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新人心得范文
时间:2023-03-31 17:22: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险新人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首届全国个人理财征文大赛虽已结束,“我的理财故事”却是一个可以延续的话题。为此,本刊特开设百姓故事栏目,倾听普通投资者的心声,分享他们理财经历中的成败得失。
从1997年买第一份保险到现在,我与保险结缘已11年,拥有17张保单。17还只是主险的数量,差不多每张保单后,我又附加了1~3个纯保障型的附加险产品。
从初买保险的懵懂无知,到如今成为保险从业者,回头看看自己的保险之路,还真是有些故事值得说一说。
一次事故让我重新认识保险
1997年3月,刚参加工作不久,我主动找到人买了第一份保险。也许很多人会诧异,居然有人会主动买保险。我属于买保险买得比较早的。当时买保险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随大流,或者被人“逼”急了不得不买,属于被动型的;第二类,像我这样主动买保险的,基本都是受了刺激的。我父母的一位朋友家中发生不幸,他们和我年纪相仿的独生女因病猝死。这件事情让我很震惊,原来那么年轻、鲜活的生命竟如此脆弱。我当时很担心,希望能找到一个途径,来增加父母的安全感,免得让他们后悔只要了我一个孩子(上世纪70年代初尚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当保险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时,我想,这真是一个好东西啊!
当时的我,有保险意识,却没有保险知识。我的第一份保险说出来可能会被人笑话,一个刚工作收入不高、没什么积蓄的年轻人竟在人的推荐下买了一份养老保险。
不久后发生的一次意外事故,让我对什么阶段该买什么保险有了新认识。
乘坐双层巴士的时候,司机为躲避行人急刹车,导致我的头部狠狠撞在汽车的挡板上,引发脑震荡,被送去医院急救。伤好了,我心中却有一种隐忧――虽然此次事故的医药费由公交公司赔偿,但如果因此留下后遗症,或者是其他交通事故,肇事车逃逸没人赔偿,该怎么办?为什么这个年龄最需要买、最容易负担得起的意外伤害险和意外医疗险我却没有呢?
看来没有一个专业的保险人真是会留下后患啊!我不再相信那位人的专业水平了,我向他要来保险公司的产品介绍手册,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地研究,自己给自己当保险顾问、选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保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此后随着收入的增长,我几乎每年都会为自己加保,逐渐拥有了十来份保单,有些知识甚至比好多人还专业。同事们买保险时都经常找我咨询,一来二去我被来单位推销保险的一位业务员“盯”上了。他知道我对保险理财很感兴趣,又喜欢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就给我做了很长时间的动员工作。犹豫了一年多以后,禁不住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我在2004年辞去了稳定的工作,成了一名保险人。
买保险不要指望一劳永逸
我的17张保单,并不是一次性买齐的,最早的买于1997年3月,最近的一张在2个月前。
在险种上,我逐渐给自己投保了意外伤害险、意外医疗险、重大疾病险(定期、终身)、防癌险、住院费用/补贴型保险、寿险(定期、终身)、养老险等产品,一点点加固防线,目前已涵盖了几乎所有保障领域。我选择的产品在形式上既有消费型保险,可以用低保费撑起高保障,又有分红、万能、投连险这样的具有一定投资功能的保险,来抵御通货膨胀、分享资本市场的收益。
需要强调的是,除了在险种多样性方面为自己修筑完善的保障防线,我也没有忘记在保障额度上添砖加瓦。比如重大疾病方面(包括防癌)的保障,从最初的2万元,已经增加到目前的近百万元。保额的增加,一方面同医疗费用的提高有关,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后续康复费用、误工损失及对未来收入的影响等。再比如我一位客户的同事因意外事故导致高残,丧失了工作能力,那位同事的家庭生活马上陷入困顿。我的客户说这件事让他感受到“残了比死了还可怕”,于是投保了高额的附加残疾意外伤害保险(费率仅为0.6‰)。我自己的附加残疾意外伤害保险保额就有60余万元。
买保险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需要根据家庭收支或人员的变动情况,每几年检视一次,不断完善保障计划。我认为保险买得够不够,要看以下5点是否已满足:生了病有钱医治;残疾、失能了生活还有保障;身故、没有经济来源时为父母准备了足额的医疗养老金、为孩子准备了充足的教育抚养费;不会因疾病或意外事故影响家庭其他理财计划(如股票、基金投资等);最后一点,不要让疾病或意外事故的发生降低现有的生活品质。
第一连险让我赚到了钱
最近两年投连险卷土重来,我所在公司推出的第二连险,2008年初在人渠道也开始销售。一开售,我为自己投保了20万元保额的,月缴1千元。月缴的形式类似基金定投,具有比较强的规划性,但比定投单只基金更能分散投资风险,也不用自己操心选择定投哪只基金。保费用工资卡直接转账缴纳,即不用每月去存钱,也可以起到强制储蓄的作用。
我之所以毫不犹豫地买第二连险,与我是第一连险的客户有很大关系。第一连险虽然很多人没买过,但很多人都听说过“第一连险退保风波”,潜意识里会认为第一连险是个“坏产品”。我计算过,2001年2月买的投连险,目前平均年收益率可达到18%。对中国资本市场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这7年,中国股市经历了漫长熊市,能达到18%的水平,已经很不错了。
对于那场“退保风波”,我认为错不在产品,而在于“错误的人将产品卖给了错误的人”。很多消费者和我开始买保险一样,不了解保险的功能、不看产品条款,糊里糊涂就奔着高收益买了,根本没把“投资有风险”这条警示语记在心上。而某些业务员为了个人利益,也只报喜不报忧,光说收益率会有多高,不去提示投资风险。我买第一连险时,由于自己已投身于股市,明白“投资有风险”的道理,也仔细阅读了投连险的条款,对它是什么样的产品、靠什么赚钱、又会因何赔钱早已心中有数,因此当股市走低、退保风波袭来时,我丝毫不为所动。目前这个让我满意的收益率,也算是对我一直坚守到现在的鼓励吧。
篇2
关键词:无线通信网络;个人信息保护;信息管理效率
引言
大数据是指大量信息数据的集合,其中包含着非常多的价值信息,利用价值非常高。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成为了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正在以迅猛地势头发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无线网络通信的受众范围,每分每秒都在扩大。可以说,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沟通条件,搭建了信息之间传递的高速公路,这也是今天所提倡的信息共享概念的由来。但任何一件事都是双刃剑,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在为广大人群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其信息的不断外泄,从而导致的信息安全以及信息保护也成为当下比较关注的话题。
1无线通信网络的内涵
无线通信网络技术是一种正在不断成熟的技术手段,主要通过电线、电缆等介质媒体,实现远距离的信息传递。在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当中,有两个关键的技术点,首先是射频能力,即传送电磁波的能力;其次是无限传输媒介,说白了也就是信息传递的高速公路。到目前为止,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已经形成了无线局域网等多种技术,完全可以在不同的信息环境下实现24小时全天候信息传递。
2无线通信网络环境中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威胁
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是有区别于有限网络通信技术的,所谓有限网络通信技术是指借助光缆、网线等设备所进行的信息的传递和信息的共享,而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则是指不需要借助光缆、网线,就能够实现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的技术。对比两种技术来看,无论是功能,还是资源管理方面,无线网络通信技术都具有优势。此外,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所能够覆盖的范围较大,也不断应用在各个方面。但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存在着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无线网络通信环境下,个人信息存在外泄,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的问题。第一,信息传递存在问题。所谓信息传递,就是各个远程终端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以及各个远程终端和服务商、服务器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但就是在这样的环节当中,信息很有可能会被第三方所截获,如果第三方恶意对信息进行修改或盗取,则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服务商、用户往往会对这种情况进行防止,但会付出巨大的成本。第二,用户的信息安全存在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达,一些具有较高水平的网络黑客,利用软件就可以进行违法行为,而所盗取信息的背后,往往是个人家庭、银行账户等关键信息。第三,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通信系统存在问题,主要是指通信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遭到黑客等恶意破坏,它不仅仅影响了广大用户之间正常的生产生活,也使得整个信息系统彻底瘫痪,严重制约了通信工作的开展。在当前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于无线网络通信的安全维护工作,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整个社会要对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信息安全维护工作处产生足够的重视,务必要做到建立完整健全的信息安全统筹机制,最终全面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与完整。
3无线通信网络环境中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
随着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要想建立信息安全的维护机制,必须要对现有的信息传播机制加以整合,从而达到时时传递、时时监控的目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全面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水平,而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水平的提升,就必须要对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下的信息共享过程进行全面的安全监督,要从根本上维护客户的信息安全,这样才有可能提高信息传递的管理效率。
3.1建立安全服务机制
维护个人信息的安全,首先要在现有的无限网络通信体系,建立安全服务机制,这样才有可能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性。有关部门要对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机制产生足够的重视,要从根本上提高效率。当下,关于无限网络通信的安全服务机制包含内容较多,主要有各类认证服务、访问服务、机密服务,以及一些不可否认的服务。具体分为以下两种措施。首先,在无线网络通信体系当中,要对所有的数据源进行甄别和处理,进而确保验证信息的真实和有效。待双方及安全管理工作结束之后,对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进行一系列完整性的服务,确保信息在传递过程当中的一致和合理。其次,鉴于现有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中,个人的信息安全系数较低。因此,要对个人的信息安全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系数提升,并建立密钥对整个无线网络通信进行管控。总之,在建立安全服务机制上,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提升信息传递的水平,确保信息不被恶意盗取或者篡改。
3.2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信息之所以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中,不断被恶意修改、恶意盗取,就是因为现有的无限网络通信技术中,没有建立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机制,根本无法维护信息的安全。因此,无线网络通信应该建立自上而下的全面安全管理机制,进而确保信息的传递水平,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和效果。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安全需求,保证控制机制和运营管理水平都能满足预期。在安全需求方面,管理层作为主要层级,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要承担起网络连接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监察作用。对于一些有可能影响到个人信息的威胁,要建立保护机制,最终实现标准化的管理,也为后续的监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安全管理机制不仅仅约束着管理层,也会对个人用户进行制约。因此,要实现无线通信网络环境下的安全性,就要从信息传递的结构上进行改造。在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不断扩大范围的当今,必须要对整个网络环境进行全面监控和监督,这样才有可能确保安全性的实现。
3.3建立安全域
随着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有一个关键的理念被推出,即安全域理念。所谓安全域,就是早所有包括服务商在内的用户、网络通道、接入域等领域中全面构造安全域,进而确保信息安全。在构建安全域时,不但要大力建设安全性,更要对信息技术进行提升,比如提升信息接入的全面性以及处理信息的效率,最终对所有在无线通信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进行认证机制。只有上述的安全域理念得以落实,才能够保障信息传递既高速高效,又安全保密,也会阻止外界感染因素对信息进行截获等不正当处理。这就形成了用户与安全服务之间的安全认证机制,为后续信息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提升信息保护意识
无线通信网络环境下,无论如何进行个人的信息保护,除了建立安全服务机制、安全管理机制、安全域以外,还有一个必须要做的即为提升个人的信息保护意识,这是一切个人信息防止泄露的前提。因此,在无线通信网络时代下,该如何提升信息保护意识。首先,广大网民要全力提高基于互联网的操作水平和操作技能,尽可能熟悉互联网技术。只有广大网民彻底对网络技术有所熟悉,才能够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而保护自身的信息安全。其次,公民个人要积极学习法律,一旦发生有合法权益被侵害的行为,就立刻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个人信息安全,全面抵消与网络环境中所带来的危险。关于法律,网民中的学生以及老人尤其要重视学习。再次,广大公民要对个人信息隐私产生足够的重视,公民对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不加以保护,也是造成信息大量外泄的重要原因。所以,公民要对个人信息以及隐私产生足够的重视,要深刻认识到个人隐私信息一旦泄露,就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危害。部分网民在面对自身信息泄露时,也显得毫不在意,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信息泄露的危害。因此,公民要及时接受信息泄露对于有可能造成的危害。只有这样,在公民个人信息外泄时,才有可能将信息泄露扼杀到摇篮当中,最终确保自身的财产安全。最后,要对所有网络用户进行必要的网络教育,比如使网络用户形成正确的上网习惯。倡导网络用户浏览正规网站,对于一些对公用的软件,务必使用正版软件,对一切非法网站说不。此外,在网络用户的手机与电脑上,应该安装杀毒软件,比如腾讯手机管家等等。用户要利用这些杀毒软件,定期进行杀毒处理,确保手机的安全性。有数据表明,我国各类电脑杀毒软件等下载率正在不断上升,这正是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在不断提升。
篇3
关键词:人寿保险;营销渠道;营销策略
在保险需求不断增加的今天,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保险行业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的加大。所以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好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有利的地位,就需要我国的保险行业不断的对自身的营销策略进行改变,同时也应对自身的产品种类进行开发。以求能更好的满足市场的变化,并更好的促进自身企业的发展。
一、目前我国人寿保险的营销策略
(一)针对价格的营销策略。在人寿保险的营销策略中,价格策略是使用比较频繁的策略,也是在所有营销策略中,最为有效的一种。人寿保险在运用价格策略的时候,通常是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其一是,减低价格的策略,其二是,实行价格优惠的策略,其三是,价格差异的策略。这三种策略的有效结合和实施,能真正的使价格策略的优势得以体现,但在运用价格减低的策略时,也要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尤为注意,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避免在竞争中出现不良的竞争方式。所以在实行减低价格的策略时,不能一味的对保险的价格实行大幅度的降低,而是要在对间隔降低的过程中,也要对其他方面的费用进行一定的提升,这样才能避免不良竞争现象的产生。
(二)针对服务的营销策略。在人寿保险的营销策略中,对服务策略的运用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在进行服务策略的营销过程中,首先要对宣传环节的工作引起重视,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科学技术也同样在发展,一些新的媒体形式,也随之出现。这些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对信息的宣传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人们的思想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在对保险的信息进行宣传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有关人员的服务态度,保证每个受众都能对保险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从而增加保险的业务成交机率,并且人寿保险公司要不断的推出一些符合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保险内容。这样才能激起群众的购买欲望。其次,在实施服务策略时,要对相关的环节提高重视,达到从细节上打动消费者的目的。
(三)针对制度的营销策略。营销策略中的制度策略,要求相关的法律体系一定要完善。近几年来,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对人身安全的重视度也在提高,所以这种现象也带动了我国人寿保险行业的飞速发展。有关的法律部门,也对于保险行业此种发展情况,制定了一些比较完善的法律规程,确保保险行业能够得到科学安全的发展。当然,只有对保险行业进行保护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还应对保险行业内部的一些恶性的竞争现象的发生,实时一些有效的惩罚措施。最大限度的维护保险行业市场的公平。同时还应对人寿保险行业的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重视,不断实现保险行业制度的科学化,对保险行业的口碑进行提升。
(四)针对种类的营销策略。在人寿保险的营销工作中,保险的种类也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保险种类的开发,要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而进行,这样的开发出来的保险种类,才能在竞争比较激烈的市场中,谋求到一定的发展道路。对保险种类的开发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有消费者需求的影响,还有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会对保险中种类的开发造成直接的影响,其他的影响因素,主要的就是文化水平和一些民族之间的差异。其次对保险种类进行开发的工作,还要注意开发的阶段性,在不同的时期,开发的重点也应有所变化,这样才能更符合市场的发展要求。
(五)针对促销的营销策略。在保险的营销策略中,促销策略也是比较常用的,当然还有广告策略的应用。广告作为一种信息的宣传方式,其宣传的范围比较广,所产生的宣传影响也比较大,并且广告的宣传形式和宣传的途径也是较为丰富的。在生活中,一大部分群体都会比较相信广告的真实性,所以保险的广告要是做的好,那么人们对保险的接受度和信任度也会比较高。这样也可以从侧面促进保险的销售。当然,在促销策略中,还有公关策略的应用。公关在各个行业中,都是为了增加自身的形象而设置的部门,所以公关策略的有效运用,可以提升保险公司的整体形象。
二、目前我国人寿保险的营销策略中的问题
(一)对市场的分析不全面。目前我国人寿保险的营销策略虽然多样化,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就是保险公司对保险的销售市场没有进行全面的调查,而盲目的将一种产品投入市场,这样的销售结果,只会是保险的销售情况会比较惨淡。保险公司对客户的需求不够了解,同时对社会需求的走向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都不了解,这样只会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这些现象的产生,都会对保险的销售造成阻碍,长此以往会对保险公司的效益提升造成阻碍。
(二)工作人员的素质低。在保险的销售过程中存在有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比较低的问题。保险的销售主要是用人来实现的,所以销售人员素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保险的销售情况。并且保险行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其需要的人才肯定也是在不断的增加,人一多的地方就容易乱,所以销售人员的增加,会给保险企业的人才管理造成一定的困扰,这些管理问题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到保险企业的整体形象。当下保险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相关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并且保险行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对其的要求也不会太高,所以招聘到的员工的素质也不会太高。
(三)传统营销观念的影响。任何企业的良好发展都是由正确的指导理念来指导完成的,只有良好的精神导引,才能形成正确的工作观念,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所以保险行业也是一样,但是在传统的营销观念中,对营销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所以也就没有形成有指导意义的营销策略。保险行业的这种传统的陈旧的营销观念是阻碍其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传统的保险行业的营销观念中,注重了企业的效益,而没有注重消费者的需求。所以这样的营销理念会导致保险的销售会出现滞销的情况。这些陈旧的观念都是制约保险行业发展的诱因。
(四)产品的种类少。保险行业在目前销售中的保险种类比较少,主要的保险险种,还是一直以来大众比较认可的那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需求也在不断的改变。但是,保险行业并没有根据市场的这种发展情况而对自身的保险种类进行开发,这就造成了消费者选择的局限性。并且保险行业在对保险的险种进行开发时,没有先进的理念作为指导,大多开发出来的保险的种类,都是依据企业的利益来定位,而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市场的需求。所以开发出来的险种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五)售后服务系统不完善。在保险行业中,营销策略固然是重要的,但一些相关的售后服务也是比较重要的。目前,国内保险行业对其售后的服务并不重视,在大多数销售人员的眼中,只要把产品推销出去,目的就达成了。所以在销售的过程中,销售人员会无所不用其极的适应各种手段,对产品进行销售,并且还会对消费者进行反复打电话的游说。当消费者够买了商品后,有关的销售人员的态度就会成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对于客户的一些售后服务工作做的很不到位,这就容易造成消费者心理的不满。这样的不满情绪会使得消费者向身边的朋友倾诉,那么其保险行业的信誉就会随之下降,信誉的下降必定会带来产品销售量的下降,从而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
三、我国人寿保险营销策略的创新方法
(一)转变营销观念。改变目前我国人寿保险行业存在的营销策略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对营销观念的转变。在人寿保险的行业中,最常用的就是营销策略的推销手段,所以一定要对营销策略的观念引起重视。正确的营销理念可以使保险行业能够依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制定自身企业的营销策略,所开发的商品也会更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样的营销理念可以为保险行业带来更多的消费者,同时提高保险公司的整体形象,进而提升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保险销售管理者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提升,目前在保险行业工作的一些员工素质良莠不齐,所以也不能很好的对产品的特点进行把握,销售的数量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针对这种情况,保险公司就应对目前拥有的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并且对新员工的招聘要求进行一定的提升,这样可以使其保险企业能够增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当然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是工作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对员工的思想进行教育,使其能够重视到产品售后的一些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从细节上赢得更大的效益。
(三)增加产品种类。从事保险行业者应依据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对自身的产品进行不断的开发,为消费者提供一些更多的选择空间,同时也能更多的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在对保险的种类进行开发工作时,首先要对市场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然后依据不同的客户的需求来对保险的种类进行开发,这样比较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保险种类销售的效果会比较好,只要运用正确的宣传方式,增加对新产品的曝光率,就会赢得更大的消费市场,从而增加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
(四)转变产品营销方式.在保险公司对其的保险进行销售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销售的渠道,一种是线上销售,一种是线下销售。线上销售就是指通过网络或者是通信工具的使用对产品进行的销售手段;线下的销售,更多的是通过人的推销来进行,有可能还会产生一些销售。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销售的方式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的销售方式才能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能更满足和保险企业的发展需求。通过上文中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人寿保险的营销策略的手段虽然也比较多,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阻碍保险行业发展的因素,所以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才能保证保险行业的平稳快速发展。并且,可以不断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比较有利的地位,同时还能提升保险公司自身的经济效益。
作者:孙洪亮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婷.我国人寿保险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刍议[J].经济经纬,2007,5(03):147-149.
篇4
关键词: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现状;评价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261-02
从20世纪末开始,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新的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呈现多元化,其传递与运用也变得更为方便、快捷,个人信息不可避免地被滥用,来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国家与地区开始重视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制定了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50个。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到目前还没有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总体而言相对落后。本文旨在对国内外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现状做一总结和评价,以便找出差距和方向,以期对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国外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现状及其评价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五十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由于个人信息保护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问题,加之个人信息的流通越来越呈现出国际性的特点,因此学习和研究各国各地区的立法对于中国个人信息立法具有重要意义[1]。
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模式,各国政府由于对个人利益和产业利益的权衡取舍不同,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政策倾向:一为以欧盟为代表的立法规制模式,一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行业自律模式。
欧盟个人信息保护法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个给隐私和信息保护提供全面保护的法律制度(它涵盖了几乎所有的部门和所有类型的数据处理)[2]。欧盟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以1995年欧盟指令为代表,为应对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挑战而产生,其保护的范围不仅包括姓名、肖像、隐私、名誉等直接关系到人格尊严的个人信息,而且还扩大到一般个人信息。同时也规定了信息主体的基本权利,如知情权、进入权、反对权等。
美国的传统是尽可能地依靠市场的力量来解决更多的问题,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美国人习惯于不立法以限制国家公权力的介入,而倾向于通过市场本身来解决问题。因此,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美国联邦政府总体上采取自律模式(包括企业自身制定隐私权政策、中立组织的“认证制”等),即主要通过行业性的自律规范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同时,对一些特殊行业、领域的个人信息制定特别法予以保护。美国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由宪法、制定法、普通法等内容混同组成。
欧盟模式和美国模式差别的形成,乃在于其理论基础和背景的不同。在私法理论上,欧盟立法模式坚持传统的隐私权观念,视个人信息为隐私的组成内容。在这样的观念下,个人信息不被视为一种由信息主体所有、能够在市场上自由交易的个人财产,而是被视为一种内在于主体且与主体人格尊严相关、不具有经济属性、不可以转让的基本人权。也就是说,以欧盟指令为代表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模式将个人信息视为人格权的客体来保护。而在美国法中,相比隐私权而言,言论自由或信息自由是更加重要的,被认为是民主和法治的基础。而隐私权虽然也是一种重要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但从宪法上来看它主要是针对政府等公权力的侵权行为,地位不如言论自由那么重要。因此美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并不是将其视为一种有关主体人格尊严的基本权利,而是在促进电子商务和信息经济发展的理念之下,将个人信息视为商品,可以像商品一样自由交易。虽然理念上承认个人信息财产权,但这并没有使美国的个人信息主体能够作为信息的所有者对其个人信息的商业价值直接主张财产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美国的立法对此都没有明确,美国的个人信息交易市场仍然以信息收集者作为信息财产权的所有者,个人信息蕴涵的巨大商业价值被商家无偿占有,而真正的个人信息所有者却仅仅成为利益相关者。
就保护个人信息主体对其信息的商业价值而言,欧盟和美国立法在实际效果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在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上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状况,是因为认识上长期存在的一个基本前提:所有的个人信息都与人格尊严有关从而与财产利益无涉,给予主体个人信息财产权保护有悖于人格权理论[3]。
二、中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现状
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是近几十年以来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而日益突出的问题。虽然中国很多个人和机构已经认识到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专家学者也一直呼吁立法,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目前对个人信息不进行保护。目前,中国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主要在法律法规中与个人信息保护有关的个别条款中有所体现。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可以分为法律的直接保护和间接保护,所谓法律的直接保护就是法律、法规明确提出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间接保护就是法律、法规通过提出对“人格尊严”、“个人隐私”、“个人秘密”等和个人信息相关的方面进行保护进从而达到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1.中国法律对个人信息的直接保护。当前中国法律中直接对“个人信息”加以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的数量较少,其中全国性的法律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法》直接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第12条第3款规定:“护照签发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因制作、签发护照而知悉的公民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法》第6条第3款规定:“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因制作、发放、查验、扣押居民身份证而知悉的公民的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7)》新增加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加大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规范效力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直接提及“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也仅有几项。少数地方性法规中,也偶有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直接规定。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部门规章——《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2005年6月16日通过,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处理、利用、流通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可以看做中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特殊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2.中国法律对个人信息的间接保护。除了上述直接明确地提出对“个人信息”加以保护的法律、法规外,中国还存在一些通过规定保护人格尊严、个人隐私、个人秘密等与个人信息相关的方面进而来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在根本大法方面,中国《宪法》(1982年)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享有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权利”、“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等相关条款均可理解为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的宪法依据。在国家的基本部门法中,也多多少少存在一些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条款,例如:《民法通则》(1986年)在人身权的相关规定中规定了“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刑法》(1997年)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利”的一章中将“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等行为列为犯罪行为;《民事诉讼法》(1991年)规定“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应当不公开审理”;《刑事诉讼法》(1996年)规定“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岁以上不满18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有关个人信息的间接保护,除了上述国家根本大法和基本部门法之外,还有许多不被注意的部门法或行政法规、规章、司法解释等。如在妇女儿童个人信息的特殊保护方面:《妇女权益保护法》;在个人医疗信息方面:《执业医师法》;在个人通讯信息方面:《邮政法》;在个人金融信息方面:《商业银行法》、《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在律师执业方面:《律师法》;在档案信息方面:《档案法》。
三、对中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现状的评价
1.从保护个人信息的观念来看,由于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意义缺乏正确认识因而在较长时间内仅对个人信息采取了有限的间接保护措施,而中国法律对个人信息的直接保护只是在最近这些年才有所发展。
2.从法律的适用范围来看,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条款数量较少、适用范围较窄,没有专门的、统一的、完善的、普遍适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3.从法律的可操作性来看,大部分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仅仅规定了对个人信息的保密义务,而没有规定违背该义务的法律后果。
4.从法律的体系性来看,给人一种支离破碎、杂乱无章的感觉,缺乏系统性,不利于法律的适用,同时也不符合中国已经继受的大陆法系的法律思维。
5.从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手段来看,重“刑事处罚”和“行政管理”,轻“民事确权”与“民事归责”,导致个人信息遭受侵害后,即使侵权行为人最终遭致刑事处罚或行政处罚,但信息主体的财产及非财产损失却得不到任何实质性的补偿。
6.从法律规范的具体内容来看,大部分规范仅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简单阐述,而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理由、基本原则、信息主体的权利、个人信息收集、处理、利用及传递的规则、个人信息保护的执行、监督机制等重要内容未进行详细阐述。
7.从民法保护来看,由于观念上的原因,中国法律对个人信息只规定了人格权保护,而没有规定财产权保护,或者仅仅在法律责任中规定了损害赔偿制度。
综上所述,从国外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看,内容完整,体系健全,但缺陷是仅仅注重人格权保护,而忽视财产权保护。从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看,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是极其不完善的。中国急需一部统一的、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从民事、刑事、行政几方面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以适应当前个人信息被滥用的状况。
参考文献:
[1] 齐爱民.个人资料保护法原理及其跨国流通法律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08.
篇5
保险人是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手续费,并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或个人。保险人是连接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桥梁,常见的保险人包括专业人、兼业人、个人人。自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进入中国以来,我国保险人队伍近年来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国共有专业保险机构1563家,占中介机构的74%;全国共有保险营销员155.8089万人,同比增加9.0207万人,增长6.15%。其中,寿险营销员137.5956万人,增长3.57%;产险营销员18.2133万人,增长30.74%。而目前,我国保险人存在着大量不“诚信”行为,致使保险行业的社会认同感大大降低,严重阻碍了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
一、保险人“诚信”缺失的成因
(一)地位不明确
保险人虽然是为保险公司工作,与公司签订的是合同,明确的是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而不是劳动合同。保险人拥有自己的客户群,并不依附于保险公司,自己也是老板,不算是公司的员工,也无法享受公司为职工提供的社会保险和各种福利,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称之为自由职业者。保险人虽然接受保险公司的培训,但是因其不是公司正式员工的编制,其合法权益不能完全得到保障,出现问题责任难以落实。但他们却是营销的主力,因而,在销售保单的时候受到的约束力不强,个人短期行为明显,也使得保险人的社会认同感在某种程度上大大降低。
(二)人员素质低
我国对保险人实行就业准人制度,即每一保险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从事这一职业。然而现实是,保监会曾于2003年降低从业门槛,只要初中学历就可报考人员资格,从业考试合格率得到了大幅提高。“门槛”的降低使很多人可以进入这个行业,于是大量的下岗工人,或是家庭妇女,或是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人都可以去到保险公司。这样做的后果是,保费收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就涉及到专业的保险问题时,因为从业人员素质有限,很难做到“最大诚信”。
(三)激励措施不当
按照我国制度规定,保险人佣金不得超过实际保费收入的8%,这一制度对保险人有着激励和约束作用。而现在这种制度并不能激励保险人。从被保险人的利益出发,只要能卖出一笔保单,人就有收人,因而保险人流动性很强。人在转换保险公司时,没有对续期佣金的牵挂,而一份寿险保险期限往往长达二三十年,人流动频繁,影响了客户对保险公司的印象。往往受利益驱使难免会出现人故意诱导、欺骗被保险人的现象,使人的诚信度大打折扣。
(四)对保险人法律的监管体系存在漏洞
目前,我国对保险法人适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民法通则》、《保险法》等相关规定。实际上,保险属于商事,这与民事有明显的区别,但是我国实行民商合一,没有独立的商法典,而民法通则中没有专门关于商事的规定,这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保险法》虽然几经修改,但仍然不能适应保险业快速发展的状况,在很多方面都缺乏法律依据或实施细则,如虽设专章规定保险人制度,增加了关于对保险人违法行为实施制约和处罚的条文,但内容却仅限于原则性规定,在实践中也缺乏可操作性。对于保险人的法律地位,保险关系的建立,保险的授权及其方式,保险人的权利与义务,保险人的基本行为规范等事项都未作具体的规定,更谈不上对保险人实行有效的制约与监管。
二、解决保险中不“诚信”问题的措施
(一)明确定位保险人的地位
鉴于我国对保险人的管理还未走上正轨,虽然保险人属于自由职业者,但是保险人对保险人的管理有其必要性,将保险人定位于自由职业者有利于保证其独立平等性。对保险人可以设定人的福利,并对业绩优良的人实行奖励,开展各种竞赛,建立稳定、持续的晋升和激励机制,物质的激励会使得他们将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结合起来。
(二)改革佣金制度,减少道德风险
对现有的保险人佣金制度进行改革,严格各类保险人的佣金制度。适当降低首期佣金支付率,提高续保期佣金比率,促使人提高后续服务,增加投保人满意度。对从事保险业务的新手和长期从事业务的保险营销人员,提取不同比例的佣金。也可以考虑从佣金中提取部分作为每月固定的收入,或作为底薪以保持人队伍的稳定性,促使保险营销人员向职业化方向发展。此外,保险人大部分都是原失业或未就业人员,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国家应从税收制度上给予扶持。国内一些省份的地方保监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分步骤地适当上调营业税的起征点,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保险人税负过重的问题,有利于促进保险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保险人有必要根据观测到的营销业绩变量,设计一个激励合同对人进行奖惩,以促使人选择有利于保险人的“诚信”行为。
(三)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适当提高保险人准入门槛,运用各种综合的评价指标考核、选聘人,把好营销员的“入门关”与“质量关”。目前的人资格考试过于简单化,只注重人资格考试的成绩,忽视对营销人员教育程度、实际经验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素质要求。因此,应该改革现有的资格考试制度,开展系列化的保险营销执业资格考试。首先有一个基本的资格考试,获得资格的人可以销售最基本的保险产品。然后,针对不同的险种、不同阶段的营销人员,有不同的培训、考试,从业人员可结合自身的特点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此外,保险人培训和继续教育作用也不容忽视,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探索建设人继续教育网络,并将继续教育试点逐步推广;同时,建立保险人退出机制,对于未达到培训目标,且工作态度恶劣的人,取消与之签订的合同,另聘优秀人。
(四)完善对保险人员的制约体系
对人等级评定制度建设,监管部门应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尽快建立人的信息和查询系统。同时,行业自律组织也要发挥相应的作用,行业内部要通过自律组织加强协作力度,充分实现信息共享,完善行业,对违规违纪人员公示,改善保险业展业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而且严重的还要将其驱逐出保险业,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需要建立行业统一的信用评级标准,对优秀的人进行宣传和表扬,从正面引导人树立诚信意识、规范行业行为。
三、结语
篇6
从借钱创业到一两年后就升值到百万甚至更多,这个转变过程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不过对于我来说,有一点始终都没有变过,那就是该消费娱乐的时候还是要消费娱乐,我是一个不会亏待自己的人。但是,有了家庭应该说是我理财方式改变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所以除了必要的再投资以外无论做什么我都会预留一部分资金以防万一。
大的理财方向我来掌握
在没有创业以前,对于我来说那个时候属于无财可理的阶段,除了个人消费以外也会留一部分资金用来做准备创业的基础,当然一般都不会太多。创业之后有了钱,除了必要的个人消费,基本上就是再投资,我不喜欢保险,因为我觉得所有的保险都未必很保险。我是一个自信的人,很相信自己经营的能力,我认为再投资才能使资金有升值的空间。我也不喜欢买股票,风险太大了。那个时候我的想法就是不能让钱静止,钱绝对不能是死钱,当然这也是因为当时还是一个人,需要考虑的并不多,没有多少后顾之忧的原因。
可以说一旦有了家庭,就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过程,我开始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因此不论怎样我都会把每年收入利润的20%拿出来,除了必要的存款,其他基本上就用于个人和家庭的消费,改善生活质量,应该说,我是一个敢想敢干,但同时也是一个求稳的人。家里的理财大方向由我来把握,细的理财就交给太太来打理。
曾经投资房产失败
其实要说其它方面的投资,我也曾经尝试过,比如房产方面。1996年我就投资了房产,最多的时候曾经拥有18处房产,那个时候除了自用绝大部分就是用来出租,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价格一路下滑,没有办法了,我只好将几乎所有的房产都抛售了,那一次可是亏了不少,很让人心疼,对于我的打击也是挺大的。
可能也就是因为这次失败的经历,后来我在房产投资上一直都留有“戒心”。现在我和家人也是宁愿租楼而不愿买楼,这恐怕多多少少也是受了那次投资失败的影响。所以我们基本上是一两年就会换一个新的房子居住,事实证明家人和我一样很享受这种生活方式。
读者问答
理财版编辑:
家庭的基本情况是:男36岁,女35岁,夫妻均在外企工作,目前双方年总收入共40万元,参股到朋友公司,大概有10万/年的分红,有一个3岁的女孩。夫妻均有社会保险及医疗保险,小孩有重大疾病保险,公司替小孩买了能报销50%的医疗险。财产情况:购有住房一套110平方米自住,存款定期100万,小孩名下50万元的教育基金,国债60万元,股票40万元,外汇买卖3万美元。每月日常开支约5000元。请问如何理财?
一读者理财顾问:魏凌
理财目标
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建议改善投资结构,防范投资风险。
理财建议
1、该家庭资金沉淀水平较强,应增加不动产占比。与上海、杭州等炒楼较热地区相比,广州楼市发展空间较大。据楼盘专家分析,近两年内广州地区楼价将普遍上升,趋于活跃。因此建议将定期存款中40万~50万元一次性购买具有升值潜力、位置佳、朝向好的80m2左右一手房,先可进行出租,月租金收入1500元,待适当时机再放盘。
2、考虑到夫妻双方均为外企职员,根据年40万元的高收入来看,其双方均为管理层,但按照外企人才流动性强的惯例,建议夫妻双方购买养老保险,每年每人购买约1万元。
篇7
关键词: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F84 文献标识码: A
在现代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人力资源的优化,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成绩,促进企业的发展。而社会保险正是劳动福利保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措施。
1 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缴纳金额高、保障水平低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险普遍存在水平低的问题,这是和经济的发展、企业与员工的承受能力分不开的。根据某省的社会保险成本进行分析:企业社会保险支出构成分别为医疗保险占8%,养老保险占18%,失业保险占2%,工伤生育保险占1.2%,医疗补充占社平0.76%,总计约30%,企业成本较大,负担较重。个人缴费分析情况为:失业保险占1%,养老保险占8%,医疗保险占2%,总计11%,个人负担比例也较高。对于固定工作者而言,社会保险的意义较为重要,而对于农民工等经常需要换工作、换工种、换工作地点乃至于换城市,社会保险则发挥不出相应作用。
1.2 缺乏对社会保险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大多企业没有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自身的社会保险制度,而是照搬西方的、或大中型企业的相关管理模式,没有从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加之管理者错误的价值取向,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缺乏对员工自身及利益重视的观念,存在侥幸心理,对于《社会保险法》采取忽视态度,自然不会考虑到具有重要作用的社会保险。如果员工提出要求,企业也会寻找各种理由推脱责任,想法设法少缴或干脆不缴社会保险法规定的相应险种与金额。
1.3 社会保险管理手段落后
企业即便认识到社会保险的重要性,也缺乏一个规范科学的管理措施,不能将绩效评价与激励手段进行有效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社会保险的参保率偏低,缴费基数不实等问题。企业社会保险发展规划。很多企业为了节约人工费用,通常由财务部门或者综合办公室的人员兼任,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社会保险工作职能在日常实践中慢慢摸索前进,造成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管理水平低、激励效果不明显。
2 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1 社会保险能够降低企业用人成本
有些企业不为员工交纳社保或降低基数少交社会保险,实际上企业要比员工本人承受的风险更大。比如有家企业针对试用期内的员工,一直是不缴纳社会保险的,只有员工转正后,才给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以此来降低试用期内的人力资源成本。但有位入职两个月的新员工,因工伤死亡,结果,本应全部由工伤保险基金赔付的几十万费用,最后全部由该企业自行赔偿。为节省一小笔保险费,却最终花了数十万的高额赔偿,显然很不划算。
2.2 社会保险是重要的激励手段
社会保险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条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社会保险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以养老保险为例,从个人发展来看,每个人都会年老,也会面临年老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当人在年轻时,如果没有养老保险,个人就会担忧自己老年问题,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会没有安全感。而养老保险就能很好地化解人们在年轻时对年老的忧虑,提升个人生活的安全感。到了年老的时候,养老保险为老年人提供了一定水平的养老金,老年人会感觉自己有一定的收入来源,并不是家庭的负担,同时与其他老人相比生活水平也不会有太大差距,能让老人感到有尊严,能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2.3 社会保险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保证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员工是企业一项最重要的资源,员工是否努力工作对企业绩效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保障和激励员工是企业十分重视的问题。可以试想,如果没有社会保险的制度设计,员工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从而影响企业的绩效。社会保险会激励员工为了获得更好的收入而努力工作,从而也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2.4 社会保险具有稳定团队人心的直接作用
如果员工自动中止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就意味着社会保险要暂停或不能使用,因为员工在考虑自身情况时,会综合考虑到社会保险的益处,从而暂缓辞职或慎重考虑离职。再以工伤保险为例,如果企业职工不参加工伤保险,一旦工伤事故发生,企业在处理工伤事故的过程中,工伤职工和其家属往往会对处理工伤事故的公正性产生怀疑,进而对处理结果表示不满,容易导致劳动关系紧张甚至矛盾激化,产生不安定因素。
参加工伤保险,就能够较好地处理好工伤事故,协调好企业和工伤职工的劳动关系,有效地防止不稳定因素的产生,企业也不会因工伤事故的发生牵涉很多的精力和财力。
3 如何做好社会保险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3.1 加强社会保险的规范化管理
必须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失业、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应逐渐缩小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的差异,建立更加有效的养老金缴费激励机制,继续进行扩大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①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国有大量没有被医疗保险覆盖的人口,为这些人提供适当的医疗保障,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在促进社会公平和削减城乡差距方面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同时,在投资的时候也必须要促进平等和推进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医疗卫生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与医疗保险制度的配套改革。②完善失业保险制度。首先要扩大失业保险范围,将所有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等等都纳入保险范围。其次要及时增加失业救济对象。③与劳动部门配合,加强对失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再就业能力。
3.2 加强社会保险的透明度管理
企业可以通过多种媒介方式,每年向员工公布本单位全年各项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情况,接受工会组织和职工的监督;企业人力部门可以加强各种社会保险方面的培训,让员工了解社会保险的具体内容与实现方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免费为用人单位和企业职工查询缴费记录或个人账户提供服务,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要及时复核处理并告知处理结果,保障其切身利益。对不履行社会保险登记缴费义务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投诉。进一步增强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3 加强社会保险的类型化管理
除了基本的社会保险外,企业还可以为员工增加其他类型的保险,比如商业保险与企业年金。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将统账结合中社会统筹部分与个人账户部分分解,并发展成为普惠式国民年金与企业年金。在这种制度架构中,普惠式的国民年金覆盖所有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劳动者均以国税为基础,类似英国、丹麦和最近阿根廷的公共福利,不论收入多少,员工均获得基本的保障。其目标是显著地体现出企业责任和企业公平属性。
4 总结
归根结底,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企业经济利益与员工的主观性合理结合,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设计和有效实施,完善职工的社会福利制度,保证社会保险的实施和发展,促使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以及职工积极性提高的双赢效益。
参考文献:
[1]任海霞.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社会保险问题研究[J].经济论坛,2010(01).
篇8
【摘要】 目的 了解城市低保人员心理异常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该人群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系统和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徐州市低保人员445人,以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低保人员心理异常发生率较高,占59.10%。单因素χ2检验显示不能得到家人满意帮助、不常联系朋友、健康自评差、患慢性病以及没有社会保险等8个因素与心理异常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能得到家人满意帮助、健康自评差、患慢性病、没有社会保险以及孩子未参加工作是低保人员心理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低保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措施以提高其健康水平。
【关键词】 低保人员;心理健康;危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of psychological abnormality and its risk factors among the urban residents living on minimum subsistence allowances and explore a suitable intervention strategy to enhance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Methods 445 people living on minimum subsistence allowances in Xuzhou were selected by the method of systematic and cluster sampling with face to face inquiry and household survey.Results There was a high (59.10%) prevalence of psychological abnormality among the urban residents living on minimum subsistence allowance. χ2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eir psychological abnormality was related to eight risk factors including lack of satisfactory help from family members, little contact with friends, low self-evaluation of health, chronic diseases, lack of social insurance, etc. Data from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risk factors for psychological abnormality included lack of satisfactory help from family members, low self-evaluation of health, chronic diseases, lack of social insurance and lack of jobs for their children.Conclusion The urban residents living on minimum subsistence allowances are in poor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general intervention aimed at the risk factors should be enforc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Key words: people living on minimum subsistence allowances; psychological health; risk factors
近年来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而产生的社会弱势人群心理卫生问题日益严重[1]。其中,低保人员由于经济压力大、社会地位低下及社会歧视导致心理上的压抑和痛苦,心理卫生状况较差,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3]。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分的恐慌、焦虑、不安、紧张的情绪可能引发非理性行为,对社会稳定和秩序造成威胁,如果不对城市低保人员的心理卫生问题加以正确引导和调控,该人群有可能会因心理失衡而做出对社会有害的举动。为了探索和总结城市低保人员心理异常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提高该人群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我们对徐州市城市低保人员心理异常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系统和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徐州市泉山区王陵、湖滨、和平3个办事处19个居委会登记注册的低保人员,共调查445人。低保人员纳入标准:①必须是居委会登记注册的低保人员。低保人员是指本辖区常住非农业人口,家庭月均收入低于规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4];②调查期间均在调查地点居住。
1.2 方法 以徐州医学院医学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员,经统一培训后分别对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的一般状况问卷进行面对面入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家庭与社会的支持以及心理卫生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该量表内容包括总得分以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10个因子分,因子分超过常模即为心理异常。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核对,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研究共调查低保人员445人,其中男性178人,占40%,女性267人,占60%。低保人员平均年龄为(49.75±14.96)岁,其中40~60岁共253人,占56.85%。收入低,月均收入为(323.49±199.17)元。文化程度较低,文盲占23.15%,小学占17.75%,初中占37.30%,高中(包括中专和技校)占21.12%,大专及以上仅占0.68%。无业者居多,当前职业构成为退休占2.02%,有固定工作占4.49%,自谋职业占5.39%,临时工作占5.63%,无业占82.47%。
2.2 身心健康状况 症状自评量表显示低保人员心理卫生状况较差,心理异常者263人,占59.10%。总得分(127.01±32.1)分,躯体化(1.57±0.51)分,强迫症状(1.51±0.49)分,人际关系敏感(1.41±0.48)分,忧郁(1.50±0.54)分,焦虑(1.37±0.46)分,敌对(1.44±0.58)分,恐怖(1.18±0.37)分,偏执(1.26±0.39)分,精神病性(1.25±0.34)分,其他项目(1.46±0.47)分。近1年中有生活压力事件者188人,占42.25%。低保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健康状况自评较差者149人,占33.48%;患慢性病者249人,占55.96%;有身体残疾者73人,占16.40%。
2.3 家庭及社会支持 445名低保人员中婚姻异常状态包括未婚、离异及丧偶比例高,占30.34%,与孩子同住者占76.18%,当遇到问题时能得到家人满意帮助者占70.56%,经常联系兄弟姐妹者占66.74%,经常联系朋友者占53.71%。对低保措施的满意度评价为:认为满意者占60.90%,一般者占28.31%,不满意者占10.79%。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为:有医疗保险者占31.01%,有失业保险者占13.48%,有养老保险者占32.58%,上述3种社会保险均无者占51.05%。
2.4 心理异常的危险因素
2.4.1 单因素分析 对可能与心理异常有关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生活习惯、家庭与社会关系、社会保障程度以及健康状况等5大类共22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表1 与低保人员心理异常有关变量的单因素分析
2.4.2 心理异常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心理异常为因变量(心理健康赋值0,异常赋值为1),将与心理异常有关的变量按α入=0.05、α出=0.05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见表2。表2 与低保人员心理异常有关变量的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本次研究显示低保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超过一半的人存在心理异常。低保人员中无业者较多,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健康状况较差,慢性病和残疾的患病率高,而目前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增大,物价急剧上涨,住房、医疗、教育等实施市场化改革使该人群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无法平等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由于低保人员对生活质量和自身潜在价值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且与其生活境遇的反差不断增加,如不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其心理健康问题将更加严重。
本次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家庭和社会支持较差、健康状况较差以及缺乏社会保险保障的低保人员更容易出现心理异常。当人们面临心理危机时,除了积极运用自身的心理防御机制外,还需要来自家庭及其他社会成员的帮助,即使不能完全解决产生心理危机的根源问题,通过积极与他人交流寻求精神的宣泄和放松,使各种消极情绪得以发泄,内心压力也能得到缓解。所以,和睦的家庭关系、和谐的邻里关系对促进心理健康作用极大。研究发现健康状况较差的低保人员心理异常的发生率更高,由于疾病给人带来的不愉快体验以及低保人员经济收入低、缺乏医疗保障而医疗服务价格高,导致其所面临的疾病风险更加巨大,而陷入贫病交加,这更加剧了疾病对心理的消极影响。是否参加社会保险也是影响低保人员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社会保险作为我国立法规定的保障劳动者在面临失业、疾病、工伤、生育以及年老等风险时其基本生活不受影响的一个重要社会保障制度,它的作用对于处于社会弱势的低保人员而言更为巨大,低保人员更迫切需要来自社会保险的保障。
目前日趋完善的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其他社会救助措施并不能解决低保人员的所有问题,必须大力发展针对低保人员的社会保险工程,并应覆盖所有低保人员。只有建立制度化的社会保险体系,才能提高其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降低其在社会转型期可能不断加剧的心理卫生问题。同时,还应积极开展来自社区的针对低保人员的综合心理干预,使该人群能够获得有效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心理危机的途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秀娟,张训保,韩玮,等. 城市化进程中苏北地区失地农民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9):1692-1694.
[2] 张训保,卓朗,周益跃,等.城市低保与非低保人员的心理卫生状况 [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2):53,66.
篇9
关键词:保险人;诚信;成因;措施
保险人是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手续费,并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或个人。保险人是连接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桥梁,常见的保险人包括专业人、兼业人、个人人。自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进入中国以来,我国保险人队伍近年来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国共有专业保险机构1563家,占中介机构的74%;全国共有保险营销员155.8089万人,同比增加9.0207万人,增长6.15%。其中,寿险营销员137.5956万人,增长3.57%;产险营销员18.2133万人,增长30.74%。而目前,我国保险人存在着大量不“诚信”行为,致使保险行业的社会认同感大大降低,严重阻碍了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
一、保险人“诚信”缺失的成因
(一)地位不明确
保险人虽然是为保险公司工作,与公司签订的是合同,明确的是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而不是劳动合同。保险人拥有自己的客户群,并不依附于保险公司,自己也是老板,不算是公司的员工,也无法享受公司为职工提供的社会保险和各种福利,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称之为自由职业者。保险人虽然接受保险公司的培训,但是因其不是公司正式员工的编制,其合法权益不能完全得到保障,出现问题责任难以落实。但他们却是营销的主力,因而,在销售保单的时候受到的约束力不强,个人短期行为明显,也使得保险人的社会认同感在某种程度上大大降低。
(二)人员素质低
我国对保险人实行就业准人制度,即每一保险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从事这一职业。然而现实是,保监会曾于2003年降低从业门槛,只要初中学历就可报考人员资格,从业考试合格率得到了大幅提高。“门槛”的降低使很多人可以进入这个行业,于是大量的下岗工人,或是家庭妇女,或是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人都可以去到保险公司。这样做的后果是,保费收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就涉及到专业的保险问题时,因为从业人员素质有限,很难做到“最大诚信”。
(三)激励措施不当
按照我国制度规定,保险人佣金不得超过实际保费收入的8%,这一制度对保险人有着激励和约束作用。而现在这种制度并不能激励保险人。从被保险人的利益出发,只要能卖出一笔保单,人就有收人,因而保险人流动性很强。人在转换保险公司时,没有对续期佣金的牵挂,而一份寿险保险期限往往长达二三十年,人流动频繁,影响了客户对保险公司的印象。往往受利益驱使难免会出现人故意诱导、欺骗被保险人的现象,使人的诚信度大打折扣。
(四)对保险人法律的监管体系存在漏洞
目前,我国对保险法人适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民法通则》、《保险法》等相关规定。实际上,保险属于商事,这与民事有明显的区别,但是我国实行民商合一,没有独立的商法典,而民法通则中没有专门关于商事的规定,这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保险法》虽然几经修改,但仍然不能适应保险业快速发展的状况,在很多方面都缺乏法律依据或实施细则,如虽设专章规定保险人制度,增加了关于对保险人违法行为实施制约和处罚的条文,但内容却仅限于原则性规定,在实践中也缺乏可操作性。对于保险人的法律地位,保险关系的建立,保险的授权及其方式,保险人的权利与义务,保险人的基本行为规范等事项都未作具体的规定,更谈不上对保险人实行有效的制约与监管。
二、解决保险中不“诚信”问题的措施
(一)明确定位保险人的地位
鉴于我国对保险人的管理还未走上正轨,虽然保险人属于自由职业者,但是保险人对保险人的管理有其必要性,将保险人定位于自由职业者有利于保证其独立平等性。对保险人可以设定人的福利,并对业绩优良的人实行奖励,开展各种竞赛,建立稳定、持续的晋升和激励机制,物质的激励会使得他们将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结合起来。
(二)改革佣金制度,减少道德风险
对现有的保险人佣金制度进行改革,严格各类保险人的佣金制度。适当降低首期佣金支付率,提高续保期佣金比率,促使人提高后续服务,增加投保人满意度。对从事保险业务的新手和长期从事业务的保险营销人员,提取不同比例的佣金。也可以考虑从佣金中提取部分作为每月固定的收入,或作为底薪以保持人队伍的稳定性,促使保险营销人员向职业化方向发展。此外,保险人大部分都是原失业或未就业人员,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国家应从税收制度上给予扶持。国内一些省份的地方保监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分步骤地适当上调营业税的起征点,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保险人税负过重的问题,有利于促进保险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保险人有必要根据观测到的营销业绩变量,设计一个激励合同对人进行奖惩,以促使人选择有利于保险人的“诚信”行为。
(三)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适当提高保险人准入门槛,运用各种综合的评价指标考核、选聘人,把好营销员的“入门关”与“质量关”。目前的人资格考试过于简单化,只注重人资格考试的成绩,忽视对营销人员教育程度、实际经验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素质要求。因此,应该改革现有的资格考试制度,开展系列化的保险营销执业资格考试。首先有一个基本的资格考试,获得资格的人可以销售最基本的保险产品。然后,针对不同的险种、不同阶段的营销人员,有不同的培训、考试,从业人员可结合自身的特点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此外,保险人培训和继续教育作用也不容忽视,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探索建设人继续教育网络,并将继续教育试点逐步推广;同时,建立保险人退出机制,对于未达到培训目标,且工作态度恶劣的人,取消与之签订的合同,另聘优秀人。
(四)完善对保险人员的制约体系
对人等级评定制度建设,监管部门应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尽快建立人的信息和查询系统。同时,行业自律组织也要发挥相应的作用,行业内部要通过自律组织加强协作力度,充分实现信息共享,完善行业,对违规违纪人员公示,改善保险业展业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而且严重的还要将其驱逐出保险业,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需要建立行业统一的信用评级标准,对优秀的人进行宣传和表扬,从正面引导人树立诚信意识、规范行业行为。
篇10
文/李桂兰
受访专家:许兰萍,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委。
擅长:神经系统常见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断治疗;心身疾病诊断治疗;心理咨询等。
老人就怕闲,一闲就出病。受心理精神的影响,神经调节着周身系统正常工作,如果神经心理出现问题,会表现出躯体症状,叫做心理生理反应(即心身反应),如血压波动、心率增快、睡眠障碍、躯体疼痛、麻木等,需要进一步的排查诊治。
眼睛疼
杨女士50岁,内退好几年了,平时也没什么事情做,也不跟人多接触,周围人都说她小心眼,爱琢磨。半年前开始觉得自己内眼角酸疼,眼科医院检查也没问题。可自己还是控制不住地揉,结果眼角就更加酸痛,更加难受。
专家建议:这位老人属于心理因素引起的不适感。她的性格因素里就有追求完美,爱琢磨事儿。内退无事可做,就开始琢磨起自己身体上的地方了。偶尔一次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眼睛,觉得眼角痒痒,就用手去揉,结果揉了以后更加难受。因为眼皮很薄,很容易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就更增加了不舒服感。
患者要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忽略它,不去管它,做别的事情,将注意力集中在别的事情上。要注意调整、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总害怕
张女士52岁,退休在家两年了,去年年底突然出现阵发性的胸痛,感觉自己快要死了,一晚上跑了三趟急诊。以前是一个人在家害怕,现在是出门就害怕,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在害怕什么。家里有个人陪着还能好点,如果没人,就会浑身不自在。
专家建议:老人躯体上表现为阵发性胸痛,濒死感;情绪上表现为焦虑、莫名的害怕;神经功能紊乱:血压波动、心跳增快;肌紧张:浑身疼痛感。其实这是心理问题。患者还非常关注自己身体的不适,对身体的痒痛很敏感,今天身体哪儿起个包,明天哪儿麻了,脸又肿了等,在肿瘤医院全身检查,也没发现问题。
对于老年人的很多躯体疾病,一定要注意区分是不是性格情绪影响的,不能只是盲目治疗表面症状。
浑身疼
杨老太70多岁了,出行要坐轮椅。从2004年开始,膝盖疼,脚脖子疼,手指头关节也疼,手指头疼了接着还肿。看了骨科、疼痛科、免疫科也没查出什么毛病。现在是浑身都疼了,疼上一阵子,好了,过一阵子再发作。
专家建议:这类老人年轻时性格比较急躁,争强好胜,爱说话,语速也很快。老了以后情绪缓和了。在家里什么也都不做,偶尔包包子、烙饼,老爷子心疼她,不让她做家务了。老太太本来只有间歇发作的疼痛,不发作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家务的,结果什么活儿也不让她干,反而有大量的时间来琢磨身体的不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适感的体验范围和强度。
这位老人需要先系统地查一下是不是脑或者脊髓的问题,排除之后再看心理精神的问题。
中老年人练俯卧撑小心“爆血管”
文/大众
去年“小品大王”赵本山睡前进行俯卧撑锻炼,结果出现了脑出血,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这提醒人们:健康危机无处不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科学的锻炼方法至关重要。
俯卧撑既锻炼了肩关节和肘关节,也锻炼了上肢屈伸肌群及肩部、背部、腹部和胸廓的各组肌群,就连臀部和下肢的肌肉也参与了静力收缩。在维持上下肢屈伸协调运动的同时,又配合了呼吸锻炼,促进了全身血液循环,增强了心肺功能,故这是一项良好的全身运动。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保险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