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债务法律规定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共同债务法律规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婚姻法;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
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因为日常生活等原因,难免会与第三方产生债务关系,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性债务也逐渐向经营性债务转化。然而,当下的婚姻法中,债务定性如何,直接关系到夫妻的财产权益以及交易安全问题。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不但与民法中债务认定中的完整构建息息相关,也是婚姻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夫妻共同债务的概念以及特征
(一)夫妻共同债务的概念
目前,对于夫妻共同债务的概念,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议,一部分法学人员认为,夫妻关系中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在共同生活过程中因生活需要所担负的债务即为夫妻共同债务;另一部分法学人员认为,所谓的夫妻共同债务是在夫妻关系中的一方或者双方为管理、维持共同的婚姻家庭生活事务所产生的债务,并需要由夫妻共同负担的费用即夫妻共同债务。第一种观点是基于《婚姻法》中的明文规定做出的认定方式。第二种观点则是利用抽象概括的方式,从债务的发生原因分析,确定了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方式。第一种认定方式只规定了夫妻在共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债务,并没有对夫妻“共同生活”进行明确的规定。第二种认定方式的范围更为狭窄,将夫妻的共同债务认定为“合理正当管理而诞生的债务”,没有考虑到履行法定义务所必须担负的债务,不具备全面性。
(二)夫妻共同债务的特征
1.主体的特定性夫妻共同债务的责任主体必须是法定婚姻关系内的夫妻双方,不具备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不得以夫妻共同债务的模式承担债务。不具备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主要包括男女双方未婚同居、婚外同居,以及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婚姻关系。2.目的的特定性夫妻双方或者一方处于特定目的向债权人负债,该类债务才具备法律效力。该种债务主要针对婚姻关系中家庭利益或者履行法定义务,对于超出家庭范围之外的债务,不适用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方式。3.债务范围的特殊性夫妻的共同债务的范围以法律的明文规定为主要依据,以当事人的自我约定为辅,债务双方的当事人的债务债权约定的法律效力不得大于法律明文规定[1]。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约定,不具备法律效力,债务双方当事人有权不予履行。除此之外,该类债务必须要发生在合法婚姻关系内,在提供债务证据时,当事人也要提供能直接证明债务以用于夫妻双方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支出,才能将债务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4.责任的连带性责任的连带性,顾名思义,就是在夫妻关系之下,夫妻双方需要共同承担债务。夫妻双方内部的约定必须依循法律规定,约定内容没有法律明文规定以及符合法律明文规定的条文具备法律效力,违反法律规定的,则不具备法律效力。5.责任财产的特殊性根据法律规定,用于偿还夫妻共同债务的,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存在夫妻一方个人财产用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偿还。
二、当下我国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使用的司法困境
(一)个案审理中的司法困境
在对夫妻共同债务进行认定时,往往会因为地方法院或者上下级法院的不同认定模式,导致审判结果不同,对夫妻债务有不同的认定[2]。这种情况的产生原因往往源于在离婚案件中,难以分辨夫妻共同债务的真实性。另外,说明了地方法院法官没有统一的认定模式,并且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知存在疑惑,在难以查清借款用途的情况下,难以及时选择适用案件的认定规则。尤其是当下的认定模式主要采用“限制适用”的态度,导致国家司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受到影响。
(二)大数据视野下的司法困境
在审判过程中,往往由于没有正确应用“普遍使用规则”及其他认定规则,导致上诉率及再审率不断增加。使我国地方法院在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上以及立法价值方面不能取得成效。
三、司法困境的主要特点
(一)案件事实部分的特点
夫妻共同债务的性质多为货币债务[3]。并且由夫妻双方共同商议后进行的借贷活动较少,通常都是夫妻关系中个人,为维系生活以及生活刚需而产生的债务情况,还有就是夫妻关系中夫妻双方分居期间所产生的债务。值得一提的是,在夫妻关系存续过程中,夫妻关系中的一方,因赌博直接产生的债务,不具备法律效力,但是向第三方借款进行赌博而产生的债务,受到法律保护。债务的债权人以及债务人之间的关系除了银行与借贷人以外,还包括个人借款,由于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中小数额的借贷往往只是口头约定,缺少能够直接作为证据使用的单据。在债务产生时,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合同往往缺乏法律效力,甚至部分“打白条”行为仅仅简单说明了欠款数量,连债务产生的时间以及债务双方的签名都没有,该类证据不但不具备法律效力,对其真实性的追溯也较为困难。值得一提的是,当下移动支付的方式已经得到普及,大多数借款都基于移动设备进行转账,因此,在追溯债务时,法院可以直接将从当事人移动设备中提取的交易记录作为有效证据。
(二)案件审理部分的特点
首先,是债务的真实性难以判断,由于债务证据多体现在书面或者网络设备中,造假较为容易[4]。不仅如此,在离婚案件中,也可以通过虚构债务达成财产分割以及不离婚的目的。在判决过程中,只要夫妻关系中的其中一方能够提供有效的证据,即可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其次,就是共同债务难以辨别,在判决过程中,难以分辨借条等证据是否发生在夫妻关系存续状态之下,并且难以考究夫妻一方提供的债务证据的真实性,难以确定债务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
四、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标准之完善
(一)夫妻共同债务的二元标准
由于不同婚姻家庭的生活模式不同,家庭成员的紧密程度也完全不同,因此,夫妻财产关系也会受到影响。在夫妻关系之中,夫妻合作经营维系婚姻家庭的物质基础以及婚姻家庭中,夫妻其中一方在外工作,一方待业在家的情况,不同的家庭环境的财产划分也完全不同,其可能产生的共同债务也完全不同,因此,就可以通过对特定身份关系下的人的意思自治进行限制,借此发挥特定身份关系下人的强制义务。
(二)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标准的具体化
1.基于共同意思形成的夫妻共同债务在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经过协商,将夫妻一方或者双方缠身的债务认定为共同债务,可以在后续的案件中,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这种认定方式基于两种考虑:首先,夫妻关系中的个人在借贷过程中可能产生风险的活动,将一部分损失分配给另一方是公平的;其次,夫妻双方以及债权方都切实了解债务内容。2.基于抚养义务形成的夫妻共同债务为避免法律在适用中的恣意,应当将法律规定中的家庭扶助义务进行明确的规范,并且明确其中产生的共同债务。
五、结语
夫妻的共同债务存在于婚姻存续期间的夫妻双方或者夫妻个人因生活刚需等家庭原因产生的借贷关系,目前我国《婚姻法》对共同债务的规定仍然拥有进步的空间,由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判决困境以及认定问题,无法保障判决的公正性。因此,就需要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方式以及规则进行优化,以此避免在法院判决过程中,类似的案件在不同的地区产生不同的判决结果,从而导致法律的权威性受到影响,并危害到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世英.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标准及其诉讼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8.
[2]李贝.夫妻共同债务的立法困局与出路――以“新解释”为考察对象[J].东方法学,2019(1):104-112.
篇2
离婚后关于夫妻债务的问题,
1、夫妻共同债务,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或者其中一方为夫妻共同生活对第三人所负的债务。一方赌博所借的债务,由于该债务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和家庭生活,属于一方个人不合理的开支,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因而应由举债人个人自行承担,配偶另一方不承担偿还责任。
2、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违法的债务不受法律保护。赌博,为我国法律所明令禁止,赌债属于非法债务,不受法律保护。如果出借人明知举债人所借债务用于个人赌博的,其债权也同样不受法律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十一条规定:“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予以保护”。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在法院执行实践中,对执行依据没有明确债务是否属于被执行人夫妻共同债务,在执行程序中如被执行人名下无财产可供执行,能否追加被执行人的夫或妻为被执行主体?该类案件在人民法院执行过程中为数不少,尤其在基层法院中更是常见。长期以来,由于相关法律规定的缺失和理解的分歧,各法院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其中一种做法是,要求申请执行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通过审判程序确定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后,再追加债务人的配偶为被执行人。另一种做法是,由执行机构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通过执行听证程序直接裁定追加被执行人的配偶为被执行主体。
两种不同的做法实际上反映出了法院在处理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发生的债务的清偿问题上存在不同的利益保护侧重点:前者只有在执行依据明确夫妻共同债务的情形下才追加执行,更倾向于保护非举债的配偶方的个体利益;后者则更侧重保护交易安全和债权人的利益,通过执行听证认定夫妻共同债务,直接追加执行,提高执行效率,减少了债权人的讼累。
笔者以为,由执行机构直接对夫妻共同债务进行追加执行,不仅具有法理和法律上依据,同时也更符合节省司法成本、侧重保护第三人合法权益和交易安全的立法潮流,体现了民事执行的效率优先价值。
一、夫妻共同债务追加执行的基础
(一)理论基础
1、执行力的扩张理论
民事执行的依据是生效法律文书,其中大多数是法院作出的裁判文书。当事人以生效的法律文书为依据向法院申请执行,法院依据该法律文书的内容行使权力,实施执行和履行义务。因此执行主体原则上应当限定在执行依据明确的主体范围之内,然而基于民事执行的效率原则,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降低司法成本及减少当事人的诉累的考虑,生效法律文书效力的主观范围会产生一定的扩张性。这种扩张可分为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和执行力主观范围的扩张两个方面。
执行力主观范围的扩张是指执行依据在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或者一定范围内对于那些生效法律文书主文没有明确的主体产生赋予力和规范力。这些主体可以不需要经过实体审理程序,被追加为赋予承担被执行人的应尽的义务。执行力的主观范围扩张为没有实体权利义务裁判权的执行机构和人员裁决变更或者追加执行当事人奠定了基础,即执行力主观范围的扩张是民事执行过程中变更或者追加当事人的程序法理基础。
执行效力主观范围的扩张除了程序法的原因(如诉讼系属后当事人的继受人等可以直接追加为被执行人),实体法的原因同样会导致执行效力主观范围的扩张。从实体法的角度,如果案外人与执行名气确定的义务主体之间存在法定的连带责任关系,即使作为执行根据的生效法律文书没有明确案外人担连带责任,但只要法律明确规定执行依据中的债务人应当与案外人向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案外人就有义务与债务人向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由于连带责任的不可分割性,案外人即使没有被纳入裁判程序,也可在执行程序中将其纳入程序,责令其承担民事责任。因此,法定连带责任的不可分割性是执行承担的实体性原因之一。而根据《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发生的债务,除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外,为夫妻共同债务。因此只要是夫妻共同债务,在民事执行程序中,执行机构有权追加依法追加其配偶为被执行人并依法强制执行其财产。
2、责任财产的恒定性
责任财产的恒定性是指生效法律文书在确定债务人财产责任的同时,其实也明确了承担该裁决义务的责任财产。就法院裁判而言,其对责任财产的判断具有对世的效力,未经法定的程序与方式,责任财产的属性不会发生变化。在法院判决的债务被清偿前,除非该财产依法失去责任财产的属性(该财产已经不是责任财产)均得用于清偿债务。因此,即使责任财产的所有权主体发生变化(如被继承或者被赠与),只要其没有失去责任财产的属性;同时裁决确定的债权没有实现,就应当被用于清偿债务。责任财产的新的所有权主体拒绝以该责任财产清偿债务的,执行机构可直接裁决变更或者追加该新主体为执行当事人。因此,无论是夫妻任何一方以个人名义所欠的债务,如果债务的性质是夫妻共同债务,其共同财产就是责任财产,不论该责任财产在夫妻哪一方的名下,都可以依法强制执行。从责任财产的恒定性的角度分析,只要所欠债务是夫妻共同债务,执行机关有权追加被执行人的配偶,并依法执行被执行人的财产。
(二)法律基础
1、执行机构的执行裁决权
在传统观念中,执行权与审判权是截然分开的,执行机构只能有“纯净”的执行权,对当事人实体争议的判断只能是审判机构的“业务”。事实上,社会生活是复杂多变的,在执行工作中会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把执行权与审判权完全分开,执行机构不应具有一定程度可以对当事人实体争议进行裁判的权力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面临的诸多法律问题,因而不具有科学性。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83条赋予了人民法院执行机构一定程度的裁决权,即执行机构有权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对是否追加被执行主体作出审查和判断,在程序上也是由执行机构对追加被执行主体作出裁定。因此执行裁决权决定了执行机构在民事执行程序中有权对夫妻共同债务予以认定和判断。
2、夫妻共同债务推定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解释(二)第18条、第24条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债权人就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只有两种情形例外:(1)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且债务人或债务人的配偶对此能够证明的,应当由债务人本人承担清偿责任;(2)夫妻双方实行约定财产制的,如果债权人事先知道该约定,并与夫妻中的一方建立债权债务关系的,应当认定为个人债务,用债务人的个人财产清偿。根据此规定,可以发现:(1)夫妻对共同债务的连带清偿责任是一种法定的连带清偿责任,这种连带清偿责任不论执行依据是否明确都是存在的;(2)在涉及到债权人利益的情形下,法律对婚姻债务的性质采取的是“共同债务推定”的标准,即原则上都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只有在法定例外情形下才能认定为个人债务。因此,在执行程序中,有关执行依据确定为夫妻一方的债务,除了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形外,都可以推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双方负连带清偿责任,并与夫妻之间是否已离婚或对夫妻共同除财产作出分割,以及离婚后另一方是否再婚无关。执行机构可以在执行程序中应执行申请人的申请,追加夫妻另一方为被执行人。
(三)现实基础
民事执行程序的价值目标在于以低廉的成本高效地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的内容,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人权利由法定状态转变为现实状态,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民事执行程序偏向效率价值。为了高效地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的内容,除了要求执行机构及其人员迅速地采取执行措施并穷尽一切执行措施迫使债务人履行义务,还应当赋予执行机构在一定范围内追加执行当事人的权力,使应当承担义务的主体加入执行程序履行义务,尽快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的内容,实现民事执行的效率优先价值。
此外,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了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力义务关系,尤其是明确了财产权益纠纷案件中责任财产的范围,必须确保其权威性,维护其稳定性。如果一旦当事人所变化,就简单地将案件推回裁判程序,必然造成不必要的司法资源浪费。如果在符合法律和法理的范围内,由执行机构通过一定的正当程序,直接变更或追加执行当事人,必然有利于一次性解决纠纷,节省社会成本、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同时维护法律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二、程序构建——夫妻共同债务追加执行程序及其救济
1、夫妻共同债务追加执行程序的启动
(1)追加程序的启动方式
夫妻共同债务追加执行程序的启动方式应当为“依申请启动”。因为该程序处理的是民事私权,申请执行人如果明知夫妻共同债务追加执行的情形存在,而不要求追加执行,表明其放弃了对被执行人配偶追究的权利,人民法院应尊重申请执行人对私权的处分。
(2)申请追加的主体
夫妻共同债务追加执行的实质是省略了申请执行人对被执行人配偶依法应取得的执行依据。另外被执行人配偶在其后的执行异议之诉中须以申请执行人为被告,因此,仅得以申请执行人为申请的主体而不允许以被执行人为申请的主体。
2、执行机构的审查
(1)审查的组织和审查的形式。由于夫妻共同债务追加执行对有关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影响重大,在对申请执行人的追加申请进行审查时应当由3名以上奇数的执行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至于审查的形式,原则上采用书面审查即可,但在必要时应当询问有关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因为夫妻共同债务追加执行追求的就是执行效率价值和程序效益,况且夫妻共同债务追加执行的裁定并不具有终局的效力,有关利害关系人可以对之提起许可执行之诉或执行异议之诉,所以不需要采取审理或者类似审理的听证程序进行。
(2)审查的方式。由于申请执行人的申请,被执行人配偶被追加为被执行主体时,执行机构依据的是实体法或程序法的规定。但申请执行人的主张是否成立,则需要执行机构进行审查,并在审查时要允许被执行人及其配偶对之提出抗辩。否则,虽然夫妻共同债务追加执行并不具有终局的效力,但仍会因其不当适用甚至滥用而造成对有关当事人权益的侵害。故笔者认为夫妻共同债务追加执行须由执行机构进行实质审查。
(3)审查后的处理。第一,裁定驳回申请执行人的追加申请。经审查,如果执行机构认为申请执行人的追加理由不符合夫妻共同债务追加执行的适用情形,或者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适用情形的存在,则执行机构应当以裁定的形式驳回申请执行人的申请。裁定作出经送达当事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不允许申请执行人提请复议,申请执行人对之不服的,则可提起许可执行之诉。第二,裁定追加被执行人配偶为被执行主体。经审查,如果执行机构认为申请执行人提出的追加申请符合法定的情形,且证据确实充分,则应当作出追加被执行人配偶为被执行主体的裁定。裁定作出经送达当事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不允许被执行人配偶提请复议,被执行人配偶对之不服的,则可提起执行异议之诉。
3、夫妻共同债务追加执行的救济程序
虽然夫妻共同债务的追加执行提高了执行效率,体现了程序效益价值,但是由于在作出夫妻共同债务追加执行的裁定时可能对有关利害关系人的实体或者程序权益造成不当侵害,因此有必要从程序上赋予可能受到不当侵害的利害关系人以救济的权利。从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编写的《执行文书样式》中关于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异议裁定文书样式的规定可以看出,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认为夫妻共同债务追加执行裁决是程序性裁决,对人民法院的夫妻共同债务追加执行裁决不服的,应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的规定,提请执行复议。
但笔者以为,虽然在执行复议程序中也有攻击防御等程序以保障有关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但是这些程序不如审判程序中的攻击防御等程序更能保护有关利害关系人的权利,容易造成对执行案件当事人和案外人权利的侵害。同时,对夫妻共同债务追加执行要先对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进行认定,这本身就是对有关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进行的判断,这种裁决应是实体性裁决,应该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通过诉讼的方式进行解决。具体讲,可以采取许可执行之诉和执行异议之诉来解决。
a、许可执行之诉
(1)许可执行之诉的概念和性质。在一般情况下,许可执行之诉是指依据执行力的扩张,申请执行人申请追加执行依据所确定的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为被执行主体而被执行机构驳回时,申请执行人以该第三人为被告向执行法院提起的诉讼。其性质有三种观点:给付之诉说、确认之诉说、形成之诉说。笔者认为,许可之诉的性质应为给付之诉。申请追加执行的实质是省略了申请执行人对第三人依法理应取得的执行依据,而许可执行之诉的实质是在申请执行人的追加申请被裁定驳回时,赋予申请执行人提讼的权利以“复圆”被省略的诉讼。故此,从本质上讲,许可执行之诉是申请执行人要求第三人对其承担清偿义务的给付之诉。
(2)许可执行之诉的程序。
第一,诉讼当事人。在申请执行人申请要求将被执行人配偶追加为被执行主体而被执行机构裁定驳回时,许可执行之诉的当事人应以申请执行人为原告,以被执行人配偶为被告,以被执行人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第二,管辖法院和适用程序。许可执行之诉应当由执行法院管辖,审理机构应为审判机构,适用程序与一般的诉讼案件相同。第三,期限。期限的设定是为了督促申请执行人尽快提讼,从而使法律关系处于稳定的状态。我国台湾地区“强制执行法”第14条之一第2款规定,申请执行人依据执行力的扩张提起追加申请而被执行机构裁定驳回时,申请执行人应于裁定送达后10内向执行法院提起许可执行之诉。笔者认为,可以借鉴该规定,规定申请执行人应在收到驳回申请裁定之日起10内向执行法院提起许可执行之诉,否则不得并丧失申请对被执行人配偶进行强制执行的权利。第四,法律后果。申请执行人提起许可执行之诉并获得胜诉的确定判决后,被执行人配偶不得声明不服,也不得再提起执行异议之诉。如果申请执行人败诉,则不得再以被执行人配偶为被告另行诉讼。
b、执行异议之诉
(1)执行异议之诉的概念和性质。在执行过程中,第三人以执行行为已经侵害或将要侵害其合法权益为由而向执行法院提讼,此为通常意义上的执行异议之诉。其性质有三种主张:给付之诉、确认之诉、形成之诉。笔者认为,在夫妻共同债务追加执行的程序中,设置执行异议之诉的目的在于赋予被执行人配偶有主张执行依据中的债务非为夫妻共同债务的权利,故异议之诉的性质应为确认之诉。
篇4
关键词 夫妻共同债务 巨额债务 抗辩权
作者简介:胡顺遂,庆元县人民法院。
现我国有关夫妻共同债务的法律规定比较粗略,在司法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的主要是《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该条文规定的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标准,强加给债务人配偶一方的举证责任,确实保护了交易安全,但是却牺牲了配偶一方的权益。
一、问题的提出
夫妻共同债务案件主要发生在借款合同领域,因此本文选取了Q县法院2009―2013年涉夫妻共同债务的民间借贷案件进行分析。为便于表述,下文把实际欠款人称为债务人,欠款人配偶则称为债务人配偶。
(一)女性权利保护的缺失――夫债妇还
如图一所示,债务人为女性的案件数为10件,仅占14%。因民间借贷案件多有同一债务人的系列案件,除去重复的债务人后,债务人为女性的竟只有4人,仅占实际债务人总数的7%。尽管在调查中对男性债务人案件数及人数会多于女性债务人有所预期,但女性债务人人数如此稀少还是令人称奇。由此可知,虽然《婚姻法》以男女平等为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女性一般要承担抚养儿女及操持家务等重任,代表家庭参与经济活动的往往是男性,“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现实导致对外负债的多为男性。上述原因,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夫债妇还”案件频发。夫妻共同债务制度为了保障交易安全,不可避免地要牺牲配偶一方的权益,却无可奈何仅牺牲了女性配偶一方的权益。
(二)个人债务证明难――裁判结果一边倒
二、法律症结:债务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证明难
(一)《指导意见》第19条分析
“日常生活需要范围负债”在司法实践中很难界定,现实生活中的借条一般不会写明用途,就算写明用途,债务人也完全可以胡诌。而Q县常见的“职业放贷人”所设计的借款合同,一般主文开篇即是“因生意周转资金需要……”这使得认定“日常生活需要”无从谈起,因为夫妻生活的私密性,外人对借款用途基本无法查明。既然如此,那只能在借款金额上加以限制。可问题是浙江省各地区之间、农村城市之间收入差距明显,“日常生活需要”的借款金额如何认定?这还没有考量债务人的职业、收入、跨地区借款等更复杂的情形。在此种情况下,法官最保险的做法无疑是不对“日常生活需要”加以认定,而是让债权人举证证明债务人举债是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或经营。
(二)《指导意见》第19条裁判结果分析
三、路径选择:构建双重推定的夫妻共同债务新规则
在夫妻共同债务领域中,举证责任无论分配给债权人抑或债务人配偶,裁判结果均呈现一边倒的局面。因此,应对“巨额债务”作出界定,并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规则:以“巨额债务”为临界区分个人债务与夫妻共同债务,并分别赋予债权人与债务人配偶抗辩权。
(一)以“巨额债务”为临界区分个人债务与夫妻共同债务
(二)分别赋予债权人与债务人配偶抗辩权
篇5
2005年5月7日,严某向金某出具借条借款50万元,约定2006年5月7日归还。同日,金某通过中国农业银行银行卡向严某交付了该款项。2005年10月12日,严某与妻子王某协议离婚。在离婚协议书中,双方对子女抚养及财产分割作出处理,但未涉及该债务。事后,因严某未归还上述借款,金某遂将严某及王某告上了法庭,要求两人归还借款。
在庭审中,严某称向金某借50万元是事实,但借钱时与王某商量好是开公司的,且这笔钱是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借的,王某也应当承担相应的债务。而王某则认为,严某当时并没有与其商量过这笔借款的事,其根本不知道有此笔债务,不应承担还款义务。
调处
根据庭审认定的事实,被告严某在与被告王某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向原告借款,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对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应作为夫妻共同债务处理。被告王某未能证明该债务属于“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之情形”。因此,该债务应视为夫妻共同债务,原告作为债权人为保障自己的权利,向两被告主张自己的债权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严某与王某对该借款的陈述虽然并不一致,但对于否认或不认可该笔债务的王某来说,应当提供足够证据来证明该笔借款的性质,仅以不清楚、不知道为由作为抗辩意见不能被采纳。两被告虽已协议离婚,双方对财产分割问题也作了处理,但原告作为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两被告主张权利。法院最后判决被告严某、王某归还原告借款人民币50万元。
链接
1.《民法通则》:第108条 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 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强制偿还。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24条 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
第25条 当事人的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已经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作出处理的,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
一方就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后,基于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向另一方主张追偿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3.《婚姻法》:第19条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篇6
摘 要 夫妻一方个人债务理应由其个人承担,另一方配偶可以拒绝其清偿请求,但一般而言不可以对抗债权人。当夫妻一方对另一方的个人债务承担了连带责任的情况下,有权向债务人配偶追偿。
关键词 个人债务 对抗效力 追偿权
一、夫妻一方个人债务的范围
根据《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夫妻债务分为两种:一种是夫妻共同债务,另一种是夫妻个人债务。根据债的相对性夫妻个人债务要由夫妻一方自己承担,而夫妻共同债务则应由夫妻承担连带责任。夫妻共同债务是指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和夫妻共同生产、经营所负的债务。下面具体分析一下夫妻一方个人债务的范围。
(一)法律上的分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7条的规定:下列债务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由一方以个人财产清偿:1.夫妻双方依婚姻法的规定,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但以此逃避债务的除外;2.未经夫妻协商一致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扶养、赡养义务的亲朋所负担的债务;3.未经夫妻协商一致,独自筹资从事经济活动的,而其收入也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4.其他应属个人所负的债务,如婚前个人的债务、一方不合理开支所负的债务。
(二)学理上的分类
1.在没有法律规定及另外约定的情况下,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所产生的债务。虽然夫妻双方缔结婚姻后在许多方面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但夫妻仍有独立性,可单独从事民事行为。无论是实行共同财产制还是分别财产制都会存在个人财产。在法律没有规定实行夫妻财产共有制以及夫妻未将个人财产约定为夫妻共有时,一方的个人财产所产生的债务一般而言为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这里要明确夫妻一方个人财产都包括哪些。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1)一方的婚前财产;(2)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3)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5)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但是夫妻一方个人财产所产生的债务也并不都是个人债务,存在例外情况。当夫妻双方有共同举债的合意或夫妻分享了债务带来的利益的时候,即使是一方个人财产所产生的债务也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另外如果债权人能举证证明他与债务人及其配偶约定个人财产产生的债务作为夫妻共同债务的情况下也可要求债务人的配偶承担连带责任。
2.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而从事的民事行为和事实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包括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没有扶养义务的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生产或者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且其收入未用于共同生活等情况。
3.夫妻一方以自己名义举债但其配偶能举证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的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也就是说只要能够证明是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产生的债务,即使以一方个人名义举债也推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但该条在适用时还应当与《婚姻法解释(一)》第十七条相互协调适用,审查这种债务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即需满足:第一,夫妻有无共同举债的合意,如果夫妻有共同举债的合意则不论该债务所带来的利益是否为夫妻共享,该债务应视为共同债务;第二,举债的目的是夫妻共同生活或从事合法经营活动;第三,夫妻是否分享了债务所带来的利益。所以并不应将以一方个人名义所负的债务全部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需要考虑是否符合上述三个因素。这在学理分类第一个方面已经论述过了。但是从反面推论如果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如下事实:(1)夫妻双方既没有共同举债的合意,也没有共同分享该债务所带来的利益;(2)该债务不是用于夫妻双方应履行的法定义务或道德义务;(3)债务形成时,债权人有理由相信该债务不是为债务人的家庭共同利益而设立的。那么就可以《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推定,认定其为一方个人债务。
4.夫妻双方依法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但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均对夫妻双方约定债务的协议予以严格界定,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我国澳门对该种约定规定了极为严格的登记程序,只有符合了法定的形式要件才能对抗债权人。俄国规定了婚姻契约变更的通知义务,并赋予债权人法定解除权①。我国法律也规定了夫妻约定财产制需要“第三人知道”作为对抗要件。《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我国的此条规定与其他国家相比弹性更大一些,不一定必须有严格的形式要件,只要能证明第三人知道夫妻约定财产的情况就认定为一方个人债务。至于认定的基础可以是第三人与夫妻双方的协议也可以是夫妻对约定财产情况的公证。
二、夫妻一方个人债务的清偿责任
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理应由负债的夫妻一方负责偿还,离婚时不得要求以夫妻共同财产清偿。如果对方同意以共同财产清偿的,法律也不禁止。用于清偿个人债务的个人财产包括法定的个人财产、约定的个人财产以及在离婚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所得的个人财产②。夫妻一方个人债务应以个人财产清偿,如果债务人向其配偶提出清偿请求,债务人配偶可以个人债务为由抗辩。但债务人配偶是否可以对抗债权人的清偿请求呢?这里有两种立法例。
(一)不具有对抗效力
我国《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所以我国法律采取的是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在不能证明相关条件时不具有对抗债权人的效力。
(二)具有对抗效力
有些国家较为严格地秉承夫妻一方个人债务由其负责清偿,只在特殊情况下才由共同财产承担。如《德国民法典》第1462条规定:在由夫妻一方管理共有财产的情形下,对于因在夫妻财产共同制期间的法律行为而产生的债务,只在该行为系由管理方采取或者该方对此予以同意或者该法律行为即使无其同意仍对共有财产有效的情形,共有财产管理方才承担责任。第1463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夫妻一方所负的债务一般由其负责偿还。在由夫妻管理共有财产的情形下,对于因夫妻一方在夫妻财产共同制期间的法律行为而产生的债务,只在一方同意该法律行为或者该法律行为即使无其同意也对共有财产有效的情形,共有财产管理方才承担责任③。由此可以看出德国明确界定夫妻一方个人债务,并由其承担清偿责任,没有法律特别规定的情形共同财产不予以清偿。
三、夫妻一方的追偿权
《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一方就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后,基于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向另一方主张追偿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夫妻一方就夫妻共同债务清偿责任后,对因清偿超过自己分担部分的给付额,获得向另一方的求偿权,有权基于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向另一方追偿④。当夫或妻因不具备对抗债权人的条件而清偿了债务人配偶的债务时,由于连带责任仅发生对外效力,在配偶之间仍有明确的份额,所以没有清偿义务的配偶有权向另一方追偿其向债权人负担的份额。
注释:
①宋豫,陈苇.中国大陆与港澳台婚姻家庭法比较研究(第一版).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6:186.
②杨大文.亲属法(第三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8:187.
篇7
钟惠
Q:你不必承担偿还责任,因为上述债务系黄某的个人债务,而非夫妻共同债务。
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有上述规定,但并不能就此认为凡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对外所负债务均为夫妻共同债务,因为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有夫妻共同债务与夫妻个人债务之分,而只有当该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时,才能依法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如果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则应当由个人承担。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为了满足共同的生产、经营、生活需要,互相履行和享有夫妻权利义务,或为抚养子女、赡养老人所负的债务。即判断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的标尺,有且仅有是所负债务是否因夫妻共同之需所负,而不能仅仅将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作为判断标准。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该司法解释中的“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同样离不开“为夫妻共同之需”这一前提。
本案中,对黄某向谢某借款你并不知情,且发生在你们一直分居生活、彼此无任何经济来往的情况下,自然不能认为是“为夫妻共同之需”,也就不应作为夫妻共同债务。值得提醒的是,如果你们之间因此发生诉讼,根据有关司法解释,你必须提供证据证明该债务为黄某个人所负或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否则将承担不利后果。
多头就业致残,工伤找谁买单?
W:我因丈夫患病多年,为缓解家中经济拮据状况,同时兼职了3份工作。早上给一家公司送牛奶,白天在超市当收银员,晚上在一家歌厅做领班。4个月前,我在送牛奶时,由于三轮车刹车失灵,致使我在避让汽车中,连人带车跌入街旁水沟,除已经花费近万元医疗费用外,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近侧指间关节已经离断,经鉴定为7级伤残。我要求公司按工伤处理,但公司提出,其并非我唯一的用人单位,不能由其独自担责。而超市、歌厅则表示我受伤期间从事的工作与其无关,当然不应承担任何责任。请问:多头就业时导致工伤,究竟应当找谁买单?
吴 蔷
篇8
夫妻无债权债务的意思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对外没有属于夫妻双方的共同债权和债务。我国实行夫妻财产共有制,除法律规定的情形以及双方约定的以外,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属于夫妻共有,所产生的债权属于夫妻共同债权,所负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法律依据】
根据《婚姻法》第十九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A应当由唐妮偿还。父债子还,天经地义。唐明没有儿子,只有一个独生女儿,这笔债务就该由女儿偿还。
B应当由唐明的妻子偿还。因为这笔债务是治疗唐明的癌症欠下的,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唐明的妻子负有偿还义务。
C不用偿还。父债子还,只是道德约束,不是法律规定。唐明的债务应当用唐明的遗产偿还,既然唐明没有遗产,该债务也就不用偿还。
答案:B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笔债务是属于唐明的个人债务,还是夫妻共同债务,不同的认定,债务人是不同的。
个人债务个人负责,人死7,就用他的遗产来偿还。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人偿还被继承人的个人债务,以所继承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除非继承人自愿,法律上并无强制偿还的要求。唐明已经去世,没有留下任何遗产,如果这笔债务属于唐明的个人债务,其他人包括他的妻子和女儿,都没有法律上的偿还义务。而所谓的父债子还,只是道德约束,法律上没有这样的规定。
夫妻共同债务,则由夫妻共同负责,一方去世了,人死债不烂,另一方的偿还义务不能免除。这笔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唐明的妻子有没有偿还能力且不论,账是一定要记到她头上的。
那么,这笔债务究竟是唐明的个人债务,还是夫妻共同债务呢?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一方或双方治疗疾病所自的债务,也在夫妻共同债务范围内。因此,这5万元债务法律上的偿还义务人是唐明的妻子。当然,从道德层面讲,唐妮应当知恩图报,主动接过偿还债务的接力棒。
车辆转让保险未过户,保险公司该不该理赔
1周前,徐元从刘某手中购得二手轿车一辆,付款后就开走了车。本想几天后再去过户,没想到出了交通事故,车辆受损严重,徐元负事故全责。事发后,徐元第一时间通知了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派人勘察了现场。不料,当徐元请求保险公司理赔车损险时,保险公司却以投保人不是他为由予以拒绝:请刘某出马,保险公司却又以车辆已转让为由予以拒绝。接连碰壁后,徐元把保险公司告上法庭,保险公司该不该理赔呢?
A 不用理赔。保险标的转让应当通知保险人并变更保险合同。刘某出售轿车没有履行通知义务,保险合同也没有变更,因此不用理赔。
B需要理赔。保险标的转让应当通知保险人,并变更保险合同,但并不要求同步进行,在合理的期限内,保险公司的理赔责任不能免除。
C需要理赔。因为车辆尚未过户,视为没有转让。徐元驾驶车辆视为借用,原保险合同继续有效,保险公司应当理赔。
答案B
徐元付款后开走了车,虽然没有办理车辆过户手续,但这并不影响徐元对车辆的控制权,也不影响车辆买卖合同的效力。以车辆没有过户视为没有转让、原保险合同继续有效为由拒绝理赔,是不成立的。
《保险法》第54条规定:“保险标的的转让应当通知保险人,经保险人同意继续承保后,依法变更合同。”第21条第2款规定:“变更保险合同的,应当由保险人在原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批注或者附贴批单,或者由投保人和保险人订立变更的书面协议。”不过,法律并不强求车辆过户与车辆交付同步,也不要求保险过户与车辆交付同步,而是给予一个合理期限。在合理期限内,即便未办理过户手续,保险公司依然无权拒绝理赔。
徐元从刘某手中所购的=手车,在保险合同的有效期内,双方未及时办理车辆过户和保险过户手续,只是合同履行程序上的瑕疵。但是转让才几天,尚在办理过户手续的合理期限之内,自然不影响保险合同的继续履行。保险公司既不向保险车辆法律上的车主理赔,又拒绝事实车主的赔偿请求,显然违背公平与等价有偿原则,于法于理不合,所以保险公司应当理赔。
儿子名下的房产。父母能不能卖掉
8岁的小军是一个小富翁,因为爷爷奶奶两年前把一套价值80余万元的房产登记到了他的名下。小军的父母开了一家公司,最近因为资金周转困难,便准备把儿子名下一直空着的房产卖掉。小军的爷爷奶奶没有意见,只是要求度过危机后,要把钱还给小军。房产的买主找好了,合同也草拟完毕,可当买主得知房产在小军名下后却犹豫起来。买主想知道,父母有没有权力卖掉未成年儿子的房产?
A有权卖掉。小军尚未成年,父母是他的监护人,也是其财产监管人,有权处理他的财产。
B有权卖掉。小军的房产是爷爷奶奶赠与的,既然赠与人同意,小军的父母也就取得了卖掉儿子房产的权力。
C无权卖掉。房产是小军的,父母非为被监护人的利益,不得擅自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父母因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无权卖掉儿子的房产。
答案:c
爷爷奶奶将房产赠予未成年的孙子,还办理了过户手续,这套房产的所有权,已经归属在孙子名下。房产已经赠送出去,爷爷奶奶也就没有法定发言权了。现在,父母要卖掉房产,爷爷奶奶可以祖父母的身份表示反对,但无权以赠与者的身份投赞成票。
房产是小军的,其父母作为监护人,享有房产的管理权,但要处分房产必须符合小军的利益。《民法通则》第18条第1款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什么是被监护人的利益?比如说孩子生病需要救治或移居国外等可以算,父母公司经营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是肯定排除在外的。因为这与孩子的利益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因此,虽然小军的爷爷奶奶持赞成态度,但小军的父母仍然不能出售孩子的房产。如果把孩子的房产卖了,就是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利益,应当承担责任并赔偿相应的损失。
贷款人改变了贷款用途。担保人还承担担保责任吗
陆华和郭某是生意伙伴,两年前郭某找到陆华,说看好一笔生意,苦于手头紧想向银行贷款,央求陆华做个担保,陆华答应了。有了陆华的担保,郭某从当地农村信用社贷款40万元,期限1年,借款用途为购买木材。不料,这笔钱只在郭某账户上过了一下手,郭某就和信用社协商,用这40万元中的35万元归还了他在该社的旧贷,只有5万元真正用来做木材生意。由于郭某未能如期还
贷,信用社催收未果,便将郭某和陆华一起告上了法庭。贷款人改变了贷款用途,担保人还要承担担保责任吗?
A要承担担保责任。借款合同是主合同,担保合同是从合同,借款人改变借款用途不影响借款合同的效力,也不影响担保合同的效力。
B不承担任何担保责任。借款人改变借款用途,未征求担保人意见,或未取得担保人同意,担保合同失效,陆华对40万元均不承担担保责任。
C承担部分担保责任。改变用途的35万元借款,担保人不承担担保责任:未改变用途的5万元借款,担保人仍应承担担保责任。
答案:c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郭某和当地农村信用社的借款合同是主合同,该合同明确约定贷款用来购买木材。但他们又背地里协商,将其中的55万元用来偿还旧贷本息,这是对主合同的重大变更。这种变更加大了担保人的风险,应当取得陆华的书面同意。没有担保人的书面同意,不影响主合同的效力。但担保人就此获得了免费权,他的担保责任就此打了折扣,因此陆华有权对偿还旧贷的那35万元贷款的担保责任说不。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9条还对这种情况作了专门规定:“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有这样的尚方宝剑,陆华大可放心,他只对郭某实际用于购买木材的5万元承担连带偿还责任。
酒店耽误婚宴,应否双倍赔偿
戴莹提前3个月到某酒店预订了总价22860元的婚宴,并交纳了2000元定金。离举办婚宴只有2周时间时,酒店突然通知戴莹,说因酒店装修未能如期完工,预订的场地没有了,要她另择酒店。戴莹十分气愤,可也没办法,总不能因此耽误了终身大事,于是只得到其它酒店重新预订。因是临时预订,同样的桌数和菜肴,却多花了5000元。原酒店表示,愿意退还定金并赔偿1000元,但戴莹不能接受,遂将原酒店告上法庭,索要婚宴总价的双倍赔偿。法院会如何判决呢?
A 双倍返还定金。戴莹与酒店签订了婚宴消费合同并交纳了定金,现在酒店违约,应适用定金罚则,双倍返还定金。
B 双倍返还定金并赔偿损失。酒店双倍返还定金尚不足以弥补戴莹的损失,因此,酒店不仅应当双倍返还定金,还应当赔偿损失。
C 按消费金额双倍赔偿。酒店明知装修可能影响婚宴的举行,仍接受预约,系欺诈行为,应按婚宴预订价数额双倍赔偿。
答案:B
戴莹到酒店预订婚宴,双方之间成立消费服务合同,彼此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酒店因装修不能按期承办婚宴,系违约,而造成其违约的原因既不是意外事件,也不是不可抗力,因此,该酒店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篇10
推荐阅读:
离婚协议书范本
离婚协议书范本2011
法院审理
2003年8月陈某以黄某与施某调解书中有关房屋处理,损害其作为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为由,要求原审法院依职权进行再审。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符合法律规定,裁定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再审。中止原调解协议中关于财产处理的执行。法院经审理后认为,黄某向陈某所借债务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施某提出该债务系黄个人债务,并无确凿证据证明,于2004年6月作出一审判决,施某对黄某欠陈某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一审判决后,施某以其与黄某有明确约定,债权债务由黄某一人享有和承担等为由,提起上诉。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施某与黄某达成的债权债务处理的约定,只在施某与黄某之间产生约束力,效力并不及于第三人,不能对抗债权人。因此,于2004年10月做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