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任务完成情况总结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1: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组任务完成情况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组任务完成情况总结

篇1

在传统教学中,上课的教学环节是“上课概念讲解举例说明概念二讲解举例说明概念三讲解举例说明……课堂练习课堂总结作业布置下课”。而“项目导向”要求课堂教学环节是“上课—情境引入(案例引出)提出问题任务布置示范解决问题(讨论)知识归纳功能扩充新任务布置示范解决问题更大更复杂的任务引进示范解决问题(能力反复训练)课程和知识总结(应用、技巧)作业布置下课”。“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采用的训练方式及步骤为第一引入项目情境布置任务;第二学生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研究整个任务的解决方案;第三老师对方案进行审核;第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与汇报、完成任务;第五单元考核。并且课堂结束后,学生会有自己的成果,这些成果是可以展示的。

2课程考核方案改革

2.1考核总表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占50%。形成性评价是由日常考核(根据上课考勤情况、完成作业、课堂实践情况等)20%和单元实践(根据完成项目的时间、功能、是否创新情况)30%组成;终结性评价是由课外项目(学生陈述所完成的项目、老师提问情况)30%和期末考试(笔试成绩)20%组成。

2.2日常考核细则日常考核满分为100分。课程授课共有12周,4周定为一个月,学生每个月的工资为4000元,日常考核由学生最终的3个月的工资总额决定。一个月如果有3次无故缺席,解除劳动关系(成绩直接定为不及格)。表现优异者,有奖金(每个月400元钱)。备注:迟到早退1分钟扣5元钱;旷课一次扣400元钱;请假1次扣款100元。

2.3单元实践评分标准单元实践评分标准由方案完整可行80分、文档规范10分、PPT完整美观10分组成,根据方案的完整美观度酌情扣分,方案非独立完成或方案不完整者酌情扣分,文档没有按照规范要求的扣10分,PPT不完整美观者酌情扣分。

2.4课外项目评分标准教师负责给每个课外小组打分,小组根据教师的打分给每个成员打分。小组的得分是小组成员得分的最高分。小组成绩为优秀的,小组成员成绩为优秀的比例最多为50%;小组成绩为良好的,小组成员成绩良好的比例最多为50%,及格的比例至少30%;小组成绩为及格的,小组成员成绩及格的比例最多为50%;小组成绩为不及格的,则小组所有成员的成绩为不及格。课外项目评分标准为:(1)功能完整,占50分。评分细则为每个模块占10分,共50分;功能完整或不正确的扣相应分数。(2)项目组计划合理,占10分。评分细则为没有提交计划扣10分,计划不合理扣5分。(3)按时提交成果,占10分。评分细则为按照计划按时提交成果,每个阶段占2分,没及时提交成果的扣10分。(4)资料齐全,占5分。评分细则为项目组成员每个人写好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并写了日总结、周总结和月总结。(5)文档规范,占5分。评分细则为整个文档格式规范。(6)答辩,占20分。评分细则为语言表述清楚,简明扼要,回答问题正确。

2.5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是以笔试的方式进行,题目全是开放性的主观题,本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是以开卷形式进行,题目总分100分。试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实际操作题4个,每题10分,共40分;第二部分为案例分析题2个,每题为30分,共60分。

3小结

篇2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组学习;项目教学

在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利用小组学习进行合作探究,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一步教学实践中,打造高效的课堂,成为了完善项目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1.高效的小组和分层

(1)分层学习。

班内学生在分组时,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配。以每组6~7人为例,可按学习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 A为最高(1~2人),B为中等(约2人),C为较差(约3人),其中A为小组长,由教师负责指导,在学习过程中,A负责B,同时A、B各负责C层次中的一人,形成“一帮一”模式,手拉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分层发言。

在过程性评价中,课堂发言和表现是要计入平时成绩的,并且占较大比重。而在课堂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发言踊跃的大部分是A、B层次的学生,C层次的学生很少主动发言甚至不发言,因此我们可以规定,C层次的同学拥有最高的发言优先权,其次是B和A,并且规定C层次的学生每节课至少发言一次才为合格,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C层次的学生有较多的发言机会和较高的得分,防止平时成绩的两极分化,避免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情况的出现。

(3)分层奖励。

在进行奖励时,每个学生发言一次得一分,发言正确或有创新时奖励加倍;对小组来说,只有在全员参与且完成任务时才能得分,每个任务完成后由各组代表选出最优小组,可得到双倍奖励加分。

2.高效的讨论和分工

(1)教师对小组长进行培训。由各组组长组成临时学习小组,教师提前一周下发导学案,临时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导学案中的任务要求,导学案针对重、难点,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分散难点,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用以完成主要知识点的自学和提炼,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及早发现问题,想好应对方法,修正教学策略,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2)教师提前一两天下发学习任务书,由各小组长在课前主持完成任务书中的自主学习部分。在讨论过程中,由各小组长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收集汇总,上交课代表,形成反馈,针对收集到的问题在课堂上由全班进行讨论,利用“翻转课堂”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3)小组长提前做好成员分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任务,如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板书设计、展示和评价等,为小组展示做好充分的准备。

3.高效的展示与交流

(1)口头展示。导学案中的基础知识部分难度较低,主要是重点知识的拆解,由各小组派代表口头回答问题,以较少的时间完成基础知识部分的任务要求。

(2)板书展示。对导学案中的提高部分和延伸部分,由小组派代表在教师指定的区域内先进行板书展示,形式可以多样,比如表格、归纳等,要求板书工整、简洁清晰、布局合理。

(3)书面交流。针对导学案中的电路图和波形图等图形分析部分,若进行板书展示会增加时间成本,因此可以两个相邻小组进行交换,面对面进行批阅和修改,意见不同之处进行组间交流,教师巡回进行指导和修正。

(4)上台展示。提高和延伸部分的问题通常带有一定的可讨论性,在板书展示之后,各小组派代表依次上台进行展示,阐述本组的解决方法,要求语言清晰、表达准确,阐述结束后由其他小组提出质疑,该小组进行解答,进行组间交流,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由教师进行启发,最终得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5)实物展示。在资料搜集和说明某一问题时,也可以采用实物来进行展示和阐述。在进行成果展示时,可将各组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展示部分的效率和趣味性。

4.高效的点评与总结

(1)学生点评总结。学生点评总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评价本组表现,包括学习表现、学习的收获、出现的问题,等等;另一方面是评价其他小组,包括课堂表现、对方的可取之处,等等。

篇3

(1)学生理解并掌握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的概念、功能、分类,学习完毕后能够口述并写出来,教师课堂抽查。(2)学生了解并熟悉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学习完毕后能够口述并画出工作流程图,教师课堂抽查。(3)学生能够区分PACS与HIS/RIS之间的关系,教师课堂抽查。(4)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医学影像信息系统,通过演示来判断是否达到目标。

2学生特征分析

(1)中职医学影像专业学制为3年,该部分内容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学习。通过学习该部分内容,学生能够提前熟悉医院信息化环境,较快进入实习角色。(2)该专业学生大部分住校,每人都有智能手机,班级建有QQ群,可随时上网学习;学校机房也提供上网学习条件;教室安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自习时可进行自主学习。(3)学生前期已学习了WindowsXp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4)中职生普遍轻理论、重实践,对计算机课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自控力差,很少提出问题、主动学习,应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和激励措施。

3课前任务设计

3.1设计思想

(1)运用翻转课堂整体教学设计思想,将课前任务与课上活动相联系,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遵循“努力>正确、质量>数量”原则,例如,学生完成任务4,可免除本次理论测验。(2)课前任务设计遵循教学问题设计原则,例如,角色扮演、生活实例。(3)课堂任务设计遵循小组活动设计原则、及时检测与反馈原则及课堂活动高度结构化原则。

3.2教师提供资源

(1)文字版校本教材《医学信息技术》P154~156:岗位对接篇———项目5“医学影像信息系统”,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图。(2)电子版校本教材《医学信息技术》P154~156:岗位对接篇———项目5“医学影像信息系统”,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图(电子版可通过班级QQ群或网盘下载)。(3)电子版PACS(医学影像信息系统)操作说明书,里面有详细的系统操作步骤。(4)教学视频“PACS工作流程”。(5)拓展资源:以PACS为关键词检索相关视频信息。

3.3学生任务

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并计入平时考核成绩,满分10分。(1)学习文字版或电子版校本教材,掌握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口述并写出来。评价方式:教师课堂抽查,小组评分,1分。(2)认真阅读PACS操作说明书,为课上系统操作做准备。评价方式:课堂个人测验,4分。(3)观看“PACS工作流程”视频,口述并画出工作流程图。评价方式:教师抽查,小组评分,重点考查学生表达是否清晰、合乎逻辑,2分。(4)对照工作流程图,以患者身份到医院体验,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或叙述)工作流程,并找出与教材所示工作流程的区别。评价方式:此任务为附加题,完成者可免于理论测验。(5)简述PACS与HIS/RIS的关系。评价方式:教师抽查,小组评分,1分。(6)以PACS为关键词,上网检索相关视频和信息,了解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写出至少3个有用内容的标题并附链接地址,提前两天通过QQ反馈给教师。评价方式:教师评分,2分。

4课上任务设计

(1)内容热身(10分钟):教师检查任务6完成情况,并展示好的收集案例(学生介绍展示),给出学生评分,总分2分。(2)任务检查(20分钟):教师随机抽查小组长任务1~5完成情况,小组长检查各组成员任务1~5完成情况。分项评分,总分4分。(3)及时教学(5分钟):教师评价学生任务1~5完成情况,对难点和不易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说明(70%以上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统一讲解,否则以小组讨论或个人查找资料的途径解决)。(4)个人测验(10分钟):教师针对课前学习内容指定小组出题(选择、判断、填空共12题,每组出两题)并批改,巩固学生课前学习成果。该活动不计分。(5)及时教学(5分钟):根据测验情况,教师将集中性(70%以上学生反映)问题、错题再次讲解。(6)个人测验与小组讨论(35分钟):结合任务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PACS的预约登记操作、患者列表界面操作、影像处理界面操作、图像接受操作、打印模板设计操作、查询统计操作等操作任务。个人自评与组员互评相结合,总分4分。(7)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巡视、观察学生任务完成情况,通过演示解决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70%以上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概括总结。(8)机动时间(10分钟):用于处理课堂上临时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展示超时或小组活动延时等。(9)说明:该班级共32名学生,共分为6组(采取自由组合,教师协作分配),小组长由组员选举产生。

5教学设计反思

篇4

关键词:学情分析;教学思路;认知学徒法;任务设置和分析

单片机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应用技术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单片机技术的向往日益强烈,但由于单片机是一门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学科,学习起来的确存在一些困难。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如何引导学生科学高效的学习本门课程,是摆在所有任课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体悟和感受,与各位同仁分享。

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选定教材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6月第13次印刷,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第二版,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且荣获了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首届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优秀教材评审二等奖,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本次教学内容选定为第二章“增强型MCS-51单片机结构”中第二节“输入/输出口”。紧承上一章节单片机的基础知识,本章节介绍具体型号单片机结构和使用,尤其是本节“输入/输出口”内容更是重中之中,因为单片机所有数据的采集和反馈都体现在端口上。后面的内容都是对端口的精准使用,所以本节内容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本章或是本课程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2.学情分析

学生均为高一新生,经过前半个学期的学习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绚丽刺激的新事物,好奇心和接受能力强是这个阶段年龄人的普遍共性。叛逆心性和不愿受约束更是直接反映在他们的言语和肢体中,所以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由于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上有一定的差距,个体之间亦是参差不齐,不会学和厌学的情况比较普遍,上课不注意听讲,偷懒等行为依然存在。这给任课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把课程知识更好的呈现出来,还要努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科学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因此,根据学情分析和章节的主要内容,我决定主要采用“学徒式”教学模式,制定本节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 理解P1、P2、P3和P4端口的结构。

(2) 理解各端口“输入/输出”特性(不包含第二功能)。

(3) 合理分配和使用端口。

(4) 培养职业素养,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课前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撰写教案和教学PPT,准备学生导学案和工作页。课前布置学生观察交通路口的霓虹灯亮起的时间和相应各路口指示灯的颜色,并记录在工作页上。预习本节内容,思考输入和输出对应的参考量是什么?为课堂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5.教学思路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和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前要理清教学思路,细分教学环节,把握教学步骤,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足准备。

课堂教学,以“课前任务提问”开始,“任务设置与分析、分组达成目标、小组汇报、总结和反思”等主要步骤构成教学环节。难点是任务的分析,如何启发和引导学生把任务解析,才能较好的分阶段完成。要让学生体会到“小事做好,难事不难”,把每个小阶段完成好,最终才能完成终极任务。重点是分组达成目标。学生水平不齐,既需要保证动作快的同学有事做,又要保证动作慢的同学跟得上,所以采用分小组的方式将动作快的同学与动作慢的同学混合,利用小组互助学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促进思考,实现教学目标和效果。

6.教学手段

(1)任务驱动法:布置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逐步解决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本节知识内容,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2)认知学徒法:教师把解决问题的关键和要领公开化,使学生在教师提供有效的帮助下协同工作解决任务或问题。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开发和利用真实领域中的活动工具的方法,来支持学习。强调经验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并突出学习内在固有的、依存于背景的、情境和文化适应的本质,要把学习者和实践世界联系起来。

7.教学课时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收获最大,用4课时达成。

8.教学环境和用具

多功能实训室,相关配套设施。

教学步骤

1.课前任务提问

课前任务布置中,为了采集数据的统一性,需经师生共同讨论,指定交通路口位置,以观测信号灯明亮时间和相应各路口方向信号灯颜色为任务,完成部分学生工作页。然后在课堂中,对同学进行提问,以此统一测量数据。最后对数据符合要求的同学大加鼓励;对数据不符合的同学要分析原因,以勉励和激励为主,帮助其恢复信心,并对不符合数据的共性原因进行总结。任何的发明创造都始于准确的观察,正确的描述,所以该环节不能马虎,需用大约10分钟完成。

2.任务设置与分析

(1)任务设置。利用电脑和相关软件模拟交通路口信号灯,要求实验效果符合课前任务的测量数据,即模拟真实的交通路口信号灯。绘制该电路的原理图和PCB图纸。采购器件和相关耗材。完成实物交通路口信号灯的电路,对它们进行焊接和调试。

(2)任务分析。根据任务设置,师生讨论如何完成任务。经过讨论,该任务可分为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电路设计:构建和绘制满足要求的交通信号灯电路原理图,反复论证可行性;第二阶段,模拟仿真:利用电脑和相关软件搭接模拟电路,仿真验证第一阶段的电路。如果实验效果不能满足要求,返回第一阶段重新论证;如果满足实验效果,完成该电路的PCB图纸;第三阶段,完成实物交通信号灯电路。根据第二阶段经验证的电路原理图和PCB图纸,罗列器件和耗材清单并利用互联网和其他信息途径查清所需器件和耗材的价格,做好电路预算。在采购器件和相关耗材后,焊接和调试电路,最终完成实物交通路口信号灯电路。

“一年之计在于春”,同样为了完成任务设置,任务分析显得意义重大。由于学生思考必然有不周之处,需教师参与,不断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求真。学生是高一新生,专业能力还不成熟,独立完成电路设计很困难,所以教师可以给出稍欠缺(根据授课学生水平,本人设置3处故障)的电路设计,交由学生探讨论证,完善电路。无论学生是否全部找出教师欠缺电路设计中的故障,都要进行第二阶段。可在第二阶段中继续排除故障问题,让同学们在操作中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教学的效果可能会更好。第二阶段,模拟仿真。利用Proteus仿真软件进行电路仿真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如果仿真效果满足任务要求,再利用绘图软件,完成电路原理图和PCB图纸的任务。第三阶段,需要采购器件和耗材,我们可以分成2个时期完成:初期完成器件和耗材的统计,课后完成电路的预算和采购。为了更好指导学生和把握方向,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查找资料,做好电路预算。推选2名采购员,陪同学生代表去采购器件和相关耗材,该环节全部交由采购员完成,教师主要保证学生安全。器件和耗材到位后,即可进行第三阶段后期。按照电路原理图和PCB图纸装配及焊接电路,并调试达到效果。

3.分组达成目标

分组达成目标是本章节的重点。为保证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完成,采用分小组学习,动作快和动作慢同学混合搭配。以小组互助学习和老师指导相结合的模式,完成各个阶段任务,使各小组都达成预期目标和效果。该环节学生自由度高,各小组完成进度略有差别,需要教师针对不同情况给予指导或评价。尤其是对进度较慢的小组,要耐心的引导,及时鼓励,防止“破罐破摔”的现象产生,因为中职学生本身受环境影响较大,一旦出现不好苗头,可能“感染”其他同学,导致教学目标付之流水。因此,教师要随时观察各小组进度情况,保证良好的学习氛围,绝大数学生齐头并进。

任务分阶段实施。预计各阶段完成所需要时间如下:任务开始前和第一阶段中电路设计两项讨论大约10分钟完成。第二阶段,模拟仿真大约60分钟完成。第三阶段初期,器件和耗材清单统计,大约10分钟完成。以上阶段内容加上课前任务提问刚好90分钟,即2节课时。第三阶段初期,器件和耗材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第三阶段后期,装配、焊接和调试电路。我校本专业学生都有项目实训经验,器件识别和焊接基本功较好,出现故障较低,大约60分钟完成。最后进行小组汇报,大约20分钟。总结和反思,大约10分。

4.小组汇报

小组汇报可分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在任务各阶段完成后,各小组汇报完成情况并且比较数据,进行阶段评价。第二层含义,是指项目完成后的各小组的总结汇报。这里指第二层含义,也可以看成是学生自己对本章节学习过后的总结和反思。小组互评和成员互评,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反思操作失误和漏洞,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5.总结和反思

教师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再次对本章节内容的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

案例反思

篇5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改革 《驱动技能工作岛》 实例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

一、《驱动技能工作岛》课程教学内容选取及结构体系分析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本行业工种必备的变频器控制系统、气动控制基础、步进驱动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内容结合生产应用和实际工作流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能力培养的目标,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设计选取确定了5个学习项目,5个典型工作任务,15个学习子任务。

二、《驱动技能工作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初期实例

下面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驱动技能工作岛》课程为例,说明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形式与注意事项。

(一)一体化教学要素与能力培养

一体化教学要素主要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企业情景、团队意识、师生互动。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一体化教学组织流程

一体化教学组织流程可以概括为情景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评价总结。其完整的工作流程应该包括: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和评定反馈这几个步骤。

(三)《驱动技能工作岛》“应用变频器基本运行功能控制传送带”一体化教学改革实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理解一体化教学的整体流程与把握重、难点,本着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的目的,我系在多门课程中积极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现以《驱动控制技术》这门课程为例,说明我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1.一体化课堂学习任务教学组织总流程

接单、明确任务要求、勘查现场、制订工作计划、现场操作、项目验收和工作总结、评价反馈。

2.各流程教学活动简述及举例

(1)教学活动1:接单,明确任务要求

①教师将全体学生以7名学生为一单位组成若干施工小组。

②教师以研发部门负责人的身份向各小组派“应用变频器基本运行功能控制传送带”工程的任务单。

③教师指导学生解读任务单,明确任务要求。

注意点:建立情景、模拟企业

(2)教学活动2:勘查现场(15分钟)

①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任务单,列举勘查现场的项目内容。

②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携带设备说明书、学生工作页、纸笔等工具到工作岛进行现场勘查,对应任务要求勘查工作岛设备元件位置、实际接线方式、走线路径。

③教师针对学生的勘查工作情况,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

④学生记录勘查信息,核对实际勘查信息与任务单的信息,必要时依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修改意见。

⑤在教师组织下,各施工小组汇报本组勘查信息及修改意见,师生共同点评,进一步明确任务控制要求和设备元件对应的关系。

注意点:明确任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指导点评。

(3)教学活动3:制订工作计划(80分钟)

①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互联网或资料库查找任务要求的具体内容和流程、工作计划的制定规范、元器件和耗材的相关知识、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工具与材料清单等。

②根据工期要求和小组的人员配备情况,小组讨论分析任务的具体内容和流程,进行人员分工和工期安排,完成工作计划的制定。

③在教师组织下,各小组汇报本组制定的工作计划,师生共同点评。

④各小组根据点评情况,优化本组的施工计划。

注意点:学生团队协作,积极参与,教师认真聆听解决困惑。

(4)教学活动4:现场操作(125分钟)

①以情景模拟形式,各小组按照工具与材料清单到仓库领取操作工具与材料。

②在教师指导下,各小组根据施工现场的防护措施要求准备工作现场。

③各小组按照工作计划和分工安排,按工作计划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把握操作规范、设备使用方法及参数的设定等。

④各小组完成操作后,使用万用表自检,并通电调试。在此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步骤及调试要求。调试完成后,拍摄或记录接线图。

⑤各小组在施工完毕后,清点工具、人员,收集剩余材料,清理工程垃圾,拆除防护措施。

注意点: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分工,按部就班,体现规范。

(5)教学活动5:项目验收(20分钟)

①以情景模拟形式,各小组交付公司研发部(教师扮演)验收,填写验收单。

②若验收不合格,针对不合格项目,结合研发部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正。

注意点:教师认真验收,指出不足,启发思考,改正示范。

(6)教学活动6:工作总结,评价与反馈(10分钟)

①各小组总结应用变频器基本运行功能控制传送带的过程,完成总结报告,并向全体师生汇报。

②学生根据本学习任务积累的工作经验和知识技能,拓展类似工作任务的操作。

注意点:学生积极展示成果,小组认真参与,教师科学评价。

篇6

由于技工学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薄弱,教学侧重点在于技能学习,因此,结合本课程的要求与特点,笔者以教材为纲,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特性,确定了“仓储管理与配送”课程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1)对库场进行布局;(2)仓储合同的订立;(3)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仓储设施设备;(4)能进行仓储保管作业(入库、理货、堆码等);(5)仓库货物的管理(除湿、除锈、防火、温度控制等);(6)对库存进行控制;(7)配送服务合同的订立;(8)使用JIT、ABC库存管理法管理库存货物;(9)根据实际情况对配送模式与策略进行选择;(10)配送计划的制订;(11)配送作业的执行(拣货、分货等)。

二、课前准备

(一)分组

合理的分组是小组讨论法实施的重要保证。在分组时,应坚持学生自愿结合的原则,由教师进行最后的协调,以尽量满足每个同学的要求。每个组大致4—6人,设立组长一名、主讲人一名、秘书一名,有效的分工合作有利于小组合作的开展与目标的达成。组长一般由组内“核心人物”担任,主讲人由组内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秘书则由较细心、文字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分组确定后原则上不允许再有变动。

(二)任务下达

教师在小组讨论任务下达时,必须有明确的任务单,不仅使学生了解应该做什么,并且在其遇到较难的知识点等关键时候,还应提示学生该如何做。任务表述应合理,既不可太难让学生失去信心,也不可太容易而使学生兴趣索然。

三、讨论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中,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具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弄懂”、“学会”知识和技能的欲望。因此,笔者创设了十一个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并设计了不同的技能学习实现方法。

(一)小组工作报告要求学生必须全面掌握任务点中所涉及的知识。学生通过组内分工收集资料,经充分讨论后得出一致结论,形成小组工作报告并进行汇报。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培养了其团队合作精神,但局限性在于,依据学生的现有水平难以做到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点。因此,小组工作报告法适用于一些知识难度相对较低、在日常生活中有较常见事例的典型工作任务,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仓储设施,使用JIT、ABC库存管理法管理库存货物,配送计划的制订等。小组工作报告法使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实现了互换,学生小组通过陈述讲解知识,教师以学生的心态聆听,最后评选出最佳工作小组。具体过程为:(1)布置小组报告的任务,并公开几个关键问题作为学生小组报告的线索与参考;(2)制定小组报告评分标准(包括内容的准确性、表达的清晰易懂、表达的连贯性、创新性),合理分配各标准的比值;(3)由各小组派代表按照评分参考标准进行实际评分,并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汇总平均分作为最终的分数评定;(4)小组报告后有组间问答环节,其他组可自由提问,组内成员可进行补充;(5)教师点评每组报告,进行最终的总结点拨,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并进行巩固拓展。

(二)小组实操作业

实操性是技校课程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理论够用、重在实操”的理念,着重教会学生各种应用的方式与方法。“仓储管理与配送”课程中,主要技能点在于仓储作业、配送作业,因此,笔者将其中所涉及的技能进一步细化,重点定位到仓库布局设计实操、理货实操、堆码实操、配送拣货实操、配送分货实操、仓储合同订立实操、配送合同订立实操等环节。在实操课程设计时采用任务推动方式,进行以下“实操小组作业六部曲”。

1.任务布置。

此阶段为课前完成。通过设计将实操内容具体为可操作的任务明确布置给学生,此任务必须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可完成性的特点。如:在仓储保管作业的学习内容中,定位实操点为入库接受、理货、堆码,因此,可选择在实训室完成。若实训条件限制,则可将教室布置成仓库,讲台设置成理货区,课桌定位为仓储区,每个大组作为一个仓库分区,每个课桌作为一个货位,要求学生对笔、书本、方便面、矿泉水等物品进行收货、理货、堆码的作业。

2.自学找疑。

自学是小组讨论法实施的重要标志与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通过实操任务的下达,小组成员必须对新课进行事前预习,对实操任务进行思考与资料收集,并对教学内容的难点、疑点做好记录,以便与组内同学进行探讨。

3.小组探讨。

这是小组讨论法的核心环节与小组成果的实现方式。组内成员自主学习发现疑点,经过小组讨论解除疑点,共同商讨完成实操任务。

4.小组实操。

通过之前的环节,小组对于完成实操任务都形成了自己的方法,此环节主要依靠组内成员的精诚合作达成目标。

5.教师点评。

不同的小组其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可能不同,究竟谁的方法更好,谁的效果更好?学生争议的问题往往就是难点所在。因此,对于小组在实操环节表现的点评尤为重要,点评的方式主要为纠正错误、进一步提炼、引申拓展、解决问题等。

6.自主总结。

教师讲解后,学生对于知识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这时,若给他们几分钟的总结时间,使他们能对知识点进行整理、感悟,将更有助于其掌握知识。

(三)小组案例分析

对于一些技能性不是很强,但是在日常仓库作业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知识点,如仓储合同的订立、仓库货物的管理、配送模式与策略的选择、配送服务合同的订立等,适用于小组案例分析方法来解决。在小组案例分析法中,一般先由教师讲授,对新课知识进行梳理与详细的讲解;然后给出案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彼此的灵感,寻找解决案例问题的最佳答案。如:在学习配送方式这个知识点时,将当当网、卓越、中国邮政、广州购书中心等书店的配送方式依次列出,让学生找出它们分别运用了哪种配送方式,并比较不同配送方式的特点。

(四)小组观察

教学内容中涉及很多实际操作性的环节,需要对一些流程、方式、工具进行观察、认识、辨别。因此,图片与视频的引入必不可少。在课程一些知识点的学习中(如对库场进行布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仓储设施、仓库货物的管理),笔者引入大量的图片与视频,包括:仓库实景、仓库设施设备等图片,以及各种货架的操作、门座起重机作业、AGV小车搬运、生鲜物品的流通加工、自动化立体仓库运作、配送中心运作等视频。在使用图片与视频辅助教学时,应给学生布置问题,使他们带着问题去看,通过观察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实践证明,此种方式较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还涉及到小组的理解、小组的设计等辅助实现方式。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选择的关键在于知识点的特点。而在讨论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对课堂的引导和掌控,适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尤其要规定恰当的讨论时间,以诱发学生的紧迫感,逼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效率,深化讨论。

四、教学效果检测与反馈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应该有一个检测的方式,以利于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提高,同时,也便于学生总结、回顾、记忆课堂知识点。因此,教师应在每堂课设置大约五分钟的教学反馈与成果检测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小组间互评;也可以设置测验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教师再进行讲解。通过此种方式,能让教师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相长。此外,还应设计课后作业,作业的完成时间以15分钟到20分钟为宜,内容应反映出课堂的重点。

五、课堂总结

篇7

关键词 任务驱动 最近发展区 自主学习 概念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任务驱动式教学指的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应用学习资源,通过问题解决获得知识的建构。

“任务驱动”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以任务的完成过程作为教学活动中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并完成知识体系构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信息、自主探究以及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笔者以“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学为例,谈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时,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1 做好学情分析,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整体的现有水平和潜在能力,做好学情分析,使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教学内容和进度的安排能最符合学生整体的“最近发展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就“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学习内容而言,学生知道蝌蚪是蛙的幼体,可以说出蝌蚪与成蛙之间体表特征上的一些不同,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蛙的发育过程并没有全面的认识,对两栖动物的了解也是粗浅的。教师通过视频介绍与小组资料交流,学生对蛙的生殖与发育,乃至对两栖动物的概念有了更科学的认知,结合阅读教材,构建并理解变态发育这一概念是可以实现的。

在课前,教师通过学生对预习学案的交流,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对这一学习内容有哪些困惑。

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通过观看视频和小组讨论,能描述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小组交流蛙在发育过程的形态结构变化,尝试归纳蛙的生殖发育特征。

(3)通过学习与交流,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两栖动物的特征,并建构变态发育的概念。

2 精心创设情境,设计切合实际的任务

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的欲望是思维的先导,也是初中生特有的心理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并根据学习进程推出层次不同的任务,不断地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困惑”或是“疑问”,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

2.1 情境创设,引出任务

教师要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本节课笔者利用学生幼时就熟悉的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了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共鸣,充分体现了“身边的生物学”、“生活中的生物学”,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原本熟悉的现象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带领学生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2 任务的设定要有层次

设计任务时要紧扣学习目标,教师提出总体要求,探究方案与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安排和组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考虑任务完成需要的时间以及任务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基础有差异,任务最好是大多数学生都能独立自主完成的。教师要将重点和难点进行分解,避免由于任务设置过难而不能如期完成,影响教学效果。

由易至难,循序渐进的任务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理性到感性的过渡。一般可按三个层次来设计:第一层次的任务是最基本的任务;第二层次的任务是提高性的任务;第三层次的任务是开放性的任务。

新课开始时,通过组长对学案的预习情况汇报,教师在对学生的前科学概念特征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提出第一层次任务:

(1)你曾经在什么环境下听到蛙的鸣叫?

(2)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

(3)青蛙的鸣叫有什么意义?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青蛙生殖过程的视频,进一步关注:

(1)什么是青蛙的抱对?抱对有什么意义?

(2)青蛙采用的是什么受精方式?是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完成的?

观看结束后,展示提高性任务:

(1)蝌蚪是怎么产生的?

(2)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3)你能说说蝌蚪与青蛙的区别吗?

(4)通过视频介绍,与同学间的交流后,你能尝试总结出青蛙的生殖过程与特点吗?

通过直观的视频观察和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提升概括,这个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出来的。

接着让学生交流他们课前预习时准备的小资料(对两栖动物的了解),并观看教师准备的其他两栖动物发育过程的视频,展示第三层次的任务,展开讨论:

(1)请你与小组同学交流你所知道的两栖动物种类。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你可以给两栖动物下个定义吗?

(2)你还知道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吗?

(3)请用科学的方式描述青蛙发育的过程。

(4)还记得前面所学的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吗?请与小组同学一起尝试总结两栖动物变态发育的概念。

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通过思考进行抽象思维,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陈述方式进行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整理信息以及总结归纳、表达的能力。

2.3 任务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任务必须涵盖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实现学习目标,但完成任务的方式和过程可以多种多样,最后的成果也可以是各不相同的。任务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在学生了解了蛙的生殖与发育过程的基础上,再进行知识拓展,提出小组讨论的任务:

(1)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与昆虫的变态发育相比有什么不同?

(2)写下你要询问的关于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问题,向其他小组提问。

(3)请你对捕捉青蛙上餐桌的行为发表自己的见解。

3 对任务进行分析,寻求可能的行动方案

任务呈现后,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要指导他们先对方案设计进行讨论,启发他们交流达成任务,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的资料,解决问题可以有哪些思路等。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清晰的思路,从而找到合适的方案,自主完成任务,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与效率。

本节课是以小组议学为基础,以学案为载体,在学生已经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讨论重难点,提出疑问,在任务的驱动引导下,让学生自行探索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与规律,并在交流活动中,引导变态发育概念的建构。请学生进一步总结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概念和昆虫的变态发育概念

间的异同点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梳理信息,将小组成员了解的共性特征与不同特征罗列出来,进行分析,帮助他们寻求突破口,找出哪些是两栖类拥有的,哪些是昆虫独特的,怎样判断哪些才是最本质的特性。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可以采用列表等方式进行对比,这样归纳出来的结果,经过小组成员思维的碰撞,不是教师“教”给他们的,而是学生自主体验获得的,更容易被同化。

4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任务完成

任务完成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指导者,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帮助,让学生能在和谐的氛围中自信地去完成任务。学生一般可按“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4.1 自主探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独立完成任务,比较简单的任务可以采用这种学习方式。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绝大部分都能归纳出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在小组的交流展示与表达中,学生可以就自己的表述与同学进行交流。不仅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和失败,更重要地是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在对所探究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培养了能力。

4.2 协作学习

为了及时、有效地完成复杂的任务,可以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按座位或是能力分成小组,汇集小组成员的智慧,共同完成任务。

小组成员就任务展开讨论,互相交流,确定方案,然后进行分工,最后总结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每个人得到的最大收获,通过讨论交流,统一认识,得出相对完整的结论。比如有关两栖类动物特征与变态发育概念的构建与表述需要小组间共同的协作,经过成员的修正补充,从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抽象出变态发育的概念,达成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由于基础的参差不齐,会有部分学生不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任务,比如学生通过对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学习来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而两栖动物的定义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给予描述,他们无法区分哪些才是两栖类动物与其他类动物不同的特征。这里涉及到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活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进行相应学习活动的指导,特别要关注基础较差的学生,在重要环节、关键时刻给予特殊的帮助,不让他们成为被动的旁观者。教师的指导要“指”在关键处,“导”在疑难点,可以结合一些课堂练习题进行教学效果即时检测,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

5 进行多元化评价,审视学习效果

任务完成后,对结果优劣的分析是评价检测阶段。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各个阶段给予及时的评价,不仅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也能为学生进行下一步任务的改进进行指导。结合学生心理特征的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师评价的重点应该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否提高,要引导学生形成“注重过程、学会欣赏、集思广益、共同进步”的观点。

教学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指导评价等方式。如对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概括表述,有的学生用文字,有的用简图,有的列成表格,在课堂中展示学生不同的总结方法,开展组内交流与组际交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并且在交流过程中其所带来的成就感将激励学生投入到下一个任务中去,同时也是一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6 抽象任务结论,构建概念体系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新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旧知识间的联系,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比如教师结合前面由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引出的不完全变态概念,并将两种发育方式进行列表比较,在“同”与“异”中,进一步明晰概念间的本质特征。

7 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反思

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把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转化成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和创新的机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大大的提高,在培养能力方面也有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可取代的优势。但是,在实践中仍有以下特别需要思考的内容。

由于传统的应试功利思想影响,学生习惯性地关注结果,如果教师不深入任务完成环节,注意引导,交流会演变成一种实质上是核对答案的低层次活动,思维的品质不能得到保证。为了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要实行小组长负责制,与学生一起制定自我管理规则,关注过程性评价,以免自主学习流于形式。

课堂上完成任务的时间规划与对教学的调控,需要教师有相对丰富的经验。别外,对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机智,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较高的要求。

利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新知识的建构被分解到一系列任务中,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往往还是零散的,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需要加强。教师要关注课堂效益,对重难点与关键点要适当板书,引导归纳,深化思维,以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及表述能力的局限,存在不少欠科学的表述,甚至会得出有歧义的结论,而生物科学的教学,需要严谨规范的科学表述,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对科学性的把握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深入到小组活动中去,及时纠正学生认知与表述上的偏差;对典型性问题要组织全班交流,对于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要进行必要的讲述,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随堂反馈,确保概念建构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篇8

>>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秘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谈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三校生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实施观点 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刍议高职英语教学中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应用 高职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探析 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探索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综合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 浅析“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试论高职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 试论高职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雒妮")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分析了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环境,说明此教学方法应用的必要性,要以教学实践为主要方式,阐述了此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并对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中的关键点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为高职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职英语 任务教学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43-02

现代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相当程度的英语水平,才能使自身的职业能力与未来的职场需要相符合。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对高职学生个人素质发展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凸显,要寻求较为合适的教学方法,使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成为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环境

1.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需要任务型教学法进行改善

虽然学生职业素质的发展和高职英语发展的趋势都指向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教师们也更多地选择新颖的教学模式,但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应用始终是被动的,还有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回避态度,专业英语的应用范围更加狭窄。任务型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学生照课本进行学习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师在使用此方法时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地编排,使学生通过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高职英语教学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并能够主动地去应用英语知识。

2.高职教学条件适合应用任务型教学法

高职学校的建设为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仿真的教学环境,学生才能够从实际工作需要的角度去使用英语语言知识,并在灵活应用语言的过程中一步步地形成对语言的整体认知。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拥有设备齐全的语音教室,也能够应用合作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将英语课堂扩展到校外,这些都成为任务型教学法实施的必要基础。

3.任务教学法能够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任务型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高职英语教学最终的目标是使英语语言知识成为学生的职业能力中的一部分,即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应用英语进行沟通、适应英语职业环境,而此类职业能力的应用都能够通过任务型教学法进行预先演练,即学生的这部分职业能力是随着任务型教学法的推进而发展起来的。因此,任务型教学法能够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1.根据英语教学目标设计任务目标

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第一个环节是进行任务目标设计。任务型教学法之所以能够对英语教学产生积极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任务目标对学生来说是有挑战性的,并且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根据英语教学目标来设计任务目标,使教学内容的特征展示出来,以此来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符合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教学Traveling这一单元时,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三部分:(1)学生能够进行与Traveling有关的对话;(2)学生能够完整地介绍旅行计划和旅游景点的特征;(3)学生能够灵活地应用定语从句、过去完成时等语法知识,在此基础上,将任务目标设计为:(1)制定一份旅行计划;(2)向伙伴(其余小组成员)介绍旅行计划并介绍重要的旅游景点;(3)将任务记录总结成报告书进行提交。我向学生下发了统一的任务报告书格式,在这份任务报告书中,任务目标一目了然,学生也能够进行按部就班地学习。

2.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分别完成任务,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另外,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英语基础不同,对相同任务的接受程度也不一致,很容易造成教学效果的巨大偏差。因此,我选择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英语学习任务。以上述任务目标设计为例,为了使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我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均质分组,保证每个学习小组的综合能力相同,然后将任务目标分发给每一个小组,先带领学生熟悉教材知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任务。在学习任务下发之后,有的小组很快就投入到讨论之中,组中如有不爱发言的学生,大家就纷纷征求他的意见,鼓励同伴表达。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同学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交际过程中忽视了语法的正确使用和单词的发音;还有些小组因为想法不同而产生争执。我细心观察着学生们完成任务的过程,对学生的语病和单词发音给予指导,鼓励进程较慢的小组积极合作,短时间内,基本上每组都完成了任务,并提交了任务报告书。

3.对任务教学结果进行评价

任务型教学法的积极效果在于使学生通过对人物的模仿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并总结学习经验,将这些知识进行内化,通过训练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因此,教师有必要带领学生对任务型教学的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过程。仍以上述任务型教学实践为例,在每个小组提交了任务报告书之后,我请每个小组用3分钟的时间对本小组的任务报告书进行发表,这是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总结,而其他小组则负责听取报告,对任务报告书进行评价。在每个小组进行任务报告书发表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学生都可以指出任务报告书中的缺点。任务报告书的发表和互评实际上是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结果分享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方法,也能够体会到合作学习对个人能力水平提高的积极价值。随后,我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再次带领学生梳理此项任务中所包含的语言应用要点和语言知识点,这是对任务型教学整体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从学生们的反馈里总结出他们的学习结果和下一步的学习需要。

三 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关键

1.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任务的下达要给学生真实的语言信息,对话内容和对话情境都要结合实际来设计,使学生处于一个真实、自然的环境中,便于语言的沟通和学习。教师要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善于将语言的形式和功能紧密联系起来,明白学习的目标在于掌握语言功能并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在确定任务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让学生投入激情和热情。

2.任务完成形式随教学需要变化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根据本课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在完成不同任务时要注意学生的完成情况,这样才能够了解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程度,从而进行下一步的任务设计,各任务间的设计要环环相扣,根据教学需要的变化转换任务的完成形式,始终使任务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有刺激性的,以便使任务型教学法始终保持其有效性。

3.教师在任务型教学法实践中的角色转变

在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践中,英语教师的角色是在不断转换的。在任务目标设计阶段,教师始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是教学的引领者,为学生创造一个任务环境并指出学习目标;在学生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处于旁观者的地位,只扮演协助者的角色,不是大包大揽,而是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请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任务总结的阶段,教师和学生是合作的关系,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教学效果的整理和总结,以此达到教学相长。

四 结束语

篇9

1“、一体化”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某一生产实践中提炼出的任务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教学与生产实践一体化、教学情景设计与实际工作环境一体化、学生要求与企业维修人员的管理制度一体化,最终实现教学与生产实践无缝对接。

2、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一体化教学应与企业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根据汽车维修行业的特点,汽车维修专业人才需求大,技术升级快,设备要求高,现场经验要求多。学生在汽车维修企业的工作过程中学习;企业获得需要的技能人才,学校节省了教学场地和设备的投入。

3、学生学习和教师科研结合。多数研究项目是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而这些研究项目也必然源于教学及教学管理的积累。学生在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来,从中学到前沿的技术,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研究项目,教师把维修行业的实际需求渗透在教学中,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4、企业文化与学生素质培养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与企业的实际要求相对比,增加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适应企业。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5S工作表现及安全生产和企业的要求相对比,学生在现场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在现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适应行业新形势,做好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

1.做好任务的提炼。教学一体化教学活动的依据是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教师必须要认真准备整个一体化教学活动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认真地对待教学设计的编写,才能真正上好一体化的课程。在一个教学设计编写时,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实际技能的掌握情况设计教学过程,一体化教学如何进行任务完成后的自我评价、教师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的任务设计,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2.“三位一体”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在任务完成中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自己设计任务完成的思路,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工作过程,不怕出问题,老师在过程中提醒和指导。

篇10

一、课程内容改革

课程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课程教学采用案例和项目驱动,在案例和项目设计上循序渐进,本课程相对而言比较难,传统教学模式沿用本科教学模式,从电力电子器件到整流、有源逆变,再到交流变换、直流斩波、无源逆变等等,学生学习兴趣基本没有,学习效果很差,通过近几年课程教学质量的分析,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是比较差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反思课程教学,思考课程内容。根据就业岗位分析,高职学生就业服务岗位为一线技术工人,对电力电子技术只需要知道常用的电力电子器件的作用,典型的电力电子线路应用和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内容以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应用为核心,以基本变换器及控制方法为基础。为此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大胆改革,内容不再按学科来组织,而是按案例和项目来组织,在案例和项目中穿插必要的知识点。课程项目如下:任务1:常用电力电子元器件的认识和测试(案例驱动)内容:电力二极管、晶闸管、IGBT管、单结晶体管、集成触发器、IGBT驱动模块、散热器、电阻电容器等的功能作用认知和元件测试。任务2:单相晶闸管调压调光电路的分析和安装调试(项目驱动)内容:单相全控整流桥分析、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分析、触发角移相控制过程分析、焊接技能、调试技能、万用表、示波器等使用技能等。任务3:双向晶闸管台灯调光电路的分析和安装调试(项目驱动)内容:双向可控硅及触发过程分析,焊接技能、调试技能、万用表、示波器等使用技能等。任务4:单相全控整流电路分析和线路连接调试(案例驱动)内容:单相全控整流电路结构和原理分析、电路波形图分析、负载分析,实验线路连接和调试等。任务5:单相半控桥整流电路分析和线路连接调试(案例驱动)内容:单相半控电路结构和原理分析、电路波形图分析、负载分析、失控分析、续流二极管作用分析等,实验线路连接和调试等。任务6:三相半控和全控整流电路的分析和线路连接调试(案例驱动)内容:三相半控和全控整流电路结构和原理分析、电路波形图分析、负载分析,实验线路连接和调试等。任务7:实用电风扇调速电路的设计和制作(项目驱动)内容:单相电机的驱动设计和制作,交流调压电路设计和制作、触发电路的设计和制作等。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组织

为保证课程内容改革落到实处,课程教学组织方式必须改革,传统理论教学肯定是不能适用的。我们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仿照企业车间班组组织管理模式,体现工学结合,但在教学实践操作中,难度相当大。

1、小组长的选拔采取“自荐+推荐+指定”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希望学生自荐,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中国的学生表现欲不强,毛遂自荐的学生并不多,因此采用推荐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在前两种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

2、项目小组的管理教师只考核小组,被考核人为小组长,小组长考核小组成员,这种方式仿照企业班组管理的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协作能力等关键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很有帮助。小组内部进行自我组织和管理,明确小组长的权责,小组长要承担的职责不仅是技术工作,还有团队组织和项目管理工作,其工作的成效之间决定小组学习效果,在课程教学中举足轻重,为保证小组长能够行使项目组织管理的职权,就有必要赋予其对其小组成员课程考核的权力,考核结果直接决定课程成绩。

3、教学组织引入竞争机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竞赛,如抢答赛、成果评比,设立优秀班组、流动红旗等小组激励竞争机制,并限定优秀指标,有竞争才有动力,青年学生好胜心才能转变为动力,因为是团队竞赛,合作也是获胜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这些激励机制直接与项目(任务)考核成绩挂钩,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各小组的工作。同时还设计了淘汰机制,对于表现不好,不服从管理的成员,小组长可组织团队会议启动淘汰机制,开除出团队,若被开除出团队学生没有其他小组接纳他,那他直接面临课程不及格的后果。这个机制的运用有助于小组的管理工作,能够帮助小组长管理团队。

4、班组长例会机制课程教学中每堂课开始或课间,教师组织班组长例会,考察班组出勤情况,了解他们任务进度,完成情况,讨论项目中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便于教师适时掌控课程教学现状,并及时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