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患者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染病患者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染病患者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 耐多药肺结核;病区感染管理;医院感染;难点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a)-0155-02

结核病是世界三大传染病之一,我国是结核病的高发地区,每年有近150万人感染结核病。由于防范机制及药物使用监督机制不完全,耐药肺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有所增加。耐多药结核病是指至少对利福平及异烟肼两种药物耐药的结核病,其治疗时间长,治愈率低,传染性强[1]。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是我国控制结核病的关键环节。患者住院期间若存在感染管理不善,可能增加耐多药肺结核病的院内传染。只有通过加强医护人员及家属的自我保护意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管理控制、加强培训和个人防护等措施,防止耐多药结核菌的传播。本院自成立耐多药病区对其医院感染管理的难点及对策进行了探索,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耐多药肺结核病区感染管理的焦点

1.1 患者及家属严重缺乏耐多药肺结核病相关知识

通过对住院患者187例进行耐多药肺结核的消毒隔离及相关疾病知识进行调查,发现96例患者不知道如何与健康人群隔离,93例患者不知道肺结核的传播途径,89例患者不知道如何对房间、衣物、餐具进行消毒。患者85%以上患者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低,甚至大部分患者因经济条件差而不能接受长期住院治疗,且有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给病区的感染控制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1.2 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需要经常暴露于有传染性患者的环境中,需要经常接触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他们属于严重高危人群。大多数患者家属文化水平低下,自我防护意识不足,导致耐药结核的人数不断增加,且有研究数据显示,大部分耐多药肺结核的发生是获得性的,且其传播途径控制难度大,一旦获得很难治愈。乡镇医院的医疗水平较低,医生对耐多药肺结核治疗经验不足,且大多医护人员缺乏自我防护意识,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通道,经常自我暴露于耐多药结核病区很可能导致院内感染。只有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从自我做起,才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1.3 感染管理制度不完善

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通过呼出具有传染性的气溶胶,气溶胶携带传染性病菌,导致吸入气溶胶人群被感染[2]。传染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病理病变程度、患病时间、咳嗽程度及空气环境。大部分医院对结核病区未实行分区管理,导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与普通结核患者混住,增加院内交叉感染。此外,医院对空气消毒制度规定不完善,未能及时监控病区空气质量,单纯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排气换气,未能有效利用紫外线消毒杀灭具有传染性的细菌[3]。病区的地面及物体表面也应当每天定时清洁,及时消毒处理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严格消毒后,才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患者及医护人员接触的医疗垃圾,必须双层包装并密封后,集中焚烧处理。

2 耐多药肺结核病区感染管理的对策

2.1 建立医院感染的组织及制度

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领导建立住院部主任及护士长、耐多药病区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三级防控体系,明确各监管层的责任[4]。根据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突发医院感染的控制流程等。进行定期和随机检查方式,对病区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分析讨论,制定完善整改措施[5]。

2.2 重视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水平

对入住患者及家属首先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传播的严重性和消毒隔离的重要性。教育方式可采用多种方式和形式相结合,由责任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病房走廊设置健康教育宣传专栏、闭路电视循环播放教育视频、成立教育课堂等多种形式[6],结合实际病区患者情况进行选择,并有针对性地对低文化水平患者进行个体化教育,叮嘱患者如何进行日常消毒隔离,由责任护士着装讲解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叮嘱患者使用痰纸及痰袋,避免随地吐痰,不要随意对他人打喷嚏、咳嗽,且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手帕遮挡口鼻,减少耐药结核菌的传播,让患者能够在医院内形成良好的习惯,接受并巩固强化耐多药肺结核病的防治措施,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提高自我主动监控意识[7]。患者通过更为有效的消毒隔离,按时服药,适当饮食和训练,遵医行为显著提高,治愈率显著提高,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2.3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医院对耐多药结核病的传播感染的有效控制必须通过加强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操作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对各级各类的医务人员进行知识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强化控制感染的操作能力[8]。培训内容应当包括耐多药肺结核病区的标准操作规程、环境、物品、器具的消毒方式及要求、个人防护措施等,对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进行考试,加强监督检查,纠正错误做法,引起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3 小结

耐多药肺结核病区感染管理的难点主要在于患者及家属缺乏对相关疾病的认识,患者及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消毒灭菌工作执行不彻底。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宣传教育,增强患者及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注重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知识教育,严格执行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以控制医院感染,保证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

[参考文献]

[1] 杜娟. 严重耐多药结核病的流行现状、防控难点及对策[J]. 医学研究杂志,2010,39(8):17-21.

[2] 谭守勇,伍小英. 耐多药结核病的防治[J]. 广东医学,2010,33(15):1913-1915.

[3] 舒向荣,吴剑涓. 耐多药结核病和严重耐多药结核病治疗进展[J]. 天津药学,2011,23(1):44-46.

[4] 王晓琴,余奕,王槐堂,等.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在耐多药结核病住院治疗中的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6):2053-2054.

[5] 侍效春,刘晓清. 耐多药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治策略[J]. 协和医学杂志,2011,2(4):305-309.

[6] 崔爱东,周千祥,周洁,等. 耐多药肺结核原因及对策的临床研究[J].包头医学,2009,33(3):129-131.

[7] 冯丽文.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8):1269-1270.

篇2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87-01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们的养生意识也得到了明显增强,在社区当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主要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机构,也是保障群众人身健康安全的主要机构?传染病患者和其他疾病患者不同,不像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一样有控制范围,传染病患者的日常活动是比较自由的,虽然大多数患者病情比较轻,但传染性是比较强的,传染范围也是比较大的,由于这个特性,要想进行消毒和隔离是比较难的?

1?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社区防保人员自身问题 随着我国社区住户的不断增多,社区服务对象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城市当中的很多老社区被改造,城市交通也在不断改善,大量城市局面搬到了城郊,另外还有很多外来人员居住在城郊地区,因此,传染病预防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随着社区传染病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服务对象人数的不断增加,社区防保人员数量却在不断减少,导致社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无法及时有效落实[1]?另外有一部分社区防保人员由于长期脱离医院,很多医学知识都遗忘了,医疗技术也大大退化,导致社区传染病预防治疗能力大大下降,无法获取传染病患者和家属的信任?

1.2 传染病医学报告卡问题 目前很多传染病临床医师的责任感都是比较低的,很多医疗人员都觉得自己没有为患者制作传染病医学报告卡的义务,只顾着做好基本开药看病等工作,还有很多临床医师为了省事,不认真填写患者的传染病医学报告卡,导致患者医学报告卡内容不完整,报告卡上面的很多信息都缺失,相关数据也不准确?另外,防保科相关报告人员的责任感都是比较低的,接收患者病情报告卡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实际患者病情报告卡内容和网络系统内容严重不符,也不认真做好报卡审查工作,有的甚至看到网络系统错误信息也不及时修改,常常出现患者实际地址和网络系统当中地址严重不符的情况,导致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被耽误?

1.3 患者管理问题 在对外来人口进行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比较多的,外来住户的卫生设备不充足,容易患上传染病?外来住户的文化水平是比较低的,支付不起治疗费用?外来人口的流动性是比较大的?外来人口的住址变化较快等都是主要问题[2]?

2?对策

2.1 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想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首先必须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要让医护人员掌握传染病预防和病情控制相关方法,明确报告流程,要增强社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保证患者相关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那些地址不清晰的患者,要主动联系患者,确定真实的地址信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要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制度管理,要实现岗位制度和绩效制度的有效结合?

2.2 加大传染病预防控制相关知识宣传力度 要想提高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效率,还要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要让社区住户充分了解各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让社区住户掌握基本病情预防和保健知识,让社区住户了解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要性[3]?另外,传染病是一种突发病症,因此通过社区传染病相关知识宣传,可以让住户都了解传染病的发病机理以及病毒传播途径,还要使得住户掌握传染病预防方法和控制措施?这样才利于后期传染源控制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社区居民的配合度?在社区健康知识教育工作上,卫生服务中心要根据居民的受教育情况进行,采取多种宣传方式,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让年老住户了解相关知识?在宣传知识的同时,还要动员居民加强自身保健,多参加一些活动和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3 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引发传染疾病出现的根源就是传染源的存在,因此必须加大传染源控制力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大传染病检测力度,一旦发现传染源要立即上报,并进行追踪调查?要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传染源相关信息,通过专业的传染源研究和分析确定传染源,一旦确认,就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隔离对策?要完善传染源检测网络化系统,保证传染源相关信息准确性?在这个工作当中,加强对全科医生的技能培训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在控制传染源的同时还要切断传播途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加强传染病传播途径管理,与社区居民共同配合,从改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保护日常卫生做起,改善社区居住环境,还要及时清理社区垃圾?

2.4 加强疫情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根据社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情况,制定有效的疫情监测方案,要完善疫情信息交流网络体系,及时疫情控制信息,使得社区居民及时了解疫情变化情况,掌握疫情检测方法,增强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4]?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还要加强与居民之间的交流,加大人口监控力度,如果有外来人员进入社区,要及时落实传染病检测工作,增强社区居民统一化管理?

3?小结

综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当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当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相信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传染病三级预防网络制度,在各级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采取有效对策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海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有关问题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306.

[2] 丁信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有关问题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9):93-94.

[3] 利民,李丽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3,21(16):36,38.

[4] 张宇林,毕嘉`,李静等.北京市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住院患者的疾病病种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364-366.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服务中心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在社区服务内容当中,卫生服务和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是主要内容,只有做好卫生服务工作,才能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才能预防传染病?因此,社区相关人员必须做好卫生服务工作和预防传染病的工作,加大人们的卫生保健力度?要加强社区传染病预防管理,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要根据社区传染病预防的相关要求,解决传染病预防控制相关问题?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87-01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们的养生意识也得到了明显增强,在社区当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主要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机构,也是保障群众人身健康安全的主要机构?传染病患者和其他疾病患者不同,不像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一样有控制范围,传染病患者的日常活动是比较自由的,虽然大多数患者病情比较轻,但传染性是比较强的,传染范围也是比较大的,由于这个特性,要想进行消毒和隔离是比较难的?

1?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社区防保人员自身问题 随着我国社区住户的不断增多,社区服务对象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城市当中的很多老社区被改造,城市交通也在不断改善,大量城市局面搬到了城郊,另外还有很多外来人员居住在城郊地区,因此,传染病预防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随着社区传染病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服务对象人数的不断增加,社区防保人员数量却在不断减少,导致社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无法及时有效落实[1]?另外有一部分社区防保人员由于长期脱离医院,很多医学知识都遗忘了,医疗技术也大大退化,导致社区传染病预防治疗能力大大下降,无法获取传染病患者和家属的信任?

1.2 传染病医学报告卡问题 目前很多传染病临床医师的责任感都是比较低的,很多医疗人员都觉得自己没有为患者制作传染病医学报告卡的义务,只顾着做好基本开药看病等工作,还有很多临床医师为了省事,不认真填写患者的传染病医学报告卡,导致患者医学报告卡内容不完整,报告卡上面的很多信息都缺失,相关数据也不准确?另外,防保科相关报告人员的责任感都是比较低的,接收患者病情报告卡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实际患者病情报告卡内容和网络系统内容严重不符,也不认真做好报卡审查工作,有的甚至看到网络系统错误信息也不及时修改,常常出现患者实际地址和网络系统当中地址严重不符的情况,导致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被耽误?

1.3 患者管理问题 在对外来人口进行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比较多的,外来住户的卫生设备不充足,容易患上传染病?外来住户的文化水平是比较低的,支付不起治疗费用?外来人口的流动性是比较大的?外来人口的住址变化较快等都是主要问题[2]?

2?对策

2.1 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想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首先必须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要让医护人员掌握传染病预防和病情控制相关方法,明确报告流程,要增强社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保证患者相关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那些地址不清晰的患者,要主动联系患者,确定真实的地址信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要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制度管理,要实现岗位制度和绩效制度的有效结合?

2.2 加大传染病预防控制相关知识宣传力度 要想提高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效率,还要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要让社区住户充分了解各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让社区住户掌握基本病情预防和保健知识,让社区住户了解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要性[3]?另外,传染病是一种突发病症,因此通过社区传染病相关知识宣传,可以让住户都了解传染病的发病机理以及病毒传播途径,还要使得住户掌握传染病预防方法和控制措施?这样才利于后期传染源控制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社区居民的配合度?在社区健康知识教育工作上,卫生服务中心要根据居民的受教育情况进行,采取多种宣传方式,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让年老住户了解相关知识?在宣传知识的同时,还要动员居民加强自身保健,多参加一些活动和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3 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引发传染疾病出现的根源就是传染源的存在,因此必须加大传染源控制力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大传染病检测力度,一旦发现传染源要立即上报,并进行追踪调查?要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传染源相关信息,通过专业的传染源研究和分析确定传染源,一旦确认,就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隔离对策?要完善传染源检测网络化系统,保证传染源相关信息准确性?在这个工作当中,加强对全科医生的技能培训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在控制传染源的同时还要切断传播途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加强传染病传播途径管理,与社区居民共同配合,从改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保护日常卫生做起,改善社区居住环境,还要及时清理社区垃圾?

2.4 加强疫情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根据社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情况,制定有效的疫情监测方案,要完善疫情信息交流网络体系,及时疫情控制信息,使得社区居民及时了解疫情变化情况,掌握疫情检测方法,增强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4]?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还要加强与居民之间的交流,加大人口监控力度,如果有外来人员进入社区,要及时落实传染病检测工作,增强社区居民统一化管理?

3?小结

综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当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当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相信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传染病三级预防网络制度,在各级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采取有效对策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海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有关问题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306.

[2] 丁信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有关问题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9):93-94.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医院重症监护部门护士及传染性重症患者为例,其中护理人员90名,患者180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为21~51岁,平均年龄为(31.15±5.12)岁;本科31名,专科40名,中专19名。患者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从2014年5月~2015年4月传染病重症患者当中抽取180名研究对象。排除80岁以上和有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患者。实施风险管理之前后各90名,男155名,女25名;年龄为20~77岁,平均年龄为(47.54±6.2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风险管理主要是根据传染性重症患者的特点,确定风险管理方案。评估风险因素,就是以最近几年传染病重症护理意外事件或典型案例为依据,总结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①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专业知识不高。②医疗设施存在安全隐患。③护患沟通不到位。④工作流程不合理。⑤管理制度执行不彻底。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①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知识,谨记医护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增强工作责任心,避免因为业务素质产生医护纠纷。②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包括护理基础、传染病重症护理专项操作规范、用药、传染病预防等,特别针对护理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制定专门的对策方案,一旦出现能及时处理。③对医护人员进行沟通技巧培训,要求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必须用服务语言,尊重客观事实、患者隐私与自主权、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④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改善医疗环境,在传染病重症患者病房方周围安装各种警示标注,宣传传染病预防方法。说明传染病重症护理的方法,在洗手间安装安全扶手,走廊与病床设置护栏等。完善工作流程。①配药必须由两名护士共同操作,都有核查患者病情及用药匹配性的责任,配药要检查药品规格和保质期,禁止出现错配、漏配问题,以免引起用药事故。②每日必须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争取他们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认同。③针对风险评估结果中的高危因素,在护理工作当中必须重点处理,包括预防传染源、感染、压疮、动静脉内漏堵塞等,每日必须检查1次,作好变换体位、口腔及身体清洁工作。制定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保证各项护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每月对传染病重症病房护士考核1次。

1.3 评价方法 ①护士风险意识评价,采用医院自己设计的风险意识调查问卷,包括风险管理知识、态度和行为,共计50个项目,总分为100分,共发放问卷180份,分别按照实施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收回率为100%,有效率为100%。②护理质量评价,根据医院制定的相?P考核标准制定,共计25个项目,总分为100分。③风险发生率、护患纠纷投诉率及患者住院期间的跟踪记录,均来自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风险事件包括输血反应、给药错误、非治疗人身伤亡等正常治疗意外的事故。④患者满意度在出院之前,使用医院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例数为满意率。

1.4 统计处理

使用SPSS 17.0对研究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s)描述,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比例进行描述,P

2.结果

2.1 实施前后护士工作质量比较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传染病重症患者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以后,护士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在调查的四个项目当中,实施前后的差异显著(P

2.2 实施前后患者情况比较 从实施前后的风险事件、护患纠纷等比较看,在风险事件和护患纠纷投诉率上,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差异显著(P

3.讨论

传染病重症患者的护理是一项对护士素质能力要求极高的工作,在护理工作当中受护理人员、操作行为、传染病职业暴露、医疗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一旦出现工作失误对护士及患者都是一种风险。风险管理是最近几年在护理工作当中出现的一种新管理方式,旨在通过分析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措施控制原因发生的方式,来防止风险的出现,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在传染病重症患者护理当中,引入风险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更高要求。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分析危险、识别危险产生原因、危险预防措施、措施实施控制这四个步骤进行。其中,在危险预防措施上,应该从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管理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主体因素最为重要,主要是指护士的专业护理技能、沟通交流能力、工作责任心等;客体因素就是客观环境、患者的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性格特点、病房环境,这些都是治疗之外的因素,在护理工作当中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从实施的效果来看,达到了预期的结果,有利于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工作质量,利于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

篇4

【关键词】 综合性医院; 呼吸道传染病; 医院感染; 防控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发作的高发期,在人群高密度交流与聚集的地方是呼吸道传染病扩散与传播最密切的区域。从全世界的范围来说,呼吸道传染病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疾病防控和医疗保障的范围,已成为关系到社会安全、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问题【sup】[1]【/sup】。近年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禽流感(AI)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都在告诉人们,这个问题的现实性及重要性。

在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与治疗中,综合性医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许多的患者,在首诊之时总是选择综合性医院而非其他的非传染性专科医院,所以综合性医院扎实地做好对呼吸道传染病在医院中可能传播的感染防控工作十分关键。要力争在患者就诊之时,就能够尽早的发现传染病,并且尽早报告,做出诊断意见,安排隔离,提供早期治疗。及时的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路径,避免发生院内的交叉感染,对保证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建立健全呼吸道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强化部门监管,确保规章的实施。

规章制度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依据和指南,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保障工作的顺利实施。笔者所在医院专门针对传染病的防控设置了《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实施细则》、《传染病疫情快速报告制度》、《消毒与隔离程序》、《医务人员防治传染病流程》《医院感染管理手册》等规章制度。这些都是防控呼吸道传染病院内感染的基本保障性制度。

医院内部要制定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对一些重点管理项目,如临床预防及降低医院感染等。必须要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确保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的有效实施。

2 加强部门联防联控,做好医院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因为呼吸道传染病的疫情属于公共卫生事件的范畴。在一般情况下,日常的呼吸道传染病诊疗工作是由感染性疾病科来负责,当疫情爆发或是疫情预警升级后就需要建立与传染病诊治有关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机制,如建立与卫生行政部门、CDC、急救中心、传染病专科或者是其他定点收治的医院之间都要有协调工作的机制。

3 提升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标准

3.1 硬件改造 对于发热门诊就要设立独立专区,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要做到合理规划人流物流,避免交叉。挂号收费窗口、诊疗室、放射检查室、检验室、出入口等区域要设置明显标志,防止人员误闯。

建立严重性呼吸道传染病(禽流感、SARS等)专用ICU病房。只收治重症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所有的医务人员执行二级以上防护标准。配置非手接触式洗手装置、手消毒装置和脚踏污物桶。每床配用的诊疗设施都是专用。增加加盖容器,对排泄物和分泌物随时消毒。

3.2 人员培训 所有感染性疾病科的医务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培训,从而掌握最新的流行病学、感染性疾病诊疗、医院感染控制与信息汇报系统等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业务水平与过硬的政治敏感度。对于非医学专业人员,包括行政、后勤、物流人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教育,掌握一定的防控防护知识,以适应工作需求。

4 加强重点病患的检测和控管

4.1 加强对发热患者的检测和管理 由于发热是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所以对于发热病患的预检、分诊流程的优先控管,可以尽早发现呼吸道传染源,减少其对周围的污染及接触人群,做到有效控制传染病发生扩散。

4.2 标识醒目 在医院所有的出入口明显位置要悬挂发热门诊路线标识图。除发热门诊外其他普通门诊分诊台、挂号处,都要求体温超过37.5 ℃的患者及时转诊到发热门诊就诊。

4.3 明确告示发热患者就诊流程 发热门诊入口要设专人分诊,提供口罩,并测量体温。对患者及时介绍就诊须知,并且要负责咨询、引导,协同陪护人员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于留观患者要做到一人一室,并且戴好口罩,并不得擅自离开留观室。禁止患者之间的相互接触【sup】[2]【/sup】。

对于没有经过发热门诊排查直接到专科门诊就诊的发热患者,在生命体征不平稳或者存在其他适合转运的情况下,专科急诊医生要在收治患者时,就准备好相应的防护设备,并且将患者放置在相对隔离的环境中,仔细查询流行病学史,如有必要可以请感染性疾病科医师会诊,协助诊断病情。

4.4 对流感样病例的检测和报告 加强全球性的流感检测系统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关键策略和措施之一。对于流感样病例的监测是动态了解和掌握我国现阶段流感活动状况与分布以及流行动态的变化规律,确定流感流行株,推荐疫苗组分及早发现变异株,是对流感疫情的预判和预警的基础。流感样病例的定义是发热(体温≥38 ℃),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同时缺乏其他实验室诊断依据。医院监测诊室的医务人员,根据流感样病例的定义,每天针对科室所登记各年龄组的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由医院主管科室收集、汇总后,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

4.5 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的监测和管理 从严格意义上来看,“不明原因肺炎”并不是一个严谨的医学概念。是在SARS流行之后,卫生部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类似SARS、人禽流感以及其他流行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对具有一定传染性的肺炎而提出的一个专有名词。但是作为筛选SARS、人禽流感等具有一定特殊临床表现和一定传染性的肺炎,提出“不明原因肺炎”的概念并能够及时发现可疑病例,早期发出预警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及早防范是很有意义的。

临床医务人员在发现有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之后,应及时向医务科报告,组织院内“不明原因肺炎”专家组进行会诊与排查。如不能明确诊断应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当地疾病控制管理中心报告,并进行网络直报。

5 结论

目前综合性医院防控呼吸道传染病形势严峻,关键是要做好隔离与防护。首先,感染性疾病科在收治可疑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病区,应该独立设置,医务人员、病患、污物运送通道等不得交叉;确诊患者出院应有专门通道;在挂号、收费、检验、放射科、药房等区域都要相对独立区。其次要求家属和陪护人员都要戴口罩、发热门诊区要提供口罩给家属。护士在接诊病患时,要征询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对于高度可疑的患者直接引导进入隔离留观室,并通知医生做好防护措施。最后对于留观的病患,在没有确诊前,每个留观室只能安排一名患者,留观室内的诊疗仪器要保证专人专用,其他患者使用时必须严格消毒【sup】[3]【/sup】。严格对留观患者的管理,适当限制活动区域,不得随意离开留观室。在此期间要对陪护家属做好适当的情绪管控,说明情况,要求家属配合管理,不要随意的活动。

同时还要做好防护工作,医务人员要按照标准的预防原则来执行,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和可能的感染风险做好防护措施。呼吸道疾病传播的途径为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部分可以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医务人员要重视呼吸道防护和黏膜防护。防护等级可以分为基本防护、加强防护和严密防护。对患者的防护上要求配戴外科口罩,这样可以降低因说话和咳嗽所排出的细菌对环境的污染【sup】[4]【/sup】。面对呼吸道传染病,作为卫生界最重要的力量,综合性医院要承担的责任是巨大的。面对压力只有迎接挑战,在疫情没来的当下,必须尽快规范相关的制度,从人员培训和物资贮备等软硬件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打一场有准备之战,这是所有有远见、有责任的综合性医院管理者以及所有医务人员所要面对的课题。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206-225.

[2] 石海鸿,王力红,张京利,等.口罩的合理选择与应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3):358-360.

[3] 易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48-69.

篇5

1.1感染控制的重要性

随着医院的成立和发展,医院感染随之而来。因此,医院一定要对感染进行监控,认识其重要性。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医院感染时有发生,护理工作是对医院感染进行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护理管理和感染控制是同时存在、同时进行的,两者相互协助,感染控制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的感染进行控制时,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如在进行消毒、病房护理、患者日常护理等过程中,经常会产生感染。因此,这些都离不开护理管理,其对医院感染有着监控的作用。在对医院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护理部门对感染的源头进行控制和消除。

1.2建立制度

护理部门监控医院感染时,采取三级监管护理方式,主要由护士长、组长、进行控制感染的护士组成,这样能够确保医院在实施感染控制时能够更快捷、更直接。护理部门的所有护理人员都成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人员,其很好地落实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同时也促进了护理质量水平的提升。每个科室和病房都会安排一个专门负责控制感染的护士,其职责是: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制度进行管理,一旦发生医院感染等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上报和处理。

1.3培训制度

医院感染是一个专业的学科知识,护士在学校学习的护理知识只是医院感染的一部分,而且其学习的只是理论上的知识,并没有付诸实践。所以,对医院的护士进行医院感染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培训至关重要。除此之外,还要对新上岗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加强其对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掌握。培训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但在培训过后需进行相应考核。制定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知识操作手册,对流程和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让护理人员在对医院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时更加规范和高效。

1.4标准预防

医院感染的预防标准是由20世纪90年代美国CDC所提出,医院感染主要是由患者体内排出的血液和排泄物所导致,其主要特点是具有传播性和感染性。对已经感染的患者要进行隔离,避免患者传染护理人员、护理人员传染患者的连锁反应。采取的隔离方法主要是根据所传播的疾病进行相应有效的隔离,隔离方式主要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微粒隔离等。以上隔离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预防各种疾病的传播,也能对患者和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保护。在护理工作中实施标准预防,是控制疾病在病房和医院进行传播的有效措施,更是提早地预防未知疾病的一种有效方式。在SARS流行病初期,笔者所在医院3个病区的患者都感染了SARS。但是,在确诊患者感染SARS并对其进行治疗和转院的过程中,未造成SARS的再次扩散和传播,也未发生护理人员感染SARS的情况。在这次SARS流行病感染的控制中,笔者所在医院顺利实施了标准预防措施。除此之外,应该意识到在全院病区中实施标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2感染控制中护理的职能运用

2.1制定相关的标准制度

护理部门应与控制科共同制定感染控制的标准,预防医院感染传播、预防尿路感染,使用医学设备,制定相关预防和护理措施实施的标准,并且还要强调在进入感染隔离区时的准备工作,比如说更换医用服装、洗手等。对于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没有相关标准制度的工作,需要及时地向上级反映,尽快完善标准制度,这样才能让护理人员在任何工作中都做到规范、标准,这也是预防各种疾病发生的非常有效的办法。

2.2岗位制度明确

要把医用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上去,明确每个岗位,每个护士的职责。笔者所在医院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品管理办法》严格规范护理人员对医药废物的处理和操作流程。必须对医药废物进行明确的分类,每天必须由专门负责人员对医药废物进行数目清点和封存,并且进行详细的记录,签字确认,避免胡乱丢弃医药废物的现象,避免造成大规模病毒的传染。

2.3对重点环节进行加强

在对医院感染进行控制和预防时,把重心放在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产科、新生儿病房、ICU病房、老年科、血透室以及患者家属区等,这些人群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也是医院感染的传播体、扩散体,所以笔者所在医院严格地按照规章制度限制探访人数和探视时间,定期进行消毒等预防措施,避免发生医院感染的传播和扩散。除此之外,把病区发生感染疾病传播和扩散等事件规范到日常的护理工作当中,护理部门与感染控制科相互配合,对医院出现的突发事件和不稳定因素进行快速、有效的消除,对医院感染的传播和扩散进行有效的预防。

2.4对医院感染进行网络监控

对医院感染进行实时的监测,是对医院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最为关键的环节。为了能得到更快、更准确的监测结果,科学的监测方式是对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最好的方法。进行定期的考察和考评,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监督护理部门,监督其在进行消毒和隔离以及其它的工作时是否按照笔者所在医院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不定期地对医务人员的医疗用品进行检查,对需要重点预防和控制的科室进行实时监控,并且采取相关有效的措施进行感染的预防。笔者所在医院多年来一直在使用HIS的网络系统工程,在此系统上又设计了相关软件,对全院重点观察的患者进行实时电脑监控,并且用电能网络收集相关有用的资料,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采取全程监控,以便及时发现突发的感染情况,并且对感染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以及其它急救措施,从而达到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减少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感染发病率。

2.5完善监督管理

笔者所在医院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作为评定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关于医院感染的情况,都有相应的报告管理制度,比如,患者发热情况的报告制度、特殊细菌感染的报告制度、输液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等。笔者所在医院每个月都会对各个科室的监测报告结果与科室的护理报告进行校对,发现未及时报告或者未报告等现象,严格按照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罚。此外,实行与个人业绩量化考核挂钩,这样加强了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素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得医院感染得到了更加有效的控制。

3讨论

篇6

[关键词] 精神病;流浪;院内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827.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1(c)-163-02

院内感染(院感)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与其他临床科室患者有所不同,侵入性操作少,基础疾病相对简单,抗菌药物使用率低,而精神病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及大剂量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自我保护能力下降,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降低,这些因素决定了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有着不同于综合医院[2-3]的特点。随着医改的深入,有关精神疾病的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加强,流浪的“三无”(无法定抚养人或赡养人、无生活来源、无固定住所)精神病患者逐渐被有关部门送进医院,给院感管理带来更大难度。下面笔者就此谈谈新形势下精神病医院院感管理的开展。

1 普及院感意识,重视人才培训

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地组织职工学习与院感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定期举办院感知识与防控技能培训班,能够培养和增强全院职工的院感意识与防控技能[4]。

1.1 学习内容

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三基三严”及职业道德等。

1.2 学习与培训方法

每月一堂课,每季一讨论,每年一大考;边学边用,现场指导;对新上岗人员、保洁人员的岗前培训要特别重视院感意识与知识培训。

1.3 培训院感专门人才和普及院感控制技能

选派专人外出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无菌技术、消毒技术、自我保护技术、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灭菌效果监测、医疗垃圾处理等技术培训,并定期进行技能考核。

2 健全院感管理体系,加强院感制度督查

2.1 健全管理体系

建立院感管理委员会、院感科(或院感专干)、科室院感管理小组三级管理体系,由主管业务的院长兼任院感管理委员会主任,明确各级职责,给予考核奖惩权力。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制订院内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

2.2 完善院感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会议制度、感染管理监测制度、消毒灭菌环境监测制度、信息反馈考核制度、感染管理质量考核制度、疫情报告及登记制度等。

2.3 重视院感监测与制度督查

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空气消毒、污水处理、饮食卫生、消毒灭菌的执行情况与效果进行检测,并督查无菌技术操作、抗生素合理应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等操作规程和院感制度的执行情况。

3 重视“三无”患者的入院处置与隔离

“三无”精神病患者四处流浪,风雨饥寒,蚊虫叮咬,甚至遭人毒打、,在这些抵抗力下降和接触传染源机会增多的双重因素下,感染肝炎、结核、性病、肠道疾病、流感等传染病的几率增大。对此要格外重视院感管理。

入院处置严把关:对换下的服饰要行消毒灭菌处理;对表皮有溃疡、擦伤、红肿等状况者,给予一般外伤处理后,隔离观察1~2周,待伤口愈合、其他检测正常后再撤销隔离;对有疥疮、虱虮者,杀虫灭虱后隔离5~10 d。新入“三无”患者更衣沐浴后,先行隔离,待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功能、胸片、痰培养等结果显示无传染病感染后,撤销隔离。对疑有性病感染者,要待艾滋病和其他性病检测显示阴性后,方可撤销隔离。

4 加强出入人员管理

许多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住院时间长,陪护、探视、请假的情况较多,给院感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要做到:①对新进院的陪护要求询问传染病史和测量体温,如有传染病史和发热者劝其换人。②严守探视时间和场所规定,除非情况特殊不得让家属随意出入病区。③对请假归院患者,要询问在家感染情况,并测量体温,有感染或发热者需隔离观察1~2周,后再酌情处理。

5 加强医护人员管理

医护人员是清洁、消毒、隔离制度和各项措施执行者及监督者,是防止医院感染各个依赖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环[5]。①规范医疗行为,严格无菌操作。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协同督查,严厉处罚违规行为。②病区人员每年体检1次,新进人员工作前体检。患有传染病、急性呼吸道感染、皮肤病变等暂停在病区工作。③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做好体温监测,对不明原因发热者,一定要待排除传染性疾病后方可上岗。

通过上述方法与措施的实施,湖南省衡阳市第一精神病医院2006~2008年院感发生率为0。由此得出,在院感管理中,普及院感知识、提高院感意识是前提,健全院感体系、加强制度督查是核心,重视“三无”患者的隔离是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S].2006.

[2]容冰,孙玉琴,赖小全.综合病房医院感染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321.

[3]吴安华,任南,文细毛,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1998-1999年监测资料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增刊):13-14.

[4]兰琳.精神病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9):210.

篇7

关键词:结核病;预防;院内感染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病。结核病患者最集中的地方就要属结核病医院了。这也就是说,在结核病医院感染结核杆菌的几率要比其他地方大得多。做好结核病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对于来结核病医院就诊的非结核病患者和在结核病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1]。

1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

1.1结核病的传染源肺结核病人是结核病的传染源。结核病防治院内结核病的传染源有二种不同来源:①就诊于结核病防治院的肺结核病患者;②结核防治机构中未被发现的患有肺结核的医务人员;有咳嗽症状、痰结核菌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是排菌肺结核患者,具有流行病学意义上的传染源。

1.2空气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的喷出含有结核细菌飞沫污染了空气,或者痰液干燥后随风引起气溶胶,人们吸入污染的空气后就感染结核细菌。结核杆菌传播途径简单、便捷,且呈扇射状播散,涉面广,危害极大。

1.3影响因素医务人员是否被结核菌感染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肺结核病人确诊前,反复到医疗公共场所。②肺结核患者在医疗机构公共场所内的人数及停留时间。③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环境内或室内相对密闭通风状况。④暴露者接触的时间长短、频次。⑤医疗机构结核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⑥医务人员及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的感染防范意识以及结核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状况。

1.4结核菌传播高危险期候诊室,诊断室,病房,走廊道,放射科,痰检室,雾化室等,这些区域空间相对狭小、密闭,人流量较大,人群密集,且又是肺结核患者集中、活动频繁的区域,在此停留过人员包括医务人员较易感染,是高危险区域。

2院内结核菌感染预防控制的管理策略

2.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成立由疾控中心分管领导为组长,科室主任、业务骨干、监测员等为成员的院内感染控制小组,加强对结核病感染控制的技术指导控制。

2.2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强化落实根据院内感染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实行专人负责,强化制度落实,并纳入年度工作考核。

2.3对本机构肺结核感染危险性的评估如统计本机构每年就诊发现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数;以及涂阳肺结核患者在本机构的停留时间;动态观测在本机构是否存在导致空气中结核分枝杆菌浓度的上升因素如在门候诊室、走廊、病房、放射室、检验室等的通风情况。制定出肺结核感染风险等级,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4加强预防结核病传播的宣传采用多种方式如标语、专栏、录像、电视等,宣传结核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如何预防控制结核病的传播,使广大人民群众掌握基本的预防方法。

3院内结核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3.1病区合理布局新建结核病防治机构,应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要求设计并建立三区两通道,病区按高、中、低危险区划分,病区应与医护人员办公区、生活区分开,布局合理。

3.2结核病的感染源预防控制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或肺结核患者在结核病防治院就诊或进行检查时应要求正确佩戴口罩。对住院肺结核患者要隔离,并积极治疗缩短排菌周期。劝患者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减少对他人传播机会。教育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或手纸遮盖口鼻,避免正对他人。

3.3对影响结核传播途径因素控制

3.3.1空气环境的预防控制肺结核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因此空气环境预防控制是控制结核感染的重要措施[2]。定时空气消毒、通风,以降低空气中飞沫微核浓度。自然通风是一种简单低廉的空气控制措施,对像病房、诊断室空间狭小且空气流通不良安装排风扇助通风,除定时紫外线消毒外,也可结合用熏蒸或喷雾化学消毒,消毒后打开窗户通风。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是一种复杂、较昂贵的空气控制措施,基层结核病机构很少采用。

3.3.2地面和物体表面的预防控制用含有效消毒剂湿式拖地。而桌、椅、柜、门、窗、病历夹、医用仪器设备等物体表面可用有效消毒剂擦拭消毒。

3.3.3肺结核患者使用物品的预防控制患者使用的便器、浴盆等要定时消毒,用1000~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min。患者病床需设置加盖容器,装足量1000~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排泄物、分泌物随时消毒,时间30~60min。

3.3.4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及时处理患者生活垃圾、医务人员使用后的口罩、帽、鞋套、手套及其他医疗废物。

3.4医务人员防护

3.4.1建立健康档案从事结核病防治医务人员均应建立建档案,要定期健康体检,记录健康状况,比如有无呼吸道慢性疾患、糖尿病等,胸透检查、PPD试验阳转情况。对于PPD试验转阳性,特别体质弱或有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患者,要勤观察。不提倡对PPD试验阳转者进行化学治疗性预防。对有咳嗽症状者应随时进行胸部透视或拍片和痰结核菌检查,以及时发现肺结核并予以及时隔离和治疗,治愈后方可重回岗位;对新上岗者进行健康检查,PPD试验阴性接种卡介苗,提高机体免疫力。

3.4.2提高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医务人员严格遵照医疗法律法规以及卫生部门规章、医疗操作规程,正确、准确执行防护措施是有效控制结核菌感染最重要措施。进入病区接触病源时一律穿戴隔离服、佩戴防护性面罩或口罩,做好自身防护,减少暴露机会。

4结论

结核病防治机构是肺结核患者高度集中、活动频繁的公共场所,易造成患者、医务人员之间结核菌院内感染传播的危险。据资料显示医务人员结核感染的机会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其受结核菌感染的危险度是普通人群的8.29倍,而结核病机构的医务人员的结核病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0~20倍,周颖等认为医源性感染可能是医务人员结核感染高的主要因素[3]。医务人员被感染结核菌,一旦发病后果较严重,不仅仅损害自身健康,而且还会感染到患者或其他工作人员,还会导致卫生资源的闲置浪费。因此,做好结核病防治机构和医疗机构内的公共场所的结核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重要性可想而知了,结核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不仅为结核病防治机构工作人员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而且更好地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减少疾病的蔓延。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3-56.

篇8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隔离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与诊疗技术不断更新,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当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而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我科对凡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全部进行隔离治疗和护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了其他患者的安全,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三年间共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85例,其中基础病为高血压脑出血41例,重型颅脑损伤44例;男58例,女27例;年龄39~82岁;所有病人经肺部x光检查提示肺部感染,体温38℃以上,通过病原学检查、药物敏感试验资料显示为院内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多重耐药菌菌株分别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细胞、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产esbls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我们严格按照医院制订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去隔离病人,控制好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护理措施 1.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当确诊病人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及时落实好隔离措施,并做好隔离标记,在病人的床头卡和住院病人一览表处贴上明显标志,在病历牌附有并注明隔离的方式、目的、措施等注意事项。尽量安排病人住单间,如没有单间则安排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且做好床边隔离,控制室内温度在22~24℃,湿度在60%~65%,室内通风换气2~3次/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严格控制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医护人员的手常常是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文献报道:革兰氏阳性细菌常通过外源性途径如医务人员的手获得[1]。因此,洗手是阻断接触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2]。所以,我们要求在对多重耐药菌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或者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从而切断传播途径,避免感染其他病人。为了保证手的清洗和消毒,手卫生的设备尤为重要,我们配备了感应式水龙头,并将洗手示意图张贴在洗手池上方以推广六步洗手法,在治疗车上放置速干手消毒液,让医务人员养成自觉手卫生的习惯。

3.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病人使用的各类物品专用,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可有效预防交叉感染。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普通的医疗用品应做到“一用一消毒”;接触患者破损的皮肤黏膜的物品应做到“一用一灭菌”;对于持续使用的吸氧装置,每24 h消毒、更换一次,消毒后的物品,应冲洗干净,晾干备用;备用的医疗用品要保持干燥,放置在便于消毒的容器中,以免保管过程中污染,或使用一次性管道,防止交叉感染。对医疗垃圾进行统一分类收集,严加管理,正确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切断病原菌传播途径,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4.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护理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吸痰等操作时,极力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在应用抗菌药物时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尽早正确取痰标本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药物,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5.严格探视制度 为切断通过病人家属传播的途径,在探视上做到定时间、定人数,进入病室时穿隔离服,戴帽子、口罩,床旁备手消毒剂,并告知家属接触病人前后都要进行手卫生。护理体会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应当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并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防止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暴发。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优质护理;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感染

随着当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技术水平得到提高,而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日益严重。所谓多重耐药菌是指临床中使用的3类或者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表现出耐药的细菌[1]。尤其是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引发的感染多呈复杂性、难治性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和医务人员的健康。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保证患者的安全,我们在临床中应该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针对性的控制和预防多重耐药感染的发生。本文作者结合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24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多重耐药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性制定规范化的护理,减少交叉感染。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24例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60例,女性患者364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45.56±4.82)岁,共送检检验样本724例份,其中主要以痰标本为主。724例患者共查出多重耐药菌39例,其中颅脑疾病11例,肾功能衰竭4例,肺部疾病6例,肠道疾病4例,创伤性疾病11例,心跳呼吸骤停2例,心肌炎1例。

1.2方法

1.2.1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1.2.1.1患者免疫力低下 由于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病情都比较危重,患者机体处于高应激状态,其免疫力低下,容易被病原菌侵入。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其皮肤保证屏障功能被破坏,抗感染能力较差,病原菌容易经切口进入引发感染[2]。或者存在缺血、缺氧状态下的患者,免疫力下降加之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等创伤性操作,容易仪器起到纤毛的损伤,易引发呼吸道感染。加之临床应用激素治疗,会阻碍免疫球蛋白的产生,从而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力,发生感染的几率增加。

1.2.1.2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 在治疗重症医学科患者时,衣物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要求,也会走增加医院内感染的危险性。

1.2.1.3侵入性治疗 重症医学科患者通常都需要大量的进行有创操,例如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吸痰、胃肠减压、引流管、导尿管、静脉导管等治疗,会破坏患者天然的屏障保护功能,增加了相关感染的发生几率。

1.2.1.4 滥用抗菌药物 重症医学科患者病情通常都比较危重,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大量的抗生素,这样会破坏整菌群的平衡,增加了耐药菌株的产生。

1.2.1.5 消毒隔离不规范 医护人员在消毒隔离操作中,未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易造成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

1.2.2优质化护理

1.2.2.1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对于发生多重耐药感染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隔离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删个,结合患者多重耐药菌的具体部位和病菌传播途径,给予相应的隔离措施。在隔离过程总,患者尽量安排单间病房或者同种患者同时隔离,可以减少不必要人员与患者的基础,有效降低了感染的传染[3]。

1.2.2.2及时报告 在科室内发现有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存在,应该在第一时间内通知科室全体医生,并且及时报告医院传染科,从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不恰当的护理操作。

1.2.2.3落实规范手卫生及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的用手卫生是一个感染传播的主要媒介,所以医务人员应该规范手卫生,勤洗手,阻断接触传播,进一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通常是护理患者前严格按照吸收,并且更换口罩、手套,并且在病区内也应该配备相应的洗手设施,真正落实手卫生规范。

1.2.2.4做好消毒隔离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由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对于可能有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环境时,需要穿隔离衣;在护理结束后应该脱下隔离衣、手套,并且苦快速用手消毒剂擦手或者使用抗菌皂洗手[4]。

1.2.2.5加强清洁、消毒管理的培训 对发生多冲耐药菌患者使用的卫生器械进行消毒和清洁,对与患者。医护人员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同时定期组织清洁消毒人员进行学习,熟练掌握清洁操作要求,正确配置消毒液。对高度怀疑或者出现多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该加大清洁、消毒的频次和质量。与此同时,要定期培训清洁人员如何正确的处理和收集多重耐药菌感染者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5]。

1.2.2.6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做好宣教工作,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每天进行固定的探视,并且限制每天的探视人数,有效避免院内感染的传播。

1.2.2.7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 医院应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预防控制措施相关的知识,强化医务人员对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认识,提高医务人员的对多重耐药菌医院预防的能力,确保医务人员可以正确判断、掌握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1.2.2.8严格规范各项诊疗操作 加强无菌操作技规范,尤其是有创性操作。例如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引流管等操作时,尽量避免污染,严格操作要求,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必须严格依照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实时河中侵入性操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降到最低。

1.2.2.9其他 临床上应该尽量拔出不必要的导管。由于多重耐药局按感染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各种导管。还有在护理操作时,尽量集中实时,避免分散操作引起感染的传播,并且还可以有效节约护理操作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2结果

19例多重耐药感染患者通过给予优质的临床护理,多重耐药感染得到控制,并且无一例交叉感染发生,保障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由此可见,优质护理在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3讨论

总之,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重症医学科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重症医学科加强对医院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并且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以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患者。只有给予优质的护理,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

参考文献:

[1]陶红,钱丽静,王为兵.护理人员手清洁方法的实验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2,17(3):226.

[2]赵红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3,7(8A):2023-2026.

[3]刘华,罗蓓蓓.ICU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类型、耐药性及感染相关因素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5:140-141.

篇10

【摘要】临沂兰山区妇幼保健医院是一所集医疗、康复、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医院,是一所立足于全区、辐射周边的一所医院。儿科门诊是直接对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的场所。而预检分诊是门诊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要加强预检分诊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保证就诊患儿按病种准确快捷得到就诊治疗和及时抢救,传染病人得到有效隔离管理,做到规范制度和规范服务并重。

【关键词】儿科;预检;分诊;管理

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直接对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的场所。而预检分诊是门诊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如何加强预检分诊的管理,使患儿在通过简单扼要询问病史,观察病情后作出初步诊断,给予合理的分诊指导和传染病隔离管理,按照病种准确、快捷的得到就诊治疗和及时抢救,规范预检分诊流程,善用语言艺术,提高内涵建设,是儿科预检分诊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医院一切为了孩子的服务宗旨、办院分诊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儿童医院。

临沂兰山区妇幼保健医院是一所集医疗、康复、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医院,是一所立足于全市、辐射周边的一所医院。医院业务繁忙,日门诊量较大,同时承担着繁重的保健、科研和教学工作,为推动儿科医学的发展,促进儿童健康,挽救患儿的生命,作出了巨大贡献。预检分诊是每个患儿必经的环节,工作人员的水平高低、仪表举止、服务态度等等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的形象和声誉,为提高分诊率,缩短就诊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传染病隔离管理,规范预检分诊管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是为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对来诊的患者预先进行有关传染病方面的甄别、检查与分流制度。 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1 规范预检分诊管理

1.1 规范制度、规范服务: 临沂兰山区妇幼保健医院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患儿,着眼于提高优质服务,保障医疗护理安全,积极开展争当明星护理工作者活动。科室制订有预检分诊岗位责任,对预检分诊护士的素质和医风医德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选聘预检分诊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即丰富的临床经验,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医风医德。做到仪表端庄,微笑服务,待人亲切,一视同仁,不卑不亢,严谨科学,实事求是。要求预检分诊护士严格做到“三早”、“三主动”、“三清”、和“四到”。“三早”,即早上岗、早准备、早迎接;“三主动”,即主动接待、主动问候、主动解决问题;“三清”,即听清家长的诉说、问清发病或创伤有关细节、看清与家长诉说相符合的症状表现;“四到”,即心到、口到、眼到、耳到。

为规范仪表,展示护士在各个工作环节中的礼仪行为风采,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仪表端庄表演。仪表能给人第一印象和感觉,护士的仪表端庄与否、表情如何,直接对患儿及家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从另外角度理解,良好的仪表、仪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名护士的修养和内涵。一个笑容可掬、态度和蔼的护士会让患儿及家长消除因环境产生的恐惧感和陌生感,使患者及家属倍感亲切,心情愉快。这样彼此间的距离就会拉近,气氛就会融洽,矛盾就会减少,使患儿真正达到快捷按照病种指导挂号就诊的目的。

1.2 提高内涵建设:提高内涵建设也是规范预检分诊内容之一。为了提高分诊率,满足患儿及家长的需求,使患儿快捷就诊治疗及抢救,门诊大厅设有医院简介、开设科室、各专家的简介以及出诊时间、导向示图和指示牌等。这对于那些有文化有知识的家长,就知道挂什么科,但对于无文化无知识的家长,再加上孩子病重,他们只能一见穿工作服的就问。作为预检分诊护士,应该主动热情地迎接并观察孩子的情况,作出判断,指导挂号。对危重患儿及传染病患儿,要及时护送到抢救室及隔离室。 工作人员要在很短时间内根据不同病种,迅速作出判断并指导挂号,只有了解和掌握医院所开设科室、各专家特长及出诊时间,才能满足患儿及家长的需求。

2 讨论 通过规范预检分诊管理,变外在压力为护士的内在动力如何真正提高预检分诊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就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职业技术技巧,使预检分诊护士掌握预检分诊范围及分诊技巧,设身处地地站在患儿及其家长的角度上,真诚地去理解他们,真心地去帮助他们,真情地去安抚他们,用真诚、真心和真情去缓解或减弱因疾病给他们带来的痛苦和焦虑不安。就必须处理好主动与被动,先与后,急与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生理治疗与心理、社会护理等之间的关系,使来自四面八方的患儿达到快捷准确就诊,危重病人及时抢救,传染病人得到隔离管理的目的。通过每个月的检查考核、评选明星护士,既满足了患儿及其家长及时就诊的需求,又调动了预检分诊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刘业惠,王元国.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分析与适应对策.国际护理学杂志[J],2009,28(4):536-538

[2] 黄霜霞对输液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广西医学,2005.27(4):519

[3] 许美珍.急诊输液病人的安全管理[J].护理学杂志,2001,16(4):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