利率、资金、农信社改革、货币信贷资金运行、信贷投向和结构、消费贷款、票据等指标。密切关注信贷资金在不同行业的投入变化及风险状况,对贷款过度集中的行业和企业及时向金融机构发出风险警示。监测分析民间资金的投向、利率及信用状况。转发利率文件,接待群众利率咨询。及时了解政府、企业、居民等市场主体对5次调息政策的反映,并积极反馈,全年监测十余次,专报相关信息多篇,为上级行领导决策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参考作用。起草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宣传试行方案报市中支。执笔完成《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申请》等材料,其中《央行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心得、《央行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对社会各界的影响》《综合查询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户信用信息采集试点工作已基本结束》信息被上级行采编。

工作体会

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团结和谐是搞好工作的关键,吃苦耐劳是工作进步的积累,勤学善思是取得成绩的前提。

存在的不足

与其他部室人员缺乏交流。

今年打算

篇8

一、昭通市近五年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及金融系统应对情况

昭通全市属于典型高原山地构造地貌,受金沙江水系及其支流横江水系切割,沟壑纵横,河谷与高山海拔高差大,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又处于小江断裂带地质活跃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频发,有“无灾不成年”的说法。2008年初,昭通市十县一区遭受了五十年一遇的特重低温冰凌灾害,造成部分县区电力、通讯、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严重瘫痪长达两周,给救灾资金划拨和人民银行发行基金调运带来巨大困难,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01亿元。2013年1月11日,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发生严重山体滑坡,导致46人遇难,当地网络、通信、道路中断达7天,惠农支付点受损5户。昭通全市仅2006年至今,境内先后发生5.0级地震5次,其中6级以上2次,因灾损失上百亿元,死亡698人。尤其是2014年8月3日发生在鲁甸的6.5级强震,系云南省14年来最强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当地金融机构房屋严重受损,金融服务瘫痪。

面对频发的重大自然灾害,人行昭通中支带领全市金融系统,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做好金融服务工作,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鲁甸“8.03”地震为例:一是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系统应急领导小组迅速行动,抓好灾情核实,关注金融机构的受灾情况及业务运转情况,提高处置的及时性、针对性和预见性,对可能发生的后续灾情做好预防,防患于未然。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恢复受损金融网点的金融服务。开辟国库服务绿色通道,确保国库财政救灾资金的汇划和及时拨付到位,截止到今年10月10日,共拨付救灾资金95笔,金额259,650万元;启动现金供应应急预案,不分节假日及时为银行机构办理现金存取业务,增大灾区人民银行机构发行基金库存量,确保灾区现金供应;指导受损网点恢复服务功能,以“帐篷银行”、“流动银行”、“汽车银行”等方式对外提供现金存款、取款、转账、挂失止付等基本金融服务,免收救灾资金汇划手续费,简化开户手续。三是出台抗震救灾有关金融支持与服务工作意见,加强灾区窗口指导,做好金融稳定工作。要求金融机构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加大灾后重建信贷投入,简化信贷审批手续。灵活用好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增加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总量6亿元,同时,将全市支农再贷款规模向灾区金融机构倾斜,增强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满足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工作的信贷需求。

金融系统的高效反应,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肯定,中央电视台及时报道了灾区金融服务情况,《金融时报》连续两天以《震不断的金融服务》进行了系列报道。

二、现行金融安全应急体系的不足

总体看,昭通金融机构在应急体系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应对自然灾害过程中仍存在应急体系建设不完善,横向联动沟通机制不建全等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一)金融系统应急体系建设与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不衔接,联动性不强,缺乏统一规划

现行的地方政府应急体系建设未将金融系统应急处置工作纳入统一规划,没有具体明确金融系统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如何按照统一的部署开展应急处置,造成在救灾过程中信息不对称,要求不一致,措施不统一,出现各自为阵的情况。如昭通市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里,仅有《昭通市重特大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应急预案》和《昭通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中提到“金融部门要及时做好信贷工作”,在地震应急条件保障中模糊规定了金融部门要做好救灾应急资金的筹集、储备计划等,且概念模糊,操作性不强。协调机制不健全将影响金融部门在抗灾救灾过程中职责的履行和作用的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灾区受损金融机构的恢复,阻碍金融服务的及时跟进,如鲁甸“8.03”地震后,就曾出现政府实施灾区道路交通管制后,由于金融部门没有及时协调到特别通行证,震中地区办理金融业务的重要空白凭证不能及时运到的情况发生。

(二)基层行未结合地区实际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和处置指标体系,给应急处置工作带来被动

虽然基层金融机构均建立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但对于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缺乏一套科学完整的预警量化指标体系,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大多靠个人的主观判断,容易产生预警不力和预警过度的问题,不利于灾区金融机构对突发事件的防范和解决,也不利于上级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通过近年对昭通辖区人民银行10个县支行应急体系建设情况的现场检查进行分析,普遍反映上下级单位应急预案同质化现象突出,即“上下一般粗,内容一个样”,忽视了不同层级规模、职能和地区差异,使一些应急预案制定的针对性和作用大打折扣。如辖内部分支行为了免责,在建立应急预案体系过程中,未结合地区实际,进行必要取舍和整合,而是一味照搬上级行应急预案,导致与上级行应急预案结构及内容一样,没有突出本区域应急重点,应急预案科的学性和实际操作性不强。失去了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意义。

(三)基层金融机构应急预案未得到充分演练和检验

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基层金融机构疏于应急培训,对应急演练重视不够、认识不高,存在为完成工作任务而演练的思想,导致应急演练的评估报告演变成记流水账,影响评估工作的客观性,没有真正起到发现问题、完善预案、科学规划、提高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处置能力的目的。同时,各类突发灾害的应急处置涉及到许多相关单位,但基层金融机构在应急演练中不同程度存在部门本位主义强、各自为战的情况。扎实的应急演练涉及到各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高效调配,组织难度较大,因此,少数单位即便进行了演练,也只是针对操作较为简单的预案开展演练,只是本单位、本系统力量的简单摆布,未与地方有关部门联合、联动开展。如辖区部分支行开展的消防、防洪、防盗抢等应急演练,缺乏消防、公安等专业部门的指导,实战性将明显降低,达不到通过演练提高实战水平的目的。

(四)应急体系建设横向衔接不够

地震、气象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多涉及相邻省区,而在近年对辖区县支行的检查中发现,各单位普遍反映,基层行应急预案内容的纵向一致性要好于横向的衔接性,主要原因在于纵向的要求易于理解和贯彻,而横向的应急联动却因行政区划的限制产生请示难、协调难等问题,影响应急响应的一致性。如2012年彝良“9.07”造成云南彝良、贵州威宁县等受灾,在震后救灾关键期,就曾出现两省交界区惠农支付点因跨省网络不能使用的现实情况,以及相邻两省村镇因信用村镇建设不同步,信用信息不共享,灾后民房重建信贷被毗邻省市金融机构拒绝受理的情况,金融服务的互补优势没有发挥到最大,影响整体应急处置效率。

(五)区域性金融机构大多还未建立应急备份系统

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昭通地区,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要业务系统数据备份未实现数据集中、异地备份,特别是区域性独立法人结构的农村信用社系统、村镇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在重要业务系统数据异地备份、远程恢复方面显得尤为欠缺,加之基层行对业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起重要支撑作用的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重要网络设备缺乏备机,发电机组及预防自然灾害的其他应急物资也都较为缺乏。一旦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将对金融机构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议的相关保障

建议上级金融机构,加大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把金融系统应急体系建设作为省区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高预案效力和影响范围,建立或完善相关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建议上级行出台专门针对不同级次自然灾害的信贷扶持政策,对灾后重建的信贷准入标准、优惠利率、担保要求以及贷款审核程序等方面有别于普通贷款,提升灾区金融保障能力。在灾害发生后,当地金融机构能及时按不同灾害级次规定展开应急处置工作,减少向上级请示汇报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建议在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建立金融区域性应急防灾减灾中心,通过明确职能,建立功能各有侧重的战略性应急物资储备库,改变各分支机构目前各自为阵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在应急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建议上级行建立应急管理远程培训课程规划,邀请专业师资进行系统培训,建立应急管理专家库,为分支机构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方面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和指导。

(二)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的纵横结合

基层行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既离不开上级行的正确指导,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建议鼓励基层行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中,除核心业务、内容外,应积极主动寻求纳入地方政府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规划,一方面解决基层行遇到上述突发应急事件时,因势单力薄而难以应对的困局,另一方面确保地方政府对基层金融机构应急预案在协调沟通、资金支持、物资保障、培训宣传等方面予以统筹考虑,以解决基层行在处置突发自然灾害过程中信息不对称,要求不一致,措施不统一,各自为阵的情况。

(三)建立科学的应急管理考核评价和监督机制

一是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人民银行区域金融风险防控的管理范围。从应急制度机制建设、预案建设及演练、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细化考核评价项目及标准,严格进行考核评价并通报结果;二是在人民银行内部应建立从上至下应急处理的科学评价和监督机制,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速度、处置措施和效果进行量化评价,将应急体系建设作为单位履职能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考核。三是至上而下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案例的经验总结,为基层行提供经验模式借鉴。

(四)探索建立第三方建设与运营灾备中心模式

各基层金融机构应建立数据备份中心,按照上级行、社的规定做好重要数据实时备份;要做好现有条件下的灾难备份,及时将关键数据用本地磁介质备份,异地保存,要积极研究,选择符合自身业务发展需要的灾难备份系统,有条件的机构要加快建设灾难备份中心,做好事故灾难备份中心的维护与管理,确保重要数据信息安全。

篇9

__中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精神,结合辖内实际,坚持科学定位,城乡统筹,把为“三农”经济发展创造“绿色”支付服务环境作为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建设乡镇大小额支付系统,畅通农村支付清算渠道。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转移,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地区资金清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同城和异地跨行资金清算环节多,在途时间长,不能很好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对资金清算的需求。__中支审时度势,把大小额支付系统延伸到乡镇信用社作为特色金融服务创新的一个重点项目,认真开展可行性调查,制定详尽实施方案,按照先试点后铺开的步骤,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协同推进,于20__年7月14日顺利开通6个试点乡镇信用社大小额支付系统,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又陆续将大小额支付系统直达其它13个乡镇信用社,使大小额支付系统覆盖到__辖内19个乡镇信用社,覆盖面达到46%。农村信用社乡镇大小额支付系统的开通,完善了农村地区资金清算体系,提高了农村地区资金清算速度和使用效益,加快了乡镇预算收支汇划报解效率。目前,19个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的乡镇信用社共办理跨行资金汇划业务2230笔,金额7000多万元;新增开户单位92个,新增存款2420万元,收纳报解乡镇税款1126笔,金额12460万元;受理国库粮食直补、粮种补贴等涉农拨款__笔,金额5354万元。

二、推进账户管理系统直通基层信用社,提高信用社账户业务办理效率。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自20__年5月份上线运行以来,基层信用社无论是办理核准类账户业务还是备案类账户业务都需到人民银行办理账户信息的录入等操作,给信用社特别是边远信用社带来极大的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支农作用的发挥。为此,__中支与市农村信用联社一道分析论证账户管理系统直通基层信用社在网络技术上的可行性,并督促市农村信用联社积极向其省联社汇报。省联社高度重视,迅即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实现了账户管理系统直通乡镇信用社,使基层信用社不出社门就能办理各类账户信息录入和备案业务,彻底解决了多年困挠信用社办理账户业务的一大难题,提高了农村信用社账户业务办理效率,完善了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促进了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主力军作用的发挥,进一步优化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三、健全新型涉农机构支付基础设施,助推服务“三农”作用正常发挥。人总行关于村镇银行、邮储银行加入人民银行相关支付清算系统的政策明确以后,__中支积极支持湖北__曾都汇丰村镇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__分行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人民币账户管理系统、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等相关支付清算系统,为其及早顺利开展支付结算业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一是与之共同研究加入相关支付清算系统的接入方式,指导和督促其提前做好各项业务和技术准备工作。二是全面提供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公民身份信息联网核查、支票影像业务以及大小额支付系统方面的管理和业务操作规定,对其提出的问题耐心细致地给予解释。三是设置人民币银行账户管理系统、联网核查公民信息系统相关级别操作员,并现场指导其设置低级别操作员和进行业务操作。四是分别与市工行和市信用联社联系,由其派人跟班学习具体业务操作。2家新型涉农机构自加入人民银行相关支付系统以来,共开设人民币对公单位账户110户,办理跨行资金清算业务407笔,金额3.4亿元。

四、加强非现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促进农村地区支付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受传统支付理念和农村地区电子支付环境建设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一直偏好柜台办理和现金结算,支付效率整体偏低,成为新农村建设一个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__中支首先从宣传普及现代支付结算知识入手,以“金融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宣传活动为平台,抓住元旦和春节前后以及10到12月份农民工集中和提前返乡返程时机,组织金融机构开展现代支付知识以及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宣传活动,大力丰富农村居民现代支付知识,培育农村地区现代支付理念;其次,积极推动农行、信用社、邮储银行、银联机构在农村地区加大银行卡的发放和atm和pos机具的投放力度以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的推广运用力度。目前,已在农村地区发放银行卡116.5万张,投放atm机具79台,发展特约商户85个,投放pos机具50套,发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用户7749个,极大地完善了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市场环境,推进了以银行卡为介质的电子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的运用。第三,积极组织推广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把党的为农民工量身定作的惠农政策落实到实处。目前,农村信用社和邮储银行开通特色服务网点面已达到100%,累计办理特色服务取款业务7329笔,金额__7万元。第四,以农村地区为重点,开展了银行卡安全用卡环境专项检查,与公安部门联手开展了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强了安全用卡的防范措施,在辖内努力营造了“放心用卡、安全支付”的良好环境。

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服务政府决策、服务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原则,积极搭建政银企信息交流平台,逐步建立健全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息采集、信用培育、信用评价和融资服务体系,提高中小企业信贷营销和决策效率,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全面提升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促进试验区及区内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培养企业信用意识、健全企业财务制度、构建良好银企关系、缓解企业融资困难”为目标,自年始用2年左右的时间,使试验区整体信用环境明显改善、金融业服务中小企业水平显著提升、中小企业融资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齐抓共促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与良好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三、工作重点

(一)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一是依托人民银行建立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数库,将试验区内还没有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企业的信用信息采集并录入到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数库,确保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设率达100%。二是整合相关部门的信息。协调工商、税务、环保、供电、水务等部门,实现登记、财务、纳税、奖惩等信息的规范采集和定期更新,确保入库信息质量。

(二)开展中小企业外部信用评级。组织试验区内的中小企业参加外部信用评级,解决中小企业和银行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信用评价结果以适当方式对外界公布,并作为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政府采购、项目审批、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领域的重要参考内容。

(三)开展中小企业信用培植。在试验区内选择部分中小企业开展信用培植和帮扶工作,将培植对象选择与信用档案建设、信用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分梯度提升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使其达到金融机构信贷准入标准或获得金融机构的优先支持。引导信贷资金向培植成功的中小企业倾斜。

(四)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一是依托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定期推荐优秀中小企业,搭建金融超市、银企洽谈会等多渠道、多形式政银企融资推荐对接平台,开展银企合作。二是发挥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在融资中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依托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提高中小企业信贷营销和决策效率,加大对有信用、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同时,帮助金融机构利用中小企业征信系统持续跟踪监测中小企业信贷客户,降低贷后管理成本,防范信贷风险、促进银行和企业建立长期信用关系,形成共赢格局。

(五)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以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为切入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风险补偿机制,为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小企业信贷中心的作用,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贴近中小企业,深入了解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依托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广泛开展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选择优秀客户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供应链融资、各类担保质押融资等“量身定做”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加大对有信用、成长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在试验区逐步形成“征信+信贷”的工作模式。

(六)深入开展信用宣传教育。一是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知识的宣传,增强广大中小企业信用意识,主动建立信用档案,更新信用信息,积极向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展示企业诚实守信的形象。二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培训,区内金融机构、工商、税务等部门要在试验区举办培训班,开展金融知识和经营管理培训,帮助中小企业规范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增强财务透明度,合规交纳各种税费,密切银企关系,关注信用信息,提升信用管理能力,积累信用财富。三是建立典型案例通报制度。试验区对表现突出的中小企业要进行通报,培育典型案例,树立示范样板,加大向社会宣传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意义及重要性,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树立信用意识,规范信用行为,争取融资支持,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四是实行失信惩戒机制。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企业进行制裁;充分发挥数据库的预警与失信提示功能,通过将企业失信行为记入信用档案,为商业银行信贷决策提供警示参考,提高企业失信经济成本。

四、实施步骤

围绕工作重点,按照逐步拓展、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筹备启动阶段(年8月—10月底):制定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布置试验区建设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措施。

(二)全面展开阶段(年11月—年11月):全面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外部信用评级、信用培植工作;建立融资对接平台,开展银企合作;建立并推行诚信企业、失信企业公示与奖惩制度。

(三)推广完善阶段(年12月底):总结试验区建设经验,把试验区建设经验推广到全区中小企业,进一步完善全区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外部信用评级、信用培植、银企合作等工作,完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加大对诚信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五、组织领导

成立“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金融办,罗迎晖兼任办公室主任。

六、职责分工

(一)区金融办

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建设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具体承担以下工作:

1.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

2.负责筛选企业,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提供企业清单。

3.收集、整理、审核成员单位提供的企业数据信息,汇总报送市人行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库。

4.负责宣传培训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二)市人民银行

1.为中小企业建立信息档案。

2.定期从征信中小企业中筛选基础较好、具有发展潜力的小企业客户向金融机构推介。

3.充分利用银企项目推介会、银企合作签约会等平台,促进征信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有效对接。

4.引导金融机构为不同信用等级的中小企业提供差别化金融服务,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落实信贷优惠政策,对信用等级相对较低但能落实风险防控措施的企业,以市场化原则提供授信支持。

(三)区财政局

发挥财政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建立针对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资金扶持与风险补偿措施;

(四)区发改局

负责制定运用企业信用评级结果的优惠政策、提供企业醒目准入信息;

(五)区工信局

负责制定对参与企业信用评级并获得A级以上信用等级的企业给予优惠支持的政策措施、提供企业技术创新信息,负责协调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提供企业行政表彰信息;

(六)区工商局

负责提供企业工商注册基本资料(包括注册、变更登记、年检情况等)、动产抵押登记信息、营业执照年检信息、行政表彰和处罚信息、争创省著名商标及中国驰名商标、重合同守信用以及查处违法案件等信息;

(七)区安监局

负责提供企业安全生产(经营)许可信息;

(八)区国税局

负责提供企业资产负债信息、企业利润信息、税收征管信息(包括企业税务登记、欠税、纳税信用等级等)、稽查信息(包括偷税、逃税、抗税、骗税等)及其他奖惩记录等信息;

(九)区地税局

负责提供企业资产负债信息、企业利润信息、税收征管信息(包括企业税务登记、欠税、纳税信用等级等)、稽查信息(包括偷税、逃税、抗税、骗税等)及其他奖惩记录等信息;

(十)区科技局

负责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信息和企业行政表彰信息;

(十一)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负责提供企业社保费缴纳信息和企业拖欠工资信息;

(十二)区人民法院

负责提供企业案件执行信息;

(十三)区供电公司

提供企业电费缴纳及其他奖惩记录等信息;

(十四)袁河工业平台管委会

1.负责收集提供中小企业财务报表等资料;

2.负责推荐中小企业参加外部信用评级;

3.负责做好平台内中小企业的宣传解释工作,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试验区建设;

(十五)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1.配合市人行做好中小企业融资对接工作;

2.配合开展对中小企业的金融知识培训。

七、工作保障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

根据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安排,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召集成员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加强协调,增进磋商,营造氛围,密切交流,共享信息,切实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环境,确保全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区内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实施方案》的有关内容,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指定专门的工作机构牵头,制定并落实本部门的具体工作措施,切实推进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的各项工作。

(三)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努力,采取综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