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普及教育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0: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工智能普及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机器人教育;信息技术;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222-01
2003年教育部把“人工智能基础”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技术选修模块引入小学选修课程中之后,我国的人工智能教育在大众化和普及化层面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智能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领域, 在小学中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一、在小学开展机器人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知识经济的出现,知识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拥有先进技术和最新知识,尤其是拥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也因此成为生产中决定性的要素,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机器人技术涉及多门科学,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机器人技术是世界强国重点发展的高技术,也是世界公认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很多国家已经将机器人教育列为学校的科技教育课程,在孩子中普及机器人学知识,从可持续和长远发展的角度,为本国培养机器人研发人才。
二、新形势下农村小学机器人教育的课程目标
小学机器人教育课程是为了进一步落实信息技术教育的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机器人教育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为主线,以综合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学习特征。不要求学生立刻参加各种机器人竞技大赛和将来投身机器人开发行业,而是培养学生对智能机器人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的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科学的深刻影响。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增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新形势下农村小学机器人教育的发展对策
1、教育部门在机制建设、政策完善和课程标准建设方面应切实发挥作用
教育部门要制订明确的机器人教育发展规划,在课程体系建设、考试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加以保障。从目前来看,课程标准和评价激励措施的制定已经刻不容缓。课程标准是机器人教育发展的风向标,直接决定着教材开发、师资建设的进度,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评价激励措施对刚刚走上发展快车道的机器人教育更为重要,完善评价激励措施不仅是对学校和教师劳动成果的尊重,也是不可或缺的行政推动举措。笔者呼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尽快出台相关评价激励政策,将机器人教育纳入中考范围,提高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使机器人教育常规化、普及化。
2、加大机器人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机器人教育的深入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多层次的教师培训。一般来说,培训分为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骨干培训由省、市教育部门组织,全员培训则由县、区教育部门组织,也包括各学校的校本培训。我们应将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学习实践相结合,重点从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和技术素养几个方面实现师资培养的突破。各学校要保持机器人研究团队(包括机器人辅导教师和学生)的梯度发展,保证高质量的研究团队和充足的研究时间,不断为机器人教育注入活力 。
3、加强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机器人课堂教学
在三级课程体系下,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有效地实现机器人教育的价值。各学校应该根据实际,在合理选择机器人产品的同时,尽量学内容,逐步对机器人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将其转化为适合学校机器人教学实际的校本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校本课程。要加强校本课程开发,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使小学机器人教育教学成为青少年能力、素质培养的智能平台。智能机器人教学内容可以借鉴北京景山学校的做法。在小学阶段,学生注意新鲜、感兴趣的事物,对周围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喜欢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此阶段主要使学生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方式。教学内容为:搜集机器人图片、展示机器人的发展状况,学习为一种智能机器人下载程序的方法。用现成的程序开展智能机器人的游戏和比赛项目。智能机器人教学安排在四年级较合适。
4、处理好机器人竞赛与普及教育的关系
机器人竞赛的根本价值是其教育价值,竞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积极参加竞赛的同时,更要注意大面积地对学生进行普及教育,实现竞赛与普及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避免机器人教育走入“竞赛至上”的误区。这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合理利用资源,学校可将竞赛机器人和教学机器人分开使用,还可以使用机器人模拟系统或者自主研发一些适合学生动手制作的简易机器人,解决竞赛机器人数量有限导致的“小众化”问题;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为大多数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提高学生的机器人素养。
结束语
我国小学机器人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教育政府、小学学校、机器人厂商的协作与努力。探索机器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学生,是教育工作者责无旁待的使命。机器人教育要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全面体现课改精神,更好地培养21世纪人才的创新能力。
篇2
小学机器人教育立体化教材包括教材和教学支持网站两大部分内容,教学网站能够动态的更新教学内容、提供教学案例和视频课件,还能为广大的机器人爱好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活动,本文作者认为本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设想,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首先,对目前小学机器人教育的情况进行了概述。在论述小学阶段开展机...机器人|教育立体化
1.1研究背景“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自立于世界的灵魂”。智能机器人是现代高科技的集成体,是21世纪的科技至高点之一。一些发达国家已把智能机器人比赛作为创新教育的战略性手段。智能机器人集成了数学、力学、机械、电子、自动控制、传感器、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是众多领域的高科技,在学生中进行机器人教学,不仅可以普及信息技术,同时也可培养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协作能力和进取精神等。从二十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短短几年时间内,机器人竞赛的热潮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从美国三一学院的机器人灭火、韩国的FIRA、日本的Roboc叩、FLL挑战赛,到国内的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等等,使青少年有机会接触到这一高科技的产物。机器人本身作为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最早是在大学里与机械、自动化有关的专业中开设机器人课程。
1981年,RP.Paul出版了第一本机器人学课本《机器人操作臂的建模、编程与控制》,标志着机器人学己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日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机器人学科教育对高科技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已在信息技术课与课外科技活动开设了有关机器人的课程内容。自1992年开始,美国政府有关部门在全国高中生中推行“感知和认知移动机器人”计划,高中生可免费获得70千克重的一套零件,自行组装成遥控机器人,然后可参加有关的比赛。日本发展机器人起步比号称“现代机器人故乡”的美国晚了十年,但是在机器人产业化发展道路上,已经走在了欧美国家的前面。这跟日本高度重视机器人教育和机器人文化的普及是分不开的。在日本,每所大学都有高水平的机器人研究和教学内容,每年定期举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机器人设计和制作人赛,既有国际性高水平比赛,也有社区性中小学生参加的比赛。我国教育部于2003年4月正式颁布《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该标准在“通用技术”科目中设立了“简易机器人制作”模块。此外,香港地区在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学制的改革中,首次在高中《设计与应用科技》中,增设有关机器人制作的课程。2004年12月,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在昆明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研讨会”,成立了“机器人学组”,制定了“中小学智能机器人课程指导意见(讨论稿)”。这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1月,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在珠海召开了“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研讨会”。
研讨会上还进行了机器人教学观摩课评选活动和机器人竞赛项目创新设计邀请赛。目前,国内许多有条件的中小学纷纷将智能机器人引入到学校教育中。这说明我国青少年的机器人普及教育正在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但是,目前对机器人教育,尤其是小学机器人教育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机器人教育的相关内容介绍、归属(信息技术还是通用技术)和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上,很少涉及机器人教育教材的研究,这种缺失导致了我国目前机器人教育活动良荞不齐,各个学校在探索编制机器人教育的校本教材,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机器人教育的发展,有条件和实力的学校开展的热火朝天,而在一些学校却举步维艰。1.2研究现状1.2.1国外机器人教育研究现状在国外,机器人教育一直是个热点。在机器人教育的理论依据方面,国外普遍采用的是建构主义学习哲学和从做(设计)中学的教育理念以及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PBL)。Bersetal等人认为机器人教学很自然地适用建构主义学习哲学的四个原则:通过在社区中设计、共享有意义的项目来学习;使用有形的物体来构建、探索真实世界;充满活力的创意;自我反思作为学习过程中一部分的重要性。f}l国外机器人教育研究主要内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展学生搭建机器人和编写机器人程序的知识,提升学生参加机器人挑战活动的竞争能力;第二,机器人作为一个教育媒介,帮助学生学习理解科学、技术、数学和工程学概念与矢「!识;第三,利用机器人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第四,在早期幼儿教育中开展机器人教学活动;第五,利用网络学习环境支持机器人教学的研究[f210早在1994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就设立了“设计和建造LEGO机器人”课程(1vlartin),目的是提高工程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和创造能力
,尝试机器人教育与理科实验的整合;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终身幼儿园”项目小组开发了各种教学工具,通过与着名积木玩具商乐高公司的紧密合作,该项目组开发出可编程的乐高玩具,帮孩子们学会在数字时代怎样进行设计活动。同时,国外的一些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也有相应的机器人教育研究的内容。
篇3
一、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作用
对于“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师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
“教什么”——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覆盖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所有信息技术学习内容;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要的教学环节一个也不少;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教材编者、各地教研员和一线骨干教师集思广益的劳动成果。
“怎么教”——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主要体现在新课标所反映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方式,营造探究型或任务驱动型的学习气氛,铺设形成性的评价线索。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定位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定位
第一,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中确立自己的主导地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确立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导者”的地位。开设信息技术这一专门学科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不要在课程整合中迷失了自己的专业。而引导者也并非主宰者,他完全没必要对学生的学习行动加以禁锢式的限制,这只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引导者的职能应该是在教学中为学生确立学习的方向、优化学习的模式、纠正教学中的失误,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第二,做通才,而非全才。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应用软件日新月异,要当全才是不可能的。但要当通才,知晓各种常用的应用软件,并且最好精通两种以上软件。由于软件的多样性、时间的有限性,教师应在精通教材所涉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并及时了解业内最新动态,以免学生超越教师过多而影响教师应有的威信。
第三,做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推动者。要积极在学校发展各种信息技术普及教育,让大家都掌握信息技术,以减少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外事务。文字,可以培训专门的打字员处理;课件,尽量让学科教师学习自己制作……这样既完成了任务,也创造了一个较轻松的工作环境。
第四,做学生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合作者。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出现,为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在建构主义的学习模式下,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以及辅导者,而且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生间通过相互交流,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取长补短,既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可在合作的环境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这种基于建构主义的伙伴型学习模式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第五,做网络的利用者。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借助网络,提高业务水平。由于信息技术教师大部分都拥有较好的上网条件,大家可十分方便地查找各种资料,借助外力使得自己的业务水平得以提高。 第六,做信息技术的传播者。作为专业教师首先应该对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软件有较深的钻研。现行中小学教材浅显易懂,涉及的软件较多,如word、powerpoint、frontpage、excel、flash、vb、人工智能等,虽然对学生要求不高,但由于实际情况,中学生的水平往往超越了教材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对这些软件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同时要适当提高教学要求,以便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更好的应用水平。
第七,做学生兴趣的培养者。电脑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使用电脑时,迷恋上网玩游戏、聊天,而对其他的信息技术知识不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各类信息技术,学生只有学会了使用网络去做有益于身心的事,才可能拒绝那些不良信息的诱惑,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愿学、乐学、好学。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未来发展展望
(1)未来的教育中,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还会有,但会发生改变。未来教室的一种模式就是计算机加一个大屏幕投影,构成一个信息化的教室。必须用新的观念指导计算机教育,CAI的概念要改变。以前的定义是用计算机辅助传统的教育模式,而现在的提法是创造新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探讨新的学习模式。现代学生的思维方式千差万别,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千变万化,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观察,教书也担当着教学中“观察者”的角色。必要的“观察”会为教师在教学中处理解决突发的难题做好充分的预热和准备。
篇4
关键词:轮式机器人;图形化编程;编译;串口通讯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6-5968-05
随着计算机编程思想的不断进步和编程语言的不断发展,图形化编程的理论和方法作为一种高效、方便的开发方式,目前已在众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比较知名的相关产品有美国国家仪器公司(Universal Instruments)研发的LabVIEW、UML等,其中的UML更是作为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学和掌握的一种重要设计和开发工具。图形化编程以编程对象的操作处理流程为基础,通过友好的操作界面和功能众多的编程控件实现程序的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编程语言相比,该方法不需要编程者有较为深厚的编程语言基础,不需要考虑严格的语法语义,也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处理程序代码的结构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形式化描述等问题[1]。合理的使用图形化编程系统,使得程序开发者可以将精力用于如何更有效地、更优化地实现自己的设计目标。可以预见,随着不同行业图形化编程系统的开发和完善,使用者将具有更大的创造力和创新空间。
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通讯、电子机械等专业为了更好的融合计算机人工智能、通讯、电子机械的学科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应用能力,已经把智能车和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和编程控制引入教学和实践环节。中小学为了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也把智能车和机器人的知识普及、开发实验引入校园。同时,国家和地区每年也会举行各种规模的智能车和机器人竞赛。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开发一种简单、适应性强的的图形化编程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针对轮式机器人编程的基于图形化编程方式的软件系统,该系统可以作为学生进行机器人比赛和机器人普及教育的软件编程平台,操作方便,对专业编程技术要求低,同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1 轮式机器人控制原理
智能机器人控制器种类繁多,但其基本工作原理不尽相同,如图1所示。
1)机器人上层编程软件,实现机器人控制的应用软件设计,实现各种功能算法、编译、连接、下载的实现,它是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软件平台。
2)机器人主控器系统,机器人的应用软件运行的平台就是机器人的主控器系统,所有机器人的功能实现由它来决定,它是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核心,它包含了主控器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3)机器人传感器系统,机器人感知外部环境得到环境数据均由这一部分来实现,它可以采集各种模拟量数据和数字量数据,为机器人执行动作提供环境依据,它的功能包含各种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功能和数据处理的功能。
4)机器人执行系统,这一部分是机器人实现各种功能的外在表现,机器人的所有动作实现均由它来完成,不同功能的机器人的执行系统都不同。如:各种仿生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巡逻机器人等,他们的执行系统体现出来的结构千变万化。
本软件开发和测试过程中采用的机器人控制器如图2所示。
该控制器以LM3S1607处理器为核心,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FLASH存储器和SDRAM存储器)、键盘电路、与传感器系统通讯电路、LCD液晶显示电路、PWM驱动电路、电源供电电路等。
智能机器人控制器可以驱动三种电机:普通直流电机、步进电机和舵机,配合各种传感器实现各种功能的机器人,如:避障、沿轨迹移动、寻找火源等功能。
控制器支持嵌入式操作系统,如:ucosII等。当前控制器没有运行操作系统,因而系统是基于单任务的,如果客户需要可随时加入操作系统。
该主控系统硬件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FLASH存储器和SRAM存储器)、键盘电路、LCD液晶显示电路、I/O驱动电路、电源供电电路等。如图3所示。
2 软件系统设计思路
该软件系统总体由2层构成,如图4所示。其中上层是由面向对象的交互式开发环境与操作系统组成,主要用于完成流程图的绘制、类C语言的生成及其编译、下载,由于该系统采用跨平台的Java语言开发实现,故任何操作系统只要有Java虚拟机的支持便可以运行该软件;下层是由以LM3S1607处理器为核心的控制器。
本文所设计的面向轮式机器人的图形化编程软件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包括图形化编程分系统、类C语言编码编译分系统和通讯下载分系统。
图形化编程分系统采用“积木”搭建的方式,对不同的程序目标,通过模块控件的不同组合和简单的拖拽操作,实现流程结构程序绘制。其中,各个图元会根据需要通过连接线实现连接,也可自定义连接线;模块图形放置后呈现为按钮状态,可通过点击设置其各种属性和控制命令。
系统的图元模块库可分为执行库、控制库和程序库,其中执行库包含轮式机器人的各类动作及操作,如转向、移动、启动电机、停止、定时器等;控制库包含各种程序流程图的流程图控制模块,如中断循环、判断、多次循环和嵌套循环模块等;程序库包含程序操作以及子程序的调用,如参数传递、赋值、调用系统、调用子程序等模块。
类C语言编码编译分系统,是本软件系统的C语言编码编译器,当用户完成图形化编程并设置好各控件模块的参数后,本软件系统会在后台生成相应的类C语言源码。该源码通过编译分系统完成语法及语义检测,再经编译、链接转化成轮式机器人LM3S1607处理器可识别的目标代码,经由RS232串口,实现数据的收发。
通讯下载分系统,主要实现多端口的数据通讯。该分系统负责将类C语言编码编译分系统所形成的目标代码和伪指令集通过仿真器下载到轮式机器人的嵌入式单片机处理器硬件并完成必要的信息交互。
上述设计思想具体实现如图5所示。
3 系统设计实现
3.1图形化编程系统设计思路
图形化编程的实现是本软件系统的核心环节之一。利用本软件系统的图形化编程分系统,开发设计者首先确定自己的目标流程,然后在控件模块栏选择相应的图形块放置到绘图区用于表示需要设计的逻辑和动作序列,再经过模块间接口的设计与完善,把所有绘制的图形模块按照预设的逻辑顺序连接起来,从而完成对轮式机器人的编程开发任务。利用本系统可以实现轮式机器人控制程序的快速编程。图形化编程系统界面如图6所示。
为了方便将一定逻辑序列的图形模块集合编译为成C语言代码,本系统设计了三种特定的数据结构,分别用来存储块每个图块的位置、数据和执行动作。
位置信息用于表示对应图形模块在整个图形程序序列流程中的坐标信息;数据信息包括对应图形模块的基本设置内容和多级级联设置内容,主要是通过递归算法实现;事件信息负责存储执行某操作时所引发的相关事件信息及对应的动作信息。
系统采用动态链表方法实现模块的插入、删除和修改,同时表征各模块在程序流程中的逻辑序列关系。为了实现这一操作,在操作某个模块的时候,需要对整个动态链表遍历,按照递归算法,重绘图形程序中对应模块的坐标,并实现模块间的连接。
本系统允许用户拖动模块重新编辑图形化程序。此时,系统会遍历当前程序流程中的所有的模块接口坐标,实现模块间的碰撞冲突检测,避免图形模块的重叠和混乱。
3.2 图形语言程序编译为C语言代码
编译器在本质上就是将一种计算机程序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计算机程序语言。它以某种语言编写的源程序作为输入,产生相对应的目标语言程序[2]。本系统在其交互式的开发环境中集成了代码编译功能,使得用户直接可以完成图形化语言程序到C语言目标代码的生成。
图7为图形程序到为C代码的编译转换过程图。
传统的编译器构造方法是将编译过程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处理分别划分为相互独立的不同阶段,采用某种编译工具和某种集成开发环境相结合实现。编译工具负责完成编译系统的语法解释模块,再由集成开发环境提供的接口,导入语法解释文件来完成整个编译流程,这种方式使得系统开发过程较为繁琐,且可移植性不好[3][4]。
鉴于此,本系统的编译器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编译技术,将传统编译处理过程中的阶段分割操作放在交互式开发环境编辑器IAR Embedded Workbench中实现。这中实现方法不需要退出编辑器就可执行程序,从而方便完成从源码到目标码的生成。所以,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集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处理、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操作于一体,降低了维护的难度,提高了系统的运行速度。
本系统所采用的编译器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依赖于源语言的前端操作和依赖于目标语言的后端操作,编译器内部结构如图8所示。
前端部分包括扫描程序、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后端部分是代码生成程序。当图形化程序的目标代码发生变化时,可以有效地保持移植一个新的目标语言所需的信息或数据结构,由此可见这样分离前端和后端的设计方案提高了编译系统的可扩展性、可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3.3 通讯及程序下载
本软件系统采用的LM3S1607微控制器,支持异步和同步串行通信。其中,通用异步收发器是一个用于RS232C串行通信的集成电路,它带有一个发送器(并行到串行的转换器)和一个接收器(串行到并行的转换器),它们各自独立计时。同步串行接口是一个4线双向的通信接口。LM3S1607 控制器包括 1个 SSI 模块,提供器件与设备之间的同步串行通信功能。
利用本软件对轮式机器人进行图形化编程后,采用ARM公司提供的标准20PIN仿真调试JTAG接口模块LM LINK,实现编译后目标程序的调试和下载。该调试下载器采用USB 接口连接PC机,可实现在线调试并将程序快速下载到LM3S1607微控制器芯片中,控制轮式机器人的各种动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系统所采用的仿真下载器可以方便应用于各种机型和环境,同时具有小巧、性价比高、调试下载速度快等特点。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目前机器人/智能车编程难度大,编程工具过于专业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图形化程序设计的编程思路和解决方案,并利用Java技术实现了一个面向轮式机器人的图形化编程平台。该平台通过设计大量图形模块,通过“搭积木”的方式,对不同的程序目标,通过模块控件的不同组合和简单的拖拽操作,实现流程结构程序绘制,各个图元根据需要通过连接线实现连接。图形程序通过内嵌的交叉式编译器编译成目标程序,下载到机器人ARM芯片上执行控制。通过使用本软件系统,可以摆脱传统机器人编程方式的限制,使得机器人的研究应用具有更广阔的推广空间。
目前,该软件系统已应用到相关的轮式机器人产品上。经过大量测试表明,本软件适用于大中小学生进行机器人和智能车的程序设计,系统具有可重用性、稳定性、易维护性等特点。
参考文献:
[1] 邱长伍,曹其新.机器人图形化编程与三维仿真环境[J].机器人,2005(27).
[2] Kenneth C Louden. Compiler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8.
[3] 高治国,张素琴.向对象编译系统开发环境的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3(24).
- 上一篇:办公室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 下一篇: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