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审计师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1: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级审计师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级审计师知识

篇1

初级职称:是指指研究实习员、助教、助理工程师、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农业技术员、助理实验师、实验员、助理统计师、统计员、助理经济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等。

中级职称:是指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考核,可以直接认定为中级。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双学位获得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高级职称:是职称中最高级别,分正高级和副高级。

职称最初源于职务名称,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象征着一定的身份。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程设计提供了依据并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桩基础;预应力管桩;设计

一、 工程概况

某工程地上部分为15层,地下室部分为2层,总建筑面积约30000m2,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本工程基坑占地面积

约6360m2,基坑挖深为9.0m,有承台部分基坑挖深为9.5m。属二级基坑工程。

二、 工程地质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土层及工程地质主要性能指标见表1。

表1 场地土层及工程地质主要性能指标

土层 Ps(Mpa) (0)

C(Kpa) 预制桩(Kpa) 灌注桩(Kpa) 渗透系数K(cm/scc)

fs fp fs fp

①填土

②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 18.5 23 2.0E-0.6

③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14.0 13 8.0E-0.6

④灰色淤泥粘土 0.51 11.5 12 20 15 1.3E-0.6

⑤1灰色砂质粉土 1.07 16.0 16 44 30 2.0E-0.6

⑤2-1灰色粉土 5.20 28.5 7 60 2500 40 1000

⑤2-2土层 10.21 35.0 2 80 4000 65 1800

三、基坑围护方案的选择

基坑工程大多属于临时性结构,在建筑出地面后,即废弃。因而设计的出发点是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结合造价、施工、工期等因素综合考虑。本基坑周边环境比较复杂,尤其是南侧存在大量需要保的陈旧民宅,东侧虹漕路上还有需要保护的市政管线。按以往经验本设计决定采用钻孔灌注桩的围护形式。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较成熟,作为围护桩,其适用的开挖深度也比较广,其围护刚度略低于地下连续墙,强于SMW工法,但其造价要比地下连续墙低很多针对本基坑的实际情况,工期较长,其造价可能较SMW工法也有一定的优势。由于场地比较大,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泥浆,可以充分利用场地优势,循环利用,以减少污染。由于基坑周边环境比较复杂,市政管线保护要求高,基坑面积比较大,因而该基坑支撑考虑采用二道混凝土支撑的形式,一方面混凝土支撑整体刚度较大,能较好的控制基坑的变形,另一方面,混凝土支撑比钢支撑布置灵活,也比较符合本基坑的体形特点。考虑到本基坑的面积很大,为方便挖土,支撑设计考虑采用“十字对撑、角撑结合边桁架”的形式,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挖土效率。另外,场地第③层为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砂性较重,而基坑的开挖深度刚好穿越此范围,需要采用较好的止水帷幕和降水措施。若处理不好,基坑开挖时极可能产生坍方、流砂等不良地质现象。设计考虑在钻孔灌注桩外侧用 850@600的三轴水泥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与双轴水泥土搅拌桩相比,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搭接比较饱满,质量容易保证,尤其在基坑比较深、砂性土较重的地方,这个优

点就更加突出。

图1基坑剖面示意图图2支撑平面布置图

四、桩基础及立柱桩的选择

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周边环境以及工期等因素,并根据目前某地区桩基的施工手段,本工程的优先方案一般

采用无挤土、低噪音的钻孔灌注桩,形成桩-筏板基础,桩基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钻孔灌注桩的主要特点是不会产生明显的挤土效应,对周围的建筑影响比较小,适合在市中心等建筑密集地区施工,缺点是施工现场会产生大量的泥浆、施工速度慢,成本比较高。预应力管桩比钻孔灌注桩经济性较好,在广东地区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但施工速度快、而且施工过程不会产生泥浆,但预应力管

桩也有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挤土效应明显,会对周边建筑及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密集、陈旧民房有一定风险。

本着既安全又经济的设计原则,通过对目前某市先进的桩基础设计及施工方法的反复论证,并且经过大量的计算,我们认为如果采取必要的措施,本工程采

用预应力管桩还是可行的。经与勘察单位共同商定,在设计阶段对桩基承载力、施工顺序等进行了调整和规定。

基坑围护的支撑立柱传统做法一般是采用钻孔灌注桩作为立柱桩,将延性较好的格构式钢柱插入其中,但由于本项目是采用预应力管桩作为工程桩,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并从节约工程造价的角度考虑,本工程也决定采用 600的预应力管桩填芯来作为围护结构的支撑立柱,这种做法在某地区极其少见,属于创新做法。为了使管桩做立柱时具有足够的完整度和较好的刚度和延性,需保证填芯混

凝土有一定的入土深度,本工程填芯混凝土入土深度为8.0m,填芯总高度为18.0m,同时,为了避免管桩接头处产生薄弱环节,第一节桩也应保证一定的入土深度,本工程用于支撑立柱的管桩第一节为15m,开挖后的入土深度约为6.0m。同时由于采用二道支撑,其第二道支撑与立柱管桩的连接尚无参考工程可以借

鉴,设计中经反复讨论,采用了吊支撑的方法,传力明确、施工方便,取得了较好效果。采用预应力管桩作为工程桩及支撑立柱,对于本工程在设计及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

(1)本工程位于市中心,离周围的建筑及主要道路比较近,预应力管桩在沉

桩过程中产生的挤土效应,可能会使周围的建筑、道路及附近的市政管道开裂;

(2)预应力管桩作为抗拔桩的强度保障问题;

(3)立柱管桩与混凝土第二道支撑的连接问题;

(4)立柱管桩与底板连接的防水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设计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1)本项目工程桩采用 500的预应力管桩,当桩身穿过②、③、④、⑤1层土时,沉桩一般无较大困难,当进入第⑤2-1层砂质粉土层时,沉桩动阻力会逐渐增加,尤其是桩端进入持力层后,沉桩阻力会明显增大。施工应制定出合理的沉桩流程并适当的控制沉桩速度,而且沉桩顺序应背离被保护对象方向进行,压桩初期的速度应控制在6-8根/天,同时在沉桩过程中应根据监测结果适当调整沉桩速度,原则上每天沉桩数量不得超过10根。当被保护对象位移累计超过10mm或每天增量超过2mm时,采用跳压(间隔距离应大于20m)或停压等办法调节和控制土体的位移量。同时设计中要求采用先施工围护桩,再施工工程桩的顺序,

虽然对工程桩沉桩有一定难度,但对本工程而言,将减小挤土效应、对周边建筑、管线的影响,同时也容易保证围护桩质量。

(2)预应力管桩的抗拔桩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桩身抗拔强度、填芯混凝土与管桩的粘结强度及接桩处的焊缝强度等。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与桩身抗拔强度按有关资料均比较容易计算出来,而填芯混凝土与管桩的粘结强度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一般取0.4ft。按此经计算得混凝土的灌芯高度至少为2.0m,为了有足够的安全储备,本工程抗拔桩的填芯高度设计为4.0m。另外管桩的焊接接头在沉桩过程中容易开裂,所以除了对焊缝的强度需要验算外,

还应保证焊缝的质量,以及沉桩时间的控制。

(3)对于立柱管桩与混凝土第二道支撑的连接问题,因无参考工程借鉴,设

计中通过大量的研究及计算,很好的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以下是立柱管桩与支撑的连接节点。

图3管桩与支撑的连接

从图3可以看出,第二道支撑是靠四根角钢吊在第一道支撑与管桩连接节点上的,管桩与一、二道支撑之间均有四根槽钢伸入到支撑混凝土中,从而保证了

管桩与立柱连接的可靠性。

(4)立柱管桩拆除后,下截管桩兼做工程桩时,还要解决管桩与底板的连

接问题,在止水的处理方面,以下是立柱与底板的连接节点。

图4管桩与底板的止水处理

从图4可以看出,为保证止水效果,工程采用两道止水措施,首先在底板下侧采用圆形止水措施,其与管桩之间的空隙采用环氧树脂填充。然后在其上又增

加一道方形止水装置,待立柱管桩截除后采用钢板将其内部满焊封闭。

四、经济性比较

经综合分析,本工程采用预应力管桩作为承压桩、抗拔桩和立柱桩,比钻孔灌注桩约约50%工程造价。

五、工程施工情况

本工程现已交付使用,在围护桩与工程桩施工的过程中,周边地表沉降速率较小,垂直位移变化不大,在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周边地表隆沉变化逐渐发展,

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垂直位移速率也逐渐增加;至土方开挖到设计坑底标高后,随着基坑大底板浇筑完成,垂直位移速率逐渐趋于稳定状态。

六、结论

(1)在某中心区域,带两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采用预应力管桩还不常见,经

大量研究及计算,通过合理的施工顺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应力管桩完全可以作为工程桩使用;

(2)本工程采用预应力管桩作为工程桩,比采用钻孔灌注桩约节约50%工程造价。

篇3

【关键词】土建基础施工;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1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应用现状

目前, 由于我国不断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研究探索,以及施工实践, 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 在对土建基础施工中,也能够对此技术进行熟练地应用,比如能够根据不同的地形、不同的地质条件计算出水的渗透参数。我国深基坑支护技术被广泛用于土钉墙支护、地下连续墙施工、钢板桩支护技术等。

1.2 存在问题

在运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大致表现在:

1.2.1 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与实际受力不符

由于我国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依旧在探索发展的阶段,并没有精确的参考数据来指导深基坑支护结构,加之地质条件中存在不稳定的因素,使得深基坑的标准并不固定,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与实际受力不符,造成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也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

1.2.2 基坑开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深基坑开挖的过程中,由于基坑周边向基坑内的水平移动不均匀,中间大两边小,致使深基坑边坡不稳固,成为深基坑支护的施工中的大隐患。

2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2.1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要求

深基坑支护技术是土建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为了达到保护地表以下建筑的稳定性而采取加固或者支撑的手段,因此稳定性与安全性是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最基本要求。

首先,严格选择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设计方案,根据建筑项目的规模、所需要的基坑的深度、地下水位标高、水的渗透系数以及基坑边缘距离, 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的基础数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可以制订出多种方案,从中选择科学性、有针对性的最优方案;

其次,选择先进科学的深基坑技术,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与高品质。一般说来,在实际工程的施工中,运用单一的技术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通常采取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技术综合体,因此,对施工技术人员的要求起点比较高。

第三,深基坑支护的防止止水效果必须要达标。基坑四周边坡的承载性能和稳定性对于深基坑支护非常重要,要充分利用深基坑支护中的基坑四周止水作用,以确保基坑的质量。

2.2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种类

在我国应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以来,不断加强国内外的交流,该项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没有精确的数据作为理论依据,我国还没有完善的设计规范。常见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包括深层支护,钢板桩支护,地下连续墙体支护等等,在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设计时,必须要对各项支护技术进行了解与掌握,才能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建筑环境等符合建筑项目的科学合理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方案。

2.2.1 深层支护

在建筑项目进行深基坑的挖掘过程中,为了避免深基坑的塌陷现象,必须要进行深层支护,以防止出现管道和流沙,保证在施工技术人员能够在足够的地下深度中进行作业。

2.2.2 钢板桩支护

钢板桩支护是指在施工中先进行钢板桩布置,以保证施工环境的稳定,接着再进行施工所需要的钻孔及挖孔操作,以保证施工的安全。

2.2.3 地下连续墙支护

地下连续墙常用于地下建筑的稳固,在施工环境低于地下水位时,将钢筋水泥灌入柱桩结成墙体,牢固插入土体,利用其防渗性强,墙体刚度大的功能以达到稳定建筑的效果。

2.3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作为建筑项目地下稳定性、防水防渗性建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际的运用操作中,受到诸如地质条件、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建筑进度有所拖延,因此,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中,应注意选择合理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方案。选择合适合的方案,首先必须要对各种学基坑支护技术有所了解,其次要对深基坑支护的技术指标进行实地勘察,不同的施工环境,需要运用不同的基坑支护技术:在开挖深度浅,周围建筑和管线对沉降及位移要求不高的施工环境,可以选择土钉墙支护技术;如果是淤泥土质和软土质的施工环境,则需要采取钢板桩支护技术。事实上,由于施工环境的不同及地质条件的不确定因素,各技术之间可以进行综合性运用,以达到防护的最佳效果。

3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要点及注意问题

3.1 技术要点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土建基础施工中主要技术要点有混凝土灌注桩及锚杆支护施工等。

3.1.1 混凝土灌注桩

混凝土灌注桩就是在钻孔机钻出的桩孔内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桩,适用在地下水位高的条件。在钻孔前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清理场地,配制搅拌泥浆等。在钻孔时,要安装桩架和水泵,并且在桩位处近挖土填孔口,以保护孔口及泥浆不外流。钻孔时注入泥浆,保证泥浆液面不低以地下水位一米以上。

3.1.2 锚杆支护施工

在地下室墙面的基坑立壁土层进行钻孔, 达到设计深度后,将钢筋、钢丝束及相关抗拉材料放入孔内,灌入泥浆,与土层相结合形成具有强抗拉力的锚杆, 以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在施工中要注意钻孔的位置一定要精准,钻孔时用水冲刷孔底沉渣至出清水。严格泥浆材料的配比,水泥浆:水灰=1:0.45,水泥泥浆的抗压度不低于25MPa。

3.2 注意问题

鉴于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及参考数据的不确定性,在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前,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3.2.1 做好施工场地的区域地质勘查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运用,与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技术方案的制定前,应当对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现场进行地质勘查,全面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周围环境以及技术性参数指标,并通过相关资质单位进行施工的可行性评估,以确保施工的品质。

3.2.2 加强对深基坑支护的质量控制

首先,加强对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各技术性参数的检测与核验,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水平、竖直防线标准度的审查,随时检查深基坑支护的开挖尺寸、水平标高以及边坡的高度,做好对深基坑支护施工中钢筋捆绑工作的监督, 包括钢筋的焊接、位置等质量的达标,做好校准及验收工作;

其次,加强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交底工作。在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施工过程中,严格工作程序,规范操作章程,对于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常见问题,提出预案,制订出改进措施,运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保证施工工期,确保施工质量。

第三, 加强对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中的材料及设备的管理,加强对施工工作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质量教育。深基坑支护施工中,涉及到的材料及设备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制订出规范的材料及设备的管理制度及出入存储制度,按照规范进行保管与投入生产。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土建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此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施工要点,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参考。

参考文献:

[1]毛钧良.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中华建设, 2014(12):146-147.

[2]安海峰.浅谈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运用[J].民营科技,2015(2):98.

篇4

机构编制审计工作,既是审计工作内容的拓展,又是机构编制监督管理方式的创新,是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严控机构编制总量的具体举措,是了解掌握各部门机构编制管理情况的有效途径。在当前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新常态下,建立机构编制审计工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监督检查手段单一、查处力度不够、工作开展难,部门(单位)不重视等问题。

(一)精心安排部署,落实责任到位。按照巨野县编办、巨野县审计局《关于开展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情况审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认真研究部署,制定了机构编制责任审计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县编办主任为组长的机构编制审计领导小组,并抽调2名机构编制审计业务骨干,参加了机构编制审计业务培训班。重点对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审计内容、方式方法、问题认定,以及审计操作实际业务工作,设计制作了6套表格,统一审计数据政策,y一编制使用、领导职数配备等审计口径和标准,明确了目标任务,细化了内容重点,说明了有关事项,明晰了模糊不清的概念和问题,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形成了一套符合实际的机构编制审计方案,这种做法,得到了县编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并以编办名义印发了《关于对部分领导干部实行任期编制审计的通知》,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专项部署,为做好机构编制审计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把握关键环节,规范审计到位。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巨野县编办坚持“严格把关、公正审计、规范操作”的原则,注重研究把握审计方向,明确审计目标任务,积极探索方式方法,找准监督切入点,使整个审计过程公开、透明、规范。首先,审查机构设置情况。重点审计未经批准擅自设立机构或增加、调整内设机构,变更机构名称、性质或调整主要职责情况。其次,审查编制使用情况。重点审查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与组织、人社部门配备的在职人员、财政部门核拨工资的在职人员总数是否相一致,是否存在项目经费中安排超编人员和自行设立机构经费等问题;是否存在在编不在岗人员、调离未办核减编制手续,已判刑或降级、撤职等人员仍按原职级领取工资和津贴等“吃空饷”问题。再次,审查领导职数配备情况。重点审查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领导职数与组织部门配备的领导干部总数是否一致,有无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问题,是否严格执行机构编制部门“三定”规定。通过真查实找,突出对超编制安排财政供养人员、超职数配备干部等问题的审计,充分发挥了机构编制审计的监督职能、建设性作用和“免疫系统”功能,有效遏制了机构臃肿、人员膨胀,提高了机构设置、编制使用和领导职数配备的科学性,确保整个管理过程的良性循环。

(三)严格运行程序,纪律监督到位。首先,规范审计程序。通过下发《审计通知书》、《审计实施方案》等方式,将机构编制审计的相关要求、方式方法、时间地点等内容及时告知被审计对象,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审核通过自查自纠、座谈汇报、个别访谈、问卷调查、调阅台帐、举报受理、情况通报等七个步骤,广泛收集情况,了解各方反映。其次,注重工作方法。主要采取听、查、谈三种方式。听,即主要是听取党政主要领导述职;查,即主要是查看党委、党组、政府及部门研究选拔任用干部、人事调动、机构管理、编制调配等会议记录和发文通知,看单位用编控制卡使用是否合理,是否有逆向流动、超编进人、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等问题;谈,即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被审计审核单位干部职工座谈,倾听他们对机构编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将获取的基本资料,分类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机构编制审计报告,以文件形式反馈被审对象。具体到工作中,归纳起来就是“五步工作法”:接到审计项目通知提供机构编制相关资料开展机构编制审计形成机构编制审计报告归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双审”工作的开展,为加强监督,掌握实情指明了方向。

(四)强化监管合力,协调配合到位。主动与审计部门保持工作衔接,加强审前沟通、审中配合、审后整改等工作。在开展相关审计时,编办提供被审计对象的机构编制信息和数据资料、专项督查核查报告及有关政策规定,同时协助实施审查。在审后整改中,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国资等单位的协作配合,按照找准定位、积极协调、稳步实施的要求,针对全县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电话等多种形式提出要求,重申工作纪律,提出补充意见,及时指导和纠正因考虑不周而出现的一些差错,推动完善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机构编制审计工作机制,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监管合力。

二、主动作为,建立健全“三个机制”

为了确保机构编制责任审计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巨野县编办坚持从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入手,使机构编制责任审计工作真正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健全督促整改机制。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事实清楚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立即整改;对情况复杂、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帮助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并限定整改时间,并且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甄别定性,对共性问题,逐步建立健全制度;对管理不规范问题,责成审计对象认真查找分析原因,并向党委政府提出完善制度、强化措施的建议;对机构编制违纪违规问题、典型问题,不遮不掩,适时通报,对应当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及时移送纪检监察和有关部门处理,充分发挥了机构编制审计的“紧箍咒”作用。同时,县编办结合审计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建议,对原有的工作规定、制度、程序进行了补充修订,对会议制度、议事规则、办事程序、编制审批、协调配合机制进一步规范完善。并且借审计之机,分别对机构编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整改。同时,结合实际,在提报项目、汇总修改、征求意见、会议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印发《2016年度巨野县机构编制工作绩效管理评价标准》,科学分配评价指标及分值,明确细化评价内容及标准,提高了全县机构编制绩效管理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二)建立跟踪回访机制。“审计回访”是提高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能促使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的落实,既是对审计质量的一个“反馈”,又是巩固审计成果的有效措施。在回访办法上主要采取三种做法:一是“走出去”,到被审计单位了解情况;二是“请进来”,与被审计单位座谈;三是建立反馈机制,及时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情况。在回访内容上采取三看:一看处理决定执行情况;二看审计前后变化情况;三看整改情况。在回访中做到三个不放过:一是对越权审批的机构,原因没有查清的单位不放过;二是违反审批机构编制程序,整改措施未落实的单位不放过;三是在限额外审批机构、整改不彻底的单位不放过。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规定在审计工作结束后三个月内再组织跟踪回访,进一步了解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

(三)完善成果运用机制。为探索建立审计结果运用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巨野县编办以发挥审计实效为出发点,加强机构编制审计结果运用。对已完成审计的全县审计报告逐一把关核实,提出补充完善意见,形成全县机构编制审计报告,经全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审核,正式呈交县政府审定,最后将审计报告归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将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为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提供组织保证。近年以来,共开展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情况审计工作12件,强化了机构编制的刚性约束力,提高了机构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益。通过开展机构编制审计工作,健全了机构编制管理制度,规范了领导职数管理,有效地强化了领导干部机构编制意识、责任主体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提高了领导干部对机构编制的重视程度,严肃了机构编制纪律,提升了机构编制工作的权威性,使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内容进一步丰富,成效进一步显现。

三、几点体会

(一)大力宣传舆论是先导。加大机构编制审计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报刊、电视、户外电子显示屏、悬挂横幅等宣传方式,全方位宣传机构编制审计的目的、意义、作用,促进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了解机构编制审计。依靠审计监督,规范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机构编制管理行为。

(二)审计法律依据需完善。虽然机构编制审计已经正式写入法规,《实施细则》也规定了“机构设置、编制使用以及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纳入政府、党政工作部门等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中,但仅仅规定了必须开展机构编制审计的依据,并没有机构编制审计判断标准和具体操作流程,致使机构编制审计陷入困境。由于缺乏审计处理处罚规定等有效的法律法规,致使编制审计的工作目标难以凸显。

(三)审计技术方法需创新。由于编制审计起步晚,时间短,机构编制的审计技术和方法还在尝试阶段,审计技术方法还处于简单的审阅法、核对法和计算法。审阅有关记录,查看涉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决策事项和编委会会议记录;核对机构总数以及重点领域改革方案、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文件规定是否相一致等问题。审计方法未全面应用环比分析、基数分析等数学方法和审计技术方法,机构编制信息计、绩效审计等技术理论还缺乏机构编制审计技术方法创新。

篇5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 灌注桩 加固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必须严格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深基坑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部分,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控制,提高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水平。

1、施工准备

施工前,现场管理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内容,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测量人员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网和水准点进行现场放样,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后续工程施工。

1.1场地清理

施工前,现场作业人员根据施工技术交底内容做好场地清理工作,场地清理必须平整,并将清理的杂物堆放到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方,经监理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后序工程的施工。

1.2测量放样

测量放样的准确性将对工程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测量人员放样前,应对甲方提供的水准点进行复核,复核满足测量技术规范要求后,根据施工图纸,将深基坑支护的搅拌桩桩位、原地面标高及孔口标高等准确的在地面上放出来,以便工程的顺利开展。

2、钻机调试与施工

2.1定位

深基坑支护是深基坑顺利施工的重要保障,现场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选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机械、施工方案。在深基坑施工前,首先将搅拌桩机进行组装,并检查主机各部的连接情况,液压系统及其他系统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并对机械进行调整,排除机械故障,待浆罐装满料后,应将进料口密封。在进行钻机安装时,应确保钻机与桩位的位置上下一致,并对桩机的垂直度进行调平。

2.2钻进

钻机准确就位后,操作人员可将主电机启动,并认真观察搅拌钻头与地面的距离,当其接近地面时,启动空压机进行送气。钻进时,操作人员应准确的控制钻机进尺,并用钻机上的深度盘进行控制。当钻机达到设定的深度盘后,应将钻机钻进停止,这时,钻头将反转,但不提升,然后将送料阀门打开,送气阀门关闭,喷射加固浆液。

2.3提升钻头

操作人员确认加固浆液到桩底后,可提升搅拌钻头,并在桩底停滞2~4min,加固浆液即可达到桩底位置,然后将其提升到设计标高时停止喷浆。操作人员严禁在无喷桩的情况下进行钻机提升工作。然后将送风阀门打开,送料阀门关闭,使空压机处于运转状态,搅拌钻头提升到桩顶时停止提升,并在原位运转2min,以确保桩头处于均匀密实状态。

2.4停机与移位

操作人员将搅拌钻头提升到地面以上时,应将主电机及空压机停止,并做好详细的施工记录,钻机停止后,需将桩机移到下一个桩位继续施工,对先实施的水泥搅拌桩,喷浆量由桩底至管中心处,待水泥搅拌桩施工后一个月可进行基坑开挖施工。

3、钻孔灌注桩施工

3.1钻机成孔

在钻机成孔过程中,操作人员应边进行旋转钻杆边进行孔边渣土清理,以避免在提升钻杆的过程中土块等掉入孔内,同时,加强对钻孔的垂直度进行校正,确保垂直度控制在1%以内。

3.2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如在浇筑时出现中断,其中断时间不得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否则,应采取补救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采取泵送混凝土施工时,操作人员用严格控制钻杆的提升速度,并使之与混凝土的浇筑速度相协调。

在提升钻杆前,必须确保钻杆内的混凝土高度高处地面,然后,根据浇筑的混凝土方量,计算混凝土对钻杆产生的上顶力,进而调整钻机速度。

3.3钢筋笼吊装

钢筋笼一般在地面上焊接完成后,使用吊车将其吊装到位。在起吊时为了防止笼体发生变形,作业人员可在笼体的下部绑附钢管进行加固。吊放钢筋笼前,需对钢筋笼进行调直、对中,在起吊过程中,要合理的布置吊点。在起吊钢筋笼的头部时作业人员应将钢筋笼的底部抬起,并在吊直的过程中,需派专人进行吊装指挥,确保钢筋笼保护层为50mm,钢筋笼依靠自重沉入混凝土中应连续,如在下降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阻力,应将钢筋笼及时拔出,重新进行成孔插入,直到钢筋下沉到在地面1m以内,才可采用带配重的振动器将其振动压入,并控制压入的深度。

4、锚杆加固

锚杆加固时深基坑支护施工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在锚杆加固前,首先进行抄平,就是在自然地坪下1.8m处设置一道锚杆,然后再向下1.8m设置第二道锚杆,测量人员严格控制锚杆的标高,并确保在同一标高。根据现场实际施工需要搭设脚手架,用架杆在基坑内搭设,并在立杆下垫一定厚度的板材以防出现下陷。

用水钻进行钻孔作业,孔径和间距根据现场实际需要确定,然后进行钢筋拉杆制作,用Φ25的钢筋12m长作为第一道,9m长的钢筋作为第二道,并在钢筋的端头套长20cm的丝,钢筋拉杆的锚固段使用定位器,定位器间距为50cm,钢筋拉杆的锚头要确保钢筋拉杆的受力均匀。在锚杆加固处需进行注浆,注浆管端距孔底20cm时,且浆液留出孔口时,可采用水泥袋等进行孔口封堵,并用湿粘土封堵孔口,并进行捣实处理,等2天后再以2~4Mpa的压力进行注浆,并在稳压一段时间后出口有水泥浆留出后注浆才可结束。待砂浆凝固五天后,操作人员可用14#的槽钢与杆连接,并采用套筒将箍牢拧紧,焊接结实,槽钢背部空隙用C30细石混凝土塞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基坑支护在深基坑开挖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的基础处理中,应结合深基坑的水文、地质等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支护方案,确保深基坑作业的顺利开展,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深基坑支护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曹俊伟. 深基坑支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J]. 岩土工程界,2013(01).

篇6

【关键词】超深设备基础基坑支护钢支撑钢护筒施工监理

中图分类号:U4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航空航天及交通运输用铝板项目,地点位于某工业园区。主体为单层钢结构厂房,建筑面积9.6万M2,柱间距为12M,柱列线跨度为30M。厂房内设备基础较多,其中在厂房34-35/C、36-37/C位置有2个铸造机设备基础,截面尺寸均为11.44M×9.57M,基坑面积109.10M2。在其四周范围内有已经施工完成的基础承台及其它设备基础。南北侧砼承台距离基坑6~10M。铸造机基础开挖深度为-16.3M,顶部4.5M范围1:1放坡开挖,底部采用钻孔灌注桩(Ø800@1000,桩底标高-26.3M)+高压旋喷桩(Ø600@400,桩底标高-21.3M)+桩顶圈梁+三层支撑的支护结构(-4.5M位置为第一层砼支撑,-8.9M位置为第二层钢管支撑、-12.9M位置为第三层钢管支撑)钢筋砼角撑截面尺寸:800×800MM,钢管角撑为直径609MM,厚度12MM。

因设备的特殊性,在深基坑坑底部-16.3M处有一根长约11M直径1.65M厚度0.016M(外钢护筒底标高-25M)的钢护筒早已施工完成,等结构砼全部施工完毕,支撑体统拆除后进行护筒内泥土清理,清理完毕后在护筒内浇筑2M厚C30砼底板,然后再将长约9M直径1.278M厚度0.014M(内护钢筒底标高-23M)施工至外护筒内。

2 重点、难点分析

2.1 工期紧:本项目自开工起已经确定了投产日期,因设计图纸滞后,导致前期施工准备时间仓促,因而造成施工工期紧张。

2.2 工作面狭小:该设备基础四周范围内有已经施工完成的基础承台及其它设备基础,且距离较近,钢结构屋面已经施工完成,导致深基坑作业区域空间狭小,工作面无法全面展开。

2.3 支撑系统安装空间限制:由于施工区域窄,施工深度深,地下可能会出现危害气体,施工人员安装钢支撑系统进度、质量受到一定制约。

2.4 施工缝的留置:根据深基坑支护专项方案内容及设计图纸要求,将设备基础分为三道垂直施工缝,第一道设置在侧墙-12.9M位置(第三道支撑),第二道设置在侧墙-8.9M位置(第二道支撑),第三道设置在-4.35M位置(第一道支撑)

2.5 钢护筒内作业安全:护筒长11M埋置较深,护筒底标高为-25M,如何确保护筒内空气流通、施工作业人员安全。

2.6 垂直施工通道的设置:设备基础深空间狭小,施工人员只能采用直爬梯(四周设置防护栏)作为上下通道,材料运输采用小型汽车吊配合施工。

3 主要施工工艺及方法

3.1基坑围护施工

(1)施工工艺:钻孔灌注桩施工高压旋喷桩施工土方开挖至-4.5M钢筋砼圈梁支撑施工土方开挖至-8.9M第一道钢支撑施工开挖至-12.9M第二道钢支撑施工土方开挖至-16.3M坑底处理、验槽及砼垫层施工钢筋砼基础施工至-11.7M拆除第二道钢支撑钢筋砼基础施工至-7.5M拆除第一道钢支撑拆除钢筋砼施工至-4.5M拆除钢筋砼圈梁支撑钢筋砼施工完毕。

(2)-4.5M标高砼支撑体系:土方开挖主要采用18M长臂挖机进行开挖作业,用普通反铲式挖掘机将基础开挖至-4.5M标高,边坡采用二级放坡,第一级1:0.3放坡、第二级1:0.5放坡。在-4.5M标高施工砼圈梁支撑。

(3)角撑、圈梁砼等级为C35,钢筋砼角撑与圈梁应同时浇筑,砼角撑浇筑时不得留缝。砼圈梁支撑施工前,将支护桩桩顶浮浆清理干净,钻孔灌注桩应锚入圈梁内100MM。待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4.5M标高以下土方开挖。

(4)-8.9M标高钢支撑系统施工工艺:开挖土方至钢围檩底下30CM(局部加深)凿出围护桩钢筋焊接三角支座钢支撑钢支撑施加预应力开挖至围檩底下30CM(局部加深)凿出围护桩钢筋焊接围檩托架安装H型钢围檩安装钢支撑钢支撑施加预应力进行土方开挖基础结构施工拆除钢支撑。

(5)钢支撑采用Ø609×16钢管,钢管采用Q345钢,钢板采用Q235钢,钢管之间采用法兰螺栓连接,钢垫箱采用H400×400型钢,700×300×13×24H型钢围檩,托架采用28#槽钢,支撑与围檩交接处采用650×180×16上下加固,钢垫箱采用H400×400型钢。

(6)钢支撑系统安装采用开槽架设,支撑顶面的安装标高必须低于坑内土面30CM,钢支撑与基坑土之间空隙用砼进行回填。

(7)所有钢构件必须挺直、平整,支撑安装完毕后及时检查各节点的连接状况,确保焊接质量。所有需电焊的部位应保证等强度连接。

(8)土方开挖后钻孔灌注桩间采用挂网喷浆C20厚60钢筋网Ø6@250双向,以确保围护桩之间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出现桩间土脱落现象。

(9)钢支撑拆除:基础墙板结合支撑要求分段浇筑,基础底板浇筑至排桩,待底板砼达到设计强度,方可拆除钢支撑。拆除顺序为先拆除靠近围檩跨,然后再拆除中间部分和连接管,采用逐段分解拆除的方法进行。

(10)-12.9M标高钢支撑系统施工方法与-8.9M标高钢支撑系统施工方法相同。

3.2 钢护筒施工

(1)施工工艺:旋挖钻孔沉钢护筒外筒浇筑C35砼封底至-23M抽尽外筒内地下水,浇筑砼,埋置固定内筒用的螺栓安装钢护筒内筒及设备底座浇筑-23M至-14M间内外护筒间砼。

(2)钢护筒连接采用内衬套进行连接,钢护筒的筒径允许偏差不大于20MM,钢护筒外筒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0.5%,钢护筒内筒的垂直度不允许偏差。

4 监理控制措施

4.1 施工准备阶段监理

(1)查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地下具体情况,是否有障碍物和不利地质情况,以便及时应对。

(2)审查承包单位的资质证书、项目管理层人员的岗位、职称及上岗证、现场特殊工种上岗证等。

(3)审查施工单位质保体系、安保体系及质保措施的落实情况,不足之处,督促其完善。

(4)参与图纸会审,督促施工单位对现场施工人员做好安全和技术交底工作。

(5)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遵循编制、审核、审批的程序,同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施工方案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及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方可作为指导实际施工的依据。如未被确认必须修改补充直至重新编写报审,经最终认可后再实施。

(6)定位放线和水准点、标高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复核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控制平面网的坐标桩和水准点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定期复核。

(7)督促检查施工单位完善各项准备工作:

1)临建搭设必须报批,临建和场地使用合理,做好规范化。特别要注意应符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的要求。

2)水、电的安装必须满足施工需要和安全生产要求。

3)进场机具、设备必须性能良好,数量满足工程需要。

4)配套机械必须齐全、完好:包括泥浆泵、发电机、配电盘、漏电保护装置、照明设备、电焊机、气焊装置、吊车、测量仪器、泥浆配制检测设备、排污设备等。

(8)检查进场原材料质保资料,钢筋、水泥等原材料需及时进行见证取样送检,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确保原材料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4.2 土方开挖及回填阶段监理

(1)土方工程开挖前应进行土方挖填平衡调配的计算。

(2)定位放线和水准点、标高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复核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后,方可进行土方工程的开挖施工。控制平面的坐标桩和水准点要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定期检查。

(3)土方开挖严格按照“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进行施工。开挖后的土方及时进行清运,不得堆放在基坑边缘。

(4)土方开挖完成后立即对基坑进行围护,基坑四周设置集水井使基坑保持干燥不得积水。

(5)基槽土方开挖并人工修整结束后,监理会同业主、施工、设计和勘察单位一起进行基槽验收,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6)土方回填应做好地表土层处理工作,清除填方基底上的杂物,回填材料宜采用同类土进行分层回填,每层回填厚度不超过30CM,采用打夯机进行打夯三至四次,施工完成后由监理进行现场见证取样送至检测中心进行环刀检测,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再行厂房地坪施工。

4.3 钢支撑施工质量监理

(1)根据钢支撑平面图,在基坑开挖前测放出中心线位置,然后将轴线引测在基坑四周并做好标记,施工过程中用经纬仪控制支撑轴线。

(2)根据现场开挖基坑实际尺寸,配齐所需的支撑及垫块等材料,并将钢管装备到设计长度,等工作面挖出后进行安装。

(3)在钢围檩上定出支撑两头中心点位置,确保支撑轴心受力,量测两接触点实际长度,根据实测长度下料和拼接钢管。

(4)钢支撑吊装到位拼装完成后,将2台100吨液压千斤顶放入活络端头,为方便施工并保证千斤顶顶力一致,2台千斤顶制作专用托架固定成一整体,将其放在活络头子上,接通油管后即可开泵施加预应力,预应力施加到位后,在活络头子中锲紧垫块,并电焊焊接牢固,然后回油松开千斤顶,解开起吊钢丝绳。完成该根支撑的安装,千斤顶施加预应力时,对预应力值做好相关记录。

(5)千斤顶压力的合力点应与支撑轴线重合,千斤顶应在支撑轴线两侧对称、等距放置,且应同步施加压力。

(6)支撑预应力设计已明确,必须严格执行,应分二次施加预应力,第一次施加70%,通过检查栓紧螺帽,无异常后,进行第二次施加,一直达到设计要求。

(7)拼接与安装支撑必须平整无弯曲,最大误差不得大于0.2%。

(8)围檩接口处必须用连接板焊牢,必须满焊,支架的焊接质量必须牢固满焊,

焊缝均不得小于8MM。

4.4 基坑位移安全监测监理

(1)基坑侧壁安全等级按照“一级基坑”考虑,基坑在土方开挖和基础施工期间进行基坑监测工作。

(2)基坑监测内容及监测点布置要求:

1)监测点布设位置:共计布设8个监测点,其中4个监测点位于围护桩压顶圈梁中心位置,剩余4个监测点位于深基坑周边已建承台砼面上C34、C35、D34、D35。

2)围护桩压顶圈梁(冠梁)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水平位移总量≤0.3%挖深,变化速率≤2MM/d;竖向位移总量≤0.2%挖深,变化速率≤2MM/d。

3)临近基坑周边已建4个承台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累计值≤15MM,变化速率≤1MM/d。

(3)在基坑开挖期间每1~2天观测一次,如变化速率较大时增加观测频率。每次观测数据要及时填入规定的记录表格,绘制成相关曲线,并要根据已有数据对其作出发展趋势分析,对基坑是否安全作出评估,编制即时报告。

(4)基坑监测周期为基坑土方开挖至基础砼浇筑完毕。

4.5 施工安全监理

(1)监理部配备专职安全监理跟踪检查深基坑施工。同时要求施工单位配备专职安全员负责该区域施工安全管理。

(2)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认真落实安全教育、安全交底及班前安全活动制度,按规定配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进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防护用具,以防不测事故发生。

(4)要求施工方及时设置基坑四周的安全防护栏杆及防护挡板,人员上下安全通道。并在基坑四周设置醒目安全警示带。

(5)要求施工方做好夜间施工照明措施,设置安全警示灯。

(6)在每一道钢支撑安装完毕后,在钢支撑四周每个角落放置几只鸽子,并在中间位置放置通风设施,在土方开挖过程中,要求施工方派一名专职安全员现场监护,观察鸽子及通风设施运转情况,避免地下出现有毒有害气体而发生中毒事故。

(7)基础开挖的土方及时进行驳运,基坑周边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荷载限值。

(8)加强安全用电管理。施工临时用电采用TN-S系统,严格执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规定,电气设备的电源,应按有关规定架设安装;电气设备均须有良好的接零保护,并装有可靠的触电保护装置。基坑内照明采用24V低电压照明器。

(9)所有操作人员在施工操作时,应集中思想服从指挥,不得随意离开岗位,并经常注意机械运转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应及时纠正。

(10)要求现场吊机作业时配备专门指挥人员,做到十不吊。

5 疑难问题处理

2#铸造机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障碍物影响原先压入的钢护筒并未压入至设计标高,造成钢护筒没有安装到位,钢护筒筒底实际标高比设计标高偏高7M,针对此问题,监理方组织业主、施工方进行会审,制定了补救方案。从-18m至-25m主要采用半人工开挖半沉管方案进行施工。

(1)施工工艺:测量定位人工挖土、运土人工清理2m~2.5m钢护筒(直径1687mm)安装钢护筒内加固钢护筒对接、焊接再次开挖循环往复到达设计深度安装、定位内护筒(直径1250mm)。

(2)施工难点是在深基础受限空间内的作业安全。包括人员上下安全通道及安全防护措施,作业区内保持空气流通,预防有毒气体产生危害,钢护筒沉管焊接质量。

(3)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审批通过的施工专项方案进行现场监理。确保施工安全、质量。

6 结束语

本工程施工完毕,位移监测数据显示累计最大沉降为2MM,累计最大位移为3MM。确保了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经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各方共同验收一次性通过,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

通过超深设备基础工程的支护监理,从中获益非浅,做好一名合格的监理工程师,首先应当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业务素质,在实际工程中不断的学习和充实自己,做到四到:看到、写到、说到、问到。依据设计图纸及相关验收规范的要求对工程实施监理,不断的积累和总结经验,确保所监理工程的施工安全和质量,为建设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

附图:

图一:钢护筒剖面图图二:土方开挖

[参考文献]:

篇7

2健全审理规章制度。审计项目审理工作办法和审理业务操作规范等规章制度是开展审理工作的基础,是促进审计业务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工具。这些制度的建立可使得审理工作有章可循,也使得一些好的审理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固化。比如陕西省审计厅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制定了《审计项目审核复核审理办法》、《AO/OA交互和数据包报送办法》、《审计业务会议实施办法》、《审计稽核及后评估办法》、《审计项目质量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陕西省审计厅主要审计文书种类及格式》和《审理工作程序》等,有力促进了审理工作的标准化进程。

3规范审理程序,明确审理流程。从程序性复核到审理,是审计事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但要做好实质性的审理,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度程序实施审理,才能在审理过程中管程序、防风险、保质量。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陕西省审计厅审理工作已初步形成了“四级审理”的流程模式。即对各审计业务处提交的审计报告及现场审计资料,首先由审理稽核处负责人对审计报告结构及反映问题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把关;其次由审理人员对业务部门提交的所有审计资料认真审查,并填写审理资料交接单,如果发现审计组未执行审计实施方案,存在重大漏查、漏报事项,以及审计项目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或审计报告需要大幅修改的,则填制“差错退回单”通知审计业务部门补查、补证。第三,审理稽核处将审理意见和需要总审计师关注的重大问题提交总审计师审核,总审计师提出意见后,向业务部门出具正式审理意见书,提交厅审计业务会议研究讨论;第四,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后,对业务处执行审计会议决定情况进行网上审理。按照上述程序审理后,一方面有效防止了那些内容不全面、深度不够的审计项目提交厅审计业务会议审定,防范了审计质量风险,另一方面也保证审计会议决定的落实。

4全面审理,强调突出重点。在具体项目审理时,要紧紧把握审计实施方案这一主线(审计项目报来后,首先对照审计实施方案,看方案中涉及的内容是否在审计报告都有所反映)在做好对审计取证资料是否齐全、事实表述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问题定性和处理处罚依据是否恰当等全面审理的基础上,还要从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完成;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审计证据中有无隐含深层次问题等方面重点关注审计实施的过程和结果,以起到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的作用。

5实施首尾参与,抓好过程控制。为了切实达到通过审理促进审计质量提高防范审计风险的目的,审理过程中不仅关注审计结果,而且关注审计过程。一是参加业务处审前培训和意见交换会议。审理人员参与审前培训,可以提前熟悉审理项目,全面了解审计项目的背景资料等有关情况,为审理做好前期准备。参与意见交换会议,认真听取双方的意见,掌握现场审计信息,对于把握审计项目审理的难点和重点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参与过程控制。审计人员利用AO/OA交互信息平台,通过查看各审计组每周报送的AO审计数据包,及时对审计程序进行总体把握,掌握审计组的工作动态和进展,同时还可以随时和审计组就发现的问题进行沟通。通过参与过程控制,减轻了后续审理的压力,提高审理效率。

6适时深入现场,跟踪审理。在“首尾参与,过程控制”的基础上,对大型行业审计项目,可根据实际审计工作进度,适时派出审理人员到审计现场,对已完成的审计事项进行预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最后充分利用跟踪审理结果,严把审计报告质量关。重点从审计报告体例统一、共性问题、同类问题定性和处理处罚方面等严格把关,提高了审计报告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事实表明,跟踪审理有助于解决审理时间相对较少、异地重新补证难、同类审计问题定性处理口径不统一等问题,为审计组现场纠正审计发现的问题提供方便,节约了时间。有利于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的沟通、协调和交流,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

7召开审理会议,集中审理。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全省行业审计的审计项目、有需要移送处理的审计项目以及厅领导交办的提前介入审理的项目,要建立召开审理会议制度。审理会议可邀请相关业务处和综合处的处长,审计项目的审计组长或主审参加,对审理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逐项研究讨论,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在按照审计实施方案审理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同类问题在不同审计报告中的反映、表述口径是否一致;同类问题定性和处理处罚依据是否一致;审计报告中文字、格式是否统一规范等,保证出具审计结果报告的统一性和严肃性。

篇8

1、会计初级职称考试涉及两部分《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

2、关于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科目的考试时间调整为2小时,《经济法基础》科目的考试时间调整为1.5小时,机考地区两个科目考试时间共计3.5小时;两个科目连续考试,分别计算考试成绩。

3、初级会计职称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不定项选择题,并有部分地区试点机考,笔试和机考只是考试的形式不一样,考试题型都是一样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遵循这一准则,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审计质量控制,要求:审计结果要客观、真实反映被审计对象,以规避审计风险;审计评价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对被审计事项的整改和制度机制的完善建议要具可操作性和必要性;审计结果能对农村和社会公众造成积极的反响,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一、项目绩效审计的特点

有效控制和提高项目绩效审计质量,必须先了解项目绩效审计的特点。

(一)审计结果的建设性

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但在绩效审计中,更应强调其评价与服务职能。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运行与资金使用、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找出影响绩效的各种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以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益。因此,监督并不是绩效审计的根本目的,绩效审计是一种以促进为主的建设性审计。

(二)审计标准的多变性

绩效审计目前尚未建立并完善一套相对完整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对项目建设运行的绩效标准和相关要求也不一样,评价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不可能相同,甚至是同一项目,有多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得出的结论会截然不同。这使得每开展一项绩效审计,审计人员都需要在现场审计开始前,就评价绩效的标准问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协商,或者寻求一种公认的、不存在异议的评价标准。

(三)审计活动的综合性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是一种以考核被审计单位建设与管理活动为对象的综合性审计,因此,绩效审计的对象和范围应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全部项目建设与管理活动。不仅包括项目资金流转的管理活动,保证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得以提高,而且包括非项目资金的管理活动,如项目规划、项目招投标、项目组织实施与监理、验收等政策的制定执行情况。影响绩效审计的因素多种多样,因而绩效审计是一种内容多、范围广、系统性强的综合性审计。

二、项目审计质量控制程序

在结果导向与过程导向并重模式下,项目立项、实施、投入使用的全过程都影响着项目绩效。审计人员可根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特点,吸收跟踪审计理论研究成果,有所选择地对某些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程序,实现预期的审计质量控制目标。

(一)事前质量控制

根据跟踪审计的理论,建设项目前期可研、规划、立项、设计等情况要纳入绩效审计范畴,也就是要开展项目事前审计。

一是项目可研规划。这一阶段审计的主要内容有:项目可研的充分性、规划的科学性、立项的合理性。相关部门需要提供可行性报告、项目立项批复、概(预)算文件、年度预算安排情况、建设资金筹措计划与实际到位情况、项目建设程序执行情况,以及工程现场管理、工程财务核算、工程材料与设备管理、工程价款结算、工程合同管理等内控制度的建立情况资料。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对照审计方案检查自己的工作是否做得完整、到位,有无疏忽遗漏。

二是项目设计。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之后,控制项目投资绩效的关键就在于设计,设计阶段影响投资绩效的因素很多,其中设计标准、设计方案、结构安全系数等都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设计阶段的跟踪审计工作目标是确定设计单位资质是否符合规定,设计的深度和质量是否满足要求,设计是否控制在工程项目计划投资额内等。

(二)事中质量控制

事中质量控制,即是对项目建设质量完成情况的再次监督和检查,也是项目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一是招投标。根据招标文件及图纸要求审查工程量清单是否完整、准确,以减少结算中因量的变化带来造价的增减。对于招标文件主要审查其招标范围是否完整;文字表达是否准确;评标办法是否科学;程序是否合法,有无不符合施工资质要求的中标单位等。

二是施工。项目施工是项目投资的实施阶段,加强对施工阶段的审计对降低投资成本、确保建设质量等具有重大的意义。施工阶段审计重点环节有:设备材料采购和使用、工程资金使用、施工工期执行情况、工程质量监理与验收、工程变更和工程签证、工程索赔等。

三是决算审核阶段。工程结算是工程投资的汇总,也是单位工程造价的最终确定。工程结算的方式应与合同约定相一致。审核前,首先要熟悉合同和投标文件,弄清招标范围,明确哪些内容可调整,哪些内容不可调整,对于可调整的部分,再根据现场有关资料,审核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与现行有关规定有无冲突,定额套用是否正确,有没有高套重算,材料价格是否符合合同约定,费用计取与有关规定是否一致,让利是否满足合同约定等。

(三)事后质量控制

工程审计结束后,必须及时将审计工作底稿、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及附件、现场变更及签证纪录、审计结果通知书,以及项目交付使用、项目运行管护相关制度等资料整理登记归档,并对审计数据资料进行信息化处理,建立审计项目电子档案,便于日后查阅、利用。

三、创新项目质量控制方法

在项目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创新绩效审计组织实施方式、取证方式和绩效评价方法,合理保证项目绩效审计质量。

(一)创新审计组织实施方式

一是创新审计组织实施方式。按照财政审计大格局模式,打室、人员和业务类型界限,对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资源、审计结果等各方面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积极探索审计项目招投标和合同制管理方式,引入良性竞争机制和成本控制机制,激发审计人员的积极性、能动性和责任感。聘请项目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参与审计,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熟悉项目运行程序,使绩效审计评价更具客观可靠性。

二是提高审计组整体实战能力。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覆盖面广、审计对象繁杂、资金来源分散且多头管理,以及政策性、时效性强等特点,组织审前、审中、审后培训总结,聘请项目运行管护部门的专家讲课,提高审计组成员绩效审计的整体实战能力。

三是现场开展项目审理工作。项目审理工作前移到审计现场,降低审计成本,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绩效审计评价的针对性。审计质量管理实现由偏重于事后监督向事前与事后监督并重转变;由偏重于结果控制向结果与过程控制并重转变;由偏重于形式性审核向实质性审核与形式性审核并重转变。

四是注重审计方式的可行性。是选择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还是选择阶段性审计方式,如从开工时开始介入,跟踪整个施工过程,直至竣工验收;从设计之后开始介入,跟踪审计概算的执行情况;从施工合同签订后开始跟踪,审计合同的履行情况等,不仅需要考虑审计对象的特殊性,还需要充分考虑审计成本、审计力量和审计时间等因素,审计方式选择不当,将直接影响到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二)创新审计取证方式

从不同角度、深度和维度获取绩效审计证据,支持绩效审计评价结论。

一是探索创新绩效审计技术方法,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全面推行计算机现场辅助审计,有序推进以在线审计、实时审计为特征的计算机联网审计。利用计算机技术收集不同主管部门、不同项目的业务与财务数据,查找重复、交叉甚至重叠的资金与项目,并从制度层面上解决资金分散管理,项目重复浪费问题,切实提高项目绩效。

二是合理选择审计的切入点。它直接影响到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效果。审计实施方案中应明确选择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影响较大及事后不能审计或审计难度较大的内容作为审计跟踪重点,如:大型土方换填、涂装防腐、特殊施工工艺、大型机械进出场等,规定其作为必须审计的内容,而且应将审计跟踪点进行细化,为提高项目审计质量打下基础。

三是抓住建设项目审计的关键点。审计实施过程的控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中心环节。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应重点抓住以下关键点:隐蔽工程和工程现场查验及相关记录,避免在隐蔽工程中容易出现的以次充好、偷公减料、虚报高估的现象;分包工程招投标程序及招标文件编制的合法、合规、合理性,避免合同条款制定不严密,事后发生经济纠纷事件;主要材料和大型设备的选购定价,有无不正当的关联交易;工程形象进度及应付工程款的审核与管理;工程变更与现场签证的审核与管理,分清费用的合理性;索赔费用的审核与管理,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工程索赔的发生;对新型材料、进口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市场调查,做相关的单价分析,把握住确定材料价格的主动权。

(三)创新绩效评价方法

绩效审计评价结果不能只依靠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与业务数据,也不能只凭审计短时间内搜集证据后的分析判断结果,最主要的还是来自项目受益乡村对于项目绩效的真实感受。审计人员可开发研究实用性、针对性较强的“问卷调查表”,广泛征求项目主管部门、业主和受益乡村群众的意见,由他们参与对绩效情况的评价打分。

与此同时,创新内控制度的评价,将内控制度建立和运行情况纳入评价主要内容。这是因为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和执行好坏,对项目绩效有极大影响。如何评价内控呢?首先,在熟悉施工过程的特点时,应找出投资、进度、质量的关键控制内容,一般应包括工程中间及最终结算审批、现场签证办理、主要施工技术措施审批,以及上述大部分跟踪审计点。其次,根据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性原则,对上述主要控制内容进行研究,确定各项控制内容应设置的控制环节。再次,对上述控制内容及控制环节有关的工程建设制度、规定等进行对照,检查是否存在上述控制内容相应控制的制度缺失,各控制中是否存在关键控制环节的空缺;各控制环节的控制内容是否明确,是否存在重复。在汇总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施工过程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初步综合评价。最后,结合对跟踪点的审计,逐项检查主要控制内容的各个控制环节与实际执行的符合程度,调查了解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方对内控制度的意见和评价,最终对内控制度遵循中的符合性及内控制度本身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做出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

篇10

关键词:深基坑;止水帷幕;技术原因;处理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173

0 引言

有效控制深基坑工程地下水涌入现象发生,主要依靠止水帷幕技术。只有牢固有效的止水帷幕,才能保证深基坑工程的安全性。但是,在实际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程序不严,制定方案不合理,地质数据情况统计不准确等原因,导致止水帷幕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从而造成深基坑事故的发生。由此可知,有效处理止水帷幕失效现象,保障深基坑工程安全适用具有重要作用。

1 止水帷幕运用于深基坑中技术要点

1.1 建造止浆墙

止浆墙需要在注浆区域建造,其厚度要求在15―30厘米中间,厚度的设定为了有效防止注浆时从地面冒浆现象的发生。

1.2 钻孔技术

先确定注浆孔的具体孔位,采用测量放线的方法来确定孔位做好标记,根据标画孔位运用工程地质专业钻机打孔,这种钻孔过程中要保护孔壁用套管定位或是泥浆循环方式,孔形成后立即清理。其中套管护壁法主要针对含水砂层等严重地层钻孔时使用。

1.3 注浆管安放设置

第一步,严格按照注浆要求,结合深基坑具体地质情况,在注浆部位下设A管,不注浆部位下设B管。第二步,按施工要求链接A、B两个注浆管,将注浆管沿钻孔洞穿入孔底部;第三步,设定孔底与地面3厘米处填充粗砂或碎石子,再用速凝水泥密封孔口加固地表层,这样才能有效防止灌浆时外溢;第四步,用闷盖封顶,为了防止杂物进入[1]。

2 分析深基坑止水帷幕失效原因

2.1 失效概况

深基坑开挖土方前,按照降水检测方案要求,先检测基坑内外部下水是否相通,具体做法:先从内部基坑由降水井进行抽水,观测坑外水位是否下降,出现明显下降现象再停止抽水,如基坑外水位出现回升,表明深基坑内外地下水循环较好。土方挖向地表以下7cm,如出现了渗漏涌水现象,此时说明止水帷幕已经失效[2]。

2.2 分析止水帷幕失效原因

造成止水帷幕失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专业人士鉴定分析归纳为以下几方面:方案设计不当,施工原因及监管不严。在采取对深基坑取芯样本分析出失效原因:

第一,深基坑建造过程中,缺乏严格监管,导致施工员在操作中未按照图纸要求开展,发生少数桩位产生偏差,桩间连接距离超出规定数值要求,施工操作完成后未进行严格核实,检查不到位,导致深基坑工程出现开叉裂缝现象。

第二,施工人员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建造止水帷幕后,当桩位强度在初期硬度还不具备条件时,就开始对深基坑进行抽水,导致帷幕中水泥稀流走抗渗能力下降,出现工程吊脚事件,引发深基坑止水帷幕失效事故的发生。

3 采取措施解决止水帷幕失效现象

3.1 对坑外帷幕注浆进行封堵

注浆封堵包括三步:第一步,确定位置。深基坑止水帷幕以外进行注浆,注浆孔要求两排以梅花状设置,两排相距0.5厘米,第一排注浆孔以距双轴桩0.2cm为标准设定钻孔。第二步,布点。准备压密注浆针对第一排注浆孔。第三,开始注浆封堵加密,保障止水帷幕有效发挥作用。

3.2 对坑内帷幕进行混凝土密实封堵

基底距地表深6.8cm时,这一深度土层处于粉土性质,渗透性能好。针对地质特性在土方开挖前,采用缓凝土浇灌构造坚硬挡墙在排桩和基底交汇处,做到有效密封坑内渗漏点,防止水帷幕现象发生。

3.3 对坑外管井进行降压

深基坑开挖往往选在春夏交替季节,因此雨水较多土地湿度大,基坑土方挖到地表以下6.8厘米处,由于坑内与坑外的水值差较大,可能产生渗水现象,不利于基坑外注浆封堵实施条件,因此,需要布置坑外降压井来改善坑内外水值差。对于自然环境带来的土层湿度变化要随时观测,间歇式进行抽水。

4 施工流程

第一,对基坑外部注浆密封加固。先从孔洞第一排开始 ,注浆第一排操作完成后再开始第二排加固注浆。第二,基坑外部注浆要与基坑内部挂网式喷浆同时进行。观察加固中是否出现渗漏点,如有要及时使用水泥凝固方式密封,加固止水帷幕硬度和密度。第三,混凝土浇筑密封挡墙。

5 结语

本文通过深基坑止水帷幕的技术要点概述,分析了造成止水帷幕失效的原因,同时,提出有效解决的措施和施工流程安排,希望能对深基坑施工操作有所借鉴,止水帷幕是深基坑中的关键环节,有效防止了地下水涌入事件的发生。采用有效措施修复止水帷幕失效渗水现象,对于基坑安全性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