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范文
时间:2023-08-23 16:1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计算机技术;应用实效
前言:
在2015年两会上提出中国未来企业发展趋势将为“互联网+”的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使用,计算机技术逐渐深入到各企业内部,并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在未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企业应更加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企业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技术保证,从而使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国网络使用人群(网民)规模从3.78亿人增长到8.76亿人,互联网在全国人民中普及率达到69.12%,比上一年增长21.03%[1]。与此同时,互联网在我国企业发展中的使用数量也逐年增长,到2013年底我国大、中、小型企业中86.12%的企业使用互联网,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中。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大、中、小型企业计算机技术的使用率同比2013年增长12.32%,也就是说在2015年中国各大、中、小型企业都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并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中[2]。相比于小型企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率,大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率更高,我国大型企业通过近几年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全部步入信息化,完成企业科学管理。
二、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主要技术手段
(一)信息技术统计技术
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作为信息“大爆炸”的产物,大数据的出现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一定考验,充分考量着企业对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信息统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与统筹优化。基于网络数据大流量表达方式的基础之上,将企业所需信息进行整合与过滤,为企业决策留住高效信息。
(二)企业信息安全技术
基于宏观角度分析,当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开展的过程中,信息安全影响因素屡见不鲜,造成企业内部出现大量的信息安全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企业信息安全技术的运用,对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程度以及等级效用明显。对于信息安全技术而言,主要包括访问控制、防火墙控制以及信息加密等。1.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与保护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是当前企业应用相对广泛的安全技术手段之一。访问控制技术,主要任务是保障网络资源的安全性,避免被非法使用与访问,对维护企业自身网络体系安全以及保护网络资源十分重要。访问控制涵盖的范围相对广泛,该安全技术通过制定出系统性的方案,将标识当中的功能进行描述,形成组织并托管,将企业所涉及到的数据及资源进行整合,将接口端与权限引擎相结合,给出权限功能,回答的方案包括有、没有以及故障等因素。2.防火墙控制防火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够充分的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性措施,根本目的是维护网络安全,对黑客行为建立屏障及规范。同时,防火墙控制技术,能够对通信系统的进出门槛设置。进而在边界建立通信监控系统以及隔离内部与外部网络,最大限度上的阻挡外部网络方面的侵入。当前所产生的主流防火墙技术,具体包括三种类型:过滤防火墙、防火墙、双穴主机防火墙。3.信息加密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针对信息因素进行管理与应用,当前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信息加密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网内数据、文件、口令以及控制信息等,确保网上传输的具体数据。网络加密在企业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加密的常用方式,包括链路加密、端点加密以及节点加密方法三种[3]。
三、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具体应用
(一)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应用
当前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信息化建设体系,企业对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要求较高,强调网络制度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是指因素,则是通过计算机对企业网络定期维护以及日常事物方面的管理进行充分研究,掌握企业生产过程、事物处理、现金流动以及客户交易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完成整合与处理之后,制定具备针对性的措施。在有关信息整合以及提供决策之后,能够满足自动化以及远程控制指标,例如对制造企业而言,日程管理方面工作流程的优化,在信息化自动控制以及网络技术帮助下,能够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全面监督,为产品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二)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对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有效规范能够最大限度上提升经营成果,使得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流程得到优化。诸如对事物决策以及数据管理系统方面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内容,提高企业对数据收集的效率及速度,满足企业对生产经营数据的加工与整合,最大限度上的提升信息精准度。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体系的充分融合能够发挥出实效性。基于此,在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应用,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信息各项基本形式进行高效管理,例如对电子文档、视频文件、电子邮件以及多媒体信息等,将现代化办公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快速发展。
总结:
通过全文对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应用的讨论,不难看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要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整体工作流程中,从而推动企业实现全面信息化建设。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对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实效性较强。
参考文献:
[1]王冰.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研究与应用[J].河北企业,2015,01(05):18-19.
篇2
1、引言
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传统粮食企业可以对企业的各个关键业务环节进行优化,改善企业组织结构,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同时可以统一运作平台、共享业务数据,为管理层提供参考依据,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水平。正因为信息化建设可以给企业带来诸多好处,目前传统粮食企业正大力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粮食行业来说是一场带有深刻变革意义的创新与尝试,在推广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陷入许多困境、遇到诸多问题。
2、传统粮食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主要困境
2.1 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显然,多数粮食企业还没有摆脱传统的行政干预和计划经济的管理阴影,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思想不到位等状况,对新技术不适应、对新理念有抵触。特别是信息化的改良将会推动传统企业实现全面、彻底的改革,从观念更新到业务优化甚至组织机构的重组等,都会造成企业上下一时很难适应。要对这种落后的传统行业实施信息化,确实困难重重,不仅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挫伤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2.2 忽视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造成大量盲目实施或重复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改进、逐步提高的过程,但由于传统粮食企业缺乏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模式,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容易形成被动信息化的局面。而且,一般企业没有组建专门的机构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系统的统一规划和部署,各部门可能自行其是独自建设各自的信息系统,这样一方面造成企业大量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内部信息的不对称、不畅通,形成大量的信息孤岛,同时埋下了网络和信息的安全隐患。
2.3 大部分企业没有自身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和信息化实施人才
受传统就业观念和用人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一般粮食企业是吸引不了信息技术人才的。大多数粮食企业只配备基本的信息系统维护人员,根本没有专业的信息管理机构和技术人才,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显然,引进的信息技术只有通过消化吸收与企业实际融合以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这就需要企业自身要有一定的应用研究、创新开发的能力。同时,由于传统粮食行业本身信息化基础薄弱,信息技术人才的缺失已成为粮食仓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大软肋。
3、传统粮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3.1 革新传统思想观念和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企业体制创新
传统粮食仓储企业实施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其主要任务还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资源要素进行重组,以建立一套符合信息化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因此,在规划信息化战略时就应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改革创新相结合,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不仅是―种先进的管理程序和手段,实际上也体现了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可以讲,粮食仓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引进现代管理的过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3.2 注重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减少信息孤岛
近年来,粮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完成了以储粮安全为目的的粮情智能化监控系统、为日常管理服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出入库管理为主的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和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并对电子商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由于建设实施的信息系统项目繁多,在开发应用中难免会出现重复无序建设和信息数据不连贯不共享方面的问题,应引起高度注意。因此,在信息化建设前期规划时就应规范技术标准、统一数据格式、定义模块接口,为应用信息系统的扩展性和协同化提供基础,应充分考虑平台的复用和数据的共享功能。
3.3 积极跟踪和应用前沿的信息技术,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的水准
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构建全息化智能化的储粮仓库监控管理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云计算的应用为开发更具智慧的粮食决策调度系统和从事电子商务构建了应用平台。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传统的粮食企业应该大胆尝试新技术在新领域的创新应用,而不应只停留在传统的开发模式上和应用领域中。广大企业应利用各种最新信息技术整合企业资源,尽量满足生产和管理需求,努力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3.4 营造良好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氛围,大力培育自己的信息化人才
随着粮食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信息化建设的模式需要从整体引进和系统托管方式逐渐向合作开发或自主开发过渡,这就需要大量懂技术、会管理、熟业务、善协调的多层次复合型信息化人才。企业必须通过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和完善人才培训体系来保证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先进性,不仅要提升信息化人员意识和素质也应让他们体会到认同感和归宿感。只有这样才能培育真正扎根于普通岗位、献身于自身企业的信息化专业人才。
篇3
关键词:企业 信息化 建设
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着重大变革。信息技术(IT)以其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不可阻挡的魅力在各个领域迅速渗透和扩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局面已经形成。一个以知识经济、创新经济、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为特点的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近两年来,“信息化”更是成为中国IT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被列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国家为制造业信息化下定决心:“十五”期间,要投入上百亿元。建立203个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以期将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由现在的l5年缩短为l0年。那么,什么是信息化?企业为什么要搞信息化?企业应该怎样去实现信息化?
I企业信息化及其总体目标
1.1企业信恩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组织、市场营销,到原材料供应、财务管理、人才管理和技术创新等,全面运用信息技术,装备信息设备,建立有机联系的、快速反应的、科学的信息系统并保证其高效运行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深入开发和充分运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研发生产及管理等各项活动的水平和效率,科学、高效地组织企业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大部分。
(1)信息技术与企业的技术和生产体系的结合。目的是辅助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体现为先进的研发、生产设备的采用,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以及在设备、生产线方面大量采用单片机、微机进行控制以实现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硬性的生产力的直接提高。
(2)信息技术与企业的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的结合。体现为采用先进的企业管理体系,例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资源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电子商务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软性的思想提升与管理自动化。
综观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通常在第一个方面做得较好,而在第二个方面往往做的比较欠缺。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更多地考虑如何把信息化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结合起来。
1.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基石。在当前条件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通常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的有效利用,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拓展,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高效和安全的改造,以实现通过信息流来控制和优化利用物料流、资金流和知识流,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生产制造、质量保证、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综合能力,紧紧围绕市场和客户,不断优化企业、产品、服务、成本、环境影响和知识创新等目标体系,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经济目标的快速实现。
2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必然的选择
人类社会进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以来,制造类企业经营战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2O世纪30--70年代,企业通常以价格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主要采用成本领先战略,通过追求产品规模效益来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以基础制造结构控制为核心的传统制造战略是当时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产能计划与设施规划、作业计划与库存控制、生产活动(动作规范、工艺、零部件)的简化和标准化、分销体系的形成等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和MRF(物料需求计划)等企业信息化单元技术开始在企业得到应用。
70-80年代,传统制造战略已难于更有效的提高制造企业竞争的绩效,全面质量管理(TQM)、最优化生产技术(OPT)、准时制生产(JIT)等以生产过程和生产组织单元为对象,对企业生产流程和生产组织进行持续、渐进改善的制造思想和管理方法相继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在此期间,CADI,CAM得到了广泛应用,MRF发展到MRFII(制造资源计划)并与JIT集成,形成MRPII和JIT混合运行模式,部分信息化单元技术日趋成熟,并成为以生产流程控制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战略的主要技术平台之一。
8O年代中期以来,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竞争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产品开发过程和组织绩效的改善、生产与开发流程的集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产品研发与制造的集成、产品研发与市场的集成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计算机集成制造(CIM)、逆向工程(RE)、快速制造等现代产品开发与集成哲理和技术手段开始在企业实施应用,极大地加快了产品开发速度:市场活动、开发活动和生产活动的集成,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经营战略实施重点逐渐由生产制造转向产品创新,基于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的产品创新战略逐渐形成并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心。
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企业合作、并购行为,全球制造资源正处在广泛的整合和优化过程中,基于Intemet/lntranet(因特网,内部网)构架的企业动态联盟和虚拟企业组织正在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管理关注的焦点逐渐从内部价值链转向外部价值链,企业资源计划(ERP)、协同产品商务(CPC)、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技术已成为21世纪企业生存和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重要的发展战略和必然的发展趋势。
从以上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信息化与工业化一样,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2l世纪初期,我国妻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就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也必须通过信息化建设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对于承担着国防事业建设重任的军工电子企业而言,面对国防的迫切需求和多品种、短周期、小批量的需求特点,改变传统管理方法,采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更是当务之急。
3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3.1有效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
篇4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
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着重大变革。信息技术(IT)以其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不可阻挡的魅力在各个领域迅速渗透和扩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局面已经形成。一个以知识经济、创新经济、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为特点的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近两年来,“信息化”更是成为中国IT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被列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国家为制造业信息化下定决心:“十五”期间,要投入上百亿元。建立203个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以期将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由现在的l5年缩短为l0年。那么,什么是信息化?企业为什么要搞信息化?企业应该怎样去实现信息化?
1企业信息化及其总体目标
1.1企业信恩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组织、市场营销,到原材料供应、财务管理、人才管理和技术创新等,全面运用信息技术,装备信息设备,建立有机联系的、快速反应的、科学的信息系统并保证其高效运行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深入开发和充分运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研发生产及管理等各项活动的水平和效率,科学、高效地组织企业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大部分。
(1)信息技术与企业的技术和生产体系的结合。目的是辅助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体现为先进的研发、生产设备的采用,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以及在设备、生产线方面大量采用单片机、微机进行控制以实现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硬性的生产力的直接提高。
(2)信息技术与企业的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的结合。体现为采用先进的企业管理体系,例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资源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电子商务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软性的思想提升与管理自动化。
综观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通常在第一个方面做得较好,而在第二个方面往往做的比较欠缺。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更多地考虑如何把信息化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结合起来。
1.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基石。在当前条件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通常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的有效利用,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拓展,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高效和安全的改造,以实现通过信息流来控制和优化利用物料流、资金流和知识流,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生产制造、质量保证、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综合能力,紧紧围绕市场和客户,不断优化企业、产品、服务、成本、环境影响和知识创新等目标体系,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经济目标的快速实现。
2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必然的选择
人类社会进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以来,制造类企业经营战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2O世纪30--70年代,企业通常以价格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主要采用成本领先战略,通过追求产品规模效益来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以基础制造结构控制为核心的传统制造战略是当时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产能计划与设施规划、作业计划与库存控制、生产活动(动作规范、工艺、零部件)的简化和标准化、分销体系的形成等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和MRF(物料需求计划)等企业信息化单元技术开始在企业得到应用。
70-80年代,传统制造战略已难于更有效的提高制造企业竞争的绩效,全面质量管理(TQM)、最优化生产技术(OPT)、准时制生产(JIT)等以生产过程和生产组织单元为对象,对企业生产流程和生产组织进行持续、渐进改善的制造思想和管理方法相继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在此期间,CADI,CAM得到了广泛应用,MRF发展到MRFII(制造资源计划)并与JIT集成,形成MRPII和JIT混合运行模式,部分信息化单元技术日趋成熟,并成为以生产流程控制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战略的主要技术平台之一。
8O年代中期以来,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竞争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产品开发过程和组织绩效的改善、生产与开发流程的集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产品研发与制造的集成、产品研发与市场的集成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计算机集成制造(CIM)、逆向工程(RE)、快速制造等现代产品开发与集成哲理和技术手段开始在企业实施应用,极大地加快了产品开发速度:市场活动、开发活动和生产活动的集成,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经营战略实施重点逐渐由生产制造转向产品创新,基于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的产品创新战略逐渐形成并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心。
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企业合作、并购行为,全球制造资源正处在广泛的整合和优化过程中,基于Intemet/lntranet(因特网,内部网)构架的企业动态联盟和虚拟企业组织正在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管理关注的焦点逐渐从内部价值链转向外部价值链,企业资源计划(ERP)、协同产品商务(CPC)、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技术已成为21世纪企业生存和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重要的发展战略和必然的发展趋势。
从以上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信息化与工业化一样,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2l世纪初期,我国妻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就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也必须通过信息化建设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对于承担着国防事业建设重任的军工电子企业而言,面对国防的迫切需求和多品种、短周期、小批量的需求特点,改变传统管理方法,采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更是当务之急。
3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3.1有效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
信息技术实现了跨越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如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电子会议系统等的应用,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灵活、快捷、广域和开放,人的行为与经营流程组成了一个整体的人机系统,形成信息决策行为三者高度集成化,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拓展了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延伸了决策者的智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效性,提高了决策的效益和效率。
3.2促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组织结构优化
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多层次、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弊端。信息技术的扩散与渗透,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推动了业务流程再造及组织结构创新。加强了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促进了组织成员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3.3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企业信息化可以直接影响企业价值链任何一环的成本,改变和改善成本结构。通过企业资源全面规划和优化控制、信息及时传递及商务智能,在信息化平台上,企业的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生产经营活动联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了生产计划的可行性、生产能力的均衡性、生产控制的可靠性,有效地降低了企业成本。
3.4电子商务的基础
电子商务是指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的贸易活动的电子化。即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电子商务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所涵盖的业务包括:信息交换,售前售后服务,销售,电子支付,产品发送、运输,建立企业动态联盟、组建虚拟企业等。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
4.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当怎样做
4.1企业信患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企业领导高度重视
(2)从企业实际出发,不盲从,也不保守
(3)信息化战略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
(4)总体规划与分期实施做到“顾前瞻后
(5)选用合适的软件: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
(6)组织结构重组
(7)业务流程创新
(8)注意lT人才培养
(9)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培训
在进行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时,要特别注意从思想观念上转化提升员工的管理思想,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才能真正和管理体系融合,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体系的变革。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由信息技术、业务、管理人才组成的项目队伍,参与项目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以我为主,在不断的思想冲突和交锋中,不断地吸收先进的理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最终才能真正成功地建立企业自己的信息化系统。
在上述应对策略中,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企业应当以作业流程为中心、打破多等级组织结构,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的特点、适合企业员工参与管理、实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有效沟通、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大的灵活性的要求。企业应当依据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管理集中化、组织单元间的协调市场化的原则变革企业组织结构,‘并按照价值流重新构建企业业务流程。下面谈一谈这两个重要环节的实施。
4.2企业组织结构创新
(1)组织结构扁平化。由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内外的信息传递更为方便、直接,使很多中间管理层次失去存在必要;同时,在信息时代,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其所有的部门及人员应充分、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类相关信息,更直接地面对市场,这也要求企业尽量减少中间结构。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突出特点是减少了决策与行动之间的延迟,加快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从而使组织反应更加灵敏。
(2)组织管理集中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无论企业规模多大,由于信息交流的畅通,都可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控制。因此解决了分权式管理所造成的事业部之间职能重复、资源浪费、规模效益降低、无法面向顾客实施统一服务等弊端。组织管理集中化的好处是组织同时具有分权组织的灵活性及相应能力和集权组织的基层控制能力。
(3)组织单元问的协调市场化。网络技术的运用使企业能将那些为满足顾客(内部的或外部的)需要而进行的彼此衔接的活动联接成为一个整体,使其运作更直接、更快;同时,为保证各环节的活动在组织单元中顺畅流动,通常运用内部价格、市场及类似市场的机制来协调组织单元问的活动。
(4)职能部门任职方式的改变。信息化使得沟通模式发生了改变,虽然管理的基本职能、任务与责任并没有改变,但是网络化组织中的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将发生改变。职能部门作为企业销售、生产、财务、人事等职能中心,要根据企业目标,组织跨职能的任务团队,并参与到团队工作中去,使任务队透明度增加并为各任务团队提供支持与协调。
4.3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1)明确流程再造的目标
业务流程再造就是以追求顾客最大满足度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订单为凭据,最终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
(2)按价值流构建企业业务流程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应按价值流重新安排企业业务流程,实现生产经营过程的重建。
“价值流是指企业内相互衔接的、一组能为顾客或最终使用者(内部的或外部的)提供结果的一系列活动。每一个企业中都有一连串工作活动将特定结果送给特定类型的顾客或最终使用者(内部的或外部的),为此创造一定价值。这一连串活动经常分散在企业的众多部门和职能领域,在传统模式下,环节多、速度慢、效率低;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帮助下,经过合理设计,这种局面得以彻底改变。因此,寻找或重新设计企业的所有“价值流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所有活动对顾客(内部的或外部的)的要求做出最迅速的反应。
企业依据“价值流重新设计生产经营过程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了解企业所有价值流,明确每一价值流的顾客,分清每一价值流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每一个价值流都有自己的目标,且应该以顾客为核心,以满足顾客(内部的或外部的)为直接目的。
第二步,每一个价值流活动由一个授权小组承担。由于小组的工作重点完全集中在价值流顾客的需要上,因此可以尽可能简单、直接地完成工作。每一个价值流都有一个“所有者和一个“支持者。“所有者的工作重点是价值流的日常运行;“支持者则保证价值流与企业整体战略及目标相互联系、协调。“支持者往往由职能部门的最高管理者担当。
第三步,价值流之间通过“市场链形成有效衔接。“市场链主要是指把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把企业内部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行政机制转变成平行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形成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这样,价值流是以价值流的运行(即上下工序服务咬合)为基础而非职能和部门为基础进行预算,并以顾客对价值流工作的评价为标准进行奖励,即价值流之间通过“市场链形成有效衔接。
篇5
论文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本文就信息化建设这一企业必由之路进行了论述,并对企业如何搞好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着重大变革。信息技术(it)以其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不可阻挡的魅力在各个领域迅速渗透和扩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局面已经形成。一个以知识经济、创新经济、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为特点的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近两年来,“信息化”更是成为中国it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被列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国家为制造业信息化下定决心:“十五”期间,要投入上百亿元。建立203个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以期将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由现在的l5年缩短为l0年。那么,什么是信息化?企业为什么要搞信息化?企业应该怎样去实现信息化?
i企业信息化及其总体目标
1.1企业信恩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组织、市场营销,到原材料供应、财务管理、人才管理和技术创新等,全面运用信息技术,装备信息设备,建立有机联系的、快速反应的、科学的信息系统并保证其高效运行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深入开发和充分运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研发生产及管理等各项活动的水平和效率,科学、高效地组织企业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大部分。
(1)信息技术与企业的技术和生产体系的结合。目的是辅助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体现为先进的研发、生产设备的采用,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以及在设备、生产线方面大量采用单片机、微机进行控制以实现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硬性的生产力的直接提高。
(2)信息技术与企业的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的结合。体现为采用先进的企业管理体系,例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资源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电子商务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软性的思想提升与管理自动化。
综观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通常在第一个方面做得较好,而在第二个方面往往做的比较欠缺。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更多地考虑如何把信息化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结合起来。
1.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基石。在当前条件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通常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的有效利用,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拓展,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高效和安全的改造,以实现通过信息流来控制和优化利用物料流、资金流和知识流,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生产制造、质量保证、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综合能力,紧紧围绕市场和客户,不断优化企业、产品、服务、成本、环境影响和知识创新等目标体系,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经济目标的快速实现。
2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必然的选择
人类社会进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以来,制造类企业经营战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2o世纪30--70年代,企业通常以价格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主要采用成本领先战略,通过追求产品规模效益来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以基础制造结构控制为核心的传统制造战略是当时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产能计划与设施规划、作业计划与库存控制、生产活动(动作规范、工艺、零部件)的简化和标准化、分销体系的形成等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和mrf(物料需求计划)等企业信息化单元技术开始在企业得到应用。
70-80年代,传统制造战略已难于更有效的提高制造企业竞争的绩效,全面质量管理(tqm)、最优化生产技术(opt)、准时制生产(jit)等以生产过程和生产组织单元为对象,对企业生产流程和生产组织进行持续、渐进改善的制造思想和管理方法相继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在此期间,cadi,cam得到了广泛应用,mrf发展到mrfii(制造资源计划)并与jit集成,形成mrpii和jit混合运行模式,部分信息化单元技术日趋成熟,并成为以生产流程控制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战略的主要技术平台之一。
8o年代中期以来,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竞争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产品开发过程和组织绩效的改善、生产与开发流程的集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产品研发与制造的集成、产品研发与市场的集成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计算机集成制造(cim)、逆向工程(re)、快速制造等现代产品开发与集成哲理和技术手段开始在企业实施应用,极大地加快了产品开发速度:市场活动、开发活动和生产活动的集成,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经营战略实施重点逐渐由生产制造转向产品创新,基于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的产品创新战略逐渐形成并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心。
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企业合作、并购行为,全球制造资源正处在广泛的整合和优化过程中,基于intemet/lntranet(因特网,内部网)构架的企业动态联盟和虚拟企业组织正在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管理关注的焦点逐渐从内部价值链转向外部价值链,企业资源计划(erp)、协同产品商务(cpc)、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技术已成为21世纪企业生存和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重要的发展战略和必然的发展趋势。
从以上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信息化与工业化一样,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2l世纪初期,我国妻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就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也必须通过信息化建设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对于承担着国防事业建设重任的军工电子企业而言,面对国防的迫切需求和多品种、短周期、小批量的需求特点,改变传统管理方法,采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更是当务之急。
3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3.1有效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
信息技术实现了跨越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如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电子会议系统等的应用,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灵活、快捷、广域和开放,人的行为与经营流程组成了一个整体的人机系统,形成信息决策行为三者高度集成化,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拓展了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延伸了决策者的智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效性,提高了决策的效益和效率。
3.2促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组织结构优化
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多层次、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弊端。信息技术的扩散与渗透,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推动了业务流程再造及组织结构创新。加强了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促进了组织成员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3.3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企业信息化可以直接影响企业价值链任何一环的成本,改变和改善成本结构。通过企业资源全面规划和优化控制、信息及时传递及商务智能,在信息化平台上,企业的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生产经营活动联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了生产计划的可行性、生产能力的均衡性、生产控制的可靠性,有效地降低了企业成本。
3.4电子商务的基础
电子商务是指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的贸易活动的电子化。即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电子商务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所涵盖的业务包括:信息交换,售前售后服务,销售,电子支付,产品发送、运输,建立企业动态联盟、组建虚拟企业等。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
4.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当怎样做
4.1企业信患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企业领导高度重视
(2)从企业实际出发,不盲从,也不保守
(3)信息化战略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
(4)总体规划与分期实施做到“顾前瞻后
(5)选用合适的软件: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
(6)组织结构重组
(7)业务流程创新
(8)注意lt人才培养
(9)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培训
在进行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时,要特别注意从思想观念上转化提升员工的管理思想,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才能真正和管理体系融合,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体系的变革。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由信息技术、业务、管理人才组成的项目队伍,参与项目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以我为主,在不断的思想冲突和交锋中,不断地吸收先进的理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最终才能真正成功地建立企业自己的信息化系统。
在上述应对策略中,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企业应当以作业流程为中心、打破多等级组织结构,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的特点、适合企业员工参与管理、实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有效沟通、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大的灵活性的要求。企业应当依据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管理集中化、组织单元间的协调市场化的原则变革企业组织结构,‘并按照价值流重新构建企业业务流程。下面谈一谈这两个重要环节的实施。.
4.2企业组织结构创新.
(1)组织结构扁平化。由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内外的信息传递更为方便、直接,使很多中间管理层次失去存在必要;同时,在信息时代,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其所有的部门及人员应充分、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类相关信息,更直接地面对市场,这也要求企业尽量减少中间结构。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突出特点是减少了决策与行动之间的延迟,加快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从而使组织反应更加灵敏。
(2)组织管理集中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无论企业规模多大,由于信息交流的畅通,都可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控制。因此解决了分权式管理所造成的事业部之间职能重复、资源浪费、规模效益降低、无法面向顾客实施统一服务等弊端。组织管理集中化的好处是组织同时具有分权组织的灵活性及相应能力和集权组织的基层控制能力。
(3)组织单元问的协调市场化。网络技术的运用使企业能将那些为满足顾客(内部的或外部的)需要而进行的彼此衔接的活动联接成为一个整体,使其运作更直接、更快;同时,为保证各环节的活动在组织单元中顺畅流动,通常运用内部价格、市场及类似市场的机制来协调组织单元问的活动。
(4)职能部门任职方式的改变。信息化使得沟通模式发生了改变,虽然管理的基本职能、任务与责任并没有改变,但是网络化组织中的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将发生改变。职能部门作为企业销售、生产、财务、人事等职能中心,要根据企业目标,组织跨职能的任务团队,并参与到团队工作中去,使任务队透明度增加并为各任务团队提供支持与协调。
4.3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1)明确流程再造的目标
业务流程再造就是以追求顾客最大满足度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订单为凭据,最终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
(2)按价值流构建企业业务流程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应按价值流重新安排企业业务流程,实现生产经营过程的重建。
“价值流是指企业内相互衔接的、一组能为顾客或最终使用者(内部的或外部的)提供结果的一系列活动。每一个企业中都有一连串工作活动将特定结果送给特定类型的顾客或最终使用者(内部的或外部的),为此创造一定价值。这一连串活动经常分散在企业的众多部门和职能领域,在传统模式下,环节多、速度慢、效率低;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帮助下,经过合理设计,这种局面得以彻底改变。因此,寻找或重新设计企业的所有“价值流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所有活动对顾客(内部的或外部的)的要求做出最迅速的反应。
企业依据“价值流重新设计生产经营过程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了解企业所有价值流,明确每一价值流的顾客,分清每一价值流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每一个价值流都有自己的目标,且应该以顾客为核心,以满足顾客(内部的或外部的)为直接目的。
第二步,每一个价值流活动由一个授权小组承担。由于小组的工作重点完全集中在价值流顾客的需要上,因此可以尽可能简单、直接地完成工作。每一个价值流都有一个“所有者和一个“支持者。“所有者的工作重点是价值流的日常运行;“支持者则保证价值流与企业整体战略及目标相互联系、协调。“支持者往往由职能部门的最高管理者担当。
第三步,价值流之间通过“市场链形成有效衔接。“市场链主要是指把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把企业内部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行政机制转变成平行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形成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这样,价值流是以价值流的运行(即上下工序服务咬合)为基础而非职能和部门为基础进行预算,并以顾客对价值流工作的评价为标准进行奖励,即价值流之间通过“市场链形成有效衔接。
篇6
一、信息化建设中成本与效益的认识
一提信息化就会立刻联想起企业必须拥有大量的电脑、复杂的网络结构、昂贵的资金投入和彻底的业务重组,企业开展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期待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使得一般企业感到可望而不可即,没有充足资金、技术和人员的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困难,成功的机会更少。其实不然,无锡拉链集团的ERP实施成功使小企业发展成行业龙头集团,而南汽ERP实施的失败案例很值得我们重新审视信息化建设中成本与效应的认知观。
多办事少花钱成了评价业绩的传统标准,可是信息化建设往往要花大钱,担风险。欲使信息化建设成功,首先要搞清为什么要建设信息系统,然后选择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案。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案去解决,信息化建设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因时、因条件、因能力和需要综合考虑。盲目采购电脑,构建网络,强行推行软件管理思想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反而严重影响企业经营和正常管理,最终导致投入大见效少,甚至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1.成本效应与效益认识
信息化建设中成本的筹划必须与待解决方案相结合,分析信息系统建设能解决什么问题,效应能有多少和多长时间,强调信息化建设的成本与效应。同时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效应不仅是今天,而且是明天或更远的将来。为此,信息化建设必须先做总体规划,这是不争的事实,关键是怎样规划,如何规划用好钱,所做的事能有多长时间的效应。在效益估算时,要充分考虑这一时期内的效益,制订出正确有效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地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2.信息化建设成本构成与效益认识
在信息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注重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投入,缺乏软(咨询、监理、培训、制度建设等)投入。无数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说明:没有信息咨询或信息技术咨询投入不够,企业往往把成功希望押在ASP(应用服务提供商)的诚信上;没有监理,实施质量完全依靠ASP的职业道德;没有足够的培训,当信息化系统管理中出现问题时,无法正确解决。即使信息系统投入了正常运行,但是企业面临的环境是多变的,信息系统必须持续维护,信息技术的支持也应该是持续的。咨询、监理和培训都需要花钱,而且不少。这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基础保障,不要怕花钱,而要核算花钱的效益,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保障体系建设。降低成本,提高信息化工程实施成功率,信息化的教育,没有ERP系统的ERP管理理念先行,信息系统托管或,构建虚拟信息中心的建立等均是实施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不要把信息化建设的所有功能集中分布到每个企业,这将会导致更大的信息孤岛和资源浪费,行业、地方政府的中央数据库建设更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成本与效益关系
信息化工程的每个项目都必须认真分析其经济性,判别是否能产生效益?什么时候能产生效益?确定是属于近期效益还是远期效益。企业信息化过程可分成单元信息化、集成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3个时代。
1.单元信息化时代
单元信息化时代相当于诺兰模型中的计算机时代。其主要特征是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了解、实践,计算机技术与相关的管理技术、制造技术相融合,形成了单项技术的信息化。CAD、CAM、CAPP、CAT等制造信息系统技术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总账处理、会计信息系统、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等子系统逐步引入应用,由于信息系统的应用局限于某一职能部门,或职能部门的某些事务处理,所以信息加工传递不广、数据共享性差,形成严重的信息孤岛。因此,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处理事务的效率,这一时代信息化建设往往投入大,信息化成本增加大于企业信息系统产生的利润增加。
2.集成信息化时代
集成信息化时代所面临的挑战是解决企业内部从硬件、软件、数据3个不同平台的集成到国家各部委内部、行业内部的硬件、软件、数据的集成,实现信息有偿共享,信息服务提供商、信息处理软件研发商、咨询中介机构、信息化实施监理部门、信息使用单位协调发展。这一时代相当于诺兰模型的信息时代。这一时代往往信息系统建设投入巨大的资金,企业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正处于转换阶段,信息系统产生的效益明显增加,集成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人们已经熟练掌握了信息技术,信息共享性提高,通过一体化管理,企业活动的可控性加强,资源配置更趋合理,效益不断提高,信息化的投入与创造的利润相当,出现利润增加大于等于信息化投入,产生了实际的经济效益。
3.社会信息化时代
信息危机引起新一轮的信息革命,人们对信息的依赖性使信息真正成为人类拥有的资源,信息资源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社会信息化工程的起步往往不是自发行为,不是企业制订的战略规划的实施,而是从国家宏观层面的基础建设,即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从政府角度提出全面推进信息化工程。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信息化工程基本建设已经完成,信息系统运行成熟,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信息的使用更加普及,人们已经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的成本远远小于产生的经济效益,企业脱离了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作。
图1信息化建设成本与效益关系示意图
从信息化产生的效益和需要的成本来看,企业在信息化工程实施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投入与效益是不同的,如图1所示。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立足集成信息化,并以社会信息化为信息化建设目标。从理论上寻找适合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律作为指导,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制订信息化工程实施规划和方式,一步到位、追求最好是不经济的,也是造成信息化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企业处于何种状态,都不能忽视单元信息化建设,单元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全面提高阶段,也是信息化的基础建设。
三、信息系统建设对策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所有信息化工程追求的目标,达到这一目标必须牢记“简、精、实”的原则。
“简”:信息化迫使企业减少组织层次,简化组织结构,向扁平型重组,企业的中间层管理工作大部分被信息系统所替代。企业组织结构按企业各种流程设置,便于控制、协调。镇江船用辅机厂把供应、生产、销售合成运作中心、由副总经理直接负责的运行方式十分有效。企业还可以分别设置信息中心、财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相关组织,这些中心的负责人应当由相应的副总经理直接担任,取消信息无效传递的成本,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在信息化工程中不仅企业组织结构要“简”,而且各种流程和制订的各级管理制度也要尽量简单,而高效。把复杂的运算、相互制约规则由信息系统软件实现。
“精”: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员工技能培养、企业资源配置和各类计划都要以精为基本要求,精益求精才能不断创新、不断获得新的机遇,JIT和LP生产方式是信息化成功的基石。“简”必须与“精”相结合,简而不精,无法达到目标,缺乏竞争力。因此,“简”是手段,“精”是关键。同时,只有通过精益求精的方式,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信息化才有用武之地,信息系统才能发挥作用。没有精益求精思想的企业实施信息化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实”:信息化工程建设以实为本。这不仅要实事求是地收集数据、传递数据、存储数据和利用信息,还需要实时地实现上述各个功能。脱离实际的数据对信息系统来讲是,将加速系统的失败。过时的数据是次品、废品,无法发挥信息系统效能。
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企业是信息化成败的关键,目前却成了试金石。企业界和理论界只有不断共同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建设发展道路,才能减少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作为试验品的风险。
篇7
关键词:煤炭企业 信息化管理 实践 效果
煤炭是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和发挥充分的作用。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利用高科技信息化技术,作为煤炭企业提高关键业务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只有大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才能促进煤炭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现状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面普及,信息化管理已成为衡量企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煤炭企业“黄金十年”中,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创造利润,忽视了对企业管理理念的提升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大多数煤炭企业存在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发展困难等现象。
二、分析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信息化管理理论认识不够全面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新信息化技术逐渐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完善并加快企业管理与发展。然而,我国绝大多数煤炭企业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理论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对其的认知仍然停留在应用层面。由于煤炭企业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具有特殊的行业性质,因此,信息化管理对煤炭企业而言,能够起到维护安全生产、正常经营以及实现资金管理、客户交流等环节工作,利用信息化管理理论与企业产生经营环节相结合,通过网络信息智能化,将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实现共享,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更加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运行最优组合制定,进而取得收益最大化。信息化管理理论在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应当给予充分的认识和全面的理解和应用。
(二)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相脱离
我国煤炭在实现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并未与行业实际经营情况相结合,信息化管理与实际生产和经营情况相脱离,未能充分发挥出应具备的重要作用。一方面,煤炭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管理前未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并未对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充分探讨和研究;另一方面,煤炭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缺乏整体规划,只是单纯地根据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搭建局部信息化模块,显然,这样的信息化建设最终只会导致各类信息化功能相互独立,并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
(三)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融合有待加强
信息技术是时展的具体表现,而企业管理信息化则是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有效整体。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信息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实施有了全新的要求。然而,当前煤炭企业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融合程度较差,管理理念并未深入人心,整体机制建设并未完善,管理方法缺乏有效性,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有待加强。
三、陈家山煤矿信息化建设实例
(一)陈家山煤矿概况
铜川矿业公司陈家山煤矿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矿井于1979年6月建成并正式投产,预计该煤矿生产力为每年180万吨。陈家山煤矿主要采用平峒斜井综合开拓方式,
采用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回采工艺。当前共有采矿队6个,辅助单位9个,采掘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100%和85%,在册职工2683人。
(二)信息化建设的前期准备
1、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原因,找准切入点
陈家山煤矿矿工较多,经济负担较大,同时,矿井工作还与五大自然灾害相关,其开采成本费用支出较大,这使得该矿井一度处于亏损状态。通过对陈家山煤矿内外部情况了解和分析,寻找其经营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找准切入点,改善其经营管理。
2、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对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
陈家山煤矿为转变经营,专门成立了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是领导全矿信息化工作,开展信息化管理建设,全面实施信息技术应用,分析和总结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培养专业化信息管理人才,为加快煤矿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奠定基础。
(三)陈家山煤矿信息化建设具体工作内容
陈家山煤矿信息化建设从01年开始起步,针对前期分析出的问题,制定了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通过几年的发展,满足了企业现代化管理横向联系的广度,提升了企业文化底蕴的深度,提高了煤矿在公司内部的优势。规划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财务、业务、生产实现一体化,重点包括:
(1)对预算管理实行全过程动态控制,建立了成本超支预警体系;
(2)财务管理上使用用友ERP―NC系统,对企业财务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
(3)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确保工资核算与审批流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物资管理模块实现了信息共享,提高了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促进了物资管理的整体优化;
(5)统计分析实现了部分数据在系统中提取且实现了信息共享。
第二方面,通过矿井六大系统的实施,实现无需下井即可调度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排除了安全隐患。重要包括:
(1)使用KJ66NB矿井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井下瓦斯、风速、温度、负压、局扇开停、风门开关、一氧化碳、瓦斯超限自动断电和瓦斯抽放等系统实时动态监控;
(2)使用KJ271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覆盖井下主要巷道、所有采掘头面及所有入井人员;
(3)建成三级紧急避险系统,分别为个体防护、临时避难系统、永久避难系统;
(4)为压风系统安设两套压风机(一开一备),满足了灾变自救要求;
(5)供水施救系统覆盖所有采掘头面和人员集中地点,能够满足灾变期间应急供水的需求;
(6)使用DDK―6矿井通讯联络系统,当出现事故时及时采取避难措施。
第三方面,实现信息体系建设集约化,重点包括:
搭建井上下工业环网,将监测井下地震、瓦斯泄露情况以及工作人员具置的系统相结合,通过工业环网将信息传送回地面,通过利用综合自动化软件平台,集中调度管理,完成各类控制信号与地面控制微机的通信传输,实现管理信息与自动化信息的共享,实现了对井下皮带运行、水泵停开、重点场所的电视监控,提高了矿井安全生产调度水平,发挥自动化集成的最大效益,进一步提升矿井数字化信息水平。
四、信息化对企业的作用及效果
(一)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陈家山煤矿通过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实现了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有效管控,保证了生产过程在成本管理过程的全面、有效控制,并通过利用信息系统对煤矿企业整体经营进行优化,实现原煤生产成本逐年下降,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促进了安全生产
其一是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通过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把煤炭企业整体生产环节进行细化,并根据不同生产环节制定了不同的管理系统;其二是通过利用生产环节的不同管理系统,对采矿工作可能发生的各项危险进行监测和监控,有效预防和提供危险的发生,降低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其三是通过利用采矿工员定位系统,掌握工作人员具置和工作情况,提高危险应急能力和措施,在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撑下,矿井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420天。
(三)提高企业管理效能,取得较好效益
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了经营信息管理系统及财务用友NC系统,首先应当加强煤炭企业会计核算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先预测、事中控制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方便了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同时也为各业务科室横向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各职能部门有机结合,管理组织机构向扁平型转变,为从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提升技术人员及企业综合素质能力
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与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是分不开的,加强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首先,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信息技术的培训,通过开展信息技术学习来提高工作人员对其的了解和认知;其次,对企业工作人员实施信息技术能力考核,通过考试的方式来迫使员工开展自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其三,降低员工的培训成本,使企业监督管理职员的成本大大降低,信息化工程实施后,全员效率大大提升。
(五)有助于企业决策,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计划,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和经营目标,制定有效的经营管理策略。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需要,矿井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信息变得极其重要,提高煤炭企业信息质量势在必行。利用信息化技术管理,能够有效对经营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总结,并通过信息掌握企业具体经营情况,有助于企业制定经营决策,降低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有效监督控制矿井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合理控制风险
通过信息化平台有效监督控制矿井各部门的经济活动,为各部门的考核提供了依据,划清责任、评定业绩、实行奖惩,使企业内部责、权、利关系得以全面规范,优化企业管理机制,提高部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有利于控制企业风险。
篇8
关键词:关电力企业;财务工作;信息化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推行了ERP成熟套装软件及财务管控系统,创造性地提出了“六统一、五集中、两融合”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模式,全面推进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继续深化财务标准化建设。搭建了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一体化财务信息系统平台,财务管控能力全面提升,电力企业财务集约化运作水平明显增强。电力企业业务流程得到优化整合,显著增强了集团管控能力。
一、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推动了财务管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由于ERP中的财务系统和其他模块,如工程管理模块、物资模块、人力资源模块等,相互集成,可以将由生产活动、采购及出入库活动输出的信息自动计入财务模块,并生成总账、明细账、会计报表,取消了人工输入凭证的繁琐过程,几乎完全改变了会计核算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许多原本由会计人员来完成的基础工作被系统取代。ERP系统的这一功能,不仅严格保证了业务流与财务信息流的高度统一,本质上也是会计工作内涵的新发展,使得财务人员有精力去进行更深层次的财务管理工作,从原来的对结果分析过渡到对业务的实时分析,推动了财务管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2.实现了财务信息各系统的主要功能
ERP套装软件基本实现了财务部门与工程管理部门、物流中心、人力资源等业务的集成应用;财务管控系统初步实现了财务部门与工程管理部门、物流中心、人力资源等部门的管理需求;协同平成凭证协同与合并抵销功能开发,涉及的“内部往来”、“上级拨入资金”、“拨付所属资金”业务均可通过协同平台进行协同处理从而生成会计凭证;通过协同平台和集团对账进行财务信息处理,初步实现了一键生成报表。
经过两年来的不断深化应用,电力企业基本实现了银行账户在线审批、资金在线监控,融资计划等在线报送;实现了电价管理报表实时自动生成、预算在线编报、会计凭证在线稽核;实现了财务人员信息实时更新财务知识库全面共享;完成了月度现金流量预算与资金支付功能实施,支撑预算集约调控;推进了资产设备价值联动、辅助竣工决算等功能实施,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二、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在过去的两年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目前财务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标准没有完全统一、流程没有梳理彻底、功能没有开发全面、系统建设科学统筹需要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保障机制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不断优化完善和提升。
1.进一步加强项目组之间的沟通,提升顾问团队整体水平
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多个项目组,如ERP项目组、财务管控项目组、集团报销项目组、营销项目组等等,各项目组之间缺乏沟通,往往是按照自己项目组的计划去实施,作为系统工程,项目组之间应定期进行通报和联系。按照ERP系统实施计划,其顾问团队将全部撤出,由电力企业的科技单位组成的顾问团队配合信息化建设,但目前内部顾问团队数量以及人员对SAP的整体掌握不是很全面,对ERP系统的理解深度还远远不能满足功能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项目实施咨询、项目运行维护等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另外,财务电力企业应加大内部顾问单位的培训力度,尽快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内部顾问团队,以支撑财务信息化的持续建设与深化应用。
2.软件界面“三化”——人性化、汉化、简单化
由于ERP软件是舶来品,很多界面和表述方式不符合国人思维。财务信息化不仅要进一步提升其功能的先进性,更要提升其适应性。所以软件界面人性化、汉化、简单化是下一步迫切需要进行的工作。软件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要使用人员去适应它。电力企业中的很多员工,特别是老员工,与其费时费力去让他们理解晦涩的界面和语句,不如在软件的界面和工作流程上多做一点工作。系统登录后,就显现工作模块,把日常工作的流程用简洁的模块固化,用汉字表述出来,而不是用英文和数字代码组成的事物码。
3.进一步融合各业务系统、梳理业务流程
由于电力企业各部门业务系统往往是自上而下独立建设,系统平台多、数据接口多、数据重复多,导致数据流转效率低下,这些正在运行的系统与ERP融合度低,给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集成与控制带来很多麻烦,需要对各个系统进行持续优化和整合。统一高效的业务管理流程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财务业务的管理流程已经初步建立和规范,但是电力企业尚未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固化的横向跨专业,纵向统一高效的全面业务管理流程。一是部分业务部门本位主义严重,沟通和协调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存在一定难度,跨部门的部分业务流程尚未建立,比如在营销部门、物流中心、计划发展部等部门;二是部分业务部门统一制订的业务流程,在电力系统各单位由于种种原因未执行,导致无法按照统一的财务与业务集成接口进行部署。
4.进一步规范财务标准和规则
财务信息系统各项模块上线后,电力企业在应用过程中对财务标准提出更细致和符合工作的要求,财务规则还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统一的财务标准和规则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实现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重要前提。目前各业务部门分别制定本专业的信息标准,部门间信息标准不衔接,制约了信息的实时交互和共享,阻碍了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一体化进程。如人资的组织机构编码、设备分类编码、物资的物料分类编码等尚未实现统一。在以后的财务信息化工作中都需要推行共同的执行标准。
5.进一步规范提升安全保障机制
电力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涉及的跨部门、跨系统的相关工作,主要靠财务部门全力推动,协调困难,科技信息部门作为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牵头部门,在跨业务、跨系统沟通协调方面的作用明显不足,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协同推进。新投入运行的软件系统运行还不稳定,内部光纤数据网络没有实现全覆盖,企业门户不稳定,数据中心通道时有拥堵,外网安全接入内网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制约了财务信息化建设与推广应用。运维保障体系急需加强,目前财务信息化运维工作非常薄弱,运维人员的素质问题、流动性问题、数量问题等影响了财务信息系统的正常使用。
三、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电力企业在财务集约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并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实施经验。在深化应用过程中,要认真总结提炼已有的实施经验,推广应用。电力企业要全面总结分析2009年以来财务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经验以及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提升系统的稳定性、易用性和实用性,确保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全面提高。要以财务集约化管理深化应用为核心,以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信息系统为重点,充实完善业务需求,统一规范财务标准,优化提升系统功能,高效推进项目实施,全面深化系统应用。
第一,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深化应用过程中,要统筹把握好系统建设和深化应用的关系,把系统建设作为深化应用的基础。并且结合本单位人员、岗位变动情况,保证跨专业、部门的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并保证协同应用的成效。
第二,按照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的要求,设计和开发相关的系统功能,构建统一的财务业务流程管理平台,实现财务业务流程全过程管理。深入梳理会计核算、资金预算、资产管理、工程管理、电力营销等各项业务需求,进一步健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业务需求。研究制订财务业务流程相关管理办法,建立标准流程保障体系,确保财务业务流程的顺畅实施和运行。
第三,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培训和宣传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和宣传工作力度,将培训宣传工作贯彻整个实施过程,与财务信息化建设整个过程相伴。一是要以参加流程设计和测试的关键用户为主体,形成一支得力的讲师队伍。培训要持续贯穿财务信息化建设整个后续阶段,分阶段、分内容、分人员类别、分管理层次进行加深。二是在深化培训过程中继续建立一支精干的既熟悉ERP功能又全面了解企业业务的关键用户队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跨业务的终端用户队伍,保证财务信息化建设持续的生命力。
电力企业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财会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显著提高,打破了信息壁垒,促进了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调整,推动了财务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真正实现了“会计核算一本账、资金管理一个池、预算管理一张网、精细管理、精确反映、精益求精”的目标。电力企业对财务集约化、信息化的认识得到质的提升,财务工作实现了四个转变:财务管理由注重静态结果向注重动态过程转变、由注重财务专业管理向注重前端及综合管理转变、由分散式管理模式向集约化管理模式转变,由财务核算型向决策支持型转变。通过思想的统一及观念的转变,有效地促进了信息化建设及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力地支撑了财务集约化管理,但财务系统实用化、易用化等功能还需进一步挖掘。
参考文献:
1 凌发志.加强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4).
篇9
方正商祺N500定位于中高端中小企业PC市场,代表了方正商用电脑的新主流型产品。与目前市场上的商用PC不同,方正商祺N500引入了“应用价值,简约制胜”的产品理念,将产品的硬件性能与软件应用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产品的应用价值,而且操作简单快捷。此外,方正科技紧跟信息化发展潮流,提出了“设备――应用――效用――价值”的全新价值链理论,希望能够以应用价值为导向,以提高效用为目的,将方正商祺N500这款全新商用PC演绎为商祺系列产品中的精品“金商祺”,并通过“金商祺”这样的高品质商用产品更好地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时尚公文包设计小块头拥有大
智慧
在全新的设计理念下,方正商祺N500的外观融合了时尚、稳健、轻薄的商务元素,含蓄典雅中尽显商务稳健,细腻的边缘处理到机箱前挡板设计,更是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商务灵感。作为方正商祺N500的核心部件,采用独特散热设计的13升小巧机箱,搭载了英特尔酷睿2双核处理器。众所周知,与较前推出的双核处理器相比,酷睿2处理器不仅性能提升了40%,且功耗降低了40%。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体现产品的商务价值,方正商祺N500还搭配了显存为256MB的高端独立显卡,DDRⅡ型高速双通道内存以及大容量的SATA硬盘,与目前主流的商用PC相比,方正商祺N500的硬件配置可谓卓尔不凡。此外,用户还可以选配先进的光雕刻录机,将光盘内的主要信息以图片的形式雕刻在盘面上,达到保存持久、易于寻找的目的。
在日常的商务应用中,往往会遇到公司结构调整或者部门间的转换,甚至办公位置从5层换到8层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从应用的角度出发,方正商祺N500借鉴了手提公文包的灵感,在13升超小机箱上采用了顶置手提把这一细节处理,一旦出现类似情况,只需一提就可以轻松移动方正商祺N500的高性能机箱,极具人性化特征。通过轻薄小巧的公文包式机箱,光雕技术的应用、高性能处理器以及大容量硬盘等高端核心部件的完美统一,方正商祺N500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商务应用数据的处理、存储、移动、传输等各种日常需求。
“方正商务安全一键通”:彰显商
用典范
作为行业应用的性能专家,方正科技对商祺N500的安全设计进行了充分考虑,针对上网中毒、程序出错、私密文件被破坏、IE浏览器被恶意修改、系统崩溃等一系列应用中最令用户担心的问题,方正商祺N500创新性地引入了“方正商务安全一键通”功能。虽然目前市场上很多产品都带有一键功能,如一键杀毒、一键驱动、一键恢复等等,但都需要用户在键盘上一一识别后才能调用,方正商祺N500从用户易用角度出发,只在键盘上设定了一个快捷键,一键调用所有功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一键畅通”。
方正商祺N500的“方正商务安全一键通”功能囊括了宕机保护、安全岛、双模式杀毒、智能内核修复、系统备份/恢复、智能驱动恢复等多重数据保护功能。其中宕机保护、安全岛是方正科技首次应用于商用PC的保护功能,也是目前方正独有的特色功能。在使用Word、Excel和PPT等办公软件或其他应用程序工作时,用户常会遇到系统或程序突然报错关闭的现象,从而使其数据无法及时保存。为了减少用户由于系统的不稳定及程序错误而产生的资料丢失问题,商祺N500为用户提供了“宕机保护”功能,它可以预先捕捉可能引起系统宕机的应用程序和系统程序,并加以有效阻止,即使遇见更加棘手的系统问题,宕机保护也能够给予用户长达30分钟的充足时间,让您及时保存当时的重要数据而不至丢失。
而“方正商务安全一键通”中的“安全岛”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集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据备份和病毒检测于一体的安全存储空间。系统中的每一个用户都分配到一个独立的安全存储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该用户的安全岛。只有该用户输入密码后才能够访问这个安全岛。存储在安全岛内的数据将被自动查毒,加密及备份。当系统崩溃时,备份数据将被保留,并可以用来恢复到新建的安全岛中。文件病毒扫描及杀毒、文件加密、文件备份及恢复,安全岛对数据的保护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除了宕机保护和安全岛两种方正独有功能外,方正商祺N500还沿袭了方正产品的其他优异功能。在日常工作交流中,往往会遇到系统被病毒感染,系统资源被大量占用甚至一旦进入系统便会出现重新启动的倒计时情况,而这种情况在Windows下无法进行正常的病毒查杀。为了带给用户更加完美的应用体验,“方正商务安全一键通”中的双模式杀毒功能可以实现Windows/Linux双平台下的杀毒,不仅可以有效地拦截试图入侵计算机的病毒,还可以在Linux平台下杀除隐藏在Windows系统文件中的顽固病毒,确保电脑的系统健康。与此同时,方正商祺N500独特的双平台杀毒不仅能够实现与Windows病毒库的自动同步,还可以手动更新Linux病毒库,始终保持病毒库的最新状态。
篇10
政府扶持信息化走上快速道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来,自治区应用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和各行各业的重视。在自治区信息化办公室的协调下,确定以建材、机械、纺织、冶金、石油、轻工、建筑设计等行业为重点,树立示范企业,抓典型项目,采取在企业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造,支持了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计算机应用项目,近几年重点扶持了自治区骨干企业、上市公司,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共实施了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项目250项,其中:计算机控制占38%,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占13%,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占24%,网络通信占1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ERP占5%,其它占6%。总投资83995万元,其中:自筹30310万元,贷款53677万元。验收项目110项,贴息合计560.49万元,近50多家企业享受了补贴。项目申报单位覆盖了国营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及民营企业近200家。这些项目完成后具有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产值134010万元,利税48556万元。
1998年,自治区信息化办公室与工商银行共同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子信息应用贷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对项目立项申报、论证、评估、跟踪管理、验收、贴息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同时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息工程建设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为加强信息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确保信息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规范管理信息工程建设提供了依据。200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五”信息化建设规划》制定,规划明确了传统产业改造工作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要求积极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内部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ERP系统等,70%的大中型企业采用电子商务手段,实施政务电子化,地州市以上政府机构80%的业务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推广以计算机集成制造为代表的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并向新型系统集成方向发展。
传统企业借信息化重生
“八五”、“九五”期间,新疆认真贯彻国务院的精神,扎扎实实落实计划,采取抓重点、以点带面,利用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获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带动了相关的综合效益。
首先,生产过程普遍采用计算机、微电子技术控制。如机电行业采用数控、数显技术改造机床,提高了加工自动化程度和产品质量,工效提高了30%。建材、冶金、化工、机械、轻工等行业实施工业炉窑计算机控制,水泥制造业提高产量6%以上,使产品合格率提高25%。冶金炉窑平均节能10%,提高成材率1.2%。轻工、纺织行业采用计算机对工业锅炉进行控制,提高热效率5%~10%,降低能耗10%。纺织行业使条染合格率由48%提高到90%以上,批染复染率由7.8%下降到2%。
其次,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全区在建筑、机械、石油、冶金、轻纺、电力、城建行业的工程设计中,普遍推广应用了CAD技术。全区的建筑规划设计院已基本普及CAD技术,其中95%以上的计算工作量、90%以上的绘图工作量已用CAD来完成。全区有300家等级勘察设计单位计算机出图率达到82.86%,节省工程投资5%~10%,设计出错率由5%降到1%。计算机辅助制造、辅助测试等技术也得到普遍应用。此外,毛纺、服装、地毯、彩色印刷制版等方面都不同程度推广应用了CAD技术。
最后,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ERP系统,向现代化管理迈进。新疆企业信息化经历了从单一生产设备的微机监控,CAD、CAM应用到企业MIS建设的过程。目前部分大型骨干企业正向企业ERP方向发展,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将生产制造、工艺、设计、质量控制、销售、计划、采购、库存、成本、财务、人员等各环节整合,对企业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大幅度优化。据统计,新疆60%的大中型企业已建立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局域网,并与国际互联网联接,建立网站,为逐步实现电子商务奠定了基础。
从电子政务到十二金工程 全面开花
目前新疆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从早期简单的文字处理、公文管理等发展到现在的内部局域网建设、应用系统的开发推广等,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7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建立,并于11月正式开通,推动和促进了自治区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现在已有15个地州市和13个厅局、20多个县建立了自己的公众信息网站。这些网站成为宣传、介绍新疆的权威性窗口,促进了政府工作效率提高。
从2000年开始,自治区工商系统完成了自治区工商局连接各地(州、市)、县、乡(镇)的三层四级内部业务专用网络建设。现在,新疆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以及所有的城镇工商所,文件及信息传输都是通过内部业务网进行,提高了工商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自治区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实施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经过近10年的建设,已将全疆70多万参保人员的信息全部纳入到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管理之中,为各级政府方便、及时、安全、可靠地管理社保基金奠定了基础,也极大方便了参保人员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和发放。最近,自治区又投资3500万元,正式启动和实施全疆的“金保工程”,届时一个覆盖全疆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系统将不仅为各类参保人员提供优质服务,还可为企业和就业人员提供求职、招聘等服务。
自治区外经贸厅投资1800万元建设完成了自治区外经贸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立了外经贸办公服务体系、外经贸政务业务服务体系、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包括“新疆产品市场”、“外经贸审批管理系统”、“外经贸业务在线申请系统”、“在线交易系统”等25个子系统和“加工贸易”、“申领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商品配额招标”等50多种业务系统。现在全区已有200多家企业利用网络开展国际贸易并取得显著成效。
自治区公安厅组织实施的“金盾工程”已经顺利完成总体规划、方案论证及立项工作,现已开始启动实施。
自治区财政、审计、建设、城市管理、水利、农业、科技、技术监督等24个厅局机关建起了办公业务局域网,15个地州市建立了党政群专用局域网,建立了相应的业务应用系统,制定了本部门或本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规划。
软件业:面向中亚开拓市场
软件业是新疆信息产业的核心,也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自治区制定了面向中亚市场的软件特定策略。
首先要建立集约化的软件产业基地,包括完成百花村软件园二期(主楼)工程,入住50家有一定规模的软件企业,开发具有特色的软件产品100个,年产值2.5亿元。在办好新疆百花村软件园的同时,充分发挥自治区低端软件人才丰富、软件开发成本低的优势,通过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合作,在乌鲁木齐建立软件生产基地,创办集约化的软件工厂。
其次是培育、扶持一批骨干型软件企业,打造一批拳头软件产品。通过合作、合资、改制、重组等多种方式对自治区软件企业进行整合,使全区的软件企业逐步形成规模,重点培育和扶持十大专业软件公司,使其各成特色,拥有拳头产品。此外,结合区域及文化特点,重点开发石油勘探、新疆多语种及阿拉伯语系和各种应用类型方面的软件产品,特别是基于Linux的多语种操作系统、OA系统、教育软件、自动翻译软件、游戏及娱乐软件等。
近两年,自治区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鼓励对软件产业的风险投资。初期国家安排部分种子资金,同时通过社会定向募股和吸收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筹措资金。其次,自治区也适当安排一部分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作为发展信息产业的专项资金(争取每年1000万元),用于制造业、软件业及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在税收政策方面,首先,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2010年前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其次,在区内设立的软件企业、电子信息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新创办软件企业、电子信息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第三,对软件企业、电子信息企业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除列入《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和《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外,均可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第四,软件企业人员薪酬和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
信息化重点工程浮出水面
根据新疆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十一五”期间,自治区信息化建设主要将以以下八个重点工程为重心。
综合宽带信息通信网络工程
在现有电信网、广电网的基础上,采用IP、ATM、SDH、DWDM等技术,建设新一代高速宽带骨干传输网,大力发展宽带接入网,并逐步实现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的融合。
数字电视平台建设
结合实际情况,自治区将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向有线电视网络状况较好的地、州、市辐射发展数字电视用户,以点带面,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全疆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进程,2010年前完成大部分县的数字化过渡,2015年前完成全疆有线电视用户数字化过渡,停止模拟电视信号播出。
企业信息化工程
建立全区企业信息网络平台和企业产品综合数据库,为企业提供商品、技术等供求信息的平台,进行网上交易等,逐步开展电子商务。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广泛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推广以计算机集成制造为代表的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发展综合自动化技术,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
建设“两网一站四库12大业务系统”
“两网”是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自治区将建设和整合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统一的自治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它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内网与外网之间物理隔离,外网与互联网间逻辑隔离。
“一站”是政府门户网站,自治区及各地州县(市)政府部门都将建立门户网站。
“四库”即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四个基础数据库,建设公共信息资源交换服务中心,全面提供数据库目录、导航系统、索引系统和链接服务,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
“12大业务系统”指办公业务资源、宏观经济管理、金税、金关、金财、金融监管(含金卡)、金审、金盾、社会保障、金农、金水、金质等12个业务系统的建设。
农业信息化工程
在全区初步建成体系完整、运行高效的区、地、县、乡四级农牧业信息网络体系和信息系统,建设农牧业生产、产品与技术数据库,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实施农业生产的信息技术自动监测、自动控制等,建立农牧业信息服务网。
建立自治区维哈柯文软件开发与产业化基地
建立自治区维哈柯文软件开发与产业化基地,研究开发基于Linux系统的多种民族语言文字操作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及应用软件,实现商品化发展,为各民族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重点工程
重点扶持具有新疆优势、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电子信息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充分利用资源及市场的优势吸引国内外企业来新疆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开拓西部和周边国家市场。
- 上一篇:数字乡村建设情况的汇报
- 下一篇:微观经济学的字母含义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