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笔记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历史课堂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堂管理方式;比较
前言
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不仅可以维持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约束控制有碍学习的违纪行为,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1.我国基础教育课堂管理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课堂中,部分教师仍拥有绝对的权威,课堂基本上成为教师进行单独表演的场所,学生被动服从。客观地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管理在教育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种传统课堂管理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1.1管理原则:部分教师倾向于专制独断
课堂管理一般分为放任型、民主型和专制型三种。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基础教育课堂管理较多的是停留在专制型向民主型过度阶段,仍然偏向于专制型管理。在课堂管理中,教师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总是亲近一部分,疏远一部分。依据自己的标准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等级。同样的问题行为由成绩差的学生做出,受惩罚的可能性就大,处罚程度也重。这种偏见不但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也为课堂上学生问题行为有效处理设下了障碍。
1.2管理风格:部分教师倾向于任务中心
根据管理科学的“四分图”理论,教师的课堂管理风格依其对完成教学任务重视程度,分为低关心学生、低关心任务的放任型;低关心学生、高关心任务的任务型;高关心学生、高关心任务的综合型;高关心学生、低关心任务等四种。一般而言,除低关心学生、低关心任务的放任型外,很难说那一种风格绝对好些,一切以具体教学情况灵活决定。但是,审视我国目前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其管理风格多为低关心学生、高关心任务的任务型的,教师始终把注意中心放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格及生命意义的关注。
1.3管理效率:相对底下
部分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受到个别学生干扰时,为了控制课堂秩序,常常不顾问题行为的性质和种类,动辄中断正常教学过程,对学生违反纪律的问题,进行冗长而频繁的训斥,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的时间去进行的“转化教育”。对此,学生厌烦并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不仅老间题未解决,反而产生了新的课堂问题和“病原体传染效应”,增长了学生对纪律的淡漠与厌烦情绪,也使教师成为一个失败的管理者。
2.国外基础教育管理方式的特点
2.1管理观念:以人为本
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在课堂管理观念上一直秉承“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作为课堂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尺度。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可以建立自然、和谐的教学生态。多关注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从而营造出人性化的课堂心理氛围,重视班级社会、心理和生理环境建设,努力创建在情感上互相支持、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课堂微观生态环境。
2.2管理技能:运用有效沟通技能和交流方式
2.2.1倾听技巧:西方当代课堂管理理论认为,有效的沟通技能不但有助于增进师生关系,也是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策略。善于倾听是表达尊重的标志,是满足学生被接纳、受重视及安全感需求的最重要的途径,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2.2合理运用肢体语言:通过眼神接触,教师能读懂每个学生的要求和反应,握整个课堂情境,预防学生不良行为发生;身体接近,只须轻轻地拍一下,什么也不必说,就能使学生行为端正;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即教师以此辅佐“说话”,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2.2.3师生关系:民主平等
国外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课堂上,师生的人格与地位是平等的,学生可随时与教师对话、讨论甚至争辩。并在活动、游戏、讨论、实验等各环节中学会动脑分析、动手操作,还拥有与人相处的团队精神。
3.国外基础教育课堂管理的启示
3.1转变管理观念
3.1.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课堂管理的核心是人,对作为既是管理客体也是管理主体的人的管理,达到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的目的。就是说在课堂教学管理活动场所中首先应建立“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管理理念,坚持将学生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辨证统一。
3.1.2坚持民主平等的管理理念
虽然教师是课堂管理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教师一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而师生共建的集体的力量却是无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管理,共同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管理氛围,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管理。在处理课堂问题时,遵循公平、公正原则。
3.2提高教师的管理技能
3.2.1教师自身的管理
教师是学生心志的培育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著名学者艾普尔认为“如果教师所具备知识不足以胜任教师的工作,也就很难谈及对教学和学生的有效管理。对学生来讲,教师乃是知识的化身,他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期望”。因此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朝着学生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3.2.2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教师一方面要维护课堂纪律,另一方面还要切实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和行为。教育和管理的结果就是要形成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使人成为“自治”的人。教师的管理是要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步实现学生由他律向自律的过度,使学生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学会自我计划、自我调节,自觉地维持课堂纪律。
3.2.3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管理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它不仅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管理过程。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技能,不断创造新的管理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应作到课前精心准备、课上合理传授、课后全面总结。
篇2
关键词:历史教学 高效课堂 素质教育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近些年有教育者提出高效教学这一先进理念,如何在课堂45分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的功能,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率,成了许多教师研究学习的课题。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能掌握历史基本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具体如何做到提高历史课堂效率还是需要一些策略。
一、课前明确学习目标
在历史教学中把目标告诉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在上课前组织思维,在他们头脑中提供可以挂靠要点的钩子。这不仅激活了学习过程,并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力去获取所要求的结果。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赖以贯彻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目标。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确立为教学重点。所谓历史教学难点,主要是指头绪较多或较艰深,不经过历史教师的诱导,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那部分内容。历史教学的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无重点地蜻蜓点水,在多种呈现方式中的各项学习内容并不是同等重要的。教学重点是知识的关键点,教学难点绝大部分存在于教学重点之中,是培养学生兴趣、磨砺学生意志、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载体。
二、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
教师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授者,要将博览群书、提高自身修养作为不变的目标。中学历史教师只有经常充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素养,才能在升华自己精神的同时,带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作为教师,不论教授什么科目,在研究自身专业的同时,要扩大知识面,多学习文学、哲学、美学等知识。博览群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提升人格魅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机智、幽默、成熟,以获得学生的尊重。教师还要密切关注时事动态,深入思考、研究某些社会现象,与时俱进,以史为鉴。作为历史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弘扬国家的优良传统。而要做到这些,历史教师本身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必须博学多识。
三、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历来就有“文史一家”“政史不分家”的说法,历史与政治、与语文是紧密联系的,不仅如此,现在中考文综考试更是把政史地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特点为历史教学服务,让历史课堂更丰富、更有趣、更吸引人,这样不仅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也适应了高考的要求。
1.语文的语言
语言是最普通、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她能把教师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风趣、幽默、准确而富有激情的语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能让学生在和谐、活跃、宽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它使教学锦上添花;使教师不仅“教得懂”,而且“教得美”,学生不仅“学得好”,而且“学得愉快”。
2.政治的观点
“政史不分家”,历史为政治提供事实依据,政治为历史提供理论论点,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逐步学会运用哲学基本原理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又要懂得如何用史实论证观点,既要避免讲空话套话,又不能机械地堆砌史实,要做到史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读史明智的境界。
3.地理的图示
直观的地理图示可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空间概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四、指导学生科学的记笔记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记笔记是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对待的工作。然而,看起来很简单的记笔记,其中也蕴含着大学问。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一提起笔来记笔记就顾不上听教师讲课,而一认真听讲就顾不上记笔记,这就是典型的缺乏技巧的表现。课堂笔记的目的是为了整理知识脉络,以供自己将来复习巩固知识所用。因此,学生在记笔记时,无需把所有的内容都动笔记下来,而是简单地把一些知识重点、知识脉络给记下来,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除此以外,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脑袋也不能闲着,而是要对教师所讲地知识进行思考,要学会“一心二用”。当然,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在遇到一些重点难点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放慢讲课的速度,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这样,在边思考、边记笔记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听懂课、听好课。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不断深入,历史教学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若要改变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产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水平,明确教学目标,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的热情,使教师在学生的努力与配合下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邓涛主编.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冯一下.史料、史实与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6)
篇3
一、思维导试图的优势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发现了艺术家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使用了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他认为到,这正是达芬奇拥有超级头脑的秘密所在。经过多年的研究,博赞于19世纪60年明了思维导试图这一风靡世界的思维工具。
首先,思维导试图是用“画”的方式来帮助人们记忆或思考甚至是创作。
它能够使我们从复杂的事物中找出重点,进而找到事物的本质。
其次,思维导试图可以轻松地将枯燥的信息变成活泼有趣、容易记忆的彩色图示。
它能加速资料积累,能便捷地根据信息彼此间的关联,进行系统分类、管理和应用。
再次,思维导试图在绘制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又可激发联想与创意,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思维导试图制作简单,将主题放在中间,整个思维导试图将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拓展,联想。
在制作思维导试图中,你可以记录下瞬间的灵感,也可以保留空白区,运用连线,图形,颜色表示,让你的思维瞬间活跃起来。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试图的优势
思维导试图对历史课来说是一种优势,历史知识包罗万象,包括了诸多知识。但是历史空间跨度大,史实太多,而且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较繁琐,所以学生很容易记混。而初中的学生年龄下,很多知识需要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思维导试图的运用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初中历史课中运用思维导试图,使许多空间、时间的、抽象的、理论的变得条理、形象,便于初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它也能使学生手、脑、手运用,能充分地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
1.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思维导试图融合图像与文字的功能于一体,每个主题会使你的思维导视图更加醒目,更为清晰。每一个主题和图形都像一个母体,繁殖出与它自己相关的、互相联系的一系列“子目”。母体和子目可以不断地扩展,可以说,思维导试图上的主题和子目就像手指上的关节一样可以不断延伸,增强空间性、思维性。在某种程度上思维导试图增强了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
2.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初中历史以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四个要素为基础,具有逻辑性和发散性,同时初中历史也具有时间先后的顺序性和连贯性。初中历史教学又特别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总体掌握与联系,知识具有综合性。最重要的是初中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记忆量大,靠死记硬背肯定是很痛苦的。学生利用思维导试图勾画知识结构树,一边回忆一边画,包括大标题、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下的各项具体内容,就像画一棵树:树干、树枝和树叶,记的时候先抓住枝干,再添枝加叶。“知识点是零散的,就像满地的珠子,如果我们用线把它们串起来,带走就方便了。”可见,思维导试图使记忆事半功倍。
3.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师生共同收集材料、整理的信息,然后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制作思维导试图。可以将历史知识分层次,分部分进行绘图。在此环节可让每个学生负责绘制图的一部分,进行发散思维,激发灵感;然后交换任务,根据本部分的内容,其他同学在前一个同学绘制的基础上,补充,或者加上自己的简介。在制作过程,教师既可以参与也可以指导。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兴趣,也让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提高。
三、思维导试图在初中历史课中运用的实践
新课程形势下,小组分工合作成为普遍的形式。我们把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一课内容。
1.准备一张白纸和彩色笔,在中央划出每课的课题,比如:初二上学期第一课,在纸的中央画出或写出“”这个主题。2.然后,从中心部分分出很多曲线或者直线,再在线上写下你要记忆的子目。比如说“的原因、时间、结果、影响等子目”。3.在子目的内容上进行扩展,写出子目的内容。4.在某些内容的旁边画上可表示其内容的的图画。总之,就是“写”与“画”双管齐下,使你的思维导试图既美观又实用。
篇4
现代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整合势在必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要么照本宣科,要么用挂图、课本插图等材料作直观演示,但它缺乏动感,视觉听觉效果不佳,难以活跃课堂氛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优势很明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进行可视教学,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视频演示,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通过眼耳的感官刺激,使学生不由自主沉浸于历史场景中,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乐于去品味历史,把握历史。
关键词:
初中历史;信息技术;有效提高
1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1.1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同,运用信息技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学生的数量、教学内容、课时间都有一定的灵活性。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跳过程序的某些部分,从与其知识水平相适应的地方开始学习;天资较好的学生,可以只选程序巾与其学习任务相关的部分进行学习,而无须顾及其他。不同层次学生都能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内容的学习,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这只有应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办到。
1.2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师和课件中的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诱导、启发.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也为他们创造性地充分发挥提供了空间,使教育效果达到了最优化。
1.3从表面看信息技术似乎剥夺了学生举手发问的权利,而实际上,媒体教学程序中的中断功能,有利于学生重复学习某一章节,或转入程序的另一部分,并且做到了应用自如。上课时间与内容的自选,随时中断或重复教学内容,学生自己管理着学习进程,这就是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独立性的培养,而其他教学方法无可比拟。学生独立学习。会使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地显示出来。多媒体技术可构成一个由学生控制的学习工具,学生可以得到某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全方位信息。再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采取的模式,然后重建自己的学习序列。这些序列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学到比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东西。信息量的扩大,以及对各种信息之间联系的了解与掌握,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信息内容互相渗透,在此基础上便会产生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一种创造性。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独立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相比的。
2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烦琐的知识点系统化
初中历史不同于其他学习科目,历史学科涉及众多而烦琐的知识点。如,历史事件、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历史背景、历史意义等等,学生若是能对其进行系统化的记忆与理解,不仅可以切实提升历史学习效果,而且还能着重发展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证认识及处理问题等各项综合能力,而这将对他们日后的学习、社会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个人认为,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音像、表格于一体,有利于以更加动态的方式反映具体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及意义,有利于确保学生对具体知识点形成系统、整体认识的同时,充分掌握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切实提升自身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幻灯片的强大功能,切实起到了发展学生历史逻辑思维能力的良好效果。
3有利于创设真实情景氛围加强对学生的思道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及情感品质的教育是初中历史“情感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重点所在。要想确保良好教学效果切实获得,真正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及情感度,仅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的死板说教恐怕很难真正收获预期的理想效果。因为,初中生正处在较为叛逆的青春期,他们厌抵触强硬的价值观灌输方式,反而热衷于通过生动、形象的历情境更好地感知不同历史背后蕴含的道德情感。因此,作为初历史教师,应当积极开发资源,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造真实感较强的情景氛围,以此作为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途径之一。于多媒体的感觉会麻木,原来教学过程中的优势随着过多使用多媒体而丧失,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以发挥最大、最佳的教学效果。
4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历史教学课件的制作要力求精致、实用、简便,忌“花”、“虚”、“繁难”。课件设计时,应注意声音文件、视频文件、图片文件和文本文件的结合问题,声音文件不宜太多,应以音乐为主,注意音量的控制;视频文件也不宜太多,以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准;图片文件应与文本文件相结合,色彩不宜太鲜艳,以免分散学生对文本文件的注意力,也不要太简单,太简单了会显得枯燥,吸引不了学生。在课件设计时应注意留足给学生记笔记和思考问题的时间,但又要注意课件演示的时间控制问题,不要影响教学的进度。二是认清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仅仅是教学工具之一,不是每一门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用计算机。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重用多媒体,而忘记了教师自身的力量,尤其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身体语言,这些能够对学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人文力量。任何脱离教学实际,片面追求课件的生动性、形象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教学过程不是由机器主宰的。多媒体教学。特点是内容非常丰富,将一节课的时间排的很满,内容的科学性也较高。但师生之间的交流减少了,直观的刺激太多了,他们对于多媒体的感觉会麻木,原来教学过程中的优势随着过多使用多媒体而丧失,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以发挥最大、最佳的教学效果。
5结语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初中历史课程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要认真学习和实践。初中历史教学应当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多多探索、大胆实践。相信,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导学案;有效性
一、导学教学模式概述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与实施,我国许多高校都开始对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导学案教学模式便是其中之一。在中学教育中,尤其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导学案教学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初中历史教学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导学案教学形式一般为由教研组全体教师集体对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个人的见解与经验分析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这种教育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要求学生转变以往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与探究。导学案教学使学生成为了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与主导,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导学案教学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许多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局限于死板的记忆,但是导学案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些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初中的历史教学较为枯燥,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的作用较为局限,导学案教学拓展了教学的形式与手段,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加开拓。历史教学的导学案深化了学生的思想教育,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导学案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中,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全面型人才,在初中历史教育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将情感价值观建立在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导学案教学的方式在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它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实效性,他将知识的传递转化为生动的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欲望。
首先,在历史上课前教师会为学生提供导学案,由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产生个性化的问题。导学案由教师精心编制,对照书本上的历史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自行解决,对与难点与重点的问题也会产生不同的思考与理解,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其次,在课堂中,教师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环境。教师需要对学生说明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是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依旧要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教师的点拨与讲解帮助学生形成了全面的知识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最后,在课后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前的预习与课堂的笔记进行复习。根据导学案与笔记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在导学案的中对学生的课后复习与巩固联系也要进行设计,检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在导学案中对课后联系题的设计减少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可以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漏洞进行指正,即使弥补学生的历史学习的盲区。
三、提升导学案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性
导学案教学已经成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模式,他为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都带来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一教学模式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根据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对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其在教学中还有待完善的地方阐述了一些想法。
第一,从教师的备课环节开始加强导学案的教学有效性。导学案需要由全体备课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对历史内容的设计要进一步强化,设计更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导学案的教学方式已经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真正设计出良好的导学案需要不断地实践,在经验的积累中确立合适的导学案模式。完美的导学案并不会真正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反而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面面俱到的导学案对教师的编写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压力,这就失去了аО附萄У母本优势,合理的编排才最重要。
第二,在历史教学课堂中积极运用导学案教学,提升导学案的有效性。在许多学校的教育中,对导学案的内容进行了编排并使用,但其作用程度较小。许多教师有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教学方式,对导学案的内容使用很少甚至几乎不使用,这就导致了导学案的失效。对于历史学习中的重难点可以在导学案教学中进行标注,增加一些课外信息,丰富学生的视野,积极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以导学案中的内容进行讨论与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良好的教育的效果。在期末复习时,导学案将是学生复习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提高了导学案的有效性。
第三,在课后反思导学案的实际教学效果,不断地完善导学案教学内容。导学案教学在引入初中历史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得到很多收获,也还存在许多地方有待改进,我们要把每天做得好的记录下来,下次继续采用,同时也要把需要改进的地方记录下来,及时完善。在日积月累中我们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将更加有效,教师不断成长的同时,导学案教学所追求的师生共同发展也会变成现实。
四、总结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曾出现过许多难以克服的教学难题,这些教学难题推动了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与进步,也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完善。导学案教学的出现极大的改善了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提高导学案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文俊,中学导学案点评[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
篇6
误区一:盲目使用效率低下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种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有的老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注重实效,认为运用多媒体手段就是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就越能显示教学水平,一味盲目使用,从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对于那些传统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结果反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无明显增强。例如有的教师喜欢将大量的历史知识的板书和逻辑推导写入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而这样使学生对其印象反而不深,不易吸收,有的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我觉得到不如老师在黑板上一边讲解分析一边板书,学生也能边听边想边记。
多媒体手段有着自身突出的优点,但它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而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实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要改变盲目使用多媒体的现象,我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的缺点,将传统教学媒体与手段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果能用别的手段达到预想的效果就用别的手段,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要表达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或无法表达的教学内容。
误区二:从接受者到观赏者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要做到这一点既要看老师的教,也要看学生的学,归根结底本文由收集整理要看学生的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时往往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但有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先传统手段的师生交流、讨论都在光、声、图像的展示中湮灭了,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成为仿佛置身课堂之外的观赏者,学生常常停留在对精彩画面的欣赏上,而对实质性的历史内容不去留意,时间一长就不自觉地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例如在讲授《郑和下西洋》小节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把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用地图的形式展示,应该说出发点很好,但色彩艳丽的画面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再加上没有适当的提问、讨论等形式的交流,结果台上热热闹闹,台下冷冷清清,把一堂历史课变成观赏课,时间一长有的学生就开小差了。
事实证明,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应从历史课的授课类型和历史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同时还要从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出发,科学地运用多媒体使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误区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部分,它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课件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能肤浅地停留在表面。但有的老师不注意教学目的,只是让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而没有真正的实质内容。另外历史的多样性常常导致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被牵扯进课件中来,但有的教师往往热衷于追求多媒体显示效果,学生对显示画面印象很深,但仅仅而已,不能掌握历史知识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教学目标无法实现,这样的课件给人以喧宾夺主的感觉。还有的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不注重教材的整体优化结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难有所体现,整堂课下来感觉平淡无奇,轻重难辩,缺少一个"拎起来一条线,撒下去铺满地"的教学主旨,这样的课件真是“绣花枕头稻草芯”。
篇7
关键词:历史;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08-01
当代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近几年我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中进行总结与反思,从中认识到要让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就必须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系统培养。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谈几点粗浅的做法和认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效率,就必须让学生热爱历史这门学科,积极主动投入该学科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下面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做法。
1、精心设计导语,创设良好课堂氛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的前几分钟我会结合学生的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精彩的导语迅速导入新课。
2、编读历史歌谣,增强学习兴趣。历史学科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间、地点、意义等知识点多,学生容易混淆,难记、易忘,歌谣能使学生记忆历史知识更容易,学习历史变得轻松有趣。
3、注重活动探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如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搜集东周列国时期的成语故事,看哪组学生搜集得最多、最好,优胜者被誉为本班的历史明星。这样学生既扩大了知识面,又进一步了解了东周割据混战的历史。也使学生从中明白国与国之间的纷争,是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的较量;是人才、谋略、实力的竞争。
二、指导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1、指导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教学,实质上是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的基础是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是阅读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对教科书的阅读可以使学生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增加新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的笔记。通过阅读遇到的问题也会引发学生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的独立思考的过程。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想能力的高低。因此,阅读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2、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体验,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让他们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这样学生才能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深刻;才能使初中历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个性与能力自由发展的阵地。
3、引导合作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留有一点“余地”,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在研讨中探索学法。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投入到交流活动中来,指导学生真真正正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因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真正要强调的是“动脑”,学生肢体上的“动”、嘴巴上的“动”,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更积极地投入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行动不如心动”。教师在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中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将难题攻下,学生会感到非常的愉悦,学习兴趣更浓,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为了证明自己的结论是否优秀,必须进行比较,要比较就要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领域和思维方式。
4、指导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障。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指导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检测学以致用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保障
篇8
一、提高教师历史素质,促进发散式教学实施
教师是学生历史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提高教师的个人历史素质,才会使学生历史学习水平的提高具有可能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内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与正确的人生观。要应用发散式教学方法,教师的头脑中必须要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并具有将历史知识进行横向与竖向联系的能力。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许多教师的历史学科知识储备不足,缺少其他学科的知识,根本不能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的历史学习。因此,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个人历史素质,是加强发散式教学法应用的首要前提。比如在讲解“第二次”的时候,许多教师会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灌输。从第二次发生的历史背景开始,分析第二次出现的原因,讲解过程,最后从战争参与的双方角度来表述此次战争的意义。初中生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其没有新鲜感,也不敢有厌恶感,只是呆板地记忆知识。而实施发散式的教学,教师在讲解第二次的知识时,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下英国工业的发展程度与中国工业的发展程度,将二者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发散式的教学,就是从大的方面讲到小的方面,从世界落实到国家,从国家发展落实到事件发展,使学生的思维从宏观到微观进行思考。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学科知识丰富,教学水平提高,初中生才有机会受到发散式教育,快速提高自己的历史水平。
二、关注并且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发散式教学实施
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初中历史教学,会使学生的学习新鲜感提高,也方便学生记笔记,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复习效率。在过去的历史学习中,教师会将与历史事件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罗列,利用大括号的形式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将其作为笔记内容抄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这样的教学行为虽然没有错误,但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久集中。许多学生没有规范的记笔记习惯,自己在课上记的笔记,在课下经常会不认识,搞不懂自己写了些什么。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以思考的思路作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会使学生的笔记记得更加轻松,复习活动也更加便利。只要学生肯思考,思考导图的积极作用就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比如在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八国联军”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让学生从这一核心出发,列出八个分支,将侵略我国的八个国家写在第二级别的分支上。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到需要掌握的历史知识点,像侵略时间、原因、方法、结果、条约、影响等,这些知识点可以作为三级分支被记录。教师组织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查找,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肯定,在任务的驱动下,历史学习积极性提高。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掌握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历史学习整体水平上升。
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能力,促进发散式教学实施
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发散式教学应用的顺利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来讲,想象力是其学习路上的重要引导力量。学生具有想象能力,就会具有创造能力。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历史学科不仅严谨与科学,也随意与宽松。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合理想象,比如,对历史事件的后果以及影响进行想象,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想象力在发散式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对于初中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想象绝不意味着胡思乱想,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合理想象。同样,在讲解第二次的时候,一些学生提问:“老师,我觉得可以不发生。”教师听到这样的看法,不要马上否认学生的想法,而是要通过交流与讨论来了解学生这样想的理由。教师可以提问:“你为什么这样想呢?”学生说:“的发生,是因为我国进行了进出口贸易,英国发现了我们的好,就贪婪地抢劫我们的物品。”学生的看法不无道理,但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教师要适当引导,让学生在想象中牢记历史事实。
篇9
关键词:历史教学;素质;农村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110-02
一、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特点
农村,尤其是偏远的农村,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相应的历史博物馆及历史文物设施较为稀少,因此,农村的孩子对于历史这门学科了解很少。另外,由于教材的改革,目前的农村只有在初中教学中才有历史课程,这两方面的原因形成了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独特特点。
1.学生兴趣浓厚。初中的教学对象以14~15岁少年为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维最为活跃、兴趣广泛、好奇心胜。而从未接触过的历史教学内容,极大的满足了他们那份好奇心、那份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历史学科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
2.知识内容丰富。由于从未接触过,所以什么内容对孩子们来说都是新奇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在大大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每节历史课都能学到丰富的知识。
3.老师讲解为主。由于大多数农村初中教育院校缺少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导致都是以历史老师的课堂讲解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只是安静地听取、记忆老师讲解的知识点,再辅以查阅课外书籍,或者收看收听有关报道来学习历史知识。
4.课堂为主要学习场所。一方面,大多数农村没有历史博物馆和历史文物遗迹;另一方面,限于经济条件,农村的初中院校无力组织师生去外地观看历史博物馆和相关历史文物遗迹。因此,农村的初中历史教学还是停留在课堂讲解上,通过展示历史影像照片或者老师手书版画的形式给学生进行讲解。
二、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2001年我国颁布了新课改通知,开始了教育改革,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素质教育,使得我国的教育行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众多农村初中教育院校也采取了一系列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变革,比如师资力量得到提升、信息技术的加以应用、新型教学设备的建设等,整个教育水平上升了一个大台阶,取得了不小效果。可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思想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1.新型教学设备没有得到合理应用。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新型教学设备的维护费用比较高昂,再加上缺乏专业的设备调试人才,以致很多农村初中院校配备的新型教学设备,都是锁在实验室或办公室里,搁置一旁,或只是简单的操作一下,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
2.历史教学流于表面讲解,缺乏创新。限于不能参加历史博物馆及相关历史文物遗迹的实地观察,只是以历史老师的课堂讲解为主,造成不少历史老师只是简单的将历史教材读解一遍,教学内容枯燥、单一,缺乏知识的创新。
3.学生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灵活性。没有实地的观察,以历史老师的课堂讲解为主,造成学生只能拿笔记下老师所讲内容,然后死记硬背,把老师讲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间以及相关历史影响、意义等强记下来,缺乏知识应用的灵活性,不了解历史思考问题的方法,对于同性质的历史事件缺乏分析能力,只会照搬记住的历史知识。
4.偏离历史教学的本质。推行素质教育以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开展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可是在广大农村初中教学中,尤其是在传统思想认作副课的历史教学中并未得到重视,依然是以考试分数为最终目的。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课程,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农村初中历史教育偏离了素质教育历史教学的本质,依然片面的追求分数,导造成学生对历史知识运用能力的缺失,历史思维的欠缺。
三、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农村是我国人口分布最多的聚集地,占据我国五分之三的人口,因此做好农村的教学工作对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战略有着重要意义。农村初中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它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农村初中历史教育作为现代农村初中教学中问题较为突出的学科,我们必须要做好它。
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合理利用教学新设备。强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办学、教学能力。尤其是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一些老教师来说都是“一窍不通”,新来的老师也是一知半解。要加强新型教学设备使用技能的培训教育,开展教师补习班,通过专业人士的讲解提升教师的教学设备使用技能,合理的利用教学新设备,提高课堂讲学效率。组织课外实践,提升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没有历史博物馆和历史文物遗迹,但是历史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调查互动,比如中国近代史部分的,可以找村子中的年长者进行提问,收集课本上没有的史料,加以分析、整理提升自己的历史知识,并尝试给自己的调查结果做结论,最后由历史老师做评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还增长了学生的历史探索、历史史料收集以及对史料进行分析总结的历史思维能力。
2.加强思想培训,回归历史教学本质。加强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思想的培训,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错误观念,推行现在的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为出发点和根本,合理设置历史课程和历史知识点,做好备课工作,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参与师生互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问题的调查活动,并辅导学生进行历史调查结果总结,在历史调查中提高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历史知识运用能力。
3.建立有效的教学规范章程。建立有效的教学规范章程,通过规范的章程明确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各项内容,使课堂教学有章可循,达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教学目标的双赢。
4.家长互动教学。完善的历史教学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课堂上,尤其是在广大农村,教育资源本来就相对短缺,因此,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努力发掘各项教育资源。通过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让学生家长开展互动教学,让学生在家里通过家长的辅导进行额外的历史知识补充,这也是提升历史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地方,限于经济、文化等条件影响,师资、教学设备、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都存在一些不足,造成新时期推行的素质教育取得的效果甚微。但是我们不能气馁,产生敷衍的思想,相反,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参与对外界的交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努力开发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主动与领导进行沟通,开展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改革,这样不仅使我们农村初中历史教育的问题得到解决,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而且我们农村的整个教育水平都可以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费为群.质疑·联想·求证——初中历史教学的突破口[J].上海教育科研,2012,(5):81-82.
[2]薛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1):55-56.
[3]陈章灿.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活动课[J].职业时空,2009,5(12):137-138.
[4]叶爱明.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建议[J].中学教学参考,2012,(3):79.
篇10
关键词:历史课堂 有效教学 培养兴趣
新课程改革,无疑是教育教学领域内一场深刻的革命。在新的历史时期,如果还固守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就会被时代所淘汰。为了顺应历史潮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投身于教学改革,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规律与方法。我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已有数年之久,在有效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兹向大家交流一下,贵在抛砖引玉。
一、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没有兴趣,难于保证教学质量。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1、生动讲解,激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历史的情趣,教学语言要适当加工,使其生活化,趣味化。以通俗形象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力,使抽象的历史事件鲜活起来,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从而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例如学习《美国的诞生》一课时,依据教材内容用带点“评书味”的方法,我给学生讲了华盛顿童年时,砍掉樱桃树的故事,并故意说:“父亲为什么没有责备华盛顿?因为他手里拿着斧子。”学生在笑声中,体味着做人的道理。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这一课的学习情趣。
2、走入历史,提高兴趣
所谓“走入历史”就是“进入历史角色”,提高学生参与程度。要创设特定的课堂氛围,再现历史情境。教学中我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表演历史小话剧,使学生深入历史情境,通过角色转换,培养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例如在学习《不怕远征难》一课时,我们组织学生表演话剧《草地亲情》,班长演老炊事员,面对扮演伤员的同学大喊:“我是炊事员,听我的,你们先吃……”学生如身临其境,深受感动,有效的达成了教学目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以生为本,体验乐趣
“以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让他们在课堂探究提问、独立思考、质疑问难。相互合作、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二、有效的教学模式选择
教学模式必须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服务,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益。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模式必须由传统教学模式向新课程教学模式转变。下面谈谈两种较贴近教学实际、可操作性强的两种教学模式。
1、“导学--自悟” 教学模式 “导学--自悟”教学模式采用激励、竞争、合作等机制、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形成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与交融,激发了每个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但当前很多教师普遍认为学历史只要“死记硬背”就够了,他们让学生没完没了地背课本里的事件、人物、时间、地点、背景、影响等等,有的甚至还要默写。这种方法不值得效仿:一方面,太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另一方面,学生虽然“死记硬背”了无数的知识点,可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的能力却很差。好的导入方法就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优势,它往往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
2、“任务—目标”教学模式 :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
明确教学目的,就是教师把本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公示于众,让每个学生都知道。教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先把教学的目标分解成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类目标。作为自己教学的遵循,再把教学目标中学生应该到达的单列出来。作为学生学习的目的,或者板书在黑板上,或者用口头语言交代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这一课时要学习什么,学习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学习目的明确,学生就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可以根据学习的目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有关的历史知识,有选择地听老师讲课、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历史资料。学生不知道学习的目的,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只能够跟在老师的屁股后头学习老师所知道的那点历史知识。《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这么一条“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正是在落实这一教学理念。 “设立”教学目标的人,除了教师以外,还有学生,并且每个学生设立的目标又不一样。而在教学过程发生前,他们又不可能交流、讨论教学目标,交流往往发生在教学过程开始以后。各人的目标交流、互动使设定的目标逐步确定下来,成为共同目标,而这时教学过程也该结束了。
三、总结规律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历史知识大多属于陈述性知识,记忆术的合理运用有助于知识的识记
- 上一篇:教育理论的重要性
- 下一篇:小学英语教育理论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