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最新研究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科学最新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科学最新研究

篇1

关键词 校内外 农村 高中生物 科技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之一。生物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的能力。生物科学素养包含的主要内容是:生物科学知识与技能、生物学科学方法、生物科学精神与态度、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的关系。生物科学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需要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作为一名从事一线教学的农村高中生物学教师,要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更新观念、改进教法、与时俱进,重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校内外相结合进行农村高中生物科技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1 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

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既是生物课程所规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学生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和标志。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等生物学的概念、规律和观点,对生物学的核心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农村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之上的。

培养和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主渠道是生物课堂教学。为了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从五个方面着手:(1) 锤炼自身,终身学习。新课程把教师地位确立为主导,是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无错误地传授知识和解除疑惑,必须是有智慧地、创造性地让学生获得知识,体验学习,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吃透课标、研读教材,锤炼自身,终身学习。(2) 分析学情,精心备课。认真分析学情,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每一节课都有具体、明确、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3) 发掘教材,开发素材。发掘教材中蕴含的基本技能,积极开发利用教材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使课本知识鲜活起来。(4) 创设情境,有效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最佳的思维状态,使学生真正有效参与学习。(5) 优化教法,巧用媒体。优化教学方法,巧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能够轻易地实现相互转化,通过声音、图画、视频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这样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地理解生物学知识,使课堂教学富有时代气息。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为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分析我国理科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借鉴世界各国科学课程标准及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把“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以期将我国生物课程改革推向深入。科学探究技能不仅属于科学家的本领,也是对具有科学素养的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通常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每个高中学生都应该学习和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高中生物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素材。

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结合学校所在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自己提出生物学探究课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收集证据、分析研究、写出报告、交流展示,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2011年4月,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活动项目“远离农药污染 维护生命健康――西关村莲花菜菜青虫防治调查及无害化防治研究”获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学竞赛项目二等奖。2012年4月组织学生开展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项目“渭源县脱毒马铃薯培育和栽培研究”在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科技竞赛项目二等奖。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专题讨论、项目设计等多种多样的探究性学习的方式。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广大农村高中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较快发展,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 宣传生物科学新成果

篇2

关键词:大学生 本科 生物科学 创新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002-02

创新是时代进步的动力,是技术发展和进步的源泉,是经济腾飞的催化剂,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对于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非常重要。

本科院校科研和教学实力都比较强,尤其对于985和211院校来说,借助于实验室提高学生的研究、分析、创新能力是常用的教学策略,所以说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实验室内,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发现课堂所学原理的真正所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建立设备齐全、技术成熟以及管理科学、创新的实验室对于推动高校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1 建立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创新实验室的必要性

生物科学专业是对生命现象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同时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生物科学涉及范围较广,与人口、环境、资源、人类健康等息息相关,可以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时无刻不和生物科学联系。生物科学实验室是培养生物科学人才的摇篮,因此,其创新管理也就显得非常必要。

1.1 为生物科学专业的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

我国生物科学在世界生物科学界一直处于先驱地位,但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各国认识到生物科学的重要性,纷纷展开研究,我国为了能够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就必须抓紧培养生物科学专业的创新性人才。虽然中国曾在人类基因组以及水稻基因组计划中做出过杰出贡献,但是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差距还是很大,为了减小差距,必须要加强生物科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培养出创新能力强,老、中、青相结合的工作团队,才能保证我国生物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1.2 为生物科学产业的发展储备新型人才

面临现代资源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等种种问题,生物产业亟待发展,以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全球范围内很多国家已经将生物产业的发展作为战略性目标,将生物产业的发展提到了国家安全层面,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面临的问题同样繁多,所以中国生物产业的发展进步一直是我国科研的重中之重。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曾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国生物产业,力求通过几年的发展在生物制药、农业、环保、资源、能源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能有所建树。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就在于高素质本科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生物科学专业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让学生能够充分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结合,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培养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真正推动我国生物产业产学研相结合。学生在实验室中培养的技术与创新能力能够在走出校园以后发挥重要作用,他们有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生物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反过来促进生物科学专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1.3 弥补我国本科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培养中的不足

目前在我国高校生物科学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为了能够弥补这些不足和缺陷,要加大生物科学教学研究以及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如今大部分高校生物科学教育中教师会传授学生足够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操作和运用上缺乏锻炼,没有锻炼机会,更没有培养创新能力的条件。有的学校开设了生物科学实验教学课程,但是在实验室中学生都是被动实验,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指导,将实验室已经配好的试剂或者其他实验材料和另外的实验材料混合进行实验就行,完成的实验都是一些经典实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用自己真正的去做什么,只需要按照老师的意思按部就班完成作业就行,十分机械,学不到东西。久而久之,学生对此类实验失去兴趣,学校也只是应付了事,原本的实验教学起不到任何效果,更无所谓创新。

2 本科生物科学创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本文研究的本科生物科学专业创新实验室的建设由三个主要的部分完成:实验室管理制度形成、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以及实验室技术体系的构建。实验室的设计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对实验室内的机器设备进行合理整合配置,构建完善的科学技术体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条件和研究氛围。

2.1 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立

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发挥有效作用的前提,能为学生学习、研究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实验室的建立原则是以学生为本,同时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在本科阶段,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如果具有了某个方面的想法,并且在向老师咨询以后具有可行性的情况下,可以向学校申请进行创新项目的科研基金,并且在实验室内通过实验研究其项目。对于具体制度的建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建立较为宽松的准入制度,较为严格的生物材料领用制度。

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是为了激发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但是在关于哪些学生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就涉及到了实验室的门槛问题。有些学校的实验室规定,学习好的学生可以进入实验室,但是学习成绩差的就不可以。这样的规定在创新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中是不可以出现的。这样很容易遗漏学习成绩不好,但是动手能力很强,创新思维活跃的学生。因此,只要学生有创新的欲望和一定的专业课基础和动手能力,能够按照原始教材进行一些简单实验,就应该让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

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确立了较低的准入制度,但是需要建立严格的实验材料领用制度。实验中对于每种实验原料的领取都要经过实验室管理人员,对于一些危险物品,要严格限制领取量,并且在领取实验材料时要由领取的学生签名,确保实验材料领取实名制。对于有剧毒、危害性极大的实验材料,要经过申请报学院或者实验室审批,才可以由实验室管理人员将实验材料给予学生,并监督其使用,对于余留材料要进行回收。

(2)以学生为本的开放制度。

实验室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员作为支持,所以在开放时间安排上要以学生为本,尽量在学生需要的时间开放,其余时间关闭。学生开展实验室研究工作一般是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所以创新实验室在这期间可以将实验室管理人员、教师一起集合到实验室,对学生创新研究期间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在实验室内的研究主要靠自己完成,教师只需要在旁观察,不让学生出现危险就行,学生是真正的自主式管理。

2.2 创新实验室设备进行模块化管理

生物科学专业涉及微观和宏观世界,在实验中需要多种实验设备,为了提高设备的可发现性和利用率,可以对实验室内的设备进行模块化设计。创新实验室内的设备从大类上可以分为公共模块以及各类专业模块。公共模块基本上是所有实验人员都会用到的,各类专业模块则是根据研究项目不同而设置的独立模块。当学生按照特定的科研项目到实验室申请实验设备时,实验室管理人员可根据实验要求分配合适的设备模块,方便学生实验操作。

2.3 提高创新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我国本科院校的实验室内,管理人员一般承担设备、仪器清洁工作,实验室打扫工作以及日常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但是创新实验室的管理员将不再与传统管理员一样。创新实验室管理员不仅要承担实验室日常安全护理和清洁工作,还有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比如对于实验室设备的摆放如何才能更加合理进行研究,同时还要能够为实验室内进行创新研究的学生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帮助。管理员由过去只负责为进行实验的学生配制试剂向“多功能、全面”的管理员转变。同时生物科学专业创新实验室的主要负责人也要经常组织实验室管理员进行培训,提高相关技能,争取在做好实验室管理的基础上,能够为学生的创新研究提供帮助。

2.4 加强创新实验室与外界先进实验室的交流

加强与外界先进的生物科学实验室进行交流,能够为实验室的管理以及学生的创新研究提供灵感和动力。

闭门造车是最坏的学习方式,为了要有创新还要走出去,在创新实验室管理上也要体现这一点。和外界实验室进行交流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与外界的交流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与生物科学专业领域的一些科研人员进行交流,二是和生物科学产业的一些生产实践者交流。与生物科学专业领域的科研人员交流,能够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从而根据动态调整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为接下来的研究打下基础。与生产实践者多交流能够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以及实际中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指明方向,使研究的结果能够符合实践要求,在实践中创造价值。

3 结语

本科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建立和完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为了我国生物科学事业的发展进步,各高校应当都参与到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中来,共同商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本文从我国生物科学创新实验室建立的必要性出发,对创新实验室的重要作用做了具体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创新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4个方面的详细建议,为我国本科生物科学创新实验室的建立提供了可能,对我国生物科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义贤.生物科学专业“四层次”时间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1(1).

[2] 李佳音,官莹.浅谈实验室开放性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2).

[3] 江海.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与运行机制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2013(4).

[4] 孙秀英,宋宏涛,尹燕霞,等.生物学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2013(13).

[5] 王潇,莫日根,王迎春.生命科学本科生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实践[J].高校生物教学研究,2013(2).

[6] 周晓兰,陈寅山,张彦定.本科生创新实践室的建设与管理[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3(3).

篇3

生物科学史是生物科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揭示了生物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具有很高的科学教育价值;同时介绍了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奋斗历程、曲折经历和成败得失,具有一定的人文教育价值。《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意发展三方面教育融合起来。本文举例说明了人教版生物教材科学史的部分内容,分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生物科学史教育的策略和意义。

1 人教版生物教材中生物科学史举例

1.1 必修一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分别介绍了五位科学家所做的工作。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更新空气;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在1864年证明绿叶在光合作用中有淀粉的合成;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1939年进一步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而不是二氧化碳;随后美国科学家爱卡尔文用放射性同位素探明了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光合作用历经300余年的艰苦探索才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

1.2 必修二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介绍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推断出s型细菌中有一种转化因子;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通过提纯和鉴定证明了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噬菌体最终确立了dna是遗传物质;后来通过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科学家修正了遗传物质的范围把rna也列入其中。dna的发现过程有着严谨的实验方法和推论过程,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具有非常好的智育价值。

1.3 必修三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介绍发现生长素长达54年的艰苦探索。首先达尔文在19世纪末提出胚芽鞘尖端会产生某种刺激;詹森于1910年证明这种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1914年拜尔证明了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端分布不均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1928年温特证明这种刺激是化学物质;1946年科学家才从高等植物中提取出生长素吲哚乙酸。这节教学内容突出了科学发现中逻辑推理的思维法,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大有好处。

2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生物科学史教育的策略

2.1 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趣味横生的科学逸事、舌枪唇箭的科学论争、催人泪下的科学事迹、鬼斧神工的科学方法、意蕴丛丛的科学疑案等都能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注意力,为课堂学习做好心理铺垫。如在学习《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之前介绍拉瓦锡等人对呼吸作用的研究,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新知识的引入做了背景材料的铺垫。如伴性遗传的学习可以插入红绿色盲发现的小故事,或者讲述英国皇室血友病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寻求答案。

2.2 作为课程探究的支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生物科学史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推论总结等过程。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探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品质。如在学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让学生循着科学家的方法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同时渗透单一变量、同位素追踪等实验方式,引导学生一步步的验证假设、设计排除实验。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时,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再用排除法一步步推论直到得到正确结论。

2.3 作为补充阅读的材料,加深学生记忆理解

人教版新课程教材“科学史话”、“资料分析”、“科学前沿”等栏目有很多科学史知识,也可向学生推荐与科学史相关的课外读物和网页作为扩展性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巩固新知识。如在学完细胞膜后,不知学生查阅2003年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对通道蛋白的研究资料,让学生接触科学的前沿。在学完遗传学知识后,让学生以生物科学史的顺序为线索,从孟德尔发现两个遗传定律,到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再到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等,引导学生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回顾遗传学知识体系,整理知识脉络,加深对遗传学知识的系统掌握。

2.4 作为课外活动的迁移,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基于生物科学史的各项课外活动,包括探究性实验、专题讲座、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如引导学生课后自行搜集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相关材料撰写研究综述,或让学生搜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资料进行克隆技术方面的辩论。通过资料搜寻,学生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继续探讨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最新发展状况,深化生物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3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生物科学史教育的意义

3.1 利用科学史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科学史大多具有故事性,如孟德尔发现豌豆的遗传规律、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等,每项科学成果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教学中以故事作导入或在枯燥的学习中插入有趣的故事,能激发学习兴趣,减少大脑疲劳,提高课堂效率。

3.2 再现知识的探究过程,促进教学方式转变

通过科学史中对一些经典实验和逻辑分析的再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生物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以有效避免强制灌输和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变死记硬背为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3.3 讲述生物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篇4

1. 开拓学生的视野,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

现代生物技术内容的学习将涉及到许多现代生物科学的理论研究成果,特是与生物技术发展有关的理论基础,这些原理的学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开拓学生视野,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

2. 增强科技意识,激发热爱生物科学的感情

生命科学本身就与医学、农学、环境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既是应用科学的基础,也能从应用学科中获取基础研究的源头活水,为理论研究提出重大的研究课题。生物科学要为人类造福转化生产力,必然与技术相结合,才能在生产上发挥巨大作用。通过此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了解研究生物科学的重大意义,激发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

3. 提高对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生物技术革命是20世纪末科技领域的重大事件,是蒸汽机和电能应用以来世界近代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克服自身所面临的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疾病危害、能源和资源匮乏、生态平衡破坏及生物物种消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可靠手段和工具。加强生物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解决粮食等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有利于改善广大群众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那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产业改造和产业升级;有利于带动有效需求,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生物技术将是21世纪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必将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高中生物课程中的现代生物技术内容和特点

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四部分。其中每一部分都有其具体内容标准,如基因工程部分的内容为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举例说明基因工程的应用和简述蛋白质工程;克隆技术部分包括简述植物的组织培养和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举例说出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胚胎工程的内容有简述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和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举例说出胚胎工程的应用和胚胎干细胞的移植等;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部分安排的内容包括关注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举例说出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讨论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等。这些内容是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各专题之间无内在联系,但专题的排序按从微观到宏观安排。由于基因工程是现代技术的核心内容,所以《生物课程标准》首先介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其应用,先从基因水平介绍生物工程,然后再从细胞水平和组织水平介绍体细胞克隆技术和胚胎移植,讲述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前景,最后讨论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三、 高中生物课程中现代生物技术内容的教学建议

1.以专题和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

根据2003课标,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分别以专题的形式呈现,比如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诞生、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基因工程的应用及蛋白质工程就作为一个专题。这个专题在内容上不仅相连,而且循序渐进,符合学生从易到难的学习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采取专题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当然,在专题讲座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动脑,主动探索有关问题,注意提高他们的判断性思维的能力。其次还可以以学生讨论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选好内容后,找出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之前,教师布置课前要预习的课文和要查阅的资料,指出讨论的大体框架和思路,并准备好在教学中需要的教具、资料卡片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讨论不脱离主题,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讨论结束后,进行讨论总结,总结出专题的主要内容。

2.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飞速,各个领域的进展迅速,所以,在进行现代生物技术教育教学时,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并增设新的专题。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学术期刊进行查阅,如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报纸摘要、文献期刊等,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最新成果。还可以让学生练习撰写专题综述报告,就某个专题,对其产生、发展、应用和研究现状等进行概括论述,并织开展口头交流、辩论等活动。

3.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3.1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种多样,现代生物技术的教育可以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市场上有一些教学光碟和多媒体软件,我们可以有选择的直接采用或稍加修改后再用。也可以录制电视短片,把现代生物技术的操作过程录制下来,播放给学生看,而且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利用计算机,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动画,把专题内容形象的展现出来,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

3.2 选择利用网络资源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有机整合,为生物教学在时间、空间、内容和形式上的拓展与开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丰富的网络资源提供了大量的生物教学资源。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在互联网上搜索、整理、综合有关课题的知识和素材,精心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如下载一些教学视频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或制作专题网站供学生使用;另一方面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关键词等,让学生自己去互联网搜索素材。例如,在基因工程专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相关网站、主页或网址,让学生去互联网上搜索有关转基因生物、基因药物和人类组基因计划等方面的素材,以更好的理解专题的内容,并丰富学生的知识。

篇5

让学生全面理解生物学科。中学生物课程是在小学生物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它可以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熟悉标准、吃透教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吃透教材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对教学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深入思考,明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如何使内容前后连贯,还要考虑好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师生要建立和谐的情感。师生必须建立一种稳定和谐的“情感场”。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师必须胸怀一颗爱心,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会尊敬你,会乐于接受你的教导。如此,学习效果必然会有所好转,学习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课堂上要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并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自然学科。所以,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足开齐实验,特别是学生亲手参与的实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经济条件存在差异,所以,学校之间的硬件建设也各不相同。对于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开展生物实验是没有什么障碍的,而对于条件较差的学校,生物实验设备缺乏,开展实验教学就会有一定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就地取材,想尽一切方法开设好生物实验课。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可以采用比较规范的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条件差点的学校可以设计低成本的实验。另外,有些实验可以用真实的生物材料来进行,而有些则可以设计模拟实验,还有些可以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虚拟实验。

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提问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地掌握概念,并从各种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一直以来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难题。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许多学生根本找不出问题,一看书什么都懂,一做题又什么都不会。加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尤为重要,提问不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即使学生提出一些模棱两可或者是有偏差的问题,也要给予鼓励。对能提出正确而又独特问题的学生,教师更是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给学生增加直观学习的机会。可以在校内开辟生物园地,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组织课外生物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专题研究,也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或各自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生物现象,写出观察报告,并互相进行交流。这些方式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考虑到初中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发展状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生物课程的教学效率。课堂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多媒体教学环节,利用图像、声音等展现生物学的奥妙。课外,教师还应该布置一定的研究性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动手,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对信息资料进行思考与加工,最终得出研究结果。创新生物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与探索能力,为日后的创新学习打下基础。

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教师除加强对生物知识的系统学习、关注生物科技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生物教材外,还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多媒体技术等知识的系统学习,积极参加学科培训,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把文字教材按课程标准要求改编成电子教科书,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现生物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34-02

一、探究式学习的意义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规定,生物科学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且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本文就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为例分析探究式学习的具体应用。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主动感知、发现、理解、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的认可和重视。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式学习:

(一)创设探究式学习的情境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式学习的情境是整个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备课前首先需要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在创设情境时需要融合实际生活、最新的生产技术以及社会热点等因素。例如,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代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却导致我们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挂图以及录像等形式,用生动具体的实例将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展现出来,通过这种最直观的感受提高和培养学生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其深刻认识到生物科学的重要性。通过创设探究式学习的情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物学习的多样性以及前瞻性,通过不断探索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以及好奇心,从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生活中探索生物教学研究的主题,并且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散思维、探究问题、了解生物知识。

(二)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

探究式学习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要参与者,教师需要引导他们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在高中生物课程当中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是一味强调书本知识,进行灌输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且枯燥的概念和单调的教学方式甚至会让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所以需要重视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生物是研究自然的学科,它与试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探究式学习增加实验的比重,让学生亲自动手学会使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组装简单的实验仪器等基本技能,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发现以及思考,而这些基本技能都是帮助学生学习生物、了解生物的重要基础。

(三)注重探究式学习的实效性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注重探究式学习的实效性,是指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不仅能够发现知识,还可以寻找到学习的快乐之感,使他们真正地乐在其中。丰富教学手段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课堂教学成为照本宣科的形式,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应该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顺序进行教授,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得更加透彻,使生物课堂教学适合各个层面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切合点,因材施教,使学生每堂课都能切实掌握知识,从而增加课堂学习效率,并且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互统一。当然,探究式学习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长久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因此需要强调探究式学习的实效性,要坚持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育理念,避免将改革流于形式。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就是以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发散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授课前应该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总结归纳设计一个教学目标,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共同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讨论学习,鼓励学生勇于探究,将学习的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尽可能多地提出意见和想法。教师则适当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验证,探索出解决方案,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客观评价。教师在组织探究学习小组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保护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学习的自信心,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有效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物课程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它主要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在高中阶段,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知都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正在进行全面改革,在新形势下要求生物的教学模式必须要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核心,使他们真正认识到生物知识对自己日后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才是时代赋予生物教育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陈美玲.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与创造力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王俊霞.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学的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篇7

一 转变教育观念

新《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同学,提高生物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等三个方面。这是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和导向,充分体现了教育理念从生物教学向生物教育的转变,

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要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这要求着教师在学习资源的分配上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还要求着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例如笔者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学生问老师答或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采用学生问学生答的形式,即在教学进行到一个阶段后,先分发“生物疑问答题卡”,让有疑问的学生把在学习过程的疑问写在纸上,然后还随机发给学生,其他学生拿到答题卡后,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老师再收起来,进行分析评判,指出里面解答有误的地方或精辟之处,最后再反馈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解题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2.提高生物素养,培养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要求是符合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的。生物科学素养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等诸多领域相关问题时将会发挥重要作用。强调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技能、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思维品质以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的认识等领域的全面发展。生命科学作为21世纪的主导学科,是对社会影响最大的领域。目前研究人类生存的大环境已成为生命科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因而生物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

3.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

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将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 纯个体学习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发言、踊跃质疑、耐心聆听、积极探讨来完成。成功的合作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技能,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 更新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一般有课堂教学形式、评价学习成绩方法和教育内容等三方面,随着育人标准的改变,教教学形式也应作相应的更新。

1.课堂教学的创新化。

在课堂的教学中,要把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生物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2.评价的多样化。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应改变过去单一呆板的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

(1)闭卷书面考试

以单元考试、专题测试等的考试形式,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文字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2)开放式考核

以开放性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查阅报纸、杂志、网站等,最后写成演讲稿和小论文。

(3)实验操作考查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自主准备实验材料、仪器、设计实验操作的步骤、实验结果的情况和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过程与方法、实验的科学精神与态度、实验效果与改进等方面进行考查评价。

3.丰富学习内容。

教学中不但要完成基本生物知识的教学,要尽量使生物知识存在于生活的背景中,能够使之成为为人类服务的手段和方法。从生物教学向生物教育的纵深发展,以生物科学的独特敏锐性去认识和思考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教育,进行环境伦理、生态伦理教育等。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教师要此基础上,搜集地方资料或新科技新发现的相关内容,同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分内容分小组的研究相关领域,在共同交流中,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获得生物科学教育。

三 优化教学手段

新课程要求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可以是传统常规教学,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法。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把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化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而简便、科学而切实地为教学服务。

1.重视“粉笔教学”。

传统的边讲边演式板书的“粉笔教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简洁的文字和图表等视觉媒体传递教学知识和教育思想,它所体现的那种灵活与精巧、机智与准时、融洽与到位,是任何教学方式都无法取代的。一节成功的生物课,板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2.重视挂图、标本、模型、生物活体的辅助教学。

在生物教学中,恰当得利用挂图、标本、模型、生物活体的教学媒体,能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色。

3.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篇8

关键词:科技史 生物教学 人文精神

The role of history of science education for the teaching of biology in the human spirit

Liu jinxia

Second high school of Shangqiu

Abstract: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biological teaching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engthen education can increase biological interest in the teaching, which can help students to inherit the outstanding tradition, establish good moral character, but in specific operations should obey the objective law of teaching and teaching methods.Keywords: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iology Teaching;Humanistic spirit

生物学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而生物教学对于学生生态观、环境意识的树立,以及生物学科在现行高考制度下的重要地位,我们就不能不对生物教学加以足够的重视。

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推进、科学的不断进步,如何在生物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成为了广大教育者共同面临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在世界科技发展历程中寻找到对于现代生物教学有所帮助的宝贵资源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科技史教育可以增加生物教育中的趣味性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大家喜闻乐见的诗句、谚语、民谣与故事等不仅会使学生有效记忆,同时还可以增加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草本和木本植物时,我们就可以使用《诗经・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以及《卖炭翁》中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简短的诗句中包含了物候学、植物学以及爱情观等多方面内容,从中学生中朦胧的感情认识入手,对于草本植物以及木本植物的区别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科技教育的兴趣。

在世界科技史上类似的内容也很多,例如如孟德尔发现豌豆的遗传规律、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沃森以及克里克创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在讲伴性遗传病时,我们就可以向学生讲道尔顿在圣诞节时想给给母亲买长筒袜,从而最终发现色盲症这一伴性遗传病的故事,把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发现历程转化为趣味性较强的故事,这样学生听了之后便会想知道“色盲症”的发病原因,这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学习欲望就会更加强烈,也就更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科技史教育有助于继承优秀传统

中国历史上也不乏有关生态的优秀传统,例如“天地君亲师”虽然有明显的封建说教色彩,但是它在客观上对于人们生态保护意识树立、国家立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学生经常使用的“网开一面”、“以时入山林”等词语,我们完全可以从原始的生态保护观形成以及现实的环境污染问题入手,调动学生积极性,为环境保护献言献策。

再如在中国的正史中,也有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明史・职官志》中就记载:“虞衡典山泽采捕、陶冶之事。凡鸟兽之肉皮革骨角羽毛,可以供祭祀、宾客膳羞之需,礼器军实之用,岁下诸司采捕:水课禽十八,兽十二;陆课兽十八,禽十二,皆以其时。冬春之交,网罟不施川泽;春夏之交,毒药不施原野;苗盛禁蹂躏,谷登禁焚燎,……”,类似的资料我们可以联系“网开一面”等早期环保政策,强调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对于环境保护的延续性,为学生理解贯彻国策方针提供帮助。

(三)科技史教育有利于高尚品德的塑造

德育教育是我国整体教育方针的中的基本组成部分,生物教育同样也不例外。在科技发展历程中包含着许多相关的科学家爱国主义品质、良好道德风范的故事,这些故事就是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讲解这些科学家的故事,就能够使得学生明白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不平道路上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达科学的顶峰,生物科学的发展凝结了众多科学家艰苦的劳动,缺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是绝对不可能取得成就的。

具体到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诸多生物科学家的生平简介、重大成就及其影响入手,尤其是在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迹,重点突出在科学创造过程中的背景,体现了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将这些科学家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在生物教学中运用起来。并且还可以在讲到一个科学家时,还可以把同期这方面研究和发展都系统地进行讲解,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把握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进展。

应该说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是广大科学家们在崎岖山路中不畏劳苦奋力攀登的历史,是一个个问题得到解决,一个个神秘现象被逐步破译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完善过程及背景,充分理解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并通过科学家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优秀品德是十分重要也是必要的。同时广大教育者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利用生物科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增强教学效果。

(四)科技史教育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的具体方法

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科技史教育也可能会存在着主次不分、条理不清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发挥科技史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长处呢?我们如果从内容选取上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入手。

科学史教育的内容去粗取精,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选取材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第二、选取的内容应该具有教育价值应较高,并能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启迪,避免为强调史而介绍史。

第三、削枝强干,使教材中的科学史线索明确不枝蔓、脉络清晰准确。

篇9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造性思维;创新教育;生物科学;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一词在中国教育界最早出现于80年代中期。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主动发展既是一种个性教育,一种培养个人潜能的教育,又是一种创新教育。因此,教育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由此向全世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同样一个课题--如何培养具有综合能力、有个性、懂协作并极富创造力的二十一世纪人才。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从事生物科学要就人员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要求都较高,而作为培养未来生物科学储备人才的生物教育教学工作,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新型人才方面担负着重大的责任。生物教学中素质教育应注意一下几点。

1. 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比较 传统教育强调“三个中心”,即一是一教师为中心;二是以课本为中心;三是以课堂为中心,使教育走进试教育,造成一大批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素质教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摒弃传统教育观念的三个中心论,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一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的目的不再是追求眼前的功利,而是放眼未来,培养能适应知识频繁更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2.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 什么样的教师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决定什么样的结果。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对所有的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下:

(1)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生物教师自归其属。一是教师的职业观念: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的思想认识;二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2)先进的教育理论。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过去以“刺激--反应”为主的教育模式已逐步被“主导--主体”的教育模式所取代,学习者已由“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3)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十一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是一个“知识继续爆炸”的时代,它要求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因此,没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称之为“生物世纪”合格的生物学教师的。作为新世纪的生物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①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这是作为生物学教师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是帮助学生对生物学知识进行意义构建的前提条件。俗话说“要教会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我们只有具备深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才能使本系统的知识结构化,才能充分考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相应的情境。

②丰富的生物边缘学科的知识。生物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其它基础学科及相关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丰富的生物边缘学科的知识这是作为生物学教师解决生物学问题必须具备的工具性知识。它可以帮助理解生物学感念,解释生物学过相应的社会现象,处理生物学数据,提供生物学资料等。这些边缘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地理、计算机、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甚至于各种比赛、竞技等。

③熟练的生物学实验技能。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实验是生物学发现和创造的源泉,是检验生物学理论的唯一标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生物学教师只有充分理解了实验原理,掌握了熟练的实验技能,才能够较好地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实验,甚至创新、改进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进行意义构建的积极性,也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较强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④一定的生物学研究水平。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这要求生物学教师能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指导学生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素质,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认知系统和获得实践的探秘动力。

⑤及时更新的生物学最新学科动态知识。如,结合当前“非典”疫情,讲解有关SARA病毒的相关知识;结合世界上禽流感的大面积爆发,讲解有关冠状病毒的相关知识,无性繁殖中的克隆技术及克隆早衰现象等。通过补充这些与课堂紧密相关的当前生活中的热点事件,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协作学习,引导学生朝着利于生物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方向发展。

3. 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方法 实施素质并非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否认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具体地说,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确定不同的单元教学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任何一种的单元教学,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篇10

【关键词】通读;教学目标;教材观点;灵活处理;合理取舍

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为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于现实生活的联系。分析课程课程理念不难看出,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实施的对象,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学习的重要方法,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则是课程标准实施的核心任务和最终目标。新课程理念下许多教师非常重视新课程学习方法研究,特别是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但对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关注较少或者不够。课标指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学科知识、探究能力、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仔细研读课标,我们会发现生物科学素养中摆在头等位置的是“生物科学领域中的核心的基础内容”。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中学生物学科核心的基础内容的研究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进行核心基础知识的研究呢?笔者认为最重要方式就是钻研教材。

什么是教材?我认为教材应泛指教师用于教学的材料也是学生用于学习的所用材料,这是对教材的广义认识。但我们一般说的教材指的就是相应学科的教科书,它是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或者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是教材的主体,是师生教学的主要材料,考核教学成绩的主要依据,学生课外扩大知识领域的重要基础。教材(教科书)的编写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相应阶段学生达成的教学任务、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要求规定。①从上面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应该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最重要材料之一,其中也必然包含了完整的学科教学规定的核心基础内容。因此,无论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通过钻研教材,找准、找全学科的核心基础知识内容进行教学都不可忽视。现就中学生物学科钻研教材的途径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通读教材,找出疑惑,查阅资料,解决疑惑

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是解读教材,教材中许多内容在叙述较简略,仔细阅读后我们也会有问题不能一时说得清楚,既然教师存在疑惑,那么学生也很有可能有疑惑。通过查阅教参、大学教材、网络、向同行请教等方式,我们首先要解决自己存在疑问的地方。比如,第一次我遇到新课程必修2中免疫教学一课内容时,对体液免疫B细胞识别抗原的描述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阅读这段内容我存在以下三个疑惑:1、大部分被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是如何被B细胞识别的?2、少数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这类B细胞的增殖、分化是否需要淋巴因子的参与,如果需要,那么这类淋巴因子又是怎么来的?3、淋巴因子的分泌是否是通过吞噬细胞等将抗原处理后传递给T细胞才能产生?在上课之前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解决了自己的疑惑,较准确的把握住了B细胞增殖、分化的条件,上课感觉更加从容。

二、分析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钻研教材的最重要环节是确定教材的重、难点。对于教学重点的确定要求教师要在备课时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然后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内容,以及该部分内容在本章甚至全书中的地位以及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等来确定。对于难点的定位,一般可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知识本身的密度、跨度等来确定。比如在光合作用的教学中,一般很容易只把光合作用的过程确定为重点,而忽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其实在高考中很多时候命题都是围绕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来考察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同时学生一旦弄清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后,就很容易理解影响矿质元素吸收、影响呼吸作用过程等的因素(后继学习地位),因此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也应该是本部分的重点。而要确定本部分难点,我们首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水平,即对微观的事物抽象的思维相对较弱,同时要知道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知识密度大,而且由于其连续性强,因此其跨度也相对较大,所以我们应确定难点为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三、比较新旧教材,找出差异,用最新的教材观点来教学

信息时代,知识日新月异,教材变化的地方必定是新的成果和新的观点。通过比较新旧教材,找出差异,用最新的教材观点进行课堂教学是研究教材的重要环节。如旧教材选修全一册中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表述为:皮肤、黏膜等组成第一道防线。而新教材中将“等”子去掉,说明新教材认同第一道防线仅为皮肤、黏膜。再如旧教材中对抗原的描述为:“在上述天花的例子中,天花病毒、牛痘病毒、人痘浆和牛痘浆都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他们都是抗原”。而新教材表述为:“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是抗原”。新教材强调抗原的物质性。

四、以教学风格为出发,大胆灵活地处理教材

新教材中增设了许多栏目,如问题探讨、本节聚焦、资料分析、科学技术社会等。教材中的各种栏目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辅助材料,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使用这些栏目。有个性和风格的教师应该依据自己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使用、替换或者组合教材栏目。如教材中的问题探讨的一般功能是用于导课,但是否每一节的问题探讨都适合导课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在必修2中“通过激素的调节”中问题探讨中关于马拉松比赛问题中关于血糖问题的探讨可以在学完血糖调节后再进行,而导课可从稳态调节的机制开始。再如必修1中“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这一节问题探讨的内容就是教学过程中第一个要通过资料分析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不宜用于导课使用,导课时可以选择展示精美的病毒、细菌、动植物细胞、人体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说出病毒和细菌、细菌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

五、设置悬念,创设情境,让朴实的教材内容牢牢吸引住学生

教材不是侦探小说,它的语言朴实,平铺直叙,教师的工作就是要善于通过设置悬念、创设情境使课堂变得跌宕起伏,从而牢牢吸引住学生。比如,在探究鸟卵壳上是否有气孔的教学中,可先出示各种鸟卵让学生辨认,再让学生思考早期的胚胎存在于卵壳内是否需要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学生通过思考可以推测出卵壳上可能存在气孔,然后抛出问题“你能想到哪些方法可以证明鸟卵壳上存在气孔”,紧接着让学生讨论确认实验方案再实施观察,通过这种情景的设置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扎实双基、合理取舍,安排好教学时间

每一节教学内容都课标都有相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但生物学中有许多基本术语、流程图、概念图、基本规律等,这些内容是生物学的核心知识,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去记忆和巩固。有时我们一节课是不能同时达成三维目标的,此时我们必须做出取舍。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树立双基第一的观点。古人云: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不管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新课程中地位有多高,这是我们一节课都不能达成的,但知识目标即最基本核心的内容绝对不能一带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