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的收获和感悟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代文学的收获和感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古代文学作品儒家用世精神探讨分析
我国古代的文学作者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文学创作中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儒家用世精神。这种精神突出表现在,古代文学作品创作者期望能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在入仕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体现个人的价值。儒家用世精神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在创作者处于意气风发的状态下,以当时社会等级秩序为目标而奋斗。处于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大多慷慨激昂,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多以立志、立功、立德为思想主线。其次,是创作者处于失意时期,选择追求精神乐园超凡脱俗的精神状态。处于这时期的创作者大多游山玩水,享受自然风光,文学作品多以娴静悠然为主,向往在世外实现人生价值寻找人生乐趣。通过这两方面的分析,能够看出儒家用世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1、儒家用世精神的基本内涵
儒家思想中所包含的“用世精神”,在很大从程度上表现在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其主要意思是说明人生于世需要为整个世界、社会作出贡献,从而体现自己的人身价值。儒家用世精神的主要思想是提醒世人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工作,对人生充满激情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与磨难,要积极乐观的面对,自己的事情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儒家用世精神主要是警示人们,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人的作用力非常小,无法逆转人世间出现的很多不幸与磨难,但是只要通过自己的付出与努力,即使不能有很好的收获也可以做到无悔于心。
孔子可以说是儒家用世精神体现最为突出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一生都面对着入世不成的打击,空有治国方略却不得伸展。孔子的一生都在为整个社会以及统治阶层的治国之道而奔走。虽然他最后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能够成为流芳百世的大圣人无疑是他不放弃积极追求的结果。
孔子所处的社会发展时代中,并没有社会主义也没有民主选举,更没有任何的革命运动。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要想实现自己的从政理想唯有被君主赏识,才是最有效的途径。以此从政治层面来看需要真正做到有所作为,很多文学作者唯有通过文学创作的途径让世人知晓自己的用世才能。纵观我国古代的整个文学历史的发展过程,无论是李白、范仲淹或是苏轼、辛弃疾所创作的文学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了各自的用世精神,在文学表达过程中由于作者在用世道路上的发展不同,具有不一样的文学情感表达。
2、儒家用世精神在文学载体上的体现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载体形式多种多样,在不同的作品载体中儒家用世精神体现的方面也不尽相同。以儒家用世精神的角度上来分析,古代文学作品要体现儒家用世精神,需要在文学创作中体现出文学性与服务性于一体的精神思想,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催生出了各种文学体裁类型。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创作者不同程度上都凝结了作者的用世精神,其中有部分文学作品积极表达了作者的个性与思想,在体现出儒家用世精神的同时,展现了自己的的独特性。如李白的文学作品极具个性,被成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陶渊明悠然自得的田园派代表。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治国用世之道,在他们的文学作品当作虽然表达出了儒家用世的精神,但也带有浓厚的个人性格特征。
在我国优秀漫长的文学发展史中,文学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朝代的更替,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文学风格和体裁。除去诗歌在我国文学发展中这条重要引线外,唐代传奇也是其中辉煌的一页。唐朝的传奇小说最初创作的目的带有十足的实用性,注重用创作文学作品验证文学作品创作者的诗文以及写作造诣。传奇小说具有创作过程连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创作时间长等特点,在表达儒家用世精神时虽然没有诗歌的方便快捷,但是表达的意义深远,并且通俗易懂便于百姓阅读。从两种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分析发现,以诗歌表达自我理想抱负的作者通常积极寻求能被君王赏识的方式,而传奇小说更注重在百姓生活中进行警示实现自我思想,例如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的三部短片小说,无不教导人们为人处事的道理。
3、儒家用世精神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从儒家用世精神角度上来说,自诗歌出现时期起,大致从“言志”、“情态“到“写意”最后发展到“传神”,这一连串的思想模式都表现出,这一体裁的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重点向创作者的心理转变而发展,在于强调创作者的内在精神与神韵的统一。由此看来我国大部分的古代文学作品创作者均属于表现型的创作者,而非再现型创作者。例如在杜甫的诗词中很少提及现实主义细节,主要以抒怀为主。又如孔子周游列国,游说各路诸侯,以此希望得到君主任用。尽管最后孔子并未如愿,但在后续的文学创作中并未提及在用世追求中的事迹,而是注重表达自我感受与以及感悟。由此表明了我国古代文学创作者儒家用世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方式。
结束语:
在儒家用世精神的影响下,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都呈现出两面性。既以通过进入仕途实现个人理想,或至于世外对他人进行感悟,实现自我价值,本文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促进有关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一、着重朗读,品味韵律
文言文朗读训练很重要,因为文言文语言简练,有着独特的节奏和韵律,可谓跌宕起伏,一咏三叹,有绕梁三日之感。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能让学生从中领略文言文典雅的语文魅力,如古代私塾学习《三字经》一样,在读中体验、理解、感悟,这为学好文言文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小班化教学中如果进行文言文朗读训练呢?我平时采取的是三步法:
第一步:学生在预习阶段,进行自读。如有什么困难或错误,尽管出现,只要学生能自我朗读全文即可。学生在自读阶段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一对一纠错朗读,即互相读给同座听,彼此纠错,互相评议,共同提升。
第二步:学生在课堂学习阶段,老师进行示范朗读。在示范中,提醒学生注意比对,检验出自己在朗读上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解决问题之后,再一对一汇报朗读,即学生自觉到小组长处进行汇报朗读,由小组长进行点评和记载,分优、良、中三个等级。能读准字音,正确把握节奏,顺畅朗读为优;字音读错不超过四处,节奏把握错误不超过3处,能较为熟练朗读为良;其次为中。
第三步:学生在巩固提升阶段,进行精确朗读,注重情感体验,要读出轻重缓急之气,读出抑扬顿挫之调,读出跌宕起伏之感,读出文言韵律。笔者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有利时空,采取辐射式教学指导方式,即精心指导朗读语感好的几个学生,再由其辅导其他同学。达到相应的程度后再进行集体交流展示,这其中对朗读较为困难的同学,笔者再进行个别指导。如能正常进行文言文朗读训练,必然会提升学生文言语感,提升文言学习的自主能力。
二、从知识的讲授走向自我整理和迁移
文言文知识的学习比较繁杂,实词、虚词、特殊的文言现象等,可谓千头万绪。平时教学中,千万不能一味的以讲代学,否则会陷于文言知识的“泥淖”之中,无法自拔,久之,学生会失去兴趣,疲于应付。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引导作用,要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去收集、整理、归纳,并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知识的迁移,方能“一览众山小”,凌驾于琐碎的知识之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笔者同样采取三步法:
第一步:学生在预习阶段,进行自我整理。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渗透文言文字词句常见的知识点及考点,从哪些方面入手,让学生心中了然。如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如翻译句子要做到对、增、删、调四字口诀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即可针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学习、筛选、整理,能很好的把握学习的重难点,突显出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疑惑点,便于在课堂学习中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巩固知识。同样,在自我预习阶段,可以采取一对一互助的方式,互相纠错和补充。
第二步:学生在课堂学习阶段,笔者提出相应的文言知识点要求,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预习成果展示和难点质疑,生生互动,将知识点逐一呈现,层层剥落。最终由笔者对绝大部分同学的知识困惑点进行解答和强化。
第三步:学生在巩固提升阶段,笔者提出相应的文言知识点要求,采取同座之间互出试题,当堂检测的方式进行及时巩固(可以让两对学生板演,其余在座位上完成)。检测结束后,及时公布成绩。课后笔者将学生互出的试题收齐,逐一检查,下一堂课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质量和检测质量进行相应的点评,并进一步提高要求。通过以上学习方法,能让学生轻松学好文言文,提升知识的自我归纳和演绎能力。
三、从“言”的教学走向“文”的感悟
要让学生领略文言文的独特魅力,我们的教学还要从“言”走向“文”。现在很多教学,只是注重文言字词的识记,把学生推向知识的“泥淖”,体会不到文言文带来的情感体验和哲思感悟,而往往这才是文言文学习的根本所在。我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扫除了字词句的知识障碍,把重点放在“文”的感悟之上。和学生一起徜徉于历史的长河,看风云变幻;漫步于美丽的河山,看英雄折腰;与古代圣贤对话,领略豪迈的情怀,同欢共泣。穿越古今,感悟生活,品味人生。这一环节学习,笔者也采取三步法:
第一步:背景资料的收集。学生在预习阶段,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籍资料的查找,收集整理作者相关的生平资料和写作背景,对把握作者文中所蕴含的情思,深刻步入作者的精神家园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步:名篇名句的赏析。学生在课堂学习阶段,笔者引领学生对名篇名句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赏析,去窥探作者的精神世界。如《小石潭记》中“寂寥寒骨,悄怆幽邃”,我们结合写作背景,再设身写作情境,配乐朗读,不难体会到作者仕途不顺、命运多舛的孤寂凄凉的心境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悲怆之情。
篇3
一、嗜之越笃,技巧越工
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功利目的相当强,大多只重视与考试考点相关的内容,而真正走进语文、感悟语文却总觉奢靡。也因此,学生在阅读文章、品味文章时仅仅把文章当做阅读对象,看过之后记住的只是文章内容、写作技巧,很少去挖掘文章深刻内涵,以及对自己写作有何借鉴作用,更不用说是文学评价、文学鉴赏。这实际上是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联系。于是,我想到利用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诗文作为范文来促进学生的写作。
歌德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反之,如果有了兴趣,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且嗜之越笃,技巧越工。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除了以“仅仅面对作品”的方法来解读外,我更注重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从诗中的第一段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甘愿一个人去承担那愈来愈凝重的离愁。离别会使很多美好的东西更加美好,诗中的“金柳”“青荇”等意象让诗人更加挚爱康桥。诗歌的最后一句好像是很潇洒,其实很沉重。因为相聚越快活,离别越痛苦。那么,怎么理解诗人离别康桥的伤感,就要从作家介绍和写作背景入手。其一,康桥是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这里是诗人学业收获最大的地方。其二,在康桥,诗人和他心仪的林徽因有较亲近的接触,有诗人最纯洁的爱情。学生在老师的解读后,一定会对徐志摩感兴趣,这时教师便可因势利导,让学生课后收集整理有关徐志摩的其他诗文,进而对徐志摩有更深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可以把教材学活学透,又使学生认识到写好作文不仅要有素材,更重要的是要有情感。
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著名作家池莉在《来吧,孩子》一书中介绍,曾让她引以为自豪的是岁流年度,书籍成为她和女儿亦池的伴侣和玩伴。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情啊!现在的中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是两极分化。要么是和老师家长捉迷藏,偷着藏着各种课外书,甚至在上课时也“争分夺秒”地打游击似的看;要么是老师家长哄着打着也不看。但真正读好书读懂书真正喜爱读书的学生并不多。实际上,着眼于课外,博览群书,可以拓宽知识视野,增加积累,让学生在阅读之外感受到“悟”的乐趣,逐渐把学生引入“阅读――写作――阅读”这一良性循环之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我利用下午辅导课时间,给学生印发文质兼美的小文章。在排版打印时就在文章右边预留出空白处,用来记录学生阅读后感受。篇幅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内容可以是对文章的分析,也可以是由文章生发出的感受。开始时,学生只是能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读深入,学生会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加入阅读感受中,融会贯通地写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比如,在学习《祖父》一课时,就推荐学生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有同学就写了有关自己乡下生活的片段,语言虽稚嫩却真实。
三、辨别良莠,申舒性灵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版本这个角度初步判断什么是经典。比如,阅读古代文学的书籍时,应该找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出版的书籍;阅读现、当代文学的书籍时,应该找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出版的书籍;阅读外国文学时,应该找译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等出版的书籍。除此之外,有关外国文学名著的版本,除了要注意出版社外,还要注意译者。比如,《堂吉诃德》最好的是杨绛译本,《爱的教育》最好的是夏尊译本等。
其次,在阅读经典时要先了解有关作者的介绍、了解作品中出现的人物,这样可以帮助理解经典。比如,我们在阅读《金岳霖先生》时,可以先阅读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体会金岳霖先生的爱情传奇;可以先阅读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记事》,品味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可以先阅读巴金的《怀念萧珊》,感受萧珊的人格魅力。最重要的是,学生读完这些文章会发现,原来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灵动动的,他们就如同亲朋好友一直都陪伴在你身边,你会对经典产生亲近感,拉近了与经典的距离,进而准确地品味经典。
篇4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
我国从五四时期开始形成了汉语言文学教育。在此之前,汉语言文学主要是围绕政府来提供政治服务,其教育目的并不在于提升学生的能力,也没有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需要专业型的应用人才来适应各行各业的岗位需求,所以其对于汉语言文学毕业生的基础性要求便是写作能力和口头交际能力。汉语言文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在于文化宣传推广领域、语文教育、新闻类工作、秘书和行政管理等。这些行业基本都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能力。因此,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积累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气质和眼光,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由于一直沿用过去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汉语言文学教育没有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审美情趣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往往偏重于写作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提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汉语言文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发展。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特征
与会计学、医学、建筑工程学等专业所不同的是,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职业定位并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一种比较模糊的职业定位,也没有很强的应用性。
作为一名传统的人文社科类学科,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特征在于对人文精神风貌进行传承和发扬,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探讨,从而提高个人的精神认知和社会责任感,承担社会、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重任。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学具有非常丰富的社会人文教育价值。
在职业教育上,汉语言文学教育并不着力于应用性和实用性,而是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文观念和精神的影响上。汉语言文学教育所创造的是无形的社会效益,而不是有形的经济效益。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高校毕业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这也对高校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教育行业不断强调学以致用,提高教学的应用性。从这一点来说,汉语言文学教育要在保持自身教育精髓和核心的基础上,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行适当的变革。
三、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授课形式单一化
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课堂中,存在着授课形式单一化的现象,多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很少与学生开展互动,也并不关心学生是否认真听讲,不在意课堂的氛围,仅仅是机械地完成授课任务,只有当课堂秩序出现严重问题时,教师才会予以干涉。有的教师并不在意学生的听课情况,仅用点到的形式保证到课率,对于到课的学生是否认真学习、能否有所收获却并不在意。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种授课形式等于默许了其“身在课内,心在课外”, 极大地降低了其学习效率。即使有一些汉语言文学教师会与学生展开交流,也仅仅在于让学生解答问题、阐述观点。大部分汉语言文学教师都是滔滔不绝地将自己的观点传授给学生,很少关心学生的反馈情况,学生难以将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也难以通过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这造成了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效率较低、质量较差。
(二)内容枯燥、课堂沉闷
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普遍存在着课堂沉闷、内容枯燥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尽管汉语言文学知识具有庞大的系统和深奥的理论,绝大部分教师却一直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毫无新意、照本宣科,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反应不积极,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特别是在汉语言文学的文学理论教学中,教师往往空谈理论,很少联系实践,常常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聊。例如,《文艺理论》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文艺理论,更好地阅读和创作文学作品。这门课程中涉及到了汉语言文学中的文艺观点、文艺思潮和文艺表现力,虽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却与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教师能够在授课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充分应用文艺理论来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并在阅读和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文艺理论进行深层次的感悟,将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三)考核形式单一
当前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主要考核方式仍然是书面试卷,以书面知识和专业概念为主。在实践中很少进行深入的延伸和拓展,也没有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进行考核。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往往只要通过考前突击背书的形式就能够通过考试。与此同时,单纯的书面考试不能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法表达能力和个性思维发散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考查。
(四)不符合社会的就业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而汉语言文学却具有典型的非实用性特征。汉语言文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汉语言文学教育往往忽略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注意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对于汉语言文学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能力的培养都比较欠缺,也很少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训练。这也造成了汉语言文学学生具有较差的动手能力和较低的综合素质,在就业的过程中往往难以适应社会和岗位的要求。
四、解决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九零后是当前高校的主要学生群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群体性心理特点,进行个性化、趣味化教学,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比如,九零后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受到网络时代的影响较深。在汉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认同感,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开展广泛的师生交流。为了避免课堂的枯燥性,教师还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以实际案例来讲解理论知识。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非常适合九零后学生群体。九零后学生对互联网非常熟悉,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中寻找教学素材,允许学生对其进行探讨,自由地发表观点。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古代文学作品的相关视频资料,使学生对古汉语文学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古代文学的文学理论和艺术表现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
汉语言文学教学要使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毕业生的审美情趣和专业技能,将其培养为社会需要的人文社科类人才。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对考核形式进行改革,加入更多的开放题型,减少死记硬背的题型。汉语言文学教学可以通过开办读书会、文学沙龙、校园百家讲坛、校园说书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等各式各样的活动,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写作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的需要,成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因此,汉语言文学教育要将社会需要作为教学的导向,提高汉语言文学毕业生的综合就业能力,拓展汉语言文学毕业生就业领域。
篇5
【关键词】文言文 评点法 重要性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60-02
文言文历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既然这样,那么当前文言文教学存在怎样的问题?评点法教学可以起到怎样的重要性作用?评点法教学在文言文现实教学中具有怎样的可行性
一、从文言文本身来看,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和内涵应该是什么
从文本的思想境界看,高中入选于必修课文和选修自读赏析的文言文大都是被谓为“经典”的“定篇”。它们历经时代淘选依然焕发迷人的光彩,其真挚的情感、蕴含丰富的表意技巧、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审美,高瞻远瞩的精神和理想的文化境界“沾后人、其泽甚远”(鲁迅)[1]。它们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是中国的脊梁,是不同时代不同人永远读不尽的感动,是即使用尽一生也无法完全破解的生命密码。从语言学习来看,文言文还是我们现代语言文字的源头:古文语法、词义和现代语言有着千缕万缕的关系,许多意义和用法依然大量地保存于成语当中;现当代的很多文学艺术手法取自于古代文学。总之,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完整地认识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和诗词、现代文一样为了提高整体语文阅读鉴赏能力,最终实现全民族人格文化精神的提高。所以,我们必须以全面发展的眼光来认识文言文学习。
另外,文言文首先是文学作品,它和现代文一样首先是阅读,和现代语体文一样是作者情感生命的凝聚,并且召唤着与读者进行情感碰撞,心智交流。需要一种自然的语感,包含了认读、理解、评赏和借鉴四项能力[2],除对语言的特殊关注外,也应着力培养学生主体的阅读能力,要引导学生体验文言篇章的形式美,情意美和境界美。文言文本意义的建构、审美感悟,性灵陶冶涵养等等,都不能靠灌输来实现,更不能由他人来代劳,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自然转化的过程。
二,当前文言文教学存在怎样的误区
当前,对高中生而言,考试是文言文学习的最大魅力。高中学生普遍认为文言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试,文言文学习内容,主要集中于与考试内容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的积累和翻译,思想内容、写作方法和文化背景只作一般性的了解,并且与字词句分析结合不紧密,“言”“文”分家,字词句教学费时费力。可见,文言文学习与兴趣爱好、品格养成和阅读鉴赏关系不大,文言文学习在目的、内容和方法上存在严重不足。
不足表现为两个突出,一是教学重点放在文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文言文本身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精彩的艺术魅力被淡化;二是单向接受多于双向选择和主动建构。学生主体意识弱、主观能动性差,学习文言文的主要形式是倾听(教师讲为主)和诵读,形式单调,较少讨论和评写;学生缺乏对文本的充分浸、体悟和阅读中鲜明的自我发现及勇敢的质疑探究,学生缺乏自读自思自悟自评的必要过程和相关训练。
三,文言文评点法教学的重要性
古人读书是历来倡导的那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优良传统。评点法是古人阅读文章 “评其事”“赏其文”的一种常见阅读手段,又是古人在文本激发之下“谓发明”“抒兴趣”的一个必要出口。调动学生对文言文作品进行比较独立的涵咏自得和评点解读(口头或书面),不仅值得尝试,而且十分必要。因为文本意义的生成离不开被心灵感悟的过程,作品中一切美的元素只有被读者自觉主动捕捉到了,才能真正融入他的内在视野,意义才能真正生成。在此基础上,体验美而生动的元素,倾心陶醉,并自觉转化为个性化的言论表述,通过三分的下语,去把握十分的用意,评点式的表述时常充满着个人灵感和旨趣,体现一种真正的语言素质,也是语言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传统评点延续千年,现代语文教育没有理由向传统说“不”。评点者对文本的探究意识十分强烈,阅读主动性主体性十分鲜明,文本与读者视域的达到旁无挂碍的真正融合,圈点勾画,玩味批注可以让学生把精力集中于文本本身,并随时记录下对文本的点滴感受,包括理解,感悟,评价和质疑。另一个是人的思维常常飘忽不定,读者沉浸作品时时常会有一些瞬息感受,如果不能及时地不受干扰地记录下来,也许有些很有价值的洞见也就转瞬即逝,如昙花一现般白白地流失了。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随时加以书面评点,就能将飘忽的思维固定化、物质化、精确化,否则日后再读,“终至茫然”。
四,文言文评点法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从课标看,当前的语文教学论越来越重视研究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评赏批评的实践能力,积极探讨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发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新课程目标为“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这些概念是与评点的精神内核相一致,就是注重阅读主体的情境体验,领悟探索,鉴赏批注和历史批评,深入细致地加以鉴赏探究,然后作出简明而精要的点拨与评析;由此指向文本真实和意义构建,努力扩展读者和文本的言语空间。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应看到,经典自身的圆融性和丰富的人文性具有永恒的魅力和开放性,经典的价值体现在现在,指向未来。作品意义的形成由作品本身,外部因素和读者意识形态、审美趣味以及时代的累积所共同决定的,文本在多元视域的共同作用不断被重构、被批判、被反省。这也为学生的评点提供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可能性。
其次,“先学后教”理论在文言文学习中一样重要。文言文创作的时代较远,如果一开始就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分析,过多陌生的信息绝对会影响“学生工作记忆时信息加工的效率”(皮连声)。文言文教学如果忽略掉学生对文本的亲近,缺乏新旧体验沟通、难易深浅探究的必要过程,这种听课或许能让学生有所收获,但不是一种真正的能力迁移,知识肯定容易遗忘。教师应重视学生已有经验和当前体验,重视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倾听他们的意见洞察和妙笔生花,并以此为依据展开多向对话交流。这样,课堂的流动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更强,更能展现学生立体丰富,个性鲜活的生命,并锻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过早或过分的“越界”其实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甚至可能造成很大的伤害。
第三,从字词句的理解角度看,学生对文言文进行独立思考和评点是可行的。据调查,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存在大部分的常用字。有人统计在现代汉语3755个一级汉字中,古汉语1086个常用字中有1001个在一级字表中,占古汉语常用字的92%,另外还有82个古汉语常用字可以在现代汉语4500个常用字表和6196个《印刷通用汉字字表》中找到。可见,入选课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见不常用的生字、难字、冷僻字数量并不太多。再加上课文详细的注解和古今语义的千丝万缕关系,使得有一定文言阅读能力的学生自行读懂文意,并不是难事。
第四,评点的突出特点是“意随文生”,随感而发,应疑而生,人人皆有可为。文言文教学评点法,一方面现代文言文教学所倡导的评点,学术性不那么强,我们的学生毕竟能力有限而且也不是从事专门的文艺研究,更主要的是追求一种习惯的养成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评点具有较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有一定的规范和约范,同时也是一个逐步深入,多方对比讨论的过程。所用语言须精到、警辟,一语破的,要言不繁。
评点法教学有口头评点和书面评点两种基本形式,评点的中心点和发散点是文本,评点的主体对象是学生,评点的主导是教师,评点的空间可以是课堂之内也可以是课堂之外,时间上可长可短,评点的形式既可以是读书笔记,也可以是讨论或独立思考之后的发言,形式十分的灵活。
第五,评点法在实践中易以操作。评点法一般由四个部分构成:阅读、圈点、注解和批评。这四个部分推进可以有先有后也可以往复穿插、彼此渗透,并按一定步骤朝向一定的目标推进。阅读是指专心致志的浸,无功利的“审美自失”[3];圈点是用各种符号标示出理解上存在困难的或表达上富有特色的词句或段落。如用“1,2,3……”标出段落,用“口”圈出难字生词,用下面画“.”的方式点出关键词句,用“?”表示疑问,注解是解释字义、名物、典故,或对关键字句、佳句佳词、疑难深蕴,用线勾到空白处加以注明。“批”主要有眉批,旁批,行批和总评等,是用“”在阅读、圈点和注解的基础上,在谴词造句、布局谋篇和思想艺术的疑难、深蕴、要旨或精彩之处作简明扼要、画龙点睛式的评析,也可以是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对文本的独特感受或者疑惑兴之所至地写于文本空白处,也可以记录教师或别人的评点。
最后,运用评点法进行文言文教学实践,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引导和指津也不可或缺、教师在评点法教学中,不是全盘授予、越俎代庖。在这方面叶圣陶先生表述得极为精到。他“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4]。” 解惑答疑固然重要,引导精思质疑价值更高;教师在评点法教学中,不是事先设定了一切,学生可为的教师大胆放手 “教师只讲述的只是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的部分,” “在学生没法彻底了解的时候,教师才给他们说明、订正、补充。” “在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证比较处给他们揭示。” “不必求其过高过深。”只须给予“易晓的暗示与浅明的指导。”这样,教师授课既尊重了学生,又控制了目标,突出了重点难点。
因此,教师不是先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而是由学生的评判定学生的思,因思而教,由教促评,充分地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对文本的开发生成。整个的教学过程,由评始至评终,评是教师教学的起点,评又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点,评点式教学使得文本的许多优秀元素伴随着每一次阅读者心理的流动,情感的迸发、灵魂的绽放和智慧的纠正而被鲜明地放大,无论读者、教者或是文本,在交互平等多重对话中,都感受到生命的光辉。“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常注常新,最终,学生的阅读就很自然地在教师的帮助下由“浅阅读”走向“深阅读”,由“模糊”走向“清晰”,由“内在”走向“外在”,由“复杂”走向“明易”。 它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理、情和美之所在,也能让学生明白“之所以然”。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539
[2]转引自邹北文.阅读教学中的非本位现象透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6
[3]赖瑞云.混沌阅读.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190
[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721
篇6
读经典品国学心得体会一
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天下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要使自己意念真诚;要使自己意念真诚,先要招致自己的良知;要招致自己的良知,先要摒除物欲的蒙蔽而后才能政治自己的家族,整治自己的家族而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到平民,都是要把修养自身道德作为根本。一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败坏,却要他整治家族、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那是从来也没有过的。这就叫做知根本,这就叫做良知到来。
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大学》中还有一段话阐明了这个关点,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意为:所谓整治自己的家族在于修养自身品德,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往往会偏爱,人们对于自己所厌恶的人往往会偏恶,人们对于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偏敬,人们对于自己所同情的人往往会偏护,人们对于自己所轻视的人往往会偏轻。因此喜欢一个人而知道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而了解他的长处,这样的人天下少有。所以有句俗语这么说:人们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就不知道自己禾苗的茁壮 。这就是说不修养自身品德,就不能够整治好家族。文字虽然阐述的是修身齐家之义,但是更深刻提出了人必须克服感情偏私问题。在一个大家庭中,对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心存公正而一碗水端平,使长幼亲疏之间、姑嫂妯娌之间同心协力、和和睦睦,是很难办到。所以,要想整治好家庭,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无偏见,无好恶,待人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由此可见,克服感情上的偏私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老师,这种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每位老师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谁的家庭富有、地位高低、孩子模样好坏等作为喜欢或讨厌他的标准,这样才不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从品读、学习《四书》中知道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感谢《国学经典》,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
读经典品国学心得体会二
国学博大精深,自问知之甚少,原本以为国学只是年老学者们钻在故纸堆里埋首做的文章。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才明白国学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我们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我们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通过这次在线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素养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要做到慎言、慎行,就要常常自省,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诱惑颇多,如何克制贪欲,就要靠平常多学、多思,以史为鉴,以人为镜,虽不一定能达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最高境界,但也一定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富则接济天下。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不是玩笑话,是一个我们忽视了很久的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身为中国人最幸运的不过拥有祖辈圣贤们留给我们的金玉良言。这些经过千百年的印证的人生的体会,为人处事的道理,学习知识的方法甚至是细致入微的生活感悟,我们的祖先从不吝于赐教,早就倾囊相授了。
二、学习国学,必须取其精华
现代人学国学最重要的是明白为什么而学?有人学《周易》是为了看风水,学道家是为了练气功,中国自古以来兴盛的是术,寂寞的是道。四书五经在古代是历朝君王假以利用统治臣民的工具,有许多观点论述不附合现代社会的需要,甚至是糟粕。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多思考,以社会发展进步的眼光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例如: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统治者借此标榜自己是道德教化的化身,神化个人威信,以愚弄百姓,达到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统治效果。现今社会虽也应以德为政,但我认为这德应是良法,法制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才是真正的北辰,才能众民拥之。
三、学习国学,结合中西方文化对照借鉴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纵观世界文明史,我们同样也可有所领悟。例如,数千年前古希腊文明已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相融合,形成了人类千古永恒的目标奥林匹亚精神。公元前600300年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中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他们正为儒学治国政道治术时,印度有了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流传至今;西方有了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伟大的哲学家。
因此,我们学习国学更应跳出关系圈,以国学的精华养成处世为人之道,以宽阔的胸襟,求实的态度,树立自己人生的信仰,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怀;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能臣。然而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
我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古典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经典,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典籍的核心部分,对我国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横贯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学,铸就了华夏民族赡厚的文化史。古典文学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闪烁着中华民族的特有精神基因,它孕育出无数中华英才,千古风流人物,他们使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至今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和中国人的人格智慧。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它能穿透深邃的历史时空,和我们的心灵相遇,相励、相慰,犹如世代相传的火种,点亮近代相承的人们的智慧和情感之灯。
打开古典文学,你就犹如进入了知识的宝店,让你大开眼界,让你如饥似渴,让你得到一把把开启智慧的钥匙,空虚、无聊、浮浅、骄躁将远你而去,你的精神将得到大的升华。从国学中你可知道如何励志、励炼、学习、生活、审美、健身、医疗等。古典文学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国学,受益仍是匪浅。老子的道德经能够培养我们的哲学思想,增强自身的修养。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导着我们的学习、生活,是做为人的道德准则。而孙子兵法又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深得中外军事、经济、史学家的青睐。司马迁《史记》不仅记叙了中华文明史,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我认真看了《国学经典与教育》的视频和读本,其中《弟子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人要爱国首先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父母就为这个新的生命而忙碌,不管爸爸妈妈工作多么辛苦,回到家后,为我洗衣做饭,辅导我功课。现在我们已经是成家立业了,也为人父母了,我经常教育我的孩子,做人要有爱心,要学会体贴父母,关心别人,也可以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长大后会更加孝顺父母,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要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一代一代传下去。
人与人之间都要和睦相处,互相关爱,别人做错了,就要以理服人,尽量与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学习他们的优点,帮助自己改正坏习惯。学习要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得地方自然就明白了。遇见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问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些人生中最基本的事情,也最需要努力。只要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完美。
再如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通过这一段时间网上视频和读本的学习以及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经典的涉猎,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阅读和学习国学经典,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这使我受益匪浅,我学到了许多,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取其精华,融入其中,让学生们用心去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
读经典品国学心得体会三: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齐葩.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如此之宏著怎一个梦字解决呢 不错,《西游记》它的艺术成就,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在这儿,我只从弗洛伊德的梦论入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解析《西游记》.
为了能使《西游记》的创作与梦联系上,我们先来看一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创立初期,由于他得天独厚的文学素养,他选择了与语言有密切联系的谈疗法来救治他的精神病人.在他看来,精神病人被封闭压抑了的内心障碍,可以经由语言交谈而得以宣泄或净化.可见,精神分析学说在初期阶段就与文学理论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重视,考察病人的语言反应到对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语误,笔误,读误的心里分析,在向前跨出一步,就与作家的文学创作现象联系到一起了.这种联系实际上在标志着精神分析学说诞生的《梦的解析》(1900)一书中已显出端倪.
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方法推衍至文学创作上来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将作家与精神病患者联系在一起,而这一联系的桥梁就是梦.弗洛伊德认为,作家的写作也是在做梦,只不过是在非睡梦状态下作梦,因而他的作品也是他内心无意识本能的变形显现,欲望的替代满足.我们往往会说自己作的梦是混乱,荒谬的,完全是一种变了形的东西.
读经典品国学心得体会四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读中师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须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发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发展、、、、、、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篇7
初中历史 学习活动 学生主体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中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1]。因而,历史课堂教学要以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学习活动已成为初中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大量的、无效的活动充斥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表面上看似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也似乎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但冷静思考便会发现,如若每个学习活动环节只是蜻蜓点水式地开展,而未能触及学生的能力与思维的分析与升华,势必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目标明确的针对性
教师设计历史课堂学习活动时,必须明确活动目标,做到有的放矢。《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为国家对学科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教学实践的重要依据,也是课堂活动设计目标的立足点。如《美国的诞生》一课,课程标准要求:“简述《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美国独立战争,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教师要明确前两项内容是知识识记层次的要求,最后一项内容是运用层次要求,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就是最重要的环节应该是评价华盛顿,所以本课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也应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此外对于课标的宏观把握也很重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还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要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增强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感,逐步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所以我们在设计历史课堂活动时还要注意结合课程内容,挖掘情感渗透因素,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丰富的家国情怀。如《美国的诞生》一课,在学习设计时还要注意把美国的独立、华盛顿的人格魅力等与现实社会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史实感受和分析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应用的可操作性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也正是学习活动设计的最终归宿,所以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点,要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理解水平、心理特征和生活经验。初中生学习历史基本处于感性认知阶段,对新鲜事物具有浓厚兴趣,并有较强的好胜心。教师在设计课堂学习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设计一些角色表演、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同时还要考虑不同班级的特点,同一个课堂学习活动在不同的班级开展的效果可能相差甚远,因而课堂学习活动要依据班级特色进行适当调整,对于“热闹型”的班级可以多开展一些讨论、辩论、角色表演等学习活动,而“安静型”的班级可以多开展搜集整理资料、动笔制作结构图和表格、有准备的演讲等学习活动,但要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动口表述、动手操作等能力的培养。如讲授《美国的诞生》一课,在课堂教学总结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三个关键词――美国、华盛顿、《独立宣言》,让学生动笔写成一段文字,既要符合历史逻辑,又要体现出学习本课的收获。这样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动笔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能力。
三、师生关系的有效性
历史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初中历史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的宗旨。教师在设计历史课堂学习活动时要保证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与活动时间、空间,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获得情感体验。如在《不怕远征难》一课,教师可以设计博物馆讲解员活动或红色革命小导游等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建构与展示来了解L征的历程及艰难性,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历史表达能力,而且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历程,也会有情感的积淀和升华。其次,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可以保障历史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实施。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精心设计活动情境、提供活动资源、分设活动小组、强调学生活动中要注意的问题等;在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与反应,要有事实的方法指导,并对学习活动各个环节进行点拨、调节,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指引方向;在课堂学习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点评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例如常见的课堂活动谈论交流、辩论等,都是以某个知识为依托的,教师必须在最后做一个活动点评和知识总结,明确指出正确的观点,纠正错误的认识,没有教师的反馈总结,课堂学习活动就是无效的。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教师的讲授上,教师讲授与课堂活动及新课程理念并不矛盾,提倡课堂学习活动的开展并不排斥教师讲授。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留着不讲完。”[2]讲授法通过教师生动的描绘和陈述、启发式的设疑,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知识,也能够体现出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因此,不能完全用课堂学习活动取代教师的讲授,要注意二者的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预设与生成的开放性
课堂学习活动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设计和实施历史学习活动就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情况与应对措施,这就是“预设”。而“生成”就是根据课堂学情的变化、师生互动交流或学生活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或灵感,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策略,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使生成的部分能够为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服务,促进学生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和升华,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对立统一体,预设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而生成由于其即时性的特点,则体现了教学的动态性与开放性,历史课堂学习活动要兼顾预设与生成,因此我们要保证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就必须要重视课堂学习活动的生成性,即为学生留有创造性思维的空间。课堂生成提供的资源和条件才是学生素质发展得以提升的最好契机。例如设计探究问题时,可引导学生思考教材以外的内容或结合现实分析等。对于课堂活动中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或见解,教师也要恰当地引导、处理,体现“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才能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放开思维、大胆发言,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五、活动层次的全面性
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学习活动的特点之一是整个过程是某个或某几个学生的特殊舞台,其他学生无动于衷。因此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分层次、分类别为不同特点的学生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动”起来,保证课堂学习活动的全面展开。例如,对于学优生可以设计辩论赛、演讲、构建知识体系图表等活动主题,对于中等生可以组织角色扮演、历史导游等活动,对于学困生也应该有相应的可以参与的活动,如搜集资料、朗读、讨论等。这些学习活动可以针对同一历史问题同时在不同群体中展开,也可以贯穿于整节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总之要保证在不同的活动形式中,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活动有所收获。课堂学习活动的层次性还重点体现在活动之间的思维层次性上。活动设计层次性不仅要符合历史事件发展的顺序性,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路径,遵从学生从感知历史到理解历史到思考历史等思维逻辑过程的规律,才能保证学习活动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如学习《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一课时,首先,设计学习活动:播放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片段,通过画面和教师的解说,让学生判断这段纪录片展示的是哪个国家的崛起;教师简单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然后设计学习活动:自主阅读日本教材,归纳明治维新的内容。其次设计学习活动:根据史料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有哪些变化和影响。最后,设计学习活动:以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完成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异同的讨论活动,并说说自己的感悟和启示。这样的活动设计层次不仅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也符合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科学路径。
六、形式多样的生动性
兴趣是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历史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注意学习活动设计的多样性。若一节课多个课堂活动都是一种类型,或一位历史老师的课堂活动都是一种类型,那么不管这些课堂活动设计得多么精心也避免不了学生的乏味。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喜好表现、感性思维强等特点,因而教师可以围绕一个历史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扮演历史人物、表演历史小品等活动,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辩论、合作学习、讲历史故事、学做历史导游、学习制作历史知识结构图、学做小考官等课堂学习活动。如讲到古代文学发展时,可以组织诗词朗诵会、小说征集;讲到,可以组织历史演讲、历史剧编排、历史模拟法庭;评价历史人物可以组织辩论会、课堂讨论、历史小品表演等。在设计课堂学习活动时,教师应多动脑筋,不断推陈出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活动设计的数量不宜过多,一般以3~4个课堂学习活动为宜,并且要实现动静结合,让学生自主和合作完成相适宜的课堂学习活动。
总之,历史课堂学习活动体现了“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推动了历史课堂教学的进步。有效实施课堂学习活动,需要我们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实践,从而使初中历史课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这一个月的社会实践生活让整日呆在象牙塔的我,尝到了社会的现实,生活的不易,或许,这种真切的体会,才是最宝贵的收获。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1#在大学学习期间,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能在寒假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给了我们一个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自我能力的重要的机会。作为专生本的我们,社会实践也不能停留在大专时期的那种毫无目的的迷茫状态,社会实践应结合我们实际情况,能真正从中得到收益,而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为了完成任务而实践。
我觉得我们在进行社会实践之前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应注重实践的过程,从过程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感受社会就业的现状,体验一下工作,这学期的假期我根据时间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假期期间找了一份工作,虽然仅有一个月的时间,但我觉得受益匪浅,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短短的工作让我体会到了就业的压力、自己能力的欠缺及社会的艰辛,同时让我感到工作的无比快乐,一种在学校自由天地无法体会到的残酷竞争的愉悦。寒假一转眼就过去了,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里我体会到很多,感受也很深。通过这个寒假的社会实践使我从内心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光荣。
实习简介
一、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及本人实习具体岗位与负责事务
实习时间:
实习单位:商丘市虞城县家和超市
实习岗位与负责事务:收货部收货员主要负责事物是接收供应商货物,收货单据的保存、整理、分类、归档,执行公司退货或报损工作,保证周转仓内商品码放有序,通道顺畅,重点商品管理盘点等等。
二、实习目的
为了了解和熟悉超市物流,仓储,营销以及管理等相关知识。使学到的计算机,营销渠道管理,数据库,物流,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等理论知识跟实践相结合,在实习中检验,提高自己专业能力和技巧。
实习感悟
经过寒假半个月的工作实践,让我感受到一些工作体会:
我的工作地点是在超市。这个超市在当地还是比较大的超市,经营范围很广,每天的人流量也比较多。我的工作是在超市的前台工作,以前也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所以还要接受了基本的培训。几天后,对基本的工作已有所了解。但是通过几天的实践我发现我在说话和接待顾客方面还有所欠缺。超市前台是接触顾客最多也是最麻烦的地方之一,要帮顾客解决一般的问题的同时还要卖一些东西,是需要人很细心的去做。我知道不管做什么要多做事,少说话!话虽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就不简单了。
首先,服务最关键。做为一个服务行业,顾客就是上帝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必须的,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必须提高销售量。这就要求我们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提高服务质量语言要礼貌文明,待客要热情周到,要尽可能满足顾客的要求。提高超市服务水平。超市服务员的服务态度直接影响到顾客购物心情。顾客是来买东西的,不能让他买气受,要做到微笑服务、宾至如归。如果对顾客耐心、关心,能让顾客倍感温馨,下次顾客真的会再次光临,这样做能留得住客,而且顾客也会产生广告效应,为你们的服务宣传,会有更多的人光临。能获得这种免费的广告,何乐而不为?
其次,诚信是根本。不论我们做人还是做事,诚信是我们做人的根本,是我们成功的基本条件。所以说提高超市的诚信度是很重要的。俗话说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经商信为本,买卖礼在先。优质的产品加上优质的服务才能诞生优质的超市。经济效益固然是根本,但是社会效益也是超市发展的助推器。要兼收两个效益,需要经营者与职工共同努力的。作为经营管理着要招具有较高素质的职工,但招高学历的还不太现实,但最起码要有较好的职业操守。有了诚信的员工,就会有诚信的企业,生意也会越做越大。
再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者是一个企业的领头人,对企业起决定性作用。就像一个形象的比喻说的由一只狮子率领的绵羊部队,能够战胜一只绵羊率领的狮子部队,足见的重要角色。提高老板的素质是提高他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而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业务素质等。只有领头人素质高,才能树立起良好的信誉素质和企业形象,有利于超市的生存发展。
总的来说,在超市里打工是绝对有收获的。我进入了社会,提前了解了社会,对这个社会提前有了认识,我以后在社会上就能少走点弯路。和以往的实践不一样,这次的我真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当我认真工作起来就会很投入,但是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我就会手足无措,毕竟还是学校里养着的学生,做起事情来一点也不老道。
社会实践的作用就是让我提前知道自己的缺点,让我们在一次一次锻炼中学会客观地看自己,不要把自己看得比天还要高,以免以后毕业了择业眼高手低,到头来一事无成。我想这一次的打工,会永远记在我的心里,毕竟那是我第一次感到:无论什么事都不能靠别人,只有靠自己!
但是这一切首先,是要拥有知识、能力还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没有足够的知识、能力是根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但是没有执行力,没有勤奋的努力,更没有成功的可能,有位名人说过,勤奋的人不一定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勤奋过。作为现代大学的一名学者,我们应有清晰的头脑,客观的目标,勤奋的努力,来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2#匆匆的两个月在手指间轻松地滑过,回头翻看这一个月的每一天,满满的全是充实忙碌的身影和沉甸甸的收获,感悟。很幸运选择了顶岗实习,不仅锻炼了自己,也使生活充满乐趣,惊喜,有滋有味!
记得第一次面对二三十个调皮可爱的孩子时,我慌了神,手足无措。之前学的一些方法根本没办法在他们面前实施,只想逃开。最希望其他老师让我去干别的工作只要别让我面对孩子。我实在没有什么好方法让那么多孩子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我的身上。近两个月的教育实习已经结束了,这短短的一个多月实习,使我真正体会到做一位老师的乐趣,体会到了一个作为老师的责任。
近两个月的教育实习已经结束了,体会到了一个作为老师的责任。同时,也使我的教学理论变成为教学实践,使虚拟的教学变成为真正的教学。刚来到学校,首先是对实习学校有初步的了解,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基本作息有所了解。其次是听课。现在的听课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学习教学方法
目的不一样,听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再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程度备课,试讲。做好上讲台的准备。经过几天的准备,终于把我的第一节课备出来了,并且通过了指导老师的审阅,可是在试讲并不成功,因为教学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来合理地教学,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学生来说,并没有把知识点讲清楚。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严格按照学校和指导老师的要求,认真仔细地备好课,写好教案,积极向其他同学和老师学习,多多向人请教,在老师的指导下,并在听了同类课程的公开课之后,修改自己的课件和教案,终于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肯定准备走上课堂。经过一周的备课之后,开始走上讲台。
刚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应变能力不强,课堂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由于讲课太快,没有给学生留下作笔记的时间;由于讲课不熟练,上课时没有好好关注学生,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导老师要求讲到重要内容时候要留下时间给学生作笔记,上课要多关注学生,对于不专心的学生要注意提醒,并且还指出了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的很多细节问题。每一节课指导老师都认真地听我讲课,并且提出了很多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的宝贵意见。每节课结束,我都根据老师的建议修改课件和教案,不断地完善。
做一名好老师的确很难。不但教学工作复杂而又繁琐,而且还要管理好整个集体,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同时又要顾及班中每一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多关心留意学生,经常与学生交流,给予学生帮助,让他们感觉老师是在关心他,照顾他。如何形成亦师亦友,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和团结的集体关系,对于实习的老师来说是具有很大的挑战的。
刚到学校时,原任班主任刘老师就给我大概的讲了一下班上学生的整体情况,我只是大概的了解了一下,后来在刘老师的安排下,我第一次与学生们正是认识了,学生们对我们很热情,对我的工作也很配合,经过将近一周的跟班与相处,我逐渐和班上的学生熟络起来,对老师工作也逐渐得心应手。
班级活动方面:在原班主任刘老师的支持下,我们策划了一个主题班会。通过组织一次融知识、趣味于一体的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知识中收获快乐。
当实习老师的期间,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管理好日常秩序,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内心情感世界,这些并不容易做到。对学生要贯注了老师浓浓的爱心。“爱”是做好老师工作的秘诀,只要用心去做,没有做不好的。在这里也要感谢刘老师,他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教书育人,真的是要用自身去感化别人,不是单凭课堂四十五分钟的功夫。
临近结束时,很舍不得和学生们分开,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与他们谈话聊天,学生们给了我很多欢笑,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在这里,学生们给我留下了一段一段美好的回忆。最后一节班会课时,我很激动,说了很多自己在中学时的经历,希望他们可以好好读书,少走些弯路,将来考上好的大学,还说自己有空会回来看望他们。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经常帮他们克服在学习,与同学相处中遇到的困难,还和他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经常和他们聊天,有时和他们一起玩游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学生也也很愿意和我分享他们的心情。他们是我带的第一批学生,无论以后自己是不是做一名教师,我都会记得在自己大学的时候曾经有过这样一批学生,给我带来那么大的触动,让我再一次体会到天真烂漫,再一次经历心灵的冲刷。我真心地希望他们可以快乐成长,学业有成,将来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真心希望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希望他们可以走得顺利一些,我只能陪你们走一程,以后的路,就要靠你们自己把握。
教育界的李镇西说过:教育是师生心灵的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通过教师实习让我认识到:现代教育要求教师除了精通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懂得教育理论,掌握教育方法以外,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面,有较好的沟通人际关系的能力,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一定的教学艺术。同时要求教师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需要具备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把自己已有的知识尽可能多的、高效的传授给学生。教师是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纽带、运输通道。古代文学家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无论是传道、授业还是解惑,都要通过语言尤其是口头语言来完成。以前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有听老师教导在文理课程上有偏科的学生说,语文如果学不好,理解能力差,会对数学等理科学习造成影响。现在我才发现,对学生是这样,对教师,其实也是这样,表达能力和方式有欠缺的话,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样一个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师讲出来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能完全不同。这种情况下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及整个教育质量的好坏。所以,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我从实习工作中明白了其重要性,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的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3#201X年的寒假又来临了,我们一大批学生将会在假期选择社会实践。
实践的目的很简单,走入社会,锻炼自己,同时,减轻家庭负担,赚取较少数额的生活费。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很大程度上更深入的了解了社会以及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或者说使我的价值观人生观得到了进化,从体力、精力锻炼了自己,让自己更加包容,努力的适应社会。并且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
应聘时,呈上求职申请后由餐厅经理安排并进行面试及试工,面试通过后方开始训练。学习关于你工作的一些基本信息。
在工作中伙伴的沟通与理解尤为重要。
如果你做的服务行业,那么服务挂帅的服务语言以及顾客至上的态度最为重要。这对于解决与顾客的纠纷和减少投诉非常有用。
实践中可能最记忆深刻的就是员工们为客人提供的顾客至上,顾客永远第一的服务。还有就是亲切的员工关系,以及温柔的接待员广播。
实践的一个月学到不少东西,感触也很多,要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就要充分读懂客人的心,充分理解客人的需求,甚至是超越客人的期望,同时注意与其它伙伴的沟通与交流。为客人提供富有人性化的的服务,满足客人的需求,同时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工作中也存在不少对于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作压力不满的现象。一些方面来说,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人员流动的加强,人才的流失,甚至品牌口碑的下降。建议提高员工福利,减少压力和谈话,统一标准,更宽容的对待新员工。
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最深的体验就是要处理好与同事、伙伴、上级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
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已一个人去解决凡事都要靠自已!因此,人会变的成熟了,少了一份脆弱,多了份坚强,忘了如何去依靠,想的是如何去学习让自己独立自强。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体会到没有自己办不成的事,只有自己不去做,认认真真的学习,勤勤恳恳的做事,这就是生活,是真正的生活!
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增强了体力、耐力。并且考验了自己的包容心,虚心求教的决心,提高了自己厚积薄发的干劲。
可以说,社会实践对于学生,尤其是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是极其重要的!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4#经历了将近一周的社会实践,我感慨颇多,我们见到了社会的真实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
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和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
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矗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通过这次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
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不同的时间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们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矗
在这里我们真正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踏入社会做了更好的铺垫,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更加积极的参加这样的活动。
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我得到了很多感悟:
1.挣钱的辛苦
整天辛辛苦苦上班,天天面对的都是同一样事物,真的好无聊啊!好辛苦啊!在那时,我们才真真正正的明白,原来父母在外打工挣钱真的很不容易!
2.人际关系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们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们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们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们在各自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们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些社会实践中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3.管理者的管理
在打工实践的地方,有很多的管理员,他们就如我们学校里边的领导和班级里面的班干部.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艺术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员工,你的下属,你班级里的同学们!要想让他们服从你的管理.那么你对每个员工或每个同学,要用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说:在管理时,要因人而异!但也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跟他们打交道,这样大家才能服从,才能有助于工作的进行。
4.自强自立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招"难!"意思就是说:在家里的时候,我们有自已的父母照顾,关心,呵护!那肯定就是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已一个人去解决,在这一个多月里,让我学会了自强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现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边,我都能够自已独立!
5.认识来源于实践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5#今年寒假,我--公司应聘上了服务员这一职业,并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工作。作为一名大学生,第一次参加工作,进行社会实践,与社会零距离接触,虽然时间短暂,但感触颇多。在这一个月中,我增长了见识,让自己的性情得到了磨练,增强了韧性,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心态。
寒假工作兼职了27天,回望过去,时间过得真快,自己竟然能熬过来,就这样一个月了,可过程却异常艰难,特别是最后几天,简直度日如年。其实任何事,过程中的感觉都是漫长的,时间仿佛停滞不前,每天都盼着那个点下班,天天面对同样的事,无聊,辛苦,可事后回望,也不过如此。任何人都是从平凡的岗位做起,重复是在所难免的事,哪个工作又不重复呢,要用心,有所获,贵在坚持。原来,只要我们坚持下来,一切艰难困苦不过尔尔,没有什么大不了,坚持就是胜利,挺过来,任何事都显得那么渺小,甚至苍白,不值一提。
刚开始,那是与世隔绝的日子,从早忙到晚,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关注外面的世界。没有报纸,没有新闻,天天背菜谱,背价格,站岗,迎客。后来,我认识到,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不仅仅限于报纸,电视。每个人,或者说每个顾客都是活生生的新闻直播,从他们的穿着,你可以了解最新的时尚潮流,从他们的言谈,你可以了解最新的新闻资讯。世界上没有封闭的新闻,只有封闭的嘴巴,只要你会交流,会沟通,没有什么事你会不知道。
在做这个工作时,因为以前从未接触过,什么都不懂,一问三不知,眼看着别人忙前忙后,自己只能傻傻的站在旁边干看着,帮不上忙,最怕的是帮倒忙,别人烦,自己也烦,恨这样的自己。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话一点不假,师父没有义务为你的错误负责,也没有义务对你倾囊相授,他有他的脾气,修为在个人,很多时候需要我们自己慢慢探索。
任何一个人进入任何一家公司,都是从新员工起步,一个公司的工作流程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能掌握跟了解,必须多向别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善于观察,看别人怎么做,而不是等别人来告诉你怎么做,不要依靠任何人,相信自己,最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能搞定。勤动手,勤动口,不断琢磨,不断学习和不断积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自己,依靠自己。
在这个小小的餐饮店,你会发现,人没有三六九等,但顾客的素质却参差不齐,说话要注意措辞,素质是自己的,借不到,别人也强加不了。在交往中,如果我们不能去改变什么,我们就要采用各种方法去适应。要知道,他们的出现和存在是为了让你了解,原来世界上有这种人,而幸好,你不是这种人。
许多人说娱乐圈是个大染缸,各形各色的人都有,其实餐饮业又何尝不是呢,或者可以说,又有哪个行业不是呢,无论是什么地方,什么样的人都会有,大家为了工作,为了生活,为了不同的目的走到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个性,脾气,要想与他们搞好关系,需要许多技巧,为人处世之道在于隐忍,少说话,多做事,管好自己,尽量不做有损他人利益的事。我信奉人之初,性本善,也不否认人都是自私,关键在于如何把握一个度。不可忽视,小觑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无论是什么时候,任何情况,都要真诚对人,热诚待人,不要求别人有所回报,只要求自己问心无愧,只要自己是真诚的,我们的心就会是殷实的。
这一个月的社会实践生活让整日呆在象牙塔的我,尝到了社会的现实,生活的不易,或许,这种真切的体会,才是最宝贵的收获。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关于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十篇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十篇
大学生寒假的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优秀范文5篇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5篇
寒假社会实践总结5篇精选
2020年寒假社会实践总结精选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精选1500字范文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
- 上一篇:审计需要的专业知识
- 下一篇:安全生产月活动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