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典文化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1: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古典文化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典诗歌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18
从最早的诗歌《弹歌》到现在,我国古典诗歌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它以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像、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意境,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被代代传唱。古典诗歌鉴赏能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审美情趣、认知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人生道理、陶冶文化情操。因此,古典诗歌鉴赏作为高考中语文考试的“常青树”,一直屹立不倒,而且出题模式越来越成熟、问题设置越来越灵活多变、难题也不断向深度挖掘。因此,无论是从自身审美培养还是应对高考,探析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课程要求,高中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带领学生去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他们是如何含蓄表达自己感情的,但学生对此认知度却不高。因此,身为长期处于教学第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笔者想简单谈一下目前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情况
我国儿童的启蒙教育多是从简单的古典诗歌开始,小学、初中到高中,无论那版语文教材都少不了古典诗歌的身影,可以说古典诗歌在我国语文教学中是一棵永不倒地的常青树,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生。但是,当古典诗歌化转化为考卷上的考题时,却难住了大多数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考查,高中生普遍得分不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国大部分儿童从牙牙学语到高中这个阶段,对古典诗歌,学生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通俗易懂的小说比古典诗歌对学生更有吸引力,于是很多学生阅读古典诗歌是为了应付考试而非真正喜欢。
古典诗歌的学习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高中生古典诗歌阅读量少,大部分学生仅限于对课本和部分耳熟能详的古典诗歌的阅读和背诵,自学能力也较弱。另外,古典诗歌鉴赏需要相对的历史背景、诗人人生经历做支柱,不少学生对我国古代史发展情况、诗人经历了解不多,生活背景不足以支撑其对诗歌的理解鉴赏。
二、教教学情况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古典诗歌感情表达含蓄,讲究阅读的感官欣赏,而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古典诗歌时,教学理念陈旧,统一化欣赏标准,没有给予学生自主欣赏的空间,对于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新见解,一棒子打死,只认可书本注解的标准答案。这是因为部分教师没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不高、欣赏底蕴不足,只会根据参考教案理解诗歌,生搬参考书上已标注的欣赏,无法感悟诗歌美感,更无法主导课堂,不利于引导学生去追求古典美。使原本由教师主导,学生讨论的互动式古典诗歌课堂变成了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失去了阅读和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充满古典美的教学课堂变得沉闷无趣,教学效果也事倍功半。同时,受高考功利性影响,部分教师为提高学生成绩,抛弃了对古典诗歌欣赏式教学方法,选择了教授学生模式化理解、公式化判断、标准化回答的教学方法。
三、高考分析情况
古典诗歌随着高考改革大潮,在高考试卷中表现形式日渐缜密、成熟灵活、涉及知识面越来越广、考察学生自主欣赏能力越来越高。在形式上,从最早的选择题到现在的主观题,要求学生理解、判断和再组织语言的能力越来越高;在分数设置上,分值比重越来越高,依照现在“新课程”要求的趋势判断,以后只会增加不会减弱对古典诗歌的考查;在命题体裁上,选择的多是短小精悍、语言精炼的绝句、律诗、词,语句短小,不易理解;在命题方向上,多选择的非大众化的诗歌,考查学生历史了解情况、诗人表达方式、人生经历对诗歌影响度,横向和纵向挖掘度加深。因此,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不能仅局限于书本教学、束缚于课堂,应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系统化的知识背景,熏陶学生感悟力,提高其文学审美力。
四、社会影响情况
白话文经过二百多年的推广,作为现代交际沟通的工具,影响已深入骨髓,高中生对古典语言接触少,对古人含蓄化表达感情的方式不理解。因此,很多高中生对欣赏古典诗歌存在一定语言和感情理解上的障碍。另外,现代社会受浅俗文化影响,电视、电影、动漫、游戏对高中生的影响程度较大,以古典诗歌为代表的雅文化,被日渐冷落。同时,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受社会浮躁风气影响,多喜欢阅读浅显易懂的修仙、武侠、玄幻类的“快餐式文化”,极少有学生静下心,欣赏古典诗歌。家庭引导方面,不少家长只关注自己孩子的成绩高低,忽视对其文学素养培养,在学习投资方面,多投入在应对考试的参考书和补习班等方面,不愿也不想投入在见效慢的古典书籍上。
五、学校引导情况
受社会功利性思想影响,学校在课外实践活动组织方面,多重视对易出成绩的理化生类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硬件投入方面,对机器人模型、歌舞、社会型模式实验类投入较多;学校图书馆购买书籍也多选择学生喜欢阅读的小说、散文或接近考试的英文书籍,对古典诗歌书籍投入较少;在软件投入方面,一般学校对机器人、歌舞等设有专有课外实践场地,很少设有古典诗歌活动场地。古典诗歌鉴赏讲究铿锵有力的诵读、体会诗歌声韵美等,对软硬件要求并不比其他实践活动低。朗读需要安静的环境、音乐的搭配需要多媒体支持,诗歌鉴赏还需要系统的背景支持,需要学校组织人文类学科教师给古典诗歌爱好者进行系统知识培训。但现实是,活动场地不够、资料短缺、举办活动少、学校组织不完善、教师引导不足,导致古典诗歌校园文化不浓厚。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典诗词 综合素质
我国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社会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在这种背景下,语文教学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古典诗词是语文教学改革中重要的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文化涵养,对学生理解、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国学生需要通过古典诗词学习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精神内涵,以处理现实中的问题,解决现实中的困惑,可以发展成为明辨是非、懂得真善美的合格接班人。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古典诗词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古典诗词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希望可以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小学语文教学古典诗词的教学现状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但是,教学改革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使得教学出现了严重的指滞后性。小学教育一直没有摆脱应试模式的影响,让学生取得高分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语文教学对古典诗词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文化底蕴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具体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朗读古典诗词的时间有限。一般情况下,每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而学生在课堂上朗读的时间并不足十分钟,学生无法正确的把握诗词的内涵,甚至对生字、生词的读音和含义都难以掌握,教师一味的按照考点进行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难以对古典诗词进行系统性的知识,失去对古典诗词内涵的把握,从而达不到教学的要求。
第二,学生学习古典诗词不解其意。虽然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但是,小学生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朗读。对小学生来说,古典诗词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加上对诗词的理解不到位,就会出现为了取得好成绩,答对试题而进行学生的情况。小学生对古典诗词进行机械性的背诵,不仅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还可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情绪,影响整体的学习效果。
第三,教师根据应试要求进行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评定,学生的成绩是一项重要指标,这就使得教师为了成绩而指导自己的教学,将教学的重点从传授知识转移到让学生记忆考试考点,将古典诗词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重复性记忆,失去了古典诗词的传统之美,对学生的学习并没有益处。
二、引导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具体教学方法
古典诗词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我国古典诗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并且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不同的诗人或是词人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应按照一定的计划展开教学活动,做到循序渐进,形成古典诗词的教学系统。
第一,制定教学计划,按照具体的学习步骤。小学教材选取的古典诗词都是经典作品,并且简单易懂,与生活的关系比较紧密。只要按照一定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学,形成系统的模式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学习古典诗词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古典诗词的朗读和理解,通过明确的学习步骤,让学生自己体会古典诗词中的内涵和美感。教师的古典诗词学习计划不仅需要包括教材中大纲要求的部分,还应进行扩充,形成全方面的发展。
第二,培养小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具体方法。古典诗词的学习角度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切入点不是固定的,可以按照个人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开展学习。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应尽量人性化,不应进行统一的规定,使得学生缺失了自己的学习思维力。比如,有的学生从诗词的具体词句入手进行学习和理解,而有的学生从诗词的背景入手,甚至有的学生从诗词的整体内容把握。这些学习的角度都应达到尊重并进行引导,以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
第三,合理安排古典诗词的学习时间。古典诗词的学习需要连续性的学习。在7点到8点之间是学生头脑记忆性比较好的时候,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古典诗词的记忆,甚至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制定背诵任务,实现针对性的记忆,完成教学的背诵要求。在课上时间中还应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进行反复的理解。教师也可以设定特定的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古典教学实例案例
以《忆江南》为例,详细的分析《忆江南》中诗人热爱江南,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教学内容的引入。通过以前学习过的相关内容或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内容进行引入。比如:同学生,我们都知道白居易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首《忆江南》。
第二,学生自由朗读。在《忆江南》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自己朗读诗词。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己体会诗词中的表面意思以及包含的思想感情。学生朗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教师不需要进行过度的指引或是提示,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懂得如何去正确地理解诗词。
第三,提出问题,进行交流。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和对诗词理解的反应,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或是分题解答的模式,让学生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可以锻炼其合作的能力并相互学习,提高自我。
第四,进入学习的核心讲解阶段。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古典诗词的整体学习。这包括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生经历、古典诗词的字词含义以及整篇诗词的整体内涵等多方面的内容。
四、古典诗词对小学生的意义
第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古典诗词是古代文化,采用文言文的形式,语言简洁干练。学懂诗词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学习古典诗词充分地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这种能力对小学生日后的学生活学习十分重要。诗词的记忆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死记硬背不能长久,因此,诗词的学习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在头脑中形成多个记忆结点,增强记忆的效果。
第二,加快对字词的记忆速度,扩大词汇。小学语文对学生的词汇量有一定的要求。大量的词汇不仅需要认识,还需要会写,甚至可以灵活运用。这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而诗词的学习可以大大促进这个问题的解决。诗词中的字词十分丰富,并且数量庞大。学生认真地学习诗词可以大大缩短记忆单个字词的时间,加快字词的记忆速度。
第三,继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传统文化精华所在。学生学习诗词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可以引导学生在多种思想中发现真善美,热爱生活,提高生活的品味。
五、结语
古典诗词的教学模式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根据时代的变迁进行更新。教师应看到古典诗词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诗词的学习。此外,古典诗词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根源之一,需要代代传承,并不断创新。总之,古典诗词的教学还应进一步完善,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小枫,陈少明.经典与解释的张力[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篇3
【关键词】高中;古典诗词;教学;艺术
古典诗词属于我国文化宝库中极为耀眼的存在,优秀的词人、诗人,将壮丽的山河、宽阔的胸襟,通过诗词呈现出来,而且一直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十分深厚的,而古典诗词与其他的文化财富相比是具有其特殊性的,主要体现为,其一是由于古典诗词所创作的年代距离我们是较远的,因此是具有一种时代隔阂感的;其二,古典诗词的创作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而且很多古诗词往往与音乐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诗词进行剖析时,如果仅仅从语言符号的角度去分析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够从其他视角进行分析。故此,对于古典诗词的教导者而言,应当认真研究古典诗词的解读技巧,巧妙的将技巧运用其中,是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的。本文针对罗定市廷锴纪念中学的教学情况,从如下几个角度进行了论述。
一、造势艺术
造势,指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初始阶段营造一种有利于教学内容开展的氛围、情境。结合当前的教学理论,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是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开展的。而且如果缺乏足够的互动,是无法确保教学效果的。互动的实现说明双方实现了对话,而且通过互动,师生之间能够营造一种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氛围。季镇淮教授曾经回忆闻一多先生教学时的情境,问先生专门在黄昏时分给他们讲授楚辞。在晚霞中,闻先生含着烟斗进入教室。在教学刚开始,闻先生以世说新语中的一句话来引入楚辞:“痛饮酒,读楚辞……”。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随后开始正式进行授课。这种做法即为造势,由此可见闻先生对造势运用的是十分巧妙的,而且所讲授的课程也是十分精彩的。
二、勾沉艺术
该教学艺术指的是借助意象勾沉。指的是重新挖掘诗歌中易被人所忽视的意象,使得这部分意象能够重新显现,进而通过这些意象的把握实现对诗歌意境的有效把握。刘士林先生曾经对《离骚》中的“求女”意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原文中,学生对于“哲王不寐,转而求女”这句话可能无法理解。为何三闾大夫一直将美政作为其追求目标,而却突然将思路转到了温柔乡中呢,是因为在政治上失败而希望能够得到红颜知己以慰藉自己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求女”这一情节在整篇文章中具有的含义是十分深刻的。
三、比照艺术
最初比照指的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而应用到古诗词教学中,则指的是将两个相关的作品以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这种对比教学中,以对比实现映照与学习,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到两个作品之间存在的区别和相同之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对诗歌的全面理解。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对比教学,比如对于两首作品可从其年代、意境、主体、情感等诸多角度进行对比,以凸显两者在风格上存在的区别,而且鉴赏者通过该过程能够更加深切的感受到诗歌的美丽所在。
四、留白艺术
留白指的是确保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的。在以往的古诗词教学中多数都是以教室为主,因为古典诗词在理解上是需要进行讲解的,因此,教师讲解是必不可少的。伴随着新课标的提出,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也开始凸显。而且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形式更加的多样化。要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留白技巧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即学生应当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比如进行诗词阅读、赏析等等。而这一空间是需要教师帮助营造的。通常情况下,教师可通过合理的课堂设计实现。
五、结束语
通过上述讨论能够发现,古典诗词属于我国的文化瑰宝。为了能够实现对古典诗词的深入理解,实现更好的传承,是要求能够加强对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与分析的,以改善教学效果。故此,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应当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艺术,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何炳林 单位:广东省罗定市廷锴纪念中学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摘要文章从古典情怀的内涵以及培养学生古典情怀在当今社会尤其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入手,通过古典情怀所具有的“博大的仁者胸怀”、“执著的沉静思想”和“永恒的追求精神”三个方面的内涵,对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古典情怀进行分析阐述,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应重视对学生古典情怀的培养,给学生以思想的指引、人生的启迪、情感的熏内和美的感染,并且使学生通过阅读背诵、积累和鉴赏文言文来培养其古典情怀。
一、古典情怀的内涵与品质特征
《辞海》对“古典”这一概念有如是界定:“①古代的典章法式。《后汉书·儒林传序》:‘乃修起太学,稽式古典。’②古代流传下来而被后人认为有典范性的或代表性的。据此,现今流传下来的出自古人手笔的诗、词、曲、文、赋、小说等古代经典的文章都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古典”之内。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作为一脉相承的民族传统文化,历经了时代淘洗,富有浓厚的中华民族精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八条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基于这种理解,笔者把这种民族精神定义为古典情怀,即具有博大的仁者胸怀,对人类、自然、宇宙的人文关怀,并以沉静的思想焕发出内在与外在的激情,以坚韧的意志力进行永不停息的精神探索和追求。古典情怀不仅存在于有形的实体(诗、词、曲、文、赋)中,而且也体现在无形的精神中,积淀在一切传统文化之中和民族成员的思想灵魂之中。而中学语文文言文不仅是古代文章的精华,也是现代人学习传诵的佳作。其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也蕴含着深厚的古典情怀,沉浸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浓厚的民族精神。因而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可使学生具备古典情怀的品质,从而思想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进而塑造成新时代的综合性人才。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应使学生具有古典情怀的品质包括:博大的仁者胸怀、执著的沉静思想和永恒的追求精神。
(一)博大的仁者肺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言文作为我们民族历代优秀文化的载体,历经了时代的淘洗,以其广阔的胸怀和视野向我们展示出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丰富的古典情怀的魅力。其中仁者胸怀就是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使中学生具备博大的胸襟,宽广的视野,从而能对丰富的情感世界有深刻的体验,并建立起准确而又客观的认知体系,同时获得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例如:孔子仁学思想的核心是“仁者爱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孟子讲“仁政”(《孟子·尽心上》)。无论是孔子的“杀身成仁”还是孟子的“舍生取义”,都已经深深融人到了我国传统的思维和胸襟中。两位古代哲人对于生命哲学和人生价值的深刻体验虽然只有八个字,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以博大的胸襟去追求正义。
此外,文言文的仁者胸怀还表现为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从哲学上说,人文关怀关注的是人的生存状况,及对人类权利的尊重和对人类的历史存在和发展的深切思考。具体来说,“它是一个以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为前提,以肯定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为基础的概念。它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而文言文中这种人文精神体现在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中。例如:《劝学》中“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三省”的勤学专一、反省修身的态度,《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和人格。通过学习文言文中的人文精神并感受其人文关怀,使学生怀有一颗滚烫的心,以天下为己任,去发掘和发挥自身价值,锻炼出充满关怀和爱心的灵魂,培养自己充实的内心和健康有活力的生活态度。
(二)执著的沉静思想
古典情怀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沉静的思想。就像落叶只有化为尘土才能孕育出崭新的嫩芽一样,只有经历了冬天的沉寂,才能换来春天百花齐放的喧嚣和绚烂。学生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在沉静中才能细心聆听内心的声音,只有在深沉的思考中才能够克服浮躁的心理,才能获得心灵的回响和精神的提升,也才能获得一次次思想的升华和情操的提高。在语文学习中,对于文言文本身所具有的深邃的思想、豁达的情怀、凝练的语词以及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精神,通过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和体验中,在对古代经典的耳濡目染中,必定会受到深刻的影响,在沉静中充分体会那些经久不衰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的精华,进一步获得灵魂的提升。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能言善辩的烛之武不卑不亢、沉着冷静,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以挑拨离间之法最终说服秦伯撤走围郑的秦军,派兵保卫郑国,从而取得了游说的胜利。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从中体会和感悟到“说客”烛之武冷静的思维、豁达的情怀和博大的胸襟,而且通过不断地扩展学习进一步理解一代贤士们的深邃的思想境界和伟大的情操。
(三)永但的追求精神
《周易·乾卦》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的正是人要有远大而坚定的理想,有不安于现状、持之以恒的精神探索和追求精神,而这也正是古典情怀在精神品质上的表现。孔子也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本人明知“道之不行”,却“知其不可而为之”,仍一如既往地去积极奋斗、努力追求和探索。这种奋发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无疑给后人树立了榜样。而正是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培养中学生为理想和抱负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能力,尽管遭遇许多曲折和坎坷,也要具备不懈追求、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将自我塑造成有勇、有谋、有智、有识的新时代综合性人才。例如在文言文中,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追求“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而饱受同僚的诬陷和迫害,但“明于治乱”的屈原仍心系楚王和楚国的兴亡,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九死不悔之意志去追求探索“存君兴国”的理想直至生命的终结。
二、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古典情怀的必要性分析
在日益浮躁的现代商品经济社会里,人们精神逐渐走向失落和荒芜。一方面沉迷在光怪陆离充满诱惑的现实世界;一方面追求“洋味”,忽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民族文化,以至于一些学者产生了这样的担忧:“一个千年文明古国一旦以实用的尺度来衡量自己的人文精神,虽然它可以一度人文治国,但在现代化的变迁中会比其他国家更加势利地否定自己的人文传统,比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更加功利化、物欲化,最后整个文明毁灭在一片糜烂的之中。在中学教学中,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强烈,而且对庸俗文化的接受不断增多。而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缺少一种文化精神,忽视对优秀传统经典文化的咀嚼和学习、继承和发扬,一些狭隘的思想、冷漠的眼光和颓废的态度影响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生活,因而呼唤学生古典情怀的培养可以说是势在必行。从古人的“仁者爱人”的宽广胸襟与“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深刻反思,再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无不体现了古典情怀的内涵和魅力以及古典情怀对于中学生感情的濡染、人格的熏陶所发挥的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说:“教育的目的并非是告知后人存在什么,而是晓谕他们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如何与‘你’相遇。”由此,在今天中学生过于追求书本知识和学习的功利性与实用性,而相对轻视文化精神培养的情况下,要使中学生具有古典情怀的品质,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有个性的发展,其中中学语文文言文课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责任,而中学语文教师无疑应当在教学中发挥文言文所蕴含的对学生古典情怀培养的重要作用,批判性地发扬和继承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并咀嚼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通过文言文教学,使学生深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的古典情怀,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情操,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古典情怀的途径
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应重视对学生古典情怀的培养,给学生以思想的指引,人生的启迪,情感的熏陶,美的感染。而培养中学生的古典情怀具体说来有以下的途径:
(一)阅读与背诵
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反复阅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代汉语既与古代汉语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从古代汉语演变、发展而来的,通过阅读去深人学习和了解文言文,不仅有助于培养具备阅读古代经典作品的能力,而且对运用现代汉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也有着极为有益的促进作用。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对有关的文言文既要加强阅读又要注意背诵的重要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九条指出:“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把文言文中的重要篇目熟记在心,不仅能够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以及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和语言运用方面的要领等,从而对文言文的感知能力越强;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背诵可以逐渐领悟到文言文中蕴含的古典情怀,进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素质。著名古代文学专家程千帆先生说:“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方法似笨拙,实巧妙。它可以使古典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铭刻在自己的脑海中,一辈子也磨洗不掉。因此才可能由于对它们非常熟悉,而懂得非常深透。因而背诵能力的培养能增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积淀深厚的古典情怀,进而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审美品味和欣赏的情趣。
(二)积累
文言文的积累必须建立在阅读文言课文的基础上,在阅读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积累。通过不断的积累,培养学生对文言的热爱,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古典情怀。
文言文中蕴涵着许多成语、典故、名言、警句等,而且作为传统文化的精粹还一直沿用至今。例如:“刻舟求剑”(《察今》),“钩心斗角”(《阿房宫赋》),“四面楚歌”(《坟下之围》),“愚公移山”(《列子》),“青出于蓝”、“锲而不舍”(《劝学》),“完璧归赵”(《蔺颇蔺相如列传》),“五十步笑百步”(《孟子·寡人之于国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鸿门宴》)等等,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古典情怀的内涵都蕴涵在古代的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文字当中,学生通过积累不仅能丰富知识,而且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古代汉语虽然在结构上追求完整严谨,但却充满意蕴和美感;虽然在语言上力求精练简洁,但又充满丰富的哲学意味而发人深省,同时能使人们在感情上产生共鸣。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文言文篇目中的丰富知识,不仅对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而且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不仅培养学生的古典情怀品质,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也陶冶学生的品性。
(三)鉴赏
篇5
本文将从中职学生、古典诗歌、多媒体网络三者的切合点入手,并以《山居秋暝》为例谈谈如何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激活中职古典诗歌教学。
关键词
中职;古典诗歌;多媒体;技术
0引言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尤其是中国的古典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学习和传颂中国的古典诗词,古典诗词教学必然应走进语文课堂。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害怕教古典诗词,学生更害怕学古典诗词,尤其是中职学生对古典诗词可以用“讨厌”一词来形容,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怎样克服该难题呢?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释。
1分析中职学生和古典诗词的特点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很多学生都讨厌文化课,甚至有同学认为,它们来学校是学技术的,不应该学文化课。此外,中职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他们进入课堂较慢,注意力难以集中;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动嘴发表”,讨厌传统的说教。古典诗词创作时代与现在读者时代相距较远,对创作背景和作者本身了解较少,这样学生就会产生理解的隔膜,会出现理解的片面、平面、曲解甚至错误的现象;加上传统的就诗讲诗,读读背背的单一教学模式,往往容易冲淡诗味,磨灭诗情,难以让学生真正体会诗歌的美。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学生对古典诗词整体接收不高,了解不深,甚至出现望而生厌的尴尬。中职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使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的修养和审美情趣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要想让中职学生喜欢古典诗词,要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就必须要改变,传统单一、死板、晦涩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挖掘和利用中职学生的特长。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21世纪——信息化时代,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传统教学的弊端,冲破传统教学的瓶颈,换来古典诗词教学的春天。
2阐释使用多媒体网络的必要性。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之一。它以计算机为中心将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结合起来,使之建立起逻辑链接,集成为一个交互式系统,并对它们进行采样量化,编码压缩,编辑修改,储存传输和重建显示等处理。有了这一技术,我们就能把晦涩的文字变成直观可感的图像或动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多样的外部刺激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利用计算机的超文本性来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学生的合作学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知发展的能力;最后把多媒体的超文本性和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的发现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上多媒体技术恰好能克服中职学生的弱点,只有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才能把古典诗词教学与中职学生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中职学生才能从现代的生活中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才能真正的喜爱古典诗词,传颂古典诗词,才能让民族的诗意被传承。
3阐明现代信息技术激活中职古典诗词课堂的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它不是我们教学的全部,怎样才能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我们的古典诗词教学相结合,最大限度发挥其辅助功能呢?
3.1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搭建平台,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常常通过自己口述的方式简略的介绍作者和诗词创作背景。作者和创作背景是理解诗词的基础和源泉,只有完全把握了作者和写作背景,读者才能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要完成该任务必须要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利用现代网络资源走进作者及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如在《山居秋暝》的课前预习中,我要求学生自己借助多媒体网络完成“梦回唐朝,走进王维”的任务,并利用班级群日志平台进行分享和交流。从他们的交流可以看出他们真正走进了王维,走进了王维的山水诗,此外,同学们还提供了很多资源,如介绍王维的视频《千秋史话》、王维本人的图片、王维的山水画、王维其它的佳作等等。我相信通过这次学习,学生对王维的印象一定很深刻,对王维的喜好,做人的原则和为人处世的态度等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为后面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打下了基础。此外,利用这种方式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自主学习和发现学习。
3.2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中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较慢,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音频或视频营造氛围,抓住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能尽快融入课堂。在《山居秋暝》的教学中我以播放“天之痕,山村外”的歌曲导入新课,该歌曲的歌声轻快动人,并且歌词里也有《山居秋暝》里的诗句。歌曲刚播放完,同学们就以渴望的眼神看着我,等待后面的内容。罗杰斯认为:“人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作为老师的责任是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通过这种创设情境的方式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3.3用多媒体技术开动学生的感官,化抽象为具体
古典诗词的最大特点就是含蓄、凝练,要理解古典诗词的含义除了要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外,还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想象力并不是它们的优势,有些情境它们很难想象出来,如果老师只用抽象的文字表述,学生也不能完全领悟,此时我们就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古典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在《山居秋暝》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边读边想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然后在给学生播放MV的视频朗诵来触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他们能直观的感受到山的空明,水的清幽,月的明镜和无忧无虑的农家生活,欣赏完后让学生再读,再讲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通过这种方式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直观的画面学生更容易理解诗歌的含义。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只起到了牵引的作用,所有的知识都是学生自己发现、学习和接收的,这与传统课堂相比课堂更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兴趣更浓。
3.4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如在讲述《山居秋暝》的主题时可以展现以前学过的关于秋的古典诗词,老师只需要设计“同是写秋,他们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是否相同”,并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回顾了以前的知识,同时也突破了教学难点,把握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此外,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收集、整理和分析未学过的写秋的古典诗词,然后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探讨,实现知识的巩固和迁移。
3.5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古典诗词的音韵美,激发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诗歌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背诵和默写,很多学生不能完全把握诗歌的内容,他们常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这种简单枯燥的方式让学生很讨厌背古诗词。然而,古代诗歌的“歌”是唱的意思,也就是说,古代的诗词可以用来演唱,如《虞美人》《山居秋暝》《水调歌头》等。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欣赏演唱版的诗词,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学生便记住了诗歌的内容,喜欢唱歌的同学也会主动利用先进的网络进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传颂古典诗词,也会破除学生心中害怕古典诗词的魔咒,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和传颂的兴趣。
3.6利用网络平台,开启学生的写好
根据《课标》的要求,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是中职语文的教学任务之一。因此,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不仅仅是欣赏它的美,更应该传承其独特的文化精髓——文学样式,我们要学习和了解古典诗词的文化常识并尝试创作古典诗词。在传统教学环境下,该任务是无法完成的;但在现代多媒体网络背景下,我为爱好古典诗词的学生搭建了学习、创作、交流的广阔平台。我加入了彭水县古典诗词学会的QQ群,并向学会申请让我校爱好古典诗词的学生也加入该群,通过这一平台同学们就可以向前辈们学习更多古典诗词的知识,并可以尝试创作。前辈们很重视这些同学,经常和同学们进行交流,鼓励、指导学生创作,并承诺只要是学生创作的作品都能在彭水诗教园地上发表。该平台搭建没多久,加入该群的学生越来越多,进行古典诗词创作的学生也在逐渐增加。事实证明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施教学,使古典诗词的中职爱好者越来越多,解决了厌倦古典诗词学习的困境。
4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激活中职古典诗词的课堂,也是实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新课改提出的学生主体,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就没法实现;但信息技术也不是现代教育的全部,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确定相应的教学手段,使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作者:刘再容 单位:重庆市彭水县职业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1.
[2]朱光潜.读读诗与趣味的培养[M].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3]文宇.搭建现代化语文教育新平台[J].中学语文教学,2002(11).
篇6
关键词:古典舞;教学;问题;应对措施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主要强调的是舞蹈表演者通过不同形式的身体动作以及伴随的表情等来表现舞蹈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度,舞蹈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进步,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舞蹈。一般来说,古典舞的形成主要两种途径。一种是在传统的民间舞蹈的基础上通过代际相传积累发展而来,这些民间舞蹈通常是由一些民间故事或民谣改编而来,表现了当时当地的生活面貌和风土人情,乡土气息浓重,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另一种主要是一些达官贵人或是宫廷中的专业编舞者创作的舞蹈,这类舞蹈通常恢弘大气或是形式华丽,比如我国古代著名的歌舞戏《兰陵王入阵曲》,是为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舞者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兰陵王“指麾击刺”的英姿。总的来说,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它用舞蹈的艺术形式记录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形成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舞蹈,加强对中国古典舞蹈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是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在高校中开设相关的中国古典舞课程有助于新一代的年轻人深入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然而,通过查阅文献和进入中国古典舞教学的课堂中考察,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各个学校在开设中国古典舞教学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通过分析可知,中国古典舞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中国古典舞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在教学方式上,当前的中国古典舞课堂主要还是延续了普通教育中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一般来说,课堂上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优势,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教学内容上,舞蹈教师通常只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舞蹈的基本动作,比如手指怎么摆,脚的位置应该放在哪里等等,强调动作的精准化和标准化,学生只能在老师的严厉指导下不断的重复动作的练习,日复一日地做同一个动作,学生难免会产生厌恶心理,如果遇到舞蹈教师太过严苛,不近人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是会受到巨大的打击。
(二)过于注重舞蹈的外在形式,忽略了舞蹈的情感表达
在传统的中国古典舞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舞蹈的外在形式,要求学生每一个动作,甚至是手指变化的幅度、姿势等都必须统一规划,任何人不得例外。这种过分强调动作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单纯的将古典舞蹈的学习定格为动作的标准化和精细化,而忽略了古典舞蹈中蕴含的浓厚的人文气息和丰富的情感因素。从中国古典舞的形成发展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的舞蹈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情景基础上的,它充分表达了一定时期中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创作者当时的情感状态。每一个舞蹈都是具有灵魂的,正是它们所表达的发自灵魂内的情感才不断冲击着听众的心灵,从而代代相传,永葆舞蹈的活力。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动作标准,也很优美,但却难以打动观众,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古典舞的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古典舞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三)过于强调对古典舞的继承,忽视了对其进行创新
创新是一种事物永葆活力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对其进行创新改造,该事物才能不断的适应时展的需要,进而不断的成熟壮大,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也不例外。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的对其进行创新,使其更加符合时展的需要,不断满足人们对于古典舞的新需求,中国古典舞才能继续发扬光大,不断保持其新鲜性,才能在世界文化艺术遗产中屹立不倒,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然而,在现实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注重对古典舞全盘继承,不允许学生作出其他的改编。在此情形下,很多教师往往只是照本宣科,按照教学要求教授学生古典舞的肢体动作,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将已有的古典剧目流畅的表现出来,对剧目的创新方面不做要求[1]。
二、应对措施
(一)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无味,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现代舞的一些流行元素纳入到古典舞的教学中去,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采用情景教学法或角色扮演法等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充分融入到舞蹈的学习中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有关古典舞的历史故事和名人趣闻,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便他们的舞蹈中有着古典舞该有的文化底蕴[2]。
(二)重视古典舞蹈的情感表达和创新
舞蹈的精髓不仅在于外在动作的完美,更在于要能够通过舞蹈来向观众传递出舞蹈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让观众体悟到舞蹈中触动灵魂的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外在的动作,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理解舞蹈的内涵,比如,通过向学生讲述舞蹈创作的背景以及创作者当时的心情,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感受舞蹈表达的感情,将自己带入到当时当地的情景中去。其次,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融入到舞蹈中对其进行改编和再创作,只有这样才能使的中国古典舞蹈源远流长。
作者:张琼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古典题材;现代性;解构;剖析
中图分类号:J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170-01
一、古典题材与现代性
古典,一般指古代人创造出来的经典文化,富有那个时代显著的特色。古典也可指典故,这与时尚文化是相对的。就目前而言,追求古典文化和时尚文化的大多是青少年,老年人则更重视传统文化。一般而言,“传统”具有世俗性,而“古典”则具有权威性,“传统”与“古典”之间既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差别。中国古典文化一般具有温柔清丽、庄重含蓄的特性,我们应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看来,改编古典题材的舞剧大多都是从古典文学里选取出来的。
中国传统舞蹈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态的变异,二是精神气质的变异。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体现出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变化,也体现出传统舞蹈在新时期的一种自我调整特点。因此,传统舞蹈“现代化”的“现代”不应狭隘地理解为西方现代舞的“现代”,而是现在式的“现代”,这是一种时态意义上的现代化。我个人对此的理解是,给传统的舞蹈加入了现今的思想观、道德观、世界观。随着人们三观的变化,注入其中的现代化思想也将随之有所改变。要想对一个古典题材进行改编,就必须打破其原有的故事架构,注入新的理念,从新的组织中得出一个新的故事结构。
二、古典题材改编的现代性舞剧
(一)舞剧之《游园惊梦》分析――从故事情节解构出发
舞剧《游园惊梦》是上海金星舞团由《牡丹亭》改编而成的一部现代舞剧,包含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舞剧分“闺塾惊梦”、“写真离魂”、“魂游冥誓”、“冥判回生”四幕,以剧中男女主人公柳梦梅与杜丽娘极其浪漫的爱情为主线,在有限的时间里集中讲述了一个至情至爱的故事。
该舞剧将西方思想与东方文化经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进行了巧妙的嫁接,使其不单是一个舞蹈形式,而是在肢体语言上加入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丰富多彩的情节,使其更加现代化。如,第一幕“闺塾惊梦”就是在日常生活的叙述中加入了情感,把生活化的动作进行丰富。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的感悟、动作,更能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给旧的事物注入新的灵魂,从而塑造出一个全新的更贴近现代人思想的人物。
(二)舞剧之《贵妃醉酒》分析――从人物视角入手进行重组
舞剧《贵妃醉酒》由京剧《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改编而来,分三个部分:“输液”“条凳在行动”“我扮贵妃”。通过对杨贵妃华丽唯美形象的改变,表达出了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解剖、氧化、浸泡,从而建立出一个两种不同时代文化的对视。
这部舞剧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表达时过境迁的种种变化以及人性的一种病态。当一名带着眼镜的老学者推着整车的垃圾食品上台时,一名200多斤的女演员从中肆意取食,这样的场景突显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原本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趋势,在现今看来却是啼笑皆非。种种对比,表达出了人们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早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了。
三、对古典题材现代化改编的建议
通过对这几部舞剧的分析,笔者总结出了舞蹈编导中古典题材的现代性改编的几种方法:
1.通过对原有故事或人物的解构,打破原有的东西,重新构建出新的视角、新的框架,使其从形式上出现不同。还有就是剥层:对故事人物的真实以及人性上的逐层剥减,发掘出更深层的情感,不过“剥”的程度是根据编导自己的视角,会更主观一些。
2.借事言志。借故事与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对比,或是辅助。方法基本上是对原有故事的扩展或是将故事的另一面展示出来,但后者大多是个辅助或贯穿的作用。不过在改编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一定的逻辑思维,既然大多数的改编都是反映人的种种行为,那就不能太过,不能超出人们的正常思维,扭曲人性的一面。太抽象的表达就脱离了现实基础,那么也就不能正确表现出人性的一面。
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形态,当语音、诗词、音乐都不足以表达内心情感时,人们便以舞抒情。面对中国繁多的古典题材,现代化改编主要是通过对原有故事或人物的解构,打破原有的东西,重新构建出新的视角、新的框架,使其形式上出现不同。注意人物的“情感”,人的“情感”是复杂多变、难以琢磨的,准确地抓住一种细微的感情,是可以展开许多连带的人生哲理或人性的另一面的。人性与现实生活是相互依附的,脱离任何一个都是不完整的,所以要注意将二者的关系进行适当的改编。
参考文献:
[1]李炜,任芳.中国现代、当代舞蹈发展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1840-1996)[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篇8
关键词:艺术;园林景观设计;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艺术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035-01
艺术,迄今还没有公认的定义。通常认为,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其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及客体的相互对象化。通俗的说,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范围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建筑、电影、曲艺、工艺等。
中国人自古认为造园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是一种文化,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就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中不可抹去的重彩,也是东方艺术领域中重要体现,古代文人画家本人亲自参加造园,所造之园,多以山水为蓝本,将诗与园林建筑相结合,富有诗情画意。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造园时模仿自然山水,在造园意境上也得到了深化和发展。中国园林艺术之所以得到世界的肯定,在于文人画家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自己的深刻理解。模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极富诗情画意,形成人们所说的写意山水。
一、园林景观设计艺术
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景观设计内涵很母性,景观的本质是生态回归,是衔接和弥补,修正人和自然的关系。景现其实就象溶剂,它像水一样包容城市,融解它的非人性,它用来弥合大地创伤,缝朴城市肌理。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致力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中国园林具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持续的园林设计传统,这与任何其它类型的园林相当不同。特别是它所表现的天人合一的以及对古代中国自然风景的赞美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日本园林的风格。然而,在西方,中国园林传统的特色虽然自18世纪开始就被充分欣赏;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那时欧洲的中国热是基于对中国园林的思想和本质很不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因而西方人无法从根本上把中国园林艺术学到家。
二、从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中理解什么是艺术
1.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重要的美学思想。所谓意境就是“寄情寓物,情景交融”。“意境美”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的一个很大的区别。西方园林非常的理性,景观设计的都是对称几何形体,而中国古典园林则“重感情”。注重人的感受,提高到深层次的崇高的精神境界。中国园林内敛、含蓄园林气质的追求与强化。在借鉴古典园林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式的心理,通过生态、场所精神、文化设计创造景观空间,最终达到传统空间意境的现代再现,勾起中国人内心的园林情节,传达中国人对景观空间的种种感觉,让使用者和景观空间真正地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
2.独特的空间组织手法和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曲径通幽”是中国古典园林常采用的空间组织手法,通过设置曲折的路径,同时也有“移步异景”的体会,在小布局体会大的哲学空间,进入幽静之处。在景墙和植物的配置上成功的出来好空间边缘隐蔽起来,用虚实转变的手法使是空间变化丰富。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追求便各有侧重。在形式美法则的运用上西方造园刻意追求的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西方园林设计以征服自然为目标,而中国园林设计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克服场地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以传统文化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形式美的高度。
3.崇尚自然的设计理念。中国自古以来都崇尚自然,在哲学上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里提出了“随由人做,宛自天开”唧思想。在艺术上一直提倡。师法自然”,认为自然是艺术的源泉。文人画家陶醉于山水风光,企图将生活诗意化。他们把自己喜好的诗情画意应用于园林之中,追求超脱的意境,以大自然中本来存在的事物为原型,营造有深刻含义的园林景观。
三、总结
景现设计,它的深层含义其实是致力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地道的好环境能真正熏陶人,美的引导和熏陶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从小给小孩子们一个有美感的环境,潜移默化,他也会成为有格调的人,这就是环境艺术的作用。所以园林景观在当下已经不是一种纯粹的形式设计,而是一种艺术生活方式。现代景观设计在中国,走向诗章的栖居,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所以我们要多研究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髓,由其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它是一种与时俱进、兼容并蓄的开放和动态园林形式,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一直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姜凌.新中式景观初探[J].北方园艺,2010-12.
[2]周武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的形成[J].艺术百家,2005.
篇9
大学生对古典诗歌学习缺乏兴趣,教师在教学中程式化地去教,造成了古典诗歌艺术价值的贬值。其原因是多样的,主要有:大学生觉得古典诗歌意境不明晰,古诗词艰涩难懂,理解困难。第二,现代人们的性格浮躁,缺少深沉的品味和审美,而古典诗歌需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细细领悟而后内化为思想。显然,现代社会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不利于古典诗歌的成长和发展。第三,我们学习的目的往往急功近利,缺乏人文知识的累积。综上所述,多方面的不足与缺失,造成了在大学语文中古典诗歌不被重视,大学生学习古典诗歌兴趣淡薄。所以,我们需要研究大学语文的古典诗歌教学,激发大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使古典诗歌的精髓得以继承和发展。
二、大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策略研究
学习古典诗歌是为了发展美、感受美、鉴赏美,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感悟风花雪月、人情世故,是为了陶冶情操,提升修养。但很多大学生无法了解学习古典诗歌的真正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师的督促下,学生也只能把学习古典诗歌当作苦差事,无奈地去做。因此,首先要让学生对学习古典诗歌有兴趣。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结合大学生的心理,激发他们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在精神美与文化美的层面上去教,将古典诗歌的教学提升一个品位层次。
(一)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
在古典诗歌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学习主体———学生,应该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理论与方法在课前,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预习、准备,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包括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这个活动可分组进行,以小组模式去搜集,人人参与,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使其在搜集过程中加深印象。把这些搜集的资料整理到一个固定的本子上,当学到同一个诗人或同类型诗歌时,有助于比较学习,还可以随时复习。在课上,教师更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去学,乐意去学。在讲解时,可运用多媒体,包括相关歌曲或图片。比如,讲到李煜的《虞美人》时,可以放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作导入,讲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可以放一些图片,让学生感受一下境界之美。为了活跃气氛,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玩诗歌接龙游戏等等。课后要巩固复习,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学以致用、大胆创新。鼓励学生以诗歌形式写日记或周记,然后评比优秀作品,贴于教室,以此互相学习和激励。
(二)讲解过程中学习诗歌文化
古典诗歌文化博大精深,它具有独特的体裁样式,非凡的文字内涵,含蓄的情感韵味。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还要熟悉诗人的不同风格。既要学习诗歌的文字内涵,又要体味诗人的情感流露。此外,还要领悟诗歌的奇妙构思、夸张想象、优美诗句及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等。
1.结合写作背景,反复吟诵。作为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在讲解古典诗歌时,首先要解说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人的生平。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回答或分组回答,运用他们收集的资料,教师予以点拨、补充和总结。古典诗歌需要反复吟诵,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朗读教学中,要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和韵律美,根据所含不同情感而选择不同的音调,用心去感受。如用愉悦、轻快的语调去读《钱塘湖春行》,感受西湖美景及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则要用感伤、低沉的语调,诗人吊古伤今,对人生苦难、生不逢时、理想破灭的愤懑之情一泻而出。
2.教师精讲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古典诗歌的教学中还可以选定作品精讲,同类型或易理解的诗歌可略讲或交给学生自己交流学习。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也可以锻炼学生。我国古典诗歌类型多样,但按内容主要分为:写景咏物诗、赠友送别诗、羁旅思乡诗、边塞诗、咏物怀古诗等。比如李商隐的《锦瑟》就需要教师详解。因为这首诗歧义多解,可以让学生讨论,自由发表见解,最后点明多以“悼亡诗”“身世诗”为其主旨。但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了解诗歌背景后,便可意会其为一首赠友送别诗,学生易理解。有些诗歌内容易理解,重点讲其艺术特色即可。比如柳永的《雨霖铃》,熟读后我们了解了这是一首离别诗,诉说了依依惜别的离愁别绪。但这首词,上阕为实景,写眼前的离别,下阕为虚景,写设想的离别后的场景,虚实相生,而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还用了点染手法。“点”表意语,“染”表情语,第一句为“点”,第二句为“染”,先点后染,情意更浓。在学习古典诗歌过程中,较容易或相似的古诗词让学生分析,可培养其自主分析作品的能力和鉴赏能力。例如,王昌龄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中所写四种景物很容易被找出,“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从字面也可以理解所写的北方荒漠的旷远荒凉之景。但深入思考一下“孤烟“”落日”的特点是什么?这个特点又说明了什么?“孤烟直”说明无风“,落日圆”更衬托了大漠的孤寂与荒凉。学生深入学习,也不难解。
3、比较中彰显诗歌多样文化。古典诗歌类型种类繁多,风格迥然不同,意旨也丰富多彩。这与诗人所生活的历史时期、思想信仰、气质性格、生活实践等有重大联系。古典诗歌按主题划分主要有:忧国忧民、感怀身世、寄情山水、淡泊世俗、离愁别绪等等。
(1)在诗歌教学中可以将同种题材或主题的诗歌放在一起讲解。比如,同样写愁,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使愁成了再生资源;秦观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使愁细化;“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形象地描写了多愁,将其量化。
(2)可以把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诗歌拿出来对比学习。比如,苏轼属于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交流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热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可以读出他的激昂澎湃,可谓豪放洒脱;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又可见其柔情温婉;“一蓑烟雨任平生”又可体现其超然物外的旷达虚无。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苏轼在现存诗词中,多为婉约清丽的婉约词。
(3)还可将生活于同一历史时期而风格迥异的诗人放在一起比较。李清照、岳飞、辛弃疾都生活在金兵入侵的时期,都激愤难平,愁绪万分,但词作风格却不同。李清照感情温婉;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感情一泻而出;辛弃疾的《摸鱼儿》“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将激愤回荡在字里行间。
篇10
关键词:中学 古典诗歌 现状 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的古典诗歌教育是从我国的诗歌开始之初就存在的。我国的儒学大家孔子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学、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虽说我国的儒家教育与思想的传播大多数仍以诗歌教育为主,但是从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河流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我国的古典诗歌仍是传播我国传统古典文化的重要方式与手段之一。因此,现今的国文教育要想彻底的继承传统的古典诗歌教学,就必须在教学中适当的引入古典诗歌,借以最大限度的为我国的教学事业传承文化。
一、现今我国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探析
面对现今高速发展的教学思想而言,如若我国的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不对自身诗歌的教学现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研究,势必会严重影响整个中学诗歌教学的未来发展现状。为此,笔者在这里对我国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探讨,发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指导思想仍处于不明确的发展阶段
自从我国在1976年文化革命结束之后,我国的中学教育就开始不断的中学的语文课本中不断引入中国的古典诗歌文学,借以来不断让中学生能够更为顺利的继承古典文化。但是由于其每年的中学大纲都会发生不同变化,使得我国的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内容与课程一时陷入了僵局。再加上,我们的中学古典文学的大纲对诗歌的指导思想又不明确使得我国的中学古典诗歌的教学一时陷入了僵局。例如:在2000年的教学大纲中对我国中学古典诗歌的教学要求如下:“诵读古代诗歌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种模糊不清、指导思想不明确的,使得我国中学古典四个教学陷入了僵局。
2.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教学定位问题
对于该问题而言,其主要的产生由于是由于现今的中学古典诗歌教学往往都是一些无据可依的文章,虽说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是由于现今的中学古典诗歌在教学中的大多数文章都是没有特有的思想文化背景与现实的历史年代的性,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势必会造就中学的古典诗歌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很大成都府的随意性。这种存在的随意性,就会使得中学古典诗歌在教学的过程中国出现教学定位困难以及会产生教育误区的情况发生。例如:在中学我们学《论语》的过程中,只是在教学中简单的解释了论语的每一句意思之后,就学生进行背诵,这种降低古典文学素养的古典诗歌学习不仅仅不能为学生增加任何的思想提升,还会让学生对其产生深深的延误。这种教学目的与目标的简单化,使得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古文的目的只是简单性的增加一些文学底蕴,让学生只能感觉到现今的学习的古典诗歌教学只是为了应付当今的应试教育,天天背背诵诵就可以了,完全没有把诗歌的意境学到心中,如李商隐的《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正意境,降低了诗歌的欣赏性。另外,再加上现今世人对古诗育人要求狭隘地理解为政治思想教育,更加使得我国的中学古典诗歌教学长期以来语文承担思想道德教育功能之一,这种单一性的传播方式,使得诗歌教学带上太多政治负荷,窒息学生美感体验。
3.现今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仍有欠心意
该问题主要是由于现今的教学方式仍是以老师言而身教为主,使得整个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方式过于陈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整个文学课堂私企沉沉,没有任何的的气氛。这种叫法单一、死气沉沉以及学生没有任何主体性的教学方式,使得整个中学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与理念方式了严重的分离,从而在本质上影响了中学古典诗歌的教学。
二、提高我国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解决对策探析
面对如此的现状的我国的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现状,我国的教育管理者以及大纲的编写者势必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变,让我的古典诗歌可易得到顺利的传承。因此,笔者在这里为提高我国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以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我国的中学古典诗歌教学。
1.国家政府要最大限度的提高我国中学教学的综合素质水平
对于现今中学的古典诗歌教学而言,中学教师必须具有优厚的古典教学底蕴,不能让没有交过古典教学的教师去传授古典诗歌的思想,从而使得整个中学古典诗歌教学存在漏洞与不足。因此,教师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本身要对我国的古典诗歌教学要有浓厚的兴趣,如若自身都没有任何的兴趣,势必会导致整个课堂会死气沉沉,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其次,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古典文学素养,借以来断降低教学中出现的不足错误的发生;再次,教师要具有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式,从而使得真个比较沉闷的教学课堂变得“灵活”起来;最后,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要与学生进行沟通,来不断的增加整个中学古典诗歌课堂的气氛。
2.教材大纲的不断完善
该措施主要是针对现今中学教学大纲的模糊不清而言,只有不断的完善了中学的教学教纲,才能在本质上彻底的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提供了真正的启明灯的作用,才能最大程度的让教师抓住教学的重点以及让学生能充分的了解古典诗歌的真正意义。
3.教师在上课古典教学课的时候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对于现今教学中教师的方法而言,其不仅仅是影响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以及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还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于相对比较难于理解、比较沉闷的中学古典教学而言,一个优秀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仅可以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更好的改善课堂的教学氛围。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现今的中学古典诗歌的教学而言,只有不不断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上做到真正的改革与变化,才能在中学的教育中彻底的改变现今教学现状,让中国的古典诗歌文学得以顺利的传承。另外,中学的语文教师也要不断的对课本中的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要让学生能够在诗中找到真正的古人思想意境,让学生可以在古典诗歌中学到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学生可以得到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广峰.古典诗歌课堂教学的四个“侧重”[J].
[2] 李小华.古典诗歌教学意境营造法探讨[J].
[3] 黄国华.古典诗歌教学应“读占鳌头”[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