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教与学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元智能教与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元智能教与学

篇1

关键词:多元智能 商务英语 教学

一、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商务英语,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后,是一种以英语作为语言媒介,以商务知识为核心的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ESP),属于语言学的范畴。它的形成是世界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语言学的革命。

我国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先后有300多所高校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并有不少高校开办了商务英语专业。95年我国的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已把商务英语方向列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科中,这表明商务英语已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进入了研究生层次的语言研究。

在人类跨入21世纪,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社会对英语+x(专门技术)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培养出高素质的,既精通英语又对商务有一定程度系统化的把握的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是新形势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但是由于外语界受传统语言学观念的影响,对ESP的教学研究不够重视,使得教学方式未臻完善。这是与社会发展形势相违背的,也正是我们需要下功夫去研究去实践的领域。

二、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1983提出了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多种不同的智能。根据他的观点,人的智能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普遍性: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只是某些智能的发达程度和智能组合的情况不同而已,且智能经过组合或整合可以在某个方面表现得很突出;2.发展观:人的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得到开发和逐步加强;3.差异性:智能既有个体间差异,也有个体内部的差异;4.组合观:智能之间并非彼此绝对独立、毫不相干,而是相互作用、以组合的形式发挥作用。

多元智能观的内涵比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更加丰富,适应商务英语教学的需求。所以发展商务英语学生的多元智能已经成为21世纪商务英语教学的一种趋势,本文将以商务英语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多元智能理论与商务英语课程

教学整合的途径和方法,为该理论拓展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整合

由于每个人的智力不同,某一相同的教学活动不可能适应于每一个学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智力倾向在不同的课程学习中给学生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培养和发展不同智力的机会。

1. 在倾听中学习,提高语言智能

明尼苏达大学斯狄尔博士曾提出人们80%的时间是在进行人际沟通,其中45%用于倾听,而大多数人属于无效听众。语言智能其实是要通过有效运用听说读写进行交流、讨论、解释、说明、创造知识、建构意义以及对语言本身进行反思的能力。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英语听力》可以训练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重点,通过尽可能少的笔记,了解内容丰富、专业面广、程度适宜、饶有趣味的商务知识。同时开设国际商业文化课程鼓励学生涉猎更多的资源,拓宽视野,获取新知识。

2. 计算的心灵,开启数理逻辑智能

逻辑数理能力主要是对逻辑结构关系的理解、推理、思维表达能力,主要表现为个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进行运算和逻辑推理等。很多同学认为外语属于文科,似乎与逻辑数理没有联系。其实不然,外语学科同样拥有某些数学概念,如排列、组合、编码、对称等,掌握这些概念可以促进外语学习。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在阅读中,有意识地按回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分类,仔细斟酌提问的层次,逐一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高层次的思维。因此在《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泛读》课上,教师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实现思考―配对―分享的过程,让学生推敲作者的态度,深层理解文章传达的信息。

3. 人人都是艺术家,培养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指指的是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能力,体现了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程度以及准确的把握能力。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挂图、图解、图表等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有助于激活视觉─空间智能。这种方式可应用在《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中,利用三维立体空间关系,把教学内容视觉化,达到空间表征。

4. 在动中学,表现肢体―运动智能

肢体──运动智能指个体控制自身的肢体、运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思想感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演示类或戏剧游戏属于动觉游戏,能够同时训练学生的肢体语言、口语和书面语,促进语言与肢体的配合、动作与表情的协调。《商务英语口语》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将运动和表情融入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开展商务场景模拟将演示和表演融入学习中。

5. 了解他人,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是人的智能最重要的方面,它主要指与人交往合作,觉察、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并能据此做出适当的反应的能力。这种方法是引导学生在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所学语言,使语言的形式和意义相结合,使语言学习更有交际意义,符合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规律。目前商务英语类课程中,最需该特点的就是《商务英语谈判》。全班同学被分成多个小组,训练陈述、对话以及模拟实际商务英语谈判。教师可以对小组指导或提供帮助,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这也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

结束语

每一个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都拥有多种智力和自己独特的发展潜能,只是某些智力的发达程度和智能组合的情况不同使其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即使有些学生在任何一项智力上都没有特殊的天赋,但经过智力的组合或整合,可以在某个方面表现得很突出。

因此将多元智能教学理念结合商务英语教学开启多维智力的新概念,能更好更全面地体现学校商务英语教育的宗旨。多元智能理论与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途径和方法,为该商务英语教学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许民忠.英语科多元智慧教学研究.2001.

[4]Dudley-Evans,T & St John,M. J.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篇2

一、言语――语言智能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言语――语言智能是指用语言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表现为个体能顺利有效地利用语言描述数学概念、定理问题、解题过程等,并将自己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与推理表达出来与他人交流。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数学术语、数学命题等都是发展学生语言智能的基本素材。数学学科中的语言智能开发目标体现在:①明确这些术语的涵义;②熟练掌握;③准确恰当地应用为其智能的发展做准备。发展语言智能,教师仍然可以从听、说、读、写入手。听,教师可以将一些着名数学家的生平和一些定理创立的奇闻趣事编成小故事,学生在听故事中发展语言能力;说,对当代科技的成就,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体会,也可组织演讲、讨论会等,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训练学生用连贯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读,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阅读材料、数学读物等;写,组织学生办小报、黑板报,组织学生写数学小论文等。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语言智能时,不应该拘泥于听说读写的形式,而应该将听说读写有机地渗透进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逻辑――数理智能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逻辑――数理智能是有效的运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它表现为个体对事物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逻辑等的敏感,以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进行思维的能力。数理能力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方法论的培养和运用数理进行运算与逻辑推理,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视觉――空间智能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视觉――空间智能包括对图像的区分、认识、设计、大脑想象、空间推理、使用图像等各种技能的总和,是对视觉性和空间性的信息的感觉能力。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可以开发的适合于学生视觉--空间智能的内容,一是教室、实验室的布置,如在室内墙壁张贴数学家画像及名言警句;二是数学课本中大量图表、图解和色彩化的插图,本身就给学生一种外在美的视觉享受;三是数学中的几何图形、一些函数的图像也为视觉--空间智能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实践证明,几何知识的获得离开了视觉――空间智能就无从实现。

四、身体――运动智能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身体――运动智能是指人的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表现为用身体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即把身体和心智联合起来实现完善的身体活动能力。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或与人合作,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运动智能的发展。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身体运动、动作触摸等方式将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内化处理,使左右大脑协同地进行工作,并能长久地保持信息。身体运动智能在数学中集中表现为动

五、人际――交往智能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人际――交往智能使我们能够理解他人并与他人交流,并注意到人们在情绪、气质、动机和技能方面存在的差异。数学教学中培养人际--交往智能最好的方法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下面探索数学规律的教学例子:用火柴棒按如图的方式搭三角形。

①填写下表

②照这样下去,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引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各小组派代表作交流发言,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发言得出结果。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之间彼此进行充分交流,而且还能分享对问题思考过程的情感体验。

六、音乐――节奏智能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音乐――节奏智能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艺术与美的教育。表面看,艺术似乎与数学教学挂不上钩,然而这正反映了我们数学教学中对美育的忽视。数学教学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美育内容,如数学符号蕴涵着简洁美,几何图形展示现实空间的对称美,一些数学问题的新奇、巧妙、独具匠心的解法让学生享受数学的奇异美,还有教师本人的行为美、语言美、板书美等对学生的熏陶,以及学生做作业时,从工整规范的书写和精致美观的作图中所获得的美的自我感受。这些都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自知自省智能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自知自省智能是指人们在建构准确的自我感知以及应用这种知识规划和指导自己生活的能力。自知自省能力在认知学习中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方法适合培养学生的自知自省智能。心理学研究表明,元认知意识能够鼓励学生做出成功的选择,并有效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在数学学习中,自我指导学习方法是一种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的有效策略,它以学生的选择和主动性为基础,教师只起顾问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知自省智能的训练。

多元智能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重新认识学生的智能性质,而且还要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探讨多元智能与数学教学整合的途径与方法,既可以为理论的应用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又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任务型教学法;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1-0194-02

引言

目前基于计算机的网络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地位不断凸显,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任务型教学的现实意义就在于通过课堂面授和计算机网络教学来实现学生课上、课下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一、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他认为智能是在文化环境中解决问题并创造一定价值的能力,是一整套使人们能够在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是人们在发现难题或寻求解决难题的方法时不断积累新知识的能力[1]。在日常生活中,正常人都拥有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视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等这八种智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习个体只是在八种智能方面所拥有的程度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有他的智能优势和劣势,关键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加以引导和开发,激发学生智能优势,弥补学生智能劣势。多元智能理论倡导教师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们的优势和劣势来设置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计划。这种将多元智能理论与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机结合,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二、任务型教法学产生的背景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TBLT)是以任务为核心,强调“在学习中激发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参与、互动、合作等方式,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2]。任务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注重语言形式的语言学习模式和教学方法。本文所提出的多元智能任务型教学方法提倡以学习者智能优势为设计学习任务的原则,以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为主要学习形式,以真实的日常语言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实现“在学习中激发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的教学目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任务型教学的具体步骤

(一)确定课程目标

开发多元智能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的智能优势和学生学习经验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突破了原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综合的学习机会,其最终目标应是让学生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来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因此,任务型教学法必须把促进学生每一个多元智能的发展作为主要的课程目标。

(二)拓展课程内容,完善表现形式

大学英语多元智能任务型教学法要适应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活动类型,就必须实现课程内容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使相同的课程内容在表达时以多种方式展现,以最大限度挖掘学生们的智力潜能。所以,多元智能任务型教学内容必须以学生个体的智能优势为设计教学的前提,以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大学英语教材为依托,以创新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为基调进行选择。另外,任务型教学内容要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把学科知识和现实生活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根植于学生的本性、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从而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3]。总之,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只有实现任务型教学内容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学生才能按自己获取信息的方式有效地摄取知识、发展能力,促进自身智能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课程目标。

(三)关注课程实施,发挥主体价值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任务型教学应以“任务”为中心来进行组织,以自主学习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主体积极地探索和主动地研究来进行任务的解决,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使其能够自主开发多种智能[4]。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从任务解决方案的提出、设计与实施,到结论的得出与检验均应由学生自主完成。要强调学生“在学习中激发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能动性、参与性与自我意识的提升。同时,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也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除了要重视学生的智能优势的激发以及学生的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以外,也不能忽视教师主体地位的体现,必须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和协助作用。

(四)依据多元智能倾向分组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应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有效融合多种智能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不同智能优势学生的兴奋点,发挥其优势智能,弥补劣势智能,全方位激发学生的智能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过程,注重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智能,为了让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多元智能倾向来主导课堂,笔者采用学生资源组合分组的办法,按照智能优劣分布,将本班的学生分成不同的智能组如:语言智能组、逻辑智能组、空间视觉智能组、自我认识智能组、人际关系智能组、自然观察者智能组等。这种划分有利于教师正确了解自己学生的智能优势和劣势,以便于分派不同的教学任务。

(五)课堂的整合

在多元智能与教学任务的整合过程中,笔者按照《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和第二册的教学设置内容和教学特点,从每册书的八个单元中筛选出2~3个主题,根据每个主题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环境,为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每单元利用半个课时的时间进行同学们完成任务成果的展示。下面笔者就以学生喜欢的第二册Unit3中的Advertisement这一主题为例来具体阐述多元智能与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整合。鉴于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各异,笔者根据不同的智能组,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

1.布置逻辑智能组的同学充分利用因特网的共享资源,上网搜索国内外尽可能多的精彩广告短片以及广告语等,并以广告的主题为线索将其罗列呈现。

2.布置语言智能组的同学准备陈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则广告。并且阐述一下自己喜欢这则广告的理由。

3.布置空间视觉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模仿,绘制出简单的广告海报,鼓励同学们将自己对某一产品的了解都以图画的形式进行展示。

4.布置自我认识组的同学创设一个特定的广告短片的情境,编排一个简短的英语广告。

5.布置自然观察及人际关系智能组的同学仔细评判各个小组的活动,与教师一起将各个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价。最终,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超水平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逻辑智能组的同学找到的精彩广告深深地吸引住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记得其中有一则公益广告,是关于提醒人们开车时要系好安全带,看后大家都非常震撼;还有一则是德国大众Polo汽车的广告也非常有趣。语言智能组的同学推选出一个代表用英语为大家模仿了一段IBM在CCTV12中做的英文广告进行了陈述。自我认识组的同学们模仿了一个联想ThinkPad的广告,为大家表演了一段一个人拿着某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当砧板和烤盘使的全过程。先拿它当砧板来切菜拍骨头,然后放在水龙头下清洗,再然后把它放在烤炉里当烤盘去烤饼。然后用它当盘子,把饼放在上面端给别人吃,最后开机竟然没事儿。整个表演的过程需要全部小组成员的参与,在他们准备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习能力还增进了彼此间的协作能力。当然教师在布置任务的同时,要充分顾及每个同学的优势和劣势智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不同智能倾向的学生提高智能,完成教学任务。我们也可以根据情境的需要,把不同智能优势的同学有目的,有意识地穿插在一起,要求智能强势的同学带动智能弱势的同学,共同努力,完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效果

经过一个学年的不断实践,参与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同学在英语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高,能够在课下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这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词汇量、加强了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开阔了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与多元智能相应的多元任务,培养学生们解决任务的能力,使教学活动朝着有利于发展学生们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方向进行。实施任务型教学法与多元智能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具体分析教材,设计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任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传授方法与策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自己的智能优势和劣势,要寻找与多元智能相结合的任务切入点,分析学生的智能特点,以确保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Howard Gardner.Frames of Mind[M].New York:Basic Booksinc,1983:36-38.

[2]Nunan David.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0:35-36.

篇4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多元智能 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33-02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和意义

(一) 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是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加德纳(H.Gardner)博士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多样的人类智能理论,除传统教育所关注的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这两种基本智能外,还包括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力等。这九种智能代表每个人都具有九种不同的智能并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之间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存在。

多元智能理论的实验研究在哈佛大学“零项目”的推进下,已建立了一套从理论到教学实践的操作模式,目前许多国家与地区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喜欢采用这一模式开展实验,力图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

(二)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中国乃至世界都在实施的一项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它提倡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发展,而这两“发展”都须顾及且缺一不可。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教师整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既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又增加对其他学科知识的了解,甚至掌握在其他学科课堂中没有掌握的知识。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能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以期待不同层次学生的各项智能得到优带劣的更好发展。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模式在设计理念上参照肯普模式,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的情境性”,因此它比肯普模式多了信息化教学环境这一要素。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学生的行为应有怎样的变化 (进行学习者分析并确定教学目标);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应如何开展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活动和选择教学资源);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多元评价);最后,根据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更新发展教学方式、方法,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教学模式构建

本文借鉴肯普模式的优点并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对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进行构建(如图1)。

图1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二) 教学模式特点

1.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包含八个要素,要素之间安排没有起点和终点之分,表明设计的非线性和弹性。学习者周围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即教学内容活动)、教学资源和教学情境四个要素以弧线连接起来,表明在具体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它们之间的设计与安排是紧密相关的。

2.学习者分析位于该模式的核心位置,表明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了学生的重要性,教学中的每一个步骤都不能脱离学生行为而进行。它与其他几个要素之间用双向箭头连接,表明它们是相互关联的。由于每个学生的智能组合方式不同,其智能优势与劣势的分布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具体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注意用学生的优势智能来带动开发其劣势智能,在智能的强弱项之间搭桥。

3.多元评价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且通过评价,模式中的各个要素应该有更新发展,以便找到更合适的教学方式,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基于多元智能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要侧重于学生智能的表现,在教学中去发展学生的智能,坚持积极的学生观,多给学生以自信和正向的评判,因此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

4.信息化教学环境处在模式的最,强调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性。环境是用虚线框起,表明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环境。

(三)教学模式要素

1. 学习者分析。教师通过对学习者年龄、心理、学习起点、学习风格、知识基础和技能等进行分析,了解每名学生独特的智能特点及其智能发展程度,尤其是了解其多元智能结构中的优势智能以及不同智能领域中的相对长处和短处,然后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以优势智能带动劣势智能发展的教学方法。并且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求学生必须学会某种技能,但希望他们能通过自己的优势智能带动劣势智能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2.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调控和指导作用。它是教学模式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将多元智能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智能的教学,只有首先拟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即根据学生的智能优劣,分别制定合适的目标,才能够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主题和设计教学内容活动。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运用分层次教学,这样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3. 教学情境创设。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的情境性”。处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模式中,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活动、资源处于同一维度,说明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其他几个要素同等重要。就目前而言,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并非中高考科目,不像语数英等其他学科顶着升学压力,那么信息技术课堂可以少几分严肃,多一些活跃,让学生在轻松舒适的氛围下多做自主探究实践,教师此时应多加以引导和辅助学生,让学生不仅发展智能优势,而且劣势智能也得到一定提高,实现素质的全面发展。

4.教学活动设计。基于多元智能的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是一种为了使学生掌握某一种特殊智能相关的能力的方法。要求教师设计出包含多种智能的教学内容,每个活动专题应包括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教学活动的设计既可以几个活动同时关注一项智能,也可以一项活动着眼于多种智能。在进行多元智能教学活动设计时,要有意识地针对各项智能提出问题设计活动,使信息技术课堂里尽可能地包含体现多种智能、促进多种智能发展的活动。例如对于逻辑/数理智能可以考虑如何在教学中引进有关数字、计算、逻辑、分类或批判性思维的活动。

5.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指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所有要素,包括硬件资源 (如教材、教学设施等)和软件资源 (如信息、人员、技术等)。教师根据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情境及教学内容活动等的需要对教学资源的软、硬件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设计,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6.多元评价方法及更新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去评价和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将评价与学习、结果与过程融为一体,运用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三者进行综合评价,让教师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优劣势智能的发展情况,并为学生智能的提高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也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劣智能,努力实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最终实现优带劣智能的发展。

更新发展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多元评价中和评价后所做的一系列更加符合教学实际需求的调整,即根据评价结果对该模式中欠缺的部分及需要完善的部分进行修改更新。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本文拟定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一是从教学内容着手,调动其智能优带劣进行训练。教师在具体信息技术教学时应注意尝试从两个方面思考教学活动的设计,既要以学科为取向设计能够发展各项智能的活动,同时也要注意以智能为取向整合其他学科知识来帮助教学,并且教学活动设计要求丰富化、情境化、多元化。

在教学目标确定的情况下,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与设计时应考虑学生的智能结构情况,并辅以多媒体等教学条件,应用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具有不同优势智能的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学习,同时又有机会让学生调动其优势智能带动劣势智能进行训练,这样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中的学生全面发展,又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张扬。

二是创设轻松活跃的多元化教学情境,以达到优化学生智能结构的效果。有研究表明人的各项智能都有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课堂只要能够为学生创设轻松活跃并利于智能发展的多元化情境,那么学生的智能发展应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以每名学生的智能情况为基准,创设丰富的、多元化的情境,同时,尽量为学生搭建适合的软硬件平台,以开发他们的各项智能,达到优化学生智能结构的效果。

三是开展探究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各项智能协调发展。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信息环境下开展探究实践活动,促进其各项智能的协调发展。探究实践活动往往可以跨越学科而进行,这就要求学生在探究实践活动中不仅仅调动某一方面的智能,还要根据探究实践活动的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劣势智能,从而激发各项智能协调发展。

总之,要熟练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信息技术教学,首先,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善于学习、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其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意识与技能,能创设鼓励学生发展运用多元智能的信息化环境,从而真正促使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达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3]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Dee Dickinson.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篇5

关键词:初中英语;多元智能理论;实践探索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的课程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据此,笔者结合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实践,围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促进学生多元整体发展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除了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两种基本智能以外,还有其他七种智能,即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的施教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每位学生都是可塑之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各种智能基础,为他们创造多种展现才能的教学情境,使其扬长避短,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教师应利用多元评价方式,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既能看到学生当下的水平,又能发现其内在的发展潜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结合的可行性

在课堂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提倡教学要点要多元切入,激活学生多视角思考问题的意识;强调智能的社会性,知识教学的情境化,使课堂活起来;注重教学主体的多元互动,使学生真正领悟知识并转化为能力;除了用激情、激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外,还要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有效学习者,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这些都为课堂教学生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为英语新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据此,英语教学目标不应是孤立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而应如新课标提出的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整体发展,即要充分挖掘、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原则

1.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由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智力结构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所以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段的身心状态和心智特点,智慧地变换教学方法,使教与学优化配合,和谐协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生成,为满足不同智力结构学生的需要,只有创新教学方法,才能适应不同潜力学生的智力开发,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2.课堂互动的广泛性和开放性

英语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过程,提问、讨论、表演、辩论、分角色朗读等都能不断呈现异彩纷呈的语言点,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思维空间。这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体现人文关怀和智力开发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智力。互动的开放性能促使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也可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业评价的多元性和科学性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英语课程评价应多元化,即评价内容应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整体发展,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包括教师、学生、小组、家长等。因此,教师设计评价活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把语言智能和其他智能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使活动生动有趣,使评价客观真实。

四、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多元智能理论和初中英语教学实践的结合应是多方面的,多元情境化教学策略的运用就是其中之一,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克服英语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对此,笔者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1.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生态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一个能鼓励学生各种智能发展的学习生态。在多元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机会均等,学习内容、自由度及学习时间相对灵活,课堂文化氛围开放,师生、生生互动,评价多元。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情绪,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教与学生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诚恳待人,以情感人,以心育人,以理服人,以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要精力充沛,情绪饱满。面带微笑,目光亲切,表情轻松愉快,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要激励和信任每一位同学,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经常表扬先进,鼓励进步,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精心设计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利用视频、课件等教学媒体导入,可给学生展现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而且可触发人的情感因素,利用学生的视觉智能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另外还可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导入,从大家关注的环境问题导入,从生动活泼的动画片导入,从动人的音乐导入,采用多元情境化教学策略,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智能,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这样的课堂导入,能激趣引思,使学生在愉悦情趣之中学习英语。

例如:在教授牛津初中英语7AUnit3 Let’s celebrate的Comic Strip时,我们利用电脑制作的Eddie和Hobo的动画片同时配以万圣节的乐曲进行导入。同学们边听边看,边展开想象:“What is Eddie doing?”“What is Hobo doing?”“what is a ghost?”“How do they celebrate?”“ 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pumpkin lanterns?”学生的思考自然而然地与本课要学的内容联系起来,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这样的课堂导入,使学生的视觉智能、语言智能、听觉智能和音乐智能都得到很好的开发。

又如:在学生阅读前,出示一些和文章有关的图片、介绍人物和一些关键词,在介绍中故意留一些悬念让学生自己到文章中去查找结果,学生在任务和兴趣的双重驱使下进行阅读,必然受到良好的效果。在学习苏教版《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上第六单元Reading“The Taiwan earthquake”时,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几张有关地震的图片,同时引入文章中的关键词汇,接着介绍该文作者Timmy,告诉学生:He was a survivor in Taiwan earthquake.学生们都对他如何在这场大地震中幸免很感兴趣,这时让学生们打开课文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3.采用开放式提问,活跃学生思维

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学生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和培养上。开放式问题因无固定答案可循,容易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创造性地回答问题。因此,教师要多采用开放式提问,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促进语言输出,使课堂师生活动更具有交际性。例如:在7B Reading A ghost in the zoo的读后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What will you do if you meet something unusual?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社会知识和经验做出积极反应。学生经过小组讨论给出了许多好的方法:call 110 for help; run away as quickly as I can; shout loudly for help; don’t be afraid and search carefully; try to find the truth。再如在8A Unit 2 Reading School lives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Which is your ideal school life? 在学生描写的ideal school life中有这样的句子:We have a round classroom. We twenty students all sit around our teacher。

4.组织合作学习,实现课堂多元互动

新课标要求“把学习时间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和合作中获得知识。”笔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尝试组织多元互动的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在由异智的学生所组成的小组中,按照一定的学习目标,通过共同的学习活动,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达成学习目标。合作学习中既能发挥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也能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共享的智能。

例如:在组织7B uint2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的Reading教学时,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师生共同完成了这篇课文的学习。作为课前准备,教师除了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阳光镇的信息外,还指导学生组成不同合作小组,为介绍阳光镇做准备,小组讨论角色分工,导游和游客协商表演方法,动作编排,个人分头熟悉剧情等,学生在这一阶段就对课文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上,在教师组织学生用相互问答的方式讨论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戏剧的编排,最后,各小组向全体同学展示。有的学生在观看其他同学的表演后,悄悄调整自己的表演,临时改动台词,为的是使自己的表现更完美。表演结束后,师生对各小组的表演共同进行评价。课后,学生还为本次旅游编写了结局。这一节课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多元互动,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的多元化合作学习,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综上所述,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英语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为重要目标,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天赋,通过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来促进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6

高职院校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并且充分利用学生的多元智能结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智能组合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

二、学生多元智能结构特点

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情况的观察了解及自编的“高职院校学生多元智能分布”的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发现高职院校学生们的多元智能倾向:无论是理科专业还是文科专业,人际关系智能和运动智能是学生们的优势智能,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学生用这两种优势智能,多采用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多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兼顾文理学生的不同的弱势智能,和理科学生的自然观察者智能和文科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

三、利用学生多元智能结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

(一)营造适合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结构特点的教育教学环境

1.教师要挖掘并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能都是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相互组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多元智能测试结果及对学生日常表现的观察,了解学生的优势智能,并创设条件展示学生的优势智能,做到扬长避短,扬长补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寻找“多元切入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同样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回答:可以是语言的描述;可以是数字的理解;甚至可以是动作的表达……同时,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通过“扬长”,让学生树立自信,并使这种自信迁移到其他方面,让学生“补短”。

2.教育教学中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仅仅是传递现成知识、和盘托出学习结果并考察这些结果的人,而应该是教学与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禁用完全否定的诸如“上课不认真听讲”等语言作出判断和批评,更不能为学生的回答与教师已有的答案不符而简单地判断其答案错误,这样势必形成沉闷的课堂气氛,从而压抑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条件充分展示学生们的优势智能,只要发现闪光点,就要发自内心的赞美,特别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多用赞美的语言,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各自独立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组合。因此,教师应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

1.个性化教学模式

在高职院校,有的教学班学生的构成不一样,有的是普通高中文科毕业、有的是普通高中理科毕业、有的是“三校生”、有的是单独招生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技能水平不等,如果用同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习相同的教学内容,这势必会扼杀学生的个性,达不到教学效果。而个性化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策略和方法实施教学。运用个性化教学方法,教师不仅可以运用文理学生都共同擅长的人际交往智能和音乐智能,采用讨论式教学、并适当注意教师的语言节奏外,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们的智能差异,激励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让每个学生在不同领域得到发展,同时鼓励和帮助学生将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使弱势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多元测试结果显示:在高职院校,无论是文科专业还是理科专业,人际关系智能是学生们的优势智能,他们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易与别人沟通,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优势智能倾向、性格特点及学习状况进行划分。每组6—8人,开始自由组合,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经行调整。一般组合类型可以包括二种:智能强项组合即相同智能强项组合在一起,使强者更强;另一种是智能强弱互补即不同智能强弱的组合,使组内学生最大限度的互补,使弱势智能得以提高。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组合方式,保证组内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优势智能:语言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也可以使学生在优势智能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多元智能测试结果及课堂教学对学生们的观察发现:无论是文科专业还是理科专业,高职院校的学生们视觉空间智能和运动智能也占有相当的优势。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电脑、多媒体的运用则为教师的教学搭建了技术平台,通过电脑、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以声音、颜色、文字、图像刺激学习者,满足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的学习要求,特别是满足所谓“差生”的学习要求,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

(三)合理安排和设置教学内容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育教学,并不是说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多元智能理论,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的特点灵活设置和处理教学内容。比如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学生不太擅长的学科,而文科专业的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又占有优势,因此在高等数学课教学中完全可以更多地运用讨论等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智能,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高等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教学作为人类活动的一部分,不能单单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应该补充一些如数学史料、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数学家介绍、数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另外,高等数学内容的展现形式也应该是多样的,可以用丰富的、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甚至可以用动作呈现数学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学生优势智能的目的。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职英语教学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占据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虽然历史不长,但是发展很快,很多学校是从过去的中职教育升格而成的,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借鉴各种成功的模式,目前工学结合、产学结合,订单式的培养模式成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高职院校生源复杂,有高中毕业、中专技校毕业、甚至有少数学生初中毕业经过3+2连读直接升入高职,学生英语基础不均衡,英语成绩普遍较差。

高职英语教学目前存在很多误区,定位错误与现实脱轨。由于外语教学沿用传统的对本科学生的要求,高职英语教学出现目标错位,英语教学应用性不强,应试倾向严重的状况,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在英语课堂上如何优化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如何有效的实施高职英语教学,如何把知识传授同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是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积极探索的重点和难点。

二、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用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每一个人至少有7种不同的“智力中心”,分别是语言智慧、逻辑数学智慧、视觉空间智慧、肢体运作智慧、音乐智慧、人际智慧、内省智慧。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这些智慧不断受先天及后天的影响启发或开闭,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只是在知识的传授上,更是在发掘并引领这些智慧的发展。多元智慧理论对于规划学生的教育,开发他们的智慧潜力,提高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通过尝试变换讲课的方法,从语言到视觉再到音乐等等,经常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学生的不同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抽象枯燥的英文变得具体可感,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

三、多元智能理论框架下的高职英语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八种智能,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智力领域,在这个类型的智能活动中会表现更好。该理论在教育方面的最大贡献在于提醒教师从多元渠道切入教学,提供不同的课程内容刺激学习,依据不同学习者之间智能组合上的差别,寻找他们优势智能加以利用、劣势智能加以弥补,为学习者提供最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完全可借助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智能,从多方面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1.通过多样化的课堂设计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和肢体运动智能

对于语言教师来说,教学设计我们并不陌生。什么是教学设计,简单地说,我们每天备课、编写教案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通常指在教学实施前,教师或教学设计者通过对教学需求、目标、内容、对象的分析,从而做出对教学过程、方法、媒体、评价等事项的安排。

但是如何有效的设计课堂活动、步骤,如何联系实际,发展学生的语言智慧还是需要特别注意。

鉴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英语水平不均衡,传统英语课堂带给他们的枯燥和挫败感,不实用的感觉较深,我们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教学,优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一方面在培养学生开口能力上,让英语学习生活化,即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和未来的工作环境中,提炼出对英语的认同、理解。语言来源于生活,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地为儿童创设一种语言环境,目前最受关注的教学手段就是情景教学和任务式教学,把英语课堂搬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和专业学习中。如,讲述网络购物一课,英语教师可将网络购物的常见词汇和句型告诉学生,让学生模拟完成网络购物的整个环节:查找货物――买卖双方的交谈――下订单――查收货物。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化学生的语言智能,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生存技能,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肢体运动智能指有效运用身体表达思想、感情、解决问题和创造事物的能力。上述整个任务完成的过程也是对肢体运动智能的有效训练,合作学习的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还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也能极大地激活学生的语言智慧,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在英语课堂中,对学生分成的不用小组布置任务,让学生讲述自己在清明节假期的活动;或者请同学们叙述清明节的来历;此外,在讲授马克吐温作品《认错人》一课中,让学生改编结尾,我惊异于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彩的语言表达力。作为学生,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结合英语语言教学设计组织教学环节,教学策略,能很好的促进学生语育智慧的发展和提高。

2.寓教于乐,培养音乐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

音乐智能指人对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的感悟和直觉能力以及用音乐来表达情感、思想的能力。笔者曾经尝试在每节课上课前教学生唱一首经典的外国歌曲。学生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渴望学习与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往往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研究表明,听歌会促进输入、内化和习得目的语;唱歌既可以提高音乐的理解力、增强节奏感,也可以学习语音、语法和句法,增加词汇量,还可以增强语感和语言文化的熏陶、激发学习语言的兴趣和动机。例如,笔者以《此情可待》为例,讲授学生如何利用歌曲歌词学习英语。一方面介绍作者,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背景,另一方面,针对歌词中的语言点进行讲解。把音乐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除音乐外,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常用的视听说的设备和材料,通过大量的图片、声音和视频文件,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也就发展了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这对学生以后审美观的确立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3.促进学生逻辑数理智能的发展

逻辑数理智能指运用数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在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技能交互使用的语言课堂中,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可帮助他们更严密、精确、系统地建构个体语言体系。以词汇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根据英语单词的构词法,利用词缀、词根记忆单词;利用发散性记忆法,如,让学生归纳出穿着类、动物类词汇;让学生辨别区分同义词、反义词和形近词,避免误认、误写。在阅读训练中根据已知的信息推理情节的发展;根据细节的暗示及逻辑关系推敲作者的态度及文章的深层寓意等。

4.鼓励学生构建内省智能和人际智能

内省智能指正确感知和认识自我的能力以及计划和引导自己人生的能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就是提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老师评价,笔者所在学校就是通过对学生平时参与活动的情况,启发学生对自身资源的认识,主动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调整自己自我学习能力,这正是高职院校学生进入大学阶段自我学习提高的重要方面。

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是在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对塑造人际智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实施任务过程中,学生们有效的同他人合作,并对他人的情感、意图和成绩有所肯定,降低相互之间的焦虑感,增强了信任感和宽容心。

同时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指导,让学生有效地修正自己的行为、目的。这样做既不会因为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有更好的认识。

总之,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教师在授课、评判学生时,要学生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尤其是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呈现多元化,每个学生也有自己不同的价值取向,需要教师们换一种思维方式,用科学的、较为全面的标准体系去评价学生,让学生发展长处,时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有信心的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郑文.“多元智能”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5.

[2]余飞.因错利导―关于教育犯错学生的点迪思考[J].中国教师, 2010(5).

作者简介:

篇8

一、提升学生听英语的能力

语言的积累首先是通过声音来实现传递的。按照新课标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应有效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开展合作和交流的技能,而合作和交流的前提就是要能够理解和听懂对方说话的意思。“多元智能”理论指点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提升听的能力是首要的。

1.激发愿听的兴趣

我国小学生学习英语缺乏浓郁的语境刺激,接受英语的熏陶不够强烈。所以,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接触英语,把课堂演变为“英语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很喜欢用“hello”来打招呼。于是,上课时就专门准备了课文中四个人物的头饰,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用“hello”来互相打招呼。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对说得出色的学生给予及时、恰当的表扬,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课的期待。

2.指导会听的方法

教师在指导学生听英语的过程中,还应告之“听得懂”的方法。例如,要求学生养成边听边思考的习惯;对没有听过的单词可以适当记录一下;边听边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等。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多记单词、多记短语、多朗读教材和课外英语读物,从而掌握更多的词汇,使听更具效率。

二、提升学生说英语的能力

学习英语离不开多说多练,只有学生熟练掌握日常英语口语,切实理解中英文的语言差异,才能真正优化他们说英语的能力。

1.促使学生在兴趣中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语道破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提升学生说英语能力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激发学生对口语表达的浓厚兴趣,才能真正使教师的口语教学与口语训练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在提升学生说英语能力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采取小组对话、短剧表演、学唱英文歌、讲英语故事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还着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尝试更新的英语刺激,还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口语表达的浓厚兴趣。

2.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说

在指导学生说英语的过程中,营造生活化、童话式的情境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让学生更加乐于表达。因此,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必须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例如,笔者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3《 At a Music lesson》一课时,就专门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好几首儿童歌曲,以此创设出一个音乐课的情境。在此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识记sing 和 song,并组织学生在情境中开展对话: Can you…?Yes,I (we)can./ No,I(we)can’t .

3.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说

在指导学生说英语的过程中,要重视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说英语,不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例如,笔者在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学生都要用英语发一次言,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必须用英语提一个问题等,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中不断提升学生说英语的能力。

三、提升学生读英语的能力

读英语可以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探究学习能力和多元化的阅读思维,并且能帮助学生有效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1.激发读的兴趣

教师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时候,可以结合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的特点,以课本为基础,收集并编印出一些内容新颖的英语小报上刊载的一些小故事、小笑话,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2.传授读的技巧

教师在指导学生提升读英语的能力时,一方面要帮助学生破除遇到陌生单词的“恐惧感”,重点指导他们联系上下文去猜测意思;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善于抓紧重点词和关键词,学会跳跃式阅读,从而让学生真正学会英语阅读。

四、提升学生写英语的能力

英语写作训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对学生所学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英语写作应该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元智能”理论的要求,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开展看图写作以及即兴写作;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写故事或者使用只言片语记故事的活动。通过上述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写英语的兴趣,还可以为学生日后的英语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实践证明:要想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教师一定要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训练并正确引导。当然,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自己也必须提高英语写作知识与能力,长期坚持、反复实践,这样就一定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作文能力。

篇9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高职英语教学 教学情境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内容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教授在大量的研究实践基础上在他的《智力的结构》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人类不是只有单一的智能而是拥有以多元形式存在的多种基本智能,且这些智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一理论所提出的智能观不仅在美国引起广泛关注和认同而且还引发了全世界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推崇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

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类的智能可以分成八个领域的智能:

1.言语/语言智能 (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 指的是能够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语言能力。包括语意能力、语法能力,以及对声音、节奏等的敏感性。

2.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指的是有效地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并学会推理,能够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能够找到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能够运用抽象分析的能力。

3.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指的是能够敏锐地感知、辨识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的能力。

4.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指的是能够运用身体和运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并能够运用双手进行灵活地生产和改造事物的能力。

5.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 指的是能够有效地理解对方的感受、想法和信念的能力。及包括组织、协商、分析及合作的人际交往能力。

6.自我反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指的是能够进行自我省视,能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能够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能够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7. 视觉/空间关系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指的是人对线条、形状、色彩、空间形式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敏感程度和对视觉和空间信息的感知能力。以及如何通过平面和立体造型将其反应出来的能力。

8.自然观察智能 ( naturalist intelligence) : 指的是对自然环境、动植物、社会事物等的辨识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特性

多元智能理论的价值在于能够真正反映人类的实际能力。与传统智能理论相比较,此理论具有如下特性:

1.智能结构具有多元性

加德纳在综合生物学、遗传学、心理学、神经学、人类学等多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成功地建构了一个关于智力的新定义:即,智能作为一种心理潜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1]。这个观点充分强调了智能的多元性以及个体所处的社会和文化氛围及教育对智能发展的重要作用。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存在的,不仅仅是传统观念提到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人类的智能还包括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这些多元的智能不能单独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智能,它们只有用在不同的场合和领域之分。但是它们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潜能和不同的能力。

2.智能具有发展性

加德纳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具有发展性的,通过后天的习得和开发,智能也会发展。教师如若能够不断引导和开发学生的智能,那么那些没有特殊天赋的学生也会发现自己独特的智能和能力。因此,以发展为轴心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不同的教学活动来激活学生的各种智能。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不断激发不同学生的智能潜力,改进教学观念,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多元智能角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突出个性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智能具有独立性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只是某一种或多种智能相对突出。如若某个人受到大脑或身体损伤而丧失了一种智能,那么他的其他智能却依然完好无缺。每个人的智能发展都不一定是平衡的,一种智能的突出不一定代表其他智能也具有同样水平。有的人语言智能或者数理逻辑智能很强,但很可能音乐智能或者观察智能相对薄弱,或者某几种智能的发展程度呈阶梯状。种种事实证明,各种智能的发展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的。

4.智能的运用具有组合性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智能是以组合的形式发挥作用的,人类的日常生活工作不是靠单一的智能在起作用,而是通过组合的智能来发挥作用的。比如,一个人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时,很可能借助肢体语言表达思想,同时他也在倾听对方的表达、理解对方的意图,而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反应或者调整思路。在这这个交流的过程中,这个人分别动用了言语/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有时还可能伴随自我反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因此,各种智能之间不是绝对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附、相辅相成的。此外,每个人的智能组合形式是千差万别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智能组合形式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的智能组合形式都是特有的、不尽相同的。

从以上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特性中我们能够得出结论,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智能组合,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不同学生智力的构成结构和构成方式也不尽相同。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的智能和劣势智能,智能的差异也会影响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的发展是有可塑性的,因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智能潜力和优势智能,并把多元智能理论的新思想和新观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这对学生的今后就业及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观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内在建构性”的学习观,强调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知识并不断建构对社会事物的认知。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观关注学生的智能差异。根据加德纳的观点:“智能既可以是教学的内容,又可以是教学内容沟通的手段或媒体,这个特点对于教学是很重要的”[2]。多元智能理论将教学过程界定为一种生成性过程,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要建立理解的课堂教学。加德纳提出了理想中教育教学应包括 “社会场景化的学习和探索”,同时他反对仅仅依据标准化考试的教学评估模式,主张情景化评估,这种评估模式要与情景化教学一致。此外,多元智能理论主张教学目标全面性。加德纳提出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帮助学生找到符合学生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3]。教学教学的目标并不是简单地培养学生学习某些基本学科内容和技巧,而是要求学生能够对某个主题或领域有深入的理解,能够进一步地独立思考,能够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增进人类理解。因此,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观是以多元智能作为教学“多元切入点”来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途径,实现真正的理解,并使教学真正联系实际,作为学生与今后就业、生活的媒介。

四、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也经历了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一元到多元的过程,教学目标也逐渐从应试教育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转变。英语课程作为语言教学更应该重新解读其教学意义,英语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它的运用是多种智能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多元智能理论中的语言智能、逻辑推力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自然观察智能、音乐美感智能等等都会体现在语言表达和人际交流中。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院校英语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学情境的创建、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估方法的改革等都带来诸多的启示。教师应把教学智能活动的引入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并带动劣势智能,全面启迪学生的智慧。

1.创设多元教学情境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生的智能组合形式,教师应根据学生智能的个体差异,创设多元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智能发展的个人空间和发挥个人潜能的机会。在多维的环境和活动中,学生才能体现并发挥个体的潜在智能。因此,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也要给学生提供多元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材料,让英语课程更接近学生就业和交际需要。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让学生在小组中根据课文内容编排故事、小品、会话等英语节目,学生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还能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更多地运用以前不熟练的词汇,这样做提高了词汇量也开发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应该与生活相连、教学应该与实践的关联。以笔者所在财经类院校为例,英语教学同样应该与金融、会计、国际贸易等经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模拟创设各种经济生活场景,如模拟银行、商务谈判、对外贸易交流等等。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此外,深入实践的学习对学生将来工作和生活更有帮助,教师可以带学生进行商务活动实地考察、访谈专家、就现有的经济热点发表评论等使教学与社会紧密相连。通过创设多元教学情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的同时也发展了多元智能,提高了学习效率。

2.运用多元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运用多元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指的是除了用传统的录音机、录像机、VCD等作为教具,高职英语教学还可以引入更加形象、直观、新颖的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在文字、声音、图像和色彩等媒介的共同作用下,开展英文故事讲述、猜词比赛、单词拼写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英文歌曲传唱等多元教学形式,激活学生潜在智能,进行卓有成效的个性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智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成为具备多元智能的教师,教学设计要多元化、多样性,兼顾不同个性的学生,课堂设计环节应兼顾对八种智能的激发,使教学材料充分发挥其发展智能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开展多元互动教学。教师可以设定话题或者给与学生多元选择来与学生开展“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帮助学生发扬优势智能带动劣势智能。教师可以将文字立体化、创造图像、利用肢体语言并富有节奏启发学生去观察和思考。并不断地变换教学形式和方法,通过不同的智能活动在教学中的不同作用使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设计创新化来不断完善高职英语教学。

3.建立多元教学评估体系

教学评估体系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强劲动力,它对课堂教学起着导向作用。教学评估系统有助于教学改革的深化。多元智力理论对构建新的教学评估体系提供了多元化的评估思路。传统的教学评估,包括高考主要是以语言和逻辑智能来评估学生学习水平。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力的多元性,教师应通过多元的评估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都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与本科院校学生比较,高职院校的学生语言和逻辑技能相对薄弱,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评价应采用多元评价模式使职业院校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智能,从内省、音乐、空间智能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让学生在新的评估体系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智能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此外,除了传统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模式外,还应该引入“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模式,从不同的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估,从而实现评估结果的全面、客观、公正。

五、结语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不断努力,使自己成为符合时代需求,具备多元授课能力的教师,让职业院校的学生的智能在学习中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释

[1]Howard Gardner(1993)﹒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theory in Practice,New York, BosicBooks, A Division of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 70,xii.

[2]Howard Gardner(1993)﹒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theory in Practice,New York, BosicBooks, A Division of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 70,xii.

[3]同上。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篇10

一、理论基础费尔德曼的非普遍性发展理论扩展了

以往发展心理学的认知发展观,强调在研究儿童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的同时,应特别重视研究儿童发展中的非普遍性问题。普遍性领域的发展是人人都可以达到的,而在非普遍性领域,就并非人人都能达到相同的发展,因为这需要个体特殊的条件和持续的外部支持(如教育)。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改变了传统的智力观念,指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生产和创造成果所需的能力。”他认为,“人的智力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Il]共有七种或更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语言智能(un,istieIntelli罗nee)、逻辑一数理智能(肠gieal一mathematiealIntelli-罗nee)、空间智能(SpatialIntelli罗nee)、身体一动觉智能(Bodily一kinesthetieInrelli罗nee)、音乐智能(MusiealIntelli罗nee)、内省智能ontrapersonalIn-telligenee)、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音乐智能是一种独特的智能。非普遍性发展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音乐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一,非普遍性发展理论“帮助教师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更多样化地观察、了解儿童的智能结构特征和强项,如对在音乐方面有特长的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教育方案打下基础。”第二,多元智能理论以一视同仁的方式看待“七智”,把长期以来相对不受重视的音乐教育提到应有的位置,而不仅仅是以往所认为的那种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智力。第三,多种智力是相对独立的,但不是孤立的,“几乎每一种文化角色或任何尖端产品的产生都需要各种智能和技能的结合。”因此,音乐教育需要综合运用学生的各种智力,而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也离不开音乐智能的辅助。第四,加德纳认为,创造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发展离不开创造力的发展。在音乐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同样被摆在重要位置。因此,音乐教育中,不能只是知识、技能的训练和灌输的模式化教学,还应注重审美和创作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学会“艺术的生活”。以非普遍性发展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多彩光谱项目研究始于1984年,分别从多元智能的各个领域出发,给学前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开发了一套新的课程和评价方法,并根据儿童的兴趣和特点调整课程和活动设计。在多年的实践中,多彩光谱项目被广泛应用,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多彩光谱项目中的音乐活动

多彩光谱项目按多元智能理论把智能分为八个领域,根据八个领域的不同特点设计了不同的学习和评价活动。在音乐领域中,多彩光谱同样提出了详细的设计方案。现从目标、内容、手段、评价等方面对多彩光谱中的音乐活动作简要阐述。

(一)明确的目标

多彩光谱项目认为,学校音乐活动的目标在于培养三种能力—演奏、音乐感知、作曲,这三种能力是决定成功的“关键能力”。

1.音乐感知:包括培养“对音乐变化的敏锐性”、“对速度和节奏类型的敏锐性”、“分辨音高”、“辨认音乐及音乐家的风格”、“辨认不同的乐器和声音”。

2.音乐演奏、演唱:‘能保持准确的音高”、“能保持准确的速度和节奏”、“演唱和演奏乐器时富有表现力”、“能再认和再现歌曲或其他音乐作品的音乐特性”。

3.音乐创作:“创造出有开端、、结尾的音乐作品”、“创造简单的记谱体系”。l3]

(二)丰富的学习内容

根据以上目标,多彩光谱项目设计了相应的学习内容:音乐感知方面,有“音筒配对”、“‘画’音乐”、“探究乐器的音乐”等;演奏音乐方面,有“梳子和纸雷”、“韵律诗”、“五音阶合奏”等;作曲方面,有记谱、节奏型、为电影配乐等。还有一个特别的项目—“带回家的活动”,有“我听到火车开来的声音”、“家庭音乐”等内容。I4J

(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途径

为适应不同儿童的不同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多彩光谱项目探索出多种音乐教学手段:

1.个别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注重幼儿在音乐方面的个别差异,要求教师了解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其所需的教材、教法、评价,促进其音乐智能的提升。

2.“搭建桥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而多元智力之问虽是相互独立的,但并不彼此孤立。因此,可以建立儿童智能强项与其他学科领域之问的联系,以强项带动弱项。这样,我们首先要找出儿童的智能强项;然后,一方面进一步发展其智能强项,另一方面“搭建桥梁”,即“利用儿童在其强项领域的经验,引导他进人其他广泛的学习活动中”。例如,可以利用儿童对节奏的敏感性,使其在跟随音乐的运动中锻炼身体。而目_,这不是单方向的,如果一个儿童的强项在其他领域,就可以通过那个领域的成功体验“搭建桥梁”,使其进人音乐领域的学习。

3.“带回家的活动”。它强调儿童与家长共享有关儿童智能强项的信息和培养的方法,提出一起活动的建议。如“家庭音乐”这个活动,让孩子对自己家里和别人家里的各类歌曲进行收集和比较,学习和感受各类音乐,可拓展孩子的知识和兴趣。另外,在活动方式上,多彩光谱项目既有自由游戏,又有结构性活动;既有儿童为主的小组活动、大组活动,又有教师指导的小组活动、大组活动等。

(四)客观准确的评价活动

1.两个评佑方面—创作性刚量、感知测量

根据所要求的“关键能力”,多彩光谱项目进行相应的“关键能力鉴别”。创作性测量利用专门设计的活动深人考察,更全面地挖掘儿童音乐创作中所需的各种能力。活动分两个时段进行:第一时段,先获得对儿童的总体印象,再对其表演逐乐句地评价,寻找其音乐智能的个别差异;第二时段,专门针对音乐智能强项的儿童进行,进一步发现其潜能。感知测量通过音乐感知活动进行,旨在评价儿童辨别音乐差异的能力,分为五个部分:“歌曲识别”、“错误识别”、“敲击匹配”、“听音匹配”、“自由敲击”。‘“以上测量都使用观察表及录音,以便评价更客观准确。

2.多彩光谱文件夹

多彩光谱项目为每个儿童创制一个文件夹或档案袋,里面可以装有关于这个儿童的各方面信息。而对于音乐活动,我们可以收集关于这个儿童的录音带、录像带、音乐活动的照片、作品以及教师记录等,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智能强项,有效地对孩子进行评价。多彩光谱项目在儿童学习及评价方面,都体现出与以往学习、评价不同的特点。正是由于这种独到之处,它给美国教育带来了活力,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不少启示。它在美国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功,也被广泛应用于世界范围幼儿园的教学与评价。

三、多彩光谱项目对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

(一)必须更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和学习内容

每一种教育成功与否取决于它所确定的目标是否适合儿童并最终得以实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实施,幼教改革的进行,推动了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然而,在实际中存在一些问题:反复批判“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却导致部分教师忽视儿童知识技能的学习,走向另一极端;一直呼吁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却往往进行单纯的模仿和训练—“所谓创造,只能停留在说的层面上”。原因很多,但我们必须达成共识,即教育目标应当更加明确具体,学习内容必须适应教育目标。明确具体的目标才能使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有的放矢,避免误解;相应的丰富的学习内容才能使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多彩光谱项目明确制定了感知、演奏(唱)、创作方面的目标,并依此设计相应的培养感知、演奏(唱)、创作能力的教学内容,努力将目标落到实处。它不仅立足于当前,更立足于每一位孩子的长远发展,进行切实有效的音乐教育。我们有必要为孩子今后学习、欣赏音乐创造必要条件,使音乐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因此,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和学习内容的更新尤为重要。

(二)习应丰富音乐教育手段和途径

在教学手段方面,多彩光谱项目也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具体表现在“搭建桥梁”、“带回家的活动”以及录音机、录音带的使用等方面。“搭建桥梁”实际上就是建立儿童智能强项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问的关系,以至各学科之间可以互相促进,用强项带动弱项。我国目前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够找出智能强项,但在用强项带动弱项方面做得不够。这也是“学科化”带来的不良后果—“学科之问壁垒森严,缺乏有机联系,把儿童心智结构分割成许多支离破碎的部分,不能融合和迁移,不仅艺术、科学、社会几大领域存在分裂,即使是艺术学科门类之间(美术、音乐、文学等),艺术学科结构之问(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创作)也存在难以弥合的鸿沟。”171现在,新大纲强调“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2002年6月18日,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中国委员会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今日之儿童艺术教育”国际研讨会也大力呼吁“学科生态”,要使“不同学科之问互生互补、相互融合、平衡和谐”。‘8J而如果要达到“相互渗透”,实现“学科生态”,我们可以“搭建桥梁”:一方面,看到“音乐教育对多元智能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过多学科的结合促进音乐智能的发展”。l9]在课程设计中,同样可以把多种智力领域和不同学科教学相结合,设计发展学生多方面智力的综合课程,以利于学生从智力强项出发,带动弱项发展,使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力。“带回家的活动”其实是一种家园联系,但却是多彩光谱项目的特色。家园联系虽是我国幼儿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目前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家长的力量却少之又少。多彩光谱项目的这种作法,使家庭、学校共同担负起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和音乐熏陶的责任。音乐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音乐教育带回家,会使学习更丰富。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唱从幼儿园带回的歌,跳在幼儿园里学会的舞,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幼儿园多开展“带回家的活动”,不仅对促进幼儿园教学、更对提高孩子的音乐修养大有裨益。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通常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这种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音乐是感性的,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习音乐的人自己去体会与感悟。而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想像力的发挥。选择多种音乐风格的唱片放给孩子听,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每种音乐的情境,大胆地想像,将促进孩子音乐能力的发展。“画”音乐这个活动,就是极好的从欣赏到想像、让孩子去体验的例子。

(三)应探索更佳的评价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评估面单一,以儿童在某一方面达到什么程度来衡量音乐教育质量的高低,单纯重视表现或音乐活动技能或音乐活动结果。它忽视儿童综合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评估,也不能体现对艺术的兴趣和欣赏水平提高的要求,评估十分片面。多彩光谱项目倡导从多方面评价儿童的学习,也注重音乐创造、感知方面的评价。它的评价理念是“尽量扩展儿童智能概念的范围,提供一个在广阔领域内评价智能的实用技术,改变那种不考虑人所处的环境和文化,总是孤立地与人所从事的实际社会活动相分离地进行评价的方法”,为我国学前音乐教育评价提供了有力的参照。一种评价手段如果合适,将大大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设置多彩光谱文件夹,注重对孩子的形成性评价,模糊了课程和评价的界限。评价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评价的结果也更加真实客观。录音带和录音机的使用也提高了评价的效度。例如,在唱歌活动中将儿童唱的歌录下,不仅减轻了评价过程中的负担,还可以为活动之后进行评价提供依据。评价是为找到智能强项,为个别教育做准备,而非为评价而评价,更不是为了鉴别音乐天才或音乐低能儿。多彩光谱项目的评价做法理清了评价的观念,为因材施教做准备,同样值得借鉴。

(四)要摆正音乐教育在整个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