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想政治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思想政治实践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影响日渐扩大。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网络改变了世界。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最先接触和最先接受互联网络的群体之一,因而,他们所受到互联网络的影响也就最早、最普遍的,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重视和研究。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消除其负面的影响,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在我院开展了题为“大学生与互联网”的基本情况、网络素养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情况,分析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院的大一至大三的220名学生。
(二)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形式,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2.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情况,共计50道题目。问卷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以保证其信度。除了发放调查问卷,还对部分个案进行了访谈,以增进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了解。
(三)调查方法。
采取统一问卷、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95.4%。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上网情况的基本调查。
调查显示,目前在校的大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上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网络的关注程度方面,28,5% 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关注;38.7%的同学选择了比较关注,这表明在校大学生对网络的关注程度是较高的。在上网频率的选择上,22.5% 的学生每天都上网;46.4% 的学生每隔2―3天上一次网;20.7% 的学生每周上一次网。每次上网的时间半小时以内的占l2.2% ;1小时左右的占41.4% ;2―3小时的占36.7% ;5个小时以上的占9.7% 。在个案访谈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对网络喜爱有加,有的同学将这种喜欢形容为“爱不释手”,甚至是不能自拔。从上网的目的来看,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娱乐消遣,占59.3% ;享受网站提供的各种便捷服务,占51.3% ;了解国内外时事政治,占49.7% ;还有36.3% 的学生选择为获取更多的学习信息;l5.5%的学生选择向外信息。以上信息表明,大多数学生将上网作为一项娱乐和消遣的手段,部分同学是为了开阔视野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网络不仅正在日益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对其思想道德观念、心理性格也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问及“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时,有23.4% 的学生回答有重要影响,46.3%的学生回答有一些影响。其中,大多数的同学认为网络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模式,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对于“周围同学身上你可看到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回答,11.0% 的学生非常同意;45.6% 的学生比较同意;面对“你身边有无因网络上瘾而经常逃课或彻夜不归的同学”的问题,25.6%的同学回答有。在笔者接触的一个案例中,一位大学生就发展到了不能自拔的程度,一个学期出现几次通宵上网的现象,结果性格变得越发的古怪:网上“龙腾虎跃”,热情大方,滔滔不绝;网下哑口无言,冷如冰霜.,对现实一切持怀疑态度,我行我素。一学期下来,几门课不及格,面临退学的危险。显然,网络成瘾会给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大学生上网基本情况的分析。
1.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并未确立正确的学术观,学术伦理道德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43.8%的大学生认同“访问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的观点。对网上不文明现象(谩骂、恐吓、欺诈等),23.4% 的同学称偶尔遇到,33.7% 的同学称有时遇到,l2.5%经常遇到,这说明网上的不文明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对待网络黑客的态度,27.4% 的大学生对网络黑客表示崇拜,认为黑客都是电脑和网络方面的高手;此外,有36.9% 的大学生表示有机会也想试一试。这表明大学生对黑客行为的伦理性质了解不够,更多的是从猎奇的心理出发考虑网络问题,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你是否有过在网上下载文章完成作业(论文)的经历”的问题回答,9.2% 承认经常有;27.4% 承认有时会;40.3% 承认只是偶尔;23.1% 从未有过。
2.大学生的网络交往安全意识总体上较为薄弱。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网友,但在对待网友的态度上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互相信任,有的互相提防,有的模棱两可。19.4%的大学生认为“只要谈得来就可以在现实生活中交往”,31.2% 的大学生认为“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接触但需提防”,17.2% 的大学生认为“不能在现实生活中交往”,28.2% 的大学生则认为“说不清楚”。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交往具有不确定性和危险性。
3.对网络接触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较低。
大学生网络接触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核心能力,大学生能否驾驭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是直接反映大学生网络素养高低的一个风向标。调查显示:55.6% 的大学生表示“上网时间超过自己预计的时间”,23.8%的大学生表示“上网时接连打开网页浏览各种信息而忘记最初的打算”,还有4.8% 的大学生承认自己上网成瘾,甚至到了难以自拔的程度。
四、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挑战。
互联网的产生源于美国,所使用的语言技术都来自于美国,面对互联网上滚滚而来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的大学生一方面缺少理论根基与人生阅历,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另一方面我国现在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时期,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也正处于激烈的动荡和交锋之中,长期接触互联网,易于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动荡,很容易受到网上内容所隐含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同程度地消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影响力,在价值观上产生倾斜,甚至会盲目地认为“西方的一切就是比中国好”。
多元网络环境的存在,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舆论导向的难度,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使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受到挑战。网络环境中,全球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均在此汇集碰撞,大学生由于人生阅历、认识水平、辨别能力所限,因而面对多元的思想、价值观念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需要思想教育工作者加强舆论引导。网络发展所形成的新的教育环境,使得在传统教育中独享的教师权威受到了挑战,教师将不得不和网络分享权威的境地。网络文化的多元性迫使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代之以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春风化雨式的、平等对话式的交流。
(二)网络沉迷对高职院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挑战。
随着高校校园网建设速度的加快,网络占用了高职在校学生的主要业余时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习惯并热衷于这种网络生活并且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网络沉迷使大学生在思想意识上处于一种游离状态。青年大学生很容易因迷恋网络而变得孤僻或封闭,这种行为会导致他们交往方式变得单一,不愿与外界交流,讨厌与人面对面的碰撞接触,“人机关系”很好,人际关系淡漠,人际距离疏远,阻碍了对社会角色的获得,延缓了他们的社会化,使其社会交往领域日趋狭窄,不利于发展健康的个性,铸造完美的人格,并因此而慢慢的脱离现实社会或因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而引发对现实的不满。如何让沉迷网络的大学生走出“泥潭”,恢复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学会妥善处理与他人的人际交往,这是当今科技进步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三)网络信息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网络时代,随着网络资源利用的方便和快捷,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及时地查到各种公开或内部、真的或假的信息,而教育者有时候却由于网络意识淡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技术水平差、缺乏接受新鲜事物的敏锐性、观念更新不够等不足之处,而处于信息劣势的境地。因此,为了全面、及时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并对之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以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尽快熟悉网络、更新知识、提高素质,这是迎接网络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这一新的校园信息化平台的掌握、熟悉和运用的好坏,决定了对思想教育工作网的使用和发展程度,并进而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高低。
五、建议与对策
通过上面的调查和分析,更加凸现了当前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理论创新和实践操作等各个层面,需要不断加以研究和探索。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选择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主要通过以下举措来实施。
(一)建立具有正确政治导向的网站,占领网络阵地。
鉴于当代社会高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高大学生对信息的强烈要求,高校应根据实际建立自己的“校园信息网”,显得非常迫切和需要。这既可以监控、过滤、消除可能侵入学校的消极信息,更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各种信息,通讯手段为学生提供全面、完整的信息,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评判中选择并吸收正确信息。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网络道德素养。
在我国上网人群中,大学生占了多数,网络上的自由言论将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必须引起重视。在这个以平等为口号的自由交互空间,如果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信念不去占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就会乘虚而入,因此,重视网络空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则显得尤为必要。
(三)建立和健全网络监管机制。
面对网络信息的大潮,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对高职学生网络行为的监控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这单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有力保障。一方面要推进网络信息领域的立法执法,加快网络法规建设,加强网络法制教育,约束网络行为,防止网上不良行为等问题出现;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督和管理,及时了解网上信息,强制性地检查并过滤信息,对网上的一些有害信息进行“解毒”、“消毒”工作,从源头上净化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通过建立网络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防患于未然,从而在高校校园营建健康的网络环境。
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得并不理想,分析其中的不足并找到解决的对策,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活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提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很多高校都会以社会调查研究为重点,认为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只把实践教学形式局限在社会实践上,就会限制对实践教学内涵和形式的全面认识,使实践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从而制约了实践教学外延的拓展。
2.实践教学环节普及面不大
目前,即使在社会调查研究方面,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环节还不能在大部分学生中普及,社会调查环节多是与校团委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或“三下乡”活动结合进行,目前只能做到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停留在以点代面的层面,还没在绝大多数学生中普遍展开。这与国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要让大部分学生参与还有一定差距,从而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大大下降。
3.实践教学环节经费投入不足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强有力的经费保障。实践教学的经费主要用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交通、通讯、资料和聘请相关人员给学生讲课,等等。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费问题,教育部曾下发过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各高校每年要按一定的生均数额标准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但是,限于财力问题,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上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还十分有限,与专业教学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也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羁绊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4.实践教学缺乏规范性
虽然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有了一些具体形式,如观看影像资料、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但从实施情况看,规范性不强仍然是主要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部分高校尚未把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教学计划之中,对课时、具体计划、实施方法等未作具体规定;有的学校虽然建立了一些相关制度,但这些制度仅仅停留在文件上。另一方面,有的高校即使将实践教学纳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教学计划,但是也没有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大纲的缺失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条件和责任心来自行决定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顺利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才能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
1.明确内涵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的主要原因是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即高校管理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局限于社会实践这一形式,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完整内容。有的学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界定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把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多种教学方式的总和。它的具体形式应该是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学生可以广泛参与的一切教学方式。”根据这样的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广义而非狭义的教学方式。换言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除了社会实践以外,还可以包括课堂实践、校内实践、科研实践等多种形式。根据各高校本身的具体情况,找到适合自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或形式的组合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的有效途径。
2.健全形式
要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普及面不大的问题,单一地依靠社会实践是不够的,即使有的高校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但由于经费、时间和师资等各种因素的限制,能够参与的学生也是有限的。因此,基于对实践教学内涵的认识,健全实践教学的形式是解决普及面问题的关键所在。比如,在社会实践方面,可以让学生全员参与寒暑假或节假日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在课堂实践方面,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自学自讲中来;在校内实践方面,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校内重大庆典活动,也可以通过对校史馆、校内实习工厂等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内实践机会;在科研实践方面,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全员撰写经典读后感、调研报告、命题作文、讨论提纲和自学报告等形式,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无论采用上面的哪种形式,教师的针对性指导都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研究的对象,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辩证思考,客观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3.加大投入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各种形式的顺利开展还有赖于高校长效的经费投入机制的建立,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力的物质基础。它要求高校管理者同等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专业课的实践教学,高校相关部门应有明确的关于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使用和管理的规定,即高校不仅要有专门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专项教学经费,而且还应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量的量化标准,这样才能建立一种长效的针对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从而保证教师的工作热情。当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践教学经费的使用上也应做到经济、节约、高效,保证教学经费真正用于实践教学。总之,只有在建立起长效的实践教学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的前提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才能可持续地开展下去。
4.规范实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除了上述影响因素之外,规范的实践教学机制是重中之重。规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制应该包括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实践教学的实施和实践教学的考核四个方面的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针对性原则,即必须紧密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教学大纲和具体内容开展实践教学;(2)规范性原则,即每次实践教学必须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既有计划,又有过程;既有结果,又有实效,不走形式,持续开展;(3)多样性原则,即实行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教师指导实践与学生自主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4)因地制宜原则,即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坚实的平台。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决定了实践教学应采取的形式。目前,各个高校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教学形式,这些形式可以概括为“听”“说”“读”“写”“看”和“走”六种形式:“听”即学生根据教学大纲和内容听相关的专家讲座或学术报告,然后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见解;“说”即学生根据教师的命题进行讨论、辩论和演讲;“读”即学生根据课程特征和内容读教师指定的经典著作,然后撰写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感悟;“写”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或社会重大事件,指定命题,让学生撰写论文进行评比;“看”即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观看影视资料,让学生写观后感或发表感想;“走”即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实地参观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以上六种实践教学的形式,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规范实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实施。有计划,即实践教学在实施前应制定周密的计划,教研室和教师要上报计划,通过学院审核;有目的,即实践教学的形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有组织,即实践教学过程应在学院的领导下,由各教研室直接组织实施,广大教师应广泛参与,并且在实践教学结束后,任课教师及时收回学生的调研报告或心得体会,评定实践教学成绩,及时进行分析总结。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考核应确立体系意识,即不仅要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而且还要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针对性的考核主体和考核机制,从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规范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的顺利开展需要高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的密切配合和不断创新。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完善对策和创新形式,才能达到将理论内化为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目的。
基金项目:
辽宁工业大学2009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
高琳(1978―),女,黑龙江牡丹江人,讲师,硕士。艾志强(1975―),男,辽宁锦州人,教授,博士。
参考文献:
[1]刘世华,吴绍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局限及对策论析[J].教学与研究,2008(4):88.
篇3
论文摘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创新模式,从教学设置、组织和管理、教学效果评估和信息反馈等方面论述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针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活动教学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强、实际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在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时要特别注意科学地组织管理,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
1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第二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应联系学生思想的实际、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对教育目的进行分层设定:第一,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二,引导学生正视社会发展变化给自身带来的各种影响;第三,引导学生关注、认可社会的发展变化,树立坚定的信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做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的工作,对象是现实的人,是蕴藏体力和智力、现实和未来的劳动者,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和艺术,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通过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力。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第二课堂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第二课堂指的是课外教学,它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利用课余(课外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在校内或者校外进行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深化、拓展和延伸,二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一起构成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2 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方式方法
2.1教学设置。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科学计划和设置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针对社会现实中与主流思想理论不合拍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以及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一些困惑与偏差,可以组织讨论、辩论赛、演讲会、专题论坛、对话等活动,通过各种思想观点的交锋碰撞,辨明是非曲直,使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中;针对提高大学生学术水平的问题,可以通过积极组织、引导、支持各种大学生社团活动、科技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针对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薄弱的问题,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勤工俭学、社区服务、技术服务、便民服务等活动;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问题,可通过各种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指导活动,既可帮助大学生调适心理,又可为大学生道德问题提供预防作用;为使大学生消除对第一课堂正面理论引导的疑惑,更全面地了解国情,可以组织社会调研,使大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实践调查,感受社会上积极、进步、健康的一面,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总之,要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科学计划、精心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内容和形式,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增长见识的机会。
2.2组织和管理。为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效果,要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合理安排、精心组织、科学指导和严格管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并非一分为二,各不相干,而是互相渗透、交叉进行的,因此,“第二课堂”作为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完整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活动必须置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与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互相补充,形成体系。在第二课堂的各种活动中,尤其要重视对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为保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效果,避免流于形式,可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将部分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在假期进行,依照课程的基本理论确立调研课题,让每个学生在家庭所在地深入机关、下厂、学校、街道、乡、村等围绕调研课题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写出调研报告为确保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制约理论教学结束后暂不给学生记考试或考查成绩,而将该课程考核成绩的评定放在下一学期,待学生提交调研报告教师批阅后,把调研报告作为评定考核成绩的主要依据这项改革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政治理论课单纯进行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和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试考查方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不仅搞活教学,而且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扩大学生的政治影响。学生们在调研中对所调研的一些问题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大学生在政治上的成熟,促进教与学互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国情,真实感受社会上积极、进步、健康的一面,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学生返校后相互交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学生的调研报告也可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社会实际材料,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活动的统筹安排和严格管理,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落到实处。
2.3教学效果评估和信息反馈。评估及信息反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育教学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要与教学管理部门合作,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体系(包括评估指标、评估办法和评估程序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的成效进行评估;还要与学生管理部门合作,构建迅捷畅通、灵敏准确的反馈机制,以便使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及行为,以及就业后一定时期的思想状况、社会行为等有关信息。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把握有关信息反馈,及时调整、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从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优的育人效果。
2.4“第二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第二课堂”方式、方法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就理论层面的问题,可以案例讨论、辩论赛、演讲会、知识竞赛、情景模拟等方式;就社会实践层面或理论与实践结合层面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便民服务、勤工俭学、智力扶贫、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差距、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4.1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某个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和解答,使学生掌握某一方面的理论和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包括典型案例选取、案例下发、学员阅读并撰写个人分析报告、小组讨论和汇总、课堂交流,思想碰撞、教师总结等程序。在案例讨论中始终贯穿的主题是“我是如何理解的?”和“如果是我,我怎么做?为什么?”要求学生的答案必须是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其实质就是通过有效的小组讨论来引导学生的思路,逐步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习过的概念、原理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概念、新的思路。因此,案例讨论比仅仅看教科书,听教师课堂讲,更加生动、真实,便于理解。
2.4.2情景模拟。这是一种由老师围绕教学目的,设立一定的情景,组织学生扮演事件中的角色,生动再现现实生活的具体活动。情境模拟教学的突出特点是:真实、典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展开讨论和分析。通过情景模拟,能够使学生跳出自我,看到自己认识上的偏颇与不足,解开自己认识上的疑难,矫正自身的不良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全面地看问题,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景模拟教学,包括以下6个环节:设计情景模拟教学方案(必要情况下准备模拟器材)、公布模拟课题与背景资料、分配模拟角色与演练任务、模拟演练实施、模拟效果(结论)交流和教师讲评。
在教学准备上,要充分周密而且富有创造性。教师在课前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富有创造性地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相应的模拟活动,同时要熟悉模拟事件发生的一般过程,能够预见到模拟演练展开后可能出现的思想分歧、不同结论和有关困难,对于比较复杂的模拟教学情景,还应仔细分析不同角色的地位、作用、处境及应当具有的能力。
模拟教学法不是僵化的固定不变的,这种教学法的实施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从教学目标上看,模拟教学法可以是通过设置模拟仿真情景使学生从模拟演练活动得出结论的知识再造式,也可以是通过设置模拟仿真情景使学生在模拟演练活动中对所学知识的自觉运用(学以致用式)。从服务于教学内容的需求来看,模拟教学法可以是角色模拟法、决策模拟法等。角色模拟法是指创设一定的新情景,让学生模拟扮演情景中的角色,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练习方法。
模拟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的而且学生感兴趣的模拟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思想政治课教师之间可以用“头脑风暴法”,发挥每一位政治教师的聪明才智,创造适应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模拟教学活动库,实现资源共享,为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而努力。
2.4.3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利用假期休息时间走出学校,深入社会,了解和认识社会,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决心。学生将通过社会调查获得的资料,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写成调查报告,交任课教师评出等级,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社会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在老师帮助下,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含义、作用、基本原则、特点、一般过程和调查的技巧等。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用这些原理和方法来进行现实的调查。通过社会调查的实践环节,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调查方法,更能够使学生通过调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学校应把第二课堂提高到与第一课堂并重的地位,而不是把第二课堂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要充分认识到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重要部分。针对现在教师对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欠缺积极性的问题,建立激励机制,划拨专项经费,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状况进行竞赛、评比、奖惩,教师在进行第二课堂的教学时要记入其工作量,第二课堂教学的报酬应与第一课堂的报酬保持一致,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篇4
关键词:艺术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现状与对策
一、当前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
近年来,在总书记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的指导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但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艺术院校与普通综合性大学的一个明显不同就是生源。艺术生的专业性和方向性非常突出。他们在走进艺术殿堂后普遍认为公共文化课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艺术专业基本不搭界,更不能理解艺术院校还要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且还是作为必修课的原因与价值所在,导致部分艺术专业的大学生虽然个性鲜明、艺术专业突出,但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请假、缺课现象较为严重,这样就会造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不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长期以来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以课堂为主、以课本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听起来乏味,不感兴趣。其结果常常是学生迫于学校和老师的要求才勉强走进教室,失去了上政治理论课的意义。
3.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艺术院校的领导在专业和学科建设方面比较重视艺术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思想政治理论往往被边缘化。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严重不足,致使许多老师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和机会参加培训,难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艺术院校往往将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归入其他系部或行政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使这门课的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提高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策
1.进行课堂实践教学,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
课堂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基础。进行课堂实践教学关键是要突出学生实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通过参与形成互动的局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组织课堂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可供选择的形式很多,例如: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学生自学和老师讲授相结合、指导读书、进行讨论、观看录像、案例分析、主题演讲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要有计划、合理安排,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专门展示,也可以在理论教学中穿行,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方法灵活得当,做到教学过程有动有静、有张有弛,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调整身心、活跃思维、展示自我。
2.进行校园实践教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校园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校园内开展的实践活动,属于“第二课堂”教学,它是列入教学计划,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学生广泛参与的实践活动。其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是其基本和重要的形式。校园实践教学要求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准备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学地点,以活动的形式引入教学。
3.社会实践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教学是教师根据国家培养目标的要求,设计一些有现实意义的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认识深度和兴趣程度选题或者带着自己关心的问题,借助适当的方式走进社会,参与到生产实践活动中直接体验、引起思考、深化认识、寻求答案的一种实践方式。
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了解历史、以史为鉴,积累知识,强化了爱国思想。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前,向学生布置教学任务,任务完成后,要求学生写出一批高质量调查报告,并评定等级。学生写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调查报告,学生自己也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同时这些实践活动还使学生们了解国情,了解了社会发展的现状,学生们对于国家前途命运关注了,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对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不再停留在书本上,而是有了实际感受。社会实践提升了学生们的认识度,校事、国事、世事、事事关心,真正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艺术院校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积极营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并结合校内校外实践活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由高放低,由远拉近,由虚变实,使它真正地走入学生的心中。同时也使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深切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从而激发其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切实提高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杜书瀛.艺术哲学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0
[2]张耀,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87
篇5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个体价值 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个体价值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能直接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高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帮助大学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分析问题,认清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导大学生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直接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这本身就是从一个方面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指的是使一个自然人变成社会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现着社会主义社会要求,是代表着社会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兴趣和政治意识,坚定政治方向,这也正是大学生的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其次,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过程,就是了解和掌握社会所通行的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了解社会运行规则的过程,也是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过程。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能确定大学生社会化的正确方向。
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即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又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他们进行历史的、道德的、法制的教育,从不同的方面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提高路径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戒骄戒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1]一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二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独特的人格魅力。“科学的魅力必须与自身的人格魅力相统一。三是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要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以广博的知识提高理论的说服力,教育引导崇尚真理的大学生们,从而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目的[2]。
2.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教学方式对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实行研究型、开放型、创新型教学。由单一教师讲课变成师生互动,由灌输式教学变成讨论式教学,由照本宣科变成理论联系实际,由按照章节讲解变成专题讲解,由传统的教学变成现代化教学。将教师讲课与学生讨论、专题辩论、知识抢答、观看录像、“答学生问”等形式结合起来,克服“我说你听,我写你记”的课堂灌的单一教学方式,创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愉悦中增长才干、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在探索中得出结论。
3.强化实践教学,调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要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就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无论上《原理》《概论》《基础》课还是《形式与政策》课,都要使内容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2]高校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法途径:一是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不出校门,在课堂上就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它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中比较容易组织实施的教学方式。二是组织课堂演示。课堂演示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授课内容通过演讲、辩论、朗诵、模拟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三是开展社会实践。高校应根据教学需要,定期、不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等。四是指导社团活动、组建兴趣小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担任学生社团或思想政治类兴趣小组的指导教师,引导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4.突破学生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探索开放型试题,培养创新能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考核中,应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综合考核,既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要考核他们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考核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又要考核他们的实践表现。[3]对此,应实施多元考核方式和成绩综合评定标准,对学生的成绩评价力求科学、客观、全面。应普遍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试题设计广泛采用开放型试题,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撰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占总成绩的30%。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的成绩按一定比例综合评定;实践考查要广泛听取学生所在院(系)辅导员、教师以及学生干部的意见,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学校各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效应。
参考文献:
[1]郑振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11).
[2]董杰.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增2).
篇6
关键词:大众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唐文利(1968-),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学院,馆员。(广西 桂林 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当代中国大众化的实现路径研究——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视角”(项目编号:11BKS020)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80-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大众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主课堂,是推进大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推进当代中国大众化进程?笔者认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推进当代中国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一、 当代中国大众化的内涵
当代中国大众化的基本内涵是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的基本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逐步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从而获得广泛社会认同、形成普遍社会共识的过程。[1]具体而言,就是把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使人民大众更好地理解、更好地接受、更好地掌握,并使它转化为人民大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内化为人民大众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2]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所谓掌握,就是要掌握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性教学:高校推进当代中国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高校推进当代中国大众化,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的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理论,学会运用基本原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安排一定的课时,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考察、社会调查、课题研究、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具体形式,使大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学会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具有实践性和时效性特点。
实践观点是理论首要、基本的理论观点。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又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方面去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3]认为,实践是理论的生命之源,脱离实践,理论只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注重课堂讲授,注重单纯的概念化、理论化的政治传授,强调灌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理论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容乐观。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注重实践性,通过开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为主题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亲身体验,感悟生活,深刻体会理论的伟大,从而自觉成为的拥护者、宣传者和践行者。
与时俱进是的理论品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同样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须是以时代需要为终极目标。[4]因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尤其讲求时效性,教学内容必须具有时代性,要反映现实社会的发展,体现时代特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使大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的基本理论,更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种教学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极大提高大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是推动当代中国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三、实践性教学:高校推进当代中国大众化的具体路径
1.集中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
集中实践活动指由学校统一组织和安排时间、地点和经费,每年寒暑假由学工部和团委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三下乡”活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参与面广,活动集中。小组活动指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教学特点,结合学生自身专业,以5-7人为小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按照教学场地的不同,可采取课内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等形式。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可采取以体验式为主的实践性教学、以社会调研为主的实践性教学、以问题探究为主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可采取以体验式为主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可采用人物访谈、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形式。广西师范大学实践性活动设计的形式有:
(1)开展人物专访活动。要求学生拟定访谈专题,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进行专访。如著名企业家、文化名流、政府要员、劳动模范、英雄人物、部队军人、平凡百姓、博士、教授、校长、学校书记、检察官等。
(2)组织参加公益活动。如访问福利院、聋哑学校等并为他们做一些具体的实事;参加扶贫帮困“手拉手”、“一助一”活动;参加环保植树绿化环境或维持社会公共交通秩序或修缮社区公共设施等活动并做好记录。
(3)参观考察。如法庭观摩活动,参观庭审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使学生能够运用的立场观点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民情,真正体会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魅力。可采用以社会调研为主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可带学生参观新农村建设、考察改革开放成功的基地,围绕社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开展社会调研等。如广西师范大学实践性教学组织学生考察桂林三金药业集团、桂林漓泉啤酒厂、桂林高新开发区、恭城生态农业、“印象刘三姐”表演村等进行学习。“基本原理概论”课注重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哲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采用以问题探究为主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可让学生对某一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进行课题调研等。
2.开题指导和全程指导相结合
开题指导指开学初要求每个教师对实践性教学都要提供详细的计划,做到科学安排。首先组织学生制订实践性学习方案。开学第一周,任课教师就要求学习小组(以4~5人为宜)围绕课程的内容,根据学生研究兴趣,确定本学期实践的选题。实践活动的选题要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选题要紧扣时代主题,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其次,组织学生做好开题报告。学生选好论文题目后,要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才能进入写作阶段。全程指导指在整个实践性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全程跟踪,包括活动前要帮助学生制定实践活动计划及开题的指导,活动中要帮助学生解决实践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活动后要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实践活动中的收获,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写作。在指导过程中,可通过面谈、书信、电话、互联网等形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和沟通。[5]
3.点评交流与总结表彰相结合
交流点评是实践性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点评交流一般在课程结束前的1-2周进行,可以在班级由教师进行综合总结评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汇报,每个实践小组简要陈述小组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结果及收获,教师对每个实践小组给予相应的点评,及时总结实践活动成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深入社会、深入生活,让学生亲身体验当代中国的伟大成果,加深对当代中国的了解,运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分析问题、问题解决。通过点评交流,不仅让学生分享到不同的实践成果,而且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结束后真正领会到的伟大魅力,达到真知、真信、真用的目的。如广西师范大学在课程结束前两周,进行实践性性学习成果汇报、提问和点评。每个小组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班上进行汇报展示,接受教师的提问和答辩,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和打分。学生汇报实践成果的形式灵活多样,有的实践小组派1名代表上讲台陈述成果;有的实践小组利用课件进行成果展示;有的实践小组采取表演的形式进行成果汇报;有的小组利用手绘漫画形式进行成果展示等。总结表彰一般由学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组织,实践活动结束后在全校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给予通报表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当代中国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由传统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4.教学计划与教学考评相结合
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和依据,要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及教学目标,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制定实践性教学计划时应遵循整体性、目标性、针对性、系统性、可行性原则,以保证实践性教学能够有序、有效进行。制度化的实践教学考评是监督和改进实践教学的需要,也是调动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因素。要将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作为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要把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实践成果的质量综合评价计入学生的期末成绩中,占总评成绩的30%~40%为宜。如广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35%。
参考文献:
[1]吴学东,余茂辉.当代中国大众化的路径探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1):95.
[2]吕卓超.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切入点[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1,(2):5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篇7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实践
实践教学是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体会不断探索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以及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不够,经费短缺。一些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不深,认为应该给予专业课足够的重视,但却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用于思想政治研究的费用短缺。而且与理论教学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需要的费用更多,没有经费支撑,师生就很难走出课堂。各高职院校一般都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但数额相对较小,远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二)教师人数不足,缺乏实践经验。21 世纪前十年是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十年,现在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中所占比重已经过半,但教师队伍的扩充远远跟不上高职教育的发展,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同时,大多数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工作后外出学术交流、实地考察、进修学习的机会又比较少,自身的提高速度不快,从而降低了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三)实践模式过于单一,或者形式化,效果不理想。对于实践教学,有些教师认为就是改变教学手段而已,例如增加教学案例、课堂活动,或者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调查作业,而不是真正地去进行指导,对调查结果作追踪,并且进行科学分析。
二、构建高职思想政治实践育人体系的对策
(一)校内实践体系
1.军事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各高校要把军事训练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要通过开展军事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军事训练是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次思想政治教育课,高职院校由于生源的多样化以及特殊性,更是需要军训这一环节。要通过两周的军事训练,为学生接下来接受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基础。
2.课堂教学实践模式。首先,要实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由单向教学转向互动教学,体现主体间性的要求,倡导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学生根据具体内容搜集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了解程度进行讲解,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作出评价和引导;专题讲解法,针对相关问题,可以进行系统的专题讲授,教师梳理系统脉络,让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从而加深理解。其次,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校要为思想政治实践教学配备相关的设备资源,使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体现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积极推行多媒体教学,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QQ、邮件等把课堂延伸到网上,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灵活多样、充满吸引力。再次,要改革考试、考查方法。应重点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运用情况,特别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用口试、论文答辩、写读书心得和调研报告等方式进行考核。
3.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高职院校应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校企深入合作,师生共同努力,塑造一个优良的校园实践育人氛围。要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校园,邀请优秀的企业家到学校作专题讲座,或者吸纳企业精英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传递企业精神,传达企业文化;要突出职业性要求,职业教育所需的实验室、实训楼、实习基地必不可少,建设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室,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
4.与专业课实践体系相结合。当前的高职教育中,很多学生甚至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认识不到专业课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一致性,在实际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完全把二者割裂开来,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浪费时间,对以后的职业发展帮助不大,没有必要花精力在这上面。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我们教学的方方面面,就必须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学生专业教学有效结合的机制、途径,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职业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二)校外实践体系
1.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实践育人的重要手段。高职生一般都是三年制,因此,在高职院校推行社会实践,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两个年级。社会调查主要针对大一学生,目的是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国情民生,增长见识和才干。我们要设置合理的社会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科学而详细的指导。在学生社会体验和调查的过程中进行追踪,最后对调查结果作出分析,形成科学的调查报告。大二阶段主要是开展参与工作、积累经验、体验社会的社会实践,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做准备。
2.劳动实践与志愿服务相结合。“要倡导和支持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参加勤工助学。”我们要不断创新,丰富社会实践内容、形式和载体,引导学生立足校园、深入社区、服务社会。
3.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各高校要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组织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以此精神为指导,我们应该坚持工学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的建设,建立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要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独特的政治资源和环境,利用企业及其员工的先进模范事迹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精神,养成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创业精神。
参考文献:
篇8
一、活动宗旨
全面推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推动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紧密结合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紧密围绕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理论困惑和实践难题,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切实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二、活动对象
全日制在校学生
三、参考选题
1、调研报告:十以来老百姓民生方面幸福感提升调研报告
2、调研报告:十以来我眼中的变化(某一方面)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大修订:白山黑水十四年-----寻访东北抗联
4、调研黑龙江省兴十四村,《暴风骤雨》小说原型:尚志市元宝村
5、东北老工业基地调研
6、龙江红色文化资源寻根之路,龙江丝路带实践行
7、从生产关系看黑龙江林权体制改革的意义
8、从辩证法的角度理解“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9、关于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
10、关于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
11、关于中国梦实现进程中中国人幸福指数调查
12、平凡中的辉煌——身边的优秀老党员调查
13、关于所居住社区服务问题调查
14、现阶段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状况调查
15、关于大学生考证情况及成本效益调查
16、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与满意度调查
17、关于农村留守人员的调查研究
18、关于大学生网络阅读习惯调查
四、时间安排
申报阶段:7月20日至7月25日。
审批阶段:7月26日至7月30日。
实践阶段:7月31日至8月20日
总结阶段:8月20日至9月1日。
评比表彰:9月2日至9月10日。
五、活动要求与活动内容
1. 积极参与。各社会实践小组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设计社会实践题目,邀请带队教师、辅导员参与组织实施,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2. 创新形式。围绕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认真确定实践主题和形式,力求通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拓宽视野、了解国情、深化认识、增长才干,并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思政课学习收获。
3. 注重总结。请认真组织、注重安全、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形成活动总结、调研报告、小论文等不同方式的学习成果。
篇9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由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部分构成。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内涵和现状的基础上,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两个重要方面入手,就如何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期构建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着力点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对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特别是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起到应有之效。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提升
21世纪以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从2002年的15%增长到2009年的23.3%,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近几年各大高校招生规模和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据中国教育部学生司信息统计,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280万人,比2003年增长68万;2005年突破340万,2006年为413万,2007年达495万人。[1]毕业生数量的增长速度已远远高于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速度,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内涵及其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
“竞争力”是参与者双方或多方的一种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高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够胜任特定工作岗位、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保持和变换工作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是“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2]它由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构成。
(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由于大学生受就业取向功利化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本着“上大学、拿文凭”的想法,不思进取,在学校“混”日子,没有打下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人文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强,几乎没有竞争能力;还有部分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出现了重分数轻能力、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的倾向,校园里“高分低能”、“专而不全”的学生不在少数,直接导致其发展不全面,综合素质不高,竞争优势不强;还有一部分学生,虽品学兼优,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受社会功利思想和实用观念的影响,就业价值观和个人价值定位不够准确。他们在择业时奉行个人利益至上的原则,过多的考虑个人前途与兴趣,忽视国家的需要和社会价值,出现热点地区、热门行业“扎堆”的现象,就业难上加难。与此同时,有部分学生在求职择业时出现:推荐材料弄虚作假、面试不诚信、故意曲解“双向选择”,玩文字游戏、随意毁约、毕业后拒不还清助学贷款等行为。这些都是诚信缺失、思想道德素质低下、职业道德观念不强的表现,往往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也成为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列不诚信的行为,加大了用人单位的成本,直接导致了用人单位对学校以及整个高校毕业生群体的不信任,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因此,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择业观,刻不容缓。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
(一)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毕业生独具的排他性优势,其核心是专业精神和创新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在学生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亲自参与实践相互融合与协调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引导大学生以国家大局、社会现状和自身发展方向为依据,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能够以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快速发展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以丰富的知识、较高的能力和优良的作风投身到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推行“大班教学,小班实践”的方式,采取学生讲课、社会调查、情景剧表演、主题演讲、案例分析、读书研讨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实践的热情,并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批判,培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养成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行动力,能够自觉地把远大的理想与务实的作风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基础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的基础竞争力包括沟通表达、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组织管理、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和环境适应等能力以及身心素质等,它是帮助毕业生获取就业资格的最直接的因素。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学科特点和活动自身特点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掌握方法、接触社会、开展实践从而达到培养技能、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的教学目的。例如:我校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开展“明日之星”教学状元评比和社会调查报告评比活动;《基本原理概论》课开展“时事政治进课堂”活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以“倡导校园文明行为”为主题的情景剧,并带领学生参观校史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展现家乡风貌,弘扬传统文化”活动。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特点,采取读书研讨、主题报告、佳片有约等课内实践与社会调查、实地参观考察、参加公益活动等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这些实践教学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分享、协作的精神,在学生亲力亲为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就业竞争力也随之大大提升。
三、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着力点,构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转变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必须要解决的首要和基本问题。多年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侧重教师在课堂上的理论说教和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过程几乎没有设置实践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真正发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必须首先冲破传统理论教学模式的束缚,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切实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单纯的知识教育向育人教育、从单一的课堂教学向知行统一的开放式教学转变。为此,要求教师及相关教学部门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工作体制和保障机制,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二)创新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在与教学目标和要求一致的基础上,应尽量保持灵活性、新颖性和多样性,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我校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组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并在每学期期末举办的社会调查报告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带学生参观九一八纪念馆,观看优秀的革命影视片等实践教学活动。《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哲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立了“经济全球化之我见”这一主题,学生自行分组,课下搜集相关素材及热点问题,课上各抒己见,积极讨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大学校园内不道德行为为主题,学生自编自演校园情景剧,并带领学生参观校史展览。同时可尝试采取人物访谈、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法庭旁听等教学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采取课内实践、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三者相结合的模式,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增加道德感悟,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日后求职就业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
(三)落实保障机制
严格的管理和建全的制度是确保实践教学进行和落实的有力保障。首先,强有力的领导是关键。思政课实践教学顺利开展,涉及教学安排、经费保障、基地建设、监督管理等诸多方面,这就需要校党委、教务处、思政部及相关部门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统筹安排,齐抓共管,以保证实践教学有效、持续地进行。其次,经费落实是保障。学校应将实践教学经费纳入学校教学经费预算,专项列支的同时也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基金。学校党务、学生工作部门和科研部门要从各自的经费中拨出部分专款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基金,为其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再次,实践基地建设是基础。思政课实践教学结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和学科实际,遵循“就近不就远”、“节约实效”和“相对稳定”的原则,选择名人故居、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有历史感的参观基地和农村、工厂、科技产业园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线现场,选择实践基地要把握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原则。最后,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实行科学管理是核心。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心”,由专人负责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的设计、实践基地联络等工作,并把实践教学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等。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确保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就业指导 大学生
[作者简介]严俊(1975- ),男,江苏丹阳人,苏州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江苏 苏州 21502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家庭的幸福,而且从宏观上看,学生的就业也涉及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而造成学生就业难的局势并不是单一的因素,而是多因素的结合,其中,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是否得到转变对学生顺利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的就业问题从思想政治教育上进行创新研究显得非常重要。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与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塑造创新性的就业思维。本文主要从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指导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还有高等教育政治工作的内容,对如何从高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指导学生就业思维的方法进行研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高校招生的扩展,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高校的扩招导致了每年的毕业生数量的急剧上升,而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数有限,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状,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降低,从而引起毕业生焦虑、挫折等心理问题的出现。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的原因来自外部环境和学生自身的就业思想问题,其中后者是主要原因。
大学生就业思想问题比较复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大学生就业观念过时,对就业的期望过高。时代在变化,大学生的价值也在变化,所谓的“国之栋梁”等一些传统的思想深入人心,使大学生在就业时眼界过高,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往往眼高手低,并且有些学生太过重视工作单位所提供的薪资条件而忽视自身的条件,致使他们丢失了很多的岗位。其二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强,缺乏就业经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心理素质也差,表现为诚信观缺乏、知识浅薄、实践能力差、团结合作意识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不够等。其三是就业心理问题。就业形势的严峻情况致使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出现了一些就业方面的心理问题,如择业挫折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给大学生找工作增加了困难。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关系
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基础,也是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解决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一些不利的思想因素,如急功近利的思想,还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学生的就业指导是一项具体的实践,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是一项检验标准,以就业指导为切入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领域和方法都能得到扩展和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具有时代的特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共同点,对于两者的结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有自己的体系和重点,但它们在对象、方法、目标上存在共同的地方。就对象而言,两者的服务对象都是学生,而且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进行的课程,针对的是学生的就业观、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问题;就目标而言,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就业观,健康的成长与成才,在毕业的时候顺利的毕业和就业,选择一份自己理想的职业,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国家的长远发展作出贡献;就方法而言,两者在实施时,都会采用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榜样鼓励的方法和就业指导中的个案调查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就业思维创新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稳定、民族昌盛的社会和谐问题,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根本。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理想职业进一步提高就业率;另一方面,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等,当然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同样具有长效性,应该渗入学生生涯的整个阶段。在学生的失业率不断上升而就业率不断下降的严峻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用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来指导学生的就业有一定的必要性。
首先,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就业思维的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除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具有敏捷的思维、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等,随着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出有职业能力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从思维上进行创新,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合适的理念融入学生的就业指导中,从而培养出综合素质强、专业素养高的学生,使学生实现自己的就业理想和自我的价值。
其次,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需要就业思维上的创新。大学生在职业价值标准上的功利性是目前树立价值观的难题,原因是大学生受到市场经济和各种各样的文化及价值的负面影响和剧烈的冲击,面对这样的现实难题,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在观念上对学生进行教育,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从单纯的打工就业向创造性创业的质的转变,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发展的观念来指导学生的就业,让大学生远离急功近利的思想,树立实现自我价值和贡献社会的就业价值观。
最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就业思维上的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学生在诚信上的表现令人诧异,主要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在就业推荐表中,很多大学生的个人简历上存在虚假信息,另外,就业选择很随意,不考虑用人单位的损失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学校在就业指导上进行改进,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就业思维创新的措施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根据大学生的就业实际情况和大学生的利益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也能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隐患,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就必须做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核心思想。
第一,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大学生就业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在就业能力和知识上的不足,主要是学生对于就业问题的意识较迟,一般学校会在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才开始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其实学生的就业工作应贯穿到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是在学生毕业的时候去实施,而是要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就开展,使学生在学习的开头就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要使其一入学就存在就业的危机意识,从而促使学校和学生都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等,学校在安排课程时也注重就业指导工作的参与,使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针对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和优势,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且随时检查自己实践的效果,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科学的改善。同时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艰苦奋斗的就业精神来鼓励自己,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实现自我的价值。
第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生要想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必要的,同时,还要观察社会的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用外界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审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扬长补短,树立正确合理的就业观。现代的学生首先要培养的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校的时候就要注意去基层和农村实践,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精神来锻炼自己,在集体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是次要的,这种观念在现代学生的思想里是颠倒的,他们认为个人利益重于集体的利益,这种价值观应改正。学生在就业上存在的问题还有眼高手低,学生应响应政府关于“先就业,后择业”的号召,先让自己投身于社会工作中去,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在具备了一定的就业经验和实践能力后,再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第三,创新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业是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关系到个人生活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和谐,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阶段,在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对传统的方法扬长避短,还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来改进教育的方法,创新教育。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的,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要结合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等手段,让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如社团、宿舍和网络,指导人员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并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教育工作,为毕业生提供一个真诚、可信赖的环境,帮助他们顺利毕业和就业。其次,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要在结构上体现跨专业的特色,指导人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要较深厚,针对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适时进行专题讲座和报告,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好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就业的挑战。
当代社会发展对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严格,用人单位关注点也在不断增加,除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外,还有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要求,由于这种用人标准和学生自身思想的变化,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要增强学生的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教育,针对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的指导工作。高校要把就业指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地用思想政治教育来指导学生的就业,必须把握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需求和特点,然后根据这些新的变化,在学生的就业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指导功能。要在第一时间做好就业形势和政策教育,积极分析国家的经济和就业的实际状况,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期望,通过社会实践、讲座和报告等活动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帮助学生养成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良好精神和观念。在就业指导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学校领导要及时给学生上就业形势政策动员课,培养学生科学的就业思维和就业观念。
[参考文献]
[1]卢秀平.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文教资料,2010(8).
[2]李红新,马延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11(3).
[3]张燕芬.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