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智能的催化效应认为,一种“催化剂式”的或“桥梁式”的智能,可能激发或改变另一种智能,或修改它的运作方式。因此,智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多个智能通道来实现对学生肢体动觉智能的培养。
Linda Campbell等人在《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一书中列举了肢体动觉智能的主要特征,其中灵活、精确、协调、敏锐是与生物学实验相关的四个特征。而这些特征的形成又与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等多个智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笔者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实验选修课上,对不同智能在肢体动觉智能特征形成过程中的影响进行探究,进而分析不同智能在肢体动觉智能培养中的作用。
1 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是准确操作的重要前提
精准操作的前提是关注步骤描述中的各个细节,理解每一步操作背后的实验原理。前者与语言智能息息相关,后者则离不开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调动学生以上两种智能来实现精准操作,提高学生的肢体动觉智能。以“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实验”为例,亚硝酸盐标准曲线的绘制以及泡菜样品的处理与测定涉及复杂的实验程序,曲线的拟合以及测量值的可信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精准操作。
语言智能的调动可以通过听、说、读、写四种学习通道去实现,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为有效倾听、模仿讲解、选择阅读以及课堂记录四个方面。生动形象的描述、抑扬顿挫的讲解能够促进学生对泡菜处理步骤的有效倾听。另外,在投影与板书中对重氮化反应的相关试剂进行标记、提醒学生记录分光光度计的操作也是调动语言智能的重要方式。在测定吸光值时,教师可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描述对小组成员进行讲解,以此实现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准确认识。
数理逻辑智能在精准操作中主要体现在对数字的敏感度以及实验原理的理解上。泡菜样品的称量、曲线绘制中亚硝酸钠的用量、重氮化反应时间的把握等方面教师应有所强调,才能保证量化实验的结果与真实值无明显的偏差。而理清实验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步骤背后的原理则有助学生区分亚硝酸钠及硼砂等用量对精准程度的不同要求。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以及参数对应的生物学意义后,学生也能根据实验需要适当增加泡菜的用量,调整亚硝酸钠的含量来调整标准曲线的范围。
通过调动以上两种智能,学生在绘制标准曲线时各点都能基本落在同一直线上,而测出的泡菜亚硝酸盐含量也与教师预实验测得的数值基本吻合。这说明语言智能以及数学智能可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提升学生的肢体动觉智能。
2 灵活操作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空间智能与自然观察智能
能够灵活操作的学生往往对空间位置以及色彩、形状有较强的觉察能力,同时他们可以分辨出不同物体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也就是说,空间智能与自然观察智能是灵活操作的重要影响因素。
以“果酒、泡菜的制作”为例,在泡菜、葡萄等实验材料的选择时,学生需要通过色彩、性状对材料品质进行判断,同时在材料切片时也要对下刀的位置以及切片的厚度、形状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应强调材料选择以及材料处理的相关要点,在调动学生空间智能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相对灵活地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
自然观察智能在此则主要体现在辨别各种配料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上。由于学生普遍缺乏一些与烹饪有关的生活经验,因此泡菜中花椒、八角等各种配料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如果学生无法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因为不知什么时候加哪一种配料而显得“笨手笨脚”。因此教师在学生操作前应强调花椒、八角等各种配料的特征,让学生了解不同配料之间的差异。
在调动学生的空间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后,学生基本都能选择较为优质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同时也能灵活地对材料以及配料进行处理,较好地实现了肢体动觉智能的培养。
3 实验小组的协调操作取决于组员的人际交往智能
生物实验课堂上往往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相对大型或复杂的生物学实验。在这些实验当中,学生相当于是每个人完成实验步骤中部分操作。那么操作与操作之间的相互协调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又离不开组内的合理分工,此时人际交往智能就是协调的关键。
以“食用菌的栽培实验”为例,在制作栽培袋的过程中,只有学生对配置溶液、称量药品等各项操作有相对明确的分工,才可能高效地完成前面培养料的准备工作,为后面的灭菌以及接种操作预留足够的时间。因此,教师在操作前应引导组长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与个人的任务,通过人际交往智能实现肢体动觉智能对操作协调性的要求。最后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基本都能在规定时间内与小组成员有序地完成实验任务。
4 敏锐的操作离不开实验反思,内省智能有助于形成有益的经验
反思有利于学生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操作的优化和改进,下次做类似实验时能够迅速地作出判断反应。而反思的过程其实就是调用内省智能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养成实验反思的习惯。
以“果酒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为例,在测定VC含量前学生已经通过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对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有了初步的体验。那么在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分光光度计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错误操作,为VC的测定奠定基础。另外在测定VC含量时,教师应结合两种测定对光源以及比色皿的不同要求来引发学生对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做更深入的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内省智能。在刺激学生的内省智能后,学生在操作时的规范性大大提高,对实验操作的反应更为迅速、敏锐。
通过智能而教以及为智能而教是多元智能理论的两种应用。目前开展的研究往往只是针对其中一种,在两种应用之间划以明确的界限。而上文则通过智能互作的关系将这两种应用联系起来,以智能影响智能,智能带动智能发展。智能在这里既是工具,又是我们培养的目标。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智能互作”确实是培养学生肢体动觉智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赵文兵.实验教学中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J].生物学教学,2001(9):25.
篇2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高中地理教学 策略
一、创设语境,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就是个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文字的掌握能力。地理概念、规律等都是发展学生语言智能的基本要素。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给学生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其次要让学生多发言、多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学生多渠道地参与进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相应的内容表述出来。
指导学生写学习心得、学习体会、学习小论文,对某一概念、规律、原理的理解,对某一问题的分析,某一地理
事件的原因分析,以及本质规律和外在的联系的阐述,都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些方法。
二、不断创新,培养学生数理的逻辑智能
数理的逻辑智能在地理学科中主要体现在学生思维方面的能力,包括推理和概括能力。在地理教学中,任何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活动,都有利于学生数理的逻辑智能的发展。培养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比如教学中时区的换算,地方时的计算等。再如培养学生利用比例尺熟练地计算两地之间的实
际距离。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地理表面现象入手,揭示深层的地理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设计情境,培养学生的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是指人能灵巧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技能,包括联系“身”和“心”,使身体得以完美展现的能力。身体的运动智能在地理学习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运动模仿能力。
根据加德纳的观点,那些能够支配全身或部分的身体(如善于用双手来解决问题)的人,就有高度发展的身体运动智能。
例如在学习“矿产”的分类时,让学生用手去摸不同的矿物,以此感受不同矿物在硬度、质地方面的差异,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又如在讲解方位时,可以带学生到学校校园里去认知方位,在学习“天气和气候”时,可让
一些学生模拟电视台播报员播报“城市天气预报”、“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等;讲地球的公转时,请学生分别扮演地球、太阳,来演示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从而把这一知识点直观化,达到理解的目的。
四、开展合作,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
所谓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并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一智能的核心在于与他人之间的“理解与交往”,善于听取他人的观点,善于与人合作。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这种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新课改的教材中,自主学习的内容占了很大部分,由于每位学生的智能有差异,让学生单独完成这部分任务,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组员各自的智能优势,互帮互学、分工协作、智能互补。如网络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负责上网收集资料,课件制作在行的学生负责把相应的内容用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语言智能较高的学生负责作专题汇报,在分组和设计任务时要顾及到学生现有智能水平的差异,要尽可能涉及一些不同的智能领域,让学生享受到“智能公平”,这样每位学生就都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智能,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例如完成一项研究性课题《城市河流水污染成因分析》,可以根据人类智能的特点,在班级里让学生们根据各自的特长,采用智能强弱搭配编组,各自发挥智能强项,分工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如由善于交际的学生担任课题负责人,统领整组人的行动,由空间智能发达的学生设计整个研究。
课题的流程:1.到校内、外查资料;2.网上查询;3.访问校内、外专家、老师;4.实地考察;5.编印问卷;6.分析问题;7.结题报告的编写。
语言智能强的学生对专家进行访谈以获得相关信息;运动智能占优势的学生与自然观察智能强的学生担任实地考察的任务;编印问卷、分析问题由数学逻辑智能强的学生完成;具有语言智能天分的学生担任课题报告的最后编写。整个研究课题就在学生们的共同合作学习中完成,从而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
五、直观教学,培养学生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主要是指人们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视觉艺术亦是空间智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核心成分包括精确知觉物体或形状的能力,对感觉到的物体或形状进行操作,或在心中进行空间旋转的能力。
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挂图、图解、图表等形象化教具辅助教学,有助于激活视觉空间智能。多媒体有利于将运动变化的题型用动态的形式展现,如宇宙运动规律等。视觉――空间智能还表现为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观察对地理学的研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如魏格纳通过对《世界地图》上大陆轮廓的观察,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欣赏,通过观察和欣赏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
六、总结心得,培养学生自我认知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体现在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到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使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归纳、分析、抽象、概括等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小结。
高中地理学习中的自我认识能力表现为:了解自己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学习地理的状态,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习地理的潜能。对于每一个阶段学习的结束,学生进行阶段性学习的反思和再认识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过程可以由阶段性考试的试卷作为切入点,但不应定位为自我批评与再批评。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性的过程,而反思则应作为学习的必要延伸,是对阶段性学习过程的再认识。在这一阶段中,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如何,知识结构有何不足,学习过程中方法、态度与相应掌握程度的得失……无论是对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还是对学生健康、健全地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七、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音乐智能
古代的很多哲学家都把音乐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柏拉图主张:“节奏与和声蕴藏于灵魂深处,并在那
里掌握着最强有力的支配权,滋润身心,这些只有从受过良好教养的人身上才能发现。”亚里士多德也是普及音乐教育的倡导者,他说:“音乐使我们显示出更有情调的个性。”音乐是一种聆听的语言,音乐智能拥有独特的规律和思维结构,与其他智能没有必然联系。20世纪音乐的领头羊史特拉文斯基曾经评论说:“音乐就是表现它自己。”这一点正是强调了人类音乐才能的独特性。具体到地理教学中,音乐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音乐智能是指对声音、节奏的感知及迁移能力,可以选择一种音乐用于某一单元或某一节课,以创造出愉悦的心情或氛围。加德纳指出:音乐智能的主要特征是理解、欣赏、制作、表现音乐节奏和旋律。已有的尝试和研究表明:在课堂中使用音乐,既是可能的,更是必要的。这是因为:(1)音乐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2)音乐改变了记忆和学习的方式,创造了超强记忆;(3)音乐调节了通常学习时的紧张空气:它创设了积极愉快的心理氛围,使课堂学习充满了愉悦、自信和友爱。
如在预备铃响后的两分钟,播放一首旋律悠扬的曲子,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准备接受新知识。在地理课中根据不同的内容配以不同的音乐背景,如学习《长江》时,配首《长江之歌》;讲《日本》时,配首《拉网小调》或《樱花》;讲《青藏高原地区》时,配以歌曲《青藏高原》,如此教学,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状态下,自然事半功倍。
八、实践体验,培养学生自然观察者智能
自然观察者智能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以及学会欣赏大自然并与之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地质学家李四光、气象专家竺可桢等都在这方面有杰出的能力。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学习者对地理对象表征和特征的观察是最直接、最可贵的感性认识,是形成地理概念、掌握地理技能、进行科学推理、发展地理思维能力的源泉。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许多学生对地理现象很感兴趣,觉得好奇,但在观察时不够仔细和深入,甚至于停留在看热闹的低级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实践、多体验、多观察。当学生观察时,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不断设疑、引发想象,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发现深层的问题。如,在讲解“月相”前,应该让学生充分观察,再设问:为什么不同的日期会有不同的月相?各月相有何特征?进而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1]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开明出版社,2003.
[2]白艳红.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学地理教学整合.辽宁师范大学,2004.
[3]任蔚.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
[4]潘红星.运用多元智能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地理教学,2006,(1).
[5]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篇3
关键词 中职英语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 课堂设计
0 引言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必须重点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开展会话交流的能力。
当前中职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而学习英语的目的性主要是考试、毕业、就业。由于学生生源广泛,英语基础薄弱,教师的教学工作十分繁重而且收效甚微。中职学校的学生自我意识强,个性十足,思维活跃,善于表现自己,同时适应环境能力强,敢想敢做。所以尽管劣势明显,教师还是要注意到这些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强项。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才华专长,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尝试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来调整和设计课堂教学策略。哈佛大学“零点项目”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探索新的教育手段。
1 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在他所著《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智能是人类生物和心理的本能,一种智能不会完全依赖于单一的感觉系统,智能依靠自身,通过一种以上的感觉系统得以体现。加德纳认为,人具有8种智能: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身体-动觉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和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这8种智能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发挥作用,然而对每个人来说,发挥作用的方式都不完全一样。
优秀的人常常在多种智能甚至所有智能方面都出类拔萃,但是大多数人只有部分智能处于优势,或多种智能共同作用。教师面对的学生多种多样,有的学生成绩平平,在人际交往方面却游刃有余;有的学生不善言辞,艺术感觉却十分敏锐。教师应发现并能够利用学生的智能优势,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也要注意到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作用,其中,语言智能是所有教师最基本的能力,然而,要精彩地完成一节课,除了口头表达,肢体语言(身体―动觉智能)也必不可少。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应当了解教学效果、分析长处与不足,从而不断调整不断改进(自我认知智能);课外,教师经常与学生交流互动沟通,可以多方面掌握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的需求,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人际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2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英语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我国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与多元智能理论不谋而合。首先,从学生角度来看,根据该理论,每个人都同时具有八种智能,每种智能都在人类认知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教育得到不同的发展,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居于优势。因此,衡量学生智能水平不能仅靠在校成绩,而应当准确判断学生的优势和短板,帮助其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并弥补弱势领域,形成强弱互补,协调发展。第二,从教师角度来看,使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既积极参与教学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又努力营造宽严兼济的教学氛围,既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又是学生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还要充当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观察者和评价者。只有重新定位转换角色,才能适应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第三,从教学模式来看,传统的一对几十人的大班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缺乏互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数年如一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适合个体差异的教学手段,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取得更大的进步。第四,从评价方法来看,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不能完整概括学生的能力,改用多元化多评价体系,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而不是一次粗暴的评级。
3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3.1 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即使用语言进行口头表达以及书面创作的能力,为了完成交流和沟通的目标而综合使用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等活动。语言智能型的学生擅长通过语言交流进行学习,对文字相当敏感,善于辩论,喜欢阅读以及用所学的词汇进行造句、写作等等。
教师可采取的措施包括:(1)阅读方面给学生提供文字优美的英文散文、小说、科普文章、新闻等文学作品,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若干字数的阅读工作,并能够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2)听力方面给学生的听力材料设置相关问题,在对话录音播放结束后,要求学生找出关键句,或者要求学生背诵听力材料中的短文,以培养语感,记忆单词和句型。(3)写作方面,可要求学生记英文日记,或游记、评论等等。(4)口语方面,要求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朗读和背诵,或模拟现实场景,要求学生做角色扮演练习,在无稿前提下要求学生临场发挥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教师预设情境:
When we meet someone for the first time, we usually make small talk. How to start small talk?
设计初次见面打招呼闲聊的交流背景,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对话。还可依据题目的难易程度给学生相应的帮助,比如以下提示:
(1)Ask a question.
(2)Talk about something in common.
(3)Offer help.
3.2 逻辑-数学智能
逻辑-数学智能指运用观察和推理方面的能力,有效使用数字、抽象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逻辑-数学型的学生善于计算、搜集数据、借助推理概括进行学习,通常擅长语法、排序、阅读理解方面的题型。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科技英语、拼字游戏、单词分类等练习,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挥他们的长处。
判断推理题能够促进逻辑-数学智能的发展,比如:
A: Can I help you?
B: I want to buy a shirt for my husband.
Q: Where are they?
A) School B) store C) hotel D) kindergarten
3.3 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是一种立体化的思维,是个体感知视觉世界的能力。
空间智能型的学生能够准确地感知视觉-空间世界,即使在有关物体的刺激已不存在,也能够重造视觉体验,完成知觉转换。他们喜爱图形、色彩、图片,对想象中对事物能够进行准确生动的描述。英文电视剧电影等视频材料、表演、幻灯片、看图说话等等教学活动比较适合此类学生。
教师可采用图片、图表等直观方式展示教学内容,或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绘制成图形。如:
Listen to the monologue and draw the route on Map2 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s given by the speaker.
3.4 身体-动觉智能
身体-动觉智能指运用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思想、交流情感、解决问题的能力。身体-动觉智能型的学生在身体技能如协调性、平衡性等方面较好,擅长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来学习,静态的背诵记忆不适合他们。教师可以为他们设计动态的学习环境,安排用手操作的活动,比如排练戏剧、手工、实地考察、舞蹈等相关活动。
3.5 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是人们对韵律、节奏、音高、旋律的感知辨别能力。音乐智能型的学生喜欢音乐,对旋律、歌词记忆清晰,对音质音色较为敏感,节奏感强。
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听多唱英文歌曲,组织歌曲比赛、歌词听写、课堂设背景音乐等等,也可采用英语影视剧教学法:教师提前节选发音标准清晰,口语纯正,并且趣味性强的电影或片段,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语言环境,还可要求学生在观看后进行模仿和改编,以加深印象。
3.6 人际智能
人际智能表现为感知他人情绪、意图、动机及情感的能力。人际智能型学生观察力敏锐,对他人的表情、声音、体态等细微差别能够较好地感知和区分,并能作出有效反应。教师应该给此类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进行小组活动,安排任务让他们发挥特长,比如访谈、社会调查、聚会、模拟推销等活动。
3.7 自我认知智能
自我认知智能是一种内在能力,是个体对自我情感或情绪的体察能力。一个人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辨别,了解并约束自己的行为,对自身的行为进行修正和指导。自我认知智能型学者擅长定计划,进行自我鞭策和激励。教师应该对所有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智能的开发和培养,要求学生为自己定计划、记学习日志、经常反思自身的行为,以便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8 自然观察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指对自然界的动植物进行辨认和划分的能力。自然观察智能型学生热爱与自然相关的活动,善于观察环境。教师可为他们提供实地考察、户外阅读、郊游等活动。
4 实践案例
以《致用英语-综合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编:程晓堂)第一册第五单元“What’s playing tonight?”为例,以下是我们为该单元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阶段设计的具体任务和实施方案。
篇4
许多专家认为,所谓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英语学困生是指在英语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知识水平、语言运用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与同龄学生有一定距离,但通过有效策略和途径可以转化的学生。高职英语课堂上学困生的出现,对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分析学困生现象,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及方法,对英语教师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是以学习者为基础的一种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1983)提出的。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包含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内省智能在内的八种智能。据该理论,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具有优势的智力领域和智力类型,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教师应该激发每一个人潜在的智能,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转化学困生的启示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因材施教,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多元智能中的优势智能与弱势智能,设计和改进教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一)提高其自我认知智能和内省智能,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自我认知智能就是对自己内部心理的理解和调控,内省是自我认知的心理活动,即对自身的行为与所做的事情进行自我肯定与否定的过程,也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过程。内省能力强的人敢于正视自身问题,具有强烈的自律能力和自尊心,喜欢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寻求学习方法,有“我想学,我要学”的求知欲望,对自己行为的偏差能主动校正,即使对他来说是很枯燥的英语学习,也会表现出极大的忍耐力,直至达到目标。倪清泉(2010,3)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自主能力的实证研究表明:自主学习者掌握了元认知策略,自主学习才有方向,学习才会事半功倍。由此,英语教师要经常研究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内省智能。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学困生大部分语言智能不如其他智能发达,其英语学习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学习的拐杖、记不住单词、不能参加集体学习等(张正东,1987),所谓英语学习的拐杖就是拼读能力和必要的语法知识。学困生由于英语拼读能力弱,记单词困难;语法知识欠缺,语感迟钝,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茫然不解。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帮助这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解决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给他们补一些语音和必要的语法知识,教会他们记忆单词的方法和能力,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其次,利用电影、投影片、多媒体、挂图、网络、遣词造句及字谜游戏等教学辅助工具和方法,使教学内容视觉化,以增强记忆,激发兴趣。再次,借助于音乐唤醒学困生的语言学习意识。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研究显示,运动节奏与音乐旋律同步可以增强耐力,音乐的激励性对瓦解惰性、减轻疲劳有益;增强大脑适应与改变的能力,有助人们语言、记忆、注意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第四,营造互助合作的学习氛围,提高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培养其合作意识。最后,课堂提问及活动,依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要先了解学困生的实际发展水平,预测他们的潜在发展水平,寻找其最近发展区,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促使其成功地学习。
(三)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多元化地评价学生。
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多元智能,因而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智能理论下对学生的单一的以分数的高低评价带来的不良心理影响,关注学困生发展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困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通过评价可以发现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可适时地调整每个阶段的学习计划和步骤,不断地完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及对自己的学习有计划、有监控、有调节的能力,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认知水平。评价学生可以从教师一元评价转向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直接参与评价活动,将学生的自评、互评与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多元化评价机制具有导向性、激励性和发展性,能全面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关怀的体现,能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方的互动相长,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学习状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进一步实现教学的发展。
(四)运用优势智能的正迁移,培养学困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智能结构。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发挥学困生身上存在的优势智能,以此作为其在英语学习方面的突破口,在充分发挥学生个人优势智能的前提下,挖掘其在英语方面的某个特长,进而带动英语弱势智能的提高。当学困生因自身的某一优势领域得以展现而受到老师同学的充分的欣赏和肯定而获得成就感时,就可及时运用由此带来的学习自信和兴趣的正迁移作用,对他们的语言方面的弱势领域施加影响,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达到以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发展的目的,大大减少学困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挫败感。
四、结语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种需要耐心,爱心和细心的持久工作。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应该树立多元的智力观,以发展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树立多元化的评价观,提高其认知智能和内省智能,发挥其导向性、激励性和发展性,有效地促进教与学的互动。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外语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87.7.
篇5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教学评价 多元化评价主体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依据一定方法和标准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效果做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二是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目前,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存在如下两个问题:从评价本质上看,目前的评价活动中,存在着仅凭课堂表面现象进行评价的情况。如果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关注这些表面指标,容易失去评价的实质。从评价方式上看,重结果而轻过程。现实的课堂教学评价往往依赖于考试和测验所得的分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区分学生及教师的“等级”,这种缺乏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方式严重阻碍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把视线转移到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所提出的多元教学评价上来。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智力并不是某种神奇的、可以用测验来衡量的东西,也不是只有少数人拥有。他指出,每个人至少有八项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加德纳认为传统的智力观之所以狭窄,是因为把智力主要限于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两方面,忽略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方面。
实践证明,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更强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对学生来说,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才是关键。于是,学生不再死啃书本,而是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潜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如何实行多元化评价
基于多元化课堂评价的理论,我们在制定评价标准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评价主体在评价中的地位,它对评价标准的理解及对评价对象的评判所起的不同作用。
1.学生评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最有发言权,通过教学评价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加强师生的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此外,学生人数众多,具有广泛性和公正性的特点,应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来源。但是,某些非理性或理性因素的误导可能使学生的评教失真。
2.督导专家评教是对学生评教结果的矫正
从督导专家的角度对授课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教,主要考察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学能力以及责任心。评教指标体系的级指标包含教学准备、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状况等几方而,其中权重较大的指标主要是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督导专家评教能够修止和弥补在学生评教中出现的偏差,督导组评估也就成为教学评估的主要形式。但是,督导组评教也存在些问题,如督导组的教师因专业限制,不可能对所评估的每门课都有研究,他们的知识更新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3.同行评价是对评价结果的有效补充
同行评价是指教师与教师间的互评。“同行评价”并非完美无瑕,它也是利弊各有。同行评价的优势在于:同行评价看重教学的科学性;同行之间加以互相切磋,这样能够极大地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教师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导致同行评价的结果效度较低,因为同行评价极容易受人际关系的影响,情感和面子等因素直接影响着评估结果的可靠性。第二,同行在评价中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可能会按照自己的教学偏见而作出有失公允的评价。
总之,如何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一定要考虑评价的最终目的,只有明白评价目的,才会围绕目的设计合理的评价标准,当然评价标准的制定一定要结合评价者的作用以及知识和能力结构。此外,合理运用评价结果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不断去研究总结。根据许多相关研究表
明,学生、督导专家、同行三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3:2。我们认为这种评价方式的结果仅仅作为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而不是奖惩的唯一指标。
三、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评价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从主体多元化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和多元化教学课堂结果评价两个层面入手。
1.主体多元化课堂教学过程评价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智力观中,智力的生存环境是特定的文化或社会,强调了一种实际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也应该是自然的学习环境中,或者说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使评价在个体参与学习的情景中轻松自然地进行,而不是在一学期学习时间的剩余部分中外加的内容,仅仅针对其最后的结果所进行的静态评价。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进行相互间的评价。对于学生学习评价,可以由多元主体评价。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就其相关智能的发挥情况作出判断。这种过程性评价,侧重于质性上的衡量和评判,使评价更自然轻松,不僵化,体现了一种人文性。
(2)同学之间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样,属于一种外部的评价,多个外部评价主体可以使外部评价不单一、多元化和合理化。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相处的时间较多也较灵活,特别是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他们的交流讨论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也容易对其他同学作出非盲目性的评价。这个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智能的提高。
(3)学生的自我评价。这种评价属于内部评价形式。未来社会,要求每一个人能够成为自主的终身学习者,学校学习只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使学生不只是对外部评价中向被动地接受,自己也能主动地参与其中,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这个过程同时有利于学生自我认识智能的提高。
学习过程评价补充了学习结果评价,使评价具有情景性和动态性,接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使课堂教学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2.多元化课堂教学结果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为他们提供有关智能强项和弱项的信息,以及提出以后继续学习方向的建议。因此多元化的学习结果评价方式更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开展。
如何实施多元化的学习结果评价呢?举例来说,对于教师出的用于检查学习结果的试题,学生可以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有把握的智能形式来完成试题,而其他智能形式的答题表述可以只作为最后评价的一种参考,这与传统的只通过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在评价中,我们不能说哪个学生更聪明,只能说他们利用各自的智能优势最后都达到了学习目标,而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也符合多元智能理论所谈到的教育教学观点之一即利用多元智能来教与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优势智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另外,课堂评价中老师尤其应该注意鼓励性而非否定性要素。
传统教育评价以否定性评价为主要手段,学生感到的是挫败感,教师要学会用人本化语言评价学生,“你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你可能会发展得更好!”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激励使学生受到鼓舞,掌声使学生体验成功,肯定使学生自信。这就是鼓励性评价的实质。
进行鼓励性评价,一是实行事后百分制。当学生的作业、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改正,直到自我满足,再进行奖励评价。二是改革对学生的德育评价。许多专家呼吁,对学生进行奖励评价,应取消“三好学生”的评选,设“进步奖”,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
四、多元评价方式在我国实施尚存在许多难点
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冷静思考,多元评价方式在我国实施尚存在许多难点。
1.有关时间与经费的问题
多元评价一般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因而在实施和记分上花费时间较多,与纸笔测验相比,多元评价相应的操作过程需要设备和物资的支持,费用较大。
2.关于评价专业知识的问题
多元评价需要教师掌握较多有关多元评价的专业知识,教师要能确定观察评价的重点,测定和掌握适当的评分标准。因此,在实作评价之前,应加强教师培训,否则,实作评价可能被误导或偏离评价目标。
以上难点与我国国情和教育现状密切相关,因此可见,在全国积极倡导多元教学评价有不少的困难。
但是,由于多元化教学其自身的优越性和时代性,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它一定会取代传统的教学评价,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james bellanca,carolyn chapman,elizabeth swartz.多元智能与多元评价——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m].夏惠贤,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linda campbell,bruce campbell,dee dickinson.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第三版)[m]. 霍力岩,沙莉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卡罗琳·查普曼.在课堂上开发多元智能[m].致庭瑾,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howard gardner.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m].霍力岩,房阳洋,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5]宋玉连.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学教学评价观[j].数学通讯,2005,(1).
[6]刘惠,王宏.关于高师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11).
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数学课程 项目教学法 实践
中国分类号:H193
中职学校的数学课程作为一门工具性、基础性学科而开设,但大部分学生认为上中职学校就是学一门技术,学好专业课就行,学文化课无用。尤其是数学课,学生基础差、听不懂,教师感到课程标准难以落实,导致教与学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新的教学理念为我们带来转机。另一方面,项目教学法在专业课程中实行已久,效果斐然,应该是我们借鉴的对象。因此,为了化解教与学的矛盾,我们应该正确地理解项目教学法并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地使用它。
一、项目教学法的来源
项目教学最早在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中出现,在20世纪经过美国及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重视及发展后趋于完善。在此过程中,多元智能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为项目教学法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该理论同时提出“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主张“情景化”评估,扩充了传统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基于多元智能的项目教学法提倡教师将各种教与学的策略综合到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帮助学生开发各种智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景、协作、交流等要素帮助学生发挥主体性,使之有效地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
二、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是由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凯兹博士和查德博士共同研究得出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理论认为:知识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自主建构获得;学习是信息与知识、技能与行为、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长进;教育是满足长进需要的有意识、有系统、有组织的持续交流活动。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重要区别在于不注重教师把现成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学生(或活动小组)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把各自的活动结果进行展示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三、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及意义
在中职数学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的解构来编排教学内容,设计、总结出与专业相关的数学问题。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工作任务,经由学生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应用某一学科或综合多个学科知识解决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由于项目教学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除了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必须运用到数学知识的有力支撑,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数学知识进行整合,突出数学在专业学习中的工具性。在项目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与交流探究,这不仅促进学生重视数学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能促使学生重视与他人的交流、个人想法的表达、团队合作的态度等基本素养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生涯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可以有效缓解中职数学课堂中教与学的矛盾,改善课堂教学气氛,融洽师生关系。
四、数学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设计实例
1、选项目主题
本例的授课对象是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他们今后的就业方向是工地现场施工员或者测量员,所授课内容包含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知识。因此,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制作学校场地模型”项目主题。其关键是如何利用数学几何知识,确定校内每栋建筑物的位置、高度及形状,按比例尺缩小之后画成设计图纸,最后制作成模型。这个项目涉及的不是全部的几何知识,只选择对这个项目有支撑作用的部分几何知识进行强化,这包括距离、坐标系、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钢尺测量、三视图的画法、简单几何体的构成、比例尺等。
3、介绍数学知识
数学课中的项目教学要体现数学的工具作用,要让学生感到这个项目任务的完成需要本单元数学知识的支撑。本项目在前期的学生活动进行到一定步骤之后,需要距离及三角函数的知识来帮助解决测算及绘图过程中的数据处理问题。此时用4节课时间集中介绍坐标系中两点间距离公式、在直角三角形中使用三角函数及利用反三角函数求角的方法。由于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习效率相比传统方式有显著提高。
五、总结及反思
在数学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是目前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笔者在2012级和2013级学生中都实行过上述项目教学单元。经过两个实验班及两个对比班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效果的对比,发现实验班的学习积极性及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比班,此次实践初步体现出项目教学法对数学课程改革的意义及成效。笔者在一线教学中逐渐明确,通过教育理念的更新,带动一系列课程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改进,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不断钻研这一方法,是职业教育中的数学课程前行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广全,李尚志.数学(基础模块)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苗景荣.建筑工程测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 钟丛香.中职数学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究[D]
篇7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多元智能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71
音乐教学作为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在学生的人格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与想象力。然而,在目前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教学形式的单一、僵硬化等,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音乐才能的发挥与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因此,为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将以审美为核心、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立体教学、以培育学生创造力的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势在必行。
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的音乐教学有了一定的发展,音乐鉴赏被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中,但受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因素的影响,高中的音乐鉴赏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音乐鉴赏教学方式的单一
在当前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大多数都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教师对一首曲子、歌剧等讲授后,就让学生自己体会,使音乐课显得有些枯燥与乏味。甚至有些教师直接将音乐鉴赏课变为音乐欣赏课,让学生自由听歌,导致音乐鉴赏课上课纪律散漫,毫无效果可言。
(二)视觉艺术的过度依赖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学科教育中,音乐鉴赏教学也不例外。在音乐鉴赏课上,需要通过视频、图片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然而,有些教师过度应用这些视觉艺术,导致学生在鉴赏音乐时,时常关注的是歌剧里的故事,MV里面的任务画面等,使音乐成了视频画面的衬托。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提出的,他在《智能的结构》里面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都有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以及音乐智能等智能,人在这多元智能里,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发挥作用。为此,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智能,但是,音乐智能的挖掘,不是教学方式与方法的照搬照抄,而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平等原则
根据音乐课程的目标,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要为有音乐特长、爱好的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与可能。为此,在音乐鉴赏的教学中,要通过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激发其音乐潜能与创造力。
(二)科学性与开放性原则
由于高中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学习方式与风格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此,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开放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应用多种教学方式的同时要注意其合理性,使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智能。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策略
(一)明确音乐鉴赏教学的目标,课程设计多样化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要求,在进行音乐鉴赏教学中,明确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的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的多样化课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音乐智能。
(二)音乐鉴赏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在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实施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探究法、自主合作法、实践法、音乐创作法等,而不是传统的教与学的单一方式,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
篇8
【关键词】高中历史 多元智能理论 教学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053-02
1、多元智能理论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是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来的,他认为每个正常人都不同程度的拥有九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身体一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由于智能组合不同形成个体智能差异;人的智能是可以培养提高的。
2、采用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的依据:
传统教学强调教师主导,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学生被动上课,缺乏独立思考与个人创造力,无法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教学高耗低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智能差异是一种资源,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优势智能得到发展,弱势智能得到提升,可以提升潜能。
全球化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才能符合全球化需要,全球化对教育的多智能与高效能提出挑战。
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急需创新型人才和本土特色人才,建立多智能高素质人才观已是当务之急。
高中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独立思考、表达个性、研究探索、挑战智慧、展示才华是高中生的本色。
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终身教育观认为,学习的前提是会学习、喜欢学习,多智能教学模式尊重个性,容易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培养创造力。
3、多元智能教学策略
采用多元智能教学目的有两个:一是利用学生的智能多元化特点创造多元通道改善历史的教与学,二是通过历史学科教学来发展和改善学生的多元智能。基于这两个目的,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
语言智能:包括外在语言(口头书面语言)和内在语言(逻辑思维),训练形式有讲历史故事、诗歌朗诵、讨论辩论、演讲、写论文、演历史剧等。
逻辑一数理智能:借助数理逻辑,运用计量史学,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或罗列数据,分析历史特征。
视觉一空间智能:良好的空间概念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视频和历史图片地图提高空间智能。
身体一运动智能:历史学以脑力活动为主,但通过课外活动如表演历史剧可以愉悦身心,提高运动智能。
音乐智能:很多音乐与历史有关,通过欣赏音乐,可以理解感悟历史,又能培养音乐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通过讨论课、研究性学习等进行合作学习,人人参与研讨过程,以提高人际关系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包括认识自己的价值、情绪、情感、思维、信仰等,感受历史故事或历史进程,可以激感态度价值观的判断,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
自然观察者智能:它是观察记录历史现象和洞察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能从历史表象中把握本质规律,感悟新知,激励创造。
4、多元智能教学实施过程:
(一)分析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知识积累、学科能力、智能特色和合作水平,向45分钟课堂要效率,我不要求课前预习,因为新课容易激发探索欲望。
(二)设置情境:创设情境帮助启智激疑,优化整合一个核心又能多元启智的情境最好,情境设置分为两类:
一是提供单一情境并贯穿教学整个过程,提高多智能解决多种问题。如《军事天才拿破仑》一课,采用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贯穿全课。
欣赏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奏鸣曲形式》,分析拿破仑崛起的背景:第一乐章歌颂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英雄们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以排山倒海之势前进的情景,以此分析拿破仑崛起的背景。
欣赏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评述拿破仑的内外政策:第二乐章歌颂英雄们为了自由平等人权而抛弃生命视死如归的理性主义精神,以此评述拿破仑内外政策上的理性主义特点。
欣赏第三乐章《诙谐欢乐,活泼的快板》,总结拿破仑的局限性:第三乐章歌颂英雄们在革命牺牲面前大无畏的浪漫主义精神,以此介绍拿破仑的少年壮志和浪漫爱情,总结出拿破仑私欲膨胀、情感泛滥的局限性。
欣赏第四乐章《终曲,自由变奏曲》,归纳拿破仑失败原因:第四乐章歌颂盗火英雄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光明豪迈向死的神界英雄形象,揭示了拿破仑这人界英雄,由于人性贪婪私欲膨胀而终将覆灭。
通过贝多芬《英雄交响曲》这一情境贯穿全课,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而且培养提升了智能。
二是提供多元情境,以解决一个教学难题并提高多智能。如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概念问题,提供文学作品、绘画建筑、服饰文化等多元智能情境,体现肯定人、讴歌人性的人文主义内涵。
通过介绍但丁的《神曲》或薄伽丘的《十日谈》或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文学作品,理解人文主义讴歌人性的丰富深刻内涵。
通过展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或圣母像等绘画作品,说明当时人文主义绘画艺术是怎样多角度深层次赞美人性和现实生活之美。
通过视频展示文艺复兴时期服饰艺术,体现人文主义服饰是怎样歌颂人的形体美、曲线美,并把自我意识、人类个性美和创造力融入时装设计中,以加深学生对人文主义概念的理解。
通过视频展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建筑从哥特建筑走向柱式建筑,表明人文主义建筑是怎样从宗教走向人生,在讲究整齐和谐理性和建筑轮廓的人体美同时,把雍容华贵、高贵典雅这一美好的人生理想融刻在建筑中。
通过这些多元情境设置,既深刻把握了人文主义内涵,又培养了语言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多元智能。
(三)探索情境:通过讨论、辩论、研讨方式,全班同学参与情境研讨探索,并调动多元智能参与。如欣赏了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第三乐章后,全班讨论:该乐章歌颂拿破仑什么精神?浪漫主义有哪些特点?拿破仑失败原因?依靠群体力量和多元智能,总结出浪漫主义特点是:①追求个人情感和生命意义②宽容不同文明③亲密自然④个人欲望膨胀,情感泛滥。拿破仑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浪漫主义局限性,即个人欲望膨胀、情感泛滥。探索情境要注意两点,一是拓展思维:围绕情境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提升优智潜能;二是合作学习:学生交流、师生互动,在激烈讨论中通过不断肯定或否定,逐步深入探寻答案,结论是全班同学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种教法是对教师教学智慧和驾驭艺术的巨大挑战)。
(四)课后延伸:通过选修课、社团活动、兴趣活动、创新活动等课后延伸,优化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的质量和效能。每周我举办一次《中西方文化比较》选修课,把课内教学内容重新整合提升;其次是组建一个“文化创新”社团,宗旨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创新,然后通过课外兴趣活动,进行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实践;最后开展综合创新活动,比如设计举办一场文化创新演出《盛世华章》,演出内容把《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中国太极拳》和《江南style》进行兼容并包、重新整合。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历史成绩,更重要的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由此提高了创造力,开发了潜能。
5、多元智能教学目标:
快乐学习,幸福学习:在尊重智能差异中开发智能,激发兴趣快乐学习,让课堂焕发青春活力和青春光彩,激发生命正能量,感受并享受学习的幸福。
开发多元智能,培养创造力:先把学科内打通,再把各学科打通,把握整体,开发智能,挖掘潜能,全面提升智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创造力。
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感受历史魅力,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全球化意识,能营造快乐智慧人生,有幸福美丽生活的感悟力和创造力,形成独立完整的人格魅力。
6、多元智能教学原则:
简单原则:每节课最好围绕一个核心,解决一个问题,问题简单明了,主次分明。可以是提供一个情境,培养多元智能;也可以为培养一方面智能提供多个情境;不能是多个情境试图解决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的培养是渐进的,少而精才能感悟深且远,多元智能教学强调质量而非数量。
变化原则: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旺盛变化发展中,教学设计必须是动态多元的。尊重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满足不同智能学生需求,每位学生都能从中选择到自己最喜欢或最适合自己智能活动的学习方式。每节课设置不同情境,或同一节课设置不同情境;教学方法可以是传统课、讨论课、研究课、辩论课或活动课,每节课培养的智能目标各不同;课堂讨论可以是学生独创或老师见解、学术观点或教材看法、集体智慧或正反兼容。这样,既提升了学生对课堂热爱,又开发了师生潜能,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能。
不变原则:万变不离其宗,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学科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进行高效能教学,推动师生共同发展是其不变的原则。
7、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的启示与意义:
篇9
【关键词】多元智能;电子专业基础课;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来的,他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指出:所谓智能是指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于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即存在多元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人作为个体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这八种智能,因而人的智能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八种智能的组合方式和程度不同。
当前随着五年制高职的快速发展,高职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给电子专业基础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具体体现在: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不高,综合素质有所下降,传统的从数学推导或理论分析来得到相关结论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抽象而又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等方面必须作出相应的改革,才能突破目前高职教育的瓶颈。通过融合多元智能理论于传统教学,用多元的视角来思考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努力挖掘教师和学生的潜能,不但要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能力,而且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培养出更多研究能力强、富有创造力的学生。
1.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高职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具体地表现在:没有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实际需要出发,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教师的讲课来评价教学效果和质量,以学生文化课成绩的优劣来看待学生的发展等。多元智能理论承认智力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强调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能力,就为当前职业教育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和承认教学平等性提供合理的依据。为此,我们在电子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就是要把学生作为职业活动的主体,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从学生的职业需要出发,以问题为主线、活动为主轴组织教学。而教师的角色也应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协助者、引导者和资源提供者。
2.拓宽思路,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一种智能的发展实际上都有其独特的轨迹,每一个个体的智能组合也是不同的,正是这些不同,导致了学生之间学习兴趣的差异以及思考问题的差别。而我们日常教学中任何一个知识点甚至一项技能规范都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来阐述和表现,作为教师在备课时应拓宽思路,尝试寻找各种智能的渗入点,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的需要。在电子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件动画播放、实验演示引入自然观察智能;通过编写形象生动、简单易记的口诀引入言语-语言智能;通过实验操作、电路安装引入肢体-动觉智能;通过波形图、矢量图的绘制与分析引入视觉-空间智能;通过课件配音引入音乐智能。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在一堂课上运用全部的八种智能,但应至少要用到三种以上智能以关照不同智能倾向学生的需求,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都能用
(下转第54页)
(上接第51页)
来有效地进行学习和训练,以提高学习和训练效率。例如在讲授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时,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见表1)。
3.突破传统,采用多元多维的教学评价
评价是教学活动重要的一环,具有非常强的导向作用。多元智力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应该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的评价。所以我们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不能使用简单的、一成不变的标准,而因大力开发多元化、全方位、甚至立体的评价网络体系,在多种不同的生活和学习场景中,全面、真实地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要注重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创新人才。在电子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对于理论知识的评价可以实行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口试、笔试、面试相结合,知识测试和能力测试相结合,卷面考试与作业检查相结合,显性考试与隐性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口试成绩、笔试成绩、学科特长分等部分组成。对于专业技能的评价为了避免学生认知领域发展水平的差异影响其实践操作技能测评的成绩,教师可以提前公布测试题,然后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电学原理和评定标准后,将不同智能强项的3~4个学生分成一组,鼓励学生进行训练和互评。与此同时教师要仔细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准备和完成实践操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操作熟练性、数据记录规范性及相关问题的灵活处理能力。考核成绩由自我考核、实验小组考核和教师考核等部分组成,其分值权重为2:4:4,突出小组考核重要地位,强化学生评价的主体作用,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考核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Linda Campbell等著.霍力岩等译.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M].
[2]罗静.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学生学习评价初探[J].教书育人,2006(3).
作者简介:
篇10
【摘要】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又称后进生,学困生的转变是一个多次反复渐进的过程。文章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入手,通过树立成就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注重个体差异、强化学习行为以及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来优化学困生的自卑、孤独等心理,创设学习情境、改变其学习惰性和厌学情绪。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学困生 ;学习心理 ; 优化策略
人们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学校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在日后的事业上可能并无惊人的表现,相反,那些当时不为老师所重视,学习成绩一般,甚至是“学困生”的学生中却不乏事业成功者和开拓性人才。美国哈弗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1983年在其著作《智能的结构》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为这种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加德纳认为只要一个人具有某方面的解决问题,制造产品的能力,他的这些能力就可以被称为智能。他把人类相对独立的智能分为八种: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意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上述的现象就是教育中只重视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的结果。在校优等生只要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强就能上好大学。但他们往往缺乏其它六种智能的发展。而在现今的社会里,仅仅具有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是不够的,社会更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观点,学校应该是具有各自智能特点、智能表现形式、学习类型、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的聚集地。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评价不同的个体。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多维度、多视角地看待所谓的“学困生”,探讨学困生心理问题的优化。
1 树立成就动机,改变其自卑心理
多元智能理论带给教育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它看到人的多种潜能,看到了“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这不仅给“学困生”们带来了希望,也给教育者们带来了信心。学生各项智能的发展,关键是学生所处的环境和教育。大多数学困生会产生自卑心理,很大程度上也是受老师错误的评价标准和期望值的影响。因此,首先教育工作者应当更新教育观念,不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其次,教师应该关爱学困生的心灵,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多加鼓励,必要时更要给予赞扬和奖励。学困生往往是因为学习成绩差而感到自卑,不愿与同学交往,没有知心朋友,性格孤僻。他们遇到困难时感到无助,就产生不安的情绪。对那些纪律松散,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应当时常家访,了解其家庭状况和环境,以慈母般的爱去感化、开导,经常找他们谈心,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有意识地多接近他们,与他们交朋友,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感情。上课时,对比较简单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向他们提问,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成就动机原理告诉我们,要善于鼓励学生,使其有成就感,包括进取心、荣誉感等,要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答对一个问题、较好地完成一次作业、取得一次好成绩之后,体验到自身的价值。遵循成就动机原则开展创造性教育,比如学生回答问题富于创造性,教师就要及时抓住有利时机给予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 激发学习兴趣,改变其厌学情绪
学生厌学,原因可能是多样的:或感到自己基础差,或感到某学科没意思,或因教师不妥善的批评而赌气放弃等等。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几乎都是主观原因所致,不愿学、不想学,是他们的普遍心理。面对这种情况,若想实现教与学的双赢,让学生“想学”、“乐学”就必须善待他们。美国一位作家这样评价教育――“对孩子们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骂。”在学校里,我们实地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学习上能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他的学习兴趣越浓厚,学习劲头会越来越大,受到奖励的机会也就越多。显然,受到奖励多的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机会也越多,学习成绩就越好。而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对学习越是没有兴趣,就越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努力寻求有利时机,运用非智力因素开发学困生的学习潜能,重视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激发学困生的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具体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抓住学困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让学困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起学习动力。
3 根据个体差异,创设学习情境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多种智能在每个人的身上是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组合的,从而具有各自的智能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由于每一个人的智能组合不同,每一个个体在拥有这些智能的同时,又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正是由于智能组合的差异性,同一学生对不同科目的接受程度也便存在差异,不同学生对同一科目的接受水平和理解程度也就存在差异。因此,在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的基础上,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例学困生的特点,可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多为“学困生”们创设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例如可以在班上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制作比赛、体育竞赛、歌唱比赛或是小画家评选等活动,让他们觉得成功是可望可及的,只要加倍努力地跳上几跳,完全可以尝到成功的果实。
4 强化学习行为,改变其学习惰性
绝大多数学困生成绩差的原因往往是由于没有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主动的学习行为,有可能努力了一阵子但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就会产生惰性甚至依赖心理。而强化学习行为是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途径之一。学习行为的强化主要通过奖惩来实施,在实施奖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坚持正面强化和负面强化相结合,以正面强化为主。在任何情况下,学生都是要求上进的,积极因素总是占主导方面,自尊心和荣誉感比较强,就是某些缺点较多的学生也是如此。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发掘和宣传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就显得非常重要。二要坚持精神与物质鼓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实践证明,以精神鼓励为主的行为强化,是最有效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心理方法之一。运用奖励和表扬等正面强化时,要实事求是,要方法灵活,有针对性,要及时、适当。运用批评和惩罚等负面强化时,要与人为善,不能借机整人,不能感情用事;要掌握火候,弄清事实,坚持不说过头话,说到的就要做到,切忌“热”处理;要注意场合和因人而异,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当学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而且这个错误完全是由学生主观不当引起的时候,那么老师就应当严厉地批评。这样才能让他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心灵上得到触动。
5 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改变其孤独心理
在学校,学困生与优等生相比,得到老师的关怀要少得多,这个群体往往被老师、家长忽视。如果自己被他人当作学困生,心里总不是滋味,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由于心理作怪,他们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交往,人为地创设孤独的环境和氛围,把自己封闭起来,与世隔绝。这时老师应该运用心理换位,把自己置于对方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分析和思考问题。一个教师如果老是站在自我立场上来与学生对话,这种交流就很容易受阻,甚至产生负面影响或不良后果。一是学生会觉得教师判断和处理问题完全从自己的主观想象出发,不能真正理解、关心学生,随之会对教师产生失望感,对教师的信任度降低最终不愿意与教师沟通、交流,甚至会远离教师。二是使教师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学生,致使部分学生在自我保护的心理作用下,在与教师的沟通中产生对立情绪。因此,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知学生之所思,感学生之所想,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疏通沟通渠道,密切师生关系。通过这样的心理换位,就容易较好地达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目的,由此创设一个团结、和谐、进步的班集体。班集体的每一个角落都应给人以美的感受,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心灵的净化。班集体中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班风,良好的班风、和谐人际关系能催人积极上进。不但如此,良好的班集体氛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与老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困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逐渐往好的方面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让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特长和智能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加以珍惜并开发,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 上一篇:小学防汛工作情况汇报
- 下一篇:智慧教育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