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意义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1: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意义

篇1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6(C)-0140-01

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如今在欧美被奉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此理论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与普通教育相比,在高职教育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论,加强此理论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将对高职教育发展和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内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风靡全球的国际教育新理念――多元智能理论(Multi2 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是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加德纳(H.Gardner)博士于1983年在其所著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并在后来的研究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

加德纳认为,实践证明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多元不是一种固定的数字概念,而是开放性的概念[1]。多元智能理论包含以下8种智能:

1、言语语言智能:指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2、数理逻辑智能:指人对逻辑结果关系的理解推理、思维表达能力。3、视觉空间智能:指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的正确感受和表达能力。4、音乐韵律智能:指人的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5、身体运动智能:指人的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6、人际沟通智能:指对他人的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此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7、自我认识智能: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8、自然观察智能:指的是观察自然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教育的意义

在推进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把多元智能理论正确应用到我国的高职教育中,将对我国高职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及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其智能倾向是多种智能集成的结果。总的来说,群体所具有的智能类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逻辑思维,此种类型可发展成为研究型、学术型或设计型人才;另一种是形象思维,此种类型可发展成为技术型、技能型或技艺型人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人才观指明,高职教育不完全等同于高等教育,它为另一种类型教育,在学习生涯拓展空间上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观念上阐明我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2、培养对象。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发展的思想为职业院校树立“人人成功”的教育理念,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力[2]。3、教学效果评价。多元智能理论与高职教育的价值观相一致,社会需求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标准[3]。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改革单一强调语言――数理逻辑智能的育人方式,而向学会做人做事的现代社会所需的多元智能教育发展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具体到教学效果评价中应力求做到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方法多样。应通过笔试、讨论、答辩、技能测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评价学习效果,其中突出技术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应邀请企业、行业专家与任课教师来共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潜在的聪明才智,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局限性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与其他智力理论一样,多元智能理论在引起心理学界和教育界极大震动的同时,对其局限性的争论也一直在持续。1、实践性研究的欠缺。一些批评者认为加德纳的智能理论是多元文化在认识科学上的反应,宣传了更为平等的智能观,却没有靠得住的依据,斯腾伯格说:“多元智能理论没有研究设计,是一种思辨性理论。”[4]事实上,加德纳本人确实并没有在理论建立后进行实验研究,但大量教育工作者用此理论对教育教学进行实践性指导的结果是有目共睹的。2、智能评价的不公平性。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是对学生发展的公平评价,即使这样,其评价的局限性还是存在的。如多元智能评价标准强调文化公平性,以及由此对智能的内涵拓展,这为那些处于主流文化的学生拓展了发展的机会,但对那些处于非主流文化的学生并没有多大益处,甚至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他们的边缘化。

职业教育,作为多元化的教育形式的一种,为那些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为弱项,而其他方面为强项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发展条件,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其今后生涯发展做准备,满足他们全面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必须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以高效益和高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教育应该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来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应用中灵活多变,使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教育中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使其为高职教育更好的服务。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兰金仁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2]赵俊萍.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观念的转变[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篇2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 艺术专业 语文课堂教学

一、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向传统的智商测试进行了挑战,被各国教育学、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1]

1.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语言-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这两种基本智能以外,还有其他六种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公平地看待全体学生,最后比较全面地评估个别学生的成就,并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重建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个人全面的改进和发展。因此,有学者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将是 21 世纪的主流思想之一。[2]

(二)多元智能对教育的启示

1.改变传统观念,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智能倾向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位学生都有相对的优势智力领域,如有的学生更习惯于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思想,有的学生运动能力比较发达,承认人的智力优势的差异,就可以在教学中更加注意挖掘学生的潜在优势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因此,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观念是: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角色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认知自身潜能,挖掘学生身上的优势智力领域,并引导学生将这种优势智力领域迁移到其它弱势智力领域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改变教学方法,为实施个性化教学创造条件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是动态性和开放性的,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没有一种教学方法适合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智力倾向。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充分观察并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挖掘学生身上的优势智力领域,并引导学生将这种优势智力领域迁移到其它弱势智力领域中。

3.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优化学生的培养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可造之材,每个人都有可能将任何一种智力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对我们的教育对象加以良好的教育引导,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因此,我们要优化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不再用标准化的分数来衡量我们的教育对象,真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并培养学生的优势智力即智力强项和特长,使我们的教育成为发现差异、因材施教、培养特长的教育。

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在艺术学校语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1.艺术院校文化课教学的特点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由于个性、认知、受教育方式等方面的特点,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与普通专业类学生不同的特殊性。他们从小学习音乐、舞蹈、绘画、戏曲和曲艺等专业知识,从智力开发上,右脑更多地接受了锻炼。所以,这些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记忆力强、感情充溢,同时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与较强的自我意识。但专业课的学习无疑占用了大量的文化课学习时间,这就导致艺术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较弱,文化积淀不足。

由于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再加上相对于专业课来说普遍对于文化课不是很重视,因此,如何在文化课教学中让学生感兴趣,进而愿学爱学,就需要教师革新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多元智能理论就起到了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创设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情境

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独角戏”的教学模式就是普通日校学生都会兴趣缺缺,对所学内容提不起兴趣,更何况是性格活跃个性突出的艺术类学生呢?因而,在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堂上,就需要老师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诗词鉴赏教学中,关于诗歌的意境和风格的赏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意境”这个抽象概念,不要单纯从理论上引用王国维的“意境”说,而应该选择两首词进行比较赏析,即柳永的《雨霖铃》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布置学生挑选两首乐曲进行配乐朗诵。这一点不同专业学生又有不同要求:对器乐专业的学生要求是自己选择两首乐曲弹奏并录制下来带到课堂上,其他专业的学生只要选择适合的乐曲带到课堂即可。这样,就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学生为了选择合适的乐曲朗诵,首先就要认真揣摩两首词的内容,对词的意境进行初步意义上的感受和体验,然后再从他们喜欢的角度去选择相应的乐曲:柳永的词比较伤感凄恻,乐曲适宜于悠扬婉转悲伤的风格,很多同学选择了古筝曲《湘妃泪》;而苏轼的词比较慷慨豪放,乐曲适宜于大气磅礴的风格,同学选择了古筝曲《将军令》,钢琴曲《蓝色多瑙河》,还有的同学选择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等。然后通过课堂上大家的展示和朗诵,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鉴别乐曲和词作内容的结合是否合适,在形象的意义上理解了“意境”和“风格”这样抽象的概念。实验证明,在学生进行乐曲的选择这个环节上,学生投入了难以想像的热情。这就是运用多元智力理论从音乐智力的角度进行个体智力的挖掘和引导。[3]

2.创设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师生活动方式

在多元智力环境里,为学生提供单一的、直接用于激发学生某种智力的素材可能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设计出一些让学生感到有意义的活动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各种智力的组合,而基于发展潜力的多元情景化作业则为学生发展智力强项改善智力弱项创设了新的空间。在语文课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的活动形式有很多,常用的有讨论、辩论、演讲、日记、书评等。而在艺术院校的教学中,由于其专业得天独厚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可以把语文课与学生们的专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多项智能。如前面说的通过鉴赏音乐来感悟“意境”。下面举我在教学中的尝试为例:

针对舞台艺术设计专业的三个专业方向(舞台戏剧影视化妆造型、灯光音响、美术设计),我在教授《黛玉葬花》一课中,设计了音画欣赏、合作探究、实践设计等活动,并纳入课程学业评价中。①音画欣赏:同学们事先查找了《红楼梦》的大量文字和影视资料,通过剪辑和整合,我们制成了PPT,在课堂上播放出来,有助于他们直观的感受书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而把握难以言传的《葬花吟》这一经典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②合作探究:我让同学们按照专业方向分成三个小组,探究话题为通过赏析《葬花吟》讨论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塑造,进而按照各自的专业方向设计出林黛玉这一人物在舞台上的造型、出场灯光、舞台背景等。实践证明,这一活动的设计大大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她们在课外查找了大量文字和影视资料,带到课堂上,每个小组都是热情高涨的讨论,达成共识后,推举出组长拿着各自小组的意见在三个小组之间进行积极探讨辩论,三个小组相互合作,最后拿出一个同学们设计的《黛玉葬花》的舞台效果设计来。③实践设计:通过前面两个活动,同学们已经很好地把握了《葬花吟》的赏析和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分析,进一步的了解了《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地位及其思想内涵,较好地学习理解了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手段塑造个性化人物的笔法,可以说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那么,这个活动的设计,实际上有点倾向于是课业评价了。这个活动就是刚才合作探究活动的延伸:让同学们将在谈论辩论的基础上得到的结论,运用到专业设计上。这堂课的作业是:如果需要你来设计黛玉葬花这一场舞台戏剧的演出,舞台效果或是灯光效果或是人物造型你会怎样设计,说说想法和理由。要求在课上说出设想和理由,课下通过绘画、电脑、或是文字形式表现出来,并以此作为课业评价。

总之,作为教师,只要掌握了多元智力理论的本质,能够联系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智力特点,认真思考,努力去做,总会找到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

(三)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学业评价

多元智能对学生的评价是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和评价指标的科学化。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点,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几种评价方法:1.编制学生行为日志。教师可以定期绘制学生成长进步的行为曲线,以便掌握学生的动态学习过程。2.编制非标准化测验题。如成语抢答、演讲辩论、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音乐等,都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智能焦点。3.学生访谈。定期地与学生会面,讨论其在学业上的进步、兴趣所在、目标,及其他相关问题。

三、基于探索实践的思考

借鉴多元智能,开发学生潜能,为语文学科教学设计打开了思路,不论是情境设计、问题设计,还是活动设计,都极大调动了教师智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在借鉴过程中,教师必须牢固把握语文学科特点,关注中国的文化传统,惟其如此,才能有机巧、有深度,体现语文学科特色,满足学生需求。

结束语

艺术专业的学生属于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果教师的教学策略随波逐流,不独具特色,那么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因材施教”。教师应根据学习者不同的智力倾向,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作为一名艺术院校的教师,只要我们抱着赏识鼓励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名学生,充分发现和调动他们的多种智力,就一定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法取胜。

参考文献

[1] 霍华德・加德纳著 沈致隆译 《多元智能》, 新华出版社,1999 年版

[2] 祝智庭 钟志贤著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篇3

1、阅读思维的多元化。由传统教学观点的一元化到多元化是教学思维上的一项突破。这是参与人员必须首先确认的,即确认每个学生的智能都是多元的。我们推行这套理论方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所有学生的各种智能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都能发掘出来,使得那些单元智商高的学生考得更好,而那些考差了的学生仍能充满信心;最后不仅是获得了学校语文阅读的课本知识,而且还获得了社会实践的能力。因为实际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的,这样培养出来不同智能强项的多元人才都能符合社会需要。真正印证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点。

2、阅读目标的多元化。基于多元教学理论认定学生智能的多元化,那么每个学生的个性、感悟、智能的展现兴趣偏好当然都不会完全一样,如果用统一的目标去套用本身就不合理,也不符合我们一贯强调的“因材施教”的观念。 所以目标多元化的实质是对于不同的学生和他的智能强弱展现,应该赋予这门阅读课程中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目标。从广义地讲,大纲所赋予“知识目标”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能力目标”;完成考试要求的目标之外,还要求社会赋予的“实践目标”。新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了这一点,即三维目标的确定,从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出了要求。

3、阅读方法的多元化。“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方法是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工具,是入门的钥匙,过河的桥梁。我们要坚持科学观点,在语文阅读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才能更好地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贯彻多元智能理论。因为根据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只有建立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才能在适当以保留传统教育优点基础上,全面吸收和开展实现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工作。学生必须掌握各种科学方法,随机而用,所以自主学习中拥有多元学习方法确对提高学习效果是极为重要的。

篇4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三位一体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一、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具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1]。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使教育界认识到智力并不等同于语言和数学能力,而这两方面历来是学校和教师关注的重点。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2]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应只局限于语言智能或任意一种单一智能,而应是有利于多元化智能结构的形成。

同时,从2004年以来,电子科大学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过关率与优秀率节节攀升,英语不再是考试、出国、考研或找工作的工具,学生充分认识到有必要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了解文化背景,拓展文化视野,体会文化内涵来全面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电子科大学生把注意力和精力主要放在成果显著的专业教育及科研方面,而对见效慢的外语教学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其数理逻辑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较强,但其他方面智能开发较少,普遍存在人文精神较缺乏、英语听说能力较差、综合素质亟待提升、多元智能亟待开发的缺点,这势必会影响其多元化智能结构的形成,削弱其参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而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只注重学生语言智能的开发,使学生在其他领域的智能发展受到限制,导致大学英语课堂过于单一,教学模式过于僵化。笔者试图探索新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和多元智力结构的形成,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

二、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笔者与学院同仁结合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革新教学理念,建立起了大学英语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教学模式,旨在为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以便教师根据不同学生智能结构的差别,“寻找他们的优势智能加以利用、劣势智能加以弥补”[3],提供最合理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模式将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语言文化欣赏”课堂建设相结合,提出大学英语课堂应该是“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即“立足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开发第三课堂”。

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模式把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与三个课堂融为一体,拓展了传统的教学课堂,使大学英语课堂虚实合一,有机结合。三个课堂彼此促进,有机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教师既可在一种课堂中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全面发展,又可在多种课堂中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挖掘自身特色智能,促其个性化发展。

1.立足第一课堂

在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中,第一课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课堂,而是教师塑造学生多元智力结构,学生展现多元智能的乐园。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教师在第一课堂通过清晰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形象的描述,以及图片、音频、视频、flash等多媒体辅助手段,激发学生语言智能、音乐智能和空间智能。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进行中西文化及语言的对比、总结交流学习语言的经验,激发学生数理逻辑智能、自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

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章节的讨论主题,学生按照自愿原则组成若干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课后进行资料的收集、检索、分类和汇编,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英语短剧表演、视频制作等不同的陈述方式,对主题进行详尽的阐释和展示。某一小组展示结束之后,教师再通过邀请小组成员进行自评、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教师最后进行总评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并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客观处理信息、合理分析资源及清晰陈述问题的能力得到锤炼和提升,学生的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省智能得到充分淋漓的展现。

2.丰富第二课堂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生来就具有多种智能的组合而突出一两种智能[4],大学英语教学应变传统的“求同”教育观为“求异”的思维模式[5]。学生不是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整齐划一的产品,而是各具特色,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在三位一体的立体课堂中,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发掘自身潜力,发展个人特色智能的舞台。

教师帮助学生积极开展与大学英语课程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举行包括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知识竞赛、英语短剧表演、英语诗歌朗诵比赛、英语歌唱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谜语竞猜等。第二课堂侧重实践锻炼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通过组织或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相互沟通学习,综合能力和特色能力得到了展现和增强。在活跃的第二课堂气氛中,学生既要学习与同伴合作沟通,培养自身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意识等基本的能力素质,激发人际关系智能和语言智能,又要善于挖掘个人智能潜力,取长补短,激发自省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更要抓住机遇,参与适合自身特点、彰显个性和特色的活动,激发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和肢体运动智能等。

3.开发第三课堂

篇5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体育教学;课程教学模式;构建模式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教学融合的必然性

探究多元智能理论体育课程教学融合的必然性,应率先考量我国当前教育教学的需求现状。纵观我国教育历史可知,应试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封建帝制时期,科举考试制度虽因朝代更选改制多次,其应试教育本质却并未扭转,时间跨越民国行至现代,中华民族悠久的教育理念因时展逐步向现代化、科学化、实效化方向迈进,因此,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刻不容缓。素质教育理念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其有别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以素质培养为科学发展理念,确保受教群体在素质教育下有效提高个人素养,以便更好地应对社会发展需求与文化发展需求。在众多素质教育门类中,体育作为保障受教群体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逐步演化出终身体育、全民体育等概念。因此,为了有效促进终身体育、全民体育的共同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教学的融合必不可少。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包括身与心、思想与交流等多种元素,是丰富体育课程教学,促进体育全民化、终身化的重要手段,对保障体育课程教学的科学发展、应时发展十分必要。由此可见,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教学融合,对于素质教育时代全民素质培养而言意义重大。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教学融合的应用启示

将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教学紧密融合,在发挥体育课程教学素质教育作用的同时,也能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纵观多元智能理论可知,其并非满足于受教群体的单一素质培养,而是立足于现实需求,真正实现科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利用多元思维,打造全智能教学理论,从而实现受教群体的全方位素质培养。因此,将其与体育课程教学科学融合,对体育教学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其不但可以强化体育教学的身体素质教育功能,同时也实现了体育教学的多项教学融合,将体育真切地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并可以有效促进多学科之间共同作用,促进学习迁移的实现。

与此同时,多元智能理论有机融合于体育课程教学中,对体育教育更科学地开展意义重大。其科学落实以人为本,重点侧重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行之有效地确保了受教群体发展的科学与自愿。而其多元化丰富的教学策略,则可大大促进受教群体对教育本身的认同与参与,从而行之有效地保证了受教群体在教育引导下科学稳定发展,积极提升个人素养。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堂教学融合的基本原则

1.教育内容多元化

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堂教学融合应率先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原则。通过使教学内容多元化,实现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从而有效落实多元智能理论,实现培养受教群体的各项素养的目的。对此,本文认为,行之有效地落实教育内容多元化原则,应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积极发挥学习迁移作用,以使体育教育与文理教育、艺术教育充分融合,从而丰富自身教育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从而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发展,以便更好地发挥多元智能理论,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综合发展。

2.教师素养多元化

教育内容多元化是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体育课程教学的基础,教学方法多元化是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开展手段,而教师素养多元化则是多元职能理论科学落实的核心。教师素养只有符合多元智能理论需求,才能实现理论的科学开展,并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作用于体育课程教学。故此,本文认为,培养多元化素养的体育教师,并构建教师合作机制,以联动办学、学习迁移手段实现多元智能理论与体育课程的紧密结合,才是多元智能理论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选拔及培养多元素养及多元思维的教师,积极营造学习迁移环境,确保教师素养多元化原则得到落实,是多元智能理论融入体育课程教学的关键。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论的科学落实及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将促进体育教育的科学发展,进而保证素质教育落实于我国的基础教学之中,保证全民素质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牛蔚林.多元智能理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04):110-112.

篇6

1、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罗杰斯(CarlRogers)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说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迅速崛起,该理论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要求学习是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在幼儿教学领域,幼儿教学也毫不例外地受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的影响。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明确地提出了“集中关注学生”(focusonthelearner)后,教育家们对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根本弊端进行了深入探讨。随着心理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诞生,在幼儿教学领域,七、八十年代出现了一系列区别于传统的创新教学方式。美国当代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霍华徳•加徳纳(HowardGardner)教授,在贝拉尔•范•李尔基金会的资助下,提出了“人类潜能研究项目”(ProjectonHumanPotential)的计划,力图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来探讨人类的认知能力,从而找到更好的教学理论。在研究中,加徳纳把智能(intelligence)看作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各种文化背景中生产出或创造出该文化所重视的产品能力。”因此,他认为智力是以组合的方式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笔纸测验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能力的个体。由此,加徳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FramesofMind)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在当前美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并且已经成为许多西方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2、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

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及1991年出版的《未被学校教育开发的大脑》中明确地提出了人的智能有九种因素构成:言语-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Intelligence),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自我内省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Intelligence),存在智能(ExistentialIntelligence)。加徳纳认为:人的智能由这九种智能所构成,这些智能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和运用,以完成不同的任务,解决不同的问题,并且在不同的领域上发展。不同的人在这九种智能上的表现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智力领域,在这个类型的智能活动中会表现更好。因此幼儿教师应依据不同学习者之间智能组合上的差别,寻找他们优势智能加以利用、劣势智能加以弥补,为学习者提供最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幼儿教学的可能性和优越性

多元智能理论自身的优点体现了其指导幼儿教育的优越性。首先,多元智能理论是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不是某种零敲碎打的理论假设,更不是没有坚实理论依据的猜想。目前,美国有关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著作(包括加徳纳本人的作品)迄今为止已有40多本,它们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构筑起多元智能的理论大厦。从另一个层面上说,一个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可以保证教学研究从一开始就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上,使其更有实践的价值和意义。其次,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所推行的素质教育理念非常吻合。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它们的内涵几近相同。同时,多元智能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提供的理论基础。换言之,多元智能理论虽是舶来品,但却很容易本土化,这一点就保证了该理论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具有广阔的推广空间和市场。再次,多元智能理论较强的可操作性保证了其在幼儿教育中实践的可能性。再好的教学理论若是不能充分利用或是实际操作,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迄今为止,国内外的多元智能理论研究早已进入到了课堂的实践层面,并总结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智能的各种方法。这些具体的、应用的该理论的方法就为幼儿教师提供了借鉴、参考和指导。

三、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幼儿教学的目的和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学生原先有多么的聪明,而在于教师如何是学生变得聪明,在哪方面变得聪明。因此,多元智能理论为幼儿教学挑战传统的教学设计思路并形成具有当今时代特点的创新教学设计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和指导。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逐渐帮助学生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自信心;教师应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应建立多元多维的立体评价观。

篇7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大学英语 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201-01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提出。这一创新性的理论,打破了智能一元化的假设。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基本结构的多元化;并指出智能不是一方面的能力,而是多方面的能力。随着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并于相关领域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相结合,进一步构建了智能的定义,即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制造产品的能力。智能由多方面的能力构成。人类利用这些能力来认识、理解和学习。这些能力被归类和定义后,主要划分为八种,即语言、逻辑数理、形象思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交往、自我认识、自然观察和生存。

多元智能理论具有三种特征:第一,智能是多元化存在的,各职能之间可以在训练和培养下实现迁移,由强带弱,由强促弱,这种特征被叫做协同性。第二,由于环境和教育对智能的影响,环境和教育的差别带来智能的差异性。而智能的差异性往往会影响学习的速度和学习的效果等。这种特征被叫做差异性。第三,智能即人类个体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智能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种特征被叫做发展性。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和特征,为学科教学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科全面的多元评价,倡导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二、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运用不同的课内外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在充分尊重学习者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个性化学习空间,遵循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多元英语教学形式将英语认知目标和智能发展目标有机融合,实现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

(一)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确立差异化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作为继承高中英语教学的后续教学,必须要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大学英语教学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杠杆和支撑,了解学生的基本智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学生个体的成长环境、前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差异,不应该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绊脚石,而应该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有益资源。大学英语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特点,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个体的智能差异,制定适合教学内容的、有层次、有个性、多元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是个性化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个性化教学活动的向导和催化剂。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实现教学模式个性化

多元智能理论把教育的目的定义为发掘并引领这些智能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来解决问题,输出办法,从而实现语言的学习。同时,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利用智能的迁移性,带动劣势智能。大学英语学习既可以课堂讲授,又可采用多媒体网络辅助自学。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实物、挂图、多媒体图片等视觉化工具,运用视觉空间智能教学策略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角色扮演,英语短剧等任务型课堂活动,运用身体运动智能教学策略完成教学任务。在语音教学中可以加强节奏训练,利用音乐智能来学习语言。

(三)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所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智能强项,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为具有不同秉赋的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强项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与此同时,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其个性化特点,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呈现个性化思维过程和思考成果。增加选择性能,允许个性呈现的存在,鼓励个性发展。

三、结束语

在“以人为本”,重视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依托多元智能理论,实现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将有益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更有益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Gardner H.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M].New York:Basic Books,1983.

[2]Armstrong T,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Classroom[M].Alexandria: ASCD,1994.

[3]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统一性与个性化: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的思考[J].中国外语,2009

(03).

篇8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动漫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224-01

专业教学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智力理论是动漫艺术设计专业重要指导思想。根据科学的“多元智能”理论,把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艺术因素渗透到艺术教学之中,把众多领域借鉴到艺术学习的领域,能有效解决我们在艺术教学中的问题,改变教师的教育观、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使动漫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开放多元。

一、关于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登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的。这项理论最重要的观点在于:人的智能是以多元形式存在的一组智能,包括: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自我认识、自然探索。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和指导意义是深远而重大

1.“因材施教”:每个人的智能组合方式不一样。

2.多种智能的全面培养:不是传统教育对语言、数理逻辑等单项智能的培养。

3.教育要着眼发展:对学生的不同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给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能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切实的提升。

4.注重人的自我认识智能:人都有自省意识,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空间,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见,“整体化、个别化、自主化与多元化的教育内涵”,值得教育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动漫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是确实可行的。

三、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动漫艺术设计专业教学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动漫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致力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活动过程的多维度、立体化,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形成性,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该专业的价值和目标。

(一)弱化动漫艺术设计专业与各学科界限

动漫是通过制作,使一些有或无生命的东西拟人化、夸张化,赋予其人类的一切感情、动作,专业教学的内容涵盖广、范围宽,其教学目标自然无法只停留在对某个单项智能的培养上,决定了动漫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以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为教学目标,即“为多元智能而教”。

(二)打破学习空间,整合课程资源

动漫艺术设计专业从事动画片制作、影视制作、后期合成等工作岗位,必定是需要打破学生在校学习中阻碍的空间,多元智能理论特别强调在本专业实施课程时尽可能以家庭资源、地区资源、社会资源、民间资源、自然资源成为课程资源,以丰富多样的呈现方式,完成资源整合。

(三)实施多样的学习方式,因材施教

多元智能理论,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自主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学习风格类型:沉思型和冲动型、整体型和序列型、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因材施教的特点:呈现方式因人而异、提问内容要因人而异、方法探索因人而异、合作要求因人而异、练习要因人而异、分层竞争,适合不同个性的动漫艺术设计专业学生。

(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建立开放和宽松的动漫艺术设计专业评价氛围,需要学生、同伴、教师、家长共同关注、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较强,因此可采用的形式很多,自评、互评、活动、作业、点评、档案、问卷、访谈、周记等。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期末和结业考试,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和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多元智能理论和其他当代知识论越来越为广大动漫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者所接受和理解,人们对动漫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实施也有了更明确的理论方向和基础。充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先进理念,开发学生的潜能,以优势智能的发展带动动漫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全面素质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linda Campbell.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中译本)[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篇9

多元智能理论(Multi-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风行全球的国际教育新理念。它是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加德纳(H.Gardner)博士于1983年在其《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系统地提出,并在后来的研究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自提出以来,在美国和世界其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中引起强烈反响。由于该理论的内涵和我国目前正在倡导实施的素质教育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多元智能理论予以较多介绍,并且越来越认识到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价值,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是对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①所谓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它认为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方式是多元的,亦即存在多元智能: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对智力的定义和认识与传统的智力观是不同的。加德纳博士(1983)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多元智能中的各种智能内涵是:

1.言语语言智能:指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表现为用词语思考,用语言和词语的多种不同方式来表达复杂意义。

2.数理逻辑智能:指人对逻辑结果关系的理解、推理、思维表达能力,突出特征为用逻辑方法解决问题,有对数字和抽象模式的理解力,认识、解决问题的应用推理。

3.视觉空间智能:指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的正确感受和表达能力,突出特征为对视觉世界有准确的感知,产生思维图像,有三维空间的思维能力,能辨别感知空间物体之间的联系。

4.音乐韵律智能:指人的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突出特征为对环境中的非言语声音,包括韵律和曲调、节奏、音高、音质的敏感。

5.身体运动智能:指人的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突出特征为利用身体交流和解决问题,熟练地进行物体操作以及需要良好动作技能的活动。

6.人际沟通智能:指对他人的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此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觉察、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7.自我认识智能: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突出特征为对自己的感觉和情绪敏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用自己的知识来引导决策,设定目标。

8.自然观察智能:指的是观察自然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加德纳认为,实践证明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多元不是一种固定的数字概念,而是开放性的概念。个体到底有多少种智力是可以商榷和改变的。他所提出的8种智力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一个理论框架或构想,随着心理学、生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多元智能的种类将可能得到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教学理念

1.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弹性的、多因素组合的智力观

(1)多元智能中的各种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相对独立的,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

(2)因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种智力又有多种表现方式,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和成功与否。

(3)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个体都能发展和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力。影响每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有三种因素,即先天资质、个人成长经历和个人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三种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虽然人的先天资质对智力的类型起决定作用,但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更取决于个体后天的历史文化教育活动。

2.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全面的、多样化的人才观

(1)社会的发展需要多样化、层次化和结构化的人才群体。(2)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或数种优势智能,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某方面的人才,都有可能获得某方面的专长。(3)传统的智力观和偏重语言、数理逻辑智能培养的教学观与评价观,极大地抑制了多样化人才的培养,放弃了许多人才的潜质开发,必须迅速予以改变。(4)人才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作用。

3.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积极的、平等的学生观

(1)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的方式和发挥的程度不同。(2)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人人拥有一片希望蓝天。(3)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风格类型和发展特点。(4)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学生的问题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究竟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

4.多元智能理论倡导个性化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1)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的相应智能水平都能得到发展。因此,教育应该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有利于发现、展现和促进各种智能的情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使学生能扬长避短,激发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个性。

(2)在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地统合起来,教学就是要尽可能创设适应学生优势智力发展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3)由于不同的智力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和所依托的不同符号系统,因而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技术,以适应不同的智力特点。

(4)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向,教学也应当采用丰富多样的、适应性的、有广泛选择性的教学技术。

5.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多种多样的、以评价促发展的评价观

主张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切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产品(精神的/物质的)能力的评价,是一种超越了传统的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取向。这种评价观坚持三大评价标准——必须是智能展示、必须具有发展眼光、必须和学生建议的活动相关联;主张评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从单一的纸笔测验走向多种多样的作品评价,从重视结果评价走向基于情景化(专题作业/作品集)的过程评价;推崇的是一种更自然、对情景更敏感、生态学上更可行的评估方式,评估是双方参与的一项活动。

6.多元智能理论的未来学校观:未来的学校走向是向“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方向发展这种学校将扮演以下几种典型的角色:(1)评估专家;(2)学生——课程人;(3)学校——社区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这种学校教育最符合多元化、个人化、合作化的社会价值观。而决定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地向这种学校发展的四大要素是:评估、课程、师范教育和教师进修、社区参与。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多元智能理论与我们今日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1.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之间有内在的一致性所谓素质教育,是指根据时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运作精神,注重潜能开发和健全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特征的教育。①多元智能理论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与素质教育理念一样,多元智能理论注重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潜能开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解决问题能力和制造产品能力的培养等。

2.多元智能理论科学而形象地阐明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可以有一种或数种优势智能,亦即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间是可以取得平衡、和谐发展的。(1)每个学习者都至少具有8种智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都可以达到合格水平,亦即“全面发展”所指的水平。(2)每个学习者的智能优势结构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就是“个性发展”——教育/教学就是要为多样化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性的、多样化的教育/教学空间、技术、策略、方法和途径。

3.为了促进每个学生最优化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并依据各种智能的特点,提出了适应性的教学方式/方法,这不仅与素质教育的精神相一致,而且使素质教育实践更具操作性不同的智能或优势智能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智能特点,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学习风格和教学方式/方法,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比如,言语语言智能的特点是喜欢听、喜欢读、喜欢写,能轻松地拼写、喜欢文字、对琐事有很好的记忆力、能言善辩等,最佳的学习风格是阅读、倾听、观看、谈话、写作、讨论、辩论等,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可以尽量为学生提供视听教材和运用文字的机会。如讲故事、用名字和地点玩记忆游戏、阅读故事和笑话、玩词汇幽默小品、写日记、采访、猜谜语、做拼写游戏、把读和写与其他学科领域结合起来、编辑刊物、辩论、讨论和使用文字处理工具。②

四、教育技术在多元智能教育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为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者亲身参与的、富有实效的活动平台。如果说,多元智能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引领了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则将为这种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现实化、操作化提供实施的中介和促进条件。③

1.教育技术与多元智能存在内在的联系现代教育技术与多元智能理论之间有着内在的耦合关系。比如,计算机的基本定义如逻辑设备、指令集(程序)和基于文本、图形的用户界面(GUI,如基于视窗)、数据输入(如键盘、鼠标、屏幕等)等与多元智能逻辑的/数学的、语言的、形象的/空间的、身体的/运动的等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的环境中学习,多元智能可以获得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式的发展,如果有意识地对这种学习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运作,多元智能的发展效果将更具系统性、目的性、连续性和针对性,成效更是显著。

2.教育技术可以作为多元智能发展的活动平台教育技术的系列功能特点,能为多元智能的发展创设一种适应性、触发性、沉浸性和诱导性的学习氛围,是诱导、激发和强化多元智能发展的强效活动平台。比如,多媒体网络技术提供的多重感觉刺激,如视觉、声音、图像、颜色、结构、线条、形状、视频、音量的改变、音调等,相当适合那些难于抓住重点或缺乏耐性的学生,而对其他学生来说,丰富多彩的感觉世界,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学习情境。在多媒体网络技术营造的学习天地里,各种智能活动都可以“按需所求”、“自得其乐”,甚至“酣畅淋漓”。例如,对具有言语语言智能优势的学生来说,可以在文字的世界畅游。他可以展开一系列令人激动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如研究词的起源、学习外语口语表达、在个人网页上发表自己的诗歌和散文,甚至在网上找一位同伴来一起探讨某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等等。对那些具有自然观察智能优势的学生,面对多媒体网络技术营造的学习天地,倍感轻松。这不但表现在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情境化方面,更表现在技术在很多时候帮助他们逾越了科学和伦理冲突的困境,比如,他们可以选用“虚拟青蛙解剖实验”来代替实验室的真实解剖。

3.能为多元智能发展提供/设计丰富的、基于活动的学习教育技术能为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和配置适应性的学习资源。多元智能的发展需要在丰富多样的活动情境中展开。教育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形式/方式/方法可谓丰富多彩,关键的是需要根据多元智能的特点和活动类型的特点,找寻二者间的内在联系,恰当地融入教育技术,并将它们统合起来。

4.能通过整合增进学生优势智能的发展整合,是教育技术在促进学习者多元智能发展中发挥教育/教学功能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中,教育技术与多元智能的发展存在整合的可能。这种整合的思路就是把多元智能的特点与相关的教育技术(软件)结合起来,并在实际的教/学中予以实施。下面的矩阵表形象地说明了这种整合的思路。

5.作为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和评价工具现代教育技术为学习者发展多元智能和强化优势智能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工具和评价工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运用技术学习(LearnWith),而不是从技术中学习(LearnFrom)。教育技术为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和评价工具。①这些工具适用于任何一种智能的发展。

(1)作为效能工具:是指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或工作效率的工具,它是学习者机体能力的延伸或拓展。这类工具主要包括文字处理软件、作图工具、数据处理工具、桌面出版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运用这些工具或软件,学习者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节省时间,而且可以开拓和体验某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改变学习态度、感受新型学习文化的熏陶。

(2)作为信息获取工具:各种搜索引擎、搜索工具和搜索策略、方法,为学习者获取个性化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3)作为情境创设工具:通过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项目的学习、微世界等教/学活动方式,教育技术能为学习者创设丰富的、情境化的问题空间,引导学习者探究问题,学会解决有意义的现实的问题,从中建构知识。

(4)作为交流/通讯工具:通过各种同步通讯和异步通讯技术,学习者可以无限地扩大交流面、自由地选择交流对象,可以就某一主题或学习问题开展协作/合作、商讨式的学习。这种工具的使用,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局限,为学习者构建全球化学习共同体提供了可能。

(5)作为认知工具:是指帮助学习者发展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软件系统。这类工具主要包括数据库、电子报表、语义网络工具、专家系统、计算机化通讯工具、超媒体工具等。这类工具能极大地增进、拓展学习者的认知功能,支持、引导和促进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发展。在运用教育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过程中,学习者必须控制计算机,而不是受计算机控制,计算机必须作为学习者发展批判性思维的知识建构工具。

篇10

【关键词】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音乐教学;启示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在1983年提出的,被各国教育学、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并成为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具体涵义如下:

(一)每一个体的智能各具特点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个体,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音乐智能、言语智能、肢体――动觉智能、观察智能、逻辑推理智能等),但每个人身上的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绝对孤立、毫不相干的,而是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正是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

(二)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个体智能的发展受到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教育条件的极大影响与制约[1],其发展方向和程度因环境和教育条件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尽管各种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的人们身上都存在着八种智能,但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人们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有着明显的区别。

(三)智能强调的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看来,智能应该强调两个方面的能力,一个方面的能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个方面的能力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四)多元智能理论重视的是多维地看待智能问题的视角

在加德纳看来,承认智能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由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承认各种智能是多维度地、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应该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本质之所在。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音乐教学的启示

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将音乐智能放在第二位进行分析[2],可见他对音乐智能的重视,因为他认为音乐和语言一样都有久远的发展史,而且他们可能源于同一种表达媒介――声音的表达。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的教育理念是“尊重人的多样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理论无疑是一个挑战,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研究多元智能理论更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1.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我们看待学生时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多种不同智能不同程度的组合,问题不再是一个学生有多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开发智能强项为主,弥补智能弱项为辅的“因材施教”教学策略,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共性为唯一模式的教育,提倡个性教育,求得更大的发展。

2.长期以来,我国非常重视强调音乐教学的德育与智育功能,但忽视了音乐教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 现代音乐教学应当以培养多元智能为重要目标。加德纳认为,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4]因此,我们应该将音乐智能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能辨认、能模仿、能对各种声音联想、能发出、能抒发、能欣赏、能唱出、能创作、能用音乐表达……”。[5]将创作、感知和反思能力作为音乐能力发展的具体目标,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在进行音乐艺术活动时能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对确定音乐教学的内容、方式以及评价也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一切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以及课程、学生的评估都是围绕这三种能力进行的。

3.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以多维度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随着智能课程的实施,教师们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所以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认识学生的长处,发挥学生的智能所长。然而,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估方式主观且单一,通常是由教师打分,而且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估通常只注重结果,以学生在音乐技能方面达到的程度来衡量音乐教学质量的高低,忽视对学生综合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的评估,对学生的评价客观性有所欠缺。多元智能评价是为学生服务的,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对此,戴维・拉齐尔(David Lazear)说得好:“评价应该是一个增加学生学习信心,强化学生学习动力以及重视学生学有所成的机会。”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在音乐学习与创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音乐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学习和创作态度做综合的评价,此外,还外请艺术家以及学生参与评估,让学生进行互评个自评;在具体的评价操作方法上,加德纳推荐了“学习档案”的评价方法[6]。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现实生活需要每个人都充分利用自身的多种智能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社会的进步需要个体创造出社会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这两种能力的充分发展,才应该被视作智能的充分发展。“音乐是掌握创造性进程的关键”,这是钢琴家、音乐教育家洛林・霍兰德的话。音乐的优美旋律和节奏常常使人们自由地、充满表达力地舞动身躯。气氛良好的舞会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会使你感到健康、有力、完整并充满活力。焕发的容貌和闪光的眼睛反应出你的情感。或许你还积极地感到了自我的存在的价值。对于创造力过程有过大量论述的梅博士说:“我们以创造力表现自我存在。创造力是存在的必然结果,创造力行为是继续塑造自我的一种途径。”

(三)建构全新的课程设计思路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挑战传统的课程设计思路并形成新的、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理念和实践,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能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能来教”。

1.开展开放式教学

在教学中设计发展多种智能的课题,提供发展多种智能的空间,使教学从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层面向更多的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转变,朝着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向发展。在音乐教学中,除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关注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创造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信心及探究能力的培养等。

2.丰富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内容的拓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策略来实现。在这一点上加德纳的音乐智能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将各种感知、创作和反思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接触各种具体的艺术活动,如除了歌曲,还包括舞蹈、乐器演奏等内容。这样学生就能接触到广泛的音乐领域和各种基础音乐知识。同时还注重学生对音乐作品及其创作的全面了解与体会,这就要求向学生提供多种“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与审美能力。另外,要建立音乐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多元智力理论中的智力是“一种多维的结构,包含逻辑思维,同时也包含想象、直觉等形象思维维;包含理性概括,也包含直觉综合。智力中同时含有意识层面和无意识层面,既有理性的维度也有感性的维度。因此,要达到智力的合理发展,离不开逻辑与形象、理性与感性的均衡协调发展。此外,逻辑与形象、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发展还必须相互渗透,共生共荣。”[7]

3.改进教学方式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倡通过多元智能来教学,即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智力特长,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理解、领会和学习。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8]首先,让音乐成为学生学习环境的一部分,例如在教室内分享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这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基础。其次,让学生通过音乐了解每个历史时期的特点,理解每个国家的不同文化。最后,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学习音乐,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音乐教育的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核心――“尊重人的多样性”,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应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建构全新的课程设计思路,以推动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4](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

[2](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46.

[3]王振宇.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的音乐教学策略探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2).

[5]梁爽.论多元智能的发展与当代音乐教育的关系[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6]霍力岩等.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7]吴文漪.他山之石――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天地,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