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公园景观设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型公园景观设计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都市主义;城市生态学;理论体系;实践案例
一、城市面临的挑战
长期以来,建筑物决定城市的形态,而城市则被当作放大的建筑来设计。从文艺复兴时期,城市作为艺术品和图案,到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关于城市的模式和设计理论都是以建筑和建筑学为基础的。管道、路网和各种铺装构成没有生命的灰色基础设施连接一个个同样没有生命的建筑,规范着人们的活动,定义着所谓城市和城市性。这种城市和城市设计理论可以被称为建筑城市学或建筑都市主义。这种主流意识主导了设计学院的课程和实际的工程项目。其后果是我们看到的城市对自然生态过程的忽视、对城市空间系统的吝啬、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与冲突,城市形态的随意与混乱等等。城市由单个物体主导,典型的例证是各种标志性建筑堆砌而成的上海浦东和北京及迪拜近年来的城市建设。
二、景观都市主义
在过去10年间,一种新的关于城市和城市设计的理论―景观都市主义,开始在北美和欧洲的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领域开始被议论、被宣扬、并广受学生们的欢迎。景观都市主义的核心论点是:景观,而不是建筑,更能决定城市的形态和城市的体验。这一观点把景观设计学推到了城市设计的前台,可以认为是对景观和景观设计学的再发现。而且,更有意思的是,景观的这次再发现,主要是由建筑师和建筑学背景的学者发起的。
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一词的创造者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是建筑师和建筑学背景的景观设计学者,让景观都市主义在全球掀起波澜的是建筑学教授莫森.莫斯塔法维及其当时领衔的英国AA建筑学院,在全球推波助澜的学者和实践者或多或少都与AA有关。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是建筑学和建筑师从他们的角度发现了景观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于是,建筑师屈米和库哈斯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设计,就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景观都市主义实践的最早案例。在这个案例中,不但建筑师主导了一个公园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这个公园在组织城市和人们的行为体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景观在这里不是一个独立的“公园”本身,而是开放的、组织城市形态和功能的空间结构和触媒。
三、景观都市主义的几个实践项目
案例一:拉・维莱特公园,巴黎,法国。在20世纪80年代巴黎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项目中,获得设计竞赛前两名的方案――分别来自屈米和库哈斯―如今被认为是景观都市主义最早的实践。他们的设计方案抛弃了传统的公园设计手法,而采用了一种景观与城市语汇紧密交融的设计策略―一种“城市化的景观”或“景观化的城市”。屈米认为拉・维莱特虽然名为“公园”,其实是一种新类型的城市,是“巴黎最大的不连贯城区”;而库哈斯同样认为无法用传统的“复制自然”的公园设计手法达成设计目的,他期望拉・维莱特成为“社会工具的稠密森林”。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不约而同的运用了一种秩序系统控制了大尺度空间,让景观成为一种容纳和安排复杂的城市活动的媒介。
屈米的方案最终获得头奖并付诸实施。他摈弃了传统的城市和园林设计中那些中心、轴线、等级等组织空间的手法,以一个“点-线-面”相叠加的系统覆盖整个场地,成为公园的基本架构。这一系统是无中心、无等级和蔓延的。“点”是按120m方格网排布的被称为“疯狂”(Folies)的红色构筑物。“线”是主要的交通系统,包括两条长廊、林荫道、中央环路和一条将10个主题花园联系起来的蜿蜒步道。“面”即是这10个小型的主题花园和其它场地、草坪及树丛。10个主题小园包括镜园、恐怖童话园、风园、雾园、龙园、竹园等,分别由不同的风景师或艺术家设计。
屈米把这些风格迥异的主题园比喻成一部电影的不同片断,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游人在其中进行不同的活动。同时公园中的几座公共建筑也都常年安排多样的公共活动。从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事件”在公园中上演,事件景观代替自然景观成为公园的真正内核。同时,拉・维莱特是开放的,与城市之间没有明显的隔断。从某种意义上说,“点-线-面”的系统正是一个基础设施网络。
库哈斯的方案尽管最终排名第二而未能实施,但也获得了学界的高度评价。库哈斯设置了4个策略性的“层”的叠加:“人流集散点”是不同尺度的服务区;“东西向带状区”是一种并置的条带系统覆盖,整个场地,相邻的条带是异质的,包含着不同的自然和人工地形;“大的组团”是线形和圆形的树林;“交通组织路线”是不同类型、等级的道路。与屈米方案相类似,容纳多种城市事件、活动以及未来变化的可能性是这一方案的中心理念。库哈斯声称:“可以有把握地预言,在公园的一生中,计划将经受不断地变化和调整。公园越是运作,越将处于一种不断修正的状态……计划的不确定性是根本的原则,作为形式概念的基础,允许任何转换、修正、置换或是替代的发生,而不损害最初的前提。
案例二:弗莱士河公园,斯塔顿岛,纽约州,美国。该项目创造性地将890.3hm2(2200英亩)的弗莱士河垃圾填埋场改造成纽约市最大的城市公园,其特色是广阔的潮汐湿地和溪流,超过64.4km(40英里)的小径步道,以及重要的娱乐、文化和教育设施,包括一个引人注目的山顶纪念碑,用于纪念“9.11”事件失踪者和为修复做出杰出贡献的工作人员。这里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场,9.11事件后世贸中心的残垣废墟就填埋与此。其主要创新在设计中融入长效变化机制,打破陈规,在最初的阶段就构建出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动态灵活框架。詹姆斯・科纳Field Operations景观设计事务所的设计展现了如何将原来的垃圾填埋场改造成一座比纽约中央公园大3倍的城市公园。这项长达30年的规划项目涉及大型景观的恢复,改造并利用原来垃圾填埋场上被污染的湿地。除景观设计师外,项目的整体规划还需要建筑师、规划师、生态学家、交通工程师、土壤科学家和水文学家的通力合作。
四、景观都市主义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在强调城市生态和谐发展的前提下,作为国际城市发展的新理论,景观都市主义对我国新一轮的城市发展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比如对城市工业废气地的处理,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均,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已经显露了一些后工业化的特征,大量遗留的工业废弃地面临回收再利用。大量工业遗产地,不应仅仅只是保留原样的工业文化。这样并没有达到高效利用土地的目的,应该学习国外的较好实践,利用景观生态主义理论的精髓,重新打造地块形象,提升价值。
考虑自然演变的过程融入设计,景观都市主义理论强调设计是一个过程,不可以设计某些生硬的人工景观,而是在总体框架的引导下,充分尊重场地中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变与发展,减少人为活动对场地发展的影响,使场地的景观自然而然的呈现出来。
五、结语
景观都市主义给了建筑学、景观设计学一次大融合的机会。它敲打去长期以来学科之间的藩篱,给城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反思;更重要的是,给景观设计学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当然,它的理论还远远没有成熟,它的论点需要更多的实践来验证和说明。而史无前例的中国的城 市化和城市建设,将为景观都市主义的发展创造最大的机会,必将做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理查德・马歇尔;美国城市设计案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篇2
关键词:景观设计;硬质景观材料;功能
中图分类号:F281文献标识码: A
一、 硬质景观概念
硬质景观(Hard Landscape)是英国人 M・盖奇(Michael Gage)和 M・凡登堡(Maritz Vandenberg)1985 年在其著作《城市硬质景观设计》中创造并首次提出的,意指相对于植物等软质景观而言。城市景观分成以植物、水体等为主的软质景观和以人工材料处理的道路铺装、小品设施等为主的硬质景观两部分。也有学者定义城市硬质景观是城市中以游憩、使用、观赏为主要功能的场所内,以道路环境、活动场所、景观设施等为主的景观。在传统园林中,石景和柱廊即可算作硬质景观,而草坪及各类种植植物,即可算作软质景观。只不过,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其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与深化,硬质景观中相对突出的是混凝土、玻璃及不锈钢等材料在造景元素方面的运用。
混凝土不仅可以取代传统的硬质景观,还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对玻璃反射、折射、透射等特性的创意性表现让我们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游离;不锈钢简洁而优雅的造型,则让我们体味到传统园林中不曾有过的精美。而软质景观中,大量热塑塑料、合成纤维、橡胶、聚酯织物的引入,使现代庭院的外观越来越光辉多彩,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景观的外貌。
虽然业内对硬质景观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所指范围是差不多相同的,以此为依据,本文中所探讨的硬质景观是相对种植绿化、水体这类软质景观而言,指的是用料选材质地较硬的景观场所或主要依靠人工材料创造出来的景观效果。
二、 硬质景观的分类
对硬质景观的分类,可以从设计要素、景观用途等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因此它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硬质景观分类中的一种分类进行分析。
以某大街街道景观设计、商业街区景观设计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从硬质景观在这些案例设计中的按景观功能出发,将其分为实用型、装饰型和综合功能型景观三大类。
1.实用型硬质景观实用型硬质景观包括道路环境、活动场所和设施小品三类。
其中,道路环境由步行环境和车辆环境组成。例如:某大街街道景观设计中的人行便道、机动车道和各种形式的停车场等。
在商业街区景观设计中,各种小型的休闲广场合理分布在整条街道上,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例如:广场给劳累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在闹市中相对安静舒适的活动场所。设施小品这类景观是以应用功能为主而设计的。它运用在街道两侧的景观设计中,是一道很独特的风景线。例如,在城市主干道迎泽大街,特色景观柱灯和信息指示牌的设计就是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它们不仅有强大的使用功能,同时又是一道很精彩的风景。
2.装饰型硬质景观
装饰型硬质景观以街道小品为主,又分为雕塑小品和园艺小品两类。
雕塑小品已经成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和表现部分,它的设计寓意新颖独特,并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各种关联;在中国园林设计中常见的假山、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景墙等都是园艺小品中常见且广泛运用的例子。这类景观不仅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充满新意,同时又美化了环境,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这便是装饰型硬质景观的主要特点。在本文所提到的两大景观设计的实例中,这种特点很好地被设计者所掌握并运用到设计中。商业街区景观设计中,具有特色的景观花钵完美地表达了整体的设计风格和理念,是装饰型硬质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很好的运用。而整个街道则给人们以赏心悦目、宜人舒适的感觉。
3.综合功能硬质景观
有的硬质景观不仅具有实用性,同时也具有装饰美化的特点。例如,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这种特点很明显。湿地公园一角,既有强大的使用功能,又有很好的美化装饰性,同时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而身在其中的趣味十足的
景观小品蘑菇雕塑,使整个环境给人一种舒适但又不失活泼的感觉。
综合功能硬质景观在设计中很好地展现了设计理念,同时又有强大的使用功能,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三、景观设计与硬质景观材料选择
(一) 景观受众差异下的硬质景观材料选择
现代景观设计越来越注重对人性的关怀,在设计的时候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使用者的感受。例如通过定性研究人群的分布特性,来确定行为环境的规模与尺度,并根据人的行为迹象来得出合理顺畅的流线类型;还通过定点研究人的各种不同的行为趋向与状态模式,来确定不同的户外设施的选用设置,及不同的局域空间知性特征等。为了科学合理地安排这一切,环境心理学还提出了一系列指标化的模型体系。
一个好的环境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同时要能够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人 们对环境生理需求的满足体现在对使用价值的实现上,对心理需求的满足则包含很多内容,这种需求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最终,这些需求会落实到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上,而这些价值主要依靠材料的应用和组合来实现。
(二) 景观风格差异下的硬质景观材料选择
景观风格是不一样的,那么到底什么是景观风格呢?首先要了解景观风格的概念。景观风格是指反映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地方特色和风俗民情的景观艺术形象特征和时代特征。同时景观风格也意味着对空间、活动和素材进行富有特征的安排,这些安排则与景观场所如何使用,需要表现什么有密切关系。从已有的设计中照搬照抄并不合适,除非它们同时非常适宜现存特定环境中的一部分。然而现代景观设计极少受到单一艺术思潮的影响,正是因为受到多种艺术的交叉影响,而使其呈现出日益复杂的多元风格,要想对它们进行明确的分类和归纳,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景观艺术的表现有一个基本的共同前提,那就是时代精神与人的不同需求,众多的艺术流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但其本身也是时代文化发展的结果。在景观设计领域,既没有产生如建筑等设计领域初期的狂热,也没有激情之后坚定的背弃,而始终是一种温和的参照。
(三) 地被植物应用的形式
大面积的以地被植物为背景的景观工程,在平地有喷灌设施的,要以冷季型草坪及景天为主,由一些花色艳丽、色彩多样的植物,采用大手笔、大色块的手法,大面积栽植形成自然伸展图案群落;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段,要以耐旱的景天类做底衬,配合栽植长绿小乔木,如小 云杉、小杜松、沙地柏密植以保证冬景效果。
目前在生态公园、滨河大道、主街道带状公园及道路隔离带绿化是以乔灌木为主体,林下地被植物应用较少,部分绿地未能形成乔、灌、草互相依存的自然生态群落,虽有树木,但林下黄土露天,因而栽植耐阴地被植物相当必要。适应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林下生长的耐荫类小灌木,有水腊、珍珠绣线菊、胡枝子、金银花、红瑞木等,宿根草本类有三七景天、鸢尾、萱草、马兰、马蔺、三叶草、鸭跖草等。
北方地区春秋冬季风沙大、干燥寒冷、降水量少,易造成尘土飞扬,因地在绿地中多栽种常绿地被物对改善小环境冬景很重要。
总之,地被植物是城乡园林绿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统计:在绿化景观中应占1/3之多,如果品种选择适当,一年四季都可进行密植,也可将落叶花灌木小苗密植,待生长旺盛后间苗扩大地被栽植。近年来,北方地区各种景天因其苗价低,繁殖简易而大量栽植,这些地被构成覆盖地面的绿色表层,而且和其上层的乔、灌木以及草本、藤本植物配合在一起组成人工植物群落,可以更好地发挥园林植物的多功能作用,对于提高绿化景观效果、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景观设计;硬质景观材料;功能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ard landscape and its clas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ity landscape design example, the use of hard landscape in city landscape design we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 of hard landscape materials;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硬质景观
硬质景观(Hard Landscape)是英国人 M·盖奇(Michael Gage)和 M·凡登堡(Maritz Vandenberg)1985 年在其著作《城市硬质景观设计》中创造并首次提出的,意指相对于植物等软质景观而言。即城市景观分成以植物、水体等为主的软质景观和以人工材料处理的道路铺装、小品设施等为主的硬质景观两部分。也有学者定义城市硬质景观是城市中以游憩、使用、观赏为主要功能的场所内,以道路环境、活动场所、景观设施等为主的景观。在传统园林中,石景和柱廊即可算作硬质景观,而草坪及各类种植植物,即可算作软质景观。只不过,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其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与深化,硬质景观中相对突出的是混凝土、玻璃及不锈钢等材料在造景元素方面的运用。混凝土不仅可以取代传统的硬质景观,还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对玻璃反射、折射、透射等特性的创意性表现让我们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游离;不锈钢简洁而优雅的造型,则让我们体味到传统园林中不曾有过的精美。而软质景观中,大量热塑塑料、合成纤维、橡胶、聚酯织物的引入,使现代庭院的外观越来越光辉多彩,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景观的外貌。
虽然业内对硬质景观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所指范围是差不多相同的,以此为依据,本文中所探讨的硬质景观是相对种植绿化、水体这类软质景观而言,指的是用料选材质地较硬的景观场所或主要依靠人工材料创造出来的景观效果。
二、 硬质景观的分类
对硬质景观的分类,可以从设计要素、景观用途等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因此它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硬质景观分类中的一种分类进行分析。
以某大街街道景观设计、商业街区景观设计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从硬质景观在这些案例设计中的按景观功能出发,将其分为实用型、装饰型和综合功能型景观三大类。
(一) 实用型硬质景观实用型硬质景观包括道路环境、活动场所和设施小品三类。
其中,道路环境由步行环境和车辆环境组成。例如:某大街街道景观设计中的人行便道、机动车道和各种形式的停车场等。
在商业街区景观设计中,各种小型的休闲广场合理分布在整条街道上,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例如:广场给劳累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在闹市中相对安静舒适的活动场所。设施小品这类景观是以应用功能为主而设计的。它运用在街道两侧的景观设计中,是一道很独特的风景线。例如,在城市主干道迎泽大街,特色景观柱灯和信息指示牌的设计就是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它们不仅有强大的使用功能,同时又是一道很精彩的风景。
(二) 装饰型硬质景观
装饰型硬质景观以街道小品为主,又分为雕塑小品和园艺小品两类。雕塑小品已经成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和表现部分,它的设计寓意新颖独特,并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各种关联;在中国园林设计中常见的假山、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景墙等都是园艺小品中常见且广泛运用的例子。这类景观不仅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充满新意,同时又美化了环境,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这便是装饰型硬质景观的主要特点。在本文所提到的两大景观设计的实例中,这种特点很好地被设计者所掌握并运用到设计中。商业街区景观设计中,具有特色的景观花钵完美地表达了整体的设计风格和理念,是装饰型硬质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很好的运用。而整个街道则给人们以赏心悦目、宜人舒适的感觉。
(三) 综合功能硬质景观
有的硬质景观不仅具有实用性,同时也具有装饰美化的特点。例如,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这种特点很明显。湿地公园一角,既有强大的使用功能,又有很好的美化装饰性,同时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而身在其中的趣味十足的
景观小品蘑菇雕塑,使整个环境给人一种舒适但又不失活泼的感觉。
综合功能硬质景观在设计中很好地展现了设计理念,同时又有强大的使用功能,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三、景观设计与硬质景观材料选择
(一) 景观受众差异下的硬质景观材料选择
现代景观设计越来越注重对人性的关怀,在设计的时候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使
用者的感受。例如通过定性研究人群的分布特性,来确定行为环境的规模与尺度,并根据人的行为迹象来得出合理顺畅的流线类型;还通过定点研究人的各种不同的行为趋向与状态模式,来确定不同的户外设施的选用设置,及不同的局域空间知性特征等。为了科学合理地安排这一切,环境心理学还提出了一系列指标化的模型体系。
一个好的环境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同时要能够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人
对环境生理需求的满足体现在对使用价值的实现上,对心理需求的满足则包含很多内容,这种需求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最终,这些需求会落实到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上,而这些价值主要依靠材料的应用和组合来实现。
(二) 景观风格差异下的硬质景观材料选择
景观风格是不一样的,那么到底什么是景观风格呢?首先要了解景观风格的概念。景观风格是指反映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地方特色和风俗民情的景观艺术形象特征和时代特征。同时景观风格也意味着对空间、活动和素材进行富有
特征的安排,这些安排则与景观场所如何使用,需要表现什么有密切关系。从已有的设计中照搬照抄并不合适,除非它们同时非常适宜现存特定环境中的一部分。然而现代景观设计极少受到单一艺术思潮的影响,正是因为受到多种艺术的交叉影响,而使其呈现出日益复杂的多元风格,要想对它们进行明确的分类和归纳,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景观艺术的表现有一个基本的共同前提,那就是时代精神与人的不同需求,众多的艺术流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但其本身也是时代文化发展的结果。在景观设计领域,既没有产生如建筑等设计领域初期的狂热,也没有激情之后坚定的背弃,而始终是一种温和的参照,
更高更新的技术,使得景观艺术的表现深度变得更加彻底和不受局限。
(三) 景观功能差异下的硬质景观材料选择
1、 居住区
篇4
关键词;台湾高科技园;园林景观设计;改造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Taiwan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road landscape design" as a cas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design a both reg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full of creativity and accord with humanity, ecology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Keywords; Taiwan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Landscape design; Transform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部台湾高科技园内。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处在东莞中部大朗、寮步和大岭山三镇围合区域,是东莞市的地理几何中心。台湾高科技园位于开发区东部,西面通过大学路与中心区相连,北、东、南三个方向与大朗镇接壤。
园区内交通由外部交通主要包括3条高速公路。内部交通主要包括6条用台湾城市命名的主干道。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拥有较完整的道路绿化,但整体平铺直述,缺少韵律变化,对外联系的重点区域;2)拥有分段特色的行道树,但两侧背景层单薄,大量的护坡、开山区、交通岛等黄土;3)公共设施不完善。
2 、整体设计
设计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功能性原则,生态优先原则,经济性原则及和谐原则。
设计理念;延续松山湖科技产业开发区的总体设计理念“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生态与开发共荣”,主要以人本、生态、文化为设计理念。
设计目标;结合台湾特色、高科技特点、松山湖高新开发区总体规划,强调生态环境,体现高科技、高效率和智能化,打造良好的招商环境及营造舒适的生活休闲配套空间。
设计策略;对应各道路城市,提取台湾城市人文元素,结合市树市花,打造台湾特色的主题园区;以生态为原则,以高科技、高效率、智能化为元素;分区域重点打造,控制成本:首先重点考虑对外联系的高速入口区域,其次结合新入住厂区,将厂区周边道路:桃园路—台南路—高雄路段重点设计,其他路段以植物丰富为主;合理利用苗木,统筹管理,结合总体规划设计。
设计主题;宝岛揽胜觅松湖,经纬纵横两港望。十里花海争四季,芳香满园两岸情。
设计提炼提取台湾6个代表城市的特色元素和高新科技行业元素,通过家具设计、植物设计、慢行空间设计、节点设计,打造大气舒展 、意蕴生动、 冲击力强的生态休闲景观空间,并结合每条道路命名,形成各具特色主题的景观大道。
莞深高速出入口——基隆港:提取基隆港口城市元素,以船为雕,蓝紫色植物形成基调。
虎岗高速出入口——高雄港:设计中提取高雄城市的活力、热情,以红色开花植物为基调。
台中路——芳香雅致:取台中城市精髓,以白色、淡雅的植物作为基调。基隆路——碧海流霞:取基隆城市精髓,以枫香、紫薇为主要树种。
高雄路——红飞翠舞:设计通过其市树木棉的打造,感受红飞翠舞的现代与繁荣。
新竹路——绿野嫣然:设计中以翠绿为基调,大树结合嫣然的杜鹃。
桃园路——缤纷浪漫:桃园县,因桃花而得名,设计中结合LED灯与桃花元素。
台南路——凤凰怀古:设计中取怀古的景观意境,以黄色为植物基调,结合市树凤凰木。
景观格局:两轴:台中路和联系社区公园、滨河绿地及已进驻厂区(配套台科LED厂房、联胜变电站、台科花园和联胜厂区)路段。两心:基隆港与高雄港。五节点:迎宾园、芳菲园、四季园、花语园、听风园。
3 、高速入口景观升级改造设计
基隆港(莞深高速入口)景观设计。根据现状,对高速入口两侧地形进行调整,依地形进行植物配植,把原有植物移植并重新组团,增加背景林的营造,围合整体空间。
高雄港(虎莞高速入口)景观设计。水体边主要以水杉林造景,点缀垂柳、黄槐、小叶紫薇等开花植物。山体与高速桥相接,为高速路主要视觉景观,于边坡前配植浓密的丛林景观。
4 、桃园路——高雄路景观升级改造设计
桃园路两侧绿化带景观升级改造设计。设计中结合LED灯与桃花元素,展现无限的缤纷与浪漫。新增植物:本地桃花、海南洒金、长春花、小叶龙船花、银边草、韭兰
芳菲园(台科LED厂房路口)景观设计。对原景石进行位置调整,增加LED灯进行景观空间的升级改造。植物配置结合市树盆架子及鸡蛋花、棕竹、万年麻等植物,依石而植,形成大树、石头、草坪的写意空间。植物选择:盆架子、鸡蛋花、棕竹、万年麻、龙船花、春羽、肾蕨
花语园(联胜变电站路口)景观设计。植物上选用本地桃花及凤凰木为主景植物,结合路口景观,大凤凰木花坛种植。植物选择:凤凰木、本地桃花、尖叶杜英、黄槐、红继木球、黄金叶球、肾蕨、九里香
台南路两侧绿化带景观升级改造设计。保留原茂盛的植物群落,移植该项目的大荔枝树,前置于草坪中,群落大小有致,下层配植玉龙草,烘托出“凤凰怀古”的主题。新增植物:黄金叶、蜘蛛兰、红背桂、红继木、玉龙草
听风园(联胜厂区路口)景观设计。设计提取电路板元素,植物主要以竹子为主题,围合园路空间,形成景墙背景,增加配植下层灌木地被植物,以桂花、红继木球等芳香植物及色叶植物点缀竹林中。 植物选择:竹子、宫粉紫荆、尖叶杜英、红继木、桂花、肾蕨、蜘蛛兰、红背桂、沿阶草
高雄路两侧及中央绿化带景观升级改造设计。中央绿化带,引用高雄市市树木棉作为主体树,把阵列木棉组团与造型植物组团有韵律地结合,对原有植物品种进行梳理整合,体现“红飞翠舞”主题。新增植物:红车、福建茶、大叶红草、花叶连翘、金叶连翘、蜘蛛兰、韭兰。
5 、主干道绿化丰富设计
5.1台中路绿化丰富设计
引用台中市市树盆架子作为基调树种,结合该路原有植物品种,及增添白色调芳香植物形成自然式组团种植,体现该段路“芳香雅致”的主题。
新增植物:盆架子、桂花、山瑞香球、白花夹竹桃、狗牙花、鸳鸯茉莉、栀子花、满天星
5.2基隆路绿化丰富设计
以“碧海流霞”为主题,引用基隆市市树枫香作为主景树,下层统一采用紫色调的紫花马缨丹成片种植,打造绿浪上的碧海流霞,回味海港情怀。
新增植物:枫香、黄榕球、紫花马缨丹
5.3新竹路绿化丰富设计
对原有植物品种进行梳理整合,结合配植中下层植物,围合草坪空间,于局部草坪上孤植大乔木或杜鹃丛,形成以翠绿为基调,呈现“绿野嫣然”景观。
新增植物:小叶榕、红花杜鹃、白花杜鹃、大叶蚌兰、希美莉、肾蕨
6 、专项设计
6.1 坡面绿化处理.
篇5
传统的开发对生态系统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对水循环的改变,开发过程中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减少了水向土壤深层的渗透,地下水体萎缩,溪流随之退化,同时增强了地表径流,在降水集中时期加大了城市内涝的风险。出于降低开发过程中水方面的影响,衍伸出一个专有名词“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低影响开发是一种雨洪管理策略,它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有效的水文设计使城市开发区域的水文功能尽量接近开发之前的状况,模仿自然生态过程来管理雨水。自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环境总署推行的低环境影响开发技术逐步在美国得到应用和推广。之后在美国、英国、德国、新西兰及澳大利亚等发达地区发展迅速,很多城市都有利用低影响开发设计理念设计的雨洪控制利用工程。例如在北美,该技术强调在开发初期考虑如何保持整个自然循环的链条不被打断破坏,通过小型、易建及维护成本低的设施实现面源污染控制、维持环境生态及水土保持等多种功能。这项技术是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一部分,在新开发区实施的极为成功,在旧城区改造中也取得了显著效果。植被浅沟、生物滞留系统、雨水花园等低影响开发措施,在城市规划设计及建设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低影响开发技术在国内应用起步较晚,随着城市水资源短缺和雨洪灾害问题的严重,该研究逐渐成为热点。1998年国内首次开展针对雨水利用与污染控制的相关技术研究;2003年开始实施国家水专项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研究,LID技术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如今针对生物滞留系统、植被过滤带、人工湿地等多种源头或集中雨水控制与处理设施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与此同时,我国开展了多项示范工程,其中较为著名的工程有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上海世博园、上海虹桥机场、深圳市雨水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等,这些对我国城市的雨水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总体而言,我国已有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目前仍主要局限于小规模应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实践旨在关注场地水文过程,通过场地设计手段模拟场地开发前的水文过程,减小人为开发对于场地的影响,其优势已在相关研究中体现,可以减少暴雨径流量并减轻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去除雨水中的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中和酸雨,节省雨水回收成本,提高雨水利用率,减少雨水处理费用,降低城市降雨带来的环境污染。
2低影响设计的原则
在景观设计中实现降低对生态环境影响,我们需要做到维持原有地形,保留原生植被和大树,减量、循环、再生(reducing,recycling,reusing,简称3R)原则。低影响设计可以理解为旨在降低人为活动对场地或环境影响的设计。低影响开发策略可以作为低影响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除了水文影响之外,从多角度考虑如何降低设计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应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创造节约型园林,在兼顾植物景观的美化功能外,实现园林生态效益最大化,可以作为现代园林的特色之一。
(1)保留原有地形与肌理。
将土地现有的地形地貌与环境肌理作为设计的基础加以改造,既可以减少设计及施工成本,又可以减小对环境影响。2014年青岛世园会,就是结合园区山地地形,在原有地形地貌基础上合理配置景观,最大限度地保护利用自然资源,避免对周边山体进行破坏,使园区与自然相融而成、浑然一体,凸显山地世园会的景观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保留原有植被与大树。
植物作为园林中唯一具有生命特征的要素,需要更多的养护成本。原有的植被与大树已经适应了所在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在不需要过多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就能长势良好。移栽的植物,所需的移栽或维护成本极高,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护、补植等工作都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同时也会对土壤等环境条件带来一定的改变。保留原生植被既节约开支又能保持原有植被生境以最大限度减小对土地的影响。
(3)“减量、循环、再生”(3R)原则。
3R原则强调了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同时也降低对环境的冲击。减量原则是从输入端考虑,由景观设计开始,要体现节约资源与能源的特点。循环原则是从过程考虑,强调能被多次反复利用。再生原则是从输出端考虑,将废弃物再次利用成资源。如在步行路中对石材或砖块等铺装采用非粘缝处理的设计,既可以在施工阶段减少粘缝材料的使用,体现减量原则;又能增加场地的透水性使植物可以利用雨水资源,以及在个别铺装块损毁时进行替换,体现循环原则;还能为今后整片铺装材料用于别处提供了可能,体现再生原则。
3低影响设计的路径
3.1植被浅沟(植被洼地)
植被浅沟被用于收集地表流动的雨水,是植被浅沟浅草覆盖的输水沟渠,它几乎与传统排水路径相同,差异就是其输送的雨水由地下转移至地表。如此设计可以使一部分雨水蒸发到空气中,一部分雨水渗透进入土壤补充地下水,另一部分通过植物的吸收过滤去除污染物。将植被浅沟引入公园,沿着公园主路两侧分布,并与花镜相结合,能承担排水作用的同时丰富生物多样性,功能与景观并存。美国波特兰NE Siskiyou绿色街道两侧雨水改造的代表性实例之一。在街道两侧种植带中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乡土植物,无需过多的养护管理成本,并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植物生长缓慢,植物之间外形或颜色上差异明显,多为常绿植物,一年四季都有观赏价值。同时,巧妙运用路缘石收集街道的雨水径流,使雨水汇集到植被浅沟之中再加以吸收、过滤和渗透。这个项目为城市雨水管理策略提供模型,并为居民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
3.2生物滞留区(下沉式绿地)
生物滞留区大多指能够收集并储存雨水径流的区域,一般低于地面,表层种植耐水湿、吸附能力较好的植物,下层为多孔隙渗透能力较好的有机覆盖层,通过植物截留和土壤滞留处理径流雨水,同时使雨水得到有效过滤。通过植物材料的过滤和吸收净化雨水,还通过截留雨水,减缓径流,使雨水缓慢渗入地下土壤以补充地下水,是一种有效处理雨水的方式。生物滞留区不仅可以吸收污染物,还能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获奖项目——万人工厂的停车场生态设计,将生物滞留区分布于停车场周围,起到雨水管理的作用。周围的停车场、屋顶雨水在场地内汇聚减缓径流速度、中和径流影响,维持了工厂周围脆弱的生态环境。同时这还是一片变化凹地,植物的选择上选取耐水湿及耐干旱的植物,雨季时形成湿地景观,旱季时则变为草地景观。该案例同样适宜应用在郊区和城市地区,体现了景观设计者对环境可持续性理念的实践。
3.3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生物滞留区的一种较小的形式,接收来自屋顶或其他不透水区域径流的浅洼地,并种植植物。雨水花园不是湿地,在非降雨间期它们几乎是干燥的。雨水花园可以由几个花坛逐级降低组成,上层过量雨水流向下一阶花坛,因此每一阶花坛需采用不同耐水湿特性的植物组合,在上阶花坛选择具有吸收作用的湿生或挺水植物,在下阶花坛选择适应干湿变化生境的耐水湿也耐干旱的植物。唐纳德溪水公园是雨水花园的典型案例,位于美国波特兰的繁华街区,原本是一块湿地,后发展成为工业用地进而成为废弃地,设计者用现代新技术重现过去湿地景观,以水和栖息地作为公园特色。公园充分利用基地地形由南至北逐步降低的特点,收集周边地表径流的雨水,由坡地高处到低处反映的是土壤含水量由低到高变化的过程,收集到的雨水经过不同植物过滤带的吸收和过滤,经净化得到的雨水被收集到坡地下方的水池中 。
3.4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是将植被层纳入到屋面系统里,由植物、种植土、过滤层、排水层、防水层等结构组成,在我国近几年呈快速发展趋势。绿色屋顶能通过减缓整个屋顶的径流速度,通过土壤及植物的储水来消减城市径流,并对建筑及周边地区起到降温增湿作用。绿色屋顶不仅可以净化和吸收雨水、减小屋面径流,有效调节建筑室内温度变化,还能增加城市绿量,创造城市新的绿色空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起到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作用。绿色屋顶可以减少空调使用,研究还发现绿色屋顶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并且兼具美化环境的作用,可以创造出舒适的生活空间。在满足绿色屋顶结构负荷要求的条件下,应大力推行绿色屋顶。芝加哥市政厅“绿色屋顶”,坐落在美国芝加哥市的中心。面积将近两千平方米,于1999年由芝加哥市环保部门启动,由景观设计师、环境工程师、建筑师等设计人员通力合作完成。在原有屋顶上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支撑层、水蒸气控制层、隔热层、防水层、排水层及过滤膜,最上层是植被生长的土壤层。考虑到屋顶风大的特点,而且植物在生长季节可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干旱,因此植物选择喜干、喜光,能够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抗风性强的乡土植物。实际效果证明,这座屋顶花园在降低温度、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良好作用。
4结语
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设计;问题分析
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城市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的目的,主要是提升城市的形象,为招商引资创造有利的环境,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打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促使城市健康稳定的发展。所以说城市规划设计十分重要,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几点认识
1.1 城市规划设计的目标
城市规划的目标主要是将城市设计的更加科学合理,让人们生活的更加舒适,提升城市的外在形象。所以说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趋势,城市未来的发展规划,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在设计方案上不断的完善,选择出最优秀的。
1.2 城市规划设计的综合性
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于设计师的要求非常高,因为对于一个城市的规划,不仅仅是在具体化的形象上进行规划,还要根据城市发展的各项因素进行抽象化的逻辑提升,所以说要求设计师要具有形象化和抽象画两方面的潜质。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不仅是对建筑进行的简单设计,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城市的文化氛围与生态环境,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思考,所以说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1.3 城市规划设计的公众参与
一个城市的发展关乎到每个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城市的规划需要全民的参与。每一个公民都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所以说应该积极的发挥公众的主动性,主动的参与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推动城市的规划建设,为城市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城市规划设计的现状
2.1 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发展失去调控作用
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应该是起到促进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在执行完城市规划后,还没有到设计的年限,建设规模就已经落后了,在总体规划实施的过程中,无法紧跟实施的进程,对于城市的发展失去了调控的作用。
2.2 城乡规划体制分割,城郊接合部建设混乱
在对城郊结合的地带,由于没有明确的职责归属,所以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形成了无人管的状态,所以城郊结合地带的建设比较混乱,毫无章法。
3. 城市的景观的景观设计原则
在城市的景观设计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和查阅文献,翻看经典案例做出的总结。
3.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尊重自然,因地制宜”是城市的景观的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在方案设计中我们应该利用周围的自然景观资源,并要体现出体现自然景观良好的发展规律。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营造城市的景观,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用最自然的手法处理景观的周边,营造最舒适的环境,给处于这里的人们带来最自然愉悦的心情。
3.2坚持秉承地方文脉原则
文化实设计的灵魂,好的设计能够将文化融入其中。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应当秉承当地历史文脉,充分发扬和挖掘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塑造具有历史文化氛围和本土文化底蕴的空间环境。在景观设计中一定要考察当地的文化历史,将当地的文化融入其中,景观的设计中也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的人文背景和时代特征。打造富有地方特色文化的景观。这样身处其中的人们就会感觉到其中的人文思想,我们的景观设计也就被赋予了生命。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游客游览在富含文化内涵的景观这种都会被其文化的魅力所吸引,这也就是城市景观达到了文化科普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一种文化的传承。
3.3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再景观设计的过程之中,在设计的功能分区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各种需求,这需要我们做好调研和分析。一定要从游客的需求角度出发,划分多个功能分区,把满足人们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等各方面的需求放在首位,力图打造环境宜人、景色秀丽、尺度适宜、亲切近人的魅力景观。在功能分区上,要多方位的调研和考察,考察场地的周边环境和周边居住的人群构成,和场地的应用需求设置不同的功能分区,如周边有居住区,则应该设计一些可以工人休闲娱乐的场地和设施。
3.4经济适用性原则
遵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强调土地的综合利用和合理开发,打造标志性景观,提升周边房地产价值。遵循生态学原理的景观系统设计手法,合理利用当地的环境和地形,在保证景观效果和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减少造价。营造一处简洁、明快的景观带。同时,在植物选择上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发挥抗性强的乡土树种的潜力,克服当地的各种不良环境,从而逐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绿化景观。在景观设计之初,设计师们就应从多方面入手,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准备,拿出一套经济适用的景观设计方案。
4.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设计原则
在城市的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植物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植物在城市中承担一定的功能性作用,在植物设计中一定要把握好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那么植物设计要遵循什么原则呢?
4.1适地适树原则
植物生态设计一定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地带性植物造景为主,采用适应性最强的乡土树种,乡土树种是最适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环境条件的,这些树种的抗性较强,能够很好的生长,并且能够营造出一定的景观效果,而且能够得到当地人的喜爱。在适当引进外来树种的同时,还是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多树种结合合。其中要做到高大乔木、中小乔木、灌木、地被何草坪等的合理搭配,珍贵树种与普通树种也需要兼顾,还有就是,慢生树种与速生树种的搭配应用,以常绿树种为主,搭配落叶树种也是植物配置的一项基本原则。
4.2.生物多样性原则
在景观植物设计中还有一个原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增加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与丰富度,创造多样性生境条件,为鸟类、昆虫、小型兽类等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增加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在生态环境日益被破坏的今天,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景观设计师的设计过程中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就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使命。在景观设计中的植物景观设计采用很多的物质资源,既使这些物种得到了保护,更丰富了景观的美感,是一石二鸟的妙举。
4.3.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循环经济和节约型园林”的建设方法,建立一种最佳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空间形态,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公园的游赏性,使环境持续性达到最大。在可持续发展原则被高度宣扬的今天,能否真正将这个原则融入到景观设计之中是对设计师的考验,虽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漫漫,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心,肯从我开始努力,是一定会有一些进展的。
5.结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城市规划,良好的城市规划,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的形象,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还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根据城市的发展状况来合理的设计。城市规划是一门比较综合的学科,需要结合各方面的知识来对城市进行构建,保证城市的有序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向荣,林著.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篇7
植物保留的必要性
1.出于对生命尊重的需要:原有植物做为一种生命体存在于场地中,往往是经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自然淘汰而幸存下来的,作为一群生命体理应得到与动物甚至人类一样的生命尊重,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此类生命的保护更是明确地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2.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植物做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不仅具有增加湿度、滞留灰尘、减少噪音、杀菌、抗污和防辐射的一系列改善和保护环境的功能,而且具有净化空气、净化水体、净化土壤的生态功能,所以只有加强植物保留,减少植物破坏,才能使生态更平衡,环境更优美。绿色世界里利用保留植物形成的休闲空间
绿色世界大草坡上利用保留植物形成的怡人景观 绿色世界大草坡上利用保留植物形成丰富而又宁静的植物空间
3.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植物的生长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世界上只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平衡,避免了因世界人口密度的加大,工业飞速地发展而排放出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带给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以及人类生存发展的危涉。
4.植物造景的需求:城市的生态因子都不如苗圃,为了能保证新种苗木的成活,一般都会对苗木进行截顶、修枝、收冠,经过处理的苗木在景观性和绿量上已是大打折扣,且为了适应新的生长环境还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恢复,在成活都成问题的恢复期,其景观效果只能是从属成活要求了,而原有植物都是经历了生存淘汰而幸存下来的一些品种,在原地具有较强的抗损害能力,且原有植物都是生机傲然、郁郁葱葱、冠大荫浓的,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景观性,在绿量和景观效果上都比新种苗木要好很多。
5.成本控制的需求:强调对场地中的植物的循环利用,减少植物资源消耗,通过设计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植物,使之重新参与生态系统的生产与循环,达到“资源再利用”,从而降低植物资源消耗,
植物保留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实例简介
1.东莞市绿色世界城市公园,以下简称绿色世界
绿色世界位于东莞市区南部,用地面积为4.03平方公里,区域内丘陵起伏,绿化丰富,拥有成规模的自然林带和人工果木林,林相较好,如何保留以及运用好区域中已有的植物资源,成为规划设计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
2.东莞市同沙生态公园,以下简称同沙生态公园
同沙生态公园位于东莞市区东部,总用地面积约为30平方
绿色世界里为保留植物而形成的小岛与新建景观桥以及水面的组景
公里,项目规模庞大,首期实施西入口,环湖主干道即环湖路。沿环湖路周边已有植被丰富,植物形态优美、多样,如何运用好这些已有的植物景观资源同样成为设计中的一大研究要点。设计观念:两个项目均有意识地通过规划设计,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的负影响,尽量使设计过程和结果对设计场地内的原有植物的破环和影响降到最底,使原有植物尽可能多地原地保留且与新设计的植物以及新设计的建筑、场地、构筑物、道路、水面等形成生态上的平稳和景观上的协调。具体设计内容:
1.综合利用原有各类植物,营造宜人的植物空间,形成优美的植物景观
绿色世界内原有植物品种丰富,长势良好,但植物空间较为混乱,通过重新的规划设计后,使保留植物充分发挥其在空间美学中的作用,根据原有植物的数量、树形、大小、高矮的差异合理地进行植物保留,用原有植物数量较多,树形较大的榕树类作为整个空间的统一者和协调者,结合其他作为空间强调者、景观指引者的保留植物形成了疏密有致,开合有度的植物空间。而同沙生态公园中环湖路的植物保留主要以竖向的挺拔植物与横向的道路形成一种强烈对比的视觉冲击,以及在湖面路段采用完全开放的空间处理,在有挡墙处采用较为封闭式的空间关系,沿路走来形成一种开合有度,收放自如的景观空间,营造出轻松、优美的植物景观。
2.结合植物保留合理进行景观地形设计
绿色世界与同沙生态公园都把植物保留做为设计原则之一,都是把植物保留作为一个硬性的设计条件来规划设计的,所以在进行景观地形设计时,地形的起伏变化突出了保留植物的美,新设计的景观地形与保留植物形成了有机的美学结合。
3.植物保留与新种植物的结合
两个案例在保留植物与新种植物的结合上,采用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方面是以保留植物为参
同沙生态公园里保留植物与新建道路、新种植物、原有湖面形成的组景
照,在新种植物的选择上尽量使其在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上跟保留植物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另一方面是对保留植物进行一定的修整,使其能与新种植物之间产生相互联系和美学配合。
4.植物保留与其它景观要素的组合
保留植物不仅具有独立的景观表象,还是城市景观中的景观构筑物、道路、水体、桌椅、灯具、雕塑以及指示系统等景观小品构图的重要组合材料。
1)植物保留与景观构筑物的组合
景观构筑物是指小型的景观建筑物、亭子、廊架、景观桥等经过人工艺术加工的硬质景观,是景观功能与实用功能的结合体,其形体时常出现刺目而生硬的线条,在两个案例中规划设计时常把景观构筑物布置于保留植物中间或旁边,
同沙生态公园里竖向的保留植物与横向的道路形成的景观 同沙生态公园里保留植物结合新种植物形成的开合空间
绿色世界里保留落羽杉与保留小叶榕形成的植物空间 绿色世界里保留榕树与新建景观桥以及水面的协调关系
利用保留植物的形体和质地来柔化景观构筑物单调、平直、生硬的硬质线条,打破生硬感,丰富景观构图,形成丰富的、有层次感的景观画面。
2)植物保留与道路、水体的组合
道路、水体的岸线一般都是横向的线形或带状空间,只有与体现竖向空间的植物尤其是生机勃勃、高大挺拔的保留植物结合起来组景,才能使道路和水面富有生气,形成均衡、丰富的景观构图,通过道路边的植物保留能加强道路的引导性,序列感;通过水体边的植物保留能丰富水面的空间和色彩。
3)植物保留与桌椅、灯具、雕塑的组合
两个案例在桌椅、灯具、雕塑的规划布点上都结合了保留植物来整体考虑,充分利用保留植物合理布置桌椅、灯具、雕塑,尽量达到景观上的协调和功能上的完善。
结语
植物保留作为城市景观改造设计中重要的生态和景观要素,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认知,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措施尽量使已有植物能原地保留,以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
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但对保留植物的应用不能
绿色世界里保留植物形成的宜人空间和美丽光影
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园林景观;设计风格;设计意境
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的生态环境、陶冶人们的情操,它也是对一个城市文明和文化的象征。园林景观设计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观和时展的步伐,同时还体现出了人们对理想空间的一种渴望心理,都希望可以生活在令人身心放松的美好环境中。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促使着现代化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不断提高,城市园林建设中对城市绿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可以很好地改善城市环境,还可以优化城市功能。
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与意境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园林景观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个城市人们的居住水平的高低。城市园林规划建设不仅仅是单纯的种植树木、花草、摆雕塑、设置桌椅,还需要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空间布局划分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从而体现生态功能性。以科学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以此促进城市综合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营造良好而又舒适的人文生态城市奠定基础。那么就需要将城市园林建设的生态观赏性与功能性充分结合,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才能打造出居住舒适性城市,保证休闲运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投资环境的健康建设。
二、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分析
1.围绕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园林景观风格设计。城市规划建设是对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进行规划和设计,它必须围绕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在当前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会过于管着景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外来植物的引入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所以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要求设计人员不仅要注重景观设计所带来的美观性和实用性,还要注重景观设计中所选用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选用本土植物,不仅可以起到保护本土生态环境的作用,还可以大量的节省开支。同时,通过大力引用本土植物,充分利用原有树木和苗木,以大苗为主,进行适当密植,选择既具有观赏价值,又有较强抗逆性,便于管理的树种,保证园林植物由是以的还说呢国泰环境和植物配置,必须要适应植物生长的生态习性,保证高度适应和适应近期、远期景观的要求。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发展,还起到了保护当地生态平衡的作用。大力应用本土植物还可以在一定出程度上为打造城市特有的景观或是植物景观奠定基础,促进城市总格文化氛围的建设。比如长沙市滨江公园水景区,就是以垂柳为骨架,辅以花桃种植,形成桃红柳绿的水岸风情,水面种植荷花、睡莲等,使得本土植物可以得到长久的发展,推动城市绿化和经济文化的共同建设发展。
2.围绕园林文化进行园林风格设计。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园林规划中经常会出现多种表现方式来突出园林主要发展方向。一般在城市园林建设中主要有两种建设方式,一种是对原有场地进行改建,另一种就是选择新的场地进行建设。无论是哪一种建设方式都必须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在城市原有园林场地的规划建设中,因为原有的基础建筑风格已经决定了园林设计整体风格,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原有建筑风格为基础进行景观的规划和设计。设计人员要做好实地考察,对园林原有建筑风格进行分析,了解原有建筑物的历史,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怎样添加新的元素,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最后再来开展合理的园林景观规划建设工作;而对于新建园林景观规划建设要根据园林主题,对场地地形、城市所在地气候条件以及本土植物的生长特点等进行评估后,再来确定景观设计的主题思路,从而开展城市园林的景观规划建设工作。
3.开展互动性的园林风格设计。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建设应该以互动性的景观为基础,从而开展景观的规划设计,通过互动性的景观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生活环境。在现代化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很多的景观规划和设计都是单纯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只是为了满足欣赏需要,而忽视了人们与景观的互动性,比如在很多园林景观规划中,就有很多假山、雕塑等单一的景观。但是,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更多的是要将观赏和娱乐结合起来,通过景观设计以互动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比如可以设计秋千、围棋台等让人们在进行观景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娱乐活动,让城市园林拥有良好的氛围。所以在注重景观观赏价值的时候,要提高后才能是园林景观的休闲娱乐性,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性。
4.园林风格设计与立体绿化的结合。我国虽然地大物博,都是人口繁多,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土地资源十分紧张,所以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节省用地的原则。可以在城市园林建设中以中小型园林建设为主,利用立体绿化园林景观提高城市园林绿化面积。在进行立体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打造出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在园林景观中的小路上进行泥地散铺石,在路的两百米范围内打造郊外野生环境的自然景观,通过泥地与石头缝隙来增加园林绿化草的种植面积。通过大面积的立体绿化景观还可以吸附灰尘净化城市空气,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三、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意境分析
1.园林景观植物与园林意境。园林植物本身就结合了自然美和人工美,而植物美是通过植物本身优美的姿态、丰富的树形、绚丽的色彩以及芳香的气味为园林营造出来的美,让大家产生不同的审美感觉,使园林意境更为丰富。所以,首先要充分认识植物本身的美,才能发挥应有植物美的特性,为人们创造美好的园林意境。
2.园林植物的生态特点与园林意境。运用植物不同的生态学提点,让人们产生不同的感悟和想象,从而丰富园林的意境。我们都知道,古人常用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以梅象征坚强不屈。梅的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被人们用来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以菊象征不畏风霜。在深秋时节开放,它花期长,千姿百态,深为人们喜受;以牡丹象征富贵。它以其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端妍富丽的特色,素称“花中之王”;以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根据景观效果的需要,选择以生态学特性的植物进行搭配,可以充分体现园林景观的意境。
3.园林植物的独立景观与园林意境。通过采用孤植、丛植以及群植等方式,构建园林植物的独立景观,将园林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展现出来,同时赋予园林植物丰富的内涵,让人感受回味无穷的园林意境。第一,孤植体现植物的个体美,选择个体美的园林植物景行孤植,创造园林意境,比如园林中庇荫和构图艺术相结合的孤植树。孤植树应选择具有枝条开展、姿态优美、轮廓鲜明、生长旺盛、成荫效果好、寿命长等特点的树种,如银杏、槐树、榕树、香樟等。第二,丛、群植既展现植物群体美,又体现植物个体美,选择适宜的丛植更可以丰富园林意境美。例如油松在幼龄时全株团簇似球,壮龄时亭亭如华盖,老年时则枝干盘虬而有飞舞之姿。将植物通过孤植群植等不同设计手法组合在一起,则能体现植物的群体美。乔木层位于植物群落的最上层,增加群落的层次感,并且色彩丰富、景色宜人。植物群落的地表用草坪、低矮的花灌木或地被植物覆盖,避免了黄土,使地表绿荫覆地,鲜花盛开,观赏效果明显提高。不同的植物群落能够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乔木、灌木、草本均衡搭配形成的群落层次分明,比例协调,错落有致。
4.其他景观与园林意境的结合。第一,与建筑物等的结合,园林植物丰富了建筑色彩,赋予了建筑物时间感和空间感,通过协调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凸显出建筑主体意境;第二,与水体的结合,通过园林植物与谁提的结合,既丰富了水景,还为水景增添了生动的内容,比如在笔者的故乡洪湖,主要是盛产荷花的,在园林景观中通过荷花的种植,可以体现“接天连日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还凸显除了夏日的景象;第三,与山体的结合,不但可以起到保护山体的作用,还可以为山体装点华丽的衣裳,使园林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第四,与园路的结合,利用丰富的园林植物材料,构成具有特色的园路景观,创造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意境。
四、小结
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对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时要充分根据现有的环境,结合利用植物本身的特性,从而通过植物特性以及个性美和群体美的结合,为人们打造生态和谐的居住环境,以及体现园林景观的意境美。所以当下对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既要能够满足现代人们对环境的需求,也要充分体现园林的艺术精华所在,打造现代化园林意境,从而营造符合人们追求的现代园林。
作者:王佳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宁.青岛新天地景观长廊色彩设计分析[J].北方园艺,2016,(1):68-71.
篇9
(1)探索
探索对于儿童期至关重要,校园景观中的动植物、高处、柔软元素、模仿游戏、合围等都提供了儿童探索的机会。针对儿童探索的安全、激励和发展都是校园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原则。校园景观应该提供知觉体验、提供控制感、提供不同层级的挑战、提供选择和提供幻想的游戏材料,从而使儿童能够探索他们周边的世界。
(2)水
也许对于儿童而言,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在校园景观中探索水。水是校园景观中儿童最渴望的景观元素,但是考虑到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成本因素,在校园景观中却很难提供给儿童。
(3)柔软元素
儿童通过把玩泥土、树枝和树叶等校园景观中柔软元素,可以发展构造和创新能力。对于儿童,理解这些物质形式,使他们懂得湿土比干土更容易塑形,水流将冲毁由树枝和沙子构筑的大坝。这些对于儿童了解和发展空间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4)高处
虽然高处给予儿童脱离地面的感觉,提供了独特和兴奋的俯视视角。但其安全问题仍受到关注。实际上有许多安全的方法能够提供儿童高处探索的机会,如设计良好的树屋和活动塔楼等。精心的垂直空间设计,辅以儿童的安全教育,能最小化风险。
(5)活动
儿童身体发展是景观空间关注的重点。为保证儿童期的健康发展,儿童心智和情感需要必须得到满足,儿童可以积极活动的安全场所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儿童对于身体活动的空间类型需求是不同的。一些儿童喜欢群体活动,而有些儿童更喜欢独自游戏。此外,儿童自身能力水平也决定了他们所喜欢的身体活动。儿童应能够自我控制参与程度,从而保证在不受威胁的氛围中的身体发展。就如身体活动应该给儿童带来乐趣和舒适一样,相应空间也应该多样化,从而满足儿童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
(6)模仿
创新性的活动在儿童期非常重要。儿童期的创新能力是最强的,若没有进行培养就会失去最好的时机。通过健康活动环境的鼓励和激发,儿童将会发挥想象力,改善自身心智和潜能。儿童通过思考丰富他们的游戏细节,利用简单的材料进行娱乐。模仿空间也是易于提供给儿童的。自然环境是鼓励创新的最好场所,儿童能够在他们的活动中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元素,如树枝、叶子、橡树果和石头可以代表下午茶中的餐盘和食物。只要给予儿童合适的材料,他们将会发挥无穷的想象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而且这种可能是无限的。
(7)合围
儿童需要让他们感觉安全,可以进行思考和独立活动的场所,以避开来自成人的直接监控。这实际上是儿童对于自由感的基本需求。安全环境中良好的合围空间应该能够避免成人侵入儿童所追求的私人空间,并且保证儿童安全。
(8)植物
当为儿童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小心考虑植物选择。植物不仅要吸引儿童,而且要在他们活动环境中保证安全。两个主要的危险因素必须考虑:一是植物是否有毒性或是其某些部位有毒,二是植物是否有致害部分,如有刺、倒钩或是锋利的叶片。许多常见的植物或是其部分对于儿童可能有害或是致命,银莲花、怀芋、毛地黄、绣球花、马缨丹、喜林芋等,如果进食都是有毒的,孤挺花和黄水仙的球茎,苹果和女贞树的叶子,苹果和紫藤的种子,东青和女贞的果仁都是有毒的。校园景观中植物配置要能够提供特殊的吸引力,激发儿童的兴趣,通过它们明亮的颜色、不同寻常的形态、果实、花朵或是其他部分可以创新地运用于儿童活动、项目和艺术创作中。
(9)动物
植物是儿童户外空间最基础和靓丽的组成元素。同时,植物另一重功能是吸引动物进入到儿童空间。对于动物的观察是儿童期最美好的时光,有益于儿童对于自然的探索和动物的认识。将动物引入到校园景观并不是复杂的事情,甚至在都市环境中鸟类和蝴蝶都很容易进入儿童空间。在校园景观中必须提供一些食物、饮水、遮蔽和场所以便于动物的繁衍。提供食物最好利用自然资源(当地绿色植物),树、灌木和其他植物能够产出果实、坚果、浆果和种子,这些对于动物都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而叶子、嫩芽、花朵、花蜜和花粉也同样重要。通过自然食物链提供动物食物,儿童能学习到关于生态环境中动物最好的培育食源。
二、基于儿童需求的日本校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1.日本福冈市立壱岐南小学景观设计
壱岐南小学坐落于福冈市的边缘,学校教学楼合围空地原为水泥地面,按机动车停车场使用。景观设计师根据儿童绘制的图画、搭建的模型,和他们所表达的想法,提取出校园景观中的需求元素(如下表),并最终为儿童规划设计了一个美丽的学校花园。自2003年建成以来,该校园景观已经成为了儿童和老师进行各种游戏和户外学习活动的场所。其中池塘及水渠由专业景观公司修建,满足了儿童亲水性的交互需求。2006年,根据儿童新的需要,除了校园景观中原有的沙土堆,景观设计师又设计了儿童能够攀爬的景观设施,并加入到校园景观中去。这些景观设施考虑到儿童活动的安全问题,根据儿童身形尺寸进行设计,提供了儿童从高处观察环境的独特视角。同时,校园景观中引入了42类陆生昆虫,10类水生昆虫以及11种鸟类。现在该校园景观已经成为了区域生态网络中一个小型生态群落节点。
2.日本富士幼儿园景观设计
蒙特梭利的教育原则和建筑景观的方法在日本富士幼儿园中得到了很好的结合。通过基本感知进行学习是建筑景观设计师和校园师生共同追求的主要设计方法之一。除了是日本最大的幼儿园外,日本富士幼儿园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学习环境,有利于增进儿童个体发展和所有儿童的自我展现。从整体看,富士幼儿园实际上是一个呈椭圆形“屋顶房子”。作为在高密度的都市区中开辟出的空间,椭圆形“屋顶房子”通过明的边界型式标识出自身领域。这对于儿童在椭圆圈形内部空间的活动显得更加安全和进出自如。同时,整个幼儿园内被设计成一个没有墙壁的建筑景观,教室空间、玩耍场所和辅助设施等都融合其中,为儿童提供了能够进行探索和满足他们需求的校园景观。因为幼儿园内空间边界的模糊性,户内空间和户外空间很难定义。而这也带给了幼儿园老师,特别是儿童在空间上巨大的灵活性。由于教室空间没有墙壁分隔,椭圆形“屋顶房子”中各个教室空间都是相互可视的,这也鼓励了开放式教学方法的开展,上课时各班儿童们混合而坐的场景并不少见。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倡导儿童通过探索进行学习,通过给儿童创造一个柔性的学习性结构空间便于他们自我发展。
富士幼儿园的建筑景观考虑了儿童学习体验的真正自由,提供了一个通过活动进行体验的平台。而这一平台除了供儿童自由活动外,还用于非正式的学习和集会。“屋顶房子”包围着的三棵大榉树,实际上也成为了幼儿园整体学习景观中的一部分。榉树树枝如同建筑突出的小刺一般随意地生长,榉树干支的作用之一便是提供自然遮蔽,而建筑则围绕着大榉树,形成建筑与树的交错契合,消除了室内与室外、建筑与景观、空间与环境的隔阂。该校园景观在提供儿童多样活动空间的同时,也考虑配置了安全措施,以确保对各个空间甚至并不危险的空间进行补强。如大榉树的形态非常合适儿童进行攀爬活动,其周边张结了绳网,并且随着树木的生长与建筑交融的关系变化,绳网的张结方法也持续变化下去。
3.日本东十条保育园景观设计
日本国土面积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0.3%不到,但人口却占了全球人口的3%。日本虽然位列世界富国之列,但东京的居民面对的是全世界最狭小的居住空间与最少的绿地。东京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55m2,在全市总面积中东京的公园绿地仅占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东京是如此一个拥挤、紧张的地方。东京的建筑看似布局散乱,但通过良好的城市规划,使得整个大东京区都能被轨道交通有序串联起来。日本的东十条保育园位于东京都北区,由于受狭窄用地的限制,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就是将整栋建筑打造成多功能的儿童游乐园,从而弥补没有庭院景观的缺失。采用的钢筋混泥土结构的五层建筑,在靠近铁路一侧修建了户外楼梯和走廊,将各层空间联系起来,并直达屋顶花园。从3层延续到5层屋顶的露台在楼梯侧面设置了滑梯、沙坑和攀爬墙壁,构成了一个供儿童外部游戏的多功能活动空间。高差较大的户外楼梯,在成人眼里都觉得危险,但却带给儿童独特的空间刺激,当然围栏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安全要求,并且照顾到儿童手扶的需要。在临街墙面设置高低错落有致的窗户,在满足建筑通风的需要的基础上,也使儿童有机会通过不同的视线角度远眺城市风景。同时窗户的高低组合也让整个建筑外立面显得更富有生机趣味,形成了室内和室外两个不同角度的风景线。
4.日本釜石市立小川幼儿园景观设计
日本本州岛东北岸岩手县釜石市,在2011年的地震及海啸中遭受重创。由于日本釜石市立小川幼儿园处在距离釜石港5km的内陆,并没有受到破坏,但是幼儿园中部分儿童的家庭住宅受到了影响。小川幼儿园庭院以松软的沙土覆盖,园内各种儿童游戏设施布置其中。松软的沙土既避免了儿童在庭院活动中受伤,同时也提供了儿童利用柔软的沙土玩耍、塑形、模拟各种场景的机会。儿童通常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展示他们的经历和表达感受,灾后小川幼儿园的儿童常常会利用庭院中的沙池模拟海啸。虽然这种儿童自发的游戏活动场景令大人感到震惊和心情复杂,但是心理专家认为应该鼓励儿童经常进行类似的游戏活动,这有助于儿童从情感创伤中得到恢复。
三、结语
当前,离理想差距较大的儿童活动空间,越来越低龄化的过重升学压力(小升初、幼升小),再加上中国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影响着城市多数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发展。校园景观有成为学习环境的潜力,但是良好的校园景观应该是拥有较好的设计质量和设施,能够促使儿童在环境中探索、观察、交互、个体联系、增进关系和拥有感。然而,当我们检视学校那些针对儿童而设计和修建的场所时,除了格式化的攀爬设施和操场外,校园景观却很少能够提供儿童探索和体验的机会。
篇10
【关键词】水体空间;山石;花木;园林建筑
古典园林在总体布局上遵循着一些既定法则。这些法则又与传统的“天人观”、“风水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体布局原则决定了园林使用者的驻足点、观赏点、活动流线等。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代表,苏州园林的总体平面布局具有一些共性特点,而在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可以得出水体空间布局的一些典型形式及主要特征。
一、苏州古典园林总体布局简析
古人认为,“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西北地势高亢为“天门”,属阴;东南地势低下为“地户”,属阳。故一般宅院及园林总体布局上,主入口选在东南(而不是正南)方向为最佳。从现代科学分析角度看,这一选择实际上也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照、主导风向对建筑群体的布局要求相吻合。苏州几个代表性园林的平面布局,也基本符合这一主入口选择法则。主入口方位形式决定了在园林总体空间布局上,主要的建筑群体基本上位于偏东南部区域。与此相对应的,是水体的北岸多设置山石、花木,或小体量的景亭,以形成视觉焦点(如留园中心水体北部的黄石假山及植物群落。
水体的西部区块由于在功能空间上属于次要地位,可形成较为疏离、开敞的场地,一般可设置观赏驻足点(如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或干脆设置假山瀑布(如狮子林、留园的西区水系布局),以呼应“水来自西北、流向东南”的风水法则。
二、水体空间的“山石”元素组织及空间特征
园林中水体空间山石布置分为两种形式:水岸置山石,以及水中(小岛)置山石。前者适合中小型园林,因其水体相对较小;后者适合大型园林,水域面积较大,可以在水中设置石山。
(一)水岸置山石
按“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以及八卦方位中的“西北为艮”的理论,在水岸型山石布局中,山石布置在水体空间的西部、北部最为理想。由于太阳照射角由南向北,故山石朝向水体方位为受光面,光影效果丰富。西北部有较为高耸的山石,亦可阻挡冬天北来的寒气。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北有靠山”,“坐北朝南”是最安全的一种心理暗示。
比较典型的案例是留园的中部水体。大型黄石假山均沿水体的北岸、西岸布置。在西北角处置狭长水口,更耦合风水思想。
(二)水中岛屿置山石
此种置石方式多见于规模较大园林。水中置岛,岛上摹山,是典型的“一池三山”做法滥觞。这种“岛屿”一般与陆地之间都有细窄小径(桥)相连,岛上小径蜿蜒曲折,草木扶苏。这种小径一般并不位于岛南部滨水处,更多位于小岛中部区域,而将曲折岸线优美景观留给水体南岸观赏人群。
典型案例是拙政园中部区域的东入口处山石处理。由“别有洞天”月门进入中部园区,一径往北,过梧竹幽居亭,折转至西,蜿蜒至巍峨山岛;一径往西,沿水南部岸线而行,行人在此可充分观赏北部山体的奇峰怪石。
三、水体空间的“花木”元素组织及空间特征
园林中与水体空间相关的植物分为两种:陆生和水生。陆生植物栽植方式又可大略分为点种和丛植两种形式。而水生植物除了沿岸的水草之外,主要体现在水中观赏植物的选择上。简单点说,就是“莲”与“荷”的选择。
(一)陆生植物
如前所言,水体空间的主要观赏点位于水体南部;而被观赏点多位于水体北部。故水体南岸较少设置密植型植被,以最大程度打开视野;而水体北岸结合山石设置丛植植被,形成被观赏界面。拙政园中部“梧竹幽居亭”附近水体空间,水体南岸沿路间隔距离点种高大乔木,树干间开阔空间并不对观赏视线构成干扰;而水体之北的岛山上则枝繁叶茂,又是一番景象。
(二)水生植物
古典园林中水生植物的应用对园林意境的构建有重要影响。对于大型园林水体而言,可栽植体态较为活泼、相对挺拔的荷花,以呼应大型水体纵横开阖之势;到了深秋,残荷断梗,更添一份萧杀意境,与夏季的繁茂亦构成强烈对比,观之可悟人生世态。如拙政园中部水体的荷花。
(1)观景与光照
由于园林总体布局中入口偏东南,故主要建筑多位于园林的东部及南部,主要建筑位于中心水体的东部、北部,因整个园子故意突出东南部假山,主体建筑只好屈居北部)。又古人建筑不喜朝西开门,故东部建筑与中心水体之间常以山墙相对。而水体南部较多布置建筑,以北向面向水面,以取得最佳观景界面。
但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建筑北面会有阴影,冬季会感觉阴冷;北向开门面向水面,则在享受美景同时却难免享受不到阳光的温暖。好在中国古代建筑层数皆较为低矮,且常在建筑与水体之间留出足够大小的活动平台,这样就解决了观景与享受阳光之间的矛盾。
(2)临建筑水岸线形态处理
在建筑与水体之间的岸线处理上,除直接临水建筑之外,一般岸线均较为平直,方便亲水观景;而平直的岸线与规整的建筑形态一起构成园林中较为刚直元素,与北部山石花木婀娜多姿的柔性景观形态恰恰构成对比,相映成趣。
四、实例分析——以吉安青塘公园规划设计为例
对于古典园林的水体空间组织手法的研究,归根到底还是要服务于当代园林景观建设。在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城市公园的建设规划往往要求尽可能采用原汁原味的古典主义设计手法,以达到古为今用的功效。吉安市青塘公园的规划设计即为一例。
(一)项目概况
青塘公园坐落于以“江南望郡”、“文章节义之邦”、“金庐陵”著称的江西省吉安市。用地位于吉州区西部新城区,西临城市主干道——吉州大道,南临城市支路——鹭洲西路,北为建设中住宅小区与市人民法院规划用地,东面为农民公寓。整个地块呈L形,西段用地宽86米,东段最宽处180米左右。用地面积3.8公顷。公园所在地域浓厚的传统历史文化氛围决定了公园的布局形式以江南古典园林格局为典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仿古园林”,但它承载的又是现代的生活。公园在进行总体规划布局设计时,充分考虑古典园林的一些基本造园法则,并结合实际地形加以巧妙变化,形成具有浓郁古典文化氛围、同时又满足现代人休闲生活需求的园林空间。
(二)总体布局原则
公园西侧紧邻的吉州大道宽60米,不适合行人穿越,因此设计考虑在面南的区内道路——鹭洲西路上设置公园主入口,沿吉州大道侧设置次入口。结合主入口就近安排停车位。主入口设置位置充分考虑到城市道路系统与风水心理的有机
结合,由于用地面向南面正中有城市道路相对,故将主入口位置与之适当错开,形成东南入口格局,正契合风水学对主入口选址要求。
公园用地原有地形竖向标高为“四周高、中间低”,因形就势,在中央地块挖出大片水体,形成公园的景观主核。在水体平面设计上,仿照南京瞻园的水面轮廓处理手法,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法将水面分割成若干互相连通的小块,或开朗宁静,或曲折幽深,充分体现江南古典园林理水神韵。
在总体设计思路上,以人为本营造空间,以韵为源塑造体形,以境为神勾画风景。借亭台楼阁之影入水,引花木鱼鸟之音筑园。主要建筑物及静态观赏停留空间尽量靠水体南侧布置,水体北侧多设山石、花木和小型景观亭以及动态观赏的文化长廊。
(三)园林水体空间组织
1.山水相依
闹市筑园,无真山真水可依,唯有写意,以假山石模拟“一峰则太华千寻”。设计将假山跌瀑安排在用地北端,并在南侧入口建筑——“杏坞买醉”处设置观景平台,形成“看与被看”的关系。
2.荷塘夜色
庐陵文化精髓为“文章节义”,气高而性洁,不屈于俗世,在植物品性比拟上,以“出污泥而不染”的荷为最佳。在中心湖面种植荷花,并在北侧水岸置“听荷轩”一处,取意“留得残荷听雨声”。同时,在西面“留青池”及东南部小型水体内植睡莲,烘托宁静闲逸气氛。
五、结语
水为园林之魂。水,晶莹剔透,柔媚且强韧,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想象,是园林中最富有生气的因素。[1]如何将它与山石、花木、建筑组合、融合,形成和谐完美的空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古人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也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何将山水园林中蕴藏的空间技巧和人文精神挖掘出来,并以之指导当代景观设计,以达到古为今用的效果,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 上一篇: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汇编
- 下一篇:垃圾分类工作情况汇报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小型住宅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