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可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0: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可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模式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73-02
信息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在信息化项目展开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将直接决定信息化项目的最终质量。要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企事业单位对信息化项目可行性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模式也不尽相同。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大型综合企业集团。因此,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信息化具有其独特模式,与一般企业信息化存在着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信息化项目分类为自主开发型、引进试点型、提升完善、项目推广型及基础建设型等不同类别。这一特点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模式必须要满足以上不同分类项目的要求。
下面是根据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求出发,给出了可行性报告编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1.背景方面应该列出本项目依据的有关企业或集团的战略、规划、计划、文件、有关指示、纪要及上级机关的批文、批件、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等。
针对提升完善和推广应用项目需要简要介绍项目前期实施和应用的总体情况,包括基础条件、总体目标、实施范围和内容、完成的工作、取得的经验、应用效益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项目必要性方面要注意特殊情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从对业务或信息系统提供基础环境、技术支撑、安全保障等方面分析项目的重要性、目的和意义。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需要根据业务和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主要业务内容,从业务和信息化等方面分析项目的重要性、目的和意义,主要侧重管理改进、工作效率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等方面。
二、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注意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业务现状,管理和信息技术的总体水平,技术应用的范围和规模。举例介绍国内外先进技术应用的成功案例,主要包括背景、目的、规模、主要采取的技术手段,以及取得的成效等。国内外总体发展趋势,未来信息技术应用方向等。
三、需求分析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描述现有应用系统、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网络系统等基本情况,说明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阐述目标系统的需求。
2.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项目需要描述现有业务情况,主要业务功能,核心业务流程。描述信息系统情况,系统主要功能、覆盖的范围,数据源情况,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基本情况等说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3.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描述原有业务模式和应用系统,分析原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业务扩展,系统功能不足,系统性能不足,系统和数据覆盖范围有限,现有技术水平较低等方面问题,进一步阐明推广或提升完善现有系统的必要性。
四、在建设内容方面需要注意
1.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开发、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要详细描述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安全。从涉及的主要业务功能、实施的子系统、覆盖的单位或区域等方面界定项目实施的范围。
2.引进技术应用项目注意详细描述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安全。从涉及的主要业务功能、实施的子系统、覆盖的单位或区域等方面界定项目实施的范围。
五、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
1.主要功能方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图文描述系统的功能。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及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用需要绘制系统、子系统功能图,包括功能树、数据流程图及其简要说明,并对新增或改进部分加以标注。
2.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和集成方案方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说明与其它系统的关联、集成关系、可以支持的应用系统,并说明在本项目实现的、与相关系统集成的技术方案、采用的技术手段等,体现与已有基础设施的集成。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该绘制系统关系图,描述与相关系统的业务关系、信息关联和集成关系以及接口关系等。说明在本项目实现的、与相关系统集成的技术方案。包括系统集成架构图,目标系统主要功能,相关系统和主要功能,目标系统与相关系统的业务关系、数据关系、并描述集成主要内容,采用的技术等。
3.本项目系统架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项目需要绘制本项目系统架构图,并用文字进行描述。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需要绘制本项目系统架构图,用文字进行描述。并对新增或改进部分加以标注。
4.标准化方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说明本项目使用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等。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项目必须分类说明本项目采用的标准,或者可形成的标准,如代码标准、业务流程模板、实施方法模板等。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该说明本项目采标情况;并描述项目前期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业务流程模板、代码、接口等标准,及推广方法、措施等。
5、其他如技术路线或采用的技术、系统安全设计、主要创新点等方面与一般的项目研究编写方法一致。
六、系统配置及技术方案比较
系统配置原则从系统可靠性、可用性、先进性、成熟性、实用性、标准性、开放性以及节约投资等多方面考虑提出软件、硬件配置原则。技术方案比较针对不同的技术方案从功能、性能和价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并给出建议方案。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投资估算依据及方法,包括取费标准,工作量估算。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包括国家高新技术项目计划、集团公司或股份公司或资产公司、企业自筹等渠道,并对项目投资列入的板块加以说明。如下表:
八、项目组织及实施策略
在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方面,要有所分别: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项目应绘制项目组织机构总述及图示,描述组织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和人员安排,各组织成员名单。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绘制项目组织机构总述及图示,描述组织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和人员安排,各组织成员名单。并对前期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业务流程模板、代码、接口等标准以及推广方法和措施等加以描述。
篇2
近年来,我市通过不断整合物流资源,加快载体建设,优化物流环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提高。
2007年,我市物流相关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为14.47亿元,比上年增加10.1%,占GDP的比重为7.48%,占第三产业GDP的比重为18.9%。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健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日趋完备。物流企业茁壮成长,规模不断扩大,管理逐步规范。双汇物流等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和项目已投入运营;北方国际物流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完成了选址和规划设计,目前正在抓紧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但是,应该看到,我市物流业还处于传统仓储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过渡的起步阶段,物流资源利用率较低,物流成本较高,物流企业的经营业态、组织方式、管理水平及信息化程度还不能完全满足工商企业对物流的需求。物流业基础设施滞后、技术装备落后、信息化水平低、物流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不配套,制约了我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及社会经济发展。为此,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快实施《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明确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和负责人。要按照国家物流业发展协调领导机构设立的要求,结合我市物流业发展实际情况,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管理机制。市政府全面负责物流业发展工作,市商业部门负责物流项目、物流企业、政策制定等物流业发展的具体工作,发展改革、交通、规划、土地、工商等部门要积极予以配合。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一)根据我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确定我市物流业发展总体目标如下:
首先,将我市打造成为沈阳经济区连接辽西与沿海经济区以及蒙东地区的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其次,将我市打造成为中蒙俄国际物流新通道及东北与华北之间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最终,将现代物流业打造成为阜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以省委、省政府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和阜新融入沈阳经济区为契机,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作,建立起区域性物流协作体系。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如下:
1.到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占我市GDP的比重达10%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占我市第三产业比重达28%左右,货运总量增加到5000万吨;启动北方国际物流产业园、城南物流发展区、城北物流发展区和五大重点物流中心的项目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物流企业。现代物流业发展形成良好态势,初步形成以我市为中心的辽西蒙东物流一体化格局。
2.到2015年,建成快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将阜新发展成为沈阳经济区连接辽西沿海经济区及蒙东地区的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中蒙俄国际物流新通道上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东北与华北地区的新兴物流节点城市,形成与大连、营口、锦州港、中蒙口岸、中俄口岸共同发展的“港-区-口岸”联动的国际物流体系。货运总量增加到10000万吨,物流增加值占我市GDP的比重达12%左右,物流增加值占我市第三产业比重达30%左右。
(三)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必须重点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1.依据城市产业发展和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拓展的需要,高起点规划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使之成为承载区域中心城市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等集聚和辐射功能的载体。同时,要认真落实好我市物流业发展规划,指导全市物流业发展。今后,凡新引进的物流项目和现有物流企业搬迁改造项目,都要严格按规划要求,进行布局建设。
2.根据建设沈阳经济区连接辽西沿海经济区及蒙东地区的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的要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开发和策划一批牵动作用大的物流项目,并通过对外招商引资方式,建设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带动我市物流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建设。
在“十一五”物流发展项目的基础上,未来几年里全市重点推进32个物流重点项目建设,估算总投资为190.6亿元,项目实施规划期约为10年。其中,5个综合物流园区项目,投资156.6亿元;7个工业物流项目,投资3.1亿元;14个涉农物流项目,投资17.5亿元;6个商贸物流项目,投资13.4亿元。
3.通过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和合资合作,将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向社会转移外包,积极培育一批本地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对现有的大型批发市场逐步采用交易和物流分离的运行模式,建设一批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物流企业;对带动性作用明显、辐射能力强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分拨配送中心给予政策支持,促其扩大规模和提高档次,通过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实现对小型物流企业的整合。结合新兴接续产业发展,配套发展对应的物流项目。
4.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地产投资商,进行物流园区和中心整体建设。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入驻,积极推进我市国有物流企业的转制重组和对外联合,使外来企业和投资成为加快我市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5.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推进一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物流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社会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利用率达到90%以上;培养一批物流专业和实用技术人才;发展一批物流科技研发企业,引进一批高端人才。促进全社会物流技术、物流科教和从业人员素质全面提高。
三、加快园区建设,整合物流资源
(一)加快物流园区建设
全面启动辽宁阜新北方国际物流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城南物流发展带、城北物流发展带。
1.辽宁阜新北方国际物流产业园区
位于新邱区东北部,紧邻新邱工业区、新邱建材工业园区。规划用地面积6.5平方公里;交通条件优越,汇集公路、铁路两种运输方式,与城市外环路、铁阜高速、盘奈高速、101国道以及新邱火车站相连;将要建成辽西沿海经济区和沈阳经济区与蒙东、蒙古以及俄罗斯地区进行资源和生活资料交流的重要通道。为支持该项目建设,借鉴物流发展较快的其它城市经验,市政府将在北方国际物流产业物园区公共服务区、园区示范区的建设上给予土地、资金、税收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以加快项目的实施进程。
2.城南物流发展带
位于细河以南,东起高德市场,西至平西工业园,依托煤城路、振兴路,区内包括业翔物流中心、辽西小商品批发市场、振兴路果品市场、粮食批发市场、粮油批发中心、水产批发市场、华西生产资料物流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和专业市场。发展带总长度近10公里,集中了全市大部分的物流企业,并拥有丰富的仓储设施及铁路货运专用线、密集交易市场群和棚户区改造产生大量的闲置土地资源。随着新一轮的交通建设项目的实施,交通运输的便捷程度将极大的提升,为物流企业的运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该区域发展重点是现有物流业的扩大提升和新项目的培植。
3.城北物流发展区
位于细河区四合镇,沿四合路两侧,南起四合桥与东风路交叉口,北至锦阜高速北出口,涵盖建材物流市场、旧货交易市场、蔬菜批发市场三个大型集贸市场和两个大型粮库,占地约12平方公里。城北物流发展区与城市外环路以及阜锦高速紧密相连,与市区间交通便利,集聚的市场群产生充足的物流需求,发展用地丰富,具有发展物流产业的良好条件,重点是新兴物流业项目的布局、规划和引进。
(二)积极整合物流资源
在对现有物流资源整合提升的基础上,围绕我市主导产业谋划新建一批物流设施。
1.全面提升做大交通、煤炭、农产品等物流中心,做专做强十家子玛瑙、大巴肉驴等专业配送中心。通过加强基础设施改造,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增设区域各城市物流服务网络等措施,提高上述企业整体服务功能,扩大服务半径,增强区域辐射力。
2.结合产业发展,尤其是专业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围绕装备制造、煤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相关物流设施、项目、企业的规划、建设和引进。
3.近期规划建设彰武综合物流中心、交通物流中心、清河门煤炭物流中心、阜新市国际农产品物流园等。积极推进各物流中心建设前期工作,及早完成选址和可研报告的编制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加大对外招商工作力度,适时起动建设。
四、积极培育企业发展,加快物流业信息化进程
(一)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现代物流业重要市场主体,其发展程度代表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要通过引进、培育等方式,大力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使我市成为辽西、蒙东地区物流节点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1.是积极引进国内外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新引进一批国内外第三方物流企业,带动和提升我市物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
2.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鼓励本地一批传统物流企业,利用自身设施和服务网络优势,与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开展广泛的合资合作,提升管理水平,成为本土的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一批带动辽西、蒙东物流节点城市建设的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
3.从工业企业内部和批发市场中分离出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推进大型工商企业通过改革和企业重组等措施,逐步实行物流业务从生产中分离出来,面向社会开展物流服务,形成第三方物流企业。
(二)积极搭建物流信息网络平台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特征。我市物流信息体系构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
1.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积极研究,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以我市为基础建设辽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通过对物流相关信息的采集,为生产、销售及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提供社会化、基础性的物流信息,满足社会对物流公共信息的需求,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通过物流共享信息,支撑政府部门之间、行业管理与市场规范化管理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该平台作为中蒙国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两国企业提供国际化、基础性的物流信息,满足两国对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和共享的需求;同时,加强国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其他平台的交互联系,实现与电子口岸等信息系统的对接。市政府将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及早启动项目的前期工作。
2.行业和企业物流信息化
加快煤炭、果蔬、粮食、玛瑙、煤化工、轻工产品等专业物流信息中心建设及其一站式服务体系网络,积极融入辽宁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一步整合社会物流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社会化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强化企业物流信息化和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
加强对物流信息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推广全球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条码技术(BarCode)、无线射频技术(RFID)、企业资源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的应用,引导企业在建立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一体化物流综合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物流综合管理的效率。
五、强化措施保障
(一)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物流业发展
借鉴发达城市作法和经验,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主要内容为:市财政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采取补贴、贴息等方式,重点支持物流园区和中心基础设施、重点物流产业和信息化项目建设;对经确认的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用地予以优惠的政策扶持;对新建重点物流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所需进口设备,经确认后,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所需国产设备,享受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政策。
(二)做好前期工作,促进招商引资
市财政每年安排部分专项资金用于物流项目建设前期工作,重点用于制定全市物流业基础设施项目。如:物流园区、中心等项目的开发、策划以及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等前期工作。定期开发、策划和包装一批物流项目,制定物流项目招商引资计划,召开面向国内外的招商推介会。开展网上招商、分区域招商活动,引进国内外物流投资商进行建设。对大力引进物流项目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给予必要的奖励。
(三)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在国家和省规划建设综合交通体系的基础上,我市以公路建设为重点,构筑连通辽西、蒙东地区各城市的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方式相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加快建设彰通、盘奈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城市环城快速路。形成与沈阳经济区物流核心城市相适应的道路交通体系。
积极推进巴新铁路复线及其二期巴珠铁路建设,加快高新(新义)既有线改造工程、启动阜(新)沟(帮子)线项目前期,使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与铁路进行有效衔接,增强铁路货物运输能力。
争取启用北山军用机场,改建成军民两用机场。
(四)明确责任,加强监测
对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并将其纳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考核内容,强化跟踪检查。研究设立现代物流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统计制度,并组织开展全市范围内的物流普查,摸清底数。定期对全市物流业发展建设情况的跟踪分析和动态监测,提高对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管理水平。
篇3
现将我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意见报告如下:
一、务实创新争先干事
回顾上半年工作,主要着力点及其成效是:
1、明确目标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2006年重点工作和各项责任制要求,系统提出了涉及本局的16类56项分工抓落实意见,并跟踪督查和严格考核。
2、稳定工业大局。改进和落实全市工业部门、乡镇经济目标责任制,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在水泥产业景气度低、化工产业增势趋缓的情况下,实现了整个工业经济“时间过半、完成指标过半”的预定目标。原创:
从工业总量上看,整体运行“高”开稳走。相对于去年初“低开”局面,市今年工业产值首月增幅升至19%,之后几个月则稳定在25%至30%区间。前5个月,全市工业总产值69亿元,增长27%,完成年计划的41%,其中“六六”产业产值36亿元,增长3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2%,支撑作用日益突出。规模企业产值增幅从年初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逐月回升,至5月底已经持平,预计未来几个月将延续小幅提升势头。
从“2+6”产业看,特色拉动作用显著。新增长点多于缓冲性因素,特别是六大特色产业继续发力,1至5月累计增长率从高到低分别是:绿色食品59%;皮革塑料54%;新型电光源52%;机电43%;羽毛球38%;纺织服装33%;竹木加工27%;消防器材23%。三友电子、江变公司、消防设备、江纺公司、华顿服饰、恒亮蜂产品、航宇文体等重点骨干企业增势不减,欧派装饰、三棱塑胶、健康食品、西本木业等新兴骨干企业强劲增长。
从镇域工业上看,你追我赶有序竞争。到5月底止,全市14个工业乡镇(街道)产值已突破10亿元的有贺村镇和虎山街道,已达到5亿元以上的有上余镇和清湖镇,已完成亿元以上的有淤头镇和峡口镇等7个乡镇,凸现各地加快发展工业的动力足、成效大。
从规模企业用电看,电力供求矛盾平缓。今年以来,相对于前几年电力对产能发挥的瓶颈制约明显减弱,1至5月累计用电3577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1%。
3、有序推进项目。
掌握全盘情况。年初即置备全市工业项目、项目用地、项目融资、用工需求等“4个本子”,并追踪其实施进度或动态变化。经向上争取,我市列入省“双千工程”项目1个(三友公司固定资产投资8100万元、原创:年产7000万支的10条t5型节能灯管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同时列入衢州市重点技术改造计划的新建项目20个。继去年虎山集团项目申报国债资金之后,红火集团项目有望获得今年国债资金支持。
推进势头良好。1—5月,全市工业在建项目227个,投资额10.53.亿元,增长80.6%,完成年计划的52.6%,其中50个千万元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已有40个开工建设,开工率80%,完成投资3.48亿元,其中金龙公司年产300万套缝纫机梭床、顺泰化工公司年产3500吨压力容器、科力汽配公司年产8万套汽车制动阀、自动化仪表厂出口精制木制品、华艺服饰公司年产100万件服装电脑锈花等6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六六”产业成为工业投入的主力军,完成投资额7.47亿元,占全市工业项目投资额的71%。“310”重点技改项目中,江化高纯度环氧树脂生产线项目当年计划投资6470万元,1至5月已完成投资1930万元,已进入厂房建设阶段;虎山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动工时间未定,主要是基于当前市场形势和企业资金状况。另外,红火集团投资5000万元的铁路专用线预计6月底开通。
规范项目管理。去年底我市出台的工业投资项目审议协调制度顺利实施,今年以来已组织预审项目73个,原则同意落地项目66个,总投资10.88亿元,有7个项目因选址、环保等原因未获通过,发挥了“引导投资行为、规范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集聚,改善项目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的积极作用。
创新服务机制。经积极筹备,正式设立“江山市工业项目促进中心”,其主要任务是搭建项目服务平台,深化项目系统服务,集聚项目服务人才,着重从微观层面上为企业策划更多、更好特色产业项目提供可研、对接、包装等实务支持,充当项目推进和招商引资的“铺路石”。
排解发展难题。精心组织“项目服务月”活动,由局领导亲自带队,兵分10路上门走访“2+6+x”产业、百余家规模工业企业,问卷征集、汇总梳理、协调解决或向上反映企业各类发展难题个。对水泥企业近期重现的运输难题以《紧急情况反映》形式双向报送市政府和衢州经委。
4、提升拓展平台。前5个月,“两区”基础设施投入3989万元,新入园企业41家,引进市外到位资金8706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9%。组织开展我市工业园区、基地、乡镇功能区基本情况和“十一·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调查,确切掌握2006年现规划范围可开发土地面积和乡镇工业区块可利用土地面积,并围绕“强化平台支撑力度,逐步形成“2+5”的总体空间布局,即两个省级开发区、五个市级工业基地,规划总面积10.7万亩,满足我市今后20年工业发展平台需要”加强对接与协调。
5、不遗余力招商。强化考核,全员参与,1—5月我局已上报(数)新招商引资项目20个,到位市外资金4000万元。局领导带头创意谋划,年初至今已提出重大前期项目建议30个。经积极推动,我市加强利用外资工作,首次实行单项责任考核,并已推出江山市2006年利用外资项目(中英文对照文本)37个,分类指导,全力推介。上半年,新审批外商投资项目个,注册资本万美元,全市实际到位外资万美元。
6、充分重视商贸。前5个月,全市外贸自营出口1950万美元,增长31%,完成年计划的39%,骨干企业出口规模扩大,特色产业出口亮点频现。我市被商务部列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精品商厦完成整体设计和招商包装,前不久赴宁波、义乌推介。省级龙头企业——左邻右舍便利有限公司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工程选址已定,需要协调事宜经我局转报市政府后已有抄告意见。“千镇连锁超市”工程走在衢州市前列,全市已建有乡镇连锁超市或村便利店百家以上。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成品油调价后的市场稳定。农村散泥市场开发经验在全省会议上交流发言。强有力打击私屠滥宰和“瘦肉精”行为,稳定部分乡镇定点屠宰管理秩序,市区肉品4月1日起实施“市场准入制”。民爆物资配送市场整治取得积极进展。
7、综合协调服务。
积极建言献策。衢州“两会”期间我局代表提出的“发挥‘科工会’作用、推动产学研联合”建议,得到厉书记的重要批示。相继提出的工业纳税大户财政融资政策建议;创建风林、大桥制造业基地和虎山、双塔特色产业区块建议;淤头小企业创业基地若干建议意见等,均受到市领导的充分重视。
充实规划内容。从形势发展需要出发,进一步完善了我局去年拟定的除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以外的江山市“十一五”工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商贸业、开放型经济、互通口(江郎、四都)、生态工业、散装水泥发展等7个发展规划。
推动产业进步。组织召开我市机电产业工作会议暨中国机电信息网站开通仪式,以及变压器、开关生产企业发展研讨会。牵头完成《江山市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调查报告》,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作“立足科学发展,推动技改创新”的书面发言。深入皮革注塑企业调研,着手制定发展规划和组建行业协会。研究制定石灰窑整治实施方案。推动和指导企业开展节能和清洁生产。
聚焦企业关注。及时组织申报并兑现2005年度“市长特别奖”(18家企业获奖)和出口补贴、退税等政策。向全市社会各界赠发千册《江山市涉企政策汇编》。指导我市4家企业编制《商业计划书》,参加衢州市(上海)融资洽谈会,同时组织36个工业项目企业参加我市融资推介会。组织申报(年审)企业“创业绿卡”。
坚持开放兼容。以协办全省农产品加工工作会议为契机,推动我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经积极争取,我市被列为省有机产品生态试点县,并承办衢州片认证培训班。积极申报商务部“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信福工程)”试点县。
强化服务本领。开通网上“对话平台”,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进一步提升机关服务效能。开启干部“互动学习年”(共设11课),着眼全市发展大局,各抒己见出新招。输送局领导赴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办公室挂职锻炼。
二、只争朝夕狠抓落实
1、经常“回头看”。
对照市委、市政府2006年重点工作和部门责任要求,逐项检查,侧重对经济运行、项目推进、平台构建、招商引资等进行跟踪、督查、协调和服务,确保达到或超过全年各项经济指标和发展目标。原创:
2、坚持规划指导。
按计划、高质量完成由经贸局牵头的江山市工业发展规划、中北部工业经济区、乡镇工业功能区布局、皮革注塑、城市商业网点、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等6个新规划的制定。
3、确保走稳走强。
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把握我市经贸运行态势,确保走稳走强,并加快产业发展预测应对机制建设。重在整合兑现,发挥我市“工业30条”等政策的激励效应和引导作用。指导成立江山市皮革注塑行业协会,并推动其实质性运作。及早谋划和明晰下一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4、推进项目建设。
新老项目“两手抓”。多方面保障以“310”为核心的50个千万元重点工业投资项目按计划实施,力争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增强工业项目投资审议协调制度的可操作性,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尽早摸排和深度开发2007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技术创新、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企业信息化、资源综合利用等新的亮点项目。发挥“江山市工业项目促进中心”平台作用,着力从微观层面上为企业策划更多、更好特色产业项目提供可研、对接、包装等前期实务支持,充实工业投资项目储备库。
紧抓招商引资不放松。捕捉最新招商信息,强力推进产业招商,紧盯在谈意向项目,跟踪服务协调支持,注重“扶上马、送一程”。组团参加浙洽会(已参会)、厦洽会等省(境)内外投资洽谈会,沟通联系我市海内外同乡联谊会,力求我市利用内、外资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5、优化发展空间。
勾划“大”平台框架。结合我市工业布局规划编制,深化工业园区、基地、乡镇功能区调研,进一步掌握全市工业熟地和待开发土地情况,包括各区块的用地潜力、产业布局、政策配套、准入制度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模式(如民企或部门单位建设标准厂房)等政策建议。
利用“小”平台空间。着力完善和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平岗山——已入选省第二批、十里牌——已申报省第三批),使其成为加速企业成长的摇篮和集聚平台。
6、提升商贸服务。
强化“政策引导、规划布局、招商推进”。及早出台我市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含特色街扶持政策),以及“千镇连锁工程”补充意见。突出抓好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探索编制《城市社区服务型经济产业目录》,促进城市经济与工业经济互动发展。突出抓好精品商厦推介招商和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开工建设。
壮大出口主体队伍,扩大出口大户业绩。力争全年外贸自营出口首次突破5000万美元大关。
继续推进“放心工程”,顺应新形势要求。年内实现“千镇连锁超市”乡镇全覆盖,连锁超市或便利店要增至200家,其中进学校6家。开展“放心肉”进店堂、进学校活动。继续推进省有机产品生态县试点工作,加快我市认证步伐。力争成为我省“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信福工程)”试点县。
7、优化要素配置。
(1)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引导和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拟组织我市400多家企业参加衢州“科工会”产学研项目对接,全程跟踪,务求取得更大成效。深化“创业素质工程”,选送参加衢州工商管理研修班,组织培训企业中层骨干60名。
(2)千方百计缓解企业资金瓶颈制约。组织实施我市工业纳税大户财政融资政策和50家重点微小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参加各级工业项目融资推介会。主动争取2006年度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等财政专项资金和省级外贸发展基金向欠发达地区(我市)的倾斜。原创:
(3)运用部门职能资源为企业排忧解难。密切关注事关经济运行的成品油、运力、用工等阶段性、结构性因素,制定并落实我市2006年有序用电预案,加强综合协调。积极探索机电产业联合做强和校企合作办学等有效途径。
8、发展生态工业
淘汰落后生产,加快产业提升。推进实施2006年我市水泥机立窑拆除和石煤烧石灰窑关停,以及清洁生产审核等环境整治计划。加快农村水泥散装化步伐。
9、参与“四城联创”。
全面完成经贸局职责范围文明建设、城市园林、旅游城市、爱国卫生等工作,并支持和配合所在社区创建工作。
- 上一篇:贯彻落实工会法情况汇报
- 下一篇:审计信息理论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