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

篇1

关键词:工学结合;佛尔哈德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117-02

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经逐渐被大家所认识,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在工学结合的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句话蕴含着丰富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思想与方法。陶行之先生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其意思就是在教学活动方面十分重视“做”,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教做合一”。

由于笔者有企业化验室工作的经历,熟悉企业中心化验室的工作流程,因此笔者希望将自身的实践经验应用到实训、教学中,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以分析检测技术的实训课程为契机,尝试实践工学结合的教学法,现以《分析化学》课程中“佛尔哈德法”章节为例,利用“硫唑嘌呤片”含量测定为工作任务,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学习利用佛尔哈德法进行药物含量测定的规范流程及相关仪器正确使用的方法,从而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工学结合理念。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教学流程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为:按企业药品检验流程要求进行班内小组人员分工——模拟企业中心化验室的药品检验工作流程进行药品检验——归纳总结,畅谈收获——理论讲解,知识储备——巩固与提高。

第一阶段:要求教师知道药品企业的检验流程,是教学的起始阶段。让学生先有一个感知认识,尽管这个策略的基础是一些简单的知识,可以通过文字材料、视频、图片等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以一个准职业人的身份和态度去学习新的知识。分组以全班50人为例,先分成5大组,每组10人。组内人员再分工:收发岗1~2人,取样岗2~3人,检验岗4~5人,复核者1人,审核者1人。在选择岗位时,教师应根据岗位任务的需要让学生自行选择工作岗位,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阶段:模拟企业中心化验室的药品检验工作流程进行药品检验。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对药品检验知识有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是各组员的工作任务:

第一,由教师模拟仓管人员发出取样指令(如表1所示),给收发岗成员,学生根据教师的任务可通过互联网、查找中国药典等途径找到“硫唑嘌呤片”含量测定的检验方法。

第二,收发岗根据取样指令进行检验方法查找,找到资料填写原始记录台头(如表2所示),后交给取样岗。

第三,取样岗根据检验依据及某药厂成品取样sop规定计算出取样量,到教师处抽取样品,填写取样记录栏(参见表1),把取样指令、原始记录、样品一并交检验岗。

第四,检验岗接到检验任务,根据检验方法制定检验步骤,准备检验所用的相关玻璃仪器及试剂,然后每人分别进行检验,把检验过程及结果填写到原始记录中(参见表2),最后合并该小组结果,计算结果偏差是否符合要求,如检验成员偏差合格得出结论符合规定,反之要找出存在问题重新检验。在检验者栏处签名(参见表2),最后把原始记录交复核者复核。

第五,复核原始记录数据,如有异议可要求检验者重新检验,再作出判断,如无异议在复核者栏处签名(参见表2),后交审核者。

第六,审核原始记录所有资料,如有异议可要求相关成员重新复核,再作出判断,如无异议在审核者栏处签名(参见表2)。最后将原始记录交回收发岗进行资料存档。

第三阶段:归纳总结,畅谈收获。这阶段是要求每组的检验结果与教师预试的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说出注意事项与不足之处,药品检验的工作流程以及本岗位的工作体验,最后给出学生本次实训评价。在评价标准上笔者也做出了相应改革,对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由于评价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除采用实验结果分数外,还要结合学生在活动中地表现,完成实验的效果。这种评价模式,减少了学生心中的压力,鼓励学生向多元化发展,突出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还重视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参见图1)。

第四阶段:理论讲解,知识储备。这是形成理论,获得理性认识阶段。这一阶段是教师依据学生实验的初步结果,围绕教学的中心问题,进一步提供学习材料,师生间继续分析、归纳、总结,概括佛尔哈德法的测定原理、条件以及操作要点等。例如,学生反映本实验难点在于“佛尔哈德法滴定终点淡红色很难判断,导致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在得出初步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可采取请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的方式,了解学生讨论的结果。之后,教师展示教师预先的视频,与学生一起来总结思考题;接着,引导学生得出“佛尔哈德法”关键的操作要点,就是滴定终点的正确判断,当生成[Fe(SCN)]2+出现淡红色时已经到达终点,如此时掌握不好终点的确立继续滴定,溶液出现红色,此时滴定终点已过,就会影响测定结果。

师生继续一起分析“硫唑嘌呤片”含量测定是佛尔哈德法中的返滴定法,佛尔哈德法还有另外一种方法是直接滴定法。展示课件,解释“佛尔哈德法”的测定原理、滴定条件等,通过一步步相互递进的教学步骤,最后教师通过布置作业、练习等来完成“佛尔哈德法” 的巩固与提高阶段。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反思与建议

第一,具备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建立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努力,系统化地去解决实训课程领域的诸多问题。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扮演传播知识的角色,使中职学生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预备知识。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又扮演着师傅的角色为学员提供生产实践方面的感性知识,教师不但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而且还会让学生学会创新和开发。

第二,学校需营造一个适合实施工作情景教学模式的物质环境,如实验室的规模、仪器设备、教学工具、供学生查阅资料的图书馆及多媒体设备。在工作情景教学中,无论是观察、调查和实验,还是交流,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如果没有一定物质条件地支持,教学与工作情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难以进行下去。

第三,教师由知识传播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中职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部分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教师需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创造轻松愉快、和谐自然的教学环境,使自己处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让学生感到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这样一来,学生没有心理负担,能积极参加讨论,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最终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第四,本课程是一个较单一的工作任务,学生选择工作岗位时只能完成其中的一项,不能纵横交错于其他的工作岗位。如果在学习其他的分析检验方法时都采用“模拟中心化验室”的分组法,则可让学生体验不同工作岗位职责及功能,有利于学生成为 “多面手”,到企业后尽快胜任相关的工作。

以上即是笔者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一点尝试,此课堂教学模式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希望同行给予指导。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8(2).

[2]高利兵.“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OL].(2009-12-10)..

篇2

关键词:模块 一体化 教学 食品

近年来,笔者学校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原则,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师资结构、转变教学方式、调整教学大纲、改进教学方案、完善教学设施,深入贯彻实施“模块教学法”和“一体化教学法”,扎实推进技工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笔者有幸参与此次教学改革,见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不断成长,教学能力也得到长足的进步。

一、定义

一体化教学,就是整理融汇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订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方法,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模块化教学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

二、应用

在学校领导们的关心、同事的帮助和学生的支持下,笔者在食品检验教学领域实施了“模块教学法”和“一体化教学法”,深得领导、同事和学生的欢迎。现将“模块教学法”和“一体化教学法”在食品检验工中级考证课程中的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根据食品检验工中级实训考证大纲要求,笔者将食品检验工中级实训考证课程划分为四个模块。模块一:食品物理常数检验;模块二:化学滴定分析;模块三:仪器分析;模块四:食品卫生微生物指标检验。这四个模块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该课程是其他所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有机综合,也是食品检验工中级考证课程的考前培训课:总课时要求为112课时,每个模块28课时,其中知识讲解10节,实训课时18节。

根据“一体化教学法”,笔者为上述四个模块精心设计了讨论分析、观察发现、问题罗列、教师提问、动手尝试等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1.讨论分析

以分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由各组代表发言,再随机抽取学生来进行总结,最后由教师进一步总结讲解,分析同学思考的不足,肯定表扬其发言中的闪光点。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锻炼了同学们思考表达和总结的能力。

2.观察发现

通过实验、参观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实际的分析检验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并做好各自的情r记录和相应结论,再由教师总结引导出相应的知识点或技能点。例如在测定硬糖中还原糖含量时,通过用标准葡萄糖溶液滴定样品液,当滴定到达终点时,溶液由蓝色褪为无色,停止滴定后,由于样品液又会重新被空气氧化变成蓝色,所以终点的变化只是在比较短暂的几秒时间。通过完整的演示,让学生准确观察到滴定终点,从而在正式实训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3.问题罗列

让学生独立或分组提出问题,再由教师集中解答;如还原糖滴定终点实验现象中,学生有什么疑问,都可以提出来。大多数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包含该项目约70%的重点内容,剩下的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思考,再次提出补充问题,教师与学生间互相合作,相辅相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教师提问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促使学生课后复习。学生对知识掌握具有相对的片面性,所以教师在课前的备课也要充分,当学生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或者所提问题较少时,这时就可以由教师来发问,引导学生回答。

5.动手尝试

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再由教师讲评。学以致用,当讨论分析、观察发现、问题罗列、教师提问后,这时提供和类似演示样品的材料,让学生独立进行检测报告,通过对一个独立食品样品进行完整的检测,完全掌握该知识点的理论和实操技能,并形成深刻的印象。

四、成效

在食品检验工中级实训考证课程中实施“模块教学法”和“一体化教学法”后,成效十分显著,获得领导、同事和学生的广泛好评,学生对检测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考证通过率极大提高。笔者将成效总结为“四加强四提高”。

1.加强教育特色,提高社会认可

实施“模块教学法”和“一体化教学法”,更突出了技能训练是技工教育的核心。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标准上,与行业需要、行业考核标准紧密结合,加强了技工教育的特色,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水平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2.加强教学趣味,提高学习热情

通过“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操作边理解”的方式,增加了课堂趣味,突出了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加强课程衔接,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课程的综合化程度和实用性程度较高,课程衔接非常紧密,教材更精炼,排课更便捷,提高了教学效率。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笔者学校食品检验工考证课程课时从原来的140课时调整到112课时,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4.加强教学条理,提高学生素质

实施“模块教学法”和“一体化教学法”后,加强了教学的条理,有利于学生总体认识课程内容,把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紧急结合增强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方向

尽管在食品检验工中级实训考证课程中实施“模块教学法”和“一体化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十分显著,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今后的改进方向主要有三点。

一是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课程教材的深度。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技术不断更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了变化,这就要求与时俱进,以企业的需求为目标,不断修订课程教材,添加新技术新方法,切实加强课程教材的深度。

二是集思广益,进一步拓宽教学方式的广度。“模块教学法”和“一体化教学法”,对教学方式的先进性要求较高,有时还要求将教室与实习实验场所合并才能进行。这就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出谋献策,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如仿真模拟教学、开放式教学(即校企合作)等,拓宽教学方式的广度。

篇3

【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招生计划6260人】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招生计划,今年该校面向全国计划招收本科生6260人,其中主校区(含开发区校区)4920人,盘锦校区1340人。主校区(含开发区校区)在辽宁招生1042人,盘锦校区在辽宁招生295人。

作为全国率先开展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的高校之一,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新增以下按大类招生专业,分别是主校区的建筑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含测控技术与仪器)、化工

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招生计划,今年该校面向全国计划招收本科生6260人,其中主校区(含开发区校区)4920人,盘锦校区1340人。主校区(含开发区校区)在辽宁招生1042人,盘锦校区在辽宁招生295人。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 生物化学工程 特色文献资源 开放获取

一、生物化学工程及发展简述

1.生物化学工程及发展简述

生物化学工程简称生化工程或生物化工,是生物化学反应的工程应用,是应用化学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将生物技术的实验室成果经过工艺及工程进行工业开发的学科。它既可视为化学工业的一个分支,又可认为是生物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生化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业技术,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也是化学化工技术的主要前沿领域。生物化学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是最初的生物工程学概念,基因重组、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生化工程等在21世纪整合而形成了系统生物工程。发展生物经济正在成为许多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措施。生物技术是我国需求最迫切、技术与国外差距较小的领域之一,我国将把生物技术作为当前科技发展的重点,把生物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培育的重点,把生物经济作为引领新经济发展的重点。在我国的“十二五”科技战略规划研究中,生物技术和产业化将是“十二五”布局的重点,突出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人口与健康领域的应用,努力使我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和生物产业大国。[1]

2.食品生物技术及发展简述

食品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和制造中应用的一个学科。它包括食品发酵和酿造等最古老的生物技术加工过程,也包括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食品原料加工品质的基因、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制造食品添加剂、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培养,以及与食品加工和制造相关的其他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最新的研究状况表明,食品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将为食品工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展望21世纪基因食品的发展,未来生物技术不仅有助于实现食品的多样化,而且有助于生产特定需求的营养保健食品。[2]在与环境协调的粮食生产方式方面,生物技术将降低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量,并使农作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目前人们之所以对于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存在争议(如对人类健康、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等),主要原因在于公众对目前的基因食品管理体系不够信任,科学家与公众也缺乏必要的沟通。因此,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随时公开基因食品的研究成果,以博取信任的方式与公众进行沟通。

3.生物制药技术及发展简述

生物制药技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生物药物制品的技术。生物制药现状:生物药物的阵营很庞大,发展也很快。目前全世界的医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特别是合成分子结构复杂的药物时,它不仅比化学合成法简便,而且有更高的经济效益。我国的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确定了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3]包括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同时,国家将拿出100多亿元来支持重大新药创制。将从100多个新药中遴选出10多个,作为重大新药创制重点支持对象,这些原创新药可能成为打入欧美市场的先锋。在这些新药品种中,生物药和化学药居多,其中疫苗、单克隆抗体、蛋白质药物、抗癌药物等均有。

篇5

关键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改革 工程教育 工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17

1 引言

目前,我国的工程教育占整个高等教育的三分之一以上,承担着培养大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能够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沈阳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始建于1948年,当时为表面处理专业。1993年涂装防护工艺专业成为国家教委第一批高等工程专科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996年“金属腐蚀与防护”专业升为本科专业。2001年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为“应用化学”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并应用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涂料制造与涂装工艺、金属腐蚀与防护工程与工艺设计领域从事一定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施工、监管及其它与工程相关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围绕这一目标,专业进行了“实际工程为背景,涂料涂装、腐蚀与防护技术为主线,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对类似专业工程人才培养具有借鉴价值。

2 课程体系构建

按照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提出的工程专业毕业生必须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基于上述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构建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素质教育课构成的课程体系。

培养方案中实验学时800余学时,增加实践教学专用周达49个,从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所需基本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到培养本科工程人才所需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到毕业,层层递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学内容改革及教学方法改革工程型人才培养

任何先进的教学理念都要直接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以“如何教”的思路来安排和完成知识的传播和讲授,还是以“如何学”的视角制定个性化、特色化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问题。改革中,教师需将“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生学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1 利用课程群建设对知识点进行整合

课程群建设可利用相邻课程在时间和内容上的衔接关系压缩重复内容,减少课程学时数,并利用课程内容上的关联性相互支撑和强化。如金属的结构与性质在无机化学、结构化学、材料化学,金属学、金属腐蚀与防护及涂装工艺等多门课程中学到。改革中,要研究这个知识点在哪门课程中讲、哪门课程中不讲或简述,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完整性、关联性和必要性,提高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3.2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成熟的技术,还要及时补充先进的生产设备、仪器、生产技术与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实际工程为背景、涂料涂装、腐蚀与防护技术为主线”。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鉴国内外改革成果,收集原版外文书籍,搜索最新的文献资料,图片、制作网络电子教材;或者利用作业,论文等方式让学生查阅相关知识的实际工程背景,让学生了解科学与科技的进步。

3.3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涂料涂装、腐蚀与防护技术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以实际工程为背景、涂料涂装、腐蚀与防护技术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改革在多门课程中进行。学生在课堂上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背景,了解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学习应用所学知识、所学技术去解决工程问题,学生了解所学有用,有动力学。

3.4 在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去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教学过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条件,创造环境,从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即重视教法,更重视学法。倡导尊重和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思维和综合能力。为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5 企业进课堂

专业连续多年实施“企业进课堂”教学改革。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研究教学内容,并把企业中现存问题在课堂中讲给学生。看到国内产品与国外的差距,激发学生的责任心;问题的研究解决,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竞赛结课,企业工程师与教师做评委,使学生早日面对竞争,面对企业的需求。“企业进课堂”,学校突破了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形式,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将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才引入课堂,使学生接触到最新最先进的生产环境,并将专业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运用,形成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课堂”。

4 结束语

应用化学专业近十年来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强化学生“腐蚀防护与涂装”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采用项目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6

化工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基础

浙江工业大学化材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建成数个高水平的学科平台和化工、材料类国家、省级特色专业。学院设有化学工程等7个学科,其中工业催化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3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浙江省重点学科。学院建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还有11个硕士学位点。学院建有绿色化学合成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学院建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等2个国家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省重点专业等4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学校设立的第一批本科专业之一。该专业所依托的学科水平高,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已形成了包括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在内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有浙江省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省化学工程研究生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国家级精品课程,《物理化学》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基础化学实验》、《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工艺学》和《化学反应工程》等6门省级精品课程。学院经过多年的专项建设,在化工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科研教学良好互动方面拥有较为优越的条件。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共同研发,由邱均平等编著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的排名如下:2008年在所有201所建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高校中排名在第16;2009年在所有201所学校中排名第18;2010年在所有224所学校中排名第18。

化工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目标

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应基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素质特征定位、教育培养体系特征和工程实践与工程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等开展研究、实践和反思,明确以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三要素理论为指导的化工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的改革实践总目标。高素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具备三个要素:意识、机会与能力。首先是意识,即学生要有成为创新人才的意识和动力,它包括远大的理想抱负、宽广的视野及对科学的热爱;其次机会指为创新人才成长提供必要的平台和载体;最后是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内涵在于提升大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工程的实践、集成与创新的特征,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将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标准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知识能力大纲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的目标必须符合过程工业科技创新及化工学科发展规律、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趋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而这也是新形势下化工专业的工程教育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色建设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素质特征和质量保障体系等三方面,也是工程教育培养体系改革与专业建设的最终目标追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创新的理念,不断拓展专业内涵,形成宽口径办学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多模块模式。通过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实验技能、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能够成为面向和引领未来的卓越工程师;通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的讲授、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安排、毕业设计综合训练、各种人文素质及科技讲座、各种竞赛等环节,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现代工程教育培养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应该是在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即:学生能够掌握更扎实的技术基础知识,领导新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与运行,理解研究和技术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因此,在培养计划制订、教学方法改革等过程中必须始终强调实现基础知识厚、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浓和适应能力佳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的养成。

化工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实践

采用理论研究———实践———总结———再实践———再理论研究的思路,推进化工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实践。把工程教育内涵提升的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相结合,建立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特征的教育培养体系;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体系优势转化为基于工程实践与创新的化工类专业培养优势,通过国家特色专业平台建设更加有效地提高化工高级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等化工类专业特色凝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等化工类专业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复合的专业培养模式: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创新的理念,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不断拓展专业内涵,形成宽口径办学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模式。形成多模块、复合化和卓工班相融合的专业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二是卓越的人才素质特征:立足浙江、面向全国,通过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实验技能、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综合素质高、工程能力强、能够成为面向和引领未来的卓越工程师。三是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的讲授、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安排、毕业设计综合训练、各种人文素质及科技讲座、各种竞赛等环节,构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质量保障体系,保证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的实现。由此确立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创新、创业能力;“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上得来”的具有成长为高级化工科技和管理人才、企业家和知名学者的潜力。

(二)专业特色模块和课程体系构建

浙江是资源小省、经济大省,尤以民营经济发达为主要特征,目前正大力发展临江化工和精细化工,在这些领域有相当大的人才需求。而化学工程学科当前以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为导向,强调在多尺度的复杂大系统环境进行过程优化和研发绿色化学化工过程。据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模块设置上应实现这两方面的有效结合,除设置传统的化学工程、化学工艺模块外,还应设置适应浙江经济特色和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一体化复合双专业。自2010级始,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要求,我们设置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试点班,重点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培养体系优化的实践探索。课程体系设置要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满足预期的毕业生能力要求。行业企业是毕业生的终端用户,成立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吸纳省内外化工龙头企业或行业专业人士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的制订;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完善课程体系。目前的培养计划着力加强学科和专业基础课程、确保专业核心课程,这类课程学分约占40%,并精炼专业模块特色课程,保留2-3门特色课程,鼓励模块之间交叉选课,实现了宽口径和个性化有机统一。上述举措在夯实大学毕业生的工程基础的同时也满足了行业企业对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需求,极大增强了工程教育的内涵。

篇7

【关键词】工程思维;应用化学;指导工作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学产品在生活中的需求度越来越高,同时,在化学产品不断被需求的过程中,对应用化学的研究也随之快速发展。通过应用化学对工程思维进行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指导工作,在应用化学中培养工程思维从而对当前工作进行指导是一种很好的思路。应用化学对工程思维的培养并对当前工作进行指导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1.工程思维的特点

工程思维是一种具有筹划性的思维,即它是在工程师根据理论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研究中形成的思维且以人类的实践目的为依据所预先做的切实可行的思维活动。工程思维作为运用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核心具有以下特点:

1.1工程思维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在实际工程的解决过程中具有复杂性及多样性的特点。由于工程思维所要解决的就是在工程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思维方法及方式需差异化并且应依据工程实践经验及自然科学中的各种原理从多层次、多角度对思维对象进行综合性观察研究,以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在用工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会涉及专业技术知识及经验,同时还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内容。

1.2工程思维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任何思维方式都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所做的预先筹划性思维活动。工程思维是以工程实践及现实生活为基础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运用工程专业技术及科学理论去解决问题。

1.3工程思维具有创新性

创新不是对过时的旧事物进行简单改造修补,而是一种从根本上进行变革的质变过程。工程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兼具对既有设想进行构思的量上的渐进性积累,同时也会有顿悟的飞跃性的改变,这就是思维过程的质变即创新。

2.应用化学对工程思维树立、培养的重要意义

由于工程思维具备以上特征,可以得出工程思维作为培养人们实践工作能力的基础,对指导工作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运用工程思维指导实际工作可以更好地达到工作要求及目的 [1]。这是因为应用化学也具有几方面的特点:

2.1应用化学与现代化社会的密切关系

化学应用作为科技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突出了科技现代化是现代化关键的这一概念。材料、信息及能源是现代科技的三个重要支柱。而材料对应用化学的依赖性决定了应用化学在科技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在应用化学理论的基础上应更好地将理论运用在化学工程开发的实际过程中,因此,应用化学对工程思维的培养对现代化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2化学研究的范围在逐渐扩大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化学研究的范围不仅应从微观及人类社会生活的角度进行研究,还应从宏观的角度深入到各个领域中去。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交叉学科,例如能源化学、环境化学及生命化学等,化学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对其应用发展尤为重要。

2.3应用化学与人类生活及国民经济建设密不可分

应用化学对国民生活水平的质量提高有着很大影响作用。人口、能源及环保等众多社会问题都与应用化学关系密切,同时也是应用化学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2]。

3.在应用化学中如何培养工程思维并指导工作

工程活动作为一个完成的过程包括设计、制造及使用三个阶段。工程思维对不同的工程活动阶段有着相对应的思维过程,并且在工程思维的各个阶段也有着自身的思维形式和侧重点。因此,在化学应用中对工程思维不同阶段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3.1应用化学中对工程思维设计阶段的培养

在工程活动中工程思维在新的需求下首先应对工程中将会参与进来的人工、材料等进行筹划思考,这就是工程思维的第一个阶段:设计思维阶段。

工程思维的设计阶段基于实施者的需求应设计出一个具体的人工物蓝图,在设计的同时工程思维面对着现实可行性与潜在可能性双方面的转化可能性,因此需要找出工程实在与理想间存在的差距和矛盾并通过思考进行解决。由于工程活动的繁琐、复杂性,工程思维的设计求解过程需要对多科学融合性及跨学科交叉性进行综合思考。因此,在应用化学中着眼于工程的效用和功能,工程设计思维应运用规则、概念及模型等并通过实践的思考方式使工程思维在现实中得以运用。

3.2应用化学中对工程思维制造阶段的培养

工程的制作思维应从设计入手并行动。制造思维是对工程活动的构建进行的有效思考过程。制造思维通过组织工程材料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协调工程活动中的各方工作人员来保证工程制造活动的一致性、连贯性,并且通过合理配置并使用资源达到各种关系被正确处理。

3.3应用化学中对工程思维使用阶段的培养

在工程活动竣工后,其使用价值就会被突显出来,对于人工物的使用同样需要工程思维对其进行探究。工程使用思维作为工程思维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项目作为为特殊目的而直到的产物,在其实现特殊价值后可利用工程使用思维对其另作他用。

在使用工程项目的阶段,为了使其正常发挥功能就必须对其的维护进行思考,就实际工程项目的磨损及消耗等现象运用工程使用思维对其的维护工作进行思考,并且运用相应的延缓老化、磨损的方式及手段达到维护的目的。

4、通过应用化学培养工程思维并指导工作的具体措施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应用化学作为一门实用类学科,它与数学、物理等学科共同成为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思维是一种筹划性思维,对人们的各项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应用化学培养工程思维并指导工作对于当前的工程活动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通过应用化学思维,不断培养工程思维,进而更好的指导工程活动的建设。

4.1 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我们在培养工程思维之前,要学习有关应用化学的专业知识,通过相关的专业知识来指导实践,培养工程思维。例如在学习物理化学时,我们可以用热力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的化学理论来分析各种能源的优劣,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工程思维,用这种的具有筹划性和前瞻性的思维来指导相关的工程活动。

4.2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工程思维

在学习了应用化学的相关知识后,我们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工程思维,进而指导各项工程活动。工程思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能在人类进行各项活动时,提供思维上的支持,在实践中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应用化学的相关科技成果来改造客观世界,更好的进行各项工程活动。

结束语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工程活动不仅集合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记载着人类创新思维的发展过程。人的思维方式将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开放化、系统化,并对实际工作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人类思维活动以动态的形式进行,应在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做到与时俱进并且学会创新。随着科技创新的脚步,在工程活动建设过程中人类的思维也在不断进步。因此,通过应用化学对工程思维进行培养并指导当前工作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及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松俊,雷二庆,张明华等.军事医学的工程思维与工程系统管理[J].军事医学,2012,36(9)

[2]杨建科.社会工程思维的地位和特征[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3)

篇8

长江大学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长江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_长江大学高考取通知书查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长江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院校名称:长江大学

院校网址:长江大学yangtzeu.edu.cn/

长江大学学校简介历史沿革 学校于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原江汉石油学院的前身为1950年创办的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1978年开始举办普通本科教育,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从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划转湖北省管理;原湖北农学院的前身是华中农学院荆州分院,始建于1977年,**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为普通本科院校;原荆州师范学院的前身是1936年创建的湖北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1978年成立荆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荆州师范学院;原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前身是湖北省沙市卫生学校,始建于1951年,1977年更名为武汉医学院荆州分院,1984年更名为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

地理位置 学校本部位于长江中游的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荆州市,并建有武汉校区。荆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集中地;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都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东衔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西临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南傍浩淼无垠的洞庭湖畔,北垂雄奇险秀的武当山脉。校园环境秀丽,景色宜人,为湖北省园林式高等学校。

办学条件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4742亩,校舍建筑面积107.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4.25亿元。现有国家和省部级等各类实验室、实验中心108个,校内外实习基地316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430万册,期刊1581种,全文电子图书147万册,各类中外文数据库60个。建有体育馆、综合训练馆、游泳馆和足球、网球等场地,各类体育运动场馆设施齐全。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3212人,专任教师2341人,外聘教师71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10人,副教授85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04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40人。获批省部级以上人才项目、专家称号人选287人,其中国家级人才56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44名,硕士生导师840人,兼职博士生导师99人,兼职硕士生导师644人。

学科专业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各类人才培养层次齐全。现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作物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作物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涵盖15个二级学科;3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涵盖175个二级学科。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农业、体育、工商管理、法律、护理、艺术、临床医学、风景园林、会计、兽医、社会工作、翻译、教育等1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设有105个本科专业,其中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工程”“农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6个国家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等11个湖北省品牌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农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应用化学”等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金融学”“教育学”“商务英语”“地质学”“网络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2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农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生物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植物保护”“应用化学”“自动化”“地理信息科学”9个专业入选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国家级、省部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32639人,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4343人,来华留学生800余人。

大一新生注意事项1、不再让父母为你打包行李,知道自己应该带什么,知道自己的东西放在哪里,做一个整洁细致的人。

2、从第一天起,自己完成报到的各项填表注册交费。

因为你将来还要自己完成更多的填表注册交费。

3、忘掉高考分数,报到用完的通知书压在抽屉底端。

在新的学校,优秀需要重新再证明。

4、整理好自己的钱包,习惯自己带好各项钱卡证明的日子。

5、如果你需要申请贫困生贷款,不要有所顾虑。

提前办好证明,通过刻苦学习提高自己,然后堂堂正正地来还这笔钱。

6、适度消费,不盲目攀比,不为经济上暂时的缺失而焦虑。

7、为自己做好规划。

保证今天和昨天不一样,习惯充实的生活而不是浑浑噩噩,尽量早起。

8、提前联络同门师兄师姐,开学前和他们吃一次饭,聊一次天,以后一定会感谢这个决定。

9、上第一堂专业课之前,做好预习。

毫无基础地进入某些学科,可能会有点难度。

10、很多人离开的时候会感慨再从第一天来一次多好。

所以能做到的只是从第一天就好好把握。

11、不轻信新生季来寝室敲门兜售杂志物品电话卡的人。

12、如果抱怨宿舍干扰大,就去图书馆。

勤奋的人可以自己改变劣势环境。

13、分享拥有的资源。

分享小零食、讲座信息、美食地图??还有,和愿意倾听的人分享喜悦和烦恼。

14、整理好自己的床铺桌面。

保持周围的环境是让人想学习而不是想懒散的环境。

15、给家里亲人打电话的理由不要仅仅只是“要钱”。

16、理解每个人。

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有别人不能轻易更改的印记,不要以自己的标准衡量每个人。

17、贵重物品和各种密码自己保存好。

18、遵守学校的用电规章、作息时间、门禁时间。

19、寝室有人睡觉不要大声敲键盘,有电话勤快一点走到走廊,半夜发短信静音。

篇9

从网络环境下应用化学专业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原则及模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为培养应用型化学人才提供一种新的教学、学习模式。

[关键词]

网络环境;应用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1]与应用化学实验结合恰好弥补了应用化学实验培养过程中的一些不足[2]。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随着电脑、智能手机和网络的丰富,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倾向于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的学生使用网络资源,大大提高了视野和学习效率[3]。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思考能力、探究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旨在塑造新型科学创新型人才。目前研究性学习在中小学实施比较多[4-5],在高等教育里研究及实施的都相对较少[6-7]。应用化学是在基础化学上发展出来的应用学科[8],主要以应用为主,介于基础化学和化学工程之间。其培养的人才一方面需要具有基础化学知识,另一方面需要以工程技术为很坐标横向发展[9]。但目前应用化学实验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实验室资源条件有限,实验室很难到达企业或公司的实际设备条件,有些实验只能在书上或教师的ppt中观看到一些图片。二、本科应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与企业联系较少,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实习或是见习,一般只能参观。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较低下的问题。高校化学工作者已经越来越关注研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网络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将两者结合,相互补充,将其应用到应用化学的实验教学中,能很好的解决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瓶颈问题,为培养应用型化学人才,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1网络环境下应用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1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观

随着我国网络的普及,及电脑、笔记本、智能手机等走遍了全国,越来越多的学生接触到新科技,新信息。当然信息技术是新世纪应用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技能。但我国的中小学及大学生在使用这些智能设备时,很少将其用在学习上,大部分将其作为娱乐设备如:玩游戏、聊天、关注娱乐体坛信息、看新闻等。这就是在大量的网络信息垃圾下,如何正确使用智能设备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与知识。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化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抵制各种诱惑,排除各种垃圾,牢牢记住自己的目标,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用自己的科学观、价值观辨别是非,正确认识和理解网络文化,也为将来网络环境下的长期研究性学习打好根基。

1.2提高实验动手应变能力

应用化学作为以应用为主的理科专业,主要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以‘用’为主,而大部分的理论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因此应用化学实验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但一般情况下受到学校硬件条件下的限制,很多实验都分组完成。分组实验能很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但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一些学生几乎不动手操作。同时还有一些危险性的实验,由于其安全性问题,学校不会设置此类实验,大大减少了学生面对危险实验的处理能力。而网络虚拟实验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观看化学实验视频,然后再虚拟仿真的化学实验平台上自己操作,加深实验内涵的记忆和理解,进一步加强动手能力,提高应变能力。

1.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发散思维

应用化学培养的毕业生生主要面向的是公司和企业,需要具备公司和企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本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处处存在危机,处处存在问题,需要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将每个实验操作及可能存在的问题都需要考虑到,将问题或者危险扼杀在摇篮中,且需要发散思维,有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学校的实验中无法进行公司或企业中的大型实验,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化学实验利用仿真实验平台能很好的弥补这一缺陷,能让学生在仿真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思维扩散,发现规律,步步为营,从而达到锻炼逻辑思维的发展和缜密科研态度的培养。

1.4自主研究创新、团队合作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模式不同,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老师不在是主导,而是协助的作用。学生自主研究设计,提出问题,验证问题,探讨分析,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在团队合作中,任务明确,有利于团队协作。

2网络环境下应用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的原则

2.1引导启发

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在起主导作用,而是引导启发的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选择设计合适的问题或创设一定的教学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散其思维,增强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正确完成目标并在不断的实验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习惯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个性主体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学生要意识到其主体的定位,不再是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而是在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自己思考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提出系列可能存在的问题。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自行解决验证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完成实验目标。在研究性学习中需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的特异性,网络环境及实验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个性主体性原则,同时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

2.3资源丰富、共享

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就是网络资源的丰富和各种仿真化学实验软件的支持。目前国外有很多组织或者机构在进行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如VSL(VisualSystemsLaboratory)虚拟系统实验室、VRICHEL(VirtualRealityinChemicalEngineeringLaboratory)实验室、虚拟工程/科学实验系统等,而国内也有很多大学创建了自己的虚拟实验,这些与化学实验相关的软件及虚拟实验室的建设是网络环境下应用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物质基础,但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比较全面的软件平台。资源共享将是网络环境下应用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发展趋势,我们可以联合国内各大高校实施联网实验、建立网络高速公路或者实施网上实验年等方式促进网络资源的共享,一方面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也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范围,给学生一个更大更好的学习及展示平台。

2.4有效评价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个主要模探索式,在整个过程中并不会因为教师功能的改变,而使得教学过程无法控制。研究性学习仍然是一个可以操控的学习模式,这就需要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及时的交流、反馈给老师,然后老师及时地给学生一定的评价与指导,就像风筝一样,线永远在老师的手里,学生既是主体风筝,自由学习。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3网络环境下应用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网络环境下用用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应用化学实验模式不一样,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需要一个设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模式来作为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支撑。在结合网络、研究性学习及应用化学这三个因素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如下图的学习模式。在此模式中主要分为;课题确定、情境创设、方案制定、实践探究、总结评价反思和实验拓展这六个部分,每部分都是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但六大部分不可分割息息相关。

3.1课题确定

由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具有特定性,且现在各方面资源与条件并不是很丰富,不是所有应用化学培养方案中的实验。课题的确定也是教学目标的确定,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动手能力,所以应在多层次分析应用化学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建构主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实验课题。如可从:煤化工-甲醇的生产精馏实验、环境监测与分析-水体有机化合物的测定、精细化工-水溶性漆的制备与应用、食品分析-橘皮中果胶的提取与应用、应用电化学-材料表面电化学改性及其性能测试等课题。同时应考虑实验的实验客观因素,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3.2情境创设

在以往的应用化学实验中存在教学与现实分离的情况,一般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问题,很少将实验与实际的应用或生活相连接。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及软件,将每一个实验目的、原理甚至危险都真正融入实验中,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实验情境,然后与我们的实验相对比,比较真实实验与实验室实验的联系与不同点。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还需将如何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查询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等都融入其中。

3.3方案制定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一致,可以将学生按一定的能力平均分组,然后学生自行分配任务。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学生可以以自己的知识储备或查到的资料为基础,设定处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和预期的实验结果。

3.4实践探究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基础上,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设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践,再以实践的结果来验证实验方案和实验假设,然后根据实验结果来修正实验方案,最终完成实验内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由于每个小组的实验方案并不一致,所以每个小组需要及时、清楚的记录每一个实验操作,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在旁及时辅助与必要的指导。

3.5总结评价反思

在研究性学习中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会出行不同的问题,需要及时的归纳总结,和小组交流,这样可以促使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还可在增强同学间、师生间的相互协作的关系。在学习结束后可以通过讨论的方法对成果进行鉴定,网络互评以便于学生进一步强化知识内容及实验过程中的应变能力。还可以将成果共享。

3.6实验拓展

拓展实验能提高教学效果,在网络环境应用化学实验的研究性学习中,实验拓展能在网络、理论知识、实验和实践中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总结

网络环境下应用化学实验的研究型学习能提高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验动手应变能力,将是应用化学实验学习的主要模式之一。但这种学习方式还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积极配合。学校需要给予政策、经济和人才上的支持;教师需要不断的学结提升自己的能力;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改变以往接受式的学习模式,在讨论中开拓思维、提升能力。目前这种学习模式在应用化学实验中实施的比较少,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作者:吴福芳 王倩 吕秋颖 盛良全 夏娟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新明,余继飞.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3,194(3):20-23.

[2]王涛涛,黄玓.网络化化学教学与传统化学教学模式的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4):71-73.

[3]牛亮峰,孙婷,李公春,等.网络环境下有机化学实验预习模式优化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16(6):155-157.

[4]黄荣怀.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5,3:19-23.

[5]赤丽娟.网络环境下高中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1.

[6]牛淑杰.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模式探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121-123.

[7]齐钦.略论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与创造性思维培养[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10):101-104.

[8]马学林,杨威.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阴山学刊,2015,29(1):70-72.

篇1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15902)、上海电力学院重点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113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30-02

目前,上海电力学院材料、化学类专业有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材料科学工程、应用化学与材料化学五个专业,这些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实验和实践,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很高。但在当前普遍的实验、实践性教育环节中还不能完全适应或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因此有必要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进行培养,特别是依托学院的高水平学科基地,如上海市电厂化学与环境保护重点学科、国家电力公司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上海高校电力腐蚀控制与应用电化学重点实验室、上海热交换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等。这些研究基地有非常先进的仪器设备,同时又有很多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大对化学类专业学生动手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放研究基地,鼓励学生到这些研发基地进行开放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同时也可以加入教师的研究团队,以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制定政策,确保学科基地面向本科生开放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院制定了相关政策与规章制度,《上海电力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研究基地与学科平台对本科生开放实施办法(暂行)》明确了高水平学科基地向化学类专业学生开放的具体内容与方式,主要包括本科生使用研究基地和学科平台须事先向相关研究基地或学科平台负责人提出使用申请,详细说明实验内容、使用的仪器设备和使用时间。研究基地或学科平台负责人需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实验时间,通知使用者及其指导教师,提前一周安排人员对使用者及其指导教师就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培训,并确保可熟练操作。使用者使用实验室和相关仪器设备的最初两天须由指导教师全程指导与陪同。使用者必须遵守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如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异常现象应及时与负责人联系。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及其指导教师应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使用完毕后关好水、电、煤,经实验室负责人检查验收无误后,签字离开。本科生利用学院研究基地或学科平台获得的成果(论文等)须对相关研究基地或学科平台进行标注。

通过调研分析学科基地现状,明确了哪些仪器设备可以对本科学生开放,并列出仪器设备清单在网上公布,这些仪器包括光电化学测试系统、带箱罐式电阻炉、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盐雾箱、动态模拟试验装置、惰性气体纯净系统、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等很多科研设备;经过调研,目前上海电力学院高水平学科基地的仪器设备均可以向本科生开放,当然一些大型贵重仪器需要专人操作。一些相对简单的仪器设备(如分光光度计、电化学综合测试仪、电池测试仪等)经过专门培训后本科学生就能直接使用,这将大大方便学生进行科创工作或相关试验研究,有利于他们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二、利用学科基地改革创新学生的实验教学模式

1.提升传统实验教学水平

传统实验有它的局限性,但就实验教学体系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面对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涌现,数字化技  第一论文 网术的快速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提升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手段。但由于传统教学实验室的发展有一定的滞后性,而学院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学科基地能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能及时更新,因此通过学科基地面向本科生教学开放这一方式能及时提升传统的实验教学水平。

2.完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教育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提出的规范性要求。因此在提高传统实验教学水平的过程中,对复合型、知识面广的专业实验进行重新设计,提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列入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有依据地规范操作,对提升学生的实验教学水平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学科基地所承担的研究大都具有一定的前沿性与创新性,如何将这些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融合到本科生的培养中大有文章可做,既包括研究方法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等都可以通过增加一些新颖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来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实践,成效显著

1.积极开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训练

长期以来,科研资源和课题研究与本科教学之间的联系很少,而本科实验室由于投入不足等因素,实验教学的条件和教学水平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教学改革实现科研资源对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实验教学水平提升和学生能力培养的潜力所在。近年来,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以这些高水平学科基地为依托,通过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培养了材料化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每年都有近70名学生通过两周时间进行专门的科学研究训练,包括课题的确立、文献调研、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通过科学研究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初步熟悉科学研究的各个步骤,而且能使学生近距离接触并使用这些学科平台基地的仪器设备,使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开阔,通过动手实验也培养了他们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

2.成为学生科技创新的基地与平台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自1998年开始进行优秀生导师制活动以来,至今已有14年的历史。在通过导师制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是一个重要手段,而在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工作时需要利用一定的实验仪器与设备。随着学生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实验设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些常规的实验仪器设备有时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将这些高水平学科基地的仪器设备及时向进行科技创新的学生开放很有必要,这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保障。如2011年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学生获得了42项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其中有18项都需要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仪器设备,这也为学生完成相关研究提供了 很好的便利条件。近一年来学生利用这些平台基地不仅很好地完成了一些科研项目,而且也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申请了4项发明专利。

3.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与考研成效

自学院通过开放学科基地加强本科生的培养以来,参与的学生普遍感到这种方式能增加就业与考研工作中的竞争力。一方面,学生的  第一论文 网视野开阔了,更好地了解了本专业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对相应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切实加强。很多学生认为这种方式对研究生复试与就业面试都很有帮助。据统计,2011年参加该教学改革后相应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都在95%以上,考取研究生的比例比前几年的平均数增加了30%左右。这些学生大都考入了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化学、环境、材料学科实力较强的高校。

四、结束语

随着高校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一些高水平的学科基地建设也将更加完善,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本科生进行培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将这些高水平学科基地建设成为提高相关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邓凌峰.材料化学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广东化工,2009,36(10):219-320.

[2]黄佳木.依托学科基地创建实验平台 培养材料专业创新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