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5 22:09: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才培养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篇1

一、当前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

从调查了解的结果来看,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在总体上是好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有理想,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有爱国热情。但有部分中职生法纪观念淡薄,心理素质不佳,意志能力较差,感恩意识缺失。

(一)行为习惯不合理,自制能力差。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力等原因,以前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入中职学校又时常旷课、逃学、早恋、打架斗殴、乱扔垃圾、破坏公物、顶撞甚至辱骂教师。少数学生纪律观念淡薄,在日常生活中自私自利,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明知不可以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自制能力较差,“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时常有违规行为,且屡教不改。

(二)文化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从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的招生情况来看,生源全部来自农村,绝大多数是学习成绩较差或是没参加中考的,他们在初中阶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爱学习,不会学习。个别学生由于父母的安排而被动入学,有强烈的厌学情绪。据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在农村职业学校中普遍存在。

(三)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差。受传统观念“普高热”的影响,许多中职生及家长认为只有升入普高,才是优秀生,进入中职,就是“渣滓生”。为此,中职生总认为自己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差,前途渺茫,甚至自暴自弃,意志消沉,缺乏克服困难和抗击挫折的勇气和力量。农村职业学校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留守家庭,他们因长期离开父母,情感上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个别学生情感冷淡、性格孤僻。

(四)道德意志力薄弱。他们大都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思进取,不谋求解决,只是退缩或放弃。有的中职生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盲目攀比,顶岗实嫌工作吃力。

二、立足中职生思想实际,多举措开展德育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师德教育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们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加强师德队伍的建设,坚持把选择、培养和使用德育干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按照新形势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养和管理机制,采用特殊政策与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敬业奉献与开拓创新精神、理论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职业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充分认识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思想教育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真选拔和使用班主任,在奖励政策上要向班主任倾斜,在工作上多给班主任以理解和支持,充分发挥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重视课堂教学,提高其德育功能。现行中职课程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针对性,蕴涵丰富的德育因素,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所以,要挖掘好各学科的思想教育因素,积极改进各科教学,充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尤其要加强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因为中职政治课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任何课程都无法代替的。因此,政治课教师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传统政治课教学的“说教”模式,充分、合理地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开展适应中职生特点的各种活动,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中职生处于青春发育时期,也是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是,由于生活和阅历浅,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差,心理和思想还很不成熟,这就需要加以正确引导。而各种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身心健康发展,对提高学生在校生活乐趣、促进中职生社会化均大有裨益。因此,应积极发挥职业学校各有关部门职能,认真组织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要开展好军训,组织好运动会和各种比赛,有专业优势的学校要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社区和农村等进行志愿服务;要定期举办法制报告会和法规知识讲座,邀请司法和交通等部门的同志到职业学校作报告;及时通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在全体师生中开展讨论。如2012年7月发生在陕西科技大学的“学生捅死班长”事件,运用反面教材,实施法制和心理教育。

(四)强化校园建设,创造良好育人环境。职业学校要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加强校园网络宣传与管理工作。为学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要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特别是应当重视学校环境,包括校内文化设施和景观建设,努力营造优美、整洁、良好的育人环境与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育人氛围,有效发挥环境育人、陶冶情操的作用。同时,还要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学校要与政府有关部门主动配合,凡是学校附近的娱乐场所、网吧、游戏厅等,都必须依法予以取缔。

篇2

截至目前,山西全省已投入20多亿元用于农村沼气建设,建成农村户用沼气60余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百余座,省、市、县、村四级服务体系2803处。山西省共培训合格沼气生产113902名,基本满足了农业部要求的每50户户用沼气1名沼气生产工的要求。

高级以上沼气生产工是农村沼气事业发展的领军人物,能在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提高沼气使用率和综合效益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山西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总站站长任济星介绍说,山西省高级沼气生产工只有1253名,特别是技师和高级技师,全省仅分别有7名和3名,高级以上沼气生产工仅占沼气生产工的9.1%,远远不能满足每座大中型沼气3名、每处服务体系1名高级以上沼气生产工的数量需求,更达不到农业部对“金蓝领计划”试点单位高技能人才所占比例的要求。针对沼气生产工实训费用高、实训基地严重缺乏,导致高级沼气生产工动手能力相对较差等问题,山西省制定的农村沼气高技能人才培养“金蓝领计划”工作实施方案,对解决这类问题进行了――部署。

一、狠抓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不同区域、不同项目、不同工艺特点建设实训基地,从根本上解决动手能力差问题。在省级农村可再生能源培训鉴定基地的基础上,积极申请立项建设省级农村可再生能源(沼气)新技术综合服务基地,逐步建成完善的农村可再生能源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将山西省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确定为省级三沼综合利用实训基地;将在建的榆次区王郝村大中型沼气工程等确定为省级大中型沼气实训基地;将在建的各市级区域沼气服务站确定为市级沼气培训服务中心;在每县选择2-5个村级服务点,作为县级沼气实训基地。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山西省实施方案提出。要在全省范围内获得副高以上职称或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在沼气行业有突出造诣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中择优选拔建立授课教师库;从全省范围内择优选拔具备高级以上资格的沼气生产工建立实训教师储备库。

篇3

Abstrac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one of important ways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for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king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for example,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applied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mode based on strengthen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university.

关键词: 校企合作;模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mode;training applied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0-0261-03

1 概述

1.1 背景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面临产业和经济的转变,因此教育要成为新支撑、新动力;教育要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新型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但我国的高等教育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应用型人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级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离开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是空话。而实践教学则主要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来组织实施,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发展的内在需要,对国家强盛、社会进步、学校发展都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1.2 校企合作的现状

1.2.1 现阶段校企合作的模式 校企合作的概念源自欧洲,到上世纪中叶,欧美发达国家为了提高培养技能人才的效率,先后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并制定了相关法律和法规,明确学校与企业合作中,双方必须履行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双方共同承担培养技术人才的法律责任。德国的“双元制”,便是具有代表性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德国工业经济腾飞的“发动机”。

校企合作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是适合企业用人要求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子。校企合作目前主要有以下模式:①“学生顶岗实习”模式:在学校完成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技能实训之后,由企业接收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有的企业择优录用学生,与学生签定就业协议。②“校企共建专业”模式:由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教材与教学内容、专业实训设施设备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③“企业订单培养”模式:学校的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企业与学校合作,有针对性的培养适合该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

此外,还有其它的一些模式,但这些模式是学校和企业进行的一些初级合作,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1.2.2 高校在构建校企合作模式时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虽历经多年的尝试,目前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难找、难合作、难落实、顶岗难上岗。

①校企双方在合作中随意性太强,在建立校企合作模式过程中,受学校地域、规模、性质及主管部门等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经济因素的影响,学校很难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②校企双方未从长远战略的角度来考虑双方之间的合作。一些校企合作缺乏维系双方关系的坚实基础,许多都是学校一厢情愿,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而主动来校寻求合作的企业则很少。③当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大多是浅层的校企合作,并没有建立起持续发展机制,有的签有合作协议,但难落实,所以许多学校真正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基地不多;有的有基地、虽然也采取顶岗实习,但存在不到岗、难实现真正的顶岗,特别是现在许多企业,因为实习生的安全、难管理等原因,不愿接受学生实习,使实践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

2 新形势下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篇4

主要内容:

1. 人才培养

2. 加强财务部与东校区财务部/社联其他部门以及各学生社团的联系

3. 落实部门工作,完善财务制度,继承和发扬部门精神 具体工作计划:

人才培养:

1. 对新招干事进行适当培训,让他们能够准确熟练的掌握财务部基本工作:协助团委社团收缴会员会费以及日常的财务报账工作等

2. 合理的给副部及干事分配工作,积极培养和锻炼财务部新人,并尽一切能力争强他们的归属感

3. 另外,会对各个社团的财务负责人加强财务上的培训指导和帮助,争取以后财务部的工作能取得良好效率

加强联系:

1. 随时都要与东校区保持密切联系,方便消息的传达;不定期的组织到一起交流聚餐

2. 积极组织财务部的成员举行各类文娱活动,争强财务部与社联其他部门成员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发扬社联的“家”文化,加强团

队意识,为以后社联开展工作做好准备

3. 有需要时协助其他部门的工作,为其他部门顺利开展活动出一份力

落实工作:

1. 完成招新时的工作,制定好收缴会费的方案,提高效率

2. 认真做好部门报账工作,争取少出错,不出错,发扬本部门“细心,耐心,信心,诚心”的“用心”精神

篇5

关键词:广告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授课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广告设计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商业的、公益的;国内的、海外的;传统的、现代的,各式广告让受众目不暇接,想要在海量信息中迅速引起受众的关注,完成商业目标,有效地传递信息显得愈发重要。在此浪潮中,学校如何应对,我们要做出及时的反应。近期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在此过程中深切感受到要培养出适应时展、满足社会需要的广告设计人才,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需要做出及时的调整。

一高职广告设计教学现状与问题

从学生毕业设计和与兄弟院校老师交流的情况看,学生都能熟练使用Photoshop、Illustrator等常用的设计软件进行制作;手绘草图也能体现出素描、速写、色彩和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所学,这类基础课程教学效果都很好。然而,设计的实际内容却不尽人意。广告主题的拟定、文案的编辑、设计元素的选择、版式的编排等影响广告设计效果的因素普遍存在明显的问题,所有问题都与教和学密切相关。因学制的限制,与广告活动有关的营销学、传播学、消费心理学很少写进教学计划;决定广告策略、广告定位的市场调查研究很少被执行;影响广告设计视觉传递效果的美学法则、版式设计缺少专门的训练。而实际情况是素描、色彩、速写等美术基础课程在高中阶段就已有所训练,学生已有相关基础,个人认为这部分课时不必占据一个学期,可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设计基础等往前调整,给出空间安排市场调查、广告文案等必须设置的专业课,还可设置营销、策划方向的选修课程,完善广告设计的课程体系。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广告设计的应用性也极强,要培养出适应当代广告设计要求的人才,必须落实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重视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培养与行业发展的对接。

二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严谨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不应片面强调“应用”、“技能”,否则多数学生会被塑造成“绘图软件的高手,设计的庸才”。我们培养的是能适应时展、满足企业需求,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确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之后,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联系起来,围绕着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加以分解[1]。这方面我们确实不够好,对能力的分解不够具体不够严谨,造成部分学生修完课程后,对所学专业还处于模糊状态,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在行业无法立足。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关注的是软件绘图技术的提高及作业是否美观,这显然是对广告设计缺乏系统学习与实践的表现,因为在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只是描述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如:具备良好的设计需求理解能力、需求分析能力与清晰的沟通表达能力;具备平面设计方案风格与创意规划的设定能力;能熟练运Illustrator、Photoshop等相关设计软件,按设计制作规范及标准完成各类平面设计项目的能力。对于培养这些能力需要设置的课程安排却不系统。只有对能力进行合理的分析,将实现一系列能力需要开设的课程进行系统的安排,才可能实现培养目标。

三合理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是关键

由于之前的教与学不到位,每一名学生的毕业设计都遇到了很多困难,虽然我对其一一分析并加以指导,学生也能做出及时的反应,对设计进行调整,但是工作量非常大。广告设计是一门系统的学问,学生经常遇到很多知识盲点,导致设计效果不佳,相信老师们都深有体会。其实,这与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的系统性、可行性密切相关。课程标准中每个教学模块的理论基础、实践任务以及考核与评价标准都应紧贴实现培养目标需要具备的能力,细致到广告活动的调研、策划、实施和评估等环节,不脱钩。如此,课程的脉络就延伸到了广告的具体环节,能让教师教得清晰,学生学得明白,教与学均得以良好实现。以我校的广告设计为例,前期基础课程为素描、色彩、三大构成、Photoshop和Illustrator,广告设计课程为7周56节,授课主要内容为图形、字体、色彩、版式的设计。直接结果是学生因部分环节的知识缺失,导致了对广告活动缺少系统认识。

四模拟实战的开放型授课方式

那种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后,学生在电脑上绘图再上交作业的课堂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设计人才培养。本学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我们模拟实战,让学生了解广告活动的过程,通过实践改变了学生对广告设计最初的认识。任务是之前学生参加过的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的选题,初衷是参赛时提交的设计太不成熟,希望通过毕业设计体验设计活动的全过程,缩短学校与社会、学生与职业设计师,转换环境、角色的适应过程。在与每位学生一起制定了工作计划后,开展了调研工作。根据不同的设计对象,分别制定不同的调研内容、调研方式,调研后撰写调研报告、确定广告策略(在此过程中还请教过专门的广告策划人员)。进入设计阶段后,根据广告主题设计不同的方案,讨论后选出最可行、最实用的方案进行优化设计,而后制作投放环境的场景,广泛征求意见,进行模拟评估直至定稿。按照这套工作计划执行,学生在每个步骤都投入了精力和热情,较往常常规的教学效果好很多。老师在每个环节布置具体任务并加以指导,能反映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进步,调研、策划、创作能力明显提高。

五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就参加工作,没有在行业、企业的工作阅历,缺少广告设计的一线工作经验,授业是凭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职业院校教师所需的能力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就势在必行了。学校要给教师提供外出进修培训的机会,扩展他们的专业视野,使他们有机会感受到广告行业里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的思维模式,并将这些作为教学资源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使讲授的内容更有广度和深度,更有适应性、开放性和系统性。[2]目前很多教育主管单位与职院已经很重视这项工作,积极开展师培项目,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对接也在大规模的展开,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获得了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有理由相信教师的继续教育会越办越好。中国经济与社会在高速发展,广告行业也在不断迎接挑战,对设计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专精人才相对紧缺,培养能快速适应行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职业新兴力量也是我们必须迎接的挑战。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得到行业的认可,学校的教学质量需要获得社会的认同,教与学就必须要适应专业与行业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魏朱宝,刘红.“错位”与“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07:79-81.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2−0007−04

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并逐渐纳入到了高职院校管理机制。在高职院院级层面上,引导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不仅要在高职院校内部建立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而且要构建促进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指标完成的保障机制。[1]

一、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组织领导作用

1. 二级学院领导的作用

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领导特别是院长把校企合作作为凸现高职教育特色和水平的根本途径,贯穿在整个办学过程中,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保障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主要观测点包括:“十二五”发展规划、本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学院领导及主管部门认定或确定交流的典型案例,如:对校企合作办学特色的评价、在院级以上会议交流的经验材料等、有关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论文及报告、有关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措施的文本。

2. 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规划

一是具有推进和深化校企合作的规划,在专业发展规划中将校企合作办学作为重要内容。具有校企合作年度工作计划,实施有成效。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对校企合作工作进行长远规划,并按年度实施,不断拓展和深化校企合作的办学内涵。主要观测点包括:具有校企合作的规划文本、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年度工作中校企合作进展的主要亮点,如:经验总结、成果实例、完成合作项目。二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探索与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对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产生促进作用。该考核内容要求院系开展校企合作研究,指导实践,提高校企合作的办学水平。主要观测点包括:具有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课题研究成果、教师团队或骨干教师有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论文。

3. 构建校企合作管理机构

建立由紧密合作企业有关负责人参加的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有校企合作开发团队和相应的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每学期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会议,研究校企合作办学发展。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与企业建立沟通与合作平台,落实有关管理机构,为校企合作办学提供组织体制保障,并切实发挥校企合作组织机构的作用,解决校企合作办学实际问题。主要观测点包括:有校企合作工作组名单、有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当年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工作计划、当年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会议记录、纪要及会议材料。[2]

二、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1.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签定实习基地协议,在企业挂牌,每年能安排毕业生顶岗实习人数80%以上,并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在实训基地就业。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按规范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并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毕业生顶岗实习与就业方面的骨干作用。主要观测点包括:校企合作双方签定的实习基地协议、实习基地企业牌额照片、当年毕业生顶岗实习安排汇总表与实习计划和实施的原始材料、当年毕业生在校企合作企业就业情况汇总表(原始名单)。二是校企合作企业有一定科技水平或技术档次,诚信经营,能切实保护实习生权益。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选择有一定科技水平和职业教育素质、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主动开拓与科技水平高、职业教育素质好的大型企业、跨国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有一定科技水平是指生产的产品运用技术和设备先进、工艺要求较高、成品精致。一定技术档次是指服务类企业资质或星级较高。诚信经营,不把实习学生作为简单劳动力使用。主要观测点包括: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名录及政府部门与行业组织授予的各类先进称号、学生实习工作场所的照片、实习企业实习生工作计划或安排及待遇方面的佐证材料。三是每年定期邀请企业参加职业信息活动,举办技术讲座,营造校园校企合作氛围。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坚持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突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切实重视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职业信息是指企业通过学校所的招聘信息。校内就业市场是指学校组织相关企业在校园内开展的企业与学生双向洽谈招聘活动。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有就业信息、在校内举行过就业招聘。

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各主干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设计布局与行业企业共同完成,设备安排、工作流程科学合理、与企业接轨,实训环境体现企业真实情境和教学训练环境的结合和统一。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与企业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共同完成实训基地设计布局,保证实训场地尽可能地与企业真实场景接轨,避免盲目失误。企业各主干专业实训基地是指校内大类专业的综合实训场地和专项实验实训室。主要观测点包括:有实训基地设计布局方案及参与完成人员名单、实地考察基地。二是接受企业先进设备赠送、推介或入股建设实训基地。企业设备占总设备值的80%以上。企业先进设备赠送是指企业无偿支持学校用于实训的设备,推介是指企业将设备配置在学校实训场地,设备仍属企业所有。入股是指企业将设备以股份形式投入到学校实训基地用于实训,企业可以优先获取毕业生,为企业培训职工,利用设备为企业提供加工、服务等形式取得股份回报。主要观测点包括:企业设备清单及价值、捐赠或入股建设协议。

3. 实训基地管理及运行

一是具有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发挥实训基地条件,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是指涉及技能操作的培训。每年培训人次是指近三年培训的平均数。主要观测点包括:有当年社会培训的计划(包括项目、地点、时间、学时等)和学员名单及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健全。二是引进企业产品、资金、生产线或生产车间、或者社会服务机构,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成为行业、地方职业技能竞赛或技能鉴定场所。该考核内容是指引进企业产品、资金、生产线或生产车间进行产品生产时,引进社会服务机构(如服务企业、会计事务机构等)开展服务业务时,同时保证学生的实习需要(如生产实习、实务操作等)。主要观测点是考察现场实际情况。

三、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

1. 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规范

一是制定符合技能训练要求的毕业生顶岗实习计划,将实习纳入教学计划的全过程中。建立毕业生实习管理档案和情况反馈及考核制度。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充分重视毕业生实习阶段的教学管理,避免“放羊式”的实习,造成管理缺位。实习管理档案是指学生学籍卡对学生实习管理的记录,或学校专门印制的实习管理手册等管理形式,情况反馈和考核制度是指学校和企业制定的学生实习的表现、工作业绩的评价方面的记录形式。主要观测点包括:有当年毕业生实习计划、有当年毕业生实习情况反馈信息或企业的评价(如学生实习考核、鉴定的情况等)和实习工作总结、毕业生实习报告或实习管理手册(随机抽取)。二是有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带队实习或定期到企业巡查指导实习。二级学院配合学校聘请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二级学院要配合企业确定实习岗位,实习岗位要符合技能发展需要,实习生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培养成效明显。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巡查指导实习是指有计划地到企业去了解指导实习情况,时间长短因需而定。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二级学院安排实习指导教师的名单;定期到企业巡查指导实习的原始材料、企业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名单及实习专题材料、实习企业实习管理及考评等材料

2. 毕业生实习岗位对口并签订协议书

一是学校、企业和学生签定学生实习协议,实习岗位基本专业对口。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企业和学生三方签定学生实习协议,明确三方职责和权利以及学校、企业、学生家长管理要求。实习岗位基本专业对口是指实习工作与所学专业大类一致,且需运用所学主要专业知识。如经历多个实习岗位,则大多数工作与所学专业大类一致。主要观测点包括:二级学院、企业和学生签定的实习协议书,当年学生实习安排汇总表,汇总表应包括学生实习单位、实习岗位或工种、联系电话等。二是实习生劳动保护、安全教育措施到位。企业按规定支付实习生报酬和意外伤害保险费用,并要签订安全协议书。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加强毕业生顶岗实习安全教育,并与实习企业协调,做好毕业生实习劳动保护和安全保障工作。在落实或指导学生实习安排过程中,加强与实习企业协调,协调企业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07号)精神,执行支付实习生报酬和意外伤害保险费用的规定。主要观测点包括:实习企业和学生签订的实习协议是否体现劳动保护、安全保障条款;近一年学生实习安排汇总表,汇总表应包括学生实习单位、实习岗位或工种、联系电话等;学生实习期间的有关待遇(如工作、生活环境、待遇等)。

四、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

1. 企业参与专业和课程建设

一是各专业建立由紧密合作企业有关专家参加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建设委员会章程,提出专业建设规划。该考核内容要求院系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对专业和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保证教学工作的适需性、有效性、针对性。主干专业是指学校确定的长期办好的专业(含办学时间较长并将继续办好的专业、新设置的按规划长期办好的专业以及省市示范专业)。主要观测点包括:各主干专业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各主干专业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文本;专业建设规划。二是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有企业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参与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工作。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发挥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保证人才培养的职业性特色。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计划与总结;当年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记录、纪要及会议材料;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并参与教学;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与教材、实训指导书等。三是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专业文化是指主干专业的专业建设理念,专业发展过程、专业特色和职业氛围、与企业联系的状况,具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生产环境、操作流程和规范要求、员工素质培养要求等的营造。主要观测点包括:显性的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因素,如环境、氛围等;隐性的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因素,如制度、典型工作等。

2. 企业兼职教师与教师培养

一是二级学院建立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制度,所有专业教师每年定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到企事业单位调研访问。所有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事业单位专业实践达2个月以上,课题明确,并实行考核。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通过建立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制度,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技术开发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企业工作经历等在内的“高等职业教育关键能力”,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主要是指专业教师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按计划分阶段实施,总时间要求两年内达到2月以上。主要观测点包括:二级学院有关于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的制度与实施办法;当年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的计划和名单;当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记录或其它考核资料。二是二级学院建有相对稳定的来自企业等有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等兼职教师库和相应的管理制度。聘请企业等有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和技术、经营、管理人才任兼职教师的比例达30%。每年定期邀请合作企业技术、经营、管理人员为学生作成才讲座。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形成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互补、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是指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聘请担任专业课教学、实习指导、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教学的教师,必须有聘用手续,在校有效教学工作量大于40学时/年。高技能人才是指高级工及以上人才,技术、经营、管理人才是指企业等工程技术人员、经管管理领导或部门负责人。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兼职教师情况汇总表,其中应包括兼职教师学历、职务、专业技术职称、国家职业资格等级、技能证书等级和兼课情况;兼职教师聘任资料;企业技术、经营、管理人员为学生作成才讲座的有关资料;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五、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1. 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主干专业和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企业开展联合办学或“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办“企业冠名班”,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标准和课程。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与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时,应根据人才培养和企业实际需要,与企业共同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企业冠名班”指以合作企业名称命名的班级,也可以是企业确定的专门为本企业品牌连锁企业培养人才的课程项目。主要观测点包括:企业专家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学校与企业“订单式”培养方案、“企业冠名班”协议。二是有效利用企业设备、场地,实行校企合作,管理规范。该考核内容鼓励二级学院利用企业资源,推进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有合作协议、在某个班级或专业开展的试点形式。主要观测点包括:实行校企合作企业和班级名单;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企业资助的奖学助学基金办法。

2. 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师资队伍

主要是聘请行业、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当年聘请的兼职教师人数占40%。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具有当年聘请兼职教师的计划数,并安排来校实行“阶段性”教学。为二级学院专业教师举办技能讲座。主要观测点包括:具有当年聘请兼职教师的计划和兼职教师名单;安排到学校实行“脱产教学”的教学任务书;培训专业教师。

六、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服务

1. 产学研基地建设和政策

一是建立产学研基地、开发团队和相应的管理机构。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将产学研开发作为体现职业教育水平特色、提升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水平、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产学研基地是指校内外基地或合作企业内的技术研发中心、车间等,开发团队是指学校参与开发教师达3人及以上。主要观测点包括: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开发团队;产学研基地现场实际情况;有具体的产学研项目。二是制定产学研规划和政策措施。企业在学校建立研发基地和新产品、新技术培育孵化基地。企业在学校建立研发基地和新产品、新技术培育孵化基地是指企业在学校利用学校教师技术资源和条件装备资源的优势开展的研发过程。主要观测点包括:产学研规划和政策措施文本;现场实际情况。

2. 技术研发

一是教师在企业帮助下或自主开发具有一定科技水平的实训设备、实训平台或实训软件。教师开发的实训设备和实训平台在教学实训中得到应用,开展产业化经营服务。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开展技术研发将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的实验实训设备的开发作为重要内容,提高技术研发的实用性,使技术研发成为直接为教学服务的手段。一定科技水平的实训设备、实训平台或实训软件是指成果水平基本达到或接近同类产品水平。主要观测点是技术研发项目和成果。二是教师参加企业技术研发工作或自主开发工作,成果在生产、服务领域得到应用或获得专利。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将教师参加企业技术研发工作或自主开发工作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参加企业技术研发工作是指教师为研发主要人员之一。主要观测点包括:技术研发(或承担)项目和成果、相关的证明材料或专利证书等。

3. 为企业培训服务

为合作企业举办职工文化科技教育、岗位技能培训,专业教师按企业需求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实现教学相长。该考核内容指二级学院与合作企业开展的职工培训工作,合作企业指二级学院与其签定合作办学协议的企业或单位。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为合作企业举办职工培训的培训计划(包括项目、地点、时间、学时等)和学员名单;在紧密合作企业建立培训基地的协议和培训实习材料。

参考文献:

篇7

一、院设立重点学科、专科建设专项经费。

1、省、市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给予上级经费数额相等资金匹配。(并视学科发展情况可适当增加)。

3、重点专科开展重大新业务所需设备及病人医疗费用医院将给予支持。

4、基础资金的支出用于科室的业务发展和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课题调研、资料费、提供出国考察经费等)。

二、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在人员调配上给予政策倾斜。

三、重点专科建设要明确一个主攻方向,针对关键技术问题,集中力量有所突破,从而形成专科优势。

四、可采取与省、及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科研单位联合建设的形式,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专科建设、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共同发展,确保重点专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和高效益。

五、重点专科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五年内培养出2-3名年龄在45岁以下的业务骨干,逐渐形成结构更加合理的人才梯队。

六、加大重点专科的制度建设,为其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环境,切实做好人、财、物等配套和后勤保障工作,以保障专科建设目标的实现。

七、院重点专科建设、重点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将对院重点专科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和目标考核,并签定合同书。每半年组织专家委员会对照考核指标进行检查。未达标将给予警告,限期整改,考核仍不合格的不再列入院重点专科,并停止资助。

八、医院年终经考核对在实施重点专科建设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科室、学科带头人和有关人员给予表彰,对突出的科室和个人实行重奖。

九、院重点人才培养周期(二年内),给予基础扶持资金2万元。基础扶持资金用于开展科学研究,参加全国、省、市相关学术交流活动,出版专著,国内外进修学习、购买资料所需费用等(市重点人才每年可报销书报费1500元、院重点人才每年可报销书报费1000元)。

十、入选对象须和院签定培养合同,院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将对其进行目标考核,每半年考评一次。评估考核的重点是学术技术水平、实际工作能力、学术地位、医、教、研工作业绩及培养经费使用情况。

十一、入选对象可聘请国内、外医学界相关专业著名专家作为自己的导师,定期给与课题、业务技术指导。

篇8

关键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企业就业岗位 岗位能力要求

为掌握用人单位对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情况,找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切实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我们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及珠三角地区的大中型机电类企业进行了机电技术应用技能型人才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情况调查。

一、调查情况

2012年10月到2013年2月期间,根据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近几年的主要就业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群情况,通过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自治区及珠三角地区的28家机电类大中型企业,60余名企业生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查,其中区外企业11家,区内企业17家;国营企业5家,外资或合资企业7家,民营企业16家;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10家,占调查企业的35.7%;利用机电设备进行生产类企业13家,占调查企业的46.4%;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5家,占调查企业的17.8%。

二、调研结果分析

1.企业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提供的岗位需求情况

(1)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的岗位需求情况。岗位需求依次为:自动生产线的操作(80%)、机电设备保养与维修(80%)、机电设备及机电产品检测(80%)、机电设备电气安装与调试(70%)、机电设备操作(70%)、自动生产线的维护与维修(70%)、生产线现场管理(70%)、机电设备机械安装与调试(60%)。

(2)机电设备生产类企业的岗位需求情况。岗位需求为:机电设备的机械维修(92%)、机电设备保养与维修(85%)、普通机械加工设备操作(69%)、机电设备机械安装与调试(62%)、机电设备及机电产品检测(62%)、机电设备操作(62%)、生产线现场管理(54%)、机电设备电气安装与调试(46%)。

(3)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的岗位需求情况。岗位需求为:机电设备电气安装与调试(80%)、机电设备机械安装与调试(80%)、楼宇的自动化控制维修(80%)、机电设备的电气维修(60%)、机电设备保养与维护(60%)、供用电线路运行和维护(60%)、机电设备的机械维修(40%)。

调查表明,不同类型的企业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有所不同。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和利用机电设备生产类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合度较大,其主要就业岗位群是机电产品制造、检测及自动生产线的维护和现场管理,机电设备使用、安装、调试、保养与维修,普通机械加工设备操作。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主要就业岗位群是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保养和维修,楼宇的自动化控制、维护及维修,供用电线路运行和维护。

2.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专业能力要求

在调查所列的15项专业能力中,虽然机电产品制造、利用机电设备生产和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对专业能力的优先程度有所不同,但机电类企业和毕业生认为重要的专业能力相对集中,如机械制图和识图的能力、电气绘图与读图能力、使用机械测量工具能力、低压电器及其控制、电气控制电路安装调试、PLC的编程与应用能力等是企业和毕业生共同认为重要的专业能力,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企业认为重要的专业能力

图2 学生认为重要的专业能力

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基本职业素质要求

图3 企业认为重要的基本职业素质

(1)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基本职业素质要求。从图3可见,在调查所列的14项职业基本职业素质中,企业普遍认为计算机应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小组工作合作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2)毕业生认为重要的基本职业素质。从图4可见,毕业生普遍认为计算机应用能力、制订工作计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小组工作合作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是重要的基本职业素质。

图4 学生认为重要的基本职业素质

调查表明,企业和毕业生都认为计算机应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小组工作合作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此外,企业认为毕业生要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还需具有人际交流能力、批评和自我批评能力;毕业生要满足自我成长需求,还需具有工作计划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挫折的应变能力、劳动组织能力和社会责任心。

4.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职业资格要求

在调查的28家企业中,部分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资格提出了要求,维修电工证是各类企业的共同需求。此外,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对电工上岗证、电梯安装维修证、叉车证及电焊工证有一定的需求,利用机电设备生产类企业对电焊工证和钳工证有一定的需求,而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对电工上岗证和电梯安装维修证有一定的需求。

三、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思路

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从企业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提供的岗位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分布可以看到,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机电行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能综合应用机电技术专业所学知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的技能型技术人才和劳动者。基于上述的目标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就业范围广的特点及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学校可采用大专业、多出口的思路,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往两个专业方向发展:一是机电产品生产检测、调试、维修、生产管理和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二是楼宇自动化控制维修(物业设备维修电工、智能楼宇BA管理员和电梯维修与调验)。

2.开发理实一体化项目课程体系

根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或项目,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形成与岗位对接,突出能力培养的模块化、理实一体的项目课程体系。根据各教学模块的能力培养要求,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

3.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篇9

一、班级学生情况

我们信息科学学院XX年招收本科生新生近200名,这些学生在第一学年不分专业,到第二学年再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第一学年的学习进展情况来进行专业的选择。因此,200名学生在第一学年被平均划分为6个小班级,我作为班主任主要负责编号为1、2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工作。这两个班级中原先共有68名学生,其中有2位朝鲜国家留学生,还有3位是从XX级转学过来。后来有1位同学转学到数学系,还有1位同学因甲肝休学,所以最后在校班级人数共有66位学生。

二、班主任常规工作

班主任常规性的工作是跟学校学生管理结合在一起的,或者说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另一方面作为大一学生工作来说,有别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工作,大一学生有一个学习和生活的适应过渡问题,因此班主任要紧密配合学校学生工作的部署,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予以引导、对生活自理独立能力予以引导、对寝室集体生活行为予以引导、对人身财产安全的防护予以引导、对生活或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予以帮助、落实常规的学生学籍评选管理执行工作、落实国家贫困生资助工作等等。 这些工作的落实,充盈着班主任工作全部,体现在开班会、宿舍走访、跟同学的聊天的这些日常工作行为当中。

三、我的班主任工作

我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刚刚开始的时候作为新手教师,我对自己能否胜任班主任工作的那种心情是十分的忐忑不安,不知道作为班主任究竟要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十分的担心学生出意外事故。 于是在我被通知担任班主任工作、学生还没有正式报到之前,我就开始从学习做起,从网上查资料、向周围同事询问、阅读班主任工作手册之类的书籍等等,但实际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在后来的实际工作中,我就开始注意观察、记录和思考与总结,提炼适合自己、适合大一学生、适合本班学生的班主任工作计划。 班主任工作看似琐碎,但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存在着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相互关联的核心要素,只有抓住这些核心要素的处理,才能让我们班主任工作做得更有实效、更专业、更出色。那么对我来说,我的大一班主任的“工作指南”可以概括为“以学习型组织为管理思想,以质的研究方法为研究指南,以信息环境建设为辅助手段,以人文关怀为落脚点”形成大一班主任工作系统,而其灵魂是“狠抓学习风气,重塑学习化生存的学习习惯”,其执行策略是“防微杜渐,铸造良好的生活习惯”。

1.大一班主任工作的灵魂——狠抓学习风气,重塑学习化生存的学习习惯 狠抓学习风气,做好大学班主任工作计划,重塑学习化生存的学习习惯,这也是二十一世纪赋予大学的新使命,特别是在我们国家,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结果,学生步入大学之后,

在学习观念、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态度上要进行极大的转变。可以说,能否很好地转变学习习惯和观念,从短期来说关系到学生大学四年的成长,从长期来说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从小的方面来说关系学生个人的发展,从大的方面来说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能否在大一就开始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改变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学习成长习惯事关重大。落实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生存能力的学习习惯,就是我说的狠抓学习风气,重塑学习化生存的学习习惯。 狠抓学习风气,重塑学习化生存的学习习惯,可以作为大一班主任工作的灵魂贯穿到班主任工作的每一项具体的事务中,包括班委会的建立、每一次班会内容的组织、每一次跟同学的聊天等等。 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快速成为终身学习者,促进人才自身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执行和落实在人才培养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和应用作用。

2.大一班主任工作的策略——防微杜渐,铸造良好生活习惯,提升综合素养防微杜渐,铸造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个关键策略。但是这一策略的具体实施是建立在跟学生的沟通、了解和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工作中会涉及到非常具体的一些事情,比较典型的有打游戏问题、谈恋爱问题、借钱提前消费问题、寝室同学难以相处问题等等。这一些方方面面的跟学习相关的生活问题实际上也是我们大学生一个综合素养的具体体现。

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引导?在新生入学时,董琦校长从师大人才培养计划谈到对新生提出十点期望、要求和建议(以下是从我当时的会议笔记中摘出):

(1)志存高远;(随时学习、随时记录,建立社会责任感,敢为人先)

(2)科技精神和人文关怀;(创新、探索、务实、独立、批判、法制)

(3)协作能力;(理解差异、尊重差异、沟通、领导)

(4)思维能力;(对问题有深刻见解、多角度看问题)

(5)科学方法;(事半功倍,用数据说话)

(6)信息能力;(效率)

(7)外语能力;(要自主、创造性地进行外语学习)

(8)表达能力;(书面表达、思维表达、口头表达)

(9)关注社会、关注国际科技发展

(10)体育锻炼,健康体魄;(让锻炼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董校长对大学生提出这十点希望、建议和要求,让我很感动,很受益,成为我后来班主任工作中落实对学生铸造良好生活习惯、提升综合素养的方向指南。防微杜渐策略的应用主要就是针对日常生活中学生这些能力和习惯的养成而采用的,是在对学生情况审势度势总体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以班会、讲故事读书、聊天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甚至通过笑话都可以。

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教兴业战略,认真贯彻部、省厅和市局有关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交通工作目标,加强交通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为交通建设服务开展交通职教工作,以不时提高交通职工队伍素质为目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科技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积极推进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和学习型单位建设,不时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交通事业发展和深化学习型单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证。

二、教育目标及任务

(一)全面完成省厅局调训、培训工作

1.完成省厅(局)组织的科局级领导干部调训8人;

2.完成西部教育培训2人;

3.完成省厅(局)组织的其他培训、调训任务。

(二)积极组织路政、运政、海事、公路管理等方面人员。全面完成市局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积极组织系统职工参与本区组织的各类培训工作

1.完成区人事部门组织的公务员年度培训任务(依照区人事局公务员培训计划落实)

2.组织系统职工参与本区党政工团组织的相关人员参与的各类适应性培训。

(四)认真组织搞好系统内部的适应性培训工作

搞好系统职工的理论学习、法制学习和新知识新业务培训工作。1.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单位建设。

2.组织好系统收费人员的适应性培训工作。

切实组织好道路运输行业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3.依照市运管处的布置。

做好普通话推广工作。4.积极组织45岁以下职工参与普通话水平等级达标测试工作。

(五)继续抓好交通系统在岗工作人员的学历教育。

(六)加强继续教育工作。认真做好专门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

三、认真落实“十二五”教育规划

(一)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二)确定人才培养和人才贮藏工作。

四、认真做好其他基础性工作

完成教育工作安排和教育目标任务分类计划,6月1日前。并及时上报市局。

7月1日前报送教育经费计划。

7月20日前报送目标任务半年完成情况自查表。

12月30日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自查演讲。

做好职工教育基础资料的立卷归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