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1: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篇1

关键词:单一模式;情景模式;糖尿病护理教学;作用

所谓的教学模式,是指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而总结出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对于糖尿病护理专业教学来说,教学模式包含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如何对这一框架和程序进行填充,将教学效果扩大到最大限度,是为国家培养专业糖尿病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护理教育工作者不断寻找更全面和系统的护理教学模式,以更加能够适应时展要求的护理教学模式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对过去单一的护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并引入情景模式来进行护理教学,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1单一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糖尿病护理教学是培养糖尿病护理人才的主要途径,只有掌握丰富的护理理论知识,并且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够培养出各方面能力和素质都全面发展的专业糖尿病护理人才。而传统的单一模式虽然在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我国的糖尿病临床护理教学。可单一教学模式仍旧被当前我国的护理高校中普遍采用,教师习惯于将护理学理论基础知识采用"面对面"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并且在书本中也融入了大量的护理理论知识,这虽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糖尿病护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但是难以为糖尿病临床护理学生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 础[1]。

单一模式在教学环节中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中只是一味的听教师讲授,"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的现状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受到了制约。在护理实践当中也无法将理论基础知识全面的运用到实践当中,甚至很多学生在理论实践时感到"不知何从下手",这也给我国的临床护理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临床护理院校应该不断寻求有效的途径,对单一的护理教学模式进行补充和进一步的完善。

2情景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的情景教学模式,是指在护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教学情景,并且将学生引入情景之中,使学生在感到身心愉快的同时掌握好护理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基础知识进行运用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要全面的把握学生的情感规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需求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

情景教学模式是一种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对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①情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全面的护理基础知识和理论,这是单一模式教学中的主要目标和手段,全面和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实践的保障。②教师通过引入情景,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感化和教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教学效果更加具有实效,不仅能够将护理环节中注意的事项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还能够在情景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理论基础知识能够同实践相结合,使糖尿病临床护理专业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新一代的护理主力军[3]。

由此可见,单一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糖尿病临床护理教学,而情景教学模式既可以说是对单一教学模式的引申和拓展,同时又可以说是对单一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因此,在护理教学中,应该更多的引入情景教学模式,以情景教学模式中的优势来实现糖尿病护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引入情景教学模式的优势

引入情景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提升糖尿病临床护理教学的效果,使学生不仅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具有将基础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的能力。在糖尿病临床护理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模式,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掌握全面、牢固的糖尿病护理理论基础知识,是糖尿病护理专业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心应手的重要保障,这也是长期的护理教学中始终将单一教学模式作为重点教学模式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开展糖尿病临床护理教学中不能完全的摒弃单一教学模式,而应该在情景教学模式中融入必要的单一教学模式,以单一教学模式来促进情景教学模式的开展。以单一教学模式来带动情景教学的开展,是学生将护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必经之路[4]。

情景教学模式是一种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护理教学模式,因此,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视频、实例和模拟护理训练,学生能够进一步的巩固护理理论基础知识,并且在模拟训练中使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促进糖尿病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糖尿病护理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基于护理教学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对糖尿病护理教学中的2种重要模式-单一教学模式和情景教学模式的作用进行对比了研究和探讨,并分析了情景教学模式在糖尿病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优势,以期能够为我国护理院校的糖尿病护理教学提供些许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高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构建与效果评价[J].中南大学,2011,11(01):109-113.

[2]黄彩辉.标准化患者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D].2012年河南省护理科研暨临床护理PBL实践教学骨干研修班论文集,2012.

篇2

口腔生物化学是一门口腔医学领域的新兴基础学科,主要利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知识,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和揭示口腔的生命现象与疾病发生的机制[1]。它与其他口腔医学基础学科的知识密切相关,并为口腔临床医学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首都医科大学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口腔医学系高年级开设了口腔生物化学课。但由于口腔生物化学信息量大,更新快,其内容理论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深奥、抽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口腔生物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口腔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对临床课基础理论水平的提高,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具有一定科研意识的新型口腔科医生,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有幸参加大学本科一部分口腔生物化学教学工作,虽然参加教学工作时间不长,但根据自己做学生-医生-教师的经历,对此产生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1调整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口腔生物化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口腔常见病相关的生化知识,用生化的观点认识口腔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诊治方法,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口腔医生。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应该在教学内容上有所选择。精选授课内容,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果。口腔生物化学内容多,知识新,学时少,要想在课堂上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在授课时要学会取舍,突出重点。对于学生来讲,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后,对临床充满好奇和向往,可以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逐步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加强学生主动学习基础课的兴趣。各章节要围绕口腔生命活动来讲解,强调与口腔临床有关的口腔生物化学知识,如口腔黏膜组织的生物化学一章,可以重点讲解口腔黏膜各层相关化学成分及其代谢异常,可能引发的口腔黏膜病,从生物化学角度揭示临床上口腔黏膜病的机制。那些与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生理学等重复的知识、与口腔疾病的分子机制无关的知识点应该予以简化,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加以复习,或让学生以自学方式加以了解。结合科学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准备教学课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生物化学研究的迅猛发展,口腔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也要作相应的补充[2],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成果,以教材为基础,参阅有关专著、文献,讲授公认的理论,以及经典地、重要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最新进展,准备教学课件,使学生了解已有基础理论的研究脉络,并展示口腔组织生物化学的最新进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篇3

关键词 半导体物理学 课程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001-01

信息技术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随着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迅猛发展,微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电子信息学科的各个领域,电子、通信、控制等诸多学科都融合了微电子科学的基础知识。《半导体物理学》是微电子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以及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但是,《半导体物理学》具有理论性强、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更新慢等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文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微电子专业的《半导体物理学》课程进行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设置

重庆邮电大学采用的教材为电子工业出版社刘恩科主编的《半导体物理学》,该教材具有知识体系完善、涉及知识点多、理论推导复杂、学科交叉性强等特点,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固体物理、量子力学、统计物理以及数学物理方法等多门前置学科的基础知识。另外,我们开设的学生对象为微电子相近专业的学生,因而在课程内容设置时有必要考虑学生知识水平及其知识结构等问题。虽然微电子学相近专业开设了大学物理等课程,但是大部分专业未开设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及热力学统计物理等前置课程,学生缺少相应的背景知识。因此,我们在《半导体物理学》课程内容设置上,需要将部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及统计物理学等相关知识融合贯穿在教学中,避免学生在认识上产生跳跃。

从内容上,依据课程大纲《半导体物理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着重介绍半导体的电子状态及对应的能带结构,电子有效质量、杂质和缺陷能级、载流子的统计分布,半导体的导电性与非平衡载流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费米能级、迁移率、非平衡载流子寿命等基本概念;后半部分对典型的半导体元器件及其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以上分析,半导体物理课程对授课教师要求较高,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推导与结论同相关电子元器件的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半导体物理学》中涉及的理论及模型,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基于《半导体物理学》课程的特点,在传统黑板板书基础上,充分利用PPT、Flash等多媒体软件,实物模型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模拟微观过程,使教学信息具体化,逻辑思维形象化,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了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改革考核方式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半导体物理学》课程特点,对考核方式作如下尝试:(1)在授课过程中,针对课程的某些重点知识点,设计几个小题目,进行课堂讨论,从而增强学生上课积极性及独立思考能力;(2)学期末提交针对课程总结的课程论文,使学生在对课程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半导体物理学》是微电子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要实现《半导体物理学》这门课的全面深入的改革,还有待与同仁一道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汤乃云.微电子专业“半导体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13).

篇4

由于这两种类型的教育对象不同,培养目标不同,所以教学的方法也不同。但他们有一个教育的相同性就是培养学生职业操守的相同性。下面我从以下四点谈谈看法:

一、培养目标不同

对口升学班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会学习,能应试,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大量演练习题,强调“黑板会计学”,注重学生的升学率,为学生升入大学或高职打下良好的会计理论基础。

普通中专班的培养目标是以实践教学为主,忌讳“黑板会计学”,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功。如:识别真假钞,会点钞(机器点钞和手工点钞),能扎把;能熟练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会装订会计凭证;能熟练登记会计账簿,会对账,会结账,并有很高的准确率;能熟练编制会计报表等。尽量用真的、仿真的票证让学生实操。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财会实训网中网软件让学生更直观的掌握会计基本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进入会计角色,胜任会计工作。避免招聘单位在招聘会计职位时,把我们的毕业生拒之门外。

会计工作是一项动手能力极强的工作,它要求在会计教学中安排大量的实操内容。不进行实操训练,就好比一个厨师懂得做菜的步骤,没有实际动手一样,到头来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普通中专班教学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首位。

二、教学方法不同

对口升学班应针对高考大纲和高考样题,反复研究教材和考点、题型,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述法、讲练结合法)完成会计教学,要注重对学过知识的及时检测。最好把一学期分成几个阶段,每一阶段讲完要进行小结,小结后要有阶段性的考试。按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计算、会计分录、综合题的高考题型模拟,使学生熟悉高考题型。如果时间允裕,还应该模仿专业综合的考试时间来进行。让学生适应高考,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审题能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让学生尽快提高应对高考的能力。教师还要在检测后对试卷进行详细的分析,要写出书面的分析材料,上交教务科。教务科要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适时进行课程的调整,及时召开对口升学班任课教师讨论会,从教学中找出不足,查漏补缺,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普通中专班是针对就业单位的需要培养学生,注重实操训练。首先,新生的第一节课应该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给学生介绍会计的工作物品(算盘、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其次,要从“填鸭式”的讲授方法转变为具体实例的操作,如从原来的讲现金支票的填写转变成让学生自己填写现金支票,在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再进行适时的讲解。最后,在会计授课中也要实现从传授知识到传授方法的转变。因为会计知识的更新速度之快远胜于其他社会学科,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的会计知识,等到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会计知识就有了新变化,但会计的基本方法不会变。因此,教师应更多的传授会计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不同

对口升学班应严格执行教学大纲,教师对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必须全面把握,用较多的课时,把重点内容讲细,讲透。对一般内容也应全面理解,巧妙地做好知识点的衔接。尤其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引导学生记忆和理解,以应对高考的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把握会计的知识点、采分点进行基础会计的理论教学。

对口升学班还应该在会计教学中适时进行学生心理辅导,由于会计知识抽象、枯燥,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在教学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运用“赏识教育”,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后,就会喜欢这门课,喜欢这个老师。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普通中专班是在执行教学大纲的同时,把实训放在首位,多进行实操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我们普通中专班的教学内容基本是按照教学大纲的框架,增加三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出纳会计内容;一部分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另一部分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容。

普通中专班的教师应该找时间多去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调研,或是多参加社会审计工作,收集会计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比如: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的几种折叠原始凭证的方法,讲授给学生,比较它与书上的理论内容有何不同,让学生自己来讲哪种方法更便捷、更实用、更科学。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下转71页)

(上接63页)与学生容易产生互动,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日后学生适应会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四、培养职业操守的相同性

无论是对口升学班的学生还是普通中专班的学生都要有一个高尚的职业操守。

篇5

展览室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整个实验任务开始制作之前,教师带学生到电子展览室参观(各届科技节学生优秀作品的展览室),在参观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对某些作品产生好奇,会提出有关的问题,此时老师要及时地比较形象地简单回答,让他们明了。同时明确告诉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大家不仅要能制作这些作品,而且要有新的作品出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动机和求知欲望。并且在各个实验任务实施前,教师也要先演示各个实验任务的最终成果,让学生看到真实的东西,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再经过精心策划、合理讲解任务内容和对学生下达有关的要求。

二、做中学

让学生在“做中学”,变“先理论后实践”为“先实践后理论”教学方法。可以开展验证式实验,因为验证式实验步骤简单,每个学生都可以掌握,从而确保了所有学生都可以达到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为后面的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不验证式实验宫,学生不需要抽象思维,只要能按照实验教材操作便可,通过这样的实验能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基本理论进行体会、理解,并能迅速掌握该元件或者单元电路的主要功能,如观察二极管的导电特性的实验。在此实验中要求学生能按照实验电路图1、图2在印刷电路板上搭接好电路,学会用万用表测量电源电压、发光二极管、电阻等的质量检测。通过观察实验证实,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加正向电压时导通,加反向电压时截止。

三、做中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凡事从零开始。要学习、要掌握电子技术,不但需具备电子技术理论知识,而且应掌握实际操作能力。电子小制作正是学习电子技术的最好起步,是从事实践的开始。通过小制作不但能认识、熟悉有关电子元器件性能、作用,锻炼动手能力,而且有益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电子理论知识的理解。

所以一定要多制作示范性、趣味性、实用性较强的实验。精简元器件内部的机理分析,深入浅出地阐述各单元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知识,力求内容简洁、精炼、重点突出。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易于操作的实践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加强探索与动手能力的训练。注重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如发光二极管应用的实验,要求学生能按照实验电路图3在印刷电路板上安装好电路。进一步巩固用万用表检测可调电源电压、可调电阻的阻值、发光二极管等,同时让学生明确以下两个问题:1.可调电源、可调电阻的相互配合使用,可使发光二极管有时亮有时不亮。2.在发光二极管亮的情况下,调节电阻的阻值大小,可改变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在这实验任务中引导学生理解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流一般为几MA至几十MA、正向电压多在1.5V~2.5V之间。为以后进行灯光类作品制作打下基础,使学生懂得如何计算一个支路中可串联、并联多少个发光二极管等。如灯光类的知识扩展,如图4、图5之间的演变,灯光可发生很大的变化,由简单的流水灯变为“古田职专欢迎你”的灯光广告牌等(限于篇幅,电路中只画出一支路。每个字都是由发光二极管排列组成的,其中发光二极管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串、并联。与其它支路相同)。在上述三阶段实验教学方案中,学生可按自身能力侧重于不同阶段。实验教学法既重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又重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特色。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同时也贯彻了“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的教育方针。

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

个性作品展示。当每个实验任务完成后,评选出具有个性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将自己所做的作品与优秀作品进行比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智慧的撞击,这样的活动能很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求知欲,促进学生从各方面考虑问题,培养自主创新精神。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时所需知识和技能的情况演示讲解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并提问、讨论。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协作、提问、而教师则在实验室巡视,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实验成果必须进行点评,并对实验的总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其中不足之处加以补充,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提升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完整性。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完成后,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认真地作好自我评价,把感受、建议表达出来。自我评价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反思、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自信与成就感的好时机。教师应做好恰当的反馈与评价,及时表扬与鼓励学生。让学生在一种好的心理状态下各方面都有所进步。

篇6

关键词:分层教学;实施;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128-02

新时期下,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已经成为各个学校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学生的基础不同,素质水平也各有差异,如何能够全面地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实现好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通过分析原有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得出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也就是高中化学的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有着很好的效果。在新的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走进了课堂[1]。现代的新的教育理论在逐渐传播,面对这些条件,进行高中化学课程的改革,有着很好的意义。在把握基础知识的时候,对高中化学进行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本文对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进行简要分析,具体如下。

一、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需要

布鲁姆的学习理论基础是分层教学理论,其观点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能够使得更多的学生完成布置的任务。分层教学是把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利用好教学评价,合理解决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分层教学思想能够更好地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的结合,属于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2]。孔子认为,要掌握“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学如果能够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也就是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分层教学的核心是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教学。如在进行铝盐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往氢氧化钠中滴加硫酸铝和往硫酸铝中滴加氢氧化钠现象有何不同?这样可以带动各层面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首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学生的对学习态度和个人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性[3]。在教学的初期,为了摸清楚孩子们的具体情况,教师应该先进行教学复习。安排2周左右的课时对学生的初中化学知识进行复习。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为更好地学习高中知识奠定化学基础,另一方面还可以从这个过程中发掘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利于对学生合理地分层。最后,通过学生的个体表现,结合小型测验,把全部同学按照不同的基础能力等差异进行分层,划分为(A.80分以上;B.60到80分;C.50到60分;D.50分以下)四个层次,每个层次安排一名组长,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伤害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的分层结果只是针对教师进行的,分层结果也只有教师自己知道,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步状态进行调整,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变化情况。例如:在进行金属性质的教学中,金属单质置换盐溶液中的金属时对A层的教学目标是要达到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学习完化学知识以后,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如:金属钠能否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元素?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在个人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升。B层的教学目标是要实现学生掌握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学生可以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理解,善于思考,学生的个人能力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学习的效果较好。C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基本掌握所学的知识,对教学大纲把握得较好,在课程学习结束时能够及时地进行复结,学习化学后确实能够有所收获、有所进步。D层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能够理解掌握,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来完成课本知识和作业。

三、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的评价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进步和教学效果的实现是有很好的作用的[5]。其基本过程可以总结如下:对学生进行分层施教,然后进行分层练习,针对不同的学生个别辅导,最后对分层效果进行评价。教师设计练习作业分两层次:基础过关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并且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能力提升题要求A、B两层的学生完成,A层的要求达到优秀,B层学生要求完成情况良好,鼓励C、D两层的学生有能力的可以去完成。由于建立时间仓促,对于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法的构建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课堂教学设计该如何更好地进行,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形成有独特特点的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其次,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安排,实现教学的合理化,实现一个更好的教学效果,是高中化学分层教学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再次,分层教学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要有一个动态的分层效果,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何更好地进行分层,科学合理地实现层次的调整,需要继续改进。最后,对于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后的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否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效果,有很好的实际意义。通过分层教学法,能够实现对学生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按照不同的情况进行教学,得到更为满意的教学结果。高中化学的分层教学模式,不仅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学习内容也比原有的教材更为丰富。通过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让学生更喜欢学习,有更大的兴趣学习。教学需要做的,不仅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更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加强敬业精神,掌握新的教学理论。相信在不断的发展研究中,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会做得更好,对于学生的进步和教学方法的发展有更为有益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天利.浅谈职业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8).

[2]汪东才.高中化学分层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4).

[3]邓海英.高中化学教学中“分层递进式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篇7

企业管理概论是职业院校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综合性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与技能,从而适应基于现代技术环境与科学管理条件下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本文提出,教师在企业管理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会学生用经济观点、管理观点去观察、分析问题。

关键词:

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在社会经济大环境中进行的,企业的战略、营销、财务、生产组织、技术选择、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管理,既需要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也需要基础经济知识。因此,从市场经济学、管理学再到企业管理,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研究和管理经济组织的基本思路。通过这三门课的融合,可以更有效地解决企业经济活动问题。在此背景下,企业管理概论课程应运而生,其落脚点是对现代企业的运作及管理进行研究,指导管理实务,使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当前,职业教育也处在巨大的变革中,人才培养已从封闭、单一型的教育转向开放、复合型的教育。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提高素质,成为中职、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加强对学生经济管理素质的培养正是适应这一转变、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因此,不少职业院校相继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入企业管理概论这门课程,以期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就业做准备。

一、课程内容

企业管理概论课程是以市场经济学和管理学为理论基础,融市场经济基础知识和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及科学的管理方法与技术,树立经济观念和现代管理观念,以适应基于现代技术环境与科学管理条件下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职业院校教学的主要对象都是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加之生源,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所以应以市场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以现代企业管理为重点构建这门课程。将该课程的培养目标设置为,以让学生了解、理解必备的经济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为出发点,介绍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实务。其中,“现代企业管理”模块涵盖了企业管理实务、企业运作过程及管理、企业资源配置及管理、企业与企业环境等内容;“经济管理基础”模块涵盖了管理组织,管理职能与管理原理,消费者、生产者与政府行为,市场供求分析,市场经济基础等内容。这样就突破了以往的企业管理教材结构体系,以现代企业管理为主线,将经济基本知识、管理基本知识和企业管理实务融为一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也便于教师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做出取舍。

二、课程意义

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经济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正是中职、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开放的现代社会中,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与技能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笔者学院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反馈,我们发现企业中的许多工作、问题都与管理和技术密切相关,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生产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懂得企业管理知识,树立经济观念,掌握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为此,学院近年来不断加大企业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力度,收到了良好的成效。许多学好这门课程的学生更能胜任管理岗位,也能更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为将来的发展、成才提供了保证。

三、课程教学

1.课程要求企业管理概论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对职业院校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要求上要有所降低。为此,我们将本课程的要求设置为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市场经济的基础知识;熟悉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现代化管理的基本手段;了解现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以及企业主要部门的管理内容,学会沟通、协调与配合;树立经济观念,初步具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2.教学方法企业管理概论综合性、实践性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让学生树立经济意识和管理意识,指导学生学会用经济观点、管理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其次,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企业管理是对管理的规律性的认识,是对企业管理实践的总结与概括。这就要求教师教学切忌照本宣科,而应深入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企业管理知识。最后,要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企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哲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各种专业技术。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各种知识的综合应用,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8

论文关键词:高职;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实践能力

《经济学基础》已被教育部列为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的先行地位。然而,到目前为止《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教材、课堂、考试”为中心,强调理论的学习和记忆,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从实际教学来看,经济学基础目前的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培养学生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项目教学法把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注意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见,项目教法能够解决目前《经济学基础》中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在高职《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中引入项目教学,应该采用什么样的项目教学模式,是目前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国内近几年来不少学者对项目教学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职业技术学院在借鉴西方先进经验之上,根据自身办学特色,摸索着不同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实现。目前对高职《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的项目教学的研究的文献很少,可供查阅的资料中,仅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国环境干部学院”的《经济学基础》精品课程中,涉及了对“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的设想,但只是在项目的选取和考核体系的改革上做出了一定的研究和分析,其研究并未涉及项目教学的具体方案、学习环境的建设策略、师生角色的定位、小组分组的原则管理、评价体系等具体方面,更加缺乏任务的展开与控制的实施、成果的评价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的实践总结。因此,深入探讨研究高职《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模式和实践,不仅是适应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其有助于完善项目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同时也为其它学科项目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高职开展“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

从理论上看,当前职业技术教育项目教学的研究仍然十分薄弱,职业教育中的许多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目前的研究成果,大量的原则和方法都停留在感性阶段的总结上,缺乏必要的实践论证,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的研究,能够丰富和充实职教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实践,并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从实践上看,本研究最大意义在于它的实践价值。《经济学基础》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能否顺应时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关键在于教学和实践等各个环节能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而目前所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呈现出诸多的弊端,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和提高学生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因此,“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的研究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发,研究项目教学的模式和实践,在实施不同教学模块过程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相结合,由课程的知识目标来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是否达到能力目标的要求来检验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以体现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的界定:《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是以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典型有效的项目为依托和载体,以培养学生经济学原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分析能力为目标,以综合能力鉴定为评价标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的开展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下,发现和确定课程学习的主要驱动性问题,围绕问题拟定项目的实施计划,寻求和合理配置项目开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合作、调研、分析、总结等形式开展真实的工作任务,完成具有价值的论文或报告,最终通过教师和同学对项目的进程和成果做出评定。通过“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的模式研究和项目教学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工作态度、社会能力、方法思维能力和职业意识。可见“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既是高职教育课程教学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高职院校贴近社会需要进行课程改革的一种发展方向。支持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核心观点是学习者从经验中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和意义。经验是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形成的。因而,建构主义的认识论是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人的实践建构而成的。核心理论有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技能不是被动积累的,而是个体积极组织和实践的结果;认知是一个适应过程,它使得个体能在特定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认知对个体的经验起组织作用,并使之具有意义;个体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建构知识、能力,易于形成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杜威提出“做中学”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五个要素:设置疑难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活动有兴趣;确定疑难在什么地方,让学生进行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动每个步骤所含的结果;进行试验、证实、驳斥或反证假设,通过实际应用,检验方法是否有效。这五个要素的实质是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情境学习理论。情景学习理论有心理学传统的情境学习理论和人类学传统的情境学习理论两个流派。心理学传统的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在个体与情景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被建构的,建构知识与理解的关键是参与实践。人类学传统的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默会知识对新手的重要性,在实践共同体中,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此外,还有“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隐形知识理论”等,项目教学正是从这些理论中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的。

三、《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研究的内容与创新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目标是基于“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设计出“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的内容,同时分析出项目教学的技术、资源支持、学习环境的建设策略、师生角色的定位、小组分组的原则管理以及项目教学的评价体系,引入项目教学,通过项目教学任务的确定、资源分配、任务的展开与控制的实施,对项目教学的成果进行评价与总结,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项目教学的改革和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

(二)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一:“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的目标面向职业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研究假设二:“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确定项目教学内容时,既要符合知识能力的需要,也要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经济学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

研究假设三:“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整体模式设计上,应把握全面系统的原则,以实用性为目标,以兴趣为引导,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经济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的实践能力。

研究假设四:“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进行实践研究时,通过项目教学任务的确定、资源分配、任务的展开与控制的实施,对项目教学的成果进行评价,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调整设计内容。

(三)研究内容

(一)高职《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的优势与理论基础的研究。包括:与传统《经济学基础》教学模式相比较项目教学的优势研究;高职《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

(二)高职《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模式的研究。包括: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与条件研究;项目教学的技术与资源支持研究;项目教学中学习环境的建设策略研究;项目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定位研究;项目教学小组分组原则与管理研究;项目教学“项目”的属性与规范研究;项目教学的评价体系研究。

(三)高职《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的实施。项目教学任务的确定;项目教学的资源分配;项目教学任务的展开与控制;项目教学成果的准备与评价;项目教学的总结与反馈。

(四)高职《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的实践意义。项目教学的问题研究;项目教学的对策研究;项目教学的实践意义。

(四)研究创新之处

高等职业院校的项目教学科研工作从总体上看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研究成果,大量的原则和方法都停留在感性阶段的总结上,缺乏必要的实践论证,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教学模式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有利于完善项目教学体系。根据目前可供查阅的资料显示,对高职“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进行较全面系统的设计,探索其可行的项目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践研究和总结,在国内尚属于领先研究;它是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全面创新;对于促进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改革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和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研究的方法与实施步骤

根据本研究的特点,结合实施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的研究方法:其一,调查研究法。对高职院校进行调查,了解当前这门课程教学的现状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做好准备。其二,讨论研究法。有针对性地定期召开会议,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及教学人员参加会议,就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商讨解决对策。其三,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广泛的分析研究,科学地设计和策划,边行动边反思,即采用“计划—行动—考察—反思”的模式,及时掌握有关信息、总结经验,并对已有研究作及时反馈,边实践边调整研究方案,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研究过程的高效性,以达到研究的具体目标。其四,实践检验法。将所设计好的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实践检验,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进一步加以完善。

综合运用以上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将经过以下五个阶段进行实施:第一阶段为研究规划阶段,对研究范围、研究重点、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分析规划;第二阶段为调查分析阶段,对所需的资料进行广泛地调查,以便获取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第三阶段为构建形成阶段,完成课程项目教学模式的设计,构建项目教学的体系,形成初步研究成果;第四阶段为实践评价阶段,将设计的项目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对课程项目教学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调整,完成项目教学的实践研究;第五阶段为总结提高阶段,进一步优化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的研究,形成最终的研究成果。

五、《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研究的实践总结

通过实施在《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经济学理论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创设了发展自我兴趣和开发个人潜能的机会,提供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和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机会。学生在经济学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自主的检验自己最初的分析和判断,把所学经济学理论知识放回到实践中进行检验,在检验中发现新问题,拓展新的知识,这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又促进了能力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结果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和职业素质的提升。

篇9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新形势,为了实行计算机的普及教育,特别是实行年轻一代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培养,我省对中专生实施了计算机统考的检查。

一、培养兴趣,师生合作

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关系到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所面临的教学问题。我的方法是对学生做思想动员,我给学生说明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到在信息社会化的今天,计算机的使用成为人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了解到计算机知识成为人人都必须具备的“第二文化”,使学生深深感到在不久将来,不了解计算机知识,不会使用计算机,就好象不懂中文、不会写字一样,将成为新时期的文盲,将无法在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将会被社会所淘汰。这样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激发了,对计算机统考有了思想准备,对自己的未来前途有所了解。因此,对学生作思想动员,介绍计算机的作用和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是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催化剂”。

当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比较浓时,我就采用一种比较宽松的教学方法――实行师生合作的学习政策。具体的做法是:在学生学习计算机过程中,我经常下班辅导他们,尽量做到他们一旦有疑问难题,就立刻解决。使他们更快更好地继续学习下去,不致于总是因为有某个问题而中断或放弃往下学习的机会。并且在考试的前三天停课,做全面复习牢固学生知识和考前辅导工作。师生合作还表现在“以好带差,以强带弱”的学习风气。我按一个班为单位,把基础知识好、操作能力强的学生集中起来,要求这些学生每人辅导一位或两位其他学生的学习,并把有关信息反馈给我,这样我更清楚了解到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学生当中也逐渐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环境。当然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是片面追求合格率,而是为学生就业做准备,也并不是传统的加强压力或者题海战术的应试教育,而是与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关的素质教育。因此,实行师生合作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加班加点,“对症下药”

在我教统考班时,我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强调让学生实验操作,在亲身体验中悟出道理;强调让学生通过思考,从而消化吸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财富;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我们知道,计算机是一门新兴科学,也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学好计算机知识,特别是入门基础知识是计算机老师感到头痛的问题。对此,我通过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思维逻辑判断能力等),以学生为本位,实行加班加点、“对症下药”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尝试。

(1)有些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差,但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比较浓。因此,我要求他们在课堂教学时,认真做好上课笔记,但不要求完全理解和掌握上课内容,只强调记下老师上课内容。下课后的空闲时间或者晚上自修时间,我给他们“开小灶”,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并不断以通俗易懂语言解释引导他们,或者列举现实中形象的例子开导他们。当他们差距缩小后,我又开始实施另一种引导教学方法。我在基础课堂上十分注重发扬教学民主,教学常在师生或学生的讲座中进行。学生持不同意见,我允许他们随时可以打断我的讲课,一起解决问题,共同进步。

(2)有些学生理论基础好,但实践上机操作比较差。针对此类学生,我并不急于让他们完成上机任务,而是让他们从基本的键盘指法练习开始。在熟练英文、汉字输入后,再利用休息天的时间给他们补充其他基础操作技能,如UCDOS的功能键使用方法,WPS,CCED的排版操作和表格制作,FOXBASE的具体操作等等操作过程。因为他们理论基础牢固,只要在速度上作文章,就会很快提高他们的基本实践技能。因此,给他们多一些上机时间,让他们在反反复复上机操作中渐渐地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境界。

篇10

(一)“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的优点与不足

“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以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为理论依据,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其优点是可以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教学效率较高;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组织管理较为容易。“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虽然有诸多优点,但其不足也是很明显的。首先,简单的“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深刻理解,因而不易真正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其次,对全班学生按照同一进度和要求进行教学,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再次,教师主导的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发挥,学习独立性和内在潜力受到压抑,从而导致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第四,学生不能及时地学以致用,不能很快将所学知识与工程问题联系起来,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第五,在“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课堂的舞台,学生只是接受结论性的知识,而对知识的产生过程缺乏了解;学生“单兵作战”,缺乏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这不利于学生查阅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

(二)“自助式”教学模式的优点和不足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助式”教学模式,并被很多高校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自助式”教学模式是指以杜威的教育哲学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中心”为价值取向,根据学生的兴趣,依靠学生自己或通过同学间互助来实现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优点是能够克服“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的不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其不足表现为:缺乏教师或学习团队督导,效率不高;学生经验和知识储备不足,难以抓住基础知识的重点,难以掌握系统的学科基本知识。

(三)“半自助式”教学模式的提出

在信息社会,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师生双方的角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也必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另外,由于工程技术人才是面向行业的实用型人才,对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较高,而“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在这方面的乏力更加凸显了教学改革的必要。然而,学生毕竟是“未完成者”,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导者,“自助式”教学在传授知识上的不足,使之注定只能成为教学的辅助模式。正是如此,以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类人才培养的特点与实际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的前提下,比较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和自助式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在充分吸取“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与“自助式”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组合,提炼适合该类人才工程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应用于8门专业课教学中。经过十余名教师八年多的教学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提炼出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因该教学模式是在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模式与学生自助学习模式基础上优化建立的,故命名为“半自助式教学模式”。

二、“半自助式”教学模式的涵义和特点

(一)“半自助式”教学模式的涵义

“半自助式”教学模式由“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和“自助式”教学模式两部分组成,但又不是简单叠加。在“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阶段,引入“思维导图”组织教学,教师主要运用讲授法,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流程等基础知识进行大班授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学生的知识迁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自助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综合运用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自学辅导法等教学方法,采用小组教学与个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过程监控和细化考核,引导学生综合利用自主研发的工厂仿真系统、设计及研究平台、图书馆文献资源,完成基础知识的扩展及应用,熟悉生产工艺等实践环节。在该模式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个体或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具体工程问题,将教师讲授的基础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工程技术问题之中,学习结束后,通过总结成果、撰写学习报告、制作ppt课件向全班师生进行成果汇报和交流。综上,我们将“半自助式教学模式”定义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传统讲授为主,以学生自助学习为辅,两者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半自助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第一,在理论基础方面,“半自助式”教学模式采纳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的合理成分,吸收杜威“学生中心”的教育哲学,借鉴现代人本主义“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博采众家之长,有效结合了传统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理论的精华。第二,在教学目标方面,“半自助式”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系统掌握,还注重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解决具体工程问题能力、协作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态度的校正。第三,在教学方法方面,“半自助式”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求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和自学辅导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四,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采用班级授课、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班级授课制的效率优势、小组教学的协作优势和个别教学的差异性优势。另外,半自助式教育模式还重视面授教学与远程指导、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公用信箱、QQ群等新交流平台在学生学习交流、指导中的作用,鼓励学生深入生产现场,了解生产实践,增加直观感受。第五,在设计原则方面,“半自助式”教学模式以分层递进、主体性、协作性、民主性、开放性为设计原则,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采用“传统”教学,对于具体工程实例采用“自助式”教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间任务驱动型的协作,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见解,构建多元开放的学习平台。

三、“半自助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应用范围

“半自助式”教学模式在内蒙古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工程技术类本科生课堂教学中得到实质性具体应用,其应用课程及参与教改实验的学生范围有:校级精品课程“生物工艺学”8届16个班,480余名学生;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生物化学”5届10个班,300余名学生;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微生物学”7届14个班,400余名学生;校级精品课程“生物分离工程”7届14个班,400余名学生;校级精品课程“发酵设备与工厂设计”3届6个班,200余名学生;“免疫学”4届8个班,300余名学生;“生物反应工程”2届4个班,100余名学生;“生物制药学”3届6个班,200余名学生。

(二)实施方案

在该模式实施过程中,我们分别在传统教学模式与自助式教学模式,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任务做了明确分工,并根据学习进度将自助式教学模式分成前中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中明晰了教师与学生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做法,最后给出考核程序与方式,并对考核内容进行细化,划定分值,使该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半自助式”教学模式考核计分标准:本考核分两个阶段,共100分,分别是:“传统教学模式”阶段65分,“自助式教学模式”阶段35分。在“传统教学模式”阶段,笔试成绩50分,主要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主要考核内容,考核中加大综合题目的命题比例;平时成绩15分,以考勤、学生参与和使用“思维导图”情况为主要考核内容。“自助教学模式”阶段35分,其中成果质量占25分,以成果内容是否完整系统以及成果深度、成果连贯性、语言与撰写报告格式和其他特色为主要考核内容;成果交流占10分,以成果交流过程中PPT的制作质量如何、讲解内容是否重点突出和精炼、讲述时表达是否流畅、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洁、是否具有感染力,是否具有其他特色等为主要考核内容。

四、“半自助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经过多位专业课教师的密切配合和努力探索,半自助式教学模式在内蒙古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本学院的其他专业课教学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为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该教学模式实施后的具体效果体现在:

1.促进课程建设。该教学模式促进了内蒙古工业大学承建的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的建设,也促进了校级精品课程《生物工艺学》、《生物分离工程》和《发酵设备与工厂设计》的建设工作,带动《免疫学》《生物制药学》《生物反应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建设,同时,为化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工程技术能力。该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为学生打造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平台、基础知识应用平台,使学生有兴趣和动力去探索和研究工程技术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具体表现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生出勤率和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表现出较好的工程素质;考取研究生比例提高,学生参加工作后工程实践能力较强,企业反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