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需要的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0: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审计需要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审计需要的专业知识

篇1

[关键词]石油企业;审计工作;基本要素

中图分类号:F3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108-01

前言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审计工作者在企事业当中将会扮演这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就是石油事业来说,因为石油企业是一个高风险的企业,审计者是必不缺少的。但是多数的审计者在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不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要想很为一名优秀的审计者就要通过自己的经历来发挥其在企业中的效能,要肩负起自身应有的使命。

一、强化审计建设

石油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对于风险的降低因此审计者是很重要的,通过对市场等的分析来争取市场占有率。如果没有专业的审计人员,企业的工作就无法正常的运行。只有在审计者履行了自己应有的职责的基础上,才能有一个高质量的审计结果。审计者一定要秉公执法,以身作则,不能,中饱私囊,为了一己之力,丧失本应该遵守的原则。在审计的过程中审查出的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一定要严厉指出。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内部审计的形象问题更关系到内部审计的事业问题。油气企业与其他企业不同,类型比较繁多,而且在管理上也非常的复杂、不仅要求审计者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而且在其基础上还有一定的道德素养和综合业务素质。审计者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审计者必须要熟悉电脑,通过计算机来进行辅助设计,这就要求审计者还需要拥有更加广泛的专业知识技能,不但要掌握一定量的计算还要通过计算机来进行预算套价等一些列的计算机操作。在与合作方在某一方面上有一定不同见解的时候,一定要运用好谈判的策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平公正的解决问题,最后使得双方达成一定的共识。审计者掌握着石油企业的各个部门的各个方面的事物,内部预算决算,决策以及企业管理等各个方面,只有这才是使得审计工作得以进行的审计者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技能。所以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要鼓舞并要求审计者一定要具备岗位资格证书,才能保证审计者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准以及必要的工作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本领。

二、严格按照审计标准进行审计

经济性、及时性、合法性是审计最基本的特征。只有在满足这几点的情况下,审计过程才真实可靠审计结果的质量才是良好的。这就要求在审计的过程中要有良好的工作效率,以最短的时间来高效率地完成规定的相关审计任务。为了加强石油建设,在配备高端设备的基础上更要求审计工作者们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审计。在油品库存溢耗方面,审计单位必须严格地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库存商品管理办法》来严格执行,对于商品的库存盘点表也一定要按照规定统一填制。将审计得出的溢耗与油库计量保管账之间进行细致的比对之后分析得出实际的消耗与计算的消耗是否正确。石油的审计工作不单是鉴证工作,同时它还需要对审计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然后找出得以改善的办法。并不是只单单的进行财务上的审计那么简单。对于一个石油企业来说,影响其利益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盈余油发生量。但是很多因素都会导致盈余油的形成。所以审计工作要对油品原发量以及途耗和密度进行审计之后还有追踪盈余油发生的真实性以及盈余油产生的效率性。事后企业的管理审计会对盈余油发生的合理性做最后的审计,所以审计工作并不是简单地执行的,它要深入到公司的各个反面还要和有关部门做好沟通一起完成审计工作。

三、审计者应具备正确的审计判断

和竞标一样,只有竞标者看到了这块土地的可利用之处之后才会不惜一切代价开始竞标。石油的审计者也一定要具备正确的审计判断。只有审计者的正确判断才会有一个正确的审计结论,才能被会计信息者将其作为依据进而做出正确决策。审计的判断是一个专业的审计者综合的能力的具体表现,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审计者还需要有的是高度敏感的职业性还有就是如鹰一般的洞察力,这样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尤其像石油那么专业性,领域广而且判定对象复杂的项目。审计判断是需要一定固有的过程的,从指定审计计划方案、确定审计重点等到审计风险的判定以及评估等都需要正确的专业知识来进行准确的判断。心理学专家称:审计过程就是一个心理过程,有些人敢于冒风险,那他的判断就会伴有风险性。在没有充分收集证据的情况下轻率地做出的决定往往是不正确的。所以一个企业项目的成功与否甚至是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与审计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四、 强化内部控制加强硬件措施

正如前面所说到的,石油的审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对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审计和跟踪。所以审计人员在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设备的引进以便于更好的进行审计,调查。对于环境与地形的勘测普通仪器无法做到,为了让审计工作正常进行石油公司必须向审计部门提供相关的专业性仪器,像测厚仪、激光测距仪等设备。在审计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相关部门必须随时配合,以确保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能够正常进行。审计作为监督与调查员,在审计别人的前提下一定要正确的审定自己。审计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履职能力,要有强大的自制能力,对于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存在的任何违法程序像故意漏审以及违纪行为,一经发现严惩不贷。在处理各自的业务时不能干扰到他人。相关部门一定要制定一个完善的审计工作制度,来规范和完善审计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石油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自身要具备过硬的的专业知识技能与道德操守,通过自己的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经验来完成自己应尽的职能。相关企事业单位也应为审计工作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来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以及得到一个完美的审计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公司在发展上有一个质的飞越。

参考文献

[1] 王德福.企业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09.9.

篇2

一、审计职业判断的含义

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的行为所作的估计、判断或选择。审计职业判断是一种思维形式,受主观影响比较大,其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即审计人员的职业敏感性和判断能力。随着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审计风险的不断扩大,审计人员要想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面前不迷失方向,抓住实质要害,做出客观的判断,就必须在审计业务中真正实现由过去简单的审计程序执行理念向审计风险控制理念转变,将审计风险控制到最低。审计人员必备的素质有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素质,即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二是综合素质,即职业敏感性和判断能力,它是审计人员学识、经验、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

二、审计专业判断的作用

(一)评估重要性水平

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专业判断所涉及的一个重要领域。影响重要性水平的因素很多,对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重要性会因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改变,不同的企业重要性水平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水平也不同。审计人员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运用专业判断,根据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并考虑其他相关因素,才能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二)确定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要错误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对于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必须保持职业谨慎,运用专业判断,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各要素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三)评价内控制度的可靠性

内部控制与审计密切相关,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制度安排,它能够及时提供企业内部差错和舞弊行为的专门分析资料,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测试过程中通过专业判断正确确定内控系统的可靠性是审计过程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内容。

(四)审计证据的搜集与评价

审计活动围绕着获取什么证据,如何获取证据,如何评价证据等内容展开,这些都要运用审计专业判断。审计人员对于审计证据质与量的判断受到重要性、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及审计证据的证明力等因素的影响。检查风险往往产生于审计人员在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时做出的错误判断。

(五)审计程序的选择

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具体实施审计时所采取的详细步骤或工作细则。在实务中,审计人员必须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和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当的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审计专业判断起着重要作用。

(六)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评价

分析性复核的目的是初步判断审计约定事项的重点区域和审计风险,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指标对比,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判断和确定重要的审计项目。但经验表明,除非被审计单位资讯健全以及审计人员有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否则,分析性复核的作用会被高估。

(七)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判断

审计人员防范舞弊风险因素意识的缺乏经常是引起审计失败的原因。如果审计人员能够了解重要的舞弊风险因素并能引起职业怀疑,然后利用专业判断综合而不是孤立地考虑这些风险因素,就能够减少未能查出舞弊的风险。

三、如何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

(一)培养审计职业判断意识

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制定,审计证据收集、评价和整理,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抽样审计,分析性复核等具体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要面对实际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的经济事项,依据有关规定,做出专业判断,并对这种事项进行记录和反映,而且还要向决策者提供决策的备选方案,因此,审计人员在主观上树立职业判断意识,是提升职业判断能力并能够真正运用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条件。审计人员必须要从过去只需要根据审计制度的明确规定通过作简单的是非判断向职业判断迈进,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从更广泛和开放的视角思考审计环境。

(二)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判断的基础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审计人员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即审计理论、审计准则、会计原理、经济管理、计算机操作及(转第6页)(接第11页)数据库、网络技术等知识,这是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持续的自学、后续教育、外出培训,吸收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从书本中学习有关审计判断的理论和方法,学习和领悟他人审计判断的技巧,以及形成审计结论的逻辑思维过程和判断过程,把握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把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内在规律,明确审计责任,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完成工作。

篇3

    自2001年安然等事件爆发以来,内部审计的地位得到提升,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等结合得更加紧密,内部审计从企业后台被推到前台,并与董事会、高管层、外部审计共同构成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1]。内部审计地位的提升、范围的扩展和审计重点的转移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内部审计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内部审计人员能否适应从财务收支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的转变、从经营层业务导向审计向战略层治理导向审计的转变、从事后审计向全程审计的转变、从查错防弊导向审计向价值增值导向审计的转变,以及是否具备开展公司治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的职业胜任能力,决定着我国内部审计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因此,要实现我国内部审计事业与国际同行业的尽快接轨,实现我国内部审计的顺利转型,当务之急是构建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并分析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基本情况,并借鉴国内外关于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设计了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

    问卷调查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基于研究的需要,本文设计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调查问卷》,借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中心的成果,问卷内容涉及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对职业胜任能力的掌握情况,对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和培训机制设计内容的相关建议等[2]。具体内容包括四大部分:(1)内部审计人员所在企业基本情况;(2)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3)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素质;(4)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提升情况。问卷调查采用网络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国范围内的内部审计人员共发放问卷6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550份,问卷有效率为9167%。本次问卷调查涉及的行业包括电信、金融、服务、教育、房地产、钢铁、电子、投资、生化、工业、农产品加工、酒、石油、制造业、综合产业等,笔者对收回的有效问卷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统计的情况如下:根据被调查对象所在企业的性质进行分类,有限责任公司的占4545%,国有独资公司的占1818%,股份有限公司的占3636%;根据被调查对象所在企业的隶属区域进行划分,东部地区的占8364%,中部地区的占1273%,西部地区的占364%;根据被调查对象所在企业的规模进行分类,大型企业的占40%,中型企业的占5636%,小型企业的占364%。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891%的调查对象所在企业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隶属情况如表1所示。本次问卷调查的一项内容是要求被调查对象根据其工作所涉及的审计类型按照工作量大小进行排序,再按照排列最先到排列最后的顺序对选项分别赋值11分到1分,并对11个选项加总分后取平均数,最后得出主要审计类型的得分情况如表2所示。同时,本次问卷调查对被调查对象所在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构成也是通过排序方式进行的,各专业人数的平均得分如表3所示。  另外,本次问卷就被调查对象对专业知识重要程度的认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和技术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对象对专业知识重要程度的认识方面,会计学、计算机和管理学最受关注,财政学和经济学次之,法学和工学再次之,外语受到的重视程度最低(如表4所示)。在个人技能方面,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沟通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专业判断力很重要,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变革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次之,写作能力受到的重视程度最低(如表5所示)。在审计工具和技术方面,被调查者对内部控制工具运用的重视程度最高,而商业分析工具的使用受到的重视程度最低(如表6所示)。在职业道德方面,正直诚信、廉洁、保密这三项得到的重视程度较高,职业审慎、遵纪守法、社会责任、追求卓越等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但重视程度相对偏低(如表7所示)。

    (三)调查结论对框架设计的作用

    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结果,本文认为此次调查结论能对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设计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在设计思路方面,由于我国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对公司经营行为进行审计,内部审计机构的总体地位、权力、独立性和客观性得以保证,因此框架基本可以按照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董事会、监事会之下或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的情形进行设计。

    2.在框架内容的分类方面,由于多数被调查对象持有注册会计师或注册内部审计师证书,因此在设计框架时可以根据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相关教材的知识结构对会计学、审计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审计技能进行相应的分类和规定。

    3.在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具体要求方面:(1)由于传统审计类型(如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合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舞弊审计等)仍然受到多数企业的重视,因此应对这些方面的职业胜任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同时,对在国际趋势影响下日益受到重视的风险管理审计、投资项目审计也应提出一定程度的胜任要求,而对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专项审计、IT审计等审计类型可在框架设计中暂时提出相对较低的要求。(2)根据内部审计人员对各类专业知识重要性认识的调查结果,在设计框架时应对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财政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对法律、建筑学、外语等学科的要求则不应过高。(3)根据内部审计人员对各项个人技能重要性的认识,在设计框架时应对沟通协调能力、管理能力、专业判断能力、变革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对实际操作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则不宜过高,但对写作能力方面的要求应不仅仅限于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撰写审计报告,而是应要求多数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结合工作实践来撰写论文并公开发表。(4)根据内部审计人员对各种内部审计工具重要性的评价结果,在设计框架时应对内部控制工具、风险管理工具、信息技术软件和分析工具以及经营管理工具的使用提出更高要求,而对商业分析工具和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则可以暂时不作要求。另外,在计算机使用要求(归属于信息技术软件和分析工具)方面,本文也作了相应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在设计框架时应对文字处理、INTERNET上网技术、EXCEL软件、查询数据编程语言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对基本编程和独立编程等难度较高的能力则不必过高要求。(5)在内部审计人员对各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评价结果中,尽管某些职业道德受到内部审计人员重视的程度较低,但本文认为这些职业道德仍然对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棣华和张守凤认为,内部审计人员应遵守廉洁自律、办事严谨、遵纪守法、保守秘密等职业操守原则[3]。因此,本文认为正直诚信、廉洁、保密、职业审慎、遵纪守法、社会责任和追求卓越等七项职业道德均应当成为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并且根据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独立性和客观性也应列入其中。

    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体系

    国外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分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三类。借鉴此分类方法和屈耀辉等人的观点,本文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划分为专业知识、职业道德、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四类[4]。这四类职业胜任能力在重要程度上有所区别,从而形成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为主体,以职业道德为普遍约束力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这四类职业胜任能力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辩证的统一体[5]。

    (一)专业知识———基础

    专业知识是一个职业能够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要件,从业人员如果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则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更无法产生工作成果,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中的基础内容是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探讨个人技能和审计工具与技术。为方便查阅、使用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本文依据问卷设计中的相关内容,将专业知识部分以学科作为分类标准,个别学科(如会计学、管理学)根据国家学科分类标准,下设分支学科进行具体规定,其中会计学下属的审计学、财务管理等学科内容按照问卷分析的结果,依照注册会计师和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辅导教材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框架中学科的先后次序依据问卷调查所反映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各学科重要程度的认识来排列,如表8所示。

    (二)个人技能和审计工具与技术———主体

    内部审计工作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性。个人技能的高低对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沟通、对最新审计知识的学习或对上级机构的工作汇报都具有重要影响,对审计工具与技术的掌握程度则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能否运用适当的工具或技术进行正确而高效的审计工作。因此,个人技能或审计工具与技术的缺乏都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可以说,这两类职业胜任能力是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必需素质,也是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主体部分。本文对各种能力和审计工具与技术的分类依据问卷中的相关内容来确定,各种能力和审计工具与技术的先后次序依据问卷调查所反映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各种执业能力重要程度的认识由重到轻进行排列,并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相关调查结果予以确定[6],如表8所示。

篇4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

在当前新医改政策落地实施的大环境下,公立医院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优质的医疗服务质量,更需要健康的经济运行体系和良好的内部环境。作为医院内部监督部门,内审人员应扎实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为医院的健康永续发展营造出风清气正的内部环境。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浅谈笔者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如何更好地履职,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的理解。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难点

(一)内审机构形同虚设。审计部门作为医院内部的监督部门,独立性难免受到影响。部分医院内审机构的设置完全按照上级部门或政策法规的要求设置,而并非出于医院管理自我的需要,导致内审机构流于形式;或者设置了内审机构,却没有配备相应的内审人员的情况普遍存在,使内审机构难以真正发挥监督作用。(二)对内审工作重视不够。医院内部审计是对医院经济运行的监督,也是对管理层的制约,因此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领导层的重视,若领导对内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不清或不理解,内审工作得不到重视,很容易导致使内审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同时,作为内部审计部门,内审人员也存在“审本单位同事,情面撕开难;查本单位问题,检查监督难;对本单位问题,追责问责难”等顾虑,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得不到保障。(三)内审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目前,普遍存在内部审计人员从财务抽调的现象,“片面”地把审计工作归为财务类。其实随着医院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内审人员面对的困难和挑战随之增多。这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有财务相关知识,更需要具备审计专业知识、工程造价等相关专业技能,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内审人员绝大部分是财会出身,缺少有专业审计知识和必要的经营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内审队伍的自身质量还难以适应新医改政策下医院内审工作的需要。(四)内审工作内容过于单一,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新医改政策对内审工作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内审工作不能像原来一样仅局限于单纯的财务收支或物价收费审计,必须打破固有模式,改变单一的审计内容。积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及内部控制审计,加强经济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努力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和现代医院经营管理的新要求。

二、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提质增效的对策

(一)树立良好的职业责任感。职业责任感是影响工作状态的根本因素,树立职业责任感是对内部审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开展审计项目,真正做到“敢于发现问题,不怕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二)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在医疗关系已逐渐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当下,作为医院内部监督部门,每一名内审人员都应坚守良好的工作作风,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和地位,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在工作中能够不断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耐心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建议,积极提升工作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内审工作要求。(三)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坚持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在学好审计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自觉主动学习法律法规、工程造价、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积极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够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工作执行能力;与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结合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把学习的成果转变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措施。(四)努力增强团队意识。医院的发展凝聚着员工付出的心血,员工个人的发展依托着医院提供的平台。个人与整体密不可分,要提高整体的战斗力,就必须有效调动每个个体的责任心。《审计法》明确要求审计工作必须由两人以上的审计人员开展,因此树立正确观念、增强团队意识、坚持团结协作、营造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对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尤为重要。(五)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随着医院的发展,内部审计工作将不断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一成不变的内审流程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日常审计工作的同时,要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及时发现审计工作的滞后点,主动优化审计工作流程,积极学习新的审计思路和方法,并用于日常工作中,以最佳的工作思路迎接新的挑战。

三、结语

新时代赋予内部审计新的任务和要求,审计人员要敢于打破常规,创新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反思,利用团队协作找到对策,并且积极地总结经验,提炼工作亮点,从而明确工作新方向。立足实际,勇于创新,使内审工作时刻保持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期满足医院日益发展的新要求,用行动为医院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健康的内部环境。

【参考文献】

[1]高斌.新医改政策下如何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J].财会学习,2017(8):151.

[2]魏国琛.新医改政策与医院内部审计[J].财经界学术版,2016(19):274.

篇5

关键词:审计;职业判断力;培养;加强;提升

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的行为所作的估计、判断或选择。审计职业判断是一种思维形式,受主观影响比较大。因此审计人员必备两个方面的素质:一是基本素质,即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二是综合素质,即职业判断能力,它是审计人员学识、经验、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如果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应通过不断的业务理论学习和审计实践,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一、培养正确的审计职业判断意识

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制定,审计证据收集、评价和整理,抽样审计,分析性复核等具体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要面对实际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的经济事项,依据有关规定,做出专业判断,并对这种事项进行记录和反映,而且还要向决策者提供决策的备选方案。因此,审计人员在主观上树立职业判断意识,是提升职业判断能力并能够真正运用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条件。审计人员必须要从过去只需要根据审计制度的明确规定作简单的是非判断向职业判断迈进,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从更广泛和开放的视角思考审计环境。

二、注重学习与实践,提升审计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经验是从审计实践中获得的,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在不断训练、长期实践中积累形成的,优秀的职业判断能力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而且还要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和较强的洞察力,因此,审计人员更要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判断、总结,积累经验,对审计中不断出现的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经济业务以及各种影响因素,能够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审计职业判断的基础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审计人员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即审计理论、审计准则、会计原理、经济管理、计算机操作及数据库、网络技术等知识,这是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途径上第一、加强学习,学习是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层次,更新知识内容的基本方法。所以,要努力加强学习,坚持向书本学,向身边的同志学,向榜样学,学习和领悟他人审计判断的技巧,以及形成审计结论的逻辑思维过程和判断过程,把握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做到勤学、慎思,明辨、笃行。第二、努力实践。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经常探讨出现的新问题,做成功与失败的总结,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锻炼思维能力,积累起丰富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淡定从容。第三,增强敬业精神,爱岗敬业。才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审计工作,把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丰硕的审计成果;才能在审计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深化提高,使自身素质跟上审计工作发展的步伐。

三、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

只有诚信的审计人员才能客观、真实地进行审计工作,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提倡和监督审计人员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是提高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强诚信教育,强化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才能夯实审计职业判断的精神基础,促进审计职业判断的健康发展。只有明确审计责任,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完成工作。

篇6

一、培养正确的审计职业判断意识

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制定,审计证据收集、评价和整理,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抽样审计,分析性复核等具体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要面对实际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的经济事项,依据有关规定,做出专业判断,并对这种事项进行记录和反映,而且还要向决策者提供决策的备选方案,因此,审计人员在主观上树立职业判断意识,是提升职业判断能力并能够真正运用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条件。审计人员必须要从过去只需要根据审计制度的明确规定作简单的是非判断向职业判断迈进,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从更广泛和开放的视角思考审计环境。

二、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判断的基础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审计人员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即审计理论、审计准则、会计原理、经济管理、计算机操作及数据库、网络技术等知识,这是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持续的自学、后续教育、外出培训,吸收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从书本中学习有关审计判断的理论和方法,学习和领悟他人审计判断的技巧,以及形成审计结论的逻辑思维过程和判断过程,把握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把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内在规律,明确审计责任,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完成工作。

审计经验是从审计实践中获得的,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在不断训练、长期实践中积累形成的,优秀的职业判断能力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而且还要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和较强的洞察力,因此,审计人员更要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判断、总结,积累经验,对审计中不断出现的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经济业务以及各种影响因素,能够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经常探讨出现的新问题,做成功与失败的总结,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锻炼思维能力,积累起丰富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可以直接参与经验丰富、审计判断水平高的审计师的审计工作过程,从中边观察、边领悟,或在其亲自指导下开展工作,直接从审计过程中获得审计判断的经验,这是审计师提高职业判断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三、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

只有诚信的审计人员才能客观、真实地进行审计工作,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提倡和监督审计人员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是提高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强诚信教育,强化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才能夯实审计职业判断的精神基础,促进审计职业判断的健康发展。

篇7

审计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以及审计报告整个审计过程,审计工作的质量就是审计判断的质量。

1.审计职业判断的定义。所谓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为了实现审计目标,运用专业知识,依据相关标准,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客观审计对象和主观审计行为作出的某种认定、评价、选择和决断。

审计判断的主体是审计人员,审计判断的基础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审计判断的基本方法是识别和比较,审计判断的内容既包括事项判断,也包括审计人员的自身判断,审计判断的结果是一种估计、断定或选择。

审计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就是依靠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除此之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审计人员作出专业判断的主要事项或活动和确定具体审计目标、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和重要的会计、审计问题、对初步审计策略的选择、审计证据的收集、分析与评价、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评价、审计意见类型的选择以及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判断。审计判断涵盖了整个审计过程,越是审计的关键之处,越是需要审计人员准确的专业判断。

2.审计人员在职业判断中的地位。在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作出审计结论时,以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方法对审计项目的不确定事项和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经济环境的多变化、审计事项的复杂化,使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很难找到直接的证据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两性”特征加以证明,在寻找客观证据的同时,通常还需要有一定科学性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所以,在审计领域里,职业判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计概念,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它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但作为一种主观性判断,它不仅要受所收集信息的影响,还要受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其间既涉及审计事项,也涉及审计人员的行为,判断对象的复杂性及判断标准的模糊性决定了审计职业判断的复杂性,使审计职业判断充满了变数。审计人员是审计判断的主体,是审计判断中十分重要的要素。从整个审计过程来看,所有的审计判断都是由审计人员的活动,审计判断的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因此,对于审计判断绩效而言,审计人员的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一旦在某一具体事项的分析判断上出现失误,就可能会作出与被审计事项实际情况完全相反的审计结论。因此,明确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审计人员合理判断的保证条件对审计行业来说非常重要。

二、审计职业判断与会计职业判断的比较

虽然在会计和独立审计实务中都要运用职业判断,但是由于会计和审计职业特点不同,所处理的业务特点不同,两种职业判断的概念、运用、目的及对判断者的要求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尤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两者的区别就更加明显。

1.审计职业判断是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判断。独立审计主要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而许多会计事项的会计处理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进行处理方法的选择,报表中披露哪些信息也要由会计人员通过职业判断来确定。注册会计师对报表进行的审计,实际上是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判断。由于客观局限性,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对审计对象的真实面貌作出完全的评价,因而注册会计师即使依据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也并不能保证发现被审计单位所有的错误和舞弊。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职业判断,在编制和实施审计计划时,力求使会计报表中没有更大的错误与舞弊;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应考虑被审计单位和客观环境对存在的错误与舞弊的影响,发表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

2.审计职业判断对判断者要求更高。两者相比较而言,会计职业判断之标准和目的更为明确,而审计职业判断除了依据专业标准外,在较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审计人员自身的经验,通常没有非此即彼的选择。比如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估时,有许多的风险水平可供选择,也不存在出现某种情况就选择某一相应风险水平的情况。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一刻也离不开职业判断。因为每项审计业务都有不同的特点,涉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等诸多因素,用一个不变的数量指标来规范种类繁多的审计业务,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审计专业判断对判断者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审计、法律等相关专门知识。同时,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面对实际问题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一位经验丰富而机警的审计人员能很快地浏览一页记录并马上发现异常情况,准确地指出问题所在。这种诊断并无任何不可思议之处,审计人员只不过是综合运用了他的会计知识和经验来评价信息的可信度。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三、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

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是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积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增加执业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审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广博的知识可以为作出恰当的审计判断提供有效的保证,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就应该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专业审计技能和政策水平。同时,还要有目的地锻炼审计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风险意识,在处理问题时力求全面,尽量消除主观偏见对审计判断的不利影响。注重执业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专业判断水平的高低与实践经验的多寡密切相关,丰富的经验是判断准确的重要因素。因此,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要经常作成功与失败的总结,互相交流执业经验,探讨出现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判断思维能力,积累起丰富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判断的准确性。

2.加强风险意识,努力开展风险导向型审计。由于现代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业务也日趋复杂化。在这种经济环境下,现代审计普遍采用抽样的方法来进行审计工作,但抽样审计技术无法保证发现被审计企业的所有错误和舞弊,所以审计人员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规避机制,设立风险基金,在进行审计判断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力求最大程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3.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体制。对于改变审计人员靠被审计单位养活的管理体制问题,可采取设立中间机构的办法来解决,即设立一个中间机构由其向被审计单位收取审计费用,负责为被审计单位选取事务所,同时对审计人员所得出的审计结论负有监督责任,承担监督义务。审计人员及中间机构都要对审计结论负责,中间机构要根据工作质量对事务所进行评级,同时也要受相关利益者的监督。

4.改善审计判断手段,重视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审计人员应加

强对分析性复核的重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加深对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重大方面的关注和了解,提高应有的执业敏感性。在审计的全过程中,应合理地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通过分析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异,分析会计报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合理性,分析不同期间的可比信息及行业其他单位可比信息的趋势,与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数据相比较,准确把握和发现重大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错弊,有效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

5.注重对非会计信息的评价。为了准确、有效地发现重大会计错弊,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目进行审计时,必须注重对非会计信息的利用。要注重对企业管理者素质、企业经营发展前景、主要供货商及客户变化的了解,注意企业经营环境及行业准入限制的变化等影响会计报表公允反映的普遍性因素,同时还要注重对企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及其变更的原因、企业异常交易、关联交易以及期末时点附近的交易等影响会计报表公允所反映的特殊因素的评价,对企业的异常经济行为和超过其获利能力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以发现企业的舞弊行为。

6.明确审计责任,建立审计质量控制系统。在民间审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质量控制准则是专门为控制审计质量而对会计师事务所作出的管理性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质量控制系统,明确审计责任,才能有效地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

篇8

关键词:审计判断;审计专业;审计准则

纵观近40年来的中外职业审计及学术审计的研究文献,有很多资料都强调了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mericanInstitut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s,1995)指出:“在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专业判断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因素。”Mautz(1959)指出:“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扮演着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1995年,solomon在一项研究中,通过对近期的法庭意见及美国审计准则的全面回顾得出了结论,认为在当代财务报表审计的每一个领域中,审计专业判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各会计师事务所对此种观点也十分赞同。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特征

国外近四十年来在审计专业判断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审计专业判断也正在成为理论界的一个关注热点。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就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给出一个公认的定义。笔者认为,对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要给予科学的定义,须全面、准确地把握其特征。

首先,审计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体现。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的判断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不仅体现了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更多地体现了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审计是一门技术,是一个充满肯定与否定的判断思维过程。在这样一个判断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度的职业敏感以及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其次,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需做出一系列重要判断,从制定审计计划方案、确定审计重点、设计和选取样本、评价抽样结果、核实审计证据,到审计风险的判断、重要性的评估以及通过综合收集的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等,都需运用审计专业判断。

第三,审计专业判断同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核算的对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知识、信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逐渐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和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成为会计核算的重点。同时,会计对资金运动的揭示,也由事后向事中以至事前变动。所有这些变迁都意味着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对象在质和量上都存在不确定性。对于审计来讲,这种不确定性因素越复杂,就越需要审计人员以专业的水平或眼光作出判断。

第四,审计专业判断偏误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审计判断偏误(judgmentbias),也称认知失误,是指可能导致审计人员作出错误判断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的后果是审计判断错误。导致审计判断偏误的原因综合起来无外乎三种,即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存在缺陷、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了解不够、审计程序存在问题。其中,专业知识是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的基础,专业知识的缺陷必然影响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而对被审计单位经营了解不够及审计程序失当往往是源于错误的专业判断。

二、审计判断偏误的影响因素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审计判断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心理过程,因此,审计人员是影响审计判断偏误最为直接的因素。任何一个审计判断都是针对一定的任务(客体)的判断,因此,审计判断任务就构成了影响审计判断偏误的又一个因素。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审计人员判断看作一个由审计人员和审计判断任务构成的系统。由于系统与其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审计判断环境同样会影响审计判断偏误。由此可以看出,审计判断偏误是审计人员、审计客体和审计环境的函数。

1.审计判断偏误的主体因素

首先,审计人员对风险的偏好影响审计判断偏误。在经济学中,根据人们对风险的态度把人分为风险偏好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厌恶型三种。审计人员在做出审计判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判断错误的风险,但承担风险的大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对待风险的态度。

其实,审计人员的知识差异影响审计判断偏误。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陈述性知识,它是由人们所知道的事实组成,这些知识一般可以用语言进行交流,它可以采取抽象和意象的形式;另一种是程序性知识,是指人们所知道的如何去作的技能,此类知识很难用语言表达。因此,程序性知识也就是智力技能,即完成各种智力程序的能力,而程序性知识是长期实践逐步积累形成的。所以,审计人员要进行审计判断,这两方面的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二者都是影响审计判断偏误的因素,不过后者影响更大。

第三,审计人员的经验差异影响审计判断偏误。一些研究审计判断的西方学者(比如Libby,1995等)把经验作了更加广泛的定义,认为经验是包括第一手和第二手与任务相关的能够提供在审计环境中学习机会的广泛的境况,它通过技能的形式影响审计判断偏误。Marchant(1990)也指出,间接经验形成一般知识,直接经验形成具体知识。依此就可以比较好地解释为什么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能够作出正确的审计判断,因为他们具有比较高的技能,而这些知识又需要长期审计实践的积累。

第四,审计人员主观努力程度差异影响审计判断偏误。努力程度是一个主观性最强的因素。在一项审计判断中,审计人员努力与否与努力程度大小都会导致审计判断偏误的不同。努力程度的大小应该是审计判断偏误的直接影响因素。

2.审计判断偏误的客体因素

首先,受审单位的性质。一般地,审计人员对国有公司比私有公司需要更充分、更确切的证据,因为审计报告使用人对国有公司有较大的信任度。

其次,公认审计准则。公认审计准则提供了统一运用审计证据数量及质量的要求,阐明具体审计应达到的目标及达到的目标技术,审计人员若偏离准则的要求,须给以妥善的说明。

第三,法律诉讼与职业管理。倘若发表审计意见的根据不是很充分,则有可能因招致各种审计报告使用人的错误决策而审计人员,同时职业管理委员会(如同业互检委员会)也可能会给以处罚。

第四,审计职业的竞争。审计职业的竞争增加了成本———效益意识,这就使有的会计公司可能以较少的审计成本来完成审计业务,但由此也引出了一个问题,即对每一具体业务缺少足够的把握。

3.审计判断偏误的环境因素

Libby和Lufut(1993)指出,审计判断偏误的环境因素包括:判断指南和技术辅助工具、多层组织的背景、责任关系、连续的多期的判断任务以及为了得到一个好的绩效的相当程度的货币激励、时间压力等。无疑上述环境因素都会对审计判断偏误产生影响,但这些因素基本上局限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范围比较窄。事实上,审计人员做出审计判断不仅要受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事务所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行业状况和社会环境等。因此,我们认为,环境因素应包括影响审计判断主体和客体的各种环境因素,既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环境因素,也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之外的环境因素。

三、审计判断偏误的形成机制

《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第二十七条规定,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应当对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进行记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反映在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乃至性格、习惯、心态等个人因素都会被带到审计专业判断过程中,从而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审计专业判断具有主观性特征,这也是它的本质属性。因为明智公允的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对重要审计事项在合理认知预测基础上做出的准确而科学的审计决策,意味着审计人员所决定采取的审计程序和所选择的审计方法能节约审计成本,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反之,专业判断失误,意味着审计风险剧增,难以保证审计质量和实现审计目标。

导致审计判断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审计人员的所谓理性,但这种理性是有限的。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处理信息和分析具体决策时都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审计人员亦不例外。这些错误包括:不能明确决策问题、不能认识到审计所需的所有相关证据、在获取和鉴定审计证据时带有偏误等。这些错误都是有限理性的结果。

1.高估能力造成偏误

这一偏误是指审计人员过分相信他们作出准确估计的能力,任务越困难,过分自信的倾向表现得越明显。比如,因为审计人员过分相信已有证据的适当性以及他正确解释证据的能力,所以在没有收集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作出判断,认为某账户不会存在重大差错和弊端,而事实恰恰相反。

2.易忆性形成偏误

此项偏误是指审计人员在判断审计事项是否可能发生时往往根据被判断的审计事项是否容易被回忆并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大小。一般而言,形象鲜明或近期的经验更容易被记起来,所以被认为发生的概率较大。比如,在审计人员刚刚完成的业务中,应收账款项目存在许多重大错报,因此就认为所有客户的应收账款项目都很有可能存在重大错报,即便是这种情况相当少见。

3.信息修正偏颇导致偏误

这一偏误是指审计人员以最初的信息作为判断的起点,但随后出现的新信息不足以抵消最初的影响。但随着行业竞争、人员调整等新情况的出现,审计人员往往不能根据新情况对原有结论进行修正,因而以不充分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产生偏误就在所难免。比如,当审计人员对销售与收款循环进行分析性测试时,他以去年的实际偏差率5%作为今年的最初预期偏差率,但自去年审计之后,该循环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员调整,审计人员没能根据当前年度的变化作出适当调整,产生判断偏误也就在所难免了。

4.忽视大样本而造成偏误

此项偏误是指当审计人员要靠多次观察来获取信息时,往往忽视样本量,忘记了大样本通常更准确的事实。由于小数置信律的作用,审计人员只想到小样本中获得的数据同大总体的相似性,而没有考虑因为样本大小不同而导致其代表性的不同,因此在判断时往往高估小样本结果的可靠性。比如,在确定存货的控制风险水平高低时,审计人员只从客户当期记录的一笔业务中抽了4%,并信赖这一样本,从而造成系统性的抽样不足。

5.偶然性平均化造成偏误

这是指审计人员常常错误地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偶然性将使得各种情况发生平均化,也就是说认为随机结果总是随机的。此类偏误的常见情况是:当审计人员检查一系列销售数字时,他可能期望见到随机上下浮动的数字,并会错误地解释分析性复核程序的结果。

6.性格缺陷产生偏误

这一偏误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指审计人员过分相信他们做出准确估计的能力,任务越困难,过分自信的倾向表现得越明显,而过分的自信就会产生判断偏误。比如,因为审计人员过分相信已有证据的适当性及其正确解释证据的能力,所以在没有收集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作出判断,认为某账户不存在重大错报,而事实上却存在重大错报。另一方面是指审计人员过分优柔寡断,畏手畏脚,裹足不前,该判断时不判断,导致审计结果出现偏差,从而引起审计判断偏误。

7.联想惯性偏差产生偏误

此项偏误是指如果审计人员曾见到某些审计事项在一起出现,他就会高估这些事项总是一起发生的可能性。此类偏误的常见例子是:审计人员过去见到当主营业务成本下降时存货周转率就下降,那么现在就不会充分考虑其他原因造成存货周转率下降的可能性。

8.频率判断偏颇导致偏误

此项偏误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判断时,忽视了某种情况在整个总体中出现的相对频率,从而导致他错误估计这种情况在特定情形下发生的可能性。

四、审计判断偏误的防治措施

首先,提高对判断偏误的洞察力和强化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防止出现审计判断偏误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高审计人员对判断偏误的洞察力。而提高洞察力的主要措施是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其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作为负有经济监督使命的审计人员,应具备如下知识结构:一是会计及其相关知识,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证券和资产评估等;二是企业管理知识,如经济学、组织学、营销、国际贸易等;三是国家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法、经济法、税法等;四是相关外语知识;五是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计算机审计技术的运用以及计算机经营系统的评价。审计人员不仅要在以上学科方面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够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专业判断。

其次,提高审计专业判断质量。提高审计专业判断的质量,通常要调查审计师意见的一致性程度、审计师对于某项客观情况判断的准确性、审计师在较长时期内进行类似判断结果的稳定性,以及审计人员专业判断出现偏差的程度。它将有助于审计理论工作者以及审计实务界人士及时确定审计工作需要改善的环节,以及是否需要制定补救措施。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会计学教授Trotman认为,在中国,审计人员在某些重要的审计专业判断上的一致性是审计专业判断研究的一个适当的出发点。同时他认为,由于审计专业判断在中国的历史不长,在开始进行这种判断的几年中,审计一致性可能相对较低,会计师事务所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审计意见出现分歧的领域的培训和复核过程上。

第三,牢固掌握审计准则,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审计技术和经验。无论是国家审计准则还是独立审计准则,都要求审计人员在进行专业判断时须以审计准则为依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原有的审计准则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应注意保持和改善执业所需的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及时了解经济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方法、新技术以及审计的发展动态,熟练掌握最新审计准则和实务标准,这样在进行专业判断时就能得心应手,尽量避免判断失误。同时,我国在加入WTO后,审计将逐步按照国际规则执业,由于我国的审计准则和程序与国际上有较大差异,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审计技术和经验能够使我们少走弯路,结合中国的实际学习和借鉴其理论和实践经验有利于提高我国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

第四,提高审计队伍的整合协同能力。面对重大或复杂的审计任务,审计机关需要打破职能部门的业务界限,或组织下级审计机关整合审计力量联动协同作战。存在个体差异而且缺乏配合经历的审计人员被重新整合后,能否做到协调一致、整合联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专业判断的整体功效,快速实现审计目标,颇为关键。审计队伍整合后的联动协同能力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审计方案的认识实现快捷与一致;对执行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取证做到主动深入、相互补充、及时沟通;对审计处理包括信息处理达到迅速有效。总之,在实际整合联动审计中,须力争做到审计人员专业技术构成合理,思想认识统一,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不同个体的专业思维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取长补短,相互协调,使审计专业判断的整体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五,汇众家之长,充分发挥集体判断优势。集体判断的最有效方式是向他人咨询或与他人共同作出判断。由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总是有限的,向他人咨询或与他人一起作出判断可以弥补个人认识的局限性,从而能有效避免或减少个人作出审计判断时产生的判断偏误。另外还可采取相互核查的方法来发挥集体判断优势,当一名审计人员复核其他审计人员的工作时,可以发现其他人出现的判断偏误问题。

第六,增强审计人员对审计政策的把握一致性。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审计方法和程序有长足的进步。各会计师事务所评价其所作的审计专业判断与决策,可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尽管审计专业判断的最为明显的评价指标是所作判断的准确度,但在实践中很少有人会将准确性选作评价的指标,因为在绝大多数的审计项目中并不存在一个一目了然的所谓正确答案并以之作为评价的标准。在有关审计判断的研究中,多个审计师的一致意见是用于评价某一审计师的有关决策质量的最常用的标准。关于审计工作中工作人员意见一致的重要性多年以来在审计文献中已有详尽的论述。例如,“审计人员应有的谨慎程度的标准应参照在类似的情况下,其他审计人员的谨慎程度”(Willingham和Carmichael,1971)。此外,当审计师遇上审计诉讼时,论证其他审计人员(特别是专业证人)在类似的环境中亦会作出同样的专业判断有助于保护审计师,使之免于承担责任。同时,在会计师事务所中,设置诸如员工培训、审计手册及分级复核等制度的目的之一,是提高事务所内部各审计人员所作专业判断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汪国钧。浅析审计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审计,2003,(9)。

[2]肯·T陶物曼(kenT.Trotman),陆正飞,邱寒译。审计专业判断研究:有关研究的回顾及在中国研究的机遇所在[J].财务与会计,2004,(4)。

[3]孙坤。偏颇倾向:审计判断之因[J].中州审计,2004,(5)。

篇9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内审员 内涵 素质 能力 要求一、内部审计人员的现状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内审员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不全面,导致在制定各版块审核要点时考虑不全面,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二是大多数内审员虽然接受过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但由于所学的知识多是理论概念,但实际审核经验缺乏;三是内审员平时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专职工作上,对其它版块的工作较陌生,导致在实际交叉审核工作中过多的依赖于审核要点,深入查找、发现问题,追根溯源的积极性、创造性未能很好的体现,尚停留在对照审核要点进行审核阶段。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部门中的地位逐渐趋于主导,要求其审计评价的内容不断完善,内审员自身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第一,在评价指标上,没有统一评价的标准,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对同一评价指标有着不同的理解,不仅影响了审计的客观性,也扰乱了审计的流程。第二,在评价标准上,除了企业财务资料的客观反映,还应该对企业领导任职期间的状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评价,所以在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中,评价的标准是很难把握的。第三,评价体系尚未完善。在评价体系完善方面,内容虽然有了基本的框架,但是评价过程需要细化,以充分发挥审计评价应有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专业技能素质。首先,要掌握会计知识。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会接触到大量的账目账单,这就需要审计人员熟知会计知识,在审计时能读懂会计专业语言,分析财务统计数据时能发现其中的漏洞和问题,客观评价,合理建议。其次,审计人员要掌握审计的方法。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运用审计方法对会计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选择哪种方法进行审计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结果,因此,要求审计人员有丰富的审计知识,熟悉审计方法,选择省时省力的方法进行审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第三,审计人员要具备法律意识。进行审计工作的前提是遵循法律法规,在国家法律规定下开展工作。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应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按相关规定开展工作。

(2)思想品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一内审人员,拥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我国出台的多项准则对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都做了要求,主要有以下4点:第一,审计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在思想上保持党的先进性原则,要站在国家的角度想问题,认真监督经济活动,要有服务人民的意识,认真履行职责。第二,在对待自己的职业时,要有自豪感和荣誉感,认真做好复杂的审计工作,热爱工作,有明确的人生观,清正廉洁,为人正直,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学习。第三,要保持自身立场不动摇,公正处理事务。审计人员要在工作中保持独立性,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客观对待,保持真实性,不为其他因素困扰,做到工作严谨细致,使审计工作得到社会认可。第四,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在工作之余,审计人员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多学习与会计和经济有关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道德觉悟,为审计工作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综合能力素质。综合能力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综合性也比较强,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外还要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具体来讲有4点要求:第一,较强的心理素质。要做好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坚持原则,不卑不亢。第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审计工作中,需要审计人员与外界进行沟通,了解情况,这就需要审计人员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掌握审计情况,通过沟通来确定审计重点,了解实际情况。第三,熟悉被审单位的情况。审计工作分为监督和管理两部分,如何对单位各个部门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需要审计人员充分熟悉单位环境,在出现问题前及时制止问题的发生,并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第四,要有协调能力。在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许多复杂的背景,审计人员要在出现问题时找出问题的根源,在解决问题时有协调能力,不要激化矛盾,并合理应对审计风险。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

(1)自身能力建设。内部审计人员要更好地履行职责,必须拥有工作能力。首先,审计人员要对审计工作有充分的认识。审计工作的职能是监督、控制、评价和服务,审计人员应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成为审计工作的精英,加强责任意识,服务人民,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积极向各方面的人员宣传法律法规,争取从根本上杜绝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2)自身素质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经营面临更大的风险,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工作人员有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首先,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大局意识,对单位的总体发展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还要具备指导能力,能够亲临现场,了解各项业务的内容,在出现问题前能够及时解决;其次,审计人员还要拥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运用专业知识预测风险、化解风险,根据需要提供专业知识解答和咨询等服务;最后,审计人员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由于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审计人员拥有健康的体魄,在工作时能够精力充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篇10

关键词:P2P网贷;审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业的革新也在瞬息万变。P2P网贷行业作为新兴行业,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风险高和法律缺陷等问题也亟待解决。监管不足是当前制约P2P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审计无论是在行业风险监管还是在行业规范上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将是未来我国规范经济发展重要的战略部署。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审计教学模式仍一成不变,人才培养的数质己远远不能满足P2P等新行业网络化、数字化和创新化特征下的需求,如何推动审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审计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一、P2P网贷行业分析

(一)P2P网贷行业国内外发展现状

P2P(peer to peer)网贷起源于英国,2005年,全球第一家P2P网贷平台Zopa在伦敦上线运营。如今Zopa的业务已扩至意大利、美国和日本,平均每天线上的投资额达200多万英镑。之后,以Zopa、Lending Club、Prosper为代表的P2P网贷模式在欧美兴起,之后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

2007年,中国第一家P2P贷款网站――拍拍贷成立,随后P2P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统计,2014年底全国的P2P网贷平台已达1575家,全年的交易规模达3829亿人民币。随着资本巨头们争先涌入网贷行业,P2P发展进一步加快,但由于行业监管的缺失,问题平台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累计问题平台数367家,其中2014年全年问题平台数就达275家,是2013年的3.6倍。

(二)P2P网贷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监管不足和诚信问题是制约P2P网贷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P2P网贷是主要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之间进行资金流借贷的融资行为,其“无纸化”交易及终端多元化的特点,使监管数据不能准确反映平台实际经营情况,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同时,由于当前法律尚未对P2P网贷行业的市场准入、注册登记和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P2P平台上筹资者的信用度无法准确评比,诚信问题只能依赖于筹资者的自觉,这无疑使投资者的投资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另外,由于信息不对等而引发的业务风险和平台运作而潜伏的技术风险,也制约着当前P2P网贷行业的良性发展。

(三)P2P网贷行业良性发展对审计人才的需求

P2P网贷行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审计,解决监管不足和诚信问题的关键在于健立内外审计体系,而大多数的P2P平台在内外审计方面是一片空白。以P2P网贷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其网络化、数字化和创新化特征下的需求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创新性要求

P2P网贷是当前互联网金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本身具有浓厚的创新文化,在管理方式、资本运作上与传统金融企业有很大区别,且P2P网贷仍在不断地发展,这对审计人才在创新能力上的要求更为高。

(2)专业技能要求

P2P网贷产业的出现,以及近年来金融深化的趋势,审计人员除了被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会计知识、能力和坚实的经济管理知识、能力,还需掌握现代审计方法、审计手段,现代新兴行业数字化和网络化特征下的需求要求审计人才要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技能及互联网的运用,运用数字化智能方式对新兴行业进行监管。

二、审计人才供需分析

(一)我国审计人才的需求现状

2014年审计经费的投入产出比为1:256,这意味着审计每花费1元财政资金,可为国家带来增收节支等经济效益256元。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加强、现代企业制度的广泛实施与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级审计人才和高端银行内部经理人才相对匮乏,当前的审计人才,无论是在数量方面,还是素质水平方面,都已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完善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审计专业人才的速度,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未来我国审计人才数质需求预测

据统计,我国现有国家审计人员54400人,但到目前为止,仅能完成国务院要求的审计监督全覆盖工作量的1/3,要想达到国务院“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不留盲区、不留死角”的目标,预计国家审计人才缺口高达16万人以上。同时,根据财政部与审计署的数据,我国内地已有正式注册的会计人员1400万人,而内部审计人员只有35万人左右,具有初级职称的人数比具有中高级职称和其他职称的人数多,呈现出供过于求的趋势,但中高级会计审计人员则供不应求。若根据我国现有内部审计机构8.6万家和各企业内部审计所需求的审计人员数量计算,预测我国内部审计人才缺口会达到900万人左右,尤其是高级审计人才供求矛盾将会较为突出。

(三)我国审计人才的供给现状

审计人才的供给主要依靠高校对审计人才的培养,研究我国审计人才的供给问题时,离不开对我国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本文通过查阅资料(资料来源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及我国部分高校的校园网)和立足于本校调研的方法,根据各高校关于专业设置和有关会计、审计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资料,选取了全国11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作为样本对高校培养的审计人才总体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总体结构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1)我国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结构不成熟,不具备专业性

目前我国审计人才的培养大部分以会计学专业为背景,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会计专业知识的引导与限制,部分设置了审计专业的学科,但缺乏专业分类,难以培养出综合素质较强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学科来说,也难以形成促进审计与会计以外的其他多学科的交义和融合的平台。

(2)我国审计人才培养课程方案相对固定,教学内容与社会大环境结合度低

当今互联网+时代重新阐述了世界,审计环境也随之变化,这要求高校审计培养要结合时代的进步而改变,重视对审计人才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和网络化数字化技能的掌握。

(3)审计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机会不足

当前我国审计教学所设置的课程,片面侧重于理论传授,且由于课程大纲未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课程所教授的内容过浅或过深奥,难以做到合适教学,而关于审计教学实操,目前只有会计电算化等技术性操作,尚未上升到社会实践的高度,不能适应社会审计人才需求

三、优化审计专业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一个中心四轮驱动”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审计教学人才培养方案不可十年如一日,一成不变,人才培养方案要在坚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与社会大环境进行良好地融合,与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接轨,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性人才。

本文通过对P2P网贷行业的分析研究,探索出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特征,又与现行审计教学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对审计专业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提出建议――“一个中心四轮驱动”,即在坚持以理论教学、学术研究为中心的基础上,做到培养目标全面化、课程体系合理化、课程设置市场化、教学内容具体化。

(一)坚持以理论教学、学术研究为中心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确保审计事业科学发展,党的“十”明确把人才队伍建设列为党的建设的任务中的两大任务。本科院校区别于职业类院校的重要标志是对于理论教学和学术研究的重视,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优秀的学术研究能力则是审计专业人才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审计工作立足于会计,又高于会计,其工作专业性强的特征也决定了审计专业人才要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复杂度比其他专业要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更要坚持以理论教学、学术研究为中心,为审计专业人才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目标全面化

树立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出众且品德兼优的审计专业人才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审计工作有着惩防腐败的重要作用,也能为企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助力。无论是国家审计、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所需要的审计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而且要熟练掌握其他财经类专业知识,如财务管理、金融学、经济学等,甚至要具备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要求审计专业人才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做好本职工作,不做违法的行为。

(三)课程体系合理化

课程体系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因此,合理化的课程体系能使提高审计专业人才的学习效率。同时,要多设置选修的专业课程,让审计专业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对应的科目学习,使专业化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实践对于审计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也要求课程体系要做好理论与实践时间的安排。

(四)课程设置市场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型行业不断涌现,审计专业人才的课程设置也要随着变化,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跟上时代的潮流,这就要求课程设置要具备市场化的特征。如P2P网贷行业的出现,对内部审计人才提出了要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的需求,也对审计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课程内容具体化

枯燥的理论传授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让人难以理解其中的奥妙,学习难度大的审计学更要求课程内容要具体化,注意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与社会主潮流进行结合,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真实的氛围中学习和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结语

在过去,一个教学计划也许可以使用十年,甚至更久,但这规律已不适用于在互联网+时代和知识经济的促进下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高校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教学思维势必应更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因此高校的教学计划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要更多的考虑社会实用性和发展性。经济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激烈的竞争压力对于教育培育优秀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人们也更加认识到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从P2P网贷行业视角看审计教学改革,以P2P网贷行业作为新兴行业的代表,立足于行业发展的需求,为审计教学改革提供方向性指导。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复合型人才不应仅停留在口号中,而应付出更多的行动和资金到改善教学环境和提升各高校的师资力量上,唯有这样才能让高校培养的审计人才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作者单位:惠州学院)

参考文献:

[1] 宋艳泓.《央行明确P2P资金托管机制第三方支付企业伺机而动》_《IT时代周刊》[J].2014

[2] 张小军.《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就业需求调查分析》_2013

[3] 刘静.《新时期市场需求变化下审计人才创新培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

[4] 张妍.《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新型审计人才必要性》[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4

[5] 薛群群.《国内外P2P小额信贷企业运营模式研究及实例分析》[D].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